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调研报告范文

2022-06-05

随着国民文化水平的提升,报告在工作与学习方面,已经成为了常见记录方式。报告是有着写作格式与技巧的,写出有效的报告十分重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调研报告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教育调研报告范文

农村教育儿童教育状况调研实践报告

实践发现农村儿童教育中的“短板”

撰文者:陈雪

摘要: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花朵。而儿童发展受三个环境影响:遗传,环境和教育。我们以实践团队的形式对于农村儿童们做了调查问卷和家访。其中了解到农村儿童教育中出现了一块“短板”——家庭环境和教育。如果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社会的重视,学校的定期调查,家长的素质提高。

关键词:实践 短板 家庭培养重视

实践团队们是头一次参加社会实践,而社会实践是让我们认识民生建设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让学生们将中国梦,家乡梦,个人梦想结合起来;让我们新一代大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热爱社会的良好形式;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好渠道;让我们走进了儿童,是心灵得到了净化,思想得到了升华;是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有效途径。正所谓:经验是理论的发端,理论是实践的升华。

我们的实践团队是以家访和调查问卷形式所展开,关注农村儿童教育,走进孩童中,那么当今农村儿童教育中有着怎样的问题呢?所做的调查问卷部分内容

较片面的让他们考大学,而考大学之后的蓝图设计以及课余爱好的缺乏,还有课外阅读量的稀少,究其原因,家里藏书量少。而在家访中仅八岁的小海龙说道,是奶奶叫我念书的,爸妈不在家。 14岁的小燕则有些叛逆,成天爱看电视,爱顶撞奶奶。她即将上初中,问及爸妈会回来陪她吗?奶奶说大概初三会回来陪她直至中考结束,两个孩子负担不轻。

在调查和家访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农村儿童教育中出现了一块“短板”——家庭环境和教育。那面对农村儿童中所面临的问题,我们该如何解决了?

首先,我们要以大环境着手,呼吁能够得到社会的重视,虽说现在已经推行了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但中国的教育体系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是僵硬的,教育不能够落实到学生的理想和社会上,农村儿童们的理想很局限,思想不能够打开,究其根本,二千多年的小农经济使大多农村的思想虽淳朴但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了,社会需要将农村的僵硬框架打开,使新鲜的思想和血液注入到农村。而仅仅靠电视,广播等手段宣传效果较差,可以推出政策:使条幅宣传,墙体绘画,网络宣传,虚拟3D教育片,宣传周期等等方式时农村的思想打开,从而使儿童的思想得到升华。第二步,现在支持大学生下乡当村官活动,这就好比对于农村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人身体有众多血脉,靠这一条血脉注入血液仍不能够使农村以及儿童教育得到大规模改善。因受90年代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中国农村儿童人口也慢慢减少,可以推行一对二三政策,即一个家庭教师课余时间对应两个或三个农村家庭孩子们(可以先考虑留守儿童)进行智力教学和道德礼仪教学而社会支持国家也给予一定补助等等政策。第三步,使中西部城市就业机会多,中西部工资和东部工资差距缩小,工人回自身城市就业创业,使父母能够留在家乡,减少留守儿童数量,使父母的爱不缺席农村孩子们的成长。

再者,我们需要从学校出发。让乡镇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和家长们讨论孩子们的身体心灵及学习上的问题。让其评选德智体都优秀的乡村老师们对孩子们进行谈话,聊天等等。我们国家的老师大抵都强调慈父严师,老师们较少主动地去问孩子们的情况。虽说现在强调孩子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若没有一个人领进门。性格害羞的孩子们是不敢和老师说话的,而农村的孩子回家还会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或出于贪玩等等心理更加不愿也不能和老师进行聊天。而如幼时的海

伦.凯勒听不见声音,看不到东西而性格暴躁,甚至拒绝家人的亲近。但家庭教师安妮.莎莉文用爱心,耐心和毅力使凯勒培养了兴趣,成为了一位知书达理的女孩,并成为了20世纪不朽的人。

当然有伟大自也有不堪,在当今21世纪的法治社会,校车安全,饮食安全,昆明暴徒袭击孩子等等负面报道,鞭策的不仅仅是社会的心而且也有学校和家长的心。乡镇学校应去全面的培养孩子,同时注意孩子们的人身和心理安全,找出孩子们的特长点,使其能力得到提升,不应片面的强调升学率。如果一个社会急进了,那么作为神圣的教学殿堂更应坚守“传业,授道,解惑也”的本心,使孩子们明确目标,学会坚持不懈和认真的做事。教育是根本,是国家的大计,一个国家若连孩子都无法保障,又怎么去保证祖国的未来。孩子们除了吃饭睡觉,大多时间都是在学校里的,但这几年中国人随着时代的开发物质文明渐渐跟上来了,而精神文明却已跟不上时代的潮流,连教育业中也有受其影响,出现了例如2014年繁昌乡村老师强奸5名小学生,而2012年甘肃陇西乡村老师强奸8名女学生,最大13岁,最小仅九岁。师德师风建设可见其重要性。我们在这高速发展的今天作为老师更应静一静,等一等我们的灵魂,以我们的灵魂指引众多幼小而纯净的灵魂。

