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圆课件

2022-08-25

第一篇:苏教版九年级圆课件

苏教版九年级化学课件

九年级是初中最后的学年,要化学要学习那些知识。以下是小编带来苏教版九年级化学课件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苏教版九年级化学课件:空气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了解稀有气体的化学特性和用途。

2.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介绍,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探索,必须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重点和难点

了解空气的组成;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方法

谈话、研讨、讲解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引言〕在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当中,时时处处都充满着一种“看不到又摸不着”的天然物质,它跟我们的生活最密切,它既是一切动植物生命的支柱,也是重要的、廉价的自然资源,它就是我们在小学自然课上已经学到,今天将要进一步学习的空气。

〔板书〕空气

〔提问〕空气就在我们的周围,你对它已有哪些了解?

(提示:它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它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

〔小结〕空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它不是一种单一物质,是由多种气体物质组成的。人们已经测知它的成分有:

〔板书〕

一、空气的组成

1.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大约):

〔讲述〕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约占总体积的4/5,氧气约占1/5。

〔提问〕你知道氮气和氧气在性质上主要的不同吗?

(氧气支持燃烧,氮气不支持燃烧。)

〔讲解并提问〕实验可以证明: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实质上只是红磷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是一种白色固体,且极易溶于水。

根据上述知识,你能设计一套实验装置用来证明空气中含有大约1/5体积的氧气吗?

(给学生一定时间的思考和议论)

〔演示实验〕①展示如图装置

②介绍仪器名称、装置原理和红磷燃烧的位置

③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操作方法和实验现象后,教师操作。

〔提问〕①你看到了哪些现象?

②为什么红磷燃烧会生成大量白烟?白烟是什么物质?

③为什么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或称反应容器)中?又为什么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只占集气瓶体积的约1/5?

④剩余的4/5体积的气体主要是什么?你如何加以证明?

⑤你认为这个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小结〕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小结。

〔讲述〕人类对空气的研究和认识,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期间许多科学家都做过类似的实验,但都未能取得明显的成果。直到18世纪末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他所以能获得突出的成果,关键是他敢于破除当时传统的错误理论(燃素说)的束缚,能够尊重实验事实,并做出了严谨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和判断。

在19世纪末以前,人们还深信空气中含有氧气和氮气。后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科学家才陆续发现了稀有气体等其它成分。

〔引言〕下面我们简单的了解一下稀有气体。

〔板书〕2.稀有气体

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等气体的总称。

〔讲述〕稀有气体因在空气中含量极少而得名,以前曾被叫做惰性气体,这是因为过去,人们认为它们不跟其它物质发生反应的缘故。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发现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也能跟某些物质反应,生成其它物质,故改称为稀有气体。

由此可见,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因此把稀有气体称为惰性气体是不科学的。

〔阅读〕课本使学生了解稀有气体的特性和用途

〔讲述〕大家对空气的组成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一般来说,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但是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若不重视工业废气,特别是有害气体的回收和处理,任其进入空气,就会带来空气污染,严重损害人体的健康,影响作物生长,形成对自然资源的破坏。

〔简介〕英国伦敦、日本四日市或美国洛杉矶等空气污染事件,以说明空气污染的危害性和防止污染的重要性。

〔板书〕

二、空气的污染与防止

1.污染空气的物质

(1)粉尘:水泥粉尘、煤烟粉尘、各种矿尘等。

(2)气体: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

2.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1)矿物燃料(煤和汽油、柴油等)的燃烧

(2)化工厂的废气

(3)水泥厂的粉尘

(4)燃放烟花爆竹

(5)焚烧枯枝野草树叶等

3.防止和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

(1)工厂做到废气回收与处理

(2)发展民用煤气生产

(3)严禁燃放烟花爆竹

(4)禁止焚烧树叶、野草

(5)提高汽油、柴油质量

〔小结〕防止空气与环境污染,保护人类生存环境,是每个人都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练习〕(投影出示练习题)

在相同条件下:

①分离100L空气,大约可得氧气______L,可得氮气______L。

②分离______L空气,可获得42L氧气。

③分离空气获得氧气63m3时,同时可获得氮气______m3。

苏教版九年级化学课件:钠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新教材第一册第二章第一节————金属钠,化学教案-钠。我准备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 说教材

1、 本章(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特点及作用

地位:碱金属是典型的金属元素,是学生学习的第一个金属元素族。碱金属一章里所包含的化学反应类型较卤素的更全一些,对于第一章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吸热和放热反应等知识内容,在碱金属一章中应用得也多一些,体现得也更直观一些。因此,把碱金属作为第二章,可使第一章所学知识得到及时的应用和巩固。为学习其他元素和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同时有利于减轻学生在高中学习的不适应感。

特点及作用:(1)注重了与初中知识的衔接。知识的逻辑顺序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顺序和认知规律。初中已学的铁等金属的知识,以及碳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等钠的化合物的知识为碱金属的学习打下基础,并同时巩固了第一章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

(2)树立起了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的观点。教材通过实验来具体研究钠的性质,推出钠的存在,用途。联系碱金属的原子结构特点,最后归纳出碱金属的相似性和递变性。体现出由个别到一般的 认识规律。建立起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的观点,建立起研究元素族的科学方法。为以后学习其他元素族及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

