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而作——谈谈当前中国服饰文化的突围

2022-09-10

自从人类走出原始森林, 知道遮羞开始, 树叶、兽皮、兽骨、贝壳等就成了原始服装和饰品的雏形。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服饰的功能也在不断演变。现在, 服饰既是人类物质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正像郭沫若所说:“衣裳是文化的表征, 衣裳是思想的形象”。我国传统服饰文化丰富瑰丽、博大精深, 是一座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宝库, 峨冠博带, 佩三尺青锋或着腰挂美玉的男子;霓裳飘飘, 头上珠翠摇曳的女子, 无不显示中华天朝的富足与高贵。然而, 在现代社会, 在西风东渐而且越刮越烈, 很多人叫喊“去传统化”的状态下, 我国的服饰文化发展始终跟在欧洲甚至亚洲国家的后面, 逐渐丧失了个性, 丧失了魅力。当然, 服装界 (或者说服饰界) 的有识之士也在积极探索中国服饰的突围之路, 作为从事服装设计工作的一员, 窃以为传统决不可弃, 而应该“述而作”, 也就是既要继承, 又要创新, 这样才是当前中国服饰突围的正确之路。

1 我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特点

我国传统服饰文化, 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凝铸着中国文化, 尤其是儒家文化的精髓。孔子就感慨地说过:微管仲, 吾将披发而左纫矣。中原服装是右纫, 少数民族是左纫。中国传统的着装观念由于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注重服装的社会伦理功能, 穿衣始终保持着一种东方式的矜持。与西方民族追求人体美不同。东方民族的心理是含蓄、忍耐、内敛的, 追求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融合。“夫己外饰, 盖自然” (《厚道》语) , “吐纳英华, 莫非情性”。因此, 我国历代服饰, 无论是商的“威严庄重”、汉的“凝重”、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等, 都体现出中国古人的审美倾向和思想内涵, 服饰整体风格特点为平面的、写意的, 强调线形和纹饰的抽象寓意表达, 体现出一种自然和谐、精致典雅和平和含蓄的韵味。从古代的绘画和雕塑中, 我们现在还能看到这种特点的体现。

2 我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凋敝

20世纪初的“文明化”运动, 使西方的哲学、伦理学、美学、人文学观点成为评价事物的标准。代表着东方服饰文化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以含蓄为美、以隐约为美, 给人委婉含蓄的审美感受的服饰文明被置于次要的位置, 甚至被抛弃、异化了。过分强调对客观形式美、人体美的追求与认同, 因此服饰多为充分表现或甚至夸张人体线条。直到今天, 许多人还在抄袭、模仿, 轻视、忽略自己的文化, 盲目追赶西方的时尚与潮流, 忘了这些所谓的时尚其实都有我们传统服饰的影子, 纯粹是捧着金饭碗讨饭吃。受国外娱乐文化的影响, 哈日、韩流族盛行, 似乎抛弃传统, 反传统就是时尚的。你看那大街上, 甚至是校园里又到处晃动着穿着小格子衬衫或超大码的T恤, 浅色的大短裤或快要擦地的直筒裤, 厚底的松糕鞋, 还有多彩、零乱, 几乎遮住大半个脸的发式。这种温和的文化侵略正在让我们放弃自己的传统。传统文化的丧失模糊了“龙”的印记。我们的传统服饰文化在现代劲风的强烈吹拂下, 正在逐渐走向凋敝。

3 继承传统的重要性

毋庸置疑, 时代在发展, 固守传统就是保守, 但革命并不是完全抛弃传统, 延续了几千年的服饰文化难道真的一无是处?传统和现代之间, 应该是无裂痕地过渡, 而不是一刀下去, 再无瓜葛。现代服饰不是所处时代自发的创造, 而是历史进化的产物, 是民族服饰文化的延伸。虽然当代设计艺术有许多新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手法, 但它们之间的传承关系却是显而易见的。这种传承关系, 不仅在中国的服饰文化中有, 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是常见的。

4 继承与创新, 中国服饰的突围之路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越是民族的, 就越是世界的。可是当我们抛开一切宏观因素去片面理解这句话时, 效果却不尽如此。纵观近年来国内服装设计师以中国传统元素来进行服饰设计的多次尝试, 很多往往为强调中式而中式, 只注重形式上表达和堆砌, 忽视了整体韵味的体现, 虽然具有一时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却缺乏艺术内涵, 因而对大众服装消费也不能产生有益的提示。例如带有明显满族服饰特征的唐装, 曾在中国流行, 唐装采用典型的镶、滚、嵌、盘的传统工艺, 图案纹样民族味浓郁, 本身蕴含着巨大的设计空间, 但许多设计师不在创新上下功夫, 一味重复设计, 导致抄袭和模仿现象严重, 缺少回味的余地, 以致很快便销声匿迹。这一唐装的短流行事件就告诉我们, 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的重要性。

要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服装时尚的契合, 突显“中国化”的主题, 就要端正态度重视对传统文化内涵的挖掘。同时要把握消费者的审美变化, 对不同受众的文化心理准确定位, 才可能使其设计风格不受排斥, 为大众所接受。针对中国主题的设计应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服饰文化心理、审美情趣、习俗风尚等方面进行发掘与创新不能仅停留在对传统元素表面上的模仿应遵循形式美法则, 突出造型特点, 以现代理念和表现技巧进行再创造, 将传统服饰元素与现代时尚融合。重在表达形式, 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取其“形”、延其“意”传其“神”, 以现代化、国际化语言来表达传统文化的精神元素, 从而丰富设计主题, 使现代服装设计更具文化性与社会性。如传统图案的选用和设计常常是民族服装设计中的点睛之笔, 可用传统的印染、扎染、蜡染、手绘、拼接、贴绣和编织等不同的工艺手法将这些富有寓意的图案装饰在各种服饰和配件上, 体现别样的东方韵味。证明了只有走民族服装与流行元素相结合, 东方文化与西方时尚相结合的路子, 才能使“中国化”设计被中国大众所接受, 被世界所接受, 从而使中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服饰文化得以弘扬。

以上几点是笔者在考察了中国当前服饰文化现状后所作的一点思考, 作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 我们的服饰文化发展绝对要在继承传统基础上走出一条新路, 不能无序发展, 跟风发展永远无法形成独特的个性。我们有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不去挖掘它, 研究它, 对整个中华民族来说都是非常可惜的。让我们从传统中走来, 把传统融入现代, 让中国风吹遍全世界!

摘要:“:中国素有“衣冠王国”的美誉, 然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 中国的服装文化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 在现代潮流中遗落乃至失去了很多属于自己的文化瑰宝。很多人在思索、探寻中华服饰文化的出路, 笔者以为这条出路就在于对传统的服饰文化进行继承和创新, 就是“述而作”, 从而打造中国风格。

关键词:传统,服饰文化,服饰元素,继承和创新,突围

参考文献

[1] 中国服饰文化演变[N].华声报, 1999-08-18.

[2] 刘元风, 胡月.服装艺术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6.

[3] 苏永刚.服装时尚元素的提炼与运用[M].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7:25.

[4] 金晨怡.浅谈面料创意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江苏纺织, 2004 (12) .

[5] 王国桓.服装设计中的灵感[J].武汉纺织工学院学报, 1995 (1) .

[6] 乔南.面料再造与服装风格的关系[J].天津纺织科技, 2005 (1) .

上一篇:我国档案管理体制改革的要点与难点分析下一篇:现代绿色物流管理及完善对策研讨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