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业的调研报告

2022-07-18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下,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通过报告的方式,用于记录工作内容。怎么样才能写出优质的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物流业的调研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物流业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调研报告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我市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对于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提高城市经济的市场化、信息化、国际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市物流业发展现状

市委七届二次全会提出了“主攻项目,决战‘三区’,凸现特色,实现跨越”的总体要求,把物流产业作为鹰潭经济发展的“三篇文章”之一。今年以来,我市一批物流项目相继落户动工,物流园区建设快速推进,货运产业稳步增长,为我市发展物流产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厚积薄发,物流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市现有物流企业240家,其中规模以上物流企业33家,全部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营业收入由2007年的2.08亿元发展到2011年71.07亿元,年均增长141.8%;税收由2007年0.26亿元发展到2011年3.1亿元,年均增长85.8%。发展速度居全省之首。营业收入超亿元物流企业由2007年的1家发展到现在的31家,税收超百万元的由2007年的1家发展到现在的30家,物流产业占全市地方税收的比例由2007年的3.4%上升到现在的16.2%。

(二)筑巢引凤,平台建设成果显著。现代物流园项目。规划面积893公顷,定位于提供仓储、中转分拨、配送、流通加工、商品展示交易、集各种运输方式及信息服务等综合物流服务的现代化物流集聚区。园区控制性规划已通过市规划委员会审批,两条主干道工程进展顺利。投资1.2亿元的江西广甸8个品牌4S店项目已开工建设;投资10亿元的汽配家居市场项目和投资1.8亿元的大三江农副产品仓储冷链物流项目已正式签约。国际商贸物流园项目。规划占地约12000亩,一期启动项目用地分别为南部国际眼镜城400亩、流通加工区约350亩、北部汽车城用地600亩和建材家居城500亩等。目前,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向市规划委员会报批,各项目前期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三)通江达海,口岸建设不断推进。鹰潭铜产业循环基地拆解加工区进口原料试行“上海—九江—鹰潭”水陆联运转关通关模式,属国内首创。鹰潭国际物流中心(无水港)2010年初建成并投入运营。鹰潭海关、检验检疫局已立项在建,至宁波的“五定班列”正式开通运行,进出口业务日益活跃,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服务水平亟待提升。一是物流企业规模小、档次低。能够开展综合性物流服务的企业没有几家,能够提供特色服务的物流企业则更少,尤其缺乏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多数物流企业服务内容大多停留在仓储、运输、搬运、货物代理等低层次服务上,与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流企业相差较远。二是市场竞争不规范。物流业务仍处于分散、无序、不规范的状态,物流企业参差不齐,物流低端市场经营秩序较乱,不同程度存在压价竞争、偷漏税、超载超限等现象。

(二)物流信息管理和技术手段落后。尚未形成一个集市场信息、现代仓储、专业配送、多式联运和市场展示及交易为一体的物流功能平台,难以做到资源共享、数据共用、信息互通,影响了企业运作效率和行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三)物流项目开发建设资金不足。以物流园区为例,园区建设采取“资金自筹、封闭运行、自求平衡”的办法运作,征地、拆迁和“三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园区没有任何资产可以抵押,融资十分困难。解决资金不足困难是园区开发建设的当务之急。

三、对策与建议

随着越来越多的知名企业落户我市,他们在带来资金、先进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的同时,也带来了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并对物流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把贯彻落实《关于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作为工作主线,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物流产业的专业化、规模化和现代化建设,提高物流服务质量,改善物流服务环境,推进物流网络、企业、信息三大体系建设,最大限度地降低社会物流总成本,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确保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培植龙头物流企业。各级政府要引导和鼓励交通运输、仓储配送、货运代理、批发代理企业整合物流资源,延伸服务功能,逐步从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向供应链管理的各个环节渗透,加快向第三方现代物流转型,可选择有一定规模和发展潜力的物流企业,依托现有场地、人才和比较先进的管理经验,组建联合经营集团或现代物流企业集团,尽快形成1—2个功能齐全、设施完善、服务规范的龙头物流企业。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步伐,积极承接国内外物流业的转移,逐步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来鹰落户,用其先进理念、经营方式、科技手段,影响和带动我市物流业向信息化、网络化、规范化、规模化发展,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引领带动和快速提升我市物流业发展水平。

(二)建立健全考核机制。按照《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江西省服务业发展目标任务考核暂行办法的通知》要求,建议制定鹰潭市物流业发展目标任务考核办法,进一步明确和落实部门职责,全面客观地反映和评价物流业发展情况,强化绩效考核。同时,将考核结果纳入县(市、区)政府考核评价体系之中。

