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

2023-03-16

第一篇: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庭夫妻双双离开故土,加入到“打工族”的行列,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将孩子留家中的老人或亲戚代养,于是在小城镇或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有的群落——“留守儿童”,还有的媒体称他们是有父母的“孤儿”。为此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

一、被调查在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我们共计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收回100份。在被调查“留守儿童”中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关于父母外出打工或父母离婚后的居住情况是,不能跟父母一起居住的近七成。其中,与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居住的占39%;与其他亲戚一起居住的占26%;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自己单独居住的占2%.2、关于父母在外打工或父母离婚对心理和行为的影响,感觉孤独感或不愉快的时候增多了的“留守儿童”近五成.

3、关于在父母离婚或外出打工后与父母或其中一方居住的选择,近八成希望与父母或其中一方共同生活。

4、关于在父母离婚或父母外出打工后对居住地的选择,有六成不愿意离开原居住地,但仍然有近两成希望与父母一起生活而愿意离开原居住地。

5、关于在父母离婚后或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父母的联系方式,有八成以上的与未在一起共同生活的父母的联系主要靠电话,但仍然有少数无法与父母取得联系。

6、关于父母离婚或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父母联系的频率,有六成以上的与未在一起生活的父母一周联系一次,但有近一成的三个月以上时间才能与父母联系一次。

7、关于对父母外出打工的态度,不想让父母外出打工的近四成。其中近五成的虽然不想让父母走,但表示能理解父母的行为,只有少数不能理解父母。

8、关于对生活出现问题的解决方式,如果爸爸妈妈不在身边,遇到心烦事或困难时,有四成以上的能够寻找倾诉对象,但仍有两成以上采取闷在心里,自己解决的方式。

9、关于现在对父母的愿望,有八成以上的现在最希望父母做的事情是回家,少数的希望父母多挣钱。

10、关于被调查“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是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占八成以上。

11、关于在学习中最烦恼的事情,烦恼学习成绩不好的占四成以上。

12、关于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的了解情况,有近七成的了解不多。

13、 关于课外书籍的来源,课外书籍来源于家长购买或向同学借或亲友送的占七成以上,从学校借阅的仅占4%.

14、关于被他人伤害或欺负时“留守儿童”所采取的行动,有近四成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够强。

15、关于家庭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情况是,被教育要好好学习的占八成以上。

16、关于对学习的希望,有近九成的希望上完大学。

17、关于对未来的希望,有近九成的希望继续读书。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留守儿童”在成长中确实面临一些问题,如人身安全、身体健康、学习、品行、情绪、交往等等方面。

1.安全隐患多。“留守儿童”在生活安排方面一般他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其他人来照顾。但是,他们精力有限,年老体弱,或者自己生活还困难,而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父母不在身边,缺少直接的关爱与监护,很可能会成为不法分子的侵害对象。

2.学习成绩滑坡,导致厌学辍学。 孩子是生性好动,自制力差的一个群体。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由于临时监护人监护不够,使得这些孩子出现学习观念淡薄,尤其是在学习上碰到困难,没人辅导,加之作业本上不断出现的错误,严重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还有的“留守儿童”认为现在学习好坏无关紧要。这不,自己的父母没有文化,照样天南海北的做生意、挣钱,这就使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现象时有发生,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对某小学“留守儿童”学习情况进行调查显示,平均成绩在90分以上的仅占调查总数的34.3%.如马某由于从小父母离异,他判给了父亲,父亲常年外出打工,他则由姑姑叔叔轮流照顾,因为频繁转学而成为问题学生。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了事,多一点也不想做,没有毅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根基打得不牢,使学习成绩处于下游,后来小学没有毕业就不念书了。

3.道德意志薄弱。学习成绩仅仅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一个方面,更让人担忧的是孩子的综合素质和人格培养问题。“留守儿童”有违纪现象(指打架、旷课、小偷小摸行为)。这个问题很让人担忧,绝大多数父母之所以选择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艰辛努力,让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让孩子能有条件上好学,读好书,日后有出息。但大部分人的希望最后都是事与愿违,结果是“挣了票子误了孩子”。因为这些父母一年到头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对孩子内心的困惑、需求、兴趣无法关注。有的即使有心,限于经济条件,他们也很少给孩子打电话或经常回家看孩子,造成了“留守儿童”道德教育上的真空。而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儿童,缺乏对事物正确与否的判断能力,从父母那里得不到的教育,孩子很容易从其他渠道获取。一些同龄人的不良习惯,越轨行为很容易钻空子。有些孩子因此变得自私、任性或性格孤僻。 也有一些家长认为自己常年在外,对子女心生愧疚,于是通过给孩子寄钱来补偿自己对孩子的照顾不周,这本是人之常情,但这些孩子在花钱方面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监督,容易误入歧途。

