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关系专题复习

2022-07-10

第一篇:民族关系专题复习

2014年中考时政热点专题民族团结复习

热点专题民族团结

1.为什么要维护各民族的团结?(维护各民族的团结的重要性)

①民族团结是国家统

一、繁荣昌盛的前提和保证;②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③加强民族团结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繁荣;④加强民族团结有利于各民族共同进步和发展;⑤加强民族团结也有利于巩固国防,保持边疆的稳定,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⑥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⑦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60多年来,新疆、西藏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原因是什么?(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①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坚持了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③实行了符合我国国情和各民族人民利益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④党和政府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⑤少数民族地区干部群众发扬团结奋斗、艰苦创业的精神;⑥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⑦新疆各民族之间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等;

3.新疆、西藏等自治区取得的巨大变化说明了什么?

①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②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是我们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④党和政府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4.怎么评价新疆4-23暴力恐怖案件?

新疆4-23暴力恐怖事件,是一起有预谋、有组织的、严重侵害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破坏国家统

一、制造民族分裂的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其目的就是要破坏新疆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各族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好形势,破坏各族干部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血肉情谊,破坏新疆政通人和的政治局面,最终是想把新疆从我们伟大祖国的怀抱中分裂出去,破坏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破坏民族团结;

5.新疆4-23暴力恐怖事件有什么危害?

危害:①严重破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②破坏社会稳定,边界安全和国家的长治久安;③引发民族矛盾、暴力冲突、给国家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危害;④使国家敌对势力与民族分裂势力相勾结,对国家安全构成危害;

6.“疆独”分子分裂祖国的目的能得逞吗?请你简述理由。

不可能得逞。因为:①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②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权益,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③通过打砸抢烧进行“疆独”活动,损害了人民的根本利益,不得人心。

7. 新疆4-23暴力恐怖事件遭到各族人民的强烈反对说明了什么?

①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都是兄弟姐妹,共同属于一个民族——中华民族;②中华民族是一个团结和谐的大家庭,各族人民自觉履行维护各民族团结的义务;③维护国家统

一、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之所在;④我国各民族团结坚如磐石,少数分裂分子的暴力行为不得人心,任何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都是注定要彻底失败的;

8. 广大民众对新疆4-23暴力恐怖事件表现出极大的愤慨。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①维护国家的尊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当国家的尊严受到侵犯时,我们应挺身而出,坚决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表现出对祖国、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②国家处于困难时刻,我们要主动为国分忧、勇担重任、与国家共度难关;③我们要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坚决同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作斗争;④青少年应肩负起铸造民族辉煌的重任,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兴奋。

9.新疆4-23暴力恐怖事件中犯罪分子受到法律的严惩说明了什么?

①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律的尊严不容践踏;②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我国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严惩破坏国家统

一、民族团结的行为;③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④任何企图通过制造事端分裂国家、破坏民族团结的行径,都将受到法律的追究;⑤我国法律通过制裁违法犯罪保护人民;

10.设立民族团结进步节、试用民族团结教育新教材有什么重要意义?(重要性)

①有利于树立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意识,自觉拥护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维护民族

团结;②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③有利于形成平等、团结、和谐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④有利于边疆巩固、社会稳定;

11.中学生怎样做到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①自觉做到“三个尊重”: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②树立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意识,自觉拥护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大力宣传我国的民族政策;③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积极同破坏国家统

一、民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和民族团结;④在平时的生活中互帮互助,团结友爱;

12.加强民族团结,实现民族繁荣我国政府该怎么做?

①经济方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地制宜、优势互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距,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②政治方面: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打击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犯罪分子,维护民族团结;③文化方面: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开放的心态,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珍惜、保护各民族文化;加快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投入,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资金、人力的支持等。

13.请你列举国家加大对民族地区建设投入的一些具体措施。

①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②修建青藏公路、铁路,建设“西气东输”工程;③实施“援藏工程”;④设立“少数民族扶贫专项贷款”; ⑤中东部地区在省级重点中学中开办“西藏班”、“新疆班”等;

14.《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体现了什么? ①体现了党和国家通过各种政策措施,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支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

和创新,鼓励各民族加强文化交流,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②体现了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和科学发展观;④党和政府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

15. 为什么要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

因为: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少数民族文化

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财富;支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护中华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有利于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各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16. 如果你有机会到新疆、西藏的特色村寨旅游,应注意什么?

①应保护环境,爱护文化遗产;②讲究文明,不大声喧哗,不乱扔垃圾;③要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17.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①党和政府重视民族问题;②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维护社会稳定;③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④坚持发展和维护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⑤党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⑥坚持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根本原则,让各族人民共享经济繁荣的成果;

18. 为什么要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加快民族地区发展?

①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才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维护民族团结;②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繁荣;③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进步和发展;④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有利于提高民

族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富裕;⑤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⑥是建设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19. 维护民族团结、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1)政治意义:维护民族团结,有利于边疆稳定、巩固国防,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2)经济角度:维护民族团结,有利于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3)文化意义:维护民族团结,有利于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文化事业。 (4)社会意义:维护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20. 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你有哪些好的建议?

①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度;②要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③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④要坚持西部大开发;要共同富裕的原则,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投入和建设;

21.面对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暴力犯罪行为,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1)在不惊动犯罪分子的前提下想方设法报警;(2)是非分明,不围观、不参与,不信谣传谣;(3)远离出事地点,尽量避免受到不必要的伤害;(4)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帮助受害者或需要帮助的人。

22.西藏实施15年免费教育说明了什么?

①说明党和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②我国坚持民族

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③说明了中国坚持民族团结的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和中国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④党和政府重视民族团结,重视民族关系的发展,增进民族感情;⑤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⑥党始终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23.实行免费教育有什么意义?

①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保障公民平等地享有受教育权;②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

和社会的稳定;③有利于提高西藏人民的文化素质,为西藏人民未来的幸福生活奠基;24. 为什么要实行免费教育?

因为:①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是促进社会进步、经济繁荣的巨大力量;②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③实行免费教育能提高西藏人民的文化素质,为人们未来的幸福生活奠基;教育获取知识,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④是实践“三个代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25. 西藏实行15年免费教育,请你给西藏的同龄人提些建议。

⑴要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努力学习,立志成才,将来建设家乡,报效祖国;

⑵要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①自觉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②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不中途退学;③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26.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共有48处用到“民族”这个词,其中直接涉及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的有17处。这让你感悟到了什么?

①党和政府重视民族问题,把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放在重要位置;②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维护社会稳定;③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④党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7.为我国加强民族团结工作提供几个金点子。

①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②必须坚决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③必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度,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④必须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持、援助;

28、作为中华儿女,面对国内的分裂势力和国际上少数国家及组织的反华行径,你应该怎样做?

面对国内的分裂势力和国际上少数国家及组织的反华行径,我们要挺身而出,坚决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维护国家的主权与领土完整;拥护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外交政策,

鄙视分裂祖国和破坏祖国统一的行为;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学习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积蓄力量;团结好周围其他民族的同学,用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等。

29.请你为维护民族团结,设计几条宣传标语或口号。

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高举民族团结进步旗帜,实现各民族人民共同富裕;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维护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民族问题无小事!贯彻党的民族方针,切实维护民族团结;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加快发展是民族工作第一要务,维护团结是民族工作第一职责;

湾的公共秩序;

第二篇: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专题复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专题复习

一、总体概述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沦丧,华北危急。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在中共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七七事变以后,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全面抗战开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英勇顽强的中国人民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坚固长城,经过八年的浴血奋战,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

二、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九一八事变及西安事变的经过;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局部抗战。

(2)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了解中国军民抵抗侵略的英勇事迹。

(3)掌握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的历史意义;了解中共七大主要内容。

能力目标:

(1)分析总结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以及中共主张和平解决的原因。

(2)比较七七事变与九一八事变的异同;

(3)通过探究、讨论,总结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以及胜利的历史意义。

情感价值目标:

(1)通过学习东北人民的抗日事迹,感受他们不畏强敌,顽强斗争的精神。

(2)讲述中国军民的抗日故事,体会他们不怕牺牲,英勇抗敌的爱国主义精神;以日军南京大屠杀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树立反对战争,倡导和平的信念;认识到发展与强大对国家、民族的重要意义,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3)通过学习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等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认识到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第一次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目标。

三、中考热点链接:

1、抗日战争的内容在近几年历史中考中多少都有所涉及。

2、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事件也是与本专题内容相关的一个热点问题。同时它也是制约当今中日关系正常、良好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小泉自上任以来每年都去参拜靖国神社。2001年8月13日,2002年4月21日,2003年1月14日,2004年1月1日,2005年10月17日,至今已经进行了五次参拜。其行为严重伤害了我国以及曾遭受日本侵略的亚洲各国人民的感情。靖国神社问题的实质,就是日本政府如何认识和对待过去的侵略历史。这既关系到亚洲各国人民的感情,同时也关系到日本这个国家今后的走向。

3、修改历史教科书事件是又一热点问题。

日本的教科书由民间出版社组织编写和出版,由文部科学省组织专家学者审定,通常情况下每4年审定一次。教科书审定合格之后,私立学校由学校当局自行决定采用何种版本,公立学校的采用由地方教育委员会决定。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至今,日本有4次审定放行的教科书因明显地篡改历史、肆无忌惮地美化侵略战争而引起亚洲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强烈愤慨与抗议。

