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节能建筑给水论文

2022-04-17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高层建筑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建筑设计阶段,给排水设计已经成为工程建设中不可缺少一个重要环节。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高层节能建筑给水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层节能建筑给水论文 篇1:

高层公共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节能途径探析①

摘要:近些年,伴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土地资源愈发紧张,高层建筑数量更是连年攀升。高层公共建筑给排水体系能源消耗巨大,尤其是水资源自身以及供水过程中的电力消耗。现如今,水资源保护已成为全社会共识,而我国水资源短缺局面也在不断加重,社会生产生活节能节水刻不容缓。因此,高层公共建筑给排水工程应重点关注节能手段的有效运用。在本文中,笔者将会针对高层公共建筑给排水工程节能途径进行初步分析与探讨,希望借此可对相关从业人员起到一定借鉴价值。

关键词:高层公共建筑,给排水工程,节能途径

引言:现如今,在国家的大力号召与监管下,社会各界已对节能节水生产理念拥有足够的认可与理解,众多节水节能工程也在广泛实施,但我国水资源与能源的整体局面依旧十分严峻。改革开放初期,经济问题是全社会面临的首要难点。因此,发展过程未能真正顾及到环境保护,水污染愈发严重,加之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水危机成为困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关键节点。在此影响下,高层公共建筑给排水工程应同步关注节能与节水工作的落实,注重环保技术策略的全面应用,优化能源与水资源的利用比例。

1、高层公共建筑节水工作内涵

高层公共建筑给排水工程建设阶段,建筑企业不仅要关注节水措施的有效性,更需要明确节水理念实施的真正内涵,正确把握节能节水体系建设切入点,避免因理解与思维误区导致高层公共建筑节能体系失衡。高层公共建筑给排水工程节能节水工作应从三个角度入手,分别为:开源节水、节流节水、过程节水。三种节水方式需同步辅以节能技术手段,虽然其理念与侧重点不同,但最终目的完全一致,都是为了减少水资源以及能源供应消耗。开源节水是针对给水过程进行合理设计,可建设雨水收集系统与中水循环系统,拓展高层公共建筑用水渠道,并同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而这种手段不仅可起到节水效果,亦可降低高层建筑供水过程的能源消耗。节流节水与过程节水主要针对用水过程,采用合理的用水方式,避免用水过程出现浪费,如水压控制。高层公共建筑通常会配备中央空调系统,其在保证建筑内部空间舒适度层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空调系统同样会消耗大量电能与水资源。因此,给排水工程的过程节水也要注重空调能耗问题,优化冷却水循环系统,降低水资源与电力能源的消耗。

2、高层公共建筑给排水系统节能问题分析

近些年,为控制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高层公共建筑给排水系统节能节水措施也在广泛实施,但很多措施在实际落实环节存在诸多问题,节能节水效果不佳。

2.1、给排水系统自身存在严重的能源浪费现象

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是维持各项功能服务稳定运行的关键,其直接影响到使用质量与人民群众的居住使用体验。但当前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建造多将注意力放在维持给排水系统运作稳定层面,并没有真正关心给排水系统带来的能源浪费问题,而这种现象与当前社会发展背景背道而驰。因此,高层公共建筑想要实现能源层面的节约利用,应对给排水系统设计与建造环节进行技术改造与升级,将节能环保放在工程规划的革新位置,确保其不仅满足建筑功能運作需求,亦可最大限度发挥能源价值,消除能源浪费现象,倘若这个目标不能实现,我国高层公共建筑的整体发展将受到极大影响。

2.2、热水系统存在无效冷水问题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高层公共建筑给排水工程也在不断改进,人民群众对建筑各项功能的需求标准更是快速升级,在此影响下,给排水工程必须配备科学且稳定的热水循环系统。但是,当前高层公共建筑给排水系统配属的热水循环系统在使用层面存在很大欠缺,系统自身的稳定性很强,但每次使用需经过漫长的等待,而这一过程又会排出大量无效冷水,这些冷水未经过任何使用而直接浪费。从技术角度分析,无效冷水问题是可以通过恰当的工程手段进行改进,但很多高层公共建筑的给排水工程却没有重视这一点。

