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集体活动意义

2022-07-21

第一篇:学生集体活动意义

集体合同的意义

第一、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单个劳动者处于弱势而不足以同用人单位相抗衡,因而难以争取到公平合理的劳动条件。由工会代表全体劳动者同用人单位签订集体合同,就可以规定集体劳动条件,集体劳动条件是本单位内的最低个人劳动条件。因此,集体合同能够纠正和防止劳动合同对于劳动者的过分不公平,使之比较公平合理,也使劳资双方在实力取得基本的平衡。

第二、许多在劳动合同中难以涉及的职工整体利益问题,可通过集体合同进行约定,如企业工资水平的确定、劳动条件的改善、集体福利的提高等。根据工资方面的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在制定工资分配和工资支付制度时应当听取工会和职工代表大会的意见,这实际上就是工资集体协商的基础。

第三、在劳动合同的有效期内,如果企业经营状况和社会经济形势等因素发生了较大变化,那么可以通过集体合同调整和保障劳动者的利益。根据劳动法的有关规定,用人单位需要裁减人员,应当征求全体职工意见。因此,在集体合同中明确规定这方面的内容,实际上是将经济性裁员规范化,有利社会的稳定。

第四、劳动关系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如果事无巨细均由劳动合同规定,那么每份劳动合同都将成为一本具有相当篇幅的小册子,订立一份劳动合同将成为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通过集体合同对劳动关系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定之后,劳动合同只需就单个劳动者的特殊情况作出规定即可,这样就会大大简化劳动合同的内容,也会大大降低签订劳动合同的成本。由于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具有上述作用,集体合同被认为是劳动合同的“母合同”。

第五,实行集体合同制度,有利于从整体上维护职工的劳动权益,更好地保护劳动者个人的合法权益,调动职工生产劳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职工的企业主人翁意识,实现我国《劳动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根本立法宗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优越性。

第六,实行集体合同制度,在劳动关系的调整上可以在国家劳动法律法规的调整与劳动合同的调整中间增加集体合同的调整这一层次,实现对劳动关系的多方位、多层次调整。集体合同对劳动关系的调整,同一般的劳动法律法规相比对不同企业劳动关系的针对性比较强,同时也有利于消除或弥补劳动合同存在的某些随意性,给企业劳动关系的调整提供一种新机制,从而使企业劳动关系更和谐、更稳定、更巩固,更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

第七,实行集体合同制度

,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工会在稳定企业劳动关系中的积极作用,使工会在协调劳动关系和维护职工劳动权益的职能发挥得更直接、更生动、更有效,使工会的“维权”职能实现法制化。

第八,实行集体合同制度,有利于缓和和解决劳动争议和劳动矛盾,有利于劳动争议案件的减少和处理,有利于职工和企业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有利于维护和发展企业生产经营的良好秩序,促进企业的稳定和发展。

第九,实行集体合同,有利于政府从救火队到裁决者的角色转变。当前很多劳动纠纷,劳动者权益受到侵害,比如矿难问题,社会把予头都指向政府,认为政府没有尽到责任。但是平心而论,政府在这方面是花了很多功夫,发了很多的文件,三令五申,却没有收到实效。纠其原因,是因为我们的政府管了很多不该管的事,而该管的事却没有管。如果国家有健全的集体合同法律制度,如果在用人单位实行集体合同,劳动者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维护自身权力,政府居中裁决,就不会发生这么多悲剧,政府的压力也将大大减速轻。

第二篇:集体备课的目的意义

我们正处在走进新课程,落实新课改,面对新教材的时节,在教学中我们教师会有一些困惑、有一些迷茫,而集体备课可以为教师提供合作、探讨、实践的途径,通过参与者思想火花的碰撞,集体智慧的分享,精华糟粕的取舍,整合优质资源,促使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拓展教学的方法与思路。感谢程美静主任为我们搭建了这个平台,希望通过本次集备活动,我们教师能进一步归纳、提升和再创造自己的教学设计,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情,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不断改进自己的备课水平,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本次集备教研活动由