(3)加强了实验教学。本章新教材共插入了11个演示实验,1个学生实验,一个家庭实验,1个趣味实验(选修)增加了实验的比重、趣味性和可操作性,使学生全方位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同时,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能力。

(4)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本节就插进了7个图,丰富了版面,使学生更好理解教材,开发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增强了教材的弹性,使资料更加丰富,扩大了学生选择和自主学习的空间。

2、 教学目标的确立及依据

依据教改的精神,新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了解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钠的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以及合作学习的精神。

3、 重点、难点的确立及依据

重点是通过实验认识金属钠的化学性质;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金属钠的化学性质。

确立的依据:化学实验是研究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

二、 说教法和教学手段

我是一名普通的化学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使我感觉到,一个好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索能力。

通常物质实验大多数是验证性实验,是复习和巩固学生所学的化学知识,实验的难度比较小,常常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重复做这种实验,学生的实验兴趣会下降,对这样的化学实验,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学习科学家的研究方法,自己去感受,探索新知识,运用结论,在新情境中解决新问题。既学到了化学知识,又掌握了探索新知识的科学方法,提高了思维能力,培养了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因此,我在“金属钠”一节的教学中采用“引导——实验探究法”。这种方法是以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为目标,以教材实验为主,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性学习,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观察、思考、分析实验现象,自己归纳总结。在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分析综合能力,并逐渐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 说学法

由于我们的学生知识技能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浓,加之这一节的实验又易做,所以尽量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让学生动眼看、动手做、动口说、动脑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认识过程统一为一个整体,同时,分设不同层次的问题进行探究,最大程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对于习题来说,使学生对同类习题合并找差别,一题多解找简法,典型习题拓开知识点。

四、 说教学设计思路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讨论预测——学生拟定探究方案——教师指导——确定实验方案——实验探究——汇报交流——评价小结。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时可结合物质的组成、结构、客观存在的实验事实、现象或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趣味实验等进行;学生的讨论、预测、拟定探究方案,则要结合学生旧有的知识结构,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参与性,教师要鼓励学生认真思考,大胆发言,各抒己见,敢于标新立异;教师的指导、评价要注意不包办代替,不随意否定,而要在充分肯定其个性特征的基础上客观评价。

五、 说教学过程

前言导学

(1)、碱金属包括哪些金属元素?它们在原子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2)、为什么把它们叫碱金属?

学生阅读教材,理解、回答,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化学教案《化学教案-钠》。

引导:

自然界中常见的一些金属块儿(如铁、铜等)

(1)、可以用小刀很容易地切割吗?如能切割,观察断面的颜色。

(2)、把它们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能熔化吗?你能观察到什么?

(3)、把它们放入水中能溶解吗?能漂浮与水面之上吗?

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每小组汇报实验结果。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入手,有利于跟下面的实验形成对比。

实验探究1:

教师分发钠块儿,然后说:同学们,如用钠儿块重复上述实验,你又能看到哪些奇妙的现象呢?

学生活动:

学生动手实验:用小刀很容易的把钠块儿切开,觉得很新奇,但一会儿看到断面变暗,很不理解。教师提醒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学生马上意识到钠与氧气反应。在做第二个实验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成物的颜色,并和第一个实验进行对比。特别是做第三个实验时,同学们的气氛高涨起来。通过以上对比实验,能够使学生清楚的认识到金属钠有不同与铁、铜的物理与化学特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学生团结协作精神,亲自体验钠的性质的研究过程。

实验探究2:

在钠与水反应的实验中,你能否再设计一个实验,检测反应都生成了什么物质呢?

学生活动:

学生动手设计实验方案,小组讨论方案的可行性,然后进行实验探究。同学们有的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酚酞,有的又取一小块儿钠放入盛有少量水的小试管中检验产生的气体……

至此,教师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去分析问题,之后,让学生进行再讨论。看这几个方案中哪些是可行的,哪些是不可行的,直至得出结论。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接着,再让学生分析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学生完成第一步学习探究活动后,对钠的化学性质已有了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进一步提出一些深层次问题,让学生进行第二步学习探究,深化思维,发展能力。

引导:金属钠为什么保存在煤油中?

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论:钠非常活泼,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所以应将金属钠与空气隔绝;又因为钠比煤油重且不与煤油反应,所以保存在煤油中。训练了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接着,又引出两个探究性实验。

实验探究3:

如果将钠投入到煤油和水的混合物中,会有什么现象?

实验探究4:

如果将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能置换出铜吗?你还会看到哪些现象呢?

