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职防院范文

2022-06-05

第一篇:重庆市职防院范文

职防院党支部和党员考评办法

党支部和

党员考评办法(试行)

为进一步促进党支部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立健全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整体推进我院基层党组织的建设,特制定本办法。

一、 考评内容

党支部的考评以“五个好”的目标要求为主要内容,即支委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党员考评以“五带头”为主要内容,即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为了量化考核,将以上各项内容制定出具体考核标准(见附表)。

二、 考评方式

考评工作在院党委领导下,由党办具体安排。考评每半年一次小结,每年集中进行考核一次,党支部和党员的考核分别由党委和支部负责,采取日常考核和定期考核相结合、自我评价和群众评议相结合、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客观公正地评价党支部和党员。

(一)党支部考评方式

1、支部自我讲评:支部组织召开支部党员大会,吸收党外群众代表(占与会人数的20%)参加会议,同时院考评组和联系点领导参加,支部书记对照“五个好”的基本要求、践诺情况及工作亮点、成效进行自我讲评。

2、党员群众评议:在听取支部书记汇报基础上,与会人员对党支部工作做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的评价,由院考评组进行统计,并记录进档案。

3、组织考核:院考评小组根据考评标准进行评分,并按分值划定考评等级,得分和等级分别记录进档案。

4、考评意见反馈和改进:考评结束后院党办负责向各党支部 反馈考评结果,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各党支部要总结考评工作,找出差距,参照考核小组反馈的意见,定出改进措施。

(二)党员考评方式

1、党员自我讲评:支部召开党员大会,吸收党外群众代表(占与会人数的20%)参加会议,每名党员对照“五带头”的基本要求和践诺情况进行自我讲评。

2、党员群众评议:在听取党员汇报基础上,群众对党员、党员间进行互评,做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的评价,由支委负责统计,并记录进档案。

3、支部综合评定:各支部委员会为本支部考评组,根据考评标准进行评分,并按分值划定考评等级,得分和等级分别记录进档案。

4、考评意见反馈和改进:考评结束后支委负责向每名党员反馈考评结果,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帮助和督促改进。

三、考评结果及运用

1、考核等级的确定:根据组织考核总成绩对党支部和党员进行等级评定,分为优秀(90分以上)、良好(75—89分)、一般(60—74分)、较差(60分以下)。

2、考评结果的运用:院党委每年将对各支部考评情况进行一次综合评定,考评结果与表彰相结合。对考评成绩一般和较差的党支部,要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和改进工作。

附:党支部考评标准党员考核标准

二○一○年十二月三十日

附表一党 支 部 量 化 考 评 标 准

成经济和社会影响的。

说明:有下列情形者实行“一票否决”制:(1)有发生违法违纪案件受到上级机关处罚的;(2)重大医疗事故,造

附表二

党 员 量 化 考 评 标 准

说明:有下列情形者实行“一票否决”制:(1)有发生违法违纪案件受到上级机关处罚的;(2)重大医疗事故,造成经济和社会影响的。

第二篇:关于《职防法》调整后在政府常务会议上的汇报

关于职业卫生安全监管工作的情况汇报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2011年12月31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职业病防治法》的决定,并以国家主席令52号颁布、实施。

一、修改后赋予安监部门的职责

新法中明确了安监部门六项职责:㈠起草职业卫生监管有关法规,制定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监管相关规章。组织拟订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中的用人单位职业危害因素工程控制、职业防护设施、个体职业防护等相关标准。㈡负责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工作,依法监督用人单位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标准情况。组织查处职业危害事故和违法违规行为。㈢负责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的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及监督检查。负责监督管理用人单位职业危害项目申报工作。㈣负责依法管理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颁发工作。负责职业卫生检测、评价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认定和监督管理工作。组织指导并监督检查有关职业卫生培训工作。㈤负责监督检查和督促用人单位依法建立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相关职业卫生检查等管理制度;监督检查和督促用人单位提 1

供劳动者健康损害与职业史、职业危害接触关系等相关证明材料。㈥负责汇总、分析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等信息,向相关部门和机构提供职业卫生监督检查情况。

