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校本研修的理解

2022-06-27

第一篇:对校本研修的理解

对校本研修的理解和思考

安康市汉滨区教研室 富毅龙

学校的发展有赖于教师的发展,促进教师的发展是学校的核心工作之一。近年来,通过校本研修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日益成为基础教育领域的共识。

长期以来,教师的专业发展与素质提高主要靠高校离职进修、脱产培训以及业余学习等方式进行。20 世纪中叶以来,由于教育的大发展,这种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师队伍自身发展的需求。20 世纪60—70 年代,相对于单纯的高校培训模式,首先在英美提出了“校本培训”的概念。美国“能力为本的师范教育”主张以“学校为基地”培训模式,1968 年霍姆斯小组倡导成立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英国1972 年发表的《詹姆斯报告》建议“教师的在职进修应从中小学开始,以“学校为中心”,并与校本课程、校本管理相结合,设立了专业指导与教师发展委员会,具体负责教师进修。以后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国,成为教师专业进修的主流方式。

进入21 世纪,我国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催生了校本教研的概念。2002 年12 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和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在江苏锡山召开了“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专题研讨会”,会上朱慕菊、余文森、顾泠沅等提出了在新课程中,要重建教研方式与教研制度,其中余文森提出了著名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要素说,并为大家所接受。2003 年3 月31 日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 实验) 》正式提出: “学校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鼓励教师针对

教学实践中问题开展教学研究,重视不同学科教师的交流与研讨,建立有利于引导教师创造性实施课程的环境,使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2004 年以后,“校本研修”逐渐获得了大家的认同,并形成了一种教育思潮。著名学者顾泠沅认为: “把校本教研称为校本研修更为合适,因为它既是教师教学方式、研究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同时也是教师成为教学、研究和进修的主人。校本研修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课题研究,它重在推进工作,其成果将首先聚焦在教师实施课程改革的能力和实现专业化发展等整体水平的提高上。”教育学者严先元认为: “校本研修是立足于学校,解决学校教育实践问题,充分发挥专业自主的教师自我教育形式。”究其原因,从上看,反映出各教育部门都在将工作重心下移,更加重视发挥中小学校的自身作用; 从下看,折射出各中小学校追求特色发展,争取办学自主权,获得自由发展的愿望。2004 年3月27 日,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袁贵仁在一个培训会议讲话时指出,在培训方式与培训模式上要突出两个方面: 一是校本研修实际上是一种“从学校中来到学校中去”的培训,学校出现的问题是培训的起点,培训的归宿是解决这些问题。二是充分运用并通过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开展教师培训工作,构建“天网、地网、人网”相结合的现代培训体系,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可见,校本研修是在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研修”整合了培训和教研两个方面的因素,同时包含了学习、研究、进修等含义。研修一方面强调以研究教育教学问题为主要载体,以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为主要目标; 另一方面,强调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必须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前提,通过专

业发展去实现教育教学问题的最终解决。因此,校本研修的主旨是让教师成为教学、研究和学习的真正主人,使教师的教学质量与生命质量得到共同提高。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校本研修”界定为: 在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在教科研部门、教师培训机构的指导下,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培训基地,充分发挥教师专业自主,由学校和教师自主确定学习目标、内容、方式,由学校组织实施,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全面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为目标的一种教师专业成长方式。

在基本了解“校本研修”的历史并拜读专家学者对校本研修的解读后。反观我们的校本研修工作,发现存在如下问题:由于整体缺乏联动与规划、校本研修方法单

一、信息传递方式单向,致使校本研修工作流于说教、流于纸面,活动仍停留在抄笔记、听报告、写案例这样的层面,研修活动主题不明确,教师参与度不足。

针对以上情况,结合一些成功的成熟的理论。笔者建议着重做好以下两点:

一、在方式方法上做文章

一线教师开展校本研修的首要目标是要能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校本研修自然应该基于教师教学中遇到的实际教学问题,尤其是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面临的教学领域的新问题。只有基于现实问题情境下的校本研修才是真正扎根于实践、扎根于课堂的研究。问题驱动下的校本研修可以保证校本研修的开展有内在的动力。校本研修要植根于课堂,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为基础,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