2.3、给排水系统水压过高造成能源与水资源的浪费

高层公共建筑供水过程需具备较大的水压,为确保供水过程的稳定性,工程团队往往会在供水的初始位置加大压力,而在用户使用时,每秒水流量非常大,虽然这种手段可保证高层用户用水过程的可靠性,但过高的压力也让大量水资源白白消耗,且水压加压过程也要消耗大量电能。依照行业规范,高层公共建筑通常会设置多级加压体系,根据不同楼层的用水特点,设置相应的供水策略,但很多给排水工程设计者与管理人员经常凭借自身经验去完成工作任务,未能对高层建筑供水需求进行具体分析,一味提高供水系统的水压。

3、高层公共建筑给排水系统节能措施分析

3.1、以实际使用情况为根本,全面开展按需供水改造

高层公共建筑的实际使用往往存在巨大差异,用水需求也是各不相同,因此,给排水系统应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设置按需供水体系。高层公共建筑按需供水系统改造,需依靠相关工作人员对高层建筑的总面积进行计算,借助面积数据,预估该建筑水资源的总需求量,同步依照市政供水网络限定的压力范围,合理开展供水规划作业,进而实现按需供水,既要满足高层公共建筑各类用户的用水需求,也要避免水资源使用浪费,避免因水压过大而出现大量能源消耗。此外,给排水系统设计与规划环节,建筑单位应注重智能化技术手段的全面应用,借助各类传感器,实时监控高层建筑内部的用水变化,设置动态供水体系,加强用水数据信息收集与整合分析,这样不仅可以让用户的日常用水需求得到满足,亦可避免出现供水过度的问题。

3.2、强化高层公共建筑水资源回收循环系统

高层公共建筑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生活污水,如果这些污水未经过有效处理而直接排放,其不仅会对水环境带来恶性影响,也会导致水资源浪费现象进一步加重,水资源循环利用体系被打破。因此,相关技术工作者需要在建筑给排水系统中设置有效的废水回收处理体系,将高层公共建筑运作期间产生的生活污水进行有效收集,并通过指定管道输送至净水处理系统,经过净化处理的生活污水,亦可用于城市生态绿化用水或工业生产。实际运作经验表明,高层公共建筑水资源回收循环系统可大幅减少城市整体用水消耗,大幅减少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带来的环境污染。此外,高层建筑水回收系统可集成雨水回收体系,其处理过程可分为物理处理与化学处理两种。物理处理是用活性炭等物质对回收后的废水进行净化,借助活性炭对各类物质的吸附效用,减少污水内部各类物质含量。化学处理模式依靠各类化学添加剂,可将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快速分解或沉淀。

3.3、针对热水循环系统进行完善

传统高层公共建筑的热水循环系统存在大量无效冷水,因此,为减少高层建筑能源消耗问题,工作人员应对热水循环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最大限度减少管道长度,这样可减少管道内部的冷水总量。此外,工作人员在实施设计与规划时,也要注重各类新型材料的使用,提高管道的保温能力,减少热能散失,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减少无效冷水出现频率与水量。此外,热水循环系统的供热环节可融入绿色环保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这样一来,热水循环系统对能源的需求总量将大幅下滑,高层公共建筑的节能效果明显改善。

结束语:综上所述,当前高层公共建筑节能节水措施存在很多不足,能源与水资源浪费现象十分常见,社会经济也因此承担着巨大压力,因此,相关机构与工作人员需加快实施节能节水措施优化,针对高层公共建筑给排水系统的使用需求与特点,注重新技术与新材料的使用,最大限度提升水资源与能源的利用水平,抑制能源浪费现象的继续恶化。

参考文献

[1]陈雷.高层公共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节能途径及节水措施研究[J].清洗世界,2020,36(10):66-67.

[2]吴彦成,贺美杰.高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节能途径研究[J].四川水泥,2020(07):117+120.

[3]邹劲松.高层公共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节能途径探讨[J].居舍,2020(18):193-194.

[4]邓成宪.论高层公共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节能途径及节水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12):124-125.