(三)搭建物流信息平台。鼓励企业加强对自身管理信息系统的健全与完善,并积极推进与客户企业的供应链信息整合,改变已建信息化系统功能局限于企业内部事务性管理的现状。同时,依托市信息办网络资源,搭建全市物流信息平台,并和全国、全省物流信息平台联网,互联互通,及时统

一、规范发布我市物流信息。

(四)积极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解放思想,千方百计通过采取BT模式、项目主体垫资、信托金融融资等方式解决制约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瓶颈。

(五)继续优化发展环境。要积极贯彻落实已出台的政策措施,完善绿色通道服务的操作办法,帮助物流企业开拓市场,引导现有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引进一批有实力的大型货运企业,确保全年货运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00亿元,税收3.5亿元,力争达到5亿元。

(六)培育物流协会与中介组织。物流行业协会是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要积极支持我市物流行业协会的建立和发展,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普及行业管理规范、推广技术标准、交流行业发展信息、沟通和联系行业内企业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明确物流行业协会的管理权限和工作职责,促进我市现代物流业有序发展。

(七)加快物流人才培养。采取多种形式加快我市物流人才的培养,加强高职类物流专业学历教育。以鹰潭职业技术学院、各县(市、区)职业高中为重点,通过采取物流人才定单式培养的方式,开展物流专业培训和职业认证;以先进适应的现代物流知识为主,有针对性地培训行业内能够统筹规划和服务于物流管理的专业人才。鼓励企业和学校之间合作,支持企业为大学生实习提供方便,增强大学生就业的适应能力。

第二篇:资兴市物流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近几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资兴市物流业从无到有逐渐成长起来,然而,随着资兴市“产业强市”战略的深入推进,工业经济和商贸经济呈现出跨越发展的态势,加快资兴市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渐显现。

一、资兴市市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兴市现阶段物流业发展现状。一是原交通运输企业通过资源整合、延伸服务,发展成为社会提供物流服务的物流企业。如湘通物流,原为铁路运输企业。二是企业内部成立相对独立的机构,为企业自身的采购、生产、销售提供物流服务。如青岛啤酒,成立了独立的销售公司,负责产品销售的物流服务。三是涌现一些面向大企业和全社会服务的专业物流机构。如鸿通仓储物流通、宏发物流、大东商务物流、正星物流等物流企业。

(二)存在的问题。一是物流企业规模小,专业化水平低。全市办有工商执照的物流企业(含货运站)只有11家。大部分物流企业设施和规模都比较小,一块招牌、几间房子、一部电话、几名工作人员,没有或只有很少属于自己的交通工具,没有货运站场,多数从事零担货运、配送等物流服务,基本还处于零散、量小、无序状态,专业化水平低,全市还没有功能齐全、竞争力强的物流骨干企业。全市现有各类货运车辆4000多辆,90%集中在个体运输户中,组织化程度低,利用率不足50%。二是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不足。全市的物流基础设施,如:仓储、站场较少,且规模不大,只有沿郴三铁路分布的几个铁路货运站稍具规模。装运机械化水平低,还没有摆脱人工装卸的原始模式。三是物流信息化建设滞后。物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仍处于原始起步阶段,信息传递大多依靠电话、传真甚至口耳相传等方式。物流信息的应用和资源整合不力,没有形成现代化的信息平台。四是物流人才短缺。现有物流企业中专业人才严重不足,特别是中高级物流人才稀缺,成为制约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一个较为突出的“瓶颈”。五是管理体制分割。物流要素分属不同行业和部门管理,物流资源分布散乱,与现代物流业发展极不相适应,整合难度较大。由于管理不到位或没人管理,这些物流企业税费流失严重。

二、加速发展全市物流业的有利条件

(一)日益增强的经济总量为全市物流业的加快发展提供了市场需求。近年来,资兴市加快项目建设,一大批项目得以开工建设,项目投产后,货运量势必急剧增加。据初步估算,仅华信有色投产后,其产品外运量就将高达70万吨。物流的市场需求将越来越大。

(二)日趋完善的交通网络为全市物流业的加快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近年来,全市大力实施交通大会战,城市内外网交通日益完善。铁路有郴三线与京广线相连,公路有省道1813线、郴资桂高等级公路同10

