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环境卫生治理

2022-07-05

第一篇:加强环境卫生治理

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治理 打造美丽乡村

摘要:随着社会进步和农村的不断发展,农村环境卫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从下乡了解到的情况来看,我县许多农村环境的脏乱差状况令人堪忧。生活垃圾乱堆乱放,生活污水排放不畅,夏日蚊蝇乱飞,冬日垃圾乱堆。环境脏乱差直接影响农村环境质量和农民生活质量,农民群众改善环境状况的意愿日益强烈。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事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村的和谐稳定。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提升健康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共中央在2005年12月31日发布的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协调推进并尽快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如何破解这些难题,坚持不懈地做好农村环境卫生工作,显得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环境卫生 治理 美丽乡村

一、目前我县农村环境卫生的现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尤其是近年来,农村经济快速增长,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与城市相比,农村村居环境的建设还相对滞后,村民环境意识相对薄弱。绝大多数农村中的“脏、乱、差 ”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如下:

1、垃圾随处乱丢。由于受传统陋习和落后观念影响,很多村民存在随地乱丢垃圾的不良习惯:或丢在村前的渔塘边,或丢在村前的路边,或丢在屋前屋后的空地上。过去演戏、放电影、开社员大会、打篮球的的空旷地方,现在居然成了倒垃圾的场所,垃圾足有一米多高,日晒雨淋,臭气熏天,村民无不掩鼻而过,这是很多农村的卫生状况的一个缩影。

2、建筑余物乱堆乱放。目前不少农村村民新屋建成后,由于缺乏自觉性,缺乏管理和监督,余物没有做到及时清理,乱堆乱放,有的一放就是半年、一年,有的甚至是几年。既影响村容村貌又阻碍交通,并逐渐成为藏污纳垢之处。

3、露天厕所建在村前屋后。由于历史、习惯、观念的原因,不少农村厕所建在渔塘边或村前屋后,部分还是露天的,虫蛆乱窜,臭气难闻。

4、住宅与禽畜圈舍混杂。目前,除了养猪大户外,多数农户也会养上几头猪,但多数的猪舍都是建在屋前屋后,猪舍的粪便,冲洗猪舍的污水,流出露天排水沟渠,极不卫生,繁殖细菌。部分村个别农户的牛栏也是建在村前屋后,苍蝇乱飞。村民养的狗和家禽(如鸡、鸭、鹅),几乎没有圈养,狗粪和禽粪随处可见。

5、村中坑渠污水横流。据调查,绝大多数村的坑渠都是明渠,家家户户排出的生活污水直排村中鱼塘或小河小溪。有一个村,村边几口鱼塘,家家户户流出的污水,以及塘边堆积的垃圾,致使塘水发黑,不能养鱼。不少村的坑渠,由于疏于管理,垃圾堵塞,臭水长期积压,滋生的蚊虫乱飞,既难看又难闻。

6、现代工业产品的不断渗入,农村的生活垃圾正日益“城市化”,而农民生活习惯却还没有改变。一些老农民说,过去种田,牛栏、猪圈里铺稻草,一年三五回,大家争着挑去放田里当肥料,就是路上见了猪粪也要捡回去当肥料,现在这些活都没人干了,如农家肥、运秸秆,挖淤泥、除草等基本没人干,出现了“家家户户忙挣钱,不问怎么种好田”的局面。农村上述“脏、乱、差”的存在,造成村容不整洁,还滋生“四害”(蚊子、苍蝇、蟑螂、老鼠),传播疾病,污染环境,严重影响村民的身体健康,这种落后的环境卫生必须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尽快根除。民间流行的顺口溜夸张又形象地反映了乡村污染日趋严重的历史:“六十年代淘米洗菜,七十年代饮水灌溉,八十年代水质变坏,九十年代鱼虾绝代,到了今天,癌症灾害。”

二、造成农村“脏、乱、差”的根本原因

1、村民环境卫生意识差。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习惯和落后观念的影响,以及缺乏宣传教育,村民公共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普遍比较差,与城镇居民有一定的差距。村民不但垃圾乱丢,杂物乱放,而且对村中的“脏、乱、差 ”长期视而不见,这种观念和陋习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

1、管理机制缺失。一是村级没有公共卫生管理机构,长期无人抓、无人管、放任自流;二是缺少一支公共卫生保洁队伍;三是缺乏先进科学技术的指导。

2、资金投入缺乏。多数村虽然搞了村级公路硬化建设,解决了村民“行路难”问题,村民出行环境有所改善,由于长期缺乏资金投入,“脏、乱、差 ”依然存在。与此同时,县、乡两级政府对农村环境卫生建设长期缺乏应有的资金扶持

