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

2022-08-17

第一篇: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

浅论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随着中国社会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在我们享受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诸多心理问题。正如当今的小学生,他们是跨世纪的一代,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然而他们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幸福、快乐,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在他们身上日益突出。我想除了一些客观的原因外,更多的还在于社会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目前,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学校、社会都片面的追求升学率,注重对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学习负担过重给其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首先是家长期望过高,以及过度的溺爱、刻薄、指责或打骂等行为,都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不良影响。其次课业过分繁重、生活单调、竞争压力巨大等,也是造成青少年心理失衡和焦虑的重要社会原因。再就是应试教育过分功利化的导向,导致部分家长和老师无暇顾及对孩子在人格和综合素质方面的培养。要预防、减少和解决青少年的这些心理健康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就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我觉得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其重要。

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

当今小学生的学习比几十年前的孩子要紧张得多,同时,他们还要面对许多消极的社会、家庭和道德等方面的现象,这些都会使儿童在心理上受到伤害。特别是许多独生子女的家长,对孩子在物质上有求必应;生活上过度地保护和干涉;学习上过分计较成绩,而对孩子的心理需求漠不关心。这种情况会导致孩子形成不良的人格,进而产生了心理障碍。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教师的常规任务,它反映了能否真正推行素质教育的问题。

许多家长过于追求分数,怕孩子考不好,在孩子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后,又给孩子布置许多家庭作业;还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除了学习任务外,不顾孩子兴趣与否,硬叫孩子去学美术、书法、器乐等,对孩子寄予许多不切实际的期望;有的家长之间互相攀比孩子的分数。冗长而又艰巨的竞争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学生身心疲惫不堪。一部分的学生学习成绩总上不去,有些是因为自卑,觉得自己总比不上别人,认为在家长和老师心目中是差生,产生了被遗弃的感觉,他们喜欢独处,不爱与人沟通,觉得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做什么事都鼓不起劲儿,因此也导致对学习消极对待。在我班里有个男生,他做事的动作特别慢,作业总是完成不了,家长由于缺乏耐心,由其自由发展,一段时间下来成绩下降。我找来了家长,先提醒家长不能不理小孩,告诉家长,孩子不是智力有问题,只是动作慢了点,应该用鼓励的方法让他改掉坏习惯。然后我跟学生说:“你是可以做到的,我相信你!”。跟他说了学习上的优点与缺点,让他对自己有信心。经过家长和他的努力,他现在基本上能在学校完成作业,对学习也有了兴趣,成绩保持良好。 由此可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各科文化知识,使学生热爱学习。

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

“后进生”通常是纪律散漫,思想意识差,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且也是班级管理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做好转化工作,我觉得在课堂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例如,我班的王温华同学,课堂上经常拉拢同学讲话,每次作业都欠交,不愿读书背书,不肯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脾气大,成绩很差。可以说真拿他没法子。但偶尔的几次早上却让我发现他原来很关心集体的,他每天早上一到学校,就抢着帮同学值日,把卫生区打扫的干干净净。因此,我抓住这机会找他谈心,教育他如果做作业也能像扫地这么认真的话,我相信他的成绩肯定会很棒的。为了使他增强学习动机,我几次的跟他谈话及疏导他的心理和做心理游戏等,同时和他一起寻找学习成绩差的原因,帮助他树立学习目标,改变自卑心态,重拾学习信心。现在,他真的变了,作业很少不交了,而且成绩也有所进步。

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加强学生与家长的沟通

许多孩子由于父母离异或父母由于工作常常不在家,形成了单亲家庭或家中缺少与父母沟通,这些孩子不是缺少母爱,就是缺少父爱,看到别人有父有母,一家和和美美,就产生了自卑心理。这学期,我遇到这样一件事,班里一位学生原来的成绩不错的,开学以来成绩下降,对学习缺乏兴趣,总是闷闷不乐。我找来了这位学生,从谈话中了解到她的妈妈由于工作调动分配到外地工作,爸爸是做生意的,常早出晚归,回到家常常一个人,从她的话中,知道她很想念妈妈。于是我联系了学生爸爸了解,确有此事,并告诉她学生的情况。我一方面要求家长要关心学生学习,可以利用电话让学生多与妈妈聊天,休息日尽量抽时间与孩子玩。另一方面,告诉学生父母的难处,让她知道并不是父母不理她,而是真的有难处,告诉她父母是很爱她、关心她的,平时多对她嘘寒问暖,让她感到身边的人是关心她、爱护她的。后来,学生又开朗起来了,经过她的努力,成绩又提高了。