作者简介:李鑫,男,汉族,籍贯: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本科,无职称,研究方向:建筑工程

作者:李鑫

高层节能建筑给水论文 篇2:

高层公共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节能途径探析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高层建筑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建筑设计阶段,给排水设计已经成为工程建设中不可缺少一个重要环节。但是由于设计人员对相关技术缺乏一定了解和认识程度不深等原因导致其对于生活质量要求较低、施工难度较大等问题严重影响着人们日常工作与居住体验;因此本文从实际角度出发针对这一现状提出相应的节能措施建议来改善高层建筑的整体性能以及减少水资源浪费,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用水需求为目标,促进我国经济建设发展。

关键词:节能措施;分析研究;消防设备

一、引言

高层公共建筑给水排水系统中,消防设备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和性能直接影响着整个供水过程。因此在设计时必须全面考虑到各种因素对设计参数造成不同程度地干扰。同时要注意提高消防设施设备管理水平、加强安全运行控制力度等措施来有效避免火灾事故发生概率提高;另外还要注重完善系统管理系统功能、规范操作流程以及规范验收标准工作,以降低因误检率而导致的经济损失和不必要损失并确保其安全性。

二、高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节能途径

(一)高效合理安排供水

建筑消防系统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程,它涉及到很多方面,如:建筑物、设备设施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等。在进行高层公共建筑设计时必须充分结合建筑本身具有一定特点来对其设计合理性及安全性。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规范要求确定设计方案并选择相应的供水管道管径;还要考虑给水方式是否符合安全标准;还应综合分析水源水质状况、建筑结构和消防系统的优缺点,以达到最佳方案,确保整个建筑物能够正常运行。

(二)更换性能优越的管材和阀门

建筑消防系统是高层公共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有很大影响。目前,我国在这方面还处于摸索阶段。由于没有完善设计规范、标准和技术要求等原因导致了许多项目无法正常运行;同时也缺乏相应配套措施来保证建筑火灾发生时的及时处理及预防工作;所以要加强管理制度建设以达到减少损失并降低成本支出效果十分有效地提高消防系统性能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高层公共建筑设计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节能控制方案。

高层建筑给水排水系统的节能设计,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其自身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第一对于消防设备和管件等设施的选择要合理化;第二供水管道与水箱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且不可以出现漏液现象;在使用期间内不能有任何影响因素发生堵塞问题导致系统瘫痪。因此,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对其进行安装,并保证供水管道能够畅通无阻[1]。

(三)热水供应首选太阳能热水器

高层建筑的消防系统是一个复杂并且庞大的工程,所以在进行给排水设计和运行管理时,必须要从多方面考虑。首先应该提高消防用水管网漏水量、水压等指标。其次就是对于供水管道以及设备设施方面要不断地优化改造以延长其使用寿命;再者就是对供水泵房等配套部分进行升级换代从而达到节能減耗目的;最后一点是对建筑的防雷接地系统和给排水工程设计,在实际操作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来实施。

(四)雨水利用

1、高层建筑的雨水利用设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排水系统和给水方式选择、供水压力等级以及管径大小等。在进行雨水渗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点就是要确保管道内水流能够顺畅地通过;第二点是为了避免雨水流入室内造成破坏环境;第三点则是从市政道路渗漏中得到有效补充。高层公共建筑通常都会采用雨水利用,但是由于受到地下水的影响比较大,所以必须严格遵循相关规范要求来实施排水管网设计工作。

2、在高层建筑给水排水系统中,雨水利用是其主要应用,而雨水的渗透和渗漏又对整个工程造成较大影响。因此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实施。首先要加强雨水口、支管等管道的设计与施工管理;其次还要注意在进行设计时采用科学合理且经济有效地方法来保证供水安全可靠以及满足相关规定需求;最后还需要注重排水系统中水泵房设备选择上是否符合标准,同时也应该考虑其安装和使用成本问题,确保投资资金投入少却能够实现最大化。