1982年的审定:1982年6月,日本文部省审定的教科书对日本历次侵华战争的史实进行了多处篡改:把1894年日本海军突然袭击中国海军而发动的甲午战争篡改成“日清两国军舰之间发生海战”;把日军发动侵占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轻描淡写地写成日军“炸毁了南满铁路”;把“侵略华北”改成了“进出华北”;对日军犯下的南京大屠杀,竟然说“事件的起因是由于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

1986年的审定:1986年5月,日本文部省审定的由“保卫日本国民会议”编写的历史教科书《新编日本史》,只字不提日本曾经侵略过别的国家,多处记述歪曲史实,公开为侵略战争粉饰和翻案。该书把日本侵华战争描写成日军是被迫应战,掩饰南京大屠杀的真相,把日本进行“太平洋战争”的目的说成是要“从欧美列强的统治下解放亚洲,并在日本的领导下建设大东亚共荣圈”。

2001年的审定:2001年4月,日本文部科学省不顾国内舆论的反对和亚洲邻国的抗议,审定通过了由右翼团体“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编写的历史教科书。该书宣扬皇国史观,从根本上否认了日本进行殖民统治和侵略战争的责任,将太平洋战争标榜成是为了“自存自卫”、“解放亚洲”、“建设大东亚共荣圈”而进行的一场“正义战争”。对日本军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进行残酷统治和掠夺,写成“满洲国”“以五族协和、建设王道乐土为口号”,赤裸裸地美化日本的殖民统治;关于国际上早有定论的南京大屠杀,该书妄称当时的情况存在很多疑点,至今仍有争论,企图否认侵华日军的野蛮暴行。

2005年的审定:日本文部科学省2005年4月5日下午公布了日本8家出版社出版的历史、公民等教科书的审定结果,由右翼团体“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编写、扶桑出版社出版的严重歪曲历史的教科书竟然被文部科学省认定合格。新版历史教科书强调,日本参与的历次战争都是由对方的挑衅和攻击引起的,属于“忍无可忍”的防卫举动:关于“甲午战争”的起因,教科书称是由于清朝政府不断挤压日本在朝鲜的势力范围,日本不得不快速扩充军备,同清朝海军进行了决战;对于“九一八事变”,教科书大肆渲染中国当时“不断激化的反日运动”,称“破坏满洲铁路和迫害日本儿童的事件频发”,关东军为了保护日本国民的安全才发动了这次事变;教科书还宣扬,由于日本对满洲的占领,才使当地在“五族协和、建设王道乐土”的口号下大量引进日本的重工业,取得了快速的经济增长;关于“七七事变”,教科书将起因说成是因为“中国军队不断向日军开炮”;中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原因则被描述为“两个日本官兵在上海被射杀,导致日中间的冲突扩大了”;对于南京大屠杀,前一版的右翼历史教科书正文里还用“南京事件”的字眼有所提及,这次在正文里则完全消失了,只在边注上用小字写道:“后来的远东审判认定日军杀害了许多中国民众(南京事件),但这个事件在资料上的疑点很多,存在许多不同见解,至今仍在持续争论中。”此外,中国人永远铭记的那些悲惨的战争史实,如平顶山惨案、“三光”政策、731细菌部队、花冈惨案、慰安妇、强制劳工等都彻底地从这本教科书中销声匿迹了。

在删除了所有侵略史实的同时,教科书还极力美化了日本的形象。突出强调日本促进了台湾的经济发展。教科书把日军的铁蹄侵略美化成“日本在诸多战场的胜利,给了东南亚和印度人民通往独立的梦想和勇气”。日本军国主义者在二战中对亚洲国家人民犯下的罪行铁证如山,是日本的一部分人篡改不了的。日本只有正确对待历史,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才能真正赢得亚洲国家人民的信任。这样做,说到底对日本自身的发展也有利。

四、模拟实战训练: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卢沟桥事变是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开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中国军队开始抵抗

B.国民政府正式宣战 C.日本企图三个月灭亡中国 D.引发了全民族的抗战

2、中共七大最主要的历史作用是

A.确立了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B.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C.集中全力解决了中共中央主要负责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

D.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3、如果让你撰文批驳“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否认侵略中国的历史”这一现象,你可以引用的论据有:①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杀害中国30万人以上。②日本在中国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 ③在其全面侵华期间,致使中国伤亡三千五百多万人,直接财产损失一千亿美元。④七七事变后侵占北平,烧毁了圆明园。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4、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A.实行全民族抗战B.中共坚持敌后抗战 D.正确的战略战术 B.中共坚持敌后抗战 D.正确的战略战术 C.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配合 A.实行全民族抗战

4、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C.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配合

5、抗战时期,中共领导的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接受国民政府的指挥。这充分说明了①国共两党实

现了军队合并。②共产党真正代表全民族利益。③国共两党的矛盾已经清除。④中国的军队已经摆脱了政党管理,实现了国家化。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②

6、日本不仅侵略中国,还发动太平洋战争,侵略了亚洲许多国家,中国的抗日战争也支援了他们的反侵略战争。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A.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完全的胜利

B.抗日战争洗刷了中国近百年的民族耻辱

C.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D.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7、下列关于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相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事变后中国政府都进行了积极抵抗

C.都是日本制造借口然后发动的

A.是否有外国支持

二、材料分析:

1、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一直在为其发动的侵略战争翻案,如“教科书事件”。在2005年,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日本新版历史教科书中对于“九一八事变”,大肆渲染中国当时“不断激化的反日运动”,称“破坏满洲铁路和迫害日本儿童的事件频发”,关东军为了保护日本国民的安全才发动了这次事变;关于“七七事变”,教科书将其起因说成是“中国军队不断向日军开炮”;对于南京大屠杀,前一版的右翼历史教科书正文里还用“南京事件”的字眼有所提及,这次在正文里则完全消失了,只在边注上用小字写道:“后来的远东审判认定日军杀害了许多中国民众(南京事件),但这个事件在资料上的疑点很多,存在许多不同见解,至今仍在持续争论中。”;此外,中国人永远铭记的那些悲惨的战争史实,如平顶山惨案、“三光”政策、731细菌部队、花冈惨案、慰安妇、强制劳工等都彻底地从这本教科书中销声匿迹了。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几次参拜供奉着战争罪犯的靖国神社,2001年8月13日,2002年4月21日,2003年1月14日,2004年1月1日,2005年10月17日,至今已经进行了五次参拜。这些都引起了中国人民和亚洲人民的强烈抗议。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近代日本发动了哪两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分别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

(2)如果让你对日本右翼势力说几句话,你想说什么?

2、材料一:1937——1942年日本侵华陆军在其陆军总数中所占比例。

年代 1937 1938 1939 1940 1941 1942

日本陆军师团 24 34 41 49 51 58

侵华日军师团 21 32 34 39 36 37

所占百分比 90% 94% 83% 78% 70% 64%

材料二:罗斯福曾对他的儿子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它方面来作战?日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并吞并埃及,切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

——埃利奥特•罗斯福:《罗斯福见闻录》

材料三:“(二战期间,中国战场)抗击和牵制了日本陆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二„„共歼灭日军一百五十余万,约占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伤人数的百分之七十,对其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江泽民在首都各界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材料内容评价中国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的贡献。(表述成文,字数200字左右)

三、简答题:结合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的相关知识,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分析中共七大召开的历史背景。B.日本推行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 D.中国内部不统一给日本提供了可乘之机 B.武器是否先进 D.是否实现了全民族抗战

8、抗日战争与甲午中日战争相比,中国一胜一败的关键在于 C.政府与军队是否起到主要作用

五、[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8题:DDCADCAD

二、材料分析:

1、(1)甲午中日战争,1937年——1945年的全面侵华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定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刺激了帝国注意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伟大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2)日本军国主义者在二战中对亚洲国家人民犯下的罪行铁证如山,是日本的一部分人篡改不了的。日本只有正确对待历史,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才能真正赢得亚洲国家人民的信任。这样做,说到底对日本自身的发展也有利。

2、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最主要力量。1937年,侵华日军师团占日本陆军师团总数的90%,即使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1942年,侵华日军仍占其陆军师团总数的64%。而且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伤人数的百分之七十都在中国战场。我们迫使日军放弃北上计划,削弱了日军南进的实力,支援了太平洋战场美英盟军的作战。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做出了彪炳千古的历史贡献。

三、简答题:从国内看:百团大战后,日本侵略者对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的“大扫荡”,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根据地军民在1941——1942年间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自1943年起,开始了局部反攻。抗日形势好转。

从国际看:1945年4月,中共七大召开时,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大好。意大利法西斯已经投降;德国法西斯已处于四面楚歌的境地,苏联军队兵临柏林城下;日本法西斯在太平洋战场和中国战场接连溃败。

第三篇: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三、近代的中日关系新人教版

专题

三、近代的中日关系

【分值较小5分左右】

热点:钓鱼岛事件、黄岩岛事件等结合纪年热点:1938年春,台儿庄战役(75周年) 注意历史上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