学生活动:

先预测——实验验证——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拓展了学生思维的宽度、深度,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归纳小结:(本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

画龙点睛。让学生归纳,可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内练习:目的在于检查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发现不足,及时解决。

本课的课后作业设计成:把一小块儿金属钠露置在空气中,两周后会看到什么变化?最终变成什么物质?作业设置的意图,主要是培养、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做一个有心人,这也利于其非智力因素的养成。

方法与体会:

“引导——实验探究法”运用了现代教学思想,在教学中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始终处于不断探索的情境中,培养学生大胆丰富的想象力,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使学习过程真正成为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

“引导——实验探究”模式符合教学统一规律,即“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同时师生围绕教学目标,共同展开实验探究,也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的特点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在“引导——实验探究”模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引导、指导、点拨、评价的指导作用。学生开展探究、实验、归纳总结、练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探究学习符合中学生心理特征,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整个教学过程中,从提出问题开始,到解决问题为止,学生始终处于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情境中。实验的成功,结论的得出,使他们能初步尝试到科学探索的乐趣,这无疑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育其创造性,并能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使他们学会研究和探索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科学研究的素养。

总之,“引导——实验探究”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变成学生发现信息,加工信息,研究问题,增长知识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运用更好的教学模式使化学课变得更加精彩。

板书设计:

这样的板书设计,可以突出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一目了然,便于整理和记忆。

苏教版九年级化学课件:溶解度

设计思想:

溶解度是第七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传统教学模式把溶解度概念强加给学生,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并不深刻。本节课从比较两种盐的溶解性大小入手,引发并活跃学生思维,设计出合理方案,使其主动地发现制约溶解度的三个条件,然后在教师引导下展开讨论,加深对"条件"的认识。这样设计,使以往学生被动的接受转化为主动的探索,充分调动了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体现了尝试教学的基本观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尝试,并尝试成功。

教学目标:

1、理解溶解度概念。

2、了解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

3、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教学器材:胶片、幻灯机。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问: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是否相同?举例说明。

答:不同。例如食盐能溶于水,而沙子却极难溶于水。

问:那么,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是否相同?

答:不同。例如油易溶于汽油而难溶于水。

教师总结:

物质溶解能力不仅与溶质有关,也与溶剂性质有关。通常我们将 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叫溶解性。

二、讲授新课

1、 理解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问:如何比较氯化钠、硝酸钾的溶解性大小?

生:分组讨论5分钟左右,拿出实验方案。

(说明:放给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并鼓励他们畅所欲言,相互纠错与补充, 教师再给予适时的提示与总结。学生或许会凭感性拿出较完整的实验方案,意识到要比较氯化钠、硝酸钾溶解性大小,即比较在等量水中溶解的氯化钠、硝酸钾的多少。但此时大多数学生对水温相同,溶液达到饱和状态这两个前提条件认识不深刻,教师可引导进入下一次尝试活动。)

问:

(1)为什么要求水温相同?用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分别溶解氯化钠和硝酸钾,行不行?

(2)为什么要求水的体积相同?用一杯水和一盆水分别溶解,行不行?

(3)为什么要达到饱和状态?100克水能溶解1克氯化钠也能溶解1克硝酸钾,能否说明氯化钠、硝酸钾的溶解性相同? 生:对上述问题展开积极讨论并发言,更深入的理解三个前提条件。

(说明:一系列讨论题的设置,充分调动了学生思维,在热烈的讨论和积极思考中,"定温,溶剂量一定,达到饱和状?这三个比较物质溶解性大小的前提条件,在他们脑海中留下根深蒂固的印象,比强行灌输效果好得多。)

师:利用胶片展示完整方案。

结论:

1、10℃时,氯化钠比硝酸钾更易溶于水。

师:若把溶剂的量规定为100克,则某温度下100克溶剂中最多溶解的溶 质的质量叫做这种溶质在这个温度下的溶解度。

生:理解溶解度的涵义,并思考从上述实验中还可得到什么结论?

结论:

2、1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5克,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1克。

生:归纳溶解度定义,并理解其涵义。

2、根据溶解度判断物质溶解性。

师:在不同的温度下,物质溶解度不同。这样,我们只需比较特定温度下 物质溶解度大。生:自学课本第135页第二段并总结。

3、溶解度曲线。

师:用胶片展示固体溶解度曲线。

生:观察溶解度曲线,找出1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及在哪个温度下,硝酸钾 溶解度为110克。

问:影响固体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温度。大多数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例如硝酸钠;少数固体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例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反而减小,例如氢氧化钙。

第二篇:苏教版5年级上册圆的认识

1,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看可那这些生活中的画面,其中隐含了一些平面图形,你能把它们都找出来吗? 生:能,金字塔是三角形。圆盘是圆形的。

师:哦,金字塔的一个面是三角形,圆盘的正是圆形的。

生:书架的侧面有一些梯形,栅栏的缝隙形成了平行四边形。

师:说了这么多咱们认识的平面图形,说明大家的观察都非常仔细,那么在这些图形中,圆与其他平面图形相比,有什么不同?

生:圆没有角。

师:为什么没有角?

生:圆没有边/只有一条边围成。师:对呀,圆不像其他图形那样有着直直的边,它的边是怎样的? 生:圆的边是弯曲的。

师:看来,圆确实有着它独特的魅力,没有角,边是弯曲的,所以我们认为他是一种平面上的曲线图形。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走进圆的世界。(板书:圆的认识) 2,画圆技巧提炼

师:要认识圆,咱们首先要画一个圆,想一想,你准备怎样画圆? 生:用圆规,依照一个圆形物体的边缘去画。

师:哦,现在出现了两种意见,你们评价一下,哪种方法更好些? 生:圆规画圆更加方便些,可以调整大小。

师:是呀,圆规是我们画圆常用的工具,老师带来了一个大号的圆规,观察我在黑板上画圆, 思考我是怎样画圆的? (教师示范画圆)

好,下面请你们用圆规在纸上尝试画一个圆,边画边思考,怎样画,又快又好?