6、107国道和京珠高速公路相通。随着S322线黄旗洞至东江镇二级公路49,177公里扩改工程的全面启动,今后市区莲花路、环城北路的拉通,市内交通网络将进一步畅通。资五公路、郴资大道两条干线公路建设项目已全面动工,资兴融入郴州市“半小时交通经济圈”以及珠三角和长株潭城市群“三小时交通经济圈”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城市外网交通更加迅捷,为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全市物流业发展的整体思路和目标

(一)物流业发展的整体思路。紧紧围绕全市“生态立市、开放活市、产业强市、文化兴市”的战略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引入现代物流理念,全面推进物流业的改革开放,着力构建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信息网络、政策法规体系“三太平台”,完善优化物流网络体系,以全力培育现代物流企业为切入点、启动器和推进器,以强力推进物流业资源整合为主要手段,加快物流企业广泛应用先进经营管理手段的步伐,确保收到改造提升传统物流和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两个实效,最终实现我市物流业跨越式的大发展。

(二)“十二五”物流业发展目标。应以建设现代物流园区为重点,搞好布局和结构调整,积极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对物流资源的整合、改造和提升,初步形成全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框架。一是要充分发挥资兴市的区位优势,以郴三铁路线为依托,在现有铁路货场的基础上,建设铁路、公路多式联运方式的集散物流中心。以武广高铁、桂道高速、资五公路、郴资桂大道、S322线和S213线为依托,充分利用园区相对集中,建设物流仓储中心。以城镇化建设为依托,打造服务我市农村生产、生活和城镇居民的配送快递中心。利用现有的客运站(场)基础设施,在有条件的乡镇布局建设物流服务站。二是现代物流园区的建设。充分发挥资兴市的区位和交通运输优势,加快以罗围工业园、江北工业园、鲤鱼江、兴宁为重点的综合、工业、商贸、农产品四大物流中心建设,通过招商引资、政策优惠,引进有实

力的物流企业入驻,形成集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为一体,以仓储、运输、配送、包装、装卸和信息处理为主体,具有较强吸纳和辐射功能的现代综合物流园区。

四、加快资兴市物流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明确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坚持高标准规划,兴建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的工业园物流中心(基地)。

(二)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物流环境。进一步加快省道S322线改造、郴资大道扩改、资五公路、环城北路等工程建设,加紧推进桂新高速的立项建设,争取将资许线延伸到江北工业园内,完善城市内外网交通。加强现有物流资源的整合,改造提质全市现有货运站场等物流设施,拓展物流产业平台。建议以现有流通企业为基础,引导扶持其整合物流资源,盘活如鲤鱼江炉渣砖厂等闲置资产,合理设置物流站场。

(三)大力引导扶持,培育物流实体。一是引进综合物流企业。参照入园项目在资金、用地、供电、供排水、规划、建设等各种优惠政策,出台引进物流企业的优惠政策措施,着力引进一家有品牌、有实力的大型物流企业,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并以此为龙头,带动我市物流行业的提质发展,重点支持拓发物流信息中心建设及早投入运营。二是引导支持现有物流企业发展壮大。鼓励具备一定业务专长、组织基础和管理水平的现有物流企业加速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利用现有的运输工具、设备、仓库、人才等资源,通过兼并、合作、重组、参股、控股等多种形式,组建本地的大型专业物流企业。

(四)重视人才培养,重点支持达达冷链物流公司等物流企业发展。引导物流企业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通过网络技术,整合物流资源,建立全市物流业的公共信息平台,提高全市物流业信息化水平。依托物流企业,大力引进和培养一批物流专业人才,并加强对物流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我市物流业的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五)加强行业管理,确保健康发展。进一步理清我市物流业管理行政体制,加强行政管理资源整合,优化全市物流业发展的政务环境。引导物流企业成立行业协会,规范行业行为,提高行业品位。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物流市场环境,帮助企业提高物流企业应对货运风险的能力,确保我市物流行业健康发展。

[供稿:资兴市统计局]

[审核:刘雁]

第三篇:关于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市政协经济委员会民营经济研究会

7月10日,市政协经济委员会、民营经济研究会组织部分委员,在副主席周玉生、朱承平的带领下,对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委员们视察了八达物流、邮政物流、元通物流、益民物流等物流企业,并召开了有部分物流企业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认真听取意见。7月24日,市政协经济委员会、民营经济研究会组织有关委员和成员,就如何加快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进行了专题研讨,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物流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引入“物流”概念。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企业产权关系日益明晰,物流业应运而生。我市物流业起步于2002年,第一家登记注册物流公司——天长通宝物流公司在市区创办。截止到目前,我市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物流企业共有14家,其中物流公司5家、分公司5家、个人公司3家、个体户1家。我市民营企业的崛起和规模的不断扩张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物流业的发展也有力地促进了天长经济的发展。

