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电影观后感怎么写

2023-01-11

第一篇:看完电影观后感怎么写

电影观后感怎么写

要“会看”电影

要写观后感,首先要“会看”电影。也许有人会发笑:只要眼不瞎耳不聋,谁不会看电影?可是为什么许多人看完影片留不下印象呢?更不必说写出感想了。因此,老师在此提醒各位同学在看电影时要“投入”,要让自己沉浸在影片所营造的情感世界里,与主人公同悲欢、共休戚。同时,还要并用眼、耳、脑各种感官,留意细节。

所谓细节,就是影片画面中对表现对象的局部或细微的变化进行精要细致的描绘。细节包括人物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道具的运用,色彩的调度,声音的变化等。典型的细节对展现人物性格、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都起着积极作用。观众观看影片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视听享受的过程,既是视觉美感逐渐积累的过程,也是情感刺激不断深化的过程。只有聚“睛”会神,我们在观看时获得的感受才能愈丰富、强烈,对影片内涵的理解也就愈深刻、透彻,写观后感就更有基础。

要将重点放在一个“感”字上

写观后感,要从自己观赏影片的感受出发。可是,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后感,往往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读者不知其内容,而发表“感”的文字却很少。应强调以“感”为主,从文字上看,“感”的内容大约占影片主要内容的五六倍。文中适当引用影片内容,是为“感”服务的。因此,引用电影内容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具体叙述,更不要什么细致的描写。

感”是重点,不等于离开“观”

有的同学写观后感,只是在开头提一下“观了某部影片后,大有启发”等字样,以后就脱离了原片,说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头不对马嘴,无实际意义。要让“观”和“感”相吻合。如观了《火烧圆明园》,有的同学“感”与“观”内在联系不紧,有的根本无联系,他们写了一下影片内容后,就写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如何在中国烧、杀、抢。抓不住影片的主题思想。有个同学在题为《落后就要挨打》一文的结尾时这样写到:影片中那几根石柱至今还挺立在圆明园的废墟上,仿佛在警示人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作为新中国的接班人,一定要学好本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在这段结尾中,作者再次将“观”到的“几根石柱”抓住,发表“落后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体,使“感”发于“观”、“观”服务于“感”。

要联系实际而“感”

要写好观后感,就该联系实际,深入发挥,把自己的“感”写深、写透。这里的实际,不是单指自我实际,还包括他人实际,社会实际。

观后感属于评析性的议论文一类。电影观后感,即对影片发表评论,抒发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它又有别于影评:影评--重在“评”,在挖掘了主题之后,应当对主题的成功与否、主题的表现所依赖的环境是否真实,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否符合现实生活以及电影语言的运用是否成功等方面展开评价与论述;观后感--重在“感”,表达方式以抒情、叙述为主,内容多为电影对观众的启发,观众看了影片后的感想等。

在影片中可感的角度很多。就一部影片而言,可以从主题、人物、细节、场面、语言等方面入手;就多部影片来说,有的侧重于思想内容,有的侧重于表现形式,有的截取影片的某个场面、某个事件。“感点”的选择,各具特色,可资借鉴。

写电影观后感,要选择好角度。一篇几百字的观后感,容量很小,而一部电影所牵涉的内容却很多,切忌面面俱到,必须选好角度,把重点放在一个侧面上,这就叫“口子要小,挖掘要深”。选择角度,一方面要看影片本身的特色,另一方面要看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地方。角度选得好,对立意、选材、构思、谋篇都直接产生连锁反应,有利于把观后感写好。

第三、厚积薄发,调“兵”遣“将”

写电影观后感,要充分而又妥贴地运用学过的语言。民间有一个给“语言”下定义的谜语:“不是蜜,但是它可以粘住一切。”高尔基也说过类似的话:“语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文学的第一个要素是语言。”电影是一种艺术,电影观后感自然要牵涉到方方面面,没有足够的语言储备,就无法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对影片没有真切而深刻的感受,自然写不好观后感;有了真切而深刻的感受,如果语言贫乏,同样也写不好电影观后感。

针对这样一篇观后感,作者尽管记住了影片的情节,但从观后感的文体要求和语言要求上看,都是不合格的。全文只有最后一句“感”,虽然这句“感”的内容贴切,但文章没抓住“感”这个重点,语言平淡无味,很难吸引读者的眼球。

正确把握文章内容。

常见的观后感一般包括三大块内容:

1、内容简介。用简单几句话概括影片内容,就像我们平时读了一篇课文归纳主要内容一样,做到既完整又简练。

2、发表评论。写这部分时,同学们可向自己提这样几个问题:你对影片中哪件事印象最深刻,为什么?哪个人物你最喜欢,为什么?哪个场面最使你感动,为什么?只要选择其中一个问题深入思考并写下来,就构成了自己对影片中某人或某事、某个镜头的个性评价。

3、抒写感受。这是观后感的主体部分,学生往往言不由衷,空喊口号。最有效的方法是作比较:或将片中人物与自己比较,寻差距,找不足;或与身边熟悉的人相联系,阐发自己的观点;或将电影中的先进事迹与生活中、社会上的现象比比较,从正反两方面谈感受。在写作时,同学们可简单列举一些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事(或人)使自己的感受有血有肉,叙议结合。一句话,只有联系自己,联系生活和实际,才能写出真情实感。

