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紫藤萝瀑布教案

2022-09-06

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优秀紫藤萝瀑布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优秀紫藤萝瀑布教案

《紫藤罗瀑布》教案

绥阳中学

张东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习作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遣词造句能力,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词语积累;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欣赏事物内在美的能力;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珍惜时光的情感,鞭策努力学习,创造美化生活的热情

教学方法:异步教学 教学用具: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大屏幕出示牡丹、荷花、腊梅、紫藤萝花的滚动画面,放一首轻音乐。) 同学们,当你面对美好的大自然时,你会感受到大自然赋予了我们许多许多。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花草,同样的花草面对不同的人,可能会唤起不同的审美感受。有人喜欢富贵的牡丹,有人关注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还有人赞美腊梅的勇敢,然而女作家宗璞更多注意的

1 却是丁香、二月兰、玉簪、木槿、紫藤萝这样的花。这些花虽平凡而柔弱,却有着生命的尊严和蓬勃。作者笔下的紫藤萝有炫人眼目的美丽,有跳跃闪烁的生命。作者从这些小小的生命中发掘出许多美好的品格,并借此表达对于美好人性的追求。下面让我们来品味一下这篇散文,看看作者怎样传达了这样的一种追求。

一、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自学参考提纲: 必做题:

1.听录音,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并思考问题: a、本文主要从赏花、想花和忆花三个方面来描绘紫藤萝瀑布的,试给课文划分层次;

b、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文中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C、这篇文章单纯地是描绘紫藤萝瀑布吗?试找出文中最能表现课文中心的句子。

2.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段落或句子,反复品读,体会作者由紫藤萝瀑布而对生命产生了怎样的感悟? 老师提示:需结合作者的简介来感悟。可以各抒己见,结合自己的理解,展开思考。 选做题:

1.揣摩语句,体会写景之妙。

教师提示:从内容上、从写作特点上去理解、品味、鉴赏、把握。

2 2.请观察大屏幕上的画面(出示一组花木的画面,如:菊、梅、荷、松树、牡丹等等),观察,进行联想,做口头作文:《我看_____花》。 比一比谁说的最好?

(二)教师指示方法

教师根据问题进行必要的指示,使学生尽快的理解题意。

(三)学生自学

学生根据自学参考提纲进行自学。

(四)明了学情

教师进行宏观指导和微观指导。

(五)研讨学习

学生自学,生生探讨,师生探讨。

(六)强化学习

教师根据学生自学情况和学生共同解决问题。特别是赏读课文 例如:揣摩语句,体会写景之妙。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这是用帆和船舱作比喻,细致地描绘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受;比作笑容,就有美好可爱的感觉,也抒发了喜悦之情。 学生可以找出多处,从内容上、从写作特点上去理解、品味、鉴赏、把握。

第二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紫藤萝瀑布》教案

17紫藤萝瀑布

一、教材分析:

《紫藤萝瀑布》这篇状物抒情的散文写作者偶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情不自禁的停住脚步。紫藤萝旺盛的生命力,使作者心中的焦虑和悲痛化为宁静和喜悦,并由此领悟了花和人虽各有各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无止境这一永恒的哲理,促使作者不由加快了生活的脚步。文章赞美了生命的永恒与美好,鼓励人们要热爱、珍爱生命。

二、针对教学的基本内容,确定了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目标

1、多形式有感情的诵读课文,理解内容,感悟中心。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细致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如何状物,这是一个能力目标,即本课的重点。培养学生遣词造句能力,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词语积累。

2、了解作者的经历和写作背景,从而掌握文章主旨。

3、品味一些含义深长的句子,让学生做到正确认识生活,面对生活,热爱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珍惜时光的情感,鞭策努力学习,创造美化生活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欣赏事物内在美的能力。

2、品味含蓄隽永的语言,学习比喻、拟人和对比描写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的线索,把握作者的思路,理解课文蕴含的人生哲理。

三、教学程序:

研究教法和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为求达到事半功倍之效,使学生学有所获,我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以及我班学生的实际水平,将本课划分成以下6个环节:

四、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接触过许多花草树木。大千世界,一草一木,只要你去细心体会,都会从中得到许多启示,面对不同的景物,在不同的心情下,都会产生不同的情感。《紫藤萝瀑布》的作者就是在自己弟弟身患绝症死后,自己面对紫藤萝花产生的感想。在这样的心情下,面对着盛开的紫藤萝,他所见所想到的是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作者的文中去领略一下。

(二)纠正读音

齐读课文,注意读准下列加粗字的音。

迸溅(bèng jiàn)伶仃(líng dīng)盘虬卧龙(qiú)仙露琼浆(qióng) 酒酿(niàng)

(三)分析第一段

看第1自然段,思考独句成段的作用是什么?

