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师岗位说明书

2022-12-22

第一篇:景观设计师岗位说明书

景观工程师岗位职务说明书

**地产公司工程部景观工程师岗位职务说明书(2009 年版)

一、岗位基本信息 岗位名称

二、岗位关系 岗位职务关系 直接上级 其他上级(如存在多重汇报,请写明) 直属下级 总辖人数 岗位功能关系 填入名称(部门) 设计管理部 内部客户主要 应对 成本管理部 营销策划部 物业公司 外部客户 购房业主 设计管理部 内部供应商 成本管理部 工程地质勘察 工程设计 工程监理 外部供应商 程总包(分包) 材料(设备)供应商 工程材料 工程质量检测机构

三、岗位绩效与职责 岗位设立目的概述 负责按国家和地方政府相关建设主管部门颁布的工程施工和验收规范、 规程和技术要求, 对园林工程施工过 程中相关技术问题进行把关和处理, 负责参照项目的进度计划并结合项目的实际进展情况编制并报经项目经 理审核后向材料采供部提供甲供、乙供材料、设备需求计划,配合公司集中采购工作。 关键绩效领域

1、工程质量

2、项目工程计划完成情况 岗位重要职能与任务描述(分解)

-1-

景观工程师

集团或分部 岗位名称及在岗人数 工程部项目经理 无多重汇报 无 0人

工程管理部

其他下级(指非直接汇报关系的下级岗位) 无 接受或提供的服务内容、资源、信息/文档名称等 负责本专业设计单位招标技术标底编制、合同的起草;参与资 格预审、评标。 负责提供本专业各阶段施工进度,对施工单位进行质量、进度 和项目成本控制 无 负责后期给物管部的沟通、管理园林社区 无 按工程进度需要提供满足施工图设计合同范围、施工图设计任 务书、相关规范设要求。 按项目材料、设备供应计划准确及时提供满足要求的材料、设 备实物需求计划;按总、分包合同及时办理工程进度完成量审 核及支付、施工图预算审核、工程竣工结算。

关键绩效指标(举例)

1、绿化工程验收一次性通过率:100%

2、绿化工程事故发生率:无重大质量事故。

3、绿化工程进度计划执行率:80%

负责将园林工程项目进度的信息、 数据和分析报告报项目经理审核后及时提交公司综合管 理部;按照综合管理部下达的工程进度目标要求,参与工程实施计划及分解计划的编制; 业务职责 按照审定后的工程实施计划及分解计划审核施工单位园林工程的施工总进度计划及分解 计划并监督其实施; 根据综合管理部审定的计划, 按园林工程进度要求对相关部门的计划 工作进行跟踪,并及时将相关信息提交项目经理. 组织及 人员 管理 费用管理

四、岗位权限 建议权 工作计划、资金计划、项目 工程设计变更、技术洽商、 业务方面 经济签证 项目工程用材料、土建工程 进度计划。施工

方案的选择。 人事方面 费用方面(相关 文件) 学历 对项目部人员配置 无 无 对工程进度款、结算款的支 付 总工作经验年限 及规范 熟悉国家建设工程规范、规程、验收标准、强制性标准条 文、法律、法规及行业政策文件 应用技能要求 资格证书要求 行业或专业 行业或专业 经验要求 协作意识强,独立承担 8 万 平方米以上甲方现场代表, 熟悉甲方现场管理程序 其它相关经验 要求 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3年 熟练应用 OA 办公及专业软件 工程师证书 年限(最低要求) 无 无 工程质量、进度、安全和成 本控制 无 审核权 审批权 无 无

五、岗位任职要求(上岗基本要求) 专科以上,园林工程专业 5 年以上 熟悉国家房地产行业和相关的政策法规和相关法律、标准 专业知识、技术 及资格 专业知识要求

-2-

第二篇:景观设计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

本设计位于长沙学院新校门口进门左侧,面积约为3500平方,连接着艺术楼与音乐楼,中间有一个小湖泊。

设计是以一分为二的原理,以一个主要的构造物连接艺术楼与音乐楼,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固有景观(水体、大树、原有地形)、学校氛围、学校发展以及自然景观与人造景观的融合。

纵观全局,设计在艺术楼与音乐楼的中间,设计了一个时钟广场,交通上连接着艺术楼与音乐楼,促进着艺术生之间的交流。以大树为主体,建造一个圆形的广场,以不同的绿色和黄色植被为铺装,建筑一个植被时钟。在一个学校里面,时钟也在时时刻刻提醒着广大学子,谨记时间的概念。在进入景区的入口处有三条道路,其中一条是马路,通往音乐楼。两条小路分别通往艺术楼与音乐楼。进口设置了完善的指路系统,在通往艺术楼的入口处设计了一个用植被构成的art字样。在作为景观的同时,他也作为的一个指示系统。在通往艺术楼的路上,旁边增加一些雕塑,以一些世界上有名的画家、设计家(如米开朗琪罗,贝聿铭等等)的半身像,以及他们的一些名言名句,在增加学校气息的同时,也打破这景观的一些枯燥。

根据我们学校的规划发展,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学校能够升为重本,那时候的艺术楼应统称艺术学院,文化墙的设立必不可少。在艺术楼的前面,有一个艺术楼广场,面积在260平方左右。中间有一个圆形的小建筑,运用水体的烘托、灯光的装饰,更为明确的突出了中间的学院标志,加上旁边校训石碑的使用,突显了一个学院的气派。在艺术楼小广场的附近有一个文化学习区,方便学生的学习与交流,同时在各个小道边,每隔十来米就有一个休闲座椅,座椅采用石雕艺术以及独特的造型,在满足需求的同时,也增加了其装饰的艺术感。也与学院的艺术相呼应。改造对象中有很丰富的水资源,设计中有运用小桥流水的意境,配合人造景观的设计而使用,温和而又文雅,也为学院营造了一份安静、祥和的画面。

整个设计在改造景观的同时,遵循客观景物,在满足应有的功能同时,通过一些现代的装饰,构造了一幅生态和谐自然景观。

第三篇:景观大道设计说明

裕龙大道设计说明

(1)、中央隔离带

该绿化带宽度为8.5米,选择种植高低错落的乔木滇朴与大青树以及龙柏、桂花等搭配种植。此方案注重色彩对比,灌木带选择色彩明快、耐修剪的植物,运用大色块流畅形的线条,体现出城市景观大道的整齐简洁、大方优美的景观特点,衬托出城市的热烈气氛,并通过这种图案式的设计,形成开阔大方、整齐简洁而又不失生动活泼的风格。曲线式灌木带以红花继木、红叶石楠、金边黄杨等色彩对比较强的灌木相互搭配。高中低植物形成层次丰富的立面景观,在满足防眩光的功能要求下,形成中央绿化带自然生态的绿化效果。 (2)分隔带

在与中央隔离带形成统一风格的前提下在宽度仅为3米的绿化带中,上层植物以常绿乔木为主,下层以流畅连续的曲线式花灌木串连于乔木之间以增加层次体现植物的生态屏障作用,分隔带更讲究图案的设计,曲线形与几何形相结合,使道路绿地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近远期均有理想的绿化效果, (3)人行道

行道树为常绿乔木与落叶乔木搭配种植,常绿乔木选择小叶榕和广玉兰其树冠宽阔、叶色青翠、树姿雄伟,能抗风,抗大气污染并有吸收灰尘和噪音的功能,落叶乔木选择复叶栾树适合生长在当地环根据树种生态习性层次错落、疏密有致,形成大体量、多层次自然和谐的植物群落结构。

第四篇:景观设计说明

2016-06-07 甛3nwttpt... 转自 遇舍sas

修改 微信分享:

景观设计说明案例分析~!秋思园规划设计说明 **

一、现状概述及分析

1、区域位置分析

秋思园位于XX市的中间部分,是在市文化用地和建设局旁,是唯一的一个公园。

2、场地现状分析

根据对方提供的规划设计条件,公园的用地面积约为1200平方米(不包括公园门口专用停车场),东至建设局办公用地,西至文化馆用地,整个用地比较完整。

公园实际的规划用地面积约为1200平方米。其中有体育娱乐中心,和老年活动地区的蒙古包,还有小孩子的乐园——儿童乐园.每一处地方都是按照其所有的要求来的,按照低挖高堆的方式来整理土地的,进行规划全园。

3、周边环境

公园西临文化馆用地,南临城市主要道路,东部与建设局办公用地相邻,其他部分与城市道路相邻,其中该地的中部有着一条河流。其中,公园东北角的住宅区将会对公园产生直接影响。此外,在基地内还可以看到远处城市的高层建筑。 详见“现状图”。

4、现状分析

根据公园的区域位置、场地现状和周边环境,在规划设计之前对基地的用地适宜性、使用者人群、公园对外交通和外部视觉景观等做出了详细的分析,以便使公园规划功能合理健全、景观优美并与城市环境有机结合。

东北部的建筑群将按照设计的需要进行拆迁,由于没有任何的历史意义,而且这样的建筑群让人感到杂乱的情绪,使人感到厌恶。至于河道我们按照设计的需求,进行扩展延伸的地方,我们将挖河成湖,源头和河尾只是将改建,其他没有改变。原来的梨园我们将实行保留,但由于需要,我们也将把它铲平,改做其他用。至于此地中的农田,我们也将其改掉,不保留,因为保留我们的公园将会是一片湿地,所以为了减少工作量把它改做其他。