找准写作的切入口。

一部电影人物众多,内容纷繁,情节纵横交错。写作时不能面面俱到,必须找到一个切入口展开全篇,好像一条红线将“简介-评论-感受”三块内容串连起来。下面简单介绍几种方法:

1、选择一个人物。一部电影看完,有的同学对主角赞不绝口,有的对某一配角记忆深刻。不管怎样,只要挑选一个人物,透过其言行举止走入他的内心,由此而发表评论,抒写感受。

2、截取一个片断。即选择影片中的一个小故事或一个独立的情节展开。如电影《任长霞》中,表现任长霞一心为民的事例很多。同学们就可选择其中的一个小故事作为切入口,联系实际谈感受。

3、描写一个镜头。即采用特写或素描的方法,生动描述影片中感人至深的一个镜头,引发自己的情感共鸣,进而谈体会说感受。

第二篇:怎么写好电影观后感?(小编推荐)

电影,作为一种大众艺术,以其生动的直观性和逼近生活的真实感而易有广泛颀赏性。一部优秀的影片能使人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陶冶。许多同学在观看影片后常会有感而发,尝试写作影评,这对于提高我们的影视鉴赏能力,端正我们的审美观念有相当大的帮助。那么,如何写好影评?

写好影视评论的前提是细心观赏。影视评论不同于书评,书可以反复地看,而影片却一闪即逝,因此,在看电影时不能漫不经心,而要全神贯注,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对画面、音乐、对白、音响、表演等方面都要体察精微,并及时捕捉闪光的东西。这样在写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一) 评什么

在影片中可评的角度很多。就一部影片而言,可以评主题、评人物、评细节、评场面、评艺术特点、评电影语言的运用等;就多部影片来说,可综合评论一系列影片,阐明某一时期电影艺术创作的倾向和特点;可综合某一类影片(如惊险片、探索片等)进行评论;可综合同一类问题(如古装片的雷同化等)进行评论;另外,还可以进行电影专评,如平添编剧、评导演、评演员、评摄影、评美工、评音乐等。

面对这些可评的内容,初学写影评的中学生具体应如何处理呢?最好的办法是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抓住影片中给自己留下印象最为深刻、最能激发自己写作欲望的问题来写,这样便于对问题作深入细致的评论,忌面面俱到。

影评写作可以有长有短,可着眼于一部影片的一个镜头,也可以着眼于一种电影现象。对于我们初中生来说,要对一部影片作出全面的评价比较困难,练习写影评,可从评论一个人物形象、一个情节、一个场面入手,可对演员演技。拍摄技巧、导演意图、影片风格、色彩、语言、音乐等进行单一的评析。随着写影评水平的提高,就可对某一人物形象,如影片中的学生、教师、军人等银幕形象发表看法,也可以从纵向谈某一阶段电影的回顾或某一体裁电影的回顾,分析其得失;或从横向谈某一风格的电影,如西部电影、贺岁片、娱乐片等,或横纵向结合,谈一个导演的风格,如谢晋模式、张艺谋现象等到。初涉影评写作不宜贪大求全,而应从一点一滴写起,思考挖掘,连缀成篇。

(二) 写影评,应该把握好这样几点:

1、捕捉住感受点。一部电影涉及的方面很广,需要品评的着笔点很多。这就需要对电影反复回味思考,用心灵再度感受,把握往影片中最能动人的地方,并使之在自己的笔下得到理性的升华。如观看了《泰坦尼克号》,不能只简单地叙述这场爱情故事,而要从主人公生与死的考验中感悟到人性的光芒。

2、抓住细节,诠释其深刻涵义。 所谓细节,是影片画面中对表现对象的局部或细微的变化进行精要细致的描绘。细节包括人物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道具的运用,色彩的调度,声音的变化等。典型的细节对展现人物性格、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都起着积极作用。如《大转折》中先后三次出现蒋介石的背影,每一次出现都预示着国民党军队下一次的失败,通过三次背影的刻划,将蒋介石政权日薄西山的局面富于象征性地体现出来。

3、立意要新,开掘要深。写影评要有新意,要有独到的见解,抓往要点,自感而发。要做到有新意,一是要抓住影片内容,结合台社会现买;二是要准确把握住影片的精神实质,挖掘影片本身所包含的深刻内涵。例如对张艺谋电影的分析要紧扣住时代背景,但也不必要都从思想意义角度分析,如巩俐在张艺谋电影中的形象塑造,张艺谋电影中的男性形象等,都是可以开掘的领域。

4、要实事实是地分析评价。鲁迅先生说过:评论作品必须坏处说坏,好处说好,还要知入论世。他说 倘若论文,最好的是顾及全篇,非目顾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况,这有较为确凿。对影片作实事来是的评价,要求我们用全面的观点,不是顾其一点,而是观照全片。顾及编导的意图、表演的全部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历史背景等等,作恰如其分的分析与评价。不能强导演、演员、片中人物所难,求全责备。同的,我们在写影评时,也不能人云亦云,如评《情深深雨濛濛》时,有一位同学冷静地指出编导将荧屏中的军阀(如萍、依萍的父亲)形象拔高了——他遇见美丽的女子就抢来作为姨太太,可原因居然是她们像自己的初恋情人。

