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农合的调研报告

2022-12-08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下,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通过报告的方式,用于记录工作内容。怎么样才能写出优质的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新农合的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关于新农合的调研报告

关于XXX镇新农合的调查报告

姓名:XX院系:XXX学号:XXX3

一、调查背景及目的

2006年1月10日,卫生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农业部、食品药品局、中医药局等七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通知》,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的一项重大举措,对于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作用。还指出各地要从执政为民、以人为本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重大意义,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统一思想,明确目标,精心组织,扎实工作,把这项造福广大农民的大事抓紧、抓实、抓好。

二、XX市XXX基本情况简介

XX市XXX位于安丘市南部,渠河沿岸,地处XX、诸城、沂水三县市交界处,2000年6月由原召忽镇和原XXX合并而成。辖50个行政村,总人口3.8万人,总面积81平方公里,总耕地4.37万亩,属东汉樊王城所在地,物产丰富,地理条件优越。10000门程控电话、联通、移动三座基站建成开通,通讯先进;安孔路、石夏路纵横过境,交通便利;6000千伏供电站一座,电力充足;渠河四季水流,水质优良。自古就是著名商埠,素有“XX粮仓”、“水果之乡”、“中国草莓之乡”等美誉。

三、调研方法:

我们采用采访为主,走访调查为辅的调研方式,并结合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和数据完成了此次调研。

四、调查结果

党委的一位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说,方案的制定和调整XXX掌握以下四个原则:一是要在建立风险基金的基础上,坚持做到合作医疗基金收支平衡,略有结余;二是新增地方财政补助资金主要用于大病统筹基金,也可适当用于小额医疗费

用补助,提高合作医疗的补助水平;三是补偿方案要统筹兼顾,邻镇之间差别不宜过大;四是补偿方案的调整应从新的实行,以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开展以来,XXX根据国务院第101次常务会议和2005年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会议精神,认识明确,组织有力,工作扎实,稳步推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为探索新形势下做好农民医疗保障工作,逐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积累了经验。从2007年起,将调整相关政策,加大力度,加快进度,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我在采访时还了解到,目前,XXX进一步完善了相关政策措施,明确了救助范围,提高了救助水平,重点解决好农村五保户和贫困家庭的问题。在帮助救助对象参加合作医疗的同时,对个人负担医疗费用过重、难以承担的部分,应给予适当补助。针对农村贫困人口家庭收入低、生活困难大的实际,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中对农村救助对象应给予更多的政策优惠。通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医疗救助的协调互补,共同解决贫困农民看病就医难的突出问题。XXX把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作为维护农民健康权益、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措施,切实摆上工作日程,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组织好各方面力量,积极支持这项工作。自去推行新型合作医疗以来,全镇农民参合率达100%,共补偿参合农民1162人次,结报门诊住院费用 34余万元,有效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的实际问题,在XXX“每天节约三分钱,看病住院不犯难”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安丘市XXX卫生院农合办一位负责人告诉我,能否及时、足额地领取到补助,直接影响到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认同和参与程度。试点运行初期,补助审核程序多、周期长、手续繁琐等问题比较明显。农民要获得补偿金,通常要经过向乡(镇)、县合作医疗管理部门申报、申核等数道“工序”,既费时又费力,农民觉得繁琐。一些农民反映说,“报销的程序很麻烦,要院长签字,还要到处填表,让人感觉不方便。”为改变这一状况,我镇探索了多种便捷的“直通车”报销程序,大大方便了群众。

按市新医改推向村级基本药物实施惠民政策,安丘市XXX打破既往村里几家个人诊所各自为站,村民就医、报销不便的“瓶颈”,对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室进行合并组建,特别是一些上岁数、行动不便的老人,在村卫生室看病不仅医药费即报即结,而且医务人员为他们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定期随访,提供方便快捷的上门服务。为全面提升村卫生室服务能力,确保农民看病方便放心,镇卫生院将推进村级卫生室基本药物全部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报销比例明显高于以往非基本药物,农民看病足不出村在卫生室直接享受到与卫生院同比例新农合报销。在全镇五处村卫生服务站、卫生室规划面积均达到200平方米以上。医疗环境清洁,观察室、药房、健康教育等“六室”齐全,配备电视、VCD、电脑等设备,针对卫生室医疗技术相对薄弱的环节,增添医疗新设备,降低医疗收费。方便了当地村民就近“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镇。”