二、规划社计依据

1.秋思园规划设计条件书。 2.1:1000场地现状地形图。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4.关于秋思园规划方案的修改意见以及变更规划用地边界的通知。 5.关于同意秋思园规划最终方案。

三、规划目标(公园性质)

根据上述分析,本规划将秋思园定性为具有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反映城市和满足市民休闲、娱乐、游览的综合性城市开放空间。

四、规划原则

1、场地性原则:体现场地的原有的内涵和特色。

2、功能性原则:满足市民休闲、娱乐、游览的需求。

3、生态原则:强调公园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

4、经济原则:充分利用场地条件,减少工程量,考虑公园的经济效益。

五、总体设计思想

秋思园是开放的城市空间,它是线索也是故事,讲述了人与自然的交流、人与人的交流以及人与城市的交流。它以特殊的符号、场景、实物和空间来使人、城市、和自然融为一体。

人与人的交流,人与自然的交流:

特别按原有线路修建了一条公园景观主路,把拆迁住房的红砖经过处理作为该路面的主要铺装材料。路两侧按现状条件和规划意向的不同分别布置了三个场景,展示在该地区生活工作的人的历史遗迹。

在一些比较悠远的地方建了老年的活动区,用蒙古包的形式出现,同时该处也是公园中一个集中的休闲、娱乐和交流空间。

在某些地方可以用做烧烤的好地方,绿地占据了主要地区,可以和朋友们在一起观光和娱乐,称的上为一个好地方。

2、功能性—功能合理的综合性市级公园(人与人的交流)

(1)开放性城市公共空间

规划中,公园设围墙和大门,及次入口和专用入口,通过对不同性质空间的特殊处理来达到吸引人流和限制人流的作用,并方便管理和游览人员的出入。

(2)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不同需求层次的使用者的需求

通过对场地现状和使用者人群的分析,规划的秋思园功能有以下几方面: 体育活动、休闲:以体育活动场地、器械等来满足康体休闲活动的需要。 与水相关的系列活动:满足划船、钓鱼、戏水、科普教育等活动的需要。 综合性活动:提供观景展览、烧烤、餐饮、喝茶、晨练等活动的场所和设施。

3、生态性—尊重自然过程,因地制宜(人与自然的交流)

(1)充分利用场地的特殊位置和现状条件,在场地中部规划大面积水体、湿地、强化该公园在城市生态系统的作用。

(2)利用地形将驳岸完全自然化,将道路在需要时做成栈桥,人在芦苇丛、花丛、树丛中行走。

(3)充分利用乡土树种,强化生物多样性,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

4、经济性

(1)充分利用原有地形、植被、水体和拆迁建筑物,力求减少工程量和造价。 (2)在材料的运用上力求经济美观相结合,在环境维护中力求减少维护费用。 (3)通过经营性项目如:划船、卡丁车赛车等增加经济效益。

六、总体布局

1、功能结构

根据场地特色、使用者活动内容、公园周边环境及公园对外交通等情况,将公园分成五个大的功能区:

(1)娱乐休闲区

根据XX市规划局提供的《秋思公园规划设计条件书》的要求,在公园西北部,以双悦亭为核心,有占地面积约为100平方米的娱乐休闲区。在主入口的附近,人们可以在很累的情况下,在期间可以自由的进行娱乐,由于双悦亭是古典的建筑,可以在那里思考许多烦心的事,想通了事情就可以继续的向前走了。可以说这里也是人们散心的好地方。

用于住宅开发用地用掉了居民最方便使用的原公园用地的东北部,所以位于公园西北部设置少量体育设施,形成娱乐休闲区。里面有不少的体育设施,还有的是广场中心有个游泳池,可以进行水上的娱乐。如果游泳池不够的话,在另一个娱乐区有更广泛的水上游乐场,可以让人们游的更欢。

(2)儿童游乐区

位于公园入口相对的部位,由广场群、大型疏林草地组成,是人流最为集中,儿童进入公园很容易可以找到的一个区域。中间有小孩子玩的卡丁车赛车场,蹦蹦床,儿童练胆活动园,等等的娱乐项目。在该功能区南部,设计了一系列与公园南北轴线相呼应的城市观景林带。公园整体结构受到破坏的影响;强化儿童游乐区的突出地位;同时,用现代的设计手法给人以全新的视觉冲击和空间体验。

其间还有进行密林设计,可以让带孩子来的家长或是爷爷奶奶们进行休息、看孩子。可以双方面间顾,和乐不为。

(3)水上活动区

位于公园南部,以曲折有致的水面(起蓄洪作用)为核心。周围以堤、岛、港、河湾、码头、栈桥等围绕,形成各种形态的水景和植物景观,满足划船、钓鱼、探险、野餐、烧烤和湿地景观观赏等多种需求。详见“功能结构分析图”。

(4)老年活动区

老年活动区是位于东面的次入口附近的地方,那里是一个比较安静的地方,不会很吵闹,很适合老年人来此进行娱乐休息。其建筑主要为蒙古包的形式来突出。老年人与人的交流越来越广泛了,但由于儿女都没有空去陪伴他们,所以用蒙古包的形式来突出,可以让所有的老年朋友一起聊天,下棋„„欢乐无穷。

(5)最后说的是最南部的休息区。游至全园,有点累了,刚好这里可以是休息的最好地方,在休憩之余,我们还可以在这里烧烤,垂钓,等等的娱乐,观赏着风景。这里也是全园绿荫最好的地方。

2、景观和空间格局

本公园的景观格局和空间格局可以概括为以直线形和弧线形景观轴贯穿起来的空间系列。

3、景观视觉分析

(1)对外(城市)视线的开与合

公园四周视线有开有合,体育娱乐休闲区在视线和空间上半开放;有一次入口对新开河视觉完全开放;老年活动区和一体育娱乐区则通过地形和植物加以围合。

(2)内部视觉体验的多样性

景观轴同时也是视线廊道。空间的闭合与开放,场景的不同,动静的不同等都给人以丰富的视觉享受。

(3)借景和框景

远处城市高层建筑群会成为公园的借景和对景,而主要园路则成为一个景框,从而和水体形成一系列的观景平台,透过主要园路,可以远远地看到建设局的高楼群,从而将城市景观引入公园。此外,在综合活动区内规划的城市观景林带也极大地强化了这种关系。

4、道路系统规划

(1)道路系统

弧线形景观路:也即是公园环路,规划路宽为5米。为公园主路,沿公园边界内布置,自由舒展,连接和贯穿各功能区和多个景观(功能)节点,该路在住宅开发用地中作为主路使用。是一条供市民散步和慢跑的道路。在部分地段做成堤、桥。局部道路加宽可以通行机动车。

方便游人快速抵达各景区和景点。路面铺装较为独特(砖铺地面,铁路及步行路结合等)。次要线路:宽为2.5米,个主要园路里分出来,绕至个景点,可以从一景点走至另一景点。在连接中有水便以栈桥的形式来完成。

广场式林荫道:将道路宽至10米,以广场式铺装和大树种植形成林荫路与林荫广场相结合的道路形式。在住宅区内做成绿色通道,以保持公园与外部的良好联系。

小径(直线形和自由式):路宽1.5米,连接各景点。栈桥:宽2.5米。一高架栈桥斜穿水面,轻盈活泼,局部柳枝夹道,与高架铁路的恢弘稳重形成鲜明的对比,并方便易达,是水中的观景走廊。而斜伸入水的小栈桥则是钓鱼、观景的好去处。

(2)广场

在人流较为集中的入口设置入口广场。运动场、儿童游戏场与林下广场相结合。宗教广场则做成圆的坏绕形状,形成广场系列。

(3)停车场

在公园主要入口公两侧设置战地约0.8公顷的专用停车场。其他入口则在林下布置小型自行车停车场。

5、对外交通和内部游览分析

为了便于开放式公园的管理,本规划根据人流来向分析,将入口分成主入口、次入口和一般入口,公园周边规划成开放式和封闭式两种(在交通上),通过地形变化、植物种植和水体分隔等来阻止游人随意进入公园。

6、种植规划

植物种植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针阔叶混交林 以樟子松、雪柳为主体树种的针阔叶混交林,主要分布在个景点周围以及其他用以分隔空间的区域内。

(2)城市观景林带

以新疆杨为主体树,强调其挺拔的姿态。

(3)行道树

以黄檗、臭椿为主体树,结合道路所在地区景观进行布置。 (4)广场庭荫树

以黄檗为主体,遮荫和观赏性相结合。

(5)滨水植物

以柳树为主体(乔木)的湿生植物区,以丛生柳树、芦苇、白茅为主体,配以观赏性湿生、水生植物如千屈菜、鸢尾、荷花、睡莲等。

7、水系格局

分为自然式水体和人工水体。

在场地西南角用暗管(必要时用水泵)将新开河河水引入。沿长大铁路挖水渠,将水引到场地个部,再经大水面从水体西北角最低处流回新开河。该水体系人工开挖,起蓄洪作用。该水体可部分深入到住宅开发用地种。采用自然式堤岸,沿岸水草丛生,形成生态型的湿地景观。

此外,在某些广场等分别设计了小型的人工水景。有旱喷泉、涌泉、滚水、溪流、池塘等供人观赏和儿童戏水。

8、竖向规划:

尽可能减少土方工程量并保持场地内的土方填挖平衡。场地总体地形为中低外高,雨水排放到人工湖中。在地形处理上注意用地形变化来围合空间。场地高程在4至5米之间变化。设计水面常水位0米,最高水位0.5米,最低2米(河道规划水位2米),水底最低处在2至3米之间,场地整体向水中倾斜。

广州大学城公共绿地方案设计说明书 **

广州大学城公共绿地方案设计于2003年12月底向全国公开招标。2004年2月,经专家组评定,由我院设计的公共绿地(标段

一、标段五)均以第一名中标。

一、项目背景分析及概况 (一)地理位置

大学城位于广州市东南部番禺区的小谷围岛上,小岛东毗长洲岛,西邻洛溪岛,北对官洲(生物)岛和琶洲岛,南与番禺新造举目相望,距广州市中心约17公里,距番禺区中心——市桥约13公里。 (二)项目概况

标段一由信息与体育共享区、综合发展北区、综合发展南区组成。面积约80.39公顷。其中信息与体育共享区绿地约62.83公顷,综合发展南、北区绿地约17.56公顷。

信息与体育共享区总体布局环绕“知识湖”展开。“知识湖”居于三条轴线的中心位置,南北主轴线分别是中心图书馆、3万个座位的体育馆;东西主轴线分别为体育休闲中心、酒店会议中心。包围该区域的道路称为“内环”道路,路中心标高由7.9m至18.0m不等(广州高程系)。

综合发展北区集中了大部分研究活动,内有实验室、孵化空间、研究机构以及交流空间,通过规划中的隧道和轮渡与北部生物岛相联系。

综合发展南区及会展、文化共享区设置大学城最重要的共享设施,大学城管理中心;主要的商业娱乐中心以及文化艺术综合体,以总协调和分特点的功能分布其间。

二、设计理念 (一)绿地定位:

大学城中心区公共绿地不能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公园。它既是各座大学校园绿化景观的延伸和补充,更是展示多种学术风格、思想方式的公众舞台。因而必须既具备大学城中心绿地的特殊性,又具备社会公共绿地的兼容性。 (二)我们的理念: 1.完整的生态理念——自然

(1)尊重现实的自然观。“天人合一”反映了古代人类对自然的认知和采取的态度,我们的生态理念也源于这一朴素的自然观。

(2)融入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在继承先人思想的基础上,我们融合了当前的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现代的生态观。采用综合的、完整的生态设计方法,在各绿地所处位置、环境的自然地理条件下,绿地的要素设计均考虑与自然的协调统一和对生态最大程度的改善。 2.独特的文化理念——沟通与超越

(1)“信息与体育共享区”的设计依托“沟通”和“超越”理念。人们获取信息是为了更好的交流和沟通,从而使自身以及整个团体得到提高。其后,终将实现自我的超越,这也是人类体育精神“更快、更高、更强”的最佳体现。 (2)我们希望这种对环境景观的体验与实践,能让莘莘学子们获得源于自然,超越自我的一种感悟。 (三)功能结构组织

1.信息与体育共享区的公共绿地设计在结构组织上强调了“一点、一环、两轴”的形态轮廓。

一点——以“求知塔”为全园景观控制点。

一环——以沿“知识湖”外围7m宽的景观路为各建筑组团的景观“空间联廊”。

两轴——南北向的轴线,景观空间上强化,以“实”为主。东西向的轴线,景观处理上弱化,以“虚”为主。一强一弱、 虚实对比、突出重点。 2.另外,内环路外侧南、北综合发展区在中心区内的景观收头处,以两个各具特色的生态广场空间——“清歌如烟”景区;“似水年华”景区为收景节点,使其轴线影响力不延伸至内部空间,而只在外部产生控制作用。 (四)景区划分及重要景观节点

绿地景观序列构成宛如一曲激昂的交响乐。每一乐章是对景观空间序列展示的一种演绎。

“清歌如烟”景区:作为第一乐章快板; “沉默是金”景区:作为第二乐章慢板; “心如水蓝”景区:作为第三乐章小快板; “海阔天空”景区:作为第四乐章快板(高潮部分)。 (五)植物配置说明 1.绿化的分区

本标段的公共绿地是广州大学城公共景观的核心部分。其位于整个小谷围岛的中心部位,地块呈长条状,分为信息与体育共享区(中央公园)、综合发展北区与综合发展南区三个部分。 2.渗透“以人为本”的主题

大学城公共绿地的设计应当以“绿盈水绕,生态学府”的绿地系统规划总体目标为指导,适应“一心两轴、三环八园、放射网络”的大学城(小谷围岛)绿地系统结构的特点,构建开放式绿地系统、建设成为生态环境良好、体现岭南文化特色的绿色校园城区,力求成为21世纪生态园林学府的典范。

植物配置中所谓的“开放式”,充分体现了1标公共绿地的共享属性,这是一片从功能和形式上都必须考虑其使用主体(广大学子以及教工)的热土。 3.绿化配置

(1)信息与体育共享区(中央公园)

围绕规划中的“清歌如烟”、“沉默是金”、“心如水蓝”等八个景区进行植物配置,将整个信息与体育共享区装点得清丽不俗。 a.清歌如烟景区

“清歌如烟”景区是香花植物的天堂,赏植物的芳香气味能使人宁静和谐,也能够杀灭许多致病的病菌、有效地净化空气。广州地区有许多观赏价值高、同时又能够散发沁人心脾芬芳的园林观赏植物,如鸡蛋花、九里香、茉莉、夜来香、米兰、狗牙花、桂花、含笑、黄栀子等,在道路两侧适当点缀、在建筑周围种植,使校园呈现出视觉美外,也为味觉提供一个新的天地。

其中蝶园景区是为吸引蝴蝶而特别设计的,种植各种引鸟诱蝶植物,如:樟树、构树、台湾相思、人心果、海桐花、黄槿等,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b.沉默是金景区

拥有灿烂的百花园和曲线流畅的白色沙滩“艺海晨韵”。

广州地区适合园林种植的“花”通常指开花灌木和宿根地被,如黄素馨、大红花、黄虾花、美人蕉等,还有许多荫生灌木和宿根植物如蜘蛛兰、文殊兰、黄金鸟、白蝴蝶等,其花叶均有很高的观赏性。这些美丽的花木一般都种植在与人接近便于观赏的区域,如道路的两侧、视觉的焦点、建筑物的周围、水面的附近。百花园景区突出表现了这些美丽的开花和色叶植物,令人心旷神怡。 c.海阔天空景区

坐拥整个知识湖、背山面水的“海阔天空”景区是整个中心景区的视觉焦点,大王椰子、蒲葵的运用为亲水平台提供了良好的线性背景,同时背部的乔木林和山林更提供了丰富的景观,使景观具有连续性。

在中心湖区北面的主观景台周围,有蜿蜒的道路和树叶状的亲水平台,两侧的区域分布具有一定高差的水生植物种植池,将其定名为“菖蒲海”,种植以菖蒲为主的水生植物,因其成片种植产生的宽阔、优美、郁郁葱葱的美感,类似海水,令人心荡神移,目不暇接。主要种植黄菖蒲、花菖蒲、石菖蒲和其余一些类似的植物,如水葱、德国鸢尾、鸢尾、千屈菜、紫娇花等。由于广州地区的温度比较恒定,有利于水生植物的生长,这一片人工湿地呈现的美景,非常适合学子们在此流连观赏。 d.似水年华景区

“似水年华”景区位于中心景区的西北入口,轴线关系明确,视线收于精致的膜亭,这一区域以高大美丽的木棉树为行道树,经过整形修剪的垂榕柱下配以色彩鲜艳的杜鹃,强调了轴线的完整。两侧美丽的花木自然素雅,引导着人们渐渐步入这一静谧的区域。越是走近膜亭广场,色木的布置越是丰富,鲜艳灵动的颜色让人不仅赏心悦目,更对未来的景观充满期待。 (2)综合发展北区:

由“火树银花”、“百鸟归巢”、 “硕果归根”、 “孕育新生”等景区组成。

(3)综合发展南区

设计时以自然生态为原则,故设计时多以密林为主,湖边适当配以疏林草地,营造舒适、幽闲的休息空间。

上海张家浜滨水游憩景观概念规划设计 **

城市或城市区域的自然环境特色是产生城市空间特征,从而形成城市特有面貌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滨水景观。“滨水地区是一个城市非常珍贵的资源,也是对城市发展富有挑战性的一个机会,它使人们逃离拥挤的、压力锅式的城市生活的机会,也是人们在城市生活中获得呼吸清新空气的疆界的机会。” (查尔斯·摩尔)

通过对国内、外滨水区的规划与设计、开发的总结,应该来说,国内更多的是从物质环境改善的角度提出的,而对于该地区的经济、文化、社会现象不太注重。往往使得在滨水景观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而对于繁荣当地的文化、经济方面多少显得力不从心。

如何在滨水区将本地市民的生态游憩空间结合滨水区各自的特色进行规划与设计,形成一个生机勃勃的城市公共的开敞空间,应该是在张家浜滨水游憩景观中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张家浜位于浦东新区中部,西起黄浦江,东至长江口,全长为23.5km,是浦东新区中心区域的唯一骨干河道,其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从1998年开展整治以来,被国家建设部授予“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已经成为浦东的一处有名的景观河道。