四、注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其身心发展特点的需要。

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实践与接受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从幼年、成年到老年不断发展的过程。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青少年时期的身心发展的一些特点决定了这一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如: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他们从儿童进入青少年阶段,身体和心理发展都起了重大变化。性的成熟,使他们性意识与性冲动出现,即出现了性的需要。由于身体的全面发展与性需要的形成,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出现了强烈的独立性需要。但是,由于他们还处于学习和长知识长身体的阶段,经济上还不能独立。这种特定的社会地位和其尚未成熟的心理水平,使他们这两种需要都没法真正得到满足,这就形成了青少年时期的新需要与其心理成熟水平及社会地位水平的矛盾。这个时期他们出现的身体发展的烦恼、独立的烦恼以及青春期的各种问题,使他们很容易经常处于心理不平衡的状态之中。由于他们对成人封锁,不能从成人那里得到帮助,而向同伴倾诉常常不仅不能摆脱烦恼,反而会使之加剧。应该说青少年时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充满危机的时期,这一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小学高年级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生理卫生知识外,还要经常对他们进行心理上的辅导,使他们愉快的度过这个心理充满危机,甚至令师长难以琢磨的时期。

五、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社会变动时期的需要。

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发展,随着社会变革而产生的一些变化或暂时不可避免地滋生的一些因素,对青少年心理状态产生消极的影响作用。从家庭方面来看,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有重大的影响,更别说“单亲家庭”,“问题家庭”了。所以,家庭教育不当,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从学校方面来看,激烈的升学竞争、片面追求升学率,频繁的测验,学生的分数排位和教师不适当的教育行为等,都可能导致学生陷入紧张、焦虑、担忧、挫折等不平衡状态中。从社会方面来看,社会上一些负面影响,比如色情、暴力以及非法电子游戏厅、不法网吧等,都对青少年造成不良的刺激。如,我们四年级有一位叫邓嘉乐的男生,在本学期的前几周,经常不完成作业,上课无精打采,经常打瞌睡,我经过旁敲侧击的方法了解到,他经常利用晚上到离家不远的网吧上网,已经上瘾了,经常从父母那里骗取零花钱去上网。于是,我装作不知情,先找来嘉乐同学谈心,从他感兴趣的话题入手,与他聊网络,和他谈起网络的好处,当他讲得眉飞色舞时,在适当时机和他谈谈网瘾的害处,当看到他脸色大变时,我没有再把话题接下去,而是借口班会课要涉及到这方面的内容,布置他找一些有关学生沉迷网络的利与弊的内容,第二天,他向我交了一份材料,详细地列举了上网的利与弊,同时,也红着脸告诉了我,其实他自己就已经沉迷网络,并从找资料的过程中,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我也因势利导,让他明确当前的学习任务,以良好的心态去正视网络,此后,还多次找他谈心,通过一段时间的引导,永业同学终于彻底戒掉网瘾,学习成绩也赶了上来。

因此,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以健康的心理去认识社会,让他们学会自我调控,尤为重要。

六、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其正常、健康全面发展的保证。

一般来说,学生的心理发展是正常和健康的。但是,我们也不应该忽视学生遇到的心理困惑。如果困惑不及时给予消除,任其长期积累,超过其年龄心理具有的承受力,则容易产生自暴、自弃、自卑乃至妒忌、憎恨等不健康心理,形成孤僻、懦弱或急噪、粗暴等人格阻碍。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预防与消除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滋生,促进小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发展,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总之,为了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实施素质教育,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既要看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又要不断地探索解决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所以,我们要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心里健康的基本内容,知道什么是健康和不健康的心里状态,学生自我防止和消除产生心里疾病的各种因素,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从而保持积极、乐观健康心态,具有重要意义。也就说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教育的一个重大任务,是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