(五)改善建筑消防系统

1、高层建筑消防系统的设计与运行是对整个建筑物中所有设备进行合理配置,以达到最理想节能效果。在实际应用过程之中,需要根据建筑自身功能选择适宜位置。例如:对于普通住宅、办公写字楼等大型公共建筑设计空间内可以设置自动喷淋装置或水泵;而对于商业办公楼则可采用供水方式或者加压恒流式给水管管网系统来实现消防用水的供给与循环使用以及水箱压力调节控制等等措施进行有效利用从而达到节能目的。

2、在高层建筑中,消防系统的节能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目前我国对这方面还没有完善和成熟。所以要想更好地提高供水系统能耗就需要我们从多方面来考虑。首先是加强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标准以及相关制度等方面建设;其次就是加大对室内设备管理制度进行优化与改善;最后还要不断提升消防用水管理系统水平和质量,使其能够在发生火灾时及时有效的做出相应处理措施,以减少损失时间及经济损失。

(六)完善建筑消防系统

建筑消防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保证人们在使用过程中安全,因此,设计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程度上的科学性,针对不同类型、不同时间段进行相应处理。第一室内消火栓给水泵房和生活水池之间需要保持足够距离。第二厨房和卫生器具室等场所应设置消火栓箱或阀门; 第三消防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保证在发生火灾时能够及时启动并有效地将剩余能量释放出来,避免造成严重的后果以及不必要浪费。

(七)优化建筑设备管理系统

第一在建筑的结构设计中,应该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和标准进行,对高层住宅小区的给排水系统要有合理科学地规划。 第二对于多层式竖向供水方式来说其优点是:能够有效节约能源、减少用水损失。但是缺点也非常明显:需要大量投入资金来维护管道以及消防设施;对于水平高一点的给水系统而言它具有很好调节能力,但在高层建筑中这种设备并不能满足要求,所以还需进行优化设计和改进等相关措施以达到节能目的。

目前,高层公共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节能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建筑的实际使用特点和功能需求。在保证安全和稳定之后进行合理的优化、完善系统管理方案是非常重要且必须加以重视解决措施之一。首先要根据建筑物本身具体情况对供水管网设备及管道走向选择合适型号;其次还要加强对于给水管材质量与性能方面因素等相关指标参数值,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来做好控制工作;最后还应结合实际情况对排水工程设计中出现问题和隐患进行分析总结[2]。

三、总结

高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保证供水管道的稳定性、可靠性。同时还要考虑到建筑物本身结构特点和具体使用条件。对于建筑物自身特性要求较高或者需要长期运行维护时应采取双管齐备方式来实现供水系统节能环保化;而对于其他楼层而言则可以采用单管多道式双通阀门水泵供水量的方法达到满足用水需求以及排水排污量充足,从而降低管道内压力损失、保证建筑整体质量及给水性能稳定等目的。

参考文献

[1]张玉平.建筑给排水专业节能措施及再生水资源的利用[J].山西建筑,2020,11(08):142-144.

[2]蒋潇.高层公共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节能途径探讨[J].城市建筑,2019,11(10):125-127.

作者:时光

高层节能建筑给水论文 篇3:

高层建筑给水系统的节能及优化设计研究

摘 要:随着人口的数量的攀升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能源匮乏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水能源供应紧张不仅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对于人们的生活也将构成巨大的危险。由于建筑水资源能耗约占整个社会能耗的1/3,因此建筑节能节水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高层建筑给水系统水量损失的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当前高层建筑给水工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高层建筑给水系统节能和优化设计的一些建议,希望对今后高层建筑给水系统施工优化上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从而降低高层建筑水能量的浪费,节约能源,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层建筑;给水系统;节能;优化设计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的高度和层数也跟着不断增加,需要的能耗也更是屡创新高,这就给建筑给水系统的设计施工提出了新的技术要求。高层建筑给水系统无论是在设计的深度上还是在技术的广度上都远远超过了一般的建筑给水,高层建筑给水系统中的加压系统就极具代表性,其节能前景十分广阔。在过去的给水设计中涉及节能的内容很少,较为专业的节能措施也只是停留在依靠节水型卫生器具方面,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于节约能源意识的不断增强,国家对于节能也越来越重视,一系列节能规范标准的出台,给水节能方面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但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的看到,在高层建筑给水系统的节能和优化方面有不少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完善给水系统的设计与应用,为水能源的节约以及高效利用做出一些的贡献。

