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岗村调研报告范文

2022-06-18

报告具有汇报性、陈述性的特点,只有按照报告的格式,正确编写报告,报告才能发挥出它的作用。那么在写报告的时候,应该如何写才能突出的重要性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岗村调研报告范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小岗村调研报告范文

小岗村教学实践报告

2012年10月23日,这一天早上我们跟着学校的领导老师去到了小岗村。在去到小岗村前,我用课余时间收集了一些关于小岗的信息

(一)小岗村基本情况

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中国十大名村,而他的前身却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了名的穷村。1978年十八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红手印,创造了“小岗精神”,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农业“大包干”的发源地,有“农村改革第一村”的美誉,是中国十大名村之一。小岗村位于凤阳东部,离县城40公里,辖26个村民组,849户,3823人,土地面积8713亩,人均耕地面积2.28亩,村民收入主要来源是种植业、家庭养殖业以及外出务工。全村基本上建起了新房,电话、手机、无线数字电视、自来水、冰箱、摩托车等已进入大部分农家;2007年小岗村实现人均纯收入6000元,是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6倍。

近年来,小岗村党委紧紧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机遇,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大力弘扬“大包干”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拓展思路、奋力崛起,以促进生产发展、农民快速致富为目标,确立了“发展现代农业、开发旅游业、培育工业、促进小岗和谐发展”的工作思路,逐步走出了一条符合小岗实际、具有小岗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

目前,小岗村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主要是发展葡萄产业和双孢菇产业,仅此二项就为村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000元。在旅游业方面,小岗村作为红色旅游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包干”纪念馆建成开放后,已累计接待游客50000多人,实现门票收入100多万元。2007年小岗村被省旅游局和省农委确定为滁州市唯一一个农家乐旅游示范村。在基础设施方面,小岗村已建住宅小区1个,在建住宅小区1个,新建了农贸市场1个,小岗村信息综合服务大楼、小岗广场正在紧张施工之中,计划3月底前完工并交付使用。投资2700多万元的307---101连接线---------小岗大道正在施工之中。

(二)小岗村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及发展方向

一是成立组织,健全机构

自市委、市政府新农村建设动员会议后,小岗村成立了以村第一书记沈浩为组长,其他两委班子人员为成员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的开展。县委、县政府为加强对小岗村新农村建设的领导,成立了小岗村党委,市委、市政府还向小岗村派出了两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为小岗村新农村建设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是明确村产业发展方向,完善村庄建设规划

小岗村根据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要求,遵循“农民是主体,政府为主导”的基本原则,在各级党委、政府指导帮助下,结合小岗村实际,制定了小岗村产业发展方向和村庄建设规划。

1、进一步明确小岗村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

⑴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依法推进土地有偿流转,实行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①推广优质葡萄品种,扩大葡萄种植面积;

②以发展双孢蘑菇生产为主导产业,5年内实现千余棚双孢蘑菇生产基地的目标;

③稳定粮食生产,继续鼓励农户种植黑豆等经济作物。

⑵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用循环农业的理念,大力发展养殖业。 ①以公司为依托,发展养猪、养鸡及海虾等水产养殖业;

②支持公司和农户利用畜禽有机肥发展沼气,种植大棚西瓜等,逐步发展循环农业。

⑶发挥小岗村品牌优势,开展招商引资。利用小岗村品牌的无形资产,与投资方合作兴办企业,解决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⑷着力打造小岗村旅游品牌,发展以红色旅游基地和观光生态农庄相结合的旅游业。

2、完善村庄建设规划

按照有利于生产、方便群众生活的原则,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制定了小岗村未来发展的村庄建设规划。

三是强化宣传,广泛发动

小岗村为做好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发动工作,先后六次召开党委、村两委、党员和群众大会,学习贯彻各级关于新农村建设的会议和文件精神,印发宣传单108

份,书写固定宣传标语8条,悬挂了新农村建设宣传横幅,从而使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目标、任务、原则人人皆知、家喻户晓。为小岗村新农村建设的开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四是开展“四清”、“四改”工作,初步实现村容整洁

全村以“四清”、“四改”工作为切入点,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

为了使村庄整洁卫生,动员村民刷白墙体1800多平方米,采取“党员示范户”、“党员责任区”等办法,组织村民对全村居住区周围的杂草、垃圾、杂物进行清理,共清理垃圾100余车;对公共卫生区――友谊大道的卫生及花木管理,采取招标方式,签订承包协议,专人专管;还建起了一个垃圾池,另有三个垃圾池即将建设,并确定了垃圾深埋地点;同时制定了小岗村卫生管理制度、卫生评比办法、村规民约和小岗村村民道德规范,建立起小岗村长效保洁机制,促进了小岗村风文明,管理民主。

为使全村村民均能喝上洁净水,对尚未用上自来水的村民进行登记,做好预算,在市帮扶单位的支持下,无偿为村民安装自来水,现主管道的相关器材业已购回,在6月底前实现全村户户用上自来水。

为做好小岗村改厕改圈工作,确定了“改厕、改圈、建沼气”三位一体的建设方案,农户每户只要拿500元,余款3500元由市帮扶单位支持,共需建53户,此项工程目前业已开工建设,7月底前全面竣工。

五是建设居民小区,改善村民的居住条件

该村在村庄的东部、大包干纪念馆的西南向,采取政府补贴一点、村民自筹一点的办法,建设了26套居民小区,现居民小区已全面竣工,7月上旬农户将喜迁新居。

六是实现村级道路的全面硬化

小岗村目前业已硬化道路25000平方米,计划在年底前将通往小岗农贸市场长200米、宽8米的道路实现硬化。

二、下一步的工作安排

(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1、加快小岗双孢蘑菇生产基地建设。小岗村已将双孢蘑菇生产做为一项主导产业来抓,今年,已租用耕地20亩,计划建双孢蘑菇大棚29个,采取技术人员和科技学院三名大学生领建示范、无偿为农户提供技术服务和政府给予优惠政策等办法,农户自愿参加发展双蘑菇生产。

领建示范人计划建12个大棚,三名大学生建7个大棚,6农户建10个大棚。目前双孢蘑菇生产基地的路、水、电等生产设施已建好,已建成大棚骨架12个,到7月底可完成29个建棚任务。8月份投入生产,每棚建设费用7967.5元(其中:毛竹4950元,铁丝262.5元,网300元,绳600元,草帘280元,薄膜400元,竹竿325元,建棚工时费850元),生产成本5465元(稻草945元,牛粪1080元,菌种1540元,各种小料600元,人工1300元)。每棚占地面积400平方米,生产面积450平方米。效益估算:每平方米产菇20斤,每棚常产9000斤,按1.5元/斤,每棚产值13500元。当年可以收回投入成本。大棚使用年限一般6-7年,第二年开始只需要投入生产5465成本元,就可获得近万元的纯收入,如果小岗村双孢蘑菇生产发展到每户2棚,每年每户就可以增加2万元左右的收入。为促进小岗村双孢蘑菇产业的发展,今年工作的重点是在今年领建示范生产的基础上,加大技术培训的力度,力争使小岗村的每名青壮年都得到培训,都能掌握双孢蘑菇的生产管理技术,明年争取在全村推广,发展至200棚左右。

2、推广选培优质葡萄品种,扩大葡萄种植面积。将以葡萄示范园为龙头,选培优质葡萄品种,成立葡萄协会,制定协会章程,逐步实现葡萄供产销一条龙服务,使用沼气、牲畜等产生出的有机肥,开展无公害绿色葡萄生产,打造小岗品牌葡萄,提升小岗葡萄品位,同时加强葡萄生产过程中的管理工作,力争使葡萄收入人均创收2500元。

3、大力发展养殖业。支持凤阳县小岗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扩大养猪产业,配合公司选育适合本地饲养的优良猪种,督促公司尽快在租用200亩土地上规划建设养猪小区,扩大养猪数量,引导群众学习养殖家禽技术,自愿发展各种家禽家畜养殖。

利用全村200多亩水塘及低洼水田,发展海虾等水产养殖,现已有13户户主动组织起来,到合肥等地考察学习海虾养殖情况及相关养殖技术,成立了以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日为会长的小岗村海虾养殖协会,负责虾苗购买,提供技术、销售服务等,海虾养殖具有易繁殖、产量大、市场需求量大等特点,市场均价在5元/斤,年亩均纯收入5000元。现严金昌已领养20亩,其他12户正在做养殖准备工作。

我村党委的意见是稳步发展,先试养探路,总结经验,再逐步扩大养殖面积。通过合理利用小岗村发展基金,支持帮助示范户发展海虾养殖,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海虾养殖,力争使海虾养殖成为本村村民收入新的增长点。

4、建设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发展循环农业。将着力做好土地治理工作,建设300亩高效农业示范园,加快推进“改厕、改圈、建沼气”三位一体的改圈、改厕建设进程,利用养殖场、沼气池产生的有机肥料,将小岗建设成为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基地,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带动农民增收。

(二)大力开发旅游业

以“大包干”纪念馆红色旅游为依托,引资发展与其相结合的观光生态农业游和农家乐游,使旅游业成为小岗村䠇起的另一大支柱产业。

(三)招商引资办企业

在按合同与投资方办好日产500吨面粉加工企业――小岗村粮油食品发展有限公司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小岗村品牌的无形资产,与凤阳县军宇水业有限公司联合兴建纯净水厂;支持和鼓励村民引资办厂,村民严学金与亲戚意向合伙在小岗村兴建新型PVCP阻燃防腐装饰材料厂,该项目总投资约300万元,年纯收入100万元左右,需要生产工人40人,此项目正在洽谈中;对1994年由凤阳县小岗农工商实业总公司、旺兴达(中国)有限公司、皖东中都自动化设备厂合资设立的“安徽旺兴达电讯器材有限公司”的股权所属通过法律进行确认。确认后,将收回该公司的管理、生产权力;与此同时,将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本年度内再有1-2个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在园区内落户,使村级集体经济势力得到进一步的壮大。

(四)保持村容整洁,促进乡风文明

进一步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力度,使之成为群众的自学行动,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建立长效机制,使 “四清”、“四改”工作进一步深入,长期保持村容整洁;教育和引导群众移风易俗,弘扬社会主义公德,逐步实现乡风文明的目标;支持村务公开,激励群众关心集体,自觉参与管理公共事务,加快管理民主的进程。因为我们此行是出于实践的目的,所以我选择了带着问题去认识小岗,在网上有一句话让我印象颇为深刻“一夜脱离贫困线,二十年未越过富裕坎”,俗话都会讲,“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小岗村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村,为什么会在现在迎来社会对他这样的评价呢?又是什么原因阻碍了他的持续发展呢?

