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法律论文范文

2022-05-11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律师法律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在我国值班律师制度最早出现在2006年,并且值班律师制度的出现对于保障犯罪嫌疑人或是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意义突出,同时还能够平衡控辩双方的力量。我国的刑事司法改革进程不断加快,再加上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确定之后,针对值班律师的研究工作需要进一步深入,基于现有的基础理论提出改进和优化的具体措施。

第一篇:律师法律论文范文

试论律师的法律援助义务

摘 要 一直以来,律师都是我国承办法律援助案件,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中坚力量,然而学界对律师是否具有法律援助的义务却是众说纷纭。有的认为,律师应当承担法律援助义务,以倡导促进社会公平;而有的却认为,律师群体本质上具有较强的逐利性,法律援助的义务应由政府承担,而不应由律师来买单。那么究竟律师应不应该承担法律援助义务呢?本文就这一问题作简要分析,以期与学界共同探讨。

关键词 律师 法律援助 义务

一、律师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法律依据

《律师法》第四十二条明确规定:“律师、律师事务所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履行法律援助义务,为受援人提供符合标准的法律服务,维护受援人的合法权益。”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第六条规定:“律师应当依照律师法和本条例的规定履行法律援助义务,为受援人提供符合标准的法律服务。”《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开展法律援助工作暂行管理办法》更是对律师承担法律援助义务,开展法律援助服务进行了细致的引导和规范。此外,司法部1996年与共青团中央、中国残联、全国妇联、民政部联发了一系列通知,通知中明确要求律师事务所应积极开展对未成年人、残疾人、妇女、老年人的法律援助工作。近年来,就做好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司法部也下发了许多通知,对律师做好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提出了要求。可见,律师承担法律援助义务是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

二、法律援助义务的归属分析

(一)法律援助首先应当是政府的责任。

从国外法律援助发展脉络来看,法律援助应是政府责任。法律援助制度起源于15世纪的英国,在西方国家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考察西方国家法律援助制度的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慈善阶段(律师的道德义务)→社会化阶段(由单纯的慈善事业向国家责任转化)→国家福利阶段(完全的国家责任)。法律援助被确认为一项国家责任,成为政府为保障社会平等、实现社会正义而专门设立的司法保障制度,体现的是政府对社会大众生存权利的保障责任。将法律援助从传统的律师个人慈善和社会道义行为发展为国家对公民的一项司法救济和保障措施,是现代法律援助制度确立的基本标志。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以宪法或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公民享有法律援助的权利,并规定了法律援助的基本原则。

其次,从法律援助所具有的功能来解读,法律援助也应是政府责任。法律援助的基本功能是促进社会正义、维护社会稳定和实现司法公正。那么,谁应当对促进社会正义、维护社会稳定和实现司法公正负责任呢?显然,其责任主体只能归结为政治国家而非市民社会。因为,从政治学上讲,国家责任是国家行使政治、经济、社会等管理权力的对应条件。国家作为客观存在的政治实体,其权力来源于公民权利的让渡,政府作为国家权力执行机关,承担國家对公民尤其是处于社会贫弱境地的公民利益的保护责任,是其实现国家权力以促进社会正义、维护司法公正以及社会稳定所支付的必要成本。

最后,法律援助制度是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原则的制度化阐释,是保障人权特别是保障贫弱群体得以接近司法的法律体现。建立和实施法律援助制度,其政治意义在于国家为保障公民法律地位的平等而创建了必要的司法保障机制,既保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得以贯彻,又保障公民所拥有的平等实体法律关系得到真正实现。当公民在合法权益遭受侵害,不能依靠自身力量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时,国家就有义务制定相应的具体制度,保障其付诸实现,法律援助也就必然体现为国家责任。