1、历史上的中日关系

2、历史上中华民族捍卫主权的努力(戚继光抗倭、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近代以来抗击外国侵略的民族英雄)。 【1】、发动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2】、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3】、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4】、制造了旅顺大屠杀、南京大屠杀、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等

一、难忘九一八

(一)九一八事变

1、经过:1931年9月18日,日军制造柳条湖事件,以此为借口,进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这就是“九一八事变”

2、蒋介石态度:下令不抵抗。(给张学良密电下令不抵抗)。 后果:东北三省全部沦为敌手。

3、人民的态度:中国的局部抗日战争开始了。如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部队,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共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二)西安事变

1、发动目的:为了逼蒋联共抗日

2、解决: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出发点),主张和平解决(态度)。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与各方面进行协商(措施)。

3、影响(意义):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二、宁为战死鬼 不做亡国奴

(一)血染卢沟桥

1、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向卢沟桥守军发起进攻,并炮轰宛平城。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发动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保卫卢沟桥:国民党二十九奋起抵抗;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一三二师长赵登禹为国捐躯。 事变影响: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日本侵略华北时,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

(二)南京大屠杀:

八一三事变:1937年,日军又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

侵占南京:1937年12月,日军攻陷中国首都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重庆作为战时的陪都。

南京大屠杀:六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三十万人以上。 日本侵略中国发动的事件: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

三、血肉筑长城

1、重大的战役

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歼灭日军一千多人,缴获大批物资,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歼敌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百团大战:目的: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 时间:1940年8月。 领导人:彭德怀。

规模: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公里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 主要目标: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 意义(地位):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2、中共七大:

召开背景:抗战胜利前夕。时间:1945.4 地点:延安

中心任务: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

制定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七大的历史意义: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3、抗日战争的胜利:

加速日本投降: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掷两枚原子弹;苏联出兵中国东北;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

结果: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台湾也回到祖国的怀抱。

4、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因);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军民顽强抗战,成为抗击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中国是正义的战争,得到人民的支持;世界反法西斯国家互相支援。

5、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也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四、钓鱼岛问题

1、看待钓鱼岛问题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日方任何旨在强化对钓鱼岛控制的做法都是非法的,他们的行为是对中国领土主权和公民人权的严重侵犯。 2.如何发展中日关系

日本政府应正视历史,以史为鉴,妥善处理历史问题;

中日两国应增进了解,扩大共识;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不断加强两国人民的友好和交流; 巩固和扩大经贸合作;妥善处理台湾问题;加大在国际问题上的沟通与协调;

第四篇:第六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复习教案

1、五代十国的政权更替 五代:(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十国:北汉(在山西)、前蜀、吴、闽、吴越、楚、南汉、南平、后蜀、南唐。

2、北宋的建立(1)建立:960年,陈桥兵变,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宋,都开封,史称北宋。(2)统一:统一了中原地区和南方(局部统一)。

3、辽:①兴起建国:分布在原辽河上游一带,916年耶律阿保机在上京称帝,建契丹国,后改国号为辽,重用汉人,发展农业生产,创制文字,制定法律。

1、

宋辽和战:1004年澶州之战,1005年订立澶渊之盟,此后100多年,宋辽间保持和平往来,经济文化交流得到加强。

2、

西夏:党项族是羌族的一支,游牧在今宁夏、甘肃、陕西北部一带,1038年元昊称帝,都兴庆,史称西夏

3、

宋夏和战:1044年议和,双方经济文化交流十分密切

7、金:1115年,阿骨打称帝都会宁,建金,创制女真文字。

8、金灭北宋:1125年宋金联合灭辽,1126年东京保卫战。1127年“靖康之变”,金灭北宋

9、南宋:①建立:1127年赵构在应天府称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②初期抗金:王彦“八字军”,岳飞抗金:“岳家军”、郾城大捷 ③1141年南宋与金和议,宋金南北对峙局面形成

(5)元朝:①蒙古政权的建立:1206年铁木真称汗,蒙古政权建立

②元: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定都大都,1276年攻破临安,灭南宋,1279年统一全国 ③元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建立行省制度;设宣政院,管吐蕃;设澎湖巡检司,管澎湖和琉球 ④民族关系:表现:汉族外迁边疆;边疆各族迁入中原、江南;契丹、女真同汉族融合;回族的形成。 ⑤灭亡:红巾军起义,1368年朱元璋攻占大都,元朝灭亡。 经济体系

经济重心南移:(1)魏晋南北朝:南北经济差距缩小。(2)唐末、五代以来:北民南迁,促进南方经济发展。(3)两宋: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4)南宋:太湖流域成为全国重要粮仓。

1、农业:①工具:秧马、牛转翻车

②品种:占城稻(越南引进)③农书:元修《农桑辑要》

2、手工业:①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发展为著名的瓷都

②煤已大量用于居民生活 ③造船业当时世界首屈一指。④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元黄婆对棉纺织业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3、商业、城市:(1)北宋时四川地区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2)城市:东京、临安、大都是闻名世界的大城市。

4、对外贸易:①宋的港口:泉州、广州、明州 ②元发达:运河新修会通河和通惠河,海运从刘家港出发到直沽再转大都; 元最大的对外港口是泉州。

5、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出现众多服务性行业(“瓦肆”);喝茶、饮酒成为普遍的社会风气。 五代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1、

发展原因:(1)隋唐文化的繁荣奠定了文化基础 (2)宋元封建经济和城市商业的发展为其奠定经济基础 (3)国内各族间经济文化的进一步交流

2、

主要表现:(1)三大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2)天文历法: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和“十二气历”、元郭守敬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主持编成《授时历》,主持开凿了通惠河(3)史学:①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资治通鉴》(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②南宋:袁枢著《通鉴纪事本末》(纪事本末体)(4)文学艺术:文学:①宋词:北宋:苏

轼(豪放派):《念奴娇•赤壁怀古》;两宋之交:李清照(女):《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南宋:辛弃疾(豪放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②元曲:包含散曲、杂剧;关汉卿《窦娥冤》;散曲作家:马致远 绘画:①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②元书画家赵孟FU:《秋郊饮马图》 检索课标重点、难点

以澶渊之盟为例,谈谈两宋时期和议的作用。 1005年辽宋达成和议,为“澶渊之盟”。这次和议对辽来说,不仅使辽军安然脱险,还获得了大量财物。但对北宋来说,却是个屈辱的和约。其中,北宋每年送给辽的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不仅给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也是北宋出现危机的重要原因。但如这样的和议,客观上也有积极的一面,使战争结束,双方长期保持了友好往来,边境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也得到了加强,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评价岳飞

岳飞,南宋杰出的抗金将领(1103-1142年)。其所从事的抗金斗争是正义的,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他在抗金斗争中立下了不朽的功绩;所率领的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收复了北方许多地方,给金军以沉重的打击。所以一直受到人民的尊敬。 行省制度

元是当时地域辽阔的封建国家,为了进行有效的管辖和统治,元政府建立了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管理行政事务,并直接管辖大都及周围地区(河北、山西、山东)。在地方设行省,由中央派官员管理。当时全国共有10个行省,即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行省制的确立,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上得到了保证。是继秦朝郡县制后我国政治制度史上的又一项重大变革。对后世的政治制度影响深远,行省从此成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明清沿用此制,一直保留到今天。 中国四大发明及对世界的影响

造纸术的发明:西汉前期已有纸,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先传朝、日,8世纪传入阿拉伯,后传欧洲至世界。

指南针,战国时,人们利用天然磁石制成了“司南”,这是最早的定向工具。宋时,人们发明了人工磁化法,制成了指南针,用于海上交通。指南针的发明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对新航路的开辟和发现新大陆起了重要的作用。

火药:唐有火药配方的记载,唐末开始用火药制造武器。宋元时,火药在军事上广泛应用,出现了火箭、突火枪、火炮、火铳等武器。同时用火药制成焰火和鞭炮。金的火器制造业发达。我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后传欧洲,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

印刷术:隋唐时发明了雕版印刷术。11世纪中期,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元代又发明了木 活字、锡活字。活字印刷因其具有很多优点,很快得到推广。活字印刷东传朝、日,西经阿拉伯传欧洲。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是我古代的四大发明,也是我国成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后经阿拉伯传入西方,对欧洲及世界文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资治通鉴》的体例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全书按年月日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资治通鉴》取材广泛,考证严密,叙事明晰,文笔生动,是我国古代史书的典范。

探究实践案例

案例1 想一想,北宋的统一是全国大统一吗?

提示:不是,它只统一了中原地区和南方,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实现了局部统一,只说

是局部统一,因它的北方还有辽,西北有西夏,西南有吐蕃、大理等政权与北宋并立,实际上,它没有完成统一全国的大业。 案例2 填表 政权名称 建立时间 建立者 民族 北宋

西夏

都城

提示:参考教材的有关内容完成。

案例3 想一想,中国最早的纸币是在哪个朝代出现的,为什么?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有哪些优点?今天的货币又有了什么新的发展?

