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修复方案范文

2022-06-05

方案是一种常见的应用文内容,有着自身的格式和内容,那么一份详细的方案,应该具体包含哪些内容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整治修复方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整治修复方案范文

长江航道整治建筑物修复工程技术

随着国家加大对长江干线航道建设的投资力度,“十二五”期将会有一大批的航道整治建筑物交付使用。由于河道演变的复杂性、设计结构及人为破坏等因素影响,交付使用后的航道整治建筑物易出现水毁,影响到航道整治建筑物的功能正常发挥,必须对受损坏的建筑物进行必要的维修。

工程概况

位于下荆江的碾子湾水道原为一过于长直的顺直段,上起文艺村,下至毕家台,滩槽形态极不稳定,随着进口段主流顶冲点逐年下移,其左侧岸线不断崩退,北碾子湾一带崩岸剧列,河道向微弯方向发展,从文艺村到柴码头段主流贴于左岸,形成宽深的上深槽,右侧为南碾子湾边滩,自柴码头主流开始转向右岸至寡妇夹过渡,下深槽贴右岸上,柴码头以下为下边滩。长江航道局于2000年以来相继实施了航道应急清淤工程和航道整治工程,主要包括南岸的#8~#12护滩带及寡妇夹、鲁家湾2000米护岸,北岸的柴码头500米护岸、#1顺格坝、#2~#7丁坝,#

13、#14护滩带。自河段实施航道整治后,滩槽逐渐稳定,主流从左岸柴码头向右岸寡妇夹一带过渡,航道条件好转。近年受水流剧烈冲刷河床变形影响,左岸柴码头500米护岸及#1格坝、鲁家湾1000米护岸受到不同程度损毁。 2009~2011年,长江碾子湾水道相继在北岸柴码头、南岸鲁家湾实施了航道整治建筑物维修工程,这两个单项维修工程均为长江航道迄今投资最大、施工工艺最复杂的单项维修工程。其中2009~2010年枯水期实施的柴码头护岸维修工程主体内容为沉排护底、抛枕抛石护坡镇脚和护岸维修,2010~2011年枯水期实施的鲁家湾护岸维修工程受资金限制,主要内容为水上抛枕,兼有少量抛石和护岸维修。

沉排施工工程技术

沉排护底根据材料的不同,可分为柴排和土工织物软体排两大类。土工织物软体排的整体性强,排体具有柔韧性,能较好的紧贴河底,抗冲刷性能好,使用年限也较长。目前,土工织物软体排基本取代柴排,柴码头护岸修复施 工选用土工织物软体排进行护底。沉排施工工程技术可分为沉排定位与轨迹控制工程技术、排头固定工程技术、排尾沉放工程技术、排尾悬空段、排尾偏移量的处理工程技术几点。

1、沉排定位及轨迹控制工程技术

目前长江航道整治施工沉排设备基本采用铺排宽度为40米、自带双频RTK-GPS(1+2)设备的专业铺排船。柴码头护岸修复工程在水下沉排过程中,利用铺排船自带双频RTK-GPS移动站通过集成软件对沉排过程进行监控,实时显示排体实际位置和与设计沉排轨迹的偏差,自动对抛设的定位钢缆进行收放来校正,以保证排体铺设质量。铺排船可自动记录沉排轨迹,在每一通条施工结束后,形成沉排轨迹图。同时利用另外一套GPS移动台随时检测排体边缘位置,作为沉排船自带GPS实时控制的有效补充,对沉排轨迹偏移进行校核,进一步提高沉排定位精度。移动站可准确有效测量排头与排尾位置,特别对排尾悬空后受水流影响产生偏移量的测定,具有较好效果。(在利用GPS控制过程中,沉排船、移动台须各自架设一个基准站相互进行校核。)

多年经验显示沉排施工定位控制设置导标观测简便、直观、有效,可起到较好的辅助作用。因此在每一通条排体沉放前,对施工区进行测量放样,并在岸坡上设置一系列导标,明示排体上下缘及搭接宽度。沉排过程中,技术人员在铺排船上可结合GPS及导标观测排体沉放是否存在偏移。

2、排头部位定位工程技术

一般排头主要依靠系结砼块堆及在排体头部位置压载砼块自重固定。铺排船向外侧移动过程中,对排体会产生作用力,可能使排体发生整体位移,导致排体的沉放位置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因此必须对排头的固定采取相应措施。柴码头护岸修复工程沉排护底在排头固定工程技术的关键点:一是在定位排头时,预留1m的富余量,排头沉入河底后继续放排2~3m;二是在岸坡上每隔5m固定系列木桩,沉排前用尼龙绳将排头和木桩连接,利用尼龙绳和排体之间的拉力来减小铺排船在移动过程中对排体产生的作用力,以减小排体位移,保证排头位置的到位率。

