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财政局范文

2022-06-05

第一篇:重庆市财政局范文

重庆市开州区财政局文件

开州财会发〔2018〕17号

重庆市开州区财政局

关于贯彻实施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通知

各镇乡(街道)财政所、区级各部门:

按照财政部《关于贯彻实施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通知》(财会〔2018〕21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区实际,为做好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贯彻实施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关于实施内容、实施时间和范围

(一)实施内容。

本通知所指的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包括以下内容: 1.《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2.《政府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政府会计准则第2号——投资》《政府会计准则第3号——固定资产》《政府会计准则第4号——无形资产》《政府会计准则第5号——公共基础设施》《政府会计准则第6号——政府储备物资》等政府会计具体准则;

3.《<政府会计准则第3号——固定资产>应用指南》等准则应用指南;

4.《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 5.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高等学校、中小学校、科学事业单位、彩票机构、国有林场和苗圃等行业事业单位执行《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的补充规定;

6.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高等学校、中小学校、科学事业单位、彩票机构、国有林场和苗圃、地质勘查事业单位、测绘事业单位等行业事业单位执行《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的衔接规定;

7.财政部制定的关于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其他规定。

(二)实施时间和范围。

自2019年1月1日起,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在全国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全面施行。执行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单位,不再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财库〔2013〕218号)、《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会〔2012〕22号)、《医院会计制度》(财会〔2010〕27号)、《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财会〔2010〕26号)、《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财会〔2013〕30号)、《中小学校会计制度》(财会〔2013〕28号)、《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会〔2013〕29号)、《彩票机构会计制度》(财会〔2013〕23号)、《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财会字〔1996〕15号)、《测绘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会字〔1999〕1号)、《国有林场与苗圃会计制度(暂行)》(财农字〔1994〕第371号)、《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财会字〔1995〕45号)等制度。

军队、已纳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或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事业单位和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社会团体,不执行政府会计准则制度。

二、扎实做好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实施准备工作

(一)强化宣传培训。

各镇乡(街道)财政所和区级各部门要积极采取各种方式,广泛宣传政府会计改革的重要意义和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基本精神,争取广泛理解和支持,为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贯彻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区财政局负责组织对各镇乡(街道)、各部门财务负责人的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培训,各镇乡(街道)、各部门要负责对所属单位会计人员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培训工作,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使广大会计人员全面掌握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各项规定和具体要求,确保实施过程中“不变形”、“不走样”。

(二)扎实做好新旧制度衔接。

各部门、各单位应当在2016年资产清查核实的基础上,根据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要求,进一步清理核实和归类统计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库存物品、对外投资等资产数据,为准确计提折旧、摊销费用、确定权益等提供基础信息;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往来款项的管理,全面开展往来款项专项清理和账龄分析,做好坏账准备计提的相关工作;进一步清理基本建设会计账务,及时将已交付使用的建设项目转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按规定及时办理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手续,为将基本建设投资业务纳入单位会计“大账”做好准备;进一步明晰资产占有、使用和维护管理的责任主体,按规定将单位控制的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保障性住房等资产以及单位受托管理的资产登记入账,确保国有资产信息全面完整;进一步梳理和分析各项结转结余资金的构成和性质,按规定确定新账中各项预算结余科目及资金结存科目的金额,夯实部门决算的核算基础。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各部门、各单位应当严格按照财政部制定的新旧制度衔接规定,做好新旧转账及调整工作,确保新旧制度有序衔接、平稳过渡。

(三)加强政府会计信息化建设。

各部门、各单位应当按照新制度要求,对原有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及时更新和调试,包括新建账套、更新会计科目体系、调整会计科目余额及核算基础、补提相关资产的折旧与摊销、将基建账套纳入单位“大账”、将未入账事项登记新账科目、确定2019年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科目各项期初数等工作,实现数据正确转换。各部门、各单位要树立“业财融合”的理念,推动经济业务与会计管理的深度融合发展,以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实施为契机,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业务信息系统与会计信息系统的有效对接,为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实施提供技术支撑,确保单位会计信息系统所生成的信息能够满足政府会计改革的需要。

(四)加强政策协调。

各部门、各单位要以贯彻实施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为契机,加强会计核算与部门预决算管理、绩效管理、资产管理、政府财务报告编制等工作的协调,不断提升部门、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三、加强政府会计准则制度贯彻实施的组织领导 贯彻实施政府会计准则制度,是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党的十九大关于“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等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对于科学、全面、准确反映政府资产负债和成本费用,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更好地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实施工作涉及面广,技术性、政策性强,各部门、各单位的负责人要提高政治站位,认真落实《会计法》关于“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的规定,把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贯彻实施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加强对单位会计工作的组织领导,组织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指导督促政府会计准则制度有效实施。同时,健全会计机构,充实会计人员,加强基础管理,完善内部控制,为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本行业各级行政事业单位贯彻实施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指导工作,及时收集整理政府会计准则制度贯彻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反馈。

重庆市开州区财政局

2018年10月29日

重庆市开州区财政局党政办公室

2018年10月29日印发

第二篇:重庆财政局

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管理改革有关事项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2015年12月,市财政局、市科委印发了《重庆市科技计划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渝财教〔2015〕275号),对科技计划项目资金管理作出了重大调整。为更好的贯彻执行《重庆市科技计划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现就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管理改革有关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经费管理改革总体原则

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管理坚持"尊重规律、简政放权,目标导向、授权管理,包干使用、节余归己,事后监督、奖优罚劣"的原则。