在小岗村的发展中,有两批人在我们了解小岗中会出现在我们面前,第一批就是十八位大包干带头人,他们敢为人先,实行了大包干,使小岗村一年脱离贫困,大包干的第一年小岗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全队粮食总产13.3万斤,相当于1955年到1970年粮食产量的总和,人均收入400元,是1978年的18倍,彻底摆脱了”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拨款的“三靠称号。很显然这种包干到户的方法在当时取得了很明显的成就,我们不能不说这是一种成功。

第二批就是以沈浩为代表的领导人,沈浩的出现对于小岗村就像是中国出现过邓小平,真正让小岗村富起来的可能是沈浩这一代人努力结果。从1978年到

2004年,在接近20年的时间小岗村都没有真正富起来,而在沈浩领导的几年内小岗村的村貌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沈浩,男,1964年5月生,安徽萧县人,198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工作,先后担任安徽省财政厅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副调研员。2004年,他积极响应省委号召,作为全省第二批选派到农村任职干部来到凤阳县小岗村,任小溪河镇党委副书记,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等职务。在小岗村工作期间,他紧紧团结带领村“两委”一班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锐意进取,以改革推进发展,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好事,着力加强村级组织和党风廉政建设,在改变村容村貌、改善村民生活、加快小岗发展上作了大量工作,树立了基层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赢得了组织的肯定和群

众的拥护。

实践时间还是比较仓促的,对于资料中的葡萄园和大型品公司GLG我们并没有去到做更深的了解。我认为能出现这样现代化的农业发展模式和思想还是可喜的,以沈浩同志为代表提出的小岗村“三步走”战略(第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第二步:以“纪念馆”带动旅游业。 第三步:着力办好工业园,实现小岗村跨越发展。)还是能让小岗村的发展看到希望的。但这只是希望,希望是不能只停在口头上的,更需要去落实。

大包干这只是一种精神,一种敢于突破束缚,敢于创新的精神,但它不是一种模式,所以小岗的发展也不能停在这种模式上。小岗村的发展需要思想,要克服小农思想的局限,要有创新,同样也需要人才,而这一切正是现在的小岗和全国的农村所缺少的。小岗是典范,发展的任务更是任重而道远。

第二篇:赴凤阳小岗村参观考察报告

唐智慧(政法管理系13级法律事务一班)

摘 要 本文以2014年12月6日至7日,随思政部老师去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考察为线索,通过参观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和大包干纪念馆,具体描述了参观过程中的所见所闻以及心得。

关键词: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 大包干纪念馆 红手印 改革 正文

2014年12月6日,第一次踏上了小岗村这片神奇的土地,在三十多年时间里先后诞生、孕育了“大包干”精神和沈浩精神。1978年12月,小岗村18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在一份生死契约上按下红手印,在全国率先实施农业“大包干”(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而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因此小岗村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

一、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感想

(一)、奉公无私,情系小岗

“两人任村官沥血呕心带领一方求发展,六载离家鞠躬尽瘁引导万民奔小康”,这是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的前言,也是沈浩同志兢兢业业六年的真实写照。

2004年,当他第一次走进小岗村,就仿佛注定了与这片土地的生死相依,沈浩同志被选派为安徽第一批下派农村干部,赴凤阳县小岗村任村党支部书记,时间3年。此时的小岗虽然中国农村改革发祥地的名声在外,但是也面临着发展的瓶颈问题。在刚上任的头两个月里,他跑遍了全村108户人家,与每一位村民促膝长谈,谈的话题只有一个小岗只有发展才能富裕。沈浩同志为小岗办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为小岗修上一条水泥路,这条路并没有采取招标的方式,而是发动全村男女老少投工,按劳分酬,既省了钱又凝聚了全村人的心。沈浩同志也天天扎在工地里,与村民们一起扛水泥,拌砂浆,什么活都干,没有一丁点儿的官架子,而这条路就是后来的“友谊大道”。通过这件事小岗人的心里有了数,这个书记是真心来为小岗办实事的!

春去秋来,转眼间沈浩的任期满了,当年的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和他的老伙伴们,又聚到了一起,这一次他们的集聚不是为了别的,他们要把沈浩留下。几天后,一张98个小岗村村民红手印的“请愿书”递到了省城,请求让沈浩在小岗再干3年。这世上还有什么比红手印更能一个中国农民最质朴的情感呢?组织上征求沈浩的意见,他低头沉默,家有牵挂的老母妻女,然而他还是做出了留下的抉择。98个红手印,牵住了他的心„„

(二)、干事创业,生死相依

在第二个任期内,沈浩凭借着极其敏锐的经济头脑,以及财经专业毕业和省财政厅工作的经历,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抓住机遇,带领小岗村村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先后引进多家大型现代化企业入驻小岗。新小岗,在深化改革展翅高飞,2005年获得“中国十大名村"荣誉称号。2008年,小岗村农民人均收入达到6000多元,是沈浩来到小岗之初的三倍。

2009年秋,眼看着沈浩的第二个任期又快到了,小岗人又坐不住了。沈浩同志这样对满心焦虑的村民们说:“只要你们欢迎我,我愿一辈子留在小岗!”9月24日,小岗村村民又摁下了186个红手印,再次挽留省城来的好书记,这一次的红手印寄托了富裕起来的小岗村人更远大的梦想!

一语成谶,2009年11月6日,沈浩同志太累了,太累了,他睡下后就再也没有醒来„„这一天,小岗村哀云笼罩,小岗人无不沉浸在巨大悲痛之中。一张“请愿书”默默地在一双又一双手中传递,洒满泪水的纸上,再一次摁下了一个又一个红手印,这一次他们请求将他们的亲人——沈书记永远留在小岗。2009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沈浩同志“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辞是这样写的:两任村官,六载离家,总是和农民面对面,肩并肩。他走得匆忙,放不下村里道路工厂和农田,对不住家中娇妻幼女与高堂。那一年,村民按下红手印,改变乡村的命运;如今,他们再次伸出手指,鲜红手印,颗颗都是他的碑文。

(三)、学习榜样,反省自身

在参观学习过程中,我们一直在强调学习沈浩精神,那么学什么,怎么做,才是真正践行沈浩精神呢?沈浩同志,作为一名基层村级组织的带头人,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时代内涵,那满是红手印的请愿书,代表了群众最高的褒奖,一座座现代化企业坐落小岗,小岗旧貌换新颜,人民的日子越过越好,然而小岗人仍忘不了心心念念的好书记——沈浩,泪水已然不足以寄托对群众贴心人的深深怀念,唯有沿着榜样未竟的事业方向,努力奋斗,才是对榜样最好的致敬。

落到实处,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们应当准确找准自身定位,努力扎实学好专业技能,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素质修养。现今,我们身边有许多人,早已忘了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而学习沈浩精神,就一定要学习沈浩同志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今天所享有的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不是靠我们自己的双手劳动换来,还是依靠父母,所以我们一定要发扬艰苦奋斗,不怕苦不怕难的实干精神,绝不浪费父母任何一分血汗钱。六年的时间,沈浩改变的不仅仅是小岗村的经济面貌,改变的还有当地人陈旧的思想,这几年里小岗先后引进了一批现代化模式的大型企业,带动了小岗经济的发展,使老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所以我们在学习沈浩精神的同时,还要不忘不断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作为有着较高素养的大学生,我们更加要充分发挥好大学的基础作用,在大学学习过程中不断锻造自己成为优秀的生力军!

