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的团委工作总结

2023-01-04

工作总结是当代年轻人的重要成长方式。根据自身的工作情况,编写详细的工作总结报告,可使我们在不断的反思、吸取教训、目标优化的过程中,对自身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改进自身的工作不足之处,从而得出有利于自己成长的宝贵经验。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近五年的团委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近五年的团委工作总结

近五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回顾

【2014年12月9日-11日】关键词:稳中求进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强化风险防控,加强民生保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2013年12月10日-13日】关键词:稳中求进 2014年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改善民生,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2012年12月15-16日】关键词:稳中求进 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稳中求进。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毫不放松抓好‚三农‛工作,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强民生保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活力和动力,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2011年12月12日-14日】关键词:稳增长

将‚稳中求进‛作为2012年工作的主基调;经济工作的三大主要目标一次为‚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促进房价合理回归‛;‚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和房产税改革试点‛。

【2010年12月10日-12日】关键词:控通胀 三大主要目标定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并且‚把稳定价格总体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稳步提高粮食收购价,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把信贷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特别是‘三农’和中小企业‛。

第二篇:乡镇脱贫攻坚近五年工作总结

近年来,我镇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谋篇布局、以党的建设统领各项工作落实,紧扣市委脱贫攻坚“133”工作思路,紧紧围绕村出列、户脱贫目标,上下齐心、压实责任、打牢基础、细化措施、强化保障、全面发动,切实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狠下功夫,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一、基本情况

(一)镇情

豆沙位于盐津县境西南部、关河南北两岸,辖6村1社区,166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46.74平方公里;

有户籍人口7598户24218人,2019年农村常住人口4683户20961人,有汉、回、苗、白等民族。境内山峦起伏,山高坡陡,河谷纵横,因关河的深切,形成南北向的条状侵蚀山地,多呈"v"字地形。最高海拔万古黎山1984米,最低海拔黑眼溪沟口460米。昆水公路、内昆铁路和水麻高速公路东西沿江横穿而过。自秦开五尺道以来,豆沙关就是中原与边疆人民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枢纽、南方丝绸之路的要冲,素有“咽喉巴蜀,锁钥南滇”之称,并享有云南省“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省级旅游小集镇、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全国文明镇”六大殊荣。2019年实现生产总值4.51亿元,同比增长6%,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343.31万元,同比增长38.01%。农村、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8560元、32636元。目前,全部自然村已通水、通电,有村级卫生室7个,行政村标准化卫生室全覆盖,小组活动室19个,达到需求全覆盖。有6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省、县6个挂包单位共派驻6个驻村扶贫工作队20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

(二)贫情

全镇有贫困村6个(深度贫困村1个),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821户7946人,贫困发生率为37.9%。致贫原因方面:交通条件落后3280人,占比41.3%;

缺技术2811人,占比35.3%;

自身发展动力不足643人,占比8%;

因病、因残588人,占比7.4%;

因学致贫212人,占比2.6%;

缺劳力352人,占比4.4,缺资金、因灾60人,占比1%。通过近年来的脱贫攻坚,累计脱贫1758户7740人,剩余未脱贫人口63户206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

二、主要做法

紧紧围绕责任、政策、工作“三个落实”要求,紧扣“571”脱贫标准,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抓手,实践干部“一竿子插到底”解决责任落实问题,问题“一篓子带出来”解决政策落实问题,工作“一揽子向前推”解决工作落实问题的“三个一”工作法,以细之又细、实之又实的措施,全力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脱贫出列“百日攻坚大会战”,全力以赴把初心使命镌刻在决战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推动豆沙农村大发展。

(一)压实三级责任。坚持指挥靠前、力量下沉、层层压实责任要求。一是镇设领导组。成立由挂钩县处级领导任组长,其他县处级领导和镇党政主要领导任专职副组长,镇党政班子成员和各村指挥长为副组长,相关职能站所负责人和各村支书、主任、第一书记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综合研判、项目资金、住房安全、教育扶贫、饮水安全、健康扶贫、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发展、劳动就业等11个工作组。镇党委政府先后制定《关于调整充实豆沙镇脱贫攻坚指挥部的通知》《豆沙镇2019年脱贫攻坚总体工作方案》《豆沙镇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工作方案》《豆沙镇脱贫攻坚“夏季攻势”作战令》《豆沙镇脱贫出列“百日攻坚大会战”工作方案》等文件,强化工作统筹,担起主体责任。二是村设指挥部。各村对脱贫攻坚指挥部进行改组重建,指挥长由挂包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全面统筹工作力量,结合实际成立专项工作组,合理确定和安排各专项组组长和组员,确保县、镇、村三级干部全部参与、不漏一人。三是组有小助理。由挂联干部担任社长助理,建立“733”责任清单,即挂联干部对所挂联的农户实行“7包3帮3清”(“7包”:一包人口精准无误,二包收入稳定达标,三包义务教育无辍学失学,四包健康扶贫政策知晓,五包家居环境卫生整洁,六包信息资料完整,七包进退时序群众认可。“3帮”:一帮解决住房安全,二帮解决饮水安全,三帮解决实际困难。“3清”:一是挂联农户一口清,二是挂联家庭户户清,三是挂联变化及时清),落实“523”工作机制(所有干部每月下乡不少于5天,其中2天入户走访、3天集中攻坚),进一步压实挂联干部工作责任,全力推动脱贫攻坚政策落实、责任落实、工作落实。