3、排尾沉放工程技术

一般在每一通条排体沉放结束时,排尾主要依靠工作排布(俗称母排)连接或者尼龙绳系结方式送入河底。柴码头护岸沉排护底维修工程主要采用尼龙绳系结和母排连接的方式处理排尾沉放问题,即利用一定数量的尼龙绳,将排尾与铺排船滚筒挂钩连接,待排尾离开铺排船沉放至河床底部后,解开尼龙绳即可。在排尾的固定方式上,一是每一根系接的尼龙绳长短必须严格一致,使每根尼龙绳均匀受力;二是有效利用排布伸缩性,在滚筒上加装一张工作排布(即母排),再利用尼龙绳连接工作排布(母排)和沉放排体,可有效解决排尾沉放时牵引受力不均匀的问题,保证排尾平顺沉入水底。

4、排尾悬空段的工程技术

每通条排体沉放临近结束,排体离开铺排船导板后,均有一定距离的悬空段。此时受水流影响较大,容易导致排尾位置偏移,严重时可产生卷排、撕排及翻排现象。柴码头护岸沉排在悬空段的处理上,首先在尾部上游迎水部位增加牵引装置,利用钢缆牵引,随排尾沉落缓慢收放,通过牵引力的作用,抵抗水流对排体的作用力,减少排体尾部偏移量,防止出现排体翻转;其次是根据施工现场水流的流向调整船位,尽量使悬空段排体与水流平行,减小水流对排体的作用力。另悬空段重量由系结尼龙绳承受,沉放时放排与移船必须同步进行,保证缓慢均匀,防止瞬间受力过大导致牵引装置断裂或排体撕裂现象。

5、排尾偏移量的工程技术

受水流影响,排体在水中会产生漂移,因此要根据施工现场施测流速、流向及浮具漂移观测排尾实际着床位置数据,适当调整沉排轨迹线的方式进行控制。柴码头护岸沉排护底维修工程施工中,特别是从第14通条处水流速明显增大,技术人员根据实测的排尾偏移量,按设计轨迹线沉入排体量50%后,以排体中心为旋转点向上游方向旋转5~6度,排尾上移量约增加2.1 m~2.5 m,当排体着床后旋转增加量可抵消水流冲击漂移量。

抛枕施工工程技术

抛枕作为一个相对成熟的施工工艺,已广泛应用于长江航道整治和维修施工中,主要包括充枕、定位、沉放、监测等工序。在鲁家湾护岸维修工程中,由于抛枕方量大,时间紧采取了两种工艺进行抛枕作业:深舱驳输沙定位抛及自取沙游抛作业。主要是基于深舱驳输沙定位抛沙枕的准确率与到位率要高,但因自取沙游抛能明显提高抛枕工效的特点,所以作为深舱驳输沙定位抛的有效补充。

1、充枕

枕袋泥沙要求:维修工程所用枕袋由幅宽3.88m、规格为200g/m2的单层聚丙烯圆筒编织布扎制而成,为适应维修区域水下复杂地形,设计长度为3m 、5m、8m三种级配,直径均为1.2m。长3m、5m的枕袋均设置2个充灌袖口,长8m的枕袋设置3个充灌袖口,袖口间距1.5m或3m,直径为20cm,袖筒长50cm。沙枕采用丁缝或包缝法缝合。用作充枕的河沙d10不小于土工布的等效孔径O90,选择粒径较粗、含泥量小于10%的河沙,袋体内充填饱满度控制在75%~85%。

充枕要求:深舱驳输沙定位抛及自取沙游抛作业除抛投方式不同外在充枕时都必须控制充盈率和均匀度,沙浆浓度控制在15%~25%之间,充填压力控制在0.1MPa左右。沙浆充灌时常踩踏沙枕滤水,充盈率达到75%~85%后,扎紧充沙袖口,继续踩踏沙枕使之均匀。

2、定位沉放

漂移距确定:沉放前要根据公式计算枕袋入水的漂移,结合采用浮具在施工区实枕袋测漂移距,控制抛枕船船位保证抛枕的到位率。枕袋漂移距可用下式进行计算:L=0.8VHW1/6。式中:V——施工区表面平均流速(m/s);H——水深(m);W——枕袋重量(kg)。

定位:施工前先利用大比例水下地形测量图,了解抛枕区域水下地形地貌,科学合理设计施工方案。通过绘制断面图(断面间距为10m),计算枕袋抛投的层数、每层排列个数和枕袋排列组合方式,控制抛投工程量。将抛枕区域按纵断面1.5m、横断面5m间隔绘制网格,形成D XF文件导入GPS移动台电子手簿,施工时根据漂移距控制枕袋下水位置。随时根据坡度断面尺寸搭配不同长度的枕与层数,以抛出设计要求的坡比。

沉放:充填好沙枕后,经检查沙枕无破损后,校正船位,松开枕架开关,使枕架倾斜,沙枕自动翻入水中,沉到设计位置。抛投时,沙枕长度方向垂直水流,根据漂移距、抛枕船船宽确定抛枕船的移位与沙枕的入水位置,由坡脚底外缘边线向内逐层抛填均匀。顺序为:定位后抛投1至2次,抛枕船向上游方向移动1.5米再定位抛投,移船累计距离等于船宽时应空出一个船位,实测漂移距后再调整船位进行抛投。向上游方向抛投二个船位后,抛枕船内推2.5米下移至最初抛投横断面线。通过GPS控制船位如此循环往复,达到设计要求为止。沙枕抛填补坡严格按设计枕位分层抛填,填筑第2轮、3轮时适当增加抛筑厚度(每次抛填高度控制在2米之内,1米后调整枕架枕袋位置)。层与层之间和沙枕袋之间应交错嵌紧,不形成垂直的通缝,小的空隙辅以3米枕。

