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文化范文

2022-06-02

第一篇:文艺复兴文化范文

中国文化复兴

中国文化复兴与社会理想的重大转向

2010-12-17 14:51:00 来源: 人民网(北京)

编者:随着中国改革开放30以来,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我们用三十年的时光取得了西方三百年的成就,充分证明中华民族也是世界最优秀的民族之一。

不可否认,经济的成功,也需要成功的文化。我们己经反思的我们“极左”思潮的错误,我们也不要“全盘西化”,我们不做傻事,我们也不做“八哥”!我们要有我们自己的“文化”!我们要创造一个更强大的“文化声音”!

我讨厌天天乱叫别人如何好,专骂自己如何坏,而不知自己做一下也要别人学的人。

1993年,著名诗人俞心焦在上海和杭州的大学里讲学时,正式提出并致力于推动“中国文艺复兴运动”。标志国人己醒!

作者:郭小聪,曾师从王瑶,现任北大国际关系学院文化与传播系主任、教授,研究生导师,文化传播方向研究生组组长,北大诗歌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中国的文化复兴与西方的文艺复兴只有一字之差,似乎可以相提并论。其实不然。西方的文艺复兴,会让你想到一本精美的大画册,那一时期文化艺术的杰作美不胜收,即使你不了解它们对于中世纪西方社会的巨大作用,也照样可以欣赏。因为人家早已翻过历史的一页,留下的都是精品。

中国社会一百多年来则一直处于变革的阵痛当中。所以,提起中国的文化复兴,总会让你想到一张大圆桌,旁边围满了方方面面的人物,提出形形色色的看法和意见,不管是政治的、经济的、哲学的、历史的,还是文艺论争、思想动态、时局走向,都可以装进文化的这个大篮子里来交换,都与中国的复兴扯得上些关系。这更像是处在争论不休的春秋战国时代,而不是像米开朗基罗那样多少年如一日地蹲在教堂里默默创作他的雕塑,尝试新的理念,不经意间推动了社会进步,成为文艺复兴一代宗师。

不过,这也并不奇怪。西方文艺复兴相对比较单纯,它源于一个新兴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时代诉求,他们新的精神理想也开创了文化灿烂的新天地。中国文化复兴则是起自于一个古老民族渴望重新崛起的历史愿望,而且这一历史进程仍在复杂演进之中,所以其现实政治的意味也必然很浓,是一个非常宽泛、模糊不

清的概念,甚至与黄仁宇提出的中国“大历史”概念有些相近。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探讨中国的文化复兴,也是在探讨中国的前进道路;我们为文化复兴献策,也就是为民族强盛立言;圆桌的气氛既像是百家争鸣,也像是指点江山。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认为,近现代中国在社会理想追求上的重大转向非常值得重视,应当视为中国文化复兴的一个最重要的迹象。因为“复兴”的真正含义显然不是要恢复古代的辉煌,而是要激发现代的创造性力量。西方的文艺复兴尚且如此,中国的文化复兴就更是如此,而且它不再借用古人的衣裳和旗帜,甚至试图割断与传统的联系,走上一条与千年历史截然不同的道路。这一重大转折自1840年开始,在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达到高潮。

这三十年间中国社会生活和经济增长的一个最重要特点,就是其发展之快、变化之大、持续时间之长,不仅令世人惊愕,连中国人自己也惊讶。不管你是持何种看法和评价,这一事实有目共睹。考虑到这不仅是一个国家的变化,而是占世界人口1/5人类的生活巨变,其影响之深远,内力之深沉,其背后的文化动因就不可不深思了。这就像火山爆发,不管是福是祸,当看到岩浆剧烈喷涌时,你都会惊异于其内部力量的神秘和伟大。

特别是,面对这三十年间中国社会的持续快速变化,人们不仅要问:一个长期停滞的文明古国为什么能够爆发出惊人活力?而且更要问,为什么这个社会虽然看起来已经被不断的变化拖得溃不成军、踉踉跄跄、略显狼狈,却仍然没有真正停下脚步的意思,整个社会要求刹车的呼声并不强烈。结果,一方面是问题成堆,摁下葫芦浮起瓢,一方面却是人们似乎仍然愿意承受、容纳和尽力消化问题。“北京共识”首倡者乔舒亚即注意到,在2002年中国党代会上,党的领袖在90分钟讲话里用了90次“新”字。而曾是世界上最保守的中国农民,每过三年就会完全淘汰他们所用的种子。所以他问,为什么同样的意识形态,面临同样的问题,苏联最后的反应像是一具植物人,而中国则像患上了多动症,他们似乎是在利用创新来减少摩擦损失,因为变革比变革引起的问题发展更快。那么中国这种独特的适应能力和变革的动因是什么呢?有关中国历史延续性问题,并不是现在

