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市财政局工作制度

2022-11-06

制度是工作的抓手,也是长效机制形成的保障。那么你真的知道如何制定制度吗?以下是小编的收集整理的《定西市财政局工作制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定西市财政局工作制度

定西市农机化工作情况汇报

定西市农机化工作情况汇报 定西市农业机械管理局 (2008年11月7日)

一、全市概况

定西市位于甘肃中部,东接天水、西靠兰州、北邻白银、南连陇南,总面积20330平方公里,辖安定、通渭、陇西、渭源、临洮、漳县、岷县一区六县,119个乡镇,1831个村,总人口29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66万人。总耕地面积770万亩,农作物种植面积775亩。全市海拔在1640-3940米之间,分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和高寒阴湿区两个自然类型,年平均气温5.7—7.7℃,无霜期109—162天,年降水量350—500mm。黄土丘陵沟壑区为中温带半干旱区,包括安定、通渭、陇西、临洮和渭源北部,占全市总面积的60%,年降水量300多毫米;高寒阴湿区为南温带半湿润区,包括漳县、岷县和渭源南部,占全市总面积的40%,年降水量400多毫米。

历史上的定西曾是一块比较富庶的地方,境内有新石器时代著名的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寺洼文化和辛甸文化,曾出现过“天下富庶,莫出陇右”的繁荣盛景。到了近代,由于自然、社会等原因,定西成为全国最贫困的地方之一,境内山大沟深,植被稀少,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比较严酷。定西的发展历来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极大关注,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先后到定西视察。1983年,国务院将定西北部四县列为“三西”建设重点县,1986年又将南部三县列为国扶贫困县,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帮助下,改革开放以来,定西历届党政领导班子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发扬领导苦抓、部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从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入手,狠抓扶贫攻坚,全市于1999年实现整体基本解决温饱目标。2003年,国务院批准定西撤地设市,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尽快稳定解决温饱进而向小康迈进的目标,不断深化对市情的认识,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促进了经济社会的较快发展。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00.14亿元,财政收入达到6.0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34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63元。

二、近几年农机化工作的主要做法与成效

1、发展成效

近年来,全市各级农机部门及其广大农机人员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帮助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农机化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全力组织农机化生产和开展抗灾救灾,加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和社会化服务,加大农机新技术推广力度和示范基地建设,强化农机监理和安全生产,突出农机化教育和人员队伍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农机化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农机装备水平显著提高。到2007年底,全市农业机械总值达9.82亿元,比“十五”末增加了1.78亿元,增长22.1%;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36.81万千瓦,比“十五”末增加了23.61万千瓦,增长20.8%;每万亩耕地农机动力拥有量由“十五”末的1469.84千瓦增长到目前的1776.41千瓦,增长20.86%。

——农机作业水平稳步提升。2007年,全市农机标准工作总量达1.54亿标亩,比“十五”末增长了14.92%。全年完成机耕163.3万亩,机播32.7万亩,机收25.6万亩,分别比“十五”末增长了8.7%、59.2%和106.6%,机械化程度分别为21.08%、4.22%和3.30%。机械耙耱、镇压、平田整地、植保、脱粒、灌溉、加工农副产品及饲草(料)、运输等作业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粮油加工和农业运输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和半机械化。

——农机管理服务网络初具规模。市、县区农机局、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农机监理所(站)都建立健全,7县区都建有农机化学校,有6所学校被农业部定为“四有”机校,其中的5所已纳入全省中等成人教育序列。119个乡镇都建有农机管理服务站,其中一等一级站2个,一等二级站3个,二等三级站103个。全市有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10个,在民政部门登记的农机协会10个,农机服务队4个,其他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28个。农机户达9.55万户,其中农机服务专业户7349户,农机大户97户。各类农机修理厂(点)470个,其中二级修理点42个,三级修理点259个,专业修理点69个。农机经营机构287个,其中农机流通企业31个,农机供应点197个,农机供油站(点)64个。乡村农机人员总数达11.38万人。

——农机化技术推广、应用力度逐年加大。近年来,全市农机系统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特点,坚持推行行政与技术双轨承包责任制,以抓好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示范点建设为切入点,逐年加大示范基地建设力度,建立了一批农机化技术示范点,起到了很好的辐射带动作用。今年全市共建立马铃薯机械化生产千亩示范点25个,500亩以上示范点20个,种植和挖掘综合示范面积跨上50万亩台阶,预计比去年增长9%,达到51.5万亩。机械全方位深松示范面积预计达90万亩,中药材机械化挖掘示范面积预计达1.5万亩。培训各类农机人员17600多人,农机化科技知识得到大力普及,近几年农民研制和改良农机具热在农村悄然兴起。

——农机安全生产形势趋于平稳。近年来,全市各级农机部门坚持把“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创建“平安农机”作为抓好农机安全生产的突破口,深入开展“农机质量安全年”活动和 “文明监理,优质服务”示范窗口建设活动,认真组织开展农业机械安全技术检验、驾驶操作人员考核、安全检查和安全宣传教育等确保农机安全的基础性工作,加大了对“两无”(无牌行驶、无证驾驶)现象的整治力度,强化了对农村拥有量较多的“四小机”(小型耕作机、小型铡草机、小型脱粒机、小型粉碎机)的监管力度,积极创建农机安全示范乡(村)、农机安全示范户,有效消除了事故隐患,减少了农机大事故的发生。全市拖拉机事故起数、死亡人数、重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连续20年未突破控制指标,较好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农机经营效益显著提高。近年来,随着农机服务领域的进一步拓宽,农业机械广泛应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改善了自然条件,减少了水土流失,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增加了农民收入,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7年,全市农机经营总收入达3.31亿元,实现利润1.24亿元。

2、主要做法

(1)统一思想,形成农机化发展共识。认识对发展至关重要。只有认识清楚了,思想才能统一,思路才能清晰,才能选准目标,找准切入点,从而搞好工作。多年来农机化工作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首先,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中心环节,是社会进步和生产力提高的重要标志。发展农业机械化,就是落实党的政策,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条件。第二,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我市农业实现抗灾救灾夺取丰收的重要物质技术手段。定西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干旱、霜冻、冰雹、暴洪等自然灾害频繁,只有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抗灾救灾中的积极作用,才能有效抵御自然灾害的侵袭。第三,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推动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物质条件。在当前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无论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还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都离不开农业机械化。第四,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实现我市科教兴农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市之所以在地膜栽培、农田基本建设、营造“土壤水库”、农业节本增效以及发展马铃薯、中药材、畜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诸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在于农机与农艺的有机结合和农业机械载体作用的有效发挥。