修改后的法律将原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统一负责全国职业病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修改为“由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据本法和国务院确定的职责,负责全国职业病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职责分工得到了明确,安监部门的监管主体身份得到法律的确认。作为职业危害监管的核心,地方的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也明确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二、国家和省市的要求

《职防法》修改后,国家和省市对当前职业卫生监管工作提出了很高要求,落实到县一级,主要有六项工作:一是建立健全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2012年,存在职业危害的规模以上企业和木制家具、电子产品制造、制鞋等重点行业企业做到管理机构建立、管理制度健全、管理台帐建立。二是开展制鞋、水泥、玻璃制品、铅酸蓄电池重点行业职业病危害专项整治。重点整治高危粉尘、违规使用有毒有机溶剂以及有害作业和无害作业不分等现象,要做到企业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培训率达以及企业职业危害告知率都是100%。三是推进职业危害申报工作。以粉尘、高毒等重点行业的职业危害为重点,2012年底,全县规模

以上企业和职业危害重点行业网上申报备案要全覆盖。四是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和职工健康检查。已进行职业危害因素网上申报尤其是重点行业企业“两检”率要求都是100%。五是木制家具制造企业职业卫生安全许可工作。今年木制家具制造企业职业卫生安全许可工作全面展开,所有木制家具企业必须进行职业卫生安全许可。六是落实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制度。企业所有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建设项目特别是今年的新建项目必须按规定进行职业卫生“三同时”备案、审核、审查工作。

三、当前我县职业卫生基本情况

经初步统计,我县职业危害较重的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制鞋、玻璃制品、家具玩具、建材、机械、化工等行业(领域),存在的危害因素主要有:粉尘、噪声、高温,苯及其化合物等化学毒物。目前我县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约有253家,其中存有粉尘职业危害的有167家,存在苯及其化合物职业危害的有121家。这些单位的员工总数是18460,接触人数为4127人,其中女工2126人,油漆工961人、木工775人。重点行业的企业:木制制品9家、制鞋4家、玻璃制品37家、水泥1家、使用三氯乙烯溶剂1家(森萨塔)、电镀3家、铅酸蓄电池1家(因环保未过关现已关闭)。截至2011年底,全县职业危害因素网上申报250家,作业场所检测127家,职业健康体检2933人。

四、存在的不足

职业健康监管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政

府多个部门和社会方方面面,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各种经 济成分的迅速发展,职业健康监管工作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县职业安全健康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对职业危害的认识不足。当前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对安全生产伤亡事故比较重视,但对职业病给职工、给企业、给社会造成的危害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没有认识到职业病的潜在危害,对职业病发生的特点以及后果认识不足,还存在重表象、轻潜在,重效益、轻投入的错误思想。

二是企业职业危害防治责任落实不到位。从平时开展职业卫生监督检查看,我县几乎所有企业都没有设置或指定职业健康管理机构,没有配备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多数企业对职业危害认识严重不足,缺乏基本防范意识,更谈不上落实职业危害防治责任;企业往往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对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投入较少,漠视职业卫生现状;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更不可能执行职业卫生“三同时”制度等。

三是从业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差。企业一线工人大多是农民工,文化程度偏低,多数企业没有对从业人员进行系统的职业健康安全知识培训教育,从业人员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知识了解和掌握甚少,有的对可能造成的职业伤害也不了解,严重缺乏自我防护意识,长期下去必将成为职业危害的受害者。

四是监管人员和专业知识缺乏。县镇安监机构人员普遍配备

不足,对职业卫生管理知识缺乏,甚至连一些职业卫生的基本概念都不够清楚,显然不能与《职防法》修改后赋予安监部门的职责相适应,到企业监督检查时只能看看现场、翻翻资料,不能切中要害,从形式上看尽了责任,但实际上,职责却没有履行到位,严重制约职业卫生监管工作有效推进。

五是职业卫生监管执法装备差。职业卫生监管工作是专业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没有监测检验设备是无法完成监管任务的。由于缺乏工作经费,目前我局没有任何粉尘、毒物、噪声等监测检验设备,甚至连国家明确要求配备保障监管人员的一些防护用品也不能满足,监管工作还处在传统的“闻、问、看”时期,只能凭感觉去履行职业卫生监管职能,严重影响了监管效果。