第二篇:加强环境卫生治理 打造高原美丽村镇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事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村的和谐稳定。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提升健康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茫曲环境卫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为了努力做到工作制度化、任务具体化、硬件现代化、活动经常化、管理人性化及效果惠民化,在文明城市创建与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政府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财力与物力。然而茫曲镇村环境的脏乱差状况令人堪忧:生活垃圾乱堆乱放,生活污水排放不畅,建筑垃圾乱倒、偷倒,夏日蚊蝇乱飞,冬日垃圾乱堆;有些村内部保洁工作不到位,垃圾无人清扫,有的长期无人清理,堆积如山。环境脏乱差直接影响全镇环境质量和群众生活质量,广大群众改善环境状况的意愿日益强烈。

一、目前茫曲镇村环境卫生的现状

近年来,茫曲经济快速增长,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与兄弟地区相比,镇村村居环境的建设还相对滞后,村民环境意识相对薄弱。“脏、乱、差 ”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如下:

1、垃圾随处乱丢。由于受传统陋习和落后观念影响,很多群众存在随地乱丢垃圾的不良习惯,农村的或丢在村前的沟渠边,或丢在村前的路边,或丢在房前屋后的空地上。村头巷尾、城镇巷道口、河道边、树林旁等现在居然成了倒垃圾的场所,垃圾足有一米多高,日晒雨淋,臭气熏天,群众无不掩鼻而过,这是很多村装的卫生状况的一个缩影。

2、建筑杂物乱堆乱放。目前不少农村村民新屋建成后,由于缺乏自觉性,缺乏管理和监督,余物没有做到及时清理,乱堆乱放,有的一放就是半年、一年,有的甚至是几年。既影响村容村貌又阻碍交通,并逐渐成为藏污纳垢之处。在城镇,没有建筑垃圾投放点,建筑垃圾又不能运往垃圾处理厂,只能偷运乱倒在城镇村庄周围。

3、露天厕所建在房前屋后。由于历史、习惯、观念的原因,不少厕所建在渠边或房前屋后,大部分还是露天的,虫蛆乱窜,臭气难闻。

4、住宅与禽畜圈舍混杂。目前,除了养猪大户外,多数农户也会养上几头猪,但多数的猪舍都是建在屋前屋后,猪舍的粪便,冲洗猪舍的污水,流出露天排水沟渠,极不卫生,繁殖细菌。部分村甚至在城镇养殖户的牛栏羊舍也是建在房前屋后,苍蝇乱飞。村民养的狗和家禽(如鸡、鸭、鹅),几乎没有圈养,狗粪和禽粪随处可见。

5、村中坑渠污水横流。据调查,绝大多数村的坑渠都是明渠,家家户户排出的生活污水直排村中渠道小溪。不少村的坑渠,由于疏于管理,垃圾堵塞,臭水长期积压,滋生的蚊虫乱飞,既难看又难闻。

6、现代工业产品的不断渗入,农村的生活垃圾正日益“城市化”,而农民生活习惯却还没有改变。一些老农民说,过去种田,牛栏、猪圈里铺稻草,一年三五回,大家争着挑去放田里当肥料,就是路上见了猪粪也要捡回去当肥料,现在这些活都没人干了,如农家肥、运秸秆,挖淤泥、除草等基本没人干,出现了“家家户户忙挣钱,不问怎么种好田”的局面。农村上述“脏、乱、差”的存在,造成村容不整洁,还滋生“四害”(蚊子、苍蝇、蟑螂、老鼠),传播疾病,污染环境,严重影响村民的身体健康,这种落后的环境卫生必须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尽快根除。

7、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加快,“东西拓展、南北优化”的城镇布局使茫曲镇河州、毡匠、加土乎等三村纳入到城中村中,但城镇、卫生管理一直迟迟不能一体化,就连放臵在路边的垃圾斗,须经主要领导多次协调拉运一次,而放臵在较远或偏僻的垃圾斗根本无人问津,而且城镇私人生活垃圾及其它相邻村的生活垃圾因为垃圾处理厂不让进厂而只能偷偷丢弃。

二、造成农村“脏、乱、差”的根本原因

1、村民环境卫生意识差。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习惯和落后观念的影响,以及缺乏宣传教育,村民公共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普遍比较差,与城镇居民有一定的差距。村民不但垃圾乱丢,杂物乱放,而且对村中的“脏、乱、差 ”长期视而不见,这种观念和陋习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

