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写作教学经验

2022-08-20

第一篇:美国的写作教学经验

美国过程写作教学的原理、实施及启示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存在着“少、慢、差、费”的重复低效的现状,而作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又属于“重灾区”,学生“没东西可写”“不会写”“不愿写”的现象十分普遍。尽管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作文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上海崇明张秀丽老师的“小学作文专题性序列训练课程开发与实施”、江苏南京宋运来老师的“童漫作文”实验、广东深圳张云鹰老师领衔的“开放式作文”实验、福建安溪李冰霖老师的“自由习作”教学探索等都效果不凡,但其大多集中在小学阶段,整体而言作文写作探索依然是步履维艰。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作文教学质量依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2010年11月,美国制定并颁布了最新一轮的《美国2010国家教育技术计划》(简称NETP)。该计划强调,在人与人之间面临激烈竞争与挑战的21世纪,要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激发高层次的学习动机和成就感,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的核心素养和能力。随着学习心理学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后现代教育思潮下建构主义学习心理学的兴起,在美国,过程写作教学已然成为主流写作教学样态。在新课改持续深入的背景下,认真学习和剖析美国过程写作教学,对于革新和优化我国作文教学无疑会有不少启迪。

一、美国过程写作教学的内涵和原理

美国过程写作教学法以“写作清单”为学习媒介,以“学习共同体”的合作学习为核心学习策略,注重在写作过程的五个阶段(预写作、打草稿、修订、校订、发表)中培养学生的程序性写作知识。

行为主义心理学将写作能力分割成几个静态的心理因素,如观察、记忆、想象、思维,以及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写作就是在学生的“写作知识”和“写作行动”之间建立起某种“刺激――反应”的联结。教师选择重要的作文知识和技能,将它们分解成若干小步子,并设计相应的“强化――反应”的关系,再引导学生一遍遍写。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则认为写作在本质上是在一种复杂的认知活动指导下的问题解决行动,是自我主动建构写作知识的意义的过程。过程写作教学,要求师生双方通过“写作清单”对写作进程进行有效的监控,学生在一定的学习实践情境中,将陈述性写作知识(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语言等)有效转换为程序性写作知识(一种关于如何写的、与实践操作密切相关的动态性知识,如怎么审题、选材、剪裁、遣词造句以及如何修改等方法或规则)。过程写作教学重点在于鼓励、引导和促进学生以合作学习的方式主动积极地参与写作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运用程序性写作知识解决写作问题。

二、美国过程写作教学的依据和实施

过程写作教学强调学生参与写作的过程,将写作知识有效运用于写作任务。美国《加利福尼亚公立学校阅读/英语语言艺术课程框架(K-12)》对七年级学生应该掌握的写作策略和知识等方面提出如下要求:

1.写作策略。

学生能写清晰、连贯、重点突出的文章,并体现读者意识和目的意识。议论文包含正式的引言、论据及结论,并根据需要完成写作过程的各个阶段的任务。

1.1结构与重点:文章结构要合理,句子衔接自然、流畅;用轶事、描写、事实、数据和特定的事例来论证所有的叙述和观点;写草稿时使用抓要点、列提纲、做概括等策略来表现文章结构。

1.2检索技术:分析话题,讨论并评价问题,利用咨询调查和研究改进自己的观点;鼓励使用引语、引用并解释信息,规范且前后一致;通过使用词汇变化技巧和出版程序创作文本,利用简单的数据库和展开表来管理、组织报告内容和信息。

1.3评价与修改:检查文章逻辑思路和词汇使用的准确性,进一步修改作品以改进文章结构和词汇运用。

2.写作应用(类型和特征)。

学生写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每篇500-700字。学生作文能展现对标准美语的掌握程度,以及对检索、组织策略、打草稿方法的掌握,检验学生是否已达到写作标准的要求。

基于此,美国过程写作教学在实施中有效贯彻落实了上述的标准和要求。

(一)重点关注写作过程的五个阶段

1.预写作:写作前通过“头脑风暴法”讨论选定主题;确立写作目的和读者;确立写作思路;丰富词汇库帮助写作。

2.打草稿:研究范文,并详细分析其写法;参照阅读笔记,写草稿;技巧分析: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能更好地表现主题;考虑文章结构的形式。

3.修改:阅读和讨论,读给自己或同学听,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记下修改意见;根据讨论意见修改草稿;考虑行文是否与“写作前”确立的写作目的和读者一致。

4.校订:校对,以确保拼写、用词、标点和语法等方面无误。

5.发表:经修改后的定稿呈现在班级或学校的相关网页;自己制作的网页;学校或当地的 刊物。

(二)借助“写作清单”进行过程监控

写作清单是教师管理学生写作行为的重要媒介。所谓写作清单,就是将作文要求,包含写作内容、表达方法、写作策略方面的知识,以清单的形式有序排列,供学生在写作全程中自检或互评。

1.议论文写作清单。

美国加州旧金山公立林肯高中的方帆先生提出“定义性议论文”的“写作清单”:

(1)开头引入段(每部分满分为五分)

有没有一个吸引人的开头?有没有解释题目?有没有提出中心论点?有没有用一句话说明中心论点的每一个分论点?有没有关于这篇文章的背景资料?

(2)中间分析段(每部分满分为五分)

有没有段落主题句?句子好不好?分论点是不是用段落主题句表示的?每一个分论点是不是在开头引入段提到过的?作者如何论证每一个分论点的?分论点之间有什么关系?分论点论证成立以后,是否就能得出中心论点正确?有没有包括如何才能做到中心论点提倡的道理?论据有没有代表性?是否多元化?有没有说服力?

(3)结尾总结段(每部分满分为五分):

有没有再次强调各分论点的道理?有没有用简练的语言总结全文?有没有三句以上?

2.小说(故事)写作清单。

中学小说(故事)写作清单,由内容和语言两部分组成,以问句的形式呈现。每一项目前设计了一个方格,便于学生打勾或打叉做评价标记。

(1)内容方面

1.你思考过“Wh”问题吗?

2.小说有定位吗?小说中的主、次要人物在何处介绍给读者?

3.小说中有否描述事件纠纷?

4.事件纠纷中有无对抗?

5.描述主要人物时,有无叙述他们的反应?

6.有否描述主要人物的结局?

7.小说的篇幅合适吗?有否分章节来写?

(2)语言方面

1.小说中的句子大多用一般过去时了吗?

2.用过去式来表达主要人物的想法了吗?

3.大部分动词是用主动语态了吗?

4.运用直接引语描写人物对话了吗?

5.直接描述有趣和重要的情节了吗?

6.你是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写的吗?

7.你和读者直接对话吗?

