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2022-08-18

第一篇:论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浅论加强基层党员队伍先进性建设

目 录

一、 内容摘要……………………………………………………2

二、 正 文………………………………………………………2

三、 参考文献…………………………………………………11

1

浅论加强基层党员队伍先进性建设

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内容提要]我们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党员先进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我们基层党组织应当承担的历史任务,也即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为什么要加强基层党员队伍先进性建设,加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一是共产党执政是整体的、全面的,执政的基础在基层,基层能力不强,基础难以牢固。二是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要在兴国利民的实践中提高,执政能力建设成效要在兴国利民的事业中体现。一要提高依法办事的水平;二要锻造谋求发展的能力;三要增强为民办事的本领。三是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重点是增强领导班子的整体合力,着力点在提高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一要严格先进性教育;二要严格先进性管理。

正文

我们党是执政党,党的领导要通过执政来实现。执政就是由共产党执掌政权,通过执掌政权来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要把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领导好建设好,责任十分重大。它不仅取决于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也取决于各级党组织贯彻落实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和水平,即取决于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所谓能力,就是本领、本事。执政党打江山要本事,坐江山也要本事,否则就坐不稳江山。

党的执政能力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随着权力地位的变化自然产生的,而是要在执政过程的实践中学习摸索提高的。因而,它如同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一样,也需要进行“建设”。党的十六大突出强调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是对党的全面建设的一个新的认识。今年,在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新的历史条件对党的建设提出的一个新的更高要求。它既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搞好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的重要保证。因此,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对于应对新世纪的新形势,实现党的目标任务,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共产党执政是整体的、全面的,执政的基础在基层,基层能力不强,基础难以牢固

江泽民同志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是全党同志的共同责任,需要每一个党的组织、每一个领导干部、每一个党员共同来努力。”这其中当然包括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然而,在有些同志、特别是一些身处基层的党员领导干部看来,执政是中央和国家机关的事,是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事,基层组织没有“执政”的问题,只有“执行”的问题。因而淡漠了执政意识,淡忘了执政的责任感,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看成是与已无关的事。这种想法不仅在理论上是讲不通的,在实践上也是十分有害的。

我们党是由中央、地方和基层组织相互连接所形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织体系。在这个完整的体系中,基层组织是基础。党

3 就是通过遍布全国各个地方、各条战线,按照生产、工作和行政单位建立的基层组织,把几千万党员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战斗整体来执掌国家政权和管理社会事务的。由于处于不同层面上的国家机关和社会单位行使的权力和承载的社会功能不同,与此相应,执政党从中央到地方到基层组织的职责和发挥作用的方式也各有区别。然而共产党执政必须是整体的、全面的、上下一贯的、不可分割的。我们不能把党的各级组织在不同层面上履行职责、发挥作用的不同,理解为党是一部分执政、一部分不执政,或者说是只需要一部分有执政能力、一部分不需要有执政能力。如果那样,党的领导就会被肢解、被架空,党的执政地位就会被削弱甚至被否定。

二、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要在兴国利民的实践中提高,执政能力建设成效要在兴国利民的事业中体现

我们党把自身建设与执政兴国利民紧密联系起来,这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和党建理论的创新。离开执政兴国利民来谈党建,党的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失去目标和动力,也会失去党组织施展执政能力的舞台。因此,必须把执政能力建设寓于兴国利民的奋斗之中,在推进各项事业改革发展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并用改革发展的成果检验自身能力、水平的高低。从一些基层单位的情况来看,党的基层组织要在兴国利民的事业中推进执政能力建设,当前应当在这样几个方面下大气力。

4

(一)提高依法办事的水平。十六大以及党的先进性要求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依法执政,在基层单位具体说来就是要依法办事。法律、法规是党领导人民从事革命、改革和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党通过国家机关制定的法律法规,如果在基层不能得以贯彻落实,党的执政效果就打了折扣,久而久之,广而久之,就会动摇党的执政基础。因此,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首先应体现在依法办事的能力上。一是要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学法、懂法、守法、用法。要宣传法律法规,依法监督法律法规在本单位的贯彻执行。在经济活动中,要正确认识提倡敢闯敢冒与强调遵纪守法的关系,增强按规则、按程序办事的意识,提高按规则按程序办事的能力。二是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牢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要依法规范党政关系,各自依法掌权用权,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超越法定权力随心所欲,不能谋求法律和政策之外的任何特权。基层党组织在支持行政管理者依法维权谋利的同时,还要依法加强对其权力的监督和制约。要使权力行使者对法律和权力保持一种敬畏心理,避免肆意违法的现象发生。

(二)锻造谋求发展的能力。发展主要是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力。中国一切问题的解决从根本上说都有赖于生产力的发展。只有生产力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党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党的执政地位才能稳固。一个基层单位,如果群众长期富裕不起来甚至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你说那里的党组织本事再大老百姓也不会心服。所以,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

5 建设最主要的是要提高谋求发展的本领。要不断提高正确判断形势的能力,善于捕捉信息、抢抓机遇;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扬长避短、敢于竞争。讲谋求发展不是要党组织直接充当“操盘手”,而是要从政治上思想上为“操盘手”发挥保证作用,做好服务工作。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追求全面发展,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努力做到“三个文明”协调同步;追求可持续发展,不能竭泽而渔,以牺牲全局的长远的利益为代价来谋取局部的眼前利益,“开了自己的财路,断了子孙的生路”。要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追求健康的发展,不能靠违法乱纪搞歪门邪道发财;追求有质量的发展,不搞泡沫数字,不做表面文章,要实实在在地使事业不断壮大,让群众得到实惠。只有通过正当手段实现有质量的、可持续的全面发展,才能显示共产党执政的真本事。