4.心理问题突出。“留守儿童”常表现两种倾向:一是内向、孤僻、不自信、不合群、不善与人交流;二是脾气暴躁、易冲动、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情绪不稳定、自律能力差。据不少任课教师反映,“留守儿童”个别存在着性格孤僻,感情脆弱,自暴自弃,上进观念淡薄,或者过分淘气,做出一些特别举动来吸引老师注意到自己。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是一种天然的和谐的亲子氛围。母爱给孩子是稳定和温暖,父爱给孩子带来安全感、权威、崇拜、勇敢和坚强等,留守儿童父母单方或双方外出打工会使留守儿童成了有父母的孤儿,因此,对其心理的健康发展带来一定的损害。比较突出的心理问题有情绪问题、交往问题和自卑心理等。性格孤僻、脆弱,渴望亲情成了“留守儿童”最大的心理问题。如有一女孩原本是个活泼开朗的孩子,父母外出后,心中的话没有人听,苦恼、烦闷没有人理解。性格渐渐发生了变化,变得孤僻、脆弱,把自己隔绝在同学之外,不愿与人交流,整日沉默寡言,一点小事,一点小挫折都经受不起。有时因为挨几句批评,就把自己反锁在屋里,一天不出来,直到奶奶哭着求她才打开房门。

5、表达能力发展滞后,要重视亲情交流的重要性。“留守儿童”的学习和各方面能力发展情况不尽相同。有些在父母外出打工后,变得更加坚强、自信、自理能力增强,把对父母的思念变为动力,自觉上进,自觉寻求发展;更多的则表现为学习成绩滑坡,厌学情绪滋生,各方面能力明显落后于同年龄段孩子。孩子的表达能力很大一部分是在家庭生活中得到锻炼发展,可留守儿童却缺少这样的锻炼机会,他们有话无处、无人可说。时间一长,言语表达能力自然就开始退化了。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亲子交流几乎是空白,临时监护人大多局限于让孩子吃饱穿暖之类的浅层关怀,无法尽到对孩子的教育责任,更不要说耐着性子听孩子讲他们的见闻、苦恼。一些隔代的老人虽然喜欢和孩子在一起,但孩子由于代沟等原因又不喜欢和老年人说心里话,这也造成了“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局面。例如对其他留守儿童而言,杜某的学习成绩算是优秀的,唯一让老师感到遗憾的是他不爱说话。吴某的爸爸妈妈在他上大班时外出打工,老师反映接班时已经三年级了。在我们相处的三年多里,他没有发言一次,课后师生没有成功交流过一次,同伴也反映他的话很少。他的奶奶带他咨询过医生,得出的结论是:表达能力发展滞后。

三、针对“留守儿童”存在的一些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1、要有爱心、耐心。许多教育家都指出,没有对学生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爱是教育学生前提,在代理家长工作中应把爱放在重中之重的位臵。对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更缺少爱,更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社会的关注。因此,我们作为大学生支教老师要努力从生活上、学习上给他们无微不至的爱,从小事上细节上多关心他们。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及时沟通。

2、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外出务工父母无暇顾及孩子,孩子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缺少父母的温暖和教育,这对学生心理产生极大影响。留守儿童一般内向、自卑、敏感,性格比较脆弱。另一部分学生是父母在外打工,经常往家里寄钱,加上监护人的娇宠溺爱,导致孩子养成大把花钱、逃学、打架、自暴自弃等不良行为,这样的学生往往自私、孤僻、暴躁、蛮横。针对这一特点,我利用课余时间讲节俭的重要性,放一些教育性的动画电影,让他们养成节俭的生活习惯,体会父母的不易,让他们感到父母出去不是不爱他们,而是为了使他们生活更好。并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另外,开展心理质询活动,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帮他们少走弯路。鼓励、组织留守儿童们多参加业余活动,以填补父母不在身边的空虚。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们不能在父母身边撒娇,和父母一起享受天伦之乐,所以他们的思想上难免会出现空虚,又由于他们有比别人多出来的大量的时间无所事事,如果不能正确引导,他们很容易养成自闭的性格或是不良的嗜好。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平时多引导他们多读书等进行有益的业余活动。