六是监督执法难。职业危害是一项隐性工作。我们在执法检查中还存在企业不接受,员工不理解的问题,《职业病防治法》修改后,加大了对企业的处罚力度,有利于提高企业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思想认识,但是《职防法》的处罚基本上都是最低下限五万元,与企业的承受力度不符,容易与优化发展环境相违背。

总之,目前职业卫生监管工作就是三难:发现难、指导难、执法难。

五、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是做好《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贯彻。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宣传《职防法》,印制宣传资料,全面开展企业职业卫生告知,与企业签订《职业卫生承诺书》。二是继续开

展职业卫生情况普查。摸清全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基本情况,落实分级监管责任,建立职业卫生监管档案。三是执行职业卫生“三同时”制度。与发改、工商等部门协调,按照《职防法》要求,落实职业卫生“三同时”制度,强化前期预防,从源头上控制职业病危害。四是加大对重点行业企业的监管力度。督促玻璃制品、制鞋、木质家具、水泥等重点行业企业落实职业卫生主体责任,做好职工职业健康防护工作。

六、请求政府帮助解决的问题

一要增加职业卫生监管人员。职业卫生监管工作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监管业务工作,希望能通过公开招考等多种方式考录一批懂职业卫生专业知识的专业技术人员充实职业卫生监管队伍,确保有人做事。

二要加大职业卫生监管工作投入。《职业病防治法》调整后,安监部门在宣传、培训、监管、执法、专家队伍建设等方面有大量的工作,还需要政府应加大对职业卫生监管工作投入,添置相应的技术装备,保障工作经费,确保工作正常开展。

三要协调部门之间的配合。建立职业健康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相互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逐步形成较为完整的技术支撑体系。

第三篇:重庆市交通委员会《重庆市建设质量管理办法》

重庆市交通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

(渝交委法[2006]20号)

各区县(自治县、市)交通局(委),委属相关单位:

为加强和规范我市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科学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交通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农村公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交通部《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计划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我委制定了《重庆市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00六年八月十八日

重庆市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我市农村公路建设管理,促进农村公路又快又好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交通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农村公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交通部《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计划管理办法》,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内农村建设管理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农村公路,包括县道、乡道和村道公路。

第三条 农村公路建设应当遵循“统筹规划、分级负责、因地制宜、经济实用、严格管理、确保质量”的原则。

第四条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是本地区农村公路建设的责任主体。乡道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建设;在当地人民政府的指导下,村道由村民委员会按照村民自愿、民主决策、一事一议的方式组织建设。

第五条 农村公路建设应当保证质量,降低建设成本,节能降耗,节约用地,保护生态环境。

鼓励农村公路建设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第六条 市公路局在市交通委员会领导下,具体负责全市农村公路建设管理。主要职责:指导全市农村公路建设工作;拟定技术政策:监督工程进度、质量安全、资金使用等;负责目标考核;总结交流经验、收集整理和反馈建设信息。

市交委质量监督站负责指导全市农村公路建设的质量监督工作。

第七条 各区县(自治县、市)、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辖区内农村公路建设组织、实施、资金筹集、考核、协调等具体工作。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本地区农村公路建设的组织、实施、管理和指导;其质量监督部门或专门小组具体实施农村公路建设的质量监督工作。第八条 农村公路建设实行目标管理。各区县(自治县、市)、乡镇政府应签订日标责任书,按年度进行检查和考核。

第二章 工程设计

第九条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合理确定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的技术指标。

第十条 二级及以上等级公路、大中型以上桥梁、隧道工程、通乡油路应编制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并按相关规定审批。其他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可直接开展设计工作。

第十一条 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一般采用一阶段施工图设计。一般乡、村道项目设计文件可简化,应有平纵断面设计、路基标准断面设计、构造物标准图、预算等。

二级以上公路或大中型以上的桥梁、隧道工程项目应采用两阶段设计。

第十二条 三级以上公路和大中型以上桥梁、隧道工程的设计,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承担;其他农村公路工程的设计,可以由区县(自治县、市)交通主管部门组织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承担。