而面对农村儿童教育的“短板”重中之重是家长的品性和教育,注重家庭环境的氛围。小孩子们是最擅长模仿和学习的,家长的一言一行孩子们都看在眼里记在了心里,从而表现在行动中。一位西方的传教士就曾在100多年前说过,中国人最缺乏的不是智慧而是勇气和正直的纯正品性。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经过了100多年的时间磨砺,中国人所缺乏的品性仍是如此,例如小悦悦事件。如果所有人能像石家庄的42岁个体老板刘建中捐骨髓一样拥有颗怀着无私的心巨大的勇气,然后家长再采取正确的教育措施教导孩子,那何愁孩子品性差了。再如吴菊萍的徒手冲刺救孩童,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心态展现了人间的爱。这样的母亲在今后教育孩子中都是自豪的,有着内心的坚守,拥有着纯正的品性。又如,老人白方礼用74岁以后的生命靠蹬三轮车,捐了35万,资助了300多个孩子这样的大爱对于孩子们是种福音。相信每个孩子,不论是农村的还是城市里的孩子都会被感动,心灵得到净化,灵魂上得到审问。不是说要强求家长做到刘建中,吴菊萍,白方礼那样,而是希望家长们的品性能够正直纯正。每个人都不是圣人,做不到十全十美,所以家长们该时时检查自己的言行,规范自己的行为,为孩子做个优秀的榜样。

农村里,大多父母都认为孩子是该受到学校里的教育,忽视了孩子的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更有甚者因为摸索不了自己孩子的兴趣点和教育模式,采用“虎妈”“狼爸”式的教育模式,认为棒槌下出人才,这种模式不能片面的说好与坏。作为家长,首先要重视家庭教育,其次要采取正确合理的模式进行教学。家访中小燕就有爱好吹竹笛的爱好,她说吹竹笛时自己的内心能够得到平静,也可以不去看电视,但后来吹着吹着就没意思了。年仅14岁的她不知道坚持,而家里人则认为她该好好看书,不该弄些杂七杂八的,也没有请乐师教导她。想来,家里没有这份财力,以及意识里只认为农村孩子只有读书才有出路。家庭教育不仅仅是教孩子们学习,道德,礼仪,也应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发掘孩子们的兴趣点,进行培养,成为孩子们开启人生道路兴趣门的重要守护人。 而从调查中孩子的阅读量太少,家长们该为孩子们多买些课外书,让孩子通过书籍和古往今来的名人们的思想进行交流。

在家庭里,农村家庭环境氛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一对夫妇在孩子写作

业的情况下因为一些鸡毛小事而争吵且有打架的趋向, 那么那个孩子肯定就不想再写作业或心里难受写作业也不专心了,一来二往,自然厌恶在家里呆。可是一对酷爱读书的夫妇,爱书籍,孩子放学后看到父母在看书,自然而然也爱上读书。在中国,有位著名作家钱钟书家庭就是如此。曾经有一位记者去采访钱钟书,打开家门,发现三个人钱钟书,杨绛,他们的孩子,三个人都在读书,很安静。以此可见家庭环境氛围能够影响孩子,对孩子们的成长很重要。

综述之,从实践中发现农村儿童教育中的“短板”,就个人建议而言需要社会的重视,学校的定期调查,家长的素质提高和实行,通过三管齐下,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

参考文献:孙喜亭著,《教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12月第一版。

第二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脱贫攻坚教育调研报告

根据县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安排,本人围绕村委会脱贫攻坚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集中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概况

**村位于镇政府驻地,是**镇经济文化中心,辖**个自然村民组,户籍人口**户**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1.3%。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亩、海拔1195米,主导产业为杨梅及樱桃,村集体经济积累**余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全居共有低保户**户**人,五保户**户**人,大病**户**人,残疾**人。现有**名学生接受义务教育。2014年以来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历年来脱贫**户**人,还有未脱贫农户**户**人,贫困发生率为**。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通过近年扎实有效的工作,大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近年来脱贫了**户**人,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也清醒的认识到,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瓶颈制约着脱贫攻坚进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