作文课上,教师借助写作清单呈现写作知识,指导学生开展不出声的言语活动――运用写作知识表达思想。通常写作清单在第一阶段“预写作”活动结束时发给学生,伴随学生作文活动全过程:“打草稿”阶段可参照要求;“修改”阶段是评价、修订作文的标准;“校订”阶段可对照进行自我、同伴校对;最后共同阅读同学“发表”的作文。

(三)运用“学习共同体”合作策略

在修改、校订阶段,过程写作教学法高频率地运用了同伴和小组合作学习策略。这是教师创设的一个合作、对话、交流的写作共同体,以支持、帮助和促进每个学生建构和生成写作知识。如当学生完成初稿后就进入合作学习小组,每个学生朗读自己的作文并获得组员反馈的建议,以确定自己所需修改的内容。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围绕作者表达的主题思想发表自己的意见(不关注格式、错别字、语法等技术性细节)。

三、美国过程写作教学对我国作文教学的 启示

美国过程写作教学以“写作清单”和“合作学习”为核心,注重学生写作过程的有效监控和指导,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不仅能够更新我们传统的作文教学理念,更可以从他们的具体做法中得到借鉴和启示。

(一)应该重点关注学生写作过程本身而非写作结果,强调以“学”为本

我国当下常规的作文教学过程基本流程大致如下:布置作文题――教师进行写作指导――学生当堂完成写作――间隔一段时间教师批改后评讲。这样的教学方式,只见“文章”,不见“学生思维”变化,教师只是通过作文前的讲解和作文批改后的评述对学生予以指导,却没有对学生的写作过程予以适时的指导,更别提予以特别的重视。同时,我国作文教学中往往要求学生当堂完成作文,这一要求相对美国难度过大,因为美国至少给学生一周甚至六周的时间完成从“预写作”到“发表”的五个阶段。

因此,当我们的学生在短时间内接受如此高难度的任务时,自然是抓耳挠腮、挖空肚肠仍无法下笔,而且在学生写作过程中思维和意识受到严重阻滞,急切需要得到指导的时候,教师的指导却非常遗憾地“缺席”了。

学生写作心理过程的核心环节――运用写作知识的过程,在这个静默无声的思维全程中,教师如何指导学生顺利开展不出声的言语活动,是作文教学的重点。这既是我们当前作文教学指导的缺失所在,也是我国作文教学转型有待探究和突破的难点。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该重点关注学生的写作过程本身,关注重点从学生最后的文章结果转向每一个学生参与写作的全过程,强调关注在这一写作实践过程中学生思维由“困惑――澄清――顿悟”的变化发展历程,注重学生在互动交往过程中自主建构写作的思维图式和能力。教师应该将写作教学的重心定位为:如何实现从静态化“陈述性写作知识”到动态化个体缄默的“程序性写作知识”养成的有效转换。概而言之,是实现从“结果”本位到“过程”本位的转变,从“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的转变,真正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 转变。

(二)尝试开发有效教学媒介,提升“教”与“学”的效能

经常听到同行说:“好学生不是教出来的。”确实,有一部分好学生不需要教师过多的干预和引导,能够比较自然顺畅地形成个体缄默性的程序性写作知识。但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需要一种行之有效的、促进学习的教学媒介,如“写作清单”。借助于这样的“脚手架”,学生能够在“最近发展区”内启动思维,主动投入写作过程,进而促进自我程序性写作知识的主动建构。我们可以尝试去开发出包括记叙文、散文、议论文、小说、戏剧和诗歌,甚至是调查报告、演讲稿、主持词、学术论文等各类文体在内的“写作清单”。

借助“写作清单”这样的教学媒介,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师“教”的效能。在当下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学生作文的批改中,由于班级人数多,教师精力有限,很多时候教师只能给一个分数或者是简短的评语。这种对于最终结果的反馈近乎无效,学生无法从中获得细致的个性化的反馈和指导以利于改进下次写作,“教”的效能极其低下。如果有了“写作清单”,教师就可先将初评工作交给“学习共同体”,由同伴、家长依据“写作清单”提出建议。那么,教师就可以抽出身来,有意识地每次重点关注一部分学生,尤其是处于困难境地的学困生。同时,在学生摸索尝试的过程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写作清单”实时发现和监控学生写作过程中的各种外显行为,及时给予个体以针对性的过程中的指导。

借助“写作清单”这样的教学媒介,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学”的效能。首先,在写作的前两个阶段(预写作、打草稿)中,学生可以通过“写作清单”自我实时监控,自主及时修正,提升写作元认知能力和策略;其次,在写作的后三个阶段(修改、校订、发表)中,通过“学习共同体”合理使用“合作共享”的方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意识,可在“写作清单”后面设计“自我评价”“同学评价”“家长建议”等栏目,让学生在互相批改作文的过程中各抒己见,根据自己对“写作清单”的个性化理解,对他人的文章提出自己的独特看法和建议。每个学生在和同伴的互动交流中融合他人视野使自我视界获得扩展和提升,从而加深自己对“写作清单”所列项目(策略性写作知识)的理解,促进写作行为实践的进一步优化,大大提升学习效能。

(三)转变评价理念和评价方式,发挥评估促进学习的功能

我国当下的作文教学将最后的结果作为一致的评判标准和尺度,这无疑打击了相当一部分基础较差学生的积极性,造成作文教学低效重复的恶果。

首先,我们应该转变评价理念,倡导“每次进步一点点”,淡化不同学生间文章结果的横向比较,强化学生自身发展结果的纵向比较。强调关注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态度是否积极,兴趣是否浓厚,写作的思维意识和能力是否在其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进步和提升,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其次,我们要转变评价方式。一方面,我们要改变“滞后”的评价方式,转向即时的、细致明确的评价。依据美国“作文评改标准”,学生作文得到的每一分,评分标准告诉你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分数,该如何修改才能得到高分。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斯迪芬?德?克拉森实验研究也表明:教师评改学生的作文草稿,在学生作文的过程中给予及时反馈,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确有效果,但教师批改作文后发给学生,则对发展学生的作文能力作用不大。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也确实感受到:当过了一段时间再来讲评作文的时候,学生已经差不多忘了自己作文写的是什么了,那时候关注的重点就变成了“无聊的好奇”:班里谁的分数最高,能得到老师的点评和表扬。至于好作文是怎么写出来的,过程中又克服了哪些思维的障碍等等,被表扬的优秀学生本人讲不出来(或只是某种特殊个体的应激反应),学生也没有明确的意识想问个究竟,教师也只能评述作文哪些方面写得好但不能讲清楚怎样才能写出如此优秀的作文,这样一来,评价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形成“低效――重复”的恶性循环往复。

另一方面,我们要转变评价方式,评价主体从教师单一主体转向学生自我、同伴、家长、教师的多元评价主体。评价导向由“结果甄别”的终结性评价转向“促进学习表现”的形成性评估的价值取向。评价不再是独立于学习之后的活动,而是和学习过程融为一体,犹如一个硬币的两面,评估就是标准参照下的自我学习。学生通过“脚手架”――“写作清单”开展写作学习的同时也在进行自我评估、自我反思和检视,促进自我元认知写作思维的提升和完善的过程,促成“课程”“教学”和“评估”三位一体有机整合,最终能够通过发展学生的元认知优化所有学生的 学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虽然我国和美国在文化传统、教育现状等方面差异较大,但我们很有必要积极拓宽视野,以全球化视野采取本土化行动,从美国过程写作教学的教学理念、教法策略、学生评价等方面展开细致分析比较研究,学习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教学经验,创新作文教学教法,更好解决我们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顽疾,提升作文教学质量。

(广东省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518000)

第二篇:美国文学史作者的写作特点

1、Benjamin Franklin本杰明〃富兰克林(1706-1790) he is the only good American author before the Revolutionary War and he is the only one in the colonial period.