二、简化项目立项预算编制评审环节

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申报单位不需报送项目经费预算,市科委不再组织项目预算评审。项目经费资助额度按照以下原则确定:资助经费100万元以上的项目由科技主管部门按照目标导向原则组织编制项目经费概算,项目实行"总额控制、公开招标"。面上资助项目一律实行"定额资助、竞争立项"。

三、项目经费使用实行授权管理

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经费以项目承担单位自主管理为主。项目承担单位作为项目实施主体、经费使用主体和科技成果收益主体,要切实履行项目经费管理主体责任,按照有关规定加强项目经费管理。

1.项目承担单位根据项目目标需要,筹集完成项目目标所需要资金,按照规定编制项目支出预算。

2.项目承担单位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调整支出预算。除变更项目承担单位外,经费支出预算调整一律不再报市科委审批,由项目承担单位据实审批调整。

— 1 —

3.项目承担单位应该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建立完善科技项目经费财务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四、简化项目验收结题财务审计环节

科技计划项目验收实行目标导向原则,项目验收结题前,市科委不再组织财务审计和财务验收,对未通过目标验收的项目,市科委再组织专项财务审计和财务清算。项目承担单位应按规定编制项目结题经费支出决算表。

五、调整节余经费管理

通过目标验收的项目,节余经费归己,全额留归项目承担单位自主安排用于科研相关工作,应在1年内使用完毕。对未通过目标验收的项目,收缴违规和节余经费。

六、强化事后监督

市科技主管部门将加强事后监督检查,同时,加强绩效评估。对弄虚作假,套取、挪用财政资金等违规行为依法依规给予严处。对勤勉尽责的科研人员予以免责,营造宽容失败的科学氛围;对未勤勉尽责的科研人员和单位纳入科研诚信"黑名单"。对绩效评估好的项目承担单位和负责人,纳入诚信名单,优先给予持续支持。

请各有关单位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如遇问题,请及时将有关情况反馈我委。

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2016年2月3日

— 2 — 附件

重庆市科技计划项目资金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重庆市科技计划项目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和《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结合我市科技计划改革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科技计划项目资金是从市级财政科技发展资金中安排,为支持我市科技创新活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设立的专项资金。其使用范围包括科技研发计划和科技平台计划及其所属专项,主要包括基础科学与前沿技术研究、决策咨询与管理创新研究、社会事业与民生保障科技创新、重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企业自主创新引导、科技研发平台、科技服务平台、科技创业平台等专项。

第三条

科技计划项目资金使用对象主要是本市范围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在

— 3 — 渝军事院校和科研单位等。

第四条

科技计划项目资金的安排坚持“需求导向、集中资源、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原则。

第五条

科技计划项目资金由市财政局、市科委和项目承担单位实行分级管理。其具体职责是:

(一)市财政局职责

1.核定科技计划项目资金预算; 2.会同市科委审定并下达项目资金;

3.项目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及绩效评价; 4.按照相关规定应当履行的其它职责。

(二)市科委职责

1.依据专项工作计划和重点任务提出科技计划项目资金预算;

2.负责项目立项、审批和管理,会同市财政下达项目资金计划;

3.指导项目承担单位建立健全相关项目资金管理和使用制度;

4.负责科技计划项目资金监督检查、绩效评价; 5.组织科技计划项目资金清算;

6.按照相关规定应当履行的其它职责。

(三)项目承担单位(含项目合作单位)职责

— 4 — 1.承担项目资金使用和管理的主体责任;

2.建立健全项目资金管理和使用制度,完善内部控制和监督制约机制;

3.编审项目预算,并在规定权限范围内调整预算; 4.落实项目自筹资金及其它保障条件; 5.负责项目资金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 6.编制项目财务决算表和决算报告;

7.接受有关职能部门对项目开展情况的监督检查与绩效评价;

8.按照相关规定应当履行的其它职责。

第六条

科技计划项目资金资助方式包括事前资助、事后补助、奖励性后补助方式,根据项目特点资助方式可以并用。

事前资助是指项目立项后,财政资金采取部分资助或全部资助进行科研活动的方式,一般适用于基础科学与前沿技术研究、决策咨询与管理创新研究、社会事业与民生保障科技创新和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等专项。

事后补助是指项目立项后,项目承担单位自筹资金开展科研活动取得成果并通过验收后,给予相应财政资金补助的资助方式,一般适用于重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等专项。

奖励性后补助是指项目承担单位先行投入科研活动并取得成效,经绩效评估或者专项评审核定资助额度的资助方式,一般

— 5 — 适用于企业自主创新引导、科技平台等专项。

第七条

事前资助资金由项目承担单位按相关规定单独核算,专款专用。

事后补助与奖励性后补助资金由项目承担单位自主安排用于科研活动。

第八条

科技计划项目资金开支范围为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与研究活动相关的费用,具体包括:

(一)设备费,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开展基础设施改造、购置或试制专用仪器设备、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以及租赁外单位仪器设备而发生的费用。

(二)材料费,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消耗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低值易耗品等的采购及运输、装卸、整理等费用。

(三)测试化验加工费,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给外单位(包括项目承担单位内部独立经济核算单位)的检验、测试、化验及加工等费用。

(四)燃料动力费,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相关大型仪器设备、专用科学装置等运行发生的可以单独计量的水、电、气、燃料消耗等费用。

(五)差旅费,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开展科学实验(试验)、科学考察、业务调研、学术交流等所发生的外埠差旅费、市内交通费等费用。

— 6 —

(六)会议费,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为组织开展学术研讨、咨询以及协调项目等活动而发生的会议费用。