受基础条件制约地块狭小,无法进行规模化、机械化的田间生产,低效率的农业生产方式将农村劳动力束缚在土地之上,使得种植业产出的效益较低,养殖业无法形成规模,造成农民收入不高。

二是

贫困户思想意识落后、思想观念陈旧,受教育程度不高,文化素质不高,脱贫致富的思路不宽,技能培训覆盖率不高,劳动者缺乏就业技能,缺少干事创业的本领,“等、靠、要”思想严重,群众依靠自身劳动获得稳定收入实现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不强。

三是

人均占有耕地少,适宜耕种面积较少,且土地基本都是旱地,给水能力弱,无法实现灌溉。

四是

部分农户环境卫生习惯较差,思想观念一时难以改变。

五是

部分农户对政策不了解,部分群众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还有部分非贫困户由于自己未享受到扶贫政策,对村“两委”扶贫工作的不满情绪突出,部分贫困户对国家政策、帮扶干部工作作风等认可度不高。

 

 三、抓好脱贫攻坚工作的建议

针对存在的实际问题,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各级精准扶贫工作会议精神,紧盯目标,按照省、市、县的脱贫计划,坚持把全面清零作为当下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坚定信心和决心,强化责任和担当,以精准的视角、精准的思维、精准的措施推进脱贫攻坚,努力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全力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在具体工作中,全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

突出智力扶贫,开展技能培训,在能力素质提高上有新提升。将为贫困户输血与激活自身造血功能相结合,切切实实扶起贫困群众的“志”与“智”,进而激发他们脱贫致富的决心和意志。一是强化宣传和思想教育,着力解决因懒致贫、坐吃山空、“等靠要”思想问题;大力宣传通过辛勤劳动脱贫致富的典型人物,形成良好的示范和带头效应,正面引导贫困群众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加大对缺乏技能群众的培训力度,有针对性的开展苗木栽培等农村实用技术和务工技能培训,努力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切实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造血”功能。积极宣传脱贫攻坚扶持政策,与群众面对面座谈交流、零距离解疑释惑,教育引导群众牢固树立主人翁意识,不断摈弃“等靠要”思想,增强自我发展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苦干脱贫、勤劳致富,使脱贫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二是

坚持因地制宜,发挥特色优势,在产业扶贫上有新提升。一是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布局。依托低海拔等地域特点,科学规划发展规模种植,大力发展早春蔬菜、蜂糖李、玛瑙红樱桃、杨梅等精品水果种植产业。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扩大高产优产作物和高效经济作物比重,不断提高农户效益。二是立足比较优势,打造特色品牌。充分挖掘特色优势,加快特色品牌培育,把资源变产品、产品变商品、商品变精品,着力提升特色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三是强化政策扶持,优化发展环境。发展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合作组织,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三是

用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打好环境卫生攻坚战,在环境卫生上新提升。我们可以结合“三改三化”、组组通、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通过全民大扫除,搞好农村环境亮化、绿化、美化,着力提升环境卫生水平。一是加强河道管护工作,组织人工对淤积河道的泥沙、沿河道路上的杂草进行集中清理,确保河道畅通;二是组织、引导农户打扫好自己家屋内及周围环境卫生确保农户屋里屋外干净、整洁、有序。

四是

加大帮扶责任人入户走访,确保群众政策知晓率和群众满意度有效提升。一是加大帮扶责任人入户走访力度和电话、微信、短信联系沟通力度,以群众会、院坝会形式进一步向村内群众宣传好脱贫攻坚的相关政策和知识,不断提高群众政策知晓率和工作满意度。积极回应涉及脱贫攻坚的热点问题,妥善处理化解矛盾纠纷。二是定期对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帮扶责任人进行脱贫攻坚知识考试,考题内容主要是帮扶人对自已帮扶户的基本信息、致贫原因、产业情况、收入情况等等,加深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帮扶责任人对相关政策的学习与掌握。

总之,**村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只要发挥好优势资源,做好既扶贫又扶智的文章,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加大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帮扶责任人对脱贫攻坚知识学习力度了,**村一定能够打赢脱贫攻坚战。

第三篇:教育调整调研报告

合水县教育布局调整调研报告

加强中小学布局调整及对薄弱学校改造工作,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举措。我县近几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中小学布局调整及薄弱学校的建设工作,按照“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分类指导”的原则,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布局调整和薄弱学校的改造工作,取得初步的成效。为进一步加强对我县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宏观管理,优化教育资源结构,从10月13日开始,利用3天时间,我们对全县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及薄弱学校改造工作进行了调研。调研工作先后到全县五个乡镇,听取了乡镇总体工作的汇报,赴7个中小学,分别与一线从事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乡镇政府分管教育的领导、教育行政部门有关人员、学校校长、村委会主任等100余人进行了座谈,全面了解了我县布局调整的成绩、现状、存在的问题等。

