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书设计的方法范文

2022-06-07

第一篇:板书设计的方法范文

祝福的板书设计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三

《祝福》教学设计

会宁县第二中学语文教研组

汪琳篇二:祝福教学设计,教案

祝福

教学要求

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时间:

四教时。

教学安排:

第 一 教 时

? 本教时重点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了解倒叙的作用。

一、导入 新课:

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板书)

二、介绍背景:

《》写于1924.2.7., 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最初发表于1924.3.25.出版的上海《东方杂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号上,后收入《鲁迅全集》第二卷。

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鲁迅在《》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这一时期的鲁迅基本上还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还不可能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观察,有时就不免发生怀疑,感到失望。他把这一时期的小说集叫做《彷徨》,显然反映了其时自己忧愤的心情。但鲁迅毕竟是一个“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决不会畏缩、退避,而是积极奋斗。 《》这篇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三、研习课文:

1、自读“预习提示”,了解小说的教学重点,明确教学目标 。2、理清情节,了解倒叙的作用。

3、速读课文,概括各段内容。

提问:这篇小说是按时间顺序叙述,还是另有安排?

明确:本文在序幕以后就写出了故事的结局,这是采取了倒叙的手法。 提问:在结构上采取倒叙手法有什么作用?

讨论归纳:

设置悬念,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中死去,造成了浓重的悲剧气氛,而且死后引起了鲁四老爷的震怒,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的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四、布置作业 。 第 二 教 时

? 本教时重点分析祥林嫂形象。

一、回顾小说的三要素:

故事情节、人物、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

二、分析祥林嫂形象:

小说的主题是靠人物形象来体现的。这一课的主人公就是祥林嫂。我们只有弄清楚祥林嫂的性格和命运,才能懂得《》的主题。而作为人物形象又是通过故事情节──人和人之间的联系或冲突表现出来的。那么,祥林嫂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就先来分析一下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由此来把握祥林嫂的形象,领会《》的主题。

1.开端部分:

①祥林嫂为什么要到鲁家做工?

小说的一开始,祥林嫂就是封建的宗法制度的牺牲品。因为正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迫使她嫁给一个“比她小十岁”的丈夫,而丈夫又过早地丧了命。祥林嫂因此陷入了“嫁而守寡”的悲惨的命运之中。按理说,“年纪大约二十六七”的祥林嫂是完全可以用自己的劳动在农村生活下去的,可是“她家里还有严厉的婆婆”, 于是祥林嫂才被迫逃到鲁四老爷家里。

②祥林嫂是怎样对待使她“嫁而守寡”、“备受虐待”的宗法制度的呢? 作者通过祥林嫂在鲁家生活的情况,写出了她的争扎与反抗。

③祥林嫂在鲁家的生活是极其悲惨的:??为什么说她“反满足”?

她希望凭借辛勤的劳动来换取起码的生活,寻求一条活路。这就鲜明地揭示出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的性格,以及在生活道路上的争扎。

然而,勤劳、善良的祥林嫂想通过加倍的劳动来摆脱悲惨的命运的愿望,很快破灭了。她在鲁家做工只三个半月,由于鲁四老爷的支持(p:“既然她的婆婆要她回去??可说呢”),被她婆婆像捆牲口一样,“捆了躺在船板上”,被抢了回去,封建的族权再次向她伸出了魔掌。

2.发展部分:

祥林嫂被迫改嫁到深山野 是故事情节的发展。在这一部分中,哪些地方写出了封建宗法制度对祥林嫂的迫害而显示出了这种迫害是很残酷的呢?(p.) 同一只封建宗法制度的黑手,伸出了两条绳索,捆住了妇女的脖子,朝着相反的方向紧勒,要把劳动妇女置于死地而后快。祥林嫂当时就处在这种极端悲惨的境地中:

族权迫使她寡而再嫁,夫权又视此为奇耻大辱,使她忍辱含冤,永远生活在耻辱之中。祥林嫂以后的悲剧,都是由此而引起的。

那么,祥林嫂是如何对待新迫害的呢?

3.高潮部分:

①祥林嫂为什么又一次来到鲁四老爷家?

②有人认为,丧夫失子有偶然性,这种看法对不对?

丧夫失子似乎有偶然性,然而隐藏在偶然性背后的,是那起决定作用的必然性。祥林嫂的丈夫死于旧社会中蔓延着的传染病“伤寒”,阿毛死于祥林嫂的贫困、劳碌。(若不是忙着“打柴摘茶养蚕”,能让年仅两三岁的孩子去剥豆吗?)因此,实质上,是罪恶的政权夺走了祥林嫂的丈夫和儿子的生命,使她陷于嫁而再寡的境地。作者开始把批判的笔触由封建夫权、族权扩展到封建政权。

按照封建宗法观念,妇女“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一旦丧夫失子,则连在家庭中生存的权利都被剥夺了。因此,“大伯来收屋”使祥林嫂走投无路,只好再一次来到鲁家。她到鲁家后,又遭受了更大的打击。

③在鲁四老爷,人们对待祥林嫂这个“嫁而再寡”的不幸女人态度如何? a.鲁四老爷的态度: 鲁四老爷站在顽固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立场上,从精神上残酷地虐杀她。他暗暗地告诫四婶的那段话,就是置祥林嫂于死地而又不露一丝血痕的软刀子。(通过四婶先后喊出三句“你放着罢”,杀人不见血地葬送了祥林嫂的性命。) b.人们的态度:

人们叫她的“声调和先前很不同”。

鲁迅用他那犀利的笔锋,从广阔的领域里揭示了封建社会黑暗的程度。

人们对祥林嫂的态度,使她感到痛苦与迷惑。她不时地向人们诉说着自己不幸的遭遇,她的精神却惨遭蹂躏。而柳妈的说鬼又给祥林嫂新的打击。 c.柳妈说鬼:

④祥林嫂是如何对待这如此沉重的打击的?其结果如何? 为了争得做人的权利,为了求得一线生存的希望,她在竭尽全力地反抗着:

她背着沉重的精神包袱,整日劳碌着,以便积够十二元鹰洋,用“捐门槛”的方法去摆脱人们在阳世、阴世间给她设下的“罪名”,她忍受着咬啮人心的嘲笑和侮辱,在无边的寂寞和悲哀中,默默干了一年,这是何等坚韧的反抗精神啊! 而反抗的结果,出乎柳妈、祥林嫂的预想,这血淋淋的事实深刻地说明了:祥林嫂是无法“赎罪”的,祥林嫂陷入了求生不得,欲死不能的境地。 4.结局部分:

当祥林嫂被折磨得像“木偶人”,丧失了当牛做马的条件后,鲁四老爷就一脚把她踢出门外,使她终于成了“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的僵尸。即使这样,她在临死前,还向我提出了三个问题:

a.“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b.“那么,也就有地狱了?”

c.“那么,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见面的?”

