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民建专业毕业论文

2022-05-13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工民建专业毕业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在工民建专业学生培养中占有重要位置。结合工民建专业实践教学现状,总结并提出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措施,不仅对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解决现场问题能力有着重要意义,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保障课堂教学的质量。

第一篇:工民建专业毕业论文

关于人工智能技术在工民建专业教育中的思考①

摘 要:人工智能理论和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科学、技术的前沿,智能建筑是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工民建专业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应该增加智能建筑部分,使学生了解到前沿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成果。本文讨论了智能建筑课程在工民建专业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分析了国内外智能建筑的发展现状,对智能建筑课程的内容确定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人工智能职业教育课程工民建专业

1 人工智能及智能建筑的定义

人工智能是指通过普通计算机实现的智能,主要的应用领域有人机博弈、机器人、自然语言理解、自动工程、模式识别。智能建筑(Intelligent Building)是配置了一系列智能化系统的建筑物,或者采用了特殊建筑材料、建筑结构,或者为建筑物本体提供更多的附加功能,或者改善建筑物的建筑性能,最终达到为用户提供更多服务和保障的目的。包括:建筑物的安全智能化、建筑生态环境的自动监测与控制、建筑运行的设备智能化。它包含了技术和人文两个层面的意义。在技术层面上,反映的是智能建筑的功能更多、更强,而且更节约资源,适应性和灵活性更强。从人文层面上看,智能建筑是在传统建筑平台上为实现智能化而进行全方位改进的产物,从而使冷冰冰的混凝土建筑物成为温暖的、人性化的智慧型建筑。

通过对建筑物的四个基本要素,即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最优化的设计,采用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Computer)、控制技术(Control)、通信技术(Communication)和图形显示技术(CRT)的所谓4C技术,建立一个由计算机系统管理的一体化集成系统,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又拥有高效、幽雅、舒适、便利、快捷、高度安全的环境空间。同时,智能建筑能帮助业主和物业管理者在费用开支、生活舒适、商务活动和人身安全等方面产生最大回报。智能建筑就是:完善的建筑设施、优良的智能化系统与配套完善的物业管理与服务,并本着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用户实现安全、绿色、开放、服务的环境。

2 智能建筑的发展

智能建筑,首次出现于1984年的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市改建的38层的旧金融大厦,取名为City Place。它的特点是装备了通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自动监控和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在City Place里,用户可享受到通讯自动化及办公自动化的服务,空调、供水、防火防盗、供配电系统均为电脑控制,实现了自动化综合管理。由于上述的特点和优点,City Place以其全新的设计与服务成为智能建筑跨时代的里程碑。

自从1984年“智能建筑”一词在美国广告媒体上出现以来,很快传遍了世界,并在世界各地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智能建筑热潮。许多国家的政府都纷纷制定了发展智能建筑的规划,成立了有关机构和学术团体,带动了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有人认为智能建筑的发展情况是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20世纪90年代初,智能建筑的概念开始在中国传播,并很快升温。从国家机关、学术团体到媒体广告,从房地产开发商、系统集成商到消费者,几乎所有人对“智能大楼”、“智能小区”或“智能家庭”等概念或多或少有所了解,并从各自的角度对它寄予了厚望。“智能建筑”一词已经深深地影响了国际上的许多领域。

国内外智能建筑及相关领域总体形势。

2.1 在国际方面

(1)因特网(Internet)突飞猛进,全面带动、改变和推进社会各领域,智能建筑首当其冲。

(2)数字化、网络化是国际社会的重要特征。

集成电路技术、光电子技术、存储技术、显示技术、无线电技术和软件技术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网络技术的支柱技术!