(学生画圆,教师捕捉学生生成的基础性资源在白板上呈现:1,成功画圆,2,失败画圆) 师:我们来看这两位同学画的圆,比较下,谁的圆画得好? 生:第一个圆。

师:恩,这个圆是画得又快又好,肯定有一些技巧,谁来介绍一下? 生:捏住上方,固定针尖,略微倾斜,用力适中,旋转一周。 师:那第二个圆,大胆猜一猜,可能是出现了什么问题? 生:他是捏住了圆规的两只脚画。 师:哦,是这样么(展示),这样画会导致什么? 生: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

师:对呀,其实刚才大家所说的,都是画圆时需要注意的地方,运用刚才大家提到的技巧,再画一个圆,快,只给你10秒钟。 (学生第2次圆规画圆) 师:怎么样,成功了吗? 生:好了。

师:同学们,我还有另一种在纸上画圆的方法,瞧,旋转纸张一周,是不是也得到了一个圆? 生:是的。

师:哦,那如果我用这种方法在黑板上画圆,你觉得合适吗? 生:不合适,因为黑板不能转动。

师:是呀,不能转动,圆是画不出来的,看来,我们还得根据不同的场合,选择不同的画圆的工具。 3,操场画圆:

师:那同学们有没有见过体育老师在大操场上画一个大大的圆呢? 生:没有。

师:想象一下,他可能是怎么画圆的?

(学生思考) 师:来说说看? 生:大圆规。

师:有那么大的圆规嘛,恐怕只有巨人才能用这样的圆规…… 生:以一只脚原点,手上拿着铲子,然后旋转一周画。

师:恩,这是你的想法,如果这个圆要足够大,你的手不够长,怎么办呢,再想想? 生:两位同学合作,一个拉住绳子的一端,另一个拉紧绳子转一圈。 师:他的想法,你们都同意吗? 生;同意。

师:看来咱们都想到一块儿去了,让我们一起来看段视频,看看体育老师画圆有什么技巧? (学生观察视频) 师:有些同学会心的笑了,看来你们的想法和体育老师的做法,是不谋而合啊。说说看,都有哪些技巧? 生:要用力按住绳子的一端。师:哦,这一端上有一个小朋友用木棍用力压着,这个木棍能不能晃动?生:不能。师:还有什么技巧吗?

生:绳子要拉直,不能松……师:对了,要画大圆就得用一个很长的绳子,要拉紧蹦直了转动,这个技巧很重要。

4,空中画圆,聚类分析

师:刚才体育老师露了一手,我心里也痒痒呢,也想露一手给大家瞧瞧,你们想看看我的本事吗? 生:想。

师:注意观察,不要眨眼哦,(教师示范空中画圆)是一个圆吗? 师:想想,汪老师在画圆时,有哪些技巧? 生:手不能抖动/绳子不能有弹性。

师:你们观察得都很仔细,看来,无论我们在哪里画圆,要成功都要注意一些技巧。

师: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展示四个情景图,指着屏幕)在黑板上画圆,在纸上画圆,在操场上画圆,又在空中画圆,这几次画圆,尽管画圆的地点变了,画圆的工具也各不相同,但是它们有没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思考一下,同桌互相讨论一下。

生:他们有一个中心点/支点/固定的点。(板书:定点)师:除了定点,还要定什么? 生:都要有圆心。师:你能结合这四次画圆,说说什么样的点是圆心么? 生:都要确定一段距离。师:哦,把这距离确定下来,不变了,也就是定长。(板书:定长) 师:还缺少了一个什么动作? 生:还要旋转一周。(板书:旋转一周)

师:虽然画圆的情景不同,但都要固定一个点,展开一定的距离,然后旋转一周。

5,揭示圆的半径,圆心概念

师:在数学上,我们把固定的点叫做圆心,用字母0表示,确定的这段距离叫做半径,用字母R表示。(板书:圆心,半径)

师:回顾刚才画圆的情景,你能找到它们的圆心和半径吗?上来指一指,说一说? 生:针尖是圆心,两脚之间的角度是半径。师:是距离。 生:手按的地方是圆心,绳长是半径。 生:手握的地方是圆心,绳长是半径。

师:说得着好,请你们在自己刚才画的圆里,表示出半径和圆心。 (学生画半径)

师:画好了吗?有的同学还在继续画,他画了不止一条半径呢。现在你能说说,什么是半径了吗? 生:圆心到圆的边边上这条线段。 师:(教师示范画半径)哦,是从圆心出发,只到圆内,要超出圆外吗?正好到圆周上的这段距离,就是圆的半径。对于半径的研究,你们还有其他补充吗? 生:半径可以画无数条。