分析讨论后归纳:‚我不由停住了脚步‛说明作者是因为心有所动而止步。‚不由‛在这里点了作者从沉思到惊醒到被吸引的过程。那么他为何而沉思,又被什么所吸引了?这里的独句成段,既是作者内心的反应,又为全文理了悬念伏笔。

(四)学习第二段

齐读第2自然段,然后思考:本段主要是从哪方面来描绘紫藤萝的?其特点是什么?

本段主要是从花形来描写紫藤萝的。其特点是‚像一条瀑布‛。其中有总写:‚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也有细写:‚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在语言上,本段使用了比喻和拟人,尤其是最后‚每一条紫色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的拟人手法,将贬词褒用,更是写出了紫藤萝花的可爱、顽皮,和阳光相映成趣。

(五)学习第三至七段

齐读第3~7自然段。

思考本段又写了紫藤萝的哪方面?如何理解作者在本段中由花的热闹写到自己精神的写作思路?

本段主要是描绘了紫藤萝的花色。其特点是热闹却又沉静。作者在本段中由花色的热闹的描绘转入到花色的沉淀,沉淀的花在眼前,更在心上流动,流动的花荡涤了自己的焦虑与悲痛,留给自己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在此作者已经由花写到自己的心,并引入了‚生死谜,手足情‛的思考。表现出作者对死去的弟弟的怀念,自己的情感还沉浸在思念中。其中作者把花色写得越热闹越繁盛,就越体现出生命的可爱,就如‚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这样就把生命的沉淀变成了对人生生与死的思考,更写出自己内心对深层冰的兄弟情的思考,显得越发感人。

(六)学习第

八、九段

齐读第8~9自然段。

思考本段从紫藤萝的哪方面进行了描写?其特征是什么?其中作者为何要提到紫藤萝的被毁与重生,其目的是什么?

本段主要是描绘了花香。其特征是朦胧与长久。在此作者写到紫藤萝的被毁与重生,其目的是承接上段的生死谜而来的。花树的生死、荣衰暗示着人生的哲理。这就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都会面对生与死的痛苦,但同样也显示出生命的无止境。

(七)学习第

十、十一段

齐读第10~11自然段。

本段阐明作者从花中领悟的人生意义,是对花形、花色、花香的一个总体提炼和归纳,由景而生情,由情而生志。所以作者说:‚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这是‚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从这里,作者领悟到了人生的意义,就是无论是人生的热烈,还是人生的生死,生命对于万物来说都有着顽强与美好,它是永恒的!所以作者‚不觉加快了脚步‛。这里和文章开头相呼应,从‚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到‚不觉加快了脚步‛,其实是写出作者思想的一个变化过程,对人生的思索过程,从迷惘、惆怅、痛苦到领悟、宁静、喜悦。由此我们可以认为,一种对生命的新的认识已进入到他内心深处,他将为这新的生命现去创造更美好的人生。

(八)总结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这就是生命的意义,我们今天的学生,更要懂得生命的意义,努力学习,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九、课外作业与讲评:

1、文首句‚我不由地停住了脚步 ‛的原因是什么?独句成段这样写有何好处? 明确:‚我不由停住了脚步‛说明紫藤花的美丽,作者是因为心有所动而止步。‚不由‛在这里点了作者从沉思到惊醒到被吸引的过程。那么他为何而沉思,又被什么所吸引了? 这里的独句成段,既是作者内心的反应,又为全文埋了悬念伏笔,引出下文。

2、(1)找出第2—7自然中段描写紫藤花的句子,并分析讨论: A.描写对象是如何变化的? B.描写角度有何变化?

C.描写手法如何?