(2)加强领导,营造农机化发展氛围。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关怀,离不开相关部门的配合和支持。定西市委、市政府历届领导都十分重视农机化工作。首先,把农机化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并经常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和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第二,将农机化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各级政府每年都将机耕、机播、机收、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农机购置补贴和农机安全生产等重要指标纳入农村经济工作综合目标考核,在督促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有力地促进了农机化事业的发展。第三,制定完善农机化发展配套政策。为了加快全市农机化发展,不断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近年来,定西市委、市政府先后转发了《关于加强全市农机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关于认真做好平田整地机械化经营管理工作的通知》、《定西市农业机械设备管理办法》和《关于加快推进全市农业机械化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对全市农业机械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强化服务,夯实农机化发展基础。我市按照“增强市一级,提高县区一级,巩固乡镇一级,扩大村社一级,发展农机户”的工作思路,狠抓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一个以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为主体,农机经营户为基础,农机推广、培训、维修、信息服务和投诉监督等服务组织为支撑的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正在形成。市、县区农机部门每年在春耕、“三夏”、“三秋”、冬季农机化生产和农业抗灾救灾期间,都要组织管理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走村串户,组织农机开展生产,宣传政策法规,检修机具,开展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工作,帮助农民解决农机技术难题。有条件的乡镇农机站,按照“以农为主,综合经营,有偿服务,增强活力”的原则,创办了多种形式的经营实体,为农机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4)狠抓项目,增强农机化发展后劲。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离不开项目的支撑。全市各级农机部门把储备项目,争取项目,实施项目作为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举措,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农机化发展的突破口,先后实施了粮食自给工程、“两西”建设、地膜粮食工程、旱作农业工程、机修梯田工程、施水播种和节水灌溉工程、扶贫开发工程、封山禁牧发展舍饲养殖工程、“阳光”培训工程、农机购置补贴等一大批农机化项目。特别是农机购置补贴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装备水平,优化了装备结构,为新形势下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05—2008四年的农机购置补贴项目资金总额达3892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贴660万元,省财政补贴570万元,县区财政补贴74万元,带动农民投资2588万元。共投放补贴机具7480台,受益农户和农机服务组织6968户(个)。

(5)推广技术,突破农机化发展难点。我们坚持把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作为推动农机化发展的关键常抓不懈,突出主要作物和关键生产环节,加快新技术、新机具的研制、引进、推广、应用。近年来,全市围绕解决农村温饱,推广了地膜小麦穴播、膜侧沟播等机械化技术;围绕生态农业建设,推广了机修反坡梯田、平田整地等机械化技术;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发展,示范推广了马铃薯机械化生产、中药材机械挖掘和畜草加工等机械化技术;围绕旱作农业工程,推广了全方位深松、行走式施水播种、节水灌溉等机械化技术;围绕农业节本增效,推广了化肥深施、精量半精量播种、农机节油等机械化技术。

三、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情况

1、马铃薯产业发展概况

定西海拔高,地处青藏高原下延区与黄土高原抬高延伸区交汇地带,特殊的地质地理和地形地貌决定了气候类型的多样性,为马铃薯不同品种的多样化布局创造了有利条件,使定西成为全国马铃薯种植最佳适宜区之一,区域优势基本形成。定西的马铃薯产业经过多年培育,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逐步完善,竞争力明显增强。目前,定西已成为全国马铃薯三大集中产区之一和全国最大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全国重要商品薯生产基地和薯制品加工基地。马铃薯科研与技术创新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脱毒种薯生产能力居全国之首,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应用生物工程技术、原原种雾培生产脱毒种薯技术在国内处于一流水平,形成了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陇薯、渭薯、武薯、青海薯、甘农薯和外引专用薯等六大优良品种系列;基地规范化、集约化和订单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基本形成了区域化布局、规范化种植、订单化生产的格局;加工能力迅速提高,逐步由初级粗加工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市场流通体系日益完善,外销和贮藏总量逐年增加;质量品种意识明显增强,对外宣传推介工作扎实有效。截止目前,全市共制定审颁无公害马铃薯甘肃地方标准5项,注册马铃薯品牌商标10个;“渭源马铃薯良种”、“安定区专用型马铃薯及其加工制品”、“定西马铃薯脱毒种薯及其制品”等3个马铃薯产品已获得国家原产地地理标记注册,临洮“腾胜”牌、安定“鲁家沟”牌、陇西“清吉”牌马铃薯、通渭粉丝和安定超兴精淀粉获得国家A级绿色食品证书、安定“大江”牌马铃薯获得国家有机食品认证;渭源、陇西、临洮、安定四县区的马铃薯生产基地被认定为省级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安定、渭源分别被中国农学会特产之乡组委会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加之连续7年马铃薯产业发展暨经贸洽谈会的成功举办,使我市的马铃薯在全国已有了相当的知名度,为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壮大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社会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从定西实际出发,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富民产业,按照“顺应天时,遵循自然规律;顺应市场,遵循经济规律;顺应时代,遵循科学规律”的指导原则和“扩充规模、增加总量、依靠科技、提升层次、开拓市场、扩大外销、强化措施、促进加工”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产业富民战略,着力培育马铃薯富民工程,全市马铃薯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已成为富民强市的朝阳产业和主导产业。2007年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365.97万亩,总产量502.9万吨,产业产值16.8亿元,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产业中获益521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8%。今年初,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打造“中国薯都”的目标,采取有效措施,落实扶持政策,全力打造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新优势。今年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351.69万亩,预计总产量500万吨左右,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产业中获益约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左右。全市淀粉加工企业达到443家,其中千吨以上的马铃薯精淀粉及其制品生产企业33家,马铃薯精淀粉及其制品生产能力达35万吨,其中万吨以上生产能力的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20家。马铃薯加工成品已发展到精淀粉、变性淀粉、全粉、薯条、膨化食品等10多个品种。

2、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现状

(1)装备水平有所提高。1997年,我们从河北引进了首台马铃薯播种机,开始了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的试验、示范。同年,又仿制了2台,1998年在安定区青岚乡等地进行多点示范。从1999年引进德国的20台马铃薯播种机开始,不仅马铃薯播种机的数量逐年增加,而且其他机械化生产机具也随着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相继投入机械化生产环节。目前,全市拥有马铃薯播种机564台,马铃薯挖掘机561台,深松机120台,中耕机14台,喷药机4台。

(2)技术人员队伍实力较强。近年来,全市农机系统认真实 施“人才工程”,在引进和培养人才上狠下功夫,先后有一大批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以每年不等的数量进入农机队伍,相继成为技术骨干。目前,全市农机系统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34人,占职工总数的44.9%,其中高级工程师4人,工程师32人。

(3)机械化生产技术进一步完善。从1997年引进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技术开始,农机部门在总结试验、示范经验的基础上,从研究马铃薯生长特点、提高产品质量、改良机械性能等关键环节入手,先后开展了单项生产技术和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的研究,初步形成了集深松改土、机械播种、中耕培土、机械植保和机械收获为一体的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4)综合配套技术有效整合。市委、市政府在着力抓好深松、机播、机收等机械化生产技术的同时,根据马铃薯产业的发展需要,近年来狠抓了加工和贮藏等综合配套技术的整合工作,取得了完善产业链条和提高综合技术应用水平的效果。