这是对魂灵的有无表示疑惑。

她希望人死后有灵魂,因为她想看见自己的儿子;她害怕人死后有灵魂,因为她害怕在阴间被锯成两半。这种疑惑是她对自己命运的疑惑,但也正是这种疑惑,这种无法解脱的矛盾,使她在临死前受到了极大的精神折磨,最后,悲惨地死去。 从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封建的宗法制度正是用政权、族权、神权、夫权这四条绳索把祥林嫂活活地勒死的。

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正是旧中国千百万劳动妇女悲惨遭遇的真实写照。作者正是通过塑造祥林嫂这一典型人物,对吃人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进行深刻的揭露和有力地抨击的。

小结:

祥林嫂是生活在旧中国的一个被践踏、被愚弄、被迫害、被鄙视的勤劳、善良、质朴、顽强的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

总之,祥林嫂的悲剧是一个社会悲剧,造成这一悲剧的根源是封建礼教对中国劳动妇女的摧残和封建思想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根深蒂固的统治。

三、布置作业 。篇三:《祝福》四课时优秀教案

祝福

【教学目的】

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设想:

【教学重点】

1、 塑造人物的方法

2、 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 【教学难点】

深刻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课时】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小说的情节结构

2、 初识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作家作品介绍

1、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呐喊》收入1918~1922年间所写的14篇作品,保留着“五四”前后奋起呼喊的时代特色,我们在初中阶段所学过的《故乡》、《社戏》、《孔乙己》以及今后我们将要学到的《药》、《阿q正传》等都选自《呐喊》。

《彷徨》收入1924~1925年所写的《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离婚》等共11篇小说,反映了鲁迅在20年代中期的思想苦闷,表现了他不断探索真理、寻找出路的可贵精神。《祝福》是我们在中学阶段所学鲁迅小说中唯一一篇选自《彷徨》的。

鲁迅的小说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他学习西方小说结构经济、灵便、多样的优点,打破中国传统的章回小说单一的形式,创造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态。鲁迅是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文学大家,为中国现代文学的艺术殿堂塑造了第一批不朽的典型形象,如阿q、闰土、祥林嫂、吕纬甫、子君、孔乙己、四铭等。

2、鲁迅作品

小说集呐喊野草彷徨

散文集朝花夕拾

杂文集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而已集二心集 坟 热风

3、鲁迅:由《呐喊》而到《彷徨》

①复习:《呐喊》命名的原因以及其中重要的作品

题《呐喊》:弄文罹文网,抗世违世情。积毁可销骨,空留纸上声。

《呐喊》命名的原因:一,为唤醒沉睡的民众而呐喊;二,为革命前驱者呐喊助威。 “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再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

重要作品:《狂人日记》、《阿q正传》、《故乡》、《孔乙己》、《一件小事》等。

②《彷徨》简介:

初版封面:《彷徨》的封面,陶元庆用橙红色为底色,配以黑色的装饰人物,画着一个正在下山的太阳,不规则形状的太阳带来微微的光亮,但又让人感到些许不安,三个人在比自己的帽子还高的凳子上,似坐又似行。满幅画面被紧张的情绪所包围,将“彷徨”表现得恰到好处,又耐人寻味。

题《彷徨》: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

主要作品:《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离婚》、《示众》、《长明灯》等。

参考资料:公冶《孤独的彷徨者》:?人都有彷徨的时候。孤独无依,进退失据,谓之彷徨。鲁迅曾经是彷徨的,至少在写《彷徨》的时候。写《彷徨》时,他才四十四五岁,还不是大智者。因此他彷徨。那时,他满怀希望,或者说曾经满怀希望,然而这希望,最终是破灭了。他看不到有更好的出路,出路似乎总是在未来,而不是现在。于是,他就彷徨。于是,他就写了关于?彷徨?的小说。与其说是彷徨,不如说是无奈。生的无奈。? 张宗刚在《伟大的灵魂探秘——解读鲁迅》(《名作欣赏》2001年5期,总第126期)一文中对《彷徨》的评价是?色貌如冰,肝肠似火?。他还说:?所属望者殷,所挟持者远,这是鲁迅的深刻。„„他(指鲁迅)像一只失群的飞鸿,在浩渺的天空飘飘荡荡,无所归依;孤独寂寞的内心体验,遂外化和升华为一种巨大的创造欲:他用手中的勾魂摄魄之笔,绘出无数旧时代的图景,意态生动,悲壮无匹。其中,对自由的探讨,对人性的扫描,对弱者的关注,对时俗的思考„„无不忧愤深广,启人心扉,以其‘智慧的痛苦’,达到和进入了史诗的层次,从而冠绝一代,独步千秋。?

二、导入

请问在坐的女孩子们,你们有没有名和姓?

可是在旧社会,有好多生活在最底层的女人就都没有名字,他们地位低贱,连享有名和姓的权利也没有,只能作为男人的附庸而存在。

从字形的角度讲解“女”“妇”和“取”三个字。

三、写作背景介绍

1、《祝福》写于1924年,反映的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农村妇女的悲惨命运。 1911年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并没有从根本上摧毁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所以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之下,依然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政权还是掌握在地主阶级和官僚买办的手里。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向来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绳索,而农村的劳动妇女所受的压迫最深,痛苦最大。她们不仅没有地位,而且没有人身自由;如果是再嫁寡妇,就更受人歧视,甚至连劳动和生活的权利也被剥夺了。 《祝福》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反映出旧社会中千千万万劳动妇女共同的悲惨命运:肉体遭受压榨、蹂躏,精神也受到摧残和毒害。 鲁迅通过祥林嫂的故事所显示出的摧残和杀害劳动人民的有形和无形的刀子,有些也正属于鲁迅所要探索和要改造的“国民性”,其实所谓“国民性”正是长期封建统治造成的。作者怀着对劳动人民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揭露吃人的社会制度和旧礼教的罪恶,以唤醒人们来“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鲁迅全集》第一卷《灯下漫笔》)。

