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才培养经验交流

2023-02-02

第一篇:青年人才培养经验交流

培养青年教师工作经验交流

高级中学 李春波

我校是一所有多年办学历史的学校,是五大连池市唯一一所高中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有用人才,赢得了社会广泛的赞誉,随着竞争机制向教育内部的引进及课改等因素,使得教育发展呈现出百舸争流的大趋势。我校近几年由于生源的增加,教师队伍也不断扩大,特别是青年教师比例增加,使青年老师占全校老师近一半人数左右。所以,青年教师的培养是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因此我校开展了骨干老师与青年教师组建“一对一结对子”的帮带活动,我有幸成为新来的地理老师的指导老师。经过两年来的培训和指导,使他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得到了学校领导、同事们的认可,现将这两年的指导工作总结如下:

一、 注重师德培养

作为教师首先应该在学生中树立较好的形象,也应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要让他们喜欢你。该教师所学的专业是地理,但首先应加强青年老师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激发青年教师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并转化到热爱教育事业和热爱本职工作上,使之为其拼搏、奋斗,这是抓好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关键。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要履行好这项职责,首先政治素质要高,并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教师的职业劳动是以一种以人格培育人格,以灵魂来塑灵魂的劳动,因此,与其它行业的职业道德相比较,教师职业道德在内容上更加具有丰富性、深刻性和全面性的特点。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师职业道德,不仅是教师在职业劳动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同时也应该在整个做人过程中应当遵循。对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而言,必须提高政治素质和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发扬奉献精神,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二、抓好常规教学

作为指导老师,我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的所想所为全部传授给他,每周与该老师进行一次共同备课,在备课过程中,深入理解新课程,根据新课程的要求确立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并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本校的教学实际确立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一是在教学工作中要做到“五有”、“六抓”、“五突出”。即在教学工作中,无论备课、学习、教学、考试、复习要有计划,定期有教学工作检查,期中有教学工作小结,期末有教学经验总结;抓教学思想是否端正,抓教学计划实施,抓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抓作业量和批发作业质量,抓教学评价与分析;突出重点难点、突出能力培养、突出思维训练、突出因材施教、突出教学效率。

二是要求他们以教学活动为中心,制作一个课件,将现

代教育技术与地理教学相结合。当他遇到困惑时,我会耐心地开导他,不断提高该老师对地理教材的理解和驾御能力。坚持每周互听一节课,每次听完课我们都要认真讨论分析,肯定好的方面,指出不足的一面,总结经验,提高该老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每个学期都指导他设计、组织一次汇报活动,由于他有热情,知识丰富有开拓能力,努力勤学,在教学活动中他有了显著的提高。本学期该老师设计了一节公开课作为汇报课,并渗透了课题研究的内容,关注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公开课受到了大家的好评。

三、指导家长工作

家长工作也是学校工作的重点之一,要想做好工作得到大家的认可,除了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水平之外,做好家长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年龄小,个个都是父母的希望,受不得一丁点的委屈,为了让家长们接受该老师,我向该老师介绍了不同学生家长的特点,带动他一起和家长交流,鼓励他大胆地与家长交谈。遇到孩子之间的小纠纷,我给与指导,让他学会与家长交流的方法,让家长认可他的工作。通过两年的努力,该老师与家长相处融洽,得到了家长的认可。

两年来,我们师徒两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除了在教学常规上的相互交流外,平时在教学上也能相互配合,互相学习,虽然该老师是一位新走上教育教学岗位的老师,但他平

时能严格要求自己,虑心好学,积极进取,刻苦钻研业务,努力工作。希望他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第二篇:青年人才培养方案

沙湖股份有限公司

青年人才培养管理办法

一、总则

第一条 目的

建立和完善公司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制定有效的人才培养与开发计划,合理地挖掘、开发、培养公司青年后备人才队伍,建立我们公司的人才梯队,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资本支持。

第二条 原则

坚持“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培养为辅”的培养原则,并采取“滚动进出”的方式进行循环培养。

第三条 人才培养目标

公司人才培养目标始终坚持“专业培养和综合培养同步进行”的人才培养政策,即公司培养专家型的技术人才和综合型的管理人才。专家型的技术人才指在某一工作领域内掌握较高技术水平的人才,综合型管理人才指在本单位或本部门工作领域具备全面知识,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人才。

第四条 人才培养组织体系

公司建立“统分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股份公司下属各部门、单位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负责人才培养对象的初步甄选和人才培养计划的具体实施,人力资源部作为公司人才培养的组织

协调部门,负责人才培养规划、人才甄选标准和程序的制定、培养对象的确定和培养计划的统筹安排。

第五条 主要内容

本管理办法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青年人才的构成、青年人才的甄选、青年人才培养模式、青年人才的培养方法、青年人才的淘汰与晋升。

二、青年人才的构成

第六条 通过对有上进心、乐于学习、积极进取的大学毕业生的培养,使其逐步成为成长为部门技术骨干、业务骨干。

三、青年人才的甄选

第七条 甄选目的

通过科学的测评,慎重地甄选,选拔出真正具有领导或专业潜质的后备人才,以树立公司用人及人才晋升理念。

第八条 甄选条件

进入青年人才培养队伍的员工必须能够胜任现有岗位工作,有强烈进取精神,有一定的培养潜质。

第九条 甄选工具

(1)《青年人才推荐表》(见附件一)

(2)《职业锚(职业倾向)自我评价测试问卷》(见附件二)

(3)《霍兰德职业倾向测验量表》(见附件三)