学习小学生心里健康的意义(A4纸)写

第二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现代社会的生活工作节奏日益加快,很多人都感到不堪重负。 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身体的健康是指人的身体符合人的正常生理现象,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没有疾病的发生;“心理健康”:专家认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必须具有正常的智力,基本的自我认识能力,并能恰到的估价自己,有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在符合团体要求的前提下能适当的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以及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其实,心理健康说到底是一种人生态度。心理健康的人,以积极的眼光看待世界,看待周围事物。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才能迎接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挑战。

在大学生中这样现象比较普片:如情绪都比较低落、不稳定,不爱搭理人,做事情没有兴致,时间长了,容易造成心理情绪积聚,对学习、生活肯定会造成影响,严重的则会患上抑郁症。如果没有找到正常渠道发泄,可能会沉迷于一些自己觉得是正确的事物上面,比如网络,像大部分男生就喜欢沉迷于一些网络游戏。这就需要周围的同学和老师关注他们,给他们一些安慰、疏导,让他们感觉温暖。当然,有这种情绪的大学生也要主动和身边的朋友谈心、交流,释放出自己的压力,以缓解这些症状,从而恢复到正常状态。另外,这些学生应该找准自己的位置,要正确评价和认识自己,无论怎样,知足常乐是不变法则。也不要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一步步走好自己的路。

在大学里,学习效率最高的时期非期末复习备考莫属。大学和高中的生活相差太大,进大学后,由于课程相对轻松,没有老师督促,而且缺少明确的学习目标,因此日子过得迷迷糊糊、浑浑噩噩的。平时多在玩网络游戏和上网聊天。到期末,才开始担心考试,考前临时抱佛脚只求能过关。

这种现象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大学生们应该学会自我调节,但却不是去自我堕落,或者自我毁灭。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仅影响自身的发展,说得远些,更是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的,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心理健康可以使我们克服依赖心理,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更是毕业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大学生应该自觉学习心理知识;对自己不过分苛求,确立目标适中,养成“平常心态”;对他人的期望不要过高,避免失望感;不盲目的处处与其他同学竞争,避免过度紧张;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扩大社会交往;加强意志锻炼来保持心理健康。

第三篇:健康体检的意义

健康体检是以健康为中心的身体检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9年8月5日颁布卫医政发〔2009〕77号文件《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提出“健康体检是指通过医学手段和方法对受检者进行身体检查,了解受检者健康状况、早期发现疾病线索和健康隐患的诊疗行为。”

健康体检概述

千百年来,健康就是褒扬赞美的词汇,是人的基本素质和标志。《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体壮为健,心怡为康”成为古代人的健康标准。世界卫生组织在1948年的组织宪章中提出关于健康的定义:“健康是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免于虚弱”。 这个定义的内涵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身体生理没有疾病,免于虚弱,体格健全;二是心理和精神方面的平衡状态;三是人与社会相适应,达到与社会和谐相处的完美状态。

健康体检等级划分

1957年世界卫生组织进一步表述关于健康状态为个体在一定环境、遗传条件下能够恰当地表达其行为的功能,并在1984年进一步补充健康的分级:

第一级健康,即躯体健康:包括无饥寒、无病弱,能够精力充沛地生活和劳动,满足基本卫生要求。

第二级健康,即身心健康:包括满足基本的经济要求,日常生活自由。第三级健康,即主动健康:包括能够主动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调节心理状态适应社会和工作的压力,过着为社会做贡献的生活方式。

健康体检的意义

世界卫生组织在1986年的进一步定义健康是 “人人能够实现愿望,满足需要,改变和适应环境的状态。健康是每天生活的资源,并非生活的目的。健康是社会和个人的资源,是个人能力的体现。”

怎样评价人的状态是否完美,怎样知道是否没有疾病和免于虚弱,就只能依靠检查,特别是围绕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状态的全面检查。

健康体检是用医学手段和方法进行身体检查,这里包括临床各科室的基本检查,包括超声、心电、放射等医疗设备检查,还包括围绕人体的血液、尿便的化验检查。健康体检用于了解受检者健康状况,根据以上检查结果,明确有无异常体征,进一步分析这些异常体征的性质。有些异常体征本身就是生理性变异,可以定期复查,有些异常体征可能是疾病危险因素,需要通过健康促进手段去干预和纠正;而有些体征则就是疾病的诊断依据,需要进一步检查和确诊。