3、加强对留守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大多数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监管,自制力差,脾气暴躁,往往因为一点小事与同学打架,严重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安全,造成极坏影响。而女生多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作为他们代理家长,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讲如何自我保护。从电视上网络上、多搜集一些实际例子,对学生进行教育。

4、多进行家访,及时了解情况。对于这些孩子,要多进行家访,及时了解他们的情况,与他们现有监护人进行交流,授予他们家教的方法,让这些没有父母在身边的儿童,能够享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有问题及时和学校沟通,并能与学校教育同步,从而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这样既能让儿童们劳逸结合,又能让他们形成一定的生活规律,要善于和儿童交流沟通,让他们从监护人身上感到亲情,进而对监护人产生依赖性和信任感。

5、知法懂法用法律武器,维护好自己的权利。“留守儿童”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利,预防和避免不法侵害。上街要结伴而行,相互照料。接听不认识人的电话,说父母的什么事情,要和父母核对;放学时有不熟悉的人或不经常联系的亲戚来接时,不要和他走。 6.“留守儿童”要体谅父母,父母外出打工也是为了改善子女的生活,让子女以后有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他们在外面不容易,省吃俭用,攒钱给子女,子女更要体谅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有亲朋好友,他们既要承担繁重的劳动,又要承担烦琐的家务活,加上文化水平不高、观念和方法落后,没有时间、精力和能力对子女的思想、道德、学习、卫生、日常行为习惯给予关注、教育、引导。这就要求“留守儿童”自己要乐观向上,学会生活,自觉学习,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力所能及帮助他们干些家务活。

7.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方式要适当。长期在外务工的父母和子女的沟通往往是通过电话或书信的形式,而电话的快捷成了亲子间沟通与联系之首选。大多数父母一般半个月才给孩子一个电话;少数是到了期中或期末考试时,来个电话问问成绩了事。春节期间返家,父母由于普遍存在“补偿心理”,因而带给孩子大多是物质的东西(吃的、穿的、玩的以及慷慨的压岁钱)较少精神食粮(书籍、学习用品及心理上的亲子沟通等)。

8、“留守儿童”要经常作心理调整,无论在学习或生活上遇问题不要闷在心里,钻牛角尖,可以和朋友、同学,老师、邻居等进行交流、沟通,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多做好事,帮助别人,从中获得快乐。

总之,作为大学生支教老师既要做思想道路的引路人,又要做孩子学习进步的引导者,生活的保护者。用关爱、亲情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家园氛围,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并让每一个留守儿童不再孤单,不再无助,在学校同样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所以留守儿童更多的需要的是爱,只要我们全心全意的用真心去面对他们,他们就肯定会有改变。

第二篇:如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在我国社会城市化进行的过程中,人口迁移流动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有些农民工把儿童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留守儿童在家大部分由祖辈或亲戚托管。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目前农村留守儿童达2000多万。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缺少父母的直接关爱和教育,加上祖辈、亲戚情感溺爱和教育方法不当等原因,导致大部分“留守儿童”在道德品质、学习成绩、性格缺陷,心理障碍等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同时由于隔代教育弊病颇多,许多留守儿童萌生了“自己不如别人”、“被人遗弃”的思想,这些都直接影响到他们在学校的学习成绩和顺利的健康成长。

从农村留守儿童在我校的表现来看,有一些留守儿童各方面的表现令师生称赞,但是 “留守儿童”的整体状况令人堪忧。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性格孤僻,感情淡漠,严重的甚至出现心理失衡,心理健康发展受阻,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2.学习成绩不佳,学习没有动力,学习目标不明确、不思进取、自由散漫、辍学现象严重。3.祖辈的溺爱,造成留守儿童我行我素、不尊敬老人、固执倔强、情绪波动大、爱发脾气等不良性格。4.存在不愿与人交往的现象,不合群、易嫉妒、叛逆心理严重,不能与老师和同学和平共处。