四、题解

关于“祝福”:“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的一种迷信习俗。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杀鸡、宰鹅、买猪肉,并将三牲煮熟,作为“福礼”,公顷天生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

五、快速阅读,整体感知,理清小说思路

1、 疏通字词、正音

2、结合小说三要素理清情节:请 学生速读课文,画出课文中表明时间地点的词语,并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各段内容。

情节 内容 顺序

序幕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1-2)

结局祥林嫂突然死去(3-33)倒叙

开端初到鲁镇 (34-53) 三个半月

发展被卖改嫁 (54-65) 两年

高潮再到鲁镇 (66-111) 约两年

尾声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112)

3、思考:《祝福》在结构上采取倒叙的手法有什么作用?

a、小说将祥林嫂的悲惨结局在开始就呈现在读者面前,为读者设置了一系列悬念:祥林嫂过去是什么人?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为什么又会在死前提出那样奇怪的问题呢?这一切都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

b、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4、提问:哪一句在结构上承上启下,显示收倒叙转为顺序的?

“然而先前所见所闻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

5、请一个同学用顺序的方法来复述整个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分析祥林嫂、四叔的形象,体会祥林嫂的命运

2、 学习人物描写的手法

一、人物的描写有哪些手法

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二、比较几次描写,讲析作者刻画人物的特色。

肖像描写是本文刻画人物的一个特点。鲁迅先生说过:“要极节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本文围绕人物的遭遇,

1、 三次描写,比较其异同,体会用肖像变化表现人物命运的变化和性格特征问题:①三次有何变化

②是什么导致这些变化

③由此可以看出其是怎样的一个人 a、初到鲁镇:

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的部分

思考: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是怎样的状态?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肖像: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年轻,勤劳,朴实、新寡)

眼睛:顺着眼(善良温顺)

表现:整天地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科直抵得过一个男子。做工不懈,食物不论,力气不惜。(勤快耐劳)

变化: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要求极低,反衬了在婆婆家的遭

遇)

思考:祥林嫂日日忙碌,为什么脸上却“白胖”了?

明确:封建社会只有“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坐稳了奴隶的时代”(《灯下漫笔》)此时的祥林嫂正是“坐稳了的奴隶”,不计酬劳,心满意足。她希望凭借亲亲的劳动来换取起码的生活,寻求一条活路。然而,勤劳、善良的祥林嫂想通过加倍的劳动来摆脱悲惨命运的愿望,很快破灭了。 b、再到鲁镇:

祥林嫂第二次到鲁镇时肖像有哪些变化?从中反映出什么?

肖像: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

眼睛: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思考:原来不爱说话的祥林嫂为什么反复讲阿毛的故事?人们的反应怎样?

是因为她心中非常悲伤,想通过倾诉来发泄心中的痛苦,希望得到人物的安慰和同情。但人们却很少同情和怜悯,在鲁四老爷家不让她干祭祀的活,镇上的人们很快就厌倦了她的故事,并把她作为取笑的对象。这些,说明在寻个封建礼教思想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祥林嫂享受不到一个普通人的权利,要忍受巨大的精神压力。

思考:再次回到鲁镇,人们对祥林嫂的态度都变了,祥林嫂深觉沉重,那么她如何面对的?其结果如果? 明确:为求得做人的权利,求得一线生存的希望,她默默地辛苦工作了一年,用钱去捐门槛,但反抗的结果是她仍不被接受。这血淋淋的事实深刻地说明了:她是无法赎罪的,她陷入了求生不得、欲死不能的境地。 c、死前:

描写“脸色同时变作灰黑,只是失神的站着。?第二天,不但眼睛窈yǎo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也总是惴惴的,?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

不让祝福——失神 —— (再受打击)。

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行乞——眼珠间或一轮——(麻木) 结局中描写她的肖像,表明她在长期的严重的打击下与折磨下,已陷入本年度的悲伤,内心的痛苦忆无法表达,精神已经完全麻木了。而当她向我发问时,“那没有神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这一“发光”是在长期痛苦的思索中所产生的对灵魂的怀疑给她带来的希望。当她连这一点点希望都无法实现的时候,就只有在人们的一片祝福声中告别人间了。 思考:祥林嫂的疑问反映了什么?应该怎样认识?

祥林嫂的三个问题有一个核心:死掉的一家在地狱能否见面。她希望其有,这样就可以和阿毛和贺老六见面,又希望其无,因为害怕被锯成两半。这是长期困扰她的内心深处的矛盾和痛苦。祥林嫂提出这个问题,是在遭受一连串的摧残和折磨后对封建传统观念的怀疑。祥林嫂对生活本无多少希求,只想用自己辛勤的劳动换得起码的生存条件,可是尽管她不断努力地追求,拼命地抗争,却得不到这起码的满足,反而成了有罪的人。所以,她对整个传统的封建观念发生了怀疑。

2、总结:通过以前的分析和思考,我们可以总结出祥林嫂的形象。

祥林嫂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朴实,温顺,安分的人,但在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社会,她被践踏、被迫害、被摧残,以至被旧社会所吞噬。

【贞节观】从宋代起,朱熹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口号。夫权自然是“天理”,而寡妇再嫁,就是以正常的“人欲”破坏了这个“天理”。理学提倡妇女守节,“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寡妇再嫁当然不可以,就连未婚夫死了,也要为他守一辈子。最后更残忍地提出妇女要为死去的丈夫甚至未婚夫自杀殉死,并为这样的妇女立牌坊。

“三从四德”: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祥林嫂完全符合“四德”的标准。

德:不肯改嫁污了名节。

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

言:“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

工:“她的做工却毫没有懈,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

至于“三从”,祥林嫂无父可从,无夫可从,无子可从。人生悲戚,一至于此!