(3)智能化已成为建筑的一般特征。

2.2 国内方面

(1)政府方面:紧跟形式,规范市场,促进发展,主要包括:信息化(包括住宅信息化)是国家“十五”计划的重要内容;提出家庭信息化;采取一些列措施,推进智能小区发展;各省也纷纷确定发展智能小区规划,推出相关配套措施。

其中,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举例):

①制定一系列智能大厦与智能小区的相关法规和文件:

全国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示范工程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1999;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

智能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2000。

②成立了相关部门和组织。

③成立住宅产业化办公室。

④成立建设部勘探设计司智能建筑专家组。

⑤成立智能建筑技术开发推广中心及专家组。

⑥成立信息产业处及专家组(建设部科技司)。

(2)市场方面:市场需求广泛存在,市场运营已经启动!包括:

①各种数据服务、安全防范等功能已成基本住户需求。

②对住房质量和功能要求已大幅度提高,买方市场已经形成。

③房地产开发商、系统集成商和产品开发商积极参与。

(3)产品、技术方面:技术突飞猛进,产品雨后春笋!

①楼宇自控类产品基本上是国外产品。

②尽管国内各种网络产品和布线产品已经出现,但绝大多数产品仍为国外产品。

③智能小区中的三表抄收等产品多为国内产品。

④产品所采用的技术更新很快,性能超前。

所以,在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就有这样的预言:“在21世纪,建筑界所能提供的大厦将不再是冰冷无知的混凝土建筑物了,代之而起的是温暖人性化的智慧型建筑,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化的建筑已被赋予思想能力。”

3 人工智能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其它应用

智能建筑不仅反映在最终结果上,而且也体现出在建筑工业化过程中的自动化、信息化、生态化和智能化。因此,广义概念下的智能建筑是一个学科高度交叉、内涵十分丰富、功能不断提高的现代建筑,它涵盖了建筑设计过程、建筑施工过程和建筑物运营(管理)过程。

3.1 人工智能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传统的建筑施工管理,主要依赖于手工记录施工相关流程以及人工绘制施工平面布置图。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综合利用运筹学、数理逻辑学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行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基于C/S环境架构研发的建筑企业工地管理应用系统,涵盖了工地管理的方方面面,主要包括员工管理模块、分包合同管理模块、固定资产管理模块、供应商管理模块和财务管理模块、施工日志管理模块、员工考勤管理模块与工资挂钩细化了对分包商和供应商的管理,更加有效地控制材料进出,供应商和分包商以及员工的管理真正实现了工地物流、资金流和业务流的三流合一。该系统采用强大的数据库,具有稳定的性能、极强的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便捷的升級和维护服务。针对工地人员复杂的特点,系统设置了严格的权限管理功能,确保了数据的安全性。

3.2 人工智能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设计师一直以来使用AutoCAD从事绘图工作,大量时间被消耗在绘图环节而没有体现真正意义上的建筑设计,建筑艺术上的构思和创新灵感无法更好的展现。随着建筑设计行业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入研究,目前,全部采用伴随设计全程的二维图形描述与三维空间表现的先进理念和技术,系统的架构和操作模式体现建筑设计的特点。Arch2010是一套专为建筑专业提供设计环境的CAD系统,集数字化、人性化、参数化、智能化、可视化于一体,构建于AutoCAD2002~2010平台之上,采用先进的自定义对象核心技术,建筑构件作为基本设计单元,借助多视图技术实现二维图形与三维模型同步一体。人工智能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使建筑师告别以往的绘图劳动,体验真正意义上的设计与创作。工程图档不再是简单的线条堆砌,而是由包含数字化技术的建筑构件搭建组成。系统界面人性化、构件创建参数化、构件关联智能化、设计过程可视化。

3.3 人工智能技术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

随着地质灾害的不断发生以及其所造成的严重危害,建筑结构控制与结构健康诊断就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结构系统辨识方法普遍存在难于在线识别,只适于线性结构系统辨识、抗噪声能力差等。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出现了人工神经网络的结构系统辨识方法,利用模糊神经网络强大的非线性映射能力与学习能力,以实测的结构动力响应数据建立起结构的动力特性模型。模糊神经网络可以非常精确地预测结构在任意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因此可以用于结构振动控制与健康诊断中,同时还可以随时加入其它辨识方法总结出的规则,且可以做成硬件实现,具有很强的可扩展性与实用性。

