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翻译方法中的几种变通手段

2022-09-11

翻译首先是一个语际转换的过程, 一篇好的译文应该是“形神皆似”。但是,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形态、结构和表现手段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形神皆似”的译文往往不可多得。译者既不能照抄英汉词典的释义, 又不能照搬原文的句法结构, 而必须考虑汉语的遣词造句特征, 对译文作出必要地变通, 以达到变中求信、变中求顺的目的。

1 转换方法

1.1 词性转换

词类转换是避免照搬原文结构安排的一种手段, 其主要目的是使译文语句自然流畅、清晰易懂。转换的前提是忠实再现原文的内容, 转换的依据是汉语自身的规律和结构。

英语中最常用的就是名词与动词、介词与动词之间的转换。

1.1.1 名词转换为动词

在英语中许多名词是由动词派生而来的, 或是与动词同源亦或是含有动作的意味, 在翻译时可将这些名词转换为相应的动词。

例:This week’s news was a timely reminder that Britain’s economic troubles are far from being over.

本周的新闻及时提醒人们, 英国的经济困难远非已经解决。

1.1.2 介词转换为动词

英语中有大量的介词、介词短语、和许多作介词使用的现在分词, 在翻译时, 可根据具体情况或保留、或省略, 而对于含有动作意味的介词, 则可根据其含义和功能, 适当地将其译成动词或动词词组。

例1 Up the street they went, past stores, across a broad square, and they entered a huge building.

他们沿着大街走去, 经过许多商店, 穿过一个大广场, 然后进入了一座大厦。

1.1.3 形容词转换为动词

有一些表示各种意愿、态度以及情感和欲望等心里状态的形容词, 与系动词组成谓语部分时, 往往将其转换成汉语的动词。

例1:they were not content with their present achievements.

他们不满足于他们现有的成就。

另外还有连词、副词的转换等等。在实际翻译中, 具体转换成什么词类, 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1.2 肯定与否定的转换

肯定与否定的转换也称为正译与反译的的转换。肯定和否定的转换是一种陈述方式的转换。是英汉两种语言在概念命名、话题表述、情态表述、侧重面、着眼点或描述方式等等方面的差异。

1.2.1 肯定转换成否定

英语中有许多表面上是肯定的词语, 实质上含有明显的否定义, 或者在具体语境中产生或显或隐的否定意义, 在翻译时要采用反译法, 才能使译文准确、通顺, 合乎汉语的表达习惯。

例1:If he had kept his temper, the negotiation would probably have been a success.

假如他不发脾气, 谈判很可能已经成功了。

1.2.2 否定转换成肯定。

英语中有些作反面表达的词语在译文中往往可以从正面表达。

例1:Students, with no exception, are to hand in their papers this afternoon..

今天下午学生统统要交书面作业。

综上所述, 如果正译和反译都能准确、完整地表达原作的内容和精神, 尽量采用正译。若正译不如反译能再现原义或更加自然流畅, 可采用反译。

1.3 句式的转换

一般来说, 句式转换是出于句法结构、惯用法、行文中的表达方式和语感、情态上的要求。句式转换广泛地表现为复合句与简单句的各种形式的转换。

比如在汉语“你明白我的意思吗?”是简单主谓句, 译成英语“You see what I mean?”就成了复合句。

而汉语并列复合语段译成英语成了简单句的情况也很多, 如:“我们冬天需要阳光, 春天需要阳光, 秋天需要阳光, 夏天也需要阳光。”译成英语也成了简单句:“We can never dispense with sunlight all the year round.”

在定语从句中, 有些功能并不是限定或修饰先行词的, 而是相当于状语, 在翻译时相应地译成各种汉语偏正复句或并列句。

例1:The ambassador was giving a dinner for a few people whom he wished especially to talk to or to hear from.

大使只宴请了几个人, 因为他特地想和这些人谈谈, 听听他们的意见。

1.4 语态转换

英语中被动语态使用范围很广, 凡是在不必说出主动者、不愿说出主动者、无从说出主动者或者是为了便于连贯上下文等等场合, 往往都用被动语态。汉语中被动句子比较少, 同时汉语用以表达被动概念的手段很多, 如汉语自身所具有的特殊结构 (如含被动含义的主动句、无主句等) , 或是按照汉语特有的表达习惯 (如使用泛指主语、增加施事方) 等。

1.4.1 译成主动句:

例1:And as rain fell in the Ethiopian highlands and the snows melted in the mountains of the Moon, the river was everlastingly renewed.

埃塞俄比亚高原上的雨水, 和月亮山上融化的积雪, 为尼罗河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水源。

1.4.2 译成被动句:

可以直接译成被动句, 也可以译成“由……”、“为…所…”“受到……”等等。例1:The importers have been hard hit by the recent economic depression.

进口商因近来的经济萧条而遭受沉重打击。

2 补偿方法

2.1 增补与省略

2.1.1 增补

增补是根据句子结构、意义和修辞等方面的需要, 在译文中适当增加一些内容, 以便忠实、通顺地再现原作的意义和风格。主要用在句法调整中, 具有补充语义、优化译文结构、补充修辞手段、加强交际效果、解释原作中的文化因素和背景等作用。

2.1.2 结构性增词

汉语中有大量的量词、助词、语气词等虚词, 而英语中或者是没有, 或者是通过词语形态来表现的。应添加词类的虚词。

例1:A stream was winding its way through the valley into the river。

一弯小溪婉婉蜒样, 穿过山谷, 流入江中。

例2:I knew it quite well as I know it now.