5、要重视影片的艺术分析。电影是通过艺术手段来表现主题、塑造人物、抒发感情的,所以影评要重视对影片艺术的高下进行分析。这种分析应具体详细,由表及里,言之有物;评价则应观点鲜明,实事求是。在艺术评析中,字里行间渗透出电影意识,尽可能恰当地运用电影艺术名词术语,还需要有对电影艺术的深刻感受与理性把握。这可以通过阅读电影理论书籍和多欣赏优秀影片来解决。

开始练习写作影评时还应该注意:语言要朴实,要个性化。写影评一定要讲真话,讲自己的话,不要抄袭别人的评论。唯独自己的感受和朴实的语言,才会使自己的评论富有个性和新意,也才会给读者带来清新的感受。

叙议要结合,突出评论。影评离不开叙事。但切忌过多地叙述故事,要突出分析写评价。当然,所评所析不得脱离影片孤立地进行。

设计好影评的标题至关重要。一般来说,它由正副标题构成。正题--揭示文章的中心,必须简明扼要,而又耐人寻味,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能给读者带来审美愉悦,它是贯穿全文的主线;副题--点明评论对象,交待片名或评论角度,它是正题必要的补充。二者相得益彰,能使文章增色不少。

第三篇:《囧妈》电影观后感作文_看完《囧妈》有感

《囧妈》是一部喜剧片,也是徐峥继《泰囧》、《港囧》之后的一部新作,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关于《囧妈》电影观后感作文大全_看完《囧妈》有感范文5篇,希望你喜欢。

《囧妈》电影观后感作文大全篇一

距离2015年的《港囧》已过去5年,徐峥再次自导自演的电影《囧妈》即将于2020年1月25日大年初一上映。该片讲述了年近中年的徐伊万(徐峥 饰),阴差阳错与妈妈卢小花(黄梅莹饰)坐上了开往俄罗斯的火车的故事。就为何总拍“中年危机”题材,《囧妈》与囧系列其他电影有什么关联等话题,徐峥接受了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在他看来,中年危机并非中年才开始,是日积月累的,“因为一个人和妈妈的关系,也决定了他和世界的关系。”

其实最初的片名是《开往俄罗斯的妈妈》

徐峥告诉记者,起初筹划剧本时,讨论去哪里拍时,有人建议去俄罗斯,因为有趟K3国际列车,从北京出发,经由乌兰巴托,最终到达莫斯科,要坐六天六夜,旅程应该很有趣,沿途风景也好。然后大家就开始想谁跟谁去会有火花,议论出了一位成年男子跟他妈妈的旅途构成,“其实,对成年人来说,已经长大了,要跟妈妈一起窝在车厢里面六天六夜。想想都觉得这是一场‘灾难’。”

“其实这个故事投射到当代人身上就会出现两个题目,那就是,你和你的妈妈是怎样相处的? 同时,你们的相处关系也决定了你与这个世界的关系,这些就是《囧妈》的故事。”徐峥告诉记者。

至于为什么片名叫《囧妈》,而不是按照此前“地名+囧”的取名法而叫《俄囧》呢?

徐峥告诉记者,其实最初的名字为《开往俄罗斯的妈妈》,俄罗斯既是长辈苏联情怀所在,也是年轻一代“战斗民族”的冒险向往。徐峥一开始没有想把该片并入“囧系列”,《囧妈》其实是“囧系列”的升级,2012年的《泰囧》是男主角去泰国做生意,2015年的《港囧》是男主角想去见以前的情人,这些过程中遇到突发状况而产生冒险、搞笑等“囧途”。而《囧妈》的情感和心理都有了进一步深化,是主角在旅途中实现了母子关系的改善。因为大家对“囧系列品牌”的熟悉度,剧情也刚好有跨境旅途,所以叫《囧妈》也还算合适。

“一条过”黄梅莹首度挑战喜剧角色

“囧妈”由“老戏骨”黄梅莹扮演,她曾出演《渴望》《金粉世家》等影视作品,此番加盟《囧妈》也是黄梅莹息影五年后再度回归的作品。黄梅莹是八一制片厂有名的“一条过”演员,其出演的《孔雀》中的母亲角色让她获得了金鸡奖最佳女配角。

徐峥告诉记者,初次跟黄梅莹老师聊生活时就觉得,“哎呀,太像了,黄梅莹老师太像我自己的妈妈了,而且她的年龄气质各方面跟角色也太合适了。”不过“囧妈”这个角色也给了黄梅莹不小的挑战,这是她首次演喜剧,在研读剧本时,她就为角色书写了万字注解。徐峥则爆料说,其实黄梅莹老师是个“年轻人”,很有活力,私底下也挺能疯的,为了《囧妈》,她做了充分准备,“我给她讲角色时,她都会做大量笔记,她对人物和故事有很精准的理解。平时我们拍戏时她也让助理在边上拍视频,她下戏会研究琢磨。她都这么大年纪了,戏里有场在树上的戏,她还亲自吊威亚,非常认真。”

“所有争执的背后都是中国人的情感表达方式”

“囧系列”表面看是公路喜剧,实则每一部都在传递对于人生的感悟以及思考,而此次选择“妈”这个题材,是想探讨亲子关系。有一段时间,徐峥突然思考一个问题,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跟妈妈的关系变成了一见面就要吵架。“有一次妻子陶虹问我,你能不能抱抱你妈妈。我说为什么要抱妈妈,她说不是让你真的抱妈妈。后来我理解了陶虹的意思,还把这句台词放到电影中。”

