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副院长范文

2022-06-04

第一篇:最高法副院长范文

最高法新任院长周强

最高法新任院长周强:接好法院事业“接力棒”

中新社北京3月17日电(记者张蔚然) 中国最高人民法院17日召开领导干部大会,宣布中共中央关于最高法党组书记调整的决定。最高法党组书记、院长周强在会上表示,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神圣,我们要接好人民法院事业的“接力棒”,保持工作连续性,不断把人民法院工作推向前进。

王胜俊、沈跃跃、万鄂湘、周强出席会议并分别讲话。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王胜俊、万鄂湘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强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沈跃跃表示,周强担任过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重要领导职务,积累了比较丰富的领导经验。他思维敏捷,视野开阔,组织领导和宏观决策能力比较强,有改革创新精神,注意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相信他一定会在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法院系统广大干警,勤奋工作,开拓创新,推动人民法院工作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取得新成绩。

王胜俊对周强担任最高法党组书记、院长表示热烈祝贺。他说,5年来,我和大家携手并肩、共同奋斗,立足中国国情和法院工作实际,妥善应对人民法院工作面临的挑战和考验,认真谋划人民司法事业发展大计,为推动人民法院工作科学发展作出了不懈努力。

万鄂湘说,司法机关与立法机关的工作紧密相连,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我会一直关注国家司法事业,全力支持司法体制改革。

周强表示,王胜俊长期从事政法领导工作,政治立场坚定,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领导能力突出,工作作风扎实,担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5年,不仅留下一系列好思路、好作风、好经验,而且培养带出了一支素质优良、忠诚可靠的干部队伍。

周强表示,我们要接好人民法院事业的“接力棒”,保持工作连续性,坚持人民法院长期以来形成的好传统,尤其是这五年来积累的新经验,继承创新,扎实工作,始终围绕落实总书记提出的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要求,突出抓好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司法改革、队伍建设、基层基础等工作,不断把人民法院工作推向前进。

周强生于1960年,西南政法学院研究生院民法专业毕业,拥有法学硕士学位。他曾长期在司法部工作,先后任司法部政策研究室法规处干部、主任科员,办公厅副主任、法制司司长。1995年,周强被调往共青团中央工作。2006年,46岁的周强开始了他主政地方的历练,先后任湖南省委副书记、代省长,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湖南省委书记。(完)

第二篇: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副院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副院长

王胜俊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首席大法官 2008.03上任 合肥师范学院 1972.12入党 1968.09参加工作 1946.10生 安徽宿州人

沈德咏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一级大法官 2008.05上任 中国政法大学硕士 1972.01入党 1977.12参加工作 1954.02生 江西修水人张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一级大法官 2005.08上任 中国人民大学硕士 中共党员 1973.01参加工作 1956.10生 山东博兴人

调任中央纪委副书记

万鄂湘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二级大法官 2000.04上任 美国耶鲁大学博士 民革中央副主席 1956.05生 湖北公安人江必新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二级大法官 2007.12上任 北京大学博士 1975.08入党 1985.01参加工作 1956.09生 湖北枝江人

苏泽林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二级大法官 2004.06上任 四川大学研究生 1951.07生 四川资阳人奚晓明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二级大法官 2004.06上任 北京大学博士 1954.06生 江苏常州人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2009.06上任 二级大法官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 1974.10入党 1969.12入伍 1954.04生 陕西汉中人

景汉朝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2009.06上任 二级大法官 西南政法大学博士 1982年入党 1982.08参加工作 1960.11生 河北深县人

黄尔梅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2011.10上任 二级大法官 北京大学硕士 1976.06入党 1968.09参加工作 1951.12生 广东中山人

第三篇:最高人民法院印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完善院长、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参加合议庭审理案件制度的若干意见》的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完善院长、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参加合议庭审理案件制度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法发[2007]1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完善院长、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参加合议庭审理案件制度的若干意见》已经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16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审判工作实际,遵照执行。

2007年3月30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完善院长、副院长、庭长、 副庭长参加合议庭审理案件制度的若干意见

为了使人民法院的院长、副院长、庭长、副庭长更好地履行审判职责,结合审判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意见。

第一条 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副院长、庭长、副庭长除参加审判委员会审理案件以外,每年都应当参加合议庭或者担任独任法官审理案件。

第二条 院长、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参加合议庭审理下列案件:

(一)疑难、复杂、重大案件;

(二)新类型案件;

(三)在法律适用方面具有普遍意义的案件;

(四)认为应当由自己参加合议庭审理的案件。

第三条 最高人民法院的院长、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办理案件的数量标准,由最高人民法院规定。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院长、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办理案件的数量标准,由本级人民法院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规定。中级人民法院、基层人民法院规定的办案数量应当报高级人民法院备案。

院长、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应当选择一定数量的案件,亲自担任承办人办理。

第四条 院长、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办理案件,应当起到示范作用。同时注意总结审判工作经验,规范指导审判工作。