(二)做实“六个精准”。认真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方略,确保脱贫成效经得起检验。一是精准锁定对象。在常规动态管理的基础上,严格对照“两不愁、三保障”识别标准,按照“三评四定”“两公示一公告”识别程序,相继开展了“大遍访”“回头看”行动,2017年5月至7月开展了一轮全镇总动员、农户全覆盖的精准识别,选派80名干部深入166个村民小组用一个月时间户户上门、直接调查所有5140户农户,全面筛查农户、甄别卡户,评议、审核和公示率100%。2018年通过村村清、户户清行动,持续开展不精准对象清理、档外对象普查等重点工作,及时进行动态调整,综合研判,有力确保了对象精准。2019年新识别6户23人,补录1户5人,正常退出158户617人。二是精准规划项目。全面开展“村村清、户户清”行动,采取自下而上的精准和自上而下的统筹相结合,层层规划、级级把关,建立了镇级路线图和村级施工图。2018年至2020年规划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交通扶贫、饮水安全、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兜底保障、生态扶贫、公共服务、转移就业、产业扶贫11大类358个项目,规划总投资23842万元,其中:2018年15805万元,2019年5364万元,2020年2673万元。三是精准安排资金。2014年以来,共计投入资金46970.75万元。其中:易地搬迁13769.36万元、交通扶贫9959.96万元、产业扶贫4330.19万元、生态扶贫4044.83万元、教育扶贫3668.91万元、兜底保障3457.38万元、危房改造3296万元、电力基础设施2532.89万元、健康扶贫853万元、饮水安全468.4万元、文化公共服务275.5万元、金融扶贫221.22万元、劳动力就业159.29万元。同时,全面加强了资金使用管理和监督检查,确保扶贫资金专款专用、安全运行、精准高效。四是精准因村派人。全面建立“领导联乡、部门包村、干部帮户”的挂钩帮扶长效机制,统筹各级干部职工252名(其中县级176名),因村因户与贫困户结成“一帮一、一帮多”精准帮扶对子,实现贫困户帮扶全覆盖。各级挂包单位选派20名干部组建6支驻村扶贫工作队,下派队员与原单位工作脱钩,严格执行驻村队员每月22天工作制度,加强驻村工作督查考核,工作扎实、成效显著的优先评优提干,工作散漫、责任履行不到位的,一律召回并严肃问责。五是措施到户精准。坚持因地制宜、因户而异、因人而异、因贫施策,细化完善镇级路线图、村级施工图,为脱贫攻坚构建了系统、完整、健全的政策措施体系。六是脱贫成效精准。严格按照户脱贫、村出列标准,建立健全贫困村、贫困户有序退出机制,达标一个出列一个,脱贫一户销号一户,实现有进有出、动态管理。制定巩固提升实施方案,贫困村出列后需要培育和巩固自我发展能力,留出缓冲期,在一定时间内摘帽不摘政策,确保真脱贫、不返贫。全镇6个贫困村1821户7946人贫困人口中,2014年脱贫291户1464人,2015年脱贫127户632人,2017年脱贫956户4317人、黑喜村出列,2018年脱贫222户691人、长胜村出列,2019年脱贫158户617人、其余4个村出列,2020年脱贫63户200人,实现所有贫困人口全部动态清零。

(三)落实“10项”政策。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制定帮扶措施,一户一策,对症下药,全面落实饮水安全、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农村危房改造、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生态扶贫、金融扶贫、综合保障脱贫10个方面的项目政策。

1.饮水安全:近年来,累计实施人饮工程39件,水窖30个,投入资金468.4万元,覆盖2251户1.2万余人,水质检测合格率100%,实现全镇人口饮水问题全部“销号”清零。