(七)国际合作与交流费,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项目研究人员出国(境)及境外专家来渝所需要的费用。

(八)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需要支付的出版费、资料费、专用软件购买费、专业技术购买费、文献检索费、专业通信费、专利申请及其他知识产权事务以及科普宣传等费用。

(九)人力资源费,指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参与的科研项目主要研究人员、项目引进人才等发生的项目组成员绩效支出和劳务费、专家咨询费。

绩效支出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按相关规定支付给本单位项目组成员的补贴。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应将绩效支出纳入本单位绩效工资。

劳务费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给项目组成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在校研究生、博士后和临时聘用人员的劳务费,以及临时聘用人员的社会保险补助费用。劳务费应当结合当地实际以及相关人员参与项目的全时工作时间等因素,合理确定。

专家咨询费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给临时聘请的咨询专家的费用。

人力资源费按照不超过该项目财政补助资金总额扣除设备

— 7 — 费后的30%核定,其中决策咨询与管理创新研究项目和软件开发项目最高不超过60%。

(十)管理费用,是指单位在组织实施项目过程中发生的无法在科研活动中直接列支的相关费用。主要包括单位为项目研究提供的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水、电、气、暖消耗,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

管理费按照项目财政补助资金总额扣除设备费后的一定比例分段核定。核定比例为:100万元及以下的部分按照8%的比例核定;超过100万元至500万元(含)部分按照5%的比例核定;超过500万元部分按照2%的比例核定。基础科学与前沿技术研究、决策咨询与管理创新研究一般项目不得分摊和提取管理费。

(十一)其他支出,指与项目研究开发相关且不能列入上述科目的其他必要费用。其他支出应当严格控制,加强审核和监督,在编制预算时单独列示,单独核定。

上述开支范围中,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专家咨询费标准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执行,会议费应当严格控制会议规模、会议数量和会期。

第九条

市科委应当按照科技计划管理相关规定,发布项目申报指南,组织项目综合评审,确定财政资金资助原则与额度。

第十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切实履行项目法人负责主体责— 8 — 任,对项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按照自主管理原则建立健全符合国家和本市相关规定的科研资金管理制度,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管理和监督。

第十一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当按照政策相符性、目标相关性和经济合理性的原则,结合项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真实地编制项目资金预算。

项目资金预算应当同时编制资金来源预算和资金支出预算,不得编制赤字预算。资金来源预算应当包括财政补助资金和自筹资金。资金支出预算应当按照第八条开支范围进行编制,包括与项目研究有关的所有费用。

项目资金支出预算中应当严格控制设备购置,鼓励共享;不得编报不可预见费,也不得列入项目立项前发生的各项资金支出;不得简单按比例编列。对仪器设备购置、合作单位资质及拟外拨资金进行重点说明。

第十二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当根据项目任务书约定,确保自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保障目标任务按期完成。

第十三条

项目开展需要项目合作单位的,应当事前明确双方的责任与义务,约定资金开支范围并及时拨付资金,不得以测试化验加工等名义违规转包科研项目,变相转拨资金。

第十四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当根据项目任务书约定加强项目预算管理。项目预算执行有重大调整的,应当报市科委审批。

— 9 — 第十五条

项目开展过程中发生的会议费、差旅费、小额材料费和测试化验加工费等,应当按规定实行“公务卡”或非现金方式结算。设备费、大宗材料费和测试化验加工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等,原则上应当通过银行转账方式结算。

第十六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建立科研目标管理以及绩效考核制度,对科研工作进行绩效考核的基础上,结合科研人员实绩,由所在单位根据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统筹安排项目组成员的人力资源费。

第十七条

科技计划项目资金形成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使用科技计划项目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属于国有资产,一般由单位进行使用和管理,政府资产管理部门有权进行调配。

企业使用科技计划项目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按照《企业财务通则》等相关规章制度执行。

第十八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和本市有关政府采购、招投标等管理规定。

第十九条

科研人员和项目承担单位要依法依规使用科技计划项目资金,不得利用虚假票据套取资金,不得通过编造虚假合同、虚构人员名单等方式虚报冒领劳务费和专家咨询费,不得通过虚构测试化验内容、提高测试化验支出标准等方式违规开支— 10 — 测试化验加工费,不得列支与项目无关的如日常办公、生产性设备、生产用材料、专利维护费等,不得分摊单位日常运行费用、违规列支招待费,不得以劳务费形式发放应由单位承担的其他人员工资,不得将专家咨询费发放给项目组成员或支付给参与项目管理的工作人员等。

项目承担单位和合作单位不得在核定的管理费用以外再以任何名义在项目资金中重复提取、列支相关费用,不得虚假承诺配套资金骗取财政专项资金。

第二十条

项目结题前,项目承担单位应当提供项目财务决算报告,建立决算报告审计机制,并对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第二十一条

科技计划项目资金结余部分,由项目承担单位自主管理,统筹安排继续用于科研相关活动。

第二十二条

未通过结题验收的项目和终止实施的项目,市科委结合项目预算并按照政策相符性、目标相关性和经济合理性的原则,组织财务审计并根据审计结果清算和追缴财政结余资金及违规资金。

第二十三条

市财政局、市科委各司其责,建立健全科技计划项目资金管理和使用绩效评估制度,确定考评项目,指导、监督、检查项目考评工作,建立奖优惩劣的制度机制。

探索建立主题专项与科研项目绩效评估制度,绩效评估结果

— 11 — 作为专项计划设定、主题专项资金安排和项目滚动支持的重要依据,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十四条

