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心读书潜心教学

2022-07-06

第一篇:静心读书潜心教学

潜心读书 静心教书 清心修养

薛菲

在当今这个知识经济时代,处处充满挑战,教师这个行业也不例外。如何紧跟时代步伐,顺应科学发展观,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人民教师呢?我认为,教师首先要做的便是收起那颗浮躁的“心”:潜下心来读书,静下心来教书,清下心来修养。

一、潜心读书

职场流行这样一句话:“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教书这一行业。要想教好书,首先要学会读书。当今社会上真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读书的人。“初学者——只读一本书的人”“专家——同时会读几本书的人。”教师不仅要多读专业书籍,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同时还要多读些经典文学作品,夯实自己的人文功底和文化素养,争做专家型教师。正如闫学老师所说:“一个教师有没有完整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深厚的人文功底直接影响这个教师在教育这条路上能走多远。”在这个知识信息更新换代日新月异的今天,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一缸水,甚至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教师要随时给自己“蓄水”,好让给学生的那杯“水”时刻新鲜。

有报纸专门报道了“当前教师不读书令人忧”的现象,讲到许多教师的案头只有几本教参、教辅资料,“许多教师在用过去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再让他们去面对明天的未来。”教师们纷纷抱怨:“太忙,太累!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已让大家疲惫不堪,根本没空读书。”忙碌的确成了读不了书的理由,但不能成为不读书的借口。我们可曾想过,读书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学效率,效率提高了,不是有更多的时间读书了吗?何必陷入“不读书——效率低,累!——没空读书——效率更低,更累!”的恶性循环中呢?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作为美术教师,在书中,我们可以与众多国家的众多名师进行“心灵对话”:英国的“板式设计、日本的海报设计、法国的服装设计、德国的工业造型设计„„当然,徜徉在名家的作品中,更能让我们见多识广,受益无穷,教起书来,底气更足。

陶行之先生曾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的确,教到老,学到老;不读书,不钻研,哪来创新?怎能与时俱进?

二、静心教书

胡总书记在“8.31全国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曾提到:“教师要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确,在这个充满诱惑的物质世界里,教师是清贫的。如何固守教书育人这方净土?教师惟有“志存高远”,惟有“静下心来”。正如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老师所说:“中国当前教育所缺乏的正是一大批把教书当作一项伟大的事业,而不是一顶谋生饭碗的教师们。”只有把教书当作一项伟大的事业去追求,教育的崇高地位才得以体现,教师的自身价值才得以实现。

有报纸称:“建国已近60年,改革开放也已30年,各行各业专家人才辈出,惟有教育这一块,堪称教育家的却是凤毛麟角,这是一种奇怪的文化缺失现象。”温家宝总理也曾鼓励教师们说:“在新课改这面大旗下,人人争当教育家,这将是个涌现大批教育家的时代。”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温总理的话:工业时代能产生瓦特,民主时代能催生杜威,那么,新课改时代为什么就不能涌现你我呢?

“不做教书匠,争当教育家。”朴实的话语中蕴含着最朴素的教育理想。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反思我们的教育,我们是否也想过这个问题?我们如何让学生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人?如何达到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如何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如何充分利用“课堂动态生成”?如何真正让“全体”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这些问题都是我们每个教师所应想到的。惟有静下浮躁的心来,我们才会找到迷失的教育理想,才会有所思考,有所创造。惟有静下心来,我们才能拒绝诱惑,淡泊名利,志存高远。

三、清心修养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乌申斯基也持相同的观点:“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总书记的“8.31”讲话精神也明确指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和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教书的目的在于“育人”,身教重于言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一切都说明,教师惟有清心修养,才能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去教育学生,才能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

