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崇高范文

2022-05-16

第一篇:道德崇高范文

恪守道德规范 铸造崇高师魂

恪守道德规范

铸造崇高师魂

——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

珠街镇中心学校

倪先艳

为强化师德,铸造师魂,从根本上促进教育行风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根据上级的有关安排和部署,我校开展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学习活动。通过参加这次学习,我本人受益匪浅,感受颇多。下面就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树立教师新形象谈一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爱岗敬业是师德的基石

爱岗敬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石。对于教师来说,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就是忠诚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社会与人民对教师寄予厚望,因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学生本人和家长对教师也寄予很高的期望。教师只有具备了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才会在教育实践中全身心投入,潜心钻研业务,努力掌握现代科学理论知识,广泛搜集最新教育信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同时有了对事业热爱之心,就会甘于平凡,为人民的教育事业默默奉献,在平凡的三尺讲台上奉献自己的才智和毕生的精力。爱岗敬业对于教师来说,我个人认为不紧紧体现在对教师职业的忠诚,而且还体现在对学生的一举一动和一言一行上。对于学生来说,老师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小小的爱抚的动作等等都会给予学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善待任何一个学生。

二、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

师德的核心就是对学生无私的爱。正如一位学者所说:“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没有爱,就没有“师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个好老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对学生的爱心和高尚的情操。因为教师的教育教学不是靠用什么工具来塑造人才,而是要靠教师本身的知识、智慧、人格来影响学生。因此,教师的思想情操、职业道德比任何职业都重要。在汶川地震中,几乎每一个遇难教师的手都指向学生逃生的方向,几乎每一个英雄教师的

手臂下都护着学生。学生们在评价这些老师平常的表现时,都用到“慈爱”“亲切”“无私”这样的字眼。平凡的教师如果没有对学生日积月累的爱,就无法在危难时刻作出英雄的壮举。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教师只有不求回报地付出爱,才会成为受学生爱戴和尊敬的好老师。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 爱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师爱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说,关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育的灵魂。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学生也就会尊重教师。现代教育应当是“爱心”教育、情感教育,教师应努力营造一种热情洋溢的教育环境,以和蔼可亲的教态、关切关怀的语言,温柔亲和的目光组织教育活动,由只提要求到多给关怀,由一味指责至千方百计让学生品尝成功。笑着面对学生,就会使学生兴趣盎然,精神饱满,减少沮丧,获得成功。如果发现学生做错事或成绩差,就恨铁不成钢,不去积极帮助分析原因,而是一味训斥、向家长告状,既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又容易使人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对抗情绪。个别滥施惩罚的教师,有的教育观念陈旧,自认为“那是为了学生好”,“是爱学生”。他们不认识:“爱学生”,不是老师居高临下对学生的一种“恩赐”,而是建立在一种民主平等、尊重学生人格的基础上的“爱”。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要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把关爱倾注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和学生广交朋友,多开展谈心活动,与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在学生面前勇于承认自己教学上的不足和工作中的错误,用爱去赢得一切学生的信赖。不仅要爱“金凤凰”,更要爱“丑小鸭”。多给后进生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把对他们的“反感”换成“容忍”和期待,竭力寻找他们的优点,出自真心地去赞扬、去鼓励。为后进生提供更多体验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后进生是可以进步的,是能够得到健康发展的。教师

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学生才会把老师当成可以信赖的人,也愿意向老师敞开心扉,师生之间只有架起一座信任、友好的桥梁,教育才能生效。爱真正是教育者取得成功的法宝。

作为教师,我坚持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待人,因材施教,平时有空,注意全面了解学生动态,经常找他们谈心,交流思想,增进感情,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对后进生,更是对他们循循善诱,做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用真诚去感化他们,因此得到了学生的信赖,他们把我当成知心朋友,有什么心事都跟我谈。我们越是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体验他们的思想感情,就越体会到这样一条真理:在影响学生内心世界时,不应该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

教师尊重学生,爱学生,不仅意味着最终赢得学生的拥戴,提高教育的功效,也还意味着教师能虚心地向学生学习,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与学生一起成长,共同进步。