2.教育扶贫:一是落实政策保障。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2346名学生“两免一补一计划”、普通高中“一助一免一补”、职业教育资助“一免一助一计划”、大专及以上“一助二奖一贷”等教育补助政策。目前卡户中本科92人(在读60人)、大专91人(在读42人)、高中250人(在读146人)、中职在校69人。二是实施薄改计划。中学,中心校,长胜、万古、石门小学教学楼、宿舍、食堂等建设完成,投入使用。三是全力控辍保学。坚持“查户籍对学籍、查学籍对学生、以实际对系统、以系统对责任”“两查四对”要求,按照“摸清家底、依法处置、规范责任、动态管理”的“四步走”模式,认真组织开展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全覆盖大排查,经摸排,全镇共有6-16周岁适龄儿童2386人,辍失学1名已上诉法院劝返(唐贵兵),1人无法联系(银厂邵海珍),有效确保适龄儿童少年就学有保障。

3.健康扶贫:全面落实“四重保障”“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即时结报等健康扶贫30条措施,定额补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80元/人·年。镇卫生院面积达标,床位30张,人员配备、医疗设备基本满足临床需要,配套建设中医馆,6个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全部达标。2019年,建档立卡贫困患者享受基本医疗保险政策2197人次报账451.69万元;

享受大病保险政策354人次报账53.58万元;

落实医疗救助政策1735人次支付资金58.12万元,落实兜底保障政策1269人次支付资金46.54万元。完成32种大病筛查137人、25种慢特病筛查755人、4种慢病筛查474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重点人群(四类慢病)患者已签约履约3035人,实现重点人群、重点疾病签约全覆盖人;

因病致贫91户344人。

4.农村危房改造:近年来,按照“以房找人、以户找房,危房不住人、住人不危房,因地制宜、应改尽改”要求,全镇累计实施农危改1729户(四类对象1106户,非四类623户),投入资金3296万元,实现危房清零;

同步推进拆旧拆危,坚持“一户一宅”,全面排查拆除整治农村危房829户,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提升。

5.易地扶贫搬迁:建成汇同溪和柏果坪两个易地扶贫安置点。累计完成易地搬迁585户2696人(卡户511户2374人),其中搬迁汇同溪安置点144户651人(卡户109户501人),柏果坪安置点79户389人(卡户73户362人),水田新区327户1500人,进城安置2户11人,搬迁至昭通33户145人(靖安29户126人,卯家湾4户19人)。有易迁劳动力1336人,现已就业1179人,就业率达98%。易迁户“三块地”14679.91亩,其中林地10226.7亩(流转342.2亩,用于发展林下养鸡342.2亩),耕地4395.21亩(退耕还林还草4053亩。流转2441.09.亩,用于种竹子1832亩、养鸡6.89亩、养牛33.6亩、种草568.6亩),宅基地58亩。建成村民小组活动场所19个,6个村行政村公共服务建设全达标。

6.就业扶贫:累计开展引导性培训1454人次,技能培训60人次,投入资金94.68万元,实现卡户中缺技术家庭培训全覆盖。全镇劳动力人口总数12569人(其中公益公服岗309个),通过培训引导外出就业、公共服务岗位、公益性岗位、集体公司开辟岗位等方式,已就业10549人,就业率为83%(其中建档立卡劳动力4313人,已就业3895人,就业率为90%);

建立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报备制度,全镇外出务工劳动力由村民小组长进行报备,现累计完成劳动力报备12569人,报备率为100%;

稳岗补贴现兑现458人65.1万元,交通补贴兑现19人0.58万元。

7.产业扶贫:全镇累计落实产业9.35万亩,其中笋用竹7.6万亩,有机果蔬基地0.65万亩,花卉苗木0.3万亩,石缸茶0.2万亩,中药材0.5万亩,花椒0.1万亩;

竹银华山、远卓魔芋龙头企业2个,黑喜农副产品加工厂1个,石缸茶、竹笋加工厂2扶贫车间建成投产。投入资金4330.19万元,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2020年,围绕县委“乌鸡、竹笋、肉牛”三大富民产业布局,大力发展三大产业,持续巩固脱贫成果。一是肉牛养殖。2020年计划养牛2600头,建设养牛场13个(其中政府代建2个),目前,已完成草山种植4064亩,养牛场建设完成,存栏1277头,组建6个养牛专业合作社,覆盖农户176户,推荐农户贷款128户贷款金额1867万元,目前已放贷46户332万,其余正在审批中。二是竹笋产业。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思路,按照“新植一批、改造一批、更换一批、选种一批”的“四个一批”要求,用三年时间,打造10万亩竹园,套种100万株槐花、养殖2万箱蜜蜂,实现竹槐蜜旅融合发展格局。目前,全镇已累计发展7.6万亩,共覆盖农户1904户7425人,其中卡户823户3209人,龙头企业示范带动,规范化管理,逐步实现高产稳产、同股同价、高度组织化的目标。。三是乌鸡产业。计划发展乌鸡养殖120万羽,目前建有养殖场三个,圈舍51间,放养场地295亩,年出栏达4.5万羽。按照县委“抓两头、节中间”的发展思路,主要通过“建示范、强带动”抓养殖环节,2020年新建乌鸡示范场13个、乌鸡代养点133,年出栏达到18.4万只,覆盖农户218户816人,其中卡户86户342人。