面对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给予留守儿童生活上的关心,思想上的重视,心理上的关爱;把握留守儿童思想脉搏,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能力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他们在欢乐、和睦、关爱,健康的环境中成长;培养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他们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下面就我们在关爱留守儿童方面的经验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学校关爱。学校是孕育人才的基地,是承载梦想的摇篮,是撒播爱心的殿堂。所以我们要发挥学校教书育人的优势,将“关爱留守儿童”这一工作具体做到位。 我校有留守儿童340人,我校历来比较重视关爱“留守儿童”。具体做法有:1.针对他们特殊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必须切实为留守儿童做实事,做他们乐于接受的事,细心观察留守儿童的言行,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尊重“留守儿童”,了解“留守儿童”、贴近“留守儿童”。防止教师、同学歧视留守儿童,严禁教师以任何理由讽刺、挖苦、体罚或变相体罚留守儿童;2.不使用不恰当的教学评价方式给留守儿童施加心理压力。保证农村留守儿童能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 充分利用有效教育资源,有组织、有计划地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3.建立留守儿童的个人档案,并针对留守孩子的性格,家庭等不同的特点进行分类管理,建立成长记录卡,加强与家长的联系,通过电话、网络、书信等形式,内容上要突出孩子的学习情况,心理状况,以及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建议,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生活上和心理上的关注。4.避免部分儿童与社会上不良少年接触,使留守儿童日常的学习生活都在学校统一管理下有序进行,并让每一个留守儿童不再孤单,不再无助,在学校同样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使留守儿童得到学校和老师更多的关心与帮助。5.学校让每位老师与相应的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更多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思想状况,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做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老师,对有问题的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引导,使留守的孩子们有较好的亲情和教育补偿。比如我们有的老师利用课余时间给留守儿童洗头发或指导他们讲卫生等生活小事让孩子们感受到浓浓的爱与关心。 6.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增加留守儿童与教师同学接触的机会,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有益身心的活动来吸引学生,如书画比赛、文艺活动等,鼓励留守儿童积极参与,在活动中鼓励他们主动与同学交往,注重培养他们合群、乐观开朗的性格,让他们感受生活的乐趣,培养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氛围和环境。7.加强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建设。据我们了解多数留守儿童在家中不听祖辈教导,或顶撞祖辈,或行为不端,我行我素。有些留守儿童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出现说谎,小偷小摸、打架、欺负同学等诸多问题,如果不加强其纠正的话,留守儿童很容易就会发展成“问题儿童”,因此我校经常对留守儿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培养留守儿童健康的道德观,正确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这也是我校对留守儿童教育的重点。

二、家庭关爱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怜天下父母心,整天都“望”着子女成才,却忽略了正确的引导教育,常常会事与愿违。1.家长要转变观念,切实负担起责任,有条件的父母,应该把孩子接到身边;一时无法把孩子接到身边的,要认真从孩子成长需求的角度出发,平时一定要常回家看看,并尽量多地与孩子联系,创造更多的时间与机会与孩子沟通、交流,在情感上多给孩子慰藉。2.农村父母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式,不能一味溺爱或过分严格。孩子取得好的成绩,做了好事,应予以适当精神鼓励,若是犯了错,万不可拳脚相加,要多分析、引导、沟通,从思想道德上进行教育。3.父母要让孩子体会到不在身边的亲情和温暖,使他们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父母可以通过打电话视频等方式经常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倾听子女的心声,询问他们的学习情况,积极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真正关心子女的成长。因为没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的情感更为神圣,要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的联系,随时了解子女的学习和心理发展情况,并对其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更多地注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从精神上关心子女的发展,防止其滋生消极的思想倾向。

三、自我关爱 。留守儿童是我们民族未来的希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和社会的关心、爱护与正确引导密不可分的 ,“热爱生命、尊重生命、保护自己不受伤害”,是家庭和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与留守儿童的父母必须教孩子掌握最基本的自我保护教育, 学校、家长应密切配合,鼓励留守儿童努力学习,在不断完善自我个性,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校园心理文明建设和社会公益活动中去。这样,便能很好地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教育能力和水平,并发挥其自主参与的热情与积极性,锻炼留守儿童的社会活动能力,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信心。

留守儿童问题是当今社会存在的一个普遍和焦点问题,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甚至会影响我国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关爱留守儿童不仅是学校要做的工作,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关爱。共同的期待给了我们共同的追求,共同的追求给了我们共同的渴望。我们绝不能让一个“留守儿童”成为问题孩子。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关爱留守儿童,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让他们真实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让他们在社会这个大家庭里健康快乐的成长。