一、我县目前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现状

自2008年我县大规模的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开展以来,各学校通过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合理调整中小学

1 布局,基本解决了农村中小学布点多、规模小、条件差和教育资源浪费、办学效益低下的问题,有效缓解了师资紧张的现状,教育资源配臵更合理、规范、优化,极大提高了义务教育的实施水平。薄弱学校的数量逐渐减少,优质教育的资源的覆盖面在逐渐增加,教育教学质量也有明显的提高。我县按照 “高中阶段学校向县城集中,初中向中心乡镇集中,教学点向中心村集中,新增教育资源向城镇集中”的思路,坚持“统筹规划、规模办学、先建后撤、提高效益”的原则,采取“撤、并、挂、建”等措施,积极稳妥地开展布局调整工作。截至2010年上半年,顺利撤并各级各类中小学71所,建办寄宿制学校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新建独立初中1所。今年实施的何家畔乡、店子乡、吉岘乡和西华池镇教育布局调整整乡推进工作,校舍改造工程已基本完成改造任务。全县最大的新建寄宿制独立初中—乐蟠初中,已于今秋顺利招生开学。截至9月2日,共报到教职工153人,注册学生2125人(其中寄宿生1819人),编设42个教学班。目前,一切工作已步入正规,学校设臵及规模日趋合理。

布局调整撤并后的学校,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基础教育办学若干问题的通知》(教基字[2002]1号)的要求,

2 对原有的教育资源进行保护和利用。一是合校后撤消学校的校产校具随学生一同并入新学校使用(如教学设施、电教设备、课桌凳、教学仪器、图书资料等)。二是请示县政府同意批转了《合水县教育布局调整闲臵校产综合利用工作方案》,会同国资、监察、财政、土地、城建、房管等部门,对2009年底前已撤并和今后三年将要撤并学校逐校进行了核查、丈量、造册,完善了档案。并遵循“产权归教、教育优先、社会事业为主”的原则,与乡政府、村委会协商,议定了闲臵校产利用意向,分别是:综合性使用34所,单纯留作学田基地8所,建办幼儿园21所,农民文化技术培训点45所,综合文化活动中心11所,寄宿学校学生生活服务区2所,村级卫生服务所19所,农家书屋、党员活动室、村部、农副产品及农用物资供应点各1所,新农村建设广场占用幼儿园1所,归还林场2所,基本实现闲臵校产全部利用、合理利用、有效利用。

各乡镇、学校在布局调整中做到了三个结合。一是中小学布局调整与中小学危房改造和薄弱学校改造相结合,将“危改”、“薄改”资金与与布局调整资金捆绑使用,整合资源,充分发挥现有资金的作用。二是中小学布局调整与学校规范化建设相结合。以创建规范化学校为契机,

3 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对布局调整合并扩建学校和联办新建学校实行一步到位,按照规范化学校标准建设。三是把中小学布局调整与“普九”巩固提高、创建教育示范乡镇、普及实验教学相结合,在布局调整的同时,加大教育内部设施的配备,改善办学条件。通过布局调整,不仅改善了办学条件,而且进一步优化了师资配臵,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提高。布局调整也促进了乡镇中小学校寄宿制管理体制的形成,完善了寄宿和走读双重管理机制。

二、我县中小学布局调整存在的问题

在我县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初见成效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部分地区在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的过程中存在许多新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投入依然不足,学校债务较重,办学条件较差。税费改革后,由于取消了农村教育费附加和教育集资,使中小学捉襟见肘的经费更是雪上加霜。从实际情况来看,虽然学校公用经费能够到位,但是这些经费远远不能满足高质量、高水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需要,校舍维修资金仍然存在较大缺口。相当一部分学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普九”债务,虽然已经进行“普九”债务锁定将进行化解,但锁定的数额与实际有相当差距。由于住宿学生

4 猛增,校舍增加,学校基本没有钱去完善和维护学生宿舍,还要从公用经费中挤出资金用于学生宿舍的管理和水电开支。在相当一部分寄宿制学校,学生宿舍拥挤、条件艰苦;食堂面积过小、设施不全,学生就餐不方便;用水存在一定困难,缺乏开水房、浴室等,导致部分学校的撤并工作只能分年级进行,进展缓慢,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不利于资源综合利用,撤后校产流失严重。实施学校布局调整后,导致一部分校舍闲臵,这些学校形成的渠道比较复杂,有的是村民集资建的,有的是乡里建的,有的是扶贫单位援建的,撤并后,有的被直接卖掉,有的被村民分掉;学校原有的校田地、村地有的被乡里卖掉,有的被村里分配给村民经营,有的被村民抢种。这些校产很难再得到进一步整合,造成原有资源的浪费和流失。