2、管理机制缺失。一是村级没有公共卫生管理机构,长期无人抓、无人管、放任自流;二是缺少一支公共卫生保洁队伍;三是缺乏先进科学技术的指导。

2、资金投入缺乏。多数村虽然搞了村级公路硬化建设,解决了村民“行路难”问题,村民出行环境有所改善,由于长期缺乏资金投入,“脏、乱、差 ”依然存在。与此同时,县、镇两级政府对农村环境卫生建设长期缺乏应有的资金扶持。

3、极少数乡、村干部的思想认识还没有真正到位。认为这都是上级政府的责任,与己无关;甚至认为搞环境卫生吃力不讨好,只有付出,没有收益。这些观念就导致表面应付、得过且过,甚至熟视无睹,不愿花大力气改善环境卫生。

4、城镇布局不尽合理,没有综合考虑排水、排污、绿化、垃圾堆放、建筑垃圾填埋等实际问题,土地管理因循守旧,本可以填埋建筑垃圾、然后恢复植被的沟沟坎坎,却因为界线、公共区域等原因而不能利用。

三、镇村环境恶化带来的危害

(一)直接导致农村环境质量恶化,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

成堆的垃圾堵塞的河道不仅有损美观,而且一到夏天,蚊蝇孳生、细菌繁殖,导致疾病的传播,直接危害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另外,长期闻着伴有臭气的空气,接触并使用受到污染的水,时间长了,也会诱发慢性病的发生。中国卫生部官方网站发布的第三次中国居民死亡原因抽烟调查报告显示:癌症已成为中国农村居民最主要死因之一,与环境、生活方式有关的肺癌、肝癌、结肠癌死亡率及其构成上升趋势,其中肺癌和乳腺癌上升幅度最大。

(二)不利于水资源的保护。成堆的垃圾不仅堵塞了渠道水路,一些物质在水中腐烂、变质、分解,再加上排放的污水,禽畜养殖场排放的粪便以及田中的剩余农药、化肥的渗入,各种有毒物质汇合在一起。这种水源再灌溉农田,污染了农作物,人们食用粮食,常年累月造成间接中毒,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

(三)不利于各种疫情的预防和控制。农村医疗基础设施薄弱,卫生技术力量不足,疫病监测体系不够健全,农民普遍缺乏必要的卫生防疫知识,防范疫病的意识差,农村存在着“非典”、“禽流感”等疫情扩散的渠道和隐患。特别是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四)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果今天我们不注意环境问题,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子孙后代将会生活在被污染的环境里,生存将受到严重威胁,这是环境问题带给人们最为严重的后果。

四、对茫曲环境整治的几点建议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日益提升。长远来看,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也会趋向于城市化管理方式。政府引导、宣传教育、循序渐进、因地制宜、创新机制是当下搞好农村环境整治值得考虑的因素。

(一)高度重视,统一认识。各部门、政府及村委会要从美化、净化城乡环境,建设高原美丽乡村,有利于群众生活,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形成共识,重视环境卫生工作,把卫生整治工作,作为一大举措来抓。

(二)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素质。群众是垃圾的产生者,也是垃圾污染环境的受害者,更是环境治理的受益者。农村环境卫生这些问题的存在,其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人们的思想观念转变不够,文化素质低,卫生意识差,对这些问题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考虑得不够。因此,提高人们的总体素质,改变卫生观念是改善环境问题的关键。这需要我们有计划,有耐心地去进行,要常抓不懈。可以利用各种宣传途径在农村进行大量宣传,加强对乡村环境危机意识的宣传,在村(居)制作悬挂环境卫生保护、健康教育宣传版面及标语,不断提高农民对环境卫生与健康知识的知晓率,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用以约束规范村民行为,逐步养成自觉的健康卫生习惯。

(三)明晰权责,协调一致。城市卫生环境脏、乱、差现象,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责、权、利不一致,政府要进一步明确职责,加大对环卫工作的资金投入,充分调动基层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的积极性。

(四)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从源头上解决清扫保洁和垃圾处理问题。目前,地面无人清扫、垃圾无人清运、乱倒偷倒等现象,除了群众卫生意识较差外,不少商户产生的垃圾,居民装修的废弃物等,要么无处可弃,要么收费太高,打击了通过正常途径处理垃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环境卫生是一项公益性极强的社会公共事业。城管部门的卫生清洁和垃圾清运、处理收费应该在保证正常运作的情况下尽量降低,并实施到位的服务方便群众,让群众和商户都可以乐意接受;同时,规划和设臵一些大型垃圾弃臵点,让建筑垃圾等大型垃圾有弃臵的地方,就可以从源头上制止乱倒偷倒的行为,避免了管理部门疲于奔命也阻止不了的困局。