第十条 甄选程序

对于公司青年人才,首先由人力资源部根据甄选条件和甄选

工具提候选人员名单,然后由总经理确认青年人才库入选人员名单。

四、青年人才的培养方法

第十一条 目的

为了保证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有效性,公司对列入青年人才培养计划的人员采用内部导师、在职培训、外部培训、自主学习、岗位轮换的培养方式。

第十二条 内部导师

一般由部门经理担任该部门青年后备人才的导师,负责对其专业技能和管理技能上的指导。

第十三条 在职培训

凡列入公司重点培养的青年人才必须参加公司组织的在职培训。无故不参加者将不再作为公司青年人才进行培养。在职培训课程由人力资源部根据实际情况统一协调安排。

第十四条 外部培训

凡列入公司重点培养的青年人才可以参加公司付费的外部长短期培训,具体事项由人力资源部统一协调安排,但参加人员必须与公司签订相应的培训协议,凡拒不签署培训协议的,公司将不再作为公司青年人才进行培养。

第十五条 自主学习

公司鼓励重点培养的青年人才自主参加各种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学习,如进修学位、考取证书等。公司会尽量提供相应便利

条件。

第十六条 岗位轮换

(1)轮岗目的:使青年人才能够熟悉部门内部不同岗位的主要职责和不同岗位间的配合情况。

(2)轮岗前提:轮岗人员必须胜任本职工作。

(3)轮岗范围:本部门内部不同岗位间的轮换。

(4)轮岗周期:轮岗周期原则上分为三个月和六个月,具体轮岗时间由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5)轮岗审批:部门内部人员的轮岗需由部门经理审批,公司人力资源部备案。

(6)轮岗人员的管理:部门内部轮岗的人员仍由部门经理对其日常工作进行管理。

五、青年人才的淘汰与晋升

第十七条 目的

为了保证公司青年人才培养规划的有效实施,促进公司青年人才积极进取的精神,公司青年人才将实行动态管理,每半年和公司其它管理制度相结合进行调整一次,淘汰不符合条件的人员,并吸收新的优秀人才加入。

第十八条 淘汰

经过不定期考核,不能胜任现有工作岗位的,由主管领导建议,经人力资源部确认没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将不再作为公司青年人才进行培养。

凡淘汰出公司青年人才培养计划的人员,仍有机会再次进入公司青年人才培养计划,但第二次被淘汰的人员将失去再次进入公司青年人才培养计划的资格。

第十九条 晋升

当公司出现岗位空缺时,将优先从公司青年人才库中选拔适合人选,青年人才库中没有合适人选的,再考虑从公司外部引入适合人才。

六、附则

第二十条 本管理办法的拟订和修改由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报公司领导批准后执行。

第二十一条 本管理办法由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管理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第三篇:公司青年人才培养方案

XXXX公司青年人才培养方案 目 录

第一章 构建青年人才培养管理体系的意义 ...................... 1 1

一、 公司人员结构现状 ....................................二、 构建青年人才培养管理体系的意义 ...................... 1 第二章 公司青年人才培养管理体系 ........................... 2

三、 基本制度与体系 ...................................... 2 (一) 管理组织 ....................................... 2 (二) 青年人才的标准 ................................. 2 (三) 青年员工的职业发展路径 ......................... 2 (四) 公司的岗位能力管理体系 ......................... 3

四、 人才识别与筛选 ...................................... 3

五、 人才培养与培训 ...................................... 3 (一) 各阶段青年人才培养重点 ......................... 3 (二) 青年人才培养导师制 ............................. 3 (三) 青年人才培养的形式 ............................. 4

六、 考核与激励措施 ...................................... 6 (一) 考核机制 ....................................... 6 (二) 激励机制 ....................................... 6 青年人才培养方案

第一章 构建青年人才培养管理体系的意义

一、 公司人员结构现状 当前公司的人力资源状况可以概括为:“两多、两少”。初级人才较多,中级人才断层,高级人才缺乏,人才结构难以满足公司“十二五”期间战略发展目标,因此“十二五”期间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应由人员招聘转变为人员培养。

“十一五”期间,公司人员招聘工作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公司青年员工具有较高的基本素质,但是从毕业生的实际使用情况来看,大部分的新毕业人员分布在初级岗位。毕业生是未来支持公司发展的中坚力量,保证他们的快速成长是公司实现“十二五”快速发展的最重要的人才保证。

二、 构建青年人才培养管理体系的意义

健全完善青年人才发现、培养、管理和激励机制,建立更加有利于青年成长、满足公司事业需要、符合企业发展规律的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培育具有一流职业素养、一流业务技能、一流工作作风、一流岗位业绩的青年人才队伍。

公司的青年人才比例大,素质基础优秀,他们的快速成长可以为公司“十二五”发展提供核心人才竞争力,重点关注青年成才,是优化公司人才结构的最优路径。

建立适合公司现状的青年人才培养管理体系是促进公司计划实现的关键。通过该体系的建立,公司将进一步明确不同序列青年人才的发展路径,并以职业发展路径为基础制定公司岗位能力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之上,建立合理使用的人才识别体系,并给予不同层次的人员相应的培养机会,通过科学适用的体系流程及丰富多样的培训课程,充分利用内部聚集的资源,解决公司核心人才的差距问题,为公司“十二五”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支持。

1 XXXX公司

第二章 公司青年人才培养管理体系

三、 基本制度与体系 (一)管理组织

青年人才培养管理体系的管理组织包含一个决策机构,和一个实施机构。青年人才培养决策机构是人事委员会,由公司领导、人力资源部人员、其他相关人员构成。青年人才培养实施机构是人力资源部培训站,负责青年人才培养工作全面实施。

