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打技术与战机在教学实战中的应用

2022-10-06

武术散打是一项既古老又年轻的体育项目。自远古时代开始, 我们的祖先因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从捕杀猎物、制造工具以及反抗部落之间的侵吞等长期的社会活动中, 积累和丰富了各类“格斗术”, 其中徒手的格斗术便是现代散打运动的本源, 有上万年的漫长历史。战机, 即适于出击的时机。确切地讲, 就是对方在瞬间出现的容易被击中的薄弱环节。运动员在身体素质、技术水平相差不多的情况下, 可以克服进攻和防守的盲目性, 达到促进散打运动员的智能水平和技术水平提高的目的。随着武术散打不断的发展及规则不断的完善, 武术散打项目已形成本身独有的特点。

战机的把握在武术散打中越来越重要, 运动员双方在比赛中互以对方的技击动作进行斗技、斗勇、斗智, 具有强烈的对抗性。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体育教师在教学训练中, 如何利用运动员自身的技术, 去创造战机、抓住战机提供参考。

1 战机的必然性与寻找战机

散打战机寓于无序运动的瞬间, 而且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把人体分成头部、躯干、下肢等若干个局部, 可以发现, 任何一个散打基本动作都存在着某一部位有利于进攻和防守, 而另一部位不利于进攻和防守的现象。以预备姿势为例:当身体重心在前腿时, 起后腿进攻对手有利;若起前腿, 必须移动重心, 这样容易被对手发现或反击。这种动作客观上存在的虚实利弊状况, 就是战机存在的必然性。

在训练教学中, 要给运动员讲清避实就虚是寻找战机的基本法则。在进攻过程中, 用同样一个动作进攻对手的不同部位, 其进攻效果是不同的。明代王鸣鹤《登坛必究》中说:“攻坚则韧, 乘瑕则神;攻坚则瑕者坚, 乘瑕者则坚者瑕。”攻坚攻不下, 弱也变强;攻弱得手, 强也变弱。因此, 要针对对手不同的姿势状态和自己所处的距离、角度, 避开对手的坚实部位, 进攻对手防守薄弱的部位。在瞬息万变的形势中, 及时地看准对手的薄弱环节, 快速地选择相应进攻动作的能力, 是运动员寻找战机、把握战机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散打动作变化繁多, 具体到每个动作, 什么部位是强点?什么部位是弱点?哪里是有利于进攻的部位?哪里是不利于进攻的部位?在教学中应对一些带规律性的问题为运动员进行必要的提示, 以提高运动员的注意力与研究能力。

进攻头部的战机:两手远离头部时, 上体前俯距离较近时, 注意力集中在下肢时。

进攻躯干的战机:出拳进攻时, 躯干露出空当时, 侧身、转身时, 上体前俯时。

进攻下肢的战机:两手在上时, 步法移动时, 重心在前腿前, 重心较低时, 注意力集中在上方时。

进攻全身的战机:动作回收时, 犹豫不决时, 身体失控时。

使用摔法的战机:对方用拳法时, 一方向前冲来时, 双方距离贴近时, 抓住对方身体某一部位时, 控制住对方攻击腿时。

使对方下擂台的战机:双方靠近边线时, 自己背对边线时。

2 战机的转换性与借用战机

在体育教学中, 要让运动员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世界上的事物总是相生相克的, 即所谓“一物降一物”。散打不但没有超越唯物辩证法的这个原则, 反而表现得更突出、更明显。散打动作可谓有用法必然有解法、能够进攻也能够被反击, 这种技术规律反映了战机的转换性。具体来讲, 甲方出击动作以后, 乙方根据甲方动作进行反击, 甲方的动作对于乙方来讲就是战机, 此类战机由甲方的动作引申转换而来。由于散打战机具有转换性的特点, 顺势借力、借用战机的技术必然会应运而生。借用战机从动作姿势状态上来分析, 发出动作以后, 改变了全方位进攻与防守的预备姿势, 这种姿势加大了身体各部位之间强弱、虚实的反差, 强点更强, 弱点更弱。所谓强点更强, 先进攻者在发出第一次进攻动作时, 一般都是采用拳法或腿法。所谓弱点更弱, 出拳时, 自己的躯干和下肢暴露面更大, 不易防守;出腿时, 身体正面、背面和侧面容易被击中, 加之“起腿半边空”, 单腿独立支撑, 身体容易倾倒。借用战机就是利用这种必然规律, 达到“先发先制”和“后发制人”的效果。

3 借用战机的方法

在长期的训练教学中, 摸索出借用战机的一些方法, 仅共同仁们参考。

3.1 迎击

对方启动时, 借用对方向前的作用力, 用拳法或腿法直接堵击对方, 破坏他的进攻而直接得分。

3.2 闪击

对方使用拳法或腿法时, 自己原地或向两侧上步闪躲, 避开强点, 对方左发我右闪, 对方右发我左闪, 避开强点后反击。

3.3 顺击

指顺势借力反击。顺势, 即顺从对方的来势;借力, 即借用合力、重心、杠杆和惯性力等。顺着对方劲力的方向及时加力, 达到以对方的力为主, 加上自己的小力, 使其受挫或跌倒。