五、不足之处

目前,参加新农合的很多农民并不完全了解新农合的规则,某些地方甚至有一半以上的农对新农合不甚了了。要让农民充分了解4 件事:我参加了什么?我交了多少钱?我应当享受什么?看了病,我如何去报销?就拿看病报销来说,由于目前看病报销规则比较复杂,至于哪些药可以报?做哪些检查能够报销?不同级别的医院可以报多少?许多农民都还是一头雾水。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对新农合的公平性和透明度显然是不利的。虽然发了宣传新农合的“明白纸”,但目前理解能力较高的农民大部分都在外打工,留在家里的老弱农民拿到了一张“明白纸”也是看不明白的,看不明白他如何去享受应得的权利?事实上,让农民了解合作医疗的规则很重要,让每位参加新农合的农民在规则面前处于平等的地位,这关系到新农合的健康发展。

六、总结

新农合是个新生事物,它的建立和完善是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目前,新 农合还处于一个初始阶段,由于受到筹资水平的限制,能够提供的医疗补偿水平较低,现在新农合更多的是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让就医的农民有些依靠,

不要让他们处于完全无助的状态。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随着筹资水平的提高,新农合将会不断地成长和成熟起来。

2012/8/10

第二篇:关于新农合自查报告

为进一步加强新型农村互助医疗基金运行办理典范定点医疗机构办事行业行动,进步补偿效益和加大监禁力度等平常工作,切当把这项办理农民“病有所医”“因病致贫”和“有病贵”“看病难”的重猖狂措和造福广大农民的大事要抓紧抓实抓好尽力促成新农村互助医疗工作在我村健康巩固连续成长,根据2010年责任目标要求xxx村新农合自查工作环境以下:

一.工作展开环境

1.坚定以病工钱中间的办事标准,严厉履行新农合的药品目次公道典范用药。

2.参合农民救治时确认身份后,利用新农合专用处方并当真填写《新农合医疗证》和门诊挂号,严厉把握开大处方,不超标收费,在补偿帐本上亲身签字及按手印,以防冒领资金。

3.在药品上严禁假药,过期药品及劣质药品,药品必须经过议定正规渠道进步。

4.新型农村互助医疗基金公示环境,为了进一步加强和典范,新农合医疗轨制,在果然,刚正,刚正的原则下,增加新型农村互助医疗基金利用环境,把新农合每个月补偿公示工作做好,并做好门诊挂号。

二.存在的题目

有的大众对新型农村互助医疗政策宣扬力度不敷,对新的优惠政策明白不敷,另有极少部分人异国参加进来,我们今后要在这方面必定加大宣扬力度,做到“尽人皆知,大家皆知”参加的农民连续参加农合,未参加的应自动参加进来。

三.将来工作筹划

1.在今后工作中,严厉凭占有关文件要求审处方报销费用。

2.加强本辖区内定点医疗机构门诊病人的处方和减免环境进行入户核气力度。

3.加强办理人员和包办人员的本领有待进一步进步,办理人员和包办人员对新型农村互助医疗政策及交易知识加大宣扬力度。

4.加强二次补偿宣扬使参合大众进一步明白农合对人大众的好处。

经过议定自查自纠的工作,看到在新农合工作中存在的题目和不敷,并加以改正,进一步加大新农合工作的督察力度,考核力度,确保新型农村互助医疗资金安定,增进我村新农合的健康成长。

第三篇:关于新农合现状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重庆市沙坪坝区曾家镇居民对于新型农村合作医

疗制度的意识状况的调查

关键词:新农合曾家镇卫生院报销农村

一、 调查目的

二、 调查方法

我在暑期社会实践期间,每天在曾家镇卫生院通过对前来报销医药费的病患或病患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对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了结论。

三、调查对象

前来曾家镇中心卫生院新农合办公室报销医药费的病患或病患家属。共67人,其中男19 人、女48人。18-30岁青年者9人,占13.4%。30-45岁壮年者17人,占25.3%。45-60岁中年者37人占55.2%。60岁以上老年者4人,占6%。

四、结果与分析

1.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67份,回收问卷65份,其中有效问卷65份,回收率97.0%,问卷容量为65。