健康体检能够早期发现疾病和影响健康危险因素。疾病是在损害性因素下发生内部调节机制紊乱的异常生命活动。定期体检,及早发现,可以对抗和抵制其异常活动,避免出现症状时的痛苦

健康体检为受检者提供检查结果的客观描述和健康隐患的提示,对疾病的进一步检查属于诊治疾病的医疗体检范畴。

定期健康体检,从视触叩听检查的结论中,发现新的异常体征;定期健康体检,从常规化验数据的量变中,查出身体质变的信息;

定期健康体检,随着年龄的增长,补充新的项目、新的内容,实现早诊断、早治疗。

什么是健康体检?

健康体检是以健康为中心的身体检查。一般医学家认为健康体检是指在身体尚未出现明显疾病时,对身体进行的全面检查。方便了解身体情况,筛查身体疾病。即应用体检手段对健康人群的体格检查,就是“健康体检”,或称之为“预防保健性体检”。

体格检查是医疗的诊断环节,是医疗的第一步,是针对症状或疾病及其相关因素的诊察手段。由于以往都是有病才去找大夫,一般把以疾病诊治为目的的体检,称之为“医疗性体检”。在办理入职、入学、入伍、驾照、出国、结婚、保险等手续时的体检,是以某项特定工作或行为的体检,称之为“社会性体检”。而针对未病、初病或将病的健康或亚健康人群的体检,属于健康体检。

健康体检的历史

健康体检作为一种行业,是在上世纪40年代首先在美国出现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需要健康,需要了解自己是否能够耐受致病因素的侵袭。怎样保持身体的健壮;是患病后的被动诊治,还是主动找医生检查。体检行业,应运而生。1947年美国医药协会首次提出了“健康体检”的概念,并郑重建议:35岁以上的健康人,应每年做一次全面的体格检查。

健康体检的任务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最宝贵的是健康。根据“健康是一种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免于衰弱”的经典定义,如何评价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状态,有哪些影响健康的因素,有没有疾病的预兆,对身体全面的“监察”和“审计”,就是健康体检的任务。

21世纪的医学以“促进健康”为目标,以“生理—心理—社会”为基本模式;医生的职责不仅在于患病后的治疗性干预,还在于疾病尚未出现时的预防性干预。通过定期的健康体检,检查和发现影响健康的有关因素,就成为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措施和保证。

定期健康体检

1947年美国医药协会在提出 “健康体检”概念的同时建议:35岁以上的健康人,应每年做一次全面的体格检查。这就是定期健康体检。

为什么要做健康体检

医学是在与疾病的长期斗争甚至是生死搏斗中出现并发展的。随着经济的发展,饮食和生活条件的改善,旧的疾病发生谱等已经成为过去。体力劳动强度的降低,工作节奏的加快,心理压力的增加,环境和致病因素的变化,使人们必须认识新的疾病。定期健康体检,及时早期发现异常体征,做出正确诊断和有效处理措施,将疾病消灭于萌芽时期,为健康提供了超前保障,成为促进身心健康的时尚。

健康体检是从视触叩听的物理检查中,发现新的异常体征,成为自我保健、主动健康的重要方式;

健康体检能从各项化验数据的量变中,看出身体质变的信息,有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

健康体检可以寻找影响健康的不利因素,纠正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

健康体检指导修正自身调节机制,维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

健康体检促进 “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将疾病消灭于萌芽状态。

健康体检还能节省医疗经济开支。从长远考虑,万一有病而未及时发现,将来花的钱要多得多,而且病痛更不是金钱所能计算的。体检上的支出价有所值,比花在患病后的治疗费用、功效不清保健品的消费要划算得多。

定期健康体检必要性

⑴.健康是自己的。定期全面健康体检,“定期审计”、“年检”,实现预防为主的目标。

⑵.健康是动态的。定期进行全面的健康体检,从生活方式和致病原因上发现影响健康的因素。

⑶.健康是社会的。定期进行全面的健康体检,了解环境、家庭、社会有关因素的影响

⑷.健康是主动的。定期进行全面的健康体检,了解自己的健康状态,采取最佳方式和强度,提高免疫和抗病能力,早期发现健康危险因素。

健康体检的历史

健康体检作为一种行业,是在上世纪40年代首先在美国出现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需要健康,需要了解自己是否能够耐受致病因素的侵袭。怎样保持身体的健壮;是患病后的被动诊治,还是主动找医生检查。体检行业,应运而生。1947年美国医药协会首次提出了“健康体检”的概念,并郑重建议:35岁以上的健康人,应每年做一次全面的体格检查。