检测:每抛投完一个断面后,及时安排大比例测量,检测抛枕到位率,分析抛填效果,及时修改抛枕方案,以抛出设计要求的坡比。

建议

航道整治工程因水毁严重进行修复,关键节点主要在水下,属隐蔽工程,施工的精确率与到位率难以掌握。进行全过程跟踪观测施工效果,并实时调整施工方案,能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因此加大施工过程中的观测频率是保障工程质量的有效手段。

维修工程因施工环境特殊,其施工强度不低于航道整治工程。柴码头护岸维修工程沉排施工中因排布长度富余量、排体铺设范围等限制,维修强度或多或少受到影响。维修工程在强度的设计上可以与航道整治工程相同。

第二篇:路基水毁修复方案

路基水毁修复方案审查意见

路基水毁病害修复提出如下意见:

一、处理方案

(一)边坡冲沟

用粘结性良好的土及时修补拍实,也可用塑料编织袋装土,分层填实或采用打木桩回填土等方式处理。对较大的冲沟和缺口,修理时将原边坡挖成台阶形,然后分层填筑夯实,并注意与原坡面衔接平顺。修理结束后应注意观察附近集中排水井所在位置,将水引向路基以外(如无法将水引走,可适当增设激流槽)。

(二)路基边坡整体塌方

1、路基填高≤3.5m 挖出清理滑塌的土方,然后从老路堤坡脚向上按规定要求挖设台阶,分层回填石灰土碎石(石灰:土:碎石 5:15:80),最后在坡面覆盖一层30cm的素土进行挂网植草防护。

2、3.5m<路基填高≤6m 边坡清理、回填方法同1,最后坡面砌筑拱形护坡进行防护。砌筑材料采用混凝土预制块和水泥砂浆。

3、路基填高>6m 对于路基填土较高且边坡较陡(陡于1:1.5)塌方路段,先拆除已损坏护坡,清理松散土方;然后挖设台阶,分层回填、夯实石灰土碎石;最后边坡坡面防护采用浆砌片石或满铺实心六角形砼预制块,并在坡脚设置挡土墙基础。

第三篇:山体修复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和原则 1 编制依据

(1)文化园整体建设方案及设计要求。

(2)现行的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施工技术标准、程序,施工操作规范、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3)现场勘查和工地调查情况。

(4)我公司历年来积累的成功施工经验、技术水平、机械装备等条件。 2 编制原则

依据文化园整体建设方案要求,我们以建设要求和现场勘查为基础,按照“提高质量,确保安全,文明施工,降低成本,如期高效”的项目管理思路,根据以下原则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

(1)确保工期的原则。根据文化园整体建设方案对工期要求,编制科学的、合理的、周密的施工方案;采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合理安排施工进度,搞好工序衔接,实施进度监控,实行网络控制;确保实现工期目标,满足建设工期要求。

(2)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按照文化园整体建设方案对工期的要求,结合我公司的人力资源、机械装备和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以科学的施工组织、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法、可靠地技术保障措施,来确保按期优质安全高效的完成本项目。 (3)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制定施工方案时,坚持科学原则、合理安排、均衡生产,采用项目法管理,通关与建设领导小组、监理和设计单位的充分合作,实现人力、机械、物资等资源的最佳优化。

1 (4)科学配置的原则。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实力、施工机械设备配套能力及项目管理优势。根据本工程的工程量大小及各项管理目标的要求,在施工组织中实行科学配置,选派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施工队伍,投入高效先进的施工设备,确保流动资金的周转使用,做到专款专用。

(5)方案优化的原则。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施工成本、科学组织、合理安排、优化施工施工方案是工程管理的行动指南,在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中,对关键工序进行多种施工方案比优,在技术可行的情况下,择优用最佳方案。

(6)积极推广应用“四新”成果的原则。在各项施工中,对于能够提高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降低工程成本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积极推广应用。

二、 工程概况

该工程为文化园山体修复工程。根据现场勘查本工程为2个连体山体修复。整治方案:以减少岩石裸露面,客土覆绿,增加山体植被覆盖率为原则,对断壁部分因地制宜进行处理。利用碎石渣土填修山体原采石坑,上层覆盖1.7米厚种植土结合挡土墙,恢复山体原始形态,栽植几十种绿化植物,防止水土流失,使破损的山体得到最好的修复治理和绿化。

主要工程内容: 土石方工程:包括砍伐树木和灌木丛及植被,破凿山体表面松动及风化岩石,爆破部分山体,清理石渣及断壁松动石,排险及毛石挡土墙,覆盖1.7米厚种植土分层碾压夯实。

三、总体施工方案

根据工程量和现场勘查资料,施工重点应放在土石方工程上。

2 3.1总体施工思路

我公司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调集施工人员做好上场准备,由项目经理带领施工技术组、安全质量组、物资设备组及综合办公室等10人进驻现场,进行前期准备,其余人员在3天内调集完毕,在最短的时间内进驻现场。同时我公司陆续组织工程所需的各种施工机械、各项设备进场,联系各种材料厂家准备供料计划。并做好开工前的其他工作,按要求向监理提交开工报告。 3.2施工方案安排原则