官田乡中心小学

2017年3月29日

第三篇:如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2009-12-27 16:23:30| 分类: 教师风采|举报|字号 订阅

如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二郎中学政史组 郑鹏飞

在二郎中学任教这半年以来,对我所在的这个乡镇留守儿童情况有所了解,发现留守儿童这一现状在农村教育中普遍存在,弊端极为严重,不仅给学校、家庭教育带来种种不便,更尤为甚者是严重影响了我们学生健康身心的发展。在我切身的体会中,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是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也是当今社会、家长、老师都十分关注的焦点,也是当今和谐社会中不“和谐”的因素。

一、留守儿童在心理监管上存在影响

1.被委托监护人年龄普遍偏大,文化偏低,很难胜任监护职责。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绝大部分是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还有留守儿童甚至没有监护人。这些儿童的委托监护人普遍年纪大、文化低,绝大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自己的生活。由于各个家庭素质因素的差异,有些监护人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些孩子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在身心健康和学习方面都受到一定的影响。有的孩子形成性情孤僻,逆反心强;有的厌学,明显地不如父母监护下成长的儿童。我班就有一大部分学生跟随祖父母生活,学生心理受到压郁,长期的压抑使他性格孤僻,行为古怪,从而导致厌学逃学。

2.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关爱,心理健康堪忧。外出打工父母有的半个月或一个月给家中打一次电话,有的半年联系一次,大多数只有过年才回来一次,过完年又匆匆返回。长期没有跟父母沟通交流,心理无形中形成隔阂,孩子甚至对父母很陌生,亲情关系出现了障碍。父母无法了解子女的心理变化,他们单纯认为给孩子吃饱、穿暖、有学上、有书读就够了,尽到了做父母的责任,忽视与孩子的心理沟通与交流,导致对父母很陌生,亲情关系出现了障碍。往往子女缺乏亲情关爱,内心空虚,有的对家长有埋怨情绪,还有留守儿童为了宣泄烦恼,走上极端。这一点在农村小学普遍存在这种现象,我所任教的班里就有一个学生,父母思想较为保守,认为在农村,只要有钱,就可以过得比别人幸福,过得比别人更好。因此,两夫妻长年在外打工,只是过年才回来。孩子由年迈的父母监管,爷爷、奶奶由于忙于家务和农活,与孩子的沟通、交流较少,疏于关爱。没有父母在身旁的他,往往在心里面就没有一个可以定位的形象,就容易去模仿别人,这就会造成一些不良行为的产生,上学逃课、打架、偷盗等不良习惯。我经常跟他做思想工作,开导他要好好学习,他说:“我没有心思学,内心很压郁,心里我很孤单,每看到别人有父母的关心和呵护,就会对学习产生厌倦和烦恼。”经过家访了解,这位学生是因为长期没有得到关爱,在隔代教育中心理扭曲畸形,思想上也会显得怪僻,从而把自己孤立起来,形成自闭、孤僻、内向等性格。更有甚者,如不好好引导,内心压郁到一定程度很容易导致青少年犯罪。子女缺乏亲情关爱,内心空虚,有的对家长有埋怨情绪,还有的留守儿童为了宣泄烦恼,走上极端。

3.家庭和学校沟通不够,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品德和学习发展。留守儿童理应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关爱。这也是我们现在十七大所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所关注的一个热点,但由于一些学校偏重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对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缺乏特别的关爱,不能主动和监护人联系;联系也是跟年纪比较大的人,他们管制力不强,效果甚微,同时被委托监护人又缺乏与学校沟通的意识和能力,不少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在校的学习表现不能很好的反映到家长那里,使得孩子对自己的学习放任自如,自制力不强的学生很容易因厌学而辍学,使得在每次开学前期,许多老师都要做大量的家访工作,作定期的义务教育宣传工作。

二、努力探索出一条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的新路子 针对这些情况,要实现每一名留守儿童都能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的目标,应把强化管理、方便家长、服务学生和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有机结合起来。

1.政府要做好“领头羊”,在留守儿童工作中要发挥其主导作用。政府应加大投资,兴建打工子女学校,改善学生学习的硬环境。逐渐打破一切影响和限制打工子女就近入学的条条框框,免除一切不合理收费,使打工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与城市儿童同等的待遇,在打工子女学校里,由于孩子们有着相似的经历,也比较容易唤起他们的自信,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对集体的归属感。在有条件且必要的地方改扩建一批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可以解决“留守儿童”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问题,解除进城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同时加强对寄宿制学校的教学、生活、安全方面的管理。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留守儿童创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由于父母的远行,造成了亲子关系的不健全,从而影响了孩子的人格发展与道德发展。缺少了父母教育他就容易从别的地方获取,用优秀的活动去感染他的心灵。