第五条 院长、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参加合议庭审理案件,依法担任审判长,与其他合议庭成员享有平等的表决权。

院长、副院长参加合议庭评议时,多数人的意见与院长、副院长的意见不一致的,院长、副院长可以决定将案件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合议庭成员中的非审判委员会委员应当列席审判委员会。

第六条 院长、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办理案件,开庭时间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动。 第七条 院长、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参加合议庭审理案件,应当作为履行审判职责的一项重要工作,纳入对其工作的考评和监督范围。

第八条 本意见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发布部门:最高人民法院 发布日期:2007年03月30日 实施日期:2007年03月30日 (中央法规)

第四篇: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首次公开谈薄熙来案

扫描到手机

2014年02月19日19:06

来源:财经网 正文 我来说两句(7256人参与)

 手机客户端 保存到博客

最高人民法院19日举行司法公开座谈会,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表示,2013年薄熙来案件微博直播,充分体现了中国司法的公正、公开与透明,他也强调,一定要把司法公开进行到底。

最高法周三邀请内地近20位互联网领域的专家、学者、网络知名人士以及媒体负责人代表齐聚,共同就新媒体时代的司法公开作为主题展开探讨。最高法首席大法官周强就2013年举行的大要案件审判,同与会嘉宾展开交流,他也首次透过媒体发表对薄熙来案的看法。周强:薄熙来案件的微博直播,充分体现了中国(审判)司法机关的程序公正,对案件审理的公正透明。

周强也表示,2013年以来,全国各级法院将深化司法公开作为确保司法公正的有利举措,全面推进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的建设。他指出,通过公开形成倒逼机制,敢于接受全社会的监督,才能真正实现司法公开的效果。

周强:第一个,法官就要把事情判公正,交给全社会,你说判公正了还不行,全社会都给评价,法官将自己的产品晒到互联网上,接受网民监督,这是一个巨大的监督。还有一个—判决书出错,这怎么行呢,这个问题上,我们法院不怕出洋相,不怕晾家丑,就是要有倒逼机制。

记者:周强也表示,最高法准备将建国60周年以来的审判信息收集起来,从而打造中国的审判信息库。

第五篇:判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作者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判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是党和国家对法院工作的明确要求,是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殷切期待,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保障。

司法审判的法律效果,是人们对司法过程及其结果是否合法的一种认识和评价。实现司法裁判的法律效果,必须做到法官的审判活动有充分的法律依据。包括事实认定合法,责任划分合法,审判程序合法,证据裁判合法,裁判结果合法。

司法裁判的社会效果,是司法裁判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包括直接的影响作用和间接的影响作用。实现司法裁判的社会效果,就是要充分发挥和着力延伸司法审判的职能作用,不断追求和扩大司法裁判的积极效果,尽量减少和避免司法裁判的消极效果,使司法裁判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适应时代要求,体现人民意志,努力赢得社会的普遍认同和尊重,最大限度地发挥服务、促进、引导社会科学发展的作用。

一个司法裁判的法律效果,从是否有法律依据、是否合法来说,有客观的标准,这就是法律的明确规定。但是法律效果怎样,是好是差,就不仅仅是“法律规定”这个客观标准所能解决或者说明的了,它是由当事人、诉讼参与人、旁听群众乃至关注并了解案件裁判结果的社会公众说了算,即转化为社会效果。所以,法官裁判案件,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有机统一,就应当充分了解并慎重对待社会和广大公众对案件具体适用法律效果的期望和评价。

实现司法裁判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必须坚持“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指导方针,关键要把这一根本宗旨落实到审判工作的每一个方面和每一个环节。在谋划法院的全局发展和各项建设方面,要把方便人民群众诉讼,落实司法为民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审判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作为法院改革发展的方向。在刑事审判方面,要着眼于保障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切实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既要重视并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又要重视并保护被害方的合理诉求,切实做到定罪量刑依法有据、效果良好。在民商事审判方面,要平等保护原被告双方的合法权益,高度重视、大力促进调解工作,努力化解矛盾纠纷,确保做到案结事了。在行政审判方面,要关注人民群众打行政官司难、不愿打行政官司的现象,切实用公正高效权威的行政审判活动,促进、支持各级政府依法行政;要注意灵活做好协调工作,有效缓和对立冲突。在执行方面,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采取各种有效方法,推动自动履行、有效强制执行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维护司法权威。

坚持并努力实践司法裁判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是新时期新阶段人民群众对司法审判工作的新期待、新要求。我们要针对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司法需求,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以人民群众听得懂、看得见、能够认同的方式,向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司法服务。要像模范法官宋鱼水同志那样,在审判工作中努力践行辨法析理,不懈追求胜败皆服,确保做到案结事了,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更加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保障。

上一篇:整改工作要求范文下一篇:中国反腐经验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