许寿裳《我所认识的鲁迅》“人世的惨事,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

鲁迅《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国的社会。虽说‘道德好’,实际却太缺乏相爱相助的心思。便是‘孝’、‘烈’这类道德,也都是旁人毫不负责,一味收拾幼者弱者的方法。”

【捐门槛】捐门槛的目的是为了赎罪,然而祥林嫂到底有没有罪呢?(她想活、能活,没有罪)祥林嫂努力工作,把一年的血汗钱换成了一道门槛,她的罪孽似乎洗清了,这样得到鲁镇人的认可了吗?(没有,四婶的一句“你放着罢,祥林嫂!”让她像是受了炮烙般的酷刑,精神世界轰然崩塌。这是生不如死的生,非死不可的死,人间不如地狱。正如鲁迅所言,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撕碎给人看。)

封建礼教对她的种种迫害,她曾不断地挣扎与反抗,最后还是被社会压垮了。祥林嫂的悲剧深刻揭示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控诉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三、拓展思考

1、“五张账单”:

简析:是指小说中零星流露出的关于钱的表述。概括起来有如下五处:

①福兴楼的清炖鱼翅:一元一大盘;

②初到鲁家的工钱:每月五百文;

③婆婆从鲁家支走的工钱:一千七百五十文;

④卖祥林嫂的钱:八十千;娶亲费用:五十千;剩余:十多千;

⑤捐门槛的价钱:十二千(十二元鹰洋)。

点拨:分析这五张帐单能够以小见大剖析封建制度下政权、神权、族权、夫权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无情压榨:祥林嫂辛辛苦苦做工三个半月,还买不下两盘“价廉物美”的清炖鱼翅,可见封建卫道士代表鲁四老爷对她经济上的盘剥;婆婆能从鲁家支走钱并把祥林嫂一抓一捆一塞就把她给卖了八十元,花了五十元给小儿子娶媳妇,除其它花销外,还净赚十多元, 这是族权和夫权在替其婆婆撑腰;祥林嫂把自己两年做工挣得的工钱干干净净捐了门槛,还“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 这也是神权思想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深毒害。

2、电影《祝福》对原著《祝福》进行了改编,增加了祥林嫂砍门槛的情节,你怎么看待这个改编?好还是不好?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分析故事发生的社会环境,找出害死祥林嫂的元凶。

第二篇:板书的作用和设计

板书的作用

近日,学校要求青年教师进行教学基本功大赛,板书作为一个重要的环节,成为青年教师表现的一个重要手段,虽然现在的多媒体手段已经替代了传统的教学手段,但传统的板书的作用不可忽视,板书是教师上好课的不可缺少的重要辅助手段。现代化手段和传统手段应该有效配合使用,相辅相成。

板书设计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文字符号、绘图、列表等形式和手段集中反映教材内容,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行为,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师应当具备的教学基本功之一。

1、帮助实现教学目的,体现教学意图

优秀的板书,高度浓缩了教学内容,加大了信息量,可使学生见微知著,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目的。

2、突出重点难点,形成知识结构 好的板书则能对教学内容删繁就简,抓主剔次,把教学重点、难点和知识点,串珠成线,结线成网,形成结构,使学生一目了然,易于巩固记忆 。

3、强化直观教学,增强教学效果

板书可以通过图形、图表、线条、符号等形式使教材内容变得更加形象、直观,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促使学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领会,提高学习效率。

4、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结合扼要的板书和教师的讲解和描述,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训练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探究能力。

(二)板书的特点

1、目的性

没有目的的教与学都是徒劳。因此,教师必须在板书设计中考虑到设计意图和效果,针对实际,突出重点。

2、概括性

板书内容要抓住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特点,加以提炼、概括成为标题式语言,再用线条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言简意赅、画龙点睛,能引起学生进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思考和练习。

3、准确性

板书语言科学、准确,用词恰当、概括准确、图表规范、线条整齐,信息符号恰如其分。

4、条理性

板书的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各层次之间通过特殊的板书语言符号而形成一个整体,布局匀称得体, 给人以美感。

5、直观性

形象具体,鲜明醒目地反映教学内容及其逻辑关系

6、启发性

在揭示教学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的思维,开拓思路。

7、统一性

板书的呈现要与讲授配合得好。一个整体设计板书不能一下子全部端出来,而应该随着教学的进程,按教学步骤边讲边板书,逐渐形成一个整体板书。

8、示范性

板书的书写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要准确规范,整洁美观,给学生以示范。

9、艺术性

板书的结构设计要新颖,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板书的文字、图表要美观;要布局得当、色彩协调、科学合理,使板书成为一种“艺术品”;同时突出板书的层次,知识的重难点、图形的脉络及题中的数量关系等 。

(三)常用的板书

1、摘录要点(提纲)式

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和综合,概括出要点(中心)。 优点:层次分明,突出重点,反映内在联系

2、对比式

揭示知识结构及各部分的逻辑关系,深化认识。

3、图表式

信息量大、条理清楚,简约明了。

4、脉络式

揭示课文的主要内容,突出重点和关键,扣住作者思路。 化繁为简,把握主线和重点。

5、线条式

在板书设计中借助于各种线条的连接,以确切而又经济的表示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借助于各种线条可以表示连接、跳跃、总括、强调等各种含义,不仅可以节省语言表达,而且使人一目了然,在“紧缩”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

6、连线式

用符号、线条等将教材内容有序勾连,在时间上、空间上、逻辑上组成一个有意义的、有规律的系统。

7、纺锤式

理清多层次多头绪脉络,明了逻辑关系,两头揭示课文中心。

8、概括点拨式

用简洁的语言抽象教材内容,点拨思路,归纳中心。

9、线索式

理解文章思路,化繁为简,掌握文章结构。

10、提示式

了解原因、经过,领会意图和实质。

11、形象图解式

大胆创意,有趣味性和艺术感染力,加深印象。

12、条幅式

采用条幅显示课文画面,反映文章的结构,丰富学生想象力。

13、总分式

揭示知识之间的总分关系,或层级关系。

14、提问式

激发兴趣,培养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15、方阵式

采用纵横结合的方式,画出方格,逐层分析,循序板书,形成一个方阵模式。 突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内在的因果关系。

16、交叉式

开合分明,富有趣味。

17、往复式 内容清晰,前后呼应,启发思考。

上述板书模式很多,但实际应用中是多种模式的穿插应用。每个模式的具体表现还需要通过听本人的课来进一步探讨。同时每个人对同一种模式的理解也不一样,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第三篇:板书的书写与设计

