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义读后感范文

2022-06-10

第一篇:功能主义读后感范文

读后感“资本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改革”

国家之殇——读《资本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改革》有感

我首先想到的是谎言,学了那么多年的思想品德和政治哲学,可是我连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精髓都未搞懂,我相信很多学生也是如此,中国填鸭式的应试教育戕害了太多学生的探索心灵,变为只知背书的考试机器。读完这本由郎咸平和杨瑞辉两位教授编撰的小册子,我有种被欺骗,被戏弄之感,深深地感受到了韩寒所说过的恍然大悟后的失落与愤怒。

我想先谈谈教育,教育本为一国精神修养,文化传承的摇篮,可是我们的国家政治机器已强奸了教育,强奸了人们的思维。官场文化已玷污了本应发扬理性,思想自由的纯洁课堂。展观当下,老师不敢说真话,恐有卷盖离职之畏,学生不敢表想法,恐有退学离校之祸。这样的学校怎能出人才,这样的教育怎能出真理。中国一直渴望出一位本土诺奖得主,然则教育一日不改,这将必然无果,因为中国人得思维早在小学课堂上就固定了,小悦悦事件中的人情冷暖也早在小学课堂上就注定了。

网上最近炒得沸沸扬扬的强奸数十名幼女事件,这种禽兽不如,人神共愤的丑事,很难相信这就是衣冠楚楚的官员所做,他们玩腻了裸聊,搞腻了女下属,去腻了天上人间和国外高档红灯区,现在又将罪恶的下体伸向了幼女的私处。因为这是官方披露的,而我们知道任何官方披露的丑闻都是打过折的,我们有理由相信真实情况远不止如此。但最具中国特色的是,当地政府完全没有反思,禁止讨论,法院重罪轻判,仅判处嫖宿罪。正是这样的官员在领导国家,正是这样的法院在维持公平正义。幸亏马克思已经死了,否则见到这种怪事也得气死。

我们的官员不仅在欺凌弱小,奸污幼女方面很卖力,他们还豢养了一堆宠物学家专门为他们说好话,网上统称为五毛。这些五毛学者和制砖砖家专门负责忽悠民众,辟谣为政府的荒唐政策提供理论依据,这不得不使一些有理性的学者寒心。他们是中国特色时代的畸形产物。中国特色和大局为重一样,都是万能的狗皮膏药。当解释不通或侵害民众利益时,这些中国特色的词汇就成为万能的挡箭牌。马克思以其远见卓识也早已预料了这种情况,他早在《资本论》第一卷中就写到:不偏不倚的研究让位于豢养的文丐的争斗,公正无私的科学探讨让位于辩护士的坏心恶意。

这种社会显然不是马克思预想中的社会,那么马克思理想中的社会,他一直所渴望建立的社会究竟是什么样的呢?郎咸平教授替我们分析出了答案——一个和谐的社会。听着有点像当下政府的宣传口号。马克思以一位悲天悯人的社会主义者,想建立的就是一个现在欧美国家正在努力建立的和谐的社会,现在欧美各国正在进行资本主义的新社会主义化以确保社会公平,而我们仍在向垄断资本过渡,其间产生的社会不公,信仰缺失,诚信丧失,人情疏离也就不言自明。我们中国当下正在经历一场道德危机,不争之风正在侵蚀社会的方方面面。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等一堆安全问题和强拆,高房价等一堆社会问题这在折磨着人们紧绷的神经。若制度一日不改,苦难将永无终结。前路迷离未卜,吾将拭目以待。

最后,我只愿正义之风席卷大地,吹走这些不堪的往事。愿公正的灯塔早日点亮,给这漫漫长夜带来和谐的曙光。愿阶级固化得藩篱早日铲除,勤劳进取的中国民族早日迎来真正的伟大复兴。

第二篇:学习《反对官僚主义》和《反对自由主义》读后感.