(二)青年人才的标准 1. 青年管理人才

从事党政、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年龄在35周岁(含35周岁)以下;本科及以上学历、工作5年以上、中级职称或中级职业资格证书;获得青年管理能手、或优秀管理成果奖、或具有获得推广实施的科学管理方法实践,或连续两年绩效考核优秀;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有创新和实践能力、有培养和发展潜力的员工。 2. 青年技术人才

从事科技研究、技术服务、产品生产工作,年龄在35周岁(含35周岁)以下;大专及以上学历、中级职称;工作业绩突出的员工。

3. 青年技能人才

从事技能操作工作,年龄在35周岁(含35周岁)以下;高级工资格证书或被评为总公司高技能人才;工作业绩突出的员工。

(三)青年员工的职业发展路径 1. 青年管理人才职业发展路径

见习?科员?主办?主管?岗位经理?部门经理?更高 2. 青年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路径

毕业生?见习?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资深工程师?更高 3. 青年技能人才职业发展路径

毕业生?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更高 2 青年人才培养方案 (四)公司的岗位能力管理体系

在确定了公司的职业发展路径后,以此为基础制定岗位能力管理体系。该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通用素质、专有能力、岗位技能。通用素质和专有能力,主要是体现战略目标及业务发展对员工核心素质能力的整体要求;岗位技能则是要体现专业特点及职责分配对员工履行日常工作的具体要求。(注:由于公司尚未建立自己的岗位能力模型,此部分具体内容可参照东深圳人力岗位能力模型)

四、 人才识别与筛选

识别于筛选青年人才,首先要建立公司关键岗位继任计划,以其名单作为青年人才识别的基础,然后运用岗位能力管理体系对名单内的员工进行潜力评价,接着按照岗位序列的不同,结合能力评价与业绩评价两个维度建立九宫格,筛选出本序列的青年人才作为培养的重点对象。 业绩与能力均表现优秀的

五、 人才培养与培训 (一)各阶段青年人才培养重点

2004年-2006年入职青年员工为精英型培养,这些青年员工进入公司已经5年以上,对公司及行业均一定的认知,对于这个层次人员的培养,应注重综合能力与素质的提高,通过培训使他们早日成为青年管理人才、青年技术人才以及青年技能人才。

2007年-2010年入职青年员工为大众化培养,这些青年员工进入公司基本不满3年,由于石化行业的工艺流程复杂的特性,因此对于2007-2010年入职的青年员工的培养,应该以掌握基本的岗位知识的培训为主,使他们在日常授课及多种形式的培训中尽快掌握管理的基本流程及特点、技术的基本原理及要素、生产的基本操作及要点。

(二)青年人才培养导师制 1. 导师制的原则

“导师制”是指企业中富有经验的、有良好管理技能的资深管理者或技术专家,与新员工或经验不足但有发展潜力的员工建立的支持性关系。 2. 导师库

在确定了内部导师后,将导师按照级别划分,并建立相应的导师库。 3 XXXX公司 3. 指导内容

导师为学员制定年度培养计划是导师制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但是不同级别的导师、不同层次的学员在制定年度培养计划的过程中侧重点所不同。 (三)青年人才培养的形式

在建立导师制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进行青年人才的培养 。1. 青年管理人才的培养形式: , 日常培训:按照建立的岗位能力体系评估结果进行日常的课程培训。 , 岗位轮换:按照公司《岗位轮换管理办法》由人力资源部安排轮岗, 拓展其专业广度。后备管理干部的岗位轮换所涉及的岗位应尽可能多 的包含整个管理流程的工作环节,通过这些岗位的轮换可以使后备管 理干部充分掌握整个工作流程的运转模式,更好的管理全局。 , 列席高层会议:列席必要的公司高层会议,提高其对公司运营的全面 认识。

, 高校MBA课程:公司资助参加与高校联办的MBA课程,提高理论知 识高度。

2. 青年技术人才的培养形式: 4 青年人才培养方案 , 日常培训:按照建立的岗位能力体系评估结果进行日常的课程培训 , 岗位轮换:按照公司《岗位轮换管理办法》由人力资源部安排轮岗,拓展其专业广度。后备技术骨干的岗位轮换应选择工作流程纵向延伸的相关岗位,通过在这些岗位上的轮换,可以使后备技术骨干进一步熟悉整个技术流程的衔接要点,对今后技术水平的提高确定方向。 , 挑战性项目小组:以公司面临的技术难题为基础成立项目攻关小组,并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提供培训课程。具体的实施流程是要先根据不同的序列成立相应的项目小组。然后由各个小组选择自己的课题,管理干部课题可包括,管理问题解决方案撰写、制度的编写、流程的优化等;技术骨干课题可包括,技改技措方案的撰写、技术难题的改进措施等;岗位能手课题可包括,生产流程的改进建议、生产操作的改进方案、产线漏洞的改进建议等。然后个小组根据自己选择的课题进行研究,在整个课题研究期限内,各个课题小组可根据需求,利用各种方法、手段、措施、工具。最后在规定的截止日期内,由小组成员提交项目课题研究成果,并向领导做出汇报。公司会根据不同的小组课题,为小组选派指定的导师,导师全过程指导课题小组直至完成课题成果。

, 高校高技能人才定向培养:公司资助参加与高校联办专业技术课程,提高理论知识高度。

, 国外优秀合作伙伴学习锻炼:公司提供在国外优秀合作伙伴企业学习与实践的机会。

3. 青年技能人才的培养形式: 5 XXXX公司

, 日常培训:按照建立的岗位能力体系评估结果进行日常的课程培训。 , 岗位轮换:按照公司《岗位轮换管理办法》由人力资源部安排轮岗。 岗位能手的岗位轮换应选择工作流程横向延伸的相关岗位,通过在这 些岗位上的轮换可以使后备岗位能手更加清楚整个生产流程,为进一 步提高各个环节的工作质量奠定基础。