(三)增强为民办事的本领。为民执政、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本质所在。为人民服务,为实现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服务是“三个代表”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能否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是关系民心向背、关系党的执政基础能否巩固的大问题。因此,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深怀富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多为民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然而为民办事仅有良好愿望是不够的,还要有相应的本领,只有将愿望与本领统一起来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强弱和领导水平的高低就是具体体现在为民办事的能力水平上。要善于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职工个人利益的

6 关系,既要维护好群众的根本利益和事业发展的后劲,又要实现好群众希望劳动快富的要求,防止短期行为;要善于协调内部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积极推进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同时,注意调动最大多数人的积极性;要善于用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办法帮助群众排忧解难,使下岗职工、有特殊困难的职工生活境况得到实实在在的改善;要善于把对上负责与对群众负责一致起来,牢记“两个务必”,知民情、尊民意、惜民力,力戒作风飘浮虚燥,力戒工作不落实、不扎实、不切实,重实际、说实话、务实事、求实情,通过密切党群关系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三、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重点是增强领导班子的整体合力,着力点在提高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

在一个单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能不能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关键在那里的领导班子是不是得力;而一个班子是不是得力,又与那个班子的组成人员特别是班长的综合素质有直接关系。因此,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从提高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抓起。

一是要严格先进性教育。我们党是整个国家和社会生活的领导者。在基层,讲共产党执政也就是讲党的领导。党的领导的实质是引导群众前进,组织和支持群众当家作主,建设自己的新生活。执政有执政规律,领导有领导学问。一个优秀领导者所应有的科学而准确的决断能力、慎密而精到的管理才能、坚定而灵活的处事艺术,不是生而知之,而是教而知之、学而知之的。因此,

7 加强教育是搞好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即使在当今干部学历普遍较高的情况下也不例外。要正确认识“文凭”与“水平”、“学历”与“能力”、“专业知识”与“领导才能”的关系。首先,要按照党中央的统一要求,扎扎实实地搞好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帮助领导干部更加深刻地领会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自己观察分析问题的认识能力,多一点理性思维、少一点盲目性,多一点战略思维、少一点偏狭心理,不断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和有效性。其次,要抓好领导干部自学。要引导干部学业务、科技、管理,学哲学、法学、政治、经济、文化,广泛涉猎人类文明成果,建立多维知识结构。其三,要把领导干部推到实践中摔打磨练。知识的本质仍属于人的认识范畴。要把知识转化为智慧、能力,还需要到实践中去应用,并通过实践检验。因此,对那些基本条件和群众基础较好的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放手放心地把他们推到一线,锻炼他们对重大事项的决策能力、对复杂局面的驾驭能力、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领导能力和水平。

二是要严格先进性管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加强对干部的管理,既是这个过程本身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这项工程的保证。对干部疏于管理,一味迁就放任,好苗子也可能长成“歪脖树”,使权力和能力走向反面。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包括“八小时以外”的活动也应纳入组织管理的视野,避免出现管理真空。要加强对领导干部

8 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特别是对主要领导干部和分管人财物的领导者的制约和监督,保证他们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服务。要从制度上为“能人”施展才干提供保障、创造条件,同时使他们不敢滥用权力和能力,避免有的人游离于组织的管理、制约和监督,做出“能力越大对人民危害也越大”的事情来。

提高领导干部个人素质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基础性工作,但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不是指某个领导干部个人的能力,也不是领导干部个人能力的简单相加,而是取决于一个班子的成员按照一定原则组织起来的有机整体。所以,加强基层党员队伍先进性建设,重点应是增强领导班子的整体合力,提高领导班子整体的能力和水平。为此应当努力做到:

第一,选好人、用好人。要按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的要求,注重在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考察和识别干部,把那些德才兼备、实绩突出和群众公认的人及时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同时,切实实行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保证能者上得来,庸者下得去,为优化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优化班子结构。领导班子的合理结构对其发挥最佳效能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在配备领导班子时,不仅要注意每个成员的个体素质,而且要重视班子的整体结构。要按照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在坚持德才兼备标准的前提下,对班子中每个成员的年龄、知识、专业、能力、特长、气质等实施合理配置,并根据他们各自在班子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负的责任分别提出不同要

9 求。特别是对党政两个一把手,更要精心选配,形成优势互补,从而实现最理想的整体组合。

第三,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一个领导班子就是一个多层次的矛盾统一体。要把每个成员的智慧发挥出来、凝聚起来,形成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合力,就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和规则。民主集中制就是党的组织活动的程序和准则。要充分发扬民主,发挥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实行正确的集中,保证民主基础上形成的决议得到迅速有效的贯彻执行。要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不允许个人决定重大问题或不执行组织决定。要严肃党的纪律,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维护班子在坚持原则基础上的团结。要增强执政意识,正确处理党组织与行政机构、经营班子、群团组织和职工群众的关系,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自觉地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负起责任。

参考文献

【1】《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人民出版社,2005。 【2】《人民日报》第36期,2005。

【3】《胡锦涛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上的重要讲话》2005

第二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读书报告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主题使从党性的高度,教育共产党员必须牢固地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并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明共产党员加强党性锻炼和修养的目的、方法和基本要求。

作用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第一次系统的阐明共产党员的党性锻炼和修养的问题,明确地提出了共产党员增强党性的基本要求,指明了共产党员在思想上入党的必由之路。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以及对教育和鼓舞一代代共产党员在共产主义事业中创立伟大的革命业绩,具有重要作用。

2000-600-600

第一部分:书写了什么东西,主要内容600

第二部分:书的作用,解决了什么问题(符合要求中的理论结合现实问题进行论述、分析)800

第三部分:我对书的感想600

读者感受

在这个暑假我读了马列经典著作中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这本书让我学到很多马列相关理论,也让我更好地理解了加强党性锻炼和修养对党员以及想入党的人是多么重要。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刘少奇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论述共产党员党性锻炼和修养的著作,曾被列为中国共产党1942年整风运动的学习文件。书中对共产党员为什么进行修养、怎样搞好修养

