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微电影现状探析

2022-09-11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时代的进步,传统媒体已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人们通过新型的传播工具参与到了传媒的行列。微电影也是这个大背景下的产物。刚开始,微电影并不为大家所知,但由于其制作成本低,可以很好地展现一些事物,渐渐地便形成了潮流,走进了大众视野。从最初的只是草根网友的创作,后来越来越多的名导也参与到了微电影制作的行列,同时也激起了其他行业的兴趣,如广告业等。

现如今,微电影在我国已迅速发展,不论是个人的娱乐自拍,自导自演,还是名导的精心制作,都呈现如火如荼的态势。各种类型的微电影层出不穷,各个新媒体平台也作为其发展的必要动力,在新的媒体环境下,微电影必将持续发展,所以有必要对我国微电影进行研究。

一、中国微电影概况

1、微电影的概念

微电影概念的首次提出是90秒超短片《一触即发》在2010年12月做营销推广时所提出的,所以有人把2010年称为“微电影”元年[1]。这个概念被提出后,便逐渐被大众所接受,此后,很多拍摄的短片便被称为微电影。与电影相对比,微电影一般具有完整的策划,演员有明星,但更多的还是平凡人。成本相对较低,故事情节完整,有清晰的脉络,具备电影的一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等等。

纵观近几年来拍的相对成功的微电影,我们大致可以将这些成功的微电影分为三类:一是以缅怀青春、友情和梦想等为主题的70、80后怀旧文艺片;二是企业高额投资的大制作企业形象宣传片;三是劝导人们珍爱生命、关爱家人等为主题的公益类微电影,这类作品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纯公益性微电影,一种是企业冠名拍摄的有广告植入的公益类微电影。

2、中国微电影的兴起及其发展流变

2005年,网络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在网络引起热议,其中包含着无厘头的对白,滑稽的视频片段分接以及搞笑另类的穿插广告等元素,可以看作是微电影的雏形。2010年,随着快速发展的微博,具有“微”特点的微电影应运而,其中吴彦祖主演的《一触即发》最为典型,可视为微电影时代的里程碑。2012年微电影进入了大发展之年,搜狐,爱奇艺,优酷等多家视频网站纷纷推出自家的微电影系列。

二、微电影的叙事特点

1、冲突与铺垫的巨大反差

微电影由于叙事时间受到巨大的限制,更多采用“小”的叙事方式,即开端与结局通常大幅度的压缩,发展过程几乎省略,而用几乎所有的时间集中展现高潮。如《一触即发》,观众虽对为何追赶,谁在追逐并不知晓,但是打斗场面激烈,并且只是汽车的单纯展示,故事在其中没有产生必要的作用。

2、更加注重悬念设置

微电影由于篇幅和故事受到诸多限制,其关于故事及人物的背景信息是缺失的,所以悬念的设置显得尤为重要。悬念的设置主要通过叙事模式的调整和镜头语言的运动去完成的,所以微电影在故事情节的设置上,故事和人物的背景成为推进情节的重要元素,而故事的高潮总是花费笔墨去尽力渲染的。如电影《老男孩》,影片直接从比赛现场开始,通过简单的问答让观众了解了基本信息,高潮之前的发展就成为观众心中的悬念,随之而来的对于主角童年生活的描绘也满足了观众的期待。

3、近景与特写的运用

在传统的电影画面语言语法中,近景及特写由于主体的过于突出往往用来进行强烈情绪的渲染,而微电影的播放平台主要是网络,观众通过电脑屏幕甚至更小的手机屏幕来观看微电影,远景画面在小的屏幕上几乎无法读取有效的信息,于是近景及特写承担了叙事的最主要任务。

三、微电影的主题特点

1、主流话语的主题

主题是一部影片的灵魂与精华,不论是剧本还是演绎,都是围绕着主题展开的。微电影注重“以小见大”,在情节上往往会避开主流电影的“伟大”,立足于小人物,小事件,注重真实情感的表达。主流话语的主题,顾名思义,此类影片的主题涉及公益性,爱国,亲情等。

《假如失去三天光明》由著名音乐人、歌手韩红出演,剧中韩红以一位志愿者的身份来到西藏盲童学校,用黑布蒙上眼睛,体验失去三天光明的黑暗生活,在和一群盲童相处的过程中,韩红感觉到了信任、温暖和关爱。影片中讲到光不仅是物理的光,还是人与人之间最纯粹的情感,而正是有了这些最纯粹的情感,生活才充满希望和力量,由此推出了故事主题:有光就有力量!