写作特点:1.叙事清楚简洁 2.富有哲理和睿智

3.文字质朴幽默

4.易于读者接受。

Thomas Paine 托马斯〃佩因(1737-1809)英国人民将他视为“最受爱戴”的“政论家”,他的书“被看作穷人的圣经”。拿破仑称他为“共和国的火炬,一切传奇中最伟大的人物”。

写作特点:支持独立宣言,语言精炼,层次分明,结构严密,逻辑性强,抒情和说理有机结合

Thomas Jefferson 托马斯〃杰弗逊(1743-1826)

主张:主张追求幸福,人人生而平等,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4.Philip Freneau 菲利普〃费瑞诺(1752-1832)Father of American Poetry" 美国诗歌之父, 政治方面的新闻记者

写作特点: the poems of Freneau fall mainly into two categories, one of description of nature, and one of expression of his political ideas.

备注:菲利普〃弗瑞诺作为一个自然诗人,在时间上介于布拉兹特里特和布莱恩特之间;作为一个哥特式作家,介于威格斯沃斯和爱伦〃坡之间;作为一个原始主义者,介于莫顿和库珀之间。

5.Washington Irving华盛顿.欧文(1783-1859)the father of American literature the first great belletrist 第一个纯文学作家,美国第一位浪漫主义散文文体作家, 重振了没落的哥特式浪漫主义小说。

写作特点:1. Humorous: the function of his writing is to amuse, to entertain instead of teaching or instruction

2. Vivid and true character portrayal

3. Finished (refined) and musical language, thus regarded as “the Amn. Goldsmith”.

James Fennimore Cooper 詹姆斯.芬尼莫.库珀(1789-1851)长篇小说之父,开创了边疆传奇小说和海上传奇小说。

写作特点:1. Strong points: we can see a variety of incidents and tensions, complicated plot and structure and a beautiful description of nature.

2. Weak points: characterization is weak. There is unsatisfactory description of characters (esp. female). He is not free from syntactical awkwardness, heavy-handed attempt at humor. “Where Irving excels Cooper is weak.” Dialect is not authentic.

7.William Cullen Bryant 威廉.卡伦.布莱恩特(1794-1878)a poet of nature, “American Wordsworth”,第一个获得美国主要诗人称号的作家。 特点:

His works demonstrate some British influence and American characteristics. He was good at using blank verse.无韵诗体

He possessed a simple dignity and an impeccable, restrained style.

8.Edgar Allan Poe 埃德加.阿伦.坡(1809-1849) father of detective novel短篇小说之父

特点:1. Brevity

2. Single effect 3. Originality in theme

Ralph Waldo Emersion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1803-1882)美国的孔子、美国文明之父 ,验主义引入新英格兰的先驱。

特点:1.tendency to restate 2.varied illustrations 3.epigrammatic quality(警句式风格) 10.Henry David Thoreau 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19世纪美国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

特点:1.文章简洁洗练,纯朴自然,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2.意象主要选自神话和祭礼,偏爱古代神灵,东方英雄,希腊、罗马和斯堪迪纳维亚的文化。

Nathaniel Hawthorne 纳萨尼尔.霍桑 (1804-1864)a great novelist,心理小说的开创者

特点:1. Unique gift was for the creation of strongly symbolic stories which touch the deepest roots of man’s moral nature. 独特才能主要表现在他能够通过一些极具象征意义的故事来触摸人类灵魂深处的道德品质。

2. His ability to create vivid and symbolic images that embody great moral questions appears strongly in his short stories. 短篇小说里,通过活生生、极具有象征意义的想象来体现人类社会的一些重大道德问题。

3. to make a story exist in its own right but at the same time appear as a moral symbol.杰出之处在于他能把一个故事安放在自己设置的正义标准之中来讲述,他书中的正义标准成为当时人们的道德参考。

12.Herman Melville 赫尔曼.麦尔维尔(1819-1891)novelist and poet

13.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 亨利.沃兹沃思.朗费罗(1807-82)1.1st American poet who has his bust put in Poet’s Corner in Westminster Abbey.

2.The most popular poet in the 19th century 3.A schoolroom poet (academic)

特点:The gentleness, sweetness, and purity

第三篇:美国发展电子政务的经验

美国是世界上电子政务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电子政务建设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初。早在1994年,美国政府信息技术服务小组就提出了《政府信息技术服务的前景》报告,要求用技术力量彻底重塑政府为民服务的方式。

2000年,前总统克林顿宣布建立第一家政府网站,目的是减少“橡皮图章”,使向政府申请贷款和合同竞标等活动能通过网络进行。2001年,布什总统启动了政府改革计划,电子政府是这项改革计划的重要内容。美国白宫与预算办公室在当年7月宣布成立“电子政务特别工作小组”.2003年,这个工作组公布了美国政府新的电子政府战略。

目前,美国电子政务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形成了“网站多、内容全、网连网”的特点。现在全美已建政府网站超过202万个,可以搜索到的分站点超过5100万个。

美国电子政务网络结构的突出特色是网站功能层次分明。按照用户的不同,美国的电子政务可分为政府-公民(G2C)、政府-商界(G2B)、政府机构之间(G2G)和政府内部(IEE)四大类型。从级别上讲,政府网站可以划分为联邦、州与市县三级,每一级政府网站的服务内容各不相同,彼此之间分工明确。

美国的每一个政府网站都各具特色,服务包罗万象,力图满足所在地域的每个居民的具体需求。Tirstgov.gov作为联邦一级的网站,是美国联邦政府唯一的政府服务网站。该网站整合了联邦政府的所有服务项目,并与许多政府部门(如立法、司法和行政部门)建立了链接,同时与各州政府和市县政府网站都设有链接,起到了前台的作用。任何企业和公民,通过这个前台网站都可以找到所有美国政府部门提供的服务。

美国在电子政务战略的具体实施方面,采取由简单到复杂,分阶段实施的策略。他们将电子政务划分为四个阶段来实施,第一个阶段为初始阶段,主要提供一般的网上信息、简单的事务处理,所采用技术的复杂程度也比较有限;第二阶段是进一步发展门户网站和更复杂的事务处理,实现初步的业务协作,技术复杂程度也逐步提高;第三阶段重点是实现政府业务的重组,建立集成业务服务系统以及复杂的技术体系;第四阶段是建立具有适应能力的政务处理系统,实现政府与企业、公民之间的交互式业 战涣饔敕 务。

美国人认为,电子政务的服务有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利用技术手段主动地为大众提供服务,二是通过技术手段使大众能够方便地从政府索取服务。两者加在一起便形成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双向互动。电子政务最重要的意义是,将从根本上改变政府和人民的联系。说到底,发展电子政务的目的就是要更好地服务于民,不是追赶潮流,或做做样子。

我国目前也在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分析美国发展电子政务的经验,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呢?