二、大包干纪念馆感想

(一)、敢为天下先

“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去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这是一首传唱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的凤阳花鼓词,也是那个年代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凤阳现在是一个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好地方,但凤阳被大家熟知,原因不外有三,其一是出了个皇帝朱元璋;其二是解放前讨饭出了名;其三是包产到户小岗村,十八个红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走进大包干纪念馆,首先引入眼帘的就是当年大包干的生死契约,鲜红的十八个红手印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当年按下这十八个手印的人,是在拿生命做赌注,由于大包干不符合当时的政策规定,邻村的村民疑惑、检举,公社进行批评,勒令合并,还暂扣了分配给小岗的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十八位村民担惊受怕。1979年是小岗农村改革最关键、最艰苦的一年,前有多个中央文件明令禁止“不许包产到户,不许分田单干”,后有春耕农时的不待,滁县地委给大包干报户口,省委批准干三年,才让小岗人悬着的心稍稍放松。

1980年9月27日,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指出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大包干从此有了全国的“户口”。1981年5月31日,邓小平同志在《关于农村政策问题》的谈话中指出:“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大包干得到了小平同志的肯定,紧接着的1982年1月1日,被称为“中央一号文件”的《农村工作会议纪要》,肯定了“包产到户”、 “包干到户”在内的各种生产责任制“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从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春风从小岗开始,吹绿了整个神州大地!

(二)、与时俱进,不断向前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包地包产后,家家生活大变样”,如今的凤阳花鼓歌早已不是当年的讨饭谣了,而是反映人民美好生活的幸福曲了。如今的小岗村推动土地流转,并以创建国家级农业示范区、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村为契机,正在开启新一轮改革。

首先,明确了小岗村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依法推进土地有偿流转,实行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用循环农业的理念,大力发展养殖业;发挥小岗村品牌优势,开展招商引资;着力打造小岗村旅游品牌,发展以红色旅游基地和观光生态农庄相结合的旅游业。紧接着,在村集体经济壮大的基础上,小岗村村集体为全村村民统一购买了养老、新型合作医疗;农作物和家庭财产等四项保险,建立起了小岗村教育教学奖励、困难家庭生活保障、创新发展奖励等制度,逐步构建和完善小岗村社会保障体系;每年春节期间村里都举办春节联欢会和红歌会等大型文体活动;利用农家书屋、举办农业科技培训班等形式,培育新型农民;开展文明户评选;成立锣鼓队、花鼓队等村民文艺队伍,经常组织村民开展集体舞、健身舞等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

(三)、抢抓机遇、不断提升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 体制、社会体制和其他各方面的体制改革。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启了改革的历史进程。改革在农村拉开序幕,第一步废除了人民公社制度建立起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充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型集体所有制。然后,大量乡镇企业出现,转移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提高农业现代化促进工业和经济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在农村改革取得成效的基础上,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逐渐开始。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个农业大国,至今仍拥有八亿农村人口,“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区域,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没有全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发展和僵人民的小康。因此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必须将改善民生作为重要内容,牢牢把握加强“三农”这个根本立足点,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

结语 小岗村,一个普通而又非凡的中国农村,普通是因为它只是千万个中国农村中的一个,非凡是因为它用四纸红手印书写了一段传奇。农民的选择,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中国农村改革的源动力。大包干赋予了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权,进一步明确农民的责、权、利,极大地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扭转了中国农业徘徊不前的局面。沈浩精神激励着无数青年人艰苦奋斗、扎根基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紧密的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青年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作为一名光荣的青年大学生,我们应当积极发挥青年大学生的积极作用,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张行宇.欢迎您来小岗村.中国小岗村,2014-12-16. [2] 张严平、王圣志、周立民.《永远的红手印》.党建.2010(02).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第三篇:安徽凤阳小岗村暑期实践调查总结报告

2010年7月12日,在指导老师唐世海、马志荣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行人走访中国改革第一村——小岗村,展开了安徽凤阳小岗村的暑期社会实践。这个中国十大名村之一的小岗村,这个全国第一个实现改革开放的小岗村,这个不断进取,探索中国农村致富之路的小岗村,给了我们太多的震撼,太多的感动。

当年的十八颗鲜红的手印,拉开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多年以后的今天,沈浩用生命谱写小岗的辉煌,当小岗村一直走在时代的前端。小岗村人民为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为艰辛,排除万难,努力奋斗,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小岗村农村建设的经验值得学习借鉴,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值得我们思考。就此我们也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议,为探究适合当今我国新农村建设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尽绵薄之力。

小岗村取得的辉煌成绩

1978年以前,小岗村是一个“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连温饱都解决不了的贫穷落后的穷村。1978年,小岗村十八位农民签下生死契约——实行土地责任承包制,拉开了小岗村的改革序幕,给身处于温饱线上的中国农民指明了改革发展的方向。在小岗村人的努力下,当年的茅草棚已经成为了历史,取而代之的是,宽阔的柏油马路,宽敞明亮小洋房,郁郁葱葱的葡萄园,较大规模工业园,向我们展示着这三十年来他们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当年签下“生死契约”的十八位代表之一的后代严美昌家的沧桑变化,是小岗村发展变化之缩影。“几年前我们家是种的是西瓜,要自己“推车”卖到凤阳去。现在条件好啦,我们每次去凤阳都是自己“开车”去了”。严老夫人笑着和我们说。我们在他们家的堂屋看到了一辆东风牌的四轮车,还有两辆摩托车,环视他们家的房子,也是相当的宽敞,生活水平可见一斑。严美昌告诉我们,他们家目前承包土地种植了六亩葡萄、十几亩水稻,年收入超过五万。这在我们大多数农村是相当高的收入了,可是严美昌却告诉我们,在小岗村他们是贫困户。这就是小岗村,走在改革和开放第一线的中国第一村。当所有人还在思考怎么走出贫困的低谷时,小岗的人们已经在奔小康了,过着较为富裕的生活。

在小岗人民的努力,小岗村已经今非昔比了,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全新的小岗村。

(一)包产到户,包产到组。包产到户,包产到组,在一定的程度上让农民对于自己的土地有了使用权,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包产到户,包产到组伊始,当年小岗村的粮食产量就超过了前二十年的总和。

曾对小岗所取得的成就作了深刻研究的专家王郁昭,在其所著《尊重农民的选择》中说,包产到户,包产到组体现了小岗村的人民已经得到了相应的土地使用的权利,这在全国都是进步的。1978年以后,包产到户,迅速在全国推广。当“大包干”在整个中国掀起了热潮时,我们的小岗村开始了“第二次创业”,实行土地出租流转,调整产业结构。随着有效的土地出租流转规模扩大(目前达到60%),出租流转集中起来的土地用于发展蘑菇、花卉、葡萄规模种植及家禽养殖等,极大促进了土地合理使用,产业结构渐趋合理。

(二)城乡结合。以前的小岗村只是一个小小的村庄,当今天把其周边的其余两个村并入其名下时,小岗村已经具有一个镇的规模了。小岗村农村向城镇转变的同时,也改变了小岗村发展方式。近几年,在沈浩同志的带领下,小岗村引进了一批投资者,如有名的GLG高科技园区,就在小岗村落户,建成后一年产值将达到60亿。小岗村通过加快现代农业的建设,促进生产发展、农民增收,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同时实施一批农业重点工程建设,促进发展方式的改变。其高科技园区GLG就是其发展布局中重要的项目,建成后的高科技园区将实现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就地销售的模式,为小岗村及凤阳县带来不可小觑的经济效益。而小岗村也将逐步形成农村向小城镇发展,工业小区集中发展。

(三)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推进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从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为龙头企业搞好服务,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引进、开发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企业和科研单位带动农户进入市场,与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合理调整农业生产区域布局,发展特色农业,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格局。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小岗村的大学生创业基地和GLG高科技园区就是产业经营的代表。除此以外,小岗村还充分发挥自己在全国的知名度,发展小岗村绿色旅游业,为小岗村带了更多的投资者和游客,带动了小岗村乃至凤阳县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小岗村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小岗村正以坚定的步伐向前迈进。

(四)资源优化。积极有序的转移富余的劳动力,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步从种植业向多种经营、乡镇企业和小城镇转移,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必由之路,也是使农村丰富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客观需要。当小岗村将几大部分土地流转出去之后,许多的农民面临“失业待家”的局面。小岗村引进多家企业进来投资,并安排专门的技术人员指导,让待业在家的农民有一技之长,可以在本村现有的投资企业就业,也可以在小岗村以外的地方工作,而且小岗村自有的种植园也给小岗人民提供了另一条就业途径。在小岗村取得这么一系列的成绩之后,现在的小岗村正蓬勃的发展着.