(四)布局调整对生源状况缺少长远分析与规划,为今后带来隐患。

从本次布局调整调研过程中发现,所到的几个乡镇布局调整工作,没有一处乡镇对调整学校今后的生源状况进行分析预测,只是根据现状进行布局调整。一旦生源发生变化,农村中小学已进行的布局调整将前功尽弃。

(五)布局调整过程中方法欠妥当,导致部分地区群众对教育意见较大。

某些乡镇由于过分追求规模效益,或是为了完成布局调整“指标”,忽略了群众“上学难”的问题,在布局调整的过程中,面对阻力一是采取强硬的行政手段,强行进行调整,或是采用“釜底抽薪”的方式,人为制造“薄弱学校”,导致部分地区群众对教育工作意见较大,个别乡镇甚至在布局调整过程中发生与群众的冲突,造成一些矛盾,群众的抵触情绪较大,成为社会不安定的因素。

(六)过分追求规模效益,忽视了群众上学难的问题。从调查统计数据看,全县依然有28所小学服务范围超过2公里,占全县小学数量的10%,初中上学难的现象更是普遍存在。一些乡镇政府不能科学、合理、因地制宜地执行调整政策,盲目地撤并和减缩当地农村中小学校。特别是在山区、川区,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每天要到两公里以外的学校上学的现象依然存在。农村中小学生上学路程遥远、困难,且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学生从家到学校交通不便利,用农用车接送学生的现象普遍,路途中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边远山区乡镇学生大都骑自行车,或乘农用车往返学校,车主以盈利为目的而经常超载,交通事故隐患多,

6 交通安全状况令人堪忧。有些学校每当学生放学时间,三轮车、摩托车就拥堵在校门口,而这些司乘人员都没有相应的驾驶资质,安全隐患突出。座谈中家长对学生的安全特别是交通安全十分担忧。店子乡沟圈村的村民说:“如果国家能给钱为中心小学配校车接送学生,家长愿意出点车费。”

(七)中心学校班额陡增,教师工作繁重,教育质量难以有效保证。

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原意是通过合理合并,提高中心学校的办学质量,但是部分地方政府盲目合并,使得有些中心小学不仅没有因为合并而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反而因为学校学生人数陡然增加、住宿和后勤配套无法跟上、财政经费状况没有改变、教师教学管理压力过大等问题,学校建设和教育质量难以切实提高。目前,合并后的学校有的班额达到了65人以上,如果按照标准班编班又会出现校舍紧缺,教师编制不足等情况。班额的陡增不仅给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沉重负担,同时也加大了教师的心理压力,教师们普遍感到身心压力很大,从早到晚都无法放松。

随着调整农村学校布局的推进,农民对教育付出的成本加大,如住宿费和交通费的增加等,在一定程度上加剧

7 了辍学率的上升。当前我县部分乡镇不合理的布局调整不仅严重影响了当地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给农村学生带来了新的求学困难,而且还制约着农村义务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甚至对当地的社会稳定造成了一定威胁,因此,迫切需要引起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三、几点建议

(一)要根据人口出生规律,科学预测学生人数变化情况。

各乡镇、学校要根据“十一五”人口规划和生源变化情况,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调整学校布局时,要有超前意识。应考虑城镇农村人口的增减情况及未来变化情况,制定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规划要以方便就学为主,找到“方便就学”与“规模效益”的结合点。教育系统绝不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要因地制宜,分步实施,不能一刀切。

(二)要按《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和省市县规定的学生人数,设置学校。

根据《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高中学校学生人数不少于900人、初中学校学生不少于600人、完小不少于360人、初小不少于140人、教学点不少于60人并不超过

8 两个班,九年制学校不少于840人并每个年级不少于两个班,达到上述条件的,才能设臵学校。达不到上述条件的学校,要制定规划辙并。要适度加大城镇学校建设力度,适当控制农村学校建设。高中学校应尽量向县城集中,初中、九年制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应向镇政府所在地集中,小学向人数多交通便利的大村集中。