三、

四、五年组的班主任教师组合进行。集备内容一是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人教版第五册《我不能失信》一课,主备人三年二班的沈一晨老师。一个是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五册北师大版《运白菜》一课,主备人是三年一班的田雪老师。记录人是赵丽老师。希望我们参加集备的教师,针对两名主备教师的教学设计,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提出改进建议。最后统一意见,形成最终教学案。

现在开始有主备教师诉说教学设计。

第三篇:集体备课的意义[范文模版]

集体备课的意义

我校重视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建立了行之有效的集体备课制度,加快了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现就集体备课在教学中的意义归纳如下:

1、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集体备课为教师的交流、互动、共同提高、共同发展提供了舞台。教师在集体备课中,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和各自独特的表现形式,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在这样的教研中,别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经验被别人所学习,不同的意识在研讨中相互同化。于是每个人的看法都进行了改造和重组,每个人都获得了新意义的“学习共同体”。真正实现“有形的和无形”的资源共享。

2、体现团队合作精神

日趋激烈的广阔竞争背景下,个体的优势已显得力不从心。如同冰心所言: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这就客观要求我们必须团结协作,共同努力,集思广益,极限地发挥群体优势。增强团体意识、形成团结的集体。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相信随着集体备课活动的深入开展,全体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和集体主义思想都将一步步得到质的提高。

3、有利于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集体备课要求每一位教师在活动前都要精心准备,同时可以在活动中听取他人的成功经验,如对某一教材内容的教法、学法、重点、难点、关键点的确定和处理等。此外,还能使青年教师特别是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能够尽快成熟起来,老教师在充满活力、积极进取的青年教师面前更加谦虚谨慎、严谨治学。

4、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

通过集体备课,一个人的备课资源与成果同时供多人享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同时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

5、使学生享受到最优化的教学过程

由于教师的教学年限、业务水平和专长各有不同,集体备课时大家围绕某一教材内容进行积极的探讨,可以集思广益、扬长避短,最后形成一个比较完美的教学设计,这样的举措,最终是要实现教师教学的最优化,同时,使学生享受到最优化的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6、可弥补教师发展不平衡的缺陷

年轻教师喜欢年长教师的丰富经验,年长教师喜欢年轻教师的思维,“集体备课制度”,对顺利实施新课程,弥补教师发展不平衡的缺陷,搭建了一个舞台。 总之,集体备课是集中大家的智慧,引导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一条重要途径;有利于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带动和提高新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集体备课的本质是“研究”,核心环节是集体研讨,前提条件是教师个人的思考、分析;除设计教学过程、方法外,教材的解读、学情的分析、习题的设计、试卷的编制等应该作为集体备课的重要内容;同时,我们认为:集体备课也要与集体听课、评课有机结合起来,使我校的集体备课制度更具特色。

第四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正文开始这几年,大学生暑期进行社会实践的活动从不间断,而真正成功的社会实践活动却并不多。深入到农村去的社会实践活动虽不鲜见,但也是走过场的多,办实事的少。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在陕西丹凤农村的实践活动是成功的,大学生们真正地发挥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而为该地的农民们引出了一条发家致福的路子,这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实,大学生本身就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完的一笔财富。他们可以根据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深入到广大农村,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于民于己,都是百益而无一害。特别是到落后的农村去,指导村民怎么发家致富,最能让大学生们的聪明才智得到最好的发挥,也最能让他们体会到一种“成就感”,对他们今后的就业和创业都具有鼓励性作用。另一方面,从农村的许多实际情况来看,而且也会带给他们心灵的震撼,对他们今后的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俗话说“学以致用”,如果学到的知识不能运用于实践,等于白学。每一个人,都不希望自己的理想和希望落空,特别是大学生们,相信每一个人都有改变农村贫穷面貌的凌云壮志,但是从哪里入手?怎么入手?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特点,需要“量体裁衣”,需要“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大学生们针对丹凤县万湾村的地域特点,帮助村民搞起了“农家乐”,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他们的这种做法,为大学生今后该如何脚踏实地地搞好社会实践开辟了一条好的道路,值得借鉴和大力推广。正如报道中所说,万湾村现在已经开了十家“农家乐”,越来越多的城里人专程来吃饭休闲,带动了村里农产品的销售。这种实践活动,农民们在得到实惠的同时,肯定还希望大学生们继续为怎么进一步搞活农村经济、提高家庭经济收入而再次出谋划策。这样的活动,不光是农民们高兴,而且大学生们在这样的社会实践中,也达到了“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目的,实现了“人才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真正做到了“双赢”。