, 职责扩大化:给予其更宽泛的职责范围,提高其专业宽度。 , 岗位技能大赛:定期开展岗位技能大赛,通过比赛的参与提高其学习 的主动性。

, 参与开停车技术方案的制定:参与开停车方案的制定,提高其对整套 装置系统运行的认知。

六、 考核与激励措施 (一)考核机制 1. 多环节综合考核

最终的考核采取多环节综合考核的方式,将业绩考核得分、日常培训得分、职称获取得分、课题成果得分相加。多项考核内容一并纳入最终的考核得分,使整个培训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与最终考核的量化分数息息相关,可以确保学员在整个培训过程中认真参与每个环节。

2. 建立青年人才培养的退出机制

以年度考核为基础,建立青年人才培养的退出机制,年度考核排在最后10%的人员,要被退出培养计划,其余的培训参与员工直至达到海油发展青年人才标准,培养才会结束。

(二)激励机制

1. 为考核合格的人员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

将考核合格的学员纳入“311”青年人才库,当有合适的职位空缺存在时,可直接将人才库中的青年人才晋升至更高的岗位,同时提高其待遇水平。另外,还可以在培训合格的学员中选拔优秀者,授予其导师的称号,在今后的青年人才培训中,可作为导师指导新进的培训学员。 6 青年人才培养方案 2. 鼓励优秀的挑战性项目小组课题成果

公司成立挑战性项目小组课题成果奖励基金,每年向基金中注入一定的资金,当挑战性项目小组所做的课题成果被公司所采纳,并获得较好的实际应用效果时,公司则为提出课题成果的小组成员颁发一定数目的奖励基金予以鼓励。

7

第四篇:青年人才培养调研报告

以青年人才培养为核心的青年工作调研报告

为深入了解、分析和把握公司青年队伍及青年人才培养工作现状、成功经验及存在问题,进一步明确公司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的人才标准、价值取向、用人导向、培养模式,努力完善有企业特色的青年人才培养工作机制,中交三航局有限公司党委组织开展了以青年人才培养为核心的青年工作调研。

一、公司青年人才队伍的现状和主要特点

公司近年来青年员工(35岁及以下)规模总量增长较快,近三年(2009~2011)共引进青年员工1689人,目前现有青年员工3441人,占公司在岗员工的47.2%;青年员工学历层次有较为明显的提升,研究生及以上、大专及本科、中专及技校学历者占公司在岗员工比例分别为2.4%、85.6%和9.4%。青年在公司管理和技术人员中的比例超过一半,达到56.9%,已经成为公司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的主力军,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通过调研,发现受访者已形成了普遍的共识,即:青年人才是企业中最具创造性、可塑性的核心力量,正逐步实现从生力军向主力军的角色转变,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和自身特点。

(一)学习能力强,文化程度较高

随着近年来公司扩大招生范围和招聘数量,青年人的学历也不断提升,文化程度相对较高。青年人才队伍的知识结构明显改善,公司整体文化程度得到提升。

(二)精神面貌好,建功愿望强烈

对刚刚毕业几年进入公司的青年人来说,经过学校的专业学习,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在踏入社会参加工作后,都满怀雄心壮志,希望能够得到企业的重视,拥有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发展平台,相信通过自身努力会健康成长、快速成才;对已工作了一定年限、掌握企业关键技术的青年人才来说,工作上的经验积累和认真学习,使自身具备了一定的生产、经营、管理能力,渴望获得更加广阔的舞台以施展才华,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肯定,充分体现自我价值。同时,对于理论知识的深化和储备也有更高的要求。

(三)发展潜力大,有较强的可塑性

青年人参加工作时间相对不长,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和发展时期,对价值的选择和判断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同时,青年人思想解放、精力充沛、感情丰富、工作热情高、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强、对新生事物较为敏感,可塑性强,通过正确的思想宣传、良好的企业文化熏陶和大量正面的典型事例加以引导和培养,对今后的健康成长非常有利。

(四)创新意识强、观念活跃超前

公司的青年人普遍关注行业发展动态、经营形势等情况,关注企业内部安全生产、经济效益、市场开拓、收入分配等工作,关注社会上的热点、焦点问题,并愿意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老员工的传帮带与青年人的思维开阔相结合,容易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二、公司在青年人才培养上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在公司党委和各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公司组织人事部门、青年工作相关部门和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努力,在青年人才培养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坚持党管人才,形成良好氛围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是做好人才工作的根本保证。各单位党组织健全,完善党管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对青年人才培养工作的宏观指导,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良好氛围。

二公司自1998年形成青年人才培养十项制度(包括新生见习期管理制度、跟踪考核培训制度、岗位培训交流制度、青年岗位能手评选制度、优秀青年知识分子评选制度等),不断修订、完善,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已经形成了较为清晰的青年人才培养路径。三公司党委确立以基层项目部支部书记为青年人才培养“第一负责人”,每月支部书记例会上汇总各基层单位人才队伍培养实施情况;青工委、组织部门、人力资源部根据“共同发展”理念在青年发展的规划、思路、政策上下功夫,为青年人营造良好的成长成才氛围。江苏分公司用“一种氛围、二大基地、三个留人、四项机制、五支队伍、六件实事”24个字,概括了当前分公司在人才培养上采取的各项制度措施。

(二)探索培养机制,搭建成长平台

各单位从青年人才的招聘引进、教育培训、职业规划等多方面,分门别类地制定了各种人才培养机制,理顺各项流程,打通青年人才培养的“脉络”,形成在不同阶段、不同时期都有相应适应其进一步成长和提升的培养机制。