如果仅仅从物质环境改善的角度来看,张家浜滨水景观上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了,但随着上海斥资500亿打造“水清、岸绿、景美、游畅”的 “东方水都”的构想,张家浜处在构想“八射”中的“二射”。以及随着浦东的发展,浦东的以车行为主的城市形态,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游憩空间的需求,以及滨水区域独特的景观感受,以及从而张家浜的生态游憩功能的开发势在必行。

一、张家浜滨水游憩景观规划理念

将“游憩、景观、生态”三个元素综合考虑,使其游憩开发与景观规划设计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景观游憩资源,并利用生态的思想作为指导,在保证滨水景观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的各种游憩容量的扩大,最终达到张家浜景观河道的生态可持续的发展。

二、张家浜滨水游憩景观构思立意

张家浜是除了山体外,承载了自然状态下的江、城、居住区、园、百米林带、乡、田、湿地、海多种的地貌景观。从而其生态上的价值是对它进行定位的关键。从景观规划设计以及滨水区游憩开发的角度出发,认为还是以生态游憩为主。结合生态游憩开发,进行生态设计。张家浜滨水区主要适用于本地市民日常的休闲娱乐。

张家浜滨水景观规划整体构思:

1.构筑完整的步行系统

通过张家浜河道,将浦东新区张家浜周边通过相对完整的自由的步行、自行车行系统在浦东的市中心结合成一条绿色的廊道和开敞空间系统。

2.形成相对完整的景观格局

通过景观生态学的分析,浦东的城市基质是城市建筑群,而公园绿地则是斑块,通过张家浜绿色廊道将绿地斑块串起来,形成浦东的“绿宝石项链”,并以此为契机,带动浦东乃至上海市水系的开发。最终形成完整的绿色景观格局。

3. 以人为本,但最终要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在设计中考虑为动植物建构没有障碍的生态通廊,防止“生态孤岛”对动植物的生存繁衍带来的威胁。

三、景观规划结构图

由于张家浜全长为23.5km,从而根据穿过区域的空间形态的不同将张家浜的景观序列分为:江、城、园、居、林、田、乡、湿地、海,其中结合各段的特色,提出相应的景观对策,开展相应的滨水游憩项目。同时为了完善上述的构思立意,形成张家浜独特的景观特色,结合了八个专项规划以及开发等举措。整体张家浜滨水游憩景观规划分为四方面:专项规划、开发策略、融资举措、开发步骤,其中专项规划分为:驳岸、生物多样性、水体净化、桥梁景观、码头景观、雕塑、景观小品、夜景照明、标识系统。以形成整体张家浜滨水景观的独特性与唯一性。

四、具体设计

滨水区成功开发的重要条件为:与市中心的关系密切,且交通方便,科技馆段,塘桥公园段最适合近期开发。

历来,人们把科学与艺术看作人类文化的两翼,犹如车轴两边的一对轮子,人的左右两条腿,一个硬币的两面。今天终于到了科学与艺术相会的日子,从而科技馆段的设计灵魂定位:

科技与艺术共融

设计与对岸的浦东的创意街“云之城”相呼应,其设计理念为“丘之林,水之恋”,同时在设计中将现代科技的太阳能技术及生态节能技术应用与艺术造型进行完美结合,创造独特的张家浜景观语言。

用景观的语言讲述人与自然的故事: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在追求身处城市也能享受“山林”之乐的生活理想。

景观序列一:人与自然相斥。

用人工痕迹的土丘、树木来表述人最初要凌驾于自然之上,表述最初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景观序列二:人对自然的反思。

工业化社会,在带来社会物质繁荣的同时,也引发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从而用散落在草坪中的不锈钢球来隐喻人类对生态点滴思索的结晶。

景观序列三:人与自然共融。

人与自然应该和睦相处,在设计中用生态设计的手法,尽量保留原来的设计:蜿蜒延伸的防汛通道,错落有致的树木搭配。

在广场设计中,其贯穿始终的设计理念为 “人是城市的主人”,“交流是精神的归属”,通过调查与周边居民的公共参与,设立活动、交流的广场,体现真正的人性关怀。

项目位置:上海浦东

项目委托单位:浦东新区水域环境卫生管理署

设计公司:上海浦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规划设计:林选泉 刘月琴

规划面积:长23.5公里 宽40-60米

间:2004年

新北京的时代地标———温榆河生态走廊(朝阳段)规划设计 ** 生态———作为永久的主题,是规划要考虑的首要因素

景观———景观视野里的生态规划,将会构筑一道新的风景

北京———未来的世界城市,全球环境的概念应当加以强调

1 现状分析

在温榆河生态走廊45km2的范围内,如下一些特征对于规划方案有较大影响:

(1)场地东侧温榆河与清河交汇处密布鱼塘、水池,形成天然湿地;场地西侧的现状鱼塘区历史上曾是自然湿地;老河湾地带环境条件良好。可以利用这些现状的湿地和水系开辟新的水系统。

(2)黄港乡和楼梓庄是现状农田密集区,对于现有的良田应该考虑保留。

(3)现有河流环境污染严重,河流生态系统退化,自净能力丧失;河流功能简单化甚至丧失;自然地貌改变带来水文特征恶化。现状沟渠较多,应加以妥善利用。

(4)现状居民以农业生产为主要产业,远期考虑整体搬迁出生态走廊,因此,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应充分加以考虑。

2 方案创意及特点

2.1 四大战略

2.1.1 功能战略———区域整合

我们从区域着眼来把握温榆河生态走廊的整体规划。“区域城市”(regional city)由若干社区(community)组成,每个社区都具有支持现代经济生活和城市基本设施的规模。每个社区除了居住的功能之外,还可具备一至几项为这个组群服务的专门职能———工业和商业,文化和教育,金融和行政,娱乐和休养。社区的四周由自然绿带环绕,既保持良好的环境,又控制社区向外蔓延。各社区之间的开放空间将永久保存,只用于农业、林业和休憩。便捷的公路系统四通八达,并与不穿越城镇的高速公路相连,交通十分方便。

按照区域城市的观点,在110km2的范围内,整体考虑产业和空间布局。在温榆河生态走廊以外的65km2范围内,规划了4个各具特色的小镇,分别承担区域内的不同功能。

2.1.2 生态战略———道法自然

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看,我们自身所居住的地球并非属于我们,它仅仅是我们从子孙后代那里暂时借过来的。我们将把什么样的地球还给下一代?这是规划师和建设者必须要直面的问题。在温榆河生态走廊的规划建设中,首要的问题是如何营建一处让人类眷恋的“绿色环境”。因此,道法自然,“水-绿-人”三位一体的生态设计理念将贯穿我们方案的全过程。

2.1.3交通战略———有机疏散

有机疏散理论主张,要像人的肌体一样有生命地疏散过于拥挤的城市,成组成团地组织城市生活,结果是形成了组团式的功能布局以及树枝状的道路交通系统。在温榆河生态走廊的规划中,我们采用了树枝状、结构分明的道路交通系统。把车行道路分为疏通性道路和服务性道路两类:高速路、快速路、主干道构成疏通性道路,畅通、快捷,跟城市中心有很好的衔接关系;次干道、支路等构成服务性道路,直接服务于用地,有足够的停车场地。在生态走廊内部,规划连续的步行道体系和自行车路,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同时,满足人们游憩活动的需要

2.1.4产业战略———链状结构

温榆河区域的产业发展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当地农业居民的搬迁安置,要妥善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二是要引进新的产业类型,振兴地方经济。我们提出产业链的概念,旨在形成一条跟生态走廊平行的相关产业走廊。

2.2 五种景观

温榆河生态区域的景观规划原则是“以水为轴,以绿为体,以人为本”。 4条快速路(京承高速、京密路、机场高速、机场第一通道)将生态走廊分成5个风格各异的功能组团,分别形成岛、乡、埠、林、田5种景观特色,它们将承担居住、商贸、游憩、农耕、体育等综合功能,给人们带来或诗、或歌、或画、或梦、或情等不同的心理感受。

2.2.1岛———湿地景观(诗)

温榆河生态走廊里,自马泉营西路以东是“岛”(湿地景观)区域,主要功能为居住、休闲农业和观光旅游。水系在这个区域形成一个自循环的系统。居住约占该区域1/4的面积,以高档低密度社区为主,社区周围环以湿地水系。农田约占1/3的面积,余下部分为开放的湿地旅游区。

温榆河生态走廊的东侧,现有的密集的河道、鱼塘、水池构成了独特的自然湿地景观。为了阻止人类经济活动对于湿地生态功能的负面影响,惟有用湿地恢复与重建的生态工程,为湿地的存在与自然演替施加积极主动的正面干预,才能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态价值。因此,方案在生态走廊东侧区域内恢复原有的自然湿地,并营建大量的人工湿地,形成湿地区域。在这个区域内安排岛状的高标准住宅用地,这些岛的周围是连续的、枝状的湿地系统。这里生长着荷花、芦苇等丰富的湿地植物,还有各种各样的鱼类和候鸟,形成一种“雁声芦叶老,鹭影蓼花寒”的美学意境。

2.2.2乡———乡村景观(歌)