1、采取有效措施,狠抓主要环节。针对目前农村环境的状况,我们应当首先解决原来留下的那些“难题”,即进行大规模的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彻底疏通河道,清除农民宅前屋后的垃圾遗留点,确保公共部位有专人保洁,并配备好相应的软硬件设施。即创建工作必须制定系统的计划、措施、方案,软件管理可以清楚地反映出创建工作的全过程,使创建工作真正纳入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的管理轨道。在各村的公共场所建造垃圾箱;幼儿园等单位内设臵水冲式厕所:村委会办公楼进行改造、装修、美化;公共部位、道路两侧进行绿化等。

2、健康教育。每进行一次对农村居民卫生评比,并在全镇公布结果,奖优罚差。各卫生室做好防病宣传工作,及时掌握村民的健康状况。教育村民养成不乱倒垃圾等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能自觉做到室内外杂物、柴草堆放整齐,场地整洁,鸡鸭圈养等,并做好土井消毒和灭鼠工作,食品店杜绝“三无”产品。

3、加强农村绿化、美化工程

鼓励农民种植绿化,不仅提高经济收入,同时美化环境、减少污染。另外,农村的各公共场所,主要交通要道两侧更应加强绿化率,农民应当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抓住历史机遇,敢于闯市场,以取得经济与环境美化的双丰收。

4、加强禽畜养殖污染控制

加强对禽畜养殖污染的控制和治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例如:有一些养猪场,场主们在费尽心思来提高养殖效益的同时,大量的猪粪都进入了河道,河水流淌之处蚊子、苍蝇成群,水质水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为此调整养殖场布局,对水源保护区内的养殖场应逐渐关闭。推行农场化和规模化经营,提高禽畜粪尿还田和综合利用是治理禽畜污染的重要出路,必须常抓不懈。

5、集中处理生活污水

根据污水处理厂运行不足的情况,可因地制宜将污水处理厂附近的直排污水通过管道工程收集到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在乡村地区,可根据当地情况建立污水处理站,使生活污水经处理后排入河道中。认真做好监督和管理,防止治污企业为节约成本不运行或者低负荷运行。

(五)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创新镇村环保的工作机制

政府部门要起到引导和督促的作用,而资金投入是最能调动起积极性的有效措施,所以应该逐步加大用于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补助额度。而乡镇、村也要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如向店铺收取合理的卫生管理费用等途径,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保障和增加农村环卫工作经费,为改善民生、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环境质量而做出积极努力。此外,还可激发民间环保组织投身乡村环保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作用。

加强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不仅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更是加快发展之举、促进和谐之需、顺应民心之策。“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是乡村优美如画的自然环境的诗意写照,倘若自然风景优美,环境卫生却很糟糕,村庄四周垃圾乱倒、污水横流,那就大煞风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之一是“村容整洁”,通过大规模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不仅有利于引导城乡居民改变生活陋习,而且有助于提升人居环境,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亮点,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核心是农村。农村面积大,基础设施较差。具体到环境卫生整治,不能仅关注过去那些重点区域,还要关注广大农村。我们将以高度负责的工作精神,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扎实有力的工作措施,抓好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为建设整洁、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新的积极的贡献。

第三篇: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的建议

为进一步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就我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工作提出对策建议:

1、加强宣传,营浓氛围。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强市民的法制观念,提高市民参与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工作的热情。相关执法部门要设立学校周边环境整治举报电话,鼓励学校教职工、学生、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员积极参与,举报流动摊贩、“黑网吧”等。

2、请公安部门协助,要严厉打击侵害师生人身财产安全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做到有案必破、违法必惩,打掉违法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彻底铲除校园及周边地区的小流氓、小混混势力。

3、要继续开展净化校园及周边环境治理工作,加大对校园及周边地区非法违规经营台球、网吧、电子游戏厅;坚决取缔无证流动摊贩,全面清查校园周边百货零售、食品加工、餐饮等经营活动,要求经营户签订食品、儿童玩具安全承诺书,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4、、大力整治校园及周边的交通秩序。公安交警部门要在学校周边道路增设和完善交通安全设施,设置“学生上下学绿色通道”交通标志,提醒驾驶人礼让学生通行。在有条件的中小学校周边道路上施划临时停车泊位,缓解停车难问题。在学生上下学高峰期间,要派警力到交通环境较为复杂的中小学校门口进行交通疏导,确保学生上下学期间的交通安全。同时要加大执法力度,遏制各类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对未能礼让学生的驾驶人予以严罚及曝光。