科技计划项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应当由项目承担单位建立公开制度予以公开,接受市财政局、市审计局、市科委等部门的监督。

第二十五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虚报、套取、冒领、贪污、挪用、截留财政资金。对于违反规定的行为,将依照有关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的规定,采取下列措施进行处理处罚:责令改正;约谈项目承担单位法人;通报;停止项目拨款;终止项目并追回部分或全部拨款资金;取消项目负责人或项目承担单位三年内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资格等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重庆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管理办法(2012年修订)》(渝财教〔2012〕264号)同时废止。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市财政局、市科委负责解释。

抄送:市审计局。 — 12 — 重庆市财政局办公室

2015年12月30日印发

— 13 —

第三篇:重庆高新区财政局关于转发

《重庆市财政局关于印发重庆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核实暂行办法的通知》的通知

高新区管委会各部门、各街镇、各事业单位:

根据《重庆市财政局关于印发重庆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核实暂行办法的通知》(渝财资产[2007]72号)文件规定,为进一步推进高新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核实工作,现将重庆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核实暂行办法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重庆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核实暂行办法》

二00七年九月三日

附件:

重庆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核实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重庆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核实工作,真实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和财务状况,根据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暂行办法》(财办[2006]52号)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核实暂行办法》(财办[2007]19号)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重庆市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

第三条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核实,是指财政部门根据国家资产清查政策和有关财务、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中的资产盘盈、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进行认定批复,并对资产总额进行确认的工作。

第四条 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按照“防止流失,兼顾实际”的原则,在规定权限内对资产损益进行处理,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五条 重庆市行政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单位)资产核实工作一般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单位清理。单位根据国家资产清查政策、有关财务、会计制度和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对资产清查中清理出的资产盘盈、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分别提出处理意见,并编制报表和撰写工作报告。

(二)部门审核。主管部门对单位申报的资产清查材料进行归纳、整理、汇总,并提出审核意见。

(三)财政审批。财政部门对主管部门报送的资产清查材料进行审核,并对清查结果予以批复。 第六条 单位对资产清查中的损益事项应提供合法证据,单位负责人对所提供资产清查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第二章 资产盘盈

第七条 资产盘盈是指单位在资产清查基准日无账面记载,但单位实际占有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货币资金盘盈、存货盘盈、有价证券盘盈、对外投资盘盈、固定资产盘盈、无形资产盘盈、往来款项盘盈等。

已投入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手续的,按照基建财务管理规定及时办理竣工决算有关手续,不作为资产盘盈。

第八条 货币资金盘盈是指单位清查出的无账面记载或反映的现金和各类存款等。

(一)现金盘盈,根据现金保管人确认的现金盘点表(包括倒推至基准日的记录)和现金保管人对于现金盘盈的说明等进行认定。

(二)存款盘盈,根据银行对账单和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进行认定。

(三)清理出的“小金库”和账外收入比照货币资金盘盈处理。

第九条 存货盘盈是指单位清查出无账面记载或反映的库存材料、材料和产成品等。

存货盘盈,根据存货盘点表、经济鉴证证明和其他材料(保管人对于盘盈的情况说明、价值确定依据等)进行认定。

第十条 有价证券盘盈是指单位清查出的无账面记载或反映的有价证券。

有价证券盘盈,根据有价证券盘点表、盘盈情况说明、经济鉴证证明、有价证券的价值确定依据等进行认定。 第十一条 对外投资盘盈是指单位清查出的无账面记载或反映的单位对外投资。

对外投资盘盈,根据对外投资合同(协议)、经济鉴证证明、情况说明等进行认定。

第十二条 固定资产盘盈是指单位清查出的无账面记载或反映的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盘盈,根据固定资产盘点表、盘盈情况说明、经济鉴证证明、盘盈价值确定依据(同类资产的市场价格、类似资产的购买合同、发票或竣工决算资料)等进行认定。难以确认价值的,委托中介机构评估确定。

(一)单位清理出的账外固定资产,若产权属于部门内其他单位而被本单位长期无偿占用,且不属于纪检、监察部门规定清退范围的,当事双方协商一致并按规定程序报批后,按账面价值申报无偿划拨;若产权属于部门外单位的,当事双方应对占用资产按市场价值签订转让或租赁合同,并按规定程序上报。纳入资产清查范围的对方单位按本办法第三章规定处理。

(二)清查出的因历史原因而无法入账的无主财产,根据《民法通则》等有关规定,依法确认为国有资产的,要及时入账,纳入国有资产管理范围。

第十三条 无形资产盘盈是指单位清查出的无账面记载或反映的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盘盈,根据无形资产盘点表、盘盈情况说明、经济鉴证证明、盘盈价值确定依据(同类资产的市场价格、类似资产的购买合同、发票或自行开发资料)等进行认定。难以确认价值的,委托中介机构评估确定。 第十四条 暂付款、应收账款等往来款项盘盈是指单位清查出的无账面记载或反映的暂付款、应收账款等往来款项。

暂付款、应收账款等往来款项盘盈,根据盘盈情况说明、经济鉴证证明、与对方单位的对账单或询证函等进行认定。

第三章 资产损失

第十五条 资产损失是指单位在资产清查基准日有账面记载,但不归本单位占有、使用或丧失使用价值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货币资金损失、坏账损失、存货损失、有价证券损失、对外投资损失、固定资产损失、无形资产损失等。

第十六条 单位清查出的资产损失应逐项清理,取得合法证据后,对损失项目及金额按规定进行核实认定。对已取得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而无法确定损失金额的,根据中介机构的经济鉴证证明进行认定。

