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制造技术课程大纲

2022-09-20

第一篇:再制造技术课程大纲

《汽车智能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20242024

课程英文名称: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of

Vehicle

课程总学时:24

讲课:24

实验:

0

上机:0

适用专业:车辆工程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9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车辆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工业4.0智能制造在汽车生产中的应用,通过相关章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汽车智能制造理论、智能制造工艺、智能制造设备、智能管理系统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能够学习到汽车生产制造中的前沿思想和技术,紧紧的把握汽车生产制造的发展方向。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智能制造在汽车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包括:智能制造在机械加工、冶金及塑料成型的应用;智能制造在发动机箱体、连杆、曲轴及装配中的应用;智能制造在底盘悬架、轴类、制动系统、车轮及装配中的应用;智能制造在车身冲压、装焊、涂装中的应用;智能制造在总装中的应用。重点掌握制造设备、工艺及其管理系统。使学生能够掌握工业发展的前沿知识,具备将前沿技术与汽车实际生产过程相结合能力。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以讲授教学为主,包括对主要原理和理论的讲解,对重点和难点问题,采用实例教学、启发式教学,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并增加学生的互动环节,如分组讨论并进行讲解,课堂提问等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课堂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结合本课程内容特点,以多媒体教学为主,通过电子讲义展示智能制造相关的内容、视频及图片,使学生能够直观的学习工业4.0的智能制造,避免教材内容晦涩,不直观的缺点,提高课堂信息量及学生学习效率。

(四)对选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必须在完成先修课程之后进行。本课程主要的先修课程有: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制造工艺学。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对课堂所讲授的重要知识点,在课堂上安排习题或者思考题,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对习题或思考题的讲解,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目标:重点考核学生对智能制造的理解及智能制造在汽车生产中的应用。

3.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出勤情况等)占30%,期末成绩占70%(期末成绩以小论文或者课堂测试的方式进行)

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等级给出最终成绩。

(七)参考书目

《智能制造》,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编,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2016

《智能制造之路:数字化工厂》,陈明等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智能制造:关键技术与企业应用》,谭建荣等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汽车制造工艺及装备》,丁柏群等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14

二、中文摘要

课程围绕汽车智能制造的相关知识展开,涵盖了智能制造在汽车发动机、底盘零部件、车身制造、总装等方面的应用,通过课堂讲解及演示,使学生学习智能制造在汽车未来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智能制造的认识和理解。

三、课程学时分配表

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

讲课

实验

上机

1

汽车智能制造概论

2

2

2

汽车零件智能制造基础

4

4

2.1

机械加工

2

2.2

冶金及塑料成型

2

3

汽车发动机智能制造

6

6

3.1

箱体类零件制造

2

3.2

连杆、曲轴制造

2

3.3

发动机装配

2

4

汽车底盘智能制造

4

4

4.1

底盘零部件制造

2

4.2

底盘总成装配

2

5

车身智能制造

6

6

5.1

车身冲压

2

5.2

车身装焊

2

5.3

车身涂装

2

6

汽车智能总装

2

2

合计

24

24

四、大纲内容

第1部分

汽车智能制造概论

总学时2学时

讲课

2学时

实验0学时

上机0学时

具体内容:

1)汽车智能制造背景和内涵

2)汽车智能制造基础

3)汽车智能制造的发展路径

点:

汽车智能制造基础设备,自动化在汽车行业的应用,信息化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

点:

汽车智能制造的理论基础

习题内容:

如何描述智能化技术?

第2部分

汽车零件智能制造基础

总学时4学时

讲课

4学时

实验0学时

上机0学时

第2.1部分

机械加工(讲课

2学时)

具体内容:

1)智能制造在铸造、锻造中的应用

2)智能制造在冲压、焊接、切削中的应用

点:

智能铸造系统,智能切削技术的设备及加工过程

点:

智能切削技术的原理

习题内容:

智能切削技术可以应用于汽车哪些零部件的加工?

第2.2部分

冶金及塑料成型(讲课

2学时)

具体内容:

1)智能制造在冶金中的应用

2)智能制造在塑料成型中的应用

点:

智能化设计在钢铁冶炼中的应用,3D打印技术在塑料成型中的应用

点:

钢铁冶炼中管控架构及物理架构

习题内容:

智能化钢铁冶炼有哪些优势?

第3部分

汽车发动机智能制造

总学时6学时

讲课

6学时

实验0学时

上机0学时

第3.1部分

箱体类零件制造(讲课

2学时)

具体内容:

1)数控技术在箱体加工中的应用

2)柔性生产线在箱体加工中的应用

点:

柔性生产线的组成,数控技术加工箱体的具体方式

点:

柔性生产线的原理

习题内容:

柔性生产线与传统生产线的主要区别?

第3.2部分

连杆、曲轴制造(讲课

2学时)

具体内容:

1)智能制造在连杆加工中的应用

2)智能制造在曲轴加工中的应用

点:

曲轴、连杆加工中的智能制造设备,工艺及流程

点:

曲轴线自动监控管理系统的基本原理

习题内容:

连杆的智能制造设备有哪些特点?

第3.3部分

发动机装配(讲课

2学时)

具体内容:

1)发动机装配线智能管理

2)发动机装配线智能设备

点:

发动机混流装配线的智能管理,智能检测装配系统

点:

发动机混流装配线管理策略

习题内容:

发动机装配线智能设备有哪些?

第4部分

汽车底盘智能制造

总学时4学时

讲课

4学时

实验0学时

上机0学时

第4.1部分

底盘零部件制造(讲课

2学时)

具体内容:

1)智能制造在悬架中的应用

2)智能制造在轴类中的应用

3)智能制造在制动系统中的应用

4)智能制造在车轮、轮胎中的应用

点:

减振器,弹簧的智能加工,轮胎的智能加工

点:

制动系统的智能加工

习题内容:

悬架智能加工设备有哪些?

第4.2部分

底盘总成装配(讲课

2学时)

具体内容:

1)底盘总成装配的自动化生产

2)底盘总成装配的智能设备

点:

底盘总成装配自动化流程,底盘总成装配主要设备及原理

点:

自动化生产的基本原理

习题内容:

智能制造如何应用在底盘总成装配过程中?

第5部分

车身智能制造

总学时6学时

讲课

6学时

实验0学时

上机0学时

第5.1部分

车身冲压(讲课

2学时)

具体内容:

1)计算机辅助冲压技术

2)模具智能制造工艺

点:

计算机模拟技术,计算机虚拟技术

点:

模块式冲压技术基本原理

习题内容:

计算机控制技术是如何提高冲压质量的?

第5.2部分

车身装焊(讲课

2学时)

具体内容:

1)焊接机器人

2)

装焊生产线

点:

装焊机器人组成及分类,装焊机器人在装焊线的应用

点:

装焊生产线机器人布局策略

习题内容:

装焊生产线机器人一般如何布局?

第5.3部分

车身涂装(讲课

2学时)

具体内容:

1)智能涂装材料及工艺

2)

涂装生产线智能控制

3)涂胶机器人

4)喷涂机器人

点:

水性涂装材料,柔性运输系统,生产线能耗控制

点:

涂装生产线的实时监控

习题内容:

智能生产线如何对能耗进行控制?

第6部分

汽车智能总装

总学时2学时

讲课

2学时

实验0学时

上机0学时

具体内容:

1)总装自动化

2)物流系统智能控制

点:

总装自动化设备及生产线布局,数字化物流配送系统及其设备

点:

数字化物流的信息监控原理

习题内容:

AGV系统的基本构成

第二篇:《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在学完了该课程后,对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夹具结构进一步了解的教学环节。通过该课程设计,使学生达到以下目的:

1. 初步掌握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方法,学会查阅有关资料; 2. 掌握设计机床专用夹具的基本原理的方法,提高结构设计能力。

二、相关教学环节安排

完成本课程教学后,并在本学期集中进行,时间为3周。

三、 课程设计主要内容

1. 制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2. 设计指定工序的专用夹具。

3.