3.4 人工智能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在混凝土强度预测分析中也开始广泛应用。对于建筑施工来说,28天抗压强度是衡量商品混凝土性能的重要指标。如能在短时间内预测到其28天强度值,就可以对混凝土质量进行控制。传统的混凝土预测方法通常为基于数理统计的线性回归方法。然而对于商品混凝土来讲,由于掺入了大量的粉煤灰,其抗压强度的大小和混凝土各组成材料之间呈非线性关系,采用通过回归得到的线性函数并不适用。因此将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引入到混凝土性能预测领域。天津大学的赵胜利比较了3种不同输入模型的RBF网络的预测效果并与传统的BP网络模型进行比较,提出的RBF网络模型具有很高的预测精度和较强的泛化能力,可作为商品混凝土性能分析的一种新型有效的方法。

3.5 人工智能技术在建筑电气中的应用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能耗越来越大,而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比例高达30%以上,为了有效地实现节能目标,建筑节能是非常必要的,采用电气节能技术对建筑物进行节能将会取得明显效果。建立电气节能评估模型,利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训练,网络泛化性能好,评估正确率高,为节能改造的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BP神经网络算法是把一组输入/输出问题转化为非线性的优化问题的一种学习方法。BP网络采用梯度下降法,学习速率固定,网络训练时间长,可能发生局部收敛,而增加动量因子的改进型BP算法和L-M反算法的收敛速度比基本BP算法快,收敛性和稳定性好,因此目前均采用改进的BP神经网络建立建筑电气节能评估模型,将各个节能评估指标的权重以相对联系的方式隐含于网络之中,这样评价相对科学,而且简单适用,所评估的模型具有通用性。

4 工民建专业里智能建筑的教育现状

目前,工民建专业职业教育还是主要讲授传统的混凝土、钢筋等材料组成的冷冰冰的结构。然而,智能化已经成为科技兴国的主要标志,对建筑行业也是如此,在职业教育课程中加入有关智能建筑方面的课程对科教兴国、科教发展工民建专业具有十分深远的战略意义。近年来,世界各国都普遍重视学生科学素质、动手能力的培养,将人工智能技术渗透到工民建专业中是十分必要的。职业教育应当与时俱进,把紧跟时代前沿、培养学生科技素养作为工民建专业智能建筑课程开展重要内容的出发点。

设置智能建筑课程,进行人工智能技术方面的学科教学,是科技素养培育的重要手段。应当在学生学习了计算机基础、工民建专业的基础专业课程后,结合其认知发展水平、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开展智能建筑教育,使学生了解智能建筑中常用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其基本方法与技能,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知道信息技术的发展情况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自觉按照法律和道德规范进行信息活动。为了有效达到上述教学目标,必须科学、审慎地选择智能建筑课程的教学内容。

具体来说,智能建筑的教学内容,可以选择以下几个基本部分展开。

4.1 基本概念

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知道人工智能的产生、发展及其主要应用领域;了解几种典型的人工智能技术(例如,指纹识别、机器翻译等)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理解人工智能技术随着计算机硬、软件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推动而向前发展的客观规律;了解智能建筑的定义与构成。

4.2 智能建筑产生的背景、历史与发展

所有建筑都深深烙上时代印记,研究建筑首先应分析时代特征;20世纪是工业大生产的时代,集体化大生产是其主要特征,为了生产安全与生活舒适,工作空间与生活区域相互长距离分离;20世纪工业经济的发展,使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城市交通等公共设施投资巨大;21世纪是现代化城市的世纪,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其普遍特征;因此让学生意识到建筑智能化是经济的必然产物,是大势所趋。

4.3 智能建筑的特征

了解智能建筑的内涵与特征,建设目标,以及它具备的复杂性、开放性、集成性特征。

4.4 智能建筑的分类

了解智能建筑的分类,包括智能大楼(楼宇)、智能广场、智能化住宅、智能化小区、智能城市、智能国家。

4.5 智能建筑与传统建筑的区别

了解智能建筑与传统建筑的区别,如功能更多、更强,而且更节约资源,适应性和灵活性更强。

4.6 智能建筑的技术基础

建筑智能化技术是现代建筑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渐发展和充实,要求学生了解其技术基础,即:现代建筑技术(Architecture)、现代计算机技术(Computer)、现代控制技术(Control)、现代通信技术(Communication)、现代图像显示技术(CRT)。

4.7 智能建筑技术的发展趋势

智能建筑的目标是提供安全、舒适、快捷、高效的优质服务和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建立技术先进、管理科学和综合集成的高度智能化管理体制;节省能源消耗,减少资源浪费,降低日常运行成本。

綜上,作为一个建筑行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建筑的基本内容在工民建专业职业教育培养中是不能不专门提及的。因此,十分有必要专门设立智能建筑课程。

5 结语

智能建筑在建筑行业里引领了时代的前沿科技,通过对人工智能知识、技术的学习与体验,有助于开阔视野、培养兴趣,激发对于智能建筑、美好未来的追求,从而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更好地服务于工民建领域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蔡自兴,徐光祐.人工智能及其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5).