1 高层建筑给水系统水量损失现状

1.1 超压出流现象不可避免,造成多种能源浪费

简单来说,超压出流现象就是指当给水配件前的压力大于最低工作压力时,给水配件在单位时间内的出水量超过额定流量的现象。一般为了满足高层建筑的供水需求,超压出流现象是必然存在的。超压出流不但会破坏给水系统中水量的正常分配,还可能引起管道连接处松动造成漏水。高层建筑供水还必须通过水泵提供,超压出流可能加大水泵工作的压力,又会造成电能的浪费。

1.2 给水管道及配套设备损坏导致的水能源浪费

一方面管道及配件老化、破损会直接导致水量的损耗,尤其是埋在地下的管道,一旦破裂漏水都不容易被发现,造成大量水能源的浪费。另一方面管道和配件不合理的使用,容易造成流量大于需要量的情况,造成浪费。

1.3 给水方式选择不合理导致的水能源浪费

给水分区不合理,给水方式选择不合理以及水泵机组选择不合理都会在不同程度上造成水能源的浪费,其中以水泵机组选择不合理所造成的资源浪费最为严重,不仅会造成水资源的流失同时会造成电力资源的浪费,这一点在今后的设计中必须引起重视。

2 高层建筑给水系统节能及优化的方向

(1)要在解决高层建筑给水系统超压出流问题的同时考虑投资成本的增加,采用的优化设计要既节能又经济。如何降低设计成本的同时还能达到良好的节能环保效果是高层建筑给水系统优化的重要方向。

(2)要重视节水、节能的给水设备及附件的研发和应用,低成本高效能的新型管道材料的研发和应用需要进一步推广。

(3)面对高层建筑给水条件以及环境的变化,采用何种给水方式更为经济和节能,如何设计更为合理的给水系统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用水需求,是设计工作者研究的方向。

(4)给水系统的节能还需要综合利用市政水压,具体需要采取怎样的方式才能更为合理的利用这部分能源需要根据具体得到情况再进行设计研究。

(5)利用計算机等高新科技对管网进行优化设计,将高层建筑给水系统和水利管网中的其他设施进行合理的配置和优化利用,以达到节水节能的目的。

3 高层建筑给水系统的节能以及优化设计研究

随着建筑业的高速发展,对建筑给水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是必然趋势,为了更好的适应和推动高层建筑的发展,就必须不断改进和提高高层建筑给水技术,使高层建筑给水技术水平得到更高层次的提升。

3.1 给水系统优化

(1)高层建筑给水系统的合理分区。各分区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处的静水压不宜大于0.45MPa,特殊情况下不宜大于0.55MPa。水压大于0.35MPa的入户管,最好设置减压或调压设施,减压阀设定压力最好在0.15MPa左右,如不需设置减压阀层,压力设定最好在0.15~0.35MPa之间。

(2)减压阀的设置。减压阀前应当设有控制阀、过滤网和压力表,减压阀后应当设有压力表和控制阀,减压阀的设置部位最好便于查看和维修。给水分区用减压阀应当两组并联设置,且不设置其他通管。

(3)减压阀的选择。给水竖向分区可以采用可调式减压阀或者比例式减压阀。人户管或配水支管减压时,最宜采用可调式减压阀,减压阀的阀前后压差不应大于0.4MPa,要求安静的场所不应大于0.3MPa,而采用比例式减压阀时减压比例最好小于4:1。

3.2 节能的给水方式

(1)直接给水方式。直接给水是最经济、最简单的给水方式,优点是从室外给水管网直接给水可以充分利用室外管网的压力,节约能源。缺点是系统内部没有水量贮备设施,一旦室外管网停水室内也会立即断水。当室外管网的水压和水量能够长时间满足室内建筑要求并且建筑内部给水没有其他特殊要求的可以采用直接给水的方式。