马泉营西路以西,京密路以东的部分为“乡”(乡村景观)区域,主要功能是居住和农业。这是一种住宅和农田交织的新型居住形态,住宅附近就是大面积的现代农庄。这个区域里有3大集中的居住组团,住宅发展也是以低密度高标准社区为主,它们之间有大的湖面可以共享,湖水引自温榆河水系。低密度的住宅区与大片的农田交织在一起,田野可以是大的现代农庄。新的居住发展补充现有的村庄氛围,从而创造一种新的居住形式———乡。人们走出家门,信步走过舒缓的田野,看到青青的麦田,体会闲适的乡村生活,这一切就像一曲乡村牧歌一样令人陶醉。

2.2.3埠———船坞景观(画)

在京密路和机场高速路之间,是“埠”(船坞景观)区域,以商业娱乐功能为主,区域内保留了一块现状的别墅区。在这里,按照“温榆水经”等资料的记载以及清明上河图提供的城市生活画面,规划恢复了一个滨水小镇。小镇跨越河的两岸,有桥相连。这是温榆河生态走廊的中心区,也是公共活动最为密集的区域。小镇里面酒楼、饭馆、商铺、茶楼等建筑林立,还有酒吧和歌厅等休闲娱乐场所。无论白天还是夜晚,小镇都具有很高的人气,热闹非凡。这里的建筑尺度都不大,布局形式灵活自然———虽然经过规划,却仿佛自发形成的一样,有着自己内在的秩序。

一座优美的拱桥横跨河的两岸,犹如彩虹卧波,它跟清明上河图中的桥具有同样的名字———“虹桥”。人们可以在桥上看两岸川流不息的人群,也可以看水面上舟楫如梭,尽情体味盛世繁华———当然自己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桥上的风景。

2.2.4林———林地景观(梦)

机场高速公路和机场第一通道之间,是“林”(林地景观)区域,以居住和旅游观光功能为主。这里是过去的老河湾地带,历史文化氛围浓郁,保留有很好的古树和树林,规划对其进行补植,形成森林景观。我们对老河湾的水系稍加梳理,形成更多的河道,在河道和密林之间,规划居住建筑群。这里的住宅建筑采取尽端路布局方式,住宅与密林交融,形成童话般幽静而又神秘的意境。沿老河湾规划公共区域,老河湾与温榆河的交汇点形成较大的公园。人们可以沿老河湾游玩,在这条连贯的公共空间里面,按照历史传说设置不同的景点,将历史传说与美丽的风景融为一体。

2.2.5田———田园景观(情)

机场第一通道以西,是“田”(田园景观)区域,以观光农业和体育休闲功能为主。这里是机场噪音的影响区,所以不在这里安排居住社区,而保留其农田的属性。同时保留现有的鱼塘和水池,并将其扩大形成灌溉用水区。而且,在生态走廊的最西端形成湿地,跟东侧的湿地相呼应。这里分布着采用现代耕作工具的生态农庄,建筑在原有村落旧址上重建。另外,在这里规划体育休闲用地,沿温榆河开辟跑马场、健身跑道等体育设施。这个区域给人的感受是非常开阔的。 方案中保留了现状的千顷良田,作为现代农庄景观区。横平竖直的道路网展现出“阡陌交通”的壮观景象,现代机械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将在这里使用。保留现有的水塘,作为螃蟹等水生动物养殖区,将来可以在这里举行“捉蟹节”等农业观光项目。并且,在原有村落的基础上建造农庄建筑和体育设施,把这片区域变成北京观光农业和体育休闲的示范田。

2.3 特色小镇

我们在65km2的扩大研究范围内,规划了4个功能和风格各异的小镇,小镇之间是广阔的农田和绿地。自东向西依次是高科技产业小镇、商业贸易小镇、家政服务小镇、农业旅游业小镇。

2.3.1高科技产业小镇

在京承高速公路和来广营北路之间是高科技产业小镇,面积2.33km2,可容纳1.8万人。在这个区域内安排高科技产业群和居住用地。这个区域的环境可以延续“岛”即湿地景观的环境特点,营造一种绿色生态环境,以此来吸引国内外著名的高科技企业入驻园区。小镇的中部是康体健身设施和会展中心等交流场所。

2.3.2商业贸易小镇

在马泉营西路和京密路之间,是商业贸易小镇。面积3.34km2,可容纳2.6万人。这个区域主要是商业贸易和居住用地。小镇是整个温榆河区域的商业贸易中心,里面有超市、商场、商业街、市场、酒店等商业建筑。它跟埠(滨水商业区)有便捷的联系。

商业贸易小镇的位置极易形成一条贯通“城市-望京-商业贸易小镇-埠(滨水商业区)-机场”的商业贸易走廊,它是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也是温榆河地区的商业贸易中心。小镇的景观风格以热闹、人气旺盛的商业风格为主。

2.3.3家政服务小镇

在长店村北路东侧、温榆河大道南侧是家政服务小镇。面积2.04km2,可容纳1.6万人。这个区域主要是居住和综合社区设施用地。镇中心有国际学校和医院,镇内有各种家政服务公司和园林绿化大队,可以为周边的社区提供现代的家政服务。同时为搬迁过来的农业居民提供非农就业的机会。镇内的住宅发展以多层居住建筑为主,密度相对较高。家政服务小镇的景观建筑风格是综合型的,多种风格可以在统一的基调下并存。

2.3.4农业旅游业小镇

在机场第一通道以东、规划一路两侧是农业旅游业小镇。面积2.02km2,可容纳1.6万人。这个镇主要功能是居住,住宅以多层建筑为主,主要安置拆迁的居民。建筑风格具有传统特色,在镇内形成一些有古镇风情的小街,镇中心是商业街。这里的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以及手工艺品的加工。住宅一般是前店后住,旅游贸易业也很兴旺。

3 生态环境

3.1 水系规划

景观规划特别强调对于水系的处理,在原有温榆河水系基础上加以整理,并重新开辟了一条和温榆河平行的新水系。对原有河床进行景观处理,形成河床公园,结合人的游览活动,作为景观展示区域。 温榆河区域水系规划的原则与做法:

(1)保留现有河道与河堤,河道边坡与河流不作衬砌。

(2)在生态走廊的西端开辟新的人工湿地,以增加区域的蓄洪能力,同时跟原有的自然湿地一起形成丰富的湿地景观。

(3)开渠引水。在局部区域,开挖新的水渠,引温榆河水进入各居住组团,或者在节点处形成湖面,以增加人们的亲水面。同时,新的水系也可以增加蓄洪和调节小气候的作用。

(4)改造排水渠。现状温榆河区域内沟渠密布,纵横交错,乡村级的排水渠近50条,对区域内的水系统和景观有着较大的影响。在结合现场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规划对排水渠提出新的构想,即在保留现状排水体系以满足防洪排水的需求这一前提下,适当改造排水渠,使之成为防洪、排水、生物净化、景观、娱乐等多功能的综合水系。

3.2 绿化规划

(1)尽量保留现有场地的原生植被,尽量使用北京的乡土树种。

(2)沿温榆河边缘,规划最小宽度100m的防护林带,形成自然边缘。这条林带连接高速路和快速路两侧的交通防护林带,形成林带体系,它仿佛绿楔伸入城市,形成了连接温榆河与城市的绿色通廊。

(3)沿温榆河水流方向,根据现有用地的实际情况,形成岛、乡、埠、林、田等5种种植形态。如“岛”区域内以湿地系统为基础,布置水生林和湿地植物群;在“乡”区域形成了农田和林带相互穿插的形态;在“埠”区域形成庭院式的种植形态。

(4)根据生物演替的规律,合理配置速生树种和优势树种的比例。在近期形成速生树种如毛白杨、垂柳、旱柳、白蜡、臭椿、泡桐等组成的防护林带,在远期形成以优势树种如银杏、刺槐、胡桃、油松等为主体,物种多样的稳定的生态走廊。

3.3 生态规划

(1)设置有机驳岸。所有的河岸与河底不做硬质衬砌。

(2)以草坡入水,加以水生植物及垂柳、水杉等耐涝树木护岸。

(3)由于城市快速干道穿过区域而造成生态廊道的断裂,因此规划在交通干道与生物廊道的交叉点设置生态立交点,以保证生物迁移通廊的通达性。

4 交通组织

方案采取了公交优先的交通策略。

温榆河地区目前有2条规划轨道交通系统,即轻轨3号线和市郊铁路1号线(首都机场线),这两条大运量的公共交通线路呈“V”字形穿过温榆河地区,构成了区域交通的中枢系统。

另外,京承、京密、机场高速、机场第一通道、京平等5条高速、快速路将本地区和城区紧密地联系起来。在这5条纵向路之间,还有温榆河大道、景观路、马泉营西路-长店村北路等3条横向主干道,形成“五纵三横”的主要道路系统。在这些道路上设置快速公共汽车系统,基本原则是可以快速到达区内各处,以增加公共交通的运营优势。

在主要干道两侧和快速路两侧宽阔的绿化带中设置自行车专用道,跟城市的自行车道衔接,以方便城市居民安全顺畅地到达温榆河生态走廊。 沿着温榆河以及温榆河生态走廊的内部水系,规划连续的步行系统,步行系统跟公共交通系统有很好的衔接,人们可以很方便地到达区内各处景点。