我认真学习了毛泽东论《反对官僚主义》和《反对自由主义》的著作,对其危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习《反对官僚主义》和《反对自由主义》读后感.。下面,我结合自身实际,就如何官僚主义和反对自由主义,加强自身修养,谈一下体会和感受。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把教育教学工作和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无论何时何地,都坚持正确的原则,反对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不断加强自身修养,认真负责的做好本职工作,严格要求自己。

对待工作要俯下身,干满点,勤勤恳恳,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预想不到的困难,要鼓足勇气增加干劲,懂得运用、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这就必须有着一种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

树立从点滴做起的思想,从小事做起,作为教师,我们要脚踏实地的一丝不苟的工作,从细节做起,因为细节决定成败,我要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培养艰苦奋斗,拼搏进取的作风,更要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坚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更要无私奉献,淡泊名利,树立好教师的形象,注意自己平常的一言一行,为人师表,做好学生的表率作用,读后感《学习《反对官僚主义》和《反对自由主义》读后感.》。

要有严于解剖自己的勇气。要善于做自我批评,要积极参加各项活动,要活到老学到老,在工作实践中联系自己的思想,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办事要人真负责,不能敷衍了事。

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平时要加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十七大精神的学习,不折不扣的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及时完成上级领导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在今后工作和学习中,我要努力做到:无论何时,都要胸怀大局观念,诚心待人要甘于奉献,默默无闻的做好本职工作,以一个积极向上的态度,促进工作水平的提高。勤奋敬业,勇于创新,开拓进取,踏实工作为永小的腾飞贡献自己的力量,做一个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的好老师。

第三篇:专业主义读后感

看完了大前研一的《专业主义》,书中对什么是专家进行了经典的阐述:专家是要控制情感,并靠理性而行动。他们不仅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伦理观念,而且无一例外地以顾客为第一位,具有永不厌倦的好奇心和进取心,严格遵守纪律。专家必须具备先见能力,构思能力,讨论能力和适应矛盾的能力。

《专业主义》给我最深的体会就是:专家都无一例外地将顾客放在第一位,而通过考虑顾客的顾客,可以把目标领域扩展到其他行业,这就为重新审视现有的方法提供了契机,并且有可能赢得机会,为直接的客户提供独特的价值。

专家需具备的4种能力中,我最关注的是讨论的能力。因为讨论的能力不同于其他能力,他可以通过后天锻炼而取得提升。全通的团队是年轻,有朝气,渴望成功的。讨论是我在团队管理中最经常用到的方法。通过讨论,群策群力,了解团队组员的思路和新想法,促进问题的解决和项目的进展,但是之前的讨论是不成体系的,是粗放的,看了《专业主义》,对如何进行有效的讨论,我有了新的认识:

避免对企业发展无益的讨论。多人的讨论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引导,往往会脱离讨论的本质,偏离讨论的主题。而一片祥和,自吹自擂,夸夸其谈,对上司的吹捧和追随的行为也是要坚决予以禁止,提倡沉默并不一定是“金”,缺乏事实基础与不符合逻辑的意见,以保持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发言以及随声附和的态度为众人所蔑视,提出反面意见或疑问则要受人欢迎。

讨论要符合逻辑。逻辑思考的基础在于建立假说,之后以事实为依据对假说进行验证。讨论中的提问和反驳都必须符合逻辑,否则就会陷入诡辩的境地。讨论伊始,我们就必须对讨论的主题进行验证,确保符合逻辑;符合逻辑的提问,是不能隐瞒自己的想法或歪曲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需要机智的提问,同样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反驳的目的不是击倒对方,而是加深相互之间的理解,是为使讨论进行得彻底而充分。符合逻辑的反驳首先要“守”住自己不受到攻击;其次攻“破”对方逻辑的薄弱之处,指出对方目标的错误;最后双方共同“离”开最初的讨论,转移到最佳境地。