才引起人们兴趣的。西方学者早就注意到中国独一无二的持久生存能力。他们非常好奇的是,为什么别的国家往往表现为文明的盛衰,一蹶不振,中国文明却表现为朝代的更替,一旦改朝换代,马上衰而又兴,东山再起。譬如东、西罗马分裂就永远地分裂了。而几乎同时,中国在历经几百年分裂后却又在隋唐时代重新统一了,而且更强大、更有活力。这究竟是为什么呢?19世纪的黑格尔时代似乎找到了答案,就是倾向于把中国看成某种历史活化石,一个没有真正向上演进历史的国家,因为封闭而幸存,因为停滞而永存,一旦遇到外界新鲜空气,就逃脱不了覆灭的命运。

但今天看来,这个看法失之片面,中国的延续性有时像是死而不僵,有时又像是凤凰涅。四大古国幸存其一,一个民族能够不间断地延续数千年,从土里刨出来的殷商甲骨文汉字现在还在使用,而且是同一群人在用,而不像亚述人的古楔形文字早已成为遗迹,这其间必有道理。费正清在《剑桥中国史》中曾经提出一个发人深省的观点,他认为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思想部分地具有“改革的能力”,能够“通过重新树立其理想”,使这个古老国家生存下来。也就是说,看似守旧的中国文化传统其实有革故鼎新的一面,所谓“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这个文化基因,只待合适的

我认为,近现代以来中国社会的确在重新树立其社会理想追求,从而体现出中国式文化复兴的最重要特点。概括来说就是:百年来的中国在其生存和发展模式上已经更换了新的文化发动机,即从那种周而复始的农业社会的圆形封闭轨道,已经转向了“历史直线进展”的开放式的理想追求。这一转变的契机当然就是东西方文明的迎头相撞,以及中国面临的前所未有的灭顶之灾。

千百年来,适应着农业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中华民族本来已经成功发明出一套循环往复的生活模式及静态化的社会理想,这就是年年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讲的最多的也是“天下太平”、“国泰民安”。如果不是外界因素,可以年复一年,千年不变。

但是今天,经过千年未有的那场“大变局”,中国社会的一切都变了,一种求新、求变的陌生理想已经深入人心,主导着今天的社会生活。你看今天中国人唱的歌曲,几乎每首歌的末尾都是盼望“明天会更好”、“明天生活比蜜甜”。甚至连小学生写作文,也是按照这种“直线进展”的思维方式去畅想和企盼,这几乎已经成了中国现代社会的一种陈词滥调,但这样的理想在中国古代社会的诗文中却一点也找不着。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中国社会理想追求的确已经历史性地发生变化,不可逆转地从静态转向动态、从循环转向直线,而如今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它合乎逻辑的演进,是中国文化复兴的某种重大体现。

中国社会理想追求这一重大转向的实质,用历史学家黄仁宇学术性的语言来阐释就是:“中国一百多年来的问题就在于从传统社会转变成现代国家。”不如此,传统农业社会的单纯结构就无力应付现代世界的复杂生活,就不能摆脱落后屈辱地位。和平时期不能支持大规模

现代工业的建设,战争期间不能全方位高效动员来支撑战时体制。也就是说,要救亡图存,就得求新,求别,跟上时代潮流。

但从静到动、从循环到直线,社会理想追求的这一重大转向对古老的中国来说是多么艰难,需要决绝的精神,这就见出了闻一多的意义。闻一多与屈原的行为、气质相近,为什么他们代表两个时代呢?就因为屈原殉的是士大夫阶层的传统理想,而闻一多殉的则是“明天会更好”的陌生理想,是求新、求变的新的时代要求。所以,当闻一多1944年看到国家领袖蒋介石出版的新书《中国的命运》了无新意,甚至还想用儒家那一套进行统治时,他就大惊,大怒,最后拍案而起,以死相争了。从这个意义上说,闻一多是第一个以献身激情把民族进步的要求变成一种非凡的使命、为民族生存提供新的精神资源的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当然,这一代现代知识分子倾向于断绝传统,甚至提出“全盘西化”主张,但实际上,这是因为危机太深重了,应战太艰难了,因而需要壮士断腕般的魄力和意志,实际上仍然与精神传统的血脉相连。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伊佩霞就关注过这一问题,她最后的结论是:“中国人在每一时代都运用了他们所继承的历史遗产——物质的,精神的,制度的——去确定目标,回应挑战,保卫自己,增强力量。因为一代人的行为对下一代人继承的资源将会产生影响,所以变化是不可避免的,但这些变化又是与过去的历史联系在一起的,对于这一点,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我都确信无疑”。费正清的看法也是不谋而合,认为,中国的传统儒生与现代儒生是有一脉相承之处的,即“中国的优秀分子一代接一代地努力应付从帝国时代晚期继承下来的国内问题,回答工业化的西方提出的历史悠久的挑战,这种努力在1949年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也就是说,中国社会理想追求的重大转向并非是中国文明的瓦解,“全盘西化”的实现,而是挑战与应战的历史结果。危机越严重,转向越彻底,变化也越惊人。今天,中国社会唯一不变的现象可以说就是不断变化本身,中国人似乎已经颇能适应这种变化的过山车式的节奏,这在世界各国都是少见的。中国文化复兴所催生的这种曾经长久沉睡的力量如此巨大一点也不奇怪。考虑到中国的独特精神特质,诸如不重彼岸世界,看重实用理性精神,有愚公移山式的吃苦耐劳精神等,一旦注入新的理想动力,它所释放的能量就将不同凡响。1896年发表的一篇美国记者的文章非常有预见性,他指出:“对于西方文明而言,中国工业竞争的危险程度,是其他任何一国都不可比拟的。有人对此表示某些怀疑。难道2000年的中国佬不会跟我们今天熟悉的中国佬一模一样吗?”但是,这位美国人的回答正是基于中国人的文化特性上的:“我们并不是通过古代文献来评价现代的中国,而是通过她现在的生活。了解中国的人也知道,中国人的保守思想并未延伸到那些有关贸易、工业、商业或投机买卖的活动领域。它只是在信仰、伦理和风俗方面具有保守思想,与商业毫不相干。”也就是说,中国人与生俱来的现世生活热情和能量,一旦再认可了西方人的直线式理想追求,也想在这条跑道上比试一下的话,就将搅动世界。