具体内容

(1)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

1) 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画零件图

了解零件的性能、用途和工作条件; 对零件主要加工表面的尺寸、形状及位置精度、表面粗糙度以及设计基准等进行分析; 对零件的材料、热处理及机械加工的工艺性进行分析。

2) 拟订工艺路线

正确选择基准; 确定加工方法和划分加工阶段;安排加工顺序。

3)选定各工序所采用的设备,既要保证加工质量,又要经济合理。

4)确定指定工序的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差。

5)确定指定工序的切削用量。

6)计算代表性工序的单件工时。

7)填写工艺文件。

(2) 设计指定工序的专用夹具

1)准备阶段

分析指定工序的加工技术要求、工艺特点、毛坯情况、所用机床刀具加工余量及切削用量;收集有关设计制造同类型夹具的资料,吸收其中合理部分;

2)确定工件的定位方案

根据零件尺寸要求,分析需限制的第一类自由度,确定工件的定位方案和定位元件,制定夹具方案、绘草图和刀具的对刀、导向方式。

3) 确定夹紧方案。

根据零件的结构和所需的夹紧力,确定夹紧方案。 4) 确定夹具结构。

(3)绘制夹具装配工作图及零件图

四、课程设计要求

1.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1)制定一个成批生产的(或中批或者大批生产)、中等复杂程度零件(不少于10道工序)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2)填写工艺文件

(3)填写若干个工序卡

2.专用夹具设计

(1)设计某道工序的一个专用夹具,画出符合要求的夹具装配图(由15~20个零件组成。

(2)绘制夹具中两个零件的零件图。

3.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该设计说明书要求在15页左右。

第三篇: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机械制图(1)

课程性质、任务:

职业技术基础必修课。工程图样被喻为“工程师的语言”,是工程技术人员表达思想和交流工程技术信息的重要工具,是工程技术部门必不可少的技术文件。本课程主要讲授用投影表示空间几何问题的理论、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制图技能和阅读、绘制工程图样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完成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打下基础。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1).学习投影法(主要是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应用;(2).培养空间想象能力;(3).培养阅读、绘制工程图样的能力;(4).培养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工作作风。 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本课程知识点包括画法几何的正投影理论、组合体、轴测投影;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机件的各种表达方法、标准件和常用件、零件图;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正确地阅读、绘制(仪器、徒手)简单机器零件图等内容。

学生学习完课程后,应掌握正投影的基本理论和作图方法;了解轴测投影的基本知识;)理解与掌握机械制图国家标准中的制图的基本规定、图样画法,能正确地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掌握用仪器和徒手绘图的技能;会查阅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手册和零件手册;掌握螺纹及螺纹紧固件、齿轮的画法与规定标记,了解键、销、弹簧、轴承的画法与规定标记;应用所学投影理论、机械制图国家标准、零件图的相关知识、已培养起来空间想象能力,正确地阅读、绘制简单机器零件图。所绘图样应做到:投影正确,尺寸完整、字体工整、图面整洁,符合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建议学时范围:

48学时-56学时 建议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为考试,采用闭卷笔试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1.《机械制图》第2版,刘小年、刘振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1 2.《工程制图习题集》第2版,汪勇、王和顺,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3.《AutoCAD 2006工程绘图教程》第2版,汪勇、张全、陈坤,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4.《AutoCAD 2006 工程绘图上机指导》第2版,徐红、汪勇,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先修课程名称:

无特别要求 其它说明:

二、课程名称:机械制图综合训练

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实践课。机械制图综合训练是培养学生应用已学基本理论、方法,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对学生绘图和识图能力的一个综合培训,强化制

第 1 页

图技能和阅读、绘制工程图样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完成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打下基础。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测绘15件左右零件的部件。该部件应包含典型零件(轴套类、盘盖类、箱体类等)及标准件和常用件( 螺纹连接、齿轮)等。 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本课程知识点包括了解和分析测绘对象,根据所给装配示意图与装配体,了解装配体的用途、性能、工作原理、结构特点,熟悉拆装顺序;阅读零件图;画出符合国家标准《机械制图》和《技术制图》规定的装配图;用计算机绘制零件图或装配图。学生学习完部件测绘后,应了解、使用测绘工具和仪器;掌握用徒手、AutoCAD绘制机械工程图样绘图的技能;会查阅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手册和零件手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与技能,正确地阅读、绘制(仪器、计算机)一般复杂程度机器的零件图和装配图。 建议学时范围:

20学时-30学时。 建议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为考查,提交测绘图纸。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1.《机械制图》第2版,刘小年、刘振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1 2.《工程制图习题集》第2版,汪勇、王和顺,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3.《AutoCAD 2006工程绘图教程》第2版,汪勇、张全、陈坤,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4.《AutoCAD 2006 工程绘图上机指导》第2版,徐红、汪勇,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5.《机械制图综合训练》指导书,校内自编 先修课程名称:

机械制图(1)、机械制图(2) 其它说明:

三、课程名称:互换性与公差配合

课程性质、任务:

必修职业技术技术基础课,是联系设计系列和工艺系列课程的纽带,也是架设在基础课、实践教学课和专业课之间的桥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互换性、标准化与测量的基本知识,为学生今后能正确应用公差与配合标准和掌握测量基本技能打下基础。 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本课程系统地论述了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分析介绍了我国公差与配合方面的有关标准。课程内容包括绪言、圆柱公差与配合、长度测量基础、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光滑极限量规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互换性、标准化、与计量的基本概念,使学生在设计时初步具有从这方面考虑问题的能力;能正确理解有关标准的基本术语及其定义,懂得其基本内容和特点,使学生初步学会合理选用公差与配合的原则和方法;了解几何参数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第 2 页

初步学会测量几何参数的基本技能,初步具有正确使用通用计量器具的能力。 建议学时范围:

32学时-36学时 建议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为考试,采用闭卷笔试。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1.《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第4版,廖念钊主编,中国计量出版社,2006.02 2.《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基础》,孔庆华、刘传绍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09 先修课程名称:

机械制图、机械原理及零件设计。 其它说明: 无

四、课程名称:机械制图(2)

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职业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阅读、绘制(仪器、计算机)装配图,并能用CAD从事工程设计及应用。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完成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本课程知识点包括读画装配图拆画零件图、计算机绘图基础、AutoCAD二维绘图、AutoCAD绘图设置与绘图辅助、图块与属性、工程标注、三维绘图与图形输出等。学生学习完课程后,应能绘制和阅读机械零件图和简单装配图,所绘图样应作到:投影正确,视图选择和配置较恰当,尺寸齐全,字体工整,图面整洁,且符合《机械制图》国家标准;了解计算机绘图的基本知识;)掌握AutoCAD绘图软件的基本知识、二维绘图方法和技能;能正确地使用AutoCAD进行三维建模;应用所学零件图、计算机绘图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地使用AutoCAD绘制工程图样。符合工程制图国家标准。 建议学时范围:

40学时-48学时 建议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为考查,采用大作业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1.《机械制图》第2版,刘小年、刘振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1 2.《工程制图习题集》第2版,汪勇、王和顺,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3.《AutoCAD 2006工程绘图教程》第2版,汪勇、张全、陈坤,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4.《AutoCAD 2006 工程绘图上机指导》第2版,徐红、汪勇,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先修课程名称:

计算机基础、机械制图(1)

第 3 页

其它说明:

五、课程名称:汽车驾驶实习

课程性质、任务:

实习的性质:

实践选修 任务:

掌握汽车场地驾驶的基本技能。

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了解机件的认读、操作方法、上下车的姿势和方法等基本常识,在场地内能够掌握车辆的起步、前进、后退、行驶、变挡、转弯、调头、转8字、倒车进库等基本技能。 建议学时范围: 16学时 实习时间分配:

1、实习目的、实习意义、实习内容、实习要求、纪律要求和安全要求的讲解20分钟左右;

