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广告学考研怎么样

2023-05-12

第一篇:中传广告学考研怎么样

中传广告学介绍

广告学专业(050330)

1.广告理论与广告史方向

广告理论与历史研究方向以对广告的起源与发展的探究与学习为重点,承担着为广告学其它专业方向夯实学科基础的任务,是广告学成为一个独立学科的重要根基。本方向将广告的发展置于社会背景下,考察广告的历史演进所反映的动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状况的特点与要求,将广告置于社会文化的综合环境中进行多维度的审视。通过对广告的产生以及广告发展的历史进行回顾、整理和分析,恰当评价广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地位和影响。

该研究方向的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广告意识与市场消费形态的变迁研究,广告媒介、广告主营销、广告业经营、广告与大众文化、广告批判与伦理等条块史及系列史研究,广告传播理论发展研究,广告发展源流与考据研究、古代、近现代、现当代广告史料与文献挖掘、搜集与整理,中国近代与现当代广告历史抢救与口述史研究,消费者与广告及品牌的互动关联研究,以及其它广告学前沿理论的总结与更新等。 在研究方法上,本专业方向涵盖了从调查与统计的定量数据采集分析,走访与查证等为主的田野调查,定性的考据与文献归纳整理,到口述史、社会文化史等社会学、人类学的各种研究方法。

为适应广告业的发展,本专业方向以培养学生丰富的个性为目标,既要培养学生坚实的广告学史论基础,同时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使其具备与文学、社会学、经济学、市场学等学科进行交叉研究的初步能力以及较强的独创性研究能力,成为具有广博知识的通才,即成为基础厚实、知识面宽广的精英型广告人才,力争在学理和素质浸润这一层面,既打造专业“知识”和“技能”等现代广告人的基本职业资质,同时锻造 “文化知识底蕴”、“智能结构”乃至“品行道德”等现代广告人的差异资质,以胜任日后在广告业行业前沿的实务运营或在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及继续深入的学术研究工作。

2.广告实务方向

本研究方向的研究领域围绕广告运作诸实践环节展开,其所涉及的理论基础包括传播学、市场营销、消费者行为学等多学科领域,研究点落实于基础理论与广告实践相结合处。本研究方向立足于广告运作实践的先端,不断丰富完善广告学相关知识与理论,推进广告学术研究的规范化和系统化,并为广告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本研究方向从多角度的理论基础出发,对广告运作的普遍规律与一般规律进行系统研究,重点研究广告运作的传播策略、方法及其效果,研究范围涉及到广告组织的三个主体(广告主、广告公司、广告媒介)以及广告受众。本研究方向的研究内容包括整合营销传播、企业广告战略研究、广告表现策略研究、消费者行为研究、广告心理研究等等。在研究方法上,采取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本专业方向将帮助学生确立领先的广告知识体系,重点推动学生对广告运作之实践及理论发展重点问题的研究,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理论创新能力。学生通过本方向的学习,将适合在广告业三大主体(广告主、广告公司、媒介)的业务部门及研究部门就业并发挥所学;此外,还可以在相关科研单位或实际应用机构任职,继续研究有关理论。

本方向共有三名导师,其中两名为教授,一名为副教授,均多年从事该方向的研究工作。本方向的主要课程包括:整合营销传播、战略管理与公共关系、消费者研究等。

3.广告媒介方向

本研究方向培养为大众媒介广告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从理论的角度加以分析、研究,以建构理论体系为手段,致力于解决今后可能出现的理论及其相关的实际问题的高级人才。

本研究方向以传统大众媒体为基础,以层出不穷的新兴媒体为重点,针对媒体自身的经营发展,及其为商品经济服务中出现的问题,从理论的角度提出解决方案。本研究方向以学术研究和实证研究为主,对媒介和广告两个市场相结合过程中的学术理论问题,通过系统的市场调研,应用资料分析,经过论证,最终得出结论或解决方案的过程进行研究。