提示:北宋。随着宋代商业活动发展,金属货币因沉重不便携带,因此人们发明了便于携带的纸币。纸币比金属货币携带方便,可以在较大范围内使用,有利于商品的流通。今天的纸币由国家统一发行,具有更高的信用度,使用区域更为广泛,印刷更为精美,有防伪技术,不易仿造;同时纸币发行、管理也更加科学。

案例4阅读诗歌“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

诗中的“杭州“和”汴州”分别指宋的哪两座城市? 提示:南宋都城临安和北宋都城开封。

(2)

这个偏安于南方的政权是谁在哪一年建立的? 提示:1127年赵构建南宋。

(3)这个政权出现了哪些抗金英雄,试举出一例

提示:岳飞抗金。

(3)

这个政权后来统一了全国吗?它是如何灭亡的?

提示:南宋统治者不图进取,未能统一全国,1276年被元朝灭亡。 案例5 耶律阿保机、元昊、完颜阿骨打有哪些共同之处?

提示:(1)都是少数民族的杰出首领 (2)都建立了本民族的政权 (3)都对本民族的发展和边疆地区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4)都创制了本民族的文字。

案例6 在一座墓前的石柱上,后人刻有一幅对联:“正邪自古同冰炭,毁誉于今判真伪。”墓主是宋代人,他是谁? 提示:岳飞

案例7 南宋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谈谈你对这一谚语的理解。

提示:南宋时,水田增加,稻米产量进一步提高。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等地,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河流密布,有“水乡泽国”的美称。这里农业生产技术先进,农民深耕细作,因此,太湖流域稻米产量很大,成为闻名全国的稻米之乡,以至于流传“苏湖熟,天下足”谚语。

案例8汉、唐时,我国对外贸易以陆路为主。为什么到了宋朝,对外贸易以海路为主?想一想,主要有哪些理由。

提示:(1)宋农业和手工业发达,为海外贸易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2)宋与西方陆路交通受阻,促使其通过海路与外国发展通商关系。(3)宋对海外贸易采取鼓励政策,大大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4)宋有发达的造船业和航海技术,能够进行远洋航行。 案例9 仔细看看宋朝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白兔商标,你认为这个商标设计得怎么样?有何特点?可起什么作用?

提示:这个商标还比较粗糙,但它图文并茂,以白兔为商品标记,并辅之以文字说明,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商标。它可起到推销产品、维持信誉的作用。

案例10 列举元朝巩固统治的措施。

提示:①建立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并直接管辖大都及周围地区。在地方设置行省,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②设置宣政院,管理吐蕃。③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案例11 元世祖采取了哪些恢复发展农业的措施?

提示:(1)禁止把农田改为牧场。 (2)鼓励垦荒。 (3)兴修水利。 (4)组织编写<农桑辑要>指导农业生产。 (5)把新增田地和人口多少,作为考核地方官政绩的主要标准。

案例12 有人认为:“既然肯定元朝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为什么还要赞扬文天祥的抗元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提示:不矛盾。我们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重要标准是是否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爱国主义。元统一全国,结束了五代十国及辽宋夏金以来多民族政权对峙的分裂局面,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所以应肯定元朝的统一。但是,蒙古族在统一中原的过程中,也曾经采取了一些破坏生产的做法,遭到中原人民的反对,文天祥抗元代表了这一潮流,应该肯定。同时,文天祥作为南宋大臣,其抗元行为也具有爱国色彩。

案例13 阅读下列词句,回答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石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1)

上述词句分别为哪些词人所写? 提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2)

第一首词的作者的词特点是什么?

提示:特点是气势豪放,意境宏大。是豪放派的开创者

(3)

词中的“大江”是指哪一条江?你还能背出一句与这条江有关的诗吗? 提示:指长江;诗句有“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4)

在现代人的诗词中,有苏轼、辛弃疾这种豪放风格的吗?请举例说明? 提示:有。毛泽东的诗词,风格豪放,气魄宏伟。如他的《沁园春•雪》、《水调歌头•游泳》等。

案例14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诗句是谁写的?你能解释它的意思吗? 提示:文天祥。意思是,自古以来,人都不免一死,但死要死得有价值,有意义,名垂青史。 案例15 想想看,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说活字印刷“既经济,又省时”?今天的印刷业又有什么新的发展?

提示:雕版印刷费工费时,一次印刷后的雕版又无法再派上用场,很不经济。活字印刷术突出两个变:变死字为活字,变死版为活版,既经济又省时。今天的印刷业已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进入到“光与电”的时代,比如激光照排、电脑排版、高速印刷机等。

第七单元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复习教案 明朝

1、

建立:1368年朱元璋建,都应天(今南京)

2、

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措施:(1)调整官制:①中央:撤中书省,废丞相,设殿阁大学士;②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2)实行特务统治:建立厂卫特务机构 (3)文化专制: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

3、

灭亡:明末农民战争,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明亡

清朝(1840前)

1、满洲兴起和建国:①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实行八旗制度 ② 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清,改族名为满洲。

2、1644年清军入关,顺治帝迁都北京,后确立在全国的统治。

3、清朝前期,出现“康乾盛世”。

4、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1)设军机处(雍正) (2)大兴文字狱 (3)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5、清前期疆域:西抵葱岭和巴尔喀什湖北岸,西北包括唐努乌梁海地区,北至西伯利亚,东到太平洋,东北至外兴安岭以北(包括库页岛),南包南沙群岛,是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 明清的对外关系

明:(1)郑和下西洋,华侨开发南洋

(2)戚继光抗倭

清:(1)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2)清168

5、1686年两次雅克萨之战(康熙帝),1689年清与沙俄签《尼布楚条约》规定中俄东段边界 (3)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

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1、新疆地区:(1)平定三藩之乱(康熙)。(2)反对准噶尔贵族噶尔丹的分裂斗争(康熙)。设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漠北地区(乾隆)。(2)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乾隆),设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2、西藏地区:(1)册封**、**

(2)雍正时设驻藏大臣 (3)乾隆时明确规定驻藏大臣和达敕、**地位平等,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3、台湾地区:1683年攻入台湾,1684年清设台湾府,属福建省管辖。

明清时期的文化

1、科学技术:(1)建筑: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北京城:其建筑体现了我国古代都市建筑的最高成就,是世界城市建筑艺术的杰作。 (2)古典科技巨著:①李时珍(明)《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②徐光启(明)《农政全书》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农学体系 ③宋应星(明末清初):《天工开物》:“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④徐霞客(明末)《徐霞客游记》:记述石灰岩地貌是世界地理史上首创。

2、文学:小说:①《三国演义》: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②《水浒传》: 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 ③《西游记》: 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 ④《红楼梦》: 世界文学史上的瑰宝。

4、戏剧:(1)同治、光绪年间,京剧形成。(2)代表作品:①汤显祖:《牡丹亭》 ② 洪升的《长生殿》 ③孔尚任《桃花扇》 检索教材重点、难点 八股取士

是科举制发展到明清的一种表现方式,与以前相比,有两个很大的不同:一是命题考试的内容只限于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书经》、《礼》、《易》、《春秋》),应考者不得发挥自己的见解,二是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就是必须按固定的格式分为八个部分,这是一种格式化试卷。它是文化专制的体现,严重地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思想文化的发展,培养的人才只会成为皇帝的忠实的奴仆。正因为如此,明清之际的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八股取士是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一个表现。 八旗制度

在统一的过程中,努尔哈赤为了加强军事力量,在女真族人中推行八旗制度,这是一种军政合

一、兵民合一的制度。即把女真人族的成年人编为八个部分,即正黄、正红、正蓝、正白、镶黄、镶红、镶蓝、镶白八旗,每一部以一面旗帜作为标志。旗人“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它是一种“以旗统人,即以旗统兵”的一种集军事、行政、经济于一体的制度,,它推动了

女真社会的发展,也巩固了努尔哈赤的地位。

郑和下西洋的条件、目的、经过、意义 条件:(1)国家统一,社会稳定。(2)经济繁荣,国力强盛。(3)造船技术先进,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4)唐、宋、元以来,我国人民在对外贸易中积累了丰富的航海经验。(5)郑和受家庭的影响,对西洋情况有所了解。

目的:为了扩大明朝的政治影响,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满足统治阶级对外国珍奇物品的需求,明成祖派郑和出使西洋诸国。

概况:(1)时间:1405-1433年。(2)次数:七次。(3)海般规模:最大的海船长44丈,宽18丈。(4)船数:每次航行大小船只有200多艘。(5)人数:每次出海2.7-2.8万人。(6)到达范围: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意义:促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比欧洲航海家远航印度和美洲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壮举,它是我国空前的主动外交。为世界航海事业做出了贡献。 局限性:由于不计经济效益,最终悄然结束 闭关锁国政策

是清实行的对外政策,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二是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它是基于中国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而推行,也是清为了对付反清力量,更重要的是此时面临西方殖民者日益猖狂的侵扰活动而实行的政策。闭关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起了自卫的作用,但它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隔绝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经济和文化联系,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是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一个原因之一。 明长城和北京故宫,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地区的进攻,从秦大修长城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大多修筑过长城,其中以汉代和明长城最为宏伟。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约13000多里,大部分至今仍保存完好。明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大规模营建北京,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北京由故宫、皇城、京城三个部分组成,雄伟壮丽。明长城和北京城体现了这一时期建筑艺术的高超成就。

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

(1)据考证,大陆上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经过沿海地区传到了台湾。(2)三国时期,吴国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台湾。(3)隋唐时期,大陆到台湾去的人更多。(4)南宋时,澎湖已隶属福建省晋江县,成为中国行政区域的一部分。(5)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和澎湖。(6)清初,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后清军入台湾,1684年,清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以上事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

但1949年随着国民党蒋介石的败退台湾,加上美国的干预,台湾统一的问题至今尚未解决。我国政府在解决台湾问题上坚持在不承诺放弃武力统一的前提下,用“一国两制”的办法和平统一的基本政策。

探究实践案例

案例1 北京是座历史文化名城,从你接触和了解到的情况,谈谈你对北京的哪些古建筑印象最深,由此产生怎样的感想。

提示:北京古建筑很多,比如:天安门、故宫、天坛。感想可从考古、艺术、旅游、和北京的地位等方面来谈。

案例2 明以前,有哪些朝代曾以南京为都? 提示:三国的吴、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南京为六朝古都)

案例3 想一想,在我国历史上,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哪些? 提示: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

案例4 阅读相关资料,想一想明《大明律》与《秦律》相比,内容上有什么特点。

提示:(1)增加了经济立法。

(2量刑“重其重罪,轻其轻罪”。

案例5 阅读下列材料

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世取士,与秦焚书无异,待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

――廖燕《明太祖论》 (1)“明太祖制世取士 ”指什么历史事件? 提示:八股取士 (2)“秦焚书”又是指什么?