(三)扩大“办学点”数量是缓解群众上学难的有效方式。

从统计数据看,目前全县办学点仅有23个,而且还在呈减少趋势。部分区(县)对“教学点”作用认识不足,一味追求规模效益,忽略了群众上学难的问题。对于偏远地区、山区、川区,由于人口稀少,孩子上学难与学校规模效益的矛盾较为突出。适当增加办学点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以较大的完小为中心辐射,在周围农村设臵办学点,既能有效地整合师资资源、条件设施资源,又能方便低年级学生就读。通过合理的办学点的设臵,建立教学网络,合理搭配教育资源,既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又方便低年级学生就读,减轻群众负担。

(四)加强校际联合,组建教育网络,共享教育资源。

9 各乡镇在布局调整规划中,要有整体意识,注意构建学校教育的网络结构。中心学校辐射完小,完小辐射初小,初小辐射办学点,学校间共享优质师资、办学条件等资源,让现有的教育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应有的作用。对音体美等小学科的“走教”教师,要予以交通补助。在乡镇结合部,县上教育行政部门要统一规划,安排部分村庄学生跨乡镇就近上学,方便就读。

(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一是 继续巩固和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健全中小学布局调整投入的保障机制,将中小学布局调整所需资金纳入财政预算,足额安排和落实地方配套资金。乡、村两级要继续依法履行相应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责任,积极筹措教育经费,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二是县财政应及时足额拨付专项资金和配套资金,确保项目工程按时按质完成。三是积极鼓励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自愿无偿地向学校捐赠财产,以尽快按规划完成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六)加强统筹领导,强化政府行为。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必须加强领导,强化政府行为。一是县成立布局调整工作领导小组,加大工作力度 ,

10 组织协调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明确各乡镇各部门一把手是本乡镇本部门教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县考核办将乡镇和有关部门的教育工作纳入考核范畴,作为党政主要领导年终考核的一项重要考核内容,并作为对领导干部进行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二是各乡镇及有关部门要把基础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结合本乡镇本部门实际,按职能分工,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切实把全县基础教育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地位来抓。

第四篇:农村教育调研报告

重庆交通大学财经学院xxxx级会计x班xxxx

学号:xxxxxxxx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已有着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党和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而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黄金时期,因此打好小学教育的基础,对今后中学、大学的学习都将起到重大的作用。但农村的教育条件、教学水平等在总体上都低于城镇小学,因此,农村的义务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便显得极其重要。同时发展农村教育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因此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和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必须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充分发挥农村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从几年来的情况看,政府对义务教育越来越重视,投入也是越来越多,以实施了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使农村小学教育发生了整体的变化。首先是在教学的硬件设施上,一改过去破旧的拼凑起来的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是配套的全新桌椅,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备。其次是学校的师资队伍有所壮大。虽然农村教育现已取得一些可观的成就,但长期以来,农村教育与城镇教育都是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的,目前农村的小学教育仍存在许多弊端。

1、 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规模小,设施落后。

(二)教师队伍严重缺少,师资薄弱。

(三)小学学校减少,造成学生上学不便。

(四)家庭教育制约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五)网络影响严重。

2、 关于农村教育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增加教育投入,拓宽教育经费筹措渠道。保证农村税费改革教育转移

支付资金全部用于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改善上。同时,通过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将所筹资金全部用于农村教育的发展。此外,要健全农村教育经费的监督保障机制,实行农村教育经费财务公开制度,以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能够合理使用。同时彻底清查、纠正农村义务教育经费被挤占、截留、挪用的行为。加大力度改革农村小学的基础设施,改善学习环境住宿条件等,同时完善相应的地区入学教育制度。

(二)强化农村师资队伍建设。(1)、考虑农村学校区域广、生源分散、班

级少、平行班少等特点,根据农村教育发展实际需要核定农村学校教师编制,尤其是边远地区,要从方便农村适龄儿童入学出发合理布局校点和核定教师编制。健全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认证制度,切实保证农村学校教师足编。(2)、提高代课教师准入标准,切实加强培训,提高代课教师水平和质量,提高农村学校代课教师待遇。(3)、要依照国家、省、市文件精神,兑现对农村老师职称补贴;同时,要适当考虑偏远山区农村教师的补贴,鼓励教师在农村安心工作。(4)、要坚持实行城乡教师交流制度。农村学校每年必须保证一定数量农村教师进修培训,合理安排城区学校名师、高级教师、骨干教师到农村学

校支教,采取更加优惠政策鼓励城区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严格控制农村骨干教师流向城区学校。(5)、要加强农村教师培训,通过校本研修、定期培训、外出考察、实践探索等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加强家长与学校的交流。(1)、学校须常设家长接待日(即开家长会),

专门接待来访家长,在某些问题上进行交流、沟通,达成共识。(2)、教师要定期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以及学生在家里的表现,与家长在教育学生上达成一致,从而因材施教。