徐峥告诉记者,其实他真的经历了一次跟妈妈一起的全家旅行,本来会以为很舒适,结果非常艰苦,遇到困难时大家会相互帮助。“后来有一次我和妈妈参加一个所谓的感谢仪式,结果妈妈就来抱抱我,说感谢我为她做的一切。本来这句话应该是我对她说的,结果她先说了。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我们都在不断成长,我们都希望彼此之间的关系可以是更好的关系,这些心得和收获,我都放到了电影里。”

徐峥说, 希望用电影的这一段旅程让大家有所感悟,“因为在所有争执的背后都是中国人的情感表达方式”,一部电影当然很难达到100%的治愈,希望观众看电影时会有代入感,发出“哎呀,我妈也是这样子”的感慨,希望观众离开电影院时会想回去抱一抱自己的妈妈。

《囧妈》电影观后感作文大全篇二

近年来,徐峥可谓火得发紫,凭借着一部部脍炙人口的影视剧作品,已然成为了华语影坛中最具票房号召力的男演员。

虽然佳作不少,但一提徐峥,想必不少人第一时间想到的,还是他的经典代表系列作品“囧”系列。

2010年,一部由徐峥、王宝强领衔主演的喜剧电影《人在囧途》的大获成功,一举开启了“人在囧途”系列。

之后,《人再囧途之泰囧》和《港囧》的相继出现,更是一次次刷新着电影票房纪录,让该系列成为了国内为数不多的经典系列,而作为该系列的灵魂人物,徐峥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该系列的代名词。

然而,票房虽一次比一次高,但与之不相匹配的是影片的口碑一直呈下滑趋势,从第一部的7.6(豆瓣评分),第二部的7.4,最后到了第三部的5.7,徐峥的“囧”系列作品也面临着系列口碑崩盘的局面。

也正因为如此徐峥的囧系列放慢了脚步,原计划的续作《印囧》一度推迟,而徐峥则在这个空挡带来系列外的一部神作《我不是药神》。

该片上映后席卷电影市场,不仅票房口碑双丰收,徐峥更是坐上了影帝的宝座,而观众对徐峥的演技和口碑是更加的肯定。

或许是这部电影的成功,让徐峥再次重拾信心开启了他的“囧系列”之旅,2020大年初一,徐峥将带着他的全新力作《囧妈》和观众见面,这部影片虽说还未上映,但关注度却极高,不仅被视为2020春节档的夺冠热门影片,更是被某公司票房保底24亿,还没上映就赚了几亿,可见该系列加上徐峥的号召力有多强大。

《囧妈》电影观后感作文大全篇三

每年的春节档就是大家龙争虎斗的时刻,随着大家需求越来越高,其实观众的审美也在不断提高。从春节档的电影就可以看出来,这几年的电影越来越多,并且质量越来越好,像很多年前那种一家独大的场面几乎是不可能见到了。

比如今年就有好几部电影相争。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今年又有沈腾,而且还是主演。那就是他和徐峥主演的《囧妈》也是定档在大年初一。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在去年的大年初一,沈腾几乎是承包了整个电影院。有《疯狂的外星人》和《飞驰人生》,而在春晚他还有节目参演,所以他出现的地方太多了。

在很多年前,就有人开始讨论说,到底谁才是周星驰的接班人。

因为周星驰这几年也算是半隐退的状态,自己不再亲自演戏,而只是作为导演的身份出现。所以,在国内的喜剧演员里,一直没有谁能够接上。之前有人说过徐峥、黄渤和沈腾,这三位的年纪其实也不小了,没有周星驰当年年轻时那种奋斗的劲头,一年出好几部电影。

但是,沈腾目前出的几部电影都算是精品。从《夏洛特烦恼》到《西虹市首富》基本上都是票房很好。

也正是因为各大导演和投资人看到了沈腾的潜质,所以才会不断的邀请他去拍戏。就连去年《飞驰人生》的导演韩寒都曾说过,选择沈腾肯定也是因为看到了他目前的人气,毕竟还是要为票房考虑。

除了人气,沈腾身上的那种演技和气质,其实也很重要。看过他的喜剧就知道,他和之前的很多喜剧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他的那种喜剧是一种高级的喜剧,是能够让你从内心发笑,而不是那种低俗喜剧说笑就结束了。

这也是沈腾或者说开心麻花的电影能够有如此好口碑的原因所在。

这么多年下来,大家都知道,只要是开心麻花出品的电影,大家都会纷纷走进电影院。因为觉得好久没有真心笑一笑了。

沈腾就是有这样的魔力。

或许,有一天,沈腾真的会成为下一代喜剧之王吧。

《囧妈》电影观后感作文大全篇四

1月9日,徐峥“囧”系列最新作品,即将在大年初一全国公映的电影《囧妈》发布“迷失俄罗斯”特辑,独家展现电影拍摄幕后秘辛。细节精致到路人的火车站,庄严美丽的红星大剧院,零下38度的贝加尔湖冰原等悉数展现,更有与维也纳Synchron Stage Orchestral乐团合作的音乐制作花絮首度曝光,《囧妈》作曲者,作曲家、小提琴家彭飞阐释原声创作理念,著名钢琴家赵胤胤献奏柴可夫斯基钢琴协奏曲片段,为现代喜剧《囧妈》增添古典优雅的质感。电影《囧妈》由徐峥导演并领衔主演,黄梅莹领衔主演,袁泉特约主演,贾冰、郭京飞主演,沈腾特别客串,欧丽娅等出演。伴随一次阴差阳错的俄罗斯之行,一对母子将邂逅哪些旅客?又会在广阔俄罗斯上演如何奇特冒险?2020年1月25日大年初一,《囧妈》将带领观众,用电影完成一个温暖的、贴近心灵的拥抱。