在施工安排上,做到“保证质量,兼顾一般”,进度安排满足连续、均衡施工的要求,主要工作的施工人员、施工机械在各施工期内连续作业,尽量使劳动力、施工机械、物资消耗量大道平衡、提高效率。以利于劳动力调配、材料利用和充分利用临时设施。 3 .3施工总平面布置

依据建设工程对现场布置、文明施工、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等方面的要求合理科学的进行施工平面图的布置。在规划用地内合理布置生产、生活设施,尽量减少临时用地。平面布置本着充分利用既有交通,使施工道路通常便利、施工人员生活方便舒适,生产设施方便施工的原则,按照有利于施工人员生产过程中劳动保护及生活卫生进行规划布置。 3.4临时设施项目数量及平面布置 3.4.1布置依据

(1)有关文件的规定。

(2)关于环保、安全、文明施工的有关规定。

(3)我单位在实施本工程过程中的项目管理目标。 3.4.2 布置原则

3 以既满足工程施工需要、又符合创建文明建设工地为前提,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条件,综合考虑工程规模、施工方案、工期、造价等因素,按照有关文件要求,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有利施工、方便生活、易于管理、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规划生产生活区、堆料场等。

3.5施工工期及进度安排 3.5.1工期

根据文化园整体建设方案和文化园建设领导小组的要求,制定最优的施工进度计划,科学合理的组织穿插流水作业。保质保量完成工程任务。 3.5.2施工进度安排

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三通一平,既路通、水通、电通、场地平整,各类临时生产、生活房屋修建。我单位计划立即组织设备、人员进场,设备调试、组织学习有关文件和图纸、熟悉场地,进行现场调查工作,图纸与现场相结合,配合灵璧钟馗文化园建设领导小组和监理,确定分部施工范围和施工方法。根据施工进度计划提出周密的材料使用计划和机械使用计划,避免因材料供应或机械配备上的问题延误工期。具体施工进度安排,施工区段划分进场后根据建设领导小组和监理安排做适当调整。 3.6施工准备

工程开工前,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图纸资料,做好现场的技术准备、劳动力准备、物资准备、设备准备等工作。 3.6.1技术准备

(1)在接到图纸后,认真组织技术人员熟悉图纸,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对特出过程、重点部位制定具体的施工方案,待方案审批后,组织各工种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4 (2)组织技术和管理人员对施工范围内的建筑物、地下管线进行调查,做到心中有数,并针对性的制定保护和预防措施。 (3)配备齐全有效的施工规范、规程、验收标准,制定技术资料管理目标,建立健全资料管理体系。

(4)及时编制各材料计划,提供给材料管理部门。

3.6.2劳动力准备

(1)本工程工期紧、任务重、施工难度大,为了顺利完成该项施工任务,我单位现场设立项目部,协调各部门的工作。

(2)为全面落实施工安排的组织保障,更好的组织施工,切实加强技术管理、质量控制,我单位选派技术、质量、安全、材料、经营等有较强能力的人员组成本项目部的管理机构。

(3)进场前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入场教育,对重点工序、新工艺工法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召开动员会议,做好特出工种的准备工作。 3.6.3 物质准备

(1)根据平面布置,在开工前做好物资材料堆放的临时搭建工作。

(2)与供货商签订供货协议,明确双方供货材料范围和及责任。 (3)开工前落实各项材料用料计划,签订供货合同,并分期分批组织材料进场。 3.6.4设备准备

(1)前期施工的部分机械设备与开工前五日内组织进场,进场前做好维修、保养、调试等工作。

(2)后续施工机械随施工进度陆续组织进场。

四、主要施工方法 4.1地形整理工程

4.1.1砍伐原有山体表面的树木、灌木丛、清运山体表面有机 5 物、风化松动的岩石,整体的地形因地制宜,通过切实可行的实施手段,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岩石裸露面,客土覆绿,同时营造植物生长必须的生态环境。 4.1.2整理方法

(1)对破损山体的破损度进行实地测量勘查,确定修复位置点,从实际出发整治山体。

(2)尽量不采用大面积爆破,;大面积爆破极易造成使山体又遭到二次破损,给施工安全及周边画境带来不利,而且耗资大。

(3)对已破损的山体采用因地制宜的办法进行修复,具体措施如下;

A能做小平台的地方,在不影响山体的情况下,采用小放炮,机械业凿方法尽量扩大绿化面积。

B立面高大陡峭的地方,可以实施小型爆破既降低断崖高度,又可利用爆破后的渣土放坡,上土进行绿化。

4.1.3由于本工程施工面积大,土方量大,故采用大面积机械作业,配合人工修整完整,以确保进度和精度。 4.2爆破施工方法 4.2.1大面积石方开挖爆破

为保证石方爆破施工进度,在石方开挖方量集中的区域采用机械化程度高、爆破产量大的台阶式深孔爆破方法进行施工,钻孔采用牵孔钻进行机械凿岩,垂直钻孔,钻孔直径为10厘米,台阶式分层爆破,起爆采用导爆管毫秒雷管,并采用深孔微差挤压爆破技术,改善爆破技术,大块石绿控制在8﹪的范围内,边坡开挖采用大孔径深孔光面爆破技术,一次开挖成型,保证边坡的稳定和平整度,爆破落下的岩石用挖掘机挖装,自卸汽车运输。