仿佛是作为注解,前两年有一部名为《输家赢家》的德国纪录片在海外到处获奖,就是因为它难得地把镜头切入到去德国鲁尔区拆运一座破产的现代化焦化厂的四百名中国工人当中。德国女导演是当地人,对德国工人的失落感感同身受,也对中国人怀着巨大的好奇心,所以以第一手资料展现了中国人古老的生存动力和乐天派精神。中国工人每天工作12小时,一周工作7天,每个月挣400欧元,干着德国工人给4000欧元也不愿干的工作。德国人以为3年才能完成的工作,中国工人一年半就完成了。他们把每一点钱攒下来的理想和坚忍,只是为了让孩子受更好的教育,下辈子别再做工人。他们中每个月有7人会喜滋滋地被选为

“最佳工人”,戴上大红花照像,当然也只有这种奖励,但他们乐观、满足、任劳任怨,也形象地说明了中国的发展速度究竟为何而来,引起西方人的震惊。

我并不想无条件地赞扬这一新的社会理想追求给中国带来的崭新面貌,因为这一转变过程本身充满了太多的痛苦,也是对传统中国与现代中国的巨大撕裂,但又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我在此只想指出:中国这一文明古国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为了迎接一个个接踵而至的陌生挑战,它是有潜力、有智慧能够把不同时代的经验教训不断变成新的传统,甚至在最危机时刻,壮士断腕,决然转向的。如果看不清这一点,就很难深入探讨中国今天的文化复兴问题。

当然,地球只有一个,而且越来越像一个不大的村庄,如果人类都无限制地求新、求变,想不断追求更好的生活,获取更多的东西,那么地球如何负担?环境保护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又怎样协调?这的确是一个新的问题。但应强调的是,这不只是中国的问题,也是世界的问题,人类的问题。它原本由西方历史文化中催生出来,现在则需要由全体地球人一起来解决,转变既往的生活方式和理想诉求,共同构建一个真正文明与和谐的世界。(本文来源:

)

第二篇:中国传统文化复兴

谁在抛弃中国传统文化 工业092班 刘常进

选了中国传统文化这门课程是我不会后悔的选择。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我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同时也对这种文化在我国的现状也表示十分担忧。

现在就“谁在抛弃中国传统文化”这一问题发表一下我的浅见。

中国近代经历了几个严重破坏和抛弃传统文化的时期:

第一个时期:1919年中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猛烈抨击了封建主义旧文化,提倡新文化,将反封建思想推向了高潮。许多参加运动的学生和百姓并没有真正明白反封建到底是反哪些思想和制度,就把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中国传统文化统统否定了,认为传统文化就是封建思想。这对中国核心的传统文化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第二个时期:我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最严重的打击和摧残,几乎到了灭顶之灾,1966年人民日报发表了《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社论,提出“破除几千年来一切剥削阶级所造成的毒害人民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的口号。“破四旧”给中国的传统文化,民族精神和面貌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毁灭性打击,一些具有重要意义的节日、庆典和流传千年的生活方式遭受了空前的质疑和破坏。在这个时期还严重扭曲了人性:子女批斗父母、夫妻互相提防、朋友相互揭发等,把个人崇拜主义发挥到了极致,中国的伦理道德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中国维持了几千年的家谱体系几近完全摧毁,至今无法正常恢复,失去了根和祖宗的民族是非常危险的。端午、春节、重阳等传统节日也被批判,文化艺术遭受空前浩劫,甚至对中国历代子孙顶礼膜拜的圣人孔子和其理学都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和鄙视,足以见得此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摧残至深。在那个特殊的时期只要提到传统的东西就会被冠以封建迷信的帽子,再也没有人谁敢提敢想和敢传播传统文化了。从此,中国人便失去了信仰和传统价值观,伦理道德也开始变得模糊了。