一是加强宏观指导,制定具有前瞻性的青年发展规划。如三公司在2008年时就制定了《2008~2012年青年人才培养规划》,明确了青年人才培养工作的目标与任务、政策与措施,形成青年人才培养五年计划。船舶公司制定《人才队伍建设五年规划》,向青年人展示了可预见的发展方向和成长空间,提出了船员持证比重达到60%、高级船员比重达到15%的硬性指标,明确了领导层、中级管理层、普通管理层、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要求,建立了人才培养的7项工作和保障机制,促进分公司人力资源开发从传统人为管理向现代制度管理进行转化。

二是规范招聘录用,加强青年员工的入职管理。近年来结合企业发展需要,各单位扩大招聘数量和范围,拓展招聘渠道,人才质量进一步提高。在增加大土木类专业毕业生招聘数量的同时,不同程度地增大了市场开发、外语、法务、金融、政工等多类人才招聘力度。如厦门分公司一方面继续加强校园招聘,一方面坚持按企业所需择优录用的原则,从社会及外聘技术人员中招聘,从中铁等系统吸收了部分隧道技术人员,极大解决了合福铁路隧道项目技术力量不足的问题;对部分急需的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测量、试验、小语种翻译等,采用外聘方式,并适时与相关高校建立实习基地,有效缓解了人力资源紧张情况。

三是加速融入企业,“导师带徒”工作开展扎实有效。“导师带徒”是公司青年人才培养长期坚持的重点工作,各单位认真组织新进大学生入职系统培训,从管理知识、技术知识、安全知识、企业文化等方面帮助他们进行全方位了解。多个基层单位的主要领导坚持“上好第一课”,帮助青年人尽快适应新环境、融入企业、准确定位自己角色,进而为发挥自身才能做好铺垫。如三公司的“员工初长成”品牌活动将“导师带徒”进一步延伸,自2006年起,要求新入职员工在工作满一年后,需通过相应的笔试闭卷考试,提交一篇与自身工作有关的技术论文并参加现场答辩,相关部门综合季度考核及考试、论文答辩成绩情况,评选出优秀新员工和优秀导师,并进行表彰。

四是重视岗位培训,加强青年人职业技能的提升。每年都固定组织多项培训,主要有:新员工的入职教育培训;以青年员工岗位实务为主的培训,如五大员培训、铁路十一大员培训以及继续教育等,公司培训中心与各工程公司协调配合,部分课程送教上门,直接在工程第一线授课。此外,公司组织部门定期举办项目经理培训班、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大量年轻的施工一线青年骨干人才和管理型、政工类青年人才得到培养和锻炼。

各单位也有计划、有组织、多层次、多渠道的培养、教育工作。三公司制定了《培训管理办法》,通过培训需求调研、培训计划制定、培训实施、培训效果检验总结等,使培训工作更加有序化,实现培训教育全覆盖。在工程一线,普遍开展与生产技术相关的知识讲座,如合福铁路指挥部设立“工地夜校”,利用空余时间教授铁路工程相关技术规范、隧道施工要点、安全防范等,夜校不仅对本单位人员开放,更向协作队伍施工人员敞开,收到较好反响。

五是坚持典型示范,打造优秀青年典型。二公司自2007年首次推出“十佳”青年评选后,每2年评选一次,现场演讲、现场答辩,展示个人风采和工作感悟。通过企业报刊、宣传栏等渠道,将“十佳”青年典型事迹广泛宣传。此项评选活动在青年人中引起了很大反响,多个分(子)公司纷纷设立了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等的评比项目,有效激励了青年人自我提升的积极性。

六是做好多项保障,解除青年人才的后顾之忧。住房难、婚恋难是当下青年人普遍面临的现实问题。各单位将此作为“凝聚力工程”,各尽所能设立“单身公寓”,项目部临时设施尽可能布置得舒适温馨,为员工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兴安基公司在青年集体宿舍旁新建了篮球场、网球场、塑胶跑道等,方便青年人在业余时间锻炼健身。另外,各单位均出台《青年人才购房全贴息贷款补贴办法》等类似政策,给予不同额度的贴息贷款和购房补贴,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青年人才购房难题。

(三)围绕转型发展,坚持人才强企

在“两新三并举”和“多元化、国际化、信息化”的战略导向指导下,公司转型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进一步提高海外业务的比例来抵御国内市场的波动,并以此为契机,推动公司管理理念和水平的提升,加快培养、引进企业所需的管理人才。

一是夯实基础,多层次培养队伍。江苏分公司在南方片区市场开拓的成功,已成为公司新领域拓展的经典案例。江苏分公司明确提出要培养“五只队伍”,即:培养一支懂管理、善经营,在工程建设中创出信誉,创出效益的青年项目经理队伍;培养一支精技术、善攻关,能解决施工技术难题和在工程学科、新技术、新工艺开发上起带头作用的青年技术主管队伍;培养一支懂经济、善经营,具有外语、计算机、法律、工程商务等运用能力的资产管理型人才队伍;培养一支讲政治、懂政策、爱学习,接受新鲜事物迅速,具有写作、法律、演说、政策等多方面知识的青年政工人才队伍;培养一支勤学技能、技术精湛,掌握2门或2门以上专业技能的高级青年操作人员队伍。通过近十年不断的努力,青年人才已在各个层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企业进一步转型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是优化组合,深入内部人才挖潜。在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人才培养和储备显得尤为重要,加快人才发展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的必然选择。随着大批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资深船员年龄老化,迫切需要青年人快速成长,尽快完善梯队建设;转型实施项目法管理更是需要青年人才。船舶公司坚持技术练兵、岗位成才,每两年举办一届技术比武大赛,理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开设船舶驾驶、轮机、水手、专兼职安全员、焊工、计算机等多个工种的技术大比武,成为青年人展示实力、比拼技艺的舞台。