(5)机械化生产面积逐年扩大。从1997年引进首台马铃薯播种机开始,一直到1999年,全市马铃薯机械化生产处于试验、零星示范和多点示范阶段,没有形成作业规模。真正意义上的形成规模的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是从2000年开始的,当年完成机械化生产面积6817亩。2001年机械化生产面积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完成机械种植2.36万亩,机械挖掘2.05万亩。从2002—2005年,平均每年的机械化生产面积都在6.8万亩左右。2006年达到31.39万亩,机械化作业面积接近前四年的总和,2007又有了新的突破,达到46.63万亩,比2002—2005年的总面积增加了12.63万亩。今年是近年来机械化生产面积最大的一年,在机械作业面积和机械化程度上创历年来最好水平。全年完成马铃薯机械化生产面积预计达51万亩。2000—2008年全市累计建立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521处,累计完成马铃薯机械化生产面积 166.1万亩。随着机械化生产面积的逐年扩大,机械化作业率也呈现出逐年提高的特点,2006年仅为9.85%,2007年突破10%,达到12.7%,今年预计达到14.5%,年均提高二个百分点。

(6)龙头企业参与机械化生产的势头良好。市内有敦煌种业公司、定西爱兰薯业公司和定西禾丰公司等数家经营公司购置国内外先进设备,进行适度规模的生产经营,已凸现出参与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的良好势头。

(7)广大农民对机械化生产技术的认识逐年加深。经过几年的示范推广,因机播马铃薯呈现出生产效率高、增产幅度大、商品率高等优势,机械挖掘马铃薯具有破碎率低等特点,广大农民对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在减轻劳动强度、节约生产成本、提高产量和产品品质等方面的认识程度逐步加深,应用机械化生产技术的自觉性有所提高。由于老百姓尝到了深松直接带来马铃薯丰产增收的甜头,近两年全市出现了深松机供不应求,深受群众欢迎的喜人景象。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我市的农业机械在马铃薯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中的确发挥了比较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农业机械装备总量不足,结构不尽合理。一是作业机具总量还远远不能满足马铃薯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二是配套作业机械机型少,配套比率低;三是低档次机具多,适应马铃薯规模化作业的新型机具和高性能机具少。

2、农业机械化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够平衡。农机经营规模化程度低,加之受自然条件的制约,作业水平不高。在作业环节上,耕、种、收三大机械化作业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在区域发展上,南部高寒阴湿区和偏避山区农机化应用水平明显低于北部川区和交通沿线一带,发展不平衡。

3、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低,整体效益较差。农机社会化、专业化运行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农机大户少,农机专业服务队、农机协会等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的发展刚刚起步,运行不够规范,直接影响着农业机械的利用率和作业效率。燃油并轨后价格上扬,且极不稳定,农业机械作业成本明显增加,农机经营效益较低。

4、农机化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发展步伐缓慢。我市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财政每年除了保障人员工资外对农机化无力投入,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机化科技推广、试验示范、项目建设、技术培训、安全监理及服务体系建设的大力开展。由于总量有限,补贴比例偏低,加之我市的农民购买力不强,多数农民还是难以筹措67%的自筹资金,政府补贴资金还不能满足农民购机愿望,以致放慢了购机步伐。封山禁牧配套农业机械和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等项目,都因缺乏配套资金投入而进展极为缓慢。

5、基层农机管理业务不顺,工作不够规范。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实行“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后,农机专干不专、人员缺少的现象较为突出,基层农机管理功能不强。农机流通企业划归省上直接管理后,主渠道的作用发挥不够,农业机械产品质量投诉时有发生。农机生产企业的修理业务虽归农机部门管理,但因缺少对企业的管理职能和机制,管理上还有一些薄弱环节。农用运输车移交公安部门管理后,一方面农机监理人员出现相对富余,另一方面公安部门警力不足,无牌行驶和无证驾驶现象仍然存在。

五、今后几年的工作思路和今年主要工作进展情况

1、今后几年的发展思路

今后几年我市农机化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继续坚持“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发展战略,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机化事业全局。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科技进步、依法促进的理念发展农业机械化。紧紧围绕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坚持提高效益与能源节约并重,以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以科技进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政策法规为保障,以项目带动为载体,不断提升农机化装备水平,逐步发展农机服务产业,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利用率和作业水平,大力推广应用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在示范点上率先实施全程机械化作业,以科学的管理,优质的服务,扎实的工作,推进农业机械化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按照以上发展思路,今后几年我市农机化的主攻方向和发展方针是:

确定三个区域:按照北部旱作农业和生态建设区、河谷川台高效农业和设施农业区、南部畜草和中药材产业区,合理定位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向。

围绕一条主线: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区域化、标准化、产业化、市场化和服务社会化。

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坚持整体提升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点与面相结合,政策引导和农民意愿相结合,农机与农艺相结合;二是坚持先进适用、经济环保、能源节约,数量、结构、质量、效益并重,协调发展;三是坚持政策扶持,市场引导,政府推动,农民主动,项目带动,法律规范的发展机制。

抓好五个重点:一是在作业环节上,主攻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三大作业环节的机械化程度,在作业水平上实现新的突破;二是在基地建设上,围绕我市农业结构调整,重点建立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三是在农机化技术推广应用上,突出旱作农业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四是在农机化科技创新上,着眼于马铃薯标准化种植、双垄沟全膜覆盖、中药材挖掘、玉米收获、秸秆综合利用,节水、节肥、节种、节油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五是在项目建设上,重点实施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示范推广工程,机械化旱作节水、节肥、节种农业示范推广工程,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示范工程,秸秆综合利用试验、示范工程,农机具购置补贴项目工程,农机化示范基地建设工程。

2、主要发展目标

在现有基础上,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高经营服务水平,力争在“十一五”末使全市农业机械化事业取得较快发展。

(1)农机装备水平。在结构优化的基础上,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年均增长7%,到2010年底达到160万千瓦;农业机械总值达到11.5亿元;拖拉机拥有量达到12000台;配套机具达到15600台(部),配套比达到1:1.3。

(2)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机耕达到190万亩,年均增长5%;机播达到50万亩,年均增长20%;机收达到35万亩,年均增长15%。

(3)经营收入。农机经营服务总收入达到3.8亿元,纯收入达到1.5亿元。

(4)农机技术培训。农机实用技术人员培训每年达到2万人次。

3、工作重点及措施

(1)制定和完善扶持政策,努力增加农机化投入。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甘肃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包括农机购置补贴、燃油补贴、信贷税收优惠,农机保险、机耕道路建设等支持政策,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的多元化、多渠道投入机制,建立长效的政策扶持和发展机制,调动农民自主发展农机化的积极性,增加农机化投入。进一步完善农机购置补贴办法,逐步扩大补贴范围,增加补贴资金总量,重点支持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示范推广、技术培训、试验示范及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股份合作制,以股份的形式吸引社会闲散资金、工商资本等用于大型农业机械购置。坚定不移地推进项目建设,认真筛选和论证项目,进一步加大项目争取力度。