3.扶贫帮困,为农村贫困留守儿童学习、生活提供有力保障。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瓶颈的关键在于用爱心去滋润他们幼小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学校的温暖。有的留守儿童所在的家庭生活水平低下,培养孩子上学已成为这些家庭的重要负担,为他们解决学费问题是让家长重视家庭教育的关键所在。可以开展“爱心事业”、“一扶一对策”,通过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农村贫困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得到了有效保障,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三、几点建议

1.父母要转换观念,重视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尽可能和孩子密切联系和沟通,有条件的可把孩子接到打工地上学,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一时无法把孩子接到身边的,要从孩子成长需要的角度出发,寻找确定孩子的监护人,细致落实孩子的监护权,并且要创造更多时间与孩子谈话沟通。

2.学校要发挥自身优势,监督孩子的思想变化。可采取教师与家长签订增强了解留守儿童信息的家访协议,开通家长热线,让这部分学生住校,教师给予他们特殊的关爱等形式,方便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以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

3.推动关注留守儿童政策措施的出台。农民在外出务工时不将孩子带在身边,原因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现行的人口管理体制,始终难以融入城市之中;二是城市高额的教育费用。因此,一方面,要及时调整人口管理体制,通过相关政策的制定,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与城市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农民工将子女带到城市上学和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实行以流入地政府为主的财政供给制度,合理分担流动儿童的教育成本,同时取消入学限制和高额的借读费,并在法律中明确规定对农民工子女随父母异地上学的相关保障机制和法律责任。

4.社会各界要关心留守儿童,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媒体应加强宣传,增强社会的关注程度,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来共同努力,给予更多的关心与支持,为孩子的和谐、健康发展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应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爱心企业家、爱心明星、爱心艺术家、爱心将军、爱心企业、爱心学校、爱心校长、爱心老师、爱心志愿者、爱心人士

第四篇:农村教师如何关爱留守儿童

摘要: 在我们的身边,存在着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不是孤儿,却有着孤儿一般凄惨的境地!他们有父母,但却享受不到跟父母在一起的快乐!他们便是留守少年儿童!近几年,随着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加,留守儿童日益增长, 这些留守儿童大多因缺少父爱、母爱性格有些偏执,有不良的行为习惯,有的甚至道德败坏。那如何教育留守儿童关心留守儿童成为每一位农村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

表扬 批评 朋友

在我们的身边,存在着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不是孤儿,却有着孤儿一般凄惨的境地!他们有父母,但却享受不到跟父母在一起的快乐!他们便是留守少年儿童!近几年,随着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加,留守儿童日益增长, 这些留守儿童大多因缺少父爱、母爱性格有些偏执,有不良的行为习惯,有的甚至道德败坏。那如何教育留守儿童关心留守儿童成为每一位农村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从成立家长学校以来,我主要负责“留守儿童”工作,在教育教学中,我探索出了以下几点教育方法:

一、、让孩子 体会“爱”

在农村多数“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姨妈等照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孩子的爱就是吃饱穿暖,其他亲人则认为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要干什么就干什么„„一切顺着孩子,一切护着孩子,这就是爱。这些不是真爱是一种溺爱。 真正的爱就是我们要像父母一样经常与之谈心,了解孩子的思想动向,教育孩子如何做人,教育孩子明辨是非,有错必改。

爱对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阳光,特别是对留守儿童更像久旱之甘露。我们教师要给他们更多的温暖,更多的关爱,更多的温情。用温暖的爱溶化他们心中的冰山,用真挚的情点燃他们自信和进取的火种。