5 产业规划

在温榆河生态走廊(朝阳区段)“社会及产业发展规划”中,对生态走廊的未来发展制定了总的策略方针,并提出了“实现温榆河生态走廊‘农村城市化’、‘环境生态化’、‘产业现代化’和‘建设国际化’四大建设目标”。温榆河生态走廊的产业规划要着重解决两方面的问题,即生态走廊内农业居民的整体拆迁安置问题,也就是“农村城市化”问题;温榆河地区的经济跨越式发展问题,即“产业现代化”问题。针对这两方面的问题,我们提出“产业一体化”的产业战略,并规划了一条“产业链”。

对于“农村城市化”问题,可以采取“政府组织、企业运作、结合房改、旧村迁并”的方针进行项目运作,其目的是通过旧村改造和迁并,改善当地农民的生活条件,通过新镇房地产的开发带动就业机会,促进温榆河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具体的做法是“土地整理”,这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有效途径,目标是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对于“产业现代化”的问题,应当全面贯彻朝阳区政府提出的“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的政策,广泛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的知名企业进入区域内投资;拓宽对内、对外开放领域,引导内外资重点投向生态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房地产业、旅游观光休闲业、文化教育体育产业、都市型工业和都市型农业等。

“产业链”将有效整合这些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商业贸易和高科技产业,形成“一体化”发展的态势。

莱茵苑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说明 ** 因地制宜 ——

充分利用现状护城河,通过形式丰富的驳岸处理手法将吧街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环境,化为独特的地理优势,将商业街区的建筑形式与沿河绿化带紧密地融合在一起,绘成了一幅和谐优美的景观画面。 形式丰富——

沿护城河250米的河岸处理分成多种类型。

下沉式的河边散步道——比地面标高低90㎝的河边散步道,夹于绿树成荫的两边,既是沿河公共环境的一部分,同时也成为该街区独有的散步环境。

木制观景平台——结合地形将原本较为局促的空间扩大为观景平台,通过平台挑出低矮的驳岸,伸出水面,将商业空间融合到舒适的水面环境,不但解决了交通问题,同时也成为沿河风光带的一处亮点。

亲水码头——街区中心广场与河岸的交接处,设计了下沉的亲水码头,结合中心旱喷广场、下沉小广场及河边散步道,形成了丰富的空间形式,为人们创造了不同的空间感受。

特色景观链——

通过狭长的地下光带贯穿整个商业街区,作为景观联系带,串联各个景观节点。设计时,青石板铺装中夹毛面玻璃,玻璃覆盖暗藏灯光的凹槽,局部还注入流动的水,这样的组合既形成了材质上的多种对比,又使整个商业街区内的“发光水系”与护城河的水系并列穿行,在夜晚结合音乐喷泉,无形之中为商业气氛注入了无限活力。

人文特色——

再现扬州民俗风情为整个商业街区的文化主题,围绕这一主题概念,运用具像的雕塑、生动的浮雕等景观元素来体现了扬州地方文化色彩,为整个商业街区创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底蕴。情趣性雕塑主题:民间艺人、街头评书、市井再现等,让人们与这些栩栩如生的“扬州人”亲密接触,增加了商业街区的人情味和情趣性。

功能与景观紧密结合——

商业街区的设计充分考虑使用需求,结合景观设置了小型表演舞台、儿童活动空间、购物休憩空间等,将该街区打造成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商业场所。街区中心广场的设计,结合了水景幕墙为视觉焦点,同时也是小型舞台的背景,提供了市民多种娱乐活动的场所。同时在街区东侧较为开阔的地方,设置了以花坛堆砌的儿童滑梯、沙坑、趣味景墙、景观架等系列设施,为孩子们创造了活动场所。

人性化设计——

绿色停车场的设置:机动车停车场与非机动车停车场分街区两侧设置,保证整个商业街内的步行系统。且设计以绿色大乔木和低矮灌木围合停车场,将停车空间隐于绿色之中,保证了商业街的美观。

休息空间的组织:配置姿态优美的景观树组,围合较为安静的休息小空间,人们在树下可坐可憩,并可与铜像雕塑亲密接触。在整条商业街中,有秩序地排放了花坛、街灯和座椅组合的街道小品,既美观且实用,有效的解决了街区休息功能的需求。

街道家具的设置:组织多种街道家具如:景观树池、座椅、标识牌、街灯、电话亭、彩旗、垃圾桶、情趣雕塑、花坛、喷泉等,充分体现人性化的尺度、视觉感受及使用便利性等。

可识别性设计:商业街的西入口,设计了高耸的木制方柱,矗立在亲切的木平台上,既强调了入口景观,又缓冲了人流,同时人们能在远处便可遥见“莱茵苑”等字迹,吸引了消费人群。在东入口,通过序列性景观灯柱的设置,强化入口空间,组织交通流线。同时街区的家具设计,都蕴涵民间质朴的韵味,使有形的元素与无形的吧街特色协调统一,充分体现独一无二的街区文化。

第五篇:景观设计说明

扬州•卡侬花园景观设计说明

Tag:景观 时间:2011-05-09 浏览次数:27

一、

设计缘起

扬州人的居住已经进入了升级型和换代型阶段,这一阶段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景观需求向环境需求的速变”。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景观并不仅仅是植草种树造喷泉,人们的居住需求包含了全年龄段需求、家庭交流需求、子女成长需求、老人活动需求、运动健康需求、休闲娱乐需求、环境生态需求、生活便利需求等方方面面,这样的综合性需求早已不是单纯的园林造景所能够满足,景观环境设计需要真正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为目的,因此在居住环境的规划中,只有在明确的定位和居民需求的指导下才能实现对这些要素和功能的整体把握和最终实现。

二、

项目概况与设计主题

(一)

项目概况

扬州城区至今已有2400多年的建城史。现设广陵、维扬、邗江3个区,辖江都、高邮、仪征3个市和宝应县。全市共有97个乡镇,9个街道办事处。全市辖区总面积6638平方公里,市区规划面积1134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72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456.3万,其中市区人口128万。扬州除通用汉语普通话外,方言主要为北方方言区的江淮官话。

现辖区域在东经119度01分(仪征市移居、青山一线)至119度54分、北岸31度56分至33度25分(宝应县西安丰、泾河一线)之间。南部濒临长江,北与淮阴、盐城接壤,东和盐城、泰州毗联,西与天长(安徽省)、南京、淮阴交界。境内有长江岸线 80.5公里,沿岸有仪征、邗江、江都;京杭大运河纵穿腹地,全长143.3 公里,由北向南沟通白马、宝应、高邮、邵伯4湖,汇入长江。扬州市城区位于长江与京杭运河交汇处,东经119度26分、北纬32度24分。

扬州处于江淮平原南端,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受季风环影响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自然条件优越。年平均气温为14.8℃,与纬度地区相比,冬冷夏热较为突 出。最冷月为1月,月平均气温1 .8℃:最热月为7月,月平均气温为27.5℃。全年无霜期平均220天:全年平均日照2140小时;全年平均降水量1020mm。市区北部地形为丘陵,京杭运河以东和沿江地貌为长江三角洲漫滩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境内90%以上是平原, 河湖密布,拥有80多公里长江岸线,水深江阔,岸线稳定。

卡侬花园所在的新城西区是扬州规划中的又一个行政商务中心,它毗邻扬州国际展览中心,双博园,体育公园及火车站,正对living mall京华城中城,周边基础设施齐全,在一片商业包围之中,设计者独辟蹊径,以古典文化为切合点,打造扬州西区新城的CCD(文化中心)的轴点区域。 (二)

设计主题

2.1“卡侬花园”名称的由来:

卡侬花园中的卡侬,音译自拉丁文canon, Canon原意是指教规,宗教法规或者经典之意。卡农原来的意思是"规则",在音乐上是指复调音乐的一种写作技法。它的特点是:各个声部有规则地互相模仿。也就是后面的声部按一定的时间距离依次模仿前一声部的旋律。用卡农手法写成的乐曲叫做"卡农曲"。"卡农"就是根据严格模仿的原则,用一个或更多的声部相距一定的拍子模仿原有旋律的曲式。卡农也不是非要把旋律一点不差的模仿下来,可以加快和放慢节奏,还可以做倒影处理。

2.2卡侬与扬州

乐曲何止千万,但独独选中卡侬,这其中是有着是关扬州文化的秘密的。扬州的文化是什么?一个字,商。商者,利之所驱也;所以扬州的文化里面有着包容,吸纳,创造的精神,这是千百年来,络绎不绝的商贾云集此地而带来的奇异的文化。商者,利之所至;所以扬州的文化里面有着商人特有的自信,享受,惬意,这是千百年来,用经营来的成果投射到生活上的光辉。

而卡侬呢,严格来说他不是某一首歌,而是一种音乐模式,要求以规范打破规范,看似横平竖直,其实仪态万千;卡侬它是没有年龄的,它可以是巴哈贝尔的卡农,也可以是佛朗明哥的卡侬,它更可以是野蛮女友的卡侬,他是多变的,但不变得只有一个,情感总是直击你的内心深处,这就是卡侬。

所以两者都是有者海纳百川有容纳大的气魄,这也是设计中处处以破字为先的精妙所在

2.3卡侬与项目

音乐是什么样的,一个和音乐有关的住所又是什么样的,是不是你看到了或者你听到了,那才是我们要的音乐,还是说„„那时一种情感的牵引,抑或者是你清晨困顿醒来,门前那一阶的落英。