一、要改变以技术为中心的思想,确立以服务、公民为中心的观念。美国政府的理

念是政务透明和为民服务,政府各部门在电子政务建设上充分贯彻了这一理念。政府提出的口号是:让人们通过点击三次鼠标就能够办事。因此,美国的电子政务,“电子”只是工具,“政务”才是目标,“服务”是关键。

美国政府建设电子政府的指导原则,其核心是“以公民为中心”.布什提出电子政府的主要目标有三个:一是公民能够方便地和政府进行互动并获得服务;二是提高政府效能;三是提高政府响应公民的能力。可以看出,三个目标中两个目标都和公民紧密相联。

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电子政务工作。美国政府于2000年6月宣布实施电子政府工程,6月24日克林顿首次发表网上演说,其电子签名法案从提出到参、众两院通过并经克林顿6月30日正式签署生效,仅仅用了24天时间,可见其重视程度及工作效率之高。布什政府也把建设“电子政府”作为政府改革的重要方向,高度重视实现高效电子政府,并把通过加大使用互联网和计算机资源来提供政府服务作为政府改革五大目标之一。

美国各级地方政府也非常重视电子政务工作,如弗吉尼亚州在州长的提议下设置了级别很高的首席信息官,专门负责主持并领导该州的电子政务工作。因此,美国的电子政府不是仅仅靠几个技术人员就建立起来的。

三、高度重视电子政府安全体系建设。首先是通过颁布各项法律法规和各种文件,如联邦信息管理安全法、电子签名法、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保护法、计算机安全法、电子通信隐私法、计算机欺骗和滥用法等多部法律,从法律上保护信息安全和隐私。美国联邦政府还规定,任何联邦政府的信息系统在没有通过隐私保护的评估和将评估报告送交美国联邦政府首席信息官之前,均不得开始采集公众信息和投入使用。

其次是建立完备的安全体系机构,从人员安全、物理安全、信息技术解决方案、安全管理规定等层面进行安全防范。美国电子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用户身份认证和审查、存取控制、存取管理、防抵赖、收据保留、完整性、隐私和加密、服务可用性、信息可用性、审计和记录等,使用的主要技术包括虚拟专用网(VPN)、公开密钥基础实施(PKI)、SSL、入侵检测和数字签名等。

再次是从资金上予以保证。如布什政府曾拨款1亿美元专款用于开发数字签名技术,以确保电子政府网上通信的安全。

四、充分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实施以“公民为中心”的电子政务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政府的积极推动。美国政府、慈善机构和部分企业通过在学孝图书馆等公共场所提供免费上网服务,在边远乡村建设宽带网设施,推动残疾人上网工程等措施,为电子政务应用奠定了基础。

在积极为企业、公民创造上网条件的同时,联邦政府还加强宣传,主动推销服务,积极引导公民利用政府网络服务。据统计,目前美国人在办公场所和家中使用电脑的比例已达到80%,家庭拥有电脑数高达70%,已有超过60%的因特网用户通过政府网站进行事务处理。

五、制定政策健全法律,提供完备的法制保障。美国政府通过制发电子政务政策性文件和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为电子政务提供保障。据统计,美国共颁布了与电子政务有关的法律法规32部。其中最主要的有1993年政府绩效法、1994年联邦采购简化法、克林格-科恩法(信息技术管理改革法和联邦采购改革法)、1998年政府取消文书工作法、2002年的电子政府法等。

此外,还包括总统令和备忘录27项,预算和管理办公室制定的有关电子政务文件31个等,内容涵盖美国电子政务的战略、管理、资金、资源、安全、隐私保护、采购等诸多方面,为开展电子政务提供了较为完备的法制保障。

六、借鉴电子商务经验,采取市场运作模式。美国进行电子政府建设不仅为了实现政府的高效廉洁,更重要的是提升美国经济在全球经济的竞争能力。因此,美国政府充分借鉴电子商务的成熟经验,把电子政务作为电子商务的一种特殊形式进行建设,广泛采取了市场运作模式,市场化程度很高。如美国国家信息财团公司(NIC Inc.)和美国18个州政府合作,共同建设政府信息港,推动电子政务应用。政府信息港的建设和维护完全走的是市场运作的模式,不仅未花费联邦政府一分钱,每年还有大量利润用于电子政府发展和股利分配,电子政务收益年年上升,走上了良性循环的道路。美国弗吉尼亚州政府网站是全美第一家州级政府信息港,开展了多项引人注目的电子政务应用,但它所需经费完全通过社会融资,政府未出一分钱,还实现了网站盈利。

第四篇:美国大学申请文书的5个写作技巧(模版)

Http://tiandaoedu.com

美国大学申请文书的5个写作技巧

每个学校都要求申请人写规定了主题的美国大学申请文书。有的学校只需提交一篇文章,有的更为谨慎,要求提交两篇,有的则要交三篇。

写美国大学申请文书的意义是帮助录取委员会通过课程、学业等级、考试分数以及其他客观数据以外的方面熟悉你。它也将证明你组织思想、语言表达的能力。这说明美国大学申请文书是重要的。那么美国大学申请文书到底意味着什么,应该怎样写?

为你总结名校申请经验,《谁说申请高手没有秘密》名师为你解开申请密码

上网参考:为了了解申请文章,你可以在美国的网站上寻找有关申请文章的内容。有些网站专门刊登免费的样文,都是申请成功者的杰作。

简洁明快:美国大学申请文章以简洁明快为好。申请文章都有字数限制,一般为250到500个词。500个词的文章,翻译成中文,也就千字左右。能用一个词的,不用两个词,能用短词的,不用长词,不要超长。

要有表现力:申请文章要具有表现力,把想表达的东西展现给别人,而不是告诉别人。对以英语为外语的申请人来说,最奏效的方法是多用动词,少用形容词和口头语。“动作”永远是最具有表现力的。

句式要多样:避免通篇使用短句,短句固然简洁清新,但用多了略显幼稚。中国学生不比美国学生,可以随意运用语言,没有人会认为美国学生不会使用长句。而中国学生使用复杂长句,更能体现其英语的成熟。