6 4.2.2小范围内石方爆破

对于小面积、小土方量开挖区,根据其开挖深度、石质条件不同,灵活采用不同的爆破方式。

A开挖深度小于5米的石方处,石方开挖采用小型浅孔松动爆破,用手风钻钻浅孔,导爆管毫秒雷管微差爆破,边坡的开挖采用浅孔预裂爆破技术,一次开挖成型。

4.2.3爆破产生的大石块采用手风钻钻浅孔进行二次爆破该小。

4.2.4石方爆破安全保证措施

(1)严格执行国家、安徽省地方关于代用爆破物品的保管领用退货制度。

(2)爆破作业应先编制(深孔爆破作业程序)(浅孔爆破作业程序),并遵照执行。

(3)爆破作业区内外要设置醒目的警示、表字。

(4)爆破如有两个作业区同时爆破时,两个爆破网络连在一起,一起爆破。

(5)起爆时警戒半径最小应保证200米,浅孔爆破及二次破碎时,不应小于400米,警戒人员要戴安全帽。

(6)要形成封闭的警戒区域,除满足警戒力量外,欢迎配备对讲机,进行工作协调统一指挥。

(7)警戒人员要忠于职守,在爆破警戒期间坚守岗位。 (8)爆破作业区域内作业人员、机械一律撤离到安全区。 (9)放炮后,爆破技术人员对现场进行检查,确认无盲炮后,方可进行挖装作业。

(10)对于盲炮,应分析产生拒爆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因特殊原因不能进行排除时,应派专人看护并在盲炮位置设置显著标志。有由经验的爆破员进行处理,物管人员不 7 得在场,并在危险区界设警戒,深孔爆破按设计警戒范围不小于200米,浅孔爆破按300米。每次处理完后,有处理者填写登记记录。

4.2.5爆破台阶的开辟

(1)在设计标高及各分层的爆破台阶面标高上,用挖机将该标高以上的表土及强风化可挖掘的风化岩石挖掉运走,对于暴露不可挖掘的岩体,用空压机带动手风钻钻浅孔,采用浅孔松动爆破整平,当整平方量较大且比较集中时,使用浅孔钻钻浅孔进行浅孔爆破清理。

(2)清理爆破台阶面时,做到台阶面平整,以利于在该台阶面上进行挖装、运输作业,同时有利于爆破开挖时钻机的凿岩作业。清理爆破临空面时,台阶临空面底部根坎要处理干净,使其临空面尽可能竖直,底板爆破抵抗线尽可能小,以利于提高爆破质量。 4.3山体排险

大山坡现有的岩石边坡破碎松动且不平整,故必须将松动的浮石和岩渣清除干净,处理好光滑岩面,拆除障碍物,用石块补砌空洞,对边坡局部不稳定处进行清刷或支补加固,对较大的裂缝进行灌浆或勾缝处理,在边坡松散空洞处和坡脚处设置一定数量的泄水孔,预留的长度根据现场情况确定。 4.4石砌挡土墙施工

由于山体修复覆土较厚为1.7米,山上绿化树木较大及植被较多,考虑水土流失及雨水极易造成山体滑坡,因此设置梯田式毛石砌筑挡土墙。挡土墙高度为2.3米至2.5米不等,墙身厚为1.5米至0.7米不等。挡土墙每隔10米至15米设一道2厘米宽沉降伸缩缝,挡土墙的基础底面应埋置在原山体地面以下不小于50厘米。若受水流冲刷应埋在冲刷线以下,梯田挡土墙上下间 8 距为20至25米。 4.4.1 挡土墙施工方法

4.4.1.1 对材料的要求

1,石砌体用的水泥,片石,砂,及水等要求质地均匀,水泥不失效,砂石洁净,水中不先得含有对水泥有害的物质。 2,石料强度不得低于30Mpa,无裂缝,不易风化。

3,块石最不边长及中间厚度不小于25cm,宽度不超过厚度的二倍.用于镶面时,应凿去棱凸角,表面凹陷部分不得超过2cm。 4,砂浆强度不低于M10,拌和均匀,色泽一致,稠度适当,和易性适中。 4.4.1.2 施工准备

2.1 审核图纸,计算放样资料。 2.2 制作坡度架,准备施工机械设备。 2.3 现场施工放样,测放控制桩和护桩。 4.4.1.3 块石砌体施工 4.4.1.3.1 块石基础施工

对土质基槽应保持干燥。雨天基槽内积水应随时排除,对受水浸泡的基底土(特别是松淤泥)应全部予以清除,并换以好土回填[或以碎石(砾)石夯填]至设计标高。挖基时如发现与设计不符的软弱地基,承载力不足时应通过变更设计程序,采取措施后方可施工。对山坡挡土墙,基趾部埋入深度和襟边距离应同时符合设计要求。在岩体破碎或土质松软,有水地段,宜择分段集中施工。