三、为人师表是师德的灵魂

除了父母,教师是学生相处时间最多,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人。教师在教育中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学生总是以老师做为模仿效法的对象,老师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都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烙印,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加里宁有这样一段话:“教师每天仿佛都蹲在一面镜子前,外面有几百双精细的,富于窥伺出教师优点和缺点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断地盯视着他。” 因此,教师必须十分注意自身的修养,严格要求自己,把做人与育人统一起来,时时处处做学生的良好榜样,以大方得体的仪表,稳重端庄的举止,亲切和蔼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严谨持重的行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等,形成一种无声无形的教育动力,去感召学生,启迪学生,最终达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目的。学生接纳、喜爱某个教师,往往是从对这位教师的敬佩开始的。这种敬佩来自于教师的素质和修养,包括教师的思想品德、情感、品格、工作能力、知识水平、生活态度、艺术修养等诸多方面。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教师的言行举止无不在学生的视野

之中,因此,教师要随时注意塑好自己的形象。以高尚的道德使学生高尚,以渊博的知识使学生聪明,以自己健康的心理去塑造学生心理的健康。教师只有以自己完美的人格去塑造学生的人格,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才能使受教育者“亲其师,信其道”,才能收到“不令而行”之效。

江泽民同志曾说:“教师应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应该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应该用自己的好思想、好道德、好作风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教师要时刻以模范品行作榜样,用美的语言、行为和心灵去感染和教育学生,真正成为学生效仿的楷模。在学校,我始终坚持严格要求自己,在言行上丝毫不能有什么不妥的地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学生,以自己的人格和品行去影响学生,使学生都有一个健康的自我和恰当得体的礼仪。

四、不断进取是师德的生命

一位教育家说过:“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身为教师,要使学生信服你,你首先得有渊博的知识,有精湛的教学艺术,这样的教师才能博得学生的敬重和爱戴。学海无涯,学然后知不足。处于"知识爆炸"时代的青少年学生,无论在知识的来源渠道、知识的种类范围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方面,都具有迥异于前辈的特点和优势。教师应不断拓宽知识视野,具备本学科坚实的知识基础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还要广泛涉猎其它领域的重要知识,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师只有具备渊博的学识、广阔的知识视野,方可居高临下、游刃有余;只有不断学习,积极进取,才能担当起培育英才的重任。尤其是现代社会的发展,使新知识、新观念、新理论不断涌现,教师几乎每天都面临着一个新的世界,只有不断勤奋上进,把学习当作自己的工作乃至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才能适应时代要求,而且还要不断的向学生学习,学习学生的一些新思维等等。陶行知先生在半个世纪前就说过:“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我

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 每一位教师都应不断充实自己、更新自己,教到老,学到老,一步一个脚印,把教育视为艺术,扎扎实实学习研究教育规律,反复琢磨,精益求精,强化创造意识,在传授知识上努力探索,创造新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学自我”进行不断总结和锤炼,形成有自己个性风格的教学艺术。面对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世界,教师不能墨守陈规,固步自封。要大胆创新,为新时代的教育不断奋发进取。

温家宝总理在会见农村中小学优秀教师代表和高校名师奖获得者时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今天我们老师传道,就是要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之道;授业就是要教授学生建设祖国的知识和技能;解惑就是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创新,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温总理的当代“师说”不仅为我们指明了新时代教书育人的内容,也指明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言传身教的事业,一点轻率儿戏不得,做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时时以育人者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塑造好自己的人格,处处为人师表。要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要认真钻研教育学、心理学、人才学,关心现代信息,要打破门户之见,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博取众长,使自己的常识专精博览,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以适应教育的要求,为培养现代化高素质人才而努力。

第二篇: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再攀崇高价值巅峰

筑牢防线追求价值 树长沙城管新形象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党越是长期执政,反腐倡廉的任务越艰巨,越要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越要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提高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是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组织能力建设、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客观要求和现实需要。我们党执政50多年的历史表明,一个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工人阶级政党,能够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发展壮大,能够经受各种严峻挑战,经受住长期执政的考验,靠的是注重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全党,引导广大党员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基础,增强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从而保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纯洁、巩固,在各种挑战和考验面前能够从容应对,立于不败之地。然而,也有少数党员干部不注意学习,忽视世界观改造,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在头脑中作怪,造成理想偏移、心态错位、是非扭曲,背离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给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带来了危害,造成了损失。因此,加强党组织能力建设,必须把增强抵御腐朽思想能力作为重要方面,紧紧围绕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抵御腐朽思想侵蚀这一主题,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加强教育引导,确保政治上的坚定和思想上的纯洁。

