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军博观后感怎么写

2022-10-16

第一篇:参观军博观后感怎么写

参观军博感想

这次并不是我第一次到军事博物馆参观,但每次参观都有不同的感受。

目前军事博物馆正在装修,所以一层的展品都放在了室外,但这丝毫不影响我们参观的热情。在一件件凝结着历史的武器中,我们仿佛回到了那个充满硝烟的年代,看见了一个个无畏的烈士为了今天我们幸福美满的生活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历史留下的伤痕是难以抹去的。过去我们国家贫弱,内忧外困,处处挨打,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而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那一刻起,这一切就开始悄悄改变了。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确立新型人民军队建设原则,开辟中国革命道路、开展革命战争以及在革命战争实践中形成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等重要历史内容,并在党的领导下,我们逐渐取得了抵御外辱,推翻国民党反动派残暴统治的伟大胜利,最终使人民当家作主,成为国家的真正主人。

改革开放后,我们更是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一个个辉煌的成绩,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各行各业一派繁荣的景象。

当然,我们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而这更需要我们不断加强自身素养,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做好准备。毛主席说:“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我们要时刻肩负振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任务,为中国的发展贡献自己所有的力量。

军博里面还在举办崔广五老先生的百岁画展。每一幅生动的画作无不透漏着老先生对生命的热爱和生活才向往。尤其是他虾蟹作品,更是传神,显示了他齐派画风的深厚功底。

在走出军博的时候,我的内心已经被这里深深吸引了。军博里面的每一件展品都是一个时代的记忆,它时刻提醒着我们,历史不容遗忘!

第二篇:军博参观感想

那天,我们满怀着期待的心情,到学校后门集合.尽管温度很低,很冷,可依然为了能如此接近地观赏到各种军事武器而激动。

到了博物馆之后,我们留了一个影之后,就是自己自由参观的时刻,当时让我真的很失望,因为主展馆楼没有开,不能进,顿时感觉没什么看的了,可是后来发现我错了。虽然没有看到见证时代更替发展的各种枪支弹药,看到的那些军事坦克,车辆,飞机。仍然能使人感到战争的气息,不知是那些磨损的痕迹还是因为别的什么,竟然让我想到了战士们战争的情景,那些为了同一个打败敌人统一中国的目标,使不同种族,不同阶级,世界各地的人团结一致,用鲜血和坚强的意志共抵敌人。

从博物馆中一路走来,看到中国从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现在新中国蓬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我们深刻的感受到党一路成长的艰辛与自强,更深刻的感受到“与时俱进”这四个字的深刻内涵。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千千万万名党员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换来的,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也深深的震撼着我。

也许只有我们利用起每一分钟,活出一个出色的自己才能无愧于战士们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和平世界吧!

土木12-4

程珺

18301194249

第三篇:军博观后感

2010年12月10日下午,我们到达了期待已久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看着那几个龙飞凤舞的大字,感受着一股浓浓的文化底蕴,身处凛凛寒风中的我们,心猛然热了起来。

对于这闻名海内外的军事博物馆,我已经耳熟能详了。军事博物馆是中国唯一的大型综合性军事历史博物馆,是具有很高知名度的社会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和旅游观光景点。馆内陈列以中国军事历史为主线,展示了近五千年来主要的军事事件、军事人物、军事论著、军事科技、兵器发展,以及现代中国国防建设与人民解放军建设的新成就。

军事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分为基本陈列和临时展览。基本陈列有土地革命战争馆、抗日战争馆、全国解放战争馆、抗美援朝战争馆、古代战争馆、近代战争馆、兵器馆、礼品馆和程允贤同志的雕塑馆等,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兵器馆和程允贤同志的雕塑馆。

兵器馆,顾名思义,是兵器的王国,是军事博物馆最具有特色的展馆之一。这里陈列了世界上二十多个国家生产的近两千件各种武器,其中有手枪、步枪、冲锋枪、机枪、军刀、火炮、装甲车、导弹、舰船和飞机等。看着那些精致的小手枪,从简单到复杂;看着电视里经常出现的打一枪拉一下扳机的步枪,到枪火猛烈的机枪;看着人民解放军在艰苦条件下自制的粗糙的炸药发射筒,到集功勋于一身的高射炮,再到现代化的装甲车、导弹、飞机,有谁说这不是一部历史?没错,这就是一部历史,一部中国人民艰苦奋战的辛酸历史,一部见证了中国一步步走向强大的血泪史!看着那些在战争中使用过的刀我在想,那些刀柄上已经破碎的布条是原本就是红色的还是被鲜血染红的呢?我是一名热血青年,而这些兵器完全激发了我的热血!那是历史的重现,是历史留给我们的见证!