健康体检的任务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最宝贵的是健康。根据“健康是一种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免于衰弱”的经典定义,如何评价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状态,有哪些影响健康的因素,有没有疾病的预兆,对身体全面的“监察”和“审计”,就是健康体检的任务。

21世纪的医学以“促进健康”为目标,以“生理—心理—社会”为基本模式;医生的职责不仅在于患病后的治疗性干预,还在于疾病尚未出现时的预防性干预。通过定期的健康体检,检查和发现影响健康的有关因素,就成为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措施和保证。

健康和医疗比较

健康体检与医疗体检在体检方法有很多共同之处,而在项目组合、科室构架、制度管理、体检结果处理和交流又与医院体检有很多不同。

服务对象不同

健康体检服务对象是主动防病查体的“客人”;医疗体检服务对象是因疾病或伤痛而就医的“患者”。

指导思想不同

健康体检指导思想是“预防为主”、“治未病”;医疗体检指导思想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

目的不同

健康体检的目的是在健康人群中,通过查体发现异常体征,提示可能威胁健康的因素;医疗体检的目的是根据病痛症状,通过查体发现其原因和部位,明确诊断,为治疗提供依据。

中心不同

健康体检是以“健康”为中心的体检过程和结论;医疗体检是以“病痛”为中心的体检过程和结论的目的是根据患者或家属对病痛症状的主诉,通过查体发现其原因和部位,以明确诊断,为治疗提供基础。

项目不同

健康体检的项目与医疗体检项目有所区别。国家有关部位颁布的《学生健康标准》《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是我们评定体质的标准,并根据其要求设定了体能测试、心理测查;以及如微量元素、肿瘤标志物甚至基因性质的检测项目,在一般医疗体检中是没有的。

“产品”不同

健康体检的结果是最终做出健康体检的汇总报告,即在本次体检中发现的异常体征的解释、分析和处理建议。而医疗体检的结果是书写病历和病程记录,通过有效的治疗,消除病痛和症状。

场地不同

健康体检机构大多平面设计,分男女不同性别的体检线;而医疗体检是以科室设置,完成全项检查多需楼上楼下反复多次,可能与病人交叉,增加感染机会。方法相同

西医有视诊、触诊、叩诊和听诊,中医有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脉。心电图机、B超机、X光机、血生化分析仪等设备与医院是相同的。主要由医务人员组成是相同的。

健康体检五忌

健康体检,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健康体检,可以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发现一些不易察觉的早期疾病,以便及时干预、终止疾病的发生发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有不少受检者由于对体检的一些关键环节重视不够,或认识偏差,出现种种疏漏,使体检的目的难以达到。

一、忌采血时间太晚

体检化验要求早上7:30~8:30采空腹血,最迟不宜超过9:00。太晚会因为体内生理性内分泌激素的影响,使血糖值失真(虽仍为空腹)。所以受检者应该尽早采血,不要轻易误时。

二、忌体检前贸然停药

采血要求空腹,但对慢性病患者服药应区别对待。如高血压病患者每日清晨服降压药,是保持血压稳定所必须的,贸然停药或推迟服药会引起血压骤升,发生危险。按常规服药后再测血压,体检医生也可对目前的降压方案进行评价。服少量降压药对化验的影响是轻微的,可以忽略不计。所以高血压患者应在服完降压药后再来体检。对糖尿病或其他慢性病患者,也应在采血后及时服药,不可因体检而干扰常规治疗。

三、忌随意舍弃检查项目

体检表内设定的检查项目,既有反映身体健康状况的基本项目,也包括一些针对恶性疾病和常见疾病的特殊检查项目。有些检查对疾病的早期发现有特殊意义。如肛门指诊检查,对四十岁以上受检者直肠肿物的发现尤为重要。有的受检者因怕麻烦或害羞,自动放弃该项检查,若受检者真有病变,自然也就失去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其后果不言而喻。