(1)按照设计图纸标高和尺寸,采用挖掘机和破碎机及人工配合开挖山体斜坡台阶式挡土墙基槽。挡土墙施工完毕后四周要同时分层夯实回填。

(2) 砌毛石基础要双面拉线,采用“铺浆法”砌筑,(先铺 9 砂浆,再摆砌毛石,最后砂浆填缝,填缝小石块于大缝内)。砌第一皮最低层毛石基础时,按照所放的基础边线砌筑,先在基槽的铺设砂浆,再将有较大平面的石块面向下铺砌在砂浆上。第二皮以上则按准线砌筑。

(3) 砌筑第一皮块石时,应分皮砌筑,并应上下错缝,内外搭砌,不得采用先砌外面的石块后再进行中间填心的砌筑方法,石块之间的较大缝隙不得先填塞碎石块后塞砂浆或干填碎石块的方法。

(4)块石挡墙基础的灰缝厚度宜为20至30毫米,砂浆应饱满,大小石块间不得有直接接触或无砂浆的现象。

(5)块石挡墙基础的第一批皮内均应每隔2米设置一块拉结石,拉结应内外搭接砌筑,搭接长度不得小于15厘米,且其中一块长度不应小于该皮基础宽度的2/3. (6)块石挡墙基础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不能同时砌筑的应留斜槎,斜槎长度不应小于其高度,斜槎面上的毛石不得用砂浆找平,在斜槎处继续接砌块石时,应先将斜槎石面清理干净,浇水湿润后,方可砌筑。

(7) 每2至3皮为一工作层,工作层中水平缝应大致找平,且竖缝错开不应小于80厘米,斜向通缝不得超过2皮。

4.4.1.3.2块石墙身施工

砌体石块应互相咬接,砌缝砂浆饱满,砌缝宽度一般不大于3cm,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小于8cm,并应尽量使每层石料顶面自身形成一个较平整的水平层,或通过适当的调整,每隔70cm-120cm找平一次,作为一个较平整的水平层。砌石时一般应按平面上先砌角石,最后砌填腹石英钟的顺序进行。其空隙必须用砂浆挤填密实;严禁通缝,叠砌,贴砌和浮塞。砌体勾缝应牢固美观,色缝时,其宽度,厚度要求基本相称。

10 ( 1)砌筑毛石墙采用“铺浆法”,顺墙面线支好坡度架,沿坡度架双面拉准线,第一皮按墙边线砌筑,以上各皮均按准线砌筑。

(2)毛石墙的第一皮,转角处,交接处,沉降缝处,应用较大的平毛石砌筑,灰缝厚度宜为2至3厘米,砂浆饱满,不得有干接,空缝现象,石缝较大的空隙应先塞砂浆后塞碎石块。

(3) 毛石墙应分皮卧砌,各皮石块利用其自然形状,经适当

凿打修整,使之能与先砌石块基本吻合,搭砌紧密,上下错缝,内外搭砌,不得采用侧立石块与外侧,中间填心的砌法。毛石墙上不得有尖石向下或斜尖向外的铲石口,上宽下尖三角形的斧刃石和仅在两端搭在下面石块上的过桥石。

(4) 毛石墙必须设置拉结石,拉结石应均匀分布,相互错开,一般每0.7平方米墙面至少设一块,且同一皮内的拉结石中间距离不大于2米。墙厚小于或等于40厘米时,拉结石长度应与墙厚相等。墙厚大于40厘米时,可用两块拉结石两面搭砌,搭接长度不小于15厘米,且其中一块长度不应小于墙厚的2/3. (5)浆砌块石挡土墙每天的砌筑高度不应大于1.2米。

(6) 砌筑挡土墙除应满足上述要求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每砌2至3皮毛石为一分层高度,应找平一次每皮应大体找平,灰缝宽度以2至3厘米为宜,上下皮毛石的竖缝应相互错开8厘米以上斜向通缝不应超过2层;挡土墙泄水孔直径为10厘米,间距3米,上下交错布置。

(7)砌体勾缝采用凸缝,勾缝砂浆强度不低于M10,且勾缝砂浆嵌入砌缝不小于2厘米,当不足2厘米时,应掏槽够2厘米。

11 (8)沉降缝应上下贯通,竖直,且与基础沉降缝对齐,沉降缝中严禁有砂浆,石块等杂物。砌体每隔1至2米就填塞一次沥青。

(9) 砌体施工完毕后墙背应大致找平,不平整处应用M10水泥砂浆找平,然后再回填土。 4.4.1.3.3回填用料与泄水孔设置

(1)砌体出地面后,砌缝强度容许(胶结强度达到处70%),即可及时回填.内摩擦角大于30度,重度=18KN/m3时,分层夯实,密实度大于94%,墙后填料中的树皮,草根等杂物应清除干净. (2)挡土墙在砌筑过程中,必须随时掌握砌到一定高度后按设计要求尺寸位置设置泄水孔,并在进水孔墙背做好反滤防渗隔水设施,从第一排泄水孔至顶上一排泄水孔回填50cm厚砂卵石,第一排泄水孔进水口以下应铺设一层20cm厚的不透水夯实土层;反滤层第一排泄水孔应高于沟底0.3m设置。 4.5山体覆土