通过调研,大家一致认为我市的物流业虽有较快发展,但仍属初始阶段,主要表现为“小”、“乱”、“低”。

1、规模普遍偏小。我市大部分物流企业是一两间门面,两三辆车。稍有规模的八达物流公司占地面积15亩。目前最大的益民物流公司占地面积也只有200多亩。随着我市工业经济迅速发展,现有的物流企业规模远远不能满足于我市经济发展的需求。

2、经营秩序较乱。据统计,我市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物流企业只有14家,在交通部门办理许可证的22家,企业发展较好的仅有四五家,而无证无照经营的超过50家。这些物流企业大都是一块招牌、一间房子、一部电话、几名工作人员,物流安全无法保障。我市铜城镇一家电缆企业因一家物流企业雇用社会车辆,结果车主将押车的企业职工杀死,抢走现金8万元以及一车价值几十万元的电缆。事后查明该车主的驾驶证、身份证等所有证件都是假的。

3、服务水平较低。一是信息化程度低。除了邮政物流公司外,其余物流企业采用的都是传统运作方式,没有完善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电子数据交流技术和货物跟踪技术系统。不少企业的通讯手段停留在使用电话、传真方式上,影响了物流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二是组织化程度低。我市物流企业经营分散,横向联合薄弱,物流管理手段落后,没有自己的行业自律组织,资源无法整合共享。三是效益低。我市现有的物流状态基本上还是一种传统的模式,经济效益普遍较差,经营主体处在分散、割裂、单

一、低效状态。四是“万村千乡”工程的配送能力低。我市“万村千乡”工程在农村已建有340个农家店,而配送能力只有1/4,这使农村消费品特别是副食品安全无法得到保障,也有悖于国家实施“万村千乡”工程的初衷。

二、关于发展我市现代物流业的意见和建议

(一)、充分认识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重大意义。现代物流业是第三产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三产业的兴衰是一个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好坏的重要标志。前不久,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并专门设立了全国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可见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发展服务业的重视程度。因此,在加快全市工业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中要高度重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要将现代物流业作为天长的一大产业来扶持发展,只要做到思想

重视、领导有力、措施得当,天长的物流产业将会迅速崛起。

第一、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我市位于安徽最东部,伸入江苏腹部,毗邻南京、扬州、镇江、滁州、淮安等城市,处在南京1小时经济圈内,205国道、宁连高速、宁淮高速、扬滁一级公路、312省道等纵横市区境内。区域优势、交通优势极其有利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第

二、企业两头在外。我市的工业企业大多数是原材料采购在外,产品销售在外。目前,已形成了电缆仪表、玩具服装、电子、食品饮品、医疗器械、金属管材、工程塑料等一批支柱性产业。此外,我市粮食、水产品等农产品丰富。苏果超市、天正超市、华联超市、商都、步行街及“万村千乡”工程建设等都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商机。

(二)、加强引导,大力扶持发展。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建议成立高规格的服务业领导小组,指导全市服务业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要根据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研究制定出扶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规范产业发展的管理办法,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竞争公平、运作规范、服务优良的外部环境。

(三)、整顿经营秩序,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建议由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组织工商、商务、交通等部门开展一次专项调研整治活动,对无照无证、手续不全的物流企业,符合开业条件的帮助补办证照,对条件暂不具备的限期整改,对完全不符合条件的应予以取缔。

(四)、组建物流行业商会,实行行业自律。建议由市工商联牵头,商务、交通等部门配合,抓紧指导成立我市物流行业商会,强化行业自律和服务,加快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五)、高度重视“万村千乡”工程配送中心的建设,保证农村消费品质量安全。建议市政府对符合条件又有能力建设“万村千乡”工程配送中心的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可以在用地和有关规费上给予一定的优惠。

(六)、建设汊涧物流园区,扶持骨干物流企业。物流园区是现代物流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物流组织管理的关键。创建物流园区建设有利于整合现有资源,引入现代机制;有利于拉动产业链的延伸,充分发挥其经济集聚作用,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经营效率;有利于招商引资;有利于企业生产、优化了交通秩序、改善了城乡环境。如果将园区设在汊涧更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基于以上几点认识,我们建议市委、市政府提前谋划,可考虑在汊涧镇以益民物流为中心,择地建设皖东地区第一家现代物流园区。