A.描写对象分别是花瀑、花穗、花朵。 B.描写角度有形象、颜色、神态. C.描写手法有比喻、拟人。

(2)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然后思考 本段主要是从哪方面来描绘紫藤萝的?其特点是什么?本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本段主要是从花形来描写紫藤萝的。

其特点是‚像一条瀑布‛。其中有总写:‚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也有细写:‚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进溅的水花。‛

在语言上,本段使用了比喻和拟人,尤其是最后‚每一条紫色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的拟人手法,将贬词褒用, ‚挑逗‛一词是拟人用法,更显紫藤萝亮丽可爱,玲珑剔透,既富动感又充满情趣,和阳光相映成趣。

另外,文章还使用了夸张、排比和借代的修辞手法,细腻生动有趣。

2、(3) 读第3-7自然段,思考本段又写了紫藤萝的哪方面?如何理解作者在本段中由花的 热闹写到自己精神的写作思路?

本段主要是描绘了紫藤萝的花色。其特点是热闹、却又沉静。

作者在本段中由花色的热闹的描绘转入到花色的沉淀,沉淀的花在眼前,更在心上流动,流动的花荡涤了自己的焦虑与悲痛,留给自己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在此作者已经由花写到自己的心,并引入了‚生死谜,手中情‛的思考。

2、(4)在第2—7自然段中找出描写紫藤花时所用比喻和拟人修辞的句子,在相关的文字下划线;看看它们有何特点?

‚只见一片辉煌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比喻,形象、生动、具体地写出紫藤萝生长的繁茂,隐含生命的绵延长远,显得气势非凡,灿烂辉煌。 ‚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拟人,把花的颜色写成人的动作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花的神态,赋予静景动态, 显得生趣盎然。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比喻,将盛开的紫藤萝比喻成帆和船,显得生机勃勃;又比喻成笑容,更显美好可爱,是作者喜悦心情的表现。拟人,‚忍俊不禁的笑容‛。

3、 读第8-9自然段,思考:本段从紫藤萝的哪方面进行了描写?其特征是什么?其中作者为何要提到紫藤萝的被与重生,其目的是什么?

本段主要是描绘了花香。其特征是朦胧与长久。作者写到紫藤萝的被毁与重生,其目的是承接上段的生死谜而来的。花树的生死、荣衰暗示着人生的哲理。这就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都会面对生与死的痛苦,但同样也显示出生命的无止境。)

‚紫色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物我交融,既写出一树繁花的壮丽,又抒发愉快欢畅的心情。

4、阅读10—11自然段,讨论回答: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本段阐明作者从花中领悟人生意义,对花形、花色、花香进行总体提炼和归纳,由观花而生情,由情而生志。

无论是人生的热烈,还是人生的生死,生命对于万物来说都有着顽强与美好,它是永恒的!

‚不觉加快了脚步‛。这里和文章开头相呼应,从‚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到‚不觉加快了脚步‛,其实是写出作者思想的一个变化过程,对人生的思索过程,从迷惘、惆怅、痛苦到领悟、宁静、喜悦。 作者在这里由花及人并悟及生命,写出了‚生命的长河无止境‛的主旨。由此,作者在结尾句也表现了自己积极的人生态度。

第二课时

一、通观全文,看看作者对紫藤萝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试在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1.我不由得停下了脚步。

2.伫立凝望,这一条紫藤萝瀑布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

3.忽然记起十多年前,曾经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藤萝萝花了。 4.藤萝又开花了,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5.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A. 本文的行文线索是什么? 人物的情感及心理变化 B. 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 记叙和描写

二、【思考题】

作者以‚紫藤萝瀑布‛为题有何用意?

将花喻为‚瀑‛,形象地表现了花之繁茂、花之流长,隐含了生命的活力与绵延长远。 思考讨论题:文中插叙‚忽然记起十多年前的事‛是否多余?有何作用? 【教师总结】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这就是生命的意义,我们今天的学生,更要懂得生命的意义,努力学习,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三、教师导学: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主要对文章的内容与写作手法进行了探究。今天,我们在从写作手法上对文章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主要学习本文在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学法指导:

托物言志:就是假托一种事物,赋以某种象征意义,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写景状物:是托物言志的基础。要求学生认真地观察景物,细腻地描绘景物。

四、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班内交流:

1、作者主要从哪些方面,按照什么顺序对盛开的紫藤萝瀑布进行描写的?