大学生不了解社会,不了解人民,就不能深刻理解生活的意义及人生的价值。通过成功的社会实践活动,他们一方面可以看到在党领导下的农村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另一方面可以看到农民虽然已经摆脱了贫困,但缺少的东西还很多。所有这些都能深刻地激励同学们更加努力学习,毕业后听从组织的安排,回到农村,为新农村的经济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更为重要的是能增强大学生们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真正成长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所以,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成功,有极其重要的深远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正文开始

在2004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组织大学生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重要途径。随着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各高校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推出了一系列的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同时,新形势下“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也面临着新的任务和要求,如何更好地组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使其真正成为服务社会和培养学生的一个有效载体,达到受教育、做贡献、长才干的多重目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

(一)磨练意志,促进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正文开始

在2004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组织大学生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重要途径。随着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各高校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推出了一系列的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同时,新形势下“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也面临着新的任务和要求,如何更好地组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使其真正成为服务社会和培养学生的一个有效载体,达到受教育、做贡献、长才干的多重目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

(一)磨练意志,促进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正文开始

在2004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组织大学生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重要途径。随着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各高校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推出了一系列的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同时,新形势下“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也面临着新的任务和要求,如何更好地组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使其真正成为服务社会和培养学生的一个有效载体,达到受教育、做贡献、长才干的多重目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

(一)磨练意志,促进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正文开始

在2004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组织大学生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重要途径。随着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各高校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推出了一系列的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同时,新形势下“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也面临着新的任务和要求,如何更好地组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使其真正成为服务社会和培养学生的一个有效载体,达到受教育、做贡献、长才干的多重目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

(一)磨练意志,促进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的开展,一方面磨练了大学生的意志,奉献了爱心;另一方面提高了同学们的组织协调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三下乡”活动,大学生直接与普通农民接触,通过深刻体验农村状况和农民的生活现状,有利于端正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帮助他们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克服轻视劳动的偏见,培养他们尊重劳动成果,热爱劳动和尊重劳动人民的情感。大学生在“三下乡”的过程中,由于他们在一起住宿、一起调研、一起工作,相互照应、同甘共苦,大大增强了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同时,也提高大学生社会活动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了解国情,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大学生长时间生活在象牙塔内,难免会对国情认识不够,对政策把握不透。“三下乡”活动在校园与社会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通过这座桥梁,使学生对社会有了较深的了解。“三

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去农村,大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切身实践,去知晓民情和国情,去思考、理解和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也是促进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培养大学生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到改革和建设的第一线去、到条件艰苦的环境中去,使他们在实践的大课堂中了解社会,正确认识国情,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意识和观念,培育自觉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意识,进一步明确当代青年学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牢固树立国家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服务农村,传播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

大学生“三下乡”活动是大学生作为一个集体走近农村、服务农村的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大学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的活动,帮助农民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提高他们的科技文化素质,对于服务“三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大学生“三下乡”不但能够把党的政策和党的温暖带到农村,把文明新风和民主法制带到农村,同时也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传播到农村中去,协助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把巨大的农村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为农村培训科技人才,帮助农村解决生产技术难题。

二、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面对新形势,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认识不足,参与度不高

当前,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大多是由高校的团委组织进行的,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愿报名参加。从整体来看,由高校团委组织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规模还是比较小的,大多高校也不怎么重视,学校拨给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经费较少,高校教师参与指导的规模和水平都不是很高,学生得不到专业的指导。部分学生把“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看作学校布置的额外作业,随便找个乡镇呆几天,应付了事;部分农村把“三下乡”社会实践看作麻烦事,不愿意配合,群众参与度不高;部分学生家长出于学生安全问题,对“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采取不支持态度。另外,据调查,高校每年暑期参加“三下乡”活动的同学不到5%,而在四年大学生涯中,每届学生能参与“三下乡”活动学生数不到10%。一般情况下,大学生只是利用暑假1-2周的时间驻扎在农村,对农村了解得深度不够,结果收效甚微。