统计结果显示,大部分的农村居民对新农合都比较了解,尤其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中年人次之。而且大部分的居民都对医院的医务工作人员以及新农合表示信任,觉得新农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是还是有很多人觉得曾家中心卫生院的医疗条件不够好,某些较为严重的疾病还是愿意选择在市医院或者更好医疗水平的医院就诊。最后在医院以及新农合的建议与意见当中,大部分人觉得新农合市级医院就医报销比例太小,如西南医院,需要做大手术的农民即使在有医保的同时,还是付不起巨额的医疗费用

2.问题分析

A.经济条件决定了农村居民大部分人愿意接受新农合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农村,很多人都看不起病,甚至出现着有病拖一

拖就好的观念。我们在看到小康社会建设卓有成效的同时还是应该意识到中国农村的紧急状况,城乡居民收入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在农村,新农合实施之前,很多人多不愿去医院看病。但是出现了新农合之后,人均一年只需要20元便可以享受到国家补助。所以很多人也能够看得起病,这决定了新农合在农村的普及程度。

B.曾家镇中心卫生院的医疗水平决定了医院的就诊率

目前曾家镇中心卫生院为一级卫生机构,在整个曾家镇,大部分居民认为曾家镇中心卫生院的医疗水平较为一般,很多重症疾病没有办法进行治疗,但因为家庭经济条件的原因没有办法选择更高水平的卫生机构,所以曾家镇的重症疾病就诊率较低;另一方面随着新农合的出现,有更多的农村居民选择到中心卫生院进行普通疾病的诊治。

C.国家相关政策没有落实到位,给新农合的实施带来一定的困难

建设新农村现在是农村建设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而提高农村地区的医疗水平又及其重要,然而在本次问卷调查中发现医疗机构的新农合报销制度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农村居民对新农合的一些细节问题非常不了解,虽然问题只是少数,但还是说明国家政策在个别农村并未切实得到落实。

五、解决对策

1.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除了《国务院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指导意见》外,具体指导基层实践的法律法规还没有颁布。国家应制定统一的农村合作医疗法规,以规定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办法,规定合作医疗保险组织、村级合作医疗站的组建方法及其职能,规定参加合作医疗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规定保健站医生的选拔方法及职责等。各省区应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适合本地特点的实施办法。.2. 建立由农民参与的新型合作医疗管理和监督机制

各级政府应当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建立组织协调、经办和监督管理机构,改变过去由某个部门独家办理的局面,力求使这些组织管理机构能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保障模式以控制医疗补偿费用,并能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认同。从取得农民信任与节约管理成本的角度,建立由政府、卫生部门经办单位和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代表共同参与的新型合作医疗管理组织和监督机制,是消除农民疑虑、增强制度吸引力的一种重要方式。

3. 加强宣传教育,转变农村居民疾病就诊意识,为农村居民的医疗条件提供根本保障

针对农村地区还有很多人不了解新农合的情况,党和国家以及各级卫生机构因加强宣传,让更多农村居民了解并参与到新农合当中来。鉴于农村地区仍有部分文盲,因适当采取广播和宣传车等方式进行宣传,尽量将新农合的宣传深入到农村的每一个角落。

4. 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国家相关部门严格把关,为农村地区居民享受到更高水平的医疗保障创造良好的环境

此类问题的解决需要从其根源入手,新农合的深入农村也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中国农村人口数量庞大,提高农村地区医疗水平尤为重要。因此党和国家需加强管理,从制度上将各项政策的实施从上而下落实到位,并注意听取群众意见,形成良性循环为新农合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环境。

总体来说,新农合的发展呈现较好趋势,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选择新农合,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和缓解“因病致穷、因病返穷”等问题,享受自己应有的权利。但是在调查报告中我们却发现了小部分的不和谐因素,对此我们应当实是求是,努力去发现并解决新农合的实施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决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

附:问卷调查表

关于重庆市沙坪坝区曾家镇居民对于新型农村合作

医疗制度的意识状况的调查问卷

您好:

我是西南政法大学的学生,当前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是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为农民提供基本医疗保障,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和缓解“因病致穷、因病返穷”问题的重大战略决策。我校暑期社会实践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问卷调查表

1.您的职业和性别?男女

A农民B村组干部C外出务工D其他

2.您的年龄?

A18-30岁B30-45岁C45-60岁D60岁以上

3.您觉得有必要参保吗?

A全家都参保了B家里部分人参保了C没有,不想参保

4.您觉得您对新农合政策了解吗?

A很了解B有所了解C不了解,应该再加大宣传

5.您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总体评价是:

A好B一般C不好

6.您觉得荷叶镇中心卫生院的医疗水平好吗?