在通读《专业主义》全书之后,很多内文标题的提出和正文的阐述我并不能够理解,常常感觉读起来很吃力,无法理解。佛说“借来的火,点不亮自己的心灵”,我自己有个误区,就是希望能够从书上,从其他人身上汲取可以直接拿来用的经验,其实真正要点亮自己心灵的火,是源于自我内心的。

专业主义读后感

第四篇:专业主义读后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专业主义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专业主义读后感1

大前研一是亚洲知名管理学家,这在西方管理占据管理理论主流的情况下,很不容易。按道理哪里经济越发达,商业活动模式越活跃,哪里应该出第一流的管理学家。因为我相信,管理是门实证的科学,哪里的管理实践最丰富,就更容易出好的专家。从这个角度,日本出一个大前研一很正常,将来中国也应该出几个才合理。

大前研一《专业主义》是很有名的,我一直没有看,今年才买回来,最近在公交车上总算翻完了。

这本书有些观点现在看来,也未必全部正确,但有一个观点我是很赞同的。

就是真正的专家是要控制自己的情感,并靠理性而行动。他们不仅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较强的伦理观念,而且无一例外地以顾客为第一位,具有永不厌倦的好奇心和进取心,严格遵守纪律。以上全部条件全部具备的人才,我才把他们称为专家。

大前研一一直强调真正的专家是把顾客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他具有真正的全局眼光,清楚顾客对公司未来的意义和价值,应该获得怎样的服务,并为此努力,我的理解是,努力让顾客获得满意的服务,同时要使这种服务在公司的可承诺能力之内。所以专家不允许“妥协”,要找到共赢的路真的是伤脑筋。

大前研一关于授权的观点也很精彩,授权者应该在认清下属的能力和技能并考虑到此人今后发展的基础上,确定合适的权限范围。说白了,你授权一个人就要想清楚如果此人不能适当运用此权力的后果,不能事后责怪,而前期毫无心理准备。这样的人本来就不是一个合格的管理者。

大前研一说授权就是对下属进行投资。这个想法也很好。

大前研一认为专家绝不认为自己的本领的绝对的,而是需要不断学习。这非常对,我也经常提醒自己,千万不要因为自己比别人多看到一点就以为自己是专家,我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努力才能保持我专家的优势。我现在研究网络一年半了,我很快被很多人认为是专家,但我自己应该清楚,离一个全面的专家,我要走的路还很长。

大前研一强调专家要有预见能力,能看到别人看不见的未来,这样才能先行一步。为此真正的专家要享受变化。甚至不怕失败,执着探索,这点要求可以讲,大前研一说的不是普通的技术专家了,这方面的能力不太可能快速过时。能把握未来趋势的人是非常厉害的。

不过一个矛盾的地方,大前研一提出磨练直觉能力,这和他强调理性思考就矛盾了,感觉大前研一仿佛希望一个专家是一个完美的人,什么都全面,这不对,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大前研一,我们不能用做不到的标准要求每一个人,我觉得我们应该忍受有缺陷的专家。

能帮我解决一部分问题的.专家也往往是我们大量需要的,当然我们可以把他叫专业人士。

大前研一又提出有先见能力还不够,还必须有对未来的构思能力,发起有益的讨论的能力,当然这一切必须以逻辑为核心。

大前研一也为我们提出了关于专家矛盾之处的药方,他最后一章干脆说逻辑也无法解决经营中存在相互矛盾的同时要处理的地方,因为我们要发展适应矛盾的能力,呵呵,这样的专家,可真不好做。

一句话:水无常形,兵无常势,解决问题,创造价值,你就是专家!专业主义读后感2

本书名为专业主义,自然离不开专业主义的载体——专家。

何为专家?要控制情绪,并依靠理性而行动;不仅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较强的伦理道德观念,并无一例外的始终把顾客的利益置于首位;拥有永不厌倦的好奇心和进取心,并严格遵守纪律。只有当以上所有条件都满足的人才,才能称之为——专家。