(二)缺乏有效组织,创新性不够

部分高校开展“三下乡”活动没有建立有效的组织体系,一直以来都是共青团在搞单边行动;“三下乡”社会实践的组织侧重点、方法、手段存在问题,抓精英学生多、顾普通学生少,对活动内容指挥多、指导少, “三下乡”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比较古板。尽管团中央每年根据不同形势,突出重点确定了不同的主题,但是由于各个高校在结合的过程中,很多高校都认为“三下乡”活动应该是个别行为,因而不能从根本上突破原有的操作模式,除有一部分由高校团委组织进行社会实践外,其余的都是由个人自行实施,实践的形式也比较单一,许多高校组织的“三下乡”社会实践主要安排的是实地考察、参观,而没有让学生真正地去体验生活。所以,这样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效果不是很理想,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提高作用不大,严重违背了社会实践的初衷。

(三)学生所学知识在实践中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从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宗旨来讲,就是要通过“三下乡”,把课堂和社会联系起来,力求从实践中验证书面的知识,也通过社会实践更多的了解社会,更好的服务社会,使自己的情商、智商得到提升。而现实的状况是,除了一部分工科专业学生在实践中可以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外,很多同学不能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特别是一些人文科学专业的学生。现以经济管理类专业为例进行说明,近年来学校每年暑假都组织学生进行暑期“三下乡”活动,并且多是以学院或系为单位组织,按照专业特点来讲,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队员应该

围绕当地的经济和管理开展实践和服务,才能将所学知识利用发挥,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他们却很少有机会得到这方面的锻炼,村里没有太多的经济和管理方面的条件供他们去实践,即使有这方面的问题由于广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也很难有所建树,不能将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

(四)考评机制不科学,成果参差不齐

目前,大部分高校对“三下乡”社会实践采用的是定性评价方法,凭“社会实践登记表”打分,有单位公章和实践报告、心得体会者即为合格,这仅仅是团组织对团员的团内评价。至于活动的实践过程和质量等,则显得考评不足。部分高校的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考评体系,注重前期发动,不注重后期总结;注重总结成绩,忽视错漏考评;注重少数先进的评选,忽略对多数参加者的评价;注重对先进的表彰,忽视对其经验的推广;考评方法单一,缺乏激励性与公正性,挫伤了学生的创造热情。考评机制的不科学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实践成果参差不齐。多数高校对那些优秀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成果,多数只是一个备案而已,没有对其经济价值、社会价值进行深入的挖掘,对社会进步的贡献不大。

三、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加强宣传和领导

进一步加强对“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宣传,使其真正成为学生自觉参加的群众性活动。几年来,尽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校内外产生了一定影响,但还很不够,需要进一步宣传和动员,使广大学生真正认识到,社会实践对自己成才的重要性。新闻媒介在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宣传上也要加大宣传力度。高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要把它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并作为一项常抓不懈、常抓常新的工作,在人员、经费上予以充分保证,确保活动能够顺利开展。

(二)创新内容和形式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要始终坚持“提高自我,服务农村”的宗旨,既要认真开展以理论联系实践、专业实习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教学活动,还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广开渠道,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跟生产劳动、公益活动相结合,开展科研公关、技术服务、勤工助学、知识培训等内容形式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向专题化、重效益、重应用方面转化。要把这些活动逐渐办成一项适应时代发展潮流、服务精神文明建设和青年学生成长所需要的品牌教育服务活动。各高校和相关部门,要按照“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双向受益”的原则,开展群众急需、学生可为的实践服务活动,增强实践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为群众办一些实事。