在我校有这样一对姐妹,姐姐读六年级妹妹读二年级,她们姐妹经常衣衫不整,头发蓬乱。上学经常迟到,上课不听讲总是呆呆的看着某一个地方,下课后就坐在座位上不和任何人说话,即使老师叫她也不愿搭理,并且每天都不能按时完成家庭作业。上课的老师多次找她们谈心,可收效不大。老师们把这一情况告诉我后,在一天下午放学后我就把姐妹二人叫到电教室。我在跟她们说话之前,首先帮她们整理了衣服,发现妹妹的衣服没有纽扣,就告诉她,明天把衣服带来老师帮她钉纽扣。然后我拿出梳子给两位孩子梳理头发,妹妹看着镜子里的小辫笑了,姐姐也学会了梳头。在梳头的时候,我就问她们妈妈为什么不给她们梳头,姐姐低头不语,妹妹眼含泪花,这使我感到这两孩子一定很长时间没见到母亲了。在我的慢 慢诱导下,孩子告诉我,她们的爸爸出车祸去世后,奶奶病倒卧床不起,妈妈为了一家人的生活外出打工去了,如今以年近70的爷爷在照顾她们和奶奶。她们每天回家后都要帮爷爷干农活还要照顾奶奶。因此姐姐说自己都不想读书了,想去打工挣钱。在知道这些后,我跟两孩子谈了许久,告诉她们妈妈在外的不容易,今天读书的重要性,也教了她们一些生活带常识。在后来的日子里,常跟她们谈心,了解她们的需求帮她们解解一些能解解的困难,慢慢的这两孩子爱学习了,虽说成绩不是很好,但她们以会按时完成作业了。下课也会跟同学们跳皮筋了,碰见老师会笑了。

二.多表扬少批评

这些孩子因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多数在学习和生活上存在许多不良行为。但再差的孩子也有闪光点,而闪光点的发现,正是转变他们的契机。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哪怕是帮同学从地上拾起一支笔,一次作业能认真完成我们都应该给予表扬,鼓励,以激发他们转化内部动因,满足他们要求抚爱和渴望尊重的心理需要,弥补他们成长中急需得到的父爱和母爱。

在我所上的班级里有这样一位男生,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外出了,他几乎没见过母亲的模样,父亲常年在外务工偶尔回家,他跟比他大几岁的姐姐相依为命。在他的眼里不知什么是父母?什么是老师?总觉得他自己最大,谁都得听他的,上课跟老师叫板,下课打同学,总之学校里高年级的同学见他都得让道走。刚开始时我对这位“软硬不吃”的学生也很头疼,但有一天我手里的本子掉地上了,他走过来将本子拾起交给我,虽说态度不是很不好,但我还是对他说了声“谢谢”并且当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他帮助了老师。从那以后我发现他总是在寻求表扬的机会,因此只要他一节课能不捣乱,我都表扬他,慢慢的他变得跟老师叫板的次数少了,偶尔也交一下作业,不管他写的好坏,我都耐心的给他批改,并且不忘每次都当着全班的面表扬他,后来该生交作业的次数多了,打人的次数少了。

三、学做他们的朋友

我们农村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倾注更多的心血,不只是物质上的“帮助”,更多是精神上的“关爱”:在思想上,要循循善诱的开导他们,多与他们谈心,学做他们的朋友;在学习上,要耐心细致的帮助他们,课堂上多提问他们,课后多辅导他们;在生活上,多关心他们,经常了解他们的困难,为他们排忧解难。做他们生活上的导师,心灵上的朋友。

总之,我个人认为关注留守儿童,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涉及我国义务教育的问题,而且牵涉和谐社会的构建,国家的未来。不管是社会、学校还是个人都必须发挥各方的作用,采用正确的方式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努力探索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新的途径,不要再让留守儿童问题成为中国人心中的痛。

第五篇: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公益项目

一、项目背景

1.面临困难

一是监护不力,九年义务教育难以保证;二是缺乏抚慰,身心健康令人担忧;三是疏于照顾,人身安全不容忽视。

留守儿童由以上问题出现原因出现以下几种问题: 1.心理问题; 2.学习问题;3.生活问题;4.社会关爱不足问题这;5法律意识不足5种问题

2.原因分析

心理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无人监护,使留守儿童无法象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把握孩子的心理、思想变化。这种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这些心理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使他们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社会都经常出现一些与其他孩子不一样的行为,这些行为常常超越道德、法律底限。

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不在身边,对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大大减少,甚至完全减除了,使孩子在学习方面处于一种无人过问的状况。学好了,没人夸;学坏了,无人骂。渐渐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孩子的精力不放在学习上,自然就要在其它方面加以消耗,于是其行为开始出现偏差,各种超越道德、规则的行为开始在孩子身上出现。加上监护人本身对孩子亲情缺失状况的同情,于是在孩子行为稍有出格的时候也不会加以管束,使孩子在偏离健康发展轨道的方向上越走越远。缺乏管教引发行为失范甚至越轨,在留守儿童身上体现极为普遍。

