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素材乡村振兴

2022-07-15

第一篇:申论素材乡村振兴

申论热点:乡村产业振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强调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其中,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着乡村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新时代的农业产业突破传统农林牧渔第一产业的发展格局,加快向注重农产品精深加工的第二产业,和推动农产品流通等第三产业延伸。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路径。

[提出观点]

当前,很多人对乡村产业振兴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要么就是简单地理解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产业,要么认为乡村产业振兴存在着看不见、摸不着、难把握的问题,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首要与关键,只有做好乡村的产业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持续、健康发展。

[权威论述]

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习近平 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习近平 [重要性]

首先,乡村产业振兴,是党的基本路线的直接要求。

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整个国家五大建设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具体体现。关于整个国家的发展战略,十九大再次明确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统筹推进五大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关键的改革起点标志和目标方向,是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乡村振兴战略中,把产业兴旺放在首位,就是体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落实党的基本路线。

其次,乡村产业振兴,是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要求。

中公教育

乡村振兴中的产业振兴,首要就是让农业兴旺。民以食为天。对于国家发展的全局来说,如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食物需要,是基本要求,也是重大挑战。农业中的大田种植业、园艺业、养殖业等,都是为了解决好吃饭问题,都是为了让人民吃得饱,吃得好,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即便是休闲旅游观光农业,也与吃饭问题相关,能够让人民吃得更加愉悦。

最后,乡村产业振兴,是农民的迫切要求。

对于农民来说,产业兴旺最大最直接的意义,是解决两大问题:就业和收入。尽管有越来越多的农村年轻人,离开农村,到城市里去谋生。但是,农业及其相关产业,仍然是遥遥领先的最大就业部门。我国农民的收入中,外出务工收入不断增加,所占比例已经达到最高,但是,农业收入仍然占据重要地位,尤其是仍然留在农村里的人来说,仍然是最重要的收入。

[作用意义]

一是促进生态宜居。产业兴旺发展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就会更加重视生态环境问题,就能更好地保护和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其实,落后的农业状态,对生态的破坏最大,例如原始农业的“刀耕火种”;现代农业更注意生产与生态的协调,注意可持续发展。

二是有助于乡风文明。物质文明,不等于精神文明;但是如果物质文明低下,那么精神文明好不到哪里去。古语说,衣食足而后知荣辱。 三是有利于乡村的有效治理。大家都有活可干,有钱可挣,乡村秩序就更为稳定,乡村治理就更为平顺有效。

四是直接推动生活富裕。生活富裕,涉及到多种因素,概括起来,就是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农民自己的收入情况。收入高,生活的富裕程度就高。另一个方面,是各种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医疗、保障、基础设施等等,这主要是需要政府提供的。产业兴旺了,不仅直接促进农民的生活富裕,也对农民接受公共服务、维护公共服务、支持公共服务,具有促进作用。

[问题]

乡村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是多方面的。

一是生产效率低,不管是农作物种植,还是家禽养殖,都存在效益不高的问题。 二是面临的市场风险大,农产品价格波动一般在正负300%上下浮动。

三是农民主要靠劳动力低廉优势、地理优势、气候土地资源优势等取得收益,而生产经营组织制度优势和技术优势不明显,小农户并没有真正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对策措施]

中公教育

第一,坚守生态红线。推进乡村产业振兴,首先要充分评估产业的选择和发展可能对资源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牢固树立和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守生态保护红线。应保护好、利用好乡村的绿水青山、田园风光、自然风貌,这是乡村的宝贵资源,也是乡村发展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选择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坚决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说不。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解决好农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污染问题。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以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基料化为重点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加大人畜粪污、废弃农膜等垃圾的集中处理力度,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第二,保护乡村文化。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应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注意对乡村文化的保护,深入挖掘乡村文化价值,将挖掘、保护与发展乡村文化的理念融入产业选择与定位中。首先要保护好乡村文化符号。在产业开发过程中,保护好原有的山水脉络、古路古道,避免开山填河等对自然风貌的破坏行为;保护好古桥、古庙等历史建筑,使新建房屋在造型上充分体现传统地方特色,传承好乡村传统民俗文化。其次要提升乡村文化生命力,充分挖掘传统手工艺制造业的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通过与现代制造技术相结合实现产品升级,通过挖掘其教育、体验、展览等多种功能使其继续保持强大生命力。最后要打造乡村文化品牌形象,将地区独特的文化转化为品牌、地理标志,融入不同产业之中,使其不仅成为产品“溢价增值”的资本,而且成为吸引人们了解乡村、认识乡村的有效途径。