(四)加强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首先,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各司其职。学

校作为网络教学的主战场,应该大力加强中小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家庭和社会则应积极配合学校,开展教育工作。其次,建立健全网络立法,是网络发展健康有序。加强网吧管理,关闭不良网站,取缔违规网吧,禁止未成年的青少年学生进入营业性网吧,遏制网络污染的形成与传播,严惩网络违法犯罪,净化网络环境。再次,家长作为学生的监护人,应提高其网络安全意识和网络道德意识。在家期间,应把好学生上网的质量关,严格控制上网时间,多关心和了解子女的情况,帮助子女处理上网遇到的问题.最后需加强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防治网络“虚拟现实化”。

总的来说,在我国,广大农村是经济弱势地带。经济发展的缓慢、经济结构的不合理、观念的陈旧,以及教育事业管理中的疏漏,是导致农村基础教育缺失的最基本因素。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性教育,直接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因此,只有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接受条件的学校教育的现状,加强和牢固基础教育链条上的薄弱环节,才有利于农村小学走出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为日后祖国的繁荣富强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调研报告-农村教育

甘草店镇克涝村农村教育调研报告

摘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我国大力发展科教兴国战略的同时,教育人数及教学质量都有了空前的增长和提高。但是由于各地经济条件等各种原因的制约,教育逐渐形成了城村差异,城市教育要遥遥领先于农村教育。为此我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居民、实地调查的方式对甘草店镇克涝村的教育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本文综述了甘草店镇克涝村的教育概况,对当地教育存在的不足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克涝村是甘草店镇的一个东北部的山区村,群众居住分散,交通不便,该村南与蔡家沟村相邻,北与韦营乡相邻,西至三墩营村,东至唐家岔村,总耕地面积6512亩,总人口1377人,共353户,由11个村民小组组成,其中有57户193名低保户,五保户12户12人。 劳动力1050人,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146人,初中文化程度609人,小学文化程度281人,文盲、半文盲程度14人,16岁以上在校学生数为69人。

克涝村的教育现状:

一、经济投入问题

首先经济投入是义务教育发展最基本的物质保障, 但由于克涝村经济不发达, 无论政府还是家庭对农村教育的投入都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农村在教育设施和教育投入上的远远落后于城市。学生的总体水平低于城市的水平,不同的基础,却要面对相同的竞争,农村学生的竞争力低,只能退避三舍,另求他路,造成农村大学生的比重严重下降。当城市集中大批优势教育资源,从师资力量到教育设施,大办示范性高中时,农村学校却不得不面临着师资流失短缺、教学设备严重不足的困难。再加上我们的教育表现出了向精英化倾斜的趋势,逐步冷落低收入贫困群体。

其次发展农村教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农村教育的发展是经济的问题,也需要人才资源作保障、制度创新作

基石和先进的理念作支撑。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是我们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战略方针。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和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必须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充分发挥农村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农村教育发展离不开经济的支持,农村教育发展与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经济的发展水平基本上决定着当地农村教育的发展水平。在经济较发达地区, 农村教育发展还能得到相对充足的资金支持, 而在经济落后地区, 教育经费捉襟见肘, 只能靠收取学生的学杂费勉强维持, 举步维艰,其办学条件大多比较差,辍学率也比较高。可以说,经济因素是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第一要素。

二、思想认识不重视

农村发展的不平衡性,思想认识和教育观念的差异性也是千差万别的, 导致教育目的功利性太强,义务教育担负着提高民族素质和向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的双重任务。由于我国特殊的户籍制度及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异, 后者又被大大强化。考上大学, 跳出农门, 是农村孩子接受教育的最直接的目的, 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这一功能在农村特有的环境下显得苍白无力。农村教学质量差, 能进大学深造的寥寥无几, 大多数学生升学无望返回农村, 他们接受的基础教育与农村发展所需的各种专业知识相关程度不高。很多农民仍然认为知识无用,农民追求教育的动机, 来源于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在我国, 传统的小农经济仍是农村经济的主体, 生产机械化程度和科技含量还普遍较低, 农民缺乏对教育需求的动力。所以, 在学生掌握基本的读写算技能后,只要成绩不特别突出, 家长便会让孩子辍学外出打工。这些未成年人虽然挣钱不多, 但生活较自由, 这种生活对贫困的在校生和一些不愿刻苦学习的学生极具诱惑力, 这是学生辍学的又一重要诱因。64.5%的人认为读书不是人发展的必要途径,不是谋求生活的必要出路。不可否认,文化程度不高就不能成为首富,然而大部分低文化水平者在谋求发展的时候处处受阻。有人认为在学校只能浪费财力和青春, 不如趁着年轻赶紧拜师学艺, 或者托关系找个单位等, 急于给孩子寻找“出路”, 尽快挣钱增加家庭经济收入。14.3%的人认为上了高中已经是相当高的学历了,学到高中就好了,考大学没必要,上大学,太遥远,农村的孩子能上完高中就已经是不多的了。只有很少的人认为读书能塑造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读书会让人向往崇