汊涧古往今来均是江淮之间商贸物流的一个重镇。随着交通优势的日益凸现,选择在汊涧建设物流园区较为理想。现在汊涧已有益民、元通、华龙三家物流公司在运营,且前景看好。益民工贸集团在汊涧立交桥南侧,已创办了占地200多亩的“益民物流公司”,目前该公司经过专家认证决定建设大型物流中心。中心的定位是集物流市场、货物运输配载、简单加工、分拣、包装、仓储服务、信息流通等多元化第三方物流模式。该项目先后得到省商务厅、省经贸委、省发改委及国家发改委的项目引导资金扶持。如果能以益民物流为中心建设有一定规模的汊涧物流园区,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物流企业入驻园区,还可以吸引更多的工商企业入驻汊涧工业园区和物流园区,也必将促进全市的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鑫发铝型材企业正是考虑到益民物流公司落户汊涧,才到汊涧投资办厂。该企业已正式投产,预计年销售收入将超过亿元。

在物流园区未正式兴建的情况下,要着力扶持一批有实力、有规模的物流企业,加快发展壮大。当前要特别关注益民物流中心的项目建设,通过政策的扶持,指导力量的加强,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

第四篇:关于加快发展苏家屯区现代物流业的调研报告

政协沈阳市苏家屯区委员会

根据市政协常委会“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重点调研课题安排,围绕区委九届九次全会做出的“打造浑河商务城,建设东北物流集散区”的战略部署,为加快发展我区物流产业和建设东北地区物流中心建言献策,区政协牵头组织区发改局、服务业局、交通局等部门,对我区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发展现代物流业进展情况与初步成效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现代物流业,我区正在起草的“十二五”规划,把现代物流业列为重点培育发展产业;先后制订了《苏家屯区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和《苏桃路控详规划》,并按照规划开始重点实施“一线”6.5平方公里物流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呈现以下四个特点:

1、区位优势越来越明显。我区北依沈阳母城,东、南、西扇形辐射鞍山、抚顺、本溪、辽阳及营口,是沈阳与辽南五大城市联接的第一区。随着沈阳经济区获国务院批准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沈阳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标志着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新区、成都、重庆、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深圳等7个地区后沈阳经济区成为了第八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而我区正处在沈阳经济区的核心地带,良好的区域地理条件既能充分依托沈阳城市的辐射来寻求互动发展,又能相对独立地培育适宜的规模化产业,现代物流业正是区位优势所决定的首先产业方向。

2、发展环境越来越有利。一是目前沈阳正处于发展黄金机遇期的“天时”,沈阳经济区是国内著名的装备制造业集散区,以原材料和产成品为主的生产性物流需求潜力巨大,周边密集人口和城市分布,蕴含着巨大的消费性物流潜力;二是我区凭借着临空港、近海港的“地利”,《沈阳市服务业发展规划》(2006-2010年)提出“浑南-苏家屯物流带依托桃仙国际机场和沈大高速公路,以建设沈阳保税物流中心、沈阳铁路集装箱货运中心为重点,建立‘大通关’系统,为货物进出关、散货运输、物流周转提供便捷的口岸服务。”进一步提出建设苏桃路物流产业带(12.2平方公里)等“八大物流园区”;三是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在“倾力打造浑河商务城、建设东北物流集散区”上思想统一,人心凝聚,已经形成良好工作基础,士气旺盛的“人和”。这些都为我区发展现代物业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3、交通条件越来越优越。我区交通四通八达,一直是东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特别是近年来道路运输得到了较好发展,已经形成了大物流发展的初步格局。其中公路基础设施方面全区公路总里程951公里,到今年底增至966公里。沈大、沈山、沈丹、沈(内外)环等多条高速公路,以及多条国道、省道干线穿过,全国45个公路主枢纽之一的浑河客货联运总站设在我区;铁路基础设施方面,苏家屯站是东北最大的铁路货运编组站,分为南北两部,上下行共计7个车场。南部为客场,北部为双向三级六场,日均接发列车 202对,日均办理列车辆数设计能力为21386辆,日均办理辆数14643辆,最高日办理 17157辆,有调日办理最高为11712辆,有到发线、调车线等167条线路,全站设有货场 4个,配属11台调车机。此外,车站还连结专用线24家,设配线132条;空运方面,苏桃公路北接胜利大街,南抵桃仙机场,路线全长13.2公里,为标准的六车道城市快速干道,缩短了沈阳母城与桃千机场的时空距离,该条道路自竣工通车后,已经成为我区一条重要的“致富”道路。

