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几幸遇良师范文

2022-06-15

第一篇:人生几幸遇良师范文

清韵人生几平仄美文摘抄

汉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一则它有声调,听来抑扬顿挫,神采飞扬,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翩翩起舞长盛不衰;再则,古典诗词曲赋讲究韵律与平仄对仗,形成一种声律的节奏,铿锵有致,妙不可言。细推开去,文字的韵律与广袤的大自然紧紧贴伏,有异曲同工之妙。放眼自然界,到处充满平仄的诗意的美:山峦连绵起伏,水面波纹流动,云与天、一动一静;桥与路、一转一折。山石大大小小,花木高高低低,颜色深深浅浅,香气远远近近,大地版图,世间万物,便如此有序、和谐。乡间,曾见一女子,短裤,T恤,修长的腿,中间小蛮腰,左扭一下,右扭一下,身形流动,在满是圪的土路上走出一种天然韵味。

多少人生,万般变化始料不及。命运的自然转折,带动人生变数。李煜,前半生的富贵与后半生的凄凉置于一身,致使其词风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粗服乱头,不掩国色。”辛弃疾,一心报国,无奈被闲置近二十年,英雄空老,忧愤之气灌注于词,大气磅礴的词风为他赢得“词坛飞将军”的称号。千载梁祝,在棺木裂开的一刹那,忠贞的爱双双化蝶,爱情悲壮地止步,永世流传。文天祥大书正气歌,李香君血染桃花扇,生命划出沉重却清亮激越的仄音,荡气回肠。

至若生命不息者,虽经大苦难大悲愤,却能直面惨淡的人生,于废墟中振作,著书立说。作家贾*凹在《我是农民》里想把孩子送到乡下去几年,他写道:“真正的苦难在乡下,真正的快乐在苦难中。你能到乡下吗?或者到类似乡下的地方去?”人是需要些磨难的。命运的多舛,总能支撑着人生积极向上,令精神世界大放异彩。

有谁一生走坦途?总是此路宽,彼路窄,这有河,那有沟,苦酒伴甘泉,阳光共风雨。有花好月圆、一帆风顺之如意,有凶滩险渚、急流暗礁之坎坷,可知更有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之转折?但把心态放宽,坦然以对,将时光赋予的平平仄仄,填一阕清美韵律,书一卷精彩人生,如此,无悔无憾矣。

第二篇:人生中一定要读的几本书

什么是素质?所谓素质,按照爱因斯坦所言,就是将学校里、书本上所学来的东西都忘掉剩下的东西。

如今要成为真正的百万富翁,前提是精神上的百万富翁。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精神上的百万富翁?捷径是读一些“必读的书”。

一、修养类

用心血编写自己生命的剧本——《与成功有约》

在人生中融入历史的智慧——《历史的经验》

死亡是一面镜子——《西藏生死之书》

以信心战胜整个世界——《荒漠甘泉》

人可以被毁灭,不可以被打败——《老人与海》

我要用全身心的爱来迎接今天——《世界山是最伟大的推销员》 人与无恒,万事不成——《曾国藩家书》

人性的本质是积极的,所以有了永恒的意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走出心灵的误区,就走出了世界的误区——《你的误区》 社交就是这么简单——《人性的弱点》

每一个人的生命中,都应当有一泓瓦尔登湖——《瓦尔登湖》 享受人生的盛宴......——《生活的艺术》

二、传记类

梦想的高度,就是人生的高度——《拿破仑传》

人,可以没有青春,但不能没有热血和激情——《渴望生活-梵高传》 悟性,不能脱离生活,更不能脱离正直——《卓别林自传》

独立思考是行走的前提——《钱钟书传》

自由是灵魂本身的要求与目的——《上帝不可捉摸——爱因斯坦传》 卓越就是一种习惯——《富兰克林自传》

严谨是灵魂获取回报的唯一途径——《陈景润传》

诚实和信用是人最好的担保——《李嘉诚传》

让合作者得到更多的利益——《松下幸之助》

人生的磁场来自于“内功”的建设——《甘地自传》

恒久的耐性决定一切——《居里夫人传》

盲人教导我们怎样看待世界.....——《我生活的故事——海伦〃凯勒自传》

用痛苦换来的欢乐是最深刻的欢乐——《贝多芬传》

强烈推荐给那些认为读书有用、但又没太多时间读书以及像我一样不喜欢看书的人,闲得无聊时可以瞅瞅这些经典中的精典。

第三篇:纳兰心事几人知 ——论纳兰容若悲情的人生命运

纳兰心事几人知

——论纳兰容若悲情的人生命运

[摘要]:人生若只如初见,纳兰便不会在红尘中充当一个倦客的角色。本文从纳兰性德的身世出发,并借助《纳兰词》来分析他悲情的一生。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纳兰爱的可望而不可即。二.纳兰灰色的功名之路和纳兰夏花般唯美却短暂的人生经历。 [关键字]:纳兰词 ;纳兰性德 ;可望而不可即 ;功名之路 ;人生经历。