2、举例说明本文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3、从哪些内容上,可以看出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含蓄而深沉的?

4、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景中有情?请具体分析。

5、本文对景物的描写生动而细致,这源于作者的怎样的功力?这对你又怎样的启示?

五、体验反思 怎样理解:

1、‚那时的说法,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关系。‛? 结合背景,这是极‚左‛的论调

2、‚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的感受。

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不能老是让悲痛压在心头,应该面对新生活,振奋精神,以昂扬的斗志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

六、课堂反馈

1、

课文中哪些句子能够引起你的情感共鸣?谈出你的体会。

2、

你认为文中哪些景物描写的句子最好,请你仿写几句。

3、学完本文你从作者身上学到了什么?你认为应当怎样对待人生的挫折与不幸?

七、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作文训练:写一种对自己有启示性的植物。题目自拟,字数200字。

板书设计

紫藤萝瀑布

花形——犹如瀑布

赏花——如人生的美好热闹

花色——热烈沉静

想花——如人生的生死挫折

花香——朦胧长久

悟花——如生命的永恒意义 教后反思:

第三篇:2、《紫藤罗瀑布》说课教案

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紫藤罗瀑布》,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七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本单元是七~九年级阶段语文学习的第一单元,在起始阶段具有定位、定势的意义,影响深远。本单元的阅读教学,要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写作意图,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本单元是以“人生”为主题,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

《紫藤罗瀑布》就是本单元的第四篇课文。它是以生动而细腻的笔触,采用多种修辞手法从色、形、态多方面描写一树盛开的紫藤罗花,生机勃发,辉煌灿烂,让人感受到它的繁茂与顽强的生命力,从而感悟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时的不幸,个人的不幸,都不足畏;人生,也应该是豁达的,乐观的,奋发的,进取的。

二、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自己的学生教授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学习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及教法学法。

我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好。对于刚刚跨入中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形成之中。大多数学生都喜欢写景的美文,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三、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结合本单元特点及可操作性,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理解内容。

2、揣摩词语和句子,理解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

3、学习并运用写景状物的方法,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提高观察力和想像力。

4、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并能自我反思,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

四、说重难点

根据学情及本课的内容,我把重点放在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深化对人生的思索。难点放在生动而细致的景物描写。

五、说教法

1、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据新《新课标》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首先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美读散文,在读的过程中思考提出的疑问,最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拨、归纳、小结中赏析课文,理解本文中作者的感情。

2、采用电教平台、录音等电教手段,扩大教学容量。在教学中,我采用了电教手段来丰富教学手段,扩大了教学容量;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3、本文文质兼美,适于朗读,教学中引入诵读法。《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本文是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适于朗读,所以在文章的讲析中引入了诵读法教学,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悟文章描景绘物的美。

六、说学法

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交给学生发现真理。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

本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学法具体如下:

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七、说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大屏幕出示牡丹、荷花、腊梅、紫藤萝花的滚动画面,放一首轻音乐。) 同学们,当你面对美好的大自然时,你会感受到大自然赋予了我们许多许多。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花草,同样的花草面对不同的人,可能会唤起不同的审美感受。有人喜欢富贵的牡丹,有人关注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还有人赞美腊梅的勇敢,然而女作家宗璞更多注意的却是丁香、二月兰、玉簪、木槿、紫藤萝这样的花。这些花虽平凡而柔弱,却有着生命的尊严和蓬勃。作者笔下的紫藤萝有炫人眼目的美丽,有跳跃闪烁的生命。作者从这些小小的生命中发掘出许多美好的品格,并借此表达对于美好人性的追求。下面让我们来品味一下这篇散文,看看作者怎样传达了这样的一种追求。(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

让学生速读全文,然后将自己预习中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勾画圈点出来,共同来解决。解决的方式是查字典和根据语境推断。在正音之后对字词读一遍。对词语,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理解或说话。(重视语言积累,另一就是在理解和运用中积累,而不是死记硬背。)