(三)建立有力地指导队伍

为了让学生能够在社会实践中得到锻炼,真正学到书本以外的知识,老师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老师的学识、阅历、经验较学生都要丰富得多,有了老师的参与,学生就会避免走一些弯路,容易形成高质量的实践成果,并能够促使其转化。除了让党政干部、团干、辅导员和班主任参加指导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外,还可以鼓励专业教师参与,这样就可以把学生的社会实践和专业知识、学习很好地结合起来。

(四)从实际出发组织和评估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还必须解决考评问题,这是检验效果是否达到的关键所在。由于实践活动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要形成一个统一合理的考评标准,在目前困难很大,但是若不进行考评,就难检验活动成效,学生的得失情况也难掌握,也就根本上失去了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在组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时,必须从本学校、本专业实际情况出发,确定活动内容。通过实践活动,使同学们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工作,并从中体会理论

同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看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为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提出合理化建议。因此,对实践活动的评估,不能单纯以是否获得直接经济效益作为尺度去衡量,正确的方法是将各高校分类进行评估,如师范类、农林牧医类等。从而使评估更合实际,具有针对性,起到激励和引导作用。

四、结束语

总之,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措施,是培养大学生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它在服务农村、农业、农民方面和在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创新活动的形式,增强吸引力和时效性,突出活动重点,构建长效机制,坚持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不断总结完善,更好地服务于农村,使大学生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

第五篇:签订集体合同的意义(本站推荐)

篇一:集体合同的意义 集体合同的意义

第一、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单个劳动者处于弱势而不足以同用人单位相抗衡,因而难以争取到公平合理的劳动条件。由工会代表全体劳动者同用人单位签订集体合同,就可以规定集体劳动条件,集体劳动条件是本单位内的最低个人劳动条件。因此,集体合同能够纠正和防止劳动合同对于劳动者的过分不公平,使之比较公平合理,也使劳资双方在实力取得基本的平衡。

二、许多在劳动合同中难以涉及的职工整体利益问题,可通过集体合同进行约定,如企业工资水平的确定、劳动条件的改善、集体福利的提高等。根据工资方面的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在制定工资分配和工资支付制度时应当听取工会和职工代表大会的意见,这实际上就是工资集体协商的基础。

三、在劳动合同的有效期内,如果企业经营状况和社会经济形势等因素发生了较大变化,那么可以通过集体合同调整和保障劳动者的利益。根据劳动法的有关规定,用人单位需要裁减人员,应当征求全体职工意见。因此,在集体合同中明确规定这方面的内容,实际上是将经济性裁员规范化,有利社会的稳定。

四、劳动关系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如果事无巨细均由劳动合同规定,那么每份劳动合同都将成为一本具有相当篇幅的小册子,订立一份劳动合同将成为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通过集体合同对劳动关系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定之后,劳动合同只需就单个劳动者的特殊情况作出规定即可,这样就会大大简化劳动合同的内容,也会大大降低签订劳动合同的成本。由于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具有上述作用,集体合同被认为是劳动合同的“母合同”。

第五,实行集体合同制度,有利于从整体上维护职工的劳动权益,更好地保护劳动者个人的合法权益,调动职工生产劳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职工的企业主人翁意识,实现我国《劳动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根本立法宗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优越性。

第六,实行集体合同制度,在劳动关系的调整上可以在国家劳动法律法规的调整与劳动合同的调整中间增加集体合同的调整这一层次,实现对劳动关系的多方位、多层次调整。集体合同对劳动关系的调整,同一般的劳动法律法规相比对不同企业劳动关系的针对性比较强,同时也有利于消除或弥补劳动合同存在的某些随意性,给企业劳动关系的调整提供一种新机制,从而使企业劳动关系更和谐、更稳定、更巩固,更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

第七,实行集体合同制度

,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工会在稳定企业劳动关系中的积极作用,使工会在协调劳动关系和维护职工劳动权益的职能发挥得更直接、更生动、更有效,使工会的“维权”职能实现法制化。

第八,实行集体合同制度,有利于缓和和解决劳动争议和劳动矛盾,有利于劳动争议案件的减少和处理,有利于职工和企业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有利于维护和发展企业生产经营的良好秩序,促进企业的稳定和发展。