2、车辆的起步、前进、后退、行驶、变挡、转弯、调头、转8字、机件的认读、操作方法、上下车的姿势和方法1-2小时

3、倒车进库40分钟左右

4、在车上考核每人20分钟左右 建议考核方式:

实践操作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教 材:

1.四川省公路学会交通工程委员会培训部、成都市公路学会交通工程专业委员会合编,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材,1994年8月,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

1.李福来等,汽车驾驶员培训教材,1997年1月, 人民交通出版社

2.安全驾驶从这里开始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2005年1月, 人民交通出版社 先修课程名称:

无特殊要求

六、课程名称:汽车构造(上)

课程性质、任务:

本课程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职业技术基础课,是培养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及其基本工作原理的必修课。 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概念,了解基本工作原理,掌握汽车发动机总体构造,掌握曲柄连杆

第 4 页

机构、配气机构和进排气系统、汽油机燃料供给系、柴油机燃料供给系、汽油机点火系、润滑系、冷却系、起动装置等各机构和系统的基本组成、结构以及工作原理,了解汽车发动机新结构,新技术及其发展方向等。 建议学时范围: 42学时 建议考核方式: 考试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教 材:

1.陈家瑞,汽车构造(上册)(第3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1月 参考书:

1.臧杰、阎岩主编,汽车构造(上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08 , 2.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组编,汽车构造,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0, 3.鲁民巧主编,汽车构造,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09 先修课程名称: 汽车机械设计基础、汽车机械制造基础 其它说明: 1.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学习过程中,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利用实物,挂图,模型以及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手段进行讲授,以提高教学效果。

2.汽车发动机的结构、类型很多,教学内容很多。因此,在教学中要针对专业的要求精选内容,重点讲授。

3.教学中要重视实践操作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考虑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汽车发动机结构的日新月异,可在进行教学的时期结合当时汽车发动机的一些新技术、新结构进行介绍,可对上述教学内容作少量的、适当的调整。

七、课程名称:汽车构造(下)

课程性质、任务:

本课程以汽车各总成及零部件的功能为主线全面而系统地讲授常见汽车底盘总成、零部件的作用、组成、工作原理、结构分析及调整等内容,了解现代汽车结构特点。本课程是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职业技术基础课,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及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提供基础知识。 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掌握汽车底盘各系统总成、部件的内容、功用、类型、要求(一般、特殊)、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汽车底盘各系统总成、部件的使用、保养、调整、故障分析等;要求学生能识读汽车或主要总成的装配图结构示意图,了解汽车及主要总成的装配关系,一般的技术要点和调整方法。 建议学时范围:

56学时

第 5 页

建议考核方式: 考试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教 材:

1.陈家瑞主编,汽车构造(下册)(第三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8 参考书:

1.臧杰 阎岩主编,汽车构造(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8 2.周林福主编,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12 3.细川武志(日)编,汽车构造图册,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1 先修课程名称: 工程力学、机械制图 其它说明: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学习过程中,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利用实物,挂图,模型以及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手段进行讲授,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课程名称:汽车机械设计基础

课程的性质、任务: 课程性质:

职业技术基础必修课。 任务:

通过课程学习,应使学生以汽车这一复杂机械为例,学习机械原理及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汽车典型零部件的机构分析、选用和设计的基本方法,初步具有对于汽车上一般机械装置,能按照其使用要求进行典型汽车机械装置的选型、布置和总体方案设计的初步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学习后续汽车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今后从事机械工程技术工作提供基础知识。 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了解汽车机械的组成及相关概念;机械设计的基本过程和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要求。理解机构结构分析的内容和目的;机构的组成、运动副的概念和分类;掌握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机构自由度计算。了解滑动轴承、滚动轴承的类型、特点、组成、结构和应用场合。掌握滑动轴承、滚动轴承选材、滑润方式和滑润装置的应用。掌握滚动轴承的代号及类型选择和滚动轴承与滑动轴承的比较。重点: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的比较、特点及应用场合;滚动轴承的代号及类型选择(滚动轴承的受力分析、应力变化情况及其失效形式、滚动轴承的寿命计算),了解车用联轴器、万向节、离合器与制动器的类型、特点、组成、结构和应用场合。理解螺纹联接、紧固联接、弹簧的主要类型、材料和精度,各自特点及应用场合(如:发动机缸盖螺栓);掌握单个螺栓联接及螺栓组的计算方法。了解平面铰链四杆机构的组成、基本要求及其应用,理解滑块的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及其应用;理解平面四杆机构基本性质,理解连杆机构的组成(如:汽车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发动机罩盖、行李厢盖、汽车雨刷的四杆机构)。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类型的判断。重点:

第 6 页

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类型的判断。掌握极限位置、行程速比系数、急回特性、传动角、压力角、死点位置等基本概念。了解凸轮机构的组成、应用、分类、运动过程及运动参数,了解凸轮和滚子的材料及结构,理解凸轮表面典型线性。理解凸轮机构的类型应用和特点。重点:根据工作要求和使用场合选择凸轮机构的类型及凸轮机构的特点(如:发动机配气凸轮轴、分电器凸轮)。了解带传动的类型、特点和应用,理解带传动的张紧和维护,了解带传动弹性滑动和打滑的区别,了解链传动的结构、特点、应用及运动特性。掌握汽车用各种传动带的标记和应用。重点:汽车用各种传动带的标记和各种传动带在汽车中的具体应用及计算(汽车上常用的齿型皮带和多楔型皮带简介、曲轴前端带传动、正时链传动),了解齿轮传动的类型和特点,了解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性,理解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条件,理解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根切现象、不根切的最少齿数、变位齿轮和齿轮模数的概念。了解斜齿圆柱齿轮齿面的形成与啮合特点,斜点圆柱齿轮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斜点圆柱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理解锥齿轮概念、齿轮参数及应用;了解蜗杆传动的应用、分类及其特点,了解轮系的概念、分类及功用。理解渐开线的形成、性质和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掌握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和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重点: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几何尺寸计算、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和圆锥齿轮强度计算。 建议学时范围:

64学时 建议考核方式:

建议考试考核,课程成绩可以计入考勤成绩和平时作业成绩,其中考试成绩至少占70%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1.卢晓春主编,汽车机械基础(上、下册) 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参考书:

1.孙恒主编,机械原理教程,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1第2版 2.申永胜主编,机械原理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1第1版 3.濮良贵主编,机械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第7版 4.杨可桢等主编,机械设计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第1版 先修课程名称

机械制图、金工实习、互换性与测试技术、工程力学 其他说明

1、课程内容上偏重汽车采用机械零件的结构特点,选用原则或应用场合及要求,汽车常用机构传动设计基本要求和原理。加强对学生使用机械手册的应用能力的培养,汽车常用机械零件、常用机构传动相关设计计算方法的应用。

2、在教学手段上应注重汽车机械工程实例与课程内容相结合,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演示机构运动仿真、校核等。通过教学录像、专题讲座、参观、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第 7 页

3、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各章节应布置相关习题或课外作业练习,提倡学生多思考,多联系实际。

4、本大纲仅明确了该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体系及目的要求,对于三个教学单元及各单元内各章的教学顺序未作要求。

九、课程名称:汽车电子及电器设备

课程性质、任务:

本课程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职业技术课,它主要研究汽车电器、电路及汽车电控技术,汽车电器历来是汽车上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电子技术在汽车上日益广泛、深入应用的今天,本课程对汽车设计、制造、应用、维修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汽车电器及电子设备的故障诊断、维修知识与技能的必修课。 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通过学习,学生能对汽车电器各零部件如发电机、启动机、点火系等各总成的构造要熟悉了解,掌握其中重要部分的结构,进而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再对汽车电路及电子控制方式进行认识,掌握其中重要的知识点,最后能应用所学知识与汽车构造及维修结合,能对汽车电器设备进行故障诊断及维修。 建议学时范围: 56学时 建议考核方式: 考试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教 材:

1.胡光辉主编,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检修,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 参考书:

1.刘振闻主编,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年 2.孙仁云、付百学主编,汽车电器及电子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 先修课程名称: 汽车构造、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其它说明: 该课程应用性强,讲解中应与生产实践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十、课程名称:汽车发动机制造工艺

课程性质、任务:

本课程是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必修课;本课程任务:使学生弄清楚发动机及汽车的生产过程,为学生毕业后到发动机、汽车制造企业及相关企业工作奠定基础。 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典型零件机械加工方法、尺寸链分析计算、汽车装配工艺等有关知识,了解夹具设计、工艺文件编制、装配尺寸链建立等知识;使学生理解

第 8 页

从机械加工工艺观点去分析和评价汽车、发动机零部件(总成)的结构工艺性,了解汽车先进制造技术,了解汽车零件毛坯成型工艺。 建议学时范围: 32学时 建议考核方式: 考查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教 材:

1.韩英淳,汽车制造工艺学(第二版),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07 参考书:

1.王宝玺主编,汽车制造工艺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09 2.曾东建主编,汽车制造工艺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01 先修课程名称: 机械制图、汽车机械基础、汽车工程材料 其它说明: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若有条件,可以先去汽车、发动机制造企业参观实习,使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 十

一、课程名称:汽车工程材料

课程性质、任务:

性质:本课程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一门职业技术课。

任务:是使学生对汽车零部件选用的材料及其加工工艺进行系统、全面的了解,掌握各种汽车材料的性能,合理使用材料,并能根据汽车零件的工作条件正确选用材料。课程涵盖各种材料的基本特征及选择材料与使用材料的原则和方法;各类构件、零件及工模具对所用材料的性能要求;性能特点及热处理工艺分析;抓住材料的成份—组织—性能这一主线,阐明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衍变过程,进一步揭示发挥材料性能潜力的途径,以达到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在技术和经济合理的前提下,使材料的使用性能与产品的设计功能相适应。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依据汽车零件的使用性能、工艺性能和经济性选用适当的材料,并了解常用机械零件的选材。 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现代汽车将各种各样的机械工程材料、装饰材料、石油化工产品等聚于一身,各种新材料及加工技术也在汽车上集中体现。因此,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学生必须了解这些材料及其加工方法,为后续专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重点掌握汽车运行材料、钢铁材料及其在汽车上的应用,非铁金属及其在汽车上的应用,非金属材料及其在汽车上的应用,汽车金属加工及汽车新型材料;了解各种汽车材料的类型、性能及应用;结合汽车工业的发展,一般了解国内外新型汽车材料的应用和发展趋势,以求与行业发展同步。课程以知识必需、够用为原则,突出实用性,注重汽车材料的应用及汽车零件的选材,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基本具备能根据产品具体要求按照选材原则对零件进行选材和对其加工过程进行设计的能力。 建议学时范围: 32学时

第 9 页

建议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教 材:

1.王大鹏等主编.汽车工程材料.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11(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规划教材,ISBN:9787111313878) 参考书:

1.郑明新.工程材料.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王笑天.金属材料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3.吴承建等.金属材料学.冶金工业出版社

4.王大鹏、 王秀贞. 工程材料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先修课程名称:

《汽车构造(上)》、《汽车构造(下)》、《金工实习(冷加工)》、《金工实习(热加工)》 其他说明:

1.重点结合汽车构造的各部分总成和重要的零件讲述构件用钢、机械零件用钢、工具钢、铸铁等的选材原则。对特殊性能钢、陶瓷材料、复合材料等作为一般掌握。掌握材料合金化原理、合金元素对钢相变、组织、性能影响的一般规律。要求掌握常用钢、铸铁、有色金属等材料的牌号、成份、热处理规范、组织、力学性能和用途;能够根据汽车构件、零件的使用条件,具有合理选用材料,正确确定热处理技术条件的知识;并能对材料产品质量作初步分析,提出消除或预防热处理缺陷的措施。

2.本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可结合以多媒体来进行讲解,注意用新的信息来补充授课内容。 本课程在系统的学习了《汽车构造(上)》、《汽车构造(下)》之后开设效果更佳。

3.每章讲授完毕后应配合本章的重点、难点内容布置适量的思考题,供学生进行全面复习。

十二、课程名称:汽车文化

课程性质、任务:

本课程是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职业技术课,主要传授学生汽车发展史、汽车运动、各大汽车品牌、标识等知识,培养学生对汽车的兴趣,增加学生对汽车的了解。 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了解世界汽车和中国汽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熟悉世界著名公司和中国主要汽车公司的发展概况、,熟悉各大汽车公司的品牌和标识,熟悉汽车发展史上出现的著名人物,了解汽车发展史中出现的奇闻轶事,掌握汽车的基础知识,了解汽车运动的发展和起源,了解未来汽车的方向。 建议学时范围: 32~40学时 建议考核方式: 考试

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教 材:

1.宋景芬,汽车文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01

第 10 页

参考书:

1.郎全栋,汽车文化,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先修课程名称: 无特别要求 其它说明: 本课程内容较多,因此,教学中要要抓住重点内容进行讲授,要求自学与课堂教学结合。

十三、课程名称:运筹学

课程性质、任务: 本课程是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一门职业技术必修课程。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应了解运筹学对优化决策问题进行定量研究的特点,理解线性规划及其对偶理论、整数规划、图和网络、决策分析等分支的基本优化原理,掌握其中常用的模型和算法,具备一定的建模能力。 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了解运筹学、线性规划模型的特点;理解线性规划最优化原理、单纯形法原理和对偶理论;掌握单纯形法及其矩阵描述、人工变量法、对偶单纯形法、灵敏度分析和运输问题的求解,能够对简单问题建模;重点掌握单纯形法原理和步骤、对偶性质、灵敏度分析、产销平衡运输问题的表上作业法;难点为单纯形法矩阵表示和互补松弛定理的运用;自学:改进单纯形法、产销不平衡的运输问题及其求解方法、运输问题的应用。理解分支定界法原理和步骤;掌握指派问题的解法,会利用0-1变量为某些整数线性规划问题的建模;重点掌握分支定界法的原理和指派问题的求解;难点是0-1规划建模。理解图与网络的基本概念,掌握最小树、最短路、的内涵及其解法;重点掌握Dijkstra法、最小生成树解法;自学:最大流、最小费用最大流问题、中国邮递员问题。理解决策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类型;掌握不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方法;自学全情报价值(EVPI) 建议学时范围: 48学时 建议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教 材:

1.焦永兰,管理运筹学,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参考书:

1.徐玖平,胡知能等,运筹学(I类),科学出版社,2004; 2.胡运权,运筹学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先修课程名称:

高等数学 其他说明

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环节增强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把握,结合实际问题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 11 页

十四、课程名称:汽车构造实习

课程的性质、任务 课程性质:

实践必修 任务:

通过对汽车整车及各总成零部件的拆装,了解现代汽车结构特点。熟悉汽车各总成的连接关系,掌握各总成的拆卸、装配、调整的方法和步骤,了解汽车发动机、电器和底盘的构造原理,掌握拆装工具的正确使用,进一步巩固汽车构造知识。同时具备对全车进行解体的操作技能。 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实习前学生应全面复习汽车构造的相关内容,预习汽车实习指导书。实习期间应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定。

1、汽车总体结构认识实验

掌握汽车整车各系统在整车上的布置形式;了解汽车各主要总成件的相互位置关系;

2、发动机总成及部件拆装实验

掌握汽车发动机基本构造与工作原理,应学会使用拆装工具及设备,能独立完成汽车发动机整机拆装与调整实验和柴油机喷油泵和输油泵的拆装实验。

3、汽车底盘总成及部件拆装实验

掌握汽车底盘各系统总成、部件的典型结构和工作原理,应学会使用拆装工具及设备,能独立完成离合器拆装实验、变速器拆装实验、驱动桥拆装实验、减振器拆装实验、转向器拆装实验和制动器拆装实验。