(二)法律援助现阶段也是律师的义务。

应当说,现行《律师法》对于法律援助是律师义务的规定,深深打上了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关于律师身份定位转变的烙印。《律师法》颁布于1996年,在法律颁布之前通常还要进行数年的立法调研工作,其间律师的身份定位为“国家法律工作者”(事业编制),其执业机构为司法行政机关下设的法律顾问处(属事业单位),再加上长期以来学界对法律援助的性质多认为是社会公益事业,因此,由律师承担法律援助义务,自然是责无旁贷。然而,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律师服务逐渐转入商业化、竞争化、市场化。律师体制改革后,律师的身份定位已从“国家的法律工作者”转变为“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即社会中介组织人员(自由职业者),国家不再负担律师的工资、保险和福利,律师成为自收自支的经营主体,其在自主经营中已承担了纳税义务,从理论上说,律师没有为特殊当事人提供减免收费的法律义务,进行法律援助只应是其职业的道义责任而非法律责任。现行法律和有关规定将法律援助确定为律师义务,是特定历史阶段的特殊产物——计划经济体制下,律师是国家公职人员应当承担法律援助义务在当今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延续和映射,其实质是国家将其本应承担的司法救济责任,转移到律师身上。 从我国特殊国情来看,贫困人口绝对数量大,法律专业人才相对匮乏,国家对法律援助经费投入又严重不足,基于国家财政资源不足的现状,国家让专业知识丰富、经济上、社会地位相对比较优越的律师职业群体重点承担法律援助义务,又有其现实的、相对的合理性。对律师规定这项义务,“充分体现了通过权利义务的调节,以强制性的法律手段来力求保证每个社会成员平等,实现社会公正的国家意志,这是更重要的”。律师履行法律援助义务,从长远来看,客观上有利于培育律师的法律职业道德情操,有利于改善律师执业环境、提高执业形象和职业声望,有利于律师团队的长远健康发展。

三、法律援助的政府责任和律师义务的关系

从《律师法》规定的法律援助为律师义务到《条例》规定的法律援助为政府责任,按照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法律援助确是政府的责任。这应当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这表明我国对法律援助研究、认识的不断深入。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律师法》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而《条例》是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按照上位法优于下位法原则,法律援助又是律师的义务。由此,在法律援助政府责任与律师义务并存的情况下,两者关系值得深入探讨。

首先,两者的法律定位不同。政府在宏观层面承担法律援助责任,律师在微观层面承担法律援助义务,对此可形象地理解为“政府搭台,律师唱戏”,但绝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政府援助,律师买单”。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是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带有福利性质的司法救济责任,是一种绝对责任。而律师法律援助的义务主要侧重于个案服务之中,主要体现在要求律师为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受援人提供符合法定程序和法定要求的法律服务,依法维护受援人的合法权益,并不是强制性地要求律师自己贴钱办案。在办结法律援助事务后,律师有依据行政合同获得一定办案补贴(办案成本价)的权利,并非无偿提供法律援助、自行支付办案成本,而政府责任则是无偿的法律援助。可见,政府承担法律援助责任,特指宏观层面的责任以及援助的无偿性质,以此区别于律师承担法律援助的微观层面、非无偿的服务义务。

其次,两者的内涵以及对应主体不同。法律援助作为政府责任,其对应的权利主体是符合申请法律援助条件的公民即社会贫弱者,贫弱者通常无权直接要求律师或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援助,除非律师基于道义责任主动提供。法律援助的义务主体是代表政府开展、提供法律援助的机构和人员,对此可进一步分解为责任主体和服务实施主体。责任主体是各级政府及其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服务实施主体是按照法律援助机构的指派提供法律服务的人员,其中主要是律师。律师是法律援助的服务实施主体而非责任主体。一般而言,律师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程序上应在政府法律援助机构受理、指派给律师之后,律师通过接受指派提供法律服务承担履行法律援助的义务。由此,政府(指派)与律师(接受指派)之间就形成了行政合同关系(而非行政征收),律师作为法律援助的实施主体,通常没有选择签订合同的权利,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履行该合同。强调法律援助的律师义务,重在突出律师不得无故拒绝提供法律服务以及服务符合质量标准,而非强调其提供法律服务的无偿性。法律援助机构依照合同支付律师的办案报酬和办案费用,这是法律援助政府责任的充分体现。

由此可见,法律援助的政府责任与律师义务是两个不同层面,但又有紧密联系的概念,政府责任是法律援助制度存在和发展的保障,律师与政府签订行政合同参与法律援助活动是政府实现自身责任的重要途径。律师义务能够促进政府责任的落实,但它不能取代政府责任。

综上,法律援助应是政府责任。现阶段因我国国情,法律法规规定律师承担法律援助义务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长远来看,应努力在法律援助的政府责任和律师义务之间找到和谐的平衡点,才能更好地将法律援助的政府责任落到实处,促进法律援助事业的良性发展。

(作者单位:杨晓静,云南艺术学院;侯毅,云南省司法厅)