第一节 板书的作用

1、板书的定义:是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一般指在黑板上以书面语言或符号进行的表情达意、教书育人的活动。

板书一般分为主板书和副板书两种:

主板书:又称中心板书、要目板书或基本板书。它主要体现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健问题等,主板书是课堂板书的基本骨架,一般保留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副板书:也称附属板书、注释板书和辅助板书,主要在黑板一侧写出的零散的分析与演释过程,或单个的字词句等,起到提示知识的作用。副板书是对主板书的补充和辅助说明,所以一般随教学进程随时擦掉或择要保存。

2、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手段之一,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也是一种教学艺术。

3、学习板书,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上讲台,一是会讲,二是会写,如果只会讲,写不好,课堂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板书写不好,教师的面子功夫差。

4、在课堂上的魅力呈现,可以是出口成章的语言素养,可以是似乎无所不晓的广博知识,可以是只言片语却包含人生哲理的思考启迪。对于教学这一目的性质明确,因而总体性要求也更严格的活动而言,教师的板书,甚至更要成为教师课堂魅力因素的一种。

5、板书的作用是补助语言讲授的不足,把教材脉络结构方面复杂的、抽象的、潜隐的问题,通过板书,实质条理地、直观地、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教学的重点和关键。

6、板书是教师对教学内容深入挖掘和整理,科学地、艺术地加工而提练出来的教学内容的精华。教师利用板书可以把教学内容提纲挈领地表现出来,使学生了解教学内容的基本思路。教师也通过板书理清教学内容的层次和各种复杂的关系,地教学内容简明扼要地、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师还通过板书,找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使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和方向。

7、精湛的板书是教师劳动创造的结晶,它渗透着教师的学识、智慧和教学艺术,融入了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和审美素养,是教师教学能力的综合体现,教师通过板书可以弥补课堂语言的不足,在视觉上给学生以补充,丰富课堂教学信息的传播渠道。

8、教师的板书也可向学生展示教师的才华,如处理教材的能力、文字书写的水平等,这有利于教师威信的确立。教师的板书也可以起到调整教学节奏的作用,使师生紧密配合,张弛有度,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完成教学任务。

9、板书直接影响看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并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学生通过板书,可以掌握教学内容的思路、基本结构,了解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板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强化学生的感知和记忆,从而保证学生学习的质量。学生也可以通过板书,通过教师的示范,学会如何抓住学习的重点和要点,学会归纳、总结、说明等学习方法,掌握必要的学习技能。通过板书,学生发展的不仅仅是他们的感知认知等能力,而且也影响他们非认知因素的发展。

第二节 板书的基本思路

1、板书要“少而精”

板书的内容不宜太多,要提纲挈领,重点突出,字简意明。

板书若施之过多,或太杂,就会使整个黑板出现“甲乙丙丁,一二三四”开杂货铺的现象,教

师不胜其苦,学生不胜其烦,效果甚差。

学生一节课若拼命记笔记,思维活动必然处在受抑制的被阻状态,既消耗了大量的体力,也分散了听课的注意力。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全力以赴完成抄写动作时,必然引起大脑出现抑制状态,故而出现“听而不闻”的现象,影响了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这种板书方法,显然存在着使学生“上课抄笔记,课后背笔记”对知识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的弊病,压抑了学生智力的活跃与发展。

2、板书要有启发性

板书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应该独具特色,引人深思。要使板书富有启发性,一般采取“对比法”、“渲染法”和“板书图形与讲解互相配合法”。

所谓“对比法”就是把正反词语或容易混淆的概念板书在一起,以便于学生对照、比较、区别、分化。这种板书由于正反鲜明、对比强烈,能使学生获得对知识记忆准确而巩固的效果。 所谓“渲染法”,就是放大字体或用彩色粉笔装饰,以创设意境,催人深省,强化效果。这种板书,就像电影里的特写镜头一样,顿时扑入眼帘,特点突出,色彩鲜明,感染力强。 所谓“图画与讲解配合法”,是按教材要求和讲授顺序逐步完成的。教师的图画不仅要逼真,不仅要有艺术性,而且要求边画边讲,在“动”中进行。这比用现成的挂图或先完成画图而后再讲,对学生更有启发性,往往可收到“画起来顺手,看起来自然,听起来明白,记起来深刻”的良好效果。

3、板书要有的放矢,有实有虚

板书属于对教材补充的内容,要通过教师较为完整系统的板书,使学生便于抄写,以便于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的内容,要板书出问题的关键步骤,以便于学生理解。

另外,还要做到有实有虚,虚实结合。有些内容既需要一字不漏的板书出来,有些内容则不必板书,而是通过省略号或丢空的办法,使其隐现在板书之中,让学生凭借教师的讲述去领会或顺着前后文中理解推录下来。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笔记能力。

4、板书要精心设计、合理布局

板书不能上得堂来,兴之所至,这里一个公式,那里一个标题,写了擦。擦了写,随心所欲。 板书的一般“模式”是把黑板分为主体部分和辅助部分。 主体部分作为讲授教材内容的系统板书之用;辅助部分可灵活机动,常用作为书写需要提示的字、词、概念和与本节课有关的旧知识之用。

若计划周密,一般情况下,课堂上不擦也够用,做到一堂课一黑板,黑板写满了,课也结束了。下课后,别人一看黑板,就能知道这节课所授知识体系的内在逻辑结构和教学过程,一目了然。复习时,学生对照笔记,就能回忆并再现这节课的基本内容。为了提高板书质量,教师在备课时,就要选定好板书内容,规划好板书格式,并在讲稿和教案上画出板书示意图。

5、板书要正确工整,讲求美学原则

所谓正确工整,就是写字要规范,不写错别字,笔顺要正确,书写要清楚、美观、整齐,汉字是方块字,讲究间架结构,气势神韵,教师板书时要照顾到每个字的重心、平衡、统

一、对称、协调和呼应诸因素。不要把字写得东倒西歪,横七竖八,也不要“龙飞凤舞”,难以辨认。应注意书写习惯和版面美观,写一行字不能越写越偏上,或越写越偏下,或写成马鞍型。要注意摆平位置,才能适应学生的视觉,给学生视觉上以美感和快感。 当然,板书设计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如果不以明确的目的性作为基础和前提,如果不能辅助教师圆满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那便只是花花架子而已,没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板书设计是依文而异,丰富多彩,绝无雷同。在一般的讲读教学中,内容纷杂,有讲有练,时分时合,形式多变,要组织得有机连贯,就需要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合理安排教程的基础上,精心制定比较周密的板书计划。