[2] 中国智能建筑信息网[EB/OL].http://www.ib-china.com/.

[3] 史忠植.走近人工智能[J].微电脑世界,2001(16).

作者:王逸晨

第二篇:浅谈高职工民建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保障

摘要: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在工民建专业学生培养中占有重要位置。结合工民建专业实践教学现状,总结并提出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措施,不仅对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解决现场问题能力有着重要意义,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保障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实践教学;专业实习;模拟实习;现场实习;毕业设计

建筑业是劳动密集型和人才紧缺行业,而土建类专业技术人才出现严重短缺。然而,现实实践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效果很难满足建筑业发展对高素质工民建专业人才的需求,工民建专业教学应该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一、实践教学在工民建专业学习中的作用

1.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在工作岗位中,衡量一名工民建毕业生是否出色,要看他能否快速适应岗位,能否即刻投入具体工作,能否适应基层工作条件,能否适应发展的需要,而不需较长时间的磨合。也就是说,理论和实践学习与岗位职业技能要求应当能够实现完整对接。

2.提高理论教学的质量

理论终归要应用到实践中去,实践过程使得理论知识得以巩固与提高。实践过程中知识的不足又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识的渴望。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针对不同的课程,尝试不同的工作,扮演施工过程中不同的社会角色,逐步进行职业化角色的转化。

3.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进入施工现场进行生产实习,接触到活生生的建筑实物,这与在学校进行的理论学习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实践中可以学习到很多书本上、课堂上没有的知识。因此,要想达到学习的目的,要想毕业后成为有竞争力的人才,就要主动学习,用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来武装自己。

二、工民建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围绕能力培养核心,在确定实践教学内容时,应当使理论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结合起来。但是,传统的实践教学方式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1.实验设备紧缺,实践学时不够

由于高校不断扩招,导致教学资源短缺。比如《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学》等工民建专业必修的课程,必须配备力学试验机等基础设备,而多数高职院校则迫于资源的缺乏而省略了这一环节。任由教师如何形象地表达,试验现象则全靠学生想象。与此同时,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时安排失调,往往为完成理论授课任务,实验课学时安排偏少。

2.缺乏实践教学场所

就实践教学现状来看,缺乏一个相对稳定、能够深入开展实践教学的环境。要使理论教学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实践教学是不可或缺的环节。接触到工程实物,才能充分体会施工工艺和施工过程,才能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完成理论学习到就业的过渡。缺乏工程现场系统的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十分不利的。

3.实践教学以教师指导为主,学生不能很好地参与

上实践课前,教师将材料、工具等准备好后,只是呆板地讲解、示范。学生课前不预习,只是完全按照教师的讲解被动地记忆,依赖性强,满足于基本的“见过”,而不是“知道”。这样的实践教学比较单调,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教师队伍素质不够高,不能满足工民建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智力结构不够合理,存在资历浅、毕业后再教育不够,以及知识老化、现场施工经验缺乏等问题,外出进修机会少,也导致指导学生实践教学不到位。

三、实践教学质量保障的措施

1.调整现有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

(1)加强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这有助于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从实践教学课时上保证学生具有较多的动手机会。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形式,在国际上被广泛采用。该模式在培养过程中十分重视学生实践,重视技能、技巧的培训,其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比约为3:7或2:8。同时,其理论教育注重实用性,并紧密与实践相联系,服从实践需要,值得我们借鉴。