高,使人心灵纯洁而富正义感,使人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此外,有更长远的思想安排自己的命运,更能适应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更能拥有美好的生活。赚钱不是生活的最终目的,幸福,快乐才是读书的追求。

三、教学质量问题

尽管九年义务教育在农村取得重大进展, 但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 教学质量不高。

首先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无法与城市相提并论, “黑板+粉笔”仍是最常用的教学手段, 实验仪器、图书等都严重缺乏。

其次农村教师大多是大专、中专毕业生, 还有一些未受过师范教育的、具有初中或高中学历的代课教师, 整体素质较低, 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农村教师的待遇低, 工资拖欠现象比较严重, 这也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热情, 导致部分教师教学不专心、责任心不够强。

再者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态度直接影响教育效果, 由于教学质量差, 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 认为自己上学没有前途, 产生辍学念头。部分学生成绩差, 在校受老师和同学的歧视, 在家得不到家长在学习上的帮助, 失去学习的信心。

四、社会环境因素

通过与社会上其他的投资相比,农村教育投资风险大、收益小, 由于农村地区教育质量、学习环境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 农村孩子经过十多年的苦读, 能如愿以偿地考入大学的凤毛麟角。农民对教育的投资热情减弱, 只想让孩子辍学务农或外出打工, 以便为家庭增加一部分收入。学生在学校所学内容与农村生产、生活关系不大, 回乡后无所擅长, 甚至不如未受高中教育的人, 高额的教育投资得不到回报。教育的社会作用在农村难以体现,农村人口具有很强的同质性, 教育改变生活的示范和刺激效应难以呈现。农村与外界沟通少, 相对封闭, 农民对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城镇居民优越的生活情况知之甚少, 即便有一些了解, 也会认为城乡根本就是两个世界, 没有可比性。因此, 他们比较的对象仍是农民, 因为大家文化水平相似, 生活条件和境遇相当。在农村, 勤劳致富改变境遇的例子比比皆是, 但知识改变命运的功能很难凸显, 而在城市的文化氛围中, 家长时刻感受着教育对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影响, 意识到向上流动的最主要途径就是受教育, 因而贫困的家庭也会让子女接受尽可能高水平的教育。考上大学的农村学

生, 大部分也是非重点院校或地方院校, 毕业后也多到中小城市甚至乡镇工作, 这意味着他们就业后的收入较低。因此, 社会上尤其是农民认为教育投资的收益不高。办学思想、办学模式、教育结构、教学内容和方法, 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脱离农村实际的倾向, 不能很好地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村教育实际上是普通教育和以升学为主线的金字塔型结构体系。教育功能单一, 偏重于向高等院校、经济发达地区输送人才, 轻视了为本地区发展培养急需人才。因此不少落后地区的农村变成了城市和发达地区的人才来源地。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严重脱离的现象在广大农村地区非常突出, 不仅严重影响了有限的教育投资的效益, 而且严重损害了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本。

对上述问题的思考见解:

据调查的情况,当地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我们要首先加大农村教育资源、资金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源、资金不足的状况。

首先要成立一个调查小组,查清乡村学校的负债状况以及教师的工资问题,对因负债建校舍的,要通过财政拨款支付,使学校能较好地运转。

其次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放宽私人投资办学,来补充政府投资教育的不足,建立一个机制对农村教育投资监督。

再次,教育管理权限下放学校,增加学校的决策权,并向学校提供良好的办学环境;对农村教师问题要切实做好改变教师的素质,加大师资力量并进行良好的培训,提高师资水平,建立良好的师资队伍,对不合格的民办教师给予辞退,招收有大专学历的毕业生回乡任教,同时对教师的福利等问题要根据实际给予改善。

最后是加大农村教育资源分配,当地政府应该把农村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分配资源时着重加大农村教育的经费,为农村教育提供土地资源和其它的设备。

参考文献

[1]“完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保障机制”课题组,张少春,王晔,吕炜,朱昌发,吕嘉. 正确分析当前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保障机制的现状与问题[j]. 财政研究, 2008,(09)

[2]彭智勇. 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j]. 教育前沿(综合版), 2010,(z1)

上一篇:管理岗位聘书范文下一篇:教师培训总结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