2、作者简介

学生自主地介绍在课余时间搜集作者及课文的相关资料。所花的时间不要过长,指导学生介绍有价值的、与本课有关的资料。通过查找资料培养了学生筛选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是根据校情,学生能在阅览室、电子图书馆查阅资料而设立的环节。)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配乐范读,学生在听读中思考如下问题。(配乐范读时,用大屏幕出示如下问题) a、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内容。 b.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

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再回答。可以请学生听回答后相互补充。

老师进行简单的归结: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一树盛开藤萝花的生机勃发、辉煌灿烂的景象,抒发自己由焦急、悲愤转化为宁静和喜悦的心情。作者又上溯到十多年来藤萝的变迁史,由藤萝引向生命的思考,生命的长河虽有曲折,但永远前进。并板书:赏花——如人生的美好热烈

忆花——如人生的生死挫折 悟花——如生命的永恒意义

2、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

3、抽取两位同学朗读自选片断,老师作简要评价。

(学生通过不同要求的读,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为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研读与赏析

1、自主探究

好文章总有一些精彩片段,研读好这些片段,是对文章内涵的具体把握,也是对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探究。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学生思考并体味。) 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段落或句子,反复品读,体会作者由紫藤萝瀑布而对生命产生了怎样的感悟? 老师提示:需结合作者的简介来感悟。可以各抒己见,结合自己的理解,展开思考。 (这个问题学生能够漂亮地作答,要求他们首先进行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

2、互动平台

交流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因此我设计了这一环节, 让学生将自己感触最深的段落或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并说出感悟出了什么?学生可以有不同的选择,不同的理由,允许思维发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小结]作者在回顾了花和人的命运后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也就是说,遭遇到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不让悲痛长压心头,要面对新生活,振奋精神,投身到事业中去。其实作者的感情就如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被拆掉,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国家命运的写照。作者对人生有了感情上的变化和彻悟。由此作者发出了“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的感慨,我们也由此感到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在这一环节中,老师首先投影出示朗读方法:重音、节奏及停顿,注重内化和感情。佳词妙句细品味,内容中心都理清。在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片断时,老师要参与学生的互评活动中,进行诵读指导。

(朗读方法的指导,学生的朗读与研讨,重视了语文全面素养提高的措施,而不把语文当作纯粹的技能训练,使学生的自主能力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

(“互动平台”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要求学生在对文章整体感悟后,在了解作者生平的基础上,通过对赏花、忆花、悟花三个部分内容赏析,让学生对生命、对人生有了新的感悟。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认识,谈谈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从而陶冶自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其健康个性。

重点研读“手足情、生死谜”、“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两部分,让学生在“忆花”的部分中去感受时代给予人的感受;“忆花”部分重点在于对人的感情的升华,而这种时代气息和人文精神又是潜移默化的自然的渗透,使学生从优美的文章中崇尚生命、珍惜生活、珍爱人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把人文教育放在显著地位。富有时代气息,加强人文教育。) 3、合作探究

通过合作、探究,进一步品味文章的写景妙处,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这是本课的难点,再加上学生是七年级的学生特点,所以老师可先举一例子,随后同方之间、小组之间进行合作交流。

例如:揣摩语句,体会写景之妙。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这是用帆和船舱作比喻,细致地描绘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受;比作笑容,就有美好可爱的感觉,也抒发了喜悦之情。 学生可以找出多处,从内容上、从写作特点上去理解、品味、鉴赏、把握。 学生谈到花的特点时,适时板书: 花形——犹如瀑布 花色——热烈沉静 花香——懵龙长久

(此环节突破了教学难点,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有利于理解本文主旨,感悟生命)

(五)拓展延伸

请学生观察大屏幕上的画面(可出示一组花木的画面,如:菊、梅、荷、松树、牡丹等等),让学生现场观察,进行联想,做口头作文:《我看()花》。

(有人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本环节把课本和生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同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延伸了教学难点)

(六)教师总结

紫藤萝瀑布为我们展示了人生的画卷:藤萝不与群芳争,独自开在花谢时,踏春无人恋,蜂蝶亦不顾,而它们却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的生命,骄傲自信地为自己美丽生命而欢腾嬉闹。然而回首十年,心中的“焦虑和悲痛”又会令人感受到一种沉重,一种悲哀。仔细品味这篇短文,使人幡然悟到,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会珍惜生活,珍爱生命,正如宗璞所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每个人都应当像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让生命更加绚丽多彩。

