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商业范文

2022-06-19

第一篇:移动互联网商业范文

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分析总结

现在地铁里或者公交车上,无数人拿着手机、平板电脑,或看新闻,或看视频,或玩游戏,或刷微博,或者刷着网页,购买自己喜欢的商品。移动互联网及其应用已经深入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人们的生活方式因移动互联网而改变,互联网、金融、电信、软件等相关企业都想抓住这里面蕴藏的商机,推出迎合现代人需求的产品,进而快人一步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因此也就衍生出了新的商业模式或者在原有的商业模式上出现了革新。以下是对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一些总结:

1.免费运营模式

对于“免费”,绝大多数人还是喜欢的。当今互联网企业紧紧抓住这个机会,开发出很多迎合用户需求的产品,迅速地占有了相当规模的市场份额,在市场中都处于主导地位。在传统互联网时代,免费模式造就了腾讯QQ,360相关软件等产品乃至企业的成功。进入移动互联网后,这些企业亦是如此,将在PC端成功的经验运用到了移动端,在移动互联网上腾讯又开发出了用户以亿计的微信,360也将PC相关产品嫁接到了移动端来,就连一直致力于服务于手机的UC浏览器也以免费模式运行,最后都获得了巨大成功。

总体来看,运用免费的发展模式,开发产品虽然在公司创业初期需要话费大量的成本,或者也可能在后期失败,但是这在增加用户量,促进用户增长率提升,扩大市场份额,形成一定的商业规模是不可缺少的一步。有了用户,靠增值业务去创造收益,你就拥有了企业发展的资本,有了企业发展的潜力和对市场的号召力。但是对于后期失败的一些产品的开发上,我们应当吸取经验教训,注重创新,多去市场进行调查分析,迎合用户的需求,从而提升产品开发成功的可能性。

2.平台模式

当今社会上比较流行的三大操作系统平台,有苹果开发的iOS系统,有Google开发的Android系统,还有微软开发的Windows Phone系统,他们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但是为增加本系统的产品吸引力,相应的企业又建立了基于本系统平台应用上的产品市场,比如说,苹果提供的AppStore,Google提供的Play市场,国内的安卓、安智、91软件助手、豌豆荚、360手机软件等。以苹果为例,他们与其他互联网企业合作,鼓励企业去开发APP,在他们AppStore的平台上进行免费发布,为用户免费提供一些软件的下载,靠的是软件的增值服务,来赚取费用,比如说游戏充值,视频和音乐的付费下载等。又通过在AppStore上发布广告,赚取广告收费,这样在增加IOS系统的市场吸引力的同时,然后通过收益分成原则,苹果和合作商同时都会获得收益。

从以上可以看出,开发出移动端的应用软件平台,也是开发盈利渠道的一种方式,虽然现在这一块竞争特别激烈,但是各商家也应该尽力去争取的。尤其是对于IOS和Android两大阵营来说,不仅仅意味与此。建立移动端的软件应用平台,也是维护其产品生态链的关键一步,软硬件一体化是以后的发展方向。服务应当通过构建内容软件和硬件终端的生态,使得软件、服务和硬件终端都可以成为营收与利润的来源才对。

3.新型电商模式—O2O模式

随着3G时代的到来,移动互联网可以为用户随时随地提供所需的服务、应用、信息和娱乐,同时满足用户及商家从众、安全、社交及自我实现的需求,而深受用户的欢迎。而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的好坏,很重要的环节就是“二维码”和“O2O”模式。

O2O模式它是将用户消费行为看做服务链条,并提供整体支持的模式。结合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实现了线上资源和线下资源的有序衔接,帮助客户实现完整的闭环体验,从而实现相应的价值回报。而“二维码”就是为O2O电商提供接口和路径。目前百度地图、大众点评、微信等都是国内服务于这种模式的软件产品,它利用移动终端的LBS技术,为用户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线上线下的闭环服务。当用户想寻找周边娱乐、餐饮、住房和交通等服务时,只需要打开相应软件移动端的客户端即可,简单一搜,就可以看到评价、优惠、价格、设施等信息,通通获取,另外还可以进行移动在线支付,迎合用户需求,提供了一种良好的用户体验。

总体来说,O2O模式的关键就在于以在线的方式去吸引用户,而以线下的方式去让用户体验企业提供的服务或者产品,也就是说对线下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说,此模式的实施对企业的线下能力就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线下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模式能否成功。而线下能力的高低又是由线上的用户忠诚度决定的,所以提升本地化的服务水平,拥有大量优质用户资源,才能在O2O模式的竞争中占有相对有利的地位。