A好B一般C不好D很差

7.您会对医院的收费详细核对清楚吗?

A会仔细核对B会大概核对C不会,医院应该不会多收钱

8.您是否清楚各种疾病的报销比例?

A很清楚B大概知道一些C不知道,听医生的,报多少是多少

9.您对新农合报销比例满意吗?

A满意B基本满意C不满意,太少了

10.您知道外出务工人员在外看病能不能回定点医疗机构报销?

A能B不能C不清楚

11.您感觉新农合就诊报销制度合理吗?

A合理B基本合理C不合理

12.您觉得医院里的医务工作者以及新农合的工作人员态度怎么样?

A挺好的B一般C比较恶劣

13.您认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执行中还有什么问题,对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有什么设想和建议。

谢谢您的合作!

祝您身体健康,合家幸福!

第四篇:关于新农合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

尊敬的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按照通知要求,现将我县新农合工作进展情况报告如下,请审议。

一、基本情况

我县共有农业人口36.76万人,其中常住农业人口24.8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共覆盖辖区23个涉农乡镇(场),135个行政村。全县共有定点医疗机构179家,其中县级定点医疗机构4家,乡镇及社区医疗机构18家,民营医疗机构2家,村级定点医疗机构155家。2006年开始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以来,参合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累计参合171.52万人次,参合农民总诊疗421,449人次,其中门诊305,253人次,大病出院116,196人次。累计核销医药费12,879.68万元,其中门诊核销1,562.11万元,大病核销11,317.57万元。累计补偿42.15万人次,补偿超过万元的有2,162人次。基金累计收入16,380.78万元,支出12,879.68万元,结余3,501.10万元。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得到有效缓解。

二、新农合资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情况

新农合资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是确保新农合正常、有效、安全运行的基础和前提,是新农合作用发挥的根本保证,是参 1

合农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历来县政府都给予高度重视,并按照新农合资金筹集、使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统筹使用,规范运行,严格管理。

(一)资金的筹集。每年都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主持召开全县新农合资金筹集动员大会,由乡镇(场)牵头组织,采取以户为单位缴纳,并由乡镇(场)财政所统一上缴县财政局新农合基金专户。2012年农民个人年缴费50元,各级财政匹配240元,共计290元,做为新农合基金。其中70元(10元做为一般诊疗费,60元做为参合农民门诊医药费用补偿)计入门诊统筹基金,220元计入大病统筹基金,在大病统筹基金中提取统筹基金的10%做为风险基金。2012年总参合人数244,798人,参合率98.72%,目前全县新农合到位资金4,106.47万元。

(二)资金的使用。我县的新农合基金专户储存、专款专用。采取定点医疗机构对补偿金额进行审核,并垫付补偿资金,每月向县合管办上报当月资金发生情况,经合管办审核后,向财政局报请补偿资金,财政局审核合格后,将补偿资金直接拨付给定点医疗机构。截止5月末,全县参合农民总诊疗44,251人次,其中门诊32,783人次、大病出院11,468人次。共核销医药费2,728.34万元,其中门诊核销344.21万元,大病核销2,384.13万元,大病医药费核销率达53.87%。

(三)资金的管理。县财政局在邮政储蓄银行设立合作医疗基金财政专户,做到财政局管钱不管帐,县合管办管帐不管钱,实现基金收支分离,管用分开,封闭运行。审计局每年对

新农合基金收支情况进行全面审计。在县内定点医院派驻院代表,负责对参合患者身份、治疗情况进行核实,对省、市级医院就诊的参合患者采取实地调查和电话查询等方式对患者身份、治疗情况进行核实。医药费核销严格执行公示制度,在各乡镇(场)及村卫生所设立公示栏,对得到补偿的参合患者每月进行一次公示,为期七天。通过这些实际举措,减少和避免了弄虚作假等违规现象发生,增强了新农合工作的规范性和透明度。

三、采取的主要便民措施

几年来,为把新农合惠民政策落到实处,更加方便参合患者核销医药费,新农合行政管理部门采取了多项实际便民措施。

(一)不断创新宣传方式。新农合政策每年都有新调整,政策宣传至关重要。在搞好以会代训、下发宣传单、悬挂条幅、标语、制作图板等常规宣传的同时,县合管办进一步创新宣传方式,提高宣传效果。一是利用县电视台和作为宣传平台,开辟宣传专栏;二是利用下乡之际,集中解答和解读政策;三是利用入户调查走访之际,面对面讲解政策;四是设立新农合办事窗口,随时为参合农民答疑解惑。