和锻炼以及如何正确对待党内斗争等作了系统的论述。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第一次系统的阐明共产党员的党性锻炼和修养的问题,明确地提出了共产党员增强党性的基本要求,指明了共产党员在思想上入党的必由之路。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以及对教育和鼓舞一代代共产党员在共产主义事业中创立伟大的革命业绩,具有重要作用。

我虽然不是党员,但对于一个想早日入党的学生来说它也是非常有价值的,它能帮助我们提高党性修养,加强党性锻炼。在这个暑假我着重理解了它对党性锻炼及修养进行论述的部分。 对书的整体感觉

刘少奇在党员修养理论中,比较完整地借鉴了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思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党性理论。在《论修养》一书中,他借用了古人“修身养性”作为共产党人自我改造的形式,以“慎独”、“自省”等作为基本概念和范畴,运用大量的古代传统道德文化思想论证了共产党员思想道德修养的意义、要求和目标方法等,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党性修养理论。他把“党性”与“修养”相结合,实现了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党性理论的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达到了传统美德与共产党人高尚道德的和谐统一,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党性修养理论。刘少奇同志特别引用了孟子关于凡在历史上担当“大任”、起过作用的人物,都经过了一个艰苦的修养锻炼过程,这

就是“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并针对这一问题指出:“共产党员是要担负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改造世界的‘大任’的,所以更必须注意在革命斗争中的锻炼和修养。”

主要内容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主题是从党性的高度,教育共产党员必须牢固地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并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明了共产党员加强党性锻炼和修养的目的、方法和基本要求 。其主要内容有六个方面 :

(一)共产党员要在改造社会的革命实践中自觉改造自己,提高自己革命的品质和能力,否则不能实现改造社会的任务。

(二)共产党员要做马克思、列宁的好学生,把他们一生的言行、事业和品质作为自己锻炼和修养的模范,使自己成为马克思列宁式的、无产阶级的 、共产主义的革命家。

(三)共产党员要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 、党的纪律和作风、科学知识等各方面的修养。

(四)共产党员最基本的责任就是要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推动共产主义事业不断前进,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为此,共产党员既要有最伟大的理想、最伟大的奋斗目标,又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最切实的实际工作。

(五)共产党员的个人利益要服从党的利益。把个人利益溶

化在党的利益之中,克己奉公,必要时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这是共产党员的党性原则和共产主义道德的最高表现。

(六)共产党员要把维护党的团结、纯洁党的思想、巩固党的组织作为自己的最高责任。要用正确的态度 ,采取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在原则问题上分清是非,克服错误思想,而不被敌人所利用。党内斗争应该以教育和帮助犯错误的同志、教育党和巩固党为最高目的。

举例

03年非典:大批的共产党员冲到了医疗队伍的最前面,在这最关键的时候他们始终牢记共产党员的责任与义务。这种令人钦佩的行为得益于平时他们对党性的学习、注重自身修养的提高。由此可见,党性的学习和自身修养的提高多么的重要

08年汶川地震:一场天灾突然打破了这个小城的宁静,无数房屋在一瞬间都倒下了、那么多没来得及逃生的人被埋在了废墟下。在这个时候有时我们的共产党员冲在了最前面,在救灾的现场共产党员的身影随处可见。他们日日夜夜的在废墟边挖着,生怕错过任何一个救人的机会,累了不离开、病了不躺下,就是这样一批人带领着我们救灾重建让受灾的人们尽快摆脱困境。我们不得不赞扬他们的这种品质。

10年舟曲泥石流:又是一场天灾又是一次对广大共产党员的考验。被洪水围困在舟曲县城的居民是靠共产党员组成的先锋队一个个解救出来的,四处横流的泥浆也是靠他们一锹锹铲除的。

临近舟曲的迭部县组织300名青年党员成立突击队,克服道路被塌方山体阻断的困难,驰援舟曲。几乎与此同时,迭部县又组织党员、群众打通通往舟曲灾区的省道313线塌方路段,在9个小时内清除土石3.1万立方米。在舟曲灾区泥泞的废墟上,在一个个抢险救灾现场,一面面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成为抢险救灾中一幅凝聚力量、感动人心的画面。

这些都是共产党员为我们做的,我们应该铭记在心。同时我们也要向他们看齐,加强自身的修养为我们的祖国的建设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我对书的感想

读着这本书我常常想:新学年里怎样做一名好学生,怎样加强党性修养让自己早日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深深地认识到:加强党性修养与学习,是一个逐步深入的长期过程。修养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每一个人能否坚持不懈地进行修养。毛主席曾经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同样党性修养与学习搞一阵并不难,难的是长期坚持党性修养与学习。就我个人而言,我是一个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干部,更要适应时代对我们大学生的要求,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加强党性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具体讲,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理想信念上做“明白人”。随着社会发展的加快,社会上出现各种不同的人生观、世界观。这些都对我们坚定共产

主义信仰仰构成新的挑战。而学生干部更要具备坚定的理性信念,必须不断加强政治思想理论的学习,通过深刻理解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要思想理论,进一步认识党、理解党;同时,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在道德品质上做“高尚人”。人格品行是一个人思想品质、道德水平、精神境界的综合反映。作为学生干部,其人格品行有强大的示范性和辐射性。我国老一辈革命家之所以能够赢得了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拥戴就是因为他们具有人所共仰的道德风范。简单地说就是要做到:与人为善、团结同学、谦虚谨慎。