第十三条 农村公路建设的工程设计,由各区县(自治县、市)交通主管部门审批。二级以上公路和大中型以上桥梁、隧道工程的设计审批文件,由审批单位报市公路局备案。

第三章 建设标准

第十四条 农村公路建设的技术指标应当根据道路在路网中的作用、流量、经济地位等综合确定。

县道必须采用等级公路标准建设;乡道一般应采用等级公路建设标准:村道的建设标准,可由各区县(自治县、市)交通主管部门根据当地实际需要和经济条件确定。

第十五条 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可分段采用不同技术等级,相邻路段,设计速度差不应大于20km/h。不同技术等级或不同设计速度变更点应选择在驾驶员容易判断的地形变化处或路线交叉地点,并设置警示标志。

第十六条 选线时应注意尽量尽量利用老路、原有桥梁和隧道,避免大改大调或大填大挖,防止诱发新的地质病害。尽量避免穿越滑坡、泥石流、软土、断层等地质不良地段。第十七条 技术指标

(一)乡、村道受限路段设计速度可采用15km/h,回头曲线路段设计速度可采用10km/h。

(二)设计速度采用15km/h时,圆曲线最小半径不应小于15m。当采用最小半径时,纵坡不应大于5%,超高不应大于6%。

回头曲线设计速度采用10km/h时,最小半径不应小于10m,纵坡不应大于5.5%,超高不大于6%。

(三)新建公路最大纵坡不宜大于10%;改建公路最大纵坡不宜大于12%,特殊情况下可视当地条件确定;积雪冰冻地区最大纵坡不应大于8%。

(四)县道路基宽度一般不小于6.5米,路面宽度不小于5米。乡道路基宽度一般不小于5.5米,路面宽度不小于4.5米。村道路基宽度不小于4.5米,路面宽度不小于3.5米。

(五)乡道、村道受限路段净高不应低于3.5m。

(六)单车道路基应设置错车道,每公里不少于3处,其路基宽度不应小于6.5m,有效长度不应小于 10m。

第十八条 对于工程艰巨、地质复杂路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平纵指标可适当降低,路基宽度经论证可适当减窄。

第十九条 桥涵工程宜采用标准跨径、技术成熟、施工简便、经济适用的结构形式。第二十条 路面应当选择能够就地取材、经济适用、易于施工、有利于后期养护的结构。季节性的浅宽河流或泥石流通过区可修建漫水桥或过水路面。

第二十一条 农村公路建设应当重视排水和防护工程的设置,提高公路抗灾能力。在陡岩、急弯、沿河路段应当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和警示标志,提高行车安全性。

第四章 计划管理

第二十二条 区县(自治县、市)交通主管部门及乡镇人民政府要以普查或专项调查为基础,制定具体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规划,明确分阶段实施重点和建设目标,并根据情况实施动态管理。规划一经通过应严格执行。

第二十三条 区县交通主管部门要加强项目审核,严禁多头、重复申报国家和市级补助计划。凡申请纳入年度国家或市级补助计划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必须同时具备下列三个条件:--项目已纳入农村公路建设规划或符合国家和市级补助适用范围;

--施工图设计或简易设计已经批准(通乡油路项目须完成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建设单位和资金构成方案明确;

不同时具备上述三个条件的项目不得申请列入年度计划。通达工程项目还必须通过“一事一议”,并解决了建设用地、拆迁等问题。

第二十四条 农村公路建设计划一经下达,必须严格执行,不得擅自更改项目、变更投资、减少建设规模、降低技术标准,确需调整变更的,需报市交委会同有关部门批准。

第五章 组织与管理

第二十五条 农村公路建设应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部市扶持、以县为主;村民自愿,民主决策”的原则组织实施。

第二十六条 农村公路建设实行月报制度。各区县(自治县、市)应在每月按规定上报工程建设进度、资金以及其他有关情况。

第二十七条 通过招投标的沥青(水泥)混凝土路面、大中型桥梁、隧道等工程,应当选择有资格认证的专业队伍施工。路基改建和公路附属工程中,非专业技术的简单劳动工序,可以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组织当地农民有序参加工程建设。