作者:杨晓静 侯 毅

第二篇: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制度研究

摘要:在我国值班律师制度最早出现在2006年,并且值班律师制度的出现对于保障犯罪嫌疑人或是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意义突出,同时还能够平衡控辩双方的力量。我国的刑事司法改革进程不断加快,再加上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确定之后,针对值班律师的研究工作需要进一步深入,基于现有的基础理论提出改进和优化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制度

0.引言

我國在值班律师方面的概念解释主要参考的是2018年修正之后的《刑事诉讼法》当中的参考标准,并且以基本法律形式的确立为依据,使得除去诉讼当事人委托、法律援助委派之外,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能够获得第三种有效法律帮助的合法渠道。现行的法律对于值班律师提供帮助并没有限制条件,只要进入刑事诉讼程序之后就可以让被告方向值班律师寻求帮助,在范围上具有普遍性,但是从实际效果上却还有需要完善的方面。

1.值班律师制度的现实作用

以现实功能为基本方向,以价值取向为基础分析值班律师制度的运行机制,最大限度地分析当前律师制度应该具备的现实功能,确保价值目标的实现是今后工作的主要方向。值班律师本身也关系到我国刑事诉讼领域的改革和创新发展,其现实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保障被告方的合法权益

无论被告方的角色在现阶段是被告人还是犯罪嫌疑人,按照2018年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他们都具有获得刑事辩护的诉讼权利,具有刑事辩护权。我国的刑事诉讼发展趋于复杂化和权利多样化,很多被告方本身在法律方面的知识比较欠缺,缺乏刑事诉讼法律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再加上和外界的信息沟通受到限制,很多情况下他们并不能直接参与到刑事诉讼的实际推进环节当中,无法保障自身的合法诉讼权。我国近年来推行的抗辩平等制度虽然得到了国家层面的大力支持,但某种程度上来看律师仍然是辩护环节的关键,因为法律援助始终是对合法权益的最终保障,值班律师的出现可以提供特殊情况下的应急法律援助或是一般普遍性法律援助[1]。

1.2 促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稳定运行

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当中,值班律师是主要的参与主体之一,在刑事诉讼活动当中,如果犯罪嫌疑人或是被告人自愿地承认罪行并且签署具结书,就能将案件的处理时间大幅缩短从而节约司法资源。但是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本质是要保障被告方的“自愿性”,而不是以人权保障价值为代价来争取从宽处理,放弃自身的合法权益。《刑事诉讼法》当中的第174条也提到了辩护人或值班律师的签署职能方面的内容,并且将具结书的签署认定看做是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主要形式要件。如果值班律师能够了解到案件的相关信息,就能对涉嫌的罪名和犯罪构成情况进行针对性解答,向被告方说明案件审理可能产生的结果,让被告人、犯罪嫌疑人可以在了解事实基础的前提下作出最为理性的判断,而不是盲目认罪甚至是因为某些不可抗力因素认罪。

1.3 确保速裁程序的合法性

速裁程序的出现是因为我国刑事案件数量明显增加,因此建立有序化的刑事诉讼程序体系可以有效地进行诉讼资源的分流,让一些优势的司法资源可以被集中在一些更加复杂的案件审理过程当中,并且刑事速裁程序也是我国司法领域在普通程序、简易程序之外的第三种法定审判方案,虽然在程序上被认为是法定审判程序的其中一种类型,但设计运行却和整个刑事诉讼阶段有关联。速裁程序可以等同于审查起诉期限缩短,在证据充分时可以快速地进行案件审理。但实际上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自身是具有程序选择的权利的,如果考虑有冤假错案等争议,那么就需要为一些未能委托辩护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值班律师法律援助,确保速裁程序在各个诉讼阶段的合法性和正当性。

1.4 克服当前法律援助制度的不足

前文提到我国的刑事诉讼案件数量目前正在不断增加,并且法律援助的体系结构比较单一,难以实现法律援助的全方位覆盖。2018年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当中将值班律师制度进行了明确说明,并且得到了2019年《认罪认罚指导意见》的补充说明,填补了我国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法律援助基本权利方面存在的空白甚至是漏洞问题,致力于实现全方位的司法公正并提供合法的法律援助,避免传统法律援助体系的滞后性[2]。