(二)适时调整补偿政策。我县新农合补偿政策从2006年的单病种最高限额和按比例核销的报销方式开始,每年都有所调整,报销比例逐年提高。2012年,我县全面实行门诊统筹,采取21种慢病门诊补偿和50种单病种(18种单病种最

高定额、32种疾病限额报销)与住院大病按比例报销相结合的补偿方式进行大病补偿。参合农民患50种单病种以外的大病住院治疗,根据就诊医院级别按不同标准核销。乡镇卫生院零起付线,核销比例85%,中医药核销比例90%;县级医院起付线为200元,核销比例70%,中医药核销比例75%;县外定点医疗机构起付线为500元,核销比例45%。到县外公立的非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和未按正常程序办理转诊的参合患者医药费用核销起付线为500元,核销比例25%。将0—14周岁农村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妇女“两癌”、重症精神病和残疾人康复等疾病纳入新农合重特大疾病补偿范围,并且将核销比例提高到70%,年最高补偿提高到8万元。在统筹基金允许的情况下,对大病费用自付部分超过2万元的,经县新农合管理委员会批准,可以按自付部分医药费的20%进行适当补助。

(三)转变核销方式。2007年取消了县内参合患者病历复印,2011年将县外治疗参合患者的转诊、医药费报销手续接收和资金补偿工作,下放到乡镇合管办直接办理。县合管办每月都到乡镇对县外治疗的参合患者的报销手续进行审核,审核合格后,参合患者在所在乡镇定点医院立即就能领取到补偿款,大大缩短了补偿资金发放周期,每年可为参合患者节省办理医药费用报销时的旅差、食宿费用约150余万元。

(四)设立综合办事大厅。2011年,将卫生局一楼临街的三间办公室改造成新农合综合办事大厅,开展一站式服务。大厅内设臵了政策咨询、转诊登记、慢病管理、信息管理四个

服务窗口,极大的方便了参合农民办理新农合相关事宜。

(五)开通村级定点。为了使参合农民更加便捷的享受门诊统筹政策,今年,将全县135家村级卫生所纳入新农合定点管理,并免费安装新农合管理软件,使参合农民在村卫生所门诊就诊时,医药费用的90%由新农合门诊统筹基金直接支付,农民只需支付自付10%的医药费用即可,真正做到了农民小病不出村。

(六)完善监管制度。为保证新农合安全运行,农民真正受惠,新农合行政管理部门不断完善各种监管制度和工作方法。一是推行参合农民入院登记制度。即参合农民在办理入院手续时,定点医疗机构必须按照规定填写《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审核登记表》,并及时报送到县合管办在定点医疗机构派驻的审核人员处(在乡镇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的参合农民报送到本乡镇新农合专管员),审核人员收到入院登记表后,必须立即对参合患者的基础信息进行登记、审核,并对参合患者住院期间进行全程监管,对经核实为不实的住院费用一律不予补偿,入院登记制度的实施,有效遏制了门诊挂床、冒名顶替现象的发生。二是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网络建设。我县新农合管理系统在大庆市新农合管理网络平台的基础上,安装了定点医疗机构新农合管理系统、药房管理系统和HIS收费管理系统,做到了三网合一。在县内实现了患者就诊、用药、收费、补偿在线实时办结,从而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也减少了许多人为因素的干扰,规范了医疗机构的诊疗、收费行为。三是设立举报

制度。每月在村委会、村卫生所以及村民聚集的地方对受益参合患者进行公示,设立举报箱和举报电话,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对群众举报并查实的移交司法机关从严处理。四是坚持定期入户走访制度。县合管办每月都安排人员在乡镇专管员和乡村医生的协助下,深入村屯进行入户走访。通过和参合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谈,及时核实患者受益情况,了解参合农民对新农合制度运行的意见及建议,掌握了解定点医疗机构在诊疗及核销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为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监管,新农合制度健康有序的开展提供了保障。