清心修养,我认为,首先要“修”的便是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是需要一颗责任心,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因为我们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因为“在教师的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也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陶行知语)我们深感肩头担子的神圣,惟有爱岗敬业才能不辱使命。除了责任心,教师还要有爱心。注重挖掘学生的潜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远离体罚,因为棒槌的敲击敲不出鹅卵石的圆润,唯有水的载歌载舞才能使它们更加光彩亮丽。把学生当“人”看,“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苏霍姆林斯基语)

清心修养,除了“修”职业道德素质外,更重要的是“个人素养”。一个心胸狭窄的老师教育学生要心胸宽广,其效果可想而知。古人善以“慎独”来修身,我们不妨试之,在学生面前捡起一片纸屑,需要的是一种智慧,在无人的情况下,捡起一片纸屑,需要的则是一种境界,这就是所谓的“慎独”吧。边远山村,那些老教师们数十年如一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地震面前,那些伟大的教师们完全可以自己逃生,他们却毫不犹豫的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把死亡留给了自己。大爱无言,这就是“慎独”的最高境界吧!与他们相比,我们完全有理由告诉自己:“活着,多么幸福。苦点,累点,对自己严格点,又算得了什么呢?”

总之,新时期的教师要有新的形象,那种“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打天下”的时代结束了。我们要时刻把握时代的脉搏,关注教育的前沿动态,远离浮躁,潜心读书,充实自己;静心教书,提高自己;清心修养,历练自己。因为只有这样,当桃李满天下时,当“军功章里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时,我们才能轻松的道声:“此生无悔!”

2009.6.15

第二篇: 教学第一年的心得体会:平心处事 静心教书 潜心于人

时光如水,岁月如歌,非师范类毕业的我,刚拿到毕业证就在一次偶遇中当上了教师。刚从学校出来又进学校,但身份却发生了变化,由一名学生转变为了一名教师。旁人或许百般羡慕,或许一言不发,而我却感受颇多。还记得那是2009年的8月,我满怀激情地来到十八中,脑子里一片空白。至今已整整一年过去了,这一年特殊的经历,让我有了很多的收获,无论是教学知识、教学经验还是教学之道。这一年,我走过了漫长的道路,一路走来,认识不断,无论是为人处事还是教书育人。接下来我想好好的谈谈下自己心里的想法。

一、如何为人

在大学里,我与同学相处得很好,到了社会岗位上,我想我的性格必然得到大家的喜爱。反之,不以为然,人与人之间有了“同事”这样的相称,不再是“同学”了,这两个词相差甚远,之间的不同就好比谈天谈地般得说不清楚。经验尚浅的我,以前只知道关系好的,能相处的来的人就走得很近,掏心掏肺地去和他相处。相处不来的人,或者是讨厌的人,却一概不理之。接触了教师这个职业,我才懂得处理好同事间的关系是多么的重要,每一个同事都有值得我去学习的地方,有时候我也需要他们帮助。一个微笑、一个招呼会引来很多人的赞赏。一旦跟一个人发生了矛盾,不仅仅是一个人,还会影响到许许多多的人。现在,在别人的眼里,我也许很孩子气。但我可以虚心地接受别人的教导,我可以和学生更加亲近,我会凭借着我的自信与努力把每一件事情做好。作为一名新的教师,学校的每一位老师都是我的前辈,都是我学习的榜样,我会学着处理好这层关系。上了岗位第一要务就是为人,人一定要让人看得起,要懂得尊重,只有人与人关系融洽了才能不断进步。

二、如何处事

为人处事也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行如何,对于我来说,什么样的事,什么样的任务都要去做,没有拒绝的理由,只要是上级的任务,二话不说把他答应下来。更所谓“经一事,长一智”,在这一年我真的领悟了这个道理,没有过不去的砍儿,只有过不去的人。