音乐是活得,让你生活的每一块土地,每一棵树木,每一朵香花都歌唱起来。音乐用有组织的乐音塑造形象, 园林用植物、建筑、山石和水体等构景。虽它们运用的材料不同, 但二者的社会功能都是通过形象来感染人, 审美原理是一致的。因此, 研究园林和音乐的内在联系, 能丰富人们的审美感受, 有助于音乐创作和园林设计。

园林是以植物、建筑、山石、水体和各种物质要素, 经过各种艺术处理而创造出来的占有一定空间的艺术品。它不仅同人们视觉发生关系, 而且与人们的听觉和触觉发生一定的联系。人在欣赏园林的时候, 会因造型、色彩和音响等现象引起不同的心理反应。园林外部的造型美可造成不同的艺术风格和给人以不同的审美感受, 有的鲜艳富丽, 有的庄严雄伟, 有的舒展大方,有的小巧玲珑, 有的古色古香, 有的神秘莫测。同时, 园林环境还能给人造成感情上的持久影响, 会无声地作用于人的心灵。园林所引起的心情很接近音乐的效果。

园林凝固在三维空间, 从抽象的时空相关的视角看, 移动视线和进一步移动立足点, 把它作为一个过程, 那么, 它又类似流动于时间之中的音乐。和谐的韵律特别是其中的节奏, 被认为是音乐的生命。关于什么是节奏, 汉斯立克从纯形式的角度指出: “音乐的原始要素是和谐的声音, 它的本质是节奏。对称结构的协调性, 这是广义的节奏,各部分按照节拍有规律地变换地运动着, 这是狭义的节奏。至于韵律, 其内涵表现形式更为丰富多样, 例如音乐的对称、协调、比例、重复、变换、齐

一、层递、交替、间隔、循环、回旋、联缀、展延、变奏⋯⋯而其总的核心, 就是音乐的和谐。这些音乐形式美的规律, 也和园林相通。园林中也流注着这种音乐的精神, 然而, 它们又是无声的。

音乐语言的各种要素互相配合, 使音乐具有了千变万化的表现力。音乐在有限的时间里, 通过各种表现形式和手段, 描绘各种自然景物和生活现象。运用各种音响, 在听众心中引起心情波动, 产生非常丰富强烈又有细致区别的情感反映, 从感情上影响人的精神境界。欣赏音乐时,随着音乐的描绘, 会产生具体的联想。当人们根据自己的欣赏水平和生活体验去感受和理解音乐时, 音乐的效果就越出了时间的所限。园林建造有“纳千顷之汪洋, 收四时之烂熳。梧阴匝地, 槐荫当庭; 插柳沿堤, 栽梅绕屋; 结茅竹里”等建构手法, 表“诗与画之境界在实际景物中出现”的意, 达“在品题欣赏上以感情悟物,且进达人格化”的境界。人们游览园林的时候能触景生情, 以情悟物, 得到美的享受, 那么, 园林的存在也就超出了空间的深远。研究园林与音乐的共通点, 可以寻找出构园和写乐的创作源泉, 还可以让人们进一步领略园林和音乐的具象和意象的美。

以扬城文化之义,赋予此次景观设计“延伸自然”的主题。主题凸显家的温馨和自然的气息,除去异国风情的浮华,回归本土朴实的人情味。景观融合生活,强调开放、参与、增强交流,亲子同乐的环境规划,以多层次、小组团相互交流形成生态主题休憩中心、休闲广场、健身主题动线、小桥流水、团花簇景绵延于整个社区。

三、

设计过程

(一)

遵从五大设计原则

1)高品味、高起点、高标准的规划原则; 2)艺术性、实用性、时代性相结合的原则; 3)洗练简洁、大气平和、舒适安全的原则;

4)以人为本、追求“生态平衡”、“建筑、人、环境”相结合的概念,使之成为自然气息浓郁的休闲绿地。

5)因地制宜,运用传统和现代的设计理念创造内涵丰富、现代感强、多元化的园林景观。

(二)

西方表现手法与中国风格的融合

借鉴西方过程主义理念,从基地的特定性(site·specific)出发,我们在环境的营造中,着重反映一种根植于本土的文化理念,在自然的物质性和人的内心世界深处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将现代的环境剧场、开放式的构图、描述性的隐喻„„等等设计与中国园林表现手法进行有机的融合,在家园的舞台上,找到自然之力和文化对活的契机,创造属于本土的、经得起细细品味、思考,并从中领略东西文化交融结合的妙处的园林景观。 (三)

三大景观问题的解决

问题一:有景观无艺术

“景观规划是一门艺术,不是简单的植被、喷泉、雕塑、广场叠加起来。园林讲究宜曲不宜直、宜掩不宜露,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一块石头、一棵树该怎么摆都有讲究。但是扬州很多小区的景观给人的感觉是流于形式,徒有形式没有艺术。”

解决方式:给文化一点阳光。卡侬花园景观设计寻找扬州地方文化的独特内涵与现代住宅环境的契合点,以堆山理水方式从空间形态、尺度、界面的色彩、细部表达对扬州文化的理解,从而延续文化脉胳,提升小区环境品质。

问题二:有景观无功能

“景观的价值并不仅仅是审美,它应该具有实用性,为社区的交流沟通、业主的娱乐休闲、老人的健康运动、孩子的学习成长、环境的绿色生态服务,但是遗憾的是许多小区徒有景观不具功能。一些楼盘受欧州城市景观设计的影响,大量充斥喷泉、雕塑、硬地广场,之后人们发现,景观成了一种把摆饰。”

解决方式:给大地一片绿色。本案景观规划以人的尺度来把握设计,绿化造景成为其中很重要的主题。首重突出生态概念、提高生态指数、通过保护、改造及合理分区布局和多层次的种植方式来表达园林语言,以废气、烟尘、噪音。辐射,改善生态平衡,形成完善的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

问题三:有景观无建筑

“建筑也是景观的组成部分,不应将建筑与景观孤立地看。因为对于一个社区而言,建筑给人的印象就该“像是从园林中长出的一样”。但是,目前在扬州,这样的社区还太少。建筑与园林景观的脱节是目前扬州楼盘中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漠视了景观艺术是整体的艺术,建筑与园林各自为盟。”

解决方式:给环境多一些小协调。卡侬花园的环境定位要结合城市的形象,把小区的景观融入整个大城市之中;协调小区整体构筑与周边环境的接触与融合,使之成为自然生态环境的一部分,并加以融入渗透,地块与地块之间以不同层次、不同方式融合,达到整体环境设计的概念。 (四)

丰富的生态系统塑造宜人的居住环境

以使园区在大局上形成葱葱郁郁的自然风光为目的,小局体现现代简洁风格和亲切的近人尺度,园中根据三个组团空间的各自设计要点进行植物配植,疏密有致,使园区既有密林环抱区又有大面积缀花草坪,做到季季有景、景景宜人。

南北两个组团团内的特色景区的绿化设计追求自然树丛的群落的种植方式,树木自然生长,复层种植,缀花地被草坪别具特色,近似自然野趣,形成优美的天际线。

四、

设计体系分析

遵循“延伸自然”的设计主题理念,结合本案规划设计建筑空间布局,景观体系由一条主轴,五个景观分区,数十个景观点组成,形成由点——线——面层次丰富的景观体系。

(一)

体系一:景观主轴

从景观上分析,本案A地块建筑空间沿中庭轴线呈对称布局,形成以中庭为轴线,南北两侧为辅的三大带状景观用地。在中庭景观主轴的设计上突出水景的运用,在水形态的处理上着重师法自然,清浅处如潺潺溪涧,开阔处如心如至水的两湖泊。曲折水岸线成了联系林地,草坪,水域不同景观空间的重要轴线。空间的组织上形成不同的性格空间,刚柔相济,动静结合,共同传达了新时代的人文精神。既依赖科技带来的优质生活,又生活在大自然的舒缓怀抱中。 (二)

体系二:五个景观功能分区 1.中央生态景观区

中庭景观区是整个社区的生态环境的塑造者,是贯穿和连续南北两侧组团的自然生态主轴,结合绿化树种的多样性。常绿和落叶乔木的对比特征和丰富的季相变化,以乔木、灌木,低矮灌木,草地四个竖向层次全方位的自然生态特征,木之华、湖之景、花之锦绣等这些来自大自然的声音悄悄地改变着整个社区的小气候,充分满足了绿色自然家园要求。

2.健身康乐区

北侧带状景观空间集儿童游戏场、健身器械区、慢跑步道、表演广场等各类运动配套设施,将户外运动设施错落交织于繁花树海的植栽中,提供居民日常漫步赏景的休闲场所之外,一个运动与休闲的多元化的场地。

3.邻居交流区

南侧带状景观为左邻右舍提供了沟通交流的空间。设计中尽可能多地布置了人性化临水景观,如桥、近水平台、嬉水乐园。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提供了一个人与人交流的平台,有利于积极、活力、友好、信任、竞争、团结的社区氛围的形成。

4.休闲娱乐区

东侧A2地块景观设计细致地考虑了环境在人的生活环境的要求,展现了一种良好的休闲社区模式,小品、山石、植物、道路和舒适的楼间环境,并利用枯山水等不同的表现手法,形成一个贯穿整个小区的动态体系,创造出独具特色的闲适感觉。

5.商业街景观区

商业街的设计通过造型现代景观灯柱和植物来强调沿街建筑立面效果的序列感和标识性,时尚简约中流露出卓立独行的个性品位,使整个商业街不仅成为小区入口景观的序曲,而且自身也是一道亮丽的都市风景线。 (三)

体系三:景点说明

1.