第二十八条 二级以上公路、大中型以上桥梁、隧道工程必须依法进行招标。

通畅工程的路面加铺工作,可由区县(自治县、市)专业公路管理机构依法组织实施。含群众集资、农民投劳的一般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以及未达到法定招标条件的项目,可以不进行招标。

第二十九条 对于规模较大、技术复杂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以及大中桥、特大桥和隧道工程应当单独招标,其他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可以在同一乡(镇)范围内多项目一并招标。第三十条 县道建设项目的招标,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组织。乡道、村道建设项目的招标,可以由区县(自治县、市)交通主管部门统一组织,也可在其指导下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

招标结果应当在当地进行公示。

第三十一条 项目业主和施工单位必须签订施工合同,依据合同实施管理。

第三十二条 区县(自治县、市)交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并接受市交通委员会、市公路局的指导、检查和监督。

第三十三条 三级以上公路或中型以上桥梁、隧道工程项目应当依法办理施工许可;其他列入年度建设计划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完成相应准备工作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认可,即视同批准开工建设。

第三十四条 农村公路路面和桥梁、隧道工程应当主要采用机械化施工。

第三十五条 各区县(自治县、市)建立辖区内农村公路建设工程质量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并接受检查。项目业主对项目建立工程质量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责任制。

第三十六条 铺筑沥青(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公路、大中型以上桥梁、隧道工程应当设定质量缺陷责任期和质量保证金。质量缺陷责任期一般为1年,质量保证金一般为施工合同额的5%。

第三十七条 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发生工程质量或者安全事故,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上报,不得隐瞒。

第三十八条 市交通委员会基本建设质量监督站负责指导全市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监督工作。各区县(自治县、市)交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和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第三十九条 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可以聘请技术专家或群众代表参与监督工作。

农村公路施工现场应当设立工程质量主要控制措施的告示牌,接受社会监督。

第四十条 农村公路工程监理可以由县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以县为单位组建一个或几个监理组进行监理。有条件的,可通过招标方式,选择社会监理机构监理。

农村公路工程监理工作应当注重技术服务和指导,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和检测人员,加强现场质量抽检,确保质量,避免返工。

第六章 工程验收

第四十一条 农村公路交(竣)工验收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主体和附属工程已完成; (二)施工单位对工程质量自检合格; (三)项目业主组织对工程质量评定合格; (四)质量监督机构对工程质量主要指标检测鉴定合格; (五)养护责任资金、人员已落实: (六)工程决算已按规定完成,需审计的已经过审计: (七)设计文件、工程管理文件、施工资料、交 (竣)工验收文件等已整理归档。

第四十二条 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中的县道、大桥、特大桥、隧道工程完工后,由区县(自治县、市)交通主管部门组织验收,向市公路局报备;其他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由县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组织验收。

重庆市交通委员会、重庆市公路局应对农村公路工程验收工作进行抽查,各建设管理单位要全力配合,接收检查。

第四十三条 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的交工、竣工验收可以合并进行。二级以上公路和大桥、隧道工程交工验收、竣工验收按交通部相关规定分步进行。

县道和10公里以上的乡道项目一般按项目验收;其他乡道和村道可以乡(镇)为单位,按年度分批组织验收。

按通客车要求建设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应按线路审批权限邀请运管、交警、安监等相关部门参加。

第四十四条 农村公路建设项目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开放交通,并按规定开通客运班车。第四十五条 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应当落实养护责任和养护资金,加强养护管理,确保安全畅通。

第四十六条 各区县(自治县、市)交通主管部门可以参照交通部颁布的《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和《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重庆市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管理办法》,按照适用、从简的原则具体制定本地区农村公路建设项目验收办法与程序。

第四十七条 各参建单位必须建立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制度,按规定收集、整理、归档,建立工程档案。

第七章 工程监督及廉政建设

第四十八条 各级政府、监察部门、审计、交通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监管,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应建立农村公路建设巡查制度。

第四十九条 各项目法人对项目廉政负总责,应建立廉政建设责任制,在签订工程合同的同时要签订廉政合同,廉政工作的各项指标与建设的各项业务指标同时下达、同时检查、同时考核。