第三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读书报告

1939年7月,刘少奇同志在延安马列学院进行了题为“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讲演,并于1948年公开发表了这一著作。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一名预备党员,我认真阅读了这本书,读后我有两大深刻的感受:第一,他主要就是共产党员在党内生活和党外阶级斗争中的素养而讲;第二,它着重讲述共产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素养。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开篇从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同时,要对自己进行改造,这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在革命实践中改造自己、进行自我修养是共产党员进步的必要条件两个方面解释了共产党员为什么要进行修养。特别的,在这一部分的最后提到共产党员需要在革命胜利和成功的时候“加紧自己的无产阶级意识的修养,始终保持自己纯洁的无产阶级的革命品质”,才能避免“历代革命者在成功时的覆辙”。

刘少奇同志在文中指出,“我们的党员,不但要在艰苦的困难的以致失败的革命实践中来锻炼自己,加紧自己的修养,而且要在顺利的、成功的、胜利的革命实践中来锻炼自己,加紧自己的修养。”刘少奇同志这里说的修养就是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这种修养是一个政党固有的本性和特性,是一个政党区别于其他党派的根本属性。共产党的党性就是无产阶级的阶级性最高集中的表现,是无产阶级本质的升华,共产党员的党性锻炼和修养,是党员本质特征所决定的。刘少奇同志还在文中提醒:“有些党员受不起成功和胜利的鼓励,在胜利中昏头昏脑,因而放肆、骄傲、官僚化,以至动摇、腐化和堕落,完全失去他原有的革命性。”是的,现在少数领导干部不满足今天的一切,被纸醉金迷和穷奢极欲弄得膛目,心理失衡,抵不住物欲的诱惑,耐不住清贫的寂寞,结果自毁。我们要树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切实做好为党和人民事业长期艰苦奋斗的准备,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上,放在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上。

通过阅读《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我懂得了要成为一名真正的、优秀的共产党员所需具备的修养,品质:要有理想,坚持追求,克制欲望和克服私欲;坚守理想信念,强化忠诚意识,加强个人修养,始终清脑正位律己;要树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切实做好为党和人民事业长期艰苦奋斗的准备!

加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吾日三省吾身”,我们必须不断地警醒自己,通过自我学习、实践、改造的过程,努力提升自己各方面的修养,把握欲望的度,坚持理想信念和追求,扎扎实实地努力工作,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第四篇: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读书笔记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本书是刘少奇主席1939年7月在延安马列主义学院演讲的讲稿整理而成的。这本书从共产党员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所担负的伟大使命出发,深刻地阐述了共产党员应在改造客观世界的斗争中加强自己的思想修养的理论问题。

一. 共产党员为什么要进行修养?

在这个部分刘少奇主席讲了共产党员修养的必要性。共产党员要在改造社会的革命实践中自觉改造自己,提高自己革命的品质和能力,否则不能实现改造社会的任务。

就像马克思、恩格斯说的那样,“只有在革命中才能抛掉自己身上的一切陈旧的肮脏东西,才能成为社会的新基础”,我们都应该把自己看成是需要而且可能改变的,在革命斗争中求的进步,提高自己革命的品质和能力。

不论是无产阶级或是非无产阶级出身的党员,不论是老党员或是新党员,他们会或多或少地带有旧社会的思想意识和习惯。为了保持我们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的纯洁,提高我们的革命品质和工作能力,每个党员都必须从各方面加强自己的锻炼和修养。这就是共产党员为什么要进行修养的原因。

二. 做马克思和列宁的好学生

在这一部分刘少奇主席说明了共产党员的标准,共产党员要做马克思、列宁的好学生,把他们一生的言行、事业和品质作为自己锻炼和修养的模范,使自己成为马克思列宁式的、无产阶级的 、共产主义的革命家。书中说:按照党章的规定,只要承认党纲、党章,交纳党费,并且在党的一个组织内担负一定工作的人,就可成为党员。这句话代表了要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条件,但对于一名共产党员来说,只是合格是不够的,应该按照党章的规定力求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觉悟程度。

书中说,只要我们有为共产主义事业而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决心,在伟大群众革命斗争中刻苦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善于总结经验,进行各方面的锻炼和修养,终身为无产阶级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我们是可以成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创始人的最忠实、最好的学生的。

三. 共产党员的修养和群众的革命实践

在这一部分刘少奇主席讲到了共产党员修养的方法。对于我们最重要的,是无论怎样都不能脱离当前的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而是必须结合这种斗争去总结、学习和运用历史上的革命经验。我们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具体的革命实践相结合。

我们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纯洁,不能欺骗自己,不能欺骗人民,也不能欺骗古人。毛泽东同志说:“„„对于中国共产党说来,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

所以我们必须遵照毛泽东同志在这里所说的方法,去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

四. 理论学习和思想意识是统一的

这一部分是在说共产党员学习理论知识时要进行思想意识上的修养。一个共产党员要有比较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修养,就必须有崇高的无产阶级的立场。

书中说,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是国际工人运动经验的总结,是在革命实践中形成又服务于革命实践的理论。只要我们密切联系革命实践,去学习它,运用它,掌握它,我们就能够了解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了解各阶级在目前如何行进和向哪里行进,了解这些阶级在最近的将来如何行进和向哪里行进;我们就能够有确定行动方针的能力,能够对革命运动的前途具有信心。

所以,共产党员应在学习马列主义的过程中改造自己,锻炼自己的无产阶级思想意识。

五. 共产主义事业是人类历史空前上伟大而艰难的事业

这一部分依旧在写共产党员在思想意识上的修养,也阐述了共产主义事业。共产党员最基本的责任就是要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就是要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推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不断前进,使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更快地实现。

共产主义事业是人类历史上空前伟大的事业,但共产主义事业也是人类历史上空前艰难的事业,必须经过长期的艰苦的曲折的斗争,才能战胜最强大的敌人,战胜一切剥削阶级;在取得胜利以后,还要长期地耐心地进行社会经济的改造和思想文化的改造,才能肃清剥削阶级在人民中的一切影响和传统习惯等,并且建立新的社会经济制度、新的共产主义的文化和社会道德。