第三个时期:中国还没来得及思考传统文化还应不应该恢复,1978年邓小平提出了改革开放,西方通过电影、音乐、书籍、教育、商品等生活方式一夜之间席卷而来,崇洋思想盛行。当时中国的年轻人根本还没明白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是什么,就很快吸收了西方的文化和价值观(失去了自己的“根”就很容易接受别人的东西)。但我们并没有学到西方文化的真正内涵和精髓,学到的只是表面的东西。因此,我们对西方的文化就显得过分谦卑和崇拜,失去了自我传统的文化认同,从而变得浮躁和强烈的不自信。

看看70至90年代的年轻人那个不是看着日本动画片和美国好莱坞电影成长的,那个不对强势国家的文化与制度羡慕不已,并以刻意模仿西方国家的生活方式为荣,这是非常危险的倾向。当然,我并不反对学习和吸取强势国家的文化,但是我们必须要拥有属于自己的“根”绝不能本末倒置。如果一个民族连自己的传统文化都不能很好的认识和尊重的话,那是是非常可悲的;如果一个国家没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来指导国人的行为思想也是非常危险的。

以上三个时期将中国的传统文化摧残和抛弃得差不多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如果我们还不能重新认识和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没有意识到推广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拯救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还不及时果断的制定计划和采取行动。将来我们的子孙就会变成强势文化的附属品,就像失去根的浮标一样随波逐流,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要不了多久将会逐渐消失,这是非常可怕的后果。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现在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和上流社会的人士慢慢开始重新认识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了,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推广和传播了。最近几年儒学、佛学、道教等国学变得热起来了,这是非常好的苗头。但愿是中国传统文化复苏的迹象,而不仅仅一种流行现象。要想使我们的传统文化能够很好继承和推广,首先要明白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基石是什么?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是伦理道德

如果把中国的传统文化比喻成漂亮的羽毛,那么伦理道德就是皮,羽毛是根植在皮中。如果我们连自己的根本都做不到,又怎么能很好的展示自己羽毛的风采呢?如果我们自己连赖以生存的传统伦理道德都抛弃了,何以将传统文化继承下去呢?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因此,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基石是伦理道德,伦理道德是中国几千年传承下来最完整的价值体系,伦理道德也影响了我们几千年的生活和价值取向,即使在经历了上述三个时期,目前还能找到它的影子。要想复兴传统文化就必须从我们传统的伦理道德做起,就必须将我们传统的伦理道德潜移默化植入到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去,我认为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体系是全世界最好的体系之一。传统的伦理道德包括这几个关键字:“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按照这12个字的标准去要求自己,中国几十年后又将会变成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和民族。现在很多人人觉得传统文化离自己很远,认为传统文化会与现代文明相冲突。“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哪一个字不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哪一个字不能指导和影响我们的行为和价值观,这12个字是根本,也是做一个有道德、有素质的人所必须具备的。

我认为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中“孝文化”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孝文化”更传统更中国。“百善孝为先,孝为百行首。夫孝,德之本也”,“孝文化”在中国为维系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孝”是最原始最基本的道德,如果一个人是个孝子,我想他(她)的人品一定不会坏到哪里去,相反如果连他(她)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顺,他还会爱别人吗?还会爱这个国家?还会爱自己的企业吗?一个有孝顺的人无论他是为官为商为民都是可以放心的。现在许多的年轻人非常的自我,只在乎自我的感受,总认为父母对自己的付出是应该的,从不为父母着想,不体谅老人,更有甚者儿子杀父、杀母将父母赶出家门的新闻时有见诸报端。还有现在的“啃老一族”现象非常普遍,好像理所当然似的。我认为现在要大力发扬“孝文化”,进行“孝文化”建设,同时树立榜样,激励先进,政府官员要做出表率,以善待父母和老人为荣。把“孝文化”教育作为青少年一项最重要最基本的道德教育来抓。中国的“家文化”与“孝文化”是相辅相成的,社会是由一个个小家组成的,如果每个小家庭和谐了,每个小家以孝为先一代传一代整个社会和国家自然就和谐了。又比如“忠”文化,在古代“忠”文化主要体现在忠于自己的君主, “岳母刺字”的故事激励了多少中国的忠烈之士影响了多少代平民百姓,使多少人为之动容和前赴后继。对于现代生活 “忠”文化同样重要,忠于自己的国家、忠于自己的祖先、忠于自己的事业、忠于自己的信念、忠于自己的家庭和朋友,当我们忠诚转化成一种信念时,这种信念将会产生巨大的力量。