本专业方向重在培养人的问题意识、发现问题的能力和理论创新能力;同时兼顾对人的严谨、科学、刻苦和坚持的品质培养。本方向的毕业生既可以在高校的媒介经营专业和广告学专业任教,也可以在媒介机构及广告公司从事媒介实际市场问题的研究工作。他们将从事的是这些领域、部门进行市场开拓,实现创新发展的原创性工作。同时也为博士阶段理论研究培养候备人才。

本方向两名导师均为教授,从事该方向研究工作长达15年以上。主要课程包括:广告媒介策略研究、媒介广告经营研究、媒介产业研究、新媒体研究。

4.品牌传播方向

本研究方向以传播学、营销学和消费者行为学理论为基础,深入探讨新营销环境下品牌传播的理论内涵、应用策略与表现形式,为兼顾理论研究的应用性研究方向。

本研究方向通过理论梳理与实务案例研究建构系统的品牌传播研究体系,主要研究内容按纵向分包括品牌营销理论研究、品牌价值评估体系研究、企业品牌战略研究、品牌传播策略研究、品牌传播工具研究、品牌传播案例研究等,按横向分包括消费品品牌传播研究、工业品品牌传播研究、服务性品牌传播研究、国家与城市品牌研究,以及老字号品牌传播研究等。本研究方向注重使用定量研究,连续性的“中国消费者理想品牌大调查”课题使本研究方向拥有扎实的数据基础。

通过本研究方向的学习,学生具备扎实的品牌传播理论基础和独立解决相关理论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各种品牌传播工具特性并具有独立的品牌传播策划能力;敏锐把握市场环境变化提出品牌传播新问题并具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专业方向的毕业生就业范围较广,可进入相关企业市场部、品牌部,媒体或广告公司从事品牌传播实务工作;也可以进入高校及其他科研机构任职,继续研究有关理论。

本研究方向导师为张树庭教授,承担BBI商务品牌战略研究所所长、中国商务广告协会品牌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等与品牌相关的工作,担任多家知名品牌的顾问。

5.受众与市场方向

在广告学专业总体培养目标下,本研究方向更为注重硕士研究生受众研究和市场研究方法的训练,使学生在掌握受众研究和市场研究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具备较强的业务实战能力,为将来进一步的学习、研究,以及胜任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研究内容包括传播学受众理论、消费行为学理论、市场营销理论的相关理论研究;以受众市场、消费者市场研究为目的,包含调查执行方法、数据统计分析等在内的各类调查研究方法的训练;通过参与实际的研究项目,培养受众研究、市场研究的相关经验与实战能力。

通过三年的课程学习与专业学术训练,该专业学生应具备应用传播学研究、营销学研究的主要实证研究方法,解决相关学科现实问题的能力。该专业研究方向的毕业生可以在各高校广告学专业任教,也可以进入相关研究机构继续进行学术研究,还可以进入相关行业就业,如媒体的调查研究部门、专业调研公司、企业的研究咨询部门等。

本研究方向导师为黄京华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消费市场研究和媒体受众研究。主讲的研究生课程为传播学研究方法。

6.新媒体产业方向

本方向是专注于数字化、信息化和全球化背景下的新媒体综合发展研究的专业型学科方向。

本方向的教学内容主要涵盖包括移动媒体、有线数字电视、宽带互联网在内的各种新媒体形态以及数字内容产业。同时,也将针对新媒体产业发展、新媒体经营以及新旧媒体融合等领域开展一系列相关研究。由于新媒体本身具有多学科交叉性,因此本方向的教学特点是采取学术理论研究与业界项目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本方向的教学重点是新媒体产业经济、产业政策研究;本方向的特色是既有理论的前沿性又有广泛的实践操作,兼有前瞻性、全面性、广泛性。

本方向具有较强的探索性和开创性。当前,社会媒介机构亟需大量新媒体经营和研究人才,通过本专业方向的学习,毕业生将形成较完备的新媒体理论体系,掌握一定的新媒体经营技能,从而能够较好地满足这一社会需求。同时,毕业生也可以在开设相关专业的高校任教,继续从事相关研究。

第二篇:中传新闻学考研心得体会

复习历程:

2011年12月——2012年4月

在媒体实习

2012年5月——2012年6月

把所有的资料都买来,把两门专业教材基本看完并开始做笔记(709新闻史、新闻理论、新闻业务, 813文史要览部分)

2012年7月——9月

到北京上新详旭专业辅导和一对一,根据老师们给梳理的思路和笔记,以及同学们互相交流的经验,回来大量阅读资料补充完善自己的笔记。

2012年9月底——10月

笔记整理完开始疯狂背诵。

2012年11月——12月

复习冲刺阶段,查缺补漏,回归课本。

2013年1月4日——2013年1月5日

小宇宙爆发

2013年2月 初试分数公布

2013年3月 出国家线

2013年4月 参加复试(体检、英语口语、笔试、面试)

整个过程非常难熬,后期事情繁多,当把自己逼到份儿上也就别无选择,一天不坐在自习室看书就会背负深深地内疚感。尤其是到了考前一个月左右,心情无比烦躁,看到自己背了一遍又一遍的知识点又忘了,自己辛辛苦苦整理的笔记又有很多漏洞、不够完善,很是绝望,背地里不知道哭了多少回、有过多少会想要放弃的念头。幸亏有研友们互相开导帮助,才慢慢平息下来,按部就班继续去背,果然,心静下来背东西效果好多了。现在回首那段付出,不禁也会嘴角微微扬起。所以学弟学妹们在考研的路上有必要找几个性格合得来的研友一起复习,会更有益于整个复习过程的。

专业课复习感悟:

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是专业课,专业课的高低有可能决定最后的上线与否。我专业课成绩709新闻学基础130,813新闻传播综合考试127 自认考的不算低,所以在这里说一下自己的专业课复习心得。

通读教材。这一步尤其是对于跨专业的考生来说必不可少,不仅是个入门,而且到后期

第 1 页 共 1 页

可作为查缺补漏的资料。因为我是跨专业,当看到一本本自己从未接触到的书目,着实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急需老师给指点一下复习思路和侧重点,所以报了新详旭暑假辅导班,老师们上课的思路很清晰,而且各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将大纲中的脉络和简洁的复习技巧交给我们后,取百家之长也会减少我们很多的后期工作量。教材选择上中新史和外新史,除了中传老师编的两本书其他书目不做更多推荐;新闻理论是要以雷跃捷老师的为准,何梓华老师的作为补充,同时要大量吸收理论前沿知识,紧跟政策发展并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新闻理论作为贯穿新闻学的主脉要渗透着理解,死记硬背是万万不可取的,要灵活掌握。新闻业务对于跨专业的同学是一个需要快速积累的部分,业务的灵活性决定了,它的出题方式不单单是课本上出现的几个名词而已,更考查的是你的新闻思维和答题思维。这一点老师在课上把技巧点的很透,省了我不少事。

做笔记是一个化繁为简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完善、整理,当然,随着复习的深入你会发现你最初整理的笔记中有很多疏漏,甚至是理解有偏差的地方,这时候就要去不断的修改完善。至于如何整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根据大纲的词条进行整理,至于有人喜欢框架法,有人喜欢归类法,这都是依据个人的习惯,只要能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思路清晰即可。我个人得益于新详旭老师推荐的一本很厚的参考资料,加上我另外搜集的资料整合出属于我自己的笔记。将十几本参考书浓缩成了几十页的笔记,让我到最后的复习轻松不少,答卷的时候也更胸有成竹了。

反复背诵。前期工作做得再好没有记到脑子里照样白费功夫。背诵是成败的重要阶段,不论你看了多少书,做了多好的笔记,看了多少的评论文章,最终还是要体现在卷子上。背了忘,忘了再背,背了又忘,忘了又背······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遍数是次要,记住是王道。

推荐书目:

核心书目

(1)新闻理论:《新闻理论》雷跃捷 北京大学出版社;

《新闻理论教程》 何梓华 高等教育出版社(最好买2008年新版)

(2)新闻史:《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 哈艳秋、袁军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外国新闻史教程》 李磊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买新版)