文章风格:文如其人,申请文章的风格应该充分体现自己自然的风格和写作手法。总之,成功的申请文章会把一个血肉丰满的人展现在阅读者的面前。这就是申请文章的意义所在。

留学签证季悄然来袭,《玩转留学签证》帮你从容应对

当然,在厚厚的申请材料中,美国大学申请文书不过是薄薄的一页或几页纸。既不能奢望一篇石破天惊的文章打动招生人员,把你选进你原本考不上的学校,也不用担心一篇平淡无奇的文章让录取委员会倒了胃口,把你拒绝在原本是十拿九稳的学校之外。

更多关于美国本科留学的相关问题大家可以咨询天道的在线专家。

原文地址:http://undergrad.tiandaoedu.com/instruments/76170.html 资料参考:美国大学申请http://undergrad.tiandaoedu.com/choice/

天道教育

第五篇:美国网络空间军民融合的经验与启示

美国是打造网络空间军事力量的始作俑者。从2009年率先建立网络空间司令部,到2013年公开承认建有专司“进攻”任务的网络战部队,从20

11、2015年国防部接连发布两份网络空间战略文件,到网络安全国防预算持续攀升,美国的网军建设始终是国际社会关注焦点。然而,这从来都不是美国国防部一家的单打独斗,军民融合始终是美网络空间力量建设与运用的基本思路。可以说,美国网络空间力量发展的关键词是“融合”而非“建设”。借鉴美国在网络空间军民融合方面的做法与经验,吸取其教训与不足,走出有本国特色的军民融合式网络空间发展之路,将有助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实现网络实力的飞速跃升。

持续发布战略文件实施顶层设计,“政府主导、体系统筹”是核心目标近年来,美国接连发布网络空间战略文件,强调将政府民事机构、军事力量、私营企业、学术精英以及普通民众等各种力量整合起来,实现多要素的体系融合,不仅指明了战略方向,而且列出了具体的规划与方案,成为美国网络空间军民融合的顶层设计。2001年,小布什政府发布第13231号行政令《信息时代的关键基础设施保护》,宣布建立由国务卿、国防部长、司法部长、商务部长等组成的部委间机构,代表政府全面负责国家的信息安全工作,为军事与民事机构合作奠定了机制保证。2008年,小布什政府又在“国家网络空间安全综合计划”提出12项举措,其中之一是基于国家安全局开发的技术、国土安全部与国防部配合实施“爱因斯坦3”项目,以有效防护联邦政府网络。2011年,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可信网络空间:联邦网络安全研发战略规划》,要求统筹运用国防部、国土安全部、能源部等军事与民事部门下属研究力量,依据各自优势承担不同的研发项目,实现网络技术的新突破。2015年7月,奥巴马颁布关于高性能计算机的总统令,要求国防部、能源部和国家科学基金会作为领导机构,联合推进百万兆级超级计算机的研发进度。美国国防部对于网络空间军民融合更是高度重视。2011年,美国国防部颁布首份《网络空间行动战略》,列举了美国防部在网络空间的五大战略举措,其中之一是要与其他政府部门、机构及私营企业合作,打造全政府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内容包括与国土安全部建立更密切的伙伴关系,以及基于创新、开放和信任激励私营部门参与国防部网络空间安全行动。2012年7月,国防部发布《云计算战略》,明确提出打破军用与民用之间的界限,运用成熟的商业技术推动云计算在军队中的广泛运用。2015年4月,国防部发布新版《网络空间战略》,同样提出要加强与美国政府民事机构的协调,以实现最大限度的信息共享、协调网络行动、分享经验教训;鉴于“国防部在构建网络、提供网络空间安全服务和研发先进能力等方面都依赖于私营部门”,未来需进一步加强与私营企业的密切合作。而且,与旧版文件在国防大学公布不同,新战略的发布地点选在网络企业汇聚的硅谷。国防部长卡特在演讲一开始便呼吁,商业界、民间和政府应建立“公开的伙伴关系”,包括重建五角大楼和奎地之间的“桥梁”,对借私企之力发展网络空间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应当看到,以发布战略文件的方式强调网络空间军民融合的重要性,不仅意在展示姿态,更是要确保政府在整合各类网络力量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美国政府大力推行网络安全政策,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他们看到了互联网蓬勃兴起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希望将网络主导权由民间收归政府,期间触发了一系列政治敏感问题。在紧急情况下归私人公司所有的“关键基础设施”能否由政府接管、总统能否下令限制或者关闭被攻破的政府机构或网络的互联网通讯等问题上,政府与民间形成了尖锐的对立。而斯诺登不断曝料的监控丑闻,也使各网络企业亟欲与美国政府、军方“拉开距离”。以出台战略文件的方式引导和筹划军民融合,有助于军事与民事机构形成合力,逐渐削减民间特别是私营企业“自行其事”的空间。

不断推动军地合作确保机构协同,“资源共享、能者多责”是主要标准随着网络在社会生活各领域的延伸,各个政府机构的管理职能也相应地延伸到网络当中,导致相关部门越来越多,战略重心不明、工作职能重叠、缺乏协调配合等问题日趋严重。特别是,以国家安全局和网络空间司令部为代表的军事机构,和以国土安全部为代表的民事机构,就谁应主导网络空间展开了激烈的争夺。2009年,隶属白宫的网络空间办公室和隶属战略司令部的网络空间司令部相继成立后,美国基本确定了军民两分的基本模式,即在网络空间办公室协调下,国土安全部保护联邦机构网络即“.gov”的安全,网络空间司令部和国家安全局保护军事网络即“.mil”的安全。同时,相关部门首脑均摆出合作姿态,宣称将努力确保资源共享。时任美国防部副部长威廉·林恩、网络空间司令部司令基思·亚历山大多次在不同场合表示,愿意运用军事力量为民事机构提供支援,届时军事资源“将处于民事领导人控制之下,根据民事法律运用。”2010年10月,国防部和国土安全部领导人签署谅解备忘录,建立正式的伙伴关系,互派支援小组进驻对方机构,以整合军政网络空间安全手段,互通有无、协调合作。但是,这种看似简单的切割与合作未能根本解决问题,军地机构并未真正形成合力,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的事情仍时有发生。例如,2009年10月和11月,国家安全局、国土安全部分别建立了旨在整合网络安全力量的新机构,彼此之间的职能严重重叠。“完美公民”项目旨在检测电力网等关键基础设施网络及政府机构网络是否受到攻击,理应属国土安全部职责,实施上却由国家安全局负责。更有甚者,国防部组织的网络力量,曾出于安全考虑,奉命摧毁由中央情报局建立的旨在吸引“圣战者”的“密罐”网站,充分表明美政府上层缺乏协调,政策导向不清晰。军队与民事机构职责的重新理顺,是由2015年4月国防部新版《网络空间战略》确定的。文件称,国防部不仅要负责国防部网络的安全,还要保卫国土和国家利益免受后果严重的网络攻击。这就意味着,军事机构将在保护民用网络空间资源和基础设施方面发挥较大的作用,民事机构的权力则相应缩减。而其背后的原因,无非是技术资源的不对称。在美国,最先进技术通常首先在国防科技领域应用,网络空间与通信、电子侦察的密切关系,又使得以国家安全局为代表的军队情报机构,在网络空间事务主导权的争夺上具备了先天优势。兼任网络空间司令部司令的时任该局局长亚历山大曾在国会上表示,该局掌管本领域最强大的技术专业力量,包括密码、网络接入和语言学人才,拥有网络空间行动所需的所有要素。与之相比,国土安全部虽一度被赋予更大职权,但该部督察长理查德·斯奇诺却不得不承认,他们“既缺少迫使其他联邦机构按其建议行事的权利,也缺少能够恰当执行任务的人员”。受此影响,虽然美国在传统上高度警惕军事力量在国内事务中的过度膨胀,但还是不得不依据“能者多责”标准,明确军地机构的主导地位,理顺协调关系。

