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建设工程论文

2022-05-11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重点建设工程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工程建筑行业作为国家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加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发挥重要作用,也对保障民生,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近年来,随着建设工程合同数量增多,合同不规范所带来的的隐患也逐渐凸显,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数量也随之增多。

第一篇:重点建设工程论文

建设工程现场管理思路及重点探究

摘要:建筑工程是我国建筑行业的基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可估量,为了满足不断发展的基础建设水平和建筑需求,在保证每一次建筑施工都安全顺利的前提下高效率地进行、结束,维护工人安全,提高经济效益,加强建筑工程的技术管理建筑从业职都需要聚焦的问题,经分析研究之后写出拙作,以供为以后的研究和指导工作提供一些微小的帮助。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提升策略

一、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原则分析

(1)成本控制原则,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不应该仅注重于工程进度与质量,还应该综合考虑到成本及场的影响因素。工程项目部需要加大降低成本、拓展市场方面的工作力度,且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做好成本管控工作,从根源上杜绝资源浪费及其他不合理开支,尽可能提升施工效率,有效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综合实力,除了要扩大经营范围、提升经营效益之外,最重要的是要用最低廉的成本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以开发优质的产品,在追求低于社会平均成本的基础上,提升企业的社会价值。(2)科学性原则,在实际施工工作中各个方面都应该向科学看齐,在约定期限内实现实际管理的规范化,以至于能够达到现代化的最基本要求。从几个方面来看首先是方法和整个流程的合理性,其次就是资源的合理利用,再次就是员工能力的合理发挥。(3)规范化原则,施工中最基础的管理要求就是规范,规范的意义在于用统一的标准来知道实际施工工作,实际情况中,为了生产活动更加具有协调性质,很多问题都要有统一性,坚决去除随意意识,这样可以很大程度地提升施工效率。若要建起科学化的现场作业维持秩序,就必须在基础上提升相关人员的效率以及管理效能。

二、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意义

在建筑工程中,提升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十分重要。工程施工企业开展相关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科学合理地进行技术管理,不仅可以促使工程施工质量的全面提高,还能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性,节约工程施工的成本,并加快工程的建设速度,同时还能确保施工的安全性,使得每项工程都能顺利地实施,确保相关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三、建筑工程现场管理的实施途径

1.合理分工,加强监管

在建设工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人力资源,如果在施工过程中能够合理地安排,能够达到效益最大化。但是在进行分工时要注意不同的人的能力是不相同的,不同的人在一块地配合默契也是不同的,这就需要管理者格外注意。除此之外,在工程施工之前要注意,对员工进行一定程度的培训,让他们不仅要知道自身的责任,还要知道工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工作中保护自身的安全。要对员工们展开教育,不仅要追求速度还要追求质量。对于员工的鼓励也是在所难免的,可以对一些表现较为优秀的员工进行适当的奖励,以此来促进员工们可以尽全力去工作。让每一个员工都能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同时进行积极的工作,才能达到工程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分工明确对建设工程现场管理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对员工要进行监督,不能让员工出现对工作消极的情绪,要注意做到以人为本,人性化管理,平时定期给员工安排一些福利和加强一些思想教育的活动,来让员工们保持着工作的热情,只有这样才能建设工程如期完成,才能使企业收益最大化。

2.建设工程具有良好的预防措施

对于建设工程现场管理中一定要有良好的预防措施,不然如果遇到突发状况可能会出现混乱的场面,严重时可能会造成工程受损或人员伤亡的重大事故,从而不仅不能够不仅企业的发展,而是会给企业带来一个重大的打击。所以,在建设工程现场管理中一定要做好预防措施,不仅要预防天气的变化还要预防自然灾害以及人为因素等等,提前做好预防,万一发生时也能使企业的损失最小化。

3.加强对材料的监管

在对人员监管的同时也要警惕员工要遵守规章制度,不能做一些分外的事情。而在建设工程施工现场要注意对建筑材料的检测,不能为了事省事就不去检测材料的质量,万一一些企业的人员和材料商有利益的合作,对建筑材料做一些手脚,会严重影响到建设工程的质量。所以,一定要重视对材料的检测。要让相关的技术人员对材料进行检测,层层把关,确保其质量安全再进行使用。