笔者读到这个定义,联想起在各类质量参差不齐的`刊物中“拜读”过的专家手笔。不由得将各位专家对号入座。一般比较下来,按照“专家”的实现程度分级,有以下三种类型,或是三个层次:

1、专家的模式——即流于形式而不加思考的拷贝专家的作业模式和流程。脑力从业者中的劳工和投机者几乎集中在这个层次。

2、专家的态度——努力以事实取胜,以理性驱动行动;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并有一定的好奇心和进取心希望获得更大成功;却沦陷于管理咨询悖论的专业从业者。

3、专家的心智——以实现顾客的利益为核心,依据事实基础,用理性来驱动,用专业的思考方式进行信息的处理并形成和选择有责任感的解决方案,并且能够时刻自我否定,始终保持自己的专业主义。

第一层次聚集了太多的乌合之众,这也是难免的,一是为了生计,二是为了生意,反正中国的企业千千万万,需要智力服务的企业多之又多,我今天忽悠东家,明天忽悠西家,等全忽悠齐了我就搬家。可是如此一来整个行业风气搞坏了,更可怕的是广大的中小企业都被你忽悠死了。不过值得庆幸的是现在的顾客也不缺识货的主,被你们忽悠多了看看也就知道你有几斤几两了。记得有人笑谈,市场上的咨询公司,只要是号称有麦肯锡经验的,肯定言必说MECE、金字塔,凡是和BCG打过交道的,动辄就画“田字格”。确实我们国家智业机构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即便是拥有近20年市场从业经验的著名公司也难免犯下这样的错误。但是从长远来看,脱离了客户的实际,必然会遭到淘汰。

如果说第一层次的“专家”对企业的影响都是小打小闹的躁动,那么第二层次的“专家”所作所为对企业的影响就要几何倍数的放大了。因为在这个层次里,专家多数是企业的中高层,或者已经拥有一定追随者的专家,最次的也是第一层次中自我营销做得很棒的“专家”。你们的言行、建议都直接影响着企业决策者,遇到个耳根软的主,你的决定就影响着企业的生死了,你也能当回领导过把瘾;要遇到个“一言堂”,那就好看了,领导一手牵着你,另一手拿着钱,大家一起玩一把命运轮盘。

任何一个职业人士,由其当你职业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你存在的价值更多是为了你的领导(顾客)实现决策支持而存在。而当你面临专业服务的高绩效和迎合老板喜好的抉择,或是面临长期发展与短期绩效的取舍,你该何去何从?专业主义读后感3

即便是一场美丽的误会,也能让我们有所收获。

我与大前研一的这本《专业主义》之间,就发生过这样一段误会。之前,因为有豆友的推荐,以及豆瓣上对此书的介绍,自己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想翻开这本书。等到读过之后,才发现,原来这本书中所说的专业,与自己心目中的专业,根本就是两回事。

事实上,我所原本想象的专业,确实是指专业技术人员,当然,这种专业技术人员也可能包括管理、金融等领域的专门人才在内。大前研一所说的专业,则完全是另外一个层面上的东西,可以说与通常的专业概念并行的一些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先见能力、构思能力、讨论的能力、适应矛盾的能力。当然,这些能力既可以为普通员工所掌握,也可以为职业经理人应用,只不过后者比前者运用的广度和深度更甚一些。

这本书的一个小小的遗憾是,尽管以上能力十分重要,但书中除了提出一些基本原则外,并没有就如何培养这些能力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培养方法。总而言之,这本书依然是观念层面的,虽然它委实可以给你以某种重要的启发,但除非你拥有足够强的学习能力、消化能力和再创造能力,否则,你很可能难以从中得到切实的帮助。

也许,大道归于简单。结合种种具体而生动的人生,大前研一的这些观念,终究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带给我们无穷的助益。