做事,需要讲究效率。首先要把握好时间观念,做事情不能一拖再拖。其次要认真,不管做得好或是不好都没关系,只要态度认真,就是一次收获。

做事,还要讲究耐心,耐心对事,耐心对人。事情多了,难免会有忘记的时候,但是不能因为忘记而心烦气躁。当忙碌的时候学着拿起笔,记录自己要完成的事情,就可以带来很大的帮助。耐心对人,与学生间处理好师生关系。很多人都说,我自己都好像一个学生。的确,我热爱我的学生,有时候处理学生的事情的时候做法会不一样。当学生做错了的时候,说大道理吧,觉得他们也听不怎么进去,所以,想到怎么样处理好就怎么处理了。平时对着学生多微笑,上课不会过于严肃,有时候说说笑,也常要批评,批评的时候语气要重,一针见血的感觉。常常觉得,在批评学生的同时有时候无意中也批评了自己,因为以前我也有这样过来的时候,确实我也在教育自己。与学生间的关系难处理,走太近、跟学生打成一片,就会有种被学生牵着走的感觉,反而有些学生不会尊重你。因此,学生跟老师就是要有一定的距离,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做老师有时候也很难,不管什么样的老师,总是会有很多学生在背后说好话或者是怀话,我认为,这些都不用太在意,做好自己的事,处理好这层关系,这样才是最明智的。不要想着能一步登天,欲速则不达,威严也是很重要的。

三、如何教书

教书,是来学校目的之一,所以一开始就很重视,也有很多的想法。虽然,对于我来说,能够成为一名人民教师,还是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我还很清楚的记得上课前的那几个晚上,寝食难安,一直问自己该怎么教,一节课要40分钟,要说40分钟的话,我哪来这么多话要讲呢?担忧了许久,后来得到了很多老师的指点,慢慢适应了、习惯了。这一年,我深入到教学实际中,不断反思与借鉴,发现要把自己知道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不是件很容易的事。要教好一个学生不难,但要把每一个学生都教好就必须真正学会全心全意付出。刚进来教得好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要调整好心态。

学校对我要求比较严,因为我是唯一一位非师范类从教鞋革专业的教师,学校也正因为向鞋革主打专业发展,很不容易的聘请了我这样一名教师。我知道,我肩上的担子很重,学校也帮助了我不少,给我安排师徒结对,让我这个新教师在教学上少走了很多的弯路。学校还经常开展各种教研活动,提供一个学习的氛围。尤其是第一个学期,每天忙忙碌碌的,虽然辛苦但很充实,每当看到学生的点滴进步,自己也就无比喜悦。第一次面对几十多双求学的眼神,我感到了自己的责任重大。没有太多的实战经验,一切从零开始,许多事情的处理都未能明显合理的安排,自已总觉做得不足,幸好许多领导不辞多劳地诚恳教导。刚开始,我不知道备课是什么,也不知道备课有多重要,但是后来我渐渐明白了它的重要性,就好比一个会议,没有一个明确的议程将无从谈起。于是,我开始认真备课。我从教鞋革专业的,很多老师都不明白制鞋这门课要怎么教,但我会虚心请教我的大学老师,他们热心待我,为我自豪,我时常跑去听他们的课,回想老师以前的教态和教学方式,模仿着并尝试着。就这样,我有了不少的收获,发现这门课并不难,主要是以操作为主,知识为辅。一旦专业知识能力缺乏,就算上课讲的再生动也是原地踏步,于是我又开始认真钻研鞋革知识。那时候我每天心里愁思着那句话“自己都不懂怎么去教学生”。从那时起,我就开始了学校、鞋厂两点一线的生活,我不断地备课、不断地学习,开始感觉有了前所未有的进步。