(2)优化装备结构,发展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积极转变农业机械增长方式,以增量调整带动存量优化,以存量优化促进结构升级,实现农业结构与农业机械装备的同步调整;在稳步推进农机保有量增长的同时,着力调整大中型机械与小型机械、动力机械与配套机械、种植业机械与农村其它各业所需机械比例,大幅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建立农机动力机械报废更新补贴制度,加快淘汰落后、超期使用的农业机械,依靠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引导农民购置可靠、先进、经济、适用的农业机械。进一步整合现有农机装备,盘活存量,优化组合配套,向优势产业集中倾斜。

(3)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机化整体效益。按照“因地制宜、多元创办、政府扶持、部门指导、市场运作”的基本思路,积极引导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和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遵循“农民自愿、民主管理、互助合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在重点发展农机大户的基础上,加快培育和发展机械联合、技术联合、服务联合、信息联合的“四联合”农机专业合作服务组织,提高农业机械的利用率和农机化整体效益,积极推进农机化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农机化发展。加强农机推广机构建设,稳定和壮大基层乡镇农机管理人员队伍,以试验示范基地为依托,提供公益性农业机械技术的示范、推广和培训服务。

(4)加快人才培养,构筑农机化发展平台。建立农机化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立足农机、面向农业,培养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类型的农业机械化专业人才,为农机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充分利用现有农机化教育培训基地,以技术培训为着力点,加强农机化管理队伍、农机专业人才队伍、农机操作手和技工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人才继续教育制度,加强农机管理、推广、教学、监理人员的岗位培训,通过定向学习,院校进修,集中培训,以会代训等形式,培养一批农机化专业人才。依托农机化学校,建立农机化教育培训基地,立足农业,面向农村,面向市场,因地制宜地开展多种技术和人才培训,把农机化学校建设成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教育基地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培训阵地。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吸引各方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促进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的引进、开发和应用。

(5)加强资源整合,提高农机化科技创新能力。围绕服务“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战略,加强产、学、研、推、管的优势资源整合,建立以农机企业为主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的研究和开发;突出关键作物关键生产环节,着力解决农机化科技创新滞后,技术供给不足,不能满足农业结构调整需求的问题;坚持引进、消化和自主创新相结合,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建立农机化科技示范基地,提高新机具、新技术的转化速度,加快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步伐。

(6)加强监督管理,优化农机化发展环境。建立长效的农机产品质量安全调查、投诉监督机制,加强农机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严防假冒伪劣农机产品进入市场,维护农机户的合法权益;按照职责法定的原则,理顺农机维修行业管理关系,规范农业机械维修职业技能鉴定,加强农机维修网点维修质量的监督管理,保证农业机械维修质量;建立农业机械化作业质量标准,加强对农业机械作业组织各类有偿作业服务质量的监督,维护作业秩序,保障为农民提供便利和服务;按照“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对农业机械安全使用的宣传、教育和监督管理,为农机化发展保驾护航。

4、今年主要工作进展情况

一是全面完成了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任务。今年,我们共争取到省以上农机购置补贴资金570万元,安排在7县区组织实施,在严格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和程序办事的同时,共引导农民自筹资金1131.57万元,争取县区财政及其它补贴资金33.55万元,累计购置投放各类补贴农业机械3598台,其中拖拉机879台、耕整地机械1353台、播种机械21台、覆膜机械23台、薯类收获机械60台、饲草收获机械156台、秸杆综合利用机械577台、脱粒清选机械506台、其他机械23台。使直接受益的农户及农机服务组织达3368户(个)、13283人,机械设备总值达1735.12万元。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落实,对于提升我市的农机化装备水平和帮助部分农户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较好地完成了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示范点建设任务。在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示范点建设过程中,我们重点推广了以“机修梯田、机械深松、机械播种和机械收获”为主要环节的农机化生产模式,在通渭、陇西、临洮等县大力倡导“贷款修梯田、梯田种洋芋、洋芋售后还贷款”的生产方法。年内共建立马铃薯机械化生产500亩以上示范点45个,示范面积达4.12万亩,带动完成马铃薯机播总面积达31.36万亩、机收20.2万亩。另外,我们还承担了岷山种畜场的马铃薯原原种全程机械化生产任务。目前,已全面完成了该示范点上的机械旋耕施肥、机械铺膜、中耕培土、病虫害防治和机械收获等全程机械化所有作业任务,累计作业面积达1万亩(次)。同时,我们还正在组织开展中药材机械化挖掘和全程机械化深松示范点建设。预计中药材机械化挖掘面积可达1.5万亩,全程机械化深松面积可达90万亩。

三是较好地完成了农机技术培训任务。我们紧紧围绕农机培训工作任务,整合培训资源,以全市七所农机化学校为主阵地,结合春耕生产抓培训,结合劳务输出抓培训,结合购机补贴抓培训,结合安全生产抓培训,全市农机技术和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进展顺利。截止目前,年内已培训各类农机技术人员17600人,占计划1.86万人的95%。下一段,我们将充分利用冬闲时间加大培训力度,预计培训计划能够超额完成。

四是规范扶持发展了一批农机化服务和作业组织。为进一步整合现有农机资源,加快农机服务组织建设步伐,规范农机服务组织管理和运行,提高机械利用率,促进全市农业适度规模化、集约化种植,我们积极探索农机服务组织建设模式。市上成立了全市农机行业协会,七县区新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8个,农机大户10户,逐步规范了收费标准,提高了信息服务水平,在提高机械利用率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五是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有成效。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平安农机创建和安全隐患整治等农机监理工作,有力地维护了全市农机安全生产秩序,年内没有发生较大的农机安全事故,减少了不必要的开支,增加了农民收入。今年,全市共创建农机安全示范乡镇、村、户分别达14个、 66个和655个,明显多于上年。已排摸发现安全隐患事故318处,整治280处。截止10月底,全市已检验拖拉机3202台,检验率为85.8%;拖拉机注册登记 802台,占任务的200.5%;驾驶员培训考证625本,占任务的156.3%;拖拉机驾驶证到期换证审验271本,占应审验的89.4%。与此同时,为着力推动我市农机监理行风建设,宣传农机安全生产知识,我们录制《定西农机监理》专题片8期,在定西市电视台《定西新韵》栏目多次播放。

六、几点建议

1、虽然我市在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机械化总体水平仍然不高,建议农业部农机化司将我市列为全国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示范市,并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重点扶持。

2、我市农民还很困难,购买力不强,建议农机化司在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时再提高对贫困地区和重点项目所需机具的补贴比例。

第二篇:定西站工作汇报4.23

兰郑长定西站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欢迎到定西站检查指导工作,首先我将定西站概况及近期工作做简单汇报。