8.生态扶贫:实施退耕还林39534.4亩,低效林改造19548亩,省级和国家级生态公益林107944亩,中央财政补贴造林2725.8亩,荒山造林(宜竹林地造林)6000亩,营林生产管护道建设19.1公里,累计聘用建档立卡户为生态护林员128人,发放太阳能794台、节柴灶695台、沼气池650口。

9.金融扶贫:发放贴息小额贷款616户2552.9万元,养牛贷46户332万元,用于贫困群众发展生产,累计贴息221.22万元。

10.综合保障脱贫:近年来,累计发放农村低保8329户16389人,发放低保金2919万元。2019年实施农村低保1026户2177人(兜底保障167户252人),其中卡户665户1660人;

城镇低保411户625人,其中卡户56户156人;

特困供养209户228人(五保户43人),其中卡户103户115人;

残疾人两项补贴480人,其中卡户295人;

孤儿补助41人,其中卡户25人。共发放临时救助103.24万元,切实解决残疾、孤寡、特困户等740户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困难。

三、主要成效

通过连续几年真金白银的投入、真心实意的帮扶,全镇农村发生了真真切切的变化,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

1.基础变好。道路交通极大改善,累计硬化通村公路、产业路133公里。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实现全覆盖,行政村、村民小组全部通动力电。电视广播信号全覆盖,宽带网络覆盖村委会、学校和卫生室,并延伸到部分村民小组。6个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19个村民小组活动场所、6个村行政村公共服务建设完成,公共服务极大提升。

2.村庄变美。几年前,破旧房屋随处可见,现如今,传统民居改造一新,楼房平房比比皆是,有的还贯通了入户路,行道树遍布村庄,文化广场设施齐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有效改善,厕所改造成效明显,脏乱差现象明显改观,村容村貌大幅提升。

3.产业变优。三大富民产业稳步推进,2019年新植竹笋3.1万亩,累计达7.6万亩,龙头企业示范带动,规范化管理,竹笋产业不断发展壮大,逐步实现高产稳产、同股同价,达到高度组织化目标。乌鸡产业通过“建示范、强带动”,建设示范园,带动群众养殖,实现新增存栏13.3万只,年出栏达到18.4万只的目标。3973亩草山种植完成,24个养牛场逐步启动建设,肉牛产业平稳起步,彻底改变了群众只会种玉米的传统观念。

4.作风变实。广大群众真实感受到从中央到地方、从领导到干部,作风越来越实,已由走马观花式扶贫、蜻蜓点水式扶贫向精准式扶贫转变,干部下沉,深入群众,走村入户体民情、听民声,精准识别、精准施策,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基层几乎丧失生存土壤。

5.民心向党。通过广大党员干部的真帮实扶,经常召开群众会、家庭会等宣传脱贫攻坚政策、惠民政策,积极帮助群众解决问题,热情周到服务群众,目前,群众的感恩意识明显提高,满意度和认可度大有提升,特别是疫情爆发以后,民心向党、人心归党,基层堡垒越来越牢。

四、存在的困难问题

1.困在交通,道路通则一通百通。近年来,全镇累计投资9900余万元,完成片区公路硬化148公里,建成林家渡、红沙大桥,交通条件大为好转,但大部分村组聚居地山高坡陡,道路大多为泥土路,目前尚有100余公里村组道路未硬化,晴通雨阻,群众对村组道路项目建设充满期待,还需上级在村组道路建设上给予一定倾斜和考虑。

2.难在产业,产业强则群众富。全镇产业发展起步晚、起点低,土地贫瘠、基础薄弱,已有产业规模小、分布散、效益差,只有竹笋产业较为稳定,但标准化、规模化和市场半径都有较大差距。

3.缺在人才,人才兴则城镇兴。由于区域偏僻,发展滞后,教育落后,全镇高中学生447人,大专以上265人,呈现出无专业人才、难留住人才的局面,村社干部学历水平普遍较低,经营集体经济和助推产业发展的作用发挥有限。