程允贤同志是党和军队培养的著名雕塑家,主要致力于肖像雕塑和纪念碑雕塑的创作与研究,以塑造杰出人物和劳动群众的形象为己任,形成了朴实无华的有鲜明个性的艺术风格,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程允贤同志的雕塑馆共收藏其无偿捐献的作品百余件。青铜白石熔铸作者情深,心血汗水倾注于形神雕造之中。这是时代的写真,历史的纪缅,也是艺术家对党和人民的回报。平生孜孜以求,近日蓦然回首,霞落群峰,蔚为壮观;春华秋实,世人共享。看着一个个雕像,仿佛看到领导者战场上指点江山的从容,看到他们为人民熬尽心力的无私。那是我们对于历史的缅怀,是我们对于历史的忠实记录,是我们对于历史的回赠!

时间飞逝,大浪淘沙,我们今天拥有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辈用鲜血换来的,学会珍惜,学会继承,是我们应该也必须做到的。看过一个个展馆,也仿佛是泛舟时间之海,划入了历史深处,又渐渐划出。进出之间,我们的心却已经被沉甸甸的历史塞满了,我们的肩头仿佛也沉重了许多。我清楚的听到历史的诉说,它在告诉我们现在的生活有多么得来之不易;我也清楚得看到了祖国的发展和进步,它在告诉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祖国的未来在我们手中,我们就是祖国进一步发展的希望! 走出军事博物馆,回首,它依然承载着悠悠历史屹立在那里,尽职尽责得向祖国的下一代传达着祖国和历史的寄托。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我们脚下的路还有很长。困难和挑战是在所难免的,但我们不会怕,因为我们是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者,这精神穿越过黑暗却从未终断,历尽磨难但日渐日强 ,支撑着我们中华民族奋勇向前。而现在,在她的支撑下,我们社会主义青年一定会不负众望,和祖国一起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第四篇:观后感怎么写?

一、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简述原文有关内容。

观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观”生发的,“引”是 “感”的落脚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二、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亮明基本观点。

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 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三、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

写观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 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四、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

一篇好的观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 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读后感始终要受“读”的约束,开头要引“读”,中间还要不时地回“读”的内容,结尾也要恰当回扣“读”的内容不放松。

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

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观《长江7号》有感

不久前,我观看了电影《长江7号》。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名叫小狄的单亲孩子,他的爸爸穷困潦倒。但为了让小狄长大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爸爸举债把小狄送进了贵族学校读书。一天,小狄的爸在工地发生意外去世了。小狄听到消息后十分伤心,也十分后悔没有听爸爸的话。但这时奇迹发生了,小狄爸爸送给小狄的“玩具”——“长江 7号”(其实是一只外星狗)发挥了它身上的特异功能,用自己的生命换回了小狄爸爸的生命。

整部影片的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发人深思。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小狄爸爸经常对小狄说的一句话:“我们不去偷,不去抢,要努力读书,长大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它使我想起了以前听过的一个故事。从前有两家人,一家比较富,另一家比较穷。他们各自都生有一个小女孩。富家的小女孩自以为家庭环境好,从小就不爱读书,还看不起穷家的女孩。而穷家的女孩却很争气,读书非常刻苦,学习成

绩经常名列前茅。后来那位富家小女孩,由于从小不好好学习,最终一事无成。而那位穷家的小女孩,由于从小就用功学习,终于成就一番大事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那天晚上我想了好多好多,久久不能入睡。对比小狄,我们是多么幸福啊,有吃,有穿,还有玩。个个都是家里的“小皇帝”,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他们对我们多疼爱啊。但我们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中有好多同学身在福中不知福,没有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有的成天看电视,玩游戏,没有认真写作业;有的上课不认真听讲,脑子总在东想西想,老师提问时答非所问;有的搞卫生时经常偷懒,不干活,在家里也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有的只想着自己,一点都不考虑别人,一味任性妄为,甚至在外面干坏事。如果这样的话,长大后还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吗?