定西减压分输站位于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凤翔镇景家店村,距定西市约 6Km,站区占地面积12390m2(1.2公顷;18亩),定西站海拔1918米,(上游最高点海拔2700米,下游最高点海拔2400米)距兰州首站144km,距张家川站188km。我站主要任务是减压、分输,同时负责5#-8#阀室及130公里的管线巡护工作 。

一、站场情况介绍

a.站场主要功能:减压、油品分输、压力泄放及收、发送清管器等功能。同时又是阴极保护站,阴极保护约 100公里。 b.主要工艺设施

1、2台泄压回注泵,串联安装;

2、减压阀组2套;

3、清管器收、发球筒各1个;

4、干线进站设超声波流量计1套;出站未安装; 5. 200m3拱顶泄压罐2具;

6.水击保护泄压阀组进、出站各1套;

7、分输调节阀组2套;

8、油品界面分析,密度计撬座一台。 c.主要工艺流程

1.正输流程:关山泵站来油减压后输送到张家川分输泵站; 2.分输流程:关山泵站来油减压后去定西油库分输计量站;

1 3.进、出站泄压及油品回注流程; 4.清管器收、发流程作业。

二、管线情况介绍

1、4#阀室至5#阀室

4#阀室至5#阀室之间管线距离为13.6km,4#阀室具体位置在定西市符川镇店子街入口处附近(在内官营至符川镇公路22#路碑左侧)。管线穿越关川河1次;管线穿越自然排洪冲沟共计8次;管线穿越砂石路4次,管线穿越沥青公路2次。

2、5#阀室至定西减压分输站之间情况(重点管段)

5#阀室至定西站之间管线距离为19.91km,5#阀室具体位置在定西市祁家庄和斜道口的交界处(定临公路311省道17#路碑至18#路碑之间)。管线穿越河流共计4次;管线穿越自然排洪冲沟共计10次;管线穿越等级公路2次(其中穿越定临公路1次,穿越定渭公路1次)。

3、定西减压分输站至6#阀室之间情况(重点管段)

定西站至6#阀室之间管线距离为18.38km,6#阀室具体位置在定西市宁远镇红土村南川菩萨庙的附近(定通公路093省道21#路碑至22#路碑之间右转进山)。共有14个测试黄桩。管线穿越河流共计15次(其中穿越南河共计7处,管线穿越东河共计8处);管线穿越自然排洪冲沟共计8次;管线穿越陇海铁路箱涵1处;管线穿越天定高速箱涵1处;管线穿越等级公路2次。

4、6#阀室至7#阀室之间管线距离为27km,(马莲滩冲沟穿越是重点管段)

2 管线一直沿山脊及伴行道路敷设,各处完好。

管线穿越自然排洪冲沟共计2次(其中一处为红土村店南川的穿越,另一处为兰郑长甘肃段的唯一中等穿越——马莲滩冲沟穿越)。

5、7#阀室至8#阀室之间管线距离为25km。管线基本沿山脊及伴行道路敷设。

6、8#阀室至李家川隧道进口为 14Km,管线在山中路况复杂,穿越马家磨隧道1次,穿越天馋公路1次。

三、人员状况

我站人员配置是18人(站长1名,副站长1名,技术员2名,运行工5名,计量工5名,管道保护工4名)。目前除4名计量工未到位其他人员已全部到位。

四、投产情况及所做的主要工作

3月30日投产以来,水头4月4日到定西,排方污水600方-700方,收发球各一次,4月20日油头到定西收发球各一次。截至目前进站流量计、进出站水击保护泄压阀、过滤器、减压阀组、油品界面分析及相关仪表已投运;回注泵、泄压罐、污油罐 、污油泵已投运调试完好;干线阴极保护已投运 ; 发电机组系统、锅炉系统尚未联合投运调试。定西站已基本纳入正常稳定生产、管理状态。投产以来主要工作:

1. 按照长庆筹备组投产准备会安排,3月28日成立小班调度,双岗制三班两倒24小时值班,站干部24 小时跟班值守。对投产运行进行监控。运行人员严格岗位运行机制,密切配合投产公司、EPC项目组全过程参与投产。值班人员每小时进行一次巡检,随时汇报运行各项数据和设备运行存在问题,以及故障应

3 急处理结果,以生产日报、电话、短信等形式向各级领导汇报、以及与各科室、上下站之间联系。

2. 不断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工作,禁止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避免对员工造成人身伤害,最大程度消除安全隐患。收集投产信息资料并做好值班记录后及时向生产科汇报;建立站场隐蔽工程台帐,坚持每天对投产中存在问题进行排查上报,保证投油前站内设备完好率,以便于一次性试运行成功。

3. 收集整理管道公司相关专业的标准、制度、规定和规程,做好和对口专业单位及人员的沟通、协调工作;制定各专业的周期性工作计划表,编制岗位描述。

4. 完善站场巡检路线、绘制巡检路线图、编制巡检内容;配合相关科室编制好岗位职责;编制符合我站运行人员及岗位的作业指导书。

5. 对设备、仪表及工器具需求申报工作。

6. 加强学习,组织员工画工艺流程、进行岗位描述、现场操作模拟演练等措施有效提高了操作水平,现场厂家培训二十余次,投产期间全过程参与,为保证投产顺利提供了有力保障。

7、加强施工队伍的管理及门岗的管理,进出站登记,进出站安全教育,有关施工内容经投产公司允许及上级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

五、重点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1. 按照设计我站建有5间宿舍,按照目前人员配置住宿紧张是我站面临的最大困难,急需解决。

4 2. 我站食堂灶具没有配备,站上职工吃住很不方便,给上班带来了很大困难,请公司给予解决。

3. 站内没有污水处理系统,生活及生产用水通过污水提升池后,直接用车拉走,长期运行存在一定困难。

4. 我站无垃圾堆放处,建议在站场外建立垃圾堆放池,定期转运,急需解决。

5. 站围墙外离老乡耕地有2米宽。并且南、西面为水浇地且靠站墙一面偏低,站墙已有塌陷裂缝迹象。尽快提议外墙外周围2米宽约500米长垫高硬化并做道牙以保护站墙。

6. 清洗过滤器、收发球时的落地油无法回收,不符合相关生产规定。 7. 锅炉系统及发电机组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调试投运,一些存在的问题及隐患没有暴露,请公司联系相关单位尽快投运调试。

定西站

二〇〇九年四月二十三日

第三篇:莱西市农技推广人员聘用制度

莱西市农技推广人员聘用制度

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择优聘用的方式,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农技人员的进、管、出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人事管理权限办理,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合理流动、充满活力的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人事管理制度。

一、人员聘用程序:

1、公布聘用岗位、职责、聘用条件、工资待遇等事项;

2、应聘人员申请应聘;

3、聘用单位对应聘人的资格条件进行初审;