师:哦,为什么在这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

生:因为圆周上有无数个点,连接圆心和圆上的线段可以画无数条。师:那么这些半径都相等吗?生:相等。

师:恩,这是你的想法,其他同学呢,同意他的观点吗? 生:同意。

师:好,让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是不是像大家推测的那样? (学生观察动画)

6,探索圆的直径,以及各部分的关系。

师:同学的发现是正确的,观察这一条特殊的线段,这条红色的线有一个新的名称,你们知道吗? 生:直径。

师:如果给你一张圆纸片,你能不借助于工具,找到直径吗? 生:能,师:动手找一找。 (学生折纸)

师:说说你是怎么找到的? 生:对折后,折痕就是直径。

师:同意他的说法吗?对折后,两个半圆完全重合,说明直径所在的直径,就是圆的什么? 生:对称轴。

师:瞧,又有新的发现,圆还是轴对称图形呢。你可以继续折一折,量一量,画一画,想一想,圆的对称轴,直径,半径,圆心,他们有着怎样的联系,你还有其他发现吗?

生:有直径无数条。师:哦,直径所在的直线就是圆的对称轴,有无数条直径,说明对称轴也有无数条。 生:直径是有两条半径组成的。师:是哪两条半径组成的?

生:这两条半径都要在一条直线上。师:对呀,这说明直径是两条在一直线上的半径构成的一条线段。(板书:D=2R)

生:我还发现两条直径的交点就是圆心。师:看来,直径还必须要经过圆心。

师:同学们有了这么多新的发现,现在你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来说说,什么是直径吗? 生:通过圆心的的一段距离……

师: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周上的线段,就是圆的直径。 7,两圆位置

师: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了解了画圆的原理和圆的基本构造,其实圆规就是根据圆的特点来设计的。 师:现在你能更熟练,准确地用圆规来画圆了吗? 生:能。

师:请你在同一张白纸上,画两个圆,想一想,这两个圆怎么画?

(学生画两个圆)师:一边画,一边思考,这两个圆的圆心和半径可以怎么安排?体会圆心和半径的有什么作用?

师:观察这两组圆,为什么有的圆大,有的圆小,同一个圆心却可以画两个不同的圆? 生:半径越长,圆越大;半径越短,圆越小。

师:这说明半径有什么作用?

生:决定圆的大小。(板书。大小)

师:再看这两组圆的大小一样,是什么原因影响了他们的位置关系呢?关键在哪里? 生:圆心。

师:这说明圆心决定什么?

生:圆的位置。 (板书:位置)

师:看来,圆心和半径对圆而言是至关重要的,由于圆心和半径的不同,两圆的位置关系也在发生着变化,今后到了初中,我们会进一步研究两圆的位置关系。 8,欣赏

师:今天我们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了,汪老师还带来了一些圆,给大家一起欣赏下。 (学生欣赏)

师:瞧,食品、工艺品中,圆的应用很广泛……自然界中蕴涵了丰富的圆,圆形小花,荡漾开的水波涟漪就是由许多个同心圆构成的。从古至尽,圆就是受到建筑学家的青睐。而具有咱们中国人民民族特殊的剪纸和窗花,更是将圆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看,冬奥会上,伸雪和赵红博两人优美的舞姿在冰上画起了一个又一个圆。

师:欣赏完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想说的? (学生各抒己见)

师:是呀,圆无处不在,咱们中国人与圆是有着不解之缘的:过年,要有合家团圆的气氛,祝福恋人们婚姻美满,要说花好月圆。做人要讲究智圆行方,讲话要字正腔圆。正因为有了这个圆,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生活更为圆满。

第三篇: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目录

第一章

图形与证明

(二) 1.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1.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1.3 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 1.4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

1.5中位线

第二章

数据的离散程度 2.1极差

2.2方差与标准差

2.3用计算器求标准差和方差 第三章 二次根式 3.1二次根式

3.2二次根式的乘除

3.3二次根式的加减 第四章

一元二次方程 4.1一元二次方程

4.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4.3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题 第五章 中心对称图形(二) 5.1圆

5.2圆的对称性

5.3圆周角

5.4确定圆的条件

5.5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5.6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5.7正多边形与圆

5.8弧长及扇形的面积

5.9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第四篇: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

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3.答题过程中,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新华字典》。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句) ....6..① ,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②烈士暮年, 。 (曹操《龟虽寿》)

③ ,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④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⑤无可奈何花落去, ,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

⑥ ,君子好逑。 (《关雎》)

⑦ ,宛在水中央。 (《蒹葭》)

⑧ ,或异二者之为。 (范仲淹《岳阳楼记》)

(2)默写王之涣的《凉州词》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9分)

庭院上空是一架纵横交错的葡萄藤。初春时节,昏睡的葡萄藤醒了,它们先是悄然睁 .开一粒粒紫红色看似xīng忪的叶芽,那些叶芽便很快毛茸茸地伸展开了。它们很快就把庭院里的阳光剪得 A (乱七八糟,密密麻麻,斑斑驳驳)。不到半月,院子的上空就一片摇yè的苍翠,连一片金黄阳光也 B (泻,漏,坠)不下来。清风徐徐地一摇,几片碎碎的阳光偶而从叶缝间掉落下来,但那是稍纵即逝的,像梦的碎片一样。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悄( )然 xīng( )忪 摇yè(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它的正确写法是“ ”。(2分) (3)文中横线处应填写的恰当词语分别是:A ,B 。(2分)