四、存在的问题及下步工作安排

我县的新农合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一是新农合政策宣传还不到位,实际参合人数低,我县共有农业人口36.76万元,实际参合人数244,798人,有12万多人没有参合,实际参合率仅为66%,远远低于省里下达的98%参合率指标。二是乡镇新农合专管员只负责新农合相关业务工作,不具备对本辖区内定点医院的监管职能。三是村级无投入,特别是实施乡村一体化管理和基本药物制度后,没有投入办公经费,村医没有任何待遇,村级新农合开展受到很大影响。四是住院患者次均费用过高,医疗费用增长幅度远远高于新农合补偿费增长幅度,影响农民受益,对新农合基金安全构成威胁。五是部分村屯没有互联网网络,阻碍了新农合入村的进程。

针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县政府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确

保新农合工作安全、平稳、有效运行。一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多种行之有效的宣传方式,让基层干部懂得政策,让老百姓了解政策,提高新农合参合率。二是探索实行新农合支付制度改革,通过外出考察,借鉴成功地区的先进经验,探索开展按人头、按病种、按床日、总额预付等支付改革,加强付费总额控制,降低住院次均费用,确保农民受益,确保基金安全。三是加强定点医院监管,严厉打击骗取、套取新农合基金等违法违规行为。四是协调联通公司,解决个别村没有网络问题。五是加大投入力度,最大限度地把人力、物力和财力用到此项民生工作中,让广大农村居民真正感受到参保带来的好处。

第五篇:关于新农村农民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性和根本性的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这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提高农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法制的有力保障,提高农民法律意识则是加强农村法制建设的基础性环节。笔者结合目前常州市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深入调查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法律意识,并和农民进行了接触,对一些关乎农民切身利益的法律知识进行普及,自己印制了一些简单的法律知识发给农民,使得一些农民能在遇到问题时能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利益。

一、我国农民法律意识的现状

虽然农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对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但目前我国农民法律意识的现状却不尽人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民法律知识水平的匮乏。虽然经过多年的普法教育,农民的法律知识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由于历史传统和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加上普法宣传流于形式,农民对法律知识的认知仍停留在浅层次的感性认识上,不能真正了解法律的含义,更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民的法律知识和法律心理结构。这种对法律的陌生感决定了农民在遇到问题时一般是拒法律于门外的,更倾向于用非法律方式去解决问题。

二是法律虚无主义思想盛行。虽然我国早已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但在我国农村地区仍然有许多人或多或少存在着有法无法一个样的法律虚无主义观念。笔者在农村调查的时候发现,很多人对一些根本的法律有所了解,比如很多人知道杀人发火是犯法,但是对无照经营等却认为不犯法,更不要说对那些涉及与经济贸易等有关的法律知识了。因此,除一些重大犯罪行为外,农民的社会行为基本上是脱离法律认知而进行的。

三是权利意识淡薄。受传统人治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法制在农村的着眼点都是如何加强管理,着重于法的政治统治功能,法律工具主义色彩比较浓重,而忽视了法律维护农民权益这一功能。农民往往只把法律当成是制裁违法犯罪的工具,而忽视了法律保障权利的功能。权利意识淡薄,主体意识模糊,缺乏维护民主权利,利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切身利益的意识和实践活动。不少农民在其权利受到侵害时,或不知道已受到侵害,或虽已知道,却信守“民不与官斗”、“一年官司十年仇”、“吃亏是福”等传统观念,对侵害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不敢抗争,一味忍让。四是法律在农村缺乏应有的权威。法治社会要求法律至上,具有最大的权威和最高的效力。然而,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法律却没有处于至上的位置;相反,几千年来的封建人治传统已使权力至上的观念在我国农村社会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在现实生活中,我国农村地区呈现出明显的泛权力状态。在权大还是法大的价值取向上,广大农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法律几乎是没有权威的。在农民的心中,政府管理了一切,在日常生活中找政府往往是解决矛盾纠纷的主要途径,远远大于寻找法律救济的比重。

二、农民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分析

随着我国法治化进程的日益深入,法律在人们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经过四个五年普法宣传教育,人们的法律意识也逐步提高。但如上所述,目前我国农民的法律意识总体来讲还十分淡薄,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文化素质低下,影响其法律素质的提高。由于传统和现实原因相互交织,我国农村人口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7年,而城市为12.2年。而在笔者的调查过程中,发现现在农村40岁以上的人群学历在高中以下的占86%,而大学毕业的很少。另据有关报载,目前,我国文盲绝对数高达8507万左右,而其中90%的文盲分布在农村。农民文化水平的普遍低下,必然直接影响到其学法、知法、用法的积极性和实际效果,进而影响其法律意识的提高,阻碍农村法制建设的进程。