(3)新闻业务:

1) 《现代新闻采访学教程》(修订二版)梁一高 中国广电出版社

2) 《新闻写作教程》刘明华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 2 页 共 2 页

3) 《新闻编辑》谭云明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4) 《新闻评论与电子媒介》王振业、李舒等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5) 《现代新闻业务基础教程》王灿发

(4)文史综合:

《文史要览》第二版

《应试精要》

拓展书目:

(1)《媒介批评》 雷跃捷 北京大学出版社

(2)《邓小平新闻宣传理论研究》 雷跃捷等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3)《广播电视辞典》 赵玉明等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4)《广播的创新与发展》 胡正荣、曹璐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5)《新闻报道新思路》 陈作平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6)《网络传播与新闻媒体》 邓炘炘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7)《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 王振业 武汉大学出版社

(8)《广播新闻业务》 曹璐、吴缦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9)《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王振业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相关资料:

(1)《现代传播》 中国传媒大学

(2)《新闻与传播》 中国人民大学

第 3 页 共 3 页

第三篇:2018中传艺术史论考研书目整理【初试

版】

内容来源:凯程考研集训营

很多考中传艺术史论硕士的同学,不太了解中传艺术史论考研参考书,这里凯程老师为同学们详细整理,供同学们参考,如果同学们中传考研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咨询凯程中传老师。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史论考研参考书目(初试)

艺术学基础

1、李胜利:《艺术概论》

2、施旭升:《艺术创造动力论》

3、吴风:《艺术符号美学》

4、仲呈祥:《审美之旅》

5、宗白华:《美学散步》

6、朱光潜:《西方美学史》

7、姚杰:《艺术综合》

8、《文艺研究》期刊

9、《现代传播》期刊

综合考试【艺术学】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王宏建《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

3、《综合考试【艺术学】红宝书》凯程考研

第四篇:2018中传电影学考研考纲内容精读

内容来源:凯程考研集训营

凯程为考生分享电影艺术基础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电影艺术基础》考试大纲

一、

考试的总体要求

《电影艺术基础》是大学本科电影学多门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集成,它全面地考察了学生对于电影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并考核其是否具备进入硕士研究生学习的知识积累和专业能力。要求考生熟练掌握电影学史论、创作、制片、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能够反映出相当的实践操作能力,并具备独立思考和拓展学习的能力。

二、

考试的内容

电影史论部分:

(一)、中国电影史

起步时期(1905-1923)

1.中国电影的历史分期及其特点

2.《定军山》与中国早期叙事电影

3.商务印书馆影戏部

4.中国民族电影的基本确立

5.重点编导:张石川、郑正秋、黎民伟

6.代表影片:《定军山》、《难夫难妻》、《庄子试妻》、《阎瑞生》、《红粉骷髅》、《海誓》、《莲花落》、《孤儿救祖记》等

探索时期(1923-1927)

1.中国早期的民族电影工业

2.明星公司及其创作

3.长城公司、神州公司、民新公司及其创作

4.“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天一”公司及其创作

5.代表影片:《玉梨魂》、《苦儿弱女》、《最后之良心》、《上海一妇人》、《弃妇》、《伪君子》、《爱神的玩偶》、《不堪回首》、《花好月圆》、《冰清玉洁》、《天涯歌女》等

商业竞争时期(1928-1932)

1.明星、联华、天一三足鼎立

2.两大类型:古装片与武侠片

3.重要编导演:孙瑜、胡蝶、阮玲玉等

4.代表影片:《木兰从军》、《火烧红莲寺》、《故都春梦》、《野草闲花》、《歌女红牡丹》等

变革时期(1932-1937)

1.左翼电影运动

2.电影公司的变化

3.电影理论与批评的建立和发展

4.重点编导演:夏衍、洪深、沈西苓、袁牧之、田汉、蔡楚生、吴永刚、费穆等

5.代表影片:《渔光曲》、《春蚕》、《狂流》、《姊妹花》、《桃李劫》、《风云儿女》、《都市风光》、《马路天使》、《大路》、《神女》等

非常时期(1937-1945)