只要将这种传统的伦理道德价值观从一开始就根植于孩子的意识里,并按此标准要求他(她)们的日常行为,就不会出现现在社会上那么多不和谐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发生增加了巨大的社会管理成本。如果我们一直坚持用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来指导每一个中国人的行为,用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思想来影响每一个中国人的价值观,我想中国要不了多久就会变得真正的强大,社会变得更加安定、团结和和谐,人与人之间会变得更加信任和融洽,真正实现“无为而治”。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信仰、一种精神和一种价值观

我们不仅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同时还要树立中华民族的信仰。一个民族一定要有所信仰、有所敬畏,才能够更好的发展。而现在我们的中国人恰恰是缺少这些东西,我们太相信自己了,把自我的利益看得太重了,只要对自己有利,甚至不择手段达到目的,变得无所畏惧什么都不怕了。根本就不相信什么因果报应、不相信天堂和地狱,认为“上帝死了”。我并不是一个狂热的“有神论”者,但我知道一个真正有信仰和相信有上帝的人难道不比我们更有良知、更宽容和更懂得感恩吗?看看信基督和信佛教的人就明白了,难道他(她)们不比我们更仁爱吗?!(当然,我并不是提倡大家都去入基督和佛教,况且基督和佛教一些消极的思想我并不认同的)。我想表达的是“有神论”并不等同于封建思想,“有神论”的观点能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一个人罪恶的念头和行为。我认同净空老法师所讲的孔庙代表的是师道、祠堂代表的是孝道、城隍庙代表的是因果关系。这三样东西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然而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把这三样东西和封建思想一样对待,已经摧残得差不多了,导致现代的中国人变得茫然和无所适从。

我们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些人一提到传统文化就会想到那些封建习俗和生活方式,比如穿长袍、留长辫、读文言文和繁缛的礼节,传统文化更不是裹小脚、童养媳、一夫多妻、三从四德等封建习俗;当然也不仅仅只是民风民俗、民间工艺、传统节日、戏剧文学、园林建筑、琴棋书画等外在的表现形式,其实更重要的是传统文化所体现出来的那种一种信仰、精神和一种价值观。

就拿中国的传统节日来说吧,“清明节”表面上看祭扫和修整祖墓,其实更是一种对祖先的怀念;还有“重阳节”,古代是要祭飨天帝和谢祖先恩德的,之后又添加了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内涵,这两个节日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孝文化”。还比如“端午节”难道仅仅是吃粽子、赛龙舟吗?“端午节”体现的是一种爱国的精神和对爱国人士的一种敬仰和尊重。春节民间有祭灶神、放鞭炮、大扫除等风俗习惯;祭灶神是对赐予我们食物的灶王爷表达感恩之情,而放鞭炮和大扫除则是寓意驱赶灾难和破旧立新的愿望以及辞旧迎新的祈求。另外中国古典戏剧文学大多是宣传惩恶扬善、体现仁义道德和真善美的传统思想。

当我们正确认识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后,那么怎样渗透和推广到现代中国人的思想当中去呢?

复兴中国传统文化从基础教育开始,我非常赞同净空老法师的观点,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先从基础教育开始,而且要从国家领导人做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我们国家领导人到处都宣讲伦理道德和传播传统文化,以身作则,上行下效,影响力不言而喻。比如2001年江泽民在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第9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与其他国家元首穿唐装的画面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效益,很好的推广了中国的传统服装,那一年唐装在全世界非常的流行。今年3月份温家宝在与网民交流的时候透露了自己母亲的身体状况,说母亲前几天患了脑栓塞,双眼几近失明。说这句话的时候声音很低沉看得出温家宝非常的难过,这个情节使多少中国人为之动容。有网友这样说道:“当我们听到温总理老母亲前些天突患脑栓塞,眼睛几乎失明的情况时,我老两口泪流满面”。温家宝这样的举动和行为是中国传统“孝文化”最好的体现和教育。

当然这些还远远不够,如果我们国家领导人和每一个政府官员都能够身体力行的去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去保护中国传统文化;去做对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有意义的事,那么中国传统文化就会重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传统文化的教育贵在坚持,持之以恒。仅仅靠我们的政府领导用榜样力量来教育显然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普及教育,从小教育,将中国传统的文化(特别是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思想)编入到小、中、大学的课本里,同时还建立一套完整的传统文化教育体系和制度,中国的传统文化继承才能得到有力的保障。

近几年中国政府在大力推广孔孟之道,在全世界开办“孔子学院”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一个国家的强大首先是文化的强大,文化的侵略远比战争的侵略厉害,武力只能控制你的身体,而文化它不仅可以控制你的身体而且还可以俘虏你的心;武力入侵可以消灭一个国家,而文化入侵可以毁灭一个民族。仔细看看现在哪一个国家的强大不是伴随着文化的强大。美国、欧洲、日本的文化有多少人在仿效,有多少人对这些国家的文化羡慕不已,近几年就连韩国的文化和商品也在大肆的进入中国,形成了所谓的“韩流”。更别说西洋文化和日本文化了。并不反对学习和借鉴强势国家的文化,但是我们的根不能丢,如果我们连自己的根都丢掉了,我们中国人只能变成别人文化上的傀儡。因此,我们要尽快恢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刻不容缓!!!