二是传统思想的影响。众所周知,我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儒家政治文化观念根深蒂固。虽然自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以后,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逐渐传人并影响国民的观念和生活,但直到现在,在我国农村地区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仍然十分深重。一方面,由于人们仍主要生活在低头不见抬头见的熟人社会关系中,传统的“无讼”、“和为贵”思想及家族意识等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态度。遇到矛盾纠纷时,或忍气吞声,或依靠有威望的长者或村干部依乡规民约来解决。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诉诸于法的,法律在百姓心中占据着很不起眼的位置。另一方面,受“权力本位”思想的影响,不少农村基层干部法制观念淡薄,头脑中“人治”思想作祟,认为法是管老百姓的,而自己却不受法律的约束,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以言代法、以权代法。这种现象进一步加剧了农民对法律价值的非认同感。

三是农业立法的相对滞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的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农业法律、法规和规章,为我国农村建设提供了法律支持。但总的来讲,农业立法还相对滞后,立法质量不高,层次较低,很多规范原则性太强,配套法律法规跟不上,缺乏可操作性。农业立法中重行政管理轻权利保护的倾向仍很严重,立法无法充分反映农民的利益。而法律要被人们自觉遵行,必须使主体深切感受到法律是以表达自身需求为前提的。这样的农业立法现状必然会妨碍农民对法的作用的正确认识,难以产生对法的信赖心理,这也是我国农村社会法律价值感无法得到认同的重要原因。

四是法律在农村的实施情况较差。农民法律意识的培养与农村良好的执法、守法、崇法环境密切相关。由于封建法制传统中“行政兼司法”体制的影响,农民在碰到纠纷时首先想到的是找政府,而不是找法院,这不仅使司法独立的实现困难重重,也使司法的终极权威性大打折扣。农民不相信法院,无意诉诸法律,却对用行政手段解决纠纷充满憧憬。而农村的行政执法情况又如何呢?部分基层执法人员素质低下,农村执法监督机制不健全,农村中以权代法、以势乱法、执法违法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乡村执法者的这些形象和执法行为必然削弱法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使人们不再相信、尊重和遵守法律。

五是农村普法工作较为薄弱。农民法律意识淡薄与政府的法制宣传教育有着直接关系。虽然已实施了四个五年普法计划,但总的来讲,我国普法宣传工作收效甚微。特别是农村,政府的普法投入不足,未能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普法宣传,只是简单地发放普法法律法规选编,普法流于形式,方式方法较为单一。法制宣传中较注重法律义务、法律责任的灌输,忽视人们对法律权利的认识,注重实体法,而不重视体现法律正义的程序法等等,这势必使农民对法律产生厌倦的心理,影响其法律意识的提高。

三、提高农民法律意识的途径

(一)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如前所述,文化素质低下是影响农民法律意识提高的重要因素,而文化素质与受教育程度是成正比的。因此,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增强农民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发展农村教育首先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当前,农村教育资金不足,大部分的教育资金投入在城市,而农村则是少之又少。据有关部门统计,拥有总人口数70%的农村,却只有10%的学校;农村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只有80%,而城镇达99%;农业劳动者中的文盲占全国文盲总数的94%,而且每年以200万人的速度增加。针对这种情况,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势在必行。近年来,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已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政策。只有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投入增加了,农村的义务教育才能有较大发展。农民的文化素质才能得到提高,法律意识的提高才有了基础。

(二)加强农村立法工作。健全适应新农村发展要求的农业法律体系

立法是法律运行的前提和起点,依法治农首先要有良法可依,提高农民法律意识,也必须先有良法可信。针对目前我国农业立法方面的不足,加强农业立法工作,是提高农民法律意识的必要举措。加强农业立法,首先,应对已有的农业法律法规进行清理,对不适用的法律法规加以废止或修订,对一些过于原则性的法律法规应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增强其可操作性,针对一些立法过程中的盲区,及时制定出台新的法律法规,使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够有法可依。其次,农业立法应改变过去重管理轻权利保护的倾向,切实反映和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只有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的法律,才能使农民对法律的关注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需求。正如博登海默所言:“当民众从现行法律中找到公平、安全和归属感时,就会对法律充满信任、尊重,觉得自己有法律人格,他就会自觉守法、忠心拥护法乃至以身捍卫法。而当民众从法律那得到的只有压抑、恐惧、冤屈、暴力、显然的不公平,他又怎会信任、自觉服从并且忠心拥护与他的利益相悖的法律条文或命令呢?”最后,农业立法应体现乡情。在农业立法过程中可以学习和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但更要体现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在进行农业立法的时候,既要考虑到我国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的现实,又要尊重那些已经存在并长期影响老百姓生活的习俗、习惯等“民间法”,考虑到农村的乡情乡俗;否则,一味强行将现代法律制度引入乡土社会,可能适得其反,引起农民的反感。正所谓:“不观时俗不察国本,则其法立而民乱,事剧而功寡。”因此,在进行农业立法时,应深入农村,进行调查。