教书,不仅仅是在教学生,也是在教自己。传统意义上的课堂,就是教师讲,学生听,老师很少审视自己的教学是否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也不够关注学生的参与度是否与自己有关,这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当学生出现与课堂教学不一致的行为时,只是一味怨学生,很少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适应了学生心理特点,是否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这种教学,是典型的拿来主义和本本主义,害了自己,误导学生。刚来学校是我听课也不少,尤其是听师傅的课和一些老教师的课,我做了总结,优秀教师之所以优秀,关键之一,就是懂得自我反思。每节课后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断改进教学,以增加课堂教学的魅力,达到及时调控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目的,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学生在老师的关爱中,不仅会喜欢老师,喜欢上课,产生融洽和谐的师生情感,还会在课堂上积极表现,快乐愉快地去学习。这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得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一年的时间恍如烟云,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就已经悄然飘逝。一年,我们共同走过,无论彼此相知,无知有多少人都能真切地感受到有一群与自己一样怀揣着梦想的少年教师,在同一片蓝天下共同努力,经历挫折与锤炼,享受成功与喜悦,令韶华缤纷。还记得第一次开校级公开课,那天正好是教师节,也是我来学校教师几天后,校领导和许多为老师都纷纷而来听课,那时我心里却是无比的紧张,我只知道自己教态很好,之后老师们都点评我这位非师范类的能教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此后,我经过了许许多多的磨炼,师傅的指导,各位老师的指点,我一次比一次进步。最近一次公开课上,得到了校领导的一致好评,心里确实有无比的喜悦。在这个成功的过程中,我明白了,教书也追求创新,刚来的那次公开课我还不会用ppt,之后我融入了,再后来,我加以操作、视频、实物投影等等引入教学设计,即使是许多老师都不明白制鞋这门课,学生们更容易掌握知识和提高了学习兴趣。

四、如何育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许多形形色色的问题,特别是问题学生更是成为我们的心头之痛,为人师者又该怎样去对待呢?是一味采用简单粗暴的批评加惩罚,还是善言开导,采用科学的分析、辩证的看待,有所扬弃,将其琢成精美之玉呢?这其实牵涉到一个正确看待学生的角度问题。人们常说真理向前再跨一步就可能成为谬误,同样我们作为承担育人任务的教师们,从何种角度入手,以怎样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更加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甚至整个人生。

对于我们职高的学生来说,各方面的素质都很欠缺,如何去教育他们,开导他们便成了我一个深思夜想的苦恼。的确,我自己看起来跟学生年纪相差不大,也就因为年龄上的问题,随之,教育学生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育人,在我看来是应该学会如何做人。只有了解学生的脾气、性格才能对症下药。切不可一味地批评,我会以一种朋友的身份去跟他沟通,反而得到很好的效果。这一年来,我领悟最深的就是教育需要因材施教。面对职高学生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我们要以人性化和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不能再抓住缺点不放,采用以往一成不变的观点来要求或塑造学生。或许在你眼中循规蹈矩、品学兼优的高材生,并不能成为你教育的骄傲。相反,那些不被老师看重和喜爱、成绩又不太出色比较调皮的学生,却很容易跟我成为“朋友”样的师生关系,挖掘他们的内心、使他们真心进步,这才是我的骄傲。

第三篇:静心教书 潜心育人

静心教书

潜心育人

——敬业主题心得体会

清徐县教师进修学校常美华

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本,师德种种敬业为本。一名优秀教师,必须既是学生“学”的师,又是学生“德”的范,即所谓的“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需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又要有高尚的爱岗敬业精神,这也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明确规定:“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差生,不得敷衍塞责。”这个道德要求是对整个职业的规范,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它是千百年来教师职业精神的优良传统,是教师的立身之根,立教之本。但是,在市场经济的时代背景下,面对利益的驱动和社会各种思潮的冲击,教师的敬业精神出现了淡化、扭曲的现象。主要表现在:

1.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相当一部分教师旨在应付教学,无心把全部精力投人到教育教学改革当中。其表现为:只停留在传统教育模式下的教育方式方法,不学习,不思考,不改革,不进取,只满足于现有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2.意志消沉、乐教敬业精神不强。其表现为:消极懒散,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心生杂念,常有怀才不遇之心,对工作没有热情,工作处于被动状态,工作随意性强,迟到、早退、旷工的现象严重。