待山体表面的树木、灌木丛、风化的岩石、不稳定的悬崖石、边坡松动石清理清运完毕后。利用山体四周河道开挖的土方进行山体客土覆土,覆土前要有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覆土,覆土要分层铺土压实,每次覆土厚度为30至50厘米,用15吨振动式压路机碾压,碾压直至压实系数符合设计要求。

五、 质量保证措施

5.1,以施工方案图为依据,以技术规范为标准,制定项目创优规划,确定各分项目的管理目标和各工序的管理标准,以工序质量标准的实现来保证分项目质量目标的实现,以分项质量目标的实现来保证工程项目质量创优目标的实现。

5.2,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和保证体系,推行全面质量 12 管理,使构成整个工程的各个环节,各种因素都得到有效地控制。

5.3,实行项目经理质量负责制和技术质量双向负责制,逐层签订技术质量责任状,以激发全体参与项目施工人员的创优积极性,

5.4,加强教育,贯彻制度,科学管理,促进创优。在整个施工中力求做到“五不施工”(施工图未复核,测量未复核,材料未实验或无合格证,技术未交底,隐蔽工程未签字不施工);“三不交接”(无自检记录,无施工记录,无专职质检人员签字不接受);“三教育”(工前培训,工中指导,工后讲评)。

六、 安全保证措施:

6.1、成立环境保护领导机构:项目部成立环境保护领导指挥部,指定一名副经理负责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规章制度的制订和检查落实。各工程队成立环境保护领导小组,队主管领导任小组组长,各施工工长及后勤保障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日常性的环境保护工作的检查和落实。

6.2、积极与所在地(乡)镇村联成环境保护网络,认真听取地方环保部门的意见,虚心接受其监督和落实。

6.3、根据本工程项目的作业特点,制订保护措施: 6.

4、进出场便道,经常洒水养护,避免造成尘土飞扬,污染周围环境。

6.5、施工设备停置有序,材料堆放井井有条,环境卫生专人打扫,施工营区、生活区干净整齐。

6.6、施工管理人员及现场施工人员均挂牌上岗。 七 、文明施工,加强环保 7.

1、文明施工

13 在施工现场管理中,采取各种措施,按现代化施工的客观要求组织施工,使施工现场保持良好的施工环境和施工秩序。主要措施有:

7. 1.1组织管理措施

建立健全管理组织机构。施工现场应成立以项目负责人为组长,生产、技术质量、安全、消防、保卫、材料、行政卫生管理人员为成员的文明施工管理组织。

健全管理制度。包括:个人岗位责任制、经济责任制、检查制度、奖惩制度、会议制度和各项专业管理制度等;

健全管理资料: 加强教育培训工作;

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现代化管理方法,提高机械化作业程度。

7.1.2现场管理措施

对施工现场各生产要素(主要是物的要素)的所处状态,不断地进行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并培养员工的素质及技术,实现文明施工。

合理定置。将全工地施工期间所需要的物在空间上合理布置,实现人与物、人与场所、物与场所、物与物之间的最佳结合,使施工现场秩序化、标准化、规范化,体现文明施工水平。

目视管理。目视管理就是用眼睛看的管理,亦可称之为“看得见的管理”。它是利用形象直观,色彩适宜的各种视觉感知信息来组织现场施工生产活动,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的成本。目视管理是一种简便适用,透明度高,便于员工自主管理,自我控制,科学组织生产的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

14 其主要内容与形式如下:

①施工现场各项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工作标准、施工现场管理实施细则等布告等应用墙报、挂板等形式,展示清楚。

②在定置过程中,以清晰的、标准化的视觉显示信息落实定置设计,实现合理定置。

③施工现场的管理岗位责任人采用标牌显示,以更好地落实岗位责任制,激发岗位人员的责任心,并有利于群众监督。

④在施工现场合理利用各种色彩、安全色、安全标志等,并实行标准化管理,有利于生产和员工的安全。

⑤将施工现场管理的各项检查结果张榜公布。 7.2、施工现场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措施,按照国家、地方法规和行业、企业要求,采取措施控制施工现场的各种粉尘、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以及噪声、振动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同时要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施工环境,保证人们身体健康,消除外部干扰,保证顺利进行。

环境保护的措施及具体做法: 7.2.1实行环保目标责任制 7.2.2加强检查和监控工作

7.2.3对要保护和改善的施工现场环境,进行综合治理 7.2.4严格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统筹安排,合理布置,综合治理。

7.2.5施工前应制定施工期间环境保护措施,防止大气污染、水源污染和噪声污染。

15 7.2.6施工废弃物采取措施集中外运到指定地点,避免阻塞河沟、污染水源。如无法及时处理或运走,则必须设法防止散失。

7.2.8施工中所产生的污水或废水,集中处理,不能随意排放。

7.2.9在运输和贮存施工材料时,采取覆盖、仓贮等措施防止漏失。

7.2.10当路线经过农田灌溉区时,采取必要临时措施。如接边沟,安设水管等以保证不影响或中断农田的排灌作业。

7.2.11对工程范围以外的土地及植被应注意保护,未经工程师批准,不得随意堆置废方和挖掘。

7.3、绿化工作措施

7.3.1工地附近的树木、花草尽可能进行保护 7.3.2施工期间对绿化地区进行管理养护

第四篇:水毁工程修复方案

受今年“5.22”“6.18”梅汛特大暴雨影响,暴雨洪灾使我市19个乡镇(街道)遭受不同程度损失,其中宝溪、兰巨、锦溪、城北、岩樟等乡镇(街道)受灾严重,受灾人口15.9万人,直接经济损失4.37亿多元。