我们都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寄托在我们的身上。在此,我呼吁广大学生,从现在起我们就要努力学习,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长大后才能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同时我也希望广大家长都能像小狄的爸爸一样重视教育孩子,让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今天电影院人头涌动,因为22日是我盼望以久的大片《唐山大地震》的上映日期。

1976年7月28日,上帝说,给他们一次小小的惩罚,让他们清醒一点。地表的震动,惊醒了茫然无措的人类,也不知道自己曾经犯下的错。地平线上几乎就没有一丝静谧的地方可言,民不聊生,放下自己的尊严去求救。

徐帆饰演的那个母亲,说实话,在我把整部电影全看完的时候,我才发现,忏悔其实可以在坚定不移的信念之中,幻化成爱。那个母亲,在救孩子的时候,不停地重复,救两个,救两个。可是,人类之前对上帝犯下太过于严重的错误,救一个孩子是应得的。可能是因为,那个时候,重男轻女,冯小刚导演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在救人的时候,母亲毅然选择了弟弟。

把电影看到一半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时间,十年,九年,十三年,时间过得太快。我才猛然感觉,电影取名为唐山大地震,讲述大地震的时间连一半都没有。这个问题可能很多人都想问,他在放映完毕之后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这部片子的主旨在于:亲情撕裂以后,怎样去挽救,怎样去抚平伤口。

电影本身的特技效果让我很震撼,可能阿凡达都没有这样的效果。内容也不能说不好看,只是在我眼中,能够让我有所感触的就是海云台。海云台中的情感元素比较到位。在大地震之后,痛苦流涕,向死

去的人忏悔。忏悔之后,就开始清醒,要将自己的家重新建成,重新发扬光大。

这部电影中,最感动我的是那个母亲无时无刻想着自己的罪过,无时无刻不感到心痛。整整三十二年,她说了二十年,回家的路怎么走,这可能是导演发掘了人心最温暖的一面。回家的路怎么走,这个母亲真的很伟大女人的青春没几个三十年,她却宁愿孤守清寡,不愿离开。

希望大家能在看完之后有所感触,拥抱一下身边的亲人,这是放映员最后说的话„„

第五篇:观后感怎么写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

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简单来说就是观赏过后的感触。 划重点:

内容:道理或精湛的思想+思考与联想+决心和理想 表达方式:属议论文,但必须写清个人感触。 经典错误

①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

②只是在开头提一下“观了某部影片后,大有启发”等字样,以后就脱离了原片 ★应该抓住观看内容中心进行描述,以“感”为主,联系实际,写深写透。 观后感正确格式:

第一部分,由观而引出感。一般来说,这一部分要求简明扼要、开门见山,千万不要绕圈子,而是要用肯定的语气概括地说出感受是什么。

第二部分,具体谈感受是什么。,感受由浅到深,感受由心而发、发自内心,因此要自然真实,有感而发。

写法上,可采用夹叙夹议的形式,叙述是简述,抓住要点,不能太长。

第三部分,把感受落实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去,联系生活中的事例来谈感受。具体说来,就是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所作所为和电影中感动自己的人或事情做比较与对比,找出差距,找出不足,树立学习的榜样。

第四部分,文章的结尾,要对全文内容做个收尾总结,可以进一步抒发理想或希望与祝愿,把全文的情感升华到顶点。

范 文

向着目标前进

——2017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一年一度的《开学第一课》于9月1日21时播出啦,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以“中华骄傲”为主题。 今年的舞台被布置成一个打开的“书卷”的造型,两侧是卷起的书边,在“书卷”下,是两排一共32套课桌椅,简直就是教室的模样。让我印象最深的是96岁的北京大学教授许渊冲爷爷。他长期从事文学翻译工作,已有六十余年,译作涵盖中、英、法等语种,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他还曾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很多我们熟悉的中外名着都是通过许渊冲爷爷的翻译才能为我们所熟知。他说自己每天都至少翻译一页纸,常常工作到凌晨三四点,有时也会半夜坐起,打着手电筒写下想到的内容,生怕第二天忘记。

许渊冲爷爷说:“我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那就是我要翻译到一百岁,把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经典传播到海外。”我们做为年轻的学生,应该向许渊冲爷爷学习,为自己定个小目标,然后向着目标前进。

汉字,我们的骄傲

上一篇:出轨回归婚姻充满猜忌下一篇:车工高级技师试题答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