[Abstract]: if the life only as in the beginning, Nalan not in human society as a tired guest role. This article from the Nalanxingde life starting, and with the help of" Nalan word" to analyze his tragic life. It mainly displays in three aspects: a. The natrium blue love within sight but beyond reach. Two. The natrium blue gray rank road and Abram summer flowers as beautiful but short life experience. [Keywords]: Nalan word; Nalanxingde; within sight but beyond reach; fame road; life experience.

引言

“人生若只如初见”,所有往事都化为红尘一笑,只留下初见时的美好,倾情。忘却也许有过的背叛,无奈和伤心。这是何等美妙的人生境界,可繁华过后,终逃脱不了曲终人散的命运。他的一生恰如三月的梨花,在春光最盛时凋谢,美丽之中有着淡淡的伤感,一生追求完美却终究摆脱不了孤寂落寞的悲情人生,真可谓重重心事谁人知!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正黄旗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叶赫那拉氏,原名纳兰成德,为避当时太子“保成”的名讳,改名纳兰性德,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一生淡泊名利,善骑射,好读书,擅长于词。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在词坛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之地。他生于满汉融合的时期,其贵族家庭之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他虽侍从帝王,却向往平淡的经历,这一特殊的的生活环境与背景,加之他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的创作呈现独特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

故人心易变„„”这一富于意境的佳作,是其众多的代表作之一。主要作品有:《侧帽集》《饮水集》《通志堂集》《画堂集》等。

悲情命运探究

纳兰心事几人知?他用生命演绎的人生篇章,还没有翻完就悄然停止。短暂三十载,却唯美的容不下一丝瑕疵,初识纳兰,欣赏。再识纳兰,怜惜。是什么促就了纳兰容若悲情的人生命运?下面通过三个方面来浅析一下。

一、纳兰爱的可望而不可即

纳兰之情可用李煜之《相见欢》来诠释:“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纳兰容若一生邂逅了四个女子,但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据《纳兰词》透析,他爱过一位有婚姻之约的“绝色”女子后来被选入宫,相爱顿成陌路,给他留下了无尽的愁绪,此女子似乎是他的表妹。但看纳兰词,确有此事,请请看下面两首词:

“ 花丛冷眼,自惜寻春来较晚。知道今生,知道今生那见卿!天然绝代,不信相似浑不解。若解相思,定与韩凭共一枝”。([减字木兰花])。

“ 昨夜个人曾有约,严城玉漏三更,一钩新月几疏星,夜阑犹未寝,人静鼠窥灯。原是瞿塘间阻你,错教人恨无情。小栏杆外寂无声,几回断肠处,风动护花铃”。([临江仙])。

前一首表达了男子因为某事耽误了跟自己绝色恋人的结合,这恋人被比自己更有权势的男子夺取。男子只好寄希望于死后再相会。论故事情节,的确像纳兰一个恋人被选入宫了。后一首则可以看作是纳兰在跟已经入宫的前恋人在偷偷幽会。

“《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诀。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无那情缘容易绝。燕子依旧,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词尾用“梁祝成蝶双双飞”表达对爱情的忠贞和与妻子阴阳两隔痛不欲生之苦。还有“被酒莫惊春更,赌书消得泼荣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浣溪沙》)”,借词人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的生活故事,回忆与亡妻的诗情画意的生活乐趣。从 2