1.国统区的电影、抗日根据地的电影、沦陷区和“孤岛”地区的电影

2.“中制”、“中电”、“满映”及其创作

3.“延安电影团”及其纪录片创作

丰收时期(1945-1949)

1.官方电影机构的创作

2.“昆仑”公司及其创作

3.“文华”公司及其创作

4.商业电影的新发展

5.重点编导演:金山、张骏祥、桑弧、史东山等

6.代表影片:《小城之春》、《一江春水向东流》、《八千里路云和月》、《万家灯火》、《假凤虚凰》、《乌鸦与麻雀》等

“十七年”电影(1949-1966)

“文革”时期样板戏电影(1966-1976)

新时期以来(1977至今)

1.第三代导演及其创作:南北二谢、李俊、水华等

2.第四代导演及其创作:吴贻弓、谢飞、吴天明、黄蜀芹、黄健中、郑洞天等 3.第五代导演及其创作:陈凯歌、张艺谋、田壮壮、黄建新、吴子牛等

4.第六代及新生代导演及其创作:贾璋柯、张元、王小帅、姜文、路学长、娄烨、陆川、张杨等

5.市场化探索与主旋律创作与冯小刚的贺岁电影等

(二)、外国电影史

1.重要电影运动和流派:勃列顿学派、苏俄蒙太奇学派、法国先锋电影运动、法国印象派电影、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好莱坞技术主义电影、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英国纪录电影学派、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法国电影新浪潮、苏联电影新浪潮、新好莱坞电影、新德国电影、美国独立电影、伊朗当代电影、韩国当代电影、日本当代电影

2.重要编导演:卢米埃尔兄弟、梅里爱、鲍特、格里菲斯、爱森斯坦、普多夫金、布努埃尔、卓别林、约翰.福特、弗拉哈迪、维尔托夫、格里尔逊、伊文思、让.鲁什、弗朗西斯.科波拉、乔治.卢卡斯、斯皮尔伯格、特吕弗、库布里克、戈达尔、阿伦.雷乃、费里尼、安东尼奥尼、伯格曼、塔尔科夫斯基、基耶斯洛夫斯基、安哲洛普罗斯、阿巴斯、黑泽明等

(三)、电影理论

1.蒙太奇理论

2.经典好莱坞电影的商业美学和类型化创作模式

3.现代主义和先锋派电影美学

4.长镜头、场面调度和写实主义理论

5.电影“作者论”

6.结构主义和电影符号学

7.后现代主义语境和精神分析、女权主义、后殖民主义、意识形态分析等 8.数字化对电影艺术的影响

9.中国电影理论

A.早期电影社会理论

B.影戏说

C.软性电影论

D.左翼电影理论

E.反侵略战争中的国家电影理论

F.新时期关于电影本体的论争

G.中国电影的民族化问题

H.谢晋电影模式

I.第五代的电影艺术观念

J.第六代的电影艺术观念

K.中国电影产业化问题

9.重要电影理论家与理论文献:爱森斯坦、贝拉.巴拉兹、巴赞、克拉考尔、米特里、阿恩海姆、麦茨、劳拉.穆尔维、拉康、阿尔都塞、《电影作为艺术》、《电影是什么》、《电影的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电影美学与心理学》、《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论电影语言的现代化》等

电影创作部分

(一)、剧作基础

1、

情节(情节与情节结构、冲突、悬念、主题、等)

2、

人物(人物与动作、人物关系设置、人物分析与塑造等)

3、

剧本构成

(二)、导演创作基础

1.导演构思

2.影片节奏

3.场面调度

4.光线与影调

5.色彩与色调

6.摄影造型

(三)、当代电影创作现象

1.当代中国及世界电影重要创作现象

2.当代中国及世界电影重要编剧、导演风格

电影表演部分

(一)、电影表演历史知识

1、

中国默片~抗战前时期的电影表演

2、

中国抗战时期~1949年前时期的电影表演

3、

新中国17年(1949~1966)时期的电影表演

4、

中国文革时期的电影表演

5、

中国新时期的电影表演

6、

中国当代电影表演

7、

美国旧好莱坞时期电影表演(含加拿大)