4、物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几年来,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迅猛,物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其中:辽宁成大方圆医药物流是省内最大的区域性医药配送中心,沈阳二手车交易市场二手车交易额破2万台,在全国同行业中排名第三。2009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实现63.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2.3%,在2008年23.8%的高增长基础上同比增长3%。预计2010年实现78.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3.5%,同比增长24.6%。今年一季度实现23.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9.7%,同比增长25.1%。近两年,一大批“中”字头和国际知名物流企业纷纷落户我区,形成了强劲的集聚效应。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分析

我区现代物流发展刚刚起步,物流企业不多,经济实力不强,传统物流配送业务的企业仅有十几家,各类货物运输车辆3183台,普遍经营规模小、管理水平不高,功能单一;市场占有率低;第三方物流的规范化和专业化服务也刚刚起步,物流重点项目不多,开工较少,缺乏专业人才,特别是缺少较高层次的物流管理和经营人才。我区物流体系和物流服务水平远远不能适应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分析这些问题的原因:

一是物流资源分散,亟待进一步整合。我区的物流资源,分散于发改、经贸、交通等各有关部门,分散于工业、农业、商贸等各有关行业,分散于制造业企业、商贸流通企业、交通运输企业和仓储企业等各有关企业。近年来虽通过规划并在着手建设一批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物流项目,对一些物流资源进行整合,但由于涉及原有利益格局的调整,尚未真正形成合力,物流成本高、整体社会效益差。

二是物流项目建设选址供地难,急需有关部门帮助解决。要规划建设物流项目避不开选址和供地等问题。项目选址要符合城市建设规划和土地总体利用规划。而供地问题,涉及到征地拆迁工作程序多,时间长,工作量大,仅靠物流项目业主单位难以实现,需要各有关部门努力配合、积极支持才能解决。

三是物流基础设施仍然薄弱。虽然近年来我区明显加速了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但总量仍然不足,配套性、兼容性较差,不能满足物流增长的需要,与打造东北地区物流集散区的战略目标还相差较大。

四是物流常识普及不够,需要进一步学习宣传。国家和省市政府有关发展现代物流业文件和《物流术语》等国家标准宣传普及不够,有的把现代物流业等同于市场、等同于商贸业、等同于交通运输业、不明确现代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现代物流业与市场商贸业、交通运输业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需要进一步深入学习,扩大宣传。

三、关于加快发展我区现代物流业的建议

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的现代化程度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在国际上把现代物流业誉为促进经济发展的“第三利润源泉”和“助推器”。我区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因势利导,开拓创新,创造出一条适合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新路子,促进苏家屯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破除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思想瓶颈。一是转变观念,消除认识上的误区。国内现代物流业较发达的地区,普遍都是思想解放、眼界开阔、观念更新较快的地区。打造东北物流集散区,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观念,消除认识上的误区。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表明,制造业的发展对现代物流业产生了强大的市场需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又为制造业提供了低成本的有力支撑。《东北地区振兴规划》提出沈阳市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无疑将为我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巨大推力,因此我区应坚持制造业与现代物流业发展并重,以现代物流业促进制造业,实现现代物流业与先进制造业的良性、健康发展。二是发挥区位优势,抢抓发展机遇。随着沈阳“大浑南”建设加快推进及桃仙机场扩建,大三环、大四环、大六环和高铁、地铁的规划建设,苏家屯将进入空港、高铁时代,交通优势和区位优势将更加凸现。应按区委九届十次全会暨全区对外开放工作会议提出的建设“东北亚空港城,大沈阳新中心”发展目标,实施“浑河商务城、空港休闲城”双核驱动和打造临空都市农业区、临空会展物流区、临空休闲旅游区发展战略要求,切实坚持加快开放,发挥区位优势,抢抓发展机遇,以打造浑河商务城,建设东北物流集散区为核心,努力实现超常规发展、赶超式发展、跨越式发展。三是要开阔眼界,克服知识上的瓶颈。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当务之急是要学习现代物流业,熟悉和掌握现代物流业的知识,增强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本领。应通过组织学习培训、考察交流和媒体宣传等形式,提高全区上下对现代物流业的认识,真正从思想上把现代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来抓,为倾力打造浑河商务城、建设东北物流集散区营造良好氛围。