小岗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小岗村的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我们还必须看到,小岗村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旅游业的产业链、产业层次的建设、绿色生态以及产品销售和人才合作等问题。

从凤阳到小岗村,需要一个小时的车程。下车参观了小岗村的葡萄园基地以及水稻种植基地后,便饥肠辘辘。有饭馆吗?小岗村竟然没有一个像样的饭馆。不仅如此,我们在踏遍了小岗的大部分地方,也没看到任何可以住宿的地方。最后我们不得不驱车离开小岗村,在凤阳解决的我们的食宿问题。

小岗村的红色纪念馆是小岗村的一大特色,每天都有大批的游客慕名前来。就在我们在小岗村的那天,小岗村迎来了“沈浩”电视剧组的成员以及一个200多人的考察团,这对于小岗村来说其实是很常见的。在红色纪念馆我们走访馆长,了解到小岗村每天的客流量最多可以达到6000人左右。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值,这些人的到来将会给小岗村带来极大的效益。原本我们一行人打算在小岗村买点纪念物品,以作留念,可是我们在小岗村的广场来来回回的寻找,也只找到了一个小小的店卖一些不太实用的纪念品。最后我们都抱着一丝遗憾离开了小岗村。

通过调查了解,我们认为小岗村的建设发展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旅游相关产业的建设。在小岗村发展绿色生态旅游的同时,小岗村自身的发展不足。作为一个将旅游业列入项目发展之一的地方,与旅游业相关的餐饮业和服务行业的落后可能会导致小岗的声誉受到损害,而旅游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将会大大的降低,这是很不利于小岗村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作为一个极具知名度的地方,小岗村除了自己的政治特色和有着改革开放第一村的称号之外,没有任何特色产业,这就难以实现旅游业的大发展。旅游相关产业的建设滞后,未能使资源优势真正转化成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在全国都奔向小岗学习调研时候,小岗村的旅游相关产业必须尽快发展。

产业层次的建设。小岗村产业发展基本上还是呈现出以农业尤其是种植业为主体、

二、三产业比重很小的结构特征,总体产出功能不高,经济效益低下。特别是饮食服务业、商品零售业等第三产业仍处于落后状态,信息咨询、技术服务、文教卫生、金融保险等高层次的行业比重偏低。缺乏支柱产业,

二、三产业发展落后,势必制约小岗村的发展。

保护环境。当一个个投资者在小岗驻扎下来的时候,很多的人是欣慰的。这将给小岗带来不可估量的变化,可是在工业飞速发展的同时,环境保护必须同时进行,这将会给小岗村的绿色旅游带来冲击。所以在建设工业园区的同时,小岗的环境保护不可忽视。

市场网络。当前,小岗村市场特色不明显,为农服务、为主导产业服务的功能不完善。其中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都不到位,资源和产品输出渠道不畅;工业主导产品市场规模小,销售乏力,产品外销的售后服务水平不高。生产要素市场刚刚起步,缺乏强有力的经纪人队伍。小岗村大多企业是处于独闯独干状态,“沟通信息、整合资源、团结互助、合作发展”的服务理念欠缺。这将给小岗村农负产品的输出造成极大困扰。

制约小岗村发展的主要原因

我们参观GLG高科技园区时,曾有伙伴提出说园区内太过冷清,当时我们都以为是还未建成,所以没有人在里面工作。后来我们在小岗村的档案室看到小岗村的规划图标,才意识到园区内无人出现的冷清局面是因为没人能胜任在园区的职务,而小岗村的人们将土地承包出去以后,很多的人出去打工了,并没有留在小岗村。小岗村的人才证面临短缺和流失的问题。

在小岗村,我们走访了多个农民朋友,其中有部分农民还是担心土地卖出去后无法生存的问题,而且目前村里不能提供技术保障的事情让村民们对于土地流转有了一定的质疑。小岗村的规划图在小岗的档案室,我们所有的人都曾跑过去看了,小岗村的土地利用和使用再次给了小岗村的发展一个门槛,这已经给小岗的发展造成了困扰。

(一)建设用地供需矛盾,限制了小岗村城镇化的进程。当全国耕地锐减的今天,小岗村虽然实行土地流转,可是大规模的土地用于建设工业园区和发展其余产业,这给小岗村的人民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导致许多的农民开始担心没有经济来源。可见,小岗村城镇化的土地利用已成为新农村建设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城镇建设用地结构不尽合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工业用地等生产性用地普遍偏大。而且许多小岗村的土地在流转出去后并没有全部投入使用,这给农民造成了浪费土地的误解,导致极大部分的农民对于流转出去的土地造成了质疑的态度,这也间接的导致小岗村的和旅游业相关产业的建筑不能顺利的完成,土地使用已经给小岗村的发展造成了困扰。

(二)资金不足,这是许多城镇发展所必须面临的一个问题,小岗村也不例外。当国家财政给予的发展资金不足时,资金流无法供给其发展时,引进的投资者极有可能放弃投资或者延缓投资,这将给小岗村的整体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三)以GLG高科技园区为代表的工业园区,因其处于小岗村,其聚集力相对于其他外界企业来说要薄弱很多。因为相对的独立,在小岗村他的竞争力和抗风险的能力比起外界的企业也要薄弱很多。正是因为小的竞争力导致企业发展并不一定良好,这极有可能在小岗村销售产品时,遇到极大的阻力。

(四)科技创新水平低,创业领头的人才不多。随着小岗村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小岗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显现出人才的需求。当前,小岗村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懂生产、会管理的开拓型的青年人才贫乏,虽然近两年有大批大中专毕业生选调下乡,但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对小岗村的建设是杯水车薪。另外由于小岗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的限制,留住人的机制不够健全,现有人才常有流失。因此,要制订优惠政策,吸引鼓励各类大专院校毕业生、科研人员深入农村一线,为小岗村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

全国都奔向小岗学习调研时候,小岗村的旅游相关产业必须尽快发展。

产业层次的建设。小岗村产业发展基本上还是呈现出以农业尤其是种植业为主体、

二、三产业比重很小的结构特征,总体产出功能不高,经济效益低下。特别是饮食服务业、商品零售业等第三产业仍处于落后状态,信息咨询、技术服务、文教卫生、金融保险等高层次的行业比重偏低。缺乏支柱产业,

二、三产业发展落后,势必制约小岗村的发展。

保护环境。当一个个投资者在小岗驻扎下来的时候,很多的人是欣慰的。这将给小岗带来不可估量的变化,可是在工业飞速发展的同时,环境保护必须同时进行,这将会给小岗村的绿色旅游带来冲击。所以在建设工业园区的同时,小岗的环境保护不可忽视。

市场网络。当前,小岗村市场特色不明显,为农服务、为主导产业服务的功能不完善。其中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都不到位,资源和产品输出渠道不畅;工业主导产品市场规模小,销售乏力,产品外销的售后服务水平不高。生产要素市场刚刚起步,缺乏强有力的经纪人队伍。小岗村大多企业是处于独闯独干状态,“沟通信息、整合资源、团结互助、合作发展”的服务理念欠缺。这将给小岗村农负产品的输出造成极大困扰。

制约小岗村发展的主要原因

我们参观GLG高科技园区时,曾有伙伴提出说园区内太过冷清,当时我们都以为是还未建成,所以没有人在里面工作。后来我们在小岗村的档案室看到小岗村的规划图标,才意识到园区内无人出现的冷清局面是因为没人能胜任在园区的职务,而小岗村的人们将土地承包出去以后,很多的人出去打工了,并没有留在小岗村。小岗村的人才证面临短缺和流失的问题。

在小岗村,我们走访了多个农民朋友,其中有部分农民还是担心土地卖出去后无法生存的问题,而且目前村里不能提供技术保障的事情让村民们对于土地流转有了一定的质疑。小岗村的规划图在小岗的档案室,我们所有的人都曾跑过去看了,小岗村的土地利用和使用再次给了小岗村的发展一个门槛,这已经给小岗的发展造成了困扰。

(一)建设用地供需矛盾,限制了小岗村城镇化的进程。当全国耕地锐减的今天,小岗村虽然实行土地流转,可是大规模的土地用于建设工业园区和发展其余产业,这给小岗村的人民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导致许多的农民开始担心没有经济来源。可见,小岗村城镇化的土地利用已成为新农村建设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城镇建设用地结构不尽合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工业用地等生产性用地普遍偏大。而且许多小岗村的土地在流转出去后并没有全部投入使用,这给农民造成了浪费土地的误解,导致极大部分的农民对于流转出去的土地造成了质疑的态度,这也间接的导致小岗村的和旅游业相关产业的建筑不能顺利的完成,土地使用已经给小岗村的发展造成了困扰。

(二)资金不足,这是许多城镇发展所必须面临的一个问题,小岗村也不例外。当国家财政给予的发展资金不足时,资金流无法供给其发展时,引进的投资者极有可能放弃投资或者延缓投资,这将给小岗村的整体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三)以GLG高科技园区为代表的工业园区,因其处于小岗村,其聚集力相对于其他外界企业来说要薄弱很多。因为相对的独立,在小岗村他的竞争力和抗风险的能力比起外界的企业也要薄弱很多。正是因为小的竞争力导致企业发展并不一定良好,这极有可能在小岗村销售产品时,遇到极大的阻力。

(四)科技创新水平低,创业领头的人才不多。随着小岗村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小岗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显现出人才的需求。当前,小岗村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懂生产、会管理的开拓型的青年人才贫乏,虽然近两年有大批大中专毕业生选调- 下乡,但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对小岗村的建设是杯水车薪。另外由于小岗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的限制,留住人的机制不够健全,现有人才常有流失。因此,要制订优惠政策,吸引鼓励各类大专院校毕业生、科研人员深入农村一线,为小岗村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

加快小岗村建设的建议

在参观完“沈浩”纪念馆之后,我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一个平凡的人做出了不平凡的事儿之后他就不再平凡了。沈浩同志留给我们太多学习的精神,因为告诉了我们小岗村的建设多么的不容易。小岗村在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镇的大小,那么小岗村在原有的管理基础上将面临更多的挑战。我们现在看到的小岗村在规模上并不是那么明显的界定,极大多数地方属于小岗村的却没有良好的规划,而处于荒芜阶段。由此可见小岗村未来的发展并不是平坦的,小岗村村的发展还是一个严峻的任务。<

