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中考记叙文阅读的解题技巧

2022-10-02

记叙文是中考阅读选文的一大特色和亮点。纵观全国各省市近几年的中考阅读命题, 记叙文 (散文、小说) 的分值较重, 都把它放在第一篇。由此可见, 记叙文已经成为中考阅读命题的重点。

考点设置上, 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词语的理解与赏析、写作手法为高频考点, 人物形象的分析、句段的作用、主旨情感、标题的含义理解等会根据文章的内容选取来适当命题。

笔者根据记叙文阅读的考点, 来谈谈一些解题的技巧。

一、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这类试题考查学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 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有三种处理方式: (1) 摘录法:即通读读全文, 提取原文的中心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 将其摘录出来作为概括性文字。这种方法既适用于用原文作答的题目, 又适用于要求对内容进行概括的题目。 (2) 拼接法:即组合文中关键词或关键句来进行概括。这种方法适用于内容基本清晰, 重点语句比较突出的文章。 (3) 自拟法:即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 是很多情况下进行概括的最重要的方法。适用于那些提炼文章中心、简述文章内容, 给文章加标题等方面的概括性题目。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可以用“谁 (或什么) ﹢做什么 (或是什么、怎么样) ﹢结果如何”的答题模式。

二、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词语的含义和作用的解题思路, 一般是先要明确词语的原义, 再揣摩词语的语境义和准确把握词语的引申义 (或比喻义、象征义) , 最后密切联系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旨。具体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1) 联系语境与上下文, 明确内涵, 是领会词语深层含义的重要方法。 (2) 联系写作背景, 明确作者意图。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 有些意思作者不便在语句中直接表达, 往往会借助一定的词语含蓄委婉地寄寓深刻的内涵, 我们应透过寄寓形象的表面挖掘出其中意思。 (3) 补充文中的潜省略语句, 领会深层含义。潜省略语是指人们因对话双方的关系或特定情景的需要而省略的没有说出来的“潜台词”, 即言外之义。

三、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解答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可以按以下方法进行: (1) 从上下文及背景来分析。考查的句子和上下文基本上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可以通过上下文的陈述加强对考查句子的理解与总结。 (2) 从句子的位置来分析。根据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 也可以有效地理解句子的含义。如果句子在文段中起着总领的作用就必须从它所领起的哪些内容去分析;如果是起过渡、承上启下的作用, 要注意上下文段的意思;如果起小结的作用, 就必须对前文有所了解。 (3) 从句子的修辞手法来分析。不同的修辞有不同的作用, 比如:比喻能使意思浅显明白;夸张能突出事物特征;拟人能使事物形象生动;对比给人鲜明的印象;反语能体现语言的幽默风趣等。 (4) 从表意丰富的词语入手来分析。有的词语能将描写的对象传神化, 生动化。比如, 形容词能使描写生动形象;运用叠词, 起到了加强语意的作用, 使语句朗朗上口, 富于音韵美;运用拟声词能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事物的情态美等。 (5) 从句式的特点入手来分析。句式不同, 表达效果也不同。比如:陈述句, 语气平缓, 不温不火;疑问句, 吸引读者, 制造悬念;感叹句, 抒情强烈;排比句, 层层深入, 气势磅礴等。品味不同类型的句式表达效果, 能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6) 从句子的表现手法入手来分析。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衬托、象征、照应、对比、渲染、烘托、伏笔、铺垫等。

四、语段的作用

分析语段的作用, 可从以下的角度入手: (1) 根据语段所在的位置进行分析。首段的作用:如果是环境描写, 则大多数情况下都有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渲染气氛, 奠定情感基调, 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的作用;如果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就是为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还有可能是开篇点题, 总领全文, 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或是设置悬念, 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中间段的作用:如果比较短, 就起承上启下 (过渡) 的作用;如果比较长, 描写的是主要对象, 就起扩展思路, 丰富内涵, 具体展示, 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的作用。描写的是次要物象, 就起衬托 (或烘托、铺垫) 的作用, 如不一致其作用就是反衬。结尾段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 照应题目 (或呼应开头) , 点明中心, 深化主题的作用。也可能是委婉含蓄, 意在言外, 发人深省, 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

五、人物形象分析

人物形象的分析要明确:正面描写能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侧面描写是为了补充人物的形象, 细节描写能准确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和内心世界。可采用这样的答题格式: 通过对××的描写, 表现了人物××的特点和思想品质, (人物) 是一个××的人, 从他的××方面可以看出。

六、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是指阅读时对原文意旨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演绎, 产生新的意旨。解答这类试题的一般步骤是: (1) 纵观全篇, 把握主旨。阅读时, 必须着眼于全篇, 从整体出发, 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明确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对笔下人物所持的态度。 (2) 调动积累, 融入观点。在理解文章主旨的基础上, 调动自己知识和生活的积累, 将自己的观点融入其中, 形成不偏离题意又含有自己想法和观点的答案。 (3) 综合分析, 全面检查。答完之后, 要注意检查, 看答案表述的范围、角度和方式是否符合答题的要求。

当然, 考生在中考备考复习中应加强对记叙文知识的掌握和对相关考点的强化训练, 做到有的放矢, 有备无患。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学生记叙文阅读的解题能力。

上一篇:浅析科学的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下一篇:浙江经济发展中就业质量的测度与提升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