2、大众话语的主题

近年来,大学生微电影作品越来越多,这些微电影的主题经常围绕着为梦想的奋斗,青涩的爱情,以及真挚的友情。例如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五周年院庆宣传片《女生日记》。它讲述了2007级北大女生江小夏在校四年的校园生活,从青涩到成熟,有欢笑,有泪水,有感悟,有理想。作为北大万千学子中的其中一个,江小夏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优势,但她对梦想的执着。在面临失恋,亲人去世,舞蹈达不到要求而被老师否定,成长就意味着磨练,对生活,爱情,学业以及社会的思考,让她从稚气的小女生逐渐变得成熟。毕业时的她终于明白,“什么是时光?时光是我们穿在身上的衣服,却再也脱不下来”。

四、中国微电影中的人物

1、年轻化的人物形象

微电影在新媒体环境下得到迅速发展。网络,客户端等播放平台都吸引着快节奏的年轻一代。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微电影作品也必然着眼于新生力量。越来越多的微电影作品展示着爱情,友情,亲情,青春与梦想。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有着朝气与活泼,年轻化的人物更能让人们得到青睐,去感受生活中的细节与真实。像大学生微电影中的人物通常为风华正茂的学生,有着各自的性格特点,演绎着不同的青春以及校园生活。年轻代表着活力,代表着希望,因此,这样的人物会拉近与观众距离,带给他们梦想与奋斗的热情。

2、大众化的人物

在众多微电影中,表现日常生活,平凡人物的微电影作品不计其数。它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很多都是来自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斗升小民。比如《爱疯时代》中苹果专卖店销售员“北漂一族”小敏,《刷车》中在夹缝中生存的刷车工,以及《蓉城美容师》中普通环卫工人李叔,他们都是我们身边再熟悉不过的面孔,他们没有崇高伟大的理想,没有指点江山的熊熊野心,也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作为,他们为最平凡的世俗生活而忙碌奔波,为爱情,金钱,房子所奋斗,他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英雄,却是我们身边最熟悉的普通人。微电影所选取的大众人物,让观众在心理上有亲切感与接近性,打通了观众的情感空间。

五、结语

微电影时代可以说也是一个速食时代,各种微产物为我们带来了更新鲜,更及时的体验,“微文化”正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微电影进入我国后,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发展流变,从开始的草根文化,到后来的经典之作,微电影在新媒体环境下不断的更新与发展。微电影的出现,让我们又接触到了一个新事物,与电影不同的感触。它所关注的小视角,日常生活,平凡的人物,都让我们眼前一亮。当中国的视频分享网站中出现用户生成短的在线视频时,他们已经经历了一个形式化和商业化的过程,并最终在近年来形成微电影浪潮[10]。国外相关研究给出这样的评价。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微电影会有新的发展方向。自媒体的出现便是例证。微电影的诞生与发展,也带动了广告业的市场前景,因此如何处理微电影广告的商业成分,成为微电影发展所要考虑的问题。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微电影在我国的发展流变,微电影的主题,创作与传播,以及微电影与其他产业的结合等现象现象,分析我国微电影的人物形象,创作主题,叙事功能,宣传与传播,从而对微电影在我国本土的发展进行一定的思考。

关键词:微电影,叙事,主题,人物

参考文献

[1] 孟志军.微电影的传播学解析[J].新闻界,2011(8):99-101.

[2] 尚丹丹,刘张利.浅析我国微电影的现状与发展[J].青春岁月,2012(16).

[3] 李志.中国微电影生存发展状况概述[J].魅力中国,2013(34):308-308.

[4] 陈莅菡.当代电影音乐的应用研究[J].北方音乐,2013(9):12-13.

上一篇: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光谱分析下一篇:塔河油田十二区电潜泵合理排效探究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