第四篇: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调查报告

2009年7月份,笔者很荣幸地参加了华中师范大学的百村调研活动,并能有机会拜访中国改革第一村的小岗村。本次调研采取了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座谈、访谈(包括单个访谈与群体访谈)等方式进行。调研对象主要包括村两委的部分成员、大包干的部分按手印者、村中教师、医疗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及原小岗村、石马村和严岗村的部分村民。

一、村庄外貌(概况)

(一)凤阳县概况

凤阳县位于中国安徽省东北部,淮河中游南岸,地处北纬32°37†~33°03†和东经117°09†~117°57†之间。东西长74.64公里,南北宽49.6公里,面积1920平方公里,其中岗地占63.7%,浅山区占22%,平原占11.2%,湖泊占3.1%。凤阳地理条件优越,自然资源相当丰富,年平均气温15℃,日照2248小时,年降雨量800—1000毫米,无霜期210天,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适合农作物生长。粮食作物以稻、麦为主。1958年有耕地143万亩,人口402 700人。

在中国历史上,凤阳是个有名的地方。14世纪这里出过一位叫朱元璋的人,此人后来成为明王朝的开国皇帝。凤阳花鼓也同样名闻遐迩: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

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大户人家卖骡马,小户人家卖儿郎。

奴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方„„

凤阳县几百年来就有外出逃荒要饭的历史,《凤阳县志》称:人民“饥寒困苦,他处人所不能忍者,独能忍之”。凤阳县在当代中国之有名,还因为它是中国农村经济改革的最主要之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通称“大包干”)的发源地。凤阳人民为发展中国的社会主义农业闯出了新的路子。大包干,按凤阳人的说法,是农民自发地起来造了共产党的反(实际上是造了极“左”路线的反)。这一举动发端于凤阳决非偶然。凤阳人对于刻骨铭心的1959-1961年三年灾难还记忆犹新,在那场灾难中凤阳人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巨大太悲惨。仅 1 王媛: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2009级政府经济专业硕士研究生。 从非正常死亡的人数来看, 据历史记载,1959和1960年两年凤阳共死去60245人。实际数字肯定更多。这从历年人口发展变化的情况中可以看出来。凤阳县50年代末的人口高点大约在41万人左右,而经过三年灾难,总人口再度恢复到这个水平,估计是在1971 —1973年。也就是说,期间经历了10-12年。而整个中国,如果在三年灾难中非正常死亡为4000万人,即占原有总人口(67207万)的59.52‟,那么经过了不到两年的自然增长,总人口就恢复到原有水平。凤阳的人口恢复时间却是全国时间的6倍之多。由此,任何人也不难想象,灾难中的凤阳人口损失比例之高和程度之惨烈。

(二)小岗村---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 这是一片充满神奇色彩的土地。

1978年冬,小岗村18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险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实施了“大包干”。这一“按”竟成了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份宣言,它改变了中国农村发展史,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史。自强不息的小岗人创造出了小岗村精神,那就是“自力更生的奋发图强精神,实事求是的和谐求真精神,敢为人先的突破创新精神”。小岗村也由普普通通的小村庄一跃而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江泽民总书记曾对小岗村发动大包干做过这样的历史评价:“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的改革是从小岗村开始的”。原安徽省委书记郭金龙曾说:“小岗村是中国改革的一面旗帜,改革为先,功不可没。”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过程中,小岗村已经得到中央的肯定,它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里程碑。

小岗村位于凤阳县东部约40公里处的小溪河镇,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中国十大名村之一。“大包干”前隶属于梨园公社,当时仅仅是一个只有20户、115人的生产队,以“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而闻名。每年秋收后几乎家家外出讨饭。三年“大跃进”,小岗村120多人饿死了67人。为了不做饿死鬼,18户按手印“包产到户”。“大包干”第一年,小岗村就发生了巨大变化。全队粮食总产13.3万斤,相当于1955年到1970年粮食产量总和;油料总产3.5万斤,相当于过去20年产量的总和;人均收入400元,是1978年22元的18倍。现小岗村由原来的小岗、严岗、石马三个行政村合并而成,辖有23个村民组,855户、3823人,土地面积13700亩,承包耕地面积8713亩,人均耕地面积2.28亩。村民收入主要来源是种植业、家庭养殖业以及外出务工。

30年来,小岗村村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09年,小岗村人均纯收入达到6600元;许多农户用上了固定和移动电话,看上了无线数字电视,绝大多数家庭都购置了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基本家用电器;全村拥有拖拉机100多台(套),农业生产基本实现了半机械化,有4户村民购置了高档轿车。同时,村庄基础设施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村内实现道路硬化25000平方米,并修建了小岗到省道S307和合蚌路两条水泥道路;按照小岗村庄建设规划,有102户在原地翻盖了新房,28户村民搬进了住宅新区;实施了村庄下水道改造工程;全村有112户通上了自来水;78户实现猪圈、厕所、沼气“三位一体”工程;还先后兴建了学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农贸市场、综合服务中心、“大包干”纪念馆、文化广场等,显著提升了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

二、村庄政治

出于名村的缘故,小岗村的政治也带上了光环的色彩。村委会成员人数较多,两委共26人,党委中有部分是省、县外派的工作人员,对村庄政治决策发挥了主导性作用。

(一)小岗村村干部的尴尬处境

刚到小岗村接待笔者的是党支部副书记于谦,他直接把笔者介绍给办公室赵玲副主任,一个26岁的大学生村官。赵说小岗村每天要接待的来宾太多,没有时间为笔者的调研安排什么工作,态度显得十分老练、官方。在与赵做大学生村官的访谈时,对于问卷内容,赵保持十足的中立态度,总体上对目前的工作现状比较满意,但绝口不提存在的问题。幸亏来小岗来,我们联系上了去年调研小岗村的刘师姐,她告诉我们直接找村委会程夕斌副主任做村庄访谈,下午我们去石马村见到程主任,他安排我们第二天下午到村委会办公室做访谈,态度十分谦和,令我们非常感动。比较可惜的是,对于村庄的一些基本情况,特别是村庄的收入和支出方面的数据,程主任不太清楚,村中的文书周跃之也配合我们做了访谈,虽然谈话前后进行了两个多小时,但是很多应该公开的数据到最后也没有告诉笔者,因此不能不怀疑所谓的村务公开的真实意义和效果。不可否认,程主任和周文书的态度十分坦然,但正如程主任私下与我们谈到,在小岗村,党委拥有最高决策权,村委会的工作受党委指挥,像程主任和周文书等四位村委会成员平时主要是完成党委领导安排的工作,个人并没有实权。在村干部内部,信息沟通严重不对称。村委会对党委的决策、对村庄资源的分配及村庄基本财务信息缺乏知情权,村委会的职权受到严重束缚,工作积极性也受到压制。

(二)曾经的“第一书记”---沈浩

对于曾经的“第一书记”沈浩,人们给予的评价各不相同。对原小岗村而言,沈浩的到来确实给小岗村带来了不少好处,如修建了友谊大道,建起了纪念馆、档案馆,给每户2万元的补助让村民建楼房,这样才有了今天笔者在友谊大道两旁看到的两层的小洋楼,并且免费把太阳能灯装到农户的门口。不过这都是只有原小岗村的村民才能享受的待遇。因此,原小岗村的很多村民是很感激沈浩的。与此不同的是,笔者在石马村和严岗村却听到很多议论,说沈浩的到来没有给他们带来任何的好处,还说“他一个从省财政厅下来的人来到偏僻的小岗村图个啥,不就是等出名了以后好做官吗?”这两个村的人认为虽然他们名义上合并到了小岗村,但是实际上他们没有享受到一点小岗村的好处,他们还是像以往那样在家务农,出外打工,生活没有得到丝毫的改变。

虽然沈浩的死因显得有些扑朔迷离,但目前我们所了解到的是因劳成疾,累倒在工作的第一线上。因为沈浩的成名,小岗村的名气得以进一步扩大。目前以沈浩为题材的电影已经拍摄上映,到达小岗村的第一天,笔者看到以沈浩为原型的19集电视连续剧《第一书记》剧组正在小岗村办公楼采景。村里已建起了沈浩墓地,沈浩陈列室,暑期观光者还是比较多的,这在无形中宣传了小岗村。同时,因为沈浩的典范效应,优惠政策向小岗倾斜,大量招商引资项目开始进驻小岗,曾经的村庄精英所发挥的政治影响力开始向经济层面渗透,这对小岗村的经济发展起到助推器的作用。

(三)村民眼中的村庄政治

笔者在原小岗村也就村中政治的问题访问了不少的农户,也有幸见到了大包干按手印的部分成员和他们的亲属。据他们反映,小岗村第一书记都是由省里下派,此外还有县级干部在小岗村蹲点,因为村委会干部实际上都没实权。相对来说,三个副职里面只有关友江说话有点份量。当年按手印的18位村民现在在世的还有14位,他们中间只有关友江还在村里任职,其余的十三人对村庄事务已经不再感兴趣了。