留守儿童的生活问题,特别是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的那部分儿童,其生活状况是不容乐观的。留守儿童的父母之所以抛下自己的孩子外出打工,是因为家庭务农的收入无法让自己的家庭过上稳定的生活,否则如果有一点办法,他们都会想法设法与孩子呆在一起的,所以生活困难是留守儿童家庭的普遍特征。虽然他们出去打工可以挣到一些钱,但其付出与收入相比依然是极不平衡的,有时因为制度等方面的缺陷,自己挣到的钱还不能及时拿到手,所以他们在家庭生活方面是及其节俭的。父母离开后,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在节俭方面表现的更为突出,表现在饮食方面,吃好是不敢奢求的,能吃饱就行了。儿童时期正是长身体的时期,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搭配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处在这一年龄段的城市儿童,是备受父母及亲友呵护的,而农村留守儿童只能在极度节俭的状态下过着维持温饱的生活。这些儿童在生病的时候,也往往没有能力和条件去医院救治,只能采取一些简单的、传统的方法治疗,或者干脆硬“扛”。 家庭温暖的缺失使留守儿童心理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变异,他们多在性格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郁和孤僻,很难融入正常的同龄人群体。加之,目前农村的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基本上是以家庭和亲缘关系为纽带展开的,对于自己家庭及亲缘关系之外的其他人的困难处境,他们虽有同情的态度,却也无可奈何。于是留守儿童们在既得不到家庭温暖,有得不到社会关爱的情况下,只能靠自己对生活及社会的理解生活并发展自己,于是道德滑坡、学习偏差、心理缺失等现象在他们身上不可避免地出现可。

从上面的简单说明我们可以看到,出现在农村留守儿童身上的问题很多,也很严重,已经不是个别人的问题了,而是关系到一个人数达2300多万的群体的问题了,而且这个群体还在不断壮大。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而面对留守儿童这一社会现象,无疑对中国日后的发展极为不利的。留守儿童无论是学业、心理、健康、前途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他们都是农村的儿童,同时也是中国的儿童,是未来农村建设的主力也是中国未来复兴的中坚力量,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他们身上出现的问题,使他们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未来的新农村建设将受到极大的影响。

3.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和预期效

留守儿童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是留守儿童的心理和学习,通过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从而解决其他的问题。就目前而言外部环境很难有改进,只能先解决心理方面的问题,进而改变留守儿童的主观世界,通过主观能动性来带动留守儿童的行动。心理问题的解决,在解决其他问题上,其他问题也能够很顺利的解决。

二、项目目标

短期:

在一个月内在学校内募捐到能够对留守儿童有帮助的书籍,再将书籍捐献给留守儿童。在三个至六个月内对留守儿童进行一个调查,通过调查来了解,募捐的书籍对留守儿童的影响。

中期:

对留守儿童送温暖,对留守儿童进行一次新的心理调查,我们可以教他们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同时可以联系留守儿童的父母,让父母给孩子写信,同时普及法律知识。

长期:

我们可以在暑期,用一些时间陪伴一下那些留守儿童,进一步打开他们的心结。

三、项目方案

帮助对象留守儿童,主要参与人员志协人员以及注册会员,通过学校拨款以及一些企业赞助,由学校联系地方,通过学校官网以及志协的官方微博进行宣传。

时间进度安排:9月-10月在学校进行,募捐并进行捐赠 10月-12月进行反向调查 12月-1月走访

四、项目管理和评估体系

1.项目管理体系

由团委牵头,主席团对下进行分工,策划部对团委布置的要求以及项目进行详细的考虑,组织部组织人员参加,外联部负责筹备活动物资,宣传部对活动的一些情况进行发布,秘书部协调。

2.评估方

校方进行评估

五、项目预期社会成效

能够让留守儿童走出阴影,通过一些法律普及尽可能减少留守儿童权益被侵害问题,用学习一些知识来改变他们的未来。通过我们宣传部对整个活动进行全方位的宣传让社会对留守儿童加强关注,让留守儿童得到更多的社会关爱。

上一篇:为什么要爱国如何爱国下一篇:卫生院党支部学习计划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