三是鼓励成才,丰富培养激励手段。鼓励青年员工更新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素质。二公司、三公司等单位对参加学历教育并取得相应证书的,给予一定奖励或报销费用。对取得注册建造师、注册造价师和注册安全工程师等企业急需的执业资格考试合格证书的青年人才,各单位普遍采取了奖励、补贴措施。如港湾院在2009年制定了《港湾院持证工资管理办法》,并不断更新调整,通过将一次性奖励和每月奖励相结合,激发年青人考证的积极性,客观上为港湾院成功申报水运全行业甲级资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 创新体制机制,突破传统“框框”

各单位发扬实事求是精神,根据自身实际,务求实效,创新培养方法,变革体制机制,破解青年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难题。

一是设置人才基地,培养优质团队。多个单位尝试设立青年人才培养基地。宁波分公司近年来开展项目总部建设,有利于集中优势资源,在市场开拓、人才交流上取得较好效果。三公司对新进的大学生,在初分配时尽量集中安排到那些善于培养青年人、重视青年人、关心青年人的项目团队中去,待锻炼成熟后,再根据岗位需求和自身条件到其他项目,逐步形成了培养青年人才的固定基地。江苏分公司确立了连云港项目部与蛇口项目部南北两个青年人才培养基地。基地的长久建设,取得了较好的人才裂变效应,“导师带徒”、“交叉实习”、“挂职锻炼”、“助理制”、“青年论文发布会”、“专业技术讲座”等青年人才培养机制得以持续发力;而南北人才相互交流,培育出了一批能征善战的中层管理骨干。

二是增设助理岗位,加强后备力量。各单位纷纷建立助理制,在工程项目上有计划有步骤地“压担子”,提供舞台锻炼青年人才,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项目经理助理、副总工、工程部部长助理等新的岗位序列在一些大型工程项目试行,有利于在基层一线形成人才建设梯队,充实岗位力量,丰富“导师带徒”活动内涵;对青年人才的职业生涯规划、岗位进阶给出了较为清晰的路径,帮助青年人更快找准定位和目标。

三是引入竞争机制,开展岗位竞聘。通过竞聘上岗的试点成功,不但发现了人才,拓宽了选人用人渠道,同时也让青年人了解企业用人观。三公司在全公司范围内招聘构件工程处PHC管桩车间副主任,船舶公司2011年通过公推直选方式选举了新一届团委成员,得票最高当选为团委书记。二公司、宁波分公司对团委副书记岗位进行公开竞聘,系统设计竞聘流程,程序公开、过程透明、操作规范,在青年人中引起较大反响。通过竞聘活动,不仅在干部选任过程中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拓展了选人用人渠道,而且在广大青年中营造了努力奋进、有所作为的氛围,起到了良好的用人导向作用。

四是打破身份限制,突破传统“框框”。厦门分公司2007年首次在工人(在管理岗位且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中评定职称,打破了工人不能评定职称的制度之框,解决了他们无法评职称或技能等级的困扰,据统计此后有7位同志(其中35岁以下青年人有4位)走上了项目副经理、部门副经理或党支部书记的岗位。对服务满一年以上的外聘技术人员,准许评聘助工,对于稳定、激励外聘技术人员起到了一定作用。

五是尝试“双轨”晋升,创新培养路径。

公司尝试在行政岗位序列外,在专业技术领域形成晋升机制,提供更为广阔的职业生涯发展道路。宁波分公司在所属的金正检测公司试点,初步决定设立首席检测工程师职务,分助理级、中层副职、中层正职三级,享受相应的经济待遇,并逐步推广,建立专业技术人员的晋升机制。厦门分公司2011年底试行专业管理岗位能手评选办法,首批共12名在测量、试验、经营核算等专业领域表现优异的员工被评为专业能手称号,每月予以岗位津贴。

三、公司当前青年人才培养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从实际情况看,公司当前在青年人才培养方面,与企业发展步伐、与现代化管理水平、与公司未来对员工素质的期盼和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或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才队伍结构不尽合理

调研中发现,公司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技能操作3支队伍的青年人才结构呈现了一些不合理现象,“青黄不接”体现在诸多方面:青年管理干部、青年技术骨干、青年操作工数量偏少,出现了年龄结构断档现象;拥有职称、执业资格的持证青年人才数量不足;政工类、复合型管理人才数量偏少;训练有素、操作精湛的技术蓝领稀缺等。

(二)晋升通道相对单一,激励考核制度不够完善

尽管部分单位已经采取了诸多灵活多样的选人用人制度,但青年人才晋升的“天花板”效应、内部排资论辈观念总体上依然存在,而较为单一的晋升通道更阻碍了青年人才的成长积极性。再加上有的单位疏于采用规范、定量的员工绩效考评体系,从而使激励机制的针对性和公平性不强,出现“想辞退的人辞不掉,想留下的人留不住”现象。

(三)教育培训的水平还处于较低层次

整体教育培训中,还依赖于常规的上岗取证,对于先进的经营管理、技术创新等,青年人的知识储备和更新速度跟不上社会进步速度。而培训缺乏实效性和针对性,没有起到应得效果,也造成了另一种隐性浪费。

四、加强公司青年人才培养的探索与思考

青年人才培养要以重大工程建设、重要岗位锻炼为抓手,加大青年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力度,突出抓好青年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大力促进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统筹推进施工生产、经营管理、政工等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推动公司拓展市场、转型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一) 进一步加强思想引导,培养责任意识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公司青年人才思想工作各个方面,大力开展理想信念、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教育,引导青年人才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时讲解企业的决策部署、目标任务、主要措施,帮助青年人正确认识形势、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同时要加强企业文化教育,强化“诚信、创新”三航文化的认知,增强青年人才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