4.开放合作的模式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各产业各企业的合作力度加深加强,一家企业解决所有业务流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相关的业务都需要产业链的上下游以及跨产业链相关企业的合作才能把产品推向用户市场。由于不同产业不同企业所掌握的优势资源有所差异和有限的,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和服务的提供离不开终端制造商,操作系统厂商,和电信运营商和应用开发与服务提供者等众多环节。比如说微信,QQ离不开一个手机,一个手机操作系统和提供3G服务的运营商。而设计到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实现又离不开支付,物流和搜索等众多服务者的支持。所以产业链内的各个企业以及产业链间的有效沟通和合作,才能使互联网应用更加丰富和完善。

总体来说,移动互联网时代各产业中的各个企业加强合作已是必然了。相对于苹果IOS操作系统来说,我更看好Google的Android系统,虽然苹果已经建立了除了电信服务之外的所有环节的产品生态系统,但是它是封闭的,其围墙式的发展也为业界所诟病,没有安卓系统更宽泛,更广域的应用空间。

应对以上出现的新商业模式或者在原有模式上出现的革新,企业最重要的还是要注重创新。在产品上应注重提升用户的价值,分析市场环境,发现客户潜在的需求,推进产品创新,打造独特的产品和服务。比如说宜搜,主要解决用户在生活中,出门在外时的碎片化需求,给客户提供一个生活全方位覆盖的移动搜索引擎。另外,还应定位好自己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加强与上下游企业中的合作,走产品差异化的道路,推出多元化的产品。

第二篇:社群商业:移动互联时代的新商业图景

【深度解读】社群商业:移动互联时代的新商业图景

2014-07-13 赵大伟 钛媒体

2014年5月17日,中国商业界最大的新闻不是“世界电信日”,而是互联网知识社群第一品牌《罗辑思维》的创办者分手。罗振宇、申音各奔东西,相忘于江湖。

2012年12月21日,传说中的世界末日,知名传媒人罗振宇、NTA传播创始人申音、资深互联网人吴声合作,打造了知识型视频脱口秀《罗辑思维》。三人分工是:罗振宇是产品和品牌的核心,申音负责日常运营服务,吴声出任总策划。

一年内,它由一款互联网视频栏目,逐渐延伸为最先锋的中国互联网知识社群品牌。活动、出书、会员“罗利”、社群征婚、霸王餐、头采茶、C2B订制等风风火火,一系列创新玩法让行业内外目瞪口呆。

自去年首次试水付费会员制,在6个小时内罗振宇便从粉丝的口袋中“捞”出了160万,在第二次会员招募中募集800万元也仅仅用了一天。VC圈对《罗辑思维》的估值上限已达1亿元。

罗振宇说过,新媒体的本质就是社群,未来《罗辑思维》有可能会形成一个“类交易所”机制,它可以帮创业者融到一切东西:包括钱,包括品牌、包括初始用户、包括传播渠道,就是任何人的一点可以商业化的禀赋都应该可以通过类交易所机制完整释放出来。

这种“类交易所”模式,就是社群商业的一种体现。

一、未来的商业图景

1、经济特征:规模经济到范围经济

百年工业史背后隐藏的是同样的产业逻辑:“标准化”、“规模化”和“流水线”。而今天,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社交网络的发展,传统工业时代似乎正在离我们远去。未来经济与社会组织将不再是凝固僵化的“矩阵式”形态,而呈现为互联网社群支持下、个性张扬的“网状”模式。这种转变是革命性的。

在规模经济时代,规模越大越经济,品种越少越好(标准化和流水线的需要);未来这个规律很可能将是倒过来的——谁能尽可能地满足长尾末端的需求,谁在未来的盈利能力就越强,互联网经济是一种长尾经济、范围经济。

所以社群、粉丝自限规模,这是未来商业的自觉。工业时代过去了,规模逻辑结束了,社群逻辑就重启了,而所谓的跨社群营销也将显得没有意义,因为你不需要别人懂你,就像苹果粉丝不用解释,需要解释就不是苹果粉丝一样。企业如果不自限范围,形成品种开发的多样可能,就没有自己的核心粉丝社群。