第五十条 农村公路建设应坚持公开、民主的管理原则,特别是村道建设应让沿线群众广泛参与管理、参与监督,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对于有农民捐资、集资修建的项目,必须按照村务公开的管理办法,对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使用程序和有关情况向沿线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第五十一条 违反规定,在筹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过程中,强制向单位和个人集资,强迫农民出工、备料的,由重庆市公路局或本级人民政府按照交通部和国家相关规定对责任单位进行处理。

第五十二条 违反规定,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的,由重庆市公路局或者本级人民政府按照交通部和国家相关规定对责任单位进行处理。

第五十三条 违反规定,未经验收即开放交通的,由所在区县(自治县、市)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市公路局将通报批评,扣减、停止拨付上级补助资金,甚至停止安排补助计划。第五十四条 农村公路建设发生质量违法行为的,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公路建设市场管理办法》、《公路工程质量监督规定》、《重庆市农村公路质量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对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给予处罚。

第八章 附则

第五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第四篇:中共重庆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重庆市监察局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防治腐败问题研究 重庆市綦江区纪委监察局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它对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社会结构、生产方式、组织形式和利益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现结合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反腐倡廉工作遇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对如何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行一些探讨。

一、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反腐倡廉工作面临新考验

(一)土地领域违法违纪问题更加突出。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土地资源的价值越来越被看高,土地市场的交易也越来越活跃,从而使发生在土地领域的违法违纪案件更容易滋生蔓延。从国土资源部网获悉,2011年全年部、省、市、县四级12336国土资源违法线索处理中心共受理线索8.8万件,反映土地领域违法违规的约5万件,其中约六成是反映未经批准占地问题,而反映西部地区违法用地的线索总量同比上升84%。

(二)工程建设领域违法违纪问题更加突出。新型城镇化建设,带来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和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基础设施和工程建设项目的高额利润,不仅成为建筑商眼中的“肥肉”,同时也让一些手握项目审批权的领导干部“眼红”,千方百计想从中分得“一杯羹”。中央纪委监察部专门成立了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了专项治理举报电话12388,截至2012年8月底,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工程建设领域违纪违法问题举报5.07万件,立案2.71万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81万人,其中厅(局)级干部94人,县(处)级干部1697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9794人。

(三)侵害群众利益违法违纪问题更加突出。新型城镇化建设,必然会涉及到旧城改造、房屋拆迁、土地征用、环境保护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一些党员干部便利用职权冒领、贪占、截留、挪用等形式非法占有拆迁安置、土地补偿等款项。浙江苍南一村出纳,利用职务之便以公款私偿个人债务,通过采用假冒他人签名等手段,擅自截留村民房屋拆迁补偿款,挪用公款共计58万元;据网易报道,云南昆明一城中村居民,在与负责改造城中村的房地产商商谈赔偿事宜期间,家中两栋楼房被夷为平地,房中财物均被掩埋在钢筋水泥之下;广州越秀区杨箕村在开发建设中,封住了出村的道路,还被挖沟围住了房子,给村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种种问题,屡有发生。

(四)涉及规划、环评审批的违法违纪问题更加突出。一些手握规划审批权力的工作人员,利用职权收受贿赂,使得不法企业获取不当利益。一些环评部门工作人员利用手中的审批职权,以指定或变相指定的方式为评估、勘察设计、工程监理等中介组织招揽业务,从中收受贿赂。环保部近日透露,全国501家环评机构中有88家因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等被查出问题,同时对49名违规环评人员给予通报批评。

这些新情况、新特点,必须引起我们高度警觉,做到警钟长鸣,务必保持清醒头脑,必须增强廉政风险意识,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运用手中权力,绝不能以权谋私。

二、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违法违纪问题的主客观原因

(一)从主观上分析。一是领导因素。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一些地方和领导急功近利,重经济增长轻廉政建设,眼睛盯住的是项目引进数量、经济增长指标。还有一些地方在制定干部绩效考核方案和提拔使用干部时,往往以经济增长速度为主,忽视发展质量、干部群众的评价。二是监督因素。面对新的经济领域和经济形式,监督管理明显滞后,形成了监督空白,导致这些成为腐败的高发区。加上一些地区和部门对牵涉人、财、物的重要政务,公开的很少,使民主监督也显得很无力。