例如,我国的速裁程序和认罪认罚程序改革之后使得被告人、犯罪嫌疑人得到法律帮助和法律介入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但值班律师和指定援助律师、委托辩护律师之间的程序衔接问题却普遍存在。三种律师在介入案件的渠道和途径方面存在差异,且三种介入渠道本身都是法律援助的关键组成部分。值班律师制度出现之后,可以在被告人、犯罪嫌疑人无法得到法律援助的前提下提供不同渠道的补充、应急方案。

2.值班律师制度的完善方案

2.1 肯定值班律师的法律地位

值班律师本身是由我国法律援助机构在公安、司法机关等固定地点设定办公场所并进行法律帮助的律师人员,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被告人或是犯罪嫌疑人接受免费的法律援助,无论是案件类型、诉讼程序存在怎样的差异也不影响援助本身。我国的值班律师制度对于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推进意义重大,能够在司法改革当中发挥良好的功能,针对现阶段存在问题的区域,应该进一步明确值班律师的法律地位,将值班律师视为具有同等地位的辩护人而存在。2018年的《刑事诉讼法》当中虽然没有涉及到这部分的内容,但是在2019年的《认罪认罚指导意见》当中却规定了在案件当中值班律师应有的阅卷和会见权利,不过将范围限定在了“认罪认罚案件”的范畴当中,并非是所有的案件都适用。总而言之,在诉讼资源矛盾存在的客观状况之下,就需要对量刑过程、程序等进行重新审核,确保能够让值班律师提供法律援助,同时具备辩护职能属性,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护过程起到良好的保障功能。例如,未来可以赋予值班律师的量刑协商在场权,从而能够真正地突出法律层面的公正性,促进抗辩双方在地位和力量方面达到一定的平衡,并且对科学规范的制度来建设量刑协商的新局面。在今后类似的司法改革实践环节当中,值班律师的地位也应被充分认可,逐步探索出更加合理合法的途径,但这一项目标的达成难度较大,还需要长期的系统化研究[3]。

2.2 程序衔接机制的构建

程序衔接机制指的是援助律师、委托律师和值班律师之间的工作衔接,这是保障值班律师制度稳定运行的核心环节当中。当前我国司法领域当中出现了一些新的观点,认为可以将值班律师在法律援助机构确认后转变为法律援助辩护律师,真正地实现角色定位的转变。这种观点的出现原因是因为部分专家学者对于值班律师现阶段角色定位差异和矛盾的一种重新审视,并且旨在通过一种程序衔接的方式来充分保障被告方应有的诉讼权利,克服原有职责权利在工作当中存在的弊端问题。但实际上,这种模式在某种程度上过于偏激,往往会导致法律援助和辩护委托的矛盾。综合来看未来的工作方向可以朝着不同诉讼阶段值班律师的工作衔接进行改进,并且为后续的诉讼阶段做好准备并打好现实基础,避免值班律师的交接或重新准备了解导致的资源浪费情况。即便被告方自身的人身自由受到限制,也可以了解到真实有效的信息,而不是频繁更换值班律师导致资源浪费,增加约见次数[4]。

2.3 值班律师监督风险控制

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和风险控制能够激发值班律师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提升法律援助质量。在这一方面,国家可以采取相关的业务培训方法,让值班律师具有良好的法律职业能力和道德修养[5]。但需要注意的内容在于值班律师的培训和一般委托辩护律师的培训过程有所不同,两者无论是在工作模式还是在權利义务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法律辩护能力突出并不等同于法律援助质量更高[6]。未来的各项工作当中将围绕值班律师的业务培训体系来展开,尤其是开展岗前培训。

3.结语

值班律师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刑事辩护率并保障被告方的合法权益,以此为基础建设更加完善和多元化的法律援助制度。此外,值班律师制度对于我国的法律发展意义突出,其应有的功能价值和意义应该得到发挥,也是我国司法领域的改革举措方向,后续的司法实践环节当中也需要从法律覆盖层面进行指导和监督。

参考文献:

[1]金慧玲. 试论新《刑事诉讼法》视野下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制度的完善途径[J]. 法制博览, 2020(6).

[2]张原, 宋佳, 任兵. 检察环节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制度的保障落实[J]. 中国检察官, 2019(11):74-77.

[3]陆旭, 徐睿. 认罪认罚从宽视域下值班律师制度的完善[J]. 政法学刊, 2019, 36(02):92-97.

[4]冷怀华. 困境与出路:我国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制度检视[J].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003):77-82.