主创齐心尽收俄罗斯之美 《囧妈》原声联手维也纳知名乐团

1月9日,即将在大年初一与观众见面的《囧妈》发布“迷失俄罗斯”特辑,作为徐峥“囧”系列喜剧的第三部曲,影片的人物、故事、制作全面升级,此次特辑更展现出拍摄期间的独家幕后。“战斗民族”车站中的复杂场面调度,歌舞升平的红星大剧院,《囧妈》与维也纳知名乐团合作,录制电影原声音乐,徐峥、黄梅莹在零下38度的贝加尔湖上摔跤、奔跑等场面悉数展现,一展幕后团队团结用心。如《囧妈》美术组的工作,细致程度甚至超越了徐峥原本的要求。徐峥表示:“拍摄《囧妈》的每一天都是兴奋的、感动的。我相信电影中的每一个旅客都会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从衣着就能感受到他的身份和过往,去过俄罗斯的朋友,会更加亲切。”而俄罗斯演员们的可爱和认真也让徐峥难忘:“每一个人的表演都非常自然。面对电影拍摄出来的满意结果,他们也受到很大鼓励。”

在此次特辑中,电影《囧妈》也首次展露音乐制作部分,联手世界级维也纳知名乐团。《囧妈》作曲者,作曲家、小提琴家彭飞表示:“维也纳的艺术家是非常克制优雅的。他们的音乐处理非常讲究。”徐峥阐释:“我们想在这个现代的电影里,融合古典的音乐,这是我们共同的目标。”值得一提的是,著名钢琴家赵胤胤也为《囧妈》演奏了柴可夫斯基钢琴协奏曲片段,让囧途之旅呈现出宛如童话般的经典质感。

徐峥导演合一不断成长 《囧妈》庞大制作只为真实

作为徐峥的代表性系列作品,每一部囧途喜剧,徐峥都贯彻着自导自演的创作方式,让台前自然细腻的表演和幕后作者性的表达合二为一。而近年电影工业化的剧烈发展,伴随着影片创作的复杂化,技术需求更加苛刻,对导演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囧妈》众多戏份看似寻常,却涉及大量特效和复杂场面调度。“在片场的时候,我需要一种控制感。导演和表演是两个不同维度的关照。纯粹作为演员身份,我只需要全身心投入就好了。但是等我做导演的时候,我的身份又得变化,需要照顾到电影中的一切。各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了,画面、节奏、美术等等。器材、装备,人员的规模也都扩大了。”

《囧妈》全片有1023个视效镜头,伴随高效幕后团队统筹风光、机械等不同元素的制作,为影片最终呈现浪漫开阔的视觉效果。影片不仅在K3列车起点北京站实景拍摄,整个剧组更拍摄途经贝加尔湖、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周边城市、伊尔库兹克等多地,仅俄罗斯就有5-6个主要拍摄地。如此艰辛拍摄,异国车站、霓虹游轮、红星大剧院、广阔冰原,热气球上俯瞰的莫斯科全景才最终得以展现。同时,影片前期还做了大量的视觉预演。如此庞大制作,只为完成一个完整饱满的故事。徐峥表示:“不管是什么故事、什么类型,我们看的还是人的故事。我们的目标是让观众有一种真实感,就像生活当中发生的故事一样。我希望这个电影能有很强的代入感,观众一下就能进入故事,跟随着演员的表演。在前半部分,感受到喜剧的欢乐;在后半部分,被一种内在的情感打动,感受到一种温暖。”

《囧妈》电影观后感作文大全篇五

2020年大年初一就要到了,对于影迷们来说又可以大饱眼福了,备受关注的徐峥的导演带领自己新作品《囧妈》信心满满的回归春节档,在如此众多的大片夹击下,囧妈能突出重围吗?

期待徐峥大放异彩

徐峥导演的能力有目共睹,至今也没有说拍出一部质量极差的影片。

而这次拍摄的《囧妈》想必也不会差。《囧妈》这部电影是继《人在囧途》,《泰囧》,《港囧》后的又一部《人在囧途》系列电影,徐峥继续领衔主演。由于《人在囧途》系列前一步的《港囧》口碑有点差,而这一部《囧妈》相信徐峥一定会努力挽回《人在囧途》系列的口碑和票房。这次放在春节上映,看样子徐峥也是猛足了劲,是准备给我们一点颜色看看了。

主演阵容导致期待值降低

从目前已经公布的消息来看,这次囧妈的主演整容可谓是大换血。没有延续泰囧里面王宝强和黄渤的铁三角整容,而港囧里面饰演小舅子的宝贝儿也弃用,可能是因为港囧口碑的原因吧。而是由徐峥、袁泉、黄梅莹、贾冰主演,沈腾客串。

更加期待徐峥个人的表演发挥,却对其他主演能力的期待值有所降低。不看好这部影片就在于此。常说期望越高、失望越大,介于演员的能力对这部影片的期望值并不是很高。

而春节档又是“神仙打架”,陈思成的《唐人街探案3》,主演还是王宝强、刘昊然的神探组合,加上张子枫的回归,和泰国功夫巨星托尼贾的加入,让春节档有了更大的悬念,。你们最期待哪一步电影呢?