3.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现象较为严重。其表现为:有的教师身在学校,却忙于创收。在金钱的诱惑下,相当一部分教师难以抵挡住诱惑,导致课堂上本该讲的不讲,转移到补习课上讲,教师俨然干起赚外快的活。尽管“禁补令”连年下发,但是补课市场依旧长盛不衰。

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主要在于教师收入过低。根据最近一项美国调查结果,中国教师的薪水在28个国家中排名第26。在物价上涨的同时,教师的工资却没有上涨。于是,部分教师也把补课作为补贴家用的一种方式。这种令人担忧的现象直接影响着教育方针的贯彻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严重影响着教育和教师的良好形象。因此,政府、社会、学校和教师个人都应从国家大局和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出发,把树立教师的敬业精神作为紧迫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呢?

(一)教师确立爱岗敬业的精神主要依靠教师自身努力

第一, 立志从教,爱岗敬业,安于平凡,淡泊名利。立志是爱岗敬业的前提,敬业是理智的岗位表现。在教师岗位上,没有令人羡慕的地位和权利,没有显赫一时的名声和财富,也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作为教师,它的职业注定安于平凡,淡泊名利,讲究职业良心。我们既然在众多可能中选择从教,就应爱岗敬业,无悔于自己的职业选择, 正如教育家陶行知说:“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第二,专心致志,以事其业。宋代著名思想家朱熹曾说:“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那么,怎样的老师才能成为一名爱岗敬业的好老师呢?记得有位教育家曾讲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就干不好教育”。一个人有了责任感,才会用心地去做事。正如全国劳动模范李素丽所说:“认真做事只能把事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好。”

教师用“心”在教育工作上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责任心。对教师而言,其本职工作或基本职责就是教书育人,因此,教书育人也就成了“爱岗敬业|”规定了的教师应当履行的道德义务。爱岗敬业的教师总是以严谨治学、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教学工作。对于我校而言,老师们的培训对象不是学生,而是许多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中小学教师。他们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方法,那么他们需要什么呢?他们需要的是先进的教育理论和专业引领。为此,我校教师刻苦钻研、通读教材,认真备好每一个讲座,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教学能手,同时促进自身专业成长和发展。今年,我校启动了“家长教育年活动”。为了能使远道而来、求知若渴的家长们有所收获,九名代课教师不分昼夜,白天在学校整理材料,晚上回家网上查询有关资料(那段时间学校网络不通),甚至晚上十一二点,都会接到同事征询、讨论问题的电话。当然,付出必有收获,老师们精妙绝伦、妙语连珠而又切合实际的讲解获得了家长的好评。二是爱心,爱是教育工作的金钥匙,正如冰心所说“爱是教育的基础,是教师教育的源泉,有了爱,才有了教育的先机”。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只有爱护,教育的义务和责任,没有喜欢一部分,歧视另一部分的权利,教师的伟大之处不在于爱那些人见人爱的孩子,而在于爱那些“不可爱但需要人爱”的孩子,让爱的阳光照耀每一个学生。三是“平常心”,平——就是平等,无分别;常——就是经常,持久,永远持平等无分别的境界状态。其实,以平常心来说,当总统,当元首,与当老师、当工人、农民、清洁工都没有太大的差别,都要在自己岗位上做好自己的工作,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就象杜鲁门的母亲,当杜鲁门当选美国第44届总统时,人家问她:“你的儿子当总统了,你很自豪吧!,”她说:“很自豪。不过,我的另一个儿子也同样让我自豪,他,正在地里刨土豆。”你们看,这就是平常心。须知总统很伟大,但做一个普通农民也同样平凡又伟大。所以平常心同样也是一种做好老师的重要心态。