4.对设备严格要求

在建设工程现场管理时也要注意对设备的管理,要追随时代的脚步不能让设备过于落后,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设备。在运用设备工作時也要注意让专业的人员进行操作,也要定期检查设备是否运行正常以及及时更换老化的设备,来保证工作的效率也保证人员的安全。

5.对技术严格要求

平时对工作人员的技术也要进行严格要求,不能让有些人滥竽充数,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问题。平时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来严格要求他们要掌握好技术。尤其是在建设材料的配比中,一定要注意合理的配比来保证材料能够合理地运用。做到在建设工程中对材料精细化来保证建设材料可以充分发挥其价值。在进行施工时也是如此,要对技术进行严格的要求,来实现工程的高质量和高效率。

6.严格审核施工方案

在对建设工程施工前会制定很多施工方案,在对这些方案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来选择最合适的施工方案。在现在的建设工程中可以分为很多小工程,而有很多对不同的小工程设立的团队,如果选择在一项大的工程中选择在一些小的工程中和其他的团队结合时要注意分清责任,以后如果工程出现什么问题可以分清需要谁负责任,这种施工方案一定要严格进行审核。严格审核施工方案,选择对企业的收益最有利以及对企业发展最有利的施工方案。

四、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的处理方法

做好施工现场的材料管控,技术人员要在施工现场,对于施工材料进行严格的管理。从技术的角度入手,对于材料的质量、规格.型号进行明确,并且就是否能够满足施工设计标准,是否符合相关技术规范和指标进行确定。在材料进场之前,技术人员要进行严格且全面的检查,确保材料的质量效果和相关性能可以满足施工需求,避免由于材料方面的问题对于后期是施工活动产生影响。作为一项具有潜在不确定因素的施工技术,危险随时可能发生在施工现场,因此完善的检测管理机构就显得尤为重要,检测管理机构的建立是为了满足实现良好施工环境这一需求下应运而生。应该要求施工单位在管理机构在进行实施时尊重和依据实际情况来调整方案。从土壤状况、地下水位和底层结构等基本环节入手,展开有目的性的调查,达到施工的最佳效果需给出合理且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案。在施工开始之前,要注意的是加强建筑施工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相关部门保证资金分配的合理性,做好施工质量的检测工作;确定责任人,鞭策安全施工的进行;提高招聘的条件,更多的吸收专业素质高且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同时也要严格地把控所使用的施工机械和防护用具的质量,确保在施工时不会因为产品质量而造成中断、停滞的情况发生,也要让工人注意加固安装工艺流程中合理规范进行操作的重要性,避免现场和工人出现意外。其次要好技术交底工作,做出合理且可行的技术交定工作预案,避免突发情况。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始终质量的监管,施工质量的保证是在施工前期的测量和计算能达到正确无误的要求,任何一点错误或者纰漏都可能在施工过程中被累计放大,对施工中的具体结构进行分类设置,以此来保证施工的条理性。另外,要求工程监管部门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循相关指标,对要求的数据、计算进行复核和把控,以此来提高施工水平。

五、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策略

1.完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责任制度

为确保相关的技术管理工作效果,应总结经验,树立正确的观念,遵循科学的规律,在相关的管控过程中,要求完善相关的工作体系,确保工程的质量符合要求,并使各种技术合理地融入到工程中,在合理进行技术管理的情况下,遵循质量管理的原则,总结相关经验,并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创新相关的工作机制。在技术管理期间应该制定相应的责任制度,明确各个项目中的技术管理责任。

2.增强对施工技术的管理意识

在工程技术管理的过程中,应树立正确的观念,总结出相应的经验,增强各方面的工作效果。在技术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制定出相应的质量管控方案,在每个施工环节中均应该切实的开展技术管理活动,在具体的工作中健全相关的管理体系,记录施工期间的各类数据信息,并合理地进行归档管理。在基础工作中应总结相应的经验,形成科学化的管控体系,按照建筑工程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合理地进行指导,统一标准全面提升各方面的工作效率,加大建筑技术的管理力度,优化整体工作模式。