(2)气压给水方式。优点是不要求设置高位水箱,设置位置较为自由不受限制,封闭性好,水质不易受到污染并且有贮水能力。缺点是占用空间较大,水压波动频繁,水泵平均效率较低,给水安全性能不强,能耗较大。当室外给水管网压力不能满足建筑内部给水管网所需水压,室内用水不均匀并且不合适设置高位水箱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气压给水方式。

(3)变频调速泵给水方式。优点是升压设备集中设置便于维修和管理,不再需要水箱节约空间的占用,给水自称系统、互补影响,给水安全性能较高。缺点是总压水线长,设备维修较为复杂,维修成本也比较高。高层建筑给水多用此种方式。

(4)水泵、水箱联合给水方式。优点是水泵能够及时向水箱给水,可以缩小水箱的容积,水泵的出水量也比较稳定,能够保持高效运行。缺点是系统复杂,管理繁琐,投资较大,并且水箱给水容易造成二次污染而影响水质。如果对用水质量和健康有较高的要求则不提倡采用水泵、水箱联合给水的方式。

上述四种给水方式各有利弊,在具体工程设计当中,考虑节能节水的同时,还需要兼顾其他因素。因此要结合建筑物提供的条件、用水特点等因素综合考虑选用合理的给水方式。其实我们可以通过技术来突破各种给水方式的弊端,综合运用各种给水方式的有点,采用高位水箱加变频调速泵的给水方式,这样既可以保证给水的稳定与安全,又可以保证供水质量。

3.3 给水设备的优化

(1)变频调速水泵(组)的选型和搭配

在变频调速水泵的选择方面,应当选配比转数较为适中,效率高,配备电动机功率相对小的水泵。在变频调速水泵的搭配方面,应当根据主泵高效区的流量范围与设流量的变化范围之间的比例关系确定水泵组的数量,水泵组一般设主泵2~4台,同时要准备一台给水能力不小于最大一台主泵的备用泵。恒压给水时可以采用同一型号主泵,变压给水时可以采用不同型号的主泵。多台泵组的情况下既可以采用单台变频,其余工频的方式运行,也可采用两台或多台变频的方式运行。

(2)节水器材的使用

采用节水器材不仅节水还可以达到节能的效果,例如:大、小便器可以采用节水型產品,坐便器水箱容积可以限制在6升以下;水池、水箱溢流水位均设报警装置,以防止器材故障时长时间溢水;卫生间同时可以采用红外感应出水装置,便于节水节能。当然节水器材的使用也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设置,节水节能是一方面,便于使用才是目的,盲目使用节能器材而忽视实用性也是一种无形的资源浪费。

(3)清洁能源的有效利用

太阳能是公认的清洁能源,也是当下利用率较高的能源种类,采用太阳能作为热源供应生活热水已经成为一项节能新技术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高层建筑的给水系统,在综合考虑技术因素和经济性能的前提下,增加太阳能能源利用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3.4 突出高层建筑本身的节水功能

建筑自身节水功能体现在家庭废水的回收和雨水的收集利用上,通过回收废水的再利用和自然雨水的再利用可以形成一个绿色管网,既可以节约水资源减轻居民水费压力,同时还可以减轻市政管网压力。

4 结束语

当前水资源匮乏形势紧迫,节水节能势在必行,因而科技节水、科学用水才是建筑节水的有效途径。高层建筑给水系统的节能及优化设计前景还是令人欣喜的,在实践应用中还需要不断摸索,使节水节能的理念推广并应用到每一个环节,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双黔.高层建筑给水系统的节能及优化设计研究.中华民居(下月刊)[J].2013(2).

[2]何英.浅谈高层建筑给水系统的节能设计.科技与企业[J].2012(6).

[3]王珏,朱志峰.高层建筑给水系统的节能与优化.科技信息[J].2011(4).

[4]曹杨.高层建筑给水系统的节能及优化设计研究.西华大学[D].2010.

[5]黄婷.高层建筑洪水系统节能研究.天津大学[D].2011.

[6]雷燕.高层建筑给水系统的设计要求.科技创新与应用[J].2012(10).

作者:董艳

上一篇:人事信息管理系统论文下一篇: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