有人说,互联网时代的品牌玩的就是一种“榴莲精神”——喜欢的会爱到骨髓,不喜欢的会完

全无感。人们根据品牌偏好会形成不同的小的圈子,不同的社群。

2、商业逻辑:产品售卖到用户运营

互联网出现之前的商业形态,人们购物就必须到线下的门店中去,人需要围绕着门店、围绕着物开展活动;而互联网出现之后,人们不再需要到线下门店就可以完成购物,电商平台、厂商和物流商都在围绕着用户需求进行活动。我们的商业由“物围绕着人转”进化到“人围绕着物转”,这有力地佐证了我们经常提到的观点:未来的商业基于人,而非基于产品。

索尼公司的创始人出井伸之解释索尼衰落的根本原因时,说了一段发人深省的话。“新一代基于互联网DNA企业的核心能力在于利用新模式和新技术更加贴近消费者、深刻理解需求、高效分析信息并做出预判。

所有传统的产品公司都只能沦为这种新型”用户平台级公司“的附庸,其衰落不是管理能扭转的。互联网的魅力就是“The power of low end”。

为什么小米公司是一个互联网公司?

它和传统的手机厂商有什么区别?互联网公司很典型的一个商业模式叫做“羊毛出在狗身上”,往往不直接通过销售产品赚钱,而把产品当作聚合用户的一个入口,在与用户不断的交互中为用户创造持续的价值,从而获得收益。对小米公司而言,手机只是一个聚合用户的入口而已,它并不是单纯地销售产品,而是在运营用户。这就是粉丝经济背后的一个本质区别。

3、消费行为: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

社群经济,就是一种用户主导的C2B商业形态。

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逐渐由单向的价值传递过渡到双向的价值协同,互动即传播。雷军为什么强调小米成功的秘密在于“兜售参与感”?为什么“兜售参与感”就能够获得成功?社群经济之下的品牌,是用户主导的口碑品牌,而不是厂商主导的广告品牌,互联网时代的品牌,就是一个个用户评价的产物,是一次次互动中完成的体验。

这个时代的品牌打造方式,一定是让用户参与到产品创新和品牌传播的环节,“消费者即生产者”。尤其是80后、90后的年轻消费群体,他们更加希望参与到产品的研发和设计环节,希望产品能够体现自己的独特性。作为品牌厂商,就必须要注意到这种消费行为的变迁。

二、社群商业:内容+社群+商业

内容是媒体属性,用来做流量的入口;社群是关系属性,用来沉淀流量;商业是交易属性,用来变现流量价值。用户因为好的产品/内容/工具而聚合,然后通过社群来沉淀,因为参与式的互动,共同的价值观和兴趣形成社群而留存,最后有了深度联结的用户,用定制化C2B,用交易来满足需求,水到渠成。

1、内容:一切产业皆媒体

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协作效率大大提高,同时也使得信息的生产和传播效率大大提高。在人人都是媒体的一种社会化关系网络中,内容即广告,优质的内容是非常容易产生传播效应的。

一切产业皆媒体,“目光所及之处,金钱必然追随”。企业所有经营行为本身就是符号和媒体,从产品的研发、设计环节开始,再到生产、包装、物流运输,到渠道终端的陈列和销售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在跟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进行接触并传播着品牌信息,包括产品本身,都是流量的入口,一切都是媒体。

对小米来讲,小米的所有产品都是媒体,对可口可乐来讲,每一瓶的包装也是媒体(个性昵称瓶案例)。企业媒体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企业需要的是培养自己的媒体属性。

很多企业为此开始进驻各个碎片化的社会化媒介渠道,管理者也纷纷上阵经营起自媒体。这是好事,但很多人误解培养媒介属性,把媒介作为简单的信息发布渠道,却未深思“媒体也要产品化”——冰冷的类广告灌输、自我夸夸其谈已不再有效。

媒体即产品,将媒介传播本身视为一个需耐心打磨的产品,激发参与感,构建社群才是获得口碑引爆的关键。再简单点说,新媒体格局与传统媒体的根本不同在于认同。在新媒体格局下,唯有认同才能产生价值。没有认同,用传统媒体的方式,饱和轰炸、喊破嗓门,都白搭。

2、社群:一切关系皆渠道

互联网出现之前,品牌厂商或者零售商需要通过不断地扩展门店来尽可能地接触目标消费人群,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空间限制,使得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够买到各种各样的商品。这样的商业现象就意味着一种商业逻辑的更迭——由抢占“空间资源”转换为抢占“时间资源”。