中国传统文化新活力对于中国传统的文化我们一定要自信,几千年的文化底蕴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无法比拟的,我们对传统文化只是缺乏正确的重新认识和教育,也没有很好的通过现代化诠释。

非常可喜的是,近几年民间有许多形式来表现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如由周杰伦和方文山共同创作的《青花瓷》、《本草纲目》、《兰亭序》等耳熟能详的歌曲受到了许多年轻人的喜爱,传统文化通过新的表现形式,变得更容易被人接受,使更多年轻人觉得我们的传统文化原来这么美、这么迷人。方文山在一次电视节目中讲到:新加坡有一青年为了能听懂方文山歌词的意思专门学习了中文。

还有传统文化的“超女”于丹乐此不疲的通过电视、书籍、座谈、演讲来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于丹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其变得通俗易懂;另一文化名人易中天更将历史故事讲得活灵活现,像评书一样绘声绘色,受到了明星般的追捧;《马未都说收藏》也很巧妙的传播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有儒家文化的示范区安徽汤池镇,教育从最基本的《弟子规》做起,严格规范了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学习上的行为准则;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和《开心学国学》等栏目的热播对传统文化起到了很好的推广作用。等等这些社会上涌现出来现象充分说明了我们传统文化是具有巨大魅力的。还有,中国的政府越来越开放,与国际上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比如在世界各地举办“中国年”就是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很好的方式,还有2008年奥运会使全世界的人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重新的认识,2010年上海的世博会同样又是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好时机。因此,只要我们将传统文化注入更多的现代元素并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与现代文明相融合,我想中国的传统文化一定能产生新的魅力和活力。

我希望将来有更多的学者、政府官员和百姓都能够加入到推广中国传统文化大军上来,并与现代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与时俱进。使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新的活力,因为传统文化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正襟危坐,完全可以雅俗共赏的。

当然,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并不能解决现代社会的所有问题,我们一定要建立维护民主、平等、法制的现代化社会制度。传统文化是魂,现代制度是纲,只有建立在现代科学的社会制度之上才能保障传统文化走得更远。

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复兴之时就是中国真正的崛起之时

西方国家为什么说我们是“沉睡的雄狮”?特别害怕有一天我们醒来。因为他们心里清楚我们的传统文化很厉害,传统的价值观很有力量,而且中国在世界历史上有过许多辉煌的时期,那些辉煌的时期都是文化最繁荣的时期(如唐朝GDP占了全世界的40%,南宋时期占了全世界GDP总量的一半以上)。特别在亚洲当时受到中国文化影响最深的国家有日本、朝鲜、韩国、越南、老挝和柬埔寨,甚至有些国家以当时的汉语为官方语言,直到后来才创立自己的语言。现在还有些国家与我们一样过春节。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要有绝对的信心,我认为,我们传统文化全面复兴之时就是中国这头“沉睡的雄狮”醒来之时,发挥威力之时。

新加坡不遗余力的推行中国的孔孟之道,日本对儒家文化的重视程度也远远超过中国。我们自己拥有这么好的传统文化,都不能够挖掘其应有的价值,反而对别人的文化佩服得五体投地,有句俗话说得好:“捧着金饭碗去讨饭”。

我前段时间看了一本书叫《中国不高兴》,这本书里的文章虽然有些偏激和片面,但提出的一个观点我非常赞同,那就是中国在这个大时代的背景里、需要有“大目标、大战略”。我认为大目标就是要复兴中国的传统文化,现在的世界是“软实力”为王的时代,软实力的核心是一个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和社会制度的影响力。因此,我们就更应该马上恢复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全面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使传统文化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促进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和进步。

第三篇:建设军工文化 助力民族复兴

总书记指出,提升文化软实力,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军工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军工单位必须不断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担当,在文化强国、文化兴企的征途中勇担重任,为实现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军工文化是实现中国梦的战略需要

“中国梦”是走向未来的鲜明指引和全国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国家情怀、民族情怀、人民情怀相统一的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人的梦。这一战略思想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全体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党和国家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也成为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创未来的精神旗帜。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实现中国梦的重大部署。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支撑。发展文化软实力是赢得世界认可和尊重的重要途径,是融入全球经济和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凝聚民族力量、促进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迫切需要建立先进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中国精神,最大限度地凝聚中国力量。