词里看,纳兰性德一生最爱的是他的原配妻子卢氏。卢氏死后,纳兰有这样一些话:“知己一人谁是?已矣!”“鸾胶再续琵琶,问可及萼绿花?”“便帐中重见,那似伊家?”“此情已是成追忆,零落鸳鸯,十一年前梦一场。”而卢氏究竟是怎样一位女子呢?纳兰喜欢的女子是可爱淘气的丫环类型,而不是端装大方的小姐类型。而卢氏亦如此,她虽然生于官宦之家,但性情羞涩,忧郁,有点俏皮,身体偏瘦,纤腰。当是一位活泼可爱如小丫头的女子,不属于端庄严肃的大小姐派头。有文献说卢氏“生而婉娈”,应该是可信的。卢氏大约于康熙十二年与纳兰成婚,死于康熙十六年三四月的一个“葬花天气”。纳兰说的“几年恩爱([沁园春]《瞬息浮生》)”应该是三四年。这几年里,卢氏给多愁善感的纳兰公子多少快乐,多少慰藉,有许多可以从他的伤逝掉忘词里得到印证。

后来纳兰性德又娶一妻官氏,可他无法走出卢氏死去的阴影,这位女子最终还是走不进容若的心里。直到暮年遇到江南女子沈宛,“彩云易向秋空散,燕子怜长叹。几番离合总无因赢得一回僝僽一回亲。归江鸟旧约霜前至,可寄香笺字?不如前事不思量,且枕红蕤欹看斜阳。”([虞美人]),从词中看,纳兰辜负了这位江南女子,中没有因甜蜜而掩盖现实的残酷,“满汉不通婚”的规定,是纳兰有心却无力跨越的藩篱。面对沈宛的悲与怨,纳兰只能“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山花子?风絮飘残》)。

他的一生爱情经历跌宕起伏,先与表妹未能厮守,后与卢氏长期分离,妻子早逝以及人生暮年与江南才女沈宛的恋情受“满汉禁婚”而夭折等等。“三月咽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南乡子?为之妇题照》),纳兰爱的生活如此之悲,人上若此般悲凉凄苦,如果可以选择,他定会选择平凡幸福的生活,如此,纳兰“人生若只如初见”的心事也只有他知,他懂了。

二、纳兰灰色的功名之路

纳兰容若生于北京,其父亲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的“相国”明珠,母亲觉罗氏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而其家族那拉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赫的八大姓之一,及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纳兰性德的曾祖父名金台吉,为叶赫部贝勒,其姐孟古,于明万历十六年嫁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其后纳兰家族与皇室的姻戚关系也非常紧密。因而可以说,他的一生注 3

定是荣华富贵,繁花著锦的。也许是造化弄人,纳兰容若偏偏“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纳兰性德22岁时,参加进士考试,考中二甲第七名。康熙帝破格授他三等侍卫的官职,以后升为二等,再升为一等。他出生豪门,钟鸣鼎食,入值宫禁,金阶玉堂,平步宦海的前程,使他构成一种常人难以体察的矛盾感受和无形的心理压抑,对职业的厌倦,对富贵的看轻,对仕途的不屑,导致他内心世界比较复杂。本来他有很好的家庭背景,按理说不应该只做一名御前侍卫,这不是他的人生抱负,他的阿玛权倾朝野,皇帝留他在自己的身边,其实只是拿自己当一颗棋子,用来牵制自己家族在朝廷中的势力,因而,他之前的信心满满,雄心勃勃就这样被封建社会的黑暗无形的压制着,从小就饱读诗书,而今无法却实现人生理想,心中自是不平和痛苦,在皇帝身边当侍卫看似荣耀,实则是没有自由,没有自身价值的仆人罢了。伴君如伴虎,整天“慛慛又临履之忧”。让纳兰容若这位看重自由和尊严的贵公子,不免意志消沉,并厌倦侍卫职务,身不由己的成了皇权之下双方斗争的牺牲品。于是纳兰性德无可奈何的发出了“我是人间惆怅客,之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的哀叹(《浣溪沙》)。仕途中的容若是不称心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如此之大,他的精神怎可能不堵塞。

纳兰词里说纳兰。我们从他的词里再来窥探其功名之路:“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来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蝶恋花》)”。着阙《蝶恋花》将容若的男儿眼界与气度竟显无疑。首句“今古河山无定据”气象极佳,一句话便道明世事无主,朝代更迭,江山频频易主是必然的,历史不可抗拒的规律。接下来用白描的手法呈现秋景,一副待战的场面,因想起千百年来朝代如花开花谢,或或许他日大清的覆灭也不可避免,心中萌生的感触使得眼前秋景更添荒情。作为与满清王休戚相关的贵族近臣,容若未必仅仅是一个吟风弄月的富贵闲人,他亦有拳拳报国之心和远大理想。但他显然不赞成功名抱负要通过战争和流血来实现。着这虽是容若悲天悯人的情怀,但更体现了他在追求功名路上对他人生命价值的认可。有时候,执着于不属于自己的东西,那便是一种痛苦。纳兰在追逐理想的过程中,原本是一腔激情,却终究在岁月的蹉跎中被现实 4