第三,要使教师安居乐业,就要不断提高他们的物质待遇。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追求较高的物质待遇和丰厚的生活条件是包括教师在内所有“社会人”的目标和希望。教师从事育人事业需要专心致志、全力以赴,也需要必要的物质待遇和保证。他们应有丰厚的、令人羡慕的生活和工作条件,而不因待遇低下,生活窘迫,住房紧张等影响,丢开育人的天职,去忙于创收挣钱。教师的物质待遇应与其职业地位和为社会付出的劳动相适应,应足以使教师能安居乐业,把精力用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上。

总之,教师这个神圣的名字,教育这个崇高的事业,需要我们新时代的教师,内练敬业,外塑形象,敢做时代的弄潮儿,去谱写教育事业的新篇章。

静心教书

潜心育人

——敬业主题心得体会

清徐县教师进修学校

第四篇:静心教书 潜心育人(师德征文)

静心教书 潜心育人

——读《中国师德手册》的体会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师风,即教师的行为作风。师德师风对一个教师特别的重要,因为,教师是学生行动的标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师德是教师的良心。当一个教师不断充实、完善自身,使思想达到一定境界时,一切都变成了自然的行为,学生也会自然地感受到老师。从教师爱岗敬业的情感到乐业、勤业、精业的实践,教师的身传言教到教师的自我修炼,从教师学而不厌的钻研进取到教师诲人不倦的忘忧情怀,等等,形成了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体系,无不包含着何以为善的道德策略。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倡导更新教育理念的今天,怎样加深对师德的认识和理解,深入地在教育教学生活中加以贯彻,是为师者不得不考虑的问题。通过学习《中国师德手册》我终于找到了答案,这对于我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更好地为神圣教育事业服务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一、要有爱国守法、献身教育的精神

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也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人民教师要牢记人民的嘱托,要遵循法律的规范。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教师只有树立事业心,增强责任感,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对教育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 因此,教师从自己执教之日起,就该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充分的认识,才能彻底清除"拜金主义".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教育事业,象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无论何时,都能够理直气壮地说,投身教育事业,我终生无悔。献身教育,重在实践师德。怎样看待学生,怎样教育学生,怎样当好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核心应该是提高教师的素质,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

二、要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作为一名教师,应具有较好的师德修养,

而这一修养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具备较强的责任感和甘于平淡、无私奉献的爱岗敬业的精神。既然我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只有真正把教师这一职业看成是一种责任,才能真正的甘于寂寞,甘于平淡;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挑战自己,超越自己,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

三、要有热爱学生、以情育人的精神

爱是师德的核心,是师德的灵魂。近代教育家夏丏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乃宽容,爱乃信任,爱乃赏识,爱乃理解。有容乃大,用爱去宽容每一位学生,营造一个爱的“大家庭”,打破“只要范错误,就会受批评”的思维定势,用爱去感化犯错的学生,让他们主动意识到错误,愿意发自内心地改变自我,化“要我这么做”为“我要这么做”。除了宽容之外还应对学生充满信任,有了老师的信任,学生更会对自身充满信心。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师的理解和尊重。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不歧视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即使是最顽皮的学生,他们的可塑性仍是非常大的,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做法对待或歧视他们,只要多关心,从爱护他们的角度去教育他们,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也都会变成很有出息的人才。

四、要有更新观念、努力创新的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一名有着崇高师德修养的教师,我们应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思想,推行创新教育。教师还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意识,创造出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新型的师生关系。要进行创新研究和教育,我们必须具备持之以恒的耐心,要敢冒风险,不怕失败,努力使自己的业务素质得以提升,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让素质教育发扬光大。

古人云:“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只有当学生对其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才会乐意去学,才会去积极思考,才会受教于轻松愉快之中,提高学习质量。而要达到这一效果,创新教育是一个非常有效地途径。