五、下步工作打算

(一)聚焦“三个落实”,做到四个不摘。脱贫退出后,始终坚持“脱贫不脱政策”要求,严格目标标准,继续实施精准帮扶各项政策举措,压紧压实帮扶干部的责任,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四个不摘”铁律,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实现高质量、可持续脱贫。

(二)做强“三大产业”,确保高质量脱贫。围绕县委“乌鸡、竹笋、肉牛”三大富民产业布局,结合豆沙镇实际,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壮大肉牛产业,确保到2025年,肉牛养殖达10000头。继续巩固提升盐津乌鸡品牌效应,出栏100万羽,转化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市场转化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青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不断扩大竹笋面积,到2025年可达10万亩,同时套种槐树100万株、养殖2万箱蜜蜂,实现竹、林、蜜、旅融合发展,持续巩固脱贫质量。

(三)抓好“三大环境”,接续乡村振兴。一是生态环境,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争取村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二是旅游环境,加快游客接待中心、旅游环线、影视城等项目建设,不断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同时做实豆沙全国文明乡镇、石门获全国文明村、长胜省级文明村荣誉,提升旅游形象。三是营商环境,要着力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招商引资,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培育力度,培育壮大新动能,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第三篇:经管站近五年工作总结

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镇政府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农经工作总体思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及业务工作安排,以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为主线,以加强农村制度建设为重点,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积极推动农村经管事业科学发展,为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体制支撑和机制活力。结合我镇实际,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与时俱进,积极服务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就近五年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及纠纷调解

认真宣传贯彻落实了《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精神,规范村级土地台帐。目前,我镇家庭承包经营的耕地面积达33033亩,家庭承包合同份数8299份。同时,鼓励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土地有序流转,努力完善流转服务方式;尊重土地纠纷当事人的意愿,充分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通过镇村两级组织的调解和当事人双方互相协商的办法,力争把问题解决在基层。

二、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

(1)加强财务收入管理。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发包、租赁、投资和资产处理等集体收入,上级转移支付补助资金、补偿资金、社会捐赠资金、集体建设用地收益等及时入账核算,做到应收尽收。严

禁公款私存、私设“小金库”。加强票据管理,杜绝“白条”抵库。定期与开户银行核对账目,定期盘点库存现金,做到日清月结,账款相符、账实相符;加强财务开支审批。日常开支事项发生时,我站要求经手人必须在合法的原始凭证上注明用途并签字盖章,交村级理财小组审核,由理财小组成员签字盖章,报经主管财务负责人审批同意并签字盖章,由会计人员审核记账。财务流程完成后,按照财务公开程序进行公开,接受全体成员监督;

(2)加强资产清查。定期进行资产清查,重点清查核实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各种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做到账实、账款相符;加强资产台账管理。集体所有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和农业设施等固定资产,按资产的类型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及时记录资产增减变动情况;加强资产承包、租赁、出让等管理。集体资产实行承包、租赁、出让等时制定相关方案,明确资产的名称、数量、用途,承包、租赁、出让等条件、价格以及是否招投标等事项,同时履行民主程序。集体资产承包、租赁、出让等经营时,应签订经济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等,并向全体成员公开;

(3)建立集体资源登记册,逐项记录属于集体所有的耕地、林地、荒山荒沟等集体资源,内容尽可能的详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以及农村集体用地使用权转让事项等重点记录;公开协商和招投标。集体所有且没有开展家庭承包的荒山、荒沟等集体资源的承包、租赁,采取公开协商或者招投标方式依法进行;加强集体建设用地收益专项管理。不得用于发放干部报酬、支付招待费用等非生产性开支,纳入

到帐内核算,严格实行专项管理、专款专用、专项审计监督。

三、良种补贴工作

全面落实好各种良种补贴资金,全镇09年补贴扩大到玉米、小麦、棉花良种种植,我镇良种补贴面积32167.19亩,补贴资金共计321672万元,资金于4月1日前全部足额拨付通过一折通兑付给各种植农户。

四、积极引导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快速健康发展

根据省、市有关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积极为全县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指导及解答咨询工作。切实履行好引导、扶持和服务的职能,沟通协调各有关部门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提供扶持和服务。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定和完善章程,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克服困难,解决合作社工作遇到的业务问题。截至目前,我镇已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农村专业服务社共计11个。

五、开展农作物种植保险工作

我站积极引导和支持全镇各村广大种植户参与农作物的种植保险,增加种植业的抗风险能力。为扎实推进农作物种植政策性保险工作,我站每年初春及时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此项工作,充分利用村内广播、宣传标语以及村“两委”干部深入农户宣传等形式,宣传政策性农作物保险的好处,增强农民群众参保的积极性。对投保农作物造成的损失,农户可获得赔偿。目前,我镇农作物保险共涉及农户9651户,农作物投保32167.19亩,参保率达到100%,有效地降低了农业