所挫败。纳兰真正深以为苦的,不是工作的辛苦,而是现实的无奈,使得自己不得不违背内心意愿的矛盾与挣扎。在《蝶恋花》中“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古今”一句极其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这一点。说到底纳兰容若本身对于人生理想的追求是十分执着的,他率真,喜欢自由,喜欢“仆亦本狂士,富贵轻鸿毛”式的生活。而之所以促使他离开官场的,更多的是现实的残酷。假如人生也可以重新起航,恐怕纳兰也就不会如此悲情了吧。

三、纳兰如夏花般唯美却短暂的人生经历

纳兰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人”等。王国维赞曰“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纳兰词很美,这是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漫无边际,飘摇欲坠的文字读起来有种天生的淡雅,高贵。感情面前,人人都是脆弱的,容若用最原始,最古朴的性情华丽的渲染,藏不住的锋锐与犀利缓缓滑过世人蒙尘的心。多了流泪的眼睛,却多了流泪的心情。朦胧,非雾非烟的神女欲来时;深情,一往情深深几许,忧愁,不及夜台尘士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清澄,微雨花间,书闲,无言暗将红泪弹,阑珊,香销轻梦还。原来男儿的真性情竟也可以柔弱的如此淋漓畅快。喜欢一个人,一本书,一首诗,往往是从中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在跳动。爱死了容若,他就是这世间少有的美男子,天性上。而他所处的时代正值我国康乾盛世,一切都是那么的和谐,那么的唯美,最美的词,最美的花,最艳的蕊。只叹息,阳光下看似缤纷的花朵,盛开后陨落。理解了容若的词,释然了他的无可奈何。毛泽东说过,观纳兰词,知兴亡。

其词作虽比别人多了些离愁别绪,也多了几许伤春悲秋,但主要与其家庭背景有关,纳兰性德是明珠的长子,聪明好学,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但他天生话少,喜静不喜动,性格比较内向。也正由于有了这内向性格的保护,使得他在入仕前除了读书不需应付太多的杂事,而是精心经营个人的内心世界,编织细腻的情感之网。同时,封建贵族大家庭的优裕生活使得他不需体验生存的辛酸,经历创业的艰难和饱尝仕途的坎坷。正因为这样,他专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做自己想做的事就成了容若最大的爱好。这一爱好恰恰又促成了他的敏感,细腻性格的纵深发展,因为内向是敏感的前提,而细腻多情却需要环境来培养。衣食无忧,细腻,多情的纳兰性德就注定了以后在他的诗词创作中多了别人没有的特殊的东西。而 5

这也是他一生郁郁寡欢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主要是纳兰性德自身的身体状况,寒疾是纳兰容若生命中的一个不幸之处,生于冬季的纳兰性德,体弱多病。纳兰曾言:“曾记年年三月病。而今病向深秋。卢龙风景白人头。药炉烟里,支枕听河流”。(《临江仙?永平道中》)“年年”二字道出了纳兰受此病折磨已久,难免使得其有“谈虎色变”的忧郁和无奈。而这种体弱多病的身体状况,直接形象了纳兰性德的个性特征。尤其是他自幼便体弱多病,至少会使他在心里上对任何变化都是异常敏感。因此,这种敏感终究促使其在官场失意之时,更加剧了内心悲戚之感。而寒疾所带来的病痛也使得他对于人生无常的感触颇为敏感。总而言之,寒疾的长期困扰以及病痛的折磨,促使纳兰忧郁性格的形成,而人生的不如意经历,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疾病对纳兰容若性格的影响。

纳兰生活在清朝末期,不管家庭的势力再大,终究抵挡不住时代的变迁。而他自身的思想与时代的理念有着过于鲜明的反差。实现政治抱负和社会现实的无奈,使得容若逐渐形成了孤寂高傲,傲骨不屈的人格理想。纳兰性德生性高傲,当人生理想无法实现的时候,归于田园的想法便与日俱增,但由于当时的时代环境以及其个人的人生地位的限制,纳兰性德所向往的自由成了一个空想。正如纳兰《采桑子》中所言: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靥何曾到谢桥”。