(4)这段文字运用 、 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积蓄一冬力量的葡萄藤在初春时节生命苏醒的状态。(2分)

3.运用名著阅读获得的知识,完成(l)-(2)题。(4分)

(l)《渔夫和他的妻子》是德国民间文学《________》中的一篇,那条具有魔法能力的比目鱼一次又一次地满足了渔夫妻子的愿望:住小别墅,住宫殿,当国王,当皇帝,当教皇。当渔夫妻子提出____________的愿望时,比目鱼让她重新住进了原先那个破渔舍。 (2)《水浒传》中写了三位女将:“________”(绰号)扈三娘、“母夜叉”________、“母大虫”顾大嫂。

4.蚌埠是不错的旅游城市,除了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外,民间特色小吃也闻名遐迩。近期,某校七年级开展了以“舌尖上的家乡”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12分) (l)【猜一猜】请你阅读下列三则谜语,任选两则写出谜底(常见食品)。(2分)

①前面来了一群鹅,扑通扑通跳下河,等到潮水涨三次,一股脑儿网上桌。 ②本来一大片,变成千条线,是线不缝衣,只在锅里见。

③两个瘦子一般长,扭在一起跳池塘,有人拿棒来救起,瘦子变成胖又黄。 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 (2)【改一改】下面是某同学写的有关传统美食的短文,有一处句子有语病,请找出来并改正。(3分)

①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②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③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④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亲人,已成为天下人共同的心愿。

第 句有语病,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一说】围绕此次活动,七年级某班开展了一次“说说家乡美食”活动,作为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开场白。(3分) (4)【写一写】校文学社决定周五(4月15号)下午2点在报告厅组织七年级学生开展一次以“家乡的味道”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拟一则活动通知,要求各班选手准时参赛。(4分)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22分) 屋檐下游走的光阴

①“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A]闲读宋词,陶醉于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的美好乡村生活里,更勾起了我对屋檐的美好记忆。

②[B]小时候,在故乡的小山村里,住的是泥墙瓦屋顶的老屋。老屋有大大的屋檐,像伞一般守护着我度过快乐的童年。

③每年的春讯是屋檐下的燕子告诉我的。当屋檐下空寂了一冬的燕巢又响起唧唧喳喳的呢喃,当屋檐下露出几只憨憨的黑色小脑袋,当一个个黑色的剪尾划过屋檐,我便知道,春天来了。小时候大人告诉我们燕子是益鸟,村里所有人都爱护着燕子,也以燕子在自家的屋檐下筑巢为荣。那时候我们爱做的一件事就是,挨着各家房子的屋檐寻觅,寻找有没有燕巢。长大后读诗书,读到唐代诗人皇甫冉的《赋得檐燕》:“拂水竞何忙,傍檐如有意。翻风去每远,带雨归偏驶。令君裁杏梁,更欲年年去。”以及南朝吴均《山中杂诗》中:“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这些诗句,总能勾起我对屋檐与燕子的阵阵怀想。

④小时候炎热的夏天,我与外祖母在屋檐下纳凉。白晃晃的阳光透过屋檐投射到斑驳的泥墙上,光影灵动。外祖母躺在一张凉椅上,我趴在她旁边睡觉,她紧紧地握一把葵扇,轻轻地摇扇,摇下凉快和无数童年的故事,摇下缓慢流淌的时光。[C]锄头、铲子、铁耙子,铁叉子静静地靠在泥墙旁,以标点符号的姿势,记录着农家人的农耕岁月。骄傲的大公鸡在屋檐下昂首挺胸地踱着步,发出动人的声音;谦虚的小花猫在墙根旁安静地睡觉……一切如此安详宁静,仿佛一幅静物工笔画。

⑤屋檐下看雨听雨又是另一番景致。下雨的时候,屋外是潮湿的世界,大雨顺着屋檐开始流淌,起先是雨珠子,滴滴答答,一声,两声……雨点像多情女子的巧手,屋檐是古琴,轻轻地弹奏出美妙的琴音;慢慢地,变成了雨线,一条,两条……然后变成了雨帘。每每那时,总会看见老母鸡带着一队小鸡在屋檐下躲雨,老母鸡用自己宽大的羽翼保护着小鸡,小鸡在叽叽叫着,老母鸡咯咯咯地回应,声音透着慈爱。后来读到唐代诗人王建的《听雨》:“半夜思家睡里愁,雨声落落屋檐头。照泥星出依前黑,淹烂庭花不肯休。”[D]我总会想起童年时在屋檐下看雨听雨的情景,也更氤氲起我想家的情怀。

⑥长大后,我离开了家乡,离开了那些年住的老屋,我就越发思念老屋的屋檐。在异乡的城市里,林立的高楼大厦是没有屋檐的,“屋檐”变成了我埋藏在记忆深处的一个梦。于是,每次回老家,我都像在寻找我那快乐的童年,那美好的光阴。回到老家,屋檐还在,八十多岁的外祖母依然坐在屋檐下,她对着我慈祥地笑,问我在城里的工作和生活,念叨着我什么时候领个外孙子回来给她瞅瞅。多年后,我领着女儿再回老家,外祖母已九十多岁,她依然坐在屋檐下,她依然会念叨我的名字,可是她已认不出我了。