提示:秦的“焚书坑儒”

(3)明、秦的“措施”其目的有何相似之处?

提示:都是为钳制人民思想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治的。

案例6 明代沿袭前代科举取士制度,并形成了八股取士,讨论一下,八股取士有什么新特点?

提示:新特点有:(1)各级考试专用儒家经典上的文句出题。(2)只准用程朱理学的释经观点,不准发挥个人见解。(3)答卷文体有严格规定,只能写成固定格式的八个部分,即只用八股文。

案例7 李诗:“明朝的科举考试标准化、规范化,是一种选拔人材的好办法。”唐武:“不对。明朝的科举制度束缚人们的思想,扼杀人们的聪明才智,危害极大。”想一想:哪一种说法对呢,为什么?

提示:双方各有道理。如果仅从考试制度来看,明朝用八股文考试的办法,是考试规范化的结果,增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对于以后的考试制度也有借鉴意义。这确是文官考试制度的进步。但是由于各种规定过于僵硬死板,以文体束缚了内容的发挥,加之命题内容的狭窄,也确有束缚思想的作用。尤其是儒生们把考试做官作为自己学习的终极目的,只知道攻读“四书五经”,钻研八股,而不讲求实际学问,更背离了考试的初衷,败坏了学风。

案例8 正德(1506-1521年)以前,百姓„„十九在田。盖因„„百姓安于农亩,无有他志,官府亦驱之就农,不加烦扰„„昔日逐末(商业)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业工商者,三倍于前矣。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

1、

举例说明明初“驱之就农”的措施

提示:奖励垦荒,推行屯田,兴修水利,鼓励种植经济作物,减免赋税

2、“今去农而改业工商者,三倍于前”这反映了一种什么现象?这种现象到明朝中后期产生了什么影响?

提示:反映了当时转业从事工商业的人很多,出现了商品经济繁荣的现象。从而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案例9 比较岳飞与戚继光活动性质的不同?

戚继光是抗击外来侵略势力,岳飞是反对国内少数民族对中原地区的侵扰。戚继光抗倭斗争代表的是中华民族的利益,岳飞抗金代表的是中原和江南人民的利益,戚继光是民族英雄,岳飞是抗金将领. 案例10 谈谈你对“粉身碎骨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的理解。 提示:诗言志。两句诗主要表现了于谦坚持抗敌,不惜牺牲的决心。

案例11 《尼布楚条约》是在什么情况下签订的?它的签订有什么意义?

提示:条约是在经过两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清军打败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的沙俄侵略军,挫败了其武力侵占我国黑龙江流域的情况下,中俄双方经过谈判签订的。其意义是这是一个平等的条约,它的签订,明确划分了中俄东段边界,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维护了我国领土的完整。

案例12 比较清朝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图,说说两幅地图的差别。你知道我国北方为什么会失去大片领土吗?

提示:本题先查阅中国近代史中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有关沙俄割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的内容。比较结果是清朝疆域大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疆域。主要原因是我国北方大片领土在近代史上被沙俄割占。

案例13 元朝与清朝是怎样加强对西藏、台湾的管辖?

提示:元朝在西藏委派官吏,驻扎军队,清查户口,征收赋税,西藏成为元朝正式行政区。元政府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台湾)。清顺治帝和康熙帝确立了中央册封**、**的制度,雍正皇帝设置驻藏大臣,乾隆时明确规定驻藏大臣和**、**地位平等,共同管理西藏。清朝1683年进军台湾,1684年设台湾府,属福建省管辖。

案例14 综观18世纪末19世纪初期的中国科学技术,就是这样:在近代科学的园地里仍然是空白一片;在传统科学的发展中,则由于中西文化的交流的中断而陷入停滞„„整个中国科学技术在封建专制主义的严重束缚下,走进了列胡同。在西方科学技术普遍繁荣的年代,中国科学技术却陷入了停滞状态,这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就不能不是一个极大的悲剧。

――-《中西500年对比》

1、从上述材料来看,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时候,中国正处在哪个封建王朝的统治下? 提示:正处在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之下。

2、

根据材料,找出中国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 提示:落后原因:(1)清朝统治者加强文化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推行八股取士,不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2)封建统治者推行闭关政策,阻碍中西文化的正常交流,使中国失去吸收外来先进科技文化的条件。(3)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不能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出迫切要求和推动力。 案例15 材料:(16世纪前期)番彝伊朗机假朝贡,占据屯门海澳,时肆剽掠,屠食婴儿。请将文献材料记载的葡萄牙殖民者的侵略行径同郑和下西洋活动进行比较,说明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

提示:两者航海的背景、目的、手段(方式)及结果都不同。郑和航海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而葡萄牙殖民者的航海是通过航海进行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以牟取暴利为目的;在手段和方式上,郑和下西洋采取的是和平贸易、友好交往的形式,因而深受各国人民的欢迎就是一个明证。葡萄牙殖民伴随着航海活动而来,是残暴血腥的殖民侵略活动。如材料中所说。因此,他们所到之处,无不引起了当地人们的痛恨和反抗。这同郑和下西洋,有着本质的区别。

案例16 郑成功和康熙帝都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你同意这一观点吗?

提示:同意。因为两人都抗击了外国侵略者的侵略,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

案例17 为什么在明朝和清朝前期的思想、文学领域出现了反封建专制和追求民主的进步思想?

提示:明朝和清朝前期,封建制度逐渐走向衰落。统治者为了挽救危机,大力加强封建君主专制主义的统治,用封建思想束缚人民的思想。但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来的科学技术的提高,给反封建专制、民主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思想领域涌现了一批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思想家,文学作品中也出现了反封建专制和礼教的民主思想。

案例18 李诗:“明成祖朱棣登上帝位,同东汉光武帝刘秀有些相似。你看他们都是皇族,本来又都轮不上做皇帝,后来都登上了帝位。”唐武:“不对。朱棣登上帝位,同刘秀不一样。刘秀是在西汉灭亡后才称帝的,另建东汉王朝的。我看朱棣更像唐太宗李世民,他们都是皇

子,又都是依靠武力夺取帝位的。”想一想,他们谁说的对?

提示:李诗的看法有一定道理,但只看到了表面。唐武的观点抓住了本质问题,因而也更加深刻。

第五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

开运河 创科举

[课标内容] ①了解隋朝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②以大运河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隋朝的建立;隋朝统一的时间及其意义;大运河开凿的时间、南北起止及中心点;大运河的作用;隋文帝开科举制的先河;隋炀帝创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科举制的作用和影响。

①结合《隋运河》图讲解大运河的开凿,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结合图文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

②联系隋以前中国古代的主要选官制度,说明隋创立科举制的作用和意义,培养学生综合说明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对隋炀帝的评价,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④通过课后题“比较隋朝和秦朝,看看它们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隋朝统一及其历史作用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②结合课中题,补充历代诗人对隋大运河的咏叹,对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功过进行讨论。结合卡通问答中有关科举制的介绍和课后题,对科举制的作用进行讨论。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学生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在共同探讨的过程中,对历史事件做出评价。

③写一个关于隋炀帝功过的短评,进行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本课学习,进一步认识到国家的统

一、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了解隋运河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长的运河,至今还在发挥重要作用,它的开凿显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③理解科举制的作用,初步认识人事制度建设对国家的重要性。

[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大运河的开凿

2、科举制的创立

二、难点

1、大运河为什么在隋朝时开凿?