个人政治上难抒抱负,身体的痛疾挥之不去,再加上纳兰敏感的心,使得他的人生如此多舛,如此惆怅,他的作品闪烁着无限唯美的光芒,令人为之折服,为之轻叹!他骨子里的悲情与伤感,与其个人身世,社会地位以及特定的时代密不可分,这些综合造就了纳兰如夏花般唯美却短暂的人生经历。

结论

纳兰天生敏感忧思的秉性,渴望超逸,脱俗的情怀,再加上爱妻的早亡,对职业的厌倦,挚友的离散使纳兰性德无法摆脱内心深处的困惑与悲观,出生官宦家庭,仕途平步青云的他才华横溢,在他短短三十余年的生命历程中,孜孜不倦的致力于词的创作,但留下的爱情词章中却处处流露对爱情无常的感伤和人生变 6

幻的忧郁。他渴望“人生若只如初见”来求得一方安逸,但人生却不会如他渴望的那样。他的一生,处处流露出的如泣如诉的悲情感令人心痛,让人怜惜。“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读懂了悲情,自然也就读懂了纳兰,作为读者,我想:这正是纳兰这种“悲情”才使他的词更具有感人肺腑的穿透力。进而由纳兰悲情的人生命运折射出人生的纠结,结局是灰色的,不像我们懵懂时看的美满的童话,人生多半是这样,错了一步,身后已是沧海横绝。

纳兰一生,华丽但却落寞。他的一生,凄美的无药可救!令人羡艳的同时 ,更令人感慨!

[参考文献]:

[1].张涛,杨雨.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笔写情—纳兰性德和他的清初派.2009(02). [2].纳兰性德.纳兰词.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 [3].李嘉瑜.试论纳兰性德得掉忘词.承德民族师范学报.1955(4). [4]雷建平.纳兰性德爱情词初探.西北师大学报.1995(2). [5].李雷.纳兰性德与寒疾文学遗产.2002(6):110—113. [6].张草纫.纳兰词笺注.前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7].王友胜.童向飞.纳兰词注.长沙:岳麓书社出版社.2005. [8].赵秀亭.冯统一.纳兰性德饮水词笺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9.3—4. [9].(清)王国维?人间词话手稿本编.吴洋.注.呼和浩特.内蒙古人名出版社.2003. [10].刘德鸿.清初学人第一:纳兰性德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238—239. [11].李寿冈.纳兰词之谜.湘潭大学学报(社科版).1979(3). [12].唐圭章.词话丛编.北京:中华书局.1986. [13].叶燮.原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14].林茂森.人生若只如初见—纳兰词里说纳兰.德州学院学报. [15].刘清玲.纳兰词风格探究. [16].张首映.西方二十世纪文论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7

第四篇:智慧出良师

今天的老师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现在的学生是越来越难教了,课堂上不注意听讲,上课迟到,作业不写,是普遍现象。为了上网打游戏,有些孩子是谎话连篇,在学校骗老师,到家里骗家长。于是在孩子成了“问题学生”之后,家长怪老师教的不好,老师怨家长家教不严,但耽误的却是孩子的前途,这样惨痛的教训比比皆是,在我们叹息的同时是否应该思考思考孩子的内心是怎样想的?怎样让我们的教育能够真正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在孩子的心灵深处引起震撼,得到共鸣。我自己的体会就是:教师的工作要认真地去做,但是更要智慧地去做。

一、 给孩子一方成长的沃土

一个人的思想在没有禁锢、没有限制的情况下,是多么自由奔放、充满生命的活力!要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需要一个自由、宽松的发展空间。不是每一个孩子生下来就是优秀的,正确的教育理念,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对于老师来说,没有比赏识更能激发孩子的创造力,没有比认可更能使孩子自信的做法了。

早在60年前, 陶行知 先生就大声疾呼:解放小孩子的头脑,解放小孩子的双手,解放小孩子的嘴,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解放小孩子的时间。这“五大解放”,就是要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孩子,让孩子用头脑自己去思想;让孩子自己动手去干;让孩子自由提问和辩论;让孩子自己观察,自己作出结论;把孩子从过多的考试、沉重的课业重负下解放出来,使他们有一定时间、空间,去学习自己渴望学习的知识。要实现这“五大解放”,教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师必须解放思想,给孩子自由的成长空间,让孩子的心灵和梦想自由地翱翔。孔子和学生樊迟曾有过这样的对话。樊迟问:“什么叫仁?”