(二)从客观上分析。一是教育因素。当前廉政教育形式很多,力度也不小,但是由于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方面跟不上时代变化的步伐,廉政教育很难入脑入心,收不到应有的成效。二是制度因素。经济体制转型时期,许多制度和措施都处在探索过程中,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监督制约机制无法在短时期内建立和完善,还存在许多缺陷,给了腐败分子可乘之机。

三、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反腐倡廉工作的对策思考

(一)建立办事公开机制。一是要遵循全面、真实、及时、便民和有利监督的原则依法办事公开。二是要按照办事公开的法定时限和承诺时限公开办事内容、办事过程和办事结果。三是要对公众普遍关注和涉及其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实行决策前公开、实施过程动态公开和实施结果公开。

(二)建立权力规范运行机制。一是要明确权力责任,做到权力与责任相统一。二是要明确用权规则,促使领导干部谨慎用权,依法规范用权。三是要科学分解权力,防止权力过于集中,从而达到遏制和减少腐败行为发生的目的。四是要限制公务人员自由裁量权,对自由裁量权实行分级实施,定性定量操作,减少基层执法人员的随意性,防止以权谋私行为的发生。

(三)建立制度管理机制。一是要创造公开、公正、公平的办事制度,加大违法办事的惩治力度,对出现的违法违纪案件严格依照制度处理,做到奖惩严明。二是建立具有强大约束力和不可人为控制的事前监督和事后惩罚制度,尽快建立起行政办事的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网络及高科技手段来加强办事的监督,把事后监督变为事前和事中监督,从而使问题公开化、明朗化。

(四)建立监督制约机制。一是完善监督体制,构建有效的监督网络。二是扩大群众监督范围,以信访举报、民主廉政评议、行风评议等活动为载体,把群众监督和纪检监察监督结合起来,为群众参与监督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三是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以新闻媒介为载体,以反映公众的呼声、提供舆论信息为手段,对党和国家机关及国家公职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

(五)建立廉政教育机制。一是大力开展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为人民服务宗旨教育,始终保持共产主义坚定信念,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二是强化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规范党员干部的从政行为。三是认真开展党纪条规和廉洁自律教育。认真组织学习中央、省、市的政策方针,学习党纪条规和法律法规,学习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努力提高党员干部正确执行政策和依法办事的能力。

责任编辑: 杨国祥

第五篇:重庆市大学联盟

由重庆大学发起,西南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和四川外语学院等在渝六大高校共同创建的重庆市大学联盟于2011年6月10日在重庆大学正式成立。

根据重庆市大学联盟协议,联盟成员之间的合作覆盖了教学改革、大学制度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培养、高端人才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公共资源共享与共建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多个领域,相互开放校园,推动联盟成员之间的图书文献、实验设备、医疗、体育、信息资源等的共享或共建。尤其是具有亮点的是教学上的改革与资源共享,如学分互认,提供一定规模辅修及双学位教育,联合培养特色与交叉学科研究生,实现课程信息管理系统的开放、学位课程和特色优势课程的开放、教师和研究生海外培训及访学信息共享等。

与“C9联盟”、“E8联盟”等高校联盟在某一个领域某一个方面跨区合作不同的是,重庆市大学联盟是我国首个同城高校联盟,实现了从人才培养、学科研究到教学互助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如学分互认、学生互换、教师互聘;又如,重大的学生想学西班牙语等小语种,可到川外上选修课,西南大学学生想修法学,可到政法名校西政修学分,各高校想增加医学方面的知识,可到重医、三军医大去辅修,如有人对农作种植感兴趣,可到西南大学去选修相关课程。

重庆市大学联盟的成立,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改革背景。长期以来,重庆市的高等教育水平与全国其他城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这与重庆市作为中央直辖市、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国家中心城市、西南地区交通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和商贸中心的国家定位很不匹配,重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区域高等教育水平提出了迫切的、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2011年1月23日,刚刚履新为重庆大学校长、原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林建华在应邀参加北京大学新春团拜会并代表兄弟院校的致辞中,提出并与各高校交流了关于推动区域大学的协同合作、建立重庆市大学联盟的战略构想,首次倡导强化重庆市内各高校之间学科、科研平台、学术梯队的调整、整合与全面协作、联盟。