3.聘任专业的建筑施工技术人员

要求在工程技术管理工作中,聘用专业的技术人员,培养技术人才,并且对施工人员进行教育培训,以此形成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

4.加强对施工材料的管控

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应总结经验,根据目前的技术应用特点和规律,正确开展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全面提升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水平,促使各方面工作的合理落实和严格实施。在原材料管理的过程中,应重视材料采购、使用环节的质量管控,在采购的环节中要求对原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检验,一旦发现其中存在问题,必须重新进行检查,以免影响材料的使用效果。在原材料实际使用的环节中,也应该重视对质量进行管理,采用动态化的质量检测方式和监督方式开展相关工作,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改善材料质量管理模式,为后续的发展夯实基础[1]。

5.不断优化工程施工的管理方式

当前阶段的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最明显的不足就是管理不规范,虽然当前我国的许多建筑工程在工作方面已经设立了分工明确的岗位职责和岗位管理制度并做到严格执行,但是由于存在上述的问题,最终导致许多工程职能按照上级要求执行,只能应付领导分配的差事,各项的管理都不够规范。因此,要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方式进行优化就要做到以下几方面:要想优化施工质量的管理模式,首先就要先从制度和行动入手,要将具体的制度落到实处,不仅仅要规范制度,更应该严格执行,要让广大的施工人员不以应付领导分配的差事为目标。此外,还要规范工作流程,不管是施工人员还是上层领导都应该按规矩办事,领导应该起带头作用,带领工作人员按工作流程办事,这样进行下去,工作的各个任务就会规范统一。

6.引进相关技术人才、加强技术培训

我国建筑工程的专业工作人员有很大一部分是相关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担任,若是将他们进行专业的培训,这会对建筑行业的发展起良好的推动作用,因此应该加强对这些相关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并组织相关业务培训,定期进行培训。若是经过培训后还是不能胜任这个岗位的,就可以考虑转岗。除此之外,还要对优秀的人才进行适当引进,虽然我国相关的工作人员数量满足,但是随着我国工程行业的不断发展,当前的相关工作人员显然不能满足当前的发展需求。

7.建立促进我国建筑工程发展的多元化机制

要将我国的建筑工程列为政府财政拨款以及资金补助的重点对象,从中央财政的投入为出发点,积极增加信贷方面的资金和投入的社会资本,不仅要抓紧建设,还要将管理放在第一位,要不断加强工程的改革和创新,建立健全完善的工程管理机制,以奖金的形式鼓励工作人员,通过政府的资金补助,充分调动我国大多数人对于工程施工管理的积极性。

8.要对施工成本进行控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改革,国家的基础施工建设也在不断发生改变,成本的管理要从实际作为出发点,转变以往的传统思想,落实人头责任制,提高工作人员和企业的竞争意识。在施工的过程中,物资耗材占大多数,做好物资控制,比如地材价格控制等是非常有必要的。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强化培训,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物资采购流程,同时根据施工进度进行调整。同时要对物资管理、取用进行严格管控,提升物资的利用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也变得更加重要,工程质量也会变得越来越系统化和规范化。对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进行加强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工程质量的控制措施中运用信息技术,不仅能提升相关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而且还能高效地控制施工工程质量,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从根本上控制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提升我国的工程项目收益。

参考文献

[1]黄晔瑛.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现状及改进措施[J].江西建材,2017(05):246-247.

[2]石艷龙,李建峰,周永刚,等.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有效提升策略分析[C].2016,23(44):156-198

作者:刘振东

第二篇:建设工程合同重点问题及治理措施

【摘 要】工程建筑行业作为国家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加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发挥重要作用,也对保障民生,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近年来,随着建设工程合同数量增多,合同不规范所带来的的隐患也逐渐凸显,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数量也随之增多。由此,企业应对建设工程合同的重点问题着重关注,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就建设工程合同中存在的重点问题及如何应对作出阐述。

【关键词】建设工程合同;问题;治理措施

引言

合同管理是一个建设工程在实施过程的主要内容。建设工程合同是指承包人按照发包人的要求,依据勘察、设计的有关资料、要求,进行施工建设、安装的合同,是控制工程项目质量、进度、投资,保证工程建设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法律文件。因此规范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工作,对于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1建设工程合同重点问题及表现形式