问题,增强课堂教学效果,通过强化课堂质量评价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只有把校本研修的重点和主要方面安排在课堂教学上,校本研修才会获得教师的积极参与与学生的大力支持。结合世界各国在“翻转学习模式”的研究成果和成功经验,引入“微格”教研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微”是指局部,“格”是指录像定格。“微格”教研就是用录像记录教师的教学行为,以放录像再现、及时反馈,供教师个人和教研组活动进行分析、评价的一种研究课堂教学的方法。“学1在教研活动时通过采用习基本方法理论、观摩特定教学行为的教学录像、探讨教学技能、对教学行为进行评价、集体指导下的个人反思”等“微格”教研方法为教研组的活动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二、建立健全基于发展性评价的、多主体参与的研修评价体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如上所述,将家长、学校、教育主管部门等纳入评价体系已是大势所趋。针对中小学教师,评价是校本研修中的必要程序,关系到教师的发展与提升,实施发展性评价无疑是现实之举。发展性评价既是新课改的要求,又反映了教师评价改革的基本方向,如果能够将这样的评价融入到校本研修之中,对于校本研修实效性的落实有着积极意义。2

1陈利清.走“微格”教研之路,如何让别人与自己一起说?[J].地理教育,2012.08

2王添翼 蔡澄.农村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的现实困境及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2.01:94

第二篇: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的理解与应用

人们常说,九月,是秋风送爽,硕果累累的日子,而我正享受着这种美好的日子,同时有幸参加了 “国培计划(2015)”——中西部项目教师网络研修(湖南省乡村新任教师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在这一次的培训中,我不但聆听了各位专家、教授的精彩讲座以及和各位同仁们在学习和在生活中的交流学习中,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很多东西。通过这次培训,收获最大的是专家和教授们对我思想上的冲击,每天都要面对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讲座,使我对教育教学的内涵有了新的理解,领会到信息时代下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新型的教学辅助手段,下面就我的理解和心得体会谈以下几点:

一、树立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思想理念

通过本次培训,使我深感到自己的思想已经落后于当今信息技术时代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改变着世界,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的互联互通,极大拓展了人类的生存视野,数字化生存、虚拟世界成为人们生活不可分割的部分,必须立足于当前,着眼于未来,预测社会发展对人才要求的变化,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如果我们的思想只停留在昨天,而不抓住今天和展望明天,那么,我们将会被失业。由美国青年企业家委员会(YEC)最新提供的一项报告显示,到2020年有12大行业可能将不复存在,包括出租车、邮政、造纸、固定电话、手机、信用卡、钱包、电影院、CD、有线电视、快餐店员工以及零售健康保险中介,十二大行业消失。

视频教学课程大家都比较熟悉,录制我们视频教学的一个过程,但现在开始出现微课、磨课、翻转刘堂等,并逐渐出现在教学中。微课就是一个短小精悍的课程,一般情况下微课只是阐述一个知识点、一个公式、一个定义,非常短的一个数据,以教学应用为目的。微课的出现符合认知、构建的演变。现在还增加了一种翻转课堂,它与我们的传统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差别,我们的传统教学是老师在上面教,学生在下面听课、学习,然后布置作业,学生回家复习巩固。翻转课堂是反过来的,先是学生在家看视频进行自学,到学校后就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提问,然后相互讨论、交流意见,通过巩固内化,最后讲述自己的观点。老师就由原来的讲授者变成了课堂的研究组织者,把学生变成了课程的主角,自主完成学习。这样,就更符合教育认识的规律,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这样的学习,印象会非常深刻。

二、信息化在教学环境中的应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的兴趣。本次培训主要介绍了2015年远程培训综合改革目标、网络研修——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网络研修——教师工作访研修、培训团队研修等,特别是教师工作访研修让我感受很深,主要是让全体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得到提升,其目标是让教师们能掌握多媒体环境、数字学科资源和电子白版环境下的设备使用和基础信息技术。并学会应用于每一堂课,上好一个教学环节、上好一个教学片段、上好每一堂课等。郭绍青教授还为我们介绍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磨课”,通过教师在磨课的教学过程中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每一学科的学习都有特殊的意义。如在我们的化学教学中,分子和原子是学生最难想象的,这要求学生必须有空间想象能力,如空间想象能力很差的,几何就很难学好。就很难想象到分子原子的特征,那么,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就成为教师非常关注的问题,我们这时应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分子、原子的图片,生动、形象地帮助学生想象力,单凭教师的口头讲解很难使学生理解,有了现代信息技术,问题解决就容易多了。