重庆市大学联盟从构想提出到正式成立,仅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但筹备其间各高校付出了很多的努力。2011年2月底到4月初的一个半月时间内,重庆大学作为重庆市大学联盟建设的发起单位,校长林建华带队先后走访了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和四川外语学院,与各高校交流了建立重庆市大学联盟的构想,得到了积极响应。

2011年4月18日,重庆市大学联盟建设研讨会在重庆大学召开,就加快推进重庆市大学联盟建设,以及大学联盟的组织形式、合作方式、章程制度等进行了研究,并部署成立联盟的筹备工作,并对《重庆市大学联盟章程(讨论稿)》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会上,林建华校长介绍了大学联盟的相关情况,认为一所大学的发展与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水平是相辅相成、紧密相连的,而成立重庆市大学联盟可以构建同区域内高校间的合作平台,形成资源共享、共谋发展的共赢机制。

2011年5月5日上午,重庆市大学联盟启动工作筹备会议在重庆大学举行。在筹备会上,林建华校长进一步阐释了建立重庆市大学联盟对重庆市高等学校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的重大意义。林校长说,为适应重庆市及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顺应国际竞争的需要,重庆市各高校可以在各校外延拓展中以共赢为目的,以独立平等、互惠互利、循序渐进、知识共享为原则建立起区域性大学发展联合体;而建立联盟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以构建协作、联合、共同攻关的发展机制,增强大学联盟内高校的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2011年6月10日,重庆市大学联盟成立大会在重庆大学隆重举行。重庆市副市长吴刚发表重要讲话并与重庆市教委主任周旭及联盟高校党委书记(分别是:重庆大学党委书记欧可平、西南大学校长张卫国、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政委高占虎、西南政法大学党委书记张国林、重庆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吴小翎、四川外语学院党委书记马新发)共同为重庆市大学联盟成立剪彩;重庆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涂经平到会祝贺;重庆大学校长林建华、西南大学校长张卫国、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校长罗长坤、西南政法大学校长付子堂、重庆医科大学校长雷寒、四川外语学院院长李克勇共同签署重庆市大学联盟章程、首期合作协议;重庆邮电大学校长陈流汀到会祝贺。

重庆副市长吴刚(曾任重庆大学教授)在讲话中指出,重庆市大学联盟的成立是重庆高等教育大开放、大联合、大发展新的里程碑,重庆市政府对成立重庆市大学联盟充分肯定和积极支持,协调各方力量,提供各种资源,全力支持重庆大学联盟的成长壮大与发展,并希望大学联盟要针对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长期性、复杂性、综合性、挑战性的问题,联合开展前沿性的理论研究与战略性技术开发,树立联盟长久的品牌,提升联盟的影响力。

林建华校长代表在成立大会上分析了重庆市大学联盟成立的原因。林校长认为,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在规模和整体影响力上有所上升,但学术水准和人才培养质量不高,远不能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重庆市各高校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学科不完整,但高校之间各有强势学科,各有特色,互补性很强,具有很好的合作基础;区域大学联盟这种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合作机制,既可以避免做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避免合校的高等教育资源整合成本,又可以通过跨学校、跨学科的合作来开辟交叉学科的新的研究领域,在更高层次和水平上开展人才联合培养和学术研究。

林建华校长还对重庆市大学联盟可以发挥的作用进行了阐述。重庆市大学联盟提供了一种资源共享和广泛深入的合作机制和平台,实现互利互惠、实现双赢和多赢;大学联盟可以在章程的指导下,紧密围绕大学人才培养的根本使命,在教育资源、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力资源、国际交流等领域全方位推进联盟高校之间的合作,并为探讨和交流大学发展的经验提供平台和载体;大学联盟还可以为重庆的发展提供人才、学术上的合作支撑。

对于如何实现重庆市大学联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林建华校长指出,只有当联盟对各个成员高校的发展有切实的帮助的时候,联盟才有生命力。为此,林校长提出建立一个以平等互利为基础的机制,切实遵守联盟的章程,坚持互惠共赢,坚持双边和多边的合作,积极寻求重庆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大学联盟的支持。

上一篇:作文大全免费范文下一篇:追求幸福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