风险,稳定了农民收入。

六、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我站按照“保基础、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新农保工作基本原则,从我镇农村实际出发,低水平起步,努力做到筹资和待遇标准与我市经济社会水平发展几个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工作启动以来,为实现应报尽保,结合我市电视、报刊等形式与我镇村内广播、宣传标语宣传,大力宣传新农保的重要性、必要性、缴费标准、办事流程、待遇享受及管理办法等。目前,我镇参保人员达7484人,缴费总计115万元。

七、继续狠抓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确保稳定农村大局

对涉农税收,价格和收费情况统一印发至各村,并由各村在公示栏上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对中小学收费情况进行了抽样检查、审计、确认各学校收费合理;严格执行各村订阅“三报一刊”限额制;落实涉农案件追究制,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第四篇:中共棠阴镇纪委近五年工作总结

中共棠阴镇纪委近五年

工 作 总 结

棠阴镇纪委在县纪委、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纪委及省、市纪委文件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任务,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继续在加强教育、完善制度、强化监督上下功夫,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改革的思路统揽工作全局,全面推进我镇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的发展,现将我镇纪委近五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为重点,切实加大工作落实的力度

一是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到基层。镇党委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以党委文件形式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任务进行分解,落实到人。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抓好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对落实不到位的采取诫勉谈话、通报批评、立案查处等多种手段进行教育和处理,确保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和任务得到较好落实。二是抓好新任干部廉政谈话和站所负责人及村干部述职述廉。

二、大力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提升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1.整合资金兴建棠阴镇便民中心,提供优质服务

我镇于2009年3月开始兴建便民服务中心大楼,共投入建设资金120多万元,当年11月竣工,在镇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又挤出60多万元对大楼进行装修,并将前面围墙做成了便以群众观看“党务政务公开宣传长廊”,于2010年8月份投入使用。大楼总建筑面积达800平方米,一楼为“棠阴镇便民服务”中心内设有新农村建设岗、诉求岗、计生岗、新农合岗、民政局、劳动保障局、农

- 1 -

技岗、土地规划岗、文化岗等12个服务窗口,办公设施日益齐全,设有群众熟知的固定热线电话,购置了大型LED显示屏、档案橱柜、方便群众办事和休息等候的座椅、饮水机、多台办公电脑及电脑触摸屏。各项制度得到完善,建立了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制、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并制定了公共资源交易操作流程并张贴上墙。便民服务中心投入使用以来共接待、服务群众近千余人。

2、推行党务、政务公开,让群众第一时间了解党的政策,让党务政务在阳光运行

按照上级安排部署,在全镇范围内全面推行党务、政务公开工作,始终在“快”、“新”、“高”三个字上下功夫:

一是在工作落实上,努力做到一个“快”字。这次党务公开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因此,我镇迅速召开党政联席会议,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对照宜黄县党务政务公开目录表和我镇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公开目录和关切百姓的公开内容。

二是在工作推进上,力争做到一个“新”字。为了便于群众查阅党务政务公开资料,我镇投入50余万元经费,订做了长达76米的高档不锈钢宣传橱窗,在橱窗内按照党务、政务公开标准定期公开信息,并在便民服务中心大门入口处安装了先进的电脑触摸屏,只要轻轻一按,就能快速查看到自己想知道的党务、政务公开内容。

三是在工作标准上,力争做到一个“高”字。在抓党务公开工作时,我镇严格按照“五有一好”,即有健全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有完善的党务公开制度、有形式多样的党务公开载体、有内容详备的党务公开目录、有规范的党务公开档案、党员群众反映好的标准来抓好工作的落实。

3、加强“三资”管理,促进和谐稳定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平台。我镇及时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的镇“三资”监管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镇纪委书记担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协调指导全镇“三资”监管工作,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在领导小组的运作下,新成立了

经济合同审核中心和会计核算中心。

二是规范权力运行,推行三项制度。一是推行村账镇代理制度。实行“五个统一”,即“统一财务制度,统一账簿设置,统一审核登记,统一财务公开,统一建档管理”的规范化管理。二是推行镇、村招投标委托制度。农村建设工程项目在10万元以下、大宗物品采购单件1000元或批量2000元以上、村集体资产产权交易或资源开发(土地、林权交易除外)每宗评估核准价在5000元以上10万元以下,进入镇公共资源交易站交易;农村建设工程项目在10万元以上、村集体资产产权交易或资源开发每宗评估核准价在10万元以上,进入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交易;集体林权流转按照《江西省森林资源转让条例》执行。三是推行集体资产(资源)监管制度。对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全面清理盘点,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全面加强对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监督。建立台账管理制度及合同管理制度,完善民主决策、村务民主理财、村民理财、责任追究等制度。