第三节 板书的粉笔字练习

教师加强粉笔字书写和应用的练习是进行教学基本功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进行粉笔字练习必须遵循书法练习规律。练习时,要从中文字、英文字母入手,以楷书或行书练习,应从写法突破,逐步掌握构成要领。现将其基本要求介绍如下:

1、粉笔字书写的持笔方法和用笔要求

写粉笔字时,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笔,其位置贴近笔头,且三指虚握,呈斜卧式( 与板面成 45°——50°夹角)。 粉笔字属于硬笔字类,书写用笔要点如下:利用指力、腕力书写。

书写时保持写速稳定、适当用力,写速快慢、用力大小决定点、画的大小和粗细。 书写过程中,适时转动粉笔,使笔头保持圆弧状,以求得线条均匀。 用笔讲究提、按、行,但要求书写内力始终保持一致,笔笔到位。

2、粉笔字练习的方法和步骤

进行粉笔字练习应从字形与字体开始,且首先临写楷体。当基本掌握了楷体书写方法后,再临行书,其方法步骤与楷书相同。按照以上要求反复进行,最终达到字写的好、整篇组合的美的目的。

3、粉笔字练习中应解决的问题

(一) 粉笔字笔画练习要把握起笔、行笔、转折和收笔的要领

粉笔字的起笔一般要求“欲横先竖,欲竖先横,”有“藏笔”(按笔)之势。 行笔要稳健,用力要均匀,使线条有力、流畅。

写转折笔画时,在转折处要有顿挫用笔,写曲线笔画时,手应随笔画的弯曲而捻转粉笔,忌随意用笔而使线条形成折带状,造成线条无力,有薄弱之感。

收笔一般要有“回笔”之势,勾、撇、提、悬针等收笔要顺势提笔而出,但须保持内力不变、力送到头。

(二)在书写过程中,必须做到笔笔到位。 笔画的具体写法如下:

点——虚起笔渐按下回笔作收势。

横——按笔起笔,有藏笔之势,后右行,按下回笔作收势。

竖——按笔起笔,有藏笔之势,后下行,或按下回笔作收势(垂露),或顺势提笔呈悬针状。 撇——按笔起笔,有藏笔之势,左撇出,稍行便顺势提笔。

捺——按笔起笔,稍有藏笔之势,后右下行,呈一波三折状,再顺势提笔出锋。

挑——按笔起笔,有藏笔之势,后顺势向右上提笔。

折——按笔起笔,有藏笔之势,后行笔至折处停笔,再按笔写折后行笔,按下回笔收笔。

4、字的结构和比例

粉笔字分为独体字和组合字两种。组合结构的字又分为上下组合、上中下组合、左右组合、左中右组合、上下左右组合、里外组合等。进行粉笔字练习,分析研究组合结构各部分所占比例的大小对准确定位每个字的笔画有很重要的作用。在初学时,可有意划分组合结构字型各部分的比例,经过反复练习把握组合比例,最终能够做到出手便符合比例。

5、体现上紧下松特征

粉笔字结构如同人体结构,大部分上部构成紧凑,下部构成舒展。从美学观点来讲,只有疏密搭配得当,才能产生美感。在一个画面中,物象组合“疏能跑马,密不透风,”而且过渡层次适当,形式美感强。一个字就是一个画面——上紧而不挤满,下松而不空缺,松紧对比适度,构成协调美观。进行粉笔字练习如若把握上紧下松规律,便可突破笔画组合“排列易均

匀”的难点。

6、强调内紧外松

进行粉笔字练习强调把每一个字写成“个”,不能有松散之感。解决的办法是将字写的内部紧凑,外部舒展。结体严谨、形不散的字,犹如所有笔画均向中心集中,具有凝聚力,形成一个整体。又如从中心向外发散,到外部很舒展,具有洒脱之感。可见,粉笔字的内外聚散对比既是又一解决笔画排列均匀问题的手段,又是形成字形美观的条件。强化内紧外松练习,训练十分奏效。

7、注意左收右放

粉笔字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左边笔画呈收势,右边笔画较开放。这种收放对比很能凸现字的精神,给人以神气十足之感。造成粉笔字左收右放的原因有二:其一,笔画个性的影响所致——处于左边的笔画大多具有收势特点,而右边的大多则相反。其二,结构变化的需要所致——对比产生美,变化见精神。在练习中,一般强调字的结构上的收敛与放开,即字的左边部分收敛些,右边部分放开些。依据左收右放原则训练,可防止出现写字全面放开,四面“开花”,张扬无对比,平淡无味道问题,也可避免出现笔画写不到位,开放不足,收势有余,小气拘谨问题。

8、适宜穿插 务求呼应

粉笔字的笔画位置并无多大调整空间,书写时相差一点也感觉不舒服,尤其关乎笔画间相互联系的一些微妙处理更让练习者作难。因此,笔画如何争让穿插、怎么呼应、穿插呼应到什么程度才能处理好笔画的位置关系,成为摆在练习者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根据经验,有效的解决方法是:(1)注意观察范字,认识笔画穿插呼应的作用:如三组平行线 ‖ ‖ ‖ 变为 [ ] [ ] [ ] 或 ][ ][ ][ ,其内涵显然发生了变化,所以,线条的微妙变化会使线条间的关系发生质的变化;(2)通过训练把握规律,熟练写法:笔画的合理争让穿插使字的各部分间增强了联系,笔画间的相互照应使字形神不离。

9、力求重心稳定

粉笔字虽然是方块字,但大部分均衡而不对称,在书写时稍不注意会使重心偏移,而出现东倒西歪现象。有时确因写的歪斜而使重心不稳,有时则由于所写字的左右分量不均衡或头重脚轻而失去重心,有时是因为笔画的穿插影响破坏了字的稳定。所以,在书写练习时,首先要将字写端正,然后通过进一步训练,能够表现出字的左右等量不等形的感觉和字的站立稳定的效果,能够处理好影响稳定的穿插笔画。在没有掌握驾驭能力的情况下,一般不要写倾斜式粉笔字。