4、汽车电器部件实验

掌握汽车电器各零部件、总成的构造、原理,应学会使用拆装工具及设备,能独立完成汽车发电机、启动机拆装及检测实验、汽车整车电路认识及车上电器故障检查分析实验。

5、汽车整车拆装实验

掌握汽车整车解体的步骤和操作方法;汽车拆装用工具、设备的操作与使用方法。了解汽车总装的工艺、顺序、操作方法及要求;严格遵守指导教师的要求,按操作程序进行汽车整车拆装。 建议学时范围:

40学时 建议考核方式:

建议课程成绩从以下三部分考查:考勤成绩占10%,实习过程表现成绩占30%,实验报告成绩占60%。上述三项成绩若其中一项为零分,则本门课程成绩计零分。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教 材:

1.臧杰、阎岩主编,汽车构造实习指导,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01 参考书:

第 12 页

1.臧杰主编,汽车构造,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8 2.陈家瑞主编,汽车构造(第四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8 其他说明

1、本课程先修课程为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汽车构造(上)、汽车构造(下)、汽车电子及电器设备

2、本课程是一门进行实物拆装、结构认识的课程,在学习过程中,主要是利用实物,进行教学,同时加以适当的理论讲授。

3、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锻炼学生吃苦耐劳、不怕脏的精神。同时锻炼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考虑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汽车结构的日新月异,可在进行教学的时期结合当时汽车的一些新技术、新结构进行所拆实物的选择,并可对上述教学内容作少量的、适当的调整。 十

五、课程名称:车身结构与设计

课程性质、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车身的基本结构,掌握汽车车身设计中涉及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汽车车身设计的基本过程和设计规范。本课程是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职业技术基础必修课,为学生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提供基础知识。 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了解汽车车身的发展历史及其演变过程,要求学生掌握汽车车身的基本结构,了解车身构件设计的一般方法,了解人体工程学在车身设计中的应用,了解汽车的通风、采暖与制冷的基本知识。掌握汽车车身设计的基本过程和设计规范,培养对车身造型的审美意识。 建议学时范围: 48学时 建议考核方式: 考试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教 材:

1.黄天泽、黄金陵主编,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12。 参考书:

1.马学高主编,汽车车身结构与修复技术,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8。 2.程正,马芳武编著,汽车造型,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5。 3.俞志豪,王祖铭主编,机械产品造型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10。 4.高敏主编,产品造型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10。 5.谷正气主编,轿车车身,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10。

6.周一鸣主编,车辆人机工程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12。 7.杜子学主编,汽车造型,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7

第 13 页

先修课程名称: 汽车构造(下),汽车机械设计基础

十六、课程名称:仓储管理

课程性质、任务:

本课程是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一门职业技术必修课程。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仓库建设规划、库存管理、仓储机械设备、仓库验收、仓库保管、仓库成本管理、仓库特种货物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初步具备这方面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并得到仓储管理有关的基本技能训练。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仓储管理的基本知识,理论,概念和方法。为学生以后深入学习,研究仓储管理和从事实际工作奠定基础。 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了解仓储管理的基本概念,商品验收入库的基本流程,商品出库与发运的过程,仓库商品的保管与养护的方法;理解仓库管理合理化与绩效管理意义;掌握仓库建设规划、库存管理、仓储机械设备、仓库验收、仓库保管、仓库成本管理、仓库特种货物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运用所学知识能够对仓库的成本进行核算与控制。 建议学时范围:

32学时 建议考核方式:

开卷考试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刘莉主编,仓储管理实务,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1 参考书:

1.邬星根主编,仓储与配送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李永生、郑文岭主编,仓储与配送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郭元萍主编,仓储管理与实务,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先修课程名称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须学习物流机械与设备 其他说明

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可通过课后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增强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把握,结合实际问题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十

七、课程名称:车身制造工艺

课程性质、任务: 性质:本课程为汽车专业的职业技术课。

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汽车车身制造过程,熟悉车身制造的四个环节,包括冲压、装焊、涂装、内饰工艺,以及这四个工艺的工艺特点,工艺方法,工艺参数,工艺规范及其典型的工艺装备等基本内容。为从事汽车车身的设计制造、研究、教学和实践应用奠定基础。

第 14 页

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掌握汽车车身生产的四大工艺。掌握冲压工艺的基本知识以及车身的冲压与生产,了解车身的材料;对车身的装焊工艺、点焊设备以及装焊夹具与辅具等要熟练掌握;熟练掌握车身的涂装工艺及车身的内饰工艺,了解涂装材料和内装材料;对机器手、机器人的应用要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掌握汽车总装的基本流程。 建议学时范围: 32学时 建议考核方式: 考试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宋晓琳编著,《汽车车身制造工艺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 先修课程名称: 《车身结构与设计》 其它说明: 本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可结合以多媒体来进行讲解,注意用新的信息来补充授课内容。 本课程在系统的学习了《车身结构与设计》之后开设效果更佳。

每章讲授完毕后应配合本章的重点、难点内容布置适量的思考题,供学生进行全面复习。

十八、课程名称:汽车检测诊断技术

课程性质、任务:

本课程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一门职业技术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汽车各总成的常见故障的故障原因、部位和解决办法,掌握汽车各检测项目的检测规范、方法和步骤,能够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或相关标准,使用相关的检测设备,进行项目检测,并提供较为准确、可靠的技术数据,并分析汽车故障原因、故障部位和提出解决办法的能力。 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教学内容主要分为汽车技术状况检测与故障诊断两部分。汽车检测部分要求了解检测的基础理论,熟悉相关标准、汽车技术状况检测所使用的检测设备,掌握各种检测方法,能根据国家或行业相关标准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判断。汽车故障诊断部分要求了解诊断的基础理论,理解汽车各总成常见故障的诊断原理、思路、方法和步骤。应用检测结果分析故障原因、故障部位并提出解决方法。 建议学时范围:

48学时 建议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1.陈焕江,汽车检测与诊断(上册)(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普通高等教育交通

第 15 页

类“十五”规划教材 参考书:

1.孙成刚,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2.吴兴敏,汽车维修与诊断诊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GB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先修课程名称:

汽车构造、汽车运用工程

十九、课程名称:汽车专业英语

课程性质、任务:

本课程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职业技术课,是一门建立在英语基础知识之上,适应市场需要,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汽车专业知识和英语语言能力,解决与国际汽车市场接轨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实用性课程。它是为响应我国逐步与国际贸易接轨的时代要求,适应职场需求,而为学生量身定做的一门课程,是为培养学生能够阅读原版英文汽车维修保养手册,增强学生对于汽车故障诊断、维修知识与技能的必修课程。 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通过学习,主要使学生从学习性阅读转到应用性阅读,通过一定数量的专业英语文献阅读,掌握常见的汽车专业词汇和进口汽车维修保养手册的阅读和翻译,理解科技文章的语法结构、文体以及摘要的撰写方面的知识,最后要求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能从外文资料中获得专业需要的信息,能应用所学专业外语知识与汽车构造及销售、维修、保险等结合,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以及就业后在企业后续拓展空间。 建议学时范围: 32~40学时 建议考核方式: 考试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教 材:

1.吴金顺主编,汽车专业英语,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 参考书:

1.陈勇主编,汽车专业英语,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 2.邓贤贵,徐达主编,汽车专业英语,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年 先修课程名称: 汽车构造、大学英语 其它说明: 该课程应用性强,讲解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十、课程名称:物流机械与设备

课程性质、任务:

第 16 页

本课程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一门职业技术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物流机械与设备的分类、组成、技术特点、工作原理等基本概念和知识、初步认识它们的使用方法和管理要求。为学生以后深入学习,研究和从事物流机械与设备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了解物流设备在物流业中的作用,物流设备的分类及其物流设备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了解常见的包装设备的用途及其各自特点;掌握包装设备的应用范围及选择原则;了解集装单元化设备,掌握仓储设备的概念、作用及分类;能够对仓库设备进行配置与选择;熟悉装卸搬运设备的概念、作用及分类;了解起重设备,搬运车辆,输送机类设备,堆垛机类设备,装卸搬运设备的配置与选择。了解运输设备的概念、作用及分类;熟悉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管道各类运输设备; 了解流通加工设备的概述、分类;了解条码识别技术及设备(射频识别技术及设备;IC卡识别技术及设备;POS系统;GPS和GIS)。掌握物流设备配置、选择的总体原则、方法和步骤;物流机械设备的使用管理;物流设备的更新与技术改造;物流设备的经济管理。 建议学时范围:

32学时 建议考核方式:

开卷考试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教 材:

1.黎青松主编,现代物流设备,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年 参考书:

1.魏国辰主编,物流机械设备的运用与管理,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年 2.常红、孟初阳主编,物流机械,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年 3.秦同瞬等编,物流机械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年 先修课程名称:

运筹学、仓储管理 其他说明

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可通过课后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增强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把握,结合实际问题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十

一、课程名称:汽车车身焊接技术

课程性质、任务:

本课程是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必修课;本课程任务:使学生弄清楚汽车车身焊接的各种方法及焊接中的注意事项,为学生毕业后到汽车制造企业及相关企业工作奠定基础。 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了解电阻焊、气体保护焊、电弧焊接等操作方法,掌握焊接理论知识、焊接设备、焊装夹具结构与设计。 建议学时范围:

第 17 页

32学时 建议考核方式: 考查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教 材:

1.李远军主编,汽车车身焊接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09 参考书:

1.高元伟主编,汽车车身焊接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09 先修课程名称: 机械制图、汽车工程材料

二十二、课程名称:汽车运用工程

课程性质、任务: 性质:

本课程为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的职业技术必修课。 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获得:汽车使用条件及性能指标、汽车动力性、汽车使用经济性、汽车行驶安全性、汽车公害、汽车平顺性和通过性、汽车在特殊条件下的使用、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汽车诊断和汽车使用寿命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汽车使用性能的平价方法,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规律。本课程是汽车合理运用,汽车检测,汽车性能评价以及汽车设计的基础理。 课程基本要求:

了解汽车的使用条件及汽车运行工况;了解汽车操纵稳定性、通过性、平顺性;了解汽车的技术状况的变化以及使用寿命分析;了解更新理论,更新时刻确定以及总成互换修理的汽车寿命;了解汽车噪声。理解汽车技术状况与使用性能的变化,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原因与影响因素,以及汽车技术状况变化规律掌握汽车的使用条件及性能指标;掌握运行材料的合理使用;掌握汽车制动性评价指标;掌握汽车走合期、低温、高原和山区、高温、无路等特殊条件下的使用;掌握汽车使用寿命,汽车使用寿命评价指标;运用汽车的动力性、燃料经济性的基本计算方法计算汽车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 建议学时范围:

48学时 建议考核方式: 考试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1.高延龄主编,汽车运用工程,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年4月第四版 参考书:

第 18 页

1.汽车理论,余志生主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1月第四版 先修课程名称: 汽车构造 其它说明:

1、本课程系统性、实践性较强,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认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意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每章讲授完毕后应配合本章的重点、难点内容布置适量的思考题,供学生进行全面复习。

3、根据课程的特点,拟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二十三、课程名称:汽车测试技术

课程性质、任务: “汽车测试技术”是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是机械类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及实验技能之一。

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掌握汽车工程中最基本的测试理论及分析方法;掌握汽车上常用物理量的测试;培养学生用试验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和处理机械工程中技术问题打下较好基础。 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工程信号的时域,频域(重点)描述方法,理解测试装置的静、动态特性,以指导选择一个测试系统中的各个环节;掌握汽车上及常用传感器及测试装置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能根据或研究的要求选择和组成一较合理的测试系统。 建议学时范围:

32学时 建议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1.唐岚,汽车测试基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参考书:

1.黄长艺等,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 2.卢文祥,工程测试与信息处理,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3.施文康等,测试技术,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4.周生同,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5.王光铨等,机械工程测量系统原理与装置,机械工业出版社。 先修课程名称: 本课程涉及知识面较大,学习本课之前,建议修读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等课程。

第 19 页

第四篇:关于先进制造技术的再思考

摘要:若干年来,对先进制造技术有了进一步深入的理解。先进制造技术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现代制造工程。发展先进制造技术要突出两个重点,即超精密加工和精密成形技术;综合自动化和系统管理技术。自主开发和创新可能是与先进制造技术同等重要的另一个主题。

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美国根据本国制造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为增强竞争力和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提出先进制造技术(AMT)的概念以来,通过制订一系列的政策和实施计划,经过10多年的发展,首先在汽车、电子产品提高质量和可靠性、降低成本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效果,使整个制造业提升了国际竞争力,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与此同时,我国机械工业在制订"九五"规划和长远发展纲要时,充分考虑了国际上关于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动向和可能带来的影响,通过软科学研究、学术研讨、安排科研开发项目等,对发展先进制造技术在认识上更加深化,在工作上愈益主动,也取得明显的效果。

我们曾以"关于先进制造技术的几点思考"为题目,探讨过若干问题。时隔多年,有必要做进一步思考,探讨未来。

1 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

1.1 工程技术界以系统工程和工业工程的思想来审视先进制造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20世纪90年代初期,当先进制造技术的概念被引入以后,伴随而来的各种生产经营管理模式,JIT、MRP、MRPⅡ、并行工程(CE)、灵捷制造(AM)、精益生产方式(LP)等相继出现。专家们冷静面对这些新事物,明确提出:以提高制造业竞争力为目标的发展应用先进制造技术,必须在与之相匹配的制造模式内运作,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先进制造模式的特点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系统观念、工业工程(IE)为指导,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依托,精心组织,合理管理,达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缩短交货期的目的。美国以先进制造技术装备汽车工业的同时,在综合日本丰田生产方式的基础上,推?quot;精益生产方式",于汽车企业推广应用,很快达到了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的目标。

专家们进一步分析认为,各种先进制造模式虽然以不同形式出现,但基本上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以制造技术发展为基础,从20世纪50年代的高速切削开始,之后的多刀半自动机床、数控机床(NC)、计算机数控机床(CNC)、加工中心(MC)、柔性制造单元(FMC)、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另一类则以生产经营管理为中心,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成组技术(GT),之后的JIT、MRP、MRPⅡ、灵捷制造(AM)、精益生产方式(LP)、企业资源计划(ERP)等。这就使我们在面对各种繁多的技术层面时,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1.2 对先进制造技术内涵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最早介绍先进制造技术的内涵时,一般包含三个技术群:①主体技术群,包括产品、工艺过程、工厂(车间)设计、加工技术、装配、测试等;②支撑技术群,包括信息技术、控制技术、标准化等;③技术基础设施,包括质量管理、人员培训、用户服务等。不难看出,先进制造技术的内涵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先进制造技术以"制造技术"亦即工艺过程技术(process technology)为主体,把制造过程的设计、生产流程(车间)设计、加工技术、装配、检测等作为第一位的主体技术群,与传统?quot;以工艺为基础"有着惊人的相似。

第二,先进制造技术的三个技术群是生产过程的整体,是一项系统工程,也可以说是一项现代制造工程。从产品设计、制造过程、信息管理、质量控制,到用户服务、人员培训,环环相扣。不难看出,忽视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达到质量、成本、效率的整体目标。这种把市场、技术、经济、管理等融为一体的思想,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与过去各管一段,各自强调自己的重要性,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先进制造技术是动态变化的。反映在不同时期,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先进制造技术有其本身重点发展的目标和内容。为确保生产和经济效益持续稳步的提高,按照实际情况,采用不同水准的先进制造技术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经营模式,以追求最佳的技术经济效益。