三是清理整顿“三资”,确保取得实效。我镇清理整顿农村集体“三资”,主要分清资、公布、造册三步进行。在清资阶段,做到“一清理、二评估、三填报”。为防止农村资产资源流失,我镇投入5余万元的资金,聘请专门的资产评估事务所对全镇14个村的资产、资源进行专门清算评估。在公布阶段,做到“一表、二会、三公开”。镇里向全镇农民群众下发《清理整顿农村集体“三资”意见表》,然后组织包村干部分赴各村组织召开“三会”,即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村民会议,在会上公布清资情况。最后结合党务、村务公开工作将清资结果的具体内容在党务、村务公开栏全面公开,并将公布内容输入镇党务公开触摸屏,进一步接受群众监督。在造册阶段,做到“一查、二纠、三建”。镇里组织精干业务人员对各村上报的“三资”自查摸底情况逐项进行核查分析,排查存在的问题。对各类资产资源,依法界定权属,明晰所有权。对已处置的资产资源,重点审核合同是否合理合法,要件是否齐全规范,承包金是否及时上缴;对未处置的资产资源,在核实的基础上,查明情况,理清权属。纠正违法无效合同,完善不规范合同,清收被拖欠的集体资金;纠正

占用集体资金、资源的行为,理清账目。

4、完善工作机制,防控腐败风险

一是宣传发动到位,统一思想认识。我镇及时制定并下发了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实施方案,并迅速组织宣传发动,在全镇营造了浓厚的氛围。组织了一次由各村干部、镇直各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廉政党课,镇纪委书记就《廉政准则》、腐败防控等知识进行了授课;镇党委书记亲自对各村、各单位主要领导进行了一次廉政谈心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全镇上下形成了人人重视防控工作,人人积极参与防控工作的共识。

二是全面定岗确责,查找腐败风险。镇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自查,进行示范,并以机关、站(所)为单位,组织全镇所有干部职工参与自查活动,并依照岗位职责,细化分析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内容及表现形式。对查找出的风险进行集体评估分类,按风险发生几率或危害程序度评估确定具体风险等级。全镇共查出共性一级风险点12个,二级风险点23个,三级风险点36个。

三是落实防控措施,完善防控机制。一方面,根据岗位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风险防控措施,对腐败风险实施有效防控,从思想上筑牢清廉从政的堤坝。通过排查,我镇共制定防控措施四十多条。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了腐败风险防控机制。对党员干部中出现的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及时遏制、督促改正、防微杜渐,防止腐败风险进一步演化为腐败问题。

5、建立纠风网络、维护群众利益

一是成立组织机构,健全纠风网络。及时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镇纠风工作领导小组和以镇纪委书记任组长的镇纠风工作组。各行政村通过群众民主选举,并经镇政府考核同意后,产生了十二名村级纠风监督员。镇纠风工作组每月组织一次由村级纠风监督员参加的教育培训活动,并支持全镇纠风队伍积极履行职责,发挥作用。

二是加强制度建设,促进运作规范。镇纠风工作组结合棠阴实际,建立了与纠风工作网相配套的工作、激励保障、案件查办、联

席会议、信息报送、快速反应等各项制度,从而形成了目标分明、任务具体、责权清晰、管理规范、考核公平、奖惩分明、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纠风工作局面,促进了纠风工作的规范运行。

三是建立“四项”机制,确保成效明显。建立了预防、快报、速查、反馈等四项机制,全面维护群众利益,从而真正做到了“小问题不出组,一般问题不出村,大问题不出镇”,为构建和谐棠阴提供了坚强保障。

三、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为重点,不断筑牢反腐倡廉宣传教

育思想防线以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为重点,融洽党群干群关系

一是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观看《内蒙古第一贪》等警示教育电

教片。二是对典型案件进行通报。我镇对硖石村4位村干部因非法收受他人现金,进行了党纪处分和通报。使广大党员干部受到了深刻警示教育。三是充分发挥廉政文化墙的宣传教育作用。全镇共建设廉政文化墙16块,永久性标语20幅,宣传栏20块。四是积极开展廉政文化进学校活动,棠阴中心小学、桥上村小、泉源村小、店前村小、大河村小和田西村小等都建立了廉政文化墙,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一是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入户听诉制度,定期进村入户听诉,始终把群众冷暖时刻挂在心上,改变“官”念。镇党政班子成员和机关干部身体力行进村入户,住村夜访,察民情、晓民意。在每年的烤烟生产中,镇党政班子成员和全体干部每个人都联系一户烟农,同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全程跟踪服务,使我镇的烟叶生产每年都获得丰收。二是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镇有8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展工作,已成规模。对新农村建设资金使用进行全程监督,做到专款专用。