2、进士科的创设标志着科举制正式形成。

3、就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功过和科举制的作用引导学生勇于多角度提出问题,共同探究,并做出解释。

[教学方法] 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

[导入新课]

一、隋朝统一南北

隋朝的建立,弄清楚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及都城所在地。就定都长安,要求学生归纳隋以前还有哪些朝代在此建都。隋统一南北讲清时间及所灭的政权。其意义结合“隋朝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讲解。

二、大运河的开凿

1、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

2、大运河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3、大运河的作用

三、科举制的创立

1、隋文帝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

2、隋炀帝创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3、科举制的作用和影响

[小结] 就隋的建立和统一南北的有关知识提问,指出隋开凿的大运河和创立的科举制对后世影响巨大。请一位学生简要归纳这两个历史事件的影响。

[课后活动与探究] 课后收集隋炀帝的有关资料,结合本课所学的有关知识,写一篇评价隋炀帝的短文。

[课后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

第1课

开运河 创科举

1、(

)年,(

)废北周皇帝,建立隋朝,定都(

)。

2、(

)年,隋朝灭掉南方的(

),南北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

3、605年,(

)下令开凿大运河。

4、大运河以(

)为中心,北通(

),南达(

),全长(

)多千米。

5、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或作用:大运河的开凿,对南北(

)和(

)起了很大的作用。

6、开凿大运河的目的:隋朝统一后(

)。

7、开科举制先河的是(

)。(

)又创设(

),科举制正式形成。

8、隋文帝创立科举制的目的:改革(

)的办法,通过分科考试(

)。

9、科举制打破了(

)的限制,给一般的知识分子提供了(

)的机会;同时,为统治者(

)拓宽了道路。隋朝创立的科举制对后世影响深远,以后各朝都相继沿用。

10、隋末农民起义军中(

)、(

)领导的(

)势力最大。 第2课

贞观之治

[课标内容] 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唐太宗与玄武门之变,轻徭薄赋、知人善任,重视纳谏;加强中央权力,完善科举制度;贞观之治。

①通过分析唐太宗的执政措施和政绩,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②引导学生分析概括贞观之治的内容,初步了解归纳、分析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盛世”现象,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和历史观点。

③结合课文的引文、课中思考题及课后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和以史论证、史论结合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贞观之治内容的教学和观看图片、录像资料,让学生感知唐太宗的治国思想,认识盛世局面的出现是统治者为稳定社会、巩固统治而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合理调整统治政策的结果。

②搜集有关唐太宗的史料,运用“自学——问题——讨论”法,对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有关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唐太宗是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接受隋亡的教训,进一步调整统治政策,因而出现了“贞观之治”。通过对其统治措施和政绩的教学,加深学生对杰出人物和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前进所起作用的理解。

②轻徭薄赋是历代统治者恢复经济、稳定社会、巩固统治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对唐太宗轻徭薄赋的原因、措施及作用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减轻民众负担、以民为本的重要性。

③通过唐太宗重视和善于纳谏的故事,培养学生勇于接受批评的品德。

[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贞观之治”的含义

2、“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3、“贞观之治”的内容

二、难点

1、如何评价唐太宗

2、如何看待历史上出现的“盛世”现象

[教学方法] 采用“自学——问题——讨论”教学法

[导入新课] 提问:隋朝为什么会像秦王朝一样建立不久就爆发了农民起义?结果如何?

教师指出:在隋朝统治土崩之际,群雄并起,一些隋朝官员乘机起兵反隋,其中就有后来建立唐朝的李渊、李世民父子。

一、玄武门之变

1、唐朝的建立

2、玄武门之变

二、轻徭薄赋

1、原因

2、表现

3、作用

三、知人善任

1、原因

2、表现

3、作用

四、加强中央集权

五、完善科举制度

六、“贞观之治”的含义

[小结] 要求学生谈谈对唐太宗的评价,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以突破难点。

[课后活动与探究] 课后收集隋炀帝的有关资料,结合本课所学的有关知识,写一篇评价隋炀帝的短文。

[课后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 第2课

贞观之治

1、(

)年,(

)建立唐朝,定都(

)。

2、唐太宗的名字叫(

),他要位期间的年号为(

),他是发动(

)做了皇帝。

3、认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的是(

)。他重用富于谋略的(

)和善断大事的(

)为相,人称“房谋杜断”。前后向唐太宗上谏200多次的大臣是(

)。

4、唐太宗贞观年间,为了防止宰相专权,集思广益,减少政策失误,采取的措施是(

)。

5、唐初沿用(

)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是指(

)、(

)和(

);六部是指(

)(

)(

)(

)(

)(

)。六部隶属于三省中(

)省。

6、唐太宗为解决“民少吏多”的弊端,采取的措施是(

)。

7、唐朝科举的常设科目是(

)和(

)。在当时通过科举考试做官,应该考(

)科。

8、唐太宗在位期间,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史称(

)。

9、“贞观之治”的局面是怎样出现的?

第3课

开元盛世

[课标内容] 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贞观遗风”;唐玄宗前期的统治措施;开元盛世;曲辕犁和筒车;唐都长安。

①通过对武则天的评价,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②通过对开元盛世局面的形成及其表现的分析,引导学生理清教材的内在联系,初步掌握综合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①了解武则天由后妃到皇帝的历史过程及其政绩,认识武则天的历史地位及其局限性,运用两分法评价武则天。

②通过对唐太过、武则天及唐玄宗前期的综合分析,说明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基础及其主客观条件,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现象,认识历史发展的内在联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她当权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为唐朝走向全盛奠定了基础。武则天是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承前启后作用的重要人物。

②唐玄宗在贞观之治和武则天业绩的基础上,励精图治,其统治前期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③唐都长安是当时著名的国际性大都市,是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引导学生认识大

唐盛世的历史地位,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开元盛世

二、难点

如何评价武则天

[教学方法] 问题导学探究法

[导入新课] 提问:什么是贞观之治?贞观之治的局面是怎样出现的?

教师指出:649年,唐太宗死后,贞观之治的局面如何发展?唐朝的国势走向如何?接着,教师板书课题。

一、女皇武则天

1、武则天掌权和称帝

2、“贞观遗风”

二、开元盛世

1、唐玄宗前期的政绩

2、开元盛世

3、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4、唐都长安

[小结] 通过小结,简要介绍唐朝从建国、强盛到衰亡的历史过程,使学生对唐朝的历史有大致了解。

[课后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

第3课

开元盛世

1、(

)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她是废唐中宗而自立皇帝,改国号为(

)。

2、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是在唐玄宗(

)期,史称“

”。

3、描绘“开元盛世”的基本情况:

4、唐朝改进的生产工具,主要有(

)和(

)。

5、负有盛名的“唐三彩”产于(

)。

6、唐都长安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著名的(

),人口达(

)万。

7、写出诗人杜甫称颂“开元盛世”的诗: 第4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

[课标内容] 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唐朝疆域的四至;唐朝与东突厥的关系;唐太宗尊为“天可汗”;松赞干布统一吐蕃;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会盟。

①通过对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及其作用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认识历史问题的思维能力。

②通过对唐太宗、松赞干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为发展民族关系所做出贡献的分析,培

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唐朝与突厥、吐蕃等民族关系的了解,理解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②运用阅读、讨论和联想比较法,探究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及其表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唐朝疆域广大,唐政府实行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之间的友好交住空前频繁。唐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时期。

②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受到北方各族的拥护,被尊为“天可汗”。

③松赞干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不发展唐蕃关系,促进汉藏交往做出了杰出贡献。

④突厥、吐蕃、回纥、南诏等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都对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和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唐朝与吐蕃的关系

二、难点

唐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

[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导学探究法

[导入新课] 提问:“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情况?

教师指出:唐朝前期处于繁荣阶段,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时期。这一时期,唐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得到发展。

一、天可汗

1、唐朝的疆域

2、边疆各族的分布

3、唐朝与突厥的关系

4、唐太宗被尊为“天可汗”

二、唐蕃和亲与会盟

1、松赞干布统一吐蕃

2、文成公主入藏

3、金城公主入藏

4、唐蕃会盟

[小结] 用图表法小结有关内容。

民族 活动地区 政权名称 重要首领 与唐关系

突厥

吐蕃

回纥

南诏

[课后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

第4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

1、唐的疆域:东到(

),西达(

),东北至(

)以北和(

),

南及(

),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2、唐太宗派兵攻打(

)突厥,俘其首领(

),对他进行了优待。

3、唐太宗(

)受到北方各族的拥护,被尊为“

”。

4、唐朝对西域的管辖:(

)在天山以南设立(

)都护府,(

)在天山以北设立(

)都护府。这些是唐朝对西域地区的统治机构。

5、吐蕃是(

)的祖先,很早就居住在(

)。7世纪前期,吐蕃首领(

)统一各部,建立政权,以

( 今

)为都城。

6、派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的皇帝是(

)。派金城公主与尺带珠丹和亲的皇帝是

7、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同唐朝已经“

”了。

8、(

)至今还屹立在拉萨大昭寺前,成为汉藏两族团结友好的象征。

9、(

)年,吐蕃与唐朝会盟。盟约里说:“患难相恤,暴掠不作”。 第5课

唐代的中外交往

[课标内容] 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长安是唐朝陆路交通中心;广州是最大的外贸港口;唐朝政府在广州设置市舶司;唐朝政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日本、大食、天竺等国向唐朝派遣使节;日本的遣唐使和留学生;鉴真东渡;玄奘西游。

①通过对唐朝对外交往盛况空前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②通过引导学生解答课后的比较鉴真和玄奘共同点的习题,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法说明历史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对唐僧取经的故事与历史事实的联系和区别的分析,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和历史事实的鉴别能力。