因此,为了要获得胜利,就不但要和剥削阶级进行严重的斗争,而且要和剥削阶级在群众中长期造成的影响,要和群众中的落后意识、落后现象进行斗争,才能提高群众的觉悟,团结广大的群众去战胜剥削阶级。

六. 党员个人利益无条件地服从党的利益

这一部分讲到了党员的个人利益与党的利益的关系-个人利益要无条件服从党的利益。党员个人的利益必须而且能够和党的利益完全取得一致。因为党员只有全心全意地争取党的事业的发展、成功和胜利,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增加自己的本领。

总而言之,一方面,党员个人应该完全服从党的利益,克己奉公。不应该有同党的利益相违背的个人目的、私人打算。另一方面,党的组织和党的负责人,在解决党员问题的时候,应该注意到党员的工作情况、生活情况、教育情况,使党员能够更好地为党工作,使党员能够在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中不断地发展自己,提高自己。

七. 党内各种错误思想意识的举例

在这一部分了,刘少奇主席列举了党内一些不正确的思想意识和这些思想所带来的表现。

1.加入我们党的人,不只是家庭出身和本人成份各不相同,而且是带着各种各色不同的目的和动机而来的。

2.在某些党员中还存在着比较浓厚的个人主义和自私自利的思想意识。 3.自高自大、个人英雄主义、风头主义等,在党内不少同志的思想意识中还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有这种思想的人,好出风头,欢喜别人奉承他、抬举他。

4. 数同志有浓厚的剥削阶级的意识。他们常常不挥手段地对付党内的同志,处理党内的问题,完全没有无产阶级共产主义的伟大而忠诚的互助精神和团结精神。

5. 在我们党内某些同志中还存在着“小气”,计较小事,不识大体等毛病。

这是党员个人的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和非无产阶级思想意识的矛盾和斗争。所以我们党员在思想意识上的修养,就是要自觉地以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去克服和肃清各种不正确的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

八. 党内各种错误思想意识的来源

在这一部分,刘少奇主席讲了2个错误思想的来源,透彻地分析了错误思想。

1.我们的党员是中国的优秀儿女,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部队,但是他们都是来自中国旧社会的各部分,而今天中国存在着剥削阶级和他们的影响——自私自利、阴谋诡计、官僚主义等各种恶浊的东西。只要社会中还有这些恶浊东西,社会中还存在着阶级,存在着剥削阶级的影响,那末,在共产党内也就难免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恶浊的东西。

2. 党内的矛盾。如斯大林说的,无产阶级政党内部的矛盾的根源在于两种情况,第一,在阶级斗争的环境中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思想对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压力,无产阶级中最不坚定的阶层和无产阶级政党中最不坚定的分子往往受到这种压力的影响。第二,工人阶级的庞杂性,工人阶级内部存在着各种阶层。

九. 对待党内各种错误思想意识的态度,对待党内斗争的态度

在这一部分,刘少奇主席讲了如何解决党内的矛盾,如何解决这种分歧,如何克服党内各种不正确的、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

对于党内各种缺点、错误和坏现象,采取自由主义的态度,企图抹煞党内原则的分歧,掩盖党内矛盾,躲避党内斗争,敷衍了事,是根本不对的,是对敌人有利的,是和阶级斗争发展的规律相违背的,是和我们在斗争中改造世界、改造人类的基本观点不相容的。

对党内各种缺点、错误和坏现象,我们必须发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正确地进行党内斗争,来反对党内一切坏的现象,克服党内的分歧。只有这样,才能使党巩固、发展和前进。就如毛泽东同志说的:党一方面必须对于错误思想进行严肃的斗争,另一方面又必须充分地给犯错误的同志留有自己觉悟的机会。

最后,刘少奇主席对这本书里的内容做了总结,共产党员在思想意识上进行修养的目的,就是要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忠诚纯洁的进步的模范党员和干部。这就要求: (一)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学习和革命斗争的实践中,来建立自己的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建立自己的党和无产阶级的坚定立常 (二)根据共产主义的世界观,根据党和无产阶级的坚定立场,去检查自己一切的思想行动,纠正一切不正确的思想意识,同时,以此去观察问题、观察其他同志。(三)经常采用正确的态度、适当的方式,去和党内各种不正确的思想意识,特别是对于影响到当时革命斗争的各种不正确的思想意识进行斗争。(四)在思想、言论、行动上严格地约束自己,特别是对于同当时革命斗争有关的政治思想、言论和行动,要用严格的立场和正确的原则来约束自己,除此以外,最好连许多“小节”(个人生活和态度等)也注意到。但是,对其他同志的要求,除开原则问题和重大的政治问题以外,就不要过分严格,不要在“小节”上去“吹毛求疵”。

最后,我想说,这本书的背景虽然是1937年,但对于现在来说,仍然是一本值得读的好书,我们从书中学到如何提高自己的修养,知道了共产党员的标准和如何避免出现各种错误思想。

第五篇:论先进典型宣传的艺术

发布时间: 2008-01-25

作者 王胜文

责任编辑: 刘雅丽

宣传典型,用典型指导工作,用典型鼓舞引领鼓舞人们奋发向上,既是各级组织的成功经验,又是新闻宣传的重要任务。然而,近年来,随着社会结构与社会发展呈现的新特点,社会思潮与社会风尚、生活方式发生的新变化,以及受众出现的多元化、多层次、多变量的新趋势,一些新闻工作者把典型“神圣化”、“模式化”、“文学化”,使典型宣传出现了一些带有倾向性的偏差:有的不顾时代的需要去“凑”典型,有的违背真实性原则和生活逻辑去“吹”典型,有的采取贬低群众的手法去“抬”典型,还有的强扭角度去“造”典型,以致宣传出来的典型,失去应有的公信力,不是难以引起人们共鸣,便是令人不敢苟同,甚至使人反感。对此,笔者针对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典型既是时代的产物,又是精神的坐标;宣传典型,既要回应时代的召唤,又要体现人民群众的意愿,不可不顾时代的需要和大众的愿望把典型凑成“英雄谱”。