第九,实行集体合同,有利于政府从救火队到裁决者的角色转变。当前很多劳动纠纷,劳动者权益受到侵害,比如矿难问题,社会把予头都指向政府,认为政府没有尽到责任。但是平心而论,政府在这方面是花了很多功夫,发了很多的文件,三令五申,却没有收到实效。纠其原因,是因为我们的政府管了很多不该管的事,而该管的事却没有管。如果国家有健全的集体合同法律制度,如果在用人单位实行集体合同,劳动者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维护自身权力,政府居中裁决,就不会发生这么多悲剧,政府的压力也将大大减速轻。篇二:关于推进集体合同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推进集体合同工作的调研报告

集体合同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下调整劳动关系、协调劳资矛盾的一项重要的劳动法律制度。劳动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和具体体现。推动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是工会践行科学发展观、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切入点。北京市自1995年开始推行集体合同制度以来,各级工会组织积极努力,与各级劳动部门和企业行政紧密配合,集体合同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取得一定的成绩,对稳定首都职工队伍、协调劳动关系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今年年初,北京市总工会为及时总结集体合同工作中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发现签订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探索新的思路和途径,推进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向深层次发展,成立了集体合同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工作方案,下发了工作指导意见,全面推进。6至8月份,集体合同工作领导小组深入基层,就集体合同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了解和掌握我市目前开展的现状及问题,探索和改进推进集体合同工作的新思路,拓展和完善了落实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本次调研,选择了燕山石化集团、北方车辆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奶牛中心、东城区北新桥街道簋街、通州区张家湾镇、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及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共8个不同类型的典型单位,采取召开座谈会、听取行政和工会的汇报、查看签订的集体合同文本等方式,进行了典型剖析。同时,向全市所有区县局总公司发放了《签订集体合同情况调查表》155份,就单独签订集体合同、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专项集体合同及工资集体协商等情况进行统计。领 导小组在掌握了第一手材料和数据基础上,经过反复研讨,多方征求意见,形成了本调研报告。从调查情况看,我市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普遍建立集体合同制度,集体合同签订率达到85.6%,建会非公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达到81.5 %;工资集体协商建制率(包括集体合同含工资协商内容的)达到70.1%,有较大幅度提高;集体合同质量随着社会发展而有较大提高,内容从比较宽泛的面面俱到,向突出工资等重要的劳动条件或劳动标准方面发展,职工关心的问题得到一定解决。全市集体合同总体水平较高,效果显著,调整劳动关系的作用十分突出。

一、基本情况

我市开展集体合同工作已经十三年。十几年来,广大工会工作者本着对企业、对职工负责的高度自觉性,知难而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针对不同的实际情况,采取先建制、后规范、再深入的工作思路,建立健全集体协商机制,逐步推广集体合同制度的实施;认真履行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职能,积极反映广大职工的愿望和要求,不断丰富协商内容,督促企业和职工履行好集体合同。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推进集体合同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取得一定的成绩。

据本次调查数据统计:目前,全市建会企业26267家,覆盖职工有2299768人,签订集体合同11180份,覆盖企业20865家,职工1897460人。其中,集体合同中包含工资集体协商内容的有10384份,覆盖企业有18414家,工资集体协商建制率达到70.1%,覆盖职工1789912人,覆盖职工率为77.8%。(见图表一)

从专项集体合同情况看,签订工资集体协商专项集体合同有3778份,覆盖企业有8411家、职工有331607人;劳动安全与卫生专项集体合同966份,覆盖企业1455家、职工110078人;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2724份,覆盖企业5894家、职工194726人。(见图表二) 图表一: 全市集体合同签订总体情况2 图表二:全市专项集体合同签订情况

从市属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看,已建会企业976家,覆盖职工有887335人,签订集体合同企业有835家,覆盖职工有838054人,集体合同签订率达到85.6%,覆盖职工率为94.4%。(见图表三)

图表三:市属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签订集体合同情况 3 从非公企业看,已建会非公企业22517家,覆盖职工1056393人,签订集体合同8677份,覆盖企业18362家,覆盖职工874997人,建会非公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达到81.5 %,覆盖职工率为82.8%。(见图表四)