高度关注公私合作善用民间力量,“需求牵引、利益驱动”是内在机理在美国,90%的网络空间基础设施归私营部门所有和控制,核心网络技术与设备主要由以“八大金刚”为代表的网络私企掌控,大学和科研机构更是网络人才汇聚的巨大宝库。为充分利用这些民间的资源,美军采取了多方面措施。 美军将多数网络装备的研发生产工作交由私营企业承担。华盛顿邮报“美国最高机密”调查显示,参与承担美国网络空间防务的私人承包商多达1930家,其中仅国防部总部就拥有291家承包商。洛克希德·马丁、波音、诺斯罗普·格鲁曼及雷声等老牌军工企业都有大规模的网络相关产品与服务线,并直接参与到与网络空间战相关工作当中。国防高级研究规划署的“X计划”和“国家网络靶场”项目等,都由多个私营企业分包。2015年,网络空间司令部发布信息征询书,在全源情报、网络作战、网络规划、网络演训等10余个领域公开招募承包商,以尽早完成构建133支网络任务部队。国防部长卡特也在2015年4月宣布“国防创新X部队”计划,表示将在硅谷设立办事机构,开发尖端突破性技术,实现国防部与私营企业的更高层级融合。美国军方还与私营企业合作,共同提升网络安全水平。2011年,国防部发起“国防工业基地网络导航”试点项目,为20个参与国防部网络运营的公司提供平台,使其能够及时获得网络安全情报信息,各公司则借助这些情报与专业力量,保护他们为国防部运转的网络。在90天试运行期内,该项目便成功阻止了数百起网络入侵行动。2012年5月,该项目向所有符合条件的国防工业基地公司开放。2015年10月,国防部首席信息官下达有关该项目的新指令,对如何实现信息共享做出了更详尽的规定。据估计,目前已有近千家公司参与该项目。为加强协同,在组织开展“网络暴风”、“网络卫士”等网络演练时,大量民事机构、网络企业、学术界代表均与军队共同参与,以便通过实践共同发现网络威胁和网络漏洞,提高应急响应能力。网络空间作为人造环境,对人才的需求极其旺盛。美军不仅在军事院校开设网络课程,还积极到地方延揽人才。例如,国家安全局在多个大学开设网络课程,空军研究实验室网络空间行动部每年为大学生提供为期10周的培训,以培养更多的网络战人才。自1994年起,国防部就依据“企业职员项目”计划,每年派出15-20名军官到顶级商业公司工作约11个月时间,借用企业环境培养人才。2015年,国防部宣布将派驻时间增至2年,以确保这些军官能够在私营企业最大限度地汲取营养。在每年8月举行的“黑帽”大会上,国家安全局局长及高级官员经常亲临现场,甚至公开发表演讲,以招募民间高手入伍。新版《网络空间战略》还提出,国防部必须有能力从国内最好的网络空间安全与信息技术公司当中借用技术专家,让他们在国防部内发挥独特的工程设计与分析作用。其实,经过多年发展,美国军队与私营部门之间形成了关系密切的军工复合体,在网络空间同样如此。对于企业而言,与军事机构建立密切关系,使他们能够及时捕捉和准确把握军事需求,在庞大的网络产业订单中分得一杯羹。对于军队而言,私营企业运营方式灵活,可以绕开军事官僚机构固有的繁文缛节,技术装备研发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在新兴技术日新月异的网络空间,这种优势更显重要。有统计表明,五角大楼开发新的计算机系统需要81个月时间,苹果手机开发则仅需24个月。显然,确保双方合作长期有效运行的,不仅是机制、法规方面的保障,更是共同需求与利益的驱动。 美国网络空间军民融合存在诸多显著缺陷,负面效应发酵教训值得警惕 当然,美国的网络空间军民融合并非无懈可击,仍有诸多明显的缺陷和难以克服的不足,负面效应一旦显现极有可能持续发酵。从机构整合角度看,美国在前期设定的军地机构职责划分频出问题,除资源上的不对称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顶层领导机构缺乏足够的权威。“网络沙皇”职位创建6年来,多位就任者的资质、能力都相当过硬,但却政绩平平,根源在于职权过低。按照授权,这一职务的领导人只向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国家经济委员会负责,充当协调与顾问的角色,无法直接向总统汇报,也不能代表白宫直接掌管网络空间安全事务的实质权利。顶层机构权力有限,直接导致军、地机构争斗不断。虽然当前基本确定了军事部门为主导的网络防御模式,但最大的问题在于,担负防御任务的网络空间司令部同时兼负有网络进攻职能,更有可能在遭受网络攻击后实施报复性反击,或是在预期可能遭受网络攻击时就采取“预期自卫”行动,因判断错误或意外事件引发网络军事冲突的风险明显增大。而私营企业、军事机构等组成的军工复合体,虽然有助于以低成本提升美军网络战斗力,代价也是巨大的。企业在制定决策时,最主要的参考指标是经济利益而非国家需求。例如,他们不愿为提升网络安全开列大笔预算,也不愿为了降低安全风险而改变全球组装的生产供应模式,结果使美国不得不始终面对无法防范的“供应链风险”,即“某些软硬件有可能在国外生产时被所在国政府借机添加恶意代码”。国防部《网络空间行动战略》也指出,“国防部的许多关键功能和行动依赖于商用设施,包括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和全球供应链,但国防部无权直接对其采取可有效降低风险的措施。”将网络装备技术研发分包给私营承包商,对美国而言还有另一重风险,就是大量政府与军队之外的人员将有机会接触到涉及网络核心机密的信息,但他们的“忠诚度”显然低于军人和长期供职于军事机构的文职人员,构成了所谓的“内部威胁者”。兰德公司知名网络专家马丁·利比奇在2009为美国空军撰写的研究报告《网络空间威慑与网络空间战》中指出,这些人技术娴熟、深受信任、了解内情,一旦发生问题将构成严重威胁。联想到2013年以来持续发酵的“棱镜门事件”,曾供职于国防项目承包商博思·艾伦咨询公司的斯诺登,正是这种所谓的“内在威胁者”。客观而言,斯诺登揭露的大量材料显然有力地抑制了美国肆无忌惮的全球网络监控行径,但从美国自身角度看,其谋求网络空间霸权的行动因此遭受了严重的负面冲击,所造成的影响几乎是不可逆转的。(本文刊登于《中国信息安全》2016年第8期) 相关阅读:

网络安全军民融合提升到战略高度,加强顶层统筹规划美国十分重视网络安全领域军民融合问题,将其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通过发布网络安全战略、强化网络空间顶层领导和加强法律制度建设等,积极推进顶层谋划。1. 发布网络安全战略,上升为国家意志近年来,美国政府和国防部十分重视网络空间军民一体化发展,相继发布了一系列文件,将网络空间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进行统筹考虑。早在小布什时期,美国颁布了《网络空间安全国家战略》,明确要求由国土安全部、国防部等22个军地部门共同负责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构建由国防部、司法部、商务部等预警系统组成的国家网络安全反应系统;加强执法、国安、国防等部门之间的协调,共同应对网络攻击威胁。2011年美国国防部发布《网络空间行动战略》,在五大战略倡议中,第三大战略倡议就是要求国防部与其他政府部门、私营企业共同合作,打造“政府一盘棋”的网络空间安全战略。2012年3月奥巴马政府公布了《大数据研究和发展倡议》,确立了基于大数据的信息网络安全战略,其国家创新战略、国家安全战略、国家产业发展战略以及国家信息网络安全战略都以大数据为重要依托,要求国防部、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等6个政府部门和机构承担相应任务,共同推动美国大数据技术发展。2015年4月,美国国防部新版《网络空间战略》再次强调,“国防部历来从私人部门创新中获益良多,它将继续与私人部门展开紧密合作,借助商业化助力国防部网络安全新理念”。新版战略跨越了传统的“军民两分”界限,军事力量大量涌入民用关键基础设施,把私营机构运营的网络基础设施纳入到国防部保护的范畴,同时也提出加强与政府各部门间以及公私机构间的网络安全信息共享等措施。2. 强化网络空间顶层领导,构建军地网络国防统一体制“9·11”事件后,美国已建立由总统关键基础设施保护办公室统筹协调,以国土安全部为中心,以国防部、商务部、行政管理和预算局等机构为补充的网络信息安全组织体系,初步实现了军地密切合作。奥巴马上台伊始就发布了《网络空间评估政策》报告,要求加强网络空间领域的顶层领导。2010年5月美国网络司令部正式启动,负责协调美军不同军种内部的网络指挥部门。同时规定网络司令部和国家安全局由一人领导,这种“双帽”机制延续至今,既保障网络司令部的网络安全,又向其提供情报支持,还与国土安全部、司法部、联邦调查局等部门开展了密切协作。与此同时,美国对军事和民事之间的领导体制问题进行统筹协调,积极构建网络国防的统一领导体制。在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办公室下设主管网络安全的安全事务助理办公室,办公室主任为网络事务协调官,负责在国家安全委员会体制下,协助总统协调统筹网络安全事务。同时,将网络国防划分为三大领域:国土安全部负责国内网络安全的防御与应急反应、网络犯罪和网络恐怖主义等;国防部负责国外的军事网络作战、防御国家关键基础设施的进攻性网络作战;国家安全局支援国内与国外两方面网络作战的网络空间情报作战业务。这三大块业务由总统统一领导,按照国家安全委员会领导体制对涉及网络空间的重大战略与政策问题进行决策和部署。3. 加强法律制度建设,为融合发展提供法律保障美国出台的一系列网络安全战略,为网络军民融合发展提供了指导原则和遵循路径。例如,2011年美国国务院发布的《网络空间国际战略》和国防部发布的《网络空间行动战略》,从宏观视角对加强军地协调、公私合作提出了总体规划和战略保障。在具体的法律法规方面,为实现军地风险信息共享,众议院一再推动《网络情报共享与保护法案》的出台;1993年美国颁布《国防授权法》,明确提出了军事和民用工业基础一体化建设的发展思路,推动了军民两用信息技术的研发;为健全完善信息技术军民通用标准,美国积极推动技术和标准研发的《网络安全研发法》的制定;在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安全和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方面,美国不断完善《国家网络安全与关键基础设施保护法案》和《网络安全劳动力框架》等相关法律规则。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适应信息技术带来的新变革,美国对网络安全和军民融合的相关战略和政策文件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例如,奥巴马政府公布了《大数据研究和发展倡议》和《美国国防部云计算战略》等,对于大数据条件下的网络空间军民融合起到了指导作用。