三、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存在的问题

周岩教授的一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思想不是一个需要填充的容器,而是需要点燃的木头。”这就要求我们在掌握从事信息教育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要的是更新教育观念,尽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曾培训了好几次,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我们还应该冷静地看到,发展的不平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还存在一些问题,大致有:

1、对教师信息技能内容理解的不一致

在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关键是培训的内容。一般包括三个层面:一是技术层面;二是理论层面;三是教学设计和方法即整合应用层面。但我们细心地观察,发现许多人一提到教师培训,自觉地把培训单纯地理解为技术培训。实际上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一方面要通过相关软件地学习,但更重要地是要培养以下方面的能力:a.信息意识能力。教师的信息意识能力是指教师对信息的敏锐度,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信息的自觉程度,教师要树立现代教育的信息观,自觉地将各种信息工具应 用于教学中,善于使用因特网上的信息资源。B.教学设计能力。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是以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学习资源的利用为基础进行的,教师应该能将各 种资源放在特定的教学环节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 c.获取信息资源能力。在基于资源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根据问题搜集信息找答案,当然要求教师首先要自己先通过网络来获取相应的信息,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因此,对教师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重技术、轻理念。在信息技术技能的培训中,我们常常忽视教育信息技术理念的培养。信息技术培训要使中小学教师认识到教育信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掌握从事信息教育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要的是更新教育观念,教育信息化,关键在信息技术的流通,关键在培养师生利用网络学习和交流的意识和习惯。

四、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丰富教材形式,拓宽师生视野

教材只能展现书本知识,而利用信息技术可以用文字、幻灯片、录像片、多媒体课件和主题学习网站等多种形式将知识展现给学生,将文、声、图、像集于一体,使教学知识的来源更加丰富,内容更加充实,更加形象生动,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充满创造力的学习环境的同时,还能够有效的拓宽学生的学习范围,使得学生的学习视野更加开阔,同时为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不断的变化。极大的丰富了师生的知识,避免了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学习知识面窄,思维不够开阔等弊端。

总之,在这次的培训中,使我深感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结合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积极探索和研究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并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效地整合,合理的结合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去。把信息技术自然而然地渗透到教学过程之中,要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让自己在教学实践中获得成长,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更上一个台阶。

第三篇:校本研修对提高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

“校本研修对提高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 的实证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负责人:石敏

单位:吉木萨尔县第一小学

立项时间:2016年1月11日

一、 课题研究的提出

(一)校本研修的发展极不平衡

在校本研修推进过程中,教师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为资源利用情况的差异、活动开展过程中的表现差异、教学水平的差异,尤其是研修水平的差异。同样那么几节教研课,同样那么几次说课,论坛,冠之以“校本”似乎就是在搞校本研修,而实际上校本研修只成为一句时尚的口头语。

(二)教师参加校本研修活动积极性有待提高

教师们认识到将自己在课堂中碰到教学问题和同事们一起讨论研究对自己的帮助很大,但参加校本研修活动积极性不高。原因有以下三方面:

1.缺乏必要的理论学习。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和专业引领,不能得到真正的解决。

2.研修活动有随意性,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全局性,教师主动参与性不强。

(三)普遍缺少问题解决式的研修活动

部分教师校本研修仍停留在抄笔记、听报告、写案例这样的层面,研修活动主题不明确,缺乏有效性、针对性。

(四)不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

学校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形式多样的校本研修活动,但缺乏开展活动的系统性,缺乏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和规律的探索。

对于教师研修问题,专家们有不少的设计和论述,实践者们的经验也是丰富多彩的。但通过梳理和思考,我们可以得出两点结论:一是校本研修基本上是就课说课,强调教师个人反思,但往往没有明确的问题导向,研究的主题不明确,反思也是就事论事,很难达到促进“专业发展”的效果。二是研修层次低,在形式上“活动”多、“研究”少,培训代替了研究,“研究”则流于形式;在方法上,强调“行动研究”,虽然适合一般教师的研修实际,但由于没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和理论指导,很难提升专业水平。