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为祖国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有新时代所推崇的新思想,新观念,有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五、要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精神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表的地步。”因为他认为具有高尚品德、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老师,会对学生的一辈子产生深远的影响。这是对教师的要求,也是对教师的期待,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一特殊群体,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对学生产生影响,对他们的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因此,要想让学生成为文明、高尚的公民,教师首先就要成为文明、高尚的人,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出表率,这就要求我们“言为人师,行为师表”,用正直的人格作保证,去塑造自己的学生和自己本身。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要以身作则,恪守诚信,言传身教,这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即“言为人师,行为师表”。在教育中,教师的思想感情,处事哲理、人生观点、道德境界、品德修养甚至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有着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把外树形象与内强素质结合起来,以良好的师风师德感召和熏陶学生。只有教师自己要行得正、坐得端,处处为人师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

六、要有终身学习、不断进取的精神

“活到老学到老”,学生要学习知识,同样的教师也需要学习知识。所以师德的一个重要部分便是不断超越——提升高超业务素质。教师不光要对学生负责,同事也要对自己负责。教育永远是一个开创的事业,教师永远是一个前进的职业。不学无术,不进则退,这些道理人人知道,当代社会知识更新飞快,要对学生负责就得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师不能一刻不学习、不更新自我的知识结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否则就会成为名副其实的“老”师——观念老土、知识过时的“老”师。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虚,没有精神财富的储备。

时代在进步,知识在更新,教师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够不断充实自己,才能不断吸收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径,与时俱

进,吐故纳新,更新观念,不断超越自己,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俗话说“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须有一桶水。”那样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而今的学生见多识广,千万不能小看。他们接受新事物真是太快了,所以我们必须跟上他们的脚步,甚至要赶在他们的前头。要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就得多读书、多学习,厚积薄发,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内涵,去引领学生们健康成长。所以教师就必须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地充实自己,让自己博学,使自己的知识满足学生的需求。

总而言之,我们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和工作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师德只有理论不行,更要在实践中体现出来并对学生起到正面教育作用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本质上是品格教育,教师就是这种教育的实行者,她必须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帮助和塑造学生的人格,使其对社会有用。”教师应该努力地通过师德来润泽人心,塑造和谐的人格,构建和谐的社会。

第五篇:静心教书,潜心育人演讲稿

静心教书,潜心育人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静心教书,潜心育人》。坦白地讲,刚刚看到“师德”这个演讲主题的时候,有些犯难。因为,对于我,一个不足一年教龄的年轻老师来说,不过是刚刚开垦了自己的一片田地,还没有收获桃李。所以,今天我想讲的仅仅是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理解以及我这些时间来的体会和感悟。

在读小学的时候,我们都学过一首歌,歌名叫《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歌中这样唱到: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房间彻夜明亮,每当我走过您的窗前,明亮的灯光照耀我心房;从那时起,我的心里就萌发了一颗种子,一颗对“教师”这一职业期望的种子„„

中学的时候,我们同样也学习过韩愈的《师说》,他这样为教师定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通过学习,我明白了,教师不仅仅是教知识技能,更要教学生做人的道理。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形象影响着学校的校风,而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培养。

在今天,当我们面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对课程改革的新标准、新要求;面对人们在名利金钱面前的浮躁,面对人生观价值观的冲击。身为老师的我们又该如何去面对,去履行我们的职责呢?我想“静心教书,潜心育人”是最基本的行为准则。

在我的身边,有这样一支教师队伍,他们除了教书育人,还利用业余时间共同学习,苦钻业务,勇于创新,在教书育人的这条道路上,披荆斩棘,昂首阔步。

在我的身边,有这样一些老师,他们学识渊博,教学严谨,精心准备每一堂课,写好每一页教案,在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撒播知识和道德的种子;他们是平凡的,普通的,没有惊人的事迹,没有辉煌的成就,就像一块黑板,曾经写满了神奇和真理,最后擦去的是功利。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称呼;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是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把心沉下心来,静心教书,潜心育人,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上一篇:交通秩序整治工作下一篇:巾帼文明岗材料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