建设特色军工文化是军工企业实现特殊使命的内在需要。军工行业在实现中国梦中承载着特殊使命。军工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结我国军工文化的形成,具有四大显著的时代文化特征:一是形成了高度体现国家意志和民族精神的军工发展战略、核心价值观、行业发展理念和特有的军工战略文化、质量文化、型号攻坚文化;二是形成了以体现民族追赶精神的两弹一星、载人航天、航空报国为代表的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军工精神;三是形成了先进的科技、管理、道德、文化支撑体系;四是形成了能充分凝聚激发员工创造智慧激情的企业管理制度。这些时代文化特征构成了我国军工文化特质,成为民族新文化的增长点。建立军工企业特色文化,促进创新发展,是事关国家和平发展、经济结构转型、寓军于民和富国强军的战略关键之一,也是军工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军工文化在改革开放中发扬光大

报国精神在军工企业得到彰显。军工企业具有优良的文化传统。“国家利益至上”构成了军工文化的根本特征,在军工企业的发展中一脉相承,不断弘扬和光大。中航工业明确把“航空报国”作为集团核心价值观,就鲜明地突出了国家利益至上的奋斗追求,展示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情怀。

军工文化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完善和发展。文化认识上升到新高度。从战略高度认识和谋划企业文化建设,制定企业文化建设规划,进一步确立了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中航工业制定了文化建设纲要,各所属单位制定了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文化建设已成为集团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

系统建设达到新水平。紧密结合生产经营管理,不断完善价值理念体系、行为规范体系和形象识别体系,积极开展型号文化等子文化建设,为企业文化融入生产经营、服务改革发展开辟了广阔领域。集团公司确立了以“航空报国、强军富民”的宗旨和“敬业诚信、创新超越”的理念为核心的价值理念体系,结合业务特点系统开展型号文化、质量文化、一流环境、品牌文化建设,成为推进集团“两融、三新、五化、万亿”战略转型的重要推手。

推进方法途径实现新开拓。导入新的管理理念、创新文化载体,选树先进典型,推广先进经验,完善文化设施,加强检查考核,与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相融共进,形成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新格局。

工作机制得到新健全。中航工业明确了行政一把手负总责、党组织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形成了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军工文化建设面临新挑战。市场经济的价值取向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军工文化价值观产生了激烈的冲击,拼搏奉献精神受到利益驱动的挑战。军工产品研制的长期性、系统性、复杂性,在一定程度上与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更加重视自我价值实现产生一定的冲突。军民融合、寓军于民的要求,需要军工单位进一步丰富符合国际化、市场化要求的新理念等等。这些新情况需要我们直面挑战,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实现军工文化新提升。

铸就践行报国责任与使命的魂魄

以文化铸就创新发展魂魄。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发展之魂。文化引领的根本途径是思想管理,企业思想管理的核心是企业价值观的塑造。作为承载特殊使命和责任的军工企业,应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企业发展战略和企业使命、基本理念和具体举措,转化为企业员工的自觉追求和实际行动,内化为企业奋力开拓新局面的坚定意志和强大动力。

集团公司明确提出了集团宗旨和理念,作为集团成员单位,中航工业沈阳所将集团价值观落地,倡导体现主机所特点的价值理念,重点概括为“诚、严、细、实”四个方面。

诚:忠诚和诚信。倡导热爱祖国、献身军工、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理念和行为,强化干部职工的责任感、使命感。近年来,研究所科研任务十分繁重,面对多个全新型号攻坚任务,全所持续数年开展“611”、“白+黑”的攻坚会战,有的婉拒高薪坚守在科研战线,有的带病奋战不下火线,有的推迟婚期直到取得节点胜利,充分体现了航空人的高尚情操。

严:严谨和严密。倡导严肃认真、用心负责、谨慎周到、严格规范的理念和行为,强化对产品、对用户高度负责任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态度,才能产生高度负责任的行为。军工产品关乎国家的安危,关乎战争的胜负,关乎军人的生命,要以对国家负责、对生命负责的态度,严谨细致地做好型号和产品研制生产工作。

第四篇:技能文化节文艺汇演方案

为了进一步推进我校素质教育,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学校举办校园技能文化节计划安排,决定举办“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校园技能文化节文艺汇演”活动。 为确保文艺汇演顺利进行,特制订本方案。

一、汇演内容与要求。

汇演以小节目为主,主要表演形式可以是独唱、小组唱、歌伴舞、舞蹈、乐器表演、健美操;也可以是小品、相声、配乐诗朗诵、快板剧、武术等。

表演内容要求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符合当前社会道德风尚,反映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展示二十一世纪青年学生的精神风貌、艺术修养和文化内涵。服装、道具、化妆、背景音乐自备。

二、组织机构及分工

指导教师:石全波、李何

活动组织、协调、落实、责任人:孙永强

后勤保障、器材、音响音效、责任人: 蔡鑫

场地联系、背景布置、责任人:姚志文

文艺表演节目、演员、责任人: 郭志峰

宣传信息、报道、责任人:崔家琪、刘雪丽、崔玉婷。

三、时间安排:

4月27日—5月05日各系上报文艺汇演节目单

5月09日召开全体演员动员会(南三二层阶梯教室)