依据学校课改模式发展的需要,课题组将进一步深入和完善校本研修工作,立足教研,聚焦课堂,转变观念,提升执教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切实解决或研究教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把研究重点放在引导教师进行个性化主题研修,有效的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增长,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本课题坚持以新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教师为研究主体,认真学习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大力加强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学习,积极开

3 展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遵循课堂教学逐步实现“惜时增效、轻负高效”,的原则,坚持研训一体的发展思路,遵循教师成长和培养的规律,结合我校实际,将教学、教研、校本研修等工作全面整合,务本求实、从小处着眼,围绕课堂教学,从常规工作做起,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增强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成为“内行”,使教师“成为教育家”;促进教师主体发展

,培育“主体”,使教师“有主体性”;促进教师自由发展 提升“生命” 使教师“成就人生”。

二、选题的意义和研究的价值

(一)课题的界定

“校本研修对提高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的实证研究”关涉术语:校本研修、教师专业能力、实证研究等。

校本研修是由学校自身发起组织,基于学校、在学校中、通过学校而进行的一种教师在职培训模式。它立足于“以人为本”的终身教育思想,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直接服务于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三个维度,它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特别是课堂教学中。教师专业发展意味着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课堂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阵地,课堂也就是教师课题研究的主要对象。课堂教学技能的持续提高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标志。本课题所说的“教师专业发展”既指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也包括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即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专家学者们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探索出了新时期教师专业化的取向和途径,如教学反思、课例研究、叙事研究、校本研修、理论引领等。这些都能为本项目提供宝贵的参考、启示和借鉴。 实证研究是指从大量的经验事实中通过科学归纳,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或 规律 ,然后通过科学的逻辑演绎方法推导出某些结论或规律,再将这些结论或规律拿回到现实中进行检验的方法论思想。

作为一种研究范式,产生于培根的经验哲学和牛顿——伽利略的自然科学研究。法国哲学家孔多塞(1743-1794)、圣西门(1760-1825)、孔德(1798-1857)倡导将自然科学实证的精神贯彻于社会现象研究之中,他们主张从经验入手,采用程序化、操作化和定量分析的手段,使社会现象的研究达到精细化和准确化的水平。

4 实证研究方法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实证研究方法是指利用数量分析技术,分析和确定有关因素间相互作用方式和数量关系的研究方法。狭义实证研究方法研究的是复杂环境下事物间的相互联系方式,要求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程度的广泛性。广义的实证研究方法以实践为研究起点,认为经验是科学的基础。广义实证研究方法泛指所有经验型研究方法如:调查研究法,实地研究法,统计分析法等。广义的实证研究方法重视研究中的第一手资料,但并不刻意去研究普遍意义上的结论,在研究方法上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研究结论上,只作为经验的积累。鉴于这种划分,我们将实证研究区分为为数理实证研究和案例实证研究。

(二)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本课题是针对当前中小学校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提出来的,研究的目的在于在遵循教师专业发展基本规律的前提下探索和总结有效开展教师研修的途径和方法,为不断深化教师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范式。因而,我们认为该选题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意义,而且界定清楚,难易适度。本课题研究,既可以丰富教师研修的理论成果,又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如能取得预期成果,将为中小学教师研修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理论指导和经验支持,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提供范例。

三、研究内容、措施

本研究面向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小学数学教师开展校本研修的“自修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核心活动为载体,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行动研究、质的研究法等,并对研究资料进行了归纳、实证与分析,目的是想尽可能地揭示“校本研修”是促进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研究内容分为以下几部分:

1、研究问题提出的依据,即为什么教师要开展校本研修?为什么要把校本研修同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联系在一起?