[5]樊崇义.值班律师制度的本土叙事:回顾、定位与完善[J].法学杂志,2018,39(9):1-12.

[6]韩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值班律师———现状考察、制度局限以及法律帮助全覆盖[J].政法学刊,2018,35(2):7-14.

宁远县法律援助中心 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 425600

作者:欧春生

第三篇:中国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制度初探

摘要: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制度在我国毕竞是第一次尝试,我们有必要对其运作模式、制度建设、资金保障、组织管理、服务对象、服务范围等做一个理性的探索,为将来在全国建立这项制度做好思想上的准备。该项目的实施,为在中国推行和构建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制打下扎实的基础,对推进我国司法体制改革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值班律师制度;完善;意义

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制度是指由政府买单,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在公安机关或人民法院等部门值班,免费为当事人即时提供法律咨询、指导,或者作为被指控人的代理人,帮助被指控人申请延期审理、进行保释听证或者处理其他法律事务。设立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制度的目的,是为低收入人群提供及时、专业、低成本、高效率的法律援助服务。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制度在我国毕竟是第一次尝试,要想建立规范的值班律师制度我们有必要借鉴国外经验做进一步的探索。

一、我国值班律师制度试点情况介绍

2006年8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我国商务部、司法部共同确定,将河南焦作市修武县作为在我国探索建立“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制度”项目的首个试点县,旨在推动我国法律援助体制与国际接轨,为以后在全国普遍建立这一制度积累经验。修武县首期选聘参与试点项目的值班律师共18名,分别在县法院、公安局、看守所、城关派出所各设立一个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办公室,项目自2006年9月正式启动至2008年3月结束,值班律师共接待咨询事项1735起、接待来访人员1953人,其中帮助解答咨询1161起、引导申请法律援助171起、引导至相关部门267起、其他136起。在此基础上。河南省扩大试点,焦作市率先实现了“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制度”在全市范围内全覆盖,建立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办公室11个、参与值班律师150名。在省会郑州,2008年7月也开始在郑州中级人民法院设立值班律师办公室。

二、对中国法律援助值班制度的探索

我国法律援助值班律师试点项目实施完毕,获取了可贵的实践经验。但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建立这种制度还需要做一个理性的探索,为将来在全国建立这项制度做好思想上的准备。

(一)法律上的保障

《刑事诉讼法》、《律师法》和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对于值班律师服务和律师讯问在场权问题没有规定,使得试点项目在实践中遇到诸多问题,具体执行和操作过程中困难较多。由于缺乏可操作的法律或政策依据,试点阶段是靠政府协调开展工作,在全国推广和建立值班律师制度没有稳定的制度保障是不可能的,建议值班律师服务能写入宪法、法律援助法、律师法和刑事诉讼法,从法律上保障该制度的建设。

(二)人力资源和政府资金的保证

法律援助的资源与需求矛盾是世界各国法律援助制度发展面临的普遍难题。在人力资源方面,修武县试点之初,考虑到法律援助专职律师人员少,无力承担值班工作;而提供有偿法律服务是社会律师的基本生存手段,政府不能强制要求他们参与项目。修武县对律师介绍宣传值班律师项目,结果有98%以上的社会律师都表示要积极参与,而且也实际参加了项目的实施。尽管如此,为克服法律援助资源的不足,还是要认真考虑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刑事审判所主任小查尔斯.J.奥格利特里的建议,参考在资源与律师人数都很相似的南非,建立一种包括律师界和后备律师界、法律专业人士在内的义务性慈善服务作为补充。实际早在2002年12月3日,法律援助志愿者服务计划由司法部、共青团中央共同组织实施,并成立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法律援助志愿者分会。法律援助志愿者服务计划是促进法律援助值班律师社会人力资源开发的一种重要方式,各级司法行政管理部门、团组织应当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政策,鼓励社会各界、特别是法律工作者或法律院校师生积极参与。

在政府资金的支持方面,国外值班律师制度运行资金均由政府支付。在我国开展的试点项目下,项目运行经费全部由项目单位支付,现在项目已经实施完毕,如果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首先要考虑解决的应该是资金保障问题。根据我国《法律援助条例》及相关法律规定,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是政府为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公民的承诺。因此,值班律师制度作为法律援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正常运行资金理所当然地应当由国家财政拨付,即由国家出资购买社会律师的服务提供给公民。