当今社会,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相互交织、相互渗透。增强抵御腐朽思想的能力,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说,首要的是加强对党的

创新理论的学习,提高政治敏感性、政治鉴别力,这是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关键。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最根本的还是不注意学习、放松思想改造,理想信念动摇、思想滑坡,在腐朽思想的进攻面前打了败仗。党的各级组织要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提高判断是非、鉴别美丑的能力,强化理论学习,加强思想引导,打牢思想根基。要紧密结合实际,运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教育党员干部,不断增强对形形色色社会思潮的鉴别力,从思想上筑牢抵御腐朽思想侵蚀和影响的坚固防线。

增强抵御腐朽思想的能力,是加强党组织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更好地担负起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重任的必然要求。要站在保持党的先进性、做合格共产党员的高度,充分认清增强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对于加强党组织能力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好好想一想“参加革命是为什么,现在当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留点什么”,切实解决好为谁掌权、为谁服务的问题,清除追名逐利、金钱至上、贪图安逸、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等腐朽思想和不良作风,真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敢于同一切消极腐败行为作坚决的斗争。同时,各级党组织要切实负起对党员领导干部教育、管理和监督的责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内政治生活制度,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党内监督、社会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重视发挥正反典型的教育和警示作用;贯彻标本兼治、惩防并举的方针,从源头上把好“关口”。

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是筑牢思想道德防线,抵御腐朽思想,追求崇高价值,再攀崇高价值巅峰对我门执法人员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执法部门党员干部肩负着推进法制建设、促进依法治国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对自身能力素质要求更高、标准更高。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支队关于“抵御腐朽思想、追求崇高价值”的主题思想政治教育,就要下大力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包括不断增强抵御腐朽思想的能力。要继承和发扬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以自身的良好素质树长沙城管新形象。

第三篇:感受崇高2

《邓小平》观后感

会计学院班级110060402学号11006040170姓名 张舒平 看完《邓小平》这部教学片,我有很深的感悟和启示。也更加深刻的了解了邓小平同志的人生、思想和态度。他的思想指引着我们正确的思想和价值观。邓小平同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思想家和改革家。作为我党的第二代领导的核心人物,他的思想时至今日仍然影响着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指引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前进的方向。

他有很多的英雄事迹,为我们的国家和人民作出了无比伟大的贡献。经过视频,我了解到了他推翻“两个凡是”的事件,理论创新的前提,是以实事求是的态度,面向实际。邓小平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坚持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臆断或固定观念出发,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他们之所以能以身作则,体现出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格,敢于和能够从实际出发,作出新的理论创造,就是因为他们真正坚持了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精髓。理论创新必须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则,高举马克思主义革命的批判的旗帜,对先前的各种观念、理论、学说逐一进行检验,修改或者抛弃那些已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或过时的东西,不再让那些观念、理论、学说束缚自己的思想与行动。

他也为我们树立了独立思考的观念,不唯书,不唯上,不照搬,善于从实际情况出发,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中严肃地批判了“左”的思想造成人们头脑僵化的问题,提出要解放思想,开动脑筋。

另外,他还恢复了高考制度。恢复高考制度是邓小平复出后的一项重要决策,也是对“文革”拨乱反正的一个重要标志,标志着党开始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向重视知识、重视人才的正确方面上来,重新确立了选拔人才的公平、公正和平等竞争的原则。邓小平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听取有关方面对科学与教育工作的意见。

邓小平同志还有一项重要的成果,就是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邓小平提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解决了文化大革命时期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为那些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被冤枉的人们平反。在关于农村土地改革的问题上,邓小平认为把土地包给租,包给个人都是可以的,这不会影响到我们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然而有人就是揪住了这个问题不放,而邓小平的回答是让事实说话。他曾经说过“黄猫白猫,只要捉到老鼠就是好猫”。只要是对人民有好处的措施办法都应该试试。 “凤阳县”的大包干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这也体现了邓小平同志始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指出:“全党要一心一意地搞现代化建设。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他指出:“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四个现代化的关键,只有科学技术实现了现代化,才有可能实现工业、农业、国防的现代化,而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的关键是在教育。”他把教育列为当时的头等大事,这个理论的提出不是偶然的,它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看完《邓小平》,我感受到光荣的使命召唤着我们,党和人民寄厚望于我们。我们要勇敢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本着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洪流中,把自己锻造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第四篇:崇高的职责