8、

美国新好莱坞~当代电影表演(含加拿大)

9、

苏联/俄罗斯电影表演

10、

欧洲(不含苏联/俄罗斯)电影表演

11、

亚洲电影表演

12、

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电影表演

(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

1、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概论

2、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元素

3、

心理动作方法与形体动作方法

4、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发展沿革

(三)、其他表演学派

1、

中国焦菊隐/北京人艺学派

2、

梅兰芳学派

3、

苏联/俄罗斯各演技学派

4、

布莱希特学派

5、

格洛托夫斯基学派

6、

彼得·布鲁克学派

7、

梅斯勒学派与方法派

8、

亚洲各民族演剧学派

9、

欧洲各民族演剧学派

10、

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各民族演剧学派

(四)、表演艺术大师

1、

中国表演艺术大师

2、

美国(含加拿大)表演艺术大师

3、

苏联/俄罗斯表演艺术大师

4、

欧洲(不含苏联/俄罗斯)表演艺术大师

5、

亚洲表演艺术大师

6、

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表演艺术大师

(五)、中国当代表演理论

当代中国表演教学、表演研究相关论著

影视制片部分

(一)、制片管理定义与概念

1. 制片管理

2. 制片人

3. 制片管理体制

4. 影视项目管理

5. 制片团队

6. 电影/电视剧策划

7. 剧本研发

8. 筹措资金

9. 组建摄制团队

10. 生产制作

11. 宣传与发行

12. 制片管理的发展过程

13. 我国制片管理的现状

14. 制片管理的重要性

(二)、影视剧本策划与创作

1. 剧本策划的概念

2. 剧本的题材类型

3. 剧本策划的要素

4. 剧本创作的过程

5. 剧本的版权

(三)、电影/电视剧的投资与融资

1. 投资的相关概念

2. 投资方式与投资控制

3. 投资形式

4. 投资项目的策划

5. 融资的概念和特点

6. 融资方式

7. 融资方式的分类

8. 投资拍摄影视剧的风险

9. 投资风险的控制方法

(四)、电影/电视剧的成本预算与控制

1.成本的定义与分类

2.成本构成分析

3.成本研究的作用

4.成本预算的概念

5.成本预算的原则

6.成本预算的方法

7.预算控制的制度建立

8.预算控制的必要环节

9.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

10.成本控制的内容

11.成本控制的机制

(五)、电影/电视剧筹拍期的组织与任务

1.导演部门组成及职能

2.摄像部门组成及职能

3.美术部门组成及职能

4.录音部门组成及职能

5.制片部门组成及职能

6.筹拍期制片人的工作重点

7.主创人员的聘用要求

8.各创作部门的准备工作

9.审定部门预算

10.分解剧本制作分场景表

11.制定拍摄计划

12.签订合同的种类

(六)、拍摄期及后期制作的工作与管理

1.拍摄期准备阶段的工作

2.实拍阶段的工作

3.拍摄后的工作

4.拍摄阶段的计划

5.拍摄期制片部门的工作重点

6.拍摄期的安全生产管理

7.后期制作的任务

8.后期制作的工作步骤与内容

9.后期制作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七)、数字化制作与制片管理

1.影视数字化制作技术

2.影视剧数字化后期制作流程

3.数字化制片管理的概念

4.国内外数字化制片管理的现状

(八)、电影/电视剧生产质量管理

1.质量的定义

2.质量管理的定义

3.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

4.影视剧的质量特征

5.影响影视剧质量的要素分析

6.前期策划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7.拍摄期中的质量控制

8.后期制作中的质量控制

9.影视剧质量评价的内容和目标

10.影视剧质量评价指标的分类

11.影视剧质量的评价方法

(九)、电影/电视剧市场营销

1.市场营销的概念

2.影视剧市场的现状

3.宣传策略的制定与实施

4.发行方式和渠道

5.海外市场及营销模式

6.相关产品的开发与营销

7.新媒体对于传统营销渠道的冲击

8.新媒体背景下的营销管理模式及特点

(十)、电影/电视剧知识产权管理