(2)实践教学方式多样化。结合专业特点,工民建专业实践教学主要以课程设计和专业实习为主,包括建筑构造课程设计、建筑结构课程设计、地基与基础课程设计、建筑施工组织课程设计以及建筑构造实习、建筑工程测量实习、毕业综合实践,等等。需要对这些课程设计和专业实习大纲进行改进,以便于学生理解各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于从不同的角度审视项目设计和施工的内容。

2.建立稳定的实践基地

(1)建立和完善以实践室和实践中心为主的校内实践基地。校内实践基地建设应以施工工序为主线,以能力训练为重点,一体化设计。例如,为使教学更直观、形象,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可以组建混凝土结构工程实践室,室内按照相似理论浇筑框架结构,在框架结构周围可陈列基础、梁、板、柱等基本建筑构件供学生参观学习。也可同时进行反映主要构造做法的钢筋绑扎、焊接等。其它如砌体结构工程实践室、钢结构实践室和地基基础工程实践室也相应构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室还应配置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设备,陈列常见的建筑材料、小型施工机械、机具,主要为建筑结构与建筑施工教学服务。

(2)推进校企合作,建设校外实践基地。由于受资金、场地限制,再加上建筑工程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校内实践基地远远不能满足培养高质量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应选择具有雄厚资金与技术的大型施工企业作为校外实践基地,以此作为校内教学资源的补充。

3.建立顶岗实习的管理体制

(1)实践场地的选择原则。实践场地是培训专业技能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的主要场所,是促进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因此,应当保证实习岗位与专业培养目标所确定的就业岗位保持一致。做到岗位技术水平高,企业文化先进,具有良好的经营理念,在本行业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同时,岗位利用率高,也使学生有较多的岗位实践机会。

(2)顶岗实习的过程控制。顶岗实习实行全过程实行质量控制,即事前、事中、事后控制。实习开展之前,要组织教师讨论和修订“实习大纲”,完善和规范实习目的、要求、内容、方法和效果,选好实践基地,并进行实践交底和安全教育。实习开展过程中,要求学生记录实践日志,制定周汇报制度和中期检查制度,现场应当有实习教师进行现场指导。实习结束后,按照实践学分制考核学生的实习成果。

4.毕业设计过程中的实践教学

(1)采用与实际相结合的设计题目。让学生感到不仅仅是在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是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对毕业设计的兴趣,同时也让他们提前参与了实际工作,有利于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2)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指导教师要注重在设计思想、设计方法和设计方案上的指导,解决完成设计的具体细节问题,必要时给予指点,对原则性问题进行审查,提出意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进教师队伍结构

要切实加强教师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教职工的业务素质,定期进行业务培训,打造一支思想政治素质好、业务技术水平高的教师队伍。要选派一些优秀教师到高等院校进修或攻读研究生,大力提倡教师参加自学考试和函授学习,力争消灭低层次学历。

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高职工民建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高职院校教师应不断增强实践能力,收集教学素材。同时,要积极聘请行业、企业和社会中有丰富经验的专家或技术人员作为高职院校的兼职教师。

参考文献:

[1]纪静波.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实践课程对我国高职实践教学的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0,11(31).

[2]曹江英等.高职监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0,23(2).

[3]王建平等.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OO7,26(3).

[4]杜时贵,李强.“411”人才培养模式[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8.

作者:张 倩 付传清

第三篇:毕业实习背景下商科类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探讨

摘要:商科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质量的持续下滑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文章首先考察了其现实原因,然后从商科类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与培养目标的关系出发,阐明了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的互动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毕业实习背景下改善商科类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具体举措。

关键词:商科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毕业实习

商科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持续下滑已成了公认的事实,“假”、“大”、“空”似乎成了很多商科类大学生毕业论文的一种常态。轻视毕业论文的写作和毕业实习将严重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而从源头上厘清商科类大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与毕业实习的互动机制,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大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商科类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意义及现实困惑

本科毕业论文撰写作为高等院校专业培养方案中的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对大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行一次综合性训练,旨在培养和全面检阅学生对本专业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及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并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各项实际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显然,毕业论文的上述功能定位之重点是提升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素质。更具体地说,就是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文献检索与梳理、问题调研和论证及文字组织等方面的能力。