(二)进一步拓宽人才成长通道,不拘一格重人才

一是要创新人才理念。牢固树立“人人能成才、处处有舞台”的人才工作理念。二是要完善用才机制。将企业各类人才都纳入通道之中,改变实质上“官本位”为核心的“独木桥”式的人才成长发展方式,完善“首席”、“资深”工程师的评价评选标准。三是要优化选才办法。做到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四是全面引入竞争机制,让“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把有志向、能开拓、懂经营、善决策、精技术、会管理的优秀青年人才推到重要岗位。

(三)进一步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

绩效考核应加强严肃性,体现激励作用,发挥个人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按照德、能、勤、绩4个要素,将定性考评与定量考评综合考量,进一步细化考核内容和标准,体现员工工作的真实状态。通过绩效考核,使青年人在聘用、薪酬、晋升、培训等方面形成有机结合,使绩效考核与青年人才培养和青年人才发展形成更加紧密的联系,促进公司人力资源水平的整体提高,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四)进一步关心青年人才心理成长,注重人文关怀

应坚持从解决青年人才最直接、最现实、最紧迫的问题入手,加大对青年人才的关心力度,努力解决其事业发展的后顾之忧,稳步提升青年人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加大心理健康疏导,在公司内部形成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加强对青年人特别是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环境的施工一线员工的关注,促进青年人情绪交流渠道畅通,及时帮助青年人解决思想情绪和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第五篇:青年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方案

【篇一】

青年英才开发计划实施方案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组织部、宣传部,政府教育厅(教委)、科技厅(科委)、财政厅(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福建省公务员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组织部、宣传部、教育局、科技局、财务局、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青年英才开发计划实施方案》已经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审议通过并报中央领导同志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青年英才开发计划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发[2010]6号),培养造就大批优秀青年英才,根据《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实施(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任务分工方案》(中组发[2010]10号)安排和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着眼于人才基础性培养和战略性开发,提升我国未来人才竞争力,在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重点学科领域,重点培养扶持一批青年拔尖人才;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科研院所的优势基础学科建设一批国家青年英才培养基地,按照严入口、小规模、重特色、高水平的原则,选拔一批拔尖大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培养造就未来国家所需的高素质、专业化管理人才,从应届高中、大学毕业生中筛选若干优秀人才送到国外一流大学深造,进行定向跟踪培养。该计划分为三个子计划,一是“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二是“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三是“未来管理英才培养计划”。

二、实施原则

1、公平公正原则。在制定标准、选拔程序、确定人选等环节始终体现公平公正,做到标准科学合理,程序公开透明,人选优中选优,反对和杜绝拉关系、走后门等不正之风,为青年拔尖人才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竞争择优原则。健全青年拔尖人才选拔的能力和业绩评价机制,健全人才遴选和淘汰机制,完善社会化、竞争性人才选拔机制,充分依靠同行专家和社会力量,及时发现和推荐优秀青年拔尖人才,确保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3、循序渐进原则。根据该工程实施创新性较强的特点,采取先试点、后展开的方式推进。针对各子计划的不同要求,分别选取不同单位开展试点,培养对象选拔由少到多,先行积累经验,逐步完善扩大。

4、分类指导原则。根据各项子计划作为完整项目独立实施的实际,加强分类指导和督促检查,完善各子计划实施的评估监测办法,定期对整体计划进行评估、监测,加强社会监督,确保工程实施质量。

三、内容和措施

(一)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

每年遴选200名左右35岁以下在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等重点学科领域的青年拔尖人才,给予自然科学领域每人120一240万元、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领域每人30一60万元扶持经费,支持他们开展自由选题研究、举办国际国内展演活动或参加国际合作交流和培训。

到2020年共培养扶持2000名左右拔尖人才。此项目由中组部牵头,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二)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吸引最优秀的学生投身基础科学研究,探索多种模式培养拔尖人才,形成创新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努力使受计划支持的学生成长为相关基础科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并逐步跻身国际一流科学家队伍。为每位学生提供40万元,作为聘请导师、参与课题研究、参加国际交流培训的经费。首批拟在全国10余所高校和若干科研院所选拔1200名大学生和研究生进入该计划,到2020年共培养12000名左右。此项目由教育部牵头,会同科技部、中科院等部门组织实施。

(三)未来管理英才培养计划

每年从应届高中、大学毕业生中筛选200名优秀人才,到2020年,计划选拔200名左右,列入未来管理英才库,为每位入选者提供65万元经费支持,设计培养方案,建立培养档案,进行跟踪培养,使他们既掌握现代管理知识又了解我国国情,既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又经历过艰苦复杂环境的磨练,为我国公务员队伍储备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管理人才。此项目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共同组织实施。

四、实施步骤

(一)试点阶段。2011年到2013年。

任务:各子计划根据各自实施办法制定试点方案开展试点,探索计划推进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根据试点工作情况,总结经验,完善工作机制和管理办法。

(二) 全面实施阶段。2013年到2020年。

任务:各子计划按照实施方案确立的总体目标逐年落实青年英才培养任务。2015年,对各子计划进行中期评估;2020年,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总体评估。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在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领导下,成立由中组部牵头,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科院、中国工程院参与的青年英才开发计划部际协调小组,负责建立工作协调机制,组织实施计划。自2011年开始,每年由子计划牵头单位总结实施情况,各单位共同参加进行评估,并将有关情况报中央人才壬作协调小组。

(二)经费保障

该计划由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给予支持。建立青年英才开发计划经费保障机制,加强经费使用的监督管理。