第三,突出地方特色。乡村产业振兴要突出地方特色,充分发挥地方优势。首先要扬长避短,大力发展传统优势特色产业,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打造地方支柱产业。其次要根据本地的自然环境特点、资源、区位、劳动力等优势进行“人无我有”的差异化产业引进,将地方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经济优势。最后要充分挖掘地理标志产品的价值,围绕“地标”产品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经营,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名优品牌,以名品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第四,注重产业融合。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乡村产业振兴必须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首先要坚持以农业发展为基础,围绕农业办工业,围绕农业发展服务业,实现产业链延长、产品附加值增加、农业综合效益提升。其次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把农业生产与休闲、观光、体验、养老等结合起来,满足人们的多种需求。最后要以产业升级为目标,大胆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一二三产业,促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在各个生产环节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实现整个产业链上不同节点的共同进步。

[精彩标题]

中公教育

1.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 2. 以产业兴旺引领乡村振兴 [精彩开头] 示例一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产业经济的发展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乡村的社会和谐、文化发展以及村庄空间环境优美、生态良好,则为产业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社会环境条件,有助于实现更高水平、长期稳定的经济发展,进而推动乡村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示例二

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二十字总要求,“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根本和基础前提。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没有产业的发展,就没有农村生产力的进步,就没有农民的持久、深层、源头的富裕,也就没有农村发展、改善、变美的根本支撑,农村其他一切美好设想和规划,也就都只能是“睡中梦”,农村的“新”发展,根本还得靠产业“兴”旺。

[精彩结尾] 示例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要加强产业支撑,只有壮大我们乡村发展的新动能,只有产业兴旺、农业效益明显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更强,农村经济更加繁荣,才能实现乡村振兴,才能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目标,让农民充分分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示例二

产业兴才能乡村兴,经济强才能人气旺。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必将不断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

中公教育

第二篇:2018江西军转干申论范文:实施乡村文化振兴 厚植乡村文化

底蕴

【2018江西军转干申论范文:实施乡村文化振兴 厚植乡村文化底蕴】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的发展,也体现在文化的振兴。如今很多农村地区民风凋敝,乡村道德滑坡严重,赌博攀比之风盛行,对乡村文化是致命的伤害。不仅不利于农村群众的精神文明建设,也会影响乡村的发展,不利于乡村振兴。因此,唯有大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才能保留乡村文化的精华,厚植乡村文化的底蕴。

乡村文化振兴需要完善公共文化建设。农家书屋是乡村公共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农家书屋是繁荣农村文化的既有阵地,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文化领域的重要载体,是农民群众学文化、长技能、强本领的精神粮仓。乡村文化振兴要不断完善类似农家书屋的公共文化建设。一方面,在乡村大力推广农家书屋,提供满足农民需求的书籍,给予更多有用信息。另一方面,大量修建文化礼堂,组织文化下乡活动,带给群众多种多样的文化生活。同时,利用当地文化站,进行专题讲座,传播优良的乡土文化。

乡村文化振兴要加强乡村道德建设。如今乡村道德滑坡带来了精神危机,群众赌博成风,攀比之风盛行,导致家庭分崩离析,还会导致乡土文化受到影响,不利于良好的民风民俗的弘扬。因此,加强道德建设至关重要,一是挖掘典型人物,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党员、乡贤和村干部要发挥带头作用,树立良好榜样。二是制定村规民约,根据每一个村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制定村规民约,限制不良的行为。三是大力弘扬乡村道德,建设“善行义举四德榜”,村委会与有赡养老年人义务的家庭签订《孝老爱亲责任书》。加强乡村道德建设,推进乡村文化振兴。

乡村文化振兴需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化。文化的产业振兴是乡村文化振兴的主要内容之一,文化的发展振兴要运用市场化、产业化的手段,才能保持生命活力与创新力。为了更好的发展文化产业化,一方面要大力挖掘文化的特色,发展创意文化,利用当地乡土文化、红色基因文化、优秀家风文化,打造特色文化群。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文化+”重视“文化+旅游”,“文化+市场”、“文化+产品”等产业化。同时,加大文化产业的科技投入,文化产业管理部门引进高端人才,利用云技术等方式形成文化产业化的科技支撑。

乡村振兴只有抓住文化振兴这个魂,才能真正激发振兴的动力。乡村文化振兴只有通过完善公共服务建设,加强乡村道德建设,大力发展文化的产业化,才能提升文化底蕴,传承优秀的乡土文化,真正实现乡村振兴。

第三篇:2018汕头事业单位申论:法制与乡村振兴

汕头中公教育 shantou.offcn.com 2018汕头事业单位申论范文:法制与乡村振兴

中公事业单位为大家带来法制类申论范文《法制与乡村振兴》,帮助考生丰富热点话题知识,剖析答题技巧。。了解更多汕头事业单位招聘信息请点击汕头事业单位考试网。

乡村建设是国家建设的基础,我们现在乡村法治建设还不均衡,需要进行梳理,通过各方力量建造平安、法治的乡村,用法律来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意味着中央对乡村的发展寄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意味着农村发展战略提高到了史无先例的战略高度。该战略中的关键词之一是“振兴”,区域是乡村。纵观中央提出的区域发展战略中,迄今为止,仅有“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用了这个词。所谓的振兴,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振发兴举,增强活力”。清朝刘大櫆《江西吉南赣道副使方君墓志铭》:“君所至以振兴学校为务。”则有“使发展、兴盛”之意。十九大报告阐述的振兴,决不仅仅是解决贫困的问题,这一新的重要论述丰富了乡村发展的基本内涵,是与扶贫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有联系的,是精准扶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的承接。