遗憾的是,随着我国大学教育的渐近普及, 部分学生的综合素质逐步下降。调查显示,许多本科学生在文献检索、社会实践、资料处理、独立思维、论文的写作能力等方面存在明显欠缺。再加上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很多院校商科类大学生的毕业论文总体质量堪忧。笔者认为,从写作实施层面出发可将其原因概括为以下几方面。一是时间安排上的冲突,由于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通常都是安排在大四的最后一个学期,许多学生认为毕业前的重中之重是求职,因此对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投入的精力有限,导致了毕业实习走马观花,毕业论文写作应付了事。二是学生对毕业论文的撰写陷入了认识误区。在思想上仅把毕业论文看作是获取文凭的最后一块敲门砖,而忽略了毕业论文写作本身具有的发展自我能力的功效。三是写作过程的指导和管理不严谨,不仅学生开题前的准备工作不足,而且提纲写作、文献述评和调查论证等重要环节常常缺失。四是论文写作的实训背景缺乏,学生没有直接参与社会调研工作,不了解毕业论文的应用价值,从而缺乏专业探求兴趣,写作心态浮躁。

二、商科类专业毕业论文写作与毕业实习的互动机制

(一)商科类专业的内在属性决定了毕业实习是论文质量提升的源泉

一般说来,商科类专业毕业后的工作职位安排相对灵活,此属性要求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储备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例如,工商管理专业作为一个高度复合的商科类专业,其培养目标通常定位于造就职业经理人等中高层管理人才,课程设置方面强调现代企业管理、营销管理和市场经济理论等基础理论知识的牢固掌握和融合应用。显然,其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综合性的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的切实实施也是毕业论文写作的动力和活力所在。笔者调查发现,商科类专业中有不小比例的毕业论文常常是“空对空”——利用空洞的资料去探讨一个抽象或过时的论题。其根源在于学生对论文选题缺乏实际背景,导致写出来的论文要么是大量堆集复杂的理论文献,要么就是对各种网上观点进行简单的复制粘贴。因此,强化商科类专业的毕业实习,使学生对专业实习中出现的现实问题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后,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可以使学生直接感受到论文研究的实际价值,并可激励学生积极踏实地去完成毕业论文写作。另外,学生在企业实习时还能广泛收集相关数据信息和论证素材,有利于学生在论文写作中结合应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从而提升论文研究结论的可信度和可操作性。

(二)毕业论文写作可强化毕业实习效果,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近年来,商科类大学生“实习难”已成了一个社会问题。不过,相对于课程实习而言,大学生的毕业实习较受企业欢迎,这主要是因为商科类大学生较长时间与毕业论文写作相联系的毕业实习常常能为企业带来某些正效应。事实上,若学生以毕业实习中发现的专业具体问题作为选题,并通过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的系统研讨,往往可激发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进行灵活运用,并为企业提出有一定参考价值的解决方案。

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的有效结合除了可为企业产生一定的实际效益外,还可锻炼学生自身在实践中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通过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撰写这两者的良性互动,可现实地促进商科类大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同步加强,并最终提升其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

三、基于毕业实习平台的商科类大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与指导

根据笔者多年的论文指导实践,本文认为高校应充分利用毕业实习平台来提升商科类毕业论文的写作质量,其主要措施包括以下方面。

(一)严把选题关

好的选题能够唤起学生足够的信心和动力,并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专长,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商科类专业毕业论文选题的总要求可概括为“三个相关”,即“与专业相关、与兴趣相关、与实习或就业单位相关”。“与专业相关”是专业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与兴趣相关”是论文能够深入完成的持续动力;“与实习或就业单位相关”则是为了增强论文写作的对象性,此为关键之关键。因为,如果缺乏对相关企业的调研与实践,仅凭期刊或网络资源等二手资料,则论文撰写难以落到实处,更谈不上有所创新。为了实施“三个相关”,必须强调毕业实习单位的选择性。一般可由学校对实习单位筛选后拟定那些适合学生毕业实习的企业,并充分考虑学生兴趣爱好、家庭住址、未来工作方向等因素后协调出合适企业的合适岗位,当然学生也可经学校核查同意后到自己或家庭联系的单位自主实习(已签订就业协议的同学允许其去就业单位实习)。