孔子回答说:“爱人。”又问:“什么是智?”答:“知人。”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智慧源自了解!因此,教师只有设身处地了解孩子所想,才能够找到智慧解决问题的途径。弗洛伊德曾经把人的精神活动比喻为一座海洋中的冰山,在他看来,意识只不过是海洋上露出水面的冰山之巅,而在水下面还有一个看不见的巨大的冰山底部,这便是潜意识。这就好像孩子的行为只是露出海平面的很小很小的一部分,而孩子内心的那种感受、期望和希望才是他们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所以我们老师要用心去揣摩孩子行为背后的缘由,那时我想我们就不会仅仅指责孩子所犯的错误了。我们要了解孩子,了解他们的心理需要、年龄特点、性格特征、家庭情况、兴趣爱好,等等。当我们了解了孩子,我们就会找到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的课堂就不再是禁锢孩子思想的满堂灌了,孩子的欢声笑语才是对我们老师的最好的肯定。就让我们放开孩子的手脚,把课堂还给孩子,让孩子在自由的课堂上放飞思想,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这样的课堂孩子还会厌烦吗?还会逃课吗?这样的老师孩子还会躲避吗?

二、运用教育智慧,培养良好习惯

叶圣陶先生很早以前就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

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学校倡导培养孩子三方面的好习惯——体(健康身心)、德(友好交往)、智(自主学习)。作为教师我认为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要“知其心、伴其行、明其理、动其情”。

(一)、是知心、伴行,培养好习惯。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你

在和孩子交往的过程中,如果你不把自己当成老师,你就是最好的老师了。这告诉我们老师需要深入孩子的世界,去体谅孩子。有一次,

我正上课的时候,外面有一位给孩子送东西的老爷爷,可能是不知孩子在哪个班,就一直在班门口转悠,吸引了许多学生的注意力,班上大部分同学都无法专心听课了。虽然快要考试了,我很着急,但我想:舍就是得,即使我强压制孩子听课,但是孩子的心不在这儿了,还能怎么样?于是,我停下自己要讲的课,说:“可怜天下父母心那,孩子需要的东西忘带了,父母总是第一时间送给孩子,惟恐孩子受委屈了,孩子回报给父母的能有多少呢?生活中有许多感人的画面,我们就是其中的主角,可我们却习以为常,认为是理所当然,这其中又包含了多少父母对孩子的爱呢?”当看到学生都陷入了沉思时,我布置了当周的周记《写给父母的一封信》,孩子们感到老师可以理解他们的心,无形中也和老师的心贴近了。

(二)、是理解、宽容,顺其性。对于成长中的孩子而言,犯错

误是正常的,不犯错误才是不正常的。曾经有一个孩子,在考试的前一天,跑到老师办公室想看看考试卷子。没想到,刚翻开卷子的时候,老师走了进来。孩子害怕极了,他是一位好学生,怎么能有这样的行为呢!孩子吓得抱头就躲到老师的办公桌下。老师把刚才的情景看在了眼里。老师把孩子叫了出来,问孩子:“你来老师办公室是寻找一个重要的东西,对吗?”孩子点点头。老师又问:“这个东西属于你吗?”孩子摇摇头。老师对他说:“孩子,你记住,不属于你的东西,即便再重要,你都不要去碰它。”老师说完这句话之后,又说:“记住,明天太阳升起的时候,你还是一个好孩子。”我想老师的这种教育应该是润物无声的,没有批评,没有暴风骤雨,但是孩子会永远记得老师的这句话——不是自己的东西,即便再重要,也不去碰它。这便是一种宽容之美,一种智慧、睿智的方法。

三、给孩子做人的尊严

一个人心灵的世界是靠尊严支撑的。不怕没有钱,就怕没有尊

严。我们培养孩子从小要有骨气、有尊严。尊严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有一个乞丐跪在地铁通道摆着铅笔摊乞讨。来了一个商人,丢