4、聘用单位对通过初审的应聘人员进行考试或考核,根据结果择优提出拟聘人员名单;

5、聘用单位领导集体讨论决定受聘人员,并公布聘用结果;

6、聘用单位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与受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签订后的聘用合同须经政府人事行政部门鉴证。

二、人员聘用上岗方法:

1、人员聘用要体现公平、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聘用的全过程要建立严密的人才考核流程,将聘用岗位及职数、竟聘者及个人履历、竟争规则及过程等信息一一公示公开,充分尊重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建立全方位的社会监督机制,充分体现聘用制度全程的公正性,加强全社会监督力度,严把“入口关和出口关”, 实现真正的公平、公开、公正。

2、竞争上岗考试考核内容,专业知识所占比重不得低于80%,参加竟聘上岗人员应具备竞聘岗位相应专业学历,同

等条件下优先聘用在编在岗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人员进、出、管、用由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意见,按程序报批。

三、人员聘用期限:

人员聘用期一般为3-5年,对连续工龄满25年或在本单位工作10年以上、或距退休时间不足5年的人员,可签订长期聘用合同至退休。

四、聘用人员考核: 考核必须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实行领导考核与群众评议相结合,考核工作实绩与工作态度相结合的办法。考核的内容应当与岗位的实际需要相结合,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考核结果为晋升、奖励、续聘、解聘、调整岗位及工资、津贴的依据。 受聘人员年度考核不合格,聘用单位可以调整该受聘人员的岗位或者安排其离岗接受必要的培训后调整岗位,岗位变化后,应当相应改变该受聘人员岗位工资待遇,并对其聘用合同作相应变更。

莱西市农技推广人员工作考核考评制度

为建立农技推广责任制度,科学评价农技推广人员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根据《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与建设意见》和各级文件要求, 特制定本考评制度。

一、考评原则和范围

1、农技推广人员考评应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民主公开、注重实绩的原则,真实地反映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责任和业务水平,以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为目的,促进全市农技推广人员工

作责任心和业务水平的提高。 2、本制度中的农技推广人员是指全市按照农技推广责任制度建设要求设立的农业首席农技推广专家、农技指导员和乡镇责任农技员。

二、考评内容和标准 1、农技推广人员的考评标准以其职位职责和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为基本依据。 2、农技推广人员考评由综合考评、业务考评、服务对象直评三部分组成,以分值计算,总分为100分。 3、综合考评主要对其德、能、勤、绩、廉进行考评。包括职业操守,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爱岗敬业的表现,完成各项工作的数量、质量、效益和贡献,以及廉洁自律情况。具体考评由市农业主管部门,镇和服务对象按相应的比例进行。 4、业务考评主要对其完成的业务工作情况及取得的实绩进行考评。业务考评以量化打分进行,具体考评指标及标准另行下达。

5、服务对象直评主要是指由服务对象对其服务内容的满意度进行测评。一般需对三个以上服务对象抽查等形式进行测评。具体考评方式、考评指标及评分标准由主管局确定。

三、考评组织和办法 1、市农业局成立专门的考评小组,负责对全市农技推广人员的考核管理和组织工作。

2、首席农技推广专家的考评由农业局、各镇农业服务中心、主要服务对象按4:3:3的权重比例计算。所在单位主要对其德、能、勤、绩、廉进行综合考评,镇农业服务中心主要考核其业务业绩,主要服务对象考核其工作满意度。考核结果和等次在区级农业部门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3、农技指导员考评由农业局、服务对象两方面共同考核,按5:5的权重比例计算。农业局主要对其德、能、勤、绩、廉进行综合考评,服务对象主要考评对农技指导员的满意度。考核结果和等次

在市级农业部门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4、责任农技员的考评由农业局、镇和服务对象三方共同参与,按3:3:4的权重比例计算。镇主要对其德、能、勤、绩、廉进行综合考评,农业局主要考评其业务工作业绩,服务对象主要考评对责任农技员的满意度。考核结果和等次在服务辖区镇和市级农业部门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并作为聘用和报酬、晋职晋级以及奖惩的重要依据。

四、考评结果与奖惩

1、农技推广人员考评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总分达到90分及以上为优秀,60—89分为合格,59分以下为不合格。优秀等次比例不超过参评总人数的15%。 2、市、镇两级建立农技推广人员考评激励制度,对年度考评优秀者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资奖励。凡考评没达到优秀的,不得推荐参加农技推广先进个人的评选。 3、农技推广人员考评结果与年度考核

挂钩,并作为职务、职称晋升,评优、奖金发放、进修培训的重要依据。

4、首席农技推广专家考评不合格者,取消首席农技推广专家称号。农技指导员和责任农技员第一年考评不合格者,予以警告;连续两年考评不合格的,不得继续聘任。 莱西市农技推广人员培训制度

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政府推动、多方参与、突出重点、分级分类,逐步推进的思路,坚持骨干培训与普及培训结合,理论教育与现场指导结合,实地培训与远程培训结合,本地培训与异地培训结合的原则,实施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计划和农技人员学历提升计划。组织发动各级农业部门,推广科研教学单位,形成农科教、产学研之间相互配合、上下联动的大协作机制,合力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工作,造就一批业务水平高、综合能力强的现代农业技术推广骨干。

一、培训机构

各级农业行政、推广、科研、教学单位是开展农技人员培训的主要机构。

二、培训对象 市、镇两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农广校专业教师、大学生村干部、支农大学生、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负责人、农民技术员等。

三、培训内容

宣传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现代农业技术和优势特色效益农业知识,农技推广理论和方式方法,农业公共信息和统计技术,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扶持政策等。

四、培训方式 根据不同要求,采取异地研修,集中办班和现场实训等方式,分层分类开展培训。

异地研修主要是将市级农业技术人员和镇骨干农技人员选送到高中等农业院校、农业科研院所、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实验站进行研修,以提高农技人员对先进实用技术的掌握水平、农技推广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市镇集中办班主要是在市镇两级集中办班,重点培训当地生产急需的关键适用技术,以提高市镇两级农技人员的推广能力和服务水平。

现场培训主要针对农业科技示范户、植

保员、沼气工、果树修剪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和种植业农民技术员,通过开展手把手、面对面的现场实训,重点提高他们的生产技能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五、培训管理

市农业局组织制定培训计划,提出分期分批培训要求,组织遴选骨干人员参加培训,配合培训基地做好培训工作,为培训基地提供培训经费。培训机构制定培训教学计划,建立培训台帐。培训结束经考试考核,合格者由承担培训任务的机构向学员颁发合格证书。建立农业人员培训数据库,将农技推广人员接受培训情况作为职务、职称晋升和优先承担农业科技推广项目的重要依据。

莱西市农技推广人员责任制度

一、市级首席农技推广专家 职位设置

首席农技推广专家按我市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实际情况,设粮油、蔬菜、水果、植保、种子、土肥、农业科技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8个岗位,由有较高知名度和权威性的技术人员担任,具体由市农业局确定并聘任。 任职资格