10、切记空放与满收 因粉笔字是方形字,所以在方框内练习十分方便。但在方框内练习时必须明确哪些笔划顶格?哪些笔划收缩?什么样的字笔划破格?根据人的视觉感受分析:凡平行于方框线的笔划给人以扩张感( □□ ),故而书写这类笔划应适当收缩,称为满收,如写“国”字 ;凡与方框相交的笔划顶格书写使人感到较为恰当,如写“单”字 。而与方框相交点少的字,置于框内来写则显小,如菱形字“令” ,对此,只有适当破格才感觉大小适宜。事实上,写粉笔字追求的是视觉上的大小一致,而实际上的不一致。那么,在书写时只有适时空放满收,才能保持字的整体感觉大小适当。 进行行楷、行书练习,在遵循上述原则基础上须根据其行笔快的特点对笔划连接和行笔方法等进行专门训练,行书源于楷书,故而掌握楷书写法后,再练行楷,然后练行书,是正确的练习套路。掌握行书用笔而能够操纵有方,关键在于行笔的顿挫、提按等技巧。行书用笔不能直往直来,一泻直下。行书无处不徘徊仰俯,一点一画,皆有三转,一波一拂,皆有三折,一牵一连,笔皆旋转。所以,在练习时,要把握“顿笔如楷,运笔如草,点面应接,笔断气连,主笔沉着,连笔轻细。”

第四节 板书的基本要求

1、内容精炼、重点突出

内容精炼是指板书要用最凝炼的文字或简洁明了的图形、符号反映教学的主要内容。重点突出是指板书要反映教学的难点、重点,不要主次不分或主次颠倒。

2、语言科学、准确 板书语言科学、准确是指用以表达教学内容的板书语言信息符号是恰如其分的。这就要求板书要用词恰当、概括准确、图表规范、线条整齐。

3、条理清晰、布局合理

条理清晰是指板书的脉络、层次明了,各层次之间通过特殊的板书语言等句而形成一个整体。布局合理是指板书布局匀称得体,给人以美感。

4、形式多样、启发思维

板书设计没有固定的模式,同一个教学内容因教学主旨、教学风格、教学对象等不同也会有区别。但形式并不是为了装饰课堂,衡量板书形式好与不好的主要标准是看它能否在揭示教学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的思维。

5、书写规范、流畅、示范性强

规范是指粉笔字字体工整、笔顺正确、结构匀称、大小适宜、美观大方,板书的行间疏密、字画搭配平衡,板面清洁整齐。书写流畅是指书写的速度应略快,与口头语言基本一致,以增强课堂教学的密度与节奏感。

第五节 板书的格式

1、基本板书与辅助板书

这是根据教学板书的地位进行分类,基本板书也叫中心板书、要目板书和主板书。辅助板书也叫附属板书、注释板书和副板书。

2、主导型板书与主体型板书

这是根据教学板书的主体进行分类,主导型板书由教师完成的板书。主体型板书在老师的指导提示下,由学生完成的板书。

3、要点式板书与关键词语式板书

要点式板书,也是提纲式、逻辑式或系统性板书,它是教师按照讲授的内容、内在的逻辑关系概括出要点,依次排列而构成的板书。要点式板书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最为简便的板书样式。要点式板书的长处是:提纲挈领,简明扼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学内容。因此,它是最常见的一种格式,几乎适用于所有的学科。词语式板书是教师在教学中,选择或总结出关键性的词语构成的板书。这些关键性的词语能够反映教学的内容,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易于引起学生的思考,能够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4、其它板书形式

线索式板书、图示式板书、阶梯式板书、对比式板书、总分式板书等。

第六节 板书设计艺术的美感

教学是一门综合艺术,艺术必须富有美感。教学也要使学生富有喜闻乐见的美感,呈现给学

生那些看到的、听到的、触摸到的,可联想到的,都要有一种美妙诱人的艺术魁力所在,才会启发引导学生去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板书是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怎样才能称得上一幅“设计有方,落笔成章”的精美板书呢?

1、用精炼确切的语言再现内容美

2、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显露色彩美

3、精心设计,书写规范,以显造型美

总之,板书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每个教师必须坚持语言文字的科学性,教学效果的实用性,绘画艺术独特性的三者统一。精心设计,巧妙落笔来再现题目的精髓内容,来反映教学的艺术特色,创造一种美感盎然的教学情景,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情的陶冶,学识的增长。 附:讲授自测方法

受训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讲授作自我分析:

一、讲授的必要性。分析哪些该讲,哪些不该讲,哪些是重点,应详讲,哪些是一般知识点,可略讲。

二、讲授的正确性。脱稿讲授情况,语言是否规范,语句是否通顺,内容是否正确。

三、讲授的可接受性。统计经常感到太容易及太难的学生数,感到进度太快的学生数,分析讲授内容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吻合情况,以调整教学的难度和速度。

四、言语表达的清晰度。口齿是否清楚,音量是否适中。若多数学生反映听不清楚,则须提醒教者注意。

五、讲授的感染力。感情是否充沛,能否绘声绘色,激发学生听讲的兴趣。若多数学生反映听课没意思,则须提醒教师注意改进言语表达方式,讲究表达的艺术性。有的教者说话历来一个调子。嗓音天生不好,则需要帮助教者采取其他教法来补救,如印发自学提纲、讲义、组织讨论等。

六、教态的自然性。言语讲授的同时能否配合运用适当的表情动作。有些执教者上课往往只注视少数成绩较好的学生,这会明显地影响学生听讲的整体效果,走动过多,过分注重着装打扮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对于绝大多数教师来讲,丢开教案作言语讲授,做到清晰、明白、生动流畅、有趣,体态语言运用得当,这是很不容易的。特别是新教师极易出现以下表现。

1、神情紧张,一走上讲台就满头大汗,有的搔头摸耳,或下意识地摆弄粉笔头;有的说错了话脸红,吐舌头等。

2、语速过快了,音量过大,听起来口若悬河,像“开机关枪”、“放火鞭儿”。这种大功率的“高音喇叭”的讲话,持续到一定时候,就会引起学生大脑皮层细胞由兴奋转为抑制,使之心神不宁,感受性下降,教者也声带损伤,音色变得沙哑干涩。目前,青年教师中有咽喉炎的多达1/3以上。