当年按手印之一的严立学谈到,哪里有精力再管村里的事务呢?太复杂了,本村人不团结,相互不服气,即使能担任职务也都干长久。即使能在村里任职的也都是没有实权的,小岗村的实权被外来的人握着,本村的人根本干不好。据称,胡总书记到来前,本来安排健在的14人都去见总书记的,但是村里考虑到某些人可能会说一些“坏话”,告现任小岗村领导的状,就只从中选了一些比较听话、本分的人去见了胡总书记。笔者问到村庄选举是不是只是形式时,很多村民都表示认同,“小岗村的当家的是上面指定好的,我们不选还是他干。我们自己村的人,也不是谁想干就能干上的。”从笔者与村副主任程夕斌访谈中也可以发现,即使是并村前的石马村村民十分依赖、极力推选的程主任在小岗村村委会也是毫无实权,完全是一个虚职,其工作就是完成党委干部交待的任务。因此并村前的石马、严岗村村民对目前的小岗村政治只能是接受现状,由选举产生的当家人无法发挥作用而导致村民的参政积极性普遍较低。

三、村庄经济

(一)前景看好的葡萄种植

在小岗村委会的东南头是严德友的葡萄园,他的葡萄园得益于张家港市润发集团的带动。2001年,江苏省张家港市长江村的润发集团承包了小岗村7户村民的80亩土地种植葡萄。80亩土地是流转的性质,每亩租金500元,1年共4万元,润发集团承租20年。润发集团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有丰富的葡萄种植经验和技术。2003年底,润发集团欲将葡萄园转给小岗村人经营,当时小岗村内却无人承租。身为小岗村村委会主任的严德友接手了80亩葡萄园。严德友的葡萄园亩产2000-3000斤,市场价格1-5元/斤不等,每亩的收入在5000元左右,每亩成本平均支出是2500元,一年一亩葡萄园的收益可达到2500元左右。这样算下来,严德友一年纯收入约20万元。严德友雇了本村的十几名工人,每人的工资600~1000元不等。在葡萄园开业之初,这些工人曾和严德友一起,到长江村接受润发集团的葡萄种植技术培训。2008年,完成初步资本积累的严德友,承租下了村内的120亩土地,价格仍然是500元/亩。2009年,该120亩土地的葡萄喜获丰收。笔者调研时几次深入到严德友的葡萄园,详细查看了今年葡萄的长势情况。据负责人介绍,主要种植藤稔、夏黑等优质葡萄品种,可提供采摘服务。笔者的确看到很成规模整齐的葡萄大棚,每串葡萄都被管理员很精心地用白色的环保袋包装。这样可以避免农药喷洒到上面,可以说是真正的纯绿色食品。

在润发集团和严德友的带动下,小岗村80多户村民的400多亩土地也种上了葡萄。2008年9月27日,小岗村葡萄专业合作社成立。合作社法人代表是严德友,社址就在严德友葡萄园内。该社葡萄种植面积600多亩,年产值300多万元,纯收入200多万元。据了解,该合作社存在的一个很大的好处是可以集体购买所需的生产资料,如一袋复合肥种植者市场上零散购买要170元,而如果由合作社集体批发的话只需要120元。同时,该合作社还具有融资功能。社员如果需要钱,先要向合作社打申请,只要打了申请,说明资金用途,晚上社员一开会,他们就可以拿到这笔资金,很方便,比起银行贷款,手续要简单得多。小岗村葡萄专业合作社名气越来越大,距离小岗村20多公里的黄泥铺村、三合书村将近2000亩土地也要加入该合作社,当地村民想利用小岗村的品牌,进行市场对接和技术交流。但是深入访问后也获知该合作社的实际作用好像不尽如人意,到目前,合作社多是徒有虚名,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据说现在不少农民也已经不再种植葡萄,因为销路有限,所以农民在收益不很理想的情况下就选择了放弃。

笔者在村庄就葡萄园的问题与部分农民进行了交谈,有不少提到严德友后来扩建的120亩葡萄之所以盈利是因为有国家的扶持,每亩补贴1000元,另外还有350元的材料费。而其他的村民则没有这样的待遇。比如村民严宏昌家里原来种植了10亩,但是因为没有政府补贴,自己销售市场又有限,经常亏本,所以就挖掉了。不少村民呼吁希望一视同仁,不能只给那几个示范工程补贴。笔者在村中走访时也有同样的感觉,因为调研期间借宿的农家乐韩庆红家就有三亩地的葡萄园。据韩讲,因为没有国家的补贴,自己又卖不上好价钱,所以三亩地的葡萄地就几乎没有管理过,只是在葡萄下面套种了大豆。韩还特意从地里摘了一些葡萄给笔者品尝。还打趣说:“是真正的绿色食品没有施化肥,没有喷农药的,只是三亩地的葡萄结的果子不一定够自家孩子吃的。”小岗村公布的全村95%以上的农户都种植了葡萄,人均葡萄收入超过2000元在笔者看来也是要打点折扣的。葡萄树是有,但是是否能给普通的农民带来那么多收益却是值得考察的。同时合作社在多大程度上帮助农民也是值得怀疑的。

(二)富有小岗特色的农家乐

当地群众告诉笔者,农家乐是自从胡锦涛总书记来以后才有的。随着小岗村的又一次出名,到小岗村来参观调研的人不断增多,而小岗村离小溪河镇和凤阳县城都有不近的距离,所以为了方便广大游客与学生,村里就选了一部分条件较好、家庭和睦、人品正直、能为游客创造宽松环境和比较信得过的农户作为农家乐示范户。目前,这样的示范户已经达到了十几户。这样也可以带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农家乐一般管吃管住,每天收费30元。价格是由村委会统一规定价钱。有部分群众反映由于统一定价,存在定价一刀切的问题,利润较少,所以不少农户干着觉得不划算就不愿意干了。有时候一批才接待一两个人就很不划算。我们去调研时,就直接找到了去年刘师姐去的农家乐示范户之一的韩庆红家。据韩阿姨讲,本来今年儿子结婚,儿媳妇有喜在身,就不打算接待客人了,但去年刘师姐和他们相处不错,为了这份情份,他们把女儿的房间腾出来给我们住,让我们特别感动。这家人待人十分热情厚道,饭菜的味道虽然和饭店的没法比,但是份量却是很足的。早饭一般比较简单,中午和晚上都是四菜一汤,至少每顿有一个荤菜,米饭是随便吃。笔者所在的几天,房东天天做的米饭都剩下很多,最后都是倒给狗吃。笔者看着心疼,就建议他少做一点,他说不行,生怕笔者吃不饱,还说这是村里的规定。因为以前就有顾客投诉到村委会,说个别示范户不厚道,做的饭不够吃,所以不得已村里就下了这样的硬规定。特别是每到寒暑假,来此实习调研的大学生更是数不胜数。村里还成立了农家乐协会,并民主选举了村委会副主任关友江为小岗村农家乐旅游协会理事长,村党委书记。承办农家乐的很多当地群众表示,如果今后游客更多,效益好的话,他们将会继续干下去。

(三)建设初期中的GLG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2009年1月8日,美国GLG集团与凤阳县在滁州签订协议,成立凤阳县小岗村GLG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根据协议,GLG集团计划在3至5年内投资15亿人民币,在小岗村建设一个占地2000亩的农产品深加工高科产业园区,投资建设民用甜菊糖生产加工、RA97高端甜菊糖生产加工、蜂产品深加工等10多个高科技产业项目。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形成6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年产值。用于建设的土地全部是小岗村以每亩12400元的价格从农民手中征到的,然后由村里统一租给GLG集团。村里给由于转让土地造成耕地少于平均耕地的村民统一办理了养老保险。等年满60周岁,就可以拿到每月500元的养老金。这样就解决了村民的后顾之忧。笔者投宿的村民韩庆红家就有10亩地被村里征去了。据韩讲,村民都很乐意把土地转让,因为这样不仅可以一次性拿到资金,还可以享受优先进厂工作的机会,并且年老了还有养老金。村里就按照标准给韩庆红一家三口办理了养老保险,只有韩的女儿因为在合肥读书户口转了出去,所以不能办理。笔者调研时,韩庆红的儿子已经在GLG公司当上了保安,一个月有1200块钱的收入。笔者也就这种土地流转农民是否自愿访问了不少农户,大部分村民是很乐意的。不过笔者在后来被合并到小岗村的原石马村调研时,那里的不少农民很有怨言,说是有这样的一个大企业来到小岗村当然好,但是好像对石马村没有多少好处,因为工厂建在原来的小岗村的土地上,石马村想把土地转让都没有机会,石马村民也没进厂务工的优先权。无论是在原小岗村、石马村还是严岗村,笔者都能感觉到村民对这样大型项目的殷殷期待,毕竟村里的企业太少太少了,很多农民不得已到外面打工,不能顾家不说,还老是拿不到工资,特别是现在处于金融危机时期,竞争更为激烈,用农民自己的话说“外面的钱更不好挣了”,他们希望在家门口就可以当上工人,天天按时上下班,像城里人一样。听到农民的心声后,笔者真心地希望这个项目可以顺利地实现,在发挥经济效应的同时吸纳更多的本地人就业,让村民的生活更富裕,更舒坦。