第十七条 货币资金损失是指单位清查出的现金短缺和各类存款损失等。

现金短缺,在扣除责任人赔偿后,根据现金盘点表(包括倒推至基准日的记录)、经济鉴证证明、短款说明及核准文件、赔偿责任认定及说明、司法涉案材料等进行认定。各类存款损失比照执行。

第十八条 坏账损失是指单位不能收回的各项应收款项造成的损失。清查出的各项坏账,应分析原因,对有合法证据证明确实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按以下方式处理: (一)因债务单位破产、被撤销、注销、吊销营业执照或者被政府责令关闭等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根据法院的破产公告、破产清算文件、工商部门注销吊销证明、政府部门有关文件等进行认定。对已经清算的,扣除清偿部分后不能收回的款项认定为损失; (二)债务人失踪、死亡的应收款项,根据公安机关出具的证明进行认定。债务人财产不足清偿或无法追偿债务的,可以根据中介机构出具的经济鉴证证明认定损失; (三)因战争、国际政治事件及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由单位做出专项说明,可以根据中介机构出具的经济鉴证证明认定损失; (四)其他逾期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一般应当根据生效的法院判决书、裁定书认定损失。但以下三种情况可以按照下述方式认定损失: 逾期三年以上、单笔数额较小、不足以弥补清收成本的,由单位做出专项说明,可以根据中介机构出具的经济鉴证证明认定损失; 逾期三年以上、有依法催收记录、债务人资不抵债且连续三年亏损或停止经营三年以上、确实不能收回的,可以根据中介机构出具的经济鉴证证明认定损失; 逾期三年以上、债务人在境外及港澳台地区、依法催收确实不能收回的,可以根据中介机构出具的有关证明或者我国驻外使(领)馆、驻外商务机构出具的有关证明认定损失。 (五)单位为减少坏账损失而与债务人协商,对逾期三年以上的应收款项,按原值一定比例折扣后收回(含收回的实物资产)的,根据双方签订的有效协议、资金回收证明和中介机构出具的经济鉴证证明(或评估报告),对折扣部分可以认定为损失。

第十九条 存货损失是指单位库存材料、材料、产成品等因盘亏、毁损、报废、被盗等原因造成的损失。 (一)盘亏的存货,扣除责任人赔偿后的部分,可以根据存货盘点表、社会中介机构的经济鉴证证明、盘亏情况说明、盘亏的价值确定依据、赔偿责任认定说明和内部核批文件等认定损失; (二)报废、毁损的存货,扣除残值及保险赔偿或责任人赔偿后的部分,可以根据国家有关技术鉴定部门或具有技术鉴定资格的中介机构出具的技术鉴定证明(涉及保险索赔的应有保险公司理赔情况说明)、毁损报废说明、赔偿责任认定说明和内部核批文件等认定损失; (三)被盗的存货,扣除保险理赔及责任人赔偿后的部分,可以根据公安机关的结案证明、责任认定及赔偿情况说明(涉及保险索赔的应有保险公司理赔情况说明)认定损失。

第二十条 有价证券及对外投资损失,应分析原因,有合法证据证明不能收回的,可以认定损失。

(一)因被投资单位破产、被撤销、注销、吊销营业执照或者被政府责令关闭等情况造成难以收回的不良投资,可以根据法院的破产公告或者破产清算的清偿文件、工商部门的注销吊销文件、政府有关部门的行政决定等认定损失; 已经清算的,扣除清算资产清偿后的差额部分,可以认定为损失; 尚未清算的,被投资单位剩余资产确实不足清偿投资的差额部分,根据中介机构出具的经济鉴证证明,可以认定为损失;

(二)对事业单位参股投资项目较小,被投资单位已资不抵债且连续停止经营三年以上的,根据中介机构出具的经济鉴证证明,对确实不能收回的部分,可以认定为损失; (三)行政单位有价证券、事业单位证券等短期投资,未进行交割或清理的,不能认定损失。

第二十一条 固定资产损失是指单位房屋及建筑物、交通运输工具、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等因盘亏、毁损、报废、被盗等原因造成的损失。

(一)盘亏的固定资产,扣除责任人赔偿后的差额部分,可以根据固定资产盘点表、盘亏情况说明、盘亏的价值确定依据、社会中介机构的经济鉴证证明、赔偿责任认定说明和内部核批文件等认定损失; (二)报废、毁损的固定资产,扣除残值、保险赔偿和责任人赔偿后的差额部分,可以根据国家有关技术鉴定部门或具有技术鉴定资格的中介机构出具的技术鉴定证明(涉及保险索赔的应有保险公司理赔情况说明)、毁损报废说明、赔偿责任认定说明和内部核批文件等认定损失; 因不可抗力(自然灾害、意外事故)造成固定资产毁损、报 废的,应当有相关部门出具的鉴定报告。包括:事故处理报告、车辆报损证明、房屋拆除证明、受灾证明等; (三)被盗的固定资产,扣除保险理赔及责任人赔偿后的部分,可以根据公安机关的结案证明、责任认定及赔偿情况说明(涉及保险索赔的应有保险公司理赔情况说明)认定损失。

第二十二条 无形资产损失是指无形资产因被其他新技术所代替或已经超过了法律保护的期限、丧失了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等所造成的损失。

无形资产损失,可以根据有关技术部门的鉴定材料,或者已经超过了法律保护期限的证明文件等认定损失。 第二十三条 单位经批准核销的不良债权等损失,实行“账销案存”并进行清理和追索;经批准核销的实物资产损失应分类清理,对有利用价值或残值的,应积极处理,降低损失。