大部分工程建设企业针对建设工程合同数量多、金额大,对企业效益有潜在重大影响的情形,采取了有效措施,从合同选商、合同签订到最后合同履行等环节,强化对建设工程合同的综合管理,对保障项目正常运转起到了较大作用。但结合近年来最高院及各省高院关于工程建设领域纠纷案件的审理情况,我们也应当看到,建设工程合同仍存在较多重点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合同选商存在违法违规情形。应招标未招标,将本应为一个标段的项目人为拆分几个标段,违法分包,借用资质和挂靠的问题普遍存在;二是合同签约阶段审查不严格,导致合同部分重要内容缺项、部分条款表述前后矛盾、含混不清;三是合同履行管理不及时、不到位,合同工作量确认有争议、合同价款结算不及时等。这些问题,导致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案件频发且社会影响较大,严重影响企业形象,损害企业利益。

2治理建设工程合同重点问题的必要性及总体要求

建设工程合同普遍具有金额较大、工期较长、合同履行管理较为复杂的特点,建设工程从项目立项、可研批复、正式开工到项目履行结束合同关闭,各环节需有序开展、层层把关。现实中,经常发生项目尚未立项或资金不到位而抢工期,先开展工作后签订合同的情形,或者为抢占市场先机,详细设计甚至初步设计还未出图时,发包方就要求承包方开展工作等情形。该种现象必然导致潜在纠纷,如合同因选商仓促,会产生选商违法违规问题,先行开展工作后签订合同,则会产生工作量确认纠纷、合同价款支付争议尤其是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等。而上述问题,如不及时解决,不但会影响项目本身进展,还会给发包方、承包方带来经济损失及社会负面影响。因此,应系统梳理总结建设工程合同常见重点问题,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大整改力度。

建设工程合同重点问题有多种表现形式,整体看主要分布在三个阶段:一是合同签订前的选商阶段,二是合同签订阶段,三是合同履行阶段。由此可以看出,建设工程合同重点问题涉及多个部门,整改时应坚持源头治理,综合计划、财务、招标、法务等多部门联合整改。按照工程建设领域法律法规规定,对照企业内部有关管理制度要求,系统梳理建设工程合同选商、订立、履行环节存在的问题,查找管理漏洞,从完善制度、优化工作流程、强化责任追究等方面综合整改。

3治理建设工程合同重点问题的具体措施

一是选商阶段,加强对合同签约方的合规性把关。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及公司内部规章制度的要求,禁止与不具有相应资质的企业签订合同,严禁通过拆分合同避免招标或不签订合同等情形。二是签约阶段,强化对建设工程合同的审查。重点审查合同关键内容是否与招标文件、中标通知书一致;合同条款是否齐全,约定是否明确,有无缺项、漏项及违反法律法规等情形;合同是否约定禁止转包、借用资质或挂靠、现场工人实名制管理、保险、农民工工资发放等内容;合同价款与支付条款是否明确约定合同总价或暂估价、结算方式、支付条件及比例等。三是履行阶段,加强对建设工程合同履行的管控。认真履行合同交底制度、书面变更协议制度,严格现场签证管理,细化签证流程,明确有权签字人,切实做到签证事项准确、内容无异议、价格明确合理,避免因签证问题导致合同争议。

参考文献

[1]汪国华,聂宁. 建设项目合同管理的若干问题探讨[J]. 山西建筑,2011,(30):253-254;

[2]唐桂凤.浅谈如何加强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J]. 中华民居,2012,(6):420-421;

[3]赵宏.施工企业应加强和完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J]. 山西建筑,2011,(34):233-235;

[4]趙颖. 浅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J]. 科技传播,2011,(4):21,29