2、主要是理论基础,面向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修的基本理论,以及校本研修活动设计的理念。

3、研究重心由四个方面组成:(1)、研究方法,主要阐述本文研究过程中拟采用的研究方法;(2)研究过程,主要体现本文的对研究资料的收集、归纳与整理;(3)结论与分析,主要是借助一些案例的分析,探讨校本研修的三个核心活动是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的起点、动力与导向。(4)小结,主要阐明校本研修对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4、主要对本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反思与思考,并对本研究提出了发展性建议。

教师是自我发展的承担者和推动者。实践证明,只有教师形成主动、健康发展的

5 意识和能力,学校的组织价值才能得到提升。教师的发展不仅仅具有工具性价值,可以促成显性目标的实现,如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推进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上升,更重要的是在于隐性的内涵,促进教师的角色重塑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和组织完成过哪些重要研究课题,成果的水平和社会评价如何;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能力、时间保证和其他条件;资料设备;科研手段;项目分工等。

四、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假设

1、人们普遍认为,校本研修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但这条路应该怎么走?校本研修有许多方式,如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等,这样的研修大多停留在“活动”层面,如果不能引领教师对教育教学问题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对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有限的。问题,来源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特别是课堂教学。只有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的人才可能去发现、研究问题并寻求解决的办法;问题意识是发展意识,是对发展的追求,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研究过程,面对同一教育现象能否提出问题和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决定于教师的专业素质。上述思路可以概括为:问题驱动,主题导向,专题解决,课题落实。

2.课题研究要着眼于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

通过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欲望,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力量源泉。 课题研究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研究需要学习思考、需要实践验证、需要总结反思,每一项研究活动都会带来教师认识的深化、技能的进步和理念提升。基于当前的教师研修实际,开展课题研究,首先要解决“会研究”的问题,所以需要专家的指导;其次,研究的过程也是团队协作的过程,一个课题往往需要一个团队,所以需要领导的支持。为此,学校应采用以下基本策略: 培训导航。围绕“主题”开展系列培训,帮助教师转变观念、明确理念、掌握方法。培训必须要有计划性和针对性,围绕主题,抓住重点,切忌无目的、无层次,因为教师的工作任务都比较重,过多的“培训”会得不偿失,促进“研究”才是“培训”的根本任务。

课例推进。以课例为载体,一是研究课例、发现问题,就是认真分析常态课堂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综合——分析,确定研究课题;二是通过课例、解决问题,就是运用同课异构、一课二上等形式研究解决具体问题;三是形成课例、展示交流,就是通过课堂教学竞赛遴选优质课,形成示范课例。

6 竞赛推动。实践证明,开展课堂教学竞赛,有利于调动教师研修的积极性;教学竞赛也是研修成果的展示交流,有利于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互相促进。 骨干带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在教师的课题研究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所以,作为一所学校或某一个教师团队,要重视骨干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抓好“教学能手”的培养,以发挥他们带动作用。

学科突破。抓好一个骨干学科,通过课题研究引领学科课堂教学改革,围绕“主题”探索高效课堂教学策略,为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供经验和范例。 3.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要致力于消化吸收

基于教育教学实践的课题研究成果再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这也是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研究成果的推广,一靠行政推动,二靠专业引领,三靠主动学习。开展应用研究是不可忽视的,教育教学工作是非常复杂的,切忌照搬照抄,教师在应用过程中必须结合实际加以消化吸收,既要灵活又要创新,这才能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实现专业发展,也才能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创新之处

1.本课题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分析校本研修的规律和特点,着眼于教师专业发展,抓主要矛盾,能够有效避免校本研修中的就事论事和只注重“活动”或“成果”的形式主义“虚化”现象。所以,本课题研究既有实践价值也有理论创新。

2.运用系统的观点设计课题研究的行动策略,用“课题研究”带动教师的自主研修,从实际出发,统筹安排,整体推进,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普适性。 总之,本课题的第一个特点是选题角度新——基于管理、着眼于“引领”,抓住了教师研修工作的重点,“牵一发而动全身”。本课题的第二个特点是思想方法新——运用哲学的观点来思考教育教学问题,可以有效克服教育科研的思维定势,获得新的认识;从宏观上把握并从整体出发设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策略,既有利于突破“就事论事”式研修局限,也能够有效避免走入“高谈阔论”的研修误区。概括起来,就是宏观着眼,微观着手,抓住主线,突出重点,整体设计,措施具体。