新闻媒体,不能创造典型,但可以发现典型、宣传典型,而宣传的典型是否有普遍意义,是否有推广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回应了时代的召唤,是否反映了时代的主旋律,是否蕴含着时代的气息、时代的印记、时代的特征,是否撞击了世人关注的社会热点、焦点。如果离开特定的历史时代,孤立地树立典型,典型就成了无本之木,典型宣传就失去了意义。回望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就曾涌现出这样的典型人物:红军初创时期,当“对数表里查不出救国的良方,计算尺不能驱逐横行的虎狼”,中国革命急需的不是数学博士,而是革命战士的时候,出现了“去休学者博士梦,愿做革命一新兵”的优秀党代表何挺颖。长征时期,当“红二师”来到泸定桥,谁都知道这里每走一步都面临着死亡,而中国革命恰恰要在这几根光溜溜的铁索上前进时,出现了飞夺泸定桥的22勇士。当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需要全世界人民伸出支援之手时,出现了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子弟兵的好母亲戎冠秀。解放战争时期,在弹雨纷飞的战场上,需要舍身炸碉堡的时候,出现了战斗英雄董存瑞。抗美援朝时期,当部队发起冲击,再次受阻时,出现了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的“特级英雄”黄继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当军马猛然受惊,窜上铁道,横立双轨,火车与惊马将要相撞的危急时刻,出现了“爱民模范”欧阳海。我国当前宣传的人民的好警察任长霞,可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完美结合的瑰丽之花;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郑培民,他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生动形象地回答了新的历史阶段,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经受住各种风险和考验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毕生护法为民的好法官”宋鱼水,其事迹恰恰展示了新时期人民法官的时代风采。同样,我们河南商丘的一个后生、南下温州打工的一名民工——李学生,其事迹虽然不像战争年代的英雄创造的业绩那样惊天动地,只不过是从一把一把地帮别人割麦子的真诚,到一车一车地帮助别人卖西瓜的赤诚;从一百元一百元地帮助别人渡过难关的虔诚,到五百元五百元地帮助别人闯过险境的竭诚;从火灾突发时第一个冲进火海的精诚,到台风来临时第一个压住浪涛的至诚,但是在一些人错误地理解市场经济,把物质利益原则与为人民服务对立起来,尤其在我们党把政

1 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时代的最强音大力弘扬的时候,推出李学生这样感动中原、感动中国的典型,无疑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可见,时势造英雄,英雄顺时势。而我们有的新闻工作者,缺乏这种时代意识,把本该在关键时刻推出的典型搁置一边;把平时需要宣传的典型推迟“半拍”;把不能代表时代主流的典型作为重点,这是不可取的。事实告诉我们,在我们社会主义祖国浩若星河的“英雄谱”里,英雄从事的职业不同、所处的时代不同,可他们在行动中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都可以从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了他人和人民的幸福中找到动力源泉。这些无论是向前方向后方,向国内向国外传播的先进典型,之所以能在党和国家的“英雄谱”里熠熠生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拯救中华的危机关头,在振兴中华的关键时刻,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最需要维护的时候推出的。可见,典型宣传,只有把那些真正能够反映时代精神,体现时代特征,具有时代高度,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热切期盼的典型宣传出去,让一颗颗时代“明星”璀璨起来,并形成“星”景这边独好的环境,真正发挥典型的表率、示范和引导作用。如果只凭自己的主观意愿去乱凑“英雄谱”,那么,所宣传的典型,不是滞后的,便是违背人民群众意愿的。

二、典型既是历史的丰碑,又是现实生活的“原型”;宣传典型,既要实事求是,又要合乎生活逻辑,不可不顾客观事实真实、可信性的原则把典型描成“画中人”。

我们知道,文学作品中的典型,是作者根据文艺创作典型性的原则,把自己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生活感受,通过合理想象,使情节更感人,情境更特别,进而塑造出一个超越生活现实的形象。而新闻报道中的典型,是根据客观事实真实性的原则,把已经存在于某个人物中的事实挖掘出来加以筛选、提炼,从而再现出一个能反映现实生活的特定形象。事实正是这样,我们的新闻媒体,宣传过许许多多的典型,从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到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虽然40多年过去了,但至今谈及这些典型,仍让人津津乐道,激动不已,一个重要的原因,具有真实的根基。与之相反,一些典型的宣传花了很大的功夫,搞得很热闹,但过不了多久便无声无息了。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重要的是失实。正像一棵无根的花草,过不了多久,便会枯萎。再如,洛阳电视台宣传的一位压不垮的军人父亲——嵩县农民陈爪子忍悲负重教子报国的典型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当记者问及到他家里4人不幸去世,却为何坚决不让在部队服役的儿子回家的原因时,陈爪子说:“孩子虽是我家的,但他当兵了,那他是国家的,家事没有国事重嘛”。陈爪子是这样“说”的,我们也是这样“播”的。结果这个节目不但被中央电视台播发,而且还获河南省好新闻奖一等奖。然而,这些年来,由于社会上制假造假的歪风滋长蔓延,使得一些新闻记者在典型宣传上,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一些影响,误以为“宣传需要,有点假没关系”,“好话说过头人不怪”,“知情人是少数”,致使一些人上了假报道的当后,产生了一种“正面文章反面看”的变态心理,它对于了解真相的人来说,还会严重地引起对典型的逆反心理;对不了解真相的人来讲,又会感到典型高不可攀,望而却步。还有一些记者认为,受众不会因为一些细节不真会影响对整个典型的认可。其实,细节能够成就完美,也能决定成败。《红楼梦》里有幅对联:“假做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老百姓还有举俗话:“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可见,典型报道,首先要真实,真实是典型人物报道的根本,也是新闻工作者典型宣传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只有真实,典型才能立得住,站得稳,有说服力,才能使群众有可能产生学习的愿望。所以在典型宣传时,既不能贪大求全,企求典型全面、丰满,更不许随意夸大,一味地去神化。要做到没有反复审查的典型不宣传,没有反复核实的材料不采纳。