5、加大对校园周边的环境污染治理。对学校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影响师生健康的企业,要予以处罚并责成限期整改。

6、学校周边环境治理要着重在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坚持整治和巩固并重的工作思路,把集中整治与日常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学校巡查工作小组华大派出所联系制度。使执法部门有的放矢地采取行动,达到预期执法效果。

20

10、9

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的措施

新学期开学伊始,为确保小学校园周边环境健康、安全、有序,切实维护广大师生的合法权益,全力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行动。

一、是集中力量清理取缔校园周边的流动商贩和无照经营摊点,学校巡查小组加大校园周边巡查监管力度,保证每天对学校周边实行一日两次重点巡查,确保师生有一个健康有序的学习环境。

二、是严把食品安全关。对校园内的食堂及周边饭店、食品经营户和摊点进行拉网式检查,如有发现,申报相关部门,坚决查处取缔无照经营行为;以饮料、糕点、奶制品、保健食品为重点,加大监测力度,严厉查处假冒伪劣、过期变质及“三无”食品,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安全。

三、是加强学校周边文具、副食、书刊店检查力度。检查有无销售“三无”产品情况,杜绝文具、副食、书刊店销售儿童彩票、不健康图书等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违禁物,确保学生身心安全。

四、大力整治校园及周边的交通秩序。公安交警部门要在学校周边道路增设和完善交通安全设施,设置“学生上下学绿色通道”交通标志,提醒驾驶人礼让学生通行。在有条件的中小学校周边道路上施划临时停车泊位,缓解停车难问题。在学生上下学高峰期间,要派警力到交通环境较为复杂的中小学校门口进行交通疏导,确保学生上下学期间的交通安全。同时要加大执法力度,遏制各类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对未能礼让学生的驾驶人予以严罚及曝光。

20

11、2

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的措施

暑假过去,为进一步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就我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工作提出对策建议,着力消除校园周边环境薄弱环节和薄弱区域,为广大师生营造平安有序的交通环境。 学校主动与交警部门提前联系,主动反映学校及校园周边交通状况,共同商讨治理对策。在学校门前机动车道,全部设置安全警示牌、施划斑马线。规范校园门前汽车运营秩序,充分发挥校园交通协管员作用,落实民警与所联系学校的校园交通协管员结对子,配合校园交通协管员维护上下学高峰期等重点路段、重点时段交通秩序。同时,我校还联合交警、教育、安监、交通等部门开展联合治理,积极排查校园及周边交通安全隐患,清理相关交通标志、标牌,共同治理校园周边乱停乱放、摆摊设点、堆物作业,努力打造良好交通秩序,确保师生出行安全。

加强校园内部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由教育局和学校对排查出的隐患,逐一制定整改措施,限期解决。抓好师生员工法制安全教育。由学校负责,定期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规范校园内部车辆停放秩序,解决挤占校园空间及上下学时间与学生争路问题。四是建立校园周边环境治理长效机制,严格落实责任追究,确保通过治理,改善校园周边环境,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20

11、9

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的措施

为进一步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就我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工作提出对策建议:

1、加强宣传,营浓氛围。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强市民的法制观念,提高市民参与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工作的热情。相关执法部门要设立学校周边环境整治举报电话,鼓励学校教职工、学生、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员积极参与,举报流动摊贩、“黑网吧”等。

2、请公安部门协助,要严厉打击侵害师生人身财产安全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做到有案必破、违法必惩,打掉违法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彻底铲除校园及周边地区的小流氓、小混混势力。

3、要继续开展净化校园及周边环境治理工作,加大对校园及周边地区非法违规经营台球、网吧、电子游戏厅;坚决取缔无证流动摊贩,全面清查校园周边百货零售、食品加工、餐饮等经营活动,要求经营户签订食品、儿童玩具安全承诺书,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4、、大力整治校园及周边的交通秩序。公安交警部门要在学校周边道路增设和完善交通安全设施,设置“学生上下学绿色通道”交通标志,提醒驾驶人礼让学生通行。在有条件的中小学校周边道路上施划临时停车泊位,缓解停车难问题。在学生上下学高峰期间,要派警力到交通环境较为复杂的中小学校门口进行交通疏导,确保学生上下学期间的交通安全。同时要加大执法力度,遏制各类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对未能礼让学生的驾驶人予以严罚及曝光。