时间资源即用户的关注度,当用户大规模向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迁移的时候,品牌商和零售商也要逐渐转移自己的阵地。传统的实体渠道逐渐失效,取而代之的是线上的关系网络,这种关系网络更多地体现微博、微信、论坛这样的可以互相影响的社会化网络。

小米手机通过小米社区和线上线下的活动,聚合了大量的手机发烧友群体,这些米粉通过这个社会化网络源源不断地给小米手机的产品迭代提供建议,同时又在不断地帮助小米做口碑传播,这群人就是小米的粉丝社群。

今天讲社群,特指互联网社群,是一群被商业产品满足需求的消费者,以兴趣和相同价值观集结起来的固定群组。它的组成是“臭味相投”的消费者,它的特质是:去中心化、兴趣化,并且具有中心固定边缘分散的特性。

3、商业:一切环节皆体验

社群的背后不单是粉丝和兴趣,还承载了非常复杂的商业生态。究其根本的原因,就是人的

社会化的必然性。只是说现在我们关注的社群生态是基于商业和产品的,以互联网为载体跨时间和地域扩散。商业社群生态的根本价值,是实现社群中的消费者最不同层次的价值满足。

举一个比较容易懂得例子,我们以前居住只要有个房子就行了,但是竞争凸显开发商想了一个妙招,卖房子之外还送你读小学,家里的院子里还有各类的商铺,有会所供你平时休闲娱乐,出远门还带个保姆帮你看房,通过这些来增加你买房和住房的附加值。慢慢的这样形成了一种生态系统,形成了一个生活和商业业态的闭环。

这样的生态模式逐渐发展完善,为消费者提供多维度的服务,就变成了一个完善的商业体系。当下十分热门的“智慧社区”,就是基于这样的商业逻辑。万科、龙湖、远洋等地产商和物业管理公司,都在利用互联网的玩法去改造传统物业,建立以住宅区居民为核心的商业生态,从而颠覆传统的物业管理商业模式,其本质,也是一种社群商业模式。社群商业是一个具有增量思维的“微生态”,生态系统天然多赢。

在社群商业模式之下,内容如同一道锐利的刀锋,它能够吸引研究和满足用户的基础需求,切开一条入口,但它无法有效沉淀粉丝用户,社群就成为了沉淀用户的必需品,而商业化变现则是衍生盈利点的有效方式。三者看上去是三张皮,但内在融合的商业逻辑是一体化的。

未来的商业,是基于人而非基于产品,是基于社群而非基于厂商。社群商业本质就是用户主导、数据驱动的C2B商业形态,才刚刚开始而已。

第三篇: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物业服务创新与商业模式升级--用互联网思维颠覆物业管理——中房商学院专题

【郑州】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物业服务创新与商业模式升级--用互联网思维颠覆物业管理(4月25-26日)

【课程背景】

在移动互联网广泛应用的今天,行业创新发展的模式很多,如万科、绿城、长城、金地、保利等等。这些单位面对日新月异的行业发展环境,始终秉承创新理念,以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支撑,在探索智慧物业、升级服务方式和提升管理方法等方面开展大量有益的工作实践,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今天的中国物业管理行业受CPI物价指数的上涨、人口红利的消退,物业服务费定价机制的缺失,物业管理企业市场竞争力在不断的削弱,根据官方统计数据,57.76%的物业管理企业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状态。

那么,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物业管理企业如何拥抱互联网,利用互联思维重构物业管理模式,搭建社区020商务平台,重塑创新盈利模式,突出经营困局,寻找未来的利润增长点和新蓝海战略,是每一个物业管理从业人员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

【课程收益】

1、全面分析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和对物业管理行业的影响;

2、深入剖析移动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的颠覆对物业管理企业的启发;

3、从新技术角度解析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下的智慧社区平台建设;

4、全面分享标杆物业APP、微信、微博等移动客户服务端的开发与建设;

5、深入分析020社区商务平台建设的步骤和SWOT分析;

6、从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战略的角度,分析和探讨物业企业的创新盈利模式;

【课程特色】

物业导师:邀请顶级讲师独家讲授,最专业的讲师传授+最负责的机构+最完善的售后服务,全程实操性教学,保证学以致用。

人才交流:各地物业管理企业高管之间交流、学习,借鉴先进管理经验!参加此营,提升职业价值,拓展人脉!