四、以服务棠阴经济赶超发展为重点,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

环境

1、加大治理教育乱收费力度,认真开展监督检查,确保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各项政策的落实,进一步规中小学收费行

为。

2.加大整治经济环境力度,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印发《简报》30期,对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人和事进行公开曝光,并通报全镇。通过多年来的整治,我镇的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宽松,在全镇上下形成了“亲商、安商、扶商、富商”的良好氛围,每年我镇都有一个千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进园区,

3、加大解决损害农民利益突出问题工作力度。。一步完善涉农资金“一卡通”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查处涉及群众利益案件的快速反应机制,严肃查处涉农乱收费、乱罚款、乱集资、乱摊派等问题。

4、加大部门和行业作风建设力度,坚持民主评议工作制度。坚持民主评议工作制度,认真组织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构建政风行风监督网络信息,建立“行业作风不良记录制度”,作风不良记录的的单位,依照有关规定处理。2010年作为全县“服务创业年”典型接受各级部门的检查,并获得一致好评。。

五、以查处党员干部违纪行为为重点,警示教育党员干部 坚持从严治党,有案必查的方针。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加大办案工作力度,提高办案水平,历年以来,我镇立案查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案件28件,结案28件,党内严重警告处分20人,党内警告处分8人。大力推行信访办事公开,下访活动,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对署实名的信访件,限时办结,处理结果向举报人公开。五年我镇纪委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举报100多件(次),转立案20件。做到件件有回复,事事有回音,取得了良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果。

五年来,棠阴镇纪委在县纪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党委的支持下,较好地履行了职能,为棠阴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此,棠阴镇纪委监察室也连续五年被县纪委常委会表彰为综合先进单位。

中共棠阴镇委员会

2011年2月14日

第五篇:北山学校近五年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北山学校原属支旗学区所辖的一所八年制学校,二00四年起业务分开,由教育局直接管理。学生数量一直在3——500之间。二00五年高峰期达到530人,教学班12个。现有学生330人,教师20人,教学班10个。担负着北山行政村的小学教育和包括石沟、高旗在内的三个行政村初中阶段的教育任务。

二、 各项工作及成绩

1.德育工作:多年来,我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德育为首的原则,始终抓好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形成了党团队组织、各任课教师为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使学校形成了教师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热爱学生;学生团结友爱,乐于学习的良好风气。

2.教学工作:我校在二00二年以前由于师资严重不足,学生基础太差,导致教学质量一直处于落后状态,年年被通报批评。近五年来,我们加强了教学过程的管理,积极开展教研教改工作,特别是结合人事制度改革,大力推行量化考核,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并建立了明确的奖罚激励机制,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教学质量稳步上升。近年来总计获得教育局颁发的教学质量评比奖牌35面。 3.“两基”巩固工作:多年来我们狠抓适龄儿童的入学和在校学生的巩固工作,特别是我校推行的“三包”责任制在全县得到了推广,连续七年被评为“两基”工作先进学校。

4.综合管理工作。由于我校强化了目标管理,层层落实责任,使各项工作协调发展。多年来未发生安全事故和群众上访等突发事件,也未发生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和家长之间的矛盾纠纷。从二00五年起,全县目标责任书综合考核均保持在中上位次。分别在二00

六、二00

七、二00八连续三年考核中容或三等奖。

5.校园建设:由于我校地处偏远丘陵地带,当地经济落后,使办学条件极差,所有建筑物都是土木结构的危房。棉队这种状况,学校积极争取,分别与1997年、2007年新建教学楼两栋,还完善了厕所、围墙、大门等配套设施,又逐步购置了教学一起设备,现在已完全消除了危房,使学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师生的生活环境、工作学习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总之,由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办学条件的改善,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的地位和群众的满意度。

三、存在的问题

1.由于我们初中部的生源相当一部分来自村学,因缺乏教师而基础太差,使教学质量出现下滑的趋势。

2.教育教学管理还存在好多不足,有待加强。 3.“5·12”地震使旧教学楼毁坏拆除,小学部的学生和老师全部在板房中过渡,校园整体建设无法开展,急需重建。

北山学校

2009年11月19日

上一篇:境外生二胎也算超生吗下一篇:纪委廉政宣传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