5、加大对校园周边的环境污染治理。对学校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影响师生健康的企业,要予以处罚并责成限期整改。

6、学校周边环境治理要着重在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坚持整治和巩固并重的工作思路,把集中整治与日常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学校巡查工作小组华大派出所联系制度。使执法部门有的放矢地采取行动,达到预期执法效果。

20

12、2

第四篇: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 优化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环境

薛 红 霞

校园周边环境,一直以来是人们经常谈论的焦点话题,也是学生家长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校园周边环境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关系着的社会长治久安。因此,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目前,平凉市崆峒区校园周边安全环境,在政府多次综合治理下,“网吧丛生、商贩售假、寻衅滋事、拦路抢劫”的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仍然需要下大功夫解决。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的上升使得校园及其周边环境呈恶化趋势。以学生为侵害和引诱对象,使一些涉世不深的青少年受到伤害或误入歧途,侵害学生和学生参与的案件呈上升趋势。今年一至五月份,崆峒区所破获的刑事案件中,抓获犯罪嫌疑人181人,其中14至17岁的有34人,18至25岁的有60 人,26至35岁的有43人。分析他们犯罪的经过,有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他们在少年时代就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过早的辍学或者放弃学习,文化程度普遍不高(181名犯罪嫌疑人中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的就有146人);二是上学期间监管缺失和弱化,过早的接触社会阴暗面;三是团伙作案,不计后果,好逸恶劳,贪图享受。而“两抢一盗”、“飞车抢夺”等案件基本都是涉世未深的青少年所为。在处理这些案件的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到:这些未成年人犯罪的过程中,无不受到校园周边环境的影响,有些学生在学校期间,自控能力较差,加之监管不当,厌恶枯燥的学习环境,学习成绩逐渐下滑,从最初对网吧的好奇继而转变到痴迷网吧,加之有些网吧为追求利益最大化,不遵守严禁未成年人上网的规定,最终导致部分判断能力差的青少年沉溺于网吧游戏、甚至于浏览一些色情网页,思想畸变,在网上不断寻找刺激,又通过各种非法手段确保上网费用。甚至于有些犯罪嫌疑人在实施完暴力抢劫,即刻就进入网吧消费。可以说网吧既是犯罪分子的藏身之地,又是引诱青少年犯罪的罪魁祸首;有些未成年人因曾经在校园周边遭受过暴力,由于得不到及时、有力的保护和正确的引导,反而让他们思想上产生错觉,寻求非法保护,进而崇尚暴力、滥用暴力,用暴力的手段发泄对社会的不满,以至偏离了正确的人生轨道,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还有一些未成年人慑于犯罪分子的淫威,屈从犯罪分子的敲诈、抢劫和掠夺,并隐瞒学校、老师和家长,客观上助长了犯罪升级,使犯罪分子得不到及时有力的打击。此外,校园周边小商小贩的商品质量基本脱离监管,一些垃圾食品、假冒伪劣商品在一些地方大行其道,食物中毒和传染疾病的隐患始终存在,学生的健康环境仍然令人担忧。当然,这些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树立持久作战的思想。需要调动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协同作战,务求必胜。鉴于此,我提出如下建议:

一、健全和完善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

解决校园周边环境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建平安平凉的总体要求,以深入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为载体,以中小学及周边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学校及周边治安秩序的整治力度,防范和打击学校及周边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建立和完善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长效工作机制,全力维护学校及周边秩序的稳定,为广大师生创造一个安全、文明、和谐的人文环境。

一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切实把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纳入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综合治理、平安创建目标管理体系。要研究制定《崆峒区各有关部门在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职责任务》,切实把党委、政府、学校、社会力量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细化各级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内容和要求,形成各部门分工负责、协作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成员单位在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指导和督促下级单位参与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等方面的作用。真正在崆峒区达到细化管理指标、落实领导责任、明确考评方法、兑现奖惩措施。二要落实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办公室的建设,解决专用办公场所、专职工作人员、专项工作经费,充分发挥其组织、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的作用,解决“共管却都不管”的问题。三要建立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整治项目台帐制度、执法即时联动制度、限期治理承诺制度、督促检查制度和社会参与监督制度,进一步提高各项工作质量和水平。