④通过对《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的观察,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联系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内容,使学生感知唐代中外交往盛况空前的景况,认识唐朝政府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的政治经济条件及其重大作用。

②运用观察、联想、比较、讨论等方法讲授本课内容,使学生感知日本等国的遣唐使节和中国的鉴真、玄奘等,为发展唐代中外友好交往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及其重大贡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唐代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外交通发达,政府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由此可见,国力的强大是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基础,开放的对外政策有利于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和社会进步。

②日本等国的遣唐使、中国的高僧鉴真、玄奘等为发展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的精神得到后人的景仰和继承。

[重点和难点] 重点:唐朝对外开放的政策。

难点:唐朝的对外开放丰富了中外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

[教学方法] 问题导学法

[教学纲要]

一、遣唐使

1、唐朝的对外交通

2、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

3、日本遣唐朝使

4、天竺、大食、新罗的遣唐使节

二、鉴真东渡

1、鉴真东渡的艰辛历程

2、鉴真的贡献

三、玄奘西游

1、玄奘西游的艰苦经历

2、玄奘西游的贡献

[课堂练习] 学生做“课课练”习题,独立完成。

第5课

唐代的中外交往

1、唐朝最大的外贸港口是(

)。唐政府在广州设置(

),管理对外贸易,这是历史上最早设置管理对外贸易的官署。

2、唐政府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与唐朝通商的国家达(

)多个。

3、(

)先后13次派出遣唐使,使团宠大,居各国之首。

4、日本赴唐朝留学生中最有名的是(

),唐朝赴日本最有影响的使者是(

)。

5、唐玄宗时,鉴真六次东渡日本,向日本传播(

),还把唐朝的建筑技术、医药知识、绘画传给日本。他死后安葬在日本奈良的(

)。

6、唐太宗时,僧人(

)西游(

)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

》成为研究古代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佛教的典籍。

7、玄奘把从印度带回来的佛经和佛像珍藏在今天西安的(

)。

8、日本的大化改新是仿照(

)制度进行的改革。8世纪前期,日本留学生吉备真备和学问僧空海在利用(

)的基础上,创造了日本的文字(

)——片假名和平假名。

第6课

隋唐的科学技术

[课标内容] ①以赵州桥为例,体会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②了解雕版印刷术,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赵州桥;隋唐时期已发明雕版印刷术;《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的最早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僧一行实测子午线;药王孙思邈。

①通过观察《赵州桥》图和晚唐《金刚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掘历史信息的能力。

②通过自刻印章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

③通过思考孙思邈关于卫生保健的主张,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知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①观察《赵州桥》图,思考赵州桥有何特点,认识赵州桥在桥梁史上的地位,学会对历史图像进观察、提练信息并深入探究。

②通过实践了解雕版印刷的基本方法,通过阅读了解雕版印刷的情况,通过换位假设、逆

向推理认识雕版印刷发明的意义。

③了解隋唐时期天文和医学的重要成就,学会以问题作引导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隋唐时期科学技术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增强对祖国历史的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②学习隋唐科学家和发明者借鉴前人经验、注重实践、勇于创新、服务百姓的精神。

③通过思考孙思邈关于卫生保健的主张,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重点和难点] 重点:

1、隋朝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赵州桥。

2、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难点:僧一行测量子午线和药王孙思邈,这两个知识点,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导学探究法

[教学纲要]

一、赵州桥

1、赵州桥的特点

2、赵州桥建造的意义

二、雕版印刷术

1、印章与拓碑

2、隋唐雕版印刷的方法

3、晚唐印刷《金刚经》

4、发明雕版印刷术的意义

三、僧一行测量子午线

四、药王孙思邈 [课堂练习] 学生完成课本上习题。

第6课

隋唐的科学技术练习

1、隋朝工匠(

)设计和主持建造的(

)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石拱桥。

2、我国早在(

)代就知道刻字技术,(

)时,刻石和印章开始出现。雕版印刷大约在(

)时就出现了。

3、(

)印制的《

》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后来,雕版印刷术传到(

)、(

)等地。

4、唐玄宗时,在世界上首次主持实测出子午线长度的是(

),本名张遂。他制定出《

》,形成了我国古代成熟的历法体系。他还在世界上首次发现(

)现象,比英国天文学家哈雷提出的恒星自行观点早了近(

)年。

5、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主张医生不贪,有同情心,对患者一视同仁的是隋唐的是(

),著有《

》,后世尊称他为“

”。

6、孙思邈出生于(

)朝,死于(

)朝。

7、唐政府组织编著的《

》,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正式颁布的药典,被唐政府列为医校教科书。

8、隋唐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第7课

隋唐的文学艺术

[课标内容] ①以唐诗为例,了解唐代文学的成就。

②列举隋唐时期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白居易的诗;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张旭、怀素的草书;初唐画家阎立本、“画圣”吴道子;敦煌莫高窟是我国最大的石窟艺术宝库群;隋朝音乐家万宝常、唐朝音乐家李龟年;隋唐时的健舞和软舞及其代表作。

①通过对隋唐文化高度繁荣原因的分析,使学生初步了解政治、经济与文艺的关系。

②通过对唐诗、隋唐书法绘画以及石窟艺术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学艺术欣赏能力。

③通过想像李白诗的意境进行作画和临摹颜字与柳字,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动手实践以及临帖练字的兴趣。

④通过学习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作诗态度与怀素学书的事迹,培养学生勤奋学习、锲而不舍的学习态度与探究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

①感知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成就,认识他们诗歌的特点,理解唐朝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学会联系已学知识理解历史问题的方法。

②感知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和阎立本、吴道子的书画作品,认识他们作品的特点,理解唐朝是我国书法和绘画艺术高度繁荣的时代。 ③通过感知史实,理解莫高窟是我国最大的石窟艺术群和世界艺术的瑰宝。通过思考莫高窟壁画历经千余年仍保存较好的原因,学会跨学科综合分析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隋唐时期文学艺术名家辈出,成就辉煌,在我国和世界文学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由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②学习李白、杜甫、白居易热爱祖国、同情人民、关怀民情的高尚情操。

[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诗歌的黄金时代。

2、隋唐的书法与绘画成就。

[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导学探究法

[教学纲要]

一、诗歌的黄金时代

1、唐代诗歌的空前繁荣

2、“诗仙”李白及其诗歌成就

3、“诗圣”杜甫及其诗歌成就

4、白居易及其诗歌成就

二、书法与绘画

1、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

2、张旭、怀素的草书

3、阎立本和吴道子的绘画

三、敦煌莫高窟

四、音乐和舞蹈

1、音乐家万宝常和李龟年

2、隋唐的健舞和软舞

[课堂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练习,教师讲评。

第7课

隋唐的文学艺术

1、(

)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流传下来的有近(

)首。

2、唐朝著名书法家(

)、(

)的楷书,(

)、(

)的草书,各成一体。张旭创造了“

”,怀素将张旭的狂草发扬光大。

3、唐初画家阎立本以(

)著名。盛唐画家吴道子,(

)画和(

)画造诣很高,被后人尊称为“

”。

4、吴道子画的《

》,人们称赞说“吴带当风”。

5、(

)又称千佛洞,大部分开凿于(

)时期。莫高窟是我国最大的(

)艺术群,也是世界艺术的瑰宝。位于(

)东南(

)的断崖上。

6、莫高窟现存壁画(

)多平方米,其中最为优秀的作品是(

)和(

)。

7、隋朝的(

)和唐朝的(

)是当时著名的音乐家。隋朝时期的舞蹈有雄劲的(

)和柔和婉转的(

)。唐朝的《

》和《

》是其中的代表。

8、连线题:

孙思邈

草圣

诗圣

药王

李龟年

歌圣

第五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隋朝、唐朝的都城都是在(

)

A长安

B东京

C北京

D南京

2、隋朝在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贡献的是(

)

A.隋朝的统一

B.中央设立三省六部制 C.开创科举制

D.开凿大运河

3、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请你计算一下,隋朝完成全国的统一到最后的灭亡,前后仅经历了(

)A.36年B.37年C.28年D.29年

4、下列人物中与成语“罄竹难书”有直接关系的是: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

5、隋朝重新统一南北是在(

)

A、581年 B、605年 C、601年 D、589年

6、认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能知人善任、重视讷谏的皇帝是(

)

A杨坚

B唐太宗

C唐玄宗

D武则天

7、三省六部制源于(

)

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8、“三省六部制”中负责起草政令的是(

)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御史台

9、人们把谁的统治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10、以下关于唐朝盛世繁荣时社会风貌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

)

A、国人饮茶之风盛于唐朝,茶成为生活的必需品

B、妇女以穿着男装、幼年缠足、骑马出游为时尚

C、各民族的音乐和舞蹈在中原受到追捧

D、长安城里云集边疆各族和世界许多国家的留学生

11、隋朝时开凿的南北大运河以什么地方为中心(

) A、长安

B、涿郡

C、洛阳

D、余杭

12、隋朝的统治类似于下列哪一个朝代?