四、忌忽略重要病史陈述

病史,尤其是重要疾病病史,是体检医生判定受检者健康现状的重要参考依据,据此制定干预措施,对疾病的转归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有的受检者抱定一种“考核”一下体检医生水平的心理,认为疾病只能靠查出来,不能靠说出来。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例如,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指导前,必须搞清楚其高血压病的发病时间、治疗过程、用药情况等关键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进一步的治疗意见,包括加减用药剂量、调整用药品种等,从而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如受检者记不住所服药物的名称,可以把药盒带来辨认。病史陈述要力争做到客观、准确,重要疾病不可遗漏。

五、忌轻视体检结论 体检结论,是对受检者健康状况的概括和总结,是医生根据各科体检结果,经过综合分析对受检者开的健康处方,对纠正不良生活习惯,预防和治疗疾病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些受检者对体检过程较为重视,却忽视了体检结论,

[1]没有仔细阅读和认真实施,使健康体检失去了意义。

健康体检的分类

健康体检目前主要分为入职体检、个人体检、团队体检、入伍体检;此外还有婚检,根据各行业的要求的不同,某些行业对人体的健康状况要求也不一样,比如,某些岗位不适合色盲等有先天性缺陷者工作,这使入职体检成了健康体检中的一个分类。个人体检一般都是处于自愿,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开始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这类的体检叫个人体检。

读懂健康体检报告:

千福健康体检中心作为体检机构职责,我们维护您的健康尽职尽责。同时,更希望每个人都重视自己的体检及其结果,不忘医生的忠告。因此,定期的健康体检,是发现影响健康的有关因素、预防(预见)疾病、促进身心健康的有效手段和保证。别让您的健康体检只走个过场,对体检报告提示您所做的进一步检查,一定不能忽视,以免延误治疗或干预的最佳时机。

维护每个人的健康是我们的责任,您的健康也在您的手中。请您勿忘体检,珍重健康,把亲人的祝福和我们的提醒记在心中。

第四篇: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主题,也是儿童教育的主题。所谓健康心理就是指一个人心理各方面以及和社会环境之间处于一种积极协调、统一的状态。心理健康的人,情绪愉悦稳定,生活态度积极,人际关系和谐,行为能自我调节和控制。现代心理学表明:健康心理是一个人智力和人格发展、潜能开发、道德品德形成、积极适应社会的前提,是一个人整体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人格则是一个人内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特征。它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核心。它主要表现为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创

3~6岁的学前儿童还处在心理成长发展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可塑性大,由于他们在心理上极不成熟,自我调节、控制水平较低,自我意识还处在萌芽状态,极易因环境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和人格特点。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与否,将会对他们的认识、情感、个性、道德的发展和社会适应等产生极其深刻的,有时甚至是难以逆转的影响。幼儿园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奠基阶段,它不仅是为小学阶段学习、生活做好准备,更重要的是为他们一生的发展、成才打好健康心理和人格素质的基础。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国际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心理学会,为了保护儿童的心理健康提出了《儿童权利公约》、《儿童心理权益宣言》等文件。把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变革,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每一个人具有面对现实,不怕困难,开拓进取的精神,具有关心他人、家庭、社会、自然的意识和责任感,具有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自主、自信、自强的人格品质。这意味着,跨世纪的一代,不仅要有良好智能素质,更要具有一种健康的心理和人格素质。

但是,从目前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现状来看,由于传统教育观念、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严重忽视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培养,致使目前儿童中相当普遍地存在着独立性差、心理脆弱、怕苦畏难、任性、不懂得关心人、缺乏创造性、缺乏合作交往意识和能力、自控能力差等问题,不少儿童还存在种种心理和行为偏差。如孤僻、攻击性行为、胆怯、多动、情绪障碍等等。这种状况如不加以重视,势必影响一代人的素质。因此,重视和加强儿童心理健康和人格教育又是我国教育改革中一个极其重要和无法回避的课题。

第五篇: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施殿岐、龙立荣

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质,是社会发展的要求。然而,我国现实教育对此十分麻木,许多人仍沉湎于习惯的应试教育的模式,天天围绕升学圈子转,其结果造成学生厌学、惧学、意志力薄弱、经受不了挫折、缺乏远大理想、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等,甚至者患有神经与精神病症。据有关心理调查表明:中学生存在心理困难人数约为20%,小学生约为10%。因此,把中小学生心理辅导与教育纳入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已是刻不容缓。