创新授课: 讲师讲述 + 案例分析 + 分组讨论 + 互动答疑 + 情景模拟

【金牌讲师】

汪老师: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房地产行业协会常务理事,资深物业管理职业经理人。物业管理实战型培训师、英国格林威治大学房地产管理硕士、PTT国际职业培训师、AITA国际职业高级管理咨询顾问、MTP物业管理实战性才能训练课程开发人,中国房地产培训协会网首席培训师 。曾服务于招商银行总行、金地集团、雅居乐集团等知名企业的物业高管职务。

个人著作《物业管理客户信息管理》、《物业管理社区价值》、《MALL大型商业广场物业管理服务特点》《物业管理行业保安队伍职业化建设探讨》等。

【学员对象】

1、各房地产企业分管物业领导及物业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监、区域总经理、市场总监、品质总监、人力资源总监及物业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等。

2、各企事业单位、政府、学校、医院以及军政机关从事物业及后勤管理的负责人;资产经营管理公司等。

【课程大纲】

一、沟通的距离——人类沟通交流方式的变迁

1、口口相传

2、烽火传警

3、鸿雁传书

4、电报传信

5、电话传情

6、搜索的世界

7、移动的时代

案例分析1:深圳XX知名物业管理企业客户满意度调查方式的变迁

二、颠覆的世界——互联网行业给物业管理行业带来的思考

1、倒爷的消失

2、暴利时代的终结

3、服务界面的重建

4、商业模式的颠覆

5、信任的成本

6、服务成本

案例分析2:“零物业管理费”下的Freemium商业模式

案例分析3:互联网思维下的物业管理五个价值模型

三、焦虑的行业——当前市场形势下中国物业管理企业面临的困局

1、物业服务费与前期定价机制的缺失

2、通货膨胀与物业管理成本

3、人口红利与劳动力成本

4、房地产野蛮生长与上游产业

5、业主集体意识与服务消费意识

6、社会维稳与政府职能定位

案例分析4:当前形势下物业管理企业面临的10个主要经营困局

四、寻找物业管理的新蓝海——移动互联网时代带给物业管理的启发

1、消费崛起爆发的内需市场

2、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人口迁徙

3、城镇化进程导致的居住社区化

4、城市交通带来消费方式的改变

5、移动互联改变服务模式的颠覆

6、LBS带来的社区服务畅想

案例分析5:物业社区电子商务模式的逻辑模型

五、科技助力管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物业管理模式升级

1、物业安全管理模式的升级

2、物业车辆管理模式的升级

3、物业远程监控管理模式的升级

4、物业设施设备管理模式的升级

5、物业工程与维保计划管理的升级

6、业主沟通与客户服务模式的升级

7、客户投诉与关系管理的升级

8、社区文化建设体系的升级

9、物业档案管理与信息化建设的升级

10、物业服务品质监控体系的升级

案例分析6:某标杆物业企业智慧社区管控平台解析

案例分析7:某物业的社区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整合的成功案例

六、移动改变服务——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物业企业商业模式转型

1、O2O社区电子商务模式

2、资产运营与管理商模式

3、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4、0-12社区教育平台模式案例分析8:彩生活社区管家/万科幸福系/绿城园区生活体系/长城一应云

案例分析9:某标杆物业企业的社区电子商务平台解析

案例分析10:O2O社区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八个实施步骤

七、移动互联网时代物业管理商业模式重构的六个前提与注意事项

1、粉丝经济

2、用户体验

3、大数据

4、跨界经营

5、性价比

6、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工具与平台

【费用说明】

【主办单位】中房商学院

【时间地点】2015年4月25-26日 郑州(具体地点开班前一周统一发《报到通知》另行通知,详情请咨询会务组)

【培训费用】2680元/人(含学习费、场地费、资料费、茶歇),会务组提供酒店代订服务,如需住宿请在报名回执单中说明,会务组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中房商学院是中国房地产智业高端品牌。以“唯有实战,方有实效”的服务理念,服务4000多家房企,培养6万多名房地产精英。业务包括:房地产培训、房地产内训、房地产管理咨询、工程管理、房地产考察、房地产策划师、房地产MBA等。