(七)延伸作业

根据课标对写作的要求: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以及本课的教学内容,我设计了以下的作业: 人们往往赋予一些花木以某种象征意义,回去后可以搜集一些有关花木的文章,与同学进行交流,并提出自己新的联想和见解。并进行实地观察,写一篇观察日记,题目自拟。

(八)板书设计

紫藤罗瀑布 宗璞

花形——犹如瀑布赏花——如人生的美好热烈 花色——热烈沉静忆花——如人生的生死挫折 花香——懵龙长久悟花——如生命的永恒意义 (如果说练习是教学检测,那么板书则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本课板书设计遵循简明精练,突出重点,形象美观原则。)

我的整个教学流程顺畅,可操作性强,既重视了人文精神,又不忽视语文素养的提高;使语文达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良好统一,也使学生提高了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第四篇:七年级语文下册名师教案第五单元《紫藤萝瀑布》部编版教材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语言的生动与优美。

2、过程与方法:采用一词经维法,以“流动”一词为抓手解读藤萝形态流动背后的生命律动;采用本文与《哭小弟》的整合朗读,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提升自己对人生的理解与感悟。

教学重点:

1:紫藤萝花的象征意义及文章主旨的显现

2:生动而细致的景物描写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理解与感悟

一、新课导入

1、析题目:能不能换成“紫藤萝”?“紫藤萝花海”

明确:不能,比喻更加生动,写出花儿的繁盛,而花海虽有比喻,但显得太过平静,流动感不强。

2、引出“流动”一词,今天我们就用一词经纬法,用流动一词来品读课文。

(板书:流动)

二、流动的花儿与流动的生命

1、作为一篇托物言志的文章,一般的写作思路先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写景状物,再写作者的感悟,哪些段落是在集中写作者眼前看到的藤萝花的?

明确:2—6段

2、仔细品读,思考作者从如何来描绘出紫藤萝像瀑布一样的流动感。 (提示:外形、内蕴)

明确:①整体外形,气势相同——悬垂倒挂,繁密茂盛。(“盛”:花瀑如万马奔腾在倾泻而下,这是一树花的外形)(一树花)

②“深深浅浅的紫”颜色渐变,色泽感相同,颜色的描绘也在映 衬着流动。(一树花)

③“迸溅的水花”vs“欲滴的露珠”:色调错落有致,在阳光下跳 跃闪动。(一树花)

④镜头拉近,一朵花中对于颜色的描写:“上深下浅”光泽闪耀,色泽渐变

⑤一朵花的形态描绘:

花喻为帆,花喻为舱——远航、前行

a. “张满的”:“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船的状态,顺风航行。

b.“满满的”:满满行囊是远航

c.“忍俊不禁”:为何而笑?开花,绽放生命,展现生命之美的得意,喜悦。

d.此时作者设的疑问能否解答?什么仙露琼浆?文章有无印证的地方?(生命的酒酿)

“星星之火(革命之火)可以燎原”,→“闪闪之花可以流动”,这里的光指的是: 明确:生命之光。

3、因此我们可以透过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到静态的花儿仿佛活了,流动的不只是花儿外在的色、形,更是花儿的?

明确:流动的生命(板书)

4、寻找本片段中,展现花儿生命力的动词。出现在我们目前的不再像一朵朵静态的花儿,更像是一群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小孩。

明确:2段:流动、欢笑、不停生长、挑逗

3段:推着挤着

生机盎然、生命律动

5、花儿对生命热爱,对生命的渴望,这份情感完全可以转化为一句口语?读一读,想如果要重读,你读哪段?

明确:“我在开花”

我:对个体生命的认可(谁在开花) 在:正在,把握时机,把握现在,时不待我 开花:实现自身生命价值,展示生命美好

三、流动的时间和流动的情感

1、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笔下的藤萝无论是一树花,一穗花还是一串花,处处都显出生命的光辉,作者为何对生命有如此的感慨?能否用书上的词语来解答?