深化网络空间多领域公私合作,实现军民共建共享美国政府高度重视私人部门在网络安全中的作用,并把强劲的公私合作关系当作美国网络空间战略的一项根本支柱。其网络安全产业实行的是公私合作、军民共建共享,这降低了公共成本、提高了运行效率,有助于美军建立和维持制网权。1. 积极拓展与私营企业的合作,大力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由于美国私营企业掌控大部分网络基础设施,美军事行动对这些企业有很大依赖性,再加上网络空间的非对称性特点,美国军方无法依靠自身实力对网络实现绝对控制。因此,私营企业在美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作用举足轻重。美积极拓展与私营企业的合作,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军民共建信息基础设施。美国依托国家信息基础设施,采用租用地方网络和自建军用网络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国防信息基础设施,军民共同打造坚固的网络空间,支撑国家和军队发展需求。从1978年到1994年美国建成了由24颗卫星构成的GPS导航信息系统。该系统在优先为军队的舰艇、飞机等武器平台提供导航定位信息服务,协助武器系统实现信息化条件下的精确打击的同时,也为美国乃至全世界提供民用信息导航服务。2001 年9月,美国开始建设军民兼容的第二代国防信息基础设施——全球信息栅格。该信息基础设施体系由军队自建和租借地方的各类通信与计算机系统组成,可为联合部队、盟国和非国防部用户同时提供系统接口。全球信息栅格80%采用的是民用技术和产品,商业公司承担了95%以上的传输业务。另一方面,多数网络安全防务和网络装备技术研发由私人企业承担。这些私人企业既包括洛克希德·马丁和雷神等传统军工企业,还包括赛克铁门和迈克菲等专业的网络公司,以及IBM、惠普、微软等信息产业巨头。IBM公司为美空军构建“云端计算机网络系统”,利用云计算技术对美空军9个指挥中心和100座军事基地网络基础设施进行整合;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联合其他分包商,为美国陆军提供地面网络通信和传输系统;惠普联合企业网络合作伙伴(包括AT&T、IBM、洛克希德·马丁、诺斯罗普·格鲁曼等公司)为美国海军主干网络安全和运行提供保障;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将包括“X计划”在内的多个网络领域研发合同授予雷神公司推动和负责。2. 构建网络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军民信息和资源共享网络安全军民融合的关键是信息资源的共享。网络安全发展态势常常瞬息万变,信息监测、威胁预警、态势感知都需要实时有效的共享和交换机制,而军事和民用信息资源的互通共用能够更有效地推进网络安全的全维度、全天候防御。由此,美国军方十分重视互联网企业拥有巨大的技术优势,这种优势与美国军事情报机构的需求相互结合,成为美军建立和维持制网权的主要依托。2015年奥巴马签署一份总统令,计划新建信息共享与分析组织,以实施私营企业和国家部门间的分类式信息共享。之后,美国成立了网络威胁情报整合中心,实现国家情报总监、国土安全部、国防部和司法部之间的信息分享。当前,美国军方授权一些重要的信息产业公司可以接触军方机密信息,这些公司也被纳入军事情报系统。美国国家安全局和军方通过法律手段、秘密监控和行政措施,使得美国的一些互联网和电信企业成为情报合作的伙伴。国家安全局通过在这些企业的服务器中增设过滤器、在软件中预留后门,以及拥有破解加密信息的密钥来掌控网络空间流动的信息。例如,微软、谷歌、麦克菲等大型互联网技术公司根据承包合同要求,在公开其新发现的系统漏洞之前事先通知美国国家安全局,从而使后者可以利用这种优先知情权实施网络入侵。美国军方还通过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来促进自身网络行动能力的提高。2013年美国国家安全局和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合作建设分析科学实验室(LAS) 。该实验室主要通过汇集来自政府、学界和企业界的先进理念来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安全局的研究主任将担任领导来组织实验室的项目。美国国防部希望通过合作来解决外国信号情报和信息安全方面的挑战,从而使美国在情报处理领域更有优势。3. 军民共建“网络靶场”,利用军演提升整体网络安全能力“国家网络靶场”由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应国会要求组建,为美国防部模拟真实的网络攻防作战提供虚拟环境。该项目主要由私营企业负责建造和提供技术保障,军方投资并应用。第一阶段的概念初步设计由BAE系统、通用动力、诺斯罗普·格鲁曼、科学应用国际等7家公司承建,第二阶段建立并交付靶场原型机,分别由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仿真训练与支持分部负责。国家网络靶场是一种测试军民涉密与非涉密网络项目的国家资源,具有三个军民共用的特点:在行业领域,国家网络靶场涵盖政府、国防、金融、电信、工业等领域,以满足其网络空间基础设施安全体系建设与科研试验需求;在任务领域,国家网络靶场通过顶层设计与体系建设,完成了军队和民用网络空间安全体系规划、测试评估、人才教育培养等任务;在应用领域,国家网络靶场可为军民各类用户提供一系列网络化联合应用,包括支撑国家基础设施安全防护体系建设、自主可控软硬件安全性测试等。另外,美国十分重视网络演习中军民联合协作、多种力量运用等。例如,“网络风暴”演习是美国国土安全部每两年组织一次的跨部门演习,每次演习,国防部、国家安全局等都作为核心部门参加,思科、微软等数十家企业也积极参与。此外,国防部与国土安全部、联邦调查局以及一些私营公司还组织开展了“网络卫士”、“网络拂晓”等演习。通过这些军演,美国国防部检验了网络军民配合的实战效果,提高了军地在信息共享、态势感知程度和决策过程等方面的磨合。

依托社会资源共育人才,加强网络空间力量建设与传统陆海空天作战领域不同,网路作战力量主体在民间,网络技术人才也主要来自民间。因此,美国通过地方招募、军地培养等方式,加强网络空间的力量建设及网络作战资源的军事集成。1. 公开招募地方网络专业人才,入列美国网军队伍美国为了鼓励和吸引民间安全人才参与国家网络安全建设,专门拨出经费进行招募,将世界顶级电脑专家和“黑客”充实到军队,提升网络攻防能力。2002年,美国招募顶级电脑专家和黑客组建了世界上第一支“黑客部队”——“网络战联合功能司令部”。美军网络司令部组建后,各军种也成立相应的机构并招募了大量民间人员,如美国空军网络司令部第24航空队由3339名军人、2975名文职人员、1364名承包商雇员等组成。美国海军网络司令部中20%为非军人。2012年时任美国国家安全局局长和美军网络司令部司令基斯·亚历山大参加了世界黑客大会DEFCON并做了主题演讲,号召民间黑客和安全公司与政府合作,之后美国国家安全局开始借助RSA、BlackHat和DEFCON等国际性安全会议大肆招募安全人才。美国防部还推出网络快速追踪计划,以签订商业合同的方式,让网络攻防技能出色的小企业和个人参与短期项目,从而将民间网络力量,特别是学生电脑奇才纳入网络人才队伍。2015年4月,美国防部表示,正在寻找新的途径,吸引技术人才到军队和国防部工作。这些途径包括在加利福尼亚硅谷等地进行招聘,以加强国民警卫队和预备役网络力量等。另外,美国军事安全机构与网络安全公司等私人部门存在着公开、频繁和畅通的人员流动,这种“旋转门”机制把公共部门的网络安全需求与私人部门的人力资源优势巧妙结合起来,成为美军网络人才重要来源。2. 实施精英人才培养战略,军地共同培养网络人才美国在制定相应网络安全战略的同时,也制定并实施了全面的网络安全人才尤其是精英人才的培养战略,从2004年开始,美国国土安全部就与美国国安局(NSA)的“信息保障司”(IAD)合作实施了“国家学术精英中心”计划 。2011年9月,美国土安全部和人力资源办公室牵头提出《网络安全人才队伍框架(草案)》,明确了网络安全专业领域的定义、任务及人员应具备的“知识、技能、能力”,对开展网络安全专业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和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2014 年美国启动“国防部长公司研究员计划”, 将15到20名国防部负责网络战的军官安排到科技公司工作一年,然后回到国防部工作,以提升军队网络能力。2015年4月,美国国防部将该计划培训时间的延长一年,变为两年制,一年在地方网络公司培训,一年在军队实习,通过军民合作,共同培养全面的网络战人才。美国还积极加强军民院校交流合作。美国国防部与国内近2000 所高等院校签订有军事科研合同,地方院校不仅承担了美军 60% 的基础研究项目和部分信息技术开发项目,还为美军培养储备了大批网络安全和信息技术人才。另外,从 2012 年起,美国防部采取奖学金资助的方式,将全美 145 所高校纳入到“网络战士”培养体系。可以看出,美国网络安全领域军民融合是可供我们参考的典型案例,其统一的战略部署、完整的体制机制、成熟的公私合作以及人才培养模式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这有助于我国加速推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本文刊登于《中国信息安全》2016年第8期)

上一篇:卖火柴的小女孩有感下一篇:美丽的神话故事图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