从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看,签订区域性集体合同483份,覆盖企业9682家、职工180442人;行业性集体合同19份,覆盖企业505家、职工18546人。(见图表四) 图表四: 非公企业签订集体合同情况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十三年来,全市各级工会组织,以建立和发展新型劳动关系为目标,以建立规范有序的维权机制为保证,以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难点、热点问题为重点,积极探索开展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 4 商工作的方法和途径,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和方法,使集体合同制度在有工会组织的企业中得到广泛推行,并获得了创新发展,使这项制度逐渐成为企业内部调整劳动关系、维护双方合法权益的重要机制和载体,促进企业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一)主要做法

1、党政工切实加强领导,统一思想认识

调研中发现,凡是集体合同工作做得好的单位,党政工领导的认识都很高。党政工领导高度重视,思想统一,是做好集体合同工作的前提。通州区张家湾镇有企业800多家,非公企业较多、农民工占多数,企业用工不规范、职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有发生,开展签订集体合同工作阻力大,比较困难。面对这种形势,镇党委、政府和工会统一了思想认识,将推进集体合同作为维护本地区职工基本权益和促进企业建立稳定的劳动关系的重要工作,统抓统管。党委专门召开党委会和党委扩大会,研究部署工作,并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充分保障,形成了“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运作,各方配合”的格局;采取“关口前移,源头参与”的工作方法,成立了集体合同签订工作小组,由工会和行政干部以及人事、劳资等相关部室的专业人员共同组成,从根本上保证了工作顺利完成。北方车辆集团有限公司1996年签订第一部集体合同时,作为当时北京市第一家亏损企业,正面临着工厂经济效益严重下降,出现了拖欠职工医疗费和劳保费的现象,形势严峻。党政工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召开行政、工会及职工代表会议,深入宣传开展集体合同工作的深远意义,逐渐统一了思想,提高了对集体合同工作的认识,上下达成共识,为第一部集体合同的顺利签订,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随着公司的发展,时至今日,北方车辆已续签和新签订集体合同四部,都与公司历届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密不可分。

2、规范签订程序,积极开展平等协商 5篇三:签订集体合同的利弊 浅议签订集体合同的利弊 【摘要】

2011年4月23日,经过近两个月的协商,武汉市餐饮行业劳资双方代表签订《武汉市餐行业工资专项集体合同》。该合同涉及武汉市45万餐饮从业人员,是迄今为止中国涉及从业人员最多的一份工资专项集体合同。 【关键词】 集体合同;利弊

一、集体合同的概念及订立原则

(一)集体合同的概念

集体合同又称劳动协约、团体协约、集体协约或联合工作合同,是企业与工会签订的以劳动条件为中心内容的书面集体协议。 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不同,它不规定劳动者个人的劳动条件,而规定劳动者的集体劳动条件,一般适用于企业行政(或企业主)和全体工人、职员,也有的适用于企业行政(或企业主)和参加签订集体合同的工会成员。

(二)集体合同的订立原则

签订集体合同应遵循依法、平等、合作的原则进行集体协商,在达成一致后方能签订: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原则。订立集体合同,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在合同的内容、形式、订立程序方面都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2.坚持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相互合作的原则,只有这样,集体合同才能既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以能得到双方当事人的切实履行;

3.结合实际原则,订立集体合同必须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兼顾国家、企业、职工个人三方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集体合同。

二、订立集体合同的程序

(一)确定集体协商代表

确定集体协商代表时,各方代表均至少三人,并确定一名首席代表。职工一方代表由工会选派或由职工民主推荐,企业一方代表由法定代表人指派。双方代表不可兼任。

按照《武汉市集体合同办法》的规定,集体合同由企业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签订。尚未建立工会的企业,由职工推举的代表与企业签订。

企业法定代表人和企业工会主席分别担任企业方与职工方的首席代表;因故不能担任的,应当书面委托一名代表担任。其他代表由企业和企业工会分别确定。

尚未建立工会的企业,职工方协商代表由职工或者上级工会指导职工推举产生,并且必须得到企业半数以上职工的同意;首席代表由参加协商的代表推举产生。

(二)进行集体协商

订立集体合同的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即是进行集体协商,集体协商是订立集体合同的必经环节和前提。