第四篇:看完电影建党伟业观后的感想(原创真实)

重温建党伟业光辉历程 再铸宏伟蓝图任重道远

---观《建党伟业》有感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为感受那段光辉的建党历程、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岁月,公司党委组织我们观看了《建党伟业》这部献礼建党九十周年巨片。随着一个个历史事件在镜头前展开、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出现,我或喜或悲、或愤或恨,仿佛进入到了那个军阀混战、社会黑暗、民不聊生的年代,融入到了那个无数仁人志士为挽救危亡的中国,而四处奔波、四处探寻,最终在黑暗中开辟出了一条光明大道,完成建党伟业的历史岁月中:当见到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人们感到雀跃与自豪,对未来充满期待。当袁世凯为了一己之私利,秘密接受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时,我们恨不得上去一脚把他踩扁在脚下。当外国人同意把山东送给日本人时,我们在愤怒的同时,又不得不深思“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真谛。当学生们涌上街头,振臂高喊“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的口号,咬破手指血书“还我青岛时,我顿时被宏大场面深深震撼,让我热血沸腾,当看着那12名中国共产党的先锋战士在嘉兴南湖游船上激昴地读着《共产党宣言》,唱着《国际歌》的时候,我不禁眼眶湿润了,因为我真实的看到了我们的党是怎么一步步艰难的走过来的,也清楚的了解了我们的党是怎么从稚嫩一步步走向成熟的,让我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又有了新的、直观的了解。

120分钟抒写了10年磨难、10年坎坷,中国共产党终于破茧而出,这不是终结,而是刚刚开始。在其后烽火连天的战场上,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战斗,在血与火的考验下,成功领导全国人民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社会,走向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历史的烟尘掩盖不住岁月的风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革命先辈们将烂漫的红色洒向中华大地,“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共产党向历史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今年,中国共产党迎来了她的90岁生日!90年,弹指一挥间!90年,蝶破茧鹰冲天!90年,步履奔腾信心不变!时光如水,岁月如歌。中国共产党从弱到强,从幼稚到成熟,不断发展壮大,从建党之初的寥寥几十名党员,逐步发展成为在中国执政六十多年,拥有七千八百余万党员的大家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正逐渐强大起来,屹立于世界的名族之林。 90年前的7月1日,中国共产党为黑暗的中国点起了一盏明灯,照亮了漫漫革命之路;90年后的今天,《建党伟业》追本溯源,去寻找和讲述光明源头的故事。当然,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史,内容丰富而生动,仅靠一部《建党伟业》是无法完全展现出来。但是,它无疑是一部生动的党史教材,让我们从中认识中国共产党各位先驱的伟大与平凡,认识革命先驱的筚路蓝缕和光辉岁月。作为一名80后,我沐浴着党的雨露,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走进知识的海洋。是党把我从一个无知的孩童,培养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作为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我坚定自己追随党坚贞不渝的信念,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而奋斗,加强学习,因为学习使人智慧,知识使人强大,信念使人坚强,理想使人升华。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主力军,“十二五”的宏伟蓝图已经展开,在满怀希望的同时更感觉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但是,无论我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都不会退缩,因为党永远在我心中、因为前进的道路上还有众多的同伴风雨兼程,坚定不移。

忆往昔峥嵘岁月,展未来任重道远。让我们并肩携手,坚守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坚持科学发展观,奋发图强,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我们党的事业将更加和谐美好,祖国的明天将更加灿烂辉煌!

第五篇:2019年电影《决胜时刻》观后感心得_看完《决胜时刻》有感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9月20日,博纳影业推出的“中国骄傲三部曲”的第二部作品《决胜时刻》上映,三天时间就斩获了4018万的票房,为国庆主旋律电影吹响了“前奏”的号角。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决胜时刻观后感,希望能帮到大家!

决胜时刻观后感【篇一】

影片《决胜时刻》让大家在重温激荡人心的光辉历史中,深感新中国成立的不易,这是无数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要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昂扬饱满的工作精神、奋发有为的工作态度,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响,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火到建国大业,从改革开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98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归根结底是一代又一代*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结果。新时代,斗争精神不仅是一种工作作风,更是*人干事创业的风骨、气节、操守、胆魄。党员干部唯有永葆“踏平坎坷成大道”的精气神,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战士,才能在新时代长征路上经风雨、壮筋骨,行稳致远。

看完电影《决胜时刻》让我觉得,党员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政治情怀。梦想从来不是一蹴而就,逐梦之途也从不是一马平川,而仍有重峦叠嶂、狂风疾雨,我们还有不少硬仗、苦仗要打。广大党员干部要涵养“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政治情怀,始终树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始终保持向总书记深厚的人民情怀看齐的核心意识,把“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作为一切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怀着真挚的忧民、爱民、为民、惠民之心,才能在逐梦之路上阔步前行。