(

) A.秦朝

B.东汉

C.西晋

D.东晋

13、“赞普”是哪个民族对君王的称呼?(

)

A、匈奴 B、鲜卑

C、吐蕃

D、女真

14、公元八世纪时世界最大的城市是(

)

A、罗马

B、长安 C、洛阳

D、开封

15、哪位诗人的诗被誉为“诗史”? (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李杜

被西北各少数民族首领尊称为“天可汗”的是

A、汉武帝 B、隋文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16、“贞观之治”是中国古代史上为政宽容,对外开放和国力强盛的时期,此局面的形成得益于谁的领导。(

)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17、被称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的是(

) A、龙门石窟的佛像 B、云冈石窟的佛像

C、莫高窟的壁画与塑像 D、乐山大佛

18、唐朝实行的行政制度是(

)

A、郡县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羁縻州”制度

19、下列与武则天有关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代唐高宗视政,初显管理才能。

B、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

C、“武周政治”时期,社会经济达到前所未有的极盛时期。

D、以残酷诛杀的手段对付李唐宗室

20、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的国家是(

)A.朝鲜

B.印度

C.日本

D.印度尼西亚

21、隋朝时,设计并主持建造赵州桥的是(

)

A、僧一行 B、郭守敬 C、鲁班 D、李春

22、下列关于历史手抄报的特点中不正确的是(

)

A、历史手抄报是以中国历史为基本内容的手写报纸;B、它有显眼的报头、报名并设有一定的栏目;C、以文字书写为主;D、也配有一定的图画、图案。

23、僧人都有法号,“西天取经”的陈祎,法号是(

) A、三藏

B、玄奘

C、鉴真

D、一行 24唐朝文学里,最光彩夺目的是 (

) A.辞赋

B.诗歌

C.散文

D.词曲

25、在唐代众多的诗人中,最杰出的三位是(

) A、李白、 杜甫、 白居易

B、王维 、陈子昂、 岑参

C、李商隐、 杜牧、 贺知章

D、王昌龄、 孟浩然 、王之涣

26、“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知得失”中的第二个“人”指的是(

)

A、魏征

B、房玄龄

C、杜如晦

D、姚崇

27、唐朝的哪座城市,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

)

A.洛阳

B.长安

C.扬州

D.成都

28、现在各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的原因是

(

) A.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B.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声望

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

D.中国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

29、莫高窟被称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主要因为

(

)

A.有大量的碑刻书法

B.有大量精美的彩塑和壁画

C.大批宝物被劫掠到国外

D.建筑具有独创风格 30、下列关于唐代历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饮茶之风风靡全国

B.人们可以用上青瓷碗白瓷壶

C.农民可以用曲辕犁犁耕,筒车灌溉 D.除夕夜,百姓挂年画,贴“桃符”

31、自称是唐朝皇帝外甥的少数民族首领是下列哪个民族的?(

)

A.吐蕃

B.回鹘

C.突厥

D.南诏

32、唐代两位最著名的散文家是(

) A、韩愈和柳宗元

B、李白和杜甫 C、李商隐和杜牧

D、王维和岑参

33、在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三朝治国措施的共同点是重视人才、任用贤能。下面历史人物中哪些是在唐玄宗时被提拔担任宰相的(

)

①房玄龄 ②杜如晦 ③魏征 ④姚崇 ⑤宋暻

A.①②

B.③④⑤

C.①②③

D.④⑤

34、为“唐风洋溢奈良城”做出贡献的中国僧人是(

)

A、鉴真

B、玄奘

C、阿倍仲麻侣

D、一行

35、你知道电视剧《西游记》剧中的唐僧是依据历史上哪个人物原型创作的?(

) A.玄奘

B.鉴真

C.戒贤

D.普照

36、隋唐时期处于我国封建社会的(

)

A、开始形成时期

B、初步发展时期

C、繁荣发展时期

D、走向衰落时期

37、下面有关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 A、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 B、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政治比较清明;

C、社会安定,经济发展;D、提拔姚崇、宋璟等一批有才干的人

38、“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句话出自: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中宗 D、唐玄宗

39、维吾尔族的祖先是:

A、突厥人 B、靺鞨族 C、六诏 D、回纥族

40、唐朝时先后13次派遣唐使到中国的国家是(

)

A、朝鲜 B、日本 C、大食 D、波斯

41、同李白、王维等大诗人有着深厚友情的日本留学生是(

)A、崔致远 B、阿倍仲麻吕 C、卑路斯 D、马可波罗

42、隋唐文化处在我国封建文化的(

)

A、高峰时期 B、形成时期 C、发展时期 D、衰落时期

43、有关鉴真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他是唐玄宗时的一位高僧

B、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的古代建筑唐招提寺由他主持设计

C、他被日本药商界奉为始祖

D、他帮助日本创制了日本文字

44、要研究古代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佛教,应查阅(

) A、《马可•波罗行纪》

B、《资治通鉴》 C、《大唐西域记》

D、《西游记》

45、古代一个平民百姓通过读书途径做官,出人头地,最早应在(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二、填空

46、唐政府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与唐朝通商的国家达(

)多个。

47、(

)先后13次派出遣唐使,使团宠大,居各国之首。

48、日本赴唐朝留学生中最有名的是(

),唐朝赴日本最有影响的使者是(

)。

49、我国早在(

)代就知道刻字技术,(

)时,刻石和印章开始出现。雕版印刷大约在(

)时就出现了。

50、(

)印制的《

》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后来,雕版印刷术传到(

)、(

)等地。

51、唐玄宗时,在世界上首次主持实测出子午线长度的是(

),本名张遂。他制定出《

》,形成了我国古代成熟的历法体系。他还在世界上首次发现(

)现象,比英国天文学家哈雷提出的恒星自行观点早了近(

)年。

52、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主张医生不贪,有同情心,对患者一视同仁的是隋唐的(

),著有《

》,后世尊称他为“

”。

53、唐政府组织编著的《

》,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正式颁布的药典,被唐政府列为医校教科书。

54、(

)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流传下来的有近(

)首。

55、唐朝著名书法家(

)、(

)的楷书,(

)、(

)的草书,各成一体。张旭创造了“

”。

56、唐初画家阎立本以(

)著名。盛唐画家吴道子,被后人尊称为“

”。

57、吴道子画的《

》,人们称赞说“吴带当风”。

58、莫高窟又称(

),大部分开凿于(

)时期。是我国最大的(

)艺术群,也是世界艺术的瑰宝。

59、莫高窟现存壁画中最为优秀的作品是(

)和(

)。 60、隋朝的(

)和唐朝的(

)是当时著名的音乐家。隋朝时期的舞蹈有雄劲的(

)和柔和婉转的(

)。唐朝的《

》和《

》是其中的代表。

61、开科举制先河的是(

)。(

)又创设(

),科举制正式形成。

62、唐朝最大的外贸港口是(

)。唐政府在广州设置(

),管理对外贸易,这是历史上最早设置管理对外贸易的官署。

三、材料题:

63、阅读材料:唐朝一位皇帝与魏征讨论用人时说:“为事择官,不可粗率。用一好人,别的好人都来了;用坏一人,别的坏人都跟着进来。”

①这是唐朝哪位皇帝与魏征的对话?表明他们用人的标准是什么?

②他们的用人标准在今天有何借鉴意义?

6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尺带珠丹致唐朝皇帝的上书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

)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友好关系?唐朝与这个民族“和同为一家”的另一史

实是什么?

吐蕃(现在的藏族),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

(2)材料二表明了唐朝在处理少数民族问题上的政策是怎样的?

唐朝推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与少数民族通好。

(3)根据以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你对唐朝的少数民族政策有什么看法?这种开明的民族政策,使各民族相互交流、互相融合,密切了各族人民之间的关系,是很值得提倡的政策。

四、问答题:

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各有什么特色?写出他们的主要代表作。

第五篇:2017中考政治重大时政复习专题四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素材

专题四 民族团结 国家统一

1.2015年9月8日上午,西藏各族各界干部群众约2万人欢聚拉萨市布达拉宫广场,热烈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贺匾上题词“加强民族团结 建设美丽西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中央代表团团长俞正声出席庆祝大会并讲话。

2.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5年9月24日发表《新疆各民族平等团结发展的历史见证》白皮书,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主要安排。白皮书运用大量翔实数据和具体事例,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不断夯实发展基础、改善民生造福各族人民、推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依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发挥兵团特殊作用、国家对新疆的支持与帮助等九个方面,全面介绍60年来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3.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的通知。通知要求加强民族教育。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和第六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制订学校民族教育指导意见,指导各地建立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常态化机制。印发《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指导意见》。启动《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普通高中)》修订工作。印发《内地民族班改革和发展长远规划(2016-2025年)》。修订印发《进一步加强内地西藏班、新疆班工作意见》,推进内地民族班混班教学、混合住宿。启动实施少数民族高端人才培养工作。启动南疆双语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落实推进西藏和四省藏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意见。

4.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5年11月7日下午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习近平强调,面对新形势,站在两岸关系发展的新起点上,两岸双方应该胸怀民族整体利益、紧跟时代前进步伐,携手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格局,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5. 2016年2月20日,以“福天福地福文化 海风海韵海峡情”为主题的“2016年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在福州举行,文化节上以非遗展演、民俗巡游等形式,诠释两岸文化艺术,展现民俗风情魅力。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创办于2008年,由“闽都民俗文化节”发展而来。

上一篇:农办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民宗讲话会议记录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