3、语粗气重,平板冷淡,少情寡味。

4、无效冗余,生怕学生听不懂,作无意义的重复,语言拖沓,或不住地用口头禅来填补思考的空隙。 对此,可开出如下“处方”。 第一,凝视自己,经常听听自己讲课的录音,从学生的角度来分析自己的说话,有无抑扬顿挫,能否表达清楚,听起来是否亲切,自然;是否清晰;是否强调了某些不重要的话题等等,自然会发现自己言语表述中的许多不足,从而有意识地作出自我矫正练习。对着镜子讲演,观察自己的表情、动作、神态,在“身外”看到自己讲课的形象,可以发现一些别扭的、使自己大吃一惊的“败笔”,从而作出改进。这样坚持练习,必然大有长进。古今中外许多演说家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讲 课 要 诀

单炳梓:东南大学原土木工程系副主任,教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

课前默讲细排练,推敲节奏兴奋点。 临抵教室早一刻,定心凝神入角色。

开头略引前课述,结尾诱听再分解。 说表定画穿进行,切勿照稿背读抄。 察言观色窥心理,喜恹松紧自分明。 声调高低有错落,动作手势助气氛。 面部表情忌呆板,语言风趣利于听。 讲课注意图实效,力戒拖堂赶进度

第四篇:教师板书设计的原则

好的教师板书能给课堂教学增光添彩,锦上添花。优秀的板书设计都离不开这七条:

一.主题突出,目标鲜明性原则。好的板书,都是为教学服务的。离开了鲜明教学目的,板书设计就失去了意义。缺少了主题的突出,教学教学的效率效果必将下降。一般将教学重点或重要概念写在左手位第二块黑板上,最突出显然的位置,言简意赅。

二.能体现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原则。无论是总分总式,还是对比式,等逻辑关系,都要有一定的顺序。良好的顺序是学生接受知识,初步获取知识点的逻辑连接点关系,从而形成初步记忆的基本保障。

三.书写用字工整,简约性原则。尽量不要大小括号,1,2,3(1)等满天飞。花里胡哨的版面对学生的学习有干扰。当然,文笔,书法越漂亮越好!没有境界,工整也行。

四.板书操作的时候注意角度原则。尽量不遮挡学生的视线。一般情况下,教师板书的时候,可以一般板书一般转头观察学生。每写半行,就要转个身子用另一个角度面对学生。

五.板书的留白原则。留白的位置,留白的大小,要考虑学生可能的需要,比如板书打演草等。

六.板书布局的规则原则。规则类,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倒梯形等。 七.优先板书原则。板书的顺序不一定按照黑板面的顺序,有时候,需要留空,保持优先地位。

第五篇:板书设计的基本思路(定稿)

板书设计的基本思路

教学板书是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和提炼,是教师教学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必要途径,因此必须精心设计板书。

板书是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理解作者成文思路及编者意图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的,再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概括,用图表的形式或通过中心词句的组合,有重点且有系统地在黑板上表示出来,形成板书。所以板书的设计是对课文内容的提炼。它反映出教师钻研教材的深度和艺术构思的水平,巧妙处理板书能生动地体现执教者对教材的深刻理解,显示出教者的教学思路和教学风格。

设计板书涉及学科、教材、教学对象、教学方法、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及至于教学风格等等方面,因而每则板书的设计都有个从构思到定型的过程。

(一)根据教材特点设计板书

各科教材的板书,首先是对教学内容的“提炼”。板书要能揭示教材的特点,有助于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所以,板书设计应以教科书为本,从教学内容的内部联系中寻找连接点,以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教学材料的内在逻辑结构一般有时间顺序、空间关系、因果关系、总分关系、对比关系及多种关系等几种组合,板书设计就应该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从教材的内部线索入手,反映教材的知识体系。

(二)根据教法需要设计板书

设计板书,除了从教材出发外,还应该从教法方面考虑,选择相应的形式。板书渗透了教法,体现出教师处理教材的用意,方能有机地融入教学全程。例如语文课的教学,有的采取以段带篇法,有的采取一点切入法,有的采取倒溯分析法,有的采用情境教学法,教法不同,板书设计亦各不相同。

(三)根据课型设计板书

1.新授课的板书设计

语文学科的新授课的主要要求是扫清理解课文的障碍,导入课文,讲读分析,因此,无论是解题、介绍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还是分析课文内容,板书都应围绕上述要求设计。或依据顺序列出重点词语,或展示课文结构,或梳理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发展线索,或点化写作方法,乃至综合融会,但都得以使学生读懂课文,掌握语文知识,逐步形成能力为目的来进行设计。

在数学教学中,新授课重点在理解概念,掌握运算步骤和方法,揭示归纳定律或规则等等,板书要突出概念内涵,加深印象;突出新旧联系,优化由旧知到新知的迁移过程,突出教学规律的集纳。对一些难于理解的内容,可通过直观演示的方法,并辅以图解式板书解决。

2.复习课的板书设计

复习课的主要任务是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加深理解并系统化,通过练习加以

运用。板书设计也要相应体现知识的内在联系,把它们互相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网络。

3.自学课的板书设计

自学课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重要课型,如语文独立阅读课文的自学课。这种课型的板书应列举出自学提纲,并指点“学路”。在自学课上,讨论是一种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侧重于此,板书的重点则应是讨论的问题和结论,做到既放得开,又收得拢。

4.实验课的板书设计

由于自然学科内容的多样性和采取的直观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所以这种课型多见于小学自然课和中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的教学。板书设计应着重体现学生实验的过程和结果,训练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

(四)遵循学生认识规律,根据年龄特点、年级特点设计板书

板书设计受教学对象的制约。不同年龄、年级段的学生,其知识基础、认识能力、思维特点不同,教学中的板书设计应有针对性。高年级学生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已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把分析、归纳、推理、概括、综合、比较等思维方法渗透于板书设计中。

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增强板书的形象性和直观性,特别是多设计一些图文并茂的板书,便于学生加深印象,牢固掌握知识。

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同一篇课文,不同的教者甚至同一教者在不同班级执教,设计的板书也不一样,原因就在于教学对象不同,教者的教学目的、要求有所不同,导致板书设计有所区别。板书的设计,应视教材特点、教学要求和学生接受水平等具体情况而定。

上一篇:比一比谁多谁少范文下一篇:八下文言文译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