1、拥护党的领导,遵纪守法,诚实公正,爱岗敬业,作风正派,责任心强。

2、掌握本领域最新科技发展动态和市场需求,熟悉本专业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标准及规范,专业基础理论扎实,技术水平过硬,业绩显著,为本地、本领域的技术带头人。

3、具有丰富的“三农”工作经验,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0年以上,大学以上学历、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5年以上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时间。

4、有较强的组织协调、文字和语言表

达能力,思维敏捷,善于开拓创新。 岗位职责

1、宣传贯彻有关“三农”发展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为当地制定农业发展规划、对重大农业决策提供科技咨询。

2、根据我市农业发展、市场需要和农民生产生活等源头性需求,研究提出本地区本领域农业科技推广计划方案。

3、组织实施并带头开展本领域重大关键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集成推广,确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主要措施。

4、通过我市农业信息网等,为农民提供相关科技信息,解答各种农业技术咨询。

5、培养和培训本领域技术指导员、责任农技员、科技示范户等,解答技术指导员、责任农技员提出的各种技术问题。

6、组织或参与农业地方标准的制订,按照“标准”研究制定相应的技术操作规程、生产模式图,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根据产品准出、市场准入及产地可追溯

等农产品监管制度的要求,研究提出本领域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的相关技术措施,指导搞好田间生产档案记录。 主要量化工作指标

1、掌握农民的科技需求动态,年提供1项以上农民急需的有效实用技术,组织1次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广活动,建立1个稳定的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联系1个镇、1个生产基地、1个生产组织、10个科技示范户的科技服务工作。

2、开展农技指导员、责任农技员的业务培训,落实每人每年12天的培训要求。

3、及时答复农技110的技术咨询,答复率达100%。

4、结合农事季节发布有较高质量的农情信息10条以上。

5、全年下镇、村、户时间不少于50天。

二、市级农技指导员 职位设置

农技指导员职位包括市级农技推广机

构中除首席农技推广专家的其他所有种植业技术推广职位。 任职资格

1、拥护党的领导,遵纪守法,诚实公正,爱岗敬业,作风正派,责任心强。

2、了解本领域科技发展动态和市场需求,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标准及规范,有较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业务技术水平。

3、专职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大专以上学历或具有国家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4、有较好的组织协调、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 岗位职责

1、协助首席农技推广专家研究制定本领域全市的农技推广计划,完成首席农技推广专家及上级部门交办的农技推广工作。

2、组织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宣传推介,农作物病虫害及农业灾害的监

测、预报、防治和处置,指导农民采用良种良法、科学用肥用药、开展标准化生产。

3、组织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的相关技术措施,指导农业生产组织及农民按照农业标准、技术操作规程及生产模式图,开展标准化生产,搞好田间生产档案记录。

4、联系、指导镇责任农技员业务工作,组织开展对责任农技员、科技示范户、农民的农业技术培训,及时解答责任农技员、农民提出的各类技术问题。联系、指导若干个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及重点示范户,开展生产调研、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技术咨询。

5、掌握全市的生产情况,及时报送和发布农事信息,完成有关调查统计。 主要量化工作指标

1、年主持或参加1项以上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示范的实施,组织1项以上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推广。

2、建立1个稳定的农业科技试验示范

基地,联系1个镇、1个标准化生产基地、1个生产组织、10个科技示范户的科技服务工作。

3、组织或参与组织4期300人以上农业技术培训,4期农业科技示范户现场指导会。

4、全年入镇、村、户时间不少于80个工作日,入联系户平均不少于5次。

5、对群众的技术咨询,答复率达100%。

6、发布有较高质量的农情信息20条以上。

三、镇责任农技员 职位设置

责任农技员包括所有从事种植业技术推广的镇农技人员、科技特派员职位。 任职资格

1、拥护党的领导,遵纪守法,诚实公正,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工作责任心。

2、专职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具备农业专业中等学校以上学历或具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3、了解国家有关农业及农技推广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4、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业务技术能力,能独立开展农业技术的试验、示范、培训、推广工作。 岗位职责

1、宣传贯彻有关各项“三农”发展的方针政策,协助落实上级农业科技部门在当地开展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工作。

2、全面负责若干村责任区全体农户的农技推广服务工作,重点联系若干个科技示范户。通过现场指导等渠道,及时答复责任区农户提出的各类技术问题,不能解决的负责向上一级或其他农技推广机构、人员寻求帮助。

3、在上级农技推广部门的指导下开展本专业新品种、新技术及农业标准化集成技术的推广应用,确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建立试验示范基地、示范片、示范户,做好农作物病虫害及农业灾害情报发布、防治和处置,指导农民按技

术操作规范和模式图开展标准化生产。

4、举办或组织农民参加农业科技培训。指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建立“三品”生产基地,记载生产档案,全面负责本区域农业标准化的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工作,是联系农户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责任人之一。

5、掌握当地的农业生产情况,及时报送和发布农事信息,完成有关调查统计。 主要量化工作指标

1、开展1项以上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

2、在责任区内建立1个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联系1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0户科技示范户的农业技术服务工作。

3、责任区内田间生产档案记录实施率占应建数量的85%以上。

4、年组织农民培训500人次以上,举办或参与举办科技示范户参加的现场指导会4次以上。

5、年进村入户时间100天以上,入联系户平均5次以上。

第四篇:定西工贸中专学生公寓管理制度

学生公寓是学生集体生活、休息的场所,为加强管理,给学生创建舒适、洁静、安全的生活环境,特做如下规定:

一、实行公寓化管理。学生必须凭学生证或校园卡住宿,未经学校允许,任何人不得擅自入住公寓。

二、学校成立公寓管理委员会,下设公寓管理工作小组,由学生处指导。聘请公寓楼管人员和卫生服务员。公寓楼设立公寓值班室,实行楼管、学生会生活部、宿舍长24小时值班制度。由公寓楼管人员负责公寓楼卫生、纪律、安全的统一管理。

三、住宿学生必须按学校指定的房间、床位、布局住宿,未经学校同意,任何人不得擅自调换。

四、各宿舍由宿舍长具体负责本宿舍的卫生、纪律、入住情况等日常管理工作,住宿人员必须服从宿舍长的管理。

五、爱护公物,遵守安全规定。住宿学生要爱护宿舍财产及公共设施,严禁损坏公物、乱写乱画、乱钉乱挂、乱贴各种明星画报。严禁在宿舍内乱接电源,违规使用电热炉、电夹板、电热毯、电热烧水器等;严禁将各种易燃易爆物品、管制刀具、铁棍、铁棒等带入宿舍。重视防火、防盗、防意外事故。

六、保持公寓和宿舍内的清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宿舍卫生务必按时清扫,保持整洁。禁止随地吐痰,禁止向楼道乱到污水、乱扔垃圾。楼道值周宿舍务必坚持一日三扫,搞好楼梯、楼道卫生。