(三)政策保障

由各子计划牵头单位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计划实施所需政策,细化人才选拔、培养、使用和经费管理等有关规定,保障计划顺利实施。

【篇二】

高端会计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

根据财政部和重庆市财政局印发的会计行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为加大重庆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力度,破解高端会计人才紧缺难题,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培养重庆会计领军人才和青年英才为引领,以培养高级会计师、总会计师为重点,以培养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为基础,建设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梯次递进衔接的会计人才队伍,全面提升我市会计人才队伍业务能力和整体素质,为推动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提供人才保障。

二、目标任务

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要求,到2020年分类培养:精通会计业务、精于财务管理、有较高政策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很强的重庆会计领军人才350人(其中:力争入选全国会计领军人才50人,具有国际资格的注册会计师50人);会计业务娴熟,善于财务管理,职业判断能力强,操作能力强的重庆青年英才600人;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高级会计人才及总会计师2000人;加大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培养,届时占会计人员的比例西部领先。

三、遴选条件和程序

(一)会计领军人才。取得高级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含通过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或者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执业5年以上,或者副教授以上职称(含会计学博士毕业工作2年);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岁;具有本科学历,能够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财务部(科)负责人或后备骨干。本人申报、单位审查推荐;由市财政局组织对财会、英语和综合知识进行考试;再面试、综合审查评选;商市委组织部、市人力社保局确定培养人选。

(二)会计青年英才。取得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讲师等专业技术资格2年;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0岁;具有本科学历,能够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获得全国会计师考试金银榜的考生,条件可适当放宽。人选确定方法同会计领军人才。

(三)国内领先高级会计人才。选择企事业财务部(科)长以上、高级会计师,年龄55岁以内,由本人报名、单位推荐,根据每年培养计划,综合平衡确定培养人选。

(四)总会计师。按照国务院《总会计师条例》,设置和任命的总会计师,年龄55岁以内,具有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由本人申报、单位推荐,综合平衡确定培养人选。

(五)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符合财政部规定报考条件的会计人员。

四、培养措施

(一)报考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和国际资格注册会计师,原则上在重庆会计领军人才中筛选,并适当开展考前培训。对获得全国会计领军人才的,除享受重庆会计领军人才政策支持外,由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表彰。

(二)会计领军人才培养3年,会计青年英才培养2年。实施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培养,并与会计专业硕士项目(MPAcc)有效对接。培养期间实行量化考试和淘汰机制。培养期满经考试合格后,由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和培养院校颁发证书。取得重庆会计领军人才和青年英才的,优先向国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推荐使用;入选人员纳入市委组织部、市人力社保局人才库管理;优先向有关部门推荐作专家;优先安排会计财务科研课题并适当给予资金支持;可提前两年参加高(正高)级会计师考评。

(三)完善正高级会计师考试评审方法、内容,适时增加正高级会计师评审数量,提升正高级会计师质量。

(四)加大高级会计人才培养,按照国内领先水平设置培训内容,强化管理、理论、综合能力培养。对优秀学员颁发荣誉证书;优秀人才纳入市委组织、市人力社保局人才库管理;向有关部门推荐使用。

(五)按照国务院《总会计师条例》,逐步实行总会计师资格认证,完善全市大中型企事业总会计师设置,开展总会计师职能、专业、综合知识强化培养。

(六)结合会计师年龄、学历、职务和从事财会工作年限等,修订完善报考评审高级会计师资格条件;鼓励我市高等院校开展高级会计师专业知识考前学习培训,积极参加全国高级会计师专业考试;总结完善高级会计师评审办法,强化专业技能、综合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等全面考察,增加高级会计师数量,提高质量;强化高级会计师综合能力再提升,结合高级会计师年度继续教育,完善培训方式和内容,明确学习任务目标,增强学习自觉性。

(七)实行自主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市财政局指导市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考前学习培训、考试合格激励、选送注册会计师到市内外培养提高和引进注册会计师的激励政策规定。

(八)鼓励我市符合条件的广大会计人员参加高校、网校专业学习培训,积极参加全国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选择优秀院校、网校供会计人员选择学习;对参加全国会计师考试获得金银榜的会计人员给予表彰。

(九)由会计主管部门(市财政局)、用人单位、培养对象个人共同承担培养经费。培养经费主要用于会计领军人才和青年英才、高级会计人才、总会计师的选拔、集中培训、讲座、科研、管理等项开支。单位承担的经费在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

(十)各区县(自治县)、行业主管部门和人才使用单位,要主动如实推荐优秀会计人才,积极支持其参加学习、培训、讲座和调研活动,从学习时间、经费方面给予支持和保障。行业主管部门和用人单位,可据此规定原则精神,具体制定鼓励本行业和单位会计人才培养、激励和使用政策措施。

五、组织实施

(一)由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组成重庆市高端会计人才培养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决定全市高端会计人才重大培养政策,指导重庆市高端会计人才的培养。

(二)高端会计人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财政局,负责制定重庆市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具体实施办法,组织开展重庆市高端会计人才选拔,在市内外高等院校中选择培养机构,指导监督培养院校设计培养方案、实施培养和管理,向领导小组汇报全市会计人才培养工作。

(三)培养院校协助市财政局做好学员选拔、面试工作;具体负责培养内容设计、培养教学、调研指导、考核管理,全面落实重庆市高端会计人才综合能力素质提升,培养情况报告等工作。

(四)各区县组织、财政、人力社保部门,市级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要高度重视会计人才的培养,加大宣传力度,认真做好优秀会计人才推荐上报工作,营造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

上一篇:秋期小学德育工作计划下一篇:七年级下册生字词拼音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