(四)休眠状态中的小岗村农贸市场

在百度网上可以搜索到:“2009年元旦当日,由小岗村群众自筹和招商引资兴建的,一期总投资480万元, 占地20亩、现有46套商住房、4000平方米钢架大棚、400个摊位和6000平方米水泥地面的农贸市场正式开市。一大早,从四面八方赶来的村民,在服装、水果、日用百货、蔬菜、禽蛋肉等摊位上,争相选购自己需要的物品。从此,小岗村有了自己第一个农贸市场。” 但是笔者在小岗村却没有看到热闹的小岗村的农贸市场,相反根本就没有在营业。整个占地20亩的市场,只能看到大棚还有,里面一个摊位都没有,冷清得很。笔者很是好奇,一个规模这么大的市场,怎么说关门就关门了呢。很多村民讲是没法干,也不敢干了,市场管理混乱,不断地收费,并且没有一定关系的人也是不可能弄到摊位的。后来摊位越来越少,菜的价钱就高了起来,农民就不愿意去那里买菜,尽管离小溪河镇有十来里路,但是很多农民还是宁肯多跑点路。笔者投宿的韩庆红家因为村里引进的GLG的项目,村中有了很多外地的工人,所以他家就干起了卖早点的生意。韩就因为离小溪河镇太远,今年刚花了一万多元买了个小型的货车,天天一大早到小溪河镇上赶集买面、菜和油等。不过今年因为家里私事较多,时间上顾不过来,赶集的次数也日渐减少了。

四、村庄文化

小岗村是个名村,无论是看小岗村的对外宣传还是按一般人的思维方式,小岗村人的生活都应该是很丰富多彩,不过笔者却了解到真实的有点难以言表的小岗村的另一面。

(一)孤单的田野小庙

从上李村往大周村方向走大约一公里处有一座小庙。笔者此行特意去看望了这座孤单的小庙。上文提到的贯穿上李村的公路,只修到上李村的村口,再往东方向走是大周村,这一段就是土路了。笔者去时,刚下雨不久,路上弯弯曲曲,泥水不断。在村民的带领下我们艰难地到达了小庙所在的位置。红色的用砖瓦建的小庙,大约有一人高,一米多宽的样子,里面供了玉皇大帝和观音菩萨,旁边放了不少香。据当地村民讲,此庙是石马村几个在外面做生意发了财的人自发捐助建起来的。他们每次回来都会买很多香火送到庙里,每到节庆的时候,信佛的村民经过就可以直接上香了,不必再刻意去买了。现在村民家里有了红白喜事需要上香的一般都会到此上一柱香,以保全家的平安和幸福。从庙中已经燃烧过的香灰来看,此庙的香火还是相当不错的。

(二)寂静的基督教堂

小岗村的教堂不是很多,据了解只有一所,座落在大周村。当时笔者只到了上李村,上李村离大周村还有将近三公里的路途,加之当时天色已晚,所以就没有去教堂实地考察。村民说不是礼拜天去了也没啥好看的,只有周末他们去做礼拜的时候,那里才热闹,平时一直关门。据了解,去教堂的人差不多有三四百人子,以中老年人居多,年轻人也有,但不是很多。我们知道,中国农民很多并不是因为把宗教当作一种信仰,而是现实的需要。每到疾病,灾难,村民绝望无助的时候一般去寻求一种精神的支撑。近些年,基督教堂在全国的很多农村都能看到,发展速度很快。

(三)备受冷落的文化大院

在小岗村,文化大院只有一块牌子,就在村委会西头的医疗服务中心的门口。笔者在现场看到很醒目的写着“文化大院”四个字的一块牌子。进去之后,又在草丛中发现了几台健身器材。从下面的杂草的长势来看,应该很长时间没有人到来过。笔者找到服务中心的一个值班医生询问文化大院在哪里,回答说笔者站的地方就是文化大院,村里本来打算在医疗服务中心的大院里建一处房子专门给文化大院用的,但是现在还没建,几台健身器材没处放,就暂时放到了院子里的草丛中。笔者也询问过很多村民关于小岗村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情况。他们只听说过新农村建设,根本就不知道还有新农村文化建设这回事。他们也不明白为什么在医疗服务中心那里有树块文化大院的牌子,他们觉得更没有必要在村口那弄什么健身器材,一是小岗村的各村子相距甚远,村民不可能为了锻炼身体跑上几里路。另外,在家的人一般都是务农,天天干农活都累得不得了,哪里还用力气去锻炼呢,也没那个必要。

因为小岗村是名村,来此送电影的倒是不少。不过,据村民讲,现在家家户户都有电视机了,在家就可以看到电视剧和电影,谁还稀罕送来的电影呢?并且一般来放的电影也不怎么好看,都是教育片、革命片什么的。每次放电影都是在村委会门前的广场。每次放映前,村委会的广播都会叫个不听,还说点名什么的话。开始的时候,还有不少村民去看,慢慢越看人越少,到最后可能就剩稀落的几个人,让放映人员哭笑不得。据韩庆红讲,有一次村里给那些坚持看电影到最后的人每人发了100元的奖励。他看到一大半就走了,没有拿到那100元,为这还被媳妇奚落了一顿呢。

(四)火热的大包干纪念馆

大包干纪念馆共占地30亩,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2005年11月9日开始动工,由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共同投资300万元兴建。中科院院士、东南大学著名建筑学家齐康教授设计了建筑方案,齐康教授曾设计周恩来纪念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等国内多项著名纪念性建筑。大包干纪念馆的馆名由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1978年大包干时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的万里同志题写。主展厅分《抉择》、《追梦》、《关爱》三个展区,由大型群雕《十八颗红手印》以及当年大包干农民工作的实物展台组成,收藏着大包干前后期间的正规图片和历史资料,真实再现了当年大包干从酝酿到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记录了30年前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吹响号角的真实故事。笔者在在小岗村调研时,印象最深的是小岗村的“大包干纪念馆”。当时是盛夏,天气十分炎热,然而,全国各地前来参观的人却络绎不绝,《第一书记》剧组也在此采景。

笔者调研时,该馆已不再收费,只要在进门前做登记即可。据说以前用的门票很有特色,笔者还特意找来一张研究了一番。尺幅约为8×20厘米,正面主图为纪念馆外貌,上端有万里书写的“大包干纪念馆”题词,左下方是“安徽凤阳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文字。背面主图为小岗村的18户农民冒着风险在实行包产到户的契约上签名画押的摄影图像。左侧上方的文字为:“1978年11月24日晚,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按下鲜红的手印,实行了‘大包干’,此举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这样,一个因分田单干而载入中国史册的小村庄揭开了当代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纪念馆展出的大量图片里,有当时任凤阳县委书记的陈庭元陪同万里书记(后任全国人大委员长)来到小岗村实地考察的情景。小岗村原是全县最贫困的地方,在生产队长严宏昌的带领下,他们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冲破种种禁区,秘密召开会议,立下契约。当时还流传这样一段顺口溜:“大包干就是好,吃陈粮,烧陈草,干部群众都想搞。”据说,陈庭元介绍到这里,万里听后开怀大笑,并大声称赞说:“朱元璋没解决凤阳的吃饭问题,今天‘大包干’解决了,这是了不起的事情!”并果断指出:“这才是农民的真正出路!” 这样,小岗村便成为享誉全国的中国农村改革的“源头村”,而这枚“大包干纪念馆”门券,也被广大收藏爱好者视为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的珍藏纪念经典。

“大包干纪念馆”可提供中英日三种语言的收费讲解。标准分别是:中文讲解40元/次,英文讲解100元/次,日文讲解150元/次。同时,纪念馆成为了全国很多知名院校的实习基地。笔者参观时,在纪念馆的门口,看到了中国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江苏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安徽科技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合肥师范学院等高校的实习基地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牌子。

(五)略显独立的社会交往方式

在调研期间,通过与农户访谈及所见所闻,笔者深深的感受到略显独立的文化氛围。从农业生产来看,大部分小岗村民的田地较多,平均都在十几亩左右。农忙时节劳动力不足,需要帮工时,人们多半选择出钱请工,而很少选择找邻居或亲戚朋友帮忙。许多农户反映出钱请工好算账,而找亲戚朋友帮忙倒欠了人情。这可能缘于小岗人独立单干的奋斗精神吧。从休闲娱乐方式看,笔者调研正值七月份,白天的时间家里只有老人小孩子,青壮年劳动力都在田间劳作,晚饭后大家会在各自院前乘凉,一起拉拉家常,聊聊田间活,村里事。在小岗村我们很少见到打麻将等娱乐形式,看电视的时间也相对较少,主要是作为老人小孩子打发时间的休闲方式。小岗村民的社交圈也较为狭窄,主要是活动于小岗村,一年之中去镇里的次数平均在十次左右,去县里的次数约在五次左右,而到市或省城的频率就微乎其微了。这反映了小岗村的社会生活现状基本上可以满足村民的日常需求,小岗人对已有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后,生活基本安逸。

五、结语与反思

(一)“包产到户”还是“合作化经营”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率先开家庭联产承包制之先河。改革开放以来,“包产到户”给小岗村的农业发展带来了显著的历史功效,但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包产到户”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小岗村农业的发展,出现了“小岗困境”现象。传统的“包产到户”经营体制已不能适应小岗村农业发展的现状,村里人地矛盾突出,大量外出务工人员导致农业劳动力严重紧缺;其次,社会化水平的程度的提高,导致农业生产面临信息和技术的风险加大,传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受到了挑战;最后是观念上的阻力,曾经以“包产到户”而“扬名天下”的小岗村,迫于政治名片的压力,在“分与合”的观念上还没有完全达到统一。笔者认为,“包产到户”的经营体制已严重束缚了小岗村农业经济的发展,只有实现农业经营体制由“包产到户”向“合作化经营”的跨越,开展以“农户+合作社、农户+公司、合作社+公司”等多种合作化经营模式的探索,才能真正促进小岗村农业经济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的大发展。