无论如何,开卷有益。

第五篇:及格主义 读后感

“虎妈教育”的思考——读《及格主义》有感

罗沐天

今年,我利用假期休息的时间阅读了一本书——《及格主义》。《及格主义》是教育家方柏林的著作,讲述了教育完美主义让很多中国孩子不敢倾听内心的声音,他们早期十分优秀,长大后却成了交往笨拙的人,同事关系和家庭关系处理不来,在社会攀比氛围下情绪低落。孩子赢在了起点,却输掉了终点。而倘若孩子能够心态轻松地去做各种有益的尝试,拥有对生活全方位的欣赏,他的人生会快乐很多。本书就是从中美教育比较入手,用一种开阔的教育眼光去看待长大成人这件事,在需如何调整心态、要去做哪些尝试、美国教育界又是如何在反省中自我纠正,和孩子一起进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我想起前段时间在家看电视时发现一《论道》节目,本期的《论道》节目讨论的是“虎妈式教育”的利与弊。虎妈是美国的华裔母亲,名叫蔡美儿,因为她是虎年出身的,所以大家叫她“虎妈”。育有两个女儿,分别是18岁和15岁,并且两个女儿在其严厉教导下成绩非凡,多才多艺,然而她所倡导的“华人家庭教育”——以严苛辛辣的教育让孩子成才——在全球引起激烈讨论,更引起美国人对号称世界一流的本国教育体系集体反思。最近,她出版了一本名叫《虎妈战歌》的育儿书,引起美国关于“中美教育方法”的大讨论。该书介绍了蔡美儿如何以“中国式”方法管教两个女儿,要求每科成绩拿A、不准看电视、琴练不好就不准吃饭,女儿最终脱颖而出在著名的卡内基音乐大厅登台表演钢琴等等。有美国人恐慌,美式教育是不是要败给中国“虎妈”了?

以上就是“虎妈式教育”的简介。在上期的《论道》节目中,有两位中国青少年心理学家参与节目的讨论。两位专家都不提倡大家学习“虎妈式教育”,觉得孩子就应该顺其自然,而不应该强迫他们按照父母的想法去做。在节目现场,主持人播放了记者在街头采访路人的VCR。记者的问题是:你会让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吗?大多数的采访者都说:不会。他们都会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兴趣班,为的就是不让自己的孩子比别的孩子差。记者大概采访了十多位家长,大都为女性,只有一位孩子的家长说他不会强迫孩子,不会给孩子太多的压力。

这就是中国父母的真实写照。他们会告诉自己的孩子,只要你听话、学习好,我们做父母的再苦再累都没有关系,你给我唯一的回报就是考上一所好大学,不要辜负我们的期望就行了。

专家说:如果我们的父母都要求你的孩子成绩在班级前十五名,那是不可能的。因为一个班级有那么多的孩子,怎么可能他们每个人都会在十五名以内。天才是选择了适合他们的道路,蠢材是没有选择适合他们的道路。我不提倡学校给孩子布置家庭作业,这会让孩子们没有自由玩耍的时间。中国的家庭都希望孩子上北大、清华这样的名校,这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风气。有时我们采访某一个国家领导我们会说他是清华或者北大出来的高材生,而国外他们从不会说他们的领导是从哪一所名校出来的。相反,他们会说一些从名校退学的那些学生所取得的成绩,比如:从哈弗退学的比尔盖茨,你能说他不是好学生吗?“虎妈式教育”体现在她的孩子身上她成功了,如果她没有成功,她还会说她的教育方式是对的吗?所以她的教育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家庭。

我们对中国的小学生做了一个社会调查,发现70%的孩子们都睡眠不足,睡眠不足会影响孩子们的身体发育。而影响他们睡眠不足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身上的压力。来自父母的压力、学校的压力、社会的压力,最终转换成自己给自己制造的压力。

听了以上专家的说法,我觉得中国的孩子真的是太可怜了。他们承载了父母、老师、乃至这个社会给他们的太多的期盼,他们的目标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永争第一”。他们没有自己自主的娱乐时间,他们有太多的补习班要上,有太多的压力要去承受。