我们还知道,真实与可信密切关联,但可信与真实又并非同一个概念。真实是可信的基础,可信是典型宣传的最终目的。从另一种意义上讲,真实是指典型符合报道的客观事实,而可信则是指典型使人感到符合生活逻辑。现实正是这样,当典型宣传出去后,群众并非会立即接受,他

2 们往往先要“品一品”滋味,琢磨琢磨,想一想所宣传的事迹经验是否可信,是否真有道理,是否合乎他们的口味。可信的,他们就佩服,就学习;不可信的,就一笑了之,或者说几句风凉话,甚至嗤之以鼻;不合乎他们口味的,就一听了之。虽然这只是群众学习典型最初的视听效果,但掌握不好必然会影响到最终的行为效果。笔者曾见过一篇典型报道,说的是这样一件事:一位团职军官早在10年前就办了家属随军手续,但因为工作忙,顾不上,以至于到了退休时间老伴仍然随军未随队。这件事是千真万确的,但作为局外人会怎么想的呢?也许是部队驻地条件差,家属不肯来队;也许是夫妻感情一般,压根就不想团聚;也许没有合适的工作,就不愿随队;也许家中有老人,根本就走不开。正是这些猜测出的“也许”,使人们不仅不会相信这件事,而且对其它事情也会产生怀疑态度。相反,一些媒体对“当代雷锋”、“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李润虎这一典型的宣传,就让人感到可信。一次,记者采访时问李润虎:“你结婚10年和妻子团聚不到半年,你不觉得欠妻子些什么吗?”听到这个问题,李润虎没有回答,只见他低下了头,泪水在眼眶里转来转去,迅速从口袋里摸出一根香烟,划了两根火柴才点着,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那烟灰足有半寸长。之后,他抬起头,两眼深深地透过窗户向很远很远的地方看去。这样宣传看起来有损于典型的形象,但相反更还原了一个普通人那真实而平凡的内心世界、那孤独与追求的矛盾情感。在受众看来,李润虎的事迹不是瞎吹的,而是使命和责任,更是信仰的神圣使他拥有常人不能理解的倔强,不可思议的忘我,难以体会的幸福。这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典型人物同普通人一样,既有道德正气,也有七情六欲;既有冷酷无情的铁石心肠,也有温情脉脉的思想火焰;既有“闪光点”,也有“闪光”背后的弱点。如果把典型描绘得“鹤立鸡群”,或者不食人间烟火,就会丧失存在的基础,就很难得到受众的广泛认同。实际上,典型人物之所以“典型”,往往不在于有没有消极心理活动和内心痛苦情绪,也不在于有没有对功名利禄的欲望,而在于当这些情绪和欲望袭来的时候,他们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与众不同的可贵态度和最终选择;在于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正是我们所熟悉的,却是我们这个社会日渐稀缺的;在于他们所做的一切,是不难做到的,却是很少有人持之一恒的。譬如:当遇到荣誉待遇时,他们也有爱慕之感,但不去显露和夸耀自己,而是能够谦让给与自己一起共事的同志,努力克制自己的索求心理;当遇到误解和无理指责时,他们也有委屈和痛苦,但不是消极抵触,而是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当遇到困难、挫折和不幸时,他们也有愁伤和忧戚,但不是一筹莫展或坐以待毙,而是能够忍受不快与痛苦,在对困难的诠释中走向成熟,走向辉煌。这又从另一个侧面告诉我们,人的长处是相互依存的,峰高谷深,典型人物虽然贵在长处过人,但他的缺点对其长处有一定的制约力,如果只报道“闪光点”,不讲典型的心理矛盾和性格弱点,那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画中人”,所以,典型报道如能在捕捉“闪光点”的同时,再不加隐讳地写出典型的一些缺点,写出产生缺点的环境和根源,写出改正缺点的过程,典型就会使人觉得更加可亲可敬,更加真实可信。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典型宣传是否需要报道先进人物的缺点、弱点或失误,还要看是否服从于报道的主题和报道的实际需要,既不能人为淡化甚至掩盖缺点,也不能为了写缺点而写缺点。人们常说,文无定法,贵乎自然,就是这个道理。

三、典型既是整个队列中的“标兵”,又是具有鲜明个性的先进分子;宣传典型,既要注重共性,又要尊重个性,不可用强扭角度的办法把典型变成“百宝箱”。

一般来说,人都有个性,典型更是如此。“这个”典型之所以不是“那个”典型,都是因为他们有着独特的外貌特征、独有的语言、个性化的动作,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做事的风格,甚至如同《亮剑》中的李云龙一样有臭脾气等。记者的本领在于从共性中挖掘出典型的特定品质,并着力营造出典型的个性磁场。遗憾地是,有的同志出发点和立足点错了,把典型当成“变形金刚”或“百宝箱”。要么,今天是“革命的老黄牛”,明天又成了“又红又专的标兵”;今天是“小康路上的领头人”,