(二)“下派干部”还是“岗人治岗”

背负中国改革第一村的小岗村,其政治特色十分鲜明。沈浩作为第四任外派干部,对小岗村的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目前,接任沈浩的是安徽省财政厅下派干部---丁俊同志。一届又一届,小岗村的第一书记一直是由省里下派的干部来担任,村党委班子成员基本上都是省、市、县下派人员组成,而村委会班子成员则是小岗村村民组成。根据笔者与小岗村村干部及村民的访谈了解到,村民的政治参与程度低,村民选举、监督权利没有得到完全的发挥;村党委凌驾于村委会之上,拥有最高决策权。面对小岗村目前的政治现状,笔者不禁思考,小岗村的政治究竟应该走哪条路呢,是依靠“下派干部”还是走“岗人治岗”呢?虽然下派干部给小岗村带来了更多的招商引资项目及上级资金扶持,这些发展机会的存在对小岗村的发展意义深远,但小岗人的政治权利如何得以保障呢?在我国积极倡导村民自治的现状下,小岗人的自治权受到一定的抑制,如何引导村民树立主人翁意识,并积极参与村庄管理是目前小岗村政治发展的一大现实问题。

第五篇:三岗村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

枣林村领导班子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

自今年9月份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枣林村党支部紧紧围绕“美化村庄树形象,推动产业促发展”活动主题,扎实开展理论学习,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对支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检查,现报告如下:

一、近年来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情况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各级领导关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村党支部团结带领全村广大党员群众,紧密结合枣林基本村情和工作实际,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会议精神,推动枣林各项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不断解放思想 推动科学发展

村党支部始终高度重视理论学习,不断提高班子成员的理论素质和政策水平。自科学发展观提出以来,村党支部多次组织学习,并结合实际进行解放思想大讨论,积极实践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为克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缺陷,增加“统”的功能,村党支部于11月开始进行了土地整理复垦工作,在此基础上,逐步农业产业规模经营模式。村党支部积极鼓励、引导村民进行种植结构调整,实现了由单一的麦稻种植向多品种、多层次的种植转变,顺应产业的发展趋势,极力走出一条“品牌化、标准化、生态化、规模化、精品化”发展道路。此外,村庄的不断美化、亮化、绿化形成了宜人的自然环境,加之具有新农村建设的优势,村党支部在改变文明乡风上不断进行探索和

尝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村党支部不断地解放思想,不断地创新着发展思路。

(二)、探索发展产业 提升经济实力

枣林村作为省市确定的新农村示范点,基础设施和条件也有了较大的改善。

(三)、落实以人为本 加强基础建设

近年来,通过积极筹措资金,修通了庄顺路,组组通砂石路,完成沟渠硬化以及农村电网改造,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在中心村铺设区间建设休闲广场,进行集中供水,安装环保太阳能路灯,修通地下排水系统,今年在中心村又增添了垃圾桶,新建了分散式污水处理处理池,改善了村居环境。

村党支部还不断加大文化、教育、卫生事业投入,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教育和医疗服务水平。建成了农家书屋、共青书屋、新家庭文化屋,实施沼气入户工程,建成了村信息服务站和全民健身广场,新建幼儿园一座,扩建了村卫生站,添臵了医疗设备。

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村党支部采取走访党员群众、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查找影响和制约本村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并对问题形成的原因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

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在苗木花卉产业方面:一是产品结构不尽合理,大路

货居多,技术含量低,经济效益不高,苗农对市场反应不灵敏,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品种种植结构。二是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对苗农提供信息、技术、培训等方面的服务,一直由村主导,行政色彩浓厚,服务不专业、不及时,不能满足苗农的多样化需求。三是在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方面,市场风险、技术风险都很大,苗农承担风险的意识和能力不强。

(二)在旅游业发展方面:缺乏整体规划,特色不明显,投入机制不健全,旅游设施不足,客流量不大,综合效益不高。一些农家乐旅游企业因效益不好,难以提升档次,提高服务质量。

(三)在公共事业发展方面:农村道路、水利、供水、电信等基础设施,依然是全村又好又快发展的制约因素,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离群众的需求依然有较大的差距。

产生问题的原因:

上述问题的产生有客观原因,但更主要的是主观方面的原因。

(一)思想解放的程度不够高

近年来,村党支部虽然多次组织学习科学发展观,但对于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缺乏系统和全面的把握,对于全村为什么要科学发展,怎样实现科学发展,发展成果有谁享有等重大问题认识模糊,造成思想上满足现状,不思进取,工作上因循守旧,四平八稳。在遇到发展难题时,畏首畏尾,患得患失,解决问题时固守传统经验,提不出新思路、新举措,有时贻误发

展良机。

(二)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不够强

领导干部的能力素质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关键所在,而村党支部班子成员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加之平时忙于事物,学习机会不多,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理解不够深刻,理论素质和政策水平与推动科学发展的新要求不相符合。在工作实践中,满足于完成上级安排的各项任务,满足于一般性、常规性工作,不善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实际推动本村的科学发展。班子成员中缺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备的经济、法律、管理、科技等方面的专门知识,服务群众的能力亟待提高。

(三)工作作风不够扎实

部分干部宗旨观念不够牢固,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在工作落实上,多以会议贯彻会议,了解情况多以电话代替走访。在工作方法上,做办公室指挥多了,深入田间地头与党员群众主动谈心交心的情况少了。在工作责任上,责任意识不强,存在好人主义倾向,怕得罪人,回避矛盾,工作效率不高。在对待工作评价上,注重听取上级领导的意见,喜欢听到群众的赞扬,不愿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在面对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时,注重是从领导那里寻找解决问题答案,很少主动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倾听民意,集中民智,创新工作方法。群众主体意识淡薄,忽视群众的首创精神,对群众推动科学发展的好的做法不能做到及时总结、发扬光大。

三、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工作思路和举措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检查,村党支部明确了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

——总体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要求和“中国花木之乡、江淮休闲胜地、安徽农村典范”目标定位,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主线,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村庄规划为龙头,坚持产业支撑,特色建村,推动枣林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工作举措:

(一)围绕特色抓品牌。围绕做大做强枣林苗木花卉产业,坚持走品牌化、标准化、生态化、规模化、精品化的发展道路,进一步强化苗木花卉协会功能,充分发挥其在信息收集发布、市场预测、对外联络、对内沟通、协调价格、引进人才、技术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不断完善“协会+市场+基地”、“公司+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不断创新苗木花卉种类,提高苗木花卉产业的科技含量。完善安徽枣林网站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大力发展会展经济,打造枣林品牌,努力扩大枣林苗木花卉全国的市场份额,努力营造稳定和谐繁荣的“中国花木之乡”。

(二)围绕生态抓旅游。充分开发利用1.6万亩苗木花卉绿色资源,以及紧邻省城市郊、交通便利等优势,重点打造以谢塘、

宣湾两个水库,完善建设宣湾湖水上游乐中心和绿色长廊工程。打造有品味、有特色的农家乐生态园。利用现有的生态休闲景观和农业开发项目,把村庄规划、旅游发展、苗木花卉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即把旅游开发同发展壮大苗木产业相结合,旅游规划同枣林新农村建设规划相结合,农家乐景点建设同苗木精品示范园建设相结合。着力打造经济生态型、环境旅游型、村庄城镇型、生活富裕型具有枣林特色的和谐旅游新村。打造紫蓬山——枣林村——三河镇为主体的精品旅游线路,真正把枣林建设成合肥的后花园和“江淮休闲胜地”。

(三)围绕民生抓基础。加大对道路、自来水,水利设施建设等投入,加强新农村建设规划和环境整治力度,提高环境质量。继续完善“组组通”建设工程,实现自然村互通沙石路,拓宽花木城至枣林村的道路;将自来水管道铺设到各自然村,确保全村居民饮用水安全;继续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实现主要沟渠硬化,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深入开展“清洁家园、绿化乡村”活动,搞好村容整治工作,提高环境质量,提升村级形象,真正把枣林建设成“安徽农村典范”。

(四)围绕农民抓培训。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和教育,全面提升村民素质;完善和创新农村合作社模式和体制,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进产业发展。全面提升我村苗木花卉产品的品质和档次,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重视发挥基层农技推广部门的作用,利用先锋在线远程教育系统和聘请相关专家作技术顾问,定期举办各类生产经营、技术培训班,帮助农民学技术、学本领,全面提升村民

素质,提高苗木花卉产业的科技含量;继续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完善和创新农村合作社模式和体制,使农民通过合作社的联合经营,成为市场中的有力竞争者,推进产业发展。

(五)围绕和谐抓稳定。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将在学习实践活动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建议的好的做法坚持下去,问政于民、问计于民,倾听群众呼声,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高度重视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在加大对困难群众生活救助的同时,着重帮助提高其发展生产的能力,使其走上共同富裕道路。

(六)围绕发展抓党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带领全村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求村党支部要不断加强班子思想、作风、组织、服务能力和反腐倡廉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发展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以“三级联创”和“五大载体”为抓手,广泛开展“双培双带”活动,落实“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和党员服务承诺制”。加强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强化致富知识、信息能力的培训,不断纯洁党员干部的思想灵魂,提高综合素质,保持先进性,不断增强村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全村的发展奠定了坚强组织基础。

上一篇:团建活动申请书范文下一篇:通风科工作总结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