⑦再回首,我童年美好的光阴,在屋檐下静静地游走。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5.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以 为线索,通过回忆往事抒发了对_________、________的怀念之情。(3分)

6.③~⑤段依次写了哪几件童年往事?请逐段加以概括。(6分) 7.下面句子是从文中抽出来的,将它放回原文,应放在( )(只填序号)。(2分)

屋檐,是属于故乡的,是属于童年的。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8.品味下列句子,根据括号内的提示简要作答。(6分) (1)多年后,我领着女儿再回老家,外祖母已九十多岁,她依然坐在屋檐下,她依然会念叨我的名字,....可是她已认不出我了。(说说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2)骄傲的大公鸡在屋檐下昂首挺胸地踱着步,发出动人的声音;谦虚的小花猫在墙根旁安静地睡觉。(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该句)

9.请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文章第⑦段的作用 。(5分)

【二】(18分) 知足就是幸福

陈乃举 ①没有谁不向往幸福。可幸福是什么呢?一千个人可能有一千种回答。

②其实,幸福既简单又复杂。说它简单,是因为它是人们生活的一种舒畅的体验或感受;说它复杂,是因为促使人们能够体验或感受到生活的舒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以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作为一种心理感受,知足就是幸福;不知足,不会幸福。

③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密纳小学一名三年级小学生在作文里写道:“我们可以喝上干净的清水了,饭也好吃了,原有的厕所也将拆除重建,还可用水来冲洗,我们不再闻臭味了,我们更幸福了……”能够喝上干净水,不再闻臭味,孩子们知足了,所以感到幸福。

④《三月风》杂志曾报道过,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自恃自己条件好,“走遍了中国科学院的直属单位”,“竟没有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心意的工作”,于是他自杀了。我们在感到震惊和为他惋惜之余,自然想到:他是不是不知足,欲望太高了?

⑤人就怕“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欲望太多太高,实现不了,便会觉得不幸福,甚至为此而痛苦。当今社会竞争激烈,我们不能以消极的态度对待之,但面对太多太多的诱惑,如果奢望过高,一旦被太多的难题所累,便会深陷烦恼之中,甚至失去理智,干些不明智的蠢事。有的人之所以觉得不幸福,不是他拥有的太少,而是期望得到的东西太多。所以,我们要调低自己的欲望底线,摒弃浮华,拒绝诱惑,以“知足常乐”平常心对待生活。唯此,才会享受到人生的幸福。

⑥知足是一种生活智慧,知足就是幸福。有人“身在福中不知福”,太多的不知足蒙蔽了心智,老觉得不如别人或社会亏欠他,自然不会拥有快乐和幸福。古人云:“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为什么要“知足”呢?因为人的情况是变化的,不如意事常八九,一时知足不行,要持续知足方能终身不辱。“知止”,是说当止则止,不能得寸进尺,而且要“常止”,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经得住诱惑,管得住自己,唯“常止”方能终身无险。

⑦提倡知足,并不是让人不思进取。个人利欲和事业上的进取心是两回事。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能懂得取舍,以知足的态度对待利欲,以不知足的态度对待事业,该坚持的就坚持,该放弃的就放弃,那我们就会永远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在事业上取得更加绚丽的成就。 (选自《今晚报》,有删改) 10.请指出本文的中心论点。(4分)

11.第③④段除了运用举例论证外,还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5分) 12.第⑤段“唯此,才会享受到人生的幸福”一句中,“此”指的是什么?(4分) 13.请简述第⑥段的论证过程。(5分)

【三】(15分) 醉翁亭记 北宋·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4.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5分) (1) 名之者谁 名: .(2) 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 .(3) 负者歌于途 歌: .(4) 颓然乎其间者 颓然: ..(5) 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 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16.本文作者极力渲染“乐”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7.欧阳修虽被贬滁州,却能够与民同乐,这给了你怎样的启示?(3分) 18.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55分)

有人说,生活就是一次次的相遇,一场场的离别。其实在成长的路上,总有些东西一直陪伴着你,支撑着你,给你启迪,给你鼓励;也许是一句贴心的话语,一个理解的眼神;也许是一束温暖的阳光,一棵无名的小草……

请以“ 一直都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10分)(1)略 (共6分。选填6句,每句1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句不得分) (2)(共4分。每句1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句不得分) 2.(9分)

(1) qiǎo 惺 曳 (共3分。每空1分) (2) 偶而 偶尔 (共2分。每空1分) (3) A斑斑驳驳,B漏

(共2分。每空1分) (4) 拟人 比喻

(共2分。每空1分) 3.(4分)

(l)格林童话 做太阳和月亮的主人

(2)一丈青 孙二娘 (共4分。每空1分) 4.(12分)

(1)①饺子 ②面条或米线 ③油条 (任选两个,每个1分) (2)④ 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亲人之情,已成为天下人们共同的心愿。