明确:生死的疑惑,疾病的痛楚

2、整合朗读《哭小弟》,思考疑惑和痛苦从何而来?

明确:a.弟弟身患癌症晚期,阎罗的判决书已经送达;

b.哭“我们一代人”,事业之花晚开,却又生命之花早逝(适当补充十年文革背景)

(以文化领域为发端的大革命,对科、教、文卫的破坏尤其严重)很多知识分子受迫害,学校停课,文化园地一片荒芫,这个时期内“文化断层,科技断层,人才断层”)

3、为何是天无眼,为何生死无常,为何生活中有如此多的困厄横逆,为何我们这一代人中有很多人都面临事业之花晚开而生命之花早逝?这一连串的问题长久的积郁在作者内心中,但在看见花的这一些,作者释怀了吗?花给了她怎样的启示?

明确:“人和花各有各的不幸”

4、人的不幸已经明确,那么花的不幸什么?

明确:析8段

流动的时间(板书) 长势:“稀落”“伶仃”

为何稀落:“生活的腐化”(现代之花代表什么?暗示文革背景) 花的选择:“爬得高”“察言观色”“试探” 花的价值被贬低,不敢开花,在多次尝试后选择等待,但生命的玉露琼浆还在,开花的意愿还在,那么总有一刻便能挣脱束缚,重获新生。

5、花和人的不幸如此相似,那么还有什么也可以相似。

明确:从微小生命中提炼出其中的强大与伟力,学会直面人生,欢欣和痛苦

流动的情感

6、如何解“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毕竟人有百年之期,花的生命也只有一季?

明确:超越、传承、延续

个体生命只是生命长河中的一种浪花,它不是献给某一个人,它是献给生命的咏唱。

四、小结

一篇写心灵顿悟的文章,在闪光流动中读到了花朵的灿烂,时代的更替,生命的再生,精神的涅槃,是一份有人生欢欣、痛苦的启迪,更是一份延续、传承,超越生命的智慧。

第五篇:紫藤萝瀑布

《紫藤萝瀑布》说课设计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紫藤萝瀑布》,下面,我将从说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等七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紫藤萝瀑布》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本单元的阅读教学,要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写作意图,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本单元是以“人生”为主题,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

《紫藤萝瀑布》是本单元的第四篇课文。它是以生动而细腻的笔触,采用多种修辞手法描写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从而感悟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二)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自己的学生教授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学习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及教法学法。 我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形成之中。大多数学生都喜欢写景的美文,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二、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结合本单元特点及可操作性,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与能力: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②、揣摩语句和词语,理解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

2、过程与方法:

学习并运用写景状物的方法,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提高观察力和想像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并能自我反思,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

三、说重难点

根据学情及本课的内容,我把重点放在:赏析生动而细致的景物描写, 深化对人生的思索。

难点放在: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

四、说教法

(1)多媒体演示法。 辅以多媒体演示,展示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创设一个优美的画面,轻松活泼的学习散文的良好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2) 美读感知法

新课标重视美读,要求读出语气、语调和韵味。在美读中,教师适时点拨,读出紫藤萝花的生机,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3)评析欣赏法

本文语言流畅、优美,意境深远,采用评析欣赏法,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语言美点并进行赏析,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发挥其主体作用。

五、说学法

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

本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学法具体如下:

1、 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 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六、说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 课程导入(3分钟) 在进行课程导入时,我将让同学们说说他所知道的花语,再给同学们展示几种他们所熟悉的花的花语。花是有花语的,有的人是这样解释花语的,花语是我在看到植物时感受到的,它的独特的生命和心灵,就这样花的心事吹弹可破。然后自然地引入到对本课的学习,一起来读花语,走进紫藤萝的心灵里去。之后,展示几幅紫藤萝花的图画,让同学们对紫藤萝花有直观感受。

(二) 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5分钟)

为了增加同学们的知识积累,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有必要对作者进行简要地介绍,让同学们对宗璞及她的作品有所了解。

要明确作者情感的变化,理解“关于生死谜、手足情”这样的句子,这时教师要简要补充成文背景。让学生触摸那段是非混淆、黑白颠倒的历史,及当时作者的弟弟身患绝症这一事件。

(三) 检查预习情况(5分钟)