下一美金,匆匆离去。一会儿,这位商人又跑回来,认真地对乞丐说:“咱们都是商人,都是卖东西的,我刚才付给了你一元钱,没拿东西,现在我要拿走。”说着,蹲下来,挑了几支铅笔走了。 商人的话,让乞丐大为震动。他第一次听到有人称他“商人”,第一次听到有人说他“卖东西”,他一下子找到了做人的尊严。他迅速站立起来,掸掸身上的土,开始认真经营起他的铅笔摊。经过几年的努力,他成了名副其实的商人。一次,他衣冠楚楚去参加一个商界聚会,在那里,他见到了那位商人。他毕恭毕敬地走过去,深深地鞠了一躬,充满感激地说:“谢谢,先生!是你让我找回了尊严!”如果有人问我:“今天孩子最渴望什么?” 我的回答是:“渴望赏识和肯定。” 如果再问我:“今天的孩子最缺少什么?” 我的回答仍然是:“缺少赏识和肯定。” 寒假里,我曾遇到一位年轻的妈妈给我讲了一件令她沮丧的事:上初一的女儿很调皮,经常挨老师的批评,多未受过表扬。一天,女儿兴冲冲地跑回家兴高采烈地对她说:“妈!今天老师表扬我啦!”妈妈喜出望外,忙问:“老师都表扬你什么啦?”女儿说:“老师表扬我的检讨写得不错!”她一听,差点把鼻子气歪了!” 我当时听了,鼻子酸酸的,对这个女孩产生了深深的同情。孩子的心灵像干枯的小苗,渴望被肯定,渴望得到积极的评价!在孩子对某件事萌发兴趣时,老师不应是挑剔者,而应是会喝彩的观众。对大多数孩子来说,发展特

长并不是为了搞专业,而是为了培养兴趣,提高素质。赏识,是激发孩子兴趣最好的营养剂,挑剔、训诉、打骂也许能培养出琴师,但绝对不会培养出艺术家!因为天才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拼博创造出来的,只有浓厚的兴趣才能使人成为这个领域的拔尖人物。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是老师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老师要永远做孩子的欣赏者,肯定孩子的成功,欣赏孩子的才华。只有这样的老师,才是孩子的良师益友,才是孩子成长路上的拐杖。

四、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自信,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自信

心对于事业简直是一种奇迹,有了它,你的才干便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个没有自信的人,无论他有多大的才能,也不会抓住一个机会。” 经常受斥责的孩子往往自信心受到强烈冲击,时间久了,就会在不知不觉当中接受老师的暗示,承认自己的素质差,慢慢地就失去了信心。因此,要帮助孩子克服自卑感,老师首先要改变对孩子的看法,要用老师的信心去鼓舞孩子的信心。

“我能行”的孩子,不是在说教中长大的,而是在行动中成长

的。有些父母,嘴上说让孩子锻炼,可事事都替孩子做。孩子渐渐地

产生了依赖性,不愿意面对困难和挫折,自身的潜力也就发挥不出来。要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对孩子在实践中所做的任何一点努力和克服微小的困难都要及时予以支持和适当帮助,并尽可能地让他们尝试成功,因为成功感是建立自信心的动力老师的每一声赞许犹如一束阳光,温暖孩子的心田。因此,做老师的,在教育孩子时,如果少一些偏见,多一些平常;少一些歧视,多一些尊重;少一些冷眼,多一些赞许,让孩子享受到温暖的阳光。那么,无论哪种层次的孩子都会获

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原动力,这样,潜能将被激发,奇迹将会出现。

五、用爱走进孩子的心灵

我们都知道只有“爱”才能开启孩子的心灵之窗,但是怎么爱孩子?我们做老师的心胸是不是豁达和宽广呢?我看过这么一个案例。一位老师新接了一个班。老师进班第一天,班上的“淘气大王”就给老师来了一个“下马威”——老师转过去在黑板上写字的时候,“淘气大王”正好把一块橡皮弹到了老师的头部。老师转过了身子看着大家。同学们都心想:“淘气大王”今天肯定该倒霉了,看老师怎么处理他!谁知,这位老师说:“同学们,你们都趴下来,闭上眼睛,听我说一句话。”孩子们都趴在了桌子上,就听见老师说:“刚才是谁的橡皮不小心走了火了,请你举起手来。”“淘气大王”把手举了起来。老师说:“好,你放下吧,你是个诚实的孩子。”然后老师请孩子们坐好,就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继续上课。后来这个孩子跟老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想对孩子的爱应该是智慧的爱,只有让孩子感受到的、接受了的爱才是有实效的爱。

总之,要善待每一个学生,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师生双方才会有愉快的情感体验,一位老师,只有当他受到学生喜爱时,他的课才会被学生接受,他才能成为孩子心目中的良师益友。