(共3分。第一空1分,第2空2分)

(3)示例: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各地都有美食,家乡安庆也不例外。你喜爱的家乡美食是什么?你了解它的制作方法和历史渊源吗?今天,就让我们说说家乡的美食吧。

(要求:目的明确,切合活动主题;语言通顺,感情真挚。内容2分,称呼语1分) (4)示例:

通知

校文学社定于周五(4月15号)下午2点整在报告厅开展以“家乡的味道”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七年级各班演讲选手准时参加。

校文学社

**月**日

(共4分)正文(内容完整,表达准确)2分,落款(第一行署名,第二行日期)2分

二、[55分]

【一】(24分)

5、屋檐 童年 故乡 (共3分。每空1分)

6、③檐下燕子告诉我春讯(我挨着各家屋檐寻燕巢);

④我与外祖母在屋檐下纳凉;

⑤我在屋檐下看雨听雨。

(共6分。每点2分)

7、B (共3分)

8、⑴突出强调了时间虽然过去了很多年,但老祖母那熟悉的样子和对我的疼爱没有改变,抒发了作者对老祖母的怀念之情。(意思对即可)(共3分)

⑵运用拟人的修辞,形象生动地描写出大公鸡在屋檐下踱步和小花猫睡觉时的可爱样子,写出了童年故乡的安详宁静与美好。(意思对即可)(共3分)

9、(6分)内容上:抒发了作者对童年在故乡的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3分) 结构上:照应开头,篇末点题,卒章显志。 (3分)

【二】(16分)

10、(4分)知足就是幸福。(或:知足就是幸福;不知足,不会幸福。)

11、(4分)正反对比论证;(1分)第③段列举云南小学生的例子,从正面论述“知足就是幸福”(1分);第④段列举某大学生例子,从反面论述“不知足,不会幸福”(1分)。通过正反对比突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1分)

12、(4分)以“知足常乐”平常心对待生活。

13、(4分)首先提出观点“知足是一种生活智慧,知足就是幸福”(1分),接着从反面论述有人“身在福中不知福”(1分),然后援引古人名言“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作为道理论证(1分),最后论述人应“知足”“知止”的原因(1分)。

【三】(15分)

14. (5分)(1)名:命名。(2)意:情趣。(3)歌:唱歌。(4)颓然:醉醺醺的样子。(5)乐:以……为乐。(每小题1分,共5分。意思对即可。) 15. (4分)(1)有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儿展翅飞翔似的亭子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

(2)山中野味野菜,各种各样地在面前摆着。这是太守举行酒宴。 (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6.(3分)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17.(3分)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也要豁达乐观、恬然自适、积极向上、有所作为。

第五篇:苏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案(大全)

2017-2018学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九年级《思想品德》

一、教学情况分析

总体上讲,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好,纪律性与自觉性比较强,初三学年思想波动也不大,这些都有利于教学的开展。但是也有部分同学对自己要求不严,与中考思想品德学习要求相比,部分学生存在对思想品德学科重视程度不够、基础知识薄弱、上课效率低、解题方法欠缺、学习态度不端正等问题,学习缺乏兴趣,课堂气氛有待改善。

二、教学目标

苏人版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和要求,坚持了正确价值观念引导,强化国家和公民意识,让教材(课堂)成为学生建构良好品性、生活态度、价值取向的互动坐标。

教材内容的安排偏重于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偏重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基本制度,更多地注重于对学生进行公民意识、国际视野的培养,培养学生认知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为青少年学生逐步走上社会、扩大社会交往、参与社会公共生活打好基础。

具体目标:

第一单元,亲近社会,做一个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人。 第二单元,合作诚信,做一个诚实守信、善于合作的人。 第三单元,崇尚法律,做一个遵纪守法、懂法用法的人。 第四单元,情系祖国,做一个热爱祖国、奉献祖国的人。 第五单元,走向明天,做一个开拓进取、立志成才的人。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针对新教材,依据《课程标准》,加强集体备课,个人研究与集体讨论相结合,准确把握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认真、扎实做好新课教学,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2.坚持和完善实验中学思想品德“协进”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突出“主问题”探究,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情境生活化。即教学要体现生活化的要求,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对学生进行导航。

3.充分利用教材。(1)梳理教材,理清思路,熟悉教材,加强识记;(2)变式教材,在熟悉中创新意,加深理解;(3)整合教材,使教学内容具有探究成分,提高学生能力。

4.注重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具有良好听课习惯(注重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整理)、审题习惯(培养审题习惯,强化审题意识;克服畏难情绪,增加审题自信;指导审题方法,提高审题能力)和作业习惯(背诵作业和书面作业)。

5.通过广播讲座、课堂教学、作业试卷讲评及学生反思总结,熟练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拓展思维空间,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使问题设计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

6.精心设计作业,既有背诵作业,也要书面作业。加强对作业反馈及提高作业质量措施的探讨,务使作业落实。围绕“新、精、活”选题,夯实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应南通市中考思想品德考试形式的变化。尝试让学生进行作业讲评。 7.引导学生及时复习巩固。

上一篇:手机充值卡充战网点下一篇:时间告诉我教学反思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