第四章 资金挂账

第二十四条 资金挂账是指单位在资产清查基准日应按损益、收支进行确认处理,但挂账未确认的资金(资产)数额。

第二十五条 对于清查出的资金挂账,按照真实客观反映经济状况的原则进行认定。中介机构对单位申报的资金挂账应当重点审计。

第二十六条 特殊资金挂账按以下方式处理: (一)属于按国家规定组织实施住房制度改革,职工住房账面价值、固定基金应冲减而未冲减的挂账,在按国家规定办理房改有关合法手续、移交产权后,按规定核销。 (二)属于对外投资中由于所办企业按国家要求脱钩等政策性因素造成的损失挂账,在取得国家关于企业脱钩的文件和产权划转文件后,可在办理资产核实手续时申报核销处理。

(三)属于基本建设项目实际投资支出超过基本建设概算的,作为自筹基建支出列为暂付款的挂账,应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概算调整,基本建设项目实际支出应纳入项目建设成本,并根据竣工财务决算批复转增固定资产。

(四)转制为企业的,因固定资产未按规定核定净值、造成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和实际价值背离较大的,按照使用年限和已使用年限对固定资产净值进行重新估价。

第五章 损益证据 第二十七条 单位申报的各项资产盘盈、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必须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社会中介机构的经济鉴证证明)和特定事项的单位内部证据。

第二十八条 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是指单位收集到的与本单位资产损益相关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文件。主要包括: 单位的撤销、合并公告及清偿文件;政府部门有关文件;司法机关的判决或者裁定;公安机关的结案证明;工商管理部门出具的注销、吊销及停业证明;专业技术部门的鉴定报告;保险公司的出险调查单和理赔计算单;企业的破产公告及破产清算的清偿文件;符合法律规定的其他证明等。

第二十九条 社会中介机构的经济鉴证证明是指社会中介机构按照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对单位的某项经济事项出具的专项经济鉴证证明或鉴证意见书。社会中介机构包括: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专业鉴定机构等。

第三十条 特定事项的单位内部证据是指单位对涉及资产盘盈、盘亏或者实物资产报废、毁损及相关资金挂账等情况的内部证明和内部鉴定意见书等。主要包括:有关会计核算资料和原始凭证;单位的内部核批文件及情况说明;资产盘点表;单位内部技术鉴定小组或内部专业技术部门的鉴定文件或资料;因经营管理责任造成的损失的责任认定意见及赔偿情况说明;相关经济行为的业务合同等。

第六章 审核批复

第三十一条 审核批复的范围包括:单位的各项资产盘盈、资产损失及资金挂账。 第三十二条 市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盘盈、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的审批权限由市财政局另行确定;各区县(自治县)资产盘盈、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的审批权限,根据资产清查工作的实际需要,由区县(自治县)财政局自行确定,并报市财政局备案。

第三十三条 今后,根据各级政府及其财政部门要求开展的资产清查工作,其资产损益及挂账的审批权限,可根据资产清查工作的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第七章 账务处理

第三十四条 资产损益确认后,按照以下原则进行账务处理: (一)财政部门批复、备案前的资产盘盈(含账外资产)应按照财务、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确定价值(文物除外),同时可以暂行入账。待财政部门批复、备案后,进行账务调整和处理。

(二)财政部门批复、备案前的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单位不得自行进行账务处理。待财政部门批复、备案后,进行账务处理。

第三十五条 资产盘盈、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按规定权限审批后,按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进行账务处理。

第三十六条 资产核实审批后,单位在30个工作日内将账务处理结果按审批权限分别报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备案。未按规定调账的,应详细说明情况并附相关证明材料。

第三十七条 单位需要办理产权变更登记手续的,在资产核实审批后,按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单位下属企业注册资本发生变动的,应在规定时间内办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八条 重庆市各区县(自治县)财政部门可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区实际,制订具体的实施细则,并报重庆市财政局备案。

第三十九条 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各级各类社会团体的资产核实工作依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十条 行政单位附属未脱钩企业,执行企业财务和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以及事业单位兴办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按照财政部有关企业清产核资的规定执行。

第四十一条 单位改制为企业或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按国家有关规定应进行价值重估、核实国家资本金等工作的,按照财政部有关企业清产核资的规定执行。

第四十二条 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管理的住房公积金的资产核销按照财政部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由重庆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重庆市民政局2014年下半年拟录用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人员公示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重庆市民政局2014年下半年拟录用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人员公示 按照《2014年下半年面向社会公开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要求,现将我局参公单位—重庆市军队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中心拟录用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人员予以公示。

一、公示期

2015年7月17日至7月27日(7个工作日)。

二、受理地点及电话

地点:重庆市民政局组织人事处

通讯地址(邮编):重庆市渝北区民安大道489号(401121) 电话:88759506 联系人:罗晓军

三、公示要求

1.如对公示内容有异议,请以书面、署名形式反映。

2.反映人必须用真实姓名,反映情况要实事求是,真实、具体、敢于负责。不允许借机捏造事实,泄愤报复或有意诬陷,一经查实,将严肃处理。

3.受理机构对反映人员和反映的情况严格保密。 附:拟录用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人员公示表

重庆市民政局 2015年7月17日

第五篇:安庆市审计局关于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尝试和思考

构建国家财政审计大格局是《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的重要目标,也是对今后审计工作的重大变革和发展方向。财政审计大格局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审计机关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公共财政的职能作用,以维护财政安全为目标,以全部政府性资金为纽带,以揭示和防范财政风险为着力点,统筹整合审计资源,有机结合不同审计类型,从宏观性、建设性、整体性层次整合审计信息形成目标统