作者:陈晓

第三篇:中国应急广播的建设重点

【摘 要】建设中国的应急广播,当前的重点是对农村尤其是偏远地区、城市公共场所以及在路上的移动人群进行应急广播的覆盖建设,并加强区域性应急广播的基础建设。

【关键词】大喇叭 公共场所广播 移动终端 区域性应急广播

总结我国近年来的突发公共事件,可以看出,处于农村偏远地区、城市公共场所人员密集区域、行进于路上的人群是突发公共事件的主要受害者。究其原因,主要是针对上述区域及人群的应急信息传播不到位。因此,重点加强对农村尤其是偏远地区、城市公共场所以及在路上的移动人群进行应急广播的覆盖是当务之急。这是对历次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反思后的补救之举,也是基于分析未来突发公共事件走向而采取的未雨绸缪之措。

此外,根据“国家应急广播·芦山抗震救灾应急电台”的成功实践,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地开办临时应急电台,也应成为中国应急广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建设农村大喇叭,解决应急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问题

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亿人,占总人口的50.32%。2012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456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7917元,前者是后者的3.1倍。相较城市而言,农村依然经济落后、文化生活贫瘠、基础设施薄弱,这其中就包括农村大喇叭拥有和使用极不乐观的情况。尽管近年来实施的“村村通”工程让千家万户的农民享受到了广播电视服务,但实际上,许多地区的“村村通”简化为“电视通”,广播被忽视甚至被遗忘。由于信息基础设施的薄弱和媒介使用的单一,一旦遭遇突发公共事件,这些最需要救助的地区往往成为信息孤岛,从而使救助难度加大。在我国,农村基层广播的恢复和发展是建立传递灾害信息网络的关键。

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农民是特别需要应急信息服务的群体。我国农村是自然灾害的高发地区,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山区,山洪、泥石流等是常见自然灾害。在转型期社会中,农村也是各种人为灾害的高发区。当突发事件来临,农民特别需要应急信息的指导和帮助。而大喇叭是农民获知应急信息的最易得的强制性接收工具,能够帮助危机中的人们了解局势发展,做出恰当的规避行为,解除心理恐慌。因此,各地的应急广播建设,必须考虑农村以及农民的广播接收问题。

据调查,我国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大喇叭恢复建设的情况较好,但也存在着管理不善的问题。当然,本文所述農村大喇叭并不仅指单纯的大喇叭的物理存在,而是指农村的广播系统。

近年来,随着相关管理层对农村大喇叭重视程度的提高,农村大喇叭建设又呈现出步伐加快的势头。据笔者了解到的情况,北京市在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后,于2008年开始探索建设农村有线广播,采取通过有线电视网共缆传输调频广播信号的方式实施“村村响”工程。目前,北京市门头沟、房山等10个远郊区(县)100%的行政村都已通了有线电视,建设“村村响”工程的基础条件已完全具备。北京市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基本完成北京远郊区(县)的“村村响”工程。据了解,有些村因为自身需要,等不及“村村响”工程的惠及,已经自行购买设备完成了大喇叭的安装,在通知村民、提醒防灾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再比如:浙江省义乌市共有乡镇13个、农村行政村634个,已在农村605个行政村安装野外调频音箱3700只,已建成村级广播室605个,每个乡镇都有独立的广播室。但在目前运行的广播“村村响”工程中,没有设计县市应急广播的功能。因此,义乌市对现有广播“村村响”中的优先级别进行更改,以更好地适应全市有线广播可同时传送应急广播信号的需要。①

农村广播系统支持转播从中央到省市县的广播电台的节目,也支持本村自制节目,并具有插播功能。平时,农村大喇叭可以作为农村政务宣传、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工具;突发公共事件来临时,以插播方式,转播或自播应急信息。其实,农村接收应急信息并不止大喇叭一种方式。国内外都已研制开发出能够自动开启的收音机或能够发出警报的收音机等,但要将其普及到中国的每个乡村还需要相当长的时日。建设农村大喇叭是眼下最快速可行、最符合中国国情的办法。

不论国家级的应急广播还是省市县的应急广播,都需要农村大喇叭将应急信息传送到农民耳边。建设农村大喇叭对于解决应急广播信息发布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二、建设城市公共场所广播,降低人口密集区的受灾程度