1.影视剧知识产权的概念

2.影视剧制作中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

3.著作权人的权利及保护期

4.影视剧整体著作权与各个权利主体间的关系

5.影视剧合同的概念与制定依据

6.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影视剧合同的种类

7.与影视剧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

(十一)、制片人应具备的素质

1.政治素质要求

2.能力素质要求

3.文化艺术素质要求

4.职业道德素质要求

(十二)、电影/电视剧管理的相关政策与法规

1.电影/电视剧制作机构及生产的许可证制度

2.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电影/电视剧的立项管理

3.中外合作制作电影/电视剧的管理

4.电影/电视剧的审查管理

5.电影/电视剧的发行与播放管理

6.电影/电视剧的进出口管理

三、考试的基本题型

主要题型可能有: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综合论述题等。

四、考试的形式及所需时间

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综合考试艺术学

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综合考试[艺术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综合考试(艺术学)》是报考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所属各个专业方向的学科基础课,其特点是涵盖范围广,基础性较强,理论考察与能力考察相结合。

《综合考试(艺术学)》考试内容包括三个部分:

一、中外艺术基本知识;

二、艺术学基本理论;

三、综合分析能力。具体要求如下:

1、了解中外艺术发展史上著名艺术家、经典艺术作品、主要艺术思潮、主要流派风格等基本知识,包括但不限于音乐、美术(绘画、雕塑、设计艺术等)、戏剧(含戏曲)、电影、电视等艺术种类。

2、了解艺术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包括艺术本质、艺术活动、艺术种类、艺术作品等。

3、理解艺术的本质、艺术活动的性质、各艺术种类的主要特征,掌握艺术创作、艺术生产、艺术传播、艺术接受等基本理论。

4、综合运用所学艺术基本理论,分析和评述中外艺术发展历史与现实实践中的重要现象、作品和问题,分析和阐述中外艺术理论发展中的重要理论命题。

二、考试的内容

第一部分 中外艺术基本知识

1、中外音乐发展史上著名作曲家、经典音乐作品、主要音乐流派与风格等。

2、中外美术(绘画、雕塑、设计艺术等)发展史上著名画家(雕塑家、书法家等)、经典美术作品、主要美术流派与风格等。

3、中外戏剧(含戏曲)发展史上著名剧作家、著名演员、经典戏剧(戏曲)作品、主要表演流派与风格等。

4、中外电影发展史上著名导演、著名演员、经典电影作品、主要电影思潮、主要导演表演风格等。

5、中外电视艺术发展上经典电视艺术(含电视剧、电视文艺)作品等。

6、中外艺术理论与批评发展上著名学者、经典著作、知名学派与思潮等。

7、当代中外艺术名家、名作与热点现象等。

第二部分

艺术学基本理论

(一)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1、艺术的起源

2、艺术的本质

3、艺术的功能

4、艺术的特征

(二)艺术活动

1、艺术家与艺术创作

2、艺术生产与传播

3、艺术鉴赏与批评

(三)艺术作品

1、艺术作品的构成

2、艺术作品的层次

3、艺术形象和意境

4、艺术思潮、艺术流派、艺术风格

(四)艺术种类

1、音乐

2、美术(设计艺术)

3、戏剧戏曲

4、电影

5、广播电视艺术

第三部分

综合分析能力

1、对中外艺术发展历史与现实实践中重要现象、作品和问题的评析能力

2、对中外艺术理论发展史上有关重要理论命题的阐述能力

三、考试的基本题型

主要题型可能有:填空题、简释题、简答题、论述题、综合题等。

四、考试的时间及形式

考试总分:150分,考试时间为三小时。闭卷笔试,不需要任何辅助工具。

第五篇:中传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研复试经

验谈

整理日期:2008-09-02

我报考的是中国传媒大学的广播电视艺术学。这个专业是属于艺术类的,所以分数线会稍微低一些。但可能近来大家都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报考的人数急速增加,似乎考试也没有大家想象的容易了。但是冲过了初试,已经算了取得了一半的胜利了。