崇高的职责 无私的奉献

——记英山县环卫局环卫工人李汝容 她叫李汝容,家住东门口,2007年选择了平凡而崇高的环卫清运岗位,成为英山县环卫局1名环境卫生清运工人,在环卫战线上一干就是5个春秋,她凭着对自己钟爱事业的追求,任劳任怨,埋头苦干,不怕脏和累,清运县城垃圾整整5个春秋,她不是党员,却用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默默无闻的奉献着,弘扬“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洁”的行业精神,把美好年华无私地奉献了挚着追求的环卫事业,用真情实意、言传身教引导人们热爱自己的家园,用小小方向盘,在大街上谱写了一曲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者之歌。

一、无怨无悔的选择

2007年1月,由于城市建设规模扩大,原工具厂下岗女工李汝容毅然选择了工资微薄、工作辛苦的环卫工作,从此,便与垃圾收运结下了不解之缘。李汝容刚在街上干垃圾清运时,总是红着脸,把工作帽沿压得很低,低着头默默地作业,担心熟人遇见,亲朋好友也不赞同,劝说:“干什么不好,偏去运垃圾”。在以后实际工作中,她才亲身体会到垃圾清运工作的艰辛和其中的酸甜苦辣,每天早出晚归,风雨无阻,有时还不被市民群众理解,受一些不明不白的委屈。单位领导、同事及时地关心、帮助、支持她,以环卫工人的杰出劳模时传祥的先进事迹感染她,用“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洁”的行业精神教育她,使李汝容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清楚的认识,环卫工作虽然脏苦累,却与群众身体健康息息相关,是城市中必不可少的工作,任何工作都需要人去干,只是分工不同,“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就这样,李汝容当了一名名副其实的“城市美容师”,任劳任怨地工作在环卫战线上。

二、爱岗敬业作表率

2007年6月,李汝容担任了环卫局唯一一部垃圾压缩车司机一职,每天负责城区大街小巷60多部板车和13个主要路段板车的垃圾收集运输。早晨四点半开始起床,五点种准时架车开始工作,从城北到城南,又从城西收到东门,再折回收集鸡鸣路,每天收集完第一遍后,已经是九点半了。等装满后运到垃圾场返回,已经十点多,这个时候她才有时间吃早餐。吃完早餐后,顾不得休息,她又开始第二遍的收集,不顺利的话,中餐也要在街上吃。下午三点还没到,她又要重复上午的工作,一天作业下来,经常使她累得满头大汗、腰酸脚痛,但是面对困难她从未泄气、从未动摇。从业5年来她冬天从未穿过棉袄,因为她每收集一遍垃圾,要来回上下车需要上百余次,相当于走了10-20里路程,每趟下来,全身出汗、脚肢发麻、脚臂发肿,累得两腿抬不动。如果穿棉袄,人就显得笨手笨脚,影响装车效率。为了给单位节约费用,提高工作效率和垃圾清运质量她经常虚心向老同事请教、学习,特别是有关车辆节油、保养技巧,她更是苦心钻研。多年来,李汝容练就了一套清运作业又快又好的基本功。2010年7月英山突降强雨,城区新街、老街内涝,垃圾场道路多处被毁,为确保城区人民生活有一个干净整洁的市容环境,环卫垃圾清运难度最大,他不得不克服困难、加班加点干,从每天早上4点开始直到晚上10点,清运城区里被洪水冲进的泥沙渣土和生活垃圾。在短短10多天时间里,她一共清除垃圾污物近130余吨。还给了群众一个洁净环境,受到了社会的好评。

李汝容就是这样为了集体荣誉、为了改善环境,用辛勤的汗水、艰辛的劳动,换来了城市整洁的道路环境。有人为李汝容的工作进行了初步估计,5年来,她清除垃圾7200多吨,工作5年却干了10多年的工作量,她却说:“单位给了我一份工资,就应该尽心尽职把工作努力地干好”。