二、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开展学校及周边环境整治工作

结合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开展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整治活动,要本着“什么问题突出就整治什么问题,哪里问题突出就整治哪里,什么问题反复就整治什么问题,什么方式有效就采取什么方式”的原则,确立整治重点,制定整治方案,组织开展好集中整治行动。一要强化工作力度,深入推动公安部“公安机关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八条措施”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六条措施”的贯彻落实,严厉打击针对师生的敲诈勒索、抢劫、强奸、绑架、伤害等犯罪活动,进一步加强学校消防、交通、食品卫生等方面的安全工作,进一步加强对接送学生的交通工具的管理,坚决杜绝发生各类安全责任事故。二要从严审批,加强管理学校周边各种文化、娱乐、商业经营场所,坚决取缔和清理整顿校园及周边地区非法、违规经营的网吧、电子游戏厅、录像厅、歌舞厅等娱乐场所以及音像书刊点、不洁饮食摊点和其他各类非法商业流动摊点;严禁校门50米内摆设摊点,加强校门前交通管理,保持学校周边店铺整洁卫生和交通秩序良好。三要着力提高集中整治行动的质量,将整治项目的整治责任落实到有关部门、单位和责任人,并进行跟踪督查,直至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对于校园及周边地区整治工作不到位、整治后又出现反复、师生反映强烈的问题,实行挂牌督办,限期改变面貌。

三、通过开展和谐校园创建活动提高学校及周边治安防控水平

实践证明,开展创建和谐校园活动,对提高学校周边环境的治安防控水平是非常有益的。一要加强学校周边地区平安建设,搞好协调,整合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广泛开展“校警共建”、“校地共建”活动。二要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构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的作用,及时发现解决学校及周边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苗头,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三要做好驻校民警、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的选配工作,全面加强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从小培养他们遵纪守法的良好法制观念。广泛组织学校周边地区党员、团员、青年志愿者、离退休人员参与治安防范,切实提升学校周边地区防控水平。四要加强学校综治工作,建立健全学校治安防控体系和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加强校内治安保卫队伍建设,完善安全保卫制度,提高治安防范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安全和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学生自护自救能力,坚决杜绝校园凶杀案件的发生。切实加强对有不良行为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五要继续深入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进一步完善安全文明校园创建评估体系,组织开展安全文明校园评估工作,及时总结推广安全文明创建工作的成功经验。通过采取各种有力的措施,切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进一步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

第五篇:加强农村环境治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情况日趋严重,农村环境的总体状况不容乐观。多年来,环保工作的重点主要是城市和工业污染防治,而对农村和小城镇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环境问题重视不够。农村是整个社会的基础,没有农村优良的环境,便没有整个区域的良好环境,党中央以“让人民群众喝上清洁的水,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这样质朴的目标作为彰显“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领导人对人民群众的的基本权益是非常关心、关注的,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基本内容。

一、农村环境污染情况现状及原因分析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工业向农村的迅速转移,化肥、农药及地膜的频繁使用,小城镇和乡村聚居点人口快速增加造成我市农村环境污染源点多面广的现状,已严重影响到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

1.生活垃圾污染。

(一)农民的环境意识较差,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现象严重,“柴草乱堆、污水乱流、粪土乱丢、垃圾乱倒、杂物乱放、畜禽散养”等问题普遍存在,不仅影响镇容村貌,还对大气、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一定的污染。

(二)垃圾成分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农村产生的生

活垃圾是可以就地化解、循环使用的,现在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得塑料和电子等产品产生的难以降解的废品占比例越来越大。

(三)农村成为城市垃圾的转移地。由于农村天地广阔、管理松散,往往成为城市转移生活、建筑垃圾、有毒有害工业、医疗卫生垃圾的选择地。

(四)村镇布局不合理,环卫基础设施、垃圾收集房基本未配套,生活垃圾绝大部分未能实现无害化处理,造成某些乡镇特别是中远郊农村产生的生活垃圾多在生活区、生产区、农田、河边等处堆积。

2.水污染。目前,我国城市供水水质有20%不达标准,而农村供水的不达标率则是50%。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饮用水的污染主要来自无机亚硝酸盐及农药、腐植酸、藻毒素、氯化消毒副产物等四类有机物。许多研究表明,饮用含有病原体或有机物污染的饮用水对人体的健康危害巨大,往往会给人带来血液性疾病,并与肝癌、胃癌、食道癌的发生存在相关关系。