在我们小区里,星期天到星期四的晚上是看不见大一点的孩子们出来玩的,都是那些幼儿园的小朋友在游乐场玩耍。有时候吃过饭带儿子出去散步,偶尔看见几个大孩子在篮球场玩耍。不一会儿,他们的家长会过来把孩子叫回家写作业。边走还边骂孩子:这么大了,还不知道自觉,作业不晓得做吗?一天到晚就知道玩,你以为你还小啊!甚至有些粗暴的父亲看见孩子放学没有回家而是在外面玩,他们会动手打孩子。每次看到他们这样对待孩子我真的很无语。我们的孩子也需要尊重,他们也需要有自己的娱乐时间,不都说要劳逸结合嘛, 难道他们除了学习就不能有自己的娱乐时间吗?他们毕竟还是孩子,是孩子就会贪玩。我们做家长的要正确引导他们,而不是一味的去责骂他们。

今年我教的是大班的孩子,他们也不都是很出色的孩子,我不会为了达成什么目的而把我的想法强加给孩子们。很多时候我都会尊重他们的意见,我把他们当做我的朋友。当然,有时候我也会批评他们,比如有个小男孩,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总喜欢说:我打死你!很多小朋友都学坏了,于是,我请班上的小朋友想了一个办法:再听见他说,就罚他今天一整天不能去游戏。现在的他有时候发脾气时说出这句话,只要我一看着他,他就会自觉得捂住自己嘴巴,然后对我说:老师,我错了!我以后再也不会这样了。每个孩子都有自尊心,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们,要多于他们沟通,同时还要学会倾听,多听听他们的想法。

虎妈说:她的孩子在学校必须每门功课都要是A。我非常不赞同她这句话。如果一个班级五十名学生,在我们中国学校里个个家长都想让他的孩子考一百分,那需要每个孩子都考一百分,这现实吗?以后我的孩子我不会要求他一定要考多少分,只要我知道他已经尽力了就好。因为每一个孩子的智力也不是同等的,为什么要让他们为了一个分数而背上沉重的思想负担。每一个孩子的特长也都不一样的,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拿自己孩子的弱项和别的孩子的强项来比较。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强项,让他们在他的强项领域里有所发展。我觉得这一点美国父母比我们做的好。记得曾今看过一篇报道,说的是美国一小伙子考上了哈弗。但他告诉他的父母,他感兴趣的是烹饪,而不是念书,他希望父母尊重他的想法,允许他去学习烹饪,然后开一家餐馆。他的父母对他这一想法表示赞同,并没有去阻止他的爱好。这件事情如果在中国,一学生考取北大、清华,然后为了自己的爱好放弃学业,那他不会被所有人理解,还会背上一个“大逆不道”的罪名。这也是我们的教育和国外的教育不同之处。

还有一个例子是发生在表妹身上的,那时表妹在上小学。姑姑有一个朋友是教师,他们有一个漂亮、聪明的女儿。不仅学习好,还会弹钢琴。姑姑很喜欢拿表妹和那个小女孩比较。每次姑姑说表妹时,她都很生气。一次,姑姑又开始说表妹了,表妹反驳说:为什么你每次都要拿我和他们家孩子比较,你们父母之间怎么不比一比?她的爸爸是老师,我的爸爸是吗?她的妈妈漂亮、温柔,你是她那样的吗?听表妹说完这话,我不得不佩服她的胆量,小时候的她一贯就是伶牙俐齿的,什么时候都毫不示弱。仔细想想她的话也不是毫无道理,大人们总喜欢拿自己的孩子去比较,他们没有想到自己也有不如别人的地方。也许他们也想到了,所以要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把自己的这种不足扳回来。他们唯一没有想到的是孩子们能不能承受这种压力,最近电视报道很多孩子不堪承受来自多方的压力而轻生的有不少。希望家长在关注孩子分数的时候也关注孩子的精神世界,给他一个自由的空间,这样他才会是一个各方面都健全的孩子。

上一篇:感受杜郎口中学范文下一篇:感人的名人故事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