(二)客观分析、综合规划,加速现代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一是制定和完善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为各地区发展现代物流指明了方向,确定了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因此应客观分析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因势利导,因地制宜,重点抓好《我区现代物流业“十二五”发展专项规划》和《我区关于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的编制和规划,明确苏家屯区发展现代物流的方针、目标和在全市中的功能定位,确定重点物流枢纽和物流园区(基地)、重点物流企业的布局,引导社会投资的合理投向。二是要加速建设,助其发展。根据区委倾力打造浑河商务城和建设东北物流集散区的战略目标定位,优化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区域布局,应采取苏桃公路两侧先行,城区重点突破,城乡协调发展的模式。靠近货物转运枢纽,紧临机场、铁路货站,周围有快速道路,建设一批社会化、专业化、区域性的物流中心、物流园区和大型综合专业批发市场;依托区域产业优势,建设一批与之相配套的专业配送中心、物流中心和专业批发零售市场;大力推进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业的结合,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大力推进农村应用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发展农产品从产地到销地的直销和配送,促进城乡物流业协调同步发展。

(三)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培育多元化、多层次流通主体。应进一步整合利用和改造提升现有物流资源,鼓励通过兼并、联合等形式进行资产重组和业务整合,发展一批大型化、社会化、专业化物流企业。一是整合流通资源,引导仓储、运输、邮政等企业走联合发展道路,形成一批主营业务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物流配送企业。同时,通过市场竞争,筛选一批运作灵活的小型企业,满足社会不同物流需求,形成少数大企业为主导、大量小企业为补充的稳定的物流产业“金字塔”结构。鼓励拥有自己物流车队的企业剥离物流业务和资产,借鉴现代物流模式,组建独立运作、独立核算、具有行业特色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引导多元化投资主体进入第三方物流企业,培育大型第三方物流集团公司和大型物流企业。三是积极推进行业协会和经济、技术、管理、人才等社会中介组织建设,为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帮助与支持。

(四)构建服务体系,完善服务网络,提升服务场所和组织形式,加快建设物流载体,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一是发展配送中心。加快中储物流中心、中铁集装箱物流中心和五洲国际建材城等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建设,积极扩大物流市场需求。二是培育物流中心。应大力发展沙河钢管产业集群、林盛电力电器产业集群、永乐现代设施农业、有色金属加工和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相配套的物流中心,重点发展制造业、农产品、医药、汽车、食品饮品等物流;加强与桃仙机场的全方位合作,共同建设空港物流中心,依托桃仙机场、苏桃线和沈丹铁路,发展航空物流;前瞻谋划为周边地区提供现代物流服务如高新科技产品、高附加值产品、煤炭、钢铁、化工、粮油等产业相配套的物流中心,形成沈阳经济区物流网络的重要节点。三是建设综合物流园区。加快物流产业园区、沈阳二手车交易市场、五洲国际建材城项目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优势条件,合理规划发展建设综合物流园区,使之成为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经营集约的重要综合物流园区。四是抓紧建设物流信息平台。实现物流信息系统平台与各个中心物流服务设施应用系统连接,满足物流企业信息查询、数据交换和资源共享的需要。通过建成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数据交换平台,最终实现现代物流企业与金融、保险、海关、质监、工商、税务部门的系统链接,提供完善的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功能服务,为现代化物流系统提供有力保障。

(五)着力改善物流业发展环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我区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一是给予用地扶持。物流项目用地应纳入土地利用规划,保障物流项目建设用地,降低物流企业用地成本;二是拓宽融资渠道。支持企业募集资金发展社会化、专业化的物流企业,鼓励其通过银行贷款、股票上市、发行债券、增资扩股、企业兼并、中外合资等途径筹集建设资金。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给予信贷支持;三是完善税费管理。合理确定物流企业营业税计征基数,物流企业开具的货物运输发票,符合规定的、可以申请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四是改善运输条件。开展物流企业多式联运、集装箱运输,做好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优化城市配送车辆的交通管理。五是实施财政扶持。应安排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现代物流发展,对重大物流项目采取投资补助、资本金注入或贷款贴息等方式给予支持,由企业进行市场化运作。六是强化人才培养,完善引进机制。在增长极选择中,人力资源禀赋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人才智力优势是支撑地区经常长期高速增长的源动力,应采取多种途径培养、引进、挖掘各种物流人才,通过组织各类企业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学校培养与在职培训相结合,培养一批熟悉物流业务、具有跨学科综合能力的物流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为促进我区物流业大发展、快发展,加速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