看完电影《决胜时刻》让我觉得,党员要有“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实干情怀。俗话说:“100次心动不如一次行动。”实干是检验斗争精神的试金石,也是逐梦成真的道路。总书记强调,“实干兴邦,空谈误国。”这话振聋发聩。广大党员干部要涵养“铁杵磨成针”的实干情怀,像雷锋同志那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像焦裕禄同志那样,“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以担当实干、攻坚苦干、善谋巧干,强发展、惠民生、优服务,让复兴梦想在“干”中绘就,让美好生活在“干”中实现。有实干精神,才能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始终有破浪前行的勇气动力。

看完电影《决胜时刻》让我觉得,党员要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情怀。斗争就就意味着流血流汗,甚至付出生命无。纵观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辉煌成就,无一不是党员干部以忠诚奉献铸就的。逐梦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始终涵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情怀,向黄大年、李保国等优秀*员看齐,以一颗为党为人民矢志奋斗的心,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谋群众之所需,凡是吃苦吃亏的事,主动走在前面,毫无保留地把智慧和温暖带给群众,满腔热忱地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做到忠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当好党的“代言人”、群众的“贴心人”。

看完电影《决胜时刻》让我觉得,党员要有“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清廉情怀。清廉是党员干部的政治本色,也是取信于民、奋斗前行、实现梦想的重要品格。在逐梦路上,有腐蚀诱惑,也有清苦寂寞,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要涵养“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清廉情怀,把加强党性修养当着终身必修课,修好廉洁自律的心学,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做到心有纪、行守纪,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以清廉服务赢得群众信赖,聚集逐梦前行的强大人民力量。

决胜时刻观后感【篇二】

《决胜时刻》这部电影更加凸显人物的性格,以“不说教”为准则,以情感推动故事发展,力图展现更生动的伟人形象,更鲜活的历史故事。虽然是主旋律电影,但是,欣赏程度非常的高。在人物塑造上,*、*、*等中央领导人的形象被高度还原,除此之外,通过生活化场景,使中央领导人的形象更立体。

《决胜时刻》里有一个片段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就是任弼时年轻时曾遭受严刑拷打,中年时身体特别差。在他48岁病重时,邀请毛主席和朱德等人来他家听他拉小提琴。他给这些特别听众拉了一首《灯塔》,这首曲子,不仅献给了心中最重要的听众,更献给了生死与共的战友,也献给了即将诞生的新中国。这种家国情怀在新时代下更值得发扬光大,作为一名党员看完《决胜时刻》更加坚定了自己脚下的路。

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深情地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华“复兴梦”由此而来,这是我们的初心,更是我们的使命。有了梦想,就有了前进的目标和方向,习总书记高瞻远瞩,为中国、为中华儿女指明了未来之路。

中国是历经风雨的泱泱大国,中华民族是无比坚强的英雄民族。中国数度辉煌,开辟了“丝绸之路”,经历过唐宋盛世,创出了“四大发明”。五千年的辉煌历史,饮誉四海的华夏文明,足以让人叹为观止。中国曾经几度坎坷,遭受过列强侵略,被侵占过国土,丧失过主权,陷入过迷茫。我们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中华民族几经沧桑,用不屈不挠、英勇无畏的气概向世界呐喊:中华民族不可辱,中国人民不可欺!

中国在逐梦路上一路远航。唐诗宋词大放异彩,中医中药广为推崇,万里长城屹立千年……这一个又一个奇迹都在无声的证明着——传承五千年的悠久文明至今仍然举世瞩目、经久不衰。中国,从未放弃过复兴的梦想。我们为之骄傲和自豪,因为我们是中华儿女,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梦想的创造者、践行者。中华民族有梦,所以,在前行之路上一路走来,从未止步。历经七十年,中国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就,“奥运”举办,“神十”升天,“蛟龙”探海,世博开幕……这一桩桩、一件件,都在向全世界展示着中国新姿态。中国,秉持着不懈追求的初心,正以稳健的步伐向“复兴梦”迈近。

梦想前方,路在脚下。以家国情怀为特征的“中国梦”是每个人的梦,既涵盖了“强国”、“富民”的家国情怀,也涵盖了个人的奋斗情怀。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只有实现了民族梦、家国梦,个人梦想才能真正实现。“中国梦”是全国人民的梦,更是高速人的梦,只有每个人都充满激情和梦想,“中国梦”才挥洒得更加绚烂夺目、更加坚实稳健。

作为新时代新青年,我们能做的,就是将大大的家国情怀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工作动力,积极投身到日常路政工作中,完成好每一项日常巡查,处理好每一次突发情况,不忘初心、勇担使命,履职尽责、拼搏进取,携手并肩、同心同德,为高速事业发展增砖添瓦,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一己之力。

决胜时刻观后感【篇三】

电影《决胜时刻》在2019中秋节前夕上映,这是为建国70周年献礼的一部影片。怀着一颗敬畏的心看完了整部影片,电影中伟人的魅力、历史的魅力深深的感染着我,其中,共和国的创造者们丰富的情感,普通战士们的奉献和牺牲,都让我无比的震撼与感动。