(三)组织管理机构的确立

国外律师值班制度管理机构呈现多样性的特点,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管理机构。我国试点阶段是由司法行政机关和法律援助机构联合管理,法律援助机构负责具体的实施管理。我们认为,将来该制度在全国推广,应该实行双重管理,即由司法行政机关负责值班律师的行政管理,法律援助管理机构进行具体业务管理。因为:第一,根据我国《律师法》规定,律师由司法行政机关管理而没有实行行业管理,值班律师工作是律师工作的一部分;司法行政机关对有违反法律、法规、律师职业纪律行为的律师或律师事务所有权给予惩戒。由司法行政机关对值班律师工作实行行政管理有利于该制度的健康发展。第二,值班律师制度是法律援助制度的组成部分,法律援助管理机构对值班律师工作实行业务管理是其应该履行的职责。

(四)值班场所的设立

值班场所的设立,决定于值班律师服务对象的确定。试点阶段我们主要在法院、公安局、派出所和看守所设立,监狱是空白。法院、派出所是矛盾、纠纷的集中地,自然应该设立。看守所是法律服务的敏感区,设立值班律师办公室很不容易,但经过努力设立了,而且效果很好。监狱在试点阶段我们没有设值班律师办公室,但很有必要设立。在宪政意义上,罪犯权利的保护程度不仅是一个国家人权保护状况的衡量标尺,而且还是一个国家是否达至法治状态的重要标志。我国《律师法》、《刑事诉讼法》等法律都没有给已决犯设定一个得到专业律师帮助的正当合法救济渠道,很多法律规定的权利因此而无法实现。值班律师如果能在监狱设立,无疑是填补了监狱法律服务的空白。在值班律师制度建立初期,要量力而行,使现有资源发挥最大作用,不能包揽一切,处处设立值班律师,但应该保证在各法院、公安局、派出所、看守所和监狱设立值班律师办公室,这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五)服务对象的倾斜

国外值班律师服务对象涉及刑事案件多,服务对象的重点是侦查阶段被限制人身自由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保证他们能方便快捷地得到值班律师服务。如加拿大,设有24小时、一年365天的值班律师电话服务热线;英国法律规定律师在场警察的讯问才是合法的,如果犯罪嫌疑人没有聘请律师,值班律师应在接到警察局电话后45分钟内赶到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帮助。

我国被羁押或限制人身自由的刑事案件当事人,分为两大类:一是刑事已决犯被羁押在劳动改造场所即监狱。在监

狱的高墙内没有一个合法的渠道能让他们得到律师的专业法律服务。二是刑事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被羁押在看守所。被羁押在看守所的犯罪嫌疑人在侦察阶段很难得到律师服务,律师会见难一直是一个难题,一方面是因为《律师法》第33条和《刑事诉讼法》第96条的规定有矛盾。另一方面是公安局和检察院的办案人员主观上担心在侦查阶段律师的介入会增加不安定因素,影响案件的侦破,有抵触情绪。另外,客观上存在警力不足等问题。但处在侦查完毕的起诉阶段的被告人,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有能力负担律师费用的可以自行聘请律师得到律师的专业法律服务,会见次数不受限制,没能力支付律师费用的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也可通过申请法律援助得到律师的法律服务。

我们试点项目在法院、公安局、派出所设立的值班律师办公室提供的值班律师咨询服务没有经济和案情审查标准,可以说是全体公民人人均可享受的一种社会福利,但其服务对象都是民事、经济、治安纠纷案件的当事人,没有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而在看守所设立的值班律师办公室,他们向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罪犯人权的直接保护,但因法律规定的冲突以及主观意识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并不是所有被羁押人员都能得到值班律师的服务,主要对侦查终结的被告人和被羁押的少年犯提供值班服务,这种服务也不是随时的和便捷的,一个星期有两天值班时间,值班的两天也不是全天候地提供服务,要在办案民警和审讯室都空闲的时候提供服务。对正在侦查阶段的犯罪嫌疑人,试点值班办公室进行了警察讯问时的律师在场权的尝试,但得到服务的人数很有限。监狱没有设值班律师办公室,服刑人员无法得到值班律师的任何服务。可见,在我国,被限制人身自由的刑事案件的当事人最需要法律服务,但得到的法律服务却最少。