3 明天又成了“企业家”。简直是翻手为云覆为雨,一回一个调子,一次一种境界,不能不谓之“实用主义”。可以说,那些面貌常新的典型,个性特征未必都是游移多变的,而往往是典型报道者把自己的意向附加给他人罢了。另一方面,每个典型由于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职业特点不同,生活经历不同,都具有各自不同的个性行为特征和思想道德品质,如果硬是强调一个格调,不仅失去了典型宣传的普遍意义,而且也失去了对典型个性的理解和尊重。尤其典型的号召力,是由其具体形象、鲜明个性而形成的,并非是在每个方面都值得人们学习的,只不过在某个方面非同一般罢了。比如,邱少云在战场上宁可把自己烧死,也不暴露目标,才成为严守纪律的典型;徐洪刚被歹徒连捅14刀,肠子流出体外50多公分,还追着歹徒死死不放,才成为见义勇为的英雄;孔繁森舍小家为大家,为人民鞠躬尽瘁,才成为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楷模;郑培民以百姓的事为先,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成为共产党人的标兵。如果典型可以任意捏造,典型还成何体统?说到底,典型既是整个行列中的标兵,又是具有鲜明个性的先进分子,而不是任人摆弄的“变形金刚”或“百宝箱”。由此,典型宣传必须纠正强扭角度的做法,牢固树立尊重个性的观点,以个性为基础,在共性中提炼主题,从个性中塑造形象,让各有所长、个性有别的典型,激励人们为推动我们壮丽美好的事业而竞现风流。

四、典型既是群体中的楷模,又是社会中的一员;宣传典型,既要突出反映“英雄与众略不同”,也要体现“红花还得绿叶扶”,不可用贬低群众的手法把典型衬成“独行侠”。

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先进典型既是群众中的楷模,又是社会中的一员,必须与周围的群众发生这样那样的联系。我们讲时代造就典型,本质上是群众造就了典型。一般说来,典型的成绩,往往是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或者是在群众直接、间接的鼓励下取得的,可以说离不开广大群众的理解、支持、关心和帮助的。可见,典型一旦离开了群众,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就离开了集体的沃土,就成了 “独行侠”。典型宣传,决不能刺伤周围群众的感情,疏远和孤立典型同群众的血肉关系,尤其要防止用贬低群众的手法去“衬托”。笔者曾参与过全国重大典型——“见义勇为的英雄战士”徐洪刚的宣传,我深深感到,徐洪刚这个典型之所以取得相当不错的宣传效果,除了典型选得准,众多媒体合力推外,也印证了一个道理:凡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宣传的典型人物,都会得到人们的认同。徐洪刚是在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受到危害的时候,在事情突发的瞬间,以闪电霹雳的形式,把多年积聚在心底的对人民的赤胆忠心,爆发在与持刀歹徒作殊死搏斗上,其壮举让人击节赞叹。同时,徐洪刚身负重伤之后,社会各界关心、爱护、抢救人民卫士的事迹亦使人欣慰。如果抛开人民群众对徐洪刚的支持,孤立地去宣传徐洪刚总是一马当先、一尘不染、一丝不苟、一鸣惊人的举动,那么对英雄来说,整个形象就会受到影响。于是,我们以《战士义勇非凡,人民恩重如山》为题,既写了英雄为人民的壮举,又写了徐洪刚在与歹徒搏斗时,车上的司机奋勇夺下歹徒的凶器,同车的乘客纷纷站出来助威配合,以及在他身负重伤之后,上百名医护人员竭尽全力,广大干部群众用爱心托起他“第二次生命”的感人事迹,从而弹奏出一首群众与英雄同心,真情与正义同在,英雄保护人民,人民爱戴英雄的交响曲。与此同时,我们又配以《正气歌大家唱》的评论。评论中写道:“徐洪刚的英雄行为并不是孤立无援的……”;“正气歌大家唱,大有希望”。结果,一个“学英雄,见行动”的活动不但在军营内外,而且在神州大地普遍开展起来。再如,解放军报2006年报道丁晓兵这一典型时,也较好地处理了典型与群众的关系。正如文中写道,丁晓兵在任指导员期间,为一次意外的打击心情沮丧。战士们从门缝里给他塞纸条,有的写着:“我们敬重你在战场上是条硬汉子,在挫折面前我们希望你也是条硬汉子”。还有的写道:“你平时教育我们要正确面对挫折,这个时候轮到你自己了,我们不仅要听你怎么说,还要看你怎么做”。这些知疼知热甚至“激将”的话语,像股股暖流注入了丁晓兵的心灵,使他感动,令他振作,他真切地感受着真情和人生的力量。人们从中可

4 以看出,丁晓兵不是孤立的、游离于群众之外的,而是随着“水”涨“船”高的,自然也就认可这一典型。事实证明,典型不是生长在污泥中的荷花,而是满园春色中的一朵奇葩。如果我们的记者为了突出典型无私奉献,就把群众写成自私自利,为了表现典型思想解放,就把周围群众写成观念陈旧,有时甚至把群众集体智慧写成典型个体的创造,把集体的功劳记在典型个人身上,那么,就会人为地制造典型与群众之间的矛盾,就忽视了典型的平民化定位。由此,宣传典型,重要的是把典型置于群体之中,在突出反映“英雄与众略不同”的同时,也要体现“红花还得绿叶扶”,尽力宣传群众对典型的真诚支持,这样就会使人感到,“一枝红杏出墙来,满园春色关不住”。

总之,典型的宣传是个综合的系统工程,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但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尤其在当前和今后的典型宣传中,只要真正能够做到既要回应时代召唤,又要体现大众意愿;既实事求是,又合乎生活逻辑;既要突出“英雄与众略不同”,又要体现“红花还得绿叶扶”,那么,就能彰显出先进典型强大的效能。

上一篇:领导人七大常委简历下一篇:劳动社会保障法试题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