五、研究思路、方法和实施步骤

(一)研究思路

1.系统思想。运用系统思想,综合分析教师研修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突出研修的

7 主题与结构层次,着眼于教师专业发展,着力于教师想研究、会研究、能研究的“策略研究”。

2.理论联系实际。从教师和学校的实际出发,运用现代教学管理和教育教学理论分析研究教师教学与教研中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

3.继承与创新结合。吸收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创新思维方式,丰富研究成果。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查阅有关课题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文献,包括新课程理论、教科研理论、教学管理理论、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等,梳理出有关“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理论观点并构建理论假说。

2.实验法。选取不同班级教学,将理论假说转化为行为策略,总结实验效果,不断改进完善。

3.总结经验法。总结已有的成功经验,丰富研究成果。

4.行动研究法。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改进,不断完善工作措施和实践策略。

(三)研究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时间约为两年半(2015.11──20

18、5)。具体过程及主要措施如下:

1.前期准备阶段(2015.11——2016.3)

①确立课题,完成课题申报工作;

②组建课题组,明确分工及职责;

③建立健全理论学习与交流制度;

④制订完成课题方案及课题开题论证报告。

2.研究实施阶段(20

16、4——20

17、12.)

①第一阶段(2016.2——2016.3)

查阅相关文献和理论资料,对课题的内涵进行进一步的界定,了解科研现状,为全面进行有效的策略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②第二阶段(2016.4——2017.12)

对多年来教育科研中已有的经验进行总结与梳理,各成员进行相关的研究,最终形成阶段研究成果,适时进行中期汇报。

③第三阶段(2018.1——2018.3)

结合专家的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研究计划,进行推进式与补救

8 式相结合的研究,同时十分重视资料积累,为结题做好原始材料的准备,准备课题结题的相关成果材料。

3.结题阶段(2018.4——2018.5)

提炼研究内容,撰写研究报告;邀请专家进行课题终期鉴定。

六、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证

课题组负责人是教研组长,主持研究多个课题,并顺利结题。具有较深厚的理论功底和较为丰富的研究经验。

参与研究本课题的教师多数是马玉君工作室成员,有扎实的教学功底,多年研究课题的经验,对校本研修都有很浓厚的兴趣。在课堂教学、教研活动及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实践教学中,都有独特的见解,教学成绩突出。

学校对校本研修工作也很支持,每次教研活动,校领导至始至终参与听课、评课,并对活动效果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每学期派教师外出学习和进修,更新知识,学习回来后,给全校教师上汇报课,或交流,促进了校本研修的深入开展。

教师本身的专业发展,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也是学校教育内涵不断提升的动力之源,更是学生以及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最关键因素。教师专业要加快发展、提升,除了自身努力外,还需要有适当的好环境、好的导师指引。名师工作室能有效发挥名师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从而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加快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

10

“校本研修对提高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 的实证研究”课题研究计划

课题负责人:石敏

单位:吉木萨尔县第一小学

立项时间:2016年1月11日

第四篇:校本研修的总结

校本研修-——

致力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

总结报告

本课题以新课改为指导,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业务专业化发展为目的,经过半年多的研究和探索,课题《致力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已初显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本学期研究成果

(一)、 准确感知阅读材料的能力

1. 初步感知文章,思考教师所布置的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

2. 根据标题,猜测文章内容。

3. 找出文中一些关键句,理清课文的脉络:

(二)、 培养多种阅读方式的能力。

1、限时细读:

在限定的时间内通过呈现理解性问题(一般5小题)引导学生对所读内容进行分析、比较、推理、综合、归纳、总结,以便把握课文的实质和内容的各个细节,然后让学生口头或书面回答问题。

2、倡导合作式阅读活动: 在阅读教学中,课题组精心设计各项任务,由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小组活动来合作完成。教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让学生了解对方的观点,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3、

复述文章的故事情节: 在培养阅读能力的同时,通过复述故事情节激活学生储存于长期记忆中的知识能力模块,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和言语表达能力。

4、 开放性设问。

运用发散性思维,围绕教师布置的话题,在课文的基础上得以启发,开阔视野,发挥想象,陈述自己的观点,并在课堂上进行交际活动,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的能力