全市各地多处发生房屋倒塌、山体滑坡、公路冲毁、以及水利设施损坏等灾情,尤其是水利基础设施损毁十分严重。据统计,两次暴雨造成我市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7053万元,其中,堤防损坏决口1253处92.1公里、灌溉设施损坏603处、7座水电站进水。水毁灾情发生后,为确保水毁水利工程早日修复,水利系统全面启动应急救灾预案,迅速成立6个抗灾救灾领导小组,对全市水利水毁工程进行摸底登记,把提防、堰坝、渠道、饮水的损坏情况形成图文资料,进行登记并归纳成册,为科学有序开展修复和重建奠定基础。

为确保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高效快速推进,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龙泉对全市水利基础设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主要采取如下方案措施:

一是进一步明确基本原则。按照“保民生、保安全、保生产”、“ 先重点、后一般,先应急、后提高”的原则抢修。第一时间集中力量将中断生活用水尽快恢复,确保群众生活用水和农田灌溉用水恢复正常。 二是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按照“轻重缓急、修复提高”的原则,对于8万元以上的水利工程修复,或技术难度较大的永久性修复和重建工程,由水利由水利部门负责实施;对于低于8万元修复资金的应急抢修工程,由乡镇(街道)和村共同负责实施、水利部门负责技术指导。

三是多渠道筹措资金。一方面尽最大努力,争取省水利厅的支持;另一方面是整合各种项目资金,确保多渠道投入;再一方面是发动水毁乡镇(街道)群众投工,合力重建。

四是进一步明确修复时间。力争在2年内基本完成全市主要水毁水利设施的修复和重建工作;水利部门从7月7日到8月31日前,将分两批对水毁水利工程进行测量、设计、审价、招标工作。并相继在7月31日前对部分水毁水利工程开工建设,确保明年汛前完成预定的工程项目。12月31日前,由乡镇(街道)修复和重建的水毁水利项目,将由水利部门牵头进行验收,并按一定比例给予补助。

第五篇:道路挖掘修复方案

根据规划,开挖情况说明,地址、面积等。

市政道路修复方案如下:

一、一般要求

1、掘路修复工程严格按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施工,作业现场应做到“有围挡、无扬尘、低噪声、渣土及时运”。

2、在掘路修复前,施工单位根据现场环境好、及时掌控周边地下设施资料,必须确保地下周边管线的完好。

二、车行道沥青面层修复

1、沥青层面的厚度9cm,面层结构采用:4cmAC13+5cmAC20。

2、沥青路面恢复流程及质量控制要求

1)沟槽回填质量验收合格后,对沟槽两侧各宽50cm的原有沥青路面铣刨4cm,清除沟槽内的浮土及铣刨废渣。

2)对基层顶面喷洒热沥青或乳化沥青。热沥青的喷洒量为0.8Kg/m²,乳化沥青的喷洒量为1Kg/m²。

3)铺筑下面层的AC-20沥青混凝土,用压路机按规范碾压,平整度﹤5mm。 4)对于铣刨后的路面及下面层沥青混凝土的顶面喷洒乳化沥青粘层油,喷洒量为1Kg/m²。

5)铺筑上面层AC-13c沥青混凝土,用压路机按规范进行碾压,平整度﹤5mm。上面层铺筑完成后必须待自然冷却后开放交通。

三、路面基层

路面基层采用20cm厚C35商品混凝土面板。浇筑严格按混凝土浇筑规范进行施工。

四、回填流程及质量控制要求

1、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进行沟槽的开挖。沟槽开挖前应根据施工方案对路面进行切割,并对作业段落进行围挡。

2、依据管道的设计图纸和审批的挖掘施工方案进行沟槽的开挖,开挖过程中严禁扰动槽底土壤,如发生扰动槽底土壤,应先去除扰动的土壤后采用碎石填平夯实。

3、沟槽底开挖标高应控制在±20mm,铺筑管道基础时应保持槽底无积水。

4、按照设计图纸或施工方案铺筑各类管道的基础,基础的铺筑质量应满足各专业规范的要求。

五、施工现场管理

1、施工作业现场设置明显安全标志和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

2、施工垃圾必须集中堆放在围挡区内,现场无法围挡封闭时应日产日清。施工及清运应符合《**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的有关规定。

3、沥青作业车辆周围应设隔离区,派专人疏导行人、车辆绕行通过。沥青喷洒作业时,应做好设施遮盖防护工作,不得污染邻接设施。

4、施工应加强市政公用管线设施保护,发生破坏必须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5、修复完成后达到原道路及绿化面貌。

6、我公司承诺:自验收合格之日起,该工程的质量保修期为一年。

********有限公司 ****年**月**日

上一篇:企业工作计划范文下一篇:高中数学说课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