第五篇:良师益2

良师益友

---致善良、风趣、德才兼备的陈宏友老师

2009年10月28日,系里安排导师和学生见面,个子不高、微胖,戴着一副眼镜,身着普通的衬衫,相貌一般,节俭生活,这就是最初我眼里的导师。说实话,第一次见面还真的有那么一点失望,因为他的外表跟我心里的教授实在是有点差距。可是,时间长了或许你就不这么想了。

第一次正式见面是在新区,那一次让我领略到导师的“说”的风采,因为时间的关系,导师抓紧给我们讲了很多很多,比如:给我们介绍了一些书籍《班主任工作漫谈》《给教师的建议》和《爱弥尔》等书,以及交代我们自己回去试着写读后感,并告诉我们可以随时找他解决一切他可以解决的问题难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导师可谓是滔滔不绝,有条不紊地给我们讲述着他的心得和经验。

第二次正式见面是我们搬到老区的时候,导师安排我们在风波庄饭店见面,这一次着实让我感动,老师为了帮我们改善伙食自个儿掏钱请我们吃饭,就像一个慈爱的父亲一般询问着我们的生活,搬到老区是否习惯啊等等。通过晚餐的时间,导师指导我们要定好目标,这个目标要宏大且适当,并且要为了目标而奋斗。这次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导师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自信,它包括两个含义:第一:相信自己能行、能干好某件事,第二:相信自己不能干某件事,明了自己的不足。这让我顿时有茅塞顿开的感觉,我明白了原来承认自己没有某方面的能力并不是件丢人的事反倒是明智之举,是自信的表现。当然了,大学生恋爱的问题老师也没有放过,指导男生要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女生要明白这个世界你并不是每个人的唯一等等,件件让我受益匪浅,发我深思。 印象里的第三次是老师带我去46中学听老师的关于信息时代教师道德的讲座,”在其位,谋其政”是这次老师的主题,就是在这一次的讲座上老师提出了一个老师应该成为什么样的老师:良师益友。他强调教师的学习力的重要性,教师应该做好自己的事情,在努力提高自己内在水平的同时,要教会学生成为一名有灵魂、有头脑、有专长的人。另外,陈老师还强调教师应该具有“四有”和“四识”。“四有”即有品行、有学问、有方法、有财富。“四识”即常识、学识、胆识、见识。只有具备了“四有”和“四识”,教师才能教好书育好人,教师才能给学生适合的教育、最好的教育。此外,我们还要把握现在,从小事做起,从简单的事情做起,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是一件不简单的事,不断的努力,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通过这次交流我认识到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在冷漠现象不断出现的现今社会,我们更应该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质,给自己的学生树立良好榜样。

在上一次的见面之后老师又带着我们去了50中,这一次是班主任交流会,各班主任交流自己的心得,互相学习。整个过程都凸显一个老师的爱的重要性,只有一个充满爱心的老师才能真正的说把自己的时间、精力等等奉献给了学生,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并且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个性,作为老师就应该给予老师充分的关怀,并在爱的名义下,适当的给学生轻微的惩罚.

当然了我的导师和我们的见面还有很多很多,在这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每一次见面都会给你不同的见解和看法,每一次都会给你惊喜和意外,每一次都会用心良苦的给你指引着人生的方向。

或许在座的很多人都知道我们导师的“八然”人生:忙时井然,闲时自然,顺境偶然,逆境必然,得之坦然,失之怡然,捧之淡然,贬之泰然。他教导我们不管处于人生的哪个处境都得端正自己的态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到“八然”。他时常教导我们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感谢生命里遇见的每一个人,因为是他们教会了我们成长,海纳百川方能成就大事,做人比做事更重要,做一个好人首先就得有诚信、有道德、有修养。

我的导师是一个充满热情的老师,他随时都会给你温暖,每当在校园里碰面的时候,远远的看见他我就会想等稍微近一点再跟他问好,可每次都是在这短短的迟疑的时间老师已经满脸微笑地和你说好,这让我在感到羞愧的同时更感到温暖,就这个小小的举动深深的打动了我,我的老师是个善良的老师,他的内心深处时时刻刻都在想着我们,关心着我们。

感谢我的导师,他在我的大学生活里给了我们那么多的好的建议而不是决定,感谢他在这几年陪伴着我成长,以致我们不至于在学习的旅途中显的孤单,感谢他教会我们更好地做人做事,教会我们“八然”的人生态度,教会我们热情、专注、积极向上地对待自己的学业或事业。

上一篇:人社局依法行政范文下一篇:去医院必备清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