一、内容衔接、层次清晰的财政审计工作体系。笔者试结合工作实际,就市级审计机关如何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谈几点浅显的认识。

一、对建立财政审计大格局的认识

(一)财政审计是审计工作的龙头。财政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依照《宪法》和《审计法》对政府公共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所实施的审计监督,是国家审计永恒的主题。《审计法》规定,审计监督的总体目标是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的财政收支,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以及其他依法应当接受审计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应当依法接受审计监督。从《审计法》的规定可以看出,国家审计监督的范围是“公共资金”。对公共资金的审计是审计工作的落脚点和工作主线,所有公共资金的形成、运行和使用都与财政管理密切相关。

(二)人大对财政监督的要求不仅是针对财政部门,也包括所有财政资金(广义为公共资金),以及与之相关的财政管理。人大对政府经济工作的监督,主要是对财政资金的监督。《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本级和下级政府预算、决算进行监督”。《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第十九条规定“常务委员会每年审查和批准决算的同时,听取和审议本级人民政府提出的审计机关关于上一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刘家义审计长在审计署2009年财政审计项目培训班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政府所有的收入和支出都是国家财政的范畴,与之相适应,我们要着力构建国家财政审计大格局”。这一构想是与人大监督的要求相吻合的。

(三)审计机关代表本级政府对人大常委会的审计工作报告应该包括全部财政资金。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审计范围就是全部政府性资金。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首先是要在通过对政府对所掌管资金的管理情况和资金使用绩效情况进行审计的基础上,全面了解政府管理的财政收支活动,作出全面、客观和公正的评价。从人大对政府工作的监督来看,由本级政府归集、筹措、使用、支配、承担责任或者风险的全部资金的现状、格局、一定时期的趋势变化、可预期内的发展趋势和风险等宏观状况,对政府资金运作的全过程及风险运作的效益性、风险性及政府资金在运作过程中的成绩、问题、责任,各级人大常委会都有权进行监督。政府和审计机关有义务将全部财政资金的有关情况向本级人大常委会进行报告。

(四)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的重要平台是向人大常委会作出的审计工作报告,法律意义上的最重要监督是人大监督。预算执行审计结果报告和工作报告是财政审计的最终成果,也是审计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有效载体。各级审计机关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就是要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按照宏观性、建设性、整体性的要求和已经确定的总体目标,在完成具体审计事项的同时,充分挖掘和整合各类信息,综合反映本级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体制、机制、制度性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进一步提升“两个报告”的影响力,推动审

计成果利用。从法律意义上讲,我国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人大监督是我国最高层次的监督。人大监督有利于审计成果的利用,有利于推动体制、机制的完善。

(五)从民主法制发展的必然趋势看,信息公开是必然,人大监督只会加强。政府信息公开是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的必然要求。近几年来,从审计署到地方审计机关都在大力推动审计结果公告,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将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并审议通过的《审计工作报告》原文向社会公告,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每年都会引起热议。人们从审计结果公告中所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些问题和数值,更重要的是从中看到了党和政府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和政务公开工作的决心。建立财政审计大格局在有利于人大监督的同时,也有利于社会公众了解国家经济秩序和财政资金运行的整体情况,有利于社会对国家财政资金运行的监督。

二、对如何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思考

(一)一切审计工作都与财政审计有关。以财政审计为主线,串引审计业务工作、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投资审计等,既要考虑满足各专业审计自身属性,又要考虑满足财政审计的总体要求,服务于财政审计,重财政审计不唯财政审计,将其它审计成果转化为财政审计成果并为财政审计所共享。

(二)在时间安排上服从人大安排,整体安排要有计划性。以“同级审”时间为规定,超前规划、丰富内容,从上一的下半年开始即着手谋划、安排好审计工作,选择重要的审计成果纳入财政审计工作报告,本年上半年则将主要力量投入财政“同级审”,几乎所有的审计项目均应满足财政“同级审”一般属性和要求,注意突出财政审计的特色,满足人大和政府的双重需求。

(三)项目安排既有专门的预算执行和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也有经济责任、投资及其他审计和审计调查中的内容。财政审计大格局主要以财政审计的内容为基础,还应包括部门预算执行审计、财政决算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审计、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加强各专业审计目标与财政审计目标的结合,要把财政审计的重要事项贯穿于这些专项审计或审计调查中。要整合审计资源,一次审计多项成果,以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带动其他审计项目的开展,开展一些一拖二乃至一拖

三、四的项目。

(四)要做到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关键是审计方式、方法的创新。审计方式上,要将传统审计、专项审计及专项审计调查相结合,真实、合法审计与绩效审计相结合,既有形式上的创新,又有内容上的创新,达到充实、丰富“同级审”报告的目的。

(五)工作目标由重点揭弊向批判性、建设性并重转变,充分发挥推进体制机制的完善。推进财政审计大格局,将进一步凸显财政审计的综合性和宏观性,这是其他任何单项审计所不能实现的。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应提高洞察问题的敏锐性和选择重点的敏感性,善于从宏观上对财政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和情况进行归纳分析,透过现象挖掘产生问题的根源,从体制、制度和机制等层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达到预期的审计效果,充分发挥财政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六)工作时序上,由事后审计向事后审计和跟踪审计、即时审计并重转变,解决审计的“马后炮”问题。如,要探索在编制财政预算的时候就提前让审计部门介入,参与人大对预算的

审查;要探索财政联网审计的新思路,及时发现问题;探索对专项资金进行绩效跟踪审计;加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跟踪审计,等等。