1.3 发展先进制造技术引起了各级管理部门和工程技术界的重视

1994年以来,先进制造技术的有关内容被列入"九五"、"十五"期间多项国家科技发展计划中。科技管理部门在制订研究开发立项计划时,把先进制造技术作为与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并列的技术领域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开发和利用先进制造技术、工艺和装备,大幅度提高国产技术装备水平","加速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为发展先进制造技术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有关领导指出:我国工业化任务还远未完成,而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工程科技水平的落后,制约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也制约了工业化的步伐。

值得注意的是,把企业管理或者叫做系统管理技术作为发展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环节正式纳入了各级规划、计划之中。例如,机械工业系统在制订"十五"发展思路、目标及重点时,高层专家提出,机械行业先进制造领域的高技术产业构成为:①现代设计技术与软件;②先进制造工艺与装备;③综合自动化技术装置与系统;④现代管理技术与软件;⑤机电信息一体化产品。其结构对现代管理技术的重视具有代表性。

2 制造业面临的挑战与先进制造技术

进入21世纪,我国加入WTO,机械制造业面临重大挑战和机遇,先进制造技术作为机械制造业的一项重要技术领域,将面临各种新任务、新课题。

2.1 对市场的快速响应能力

瞬息万变的市场促使交货期成为竞争力诸因素中的首要因素。为适应市场需求,已有的并行工程、快速原型成形技术、客户化生产方式将得到广泛应用。随着国际互联网的发展与应用,电子商务技术与手段将在企业快速响应能力中进一步扩展。网上询价、网上签约、网上采购、网上交易将大大缩短经营周期和降低生产成本。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与之相配套的第三方物流,将替代企业原有的许多仓库、储运系统,而为实现JIT(准时制)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对市场快速响应能力的大小,是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2.2 超精密加工技术

被加工零件的尺寸精度高于0.1μm、表面粗糙度Ra小于0.025μm以及所用机床定位精度的分辨率和重复性高于0.01μm,称为超精密加工,亦称之为亚微米级加工技术,并正在向纳米级加工发展。

超精密加工所能达到的精度、表面粗糙度和加工尺寸范围,是一个国家制造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超精密加工广泛用于国防军事工业、航空航天工业、计算机芯片、磁板基片、光盘基片等。

现代机械制造中,提高产品的性能、质量、可靠性、自动化程序等均有赖于超精密加工。因此,超精密加工也是先进制造技术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之一。

2.3 先进成形与改性技术

成形与改性技术包含了铸造、塑性成形、连接、热处理、表面改性等,成形与改性技术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一项重要内容。机械产品的零部件,通常都要通过成形与改性才能具有所需形状及实用功能。成形技术已从生产零件毛坯、接近零件形状,向直接制造零件的净成形方向发展。有专家预测,塑性成形与磨削加工相结合,将取代大部分中小零件的切削加工。

先进成形技术与节能、节材、绿色制造密切相关,是当今世界在发展先进制造技术中的关键课题之一。

2.4 环境适应性的挑战

我国机械制造业不仅要解决自身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更重要的是要为社会提供在全寿命周期内没有污染、节约资源的各类产品。为提高制造企业的环境适应性,有关部门提出了四个准则:不可再生资源应用降低到最低限度;能源消耗最少;对空气和水的污染最低;使工作和生产环境绿色化。绿色产品的设计和绿色制造在21世纪将提到重要议事日程。首先要研究绿色产品、绿色制造的设计理论和方法、产品的描述和建模技术,以及建立绿色产品数据库和绿色产品、绿色制造的评价系统。

2.5 虚拟制造技术和网络制造技术

虚拟制造技术是以计算机仿真技术为前提,在计算机上实现对产品设计、加工和装配、检验、使用全部生命周期的统一建模和仿真。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网络制造是虚拟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某一市场需要,利用以网络为标志的国际互联网,把分散在不同地区的现有设备资源、智力资源和各种核心能力,按资源优势互补的原则,灵活而迅速地组合成一种超越空间约束、统一指挥的经营实体--网络联盟企业,以便快速出产品、出效益。网络制造将成为21世纪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

2.6 制造资源的柔性和可重构性

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不再是目前实行的强制性标准化产品,而是前所未有的非标准化产品和服务。这将导致单一同类规格的大量消耗市场,裂变为一系列满足不同需求的细分市场,细分市场又进一步强化了产品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和不确定的市场环境,要求克服设备资源沉淀造成成本升高的风险。先进制造工艺、智能化软件和柔性自动化设备、柔性发展战略,构成未来企业竞争的软、硬件资源。制造资源的柔性和可重构性是21世纪企业装备的显著特点。

2.7 综合自动化技术

综合自动化技术包含产品研究与过程开发自动化、生产过程和设备自动化、管理自动化等方面。综合自动化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强大手段,是21世纪支持和推动以信息为特征的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的核心技术。发展先进制造技术与综合自动化技术,实现我国制造业改造升级,已成为制造业界的共识。

21世纪的制造业综合自动化,将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有所创新和发展应用:①综合自动化总体与集成技术;②产品研究与过程开发自动化技术;③生产过程和设备自动化技术;④管理自动化技术。

3 几点思考与建议

3.1 发展先进制造技术任重道远

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机械制造业已形成门类比较齐全的机械制造体系。我国基础工业部门80%以上的装备,农业部门绝大部分装备由国内提供,机械产品已成为我国对外出口的支柱之一。我们已经打下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但从整体上,工业化的任务还远未完成,制造业的人均GDP和增加值还很低,而要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工业化的历史使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我国振兴机械制造业有待时日,发展先进制造技术任重道远。

3.2 突出两个重点

发展先进制造技术任务繁重,要从实际情况出发,突出重点。超精密加工和精密成形技术、综合自动化和系统管理技术是重中之重。因为两者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

第一,增强核心竞争力。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是许多国防和民有高级产品的关键技术。所能达到的精度,标志国家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实力。

第二,环境适应性关系重大。精密成形技术,可大大减少环境污染,节能节材。

第三,提高劳动生产率。综合自动化技术和系统管理技术,体现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具体途径,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四,既重视具体技术,也重视管理技术。

3.3 重视教育与培训

据1998年统计,机械工业全部国有企业及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达4.92万家,职工1408万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约占7.5%,亦即100万人左右。职工技术水平和素质的提高直接影响企业的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和总体发展水平。而在已经加入WTO的今天,教育与培训更为重要与迫切。

教育与培训要引入市场机制。一方面要坚持持证上岗、竞争上岗;另一方面要建立市场机制,自觉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为择业、应聘创造条件。

国家有关部门要制订继续教育的法律法规,规范教育培训市场。重视教育与培训,规范教育与培训市场,是推进先进制造技术,振兴机械制造业,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长远大计。

3.4 自主开发与创新是另一个重要主题

在机械制造业,产品自主开发与创新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早已被政府部门和工程技术界、企业领导人、教育界理解和关注。有两个情况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一是科技管理部门发现,多年来新产品、新技术的创新点绝大部分来自早期科研项目或前期预研;二是先进制造技术以"制造技术"为主体,对产品开发设计,主要提供方法和手段,如CAD、CAPP、PDM等。因此,自主开发与创新在机械制造业可能是另一个主题。建议有关部门和学术团体对制造业自主开发与创新的内涵、机理、机制、方法、形式和经验等,做广泛深入的学术探讨与交流。从这一重要角度,与发展先进制造技术一起,共同推动制造业的发展。

姚福生:1932年4月生,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特邀理事,机械设计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第五篇:关于对再制造技术的考察报告

关 于 对 再 制 造 技 术 的

考 察 报 告

源于2011年元月一日CCTV-10《大家》栏目的启发,本人对再制造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对太原地区的矿山、洗选、焦化、电力、冶金加工制造业的企业近一个月的大量走访、调查,结果表明:上述企业对于再制造技术的应用及服务有着大量的需求,而目前我省的设备零件再制造应用技术生产企业基本为空白,鉴于这些情况,我们在本月初分别赴北京、上海、武汉、山东、沈阳等地对目前国内设备及零件再制造的应用技术处于领先水平的相关企业,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调研和考察,现汇报如下:

一、喷涂技术的应用

考察厂家:上海瑞法喷涂机械有限公司

该公司生产的主要设备有:火焰线材喷涂设备、火焰粉末喷涂设备、等离子喷涂设备、超音速喷涂设备、喷金机、陶瓷条棒喷涂设备、塑料喷涂设备、辅助设备及各种热喷涂材料等九大系列、数十个品种,公司还可根据客户不同需求喷涂不锈钢、铝、锌、铜、钼、镍合金线材和镍基、钴基、铁基、铜基等合金粉末及氧化铝、碳化钨等复合粉末材料,并以先进的工艺手段,达到工件的耐磨、耐蚀、耐高温、抗氧化耐热震等要求,热喷涂制备的各种涂层性能已成功地位应用于各行各业。

二、激光技术的应用

考察厂家:武汉大族金石凯激光系统有限公司、沈阳大陆集团 主要设备:激光热处理成套设备系列

1、激光热处理技术基本原理

激光热处理分为激光硬化、激光熔覆和激光合金化。

激光硬化(激光淬火)主要分为两种工艺:激光相变硬化、激光熔覆硬化。激光相变硬化是以高能量的激光束快速扫描工作,使被照射的金属或合金表面温度一极快速度升到高于相变点而低于熔化温度。当激光束离开被照射部位是,由于热传导的作用,处于冷态的基体使其迅速冷却而进行自冷淬火,进而实现工件的表面相变硬化。这一过程是在快速加热和快速冷却下完成的,所以得到的硬化层组织较细,硬度亦高于常规淬火的硬度。激光熔凝硬化是以很高的激光功率密度,在极短的时间内与金属交互作用,使金属表面局部区域在瞬间被加热到相当高的温度使之熔化,随后借助于冷态的金属基体吸热和传导作用,使已熔化的极薄表层金属快速凝固。激光熔化凝固硬化得到的是铸态组织,其硬度较高,耐磨性亦较好。激光淬火能使材料表面呈超细化组织结构,无表面热变形,硬度提高30%-50%。

激光熔覆是通过在基材表面添加熔覆材料,并利用高能密度的激光束使之与基材表面薄层一起熔凝,使基材表面形成于基体冶金结合的熔覆层。粉末容量由送粉系统进行控制,熔覆层的厚度可调,并可多层重熔。工作熔覆后在经过机械加工,从而达到修复局部损伤工件的目的。

激光合金化也是利用高能密度的激光束所产生的快速熔凝过程,在基材表面形成与基材相互熔合的、且具有完全不同成分与性能的合金覆层。它与激光熔覆的差异仅在于:激光熔覆中熔层材料完全为熔化,而基材熔化层极薄,因而对覆层的成分影响极小:而激光合金化则是在基材的表面熔融层内加入合金元素,从而形成以基材为基的新的合金层,因此对材料性能改善的程度更好,应用范围也明显扩展。

2、激光热处理的优点

·激光热处理是一项综合性的高新技术,未来制造工业的重要加工手段。以下这些特点不仅常规热处理工艺望尘莫及,而且也是某些先进的热处理工业难以达到的;

·激光硬化处理后的工作表面硬度高,通常可比常规淬火高20%,可获得极细的硬化层组织。工件硬度可提高50%,并得到0.2-2mm的淬火层深,耐磨性能提高3-5倍;

·材料表面的高速加热和高速自冷。加热速度可达104 -109C/s,冷却速度可达104C/s,有利于提高扫描速度及相应的生产率; ·金属表面热处理可使零件心部仍保持较好的韧性,防止整个零件的脆性提高

·热影响区小,淬火应力小,几乎不产生变形。相变硬度可使表面产生大于4000Mpa的压应力,有助于提高零件的疲劳强度; ·能精确地满足工件局部部位的特殊要求,包括对形状复杂的零件和不能用其它常规方法处理的零件的处理,以及同一零件的不同部位进行不同的硬化处理;

·能加工高硬度、高脆性、高熔点的各种金属材料;

·极易与数控系统配合,形成极为灵活的加工方法,生产效率高; ·尤其重要的是,激光能对表面已经损伤或出现裂纹、崩塌的工件进行机构熔覆修复,使其重新得以利用。有利于降低成本,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以最小投入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

3、激光技术与电镀和喷涂的区别

激光技术的应用,彻底颠覆了修理的概念。由于其修复层和基材冶金结合,工件寿命成倍提高,真正实现了设备的再制造。激光与电镀比起来,一是更环保,二是更符合国家现在提出的再制造、能源再生、资源再生、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政策,三是激光熔覆是冶金结合,结合强度高,变形小、精度高,四是激光熔覆修复的厚度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调节,也可以多次进行。五是从电费等成本来说电镀会高于激光熔覆修复,激光熔覆修复的成本高在激光设备的采购和粉末成本上面;电镀其实就像表面镀了一层鸡蛋壳上面去了,一碰就碎,最关键是国家现在严格控制电镀,环保方面过不了关,与国家政策背道而驰的项目肯定是没有发展前途的。

激光与喷涂的区别,一是激光熔覆是一种冶金结合,喷涂是一种热熔现象,它只是让喷涂上的粉末附着在工件表面,基材并没有融化,故粉末与基材没有合二为一,而熔覆是基材和粉末两者同时融化的,然后两者结合在一起,所以结合力更强,二是激光熔覆合金层更致密、组织更细小、成分更均匀、耐蚀性和耐磨性更好。现在很多应用是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将粉末喷涂在工件表面,然后用激光熔覆,将喷涂作为激光熔覆的一个前期辅助工艺,这样就有效的结合了两者的优点,以后很有可能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三、激光技术应用的典范

考察厂家:山东泰山建能机械有限公司

该厂应用最好的是2008年对液压柱塞和截齿进行再制造,三年来,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激光设备已增至11台,2010年产值8000万元,已被国家列为14家再制造试点单位之一。

该厂经营模式为股份制,由于该技术属于专利技术,涉及到保密原因,未能进入该厂实地调研,通过联系设备厂家,获得了一些有价值资料,并带回来一部分用户证明和检验报告。

四、机械零件特种修复技术(微弧冷溶沉积技术)

考察厂家:北京奥宇可鑫特种修复集团公司、沈阳金研激光再制造技术开发公司

这两家企业均以国家科研机构为依托,都研发了冷熔技术和微弧沉积技术,做为激光技术的补充,它克服了激光设备体积较大,不便现场修复的一些大型工件的缺陷,用便携设备对大型设备的局部损伤进行现场施工,真正做到了低成本、高效益、取得了“四两博千斤”的效果。

在考察过程中,了解到山西市场对此项目的关注情况,由于沈阳大陆集团是国内再制造业的鼻祖单位,并且在全国范围承揽业务,故有较高的知名度,长治、吕梁、大同、太原等地区都先后有考察人员到沈阳进行洽谈,太原一电厂在2009年将汽轮机转子送至沈阳大陆公司进行过修复,使用效果非常理想。

五、结论和建议 经过半个月对以上再制造技术应用厂家的考察调研和一些专家的咨询,我认为目前山西省范围内对于“设备及零件再制造的应用技术”目前仍为空白,潜在的市场亟待开发,谁要抓住了市场机遇,谁就能发展壮大,做出一番事业。

建议建立一个项目小组,以西山煤电集团现有的加工制造企业为依托,引进先进的“设备及零件再制造的应用技术”其中一种或两种技术,以股份制形式改建一个小型企业作为试点,待技术成熟后再扩大规模,建一个综合性的再制造企业,相信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极大的社会效益。

附:各厂家的部分资料

李震宇

2011年3月11日

上一篇:重症医学科申请材料下一篇:三体运动pyth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