让学生浏览全文,然后将自己预习中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勾画出来,共同来解决。在正音之后展示生字,让同学们齐读。对词语,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理解或说话。这一环节主要是重视字词的积累,另一方面就是在理解和运用中积累,而不是死记硬背。

(四)阅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让学生朗读课文,在读中思考如下问题。(用大屏幕出示如下问题)

a、本文是围绕哪几方面结构全文的?

b、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文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学生带着问题朗读,再回答。可以请学生回答后相互补充,老师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通过同学们阅读课文,可以对课文有了整体感知,也为接下来的教学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五)研读与赏析(15分钟) 之前同学们已经了解了文章的主旨,因此我设计了这一环节,对文章中美句的赏析。

1、自主探讨

请大家默读课文,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和个人的感受,找出你认为最美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出来,并说出它美在哪里。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交流,学生可以有不同的选择,不同的理由,允许思维发散。

2、全班讨论

全班讨论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合作能力,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讨论,解决下面几个问题。

a.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按什么顺序对盛开的紫藤萝进行描写的? b.举例说明本文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作用是什么?

c.“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激发了你怎样的联想?

这些问题主要要求学生对作者描写花的修辞手法和写作顺序进行理解。让学生进行讨论,试着解答。学生不能解答的,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解答。

(六)欣赏课文朗读,并布置作业(7分钟) 同学们已经了解了课文的内容及作者感情,设计欣赏课文朗读可以加强同学们在朗读时语气、语调和韵味上的把握。

为了复习本课所学内容,我安排了以下作业。 作业:

1、抄写字词

2、阅读课文,复习本文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

第二课时

根据教学目标及课文内容,本节课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学习。

(一)教师导学(5分钟)

这一环节可以让同学们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以及让同学们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对文章内涵的具体把握,也是对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深入探究。并向大家介绍托物言志这种写作方法。

(二)合作探究 (20分钟)

交流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让同学们朗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之后同学们共同解决。在这一环节中同学们可以各抒己见,结合自己的理解,展开思考,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将思考题逐渐集中到以下方面:

a.怎样理解“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b.怎样理解“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笼罩着我”? c.怎样理解“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的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

d.怎样理解“花和人都有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e.怎样理解“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没有很好地突出重点,教师再进行补充 。

(三)体验与反思 (15分钟)

上一环节启发我们要勤于思考,大胆想象,探索创新。而这一环节,是让同学们敢于思考。

1、课堂交流

出示问题,学生思考并体味。

a.紫藤萝有过怎样的变迁?作者为什么会对紫藤萝产生这样浓厚的感情?

b.作者是怎样由紫藤萝的形象感悟出人生的意义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议一议。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解决问题。

2、经验反馈

老子说“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一环节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认识,谈谈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通过仿写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a.你认为哪些景物描写得最好,试着仿写几句。

b.读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应当怎样对待人生的挫折与不幸?

(四)课堂总结(2分钟)

紫藤萝瀑布为我们展示了一幅人生的画卷:藤萝不与群芳争,独自开在花谢时,踏春无人恋,蜂蝶亦不顾,而它们却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的生命,骄傲自信地为自己美丽生命而欢腾嬉闹。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懂得珍惜生活,珍爱生命。要像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让生命更加绚丽多彩。

(五)作业(3分钟)

根据课标对写作的要求: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以及本课的教学内容,我设计了以下的作业: 进行实地观察,写一篇观察日记。

七、板书设计

如果说练习是教学检测,那么板书则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本课板书设计遵循简明精炼,突出重点,形象美观的原则。 (第一课时)

紫藤萝瀑布

宗璞

赏花(1—6)——如人生的美好热烈 (繁花似锦)

忆花(7一9)——如人生的生死挫折 (赞叹生命)

悟花(

10、11)——如生命的永恒意义(积极向上)

作者情感的变化:

痛苦、焦急

小弟身患绝症

宁静、喜悦

看见紫藤萝花

花瀑---------花穗---------花朵

整体 到 局部

(第二课时) 花的命运:

稀落伶仃------毁掉-------繁花似锦

读花语:

花语---------人如花开--------希望、鼓励、超越

上一篇:银行职员月工作总结下一篇:医院床位费标准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