 预报名此课程请到中房商学院官网

第四篇:移动互联网营销:App成移动互联网重要入口

移动互联网营销专家单仁合强从艾瑞最新调查数据发现,2011年,在以巴西、印度和俄罗斯为主的新兴市场国家中,每天使用智能手机通过App访问移动互联网的新用户和成熟用户占比分别为63%和75%。可见,在这些新兴市场国家,App已成为智能手机用户访问移动互联网的重要入口之一。

移动互联网营销专家单仁合强认为,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巨大的潜在用户、触摸屏的高效体验等因素酿成了App在这些新兴市场国家成移动互联网重要入口之一,不仅是在这些新兴市场国家,在中国,App也已成移动互联网重要入口之一。2011年6月22日,App下载量报告称: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

正因如此,APP的价值已被移动互联网巨头所重视。搜狐已经采取了相关的措施,千方百计想通过APP在移动互联网营销领域抢占先机。目前,搜狐新闻客户端已经拥有超过2000万用户,已处于市场领先位置。此外,搜狐也在不断提升其浏览器的性能,力求追上基于操作系统的客户端APP,让用户在浏览网页时获得APP级的体验。行业人士指出,“搜狐在力推新闻客户端的同时,以改版的手机搜狐网布局HTML5,使得手机搜狐与搜狐新闻客户端成为搜狐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布局的‘双子星’。借此保证搜狐的优势内容在第一时间覆盖最广大的移动互联网用户。

综上所述,可见APP化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的最大特点, App成为智能手机用户访问移动互联网的重要入口之一已是不争的事实。对此,移动互联网营销专家单仁合强表示,对广大中小型企业而言,利用好APP这个移动互联网的重要入口就意味着能抓住新的发展机遇!

本文由单仁合强 http://app2biz.com/编辑,转载请注明

第五篇:百度发布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移动互联网强势崛起

( 2012/5/24 )

今天,百度发布了2012年第一季度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报告就“用户分布及互联网接入”、“移动互联网终端品牌”、“移动互联网终端平台”、“手机浏览器”以及“百度移动互联网应用”展开了相关数据分析,下面我们来看看几大要点:

在用户接入网络的时间节点上,移动互联网用户和 PC 互联网用户有比较大的差别:早上7点至10点、晚上9点至12点使用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明显高于 PC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用户使用高峰期出现在晚上10点,而PC互联网用户使用高峰期出现在晚上8点。

随着3G与WiFi网络覆盖面的不断扩大,通过传统2G网络接入网络一直呈下降趋势,但是仍然占据了85.5%。显示整体网络接入方式仍然以2G网络为主,3G及WiFi网络覆盖还有巨大提升空间

数据显示,Android和iOS用户更倾向于使用高速网络接入,来自3G和WIFI的接入量占据了67.8%,这应该得益于智能手机各种网络应用的使用需求

这幅数据图充分说明了移动时代的来临:从2010年7月开始,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增速就开始超过PC互联网用户,这个趋势越发明显

在移动终端品牌中,诺基亚、山寨机和三星依旧占据列移动互联网手机品牌的前三位,市场份额分别为 22%、16.1%、和 10.4%。苹果以 5.9%的市场份额排名第四,而值得关注的是国产品牌华为以 4.6%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五。

如果我们将Android系统的手机单独拿出来看,三星、HTC、华为的市场份额位列前三位,依次为 23.3%、13.9%、11.5%

值得注意的是,在智能手机的平台方面,Android增势迅猛,同比增长 12.2%(涨幅 900%)

在手机浏览器这个移动互联网入口方面,虽然UC浏览器仍然以28.9%位居第一位,不过已经出现下滑趋势,而QQ浏览器小幅上升

对于开发者来说,最关心的当然还是手机应用的下载消费情况:来自Android系统的应用数据显示,70%的应用属于软件类,30%属于游戏类。软件类应用中又以影音图像的占比最高,占 21%。游戏类应用中休闲益智占比最高,占 22%。或许这也验证了图片分享、视频分享时代的来临,与国外Instagram以及最新的视频版Instagram的掀起遥相呼应。而iOS平台与此类似。

Android与iOS两大系统的Top10应用下载情况验证了以上情况

从以上的数据来看,在移动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如3G/WiFi网络覆盖面、智能手机、手机应用等方面,仍然具有非常大的成长空间,同时也意味着巨大的机遇。而用户在移动互联网上的行为习惯,则可能会成为未来市场营销的重要参考,移动互联网的强势崛起已不可抵挡。

来源:36氪

上一篇:员工安全三句半范文下一篇:幼儿园大班诗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