三、真情言传带动人

虽是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但为了树立环卫工作良好形象,李汝容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真情和关爱引导人们自觉爱护公共卫生。她在干好清运本职之余,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项政治、文娱活动,把单位提出的“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洁”、“城市不干净,我们脸无光”、“环卫是我家,搞好靠大家”等创建口号熟记于心,说服教育同事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深受市民群众的好评。在生活、思想上,像大姐一样关爱同事,经常教育同事上班一定要穿标志服,作业时一定要注意人身安全。谁家有困难,她积极帮助解决,谁生病在家,自己主动承担清运工作任务。

李汝容经常讲:“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只要大家团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的城市环境一定能搞好”。 李汝容正是通过这样一点一滴、深入细致的工作方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真诚感动市民,让人们自觉维护环境卫生,共同努力搞好城市环境卫生。

就这样,每天的晨曦中她第一个迎来阳光,暮色中她最后一个送走夕阳,风雨中有她弯腰上车的身影,烈日下有她开动汽车的突突声,正是有李汝容这样的辛勤劳作和任劳任怨,我们才得以有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才得以连续保持“文明卫生城市”的创建成果。

二〇一一年十五日

第五篇:感受崇高直面人生

感受崇高

直面人生

——读《名人传》有感

初二(8)班李婧妍

那天,寒雨纷飞,天昏地暗,于是我拿来了《名人传》消遣时间。不料,故事内容把我深深地吸引住,无法自拔,更是有感而发写下了这篇文章。

《名人传》乃出自于人道主义作家罗曼·罗兰的笔下,是一部激发人上进的文学名著,它叙述了三位伟人的一生:德国作家贝多芬﹑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书中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和常人一样有他们的矛盾、痛苦和挣扎,但在忧患困顿的人生征途中历经苦难而不改初衷的心路历程。

这部名著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贝多芬的故事。这位音乐大师是在那鲜为人知的困境中磨练出来的。他的一生饱经磨难,身心遭受悲惨命运的摧残,然而正是磨难造就了他的伟大。他的童年可谓悲惨。当他的父亲发现了他的音乐天份后,便常用暴力逼他学音乐,把他关在屋子里练小提琴,从不顾及贝多芬的感受。在贝多芬16岁时,他的母亲不幸去世了,他的父亲也因此成了一个挥霍的酒鬼。这些不幸全都压到贝多芬的身上,使他的脾气变得暴躁古怪。但他却更努力,很快他便成了家喻户晓的人了。当他沉浸在音乐和成就带来的欢乐时,他却耳聋了。这对于一个音乐家而言这是多么大的打击啊。面对接踵而至的困难和痛苦,贝多芬以超人的毅力和奋斗的精神不屈不挠地抗争,使他的音乐更上一层楼,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更是写下了不朽的

《欢乐颂》……

这就是贝多芬的一生,他的一生可说是一部史诗般壮烈的悲剧。艰苦童年,爱情失败,疾病缠身,贫困交加。贝多芬从刹那光辉享受的名誉鼎盛到人生谷底的贫苦交加,从童年时的悲惨人生到老年对欢乐的追求的曲折人生,正如罗曼·罗兰形容的“他整个一生都像是一个雷雨天。”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疾﹑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快乐,他却给世界创造了快乐!我感到他的人生是崇高的。

写到这里,我不得不对自己作一个深刻的反省。我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磨难也经常阻碍我前进的道路。但与贝多芬相比,我那小小的挫折好比大海里的一粒沙子那样渺小。有好几次,我的考试成绩不理想。为此,我总是躲在家里大哭一场,没有勇气面对这一切,甚至自暴自弃。现在想起来,我觉得自己的行为十分幼稚。为什么我不能勇敢地站起来,直面挫折?与其怨天尤人,不如感谢上苍给予自己一次“小小苦楚等于激励”的机会,好让我拥有更大的勇气向前迈进。

现在,我每次听贝多芬的《英雄》﹑《命运交响曲》等名曲时,都情不自禁地为之动容。随着旋律的起伏而震撼﹑感动。贝多芬大师的一生,完全奉献给了人类社会。他让人们铭记于心的是久传于世的乐章。

在《名人传》中,我感受到了他们崇高的精神。今后我会直面人生,去谱写与凡人非同的命运。

上一篇:诚实行为范文下一篇:茶炯茶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