水之灵 水是生命之母,灵动的水景为社区注入勃勃生机,利用水这个景观元素,结合雕塑和景墙在社区主入口处形成水之灵入口广场,作为社区景观的序曲。

2.

风之谷 社区会所的属地是景观主轴上的重要节点。两侧建筑围合形成风之谷口在此处凭栏观景,清风拂过,令人心旷神怡。不仅有利于小区微气候改善,而且使得入口湖面泛起涟漪,使得水景变化万千,铺地设计上采用莲花图案,更加突出高尚的人文精神。

3.

湖之景 如镜的湖面倒影着亭廊、楼宇、树木,人们仿佛在梦里、花中一般。

4.

花之锦绣 花是植物灿烂生命时期的标志,家园内精心配置色彩斑斓,香飘万里的乔木、大花紫薇、桂花。灌木黄花槐等开花植物,形成四季花之锦绣景观。

5.

儿童游泳池 主要由鱼型的水上滑梯、鲸鱼型的水上花坛和以些动物雕塑喷泉组成。在鲸鱼的尾部有一个落水瀑布。

6.

木之华

树是自然之本,植物配置上利用各种不同树种之动人华彩之处以木之华形成林之美,构成稳定的植物群落和优美的林缘线。树作为主要的景观元素在设计中我们追求自然树丛群落的种植方式,强调与地形特点和道路曲折的结合,使得步移景异,弱化建筑形成的生硬感觉,让自然生态的景观与居民达到最亲密的接触,让居民从视觉、嗅觉、触觉各方面感受自然生态环境。

7.

山之精

进入小区,整个小区的起始点景观是---“山之精”景观,啦啦清脆的流水和古朴厚重的黄腊石相映成趣,起伏的瀑布更为小区增添了几分灵动之气。水所触及之处无不散发出动人心弦的大气。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而“风水”之“水”即财富,赋予了步行街就该有步行街的商业氛围丰富的文化内涵。

8.

雨之歌

利用雨这个自然景观元素,在听雨落荷之处,形成“雨打芭蕉展叶纹,月穿潭底水无痕”的诗意画境景观。

9.

石之语 石是大地之子,形态各异的原石塑造出石之语一景。与水配合形成石泉,向人们传达自然之声。清澈的流水溅起晶莹的水滴和古朴厚重的黄腊石相映成趣,如注的瀑布更为小区增添了几分灵动之气。水所触及之处无不散发出动人心弦的生气。

9.树阵广场 广场以绿化高大树木为主,既装点广场,又联系到广场两侧的架空层廊架,起到很好的联系沟通的纽带作用。 10.

风雨廊 廊这个元素除了充当便利的交通路线外,它的迂回曲折更具有强烈的景观点缀效果,两个组团中都运用了廊道将四周人群引导到中心会所,同时在茂盛的植被中时隐时现的廊道使得景观效果得以加强。

(四)

体系四:交通组织

机动车进入社区后将进入南北区,A2组团的地下停车场,从而保证了小区的安全静溢。

人行道路主要由无风雨入户系统和健身步道系统组成。 (五)

体系五:入户识别系统

入口指示说明:

由于建筑本身并没有完全解决建筑入户识别问题,所以本次设计上有意识的在入户前枯山水边放置一些景观小品.

根据小区入户的特点,设计者把小品分为三大系统:

一、卡通动物小品,

二、海洋动物小品,

三、木制指示牌小品(结合《爱莲说》).

无风雨入户系统:连接三组住宅和地下停车库的无风雨入户系统。它是由栏架组成的,经入户系统到各组建筑架空层的活动中心进行娱乐休闲运动。加深住户彼此之间的联系,也方便在天气不好的时候能方便、快捷的进行交往。

健康步道:就是为了让住户能在这条路上加强运动、保持身体健康。而且健康步道的路线途经了整个小区的(中央景观区、网球场、儿童活动区、枯山水等)几个主要景观带,让住户在进行运动时能够领略小区的风景,有益在运动中放松心情。

(六)

体系六:架空层景观

架空层设计很好的把室外自然景观延伸到了室内。使得整个小区的景观设计更具有整体性。架空层设置了许多功能性强的休闲康乐设施如:健身活动场所、儿童活动场所、老人活动室、咖啡吧、茶室、读书室、桌球室、乒乓球室等等。很好地满足了中、老、年、儿童各个年龄层的景观与功能需求。 (七)

体系七:屋顶花园

内地房地产的已经到了寸土寸金的地步,随着扬州的新一轮发展,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能够产生更多得人居与经济效益,是设计者所考虑的,所以在方案中,设计者引入了屋顶花园的设置,对此我们的目标有二:

1.

创造一个空中休闲区域。在屋顶进行绿色覆盖的同时,建造园林小品、花架、廊亭 以营造出休闲娱乐、高雅舒适的空间。给人们提供一个释放工作压力、 排解生活烦恼、休身养性、畅想未来的优美场所。打开您的衣橱:里面 挂着的是过期的时尚;打开您的书柜:原来您的精神园地早已荒芜;打 开窗扇吧:这里有着清新的空气和阳光。让我们把花园搬回家,去实现童年的梦想,构筑起生活的"伊甸园",放飞那疲惫的心灵感受那自 然的清爽。

2.

创造一个生态屋面。在屋面上覆盖绿色植被、并配有给排水设施,使屋面具备隔热保 温,净化空气,阻噪吸尘增加氧气的功能,从而提高人居生活品质。生态屋面不但能有效增加绿地面积,更能有效维持自然生态平衡,减轻城市热岛效应。 有些房地产商以为搞"屋顶花园"只花钱不赚钱,这是一种误解,绿色环保已深入人心,崇尚自然成为当今潮流,让灰白色的屋顶"沙漠"变为"绿洲"和花园,不仅能够提升整个楼盘档次,还可以让屋顶变为"金顶",贱卖层变为热卖层。因为热爱生活的人们最能体会环境,贴近自然,珍惜生命

五、

绿化设计说明

在绿化设计上,设计者本着健康生态的设计理念,采用自然终止的设计手法,让人们在享受刚当现代居住小区的同时,又享受到清新舒适的山野环境,就整个小区而言,设计者本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设计原则,把整个小区分成四个区域:

(一)

基调树,主要是作为行道及景点主视点的大面积种植树种,主要是樱花,合欢,枫杨,三种植物在形色及花期各具特色,使得基调鲜活,具有韵律感

(二)

景观树,在中央水景区将种植以枫杨和柳树为主树种,辅以大型成年银杏,榆树,黄连木和白栎,池杉树群形成竖向空间的主骨架,然后以芦苇,睡莲,杏菜等水生植物装饰水面,马尼拉草为主的阳光草坪上种植一些孤植树,如大白玉兰,香樟,银杏;假山区则主要配合假山造型,只重一些精致的,以小见大的植物,植物选择上主要以南天竹,天门冬,紫薇,琼花,淡竹等为主,使假山显得更高大自然,其中还店主一些色花植物。

(三)

枯山水区(靠建筑边):因靠建筑,所以设计上主要是以小乔木,灌木为主,主要是想起到软化建筑墙体的坚硬面,同时又不遮挡室内采光,所以在树种的选择上主要是以,芍药,四季桂,沿阶草,麦冬,肾厥,海桐球,紫薇,罗汉松,龟背竹,八角金盘等

(四)

屋顶花园,主要是一些灌木,如迎春,金叶女贞,红叶李,再配以一些小型的棕榈科植物及蔓生植物。凸现一个开阔空间,可观对面京华城中城的湖景。

(五)

室外活动区(靠小区的北部):设计上主要以扬州乡土树种为主,主要是想让在户外活动的人一边沐浴阳光,一边锻炼身体,所以在植物的选择上有:蒲葵,樱花,四季桂,银杏

六、

水景系统

1.水系水源来自于小区西面的一个人工湖,以及和京华城中城公用的贯穿南北的原城西小河赵家支沟,这条名不见经传的小河经疏浚挖深、梳妆打扮,成了京华城中城中美丽的园中河。我们通过从这两条水源取水,融会贯通,保证整条水系的清洁。

2.水系使整个小区景观的重要部分,为使水系清洁,必须使水系能流动,除了自然的连同外,我们还可以采用外动力,如潜水泵提升,并结合跌水做水循环,既美丽又自然

3.

整个小区水系循环分为六个独立的系统,已是入口假山瀑布;二是中庭湖水溪流的水循环;三是游泳池的水净化循环;四是跌水池的水循环及旱喷;五是水池的假山跌水循环;六是水幕柱廊的地水循环。

七、

照明系统说明:

1. 夜景照明设计以创造一个安全、温馨的小区夜环境为宗旨,尽量做到以人为本、实用、节能。

2. 园路采用庭院灯,灯光柔和温馨,入户处采用草坪灯,不影响底层住户,活动场所布置一些地灯,可以活跃气氛,使小区充满活力、生机。 3.

未起到节能效果,灯具光源采用高效的金卤灯及节能灯,非白炽灯设电容补偿。

上一篇:机关干部提高能力素质下一篇:机关健康教育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