中国传媒大学的复试时间相对要晚一些,而且程序很多,差不多要一周的时间:第一天报名,第二天体检,第三天英语口试,第四天笔试,第五天起面试。每天很早我就要挤地铁从城西赶到城东,那几天确实是有些辛苦。那下面就分别说一下这几个考试。

英语口试是全校统一的,分了很多考场。每个考场两个老师,一个负责提问,另一个不说话,应该是打分的。考试的题目分为听说两部分。先听一段录音,然后回答老师提出的三个问题。问题很简单,但是在那种高度紧张的气氛下,很少人能把录音给听清楚。所以这里是一定要静下心来,就比较容易了。之后就是抽题目回答。问题是事先准备好的,分为一般性问题和专业问题。我记得当时我的一般性问题是关于和父母一起旅游的,我就说一些关于旅游的话题,回答的还比较流畅。之后的专业问题我还pardon了一下,但是还是没听清楚,只好放弃,后来,老师告诉我是“真人秀”、“true man show”。总之,英语口试就是放平心,其实题目都不难;回答问题的只要抓住了关键词,发挥一下就不成问题。笔试考的都是和这一年的社会热点很相关的题目,总共四个。比如:我去年就考了个关于于丹的《百家讲坛》热的问题。而当时我的毕业论文就是关于《百家讲坛》的,所以发挥起来不成问题。那应付这个考试的话,一是要多看电视,二是要多看看与电视有关的杂志,经常会有业内人士写的最近最新的热点话题,其中的观点都是可以借鉴过来答题的。当然,加上一些自己的观点更好。

我是考的电视系,所以在面试之前还有自己系里出的一个英语考试和笔试。这个英语考试比较简单,相信初试通过的人都没什么问题;笔试大概就是看个记录片然后回答几个问题,有点像小影评。据我的经验判断,这个考试应该跟最后的结果关系不是很大。

最后也最重要的当然就是面试了。我们专业分了两个面试考场,一个考场五个老师。一般进考场之后记得先要和面试的老师打招呼,这是个起码的礼貌问题。然后老师会让你交一些表格,这其中有一个入学科研设想我要特别说明下。这个是关于你入学后自己想研究的课题,一定要认真写,而且把其中的问题要弄明白,有的老师会提问到上面的知识。虽说是入学之后再研究,但是对这个问题的最起码、基础的东西应该掌握。在老师面前坐下之后就是一个自我介绍,完了会让你抽放在面前的卡片,上面都会有一个题目。这些题目也大多是社会热点现象,但是关注的更多的是现象背后的东西,比如娱乐化和低俗化,比如雅俗问题。在回答的时候一般先思考个半分钟的时间。然后回答时一定要注意逻辑条理:一般先提出观点,然后具体阐述,阐述时可以多举一些例子。回答之后老师会根据你的回答再提一些相关的问题层层深入。这时要注意的就是你自己说的话用的词一定要有把握才可以,否则就有可能被老师抓住追问,反倒把自己引进了死胡同。我在面试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包括自我介绍,包括兴趣爱好,包括现在的社会热点,包括各类型电视节目,都整理了一下,这样在老师提问的时候就可以信手拈来,即使提的问题不是你所准备的,但是其中也必定会有一二可以借用过来回答问题。其他要注意的就是的,回答问题的时候一定尽量面带微笑,然后眼光要照顾到所有老师,这应该是有印象分存在的;回答问题千万不要紧张,太紧张的话还可以适当自我调侃一下可缓和一下气氛。

面试结束之后,若发挥的不错,应该就不成问题了。我记得那天我结束面试回学校的时候,觉得心情格外的好,就好象是甩掉了一个沉重的包袱一样。

其实也不要觉得复试有多黑有多难,关键还在于自己好好准备。准备好了,无懈可击,没有理由不录取你的。所以各位冲过初试大关的同学们,再坚持一把,胜利就会属于你了!

上一篇:中班下学期游戏化计划下一篇: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