(二)重视开题时的文献综述和论文提纲的写作指导

首先,文献综述是论文写作的前提和基础,了解已有研究状况不仅可拓宽学生对选题相关知识的了解,也有利于学生在借鉴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明晰自己的写作思路,并避免学生辛苦写出来的东西与别人重复。虽然不敢奢望本科生在其毕业论文写作中完整地提出全新观点,但学生至少应该明了其拟研究的领域别人主要做了哪些工作、提出了哪些观点、有哪些不足之处、目前最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是什么。忽视文献综述既不利于学生新思想的萌发,更不利于培养大学生对前人科研成果的尊重及严谨务实精神的养成。

其次,论文写作提纲也异常重要。若指导教师没能在论文开题时及时就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提纲进行把关,就无法帮助学生梳理思想,那么文章内容的完整性和论证结构的逻辑性与可操作性就无从谈起,结果学生将极有可能在后期写作中花费大量精力做无用功。毕业论文写作提纲应强调学术规范,要求论文内容完整,论证过程具有逻辑层次感和一定的分析深度。毕业论文指导就是要教给学生论文写作和问题处理的一般方式,使学生在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对现实问题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性或应用性研究。

(三)强调论文的调研和实证分析,重视外文资料的阅读

一篇好的商科类本科毕业论文通常是针对现实中的某一具体问题做“解剖麻雀”的细致工作,为此必须强调深入企业做大量的调查研究,并对获取的直接数据信息进行定量分析。学生可以利用毕业实习平台,在校企双导师指导下进行针对性的问卷调查或实地访谈,并对调研情况在论文中以图表或计量分析的形式显示出来,通过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的有机结合,最终可使论文的研究结论更可信、更具实际价值。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还应督查学生重视外文资料的阅读和借鉴。众所周知,商科类外文文献一般学术水平较高、前沿性强。阅读外文资料是学生多年来学习外语的重要目的之一,期间可获取国际上的最新研究信息、研究方法及大量的索引。通过借鉴国外文献的研究思路来研究国内问题,可有效拓宽学生的研究视野,并提升论文写作的整体质量。

(四)规范过程管理,改进论文质量的评价机制

搞好毕业实习背景下的论文写作必须完善论文指导的全过程组织管理。具体包括:论文写作的动员、论文选题的审查、论文开题报告的指导和答辩、论文写作的中期检查、论文的预答辩和正式答辩等。其中,要特别把握住中期检查关。由于毕业论文的时间跨度长,需要指导教师在论文写作中期对学生文献的查阅、材料的整理与运用、内容的组织和文章的布局及写作进度等方面进行指导和动态监控。在管理制度建设方面,还应建立指导教师负责制和匿名评审与答辩制,并根据学生的论文质量对指导老师兑现制度性的奖罚。

论文质量的评价是约束学生做好毕业论文写作的最后一道屏障。笔者认为,其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两个,即规范性和价值性。规范性是指论文的内容和形式方面必须符合科研的普遍程序和学术范式,在内容结构方面一般要求必须有“选题背景-概念界定-文献综述-理论分析-实证分析-对策建议”等主要环节,在论文形式方面必须注明参考文献,并力求行文流畅、规整。价值性是指商科类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必须立足于解决现实问题,突出论文研究成果对企业的实际应用价值。鉴于一篇写作规范且有实际价值的毕业论文往往能使毕业生在就业和读研等诸多场合受益,因此,以上做法还将有效缓解毕业生找工作、公务员考试及研究生复试等问题对毕业论文写作质量带来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吴欣.大学生本科毕业论文的教学实践思考和改革研究[J].华章,2013(04).

[2]伍汝辉.高校本科、硕士毕业论文写作现状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08.

[3]刘琳,杨亦民,李继志.对会计学本科专业毕业论文设计问题的思考[J].大学教育,2013(11).

[4]桑大鹏.工商管理类专业实习的问题与对策探索[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8(08).

[5]孙梅.对指导高校学生写好毕业论文的几点思考[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6).

[6]郝桂珍,欣然.试论外文文献对大学生论文写作的价值[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5).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XJK011BJG003及XJK012BGD038)。

(作者单位: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

作者:范定祥

上一篇:小学一年级数学论文下一篇:中小学科学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