心理素质教育不仅是整个素质教育的基石,而且也是素质教育的归宿。它在培养适应市场经济、面向未来的人才中,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

定向心理素质教育的实施,可把学生心理发展纳入健康轨道,使其从小就能正确认识自己,主动接受革命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自觉接受革命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与学校规章制度,并以意志力约束自己,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共产主义方向。

二、可开发学生智力

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皮层集结着150亿个神经细胞,其功能相当于一台10攩14攪的电子计算机,正常人的脑力够用三百万年。说明人脑蕴藏着极大的潜能有待开发,而唯有心理素质教育能担当此任,它能按照心理发展规律,善于发现学生智慧的闪光点,捕捉住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启迪学生的创造思维。尤其是通过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促进智力发展,如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动机、健康而稳定的情感、坚定的意志、健全的个性等都能促进智力发展,使之走上成功之路。

三、可保证学生身体健康

心理素质教育可预测和治疗心理疾病,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研究表明,人在剧烈紧张情绪状态下,血压升高,脉搏加快,消化停止,持续时间过久会导致人体某此器官和组织陷于不正常活动状态。而活泼开朗、乐观豁达等心理活动可使人的大脑皮层得到积极休息,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消化液分泌,增进人体新陈代谢,从而促进身体健康发展。

四、可强化学生意志品质的形成

心理素质教育的实施,能对学生良好品质予以正强化,对其不良意志品质予以负强化,从而使学生的意志品质朝着健康方向发展,并养成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独立性、坚韧性和顽强性。

五、可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

高尚的情操,是人们从事工作、进行学习的巨大动力。良好的积极情感体验对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发展个性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反之,那些品学不佳的学生,往往是缺乏积极情感体验的学生。因为人的高级社会情操,是由环境和教育决定的。因此,根据情操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可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理智情操、美的情操。

六、可塑学生的个性

研究表明,个性主要是由环境和教育决定的。前苏联科瓦列夫曾对一双胞胎女大学生进行跟踪观察发现她们外貌酷似,但个性迥异。究其原因,是他们的教育要求有别所致。原来小时候母亲指定,姐姐要照顾妹妹,作妹妹榜样,对妹妹行动负责;而妹妹必须听姐姐的话。久而久之,姐姐形成独立、主动、果断、善交际等个性特征,而妹妹却养成顺从听话、性格内向等特征。由此看出,个性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环境影响下,通过后天教育获得的,因此说心理素质教育具有塑造个性的功效。

第二教室 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节 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然性

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必然,是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1.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必然。

心理健康教育日益为人们所重视,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和时代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由于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在基本生存和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之后,心理问题便显示出来;同时由于医学科学的进步、人类卫生习惯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一些严重危及人类生命的疾病得以有效控制,心理状况对人的生命质量的影响越显突出;再加上现代社会变化急剧、发展迅速,生活节

奏与工作节奏加快,人们普遍承受着比以往更沉重的心理压力,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出现频繁、不断增长。显然,社会发展速度越快,社会现代化程度越高,人类心理健康的问题就越突出,因此这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注意。

心理健康,无论是对个人幸福还是对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现时代,社会需要的人才首先应该是心理健康的,是能适应并促进社会急速发展的,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进入学校教育领域,是社会和时代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

2.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

当前,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近年来国内大量的调查研究说明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相当严重的并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这从以下摘录的部份调查结果和数据可见:国家教委“八五”重点课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课题组在东北地区的18所中学和58所小学,运用SCL-90心理健康量表随机检测万余名学生,结果表明约有32%的中小学生存在心理异常表现;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同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夏威夷大学合作,于1987 年对上海市中小学生调查发现,有27%的学生心理异常;浙江省在1989年对该省城乡不同类型学校的2961名大中小学生的调查发现,有16.9%的学生存在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1994年广州市穗港青少年研究所对广州市四个区1000多名中学生的调查表明,53.2%的中学生有心理危机。(以上数据引自周燕:《关于我国学生研究的几点思考》,《教育研究与实验》,1995年第一期)上述数据因采用的工具不同或未经修订,有些可能不完全适合中国国情,同时调查对象与内容也各异,故所得数据不一定完全准确,但尽管如此仍可以说明,学生的心理健康普遍存在问题。