我在当时就知道得同现在一样清楚。

此外, 在汉语中人们往往把一些词语放在有关内容的后面对其加以概括, 可适当增加这类词。

例1:The thesis summed up the new achievements made in electronic computers, artificial satellites and rockets.

论文总结了电子计算机、人造卫星和火箭三方面的新成就。

同时, 在英语表达中, 为了避免重复, 在同一句话中多次出现的词语, 往往被省略, 而在译成汉语时, 需补足此类词语。

例1:Histories make man wise;poem witty;mathematics subtle;natural philosophy deep;morality grave;logic and rhetoric able contend.

历史使人聪明, 诗歌使人灵秀, 逻辑和修辞使人善辩, 数学使人精细, 自然哲学使人深刻, 伦理使人庄重。

2.1.3 逻辑性增词, 即增加逻辑意念上的承接、转折或呼应词。

例1:He stepped to the platform and paused;a little dingy station, a small crowd of travelers.

他跨到月台上, 停了停, 只看见, 一个阴沉沉的小车站和一小群旅客。

2.1.4 解释性增词:在翻译时, 有时有必要解释一下有关内容得背景情况, 以便人们能更好地理解原作。

The FMA trader hesitated, trying to outguess the other, wondering which way the rate would go.

第一商业银行的货币交易员犹豫了一下, 因为他不知利率是看涨还是看跌, 想摸透对方话里的意思。

2.1.5 省略

省略, 是指在完整保留原义的前提下, 删除一些在译文显得多余甚至影响表达的词语。与增词相对应, 英语中的人称代词、不定代词、不定冠词、和定冠词在翻译时, 可根据具体情况, 作适当的省略。

同时, 英语中的介词、并列连词、从属连词等在翻译时, 可适当的省略。

例1:University applicants who had worked at a job would receive preference over whose who had not.

报考大学的人, 有工作经验者……优先录取。

2.2 分译和合译

2.2.1 分译

一些在英语中很自然的搭配, 往往在译成汉语时可能显得很别扭, 而此时通过分译, 即把英语中的一部分拆离出来, 译成汉语的一个单独成分, 使译文合乎汉语的语序安排和表达习惯。

较常见的就是, 在英语中有些词可以同时同两个以上的词语搭配, 而与之相应的汉语词却无法实现这种搭配。此时就可以根据原文的含义和汉语搭配习惯, 把它相应地译成两个不同的词, 分别和原先的搭配对象组成词组。

例1:But this naval competition strained the Liberal Government’s principles as well as their budgets.

但是, 这种海军竞赛使自由党政府的原则无法自圆其说, 也使其预算捉襟见肘。

而且, 有些词语虽然只有一个搭配对象, 但其含义也需加以分解, 进一步把其中潜在的语义表现出来。

例2:The children have outgrown their garments.

孩子们长大了, 原先的衣服穿不上了。

在英语中, 这种情况也经常出现, 即修饰性词语 (大部分是副词和形容词) 大多是作者的主观评价, 修饰对象则是对事实的客观描述。这就需要把原句中的修饰性词语拆离开来, 另行翻译。

例1:Every British motorist will tell you that radar is used most unfairly by the police to catch drivers who are accidentally going a little faster than the speed limit.

每一个驾驶汽车的英国人都会告诉你, 警察用雷达来抓那些只是偶尔稍微超速行驶的驾车人, 这种做法很不公平。

2.2.2 合译

合译, 就是在不影响原义的前提下, 把并列句或主从复合句压缩成简单句, 原文中多余的部分自然就省略了。合译有两个并列的从句合译成一个简单句;限定性或修饰性很强的定语从句, 在翻译时可作为修饰语放在先行词前, 形成偏正词组, 句子相应地就变成了简单句。同时, 还有一些状语从句, 在翻译时, 也可适当地压缩成词组或短语。

例1:Any rise in prices will provoke increases in production, which will in turn cause prices to level off.

任何产品价格的上涨都会刺激生产的增加, 进而使价格趋平。

3 结语

概言之, 翻译是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大体山可分为理解和表达两个阶段。理解是表达的基础, 表达则是理解的再现。而充分理解原作只是完成了这个过程的一半;把我们所理解的东西通过译文语言再现出来, 其难度不亚于任何创造性工作。而且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文字形式和表达方式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所以译者在表达阶段通常要适当地运用变通手段, 局部的变通往往能从整体意义和风格上实现“忠实”的目的, 以便读者能更好地通过译文来理解原作。

摘要:目前英汉互译中可用的变通手段可分为转换和补偿两大类。转换往往需要通过补偿来最终完成, 补偿是在转换的基础上进行的。可以说转换与补偿的结合就是直译和意译的有机结合, 其目的就是通过译文再现原作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属于转换的一些方法有词性转换、肯定与否定的转换、句式的转换、语态的转换等, 而属于补偿的一些方法有增补与省略、分译和合译等方法。

关键词:词性转换,肯定与否定的转换,句式的转换,语态的转换,增补与省略,分译和合译

参考文献

[1] 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0, 9.

[2] 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3, 8.

[3] 王恩冕.大学英汉翻译教程[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4, 6.

上一篇:关于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纳税筹划研究下一篇: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