(三)加强农村执法工作,提高法律运行成效,树立法律的权威性

“徒法不足以自行。”“良法”制定出来后能否发挥其作用,树立法律的权威性,并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关键在于法律能否在现实生活中得到贯彻执行。法的执行决定着人们能否通过此过程得到法的公平正义的价值体验,而价值体验的状况又直接影响到人们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的形成。因此,加强农村执法工作,提高法律运行的成效,就可以为农民法律意识的提高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针对目前法律在我国农村的实施现状,要提高法律的实施效果,首先要深化农村的司法改革。由于传统的“厌讼”思想和现实因素的影响,乡土社会的司法状况令人堪忧。鉴于这种情况,必须进一步完善涉农案件的审判和监督机制,加强司法队伍建设,本着方便农民诉讼的原则,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简化立案程序,减免诉讼费用,加强法律服务,缩短办案期限,加大执行力度,强化审判监督,公正妥善地解决各种涉农案件和纠纷,使农民从司法活动中得到实惠,从而从内心认同法律,树立起对法律地信仰。其次,要进一步完善农村的行政执法工作。法治的真正含义是各级政府官员依法行政,依法治农首先要依法治官。因此要加强农村的行政执法工作,首要的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行政执法队伍,塑造良好的执法形象。为此要加强农村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政治素质和法律素质的培训和考核。最后,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行政执法机制,加强农村执法监督机制,保证农村执法工作顺利实施,促进执法公正和执法为民,使农民在良好的执法环境和氛围中认识到法律的价值,体会到知法、守法的好处,逐步树立起对法的好感和信任。

(四)创新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的理念和方式方法,增强农村普法工作的实效性

普法是法治的基础,普法教育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经过多年的普法宣传,农村法制建设和农民的法律意识有了一定的进步,但由于普法工作实效性较差,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相比,还存在差距和不足。因此,要创新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的理念和方式方法,增强普法的实效性。加强和改进农村普法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普法内容要创新。普法内容要突出重点,加大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法制宣传不能仅仅停留在法律条文的具体规定上,更重要的是要让老百姓理解各种涉农法律法规的本意和精神实质,特别是要让老百姓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不法侵害后的救济办法。从而维护其合法权益。二是普法对象要有突出。首先要突出对基层农村干部的法制教育。农村干部直接同农民打交道,他们能否严格依法办事,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影响到农民对法律功能和价值的评判。因此要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的法制教育,使其树立起依法办事、依法治农的观念,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农村各项事务。可集中对农村基层干部进行法制培训,严格考核,并以此作为选拔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其次要抓好农村在校学生的普法教育。孩子是农村的未来,是新农村建设未来的依靠力量,法制教育要从小抓起,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法律素质。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主阵地作用,将普法教育纳入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课教学。三是普法的方式方法要创新。现行的法制宣传仍然是一种政府主动策划实施,农民被动接受的模式,方法单一,流于形式,鲜活度不够,不易为广大农民群众理解和接受,效果不明显。因此要改进和创新农村普法的方式方法,增强农村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方面要结合农民群众文化素质较低、认知能力有限的实际情况,在法制教育中改变单一的说教方式,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如采取以案说法、在农贸集市设立法律咨询点以及法制文艺演出等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农民群众在寓教于乐中增强法制观念,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法律意识。这样才不至于使“送法下乡”变成简单的“送书下乡”。另一方面,要多渠道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要充分利用宣传栏、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覆盖面广、渗透力强、传播速度快的优势,进行农村普法工作。只有增强农村普法工作的针对性,不断拓展普法工作的渠道和方式,才能增强农村普法工作的实效,真正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

上一篇:工业园区决战汇报材料下一篇:关于校园安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