集体协商应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由一方提出协商请求,另一方进行回应。 集体协商还必须遵循一定的法定程序,本着互利共赢的态度进行,并最终达成协商草案。 根据《武汉市集体合同办法》的规定,一方书面提出签订集体合同要求的,另一方应当在15日内就签订集体合同的有关事项做出书面答复,并且与对方进行协商。双方可协商的内容包括:(1)劳动报酬;(2)工作时间;(3)休息休假;(4)保险福利;(5)劳动安全卫生;(6)合同的期限;(7)变更、解除、终止集体合同的条件和程序;(8)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的协商处理;(9)违反集体合同的责任;(10)双方认为应当协商约定的其他内容。

(三)提请职代会或全体员工审议通过

达成集体合同草案后,需经三分之二以上职工代表或职工出席,经全体职工代表半数以上或全体职工半数以上同意方可通过。

(四)首席代表签字

集体合同草案通过后,由集体协商双方首席代表签字。

(五)劳动部门审查、生效

企业应当自集体合同双方签字之日起7日内,将集体合同文本及说明一式5份,报送有管辖权的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审核,企业工会也应当同时报送上一级工会。

劳动行政主管部门收到集体合同文本后,应当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下列内容进行审核:(1)合同双方的主体资格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2)是否经过集体协商,集体协商是否符合规定的程序;(3)合同内容是否与法律、法规的规定相抵触。 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集体合同文本之日起15日内,将书面审核意见送达集体合同双方;在15日内未提出书面异议的,集体合同即行生效;提出异议的,合同双方应当进行协商修改,重新报送。

(六)向全体人员公布

集体合同登记生效后,应将集体合同文件复制多份,在不迟于1个月内通知全体职工,不得延误。集体合同应张贴在车间、科室或其他引人注目的地方,也可以放在专门公布集体合同内容的橱窗内,总之便于广大职工知晓。

三、订立集体合同的意义与优势

1.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单个劳动者处于弱势而不足以同用人单位相抗衡,因而难以争取到公平合理的劳动条件。而集体合同能够纠正和防止劳动合同对于劳动者的过分不公平,使之比较公平合理,也使劳资双方在实力取得基本的平衡。

2.许多在劳动合同中难以涉及的职工整体利益问题,可通过集体合同进行约定,如企业工资水平的确定、劳动条件的改善、集体福利的提高等。

3.在劳动合同的有效期内,如果企业经营状况和社会经济形势等因素发生了较大变化,那么可以通过集体合同调整和保障劳动者的利益。

4.劳动关系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如果事无巨细均由劳动合同规定,那么每份劳动合同都将十分繁琐,订立一份劳动合同将成为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通过集体合同对劳动关系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定之后,劳动合同只需就单个劳动者的特殊情况作出规定即可,这样就会大大简化劳动合同的内容,也会大大降低签订劳动合同的成本。

5.实行集体合同制度,有利于从整体上维护职工的劳动权益,更好地保护劳动者个人的合法权益,调动职工生产劳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职工的企业主人翁意识,实现中国《劳动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根本立法宗旨,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优越性。 6.实行集体合同制度,在劳动关系的调整上可以在国家劳动法律法规的调整与劳动合同的调整中间增加集体合同的调整这一层次,实现对劳动关系的多方位、多层次调整。集体合同对劳动关系的调整,同一般的劳动法律法规相比对不同企业劳动关系的针对性比较强,同时也有利于消除或弥补劳动合同存在的某些随意性,给企业劳动关系的调整提供一种新机制,从而使企业劳动关系更和谐、更稳定、更巩固,更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

7.实行集体合同制度,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工会在稳定企业劳动关系中的积极作用,使工会在协调劳动关系和维护职工劳动权益的职能发挥得更直接、更生动、更有效,使工会的“维权”职能实现法

上一篇:学生寒假放假通知下一篇:学生防溺水保证书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