没有健康心理的学生是很难甚至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学校如果只从生理的角度理解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将无法保证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3.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未来社会日益表现高度变化、竞争、创新、合作和冒险的特性,只有富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能适应社会、才能成功和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目的也在于此,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人才。高素质的人才首先应是心理健康的,是能适应社会激剧变化与飞速发展的。青少年在成长发展过程中,要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劳动,身心健康是基本要求。心理素质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份,因此,在素质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被摆到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传统教育中忽视得最多的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片面的应试教育使青少年产生角色的片面性,误认为自己就只是一个学生;加之家庭教育出现偏差,导致青少年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影响了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其实,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生理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的全面提高都是看是否能够全面发挥人的心理潜能。因为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心理支配之下完成的,而心理素质是人的各种素质的核心和动力。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到学生整个素质的提高,关系到我们国家在21世纪中的兴旺发达。因此,现代教育呼唤良好的心理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消除心理障碍,促进他们能够正常生活。通过对学生有计划地施加影响,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智力因素和认知风格,培养学生的毅力、兴趣、习惯等非智力因素以及对自己的全部行为和思想起调节作用的自我意识。从而发挥学生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和主要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学习心理教育、情感教育、意志教育、人格教育、人际关系的教育、心理卫生教育和升学与择业的心理教育。其重点是:

1、 情感心理教育:

要营造良好的情感环境,给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情感经验。教会学生不断地调节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使他们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远大的志向。

2、 学习心理教育:

要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己的学习潜能,消除学习的心理障碍。帮助学生懂得科学用脑,注意保护脑细胞和大脑的活动高潮期,注意左、右半脑的协调发展。要让学生正确地认识焦虑的作用,恰当地调节自己的焦虑程度或焦虑水平,在生活和学习中,不能压抑自己的情绪和情感,而应当适当地宣泄,学会消除过度焦虑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记忆规律,通过重复将短时记忆转化为网络化的系统储存型的长时记忆。培养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掌握良好学习的策略,注意认知、情感和意志的参与,将内在的思维活动与外在操作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主动性、独立性、探索性和创造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学会学习。

3、 性心理教育,亦称青春期教育:

性不仅是一个个人现象,自然现象,而且是一个社会现象。要正确看待儿童、青少年的性意识,不要过分地渲染学生的性心理和性意识。而应把性教育纳入心理教育的轨道,从心理教育的高度来认识性教育,从提高心理素质的高度来看待性教育。性教育的原则是:遇物则诲。即是抓住一切合适的机会对学生进行性教育,但又要淡化性教育的痕迹。以疏导为主,注意堵塞,疏与堵相结合。鼓励学生多参加男女同学之间的集体活动,淡化男女同学之间的界限。

4、 自我意识的心理教育:

自我意识的心理教育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等知、情、意方面的内容。西方文化背景下的自我教育,其价值取向是个人本位,尊重个性,自我发展,自我奋斗。东方文化背景下的自我教育,其价值取向是群体本位,尊重权威,自我约束,自我控制。我国在文化大革命以前,强调了群体的利益,压抑了人的确正常需要,人格遭到了扭曲。文化大革命中,人格的扭曲达到了极点。文化大革命后,强调了个性的解放,强调了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但过多地夸大了自我,甚至于发展到以我为中心,忽视了自我约束,忽视了群体利益。因此,今天的自我教育:应该取其东西方文化的精华,去其糟粕,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不断地修身养性。既提倡个性解放,个人奋斗,自我表现,自我实现;又崇尚尊重群体,尊重他人,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要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选择适当的对象进行比较,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既不自我膨胀,也不能自我萎缩;不断进行艰苦的自我锻炼,保持正常的自我展示和恰当的自我归因,努力缩小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之间的差距,使之健康地成长。

总之,我们应该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与其他各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好青春期卫生课、心理健康辅导课,开展心理咨询,搞好心理训练,以预防和发展为主,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上一篇:驾驶员交通安全教育下一篇:教师最新入党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