从国际人权保护的形势和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值班律师服务应该向刑事案件的当事人倾斜,我们有条件也应该为在押的罪犯提供8小时工作日值班律师当面咨询服务和设立24小时值班律师电话服务热线,也可以先对那些可能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嫌疑人提供值班律师在场讯问服务,积累经验后逐步全面实施。为保证安全,可以实行电话录音和讯问全程录像制度。只有这样,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监狱服刑人员才能随时地、真实地感受到值班律师制度的阳光照耀,我们的值班律师制度才能真正起到控辩平衡作用以及对在押罪犯的人权保护。

(六)服务范围的扩大

法律援助值班律师服务的职责范围一般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告诉当事人所享有的法律权利及如何采取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权利;(2)告诉当事人与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诉讼程序,消除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产生的疑虑;(3)帮助当事人准备和查阅诉讼文书和资料;(4)帮助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提起申诉、控告;(5)帮助符合条件的被关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申请取保候审、监视居住;(6)协助当事人申请延期审理;(7)协助当事人参与诉讼和非诉讼调解、仲裁活动;(8)帮助当事人申请上诉;(9)帮助当事人书写法律文书和其他文书;(10)对于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当事人,帮助当事人向法律援助机构提交法律援助申请;(11)对于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而又确需法律帮助的当事人,可以告知当事人如何获得社会律师帮助;(12)对涉法上访案件当事人进行正确引导和疏导。

(七)律师专业素质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国外要经过严格的培训考试才能有资格成为值班律师。而我国在试点县由于律师资源十分有限,制约了值班律师的选拔方式,只是经过简单的培训就上岗,培训范围仅限于法律援助基本知识、接待技巧和值班纪律,根本谈不上设置更高的值班律师准入门槛,在资质方面没有有效的确认方式。在试点实践中,值班律师遇到的问题是千变万化、纷繁复杂的,值班工作专业性非常强,没有法律援助相关工作经验和较高专业水平的律师就不能很好地适应值班工作的需要。我们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明确值班律师的准入门槛,对取得律师资格和执业证的律师统一进行规范的准入选拔考试,值班律师还要进行系统的定期培训,以熟悉最新颁布的法律法规等,培训范围应向专业化、专门化方向发展,保证律师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执业技能。法律援助机构可根据社会律师的专业建立不同业务类型的值班律师档案名册,根据其业务特长,登记进入不同业务类型的法律援助值班律师档案名册。法律援助机构再根据值班律师档案名册,结合实际业务需要,确立值班律师日常值班制度,定期指派档案名册上的律师到法律援助值班办公室轮流值班,满足当事人专业服务的要求,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在制度推广的过程中。逐步实行值班律师实习制度,确定一定的实习期,在实习期内采取以老带新的形式加强新任值班律师的培训,以保证新任律师的工作质量。

(八)服务便捷性的提高

项目运行过程中,值班律师提供的服务主要是通过现场面对面提供咨询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受时间的限制比较大,当事人只能在工作日,在律师值班的时间内进行咨询,这样就大大缩小了值班律师服务的受援人员数量。另外,在看守所,由于怕影响案件的侦查,被限制人身自由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得到值班律师法律服务的时间和渠道受到的限制更加严重。所以,在以后的运作中,除8小时工作时间保证正常值班外,可考虑借鉴英国、加拿大24小时电话咨询方式,或建立网络在线咨询等方式的服务以弥补现有方式的不足。

(九)长效协调机制的建立

值班律师办公室设在法院、公安局、派出所、看守所内。法律援助机构与法院、警察机构之间都建立了非常自然的工作协作关系。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工作如果离开了法院、公安部门的配合和支持,就无法真正为需要的当事人服务,因此,建立起法律援助机构、法院、公安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关系,明确相互之间在开展法律援助服务工作中的职责和义务,是必需的。目前,相关部门之间的协作沟通主要是通过开协调会的方式展开的,没有建立起制度化的长效机制。为了使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工作更好地长期稳定地开展,建立制度化的长效机制非常必要。

(十)观念上的更新

加强宣传力度,更新人们的观念,使人们对该制度有全新的正确的认识是该制度持续运行的一个着力点。对老百姓宣传值班制度的目的、宗旨和服务范围,不要让他们认为值班律师制度什么问题都能解决,对司法、政府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宣传该制度的推广意义,让他们从观念和意识上真正接受该制度,为该制度的实施扫清思想障碍。

作者:阮兰泉

上一篇:石油教育论文范文下一篇:网络新闻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