三、安庆市审计局的做法

(一)充分利用“同级审”平台展示审计成果,一切工作服务财政审计大格局

财政“同级审”受到的关注度高,人大、政府从财政“同级审”工作方案的制定就开始介入,因此“同级审”成为展示审计成果的最佳平台,同时也是检验审计工作最重要的平台。“同级审”要做到领导满意,社会公众理解、满意和支持政府财政工作和审计工作。出于这种认识,今年安庆的财政“同级审”报告包括了从2009年下半年到2010年上半年审计机关的主要审计成果。在确定审计项目时,我们按照财政审计大格局要求,围绕全部政府性资金,将所有审计项目纳入“一盘棋”通盘考虑;以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为主题、以满足“两个报告”内容的需要为目标,合理安排审计项目,形成主次分明,既单独立项、又相互联系、统分结合的一个整体。

(二)突出了项目计划管理的科学性、长期性,将滚动计划与计划紧密结合,做到“长计划,短安排”

按照市审计局提出的“对市本级一级预算单位、部分重点二级预算单位以及重点国有企业至少三年轮审一遍;对所辖县(市)区和市经济开发区,五年一届任期至少轮审一遍;对重大财政专项投入或人民群众关注的专项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情况全面实行专项审计(调查);对政府投资项目逐步实行必审制”的工作目标,统筹安排各的审计项目计划,做到既体现特点、又服从规划,提高审计计划的宏观性、针对性、科学性。我局还实施了“审计精品”项目计划,将审计精品计划与审计项目计划一并下达,增强了打造“审计精品”的针对性、主动性。

(三)关注不同角度的难点、热点,通过财政审计彰显审计的特色、能力

2010年的财政“同级审”除安排对财政、地税、国库和部分财政预算执行单位进行常规审计或审计调查外,还对本级政府债务情况,地方重点财政资金效益,市直15个行政事业单位会议费、考察费(境内、境外考察费)、招待费、小车购置及使用费等四项公务费用情况和10个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房产管理使用处置情况开展专项审计调查,其中特别是四项公务费用和经营性房产的审计调查,政府和有关部门予以了高度关注,对推动地方规范财政资金管理、推进公共财政建设将起到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市审计局从重点领域和重点资金入手,注重“板块”效应,如将市教育局及部分学校作为财政“同级审”的一个侧重点,既呼应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发,也体现了民本审计的理念。

(四)建立长效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对全部政府性投资项目实施审计监督

安庆市第十五届人民政府第17次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安庆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监督办法》,该办法已于2010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为适应《安庆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监督办法》实施对政府投资审计的新要求,市审计局着力在全市审计机关推进投资审计专职

机构建设,继市局成立投资审计中心后(编制15人),今年以来,我市已有6个县级审计机关组建了事业编制的投资审计中心(另有2个县已确定成立,待编委会通过),其中有三个县市高配副科,县市新增编制人数30人,有效改善了审计机关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为审计人才队伍建设开辟了新的渠道。全市审计机关以省、市政府分别实施政府投资审计监督办法为契机,加大了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全面审计监督和对重点工程项目实施跟踪审计的力度。上半年,全市审计机关共审计单位103个,审计项目投资完成额64593万元,查出配套资金不落实1425万元,核减工程投资额5352万元(其中:核减概算1044万元,核减结算4308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核减额增长了4.3倍。

(五)多措并举,加强各部门、多领域合作

将财政财务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审计调查紧密融为一体,既充分利用了审计结果,避免了重复审计,又提高了审计效率。如对市教育局、市科技协会、市城管执法局、市招标采购管理局等单位的审计,由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以及“公务四项费用”(会议费、招待费、考察费、小车购置及使用费)情况、经营性房产管理使用情况的专项审计调查合并组成,一次审计,出具3-4个审计(调查)报告。“公务四项费用”(会议费、招待费、考察费、小车购置及使用费)情况、经营性房产管理使用情况的专项审计调查成立专门的审计调查组,除完成自身负责的一些单位的审计调查外,还负责制定统一的审计实施方案,设计统一的报表格式和审计(调查)报告格式,交各审计组执行,汇总相关审计情况,最终形成审计调查报告。在今年的预算执行审计中,我局积极实施送达审计,财政“同级审”项目中有四个项目实行了送达审计。市审计局还从内审部门抽调了6名内审人员充实到审计组,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人员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既有效解决了审计力量不足的问题,又培养和锻炼了内审队伍,效果良好。

(六)发挥建设性作用,且在以往基础上关注全部性资金

在审计工作中,我局注重从量上、项目上、审计内容上全面关注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为保证对全部性资金审计工作目标的实施,今年,在财政审计项目计划安排上,我局突出了专项审计调查的分量,扩大审计监督覆盖面,财政“同级审”涉及单位达到29个,占一级预算单位数的近30%。在审计的内容上,从以往单纯关注预算执行到重点关注财政管理政策的执行,如非税收入管理、经营性房产管理、国家增收节支政策的执行等,在此基础上,我局向市委、市人大、市政府领导提出了多个《审计建议》,力求在推动体制、机制建设上有所作为。

(七)强化审计结果利用,提升财政审计工作层次。一是积极推进结果公告办法的施行。今年我局经市政府法制办审理批准后,制定实施了《安庆市审计局审计结果公告暂行办法》,为积极推进审计结果公告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进一步完善审计成果利用机制。注重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以《审计建议》、《审计要情》等多种形式,向有关领导报告审计结果,提出审计建议。

(

上一篇:主题班会简报范文下一篇:知识问答解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