3.4 抓击

借用对方腿法接近自己的瞬间, 原地或侧身用手臂抱抓对方的同时, 将其摔倒或用腿法反击。

3.5 钻击

在对方向前上步并发出拳法或腿法进攻的瞬间, 自己下蹲钻潜, 运用方法使其下肢突然“急刹车”, 令其向前或向后倾倒。

3.6 挡击

对方的拳法或腿法接触自己的瞬间, 用上肢拨、格、挂、压, 改变攻击的方向或破坏其身体平衡的同时, 以拳法或腿法反击。敌攻我左方时, 我左防右发;敌攻我右方时, 我右防左发。

4 战机的能动性与制造战机

在教学中, 还要让运动员明白:仅仅认识自然产生的战机还是不够的, 因为寻找战机、借用战机是通过观察对方的动作之后而随之采取的相应措施, 自己的动作受对方动作的支配, 主动权在对方, 自己缺乏预见性。对方将要出现什么动作, 将产生什么战机, 自己事先没有思想准备, 待对方做出动作产生战机之后, 从反应、判断、选择到发出相应的动作, 需要一定的时间, 某一个环节跟不上, 战机就会消失, 因此, 主动地制造战机特别重要。

战机的能动性来源于散打运动员特别敏感的诱导与效应特征。所谓诱导与效应, 就是甲方产生动作, 乙方必然会根据甲方的动作产生相应的动作。甲方的动作对于乙方来讲就是诱导信号, 乙方的动作对于甲方来讲就是效应结果。如果充分利用人体的诱导与效应特征, 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 有意识地采用虚假动作来制造战机, 这就是战机的能动性。

主动地制造战机, 自己做什么动作, 发出什么诱导信号, 估计对方会做何种反应, 自己事先心中要有数, 倘若在自己的预料之中, 就能夺得使用战机的主动权。从另一个角度来讲, 双方在对峙中, 其预备姿势防守严密、注意力集中, 而且相隔的距离也在攻击范围之外, 要想主动进攻得逞, 而不让对方借用自己的战机, 必须掩盖自己的真实意图或者造成对方的错觉。利用“示形”、“造势”, 主动地实施伪装和欺骗, 赢得思维转变的时间空当, 达到“出其不意, 攻其不备”的目的。

5 利用战机的能动性制造战机

5.1 虚晃动作

双方对峙时, 采用左右、前后、上下虚晃等方法迷惑对方, 在对方判断不清、犹豫不决时, 突发进攻动作。

5.2 假动作

采用指上打下、指下打上、指左打右、指右打左等方法, 分散转移对方的注意力。假动作发出后, 只要对方有防守反应, 就突然变换动作进攻。

5.3 步法移动

有意识向前、后、左、右移动, 并变化步法节奏, 诱导对方随之移动, 在对方改变身体重心或相距位置时, 快速出击。

运用散打技术的能动性来制造战机, 目前还没有引导教练员、运动员的注意, 运动员还不能普遍掌握应用, 教学实战中出现的也不多。但它是提高散打技术水平的突破口之一, 今后应该加强训练。

6 战机的均衡性与多抓战机

散打教学实战或比赛主要是以得分的多少来区别胜负的。因此, 培养良好的得分意识和欲望, 力争多抓住战机, 提高进攻和反击的数量和质量是取胜的关键。目前, 运动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消极等待、一来一往、死打硬拼等多种弊病, 浪费了大量的战机, 需要在训练实战中努力克服。多抓战机需要注意各种战机之间的不同功能和变换关系。孙武指出:“战势不过奇正”。武术战机也有奇正之分, 寻找战机是正, 借用战机、制造战机是奇。“正亦胜, 奇亦胜”, “奇正还相生, 如环之无端”。因为战机的奇正功能是可以转化的, 奇能变正, 正能变奇, 奇正相变, 彼此相用, 不可穷尽。在多抓战机的过程中, 寻找战机、借用战机和制造战机是一个和谐的整体, 要视情况灵活地变换, 交替使用。散打的任何动作, 只有进攻和反击的难易之分, 而没有能不能进攻和反击之别。如果甲方运动员基本技术好, 那么乙方掌握战机的难度就大, 反之亦然。不管难度大小, 对双方运动员来讲, 都可以寻找战机、借用战机和制造战机, 从客观上说战, 机会都是均衡存在的。

7 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 提高对战机的认识、力争多抓战机, 不仅是获胜的需要, 而且也是展示中国武术散打风格和特点的重要途径。在散打教学训练或实战比赛中, 散打运动多抓战机的训练手段和方法还不多, 需要教练员、运动员在平时的教学训练中不断地开拓探索、改革创新, 把多抓战机的训练列为训练的重要内容, 建立起系统科学的训练手段和方法。

摘要:武术散打是我国传统类体育项目, 它与武术套路的区别就在于技术复杂多变、实战性强、对身体素质的要求较高。在体育教学实战中, 运动员如何能够成功地运用自身的技术特长, 并能根据赛场上瞬息万变的情况, 灵活多变地把技术动作进行有机组合, 这是一名优秀散打运动员抓住战机, 取得教学实战胜利的关键。

关键词:散打技术与战机,教学实战,应用

参考文献

[1]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0.

[2] 茅鹏.运动训练新思路[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4.

[3] 王永盛.现代运动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4

[4]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体育管理学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6.

[5] 马贤达.中国武术大辞典[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0.

[6] 张山.中国散打[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0.

[7] 康戈武.中国武术实用大全[M].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 1990.

上一篇:邹议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素养课程的重要性下一篇:关于办公建筑节能设计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