近年来,国内城市中出现踩踏事故、火灾事故的情况时有发生,损失惨重。在总结教训中,公共场所应急广播的缺失是一个重要因素。公共场所广播是指在有限的范围内为公众提供服务的广播,通常设置在社区、机关、部队、企业、学校、大厦、公园及各种场馆如商场、影剧院之内,主要有两个用途,一是用于转播来自广播电台的音频内容,二是发布通知、寻呼、播放背景音乐等。强行插入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广播是其重要功能,既可以插入来自广播电台的突发公共事件信息,也可以插入来自本场所的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系统论认为,越简单的系统,差错率就越低,可靠性也相应提高。公共场所的广播功能单一,设备简单实用,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有效工具。

据调研,成都人民广播电台在成都市区车站、公园、社区等公共场所建立了多个广播落地点。汶川地震发生后,五桂桥、金沙、茶店子等场站的候车乘客和司乘人员高度关注广播,许多乘客静立倾听,还不断要求提高播放音量。由于广播的存在,人流很大的候车场所没有造成恐慌和拥挤。浣花溪公园内的广播吸引了数万人驻足倾听,余震期间,园内夜间平均留宿的五六万群众几乎通宵收听广播,随时关注最新播报信息。②

建设部颁布的《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中对有线广播和事故广播的设计、安装做出了许多具体规定,比如办公楼、宾馆、商场、院校、车站、客运码头及航空港等建筑物,应设有业务性广播;一至三级的旅馆、大型公共活动场所应设服务性广播。2006年,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专门做出规定:今后,本市大型商场、餐厅、星级饭店、游泳池、滑雪场以及文化娱乐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必须设置能够覆盖所有营业区域的应急广播,并能够使用中英文两种语言播放。

日本在公共场所保障应急信息快速畅通发布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日本目前所使用的是全国瞬时警报系统,通过通信卫星与日本的城市、街道、村落等的“防灾同报行政无线系统”、与广播、电视相互连接,在紧急时刻向民众发布消息。例如地震、海啸等灾害爆发时,应急信息在到达廣播电台、电视台的同时,也通过在各地的路口或是市民活动中心等地设置的“大喇叭”,进行广播,指导居民向避难场所转移。

在这里,强调公共场所广播在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发布方面的作用,并不是要重新建设先前的公共场所广播系统,而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补充和调整,使之既能在播报本场所应急信息时畅通无阻,也能与广播电台的应急广播实现系统对接,赋予应急广播最高级别的优先权,充分发挥这些公共场所广播将广播电台应急信息转接“落地”的功能。

三、覆盖移动终端,保障移动人群随时随地获得应急信息

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交往的频繁,使人口的流动速度越来越快,流动规模越来越大,移动人群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据统计,2014年春运,全国客流总量超过36亿人次。学生流、民工流、探亲流汇聚成行进在路上的浩荡人流。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国的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全国机动车和驾驶人保持快速增长趋势,截至2013年底,全国机动车数量突破2.5亿辆,机动车驾驶人近2.8亿人。③在路上,安全的不确定性在增加。一旦遭遇突发事件,应对难度增大。人们在路上接收即时信息的方式大致分为两种,一是手机,二是车载音频设备。

先来分析手机。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到2014年1月底,我国手机用户数量已超过12.35亿,④这意味着绝大多数的中国公民拥有手机。手机用户可以通过被动接收电信运营商的群发短信、主动上网搜寻信息等方式,在路上遭遇突发事件时了解情况;也可以通过手机最基本的通话和短信功能向外发出信息,寻求帮助。再来分析车载音频设备。交通工具上的车载音频设备基本具备播出在行进路段能够接收到广播电台节目的功能,公共交通工具则增加了专门为车上乘客制作的节目或临时的通知、提醒等的播放功能。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为了适应移动人群的需求,为其提供针对性服务,一些广播电台在早些年开办城市交通广播的基础上,已开办或正在准备开办高速公路广播、铁路广播和船舶广播,除日常提供交通信息和伴随性服务内容外,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发挥特别作用。比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2012年6月开播的中国高速公路交通广播(京津塘段),使用FM99.6频率建立起覆盖京、津、冀北区33条共约3752千米的高速公路沿线的公路应急服务交通广播覆盖系统。2013年1月7日起,我国中东部地区产生大范围雾霾天气并持续多日。中国高速公路交通广播推出“雾霾紧急应对”特别节目,以全天每15分钟1次的高频次播报最新天气状况;对京津冀地区各条高速公路因为雾霾影响造成的封闭路段信息,作随时插播、定点口播;第一时间播出华北高速公路值班室的信息;在节目中不断提出绕行建议,为交通疏导进行有针对性的服务。鉴于雾霾天气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伤害,高速公路交通广播加大频次介绍雾霾天气中身体防护的建议。此外,编辑部还把获知的一手信息通过微博、热线、短信平台等形式进行发布,并开通路况热线,为听众解答各种问题,成为司机的有力帮手。其实,中国高速公路交通广播的上述作为已经实现了从平时服务到战时应急的转换。