建国70周年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的领导下走过了一段极为不平凡的征程,这段路充满了荆棘与坎坷,而《决胜时刻》讲述的就是这段道路的新起点,与以往不同的是,《决胜时刻》把所有的核心都对准了大历史背景下的细节。把革命历史作为主线,贯穿了伟大领导人日常生活写照,同时一些特效镜头也都集中对准了一代*的真实形象,让我们近距离再一次了解这位伟人,这是《决胜时刻》最闪光的一面。

爱国诗人文天祥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誓言,激励人们为正义而奋斗;七步成诗的曹植曾经说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正因为如此,作家郭沫若写的《炉中煤》让我们知道了他那像炉火中的煤炭一样炽热的爱国之心;“女中豪杰”刘胡兰在威逼利诱前也不为所动,不向敌人屈服,最后慷慨赴死,年仅十五岁;爱国战士董存瑞、黄继光用自己的身躯抵挡敌人来保卫祖国。正是这千千万万的赤字撑起了我们民族的脊梁,才使得我们今天的共和国国歌响彻神州,那么气势磅礴,那么雄壮嘹亮。

耻辱和不幸已经成为过去,中华民族迎来了新的辉煌。“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突然想起有一句话好像是这样说的。我们有时会抱怨生活,但其实能拥有和平稳定的生活,已是幸福。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有一群人在默默付出,不计回报,负重前行。没有曾经,就没有如今。我们应深知这一切的来之不易,倍加珍惜,积极生活,乐观面对一切。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更应该有所担当,为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

如今的祖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伟绩。中国正在与时俱进,正在飞速发展。目睹这一切,我无比自豪,因为我是中国人!

决胜时刻观后感【篇四】

电影《决胜时刻》讲述了*等中央领导人自1949年再回北平进驻香山后,到国共和谈、渡江战役再到筹划新中国的建立等一系列事件。

从前的我们对毛主席的印象似乎只停留在“一位伟大的”。而电影选取了许多生活的小事,让毛主席在我吗=们的心中逐渐丰满。

“我离开北平时才26岁,转眼间56喽。”轻松的语气,微笑的神态,然而三十年来的辛酸苦楚有几人知晓。刚入北平便知火车站外有国民党埋伏,依然微微笑着从容迎接。这种幽默豁达或许早已经深入了主席的骨髓,如此才能让他一次又一次带领着人民解放军走过一次次危难。

和女儿一起抓小鸟,躲在树后悄悄等待的模样完全就是个没长大的孩子;关心下属的感情生活,教他用诗经里的爱情诗歌表白,事成之后满脸骄傲;为了能去戏园看梅先生的戏,“套路”自己的警卫员;看着老乡捎来的辣椒笑弯了眉……这一件件的小事让主席十分的“接地气”,主席不再是处于云端只能仰望,他就是我们身边一个伟大的普通人。

“一切为了人民”是贯穿*、人民解放军工作的基础思想,为了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共和国”而奋斗不息。国共和谈本不必谈,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有足够的力量解决一切障碍”。但为了人民免受战火纷扰,我们一让再让。“天下为公”是他们永远的初心。南京政府派来的和谈代表来到北平时说“人人笑容挂念、容光焕发”。全国上下都渴望着解放军的到来,因为他们带来和平与自由。这才是真正的民心所向。

影片中也有许多对比。已经解放了的北平总有暖融融的阳光鲜明的色彩,哪怕是夜晚也温馨祥和,而国民党那边,不论何时总是一片阴云笼罩,压抑悲凉;*内部上下同心,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国民党内部四分五裂互相猜忌、推卸责任。

影片末尾时,16岁的田二桥紧紧抓着旗杆不让它倒下,最终献出自己的生命。那封留着弹孔,浸着鲜血的信是他对祖国最深情的告白。有这样一些满身烈焰从炮火中走来的人,胜利怎么会不属于我们。

决胜时刻观后感【篇五】

《决胜时刻》是博纳影业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骄傲三部曲”的重磅之作。电影《决胜时刻》讲述了1949年3月,*中央从西柏坡迁至北平香山,在这里指挥渡江战役、会见民主人士、筹备新政协会议和开国大典等重大事件。香山作为革命圣地,见证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电影《决胜时刻》在香山双清别墅内取景拍摄,真实还原了70年前香山的一段历史。

电影《决胜时刻》聚焦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展现真实的历史轨迹。紧张迂回的谈判桌上、火光漫天的枪林弹雨,片中的每一帧镜头,都蕴藏着中华民族崛起和复兴的曙光。《决胜时刻》不仅着力于时代的刻画,更聚焦于人物的塑造,力求在波澜壮阔的历史中,用生活化的场景,让观众零距离、全方位地感受风采。

本片着重塑造了*的形象,少见地刻画了他在日常生活中形象。片中,*与身边战士陈有富、田二桥等人的互动,对女儿的暖心陪伴,让观众意识到伟大也是生活中真实可感的人。在历史真实的前提下,奏响一曲人性的温暖之歌。

电影《决胜时刻》聚焦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燃情岁月。这一年春天,*等*中央领导人踏上了“进京赶考路”,翻开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篇章;这一年,国共和谈破裂,中国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迎来解放的曙光;也在这一年,*人齐心协力,负重前行,架构起新中国的四梁八柱,举办开国大典,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上一篇:开学工作督查自查报告下一篇:开学第一课安全教育课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