2010年9月10日

第五篇:对发展商贸物流业的调研对策

近几年,我市的商贸物流业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倡导和有关政策的激励支持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随着**光彩大市场、**五星百货等外地企业的入驻和**百货大楼、**超市等本地龙头商贸企业稳定发展,以及“万村千乡”工程的实施、邮政物流的兴起,我市商贸物流网络建设日臻完善。但是,与周边市地相比,尤其是和省内先进的**、**等市相比,我市的差

距还很大,很多方面需要完善,许多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最近,就如何借鉴先进市的经验,推进我市商贸流通工作迈上新台阶的问题进行了相关调研,形成了本篇调研报告。

一、我市商贸物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我市的商贸物流业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全面加快流通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流通经济总量逐年增加。去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71.8亿元,同比增长16.35%,增幅列全省第2位。二是流通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去年全市批零餐饮和交运仓储业实现增加值79.68亿元,同比增长15.6%,占服务业的比重为38.19%,占全市gdp的9.49%,拉动全市经济增长1.44个百分点。三是区域性商贸中心城市的框架初步形成。以人民广场为中心的市级商业中心、以新时代广场为中心的南部区级商业中心、以光岳路为中心的东部汽车产业园等几大商贸集中区域已经形成,**市场、铁塔商场、开发区大东钢管城等专业批发市场辐射力明显增强。四是骨干流通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去年市政府重点培育的10户重点流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7.8亿元,上缴税收1.9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4%和22.1%;5户重点批发市场实现成交额177亿元,同比增长17.8%。

虽然全市流通业有了较快发展,但与**、**等周边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思想观念更新不快,缺乏开拓创新意识。多数企业在思想解放程度、观念更新速度、开拓进取力度等方面与流通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对现代流通业信息化、网络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反应不敏锐,不能熟练掌握运用现代流通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在企业发展上,缺乏机遇意识、开拓意识,融资渠道单一,招商引资力度不大。二是骨干流通企业数量少,规模不够大。目前全市还没有一户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大型零售企业和年成交额过百亿元的大型批发市场,流通企业在品牌、规模、竞争力等方面与省内流通大企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三是流通现代化建设进展不快。新型流通业态所占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农村流通体系建设滞后,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刚刚起步。四是流通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从调查情况看,多数企业在连锁经营网络建设上没有规划,缺少招商引资的项目,新建、在建项目不多。五是流通业发展的环境仍不宽松。流通企业在信贷、用地、用电、用水等方面存在很多制约因素,连锁经营企业统一办证、统一纳税的政策在有的县市仍未落实,对流通企业重复检查、乱收费、乱罚款现象时有发生。

二、先进市地的做法和经验

**、**在区域位置、发展背景等方面和我们相近,他们加快发展的好经验和具体做法非常适合我们学习借鉴。总结他们的经验,主要体现在批发市场建设 “五个结合”和物流配送“四项措施”上。

五个结合是:

1、坚持市场建设与改造提升相结合,进一步膨胀市场规模。依托原有批发市场,下大力进行拆旧建新,改造提升,使市场设施条件逐步完善,吸引力、辐射力、竞争力大大增强。在此基础上,膨胀规模,提升档次,逐步实现由传统集贸市场型向现代批发市场型的转变。

2、坚持市场建设与转变经济方式相结合,提升批发市场的业态水平。引导批发市场投资主体加大投入,完善手段,改善经营业态,突出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竞价拍卖和品牌直销等新型经营方式。

3、坚持市场建设与生产地产品加工相结合,实现工贸结合的良性循环。依托批发市场,鼓励和支持企业生产、加工市场旺销产品,形成以批发市场为龙头的产业链条,为批发市场提供价廉物美的货源支撑,努力实现由中转型市场向产业基地型市场的转变,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4、坚持市场建设与招商引资工作相结合,提高批发市场的整体水平和管理水平。**先后引进了澳龙、华药、**、鲁信、中桥等知名企业,投资参与批发市场的商贸物流项目建设。

5、坚持政府推进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努力营造政府与企业双赢的机制。在批发市场建设改造中,政府主要是制定规划、出台政策、加强引导,调动企业和社会投资市场建设的积极性,政府的投入只是基础性和奖励性的,主要是通过市场化运作,调动村居委、各市场投资主体的积极性,形成批发市场改造建设的群体效应。

四项措施是:

1、提供政策支持,优化发展环境。**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把物流项目建设列入市政府重点建设工程,在资

上一篇:网络营销方案方案下一篇:为了孩子一生幸福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