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户外新媒体设备,包括移动户外媒体,如在地铁、公交车、出租车的车体上悬挂媒体播放设备;也包括固定户外媒体,如LED显示屏等。这些传播设备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人们忽略主动接受信息或无法接受手机信息的无意识等待情况下传播信息,实现应急信息对移动人群的交叉覆盖。

为服务移动人群,应急广播尚需与电信运营商建立信息通联机制,亦需建设应急广播APP,以方便移动人群通过多种移动终端获取应急信息,防灾避险。

四、建设区域性应急广播,实现灾区民众及时获得针对性信息

在灾害大国日本,每逢大灾,开辟专门的临时广播电台以贴近性内容服务灾民已经成为常态。所谓临时灾害广播电台,是指以地方政府为运营主体,以向受灾地区居民发送相关灾害信息为目的而开设的社区性质的广播电台。在东日本大地震中,日本东北部地区共开设了40家临时电台,其中受灾较重的岩手、宫城、福岛、茨城县共开设了25家临时灾害电台。

2013年4月20日,中国四川省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地震当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决定在震中开办临时应急广播电台,并派采编播及技术人员携带播出设备前往芦山。这是中国首个专门面向灾区民众广播的应急电台。芦山应急电台共开办32天,得到当地政府和百姓充分认可和肯定。

根据日本的经验,以及我国“国家应急广播·芦山抗震救灾应急电台”的试验,我国必须重视区域性广播在应急中的作用,加强相关建设。其一,加强县级广播电台和村镇广播站建设。因为我国的自然灾害多发生于农村,县级广播电台和村镇广播站可以在灾害中起到针对性信息告知的作用。但近些年来,我国基层广播(尤其是不发达地区)不断萎缩,基层广播皮之不存,应急功能毛将焉附?在建设国家应急广播体系之初,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基层广播台站的摸底,针对不同地区面临的不同问题,逐个解决,复兴中国的基层广播。其二,加强移动转播车的配置。设计制造或引进集采编播发射于一体、具备双向卫星通信能力的流动越野转播车,储备于全国各大区域,在自然灾害频发地区优先配备,弥补县级广播覆盖的不足。也可配备更加便携的采编播发射设备,一旦转播车无法进入,靠人力携带,依然可以实现应急广播在灾区发声。其三,推广区域性应急广播理念。不仅在全国广电系统内,还应在全国的政府机构、行业组织中推广区域性应急广播的理念,使其在涉及应急管理的相关事务中有应急广播的概念,并在实际操作中善于使用区域性应急广播,真正形成广播搭建平台、政府用好平台的局面。其四,强化区域性应急电台发挥作用的机制保障。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在设计规划中,要具体明确地规定对区域性电台的驰援策略和办法,让区域性电台不是在孤立无援中苦撑,而是在政府、社会、志愿者和灾区民众等各方共同努力下,完成面对灾区民众定向服务的特殊任务。

注 释

①潘旭亮 胡凡耀 《义乌市农村应急广播改造方案》,载《电子报》2012年1月29日第014版。

②《中央应急广播体系构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课题报告,2009年。

③人民网法治频道,http://legal.people.com.cn/n/2014/0128/c42510-24250736.html。

④《工信部:2014年1月中国手机用户数量达12.35亿》,http://scitech.people.com.cn/h/2012/0303/c227887-834051247.html。

(作者单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家应急广播中心)

(本文编辑:刘浩三)

作者:温秋阳

上一篇:旅游扶贫论文范文下一篇:心理研究论文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