1、 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发挥,培养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和判断的能力;

3、 培养学生阅读中用语文思维的习惯,训练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四)、学生及时反馈对文章的理解掌握情况,进一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具体方法有:

1、完成课后练习,口头汇报。

2、分组或分角色诵读文章。

3、复述并表演所学故事。

4、变换人称重编范文。

(五)、语文阅读评价体系的完善

1、自评:在评价表的自评栏,目的在于引导孩子着重从这几方面去培养正确的阅读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发展阅读兴趣,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进行反思和改进。

2、小组互评:鼓励学生团结互助、取长补短。

3、教师评价:每个阶段,老师结合各小组评价和阶段测试的结果进行汇总。

二、问题与反思:

在不断的尝试中,我们总结出了阅读教学方面取得的成绩和不足:

1、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已学会从标题、上下文、关键词句等大胆预测文章意义,感知阅读材料的能力有所提高;

2、在合作阅读学习的过程中,由于个别学生自身能力的欠缺,在小组发言中总是有些被动,需要老师和同学的鼓励,这种现象在高年级教学中相当突出。

3、适合初中低年级学生的阅读教学材料少,课外补充材料贫乏;教师在新的阅读教学模式下驾驭课堂的能力还需提高,在引导和讲解阅读材料的方式方法上进行研究。

三、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教学模式如何进一步更新。

2、阅读教学评价的深入研究。

3、如何将读、写有机的结合,让读有效地指导写,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4、阅读策略如何进一步优化。

5、存在问题和困惑。

第五篇:★校本研修的主要内容:

1、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的核心是提升教育智慧,增强人格魅力。以 “ 提高教师素质,树立 良好师德形象,关注教师需求,促进教师进步,推进学校科学发展 ” 为目标。充 分发挥学科基地校作用,积极开展教学开放并承担片区教学联谊活动。

2、学科教学模式

构建学科教学模式,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策略,模式改革是教学管 理的突破口,是提升质量的关键,模式改革的原则实践性、实效性、普遍性。

3、 “三制、三课”

学校“三制、三课”工作是教研工作的核心。骨干教师要充分发挥示范、 引领作用。在研修中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效性;注重解决教学中的真实 问题。

4、小课题研究

小课题研究是教研工作的主线。骨干教师人人要有自己的独立课题,并卓 有成效地开展研究。注重过程材料的积累与成果的转化和推广。

5、网络教研

网络教研是县域校本研修的新型模式。以信息技术教研室为依托,骨干教 师要带动学科教师积极参加网络教研活动,交流的问题要有针对性、科学性、 实效性,注重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网络培训二级传导是校本研修的手段。 骨干教师、学科辅导员积极参加并承担县域教研活动,做到信息不遗漏并能结 合学校校本研修实际有效开展主题教研活动。

6、校本课程开发

校本课程是新课程下校本科研的重要内容。本以语文学科教师及部分 骨干教师为依托,继续研发“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校本教材,同时侧重学科延 伸、身心健康、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内容的开发,从而促使学校课程不断完善。 形成县域内校本课程开发特色。

7、 “三生”培养

“三生”培养是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打造“四名品牌”工程、控辍保学的 有效机制。突出课题研究,解决问题、探究问题、研究问题是关键,凝炼课题 是策略,总结提升经验是宗旨。

8、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 的保障。本重点抓好学生成长评价制度改革,向学生评价要“质量” ,创编 符合实际的学生成长记录手册,实行学生个人成长记录袋 12年“跟随制” ,姜 学生五项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升学的必要依据。

★校本研修的原则:

1、坚持集中培训与个人学习相结合的原则

2、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3、坚持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原则

4、坚持骨干引领与整体提升的原则

5、坚持全体性、全面性原则

6、坚持课题研究与教研活动相结合的原则 ★校本研修的目的: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课改服务;促进课堂教学具有实效,为学生全面发 展服务;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为学校长远发展服务。

附:教科研行动研究团队教师名单: 县级及县级以上骨干教师: 部分学科青年教师:

上一篇:地形测量测绘合同下一篇:单位停车管理办法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