当前,农村地区广阔、农村人口众多仍然是我国最基本、最现实的国情,基层的矛盾纠纷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制约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掣肘扶贫攻坚任务的完成、关乎党和政府的公信。对此,绝对不容忽视、不可掩盖、不能听之任之,必须直面现实、坚定决心、科学施策,下大力气解决好长期存在的复杂矛盾,彻底肃清农村群众最关心、意见最大的突出问题,维护一方稳定、保护一方平安、推动一方发展、保持一方和谐。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民更需要讲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养成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行为习惯。”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刘香莲表示,普法宣传是增强村民法治意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保障措施之一,“谁执法谁普法”应该在农村落到实处。许多代表、委员们也普遍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需要久久为功,离不开法治的“保驾护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我们还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党的十九大在这个关键时刻提出了振兴乡村战略,我们应充分认识其提出的意义,应充分认识振兴乡村战略与法治保障之间是统一的和相辅相成的关系,切不可仅仅抓乡村建设而忽略法治,也不可只重法治而不顾乡村振兴,而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略。

汕头中公教育

网址:shantou.offcn.com

第四篇:2018江西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振兴乡村 守住“乡愁”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乡村发展,实施乡村振兴,对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意义重大。

一、坚持协调发展,推进社会和谐,必须加大乡村振兴

我国在城市化的发展浪潮中进展迅猛,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显而易见。然而,在城市化加速发展的过程中,随之而来的乡村衰落问题也逐渐显现。我国村落数量不断减少,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使乡村人口数量下降趋势明显,造成农村老龄化、兼业化、空心化严重。为此,必须通过发展和振兴乡村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和全面小康,并切实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进程。

二、乡村振兴战略是为了让农业更发展、农村更美丽和农民更幸福

粮食安全是农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事关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问题。保障粮食安全需要巩固并不断提升农业基础地位。同时,农村作为绿水青山的主体,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必须更加重视,需要构建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激发人们建设“山更青、水更绿、村更美”的生态环境美好景观,真正让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三、推进城乡融合,加大农业现代化、乡村绿色化和“三农”队伍智慧化建设,是促进乡村振兴的战略举措

城乡融合一体化发展是打破城乡壁垒,实现要素资源自由流动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绿色化农村环境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和实现美丽乡村发展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举措。推进“三农”工作,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是基础,必须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知农民的智慧化“三农”工作队伍,以提高他们领导农民、发展农业和管理农村的工作效率。

备注:以上材料来源于网络

原标题:乡村振兴战略:怎么看,怎么办 来源:湖北日报

第五篇:2018年江西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乡村振兴 久久为功

背景链接

2018年2月4日,中央出台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从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推进乡村绿色发展、繁荣兴盛农村文化、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坚持和完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等方面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

公考角度中公解读

改革开放以来第20个、新世纪以来第15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中描绘了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为新时代发展“三农”进行了顶层设计,通过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让人民守得住乡愁,望得见幸福。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央一号文件中进一步明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大任务,更体现了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当前,我们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当中存在一些造盆景、树典型、“大跃进”等问题。一些地区在开展乡村建设当中,埋头盖新房、修大路,导致一些农民“被上楼”,无数村庄“被消失”,一些地区甚至采用行政命令取消域内所有行政村建制,侵犯农民的宅基地使用权;还有一些地区在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时,只抓经济,忽视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事业的协调发展,导致农村“精神荒芜”“家园迷失”;还有一些地区在致力于农业发展的过程中,贪多求快,一味追求规模化产业化,却忽视了当地的实际条件,造出了“万亩葵花向阳开”的“政绩工程”,导致农民“年年脱贫年年贫”。

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进入新时代,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已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蓝图。美好蓝图的绘就离不开人这一关键主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充分发挥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牵住人才这个“牛鼻子”。

通过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吸引人才回流的同时,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要让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具有乡土情怀、掌握乡村特点的人成为领头人,注重乡村文化遗产的传承,扬弃继承传统乡村建设的思路与做法,大力弘扬乡村文化特色,“栽下梧桐树,引得凤来栖”,只有在乡村当中营造一

尚。

种良好的氛围,才能够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返乡创业,下乡创业,让“上山下乡”再次成为时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党在面临乡村衰落这一世界性难题中,创造性提出的解决办法,需要长期坚持,蹄疾步稳,分步实施,通过“新农人”的培育和建设,充分重视和利用政策红利,避免“一锤子”买卖,不摆“烂摊子”,不留“烂尾楼”,守正笃实,久久为功。

上一篇:双联双创情况汇报下一篇:什么时候做磁共振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