七、保持公寓安静,严禁高声喧哗、吵闹、追逐,做到走路轻、讲话轻、关门轻,不妨碍他人休息。

八、讲究社会公德,爱护公寓环境卫生,严禁向宿舍窗外乱扔垃圾、乱泼污水。

九、节约水电,杜绝浪费。随手关灯、关水龙头,禁止直接在水龙头上长时间冲洗衣服。

十、严禁将社会闲杂人员带入公寓楼,严禁留宿校外人员,严禁男女生互窜宿舍,严禁在公寓内吸烟、猜拳、喝酒、赌博。

十一、严格遵守学校作息时间,按时就寝、起床。每晚熄灯前务必按时返回公寓就寝,严禁熄灯后外出楼门、夜不归宿。

十二、尊重公寓管理人员,服从管理。上课期间不得随便进入公寓楼,因病不能坚持上课或有事回宿舍必须持有公寓出入证或班主任批准的请假条。

十三、凡违反以上规定者,将视其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和纪律处分。

十四、积极开展宿舍检查评比活动,每周给宿舍总积分排名前两名的班级颁发流动红旗。每学期进行一次“文明宿舍”评比,并给予表彰奖励。

十五、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第五篇:定西工贸中专班主任工作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科学管理,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的作用,提高我校德育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水平,根据教育部有关精神和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班主任是学校委派到班级对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加强日常教育、管理并指导其全面健康成长的教师。

第三条学生处负责全校班主任的宏观指导和管理工作。

第四条班主任由学校聘任。班主任的日常工作由学生处负责安排。

第五条班主任工作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每位教师的职责和应尽的义务。原则要求教师在晋升高一级职称,申报省、市、县各类先进时,要有担任班主任工作(至少满一届)或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经历,并经考核合格,否则,不予推荐。

第六条职称评聘中,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班主任工作年限、业绩与优秀班主任。

第二章班主任的配备

第七条按学校班级设置班主任。班主任每届任期一般与该班在校学习年限等同。班主任由学校采用发文形式任命。

第八条班主任的任职条件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有较强的政治

鉴别力和敏锐性;作风正派,心理健康,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工作,善于与学生、学生家长及其他任课教师沟通;爱岗敬业,思想道德素质好,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教师资格证,有一定的教学业务水平和组织管理能力,善于把指导学生的学习与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密切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第九条为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新分配或调入教师要在班级担任见习班主任一年。见习班主任在学生处和见习班班主任的指导下开展工作,承担班级管理的相关责任。

第三章班主任职责

第十条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和引导学生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从学生的行为规范和文明礼仪抓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艰苦奋斗、文明修身的意识。

第十一条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和纪律教育。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国家法规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中职生行为规范。

第十二条加强班风、学风建设。引导学生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心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重视独立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习效率,巩固和发扬我校的优良学风。

第十三条加强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鼓励并组织学生参与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体育、文艺、科技活动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意识,树立健康、良好的自我形象,优化个性结构,完善人格,增

强适应环境的能力,学会与人友好相处,培养学生的自立意识和安全意识。

第十四条做好对学生的安全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经常深入宿舍、教室、校外自炊地点检查安全卫生,排除安全隐患。

第十五条做好学生考评和帮扶资助工作。组织学生学习和实施《定西工贸中专班级工作手册》,组织做好“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及各类评优选先工作;做好学生操行积分考评工作;关心贫困生,认真做好贫困生帮扶和减免学费、助学金评定发放工作。

第十六条指导团支部、班委会工作。注重选拔和培养学生干部,组建团支部、班委会并指导他们开展工作,培养学生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第十七条关心爱护学生。认真组织班级活动和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全面成长;深入学生宿舍了解情况,与学生谈心,对在学习、心理、生活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的学生要随时关心、教育和帮助。

第十八条认真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加强与任课教师的联系与沟通,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教育引导学生刻苦学习,主动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制订班级学期工作计划,搞好班级学期工作总结。做好学年总结、评语鉴定、毕业生鉴定等工作。

第十九条配合学校各部门搞好工作。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配合学校各部门做好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要及时向学生处汇报本班学生违纪情况并提出处理意见,对违纪学生要耐心教育,做到不袒护、不纵容、不放弃,并及时将有关情况与学生家长沟通。

第二十条做好学生的毕业就业工作。毕业班的班主任要做好毕业生信息沟通、就业指导、就业观念的转变、毕业鉴定、文明离校、毕业证办理等工作。

第四章班主任考核

第二十一条班主任工作的考核是评定其工作业绩和发放津贴的主要依据,也是完善班主任工作机制,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

第二十二条班主任考核的内容主要应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学生学习和宣传政治理论、党的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校纪校规情况。

2、对本班学生基本情况的了解与分析程度。

3、每学期工作计划的制定和落实情况。

4、每学期学生成绩的升降和补考情况。

5、班级活动的参与情况及班会情况。

6、每学期先进班集体、优秀学生干部等获奖情况。

7、本班学生违纪情况。

8、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文明离校等情况。

9、学生对本班各项工作的满意度和对班主任的评价。

10、参加班主任会议及活动情况。

11、阶段性工作的完成情况。

12、班主任出勤情况:两操、活动、集会、班主任会议等。

13、学生巩固率、学生人数。

第二十三条考评办法:班主任考核从开学之日起,全学期进行。班主任考评一学期进行一次,采取个人总结、学生评议和学生处考核的办法综合进行。考评总分100分,

按分数高底排序,前1/3为优秀。考评得分在60分以下为不称职。

1、个人总结:每位班主任在学期末都要写出工作总结,对所担任的班主任工作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和总结,并交学生处。

2、学生评议:由学生处组织各班学生以无记名方式对本班班主任的工作进行评议。

3、学生处考核:学生处依据学校班主任工作、班级工作量化积分考核办法,从班级面貌、班主任出勤、工作完成情况、学生巩固率、学生评议等五方面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对每一位班主任一学期的工作进行考核。

4、班主任考评成绩计入年终考核。

5、具体考核办法:参照《定西工贸中等专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班级工作考核办法》(试行)。

第二十四条考评为优秀的班主任,由学校进行表彰奖励,并积极推荐上级部门的表彰奖励。考评不称职,取消班主任资格,本年内考核不得进入优秀,同期内不得晋升高一级职务。

第五章班主任津贴发放

第二十五条班主任津贴每学期按五个月计算,由学校统一发放。

第二十六条班主任津贴根据其所带班级每月考评结果,实行奖励津贴和基本津贴相结合的方法,分

一、

二、三等(各占三分之一)发放。

第二十七条班主任工作考核评定结果和津贴发放情况报校办公室备案。

六、附则

第二十八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由学生处负责解释。

上一篇:大学生的思想汇报精选下一篇:大学生村官会议发言稿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