5月11日筛选节目{预留30个}

5月16日—5月24日,每周

一、

二、三下午3:30—6:30排练节目 5月24日彩排(南校操场)

5月26日汇演(星期四)(南校操场)

四、排练地点:南4六层会议室

五、演出地点: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南一操场

院团委

2011年4月27日

第五篇:文化下乡文艺演出主持词

庆七一 颂党恩

***文化下乡文艺演出主持词

(201*年7月1日)

开场舞蹈

男: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女:***村父老乡亲们 (合):大家好! 男:七月的天空流光溢彩 女:七月的大地笑语欢歌

男:九十一年风雨洗礼,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 女:九十一年惊涛骇浪,庄严的党徽,熠熠生辉。 男:今天,用我们最美好的歌声表达我们心底的声音 女:今天,用我们最美妙的舞姿跳出我们心中的喜悦 男:庆七

一、颂党恩,***文化下乡文艺演出 合:现在开始

男: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领导同志致辞! 男:鲜红的党旗下,不能没有母亲的记忆, 女:历史的长卷里,不能没有母亲的足迹, 男:您的生日到来之时 女:华夏儿女向您深深地致意!

男:请欣赏歌曲《***》。表演者***。

男:党的事业根基在基层、血脉在基层、活力在基层。 女:强班子、促发展、惠民生、保稳定,共沐党的温暖。 男:访民情、采民意、动真情、办实事,共建幸福家园。 女:今天的***村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秧歌队已成为一道靓丽风景。

男:为感谢工作组,他们带来了舞蹈《***》,请欣赏 女:阳光路上,无限风光。 男:前行的脚步,不可阻挡!

女: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十佳歌手,***为我们带来的歌曲《***》

男:请欣赏男声小合唱《***》,表演者***。 男:魔术师刘谦家喻户晓,魔术更是出神入化。

女:在***就有这么一位魔术师,有请***为我们带来魔术《***》

男:***村文艺队不光秧歌跳的好,歌唱的也好,快板打得更响。

女:请欣赏她们带来的歌舞快板《***》

男:请欣赏乐器联奏《***》、《***》。表演者***。 男:多少追梦的身影 女:奔跑着拥抱梦想 男:阳光下,我们一路同行

女:请欣赏***等带来的舞蹈《***》 男: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 女:一针一线能诠释出党性的伟大 男:请欣赏***表演的相声《***》

女: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孩子是祖国的未来。 男:***的孩子们给我们带来了舞蹈《***》,请欣赏。 女:感谢孩子们的精彩表演。京剧是国粹,下面有请***为我们带来的京剧《***》选段:《***》

男:***是全国京剧票友大赛***奖获得者,能请到种老师非常荣幸,***多才多艺,不仅京剧唱得好,豫剧唱的也好,下面,我们欢迎***再来一段豫剧好不好。(豫剧《***》选段:《***》)大家欢迎! 女:我们歌唱大海, 男:我们歌唱蓝天,

女:我们歌唱祖国的每一寸土地, 男:歌唱我们最亲爱的祖国。 女:请欣赏歌曲《***》,表演者*** 男﹕古老的丝绸之路,美丽的善舞姑娘,神秘的西域让人 情不自禁地心驰神往。

女﹕请欣赏,风帆公司王飞燕等表演的舞蹈《***》。 男:人民**来源于人民, 女:人民**奉献于人民,

男: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 女:留下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男:请欣赏歌曲《***》,表演者*** 女:艰辛独行,是为了进取, 男:义无反顾,是为了追求,

女:没有任何一种激情可以胜过,超越梦想的快乐。 男:下面请欣赏歌舞串烧《***》、《***》、《***》表演者*** 女:今晚我们欢聚一堂,聚一份欢畅,聚一份吉祥,聚一份花好月园的好时光。

男:今晚我们欢聚一堂,聚一份祝福,聚一份兴旺,

聚一份风调雨顺的好景象 女:请欣赏歌曲《***》,表演者*** 男:长河在奔流,史书在续写,歌未尽、曲犹在,

让我们用智慧和汗水续写新篇章!

女:黄河在歌唱,时代在奋进,战鼓擂、号角吹,让我们用青春和热血为党旗添彩! 男:请欣赏***舞蹈《***》

男:高扬理想的旗帜,奏响时代的强音,让我们在党的领导

下,振奋精神,继续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深化改革,

积极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以和谐凝聚力量,

以实干铸就辉煌。

女:坚定必胜的信念,乘上时代的列车,让我们在各级党委、

政府的领导下,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在“***”的主旋律中引亢高歌,为党的***增光添彩! 男:美好的时光总觉短暂 女:欢聚的时刻总是难忘

男:让我们在祝福中结束今天的演出 女:让我们在祈盼里迎接明天的曙光 男:演出到此结束 女:朋友们,再见! 男:再见!

上一篇:我喜欢的书籍范文下一篇:温州阀门考察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