3.工业企业污染。近年来,各乡镇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基于优先发展经济的考虑,其中只有部分企业能做到达标排放,相当一部分企业是在或明或暗的排放污水、废气,工业生产排放的污染物总量日趋增多,造成农村环境质量下降,是不争的事实。

4.农业面源污染。农村面源污染种类主要有:(1)畜禽

粪便污染。 近几年,由于禽畜养殖业从分散的农户养殖转向集约化、工厂化养殖,禽畜粪便污染大幅度增加,成为一个重要的污染源。而几乎很少有规模化养殖场能对污物进行较为正规的和标准的处理。畜禽养殖业快速发展造成了农村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现状,已成为畜牧生产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2)农药、化肥、农膜的使用加剧环境污染。不科学的施用农药和化肥,不仅造成药剂浪费、肥料损失,地力下降,有害生物天敌的数量和种类剧减,更对土壤和水源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3)收获时节农作物秸杆焚烧造成的大气污染。每年一到收后种前,为了抓时抢种,农民往往就在田间地头、路旁采取放火焚烧秸秆的方法,一火点燃,漫天遍野,烟雾弥漫,浮尘滚滚,不仅浪费了资源,破坏了土壤结构,同时污染了农村和市区的空气和环境,还影响了公共交通安全。近年来,有关政府部门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遏制了秸杆焚烧的范围和数量,但还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重点和难点

1.环境监管、保障体系不健全。与城市系统、严密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相比,农村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严重滞后。环境监测、环境监理和环境规划在农村难见身影,农村环境治理的范围广,牵涉部门多,需要社会各界的配合,而按现行的监管体系,农村几乎成了环境保护的死角。职能部门各自为阵,没有全面形成衔接协调的执法管理网络。同时环保部

门管理人员不足,装备器材落后,乡镇一级环保几乎空白。农村没有环保基础设施,就是有些新建的中心村,由于受条件限制,也不可避免在存在污水横流,垃圾乱堆,蚊蝇满天飞的景象。

2.农民本身的环保意识差。目前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认识不到环境污染深层次的危害性和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加之长期传统的生活习惯短期难以更改,也缺乏遏制环境污染的主观能动性。

3.开展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环境整治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必须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开展农村环境整治的重要意义,把这项工作提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积极主动地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以维护好人民群众最休戚相关的环境利益。

三、几项建议:

1.强化环境目标责任意识,建立和完善农村环保工作的体系和机制.(1)全面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和完善促进科学发展观落实的有关制度。要按照《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的要求,“建立科学评价发展与环境保护成果机制,完善经济发展评价体系。将环境保护纳入地方政府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公布考核

结果,严格责任追究制。”调整和优化考核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将环保指标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的要求来谋划和领导发展工作,不仅重视经济增长指标,而且要重视资源利用指标、生态环境改善指标和社会发展指标。坚持把经济增长指标同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指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力求经济和环境双赢。

2.健全环境法规和标准体系。加强环境法制,加大处罚力度,有效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实行执法责任追究制,依法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建立污染受害者法律援助机制;严格执行总量控制、排污许可证制度,强化限期治理和停产治理制度的效力,从根本上改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管理不强的状况。建立社会经济发展决策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制度,对各类开发建设规划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按照生态功能区划和区域总量控制的要求,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严格审批建设项目。克服人为因素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干扰。

3.全面启动生态农村的建设工程,加快生态农业发展。 一是农业生态建设发展不平衡。二是生态技术支持体系不够完善,三是随着生态农业的整体推进,特别是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的实施,对资金投入的需求增大。四是生态农业技术推广力度不够,服务水平和建设能力有等进一步提高。

4.大力开展生态村、环境优美乡镇、生态经济示范区的建设。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加强村镇规划、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加快集镇建设和旧村庄改造、改水改厕进程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减少分散居住给周边环境带来的生活污染。在农村逐步推行乡镇、村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切实改善、提高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重点做好县级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的建设和保护工作。

5.加强论监督和宣传,普及农村生态环保知识。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加强环保知识宣传,提高城乡干部群众生态观念,形成全民参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良好氛围。一是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认识,使其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提高环境质量的必要性、紧迫性,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摒弃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建设城市绿色生态屏障作为农业发展的长期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二是加强对农民群众的思想教育。积极开展生态环境警示教育系列活动,利用举办展览,发放环保书籍和宣传画,表演文艺节目等多种形式,逐步在农村普及环境科学知识,促进农民更新观念,不断从自身做起,保护身边环境。

上一篇:精酿啤酒销售合同下一篇:加强经济管理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