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疾病科相关制度

2022-11-29

制度是反映和把握规律的重要形式,制度是机制的外在形式,机制是制度的核心内涵。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感染性疾病科相关制度》,供大家参考,更多范文可通过本站顶部搜索您需要的内容。

第一篇:感染性疾病科相关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消毒隔离制度

1、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应相对独立,病人在指定区域内活动,不得互串病房或随意外出。

2、传染病病房医院感染管理,除了按普通病房管理外,病房内部严格“三区”“两通道”,设有“缓冲间”,且应标识明确。

3、严格执行隔离技术规范,不同病种分室收治。疑似病人具有高度传染性或毒力强的菌株所致的感染病人应单独安置。

4、隔离病室门口挂隔离标志,入口应设缓冲间,病室内应有流动水洗手设施,设独立卫生间。并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不同,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5、工作人员应严格防护规定着装。工作人员从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应洗手→戴帽子→戴口罩(不同区域不同类别)→穿工作衣裤→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应穿隔离衣或防护服→必要时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工作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前:去手套→消毒双手→摘掉护目镜/防护面罩→脱隔离衣或防护服→脱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用后物品分别放于专用污染容器内)。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去口罩→去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离开清洁区沐浴、更衣下班)

6、 非传染病区工作人员因工作需要进入传染病区时,应经传染病区

医务人员许可,并接受消毒隔离要求的指导。进入传染病区的化验人员、会诊医师应严格遵守各项消毒隔离制度。

7、隔离衣应专室专用 ,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用过用后用含氯消毒剂500mg/L浸泡和擦拭消毒,出院、转院、死亡后应进行终末消毒。

8、 病室内内要保持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在无人情况下每天用紫外线照射30分钟进行消毒,地面和物表(如凳、柜、门把手等)保持清洁、干燥,地面每天湿试拖地,抹布、拖把等清洁用具要专区专室专用、标记醒目,用后分别洗净、消毒(抹布用250mg/L、拖布用500mg/L含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以上)、冲净凉干备用。地面有明显污染时,用用吸湿材料随时去污、再用500mg/L含有效氯消毒液清洁消毒,对经血传播病原体、分支杆菌、细菌芽孢污染的物品用含有效氯2000 mg/L—5000 mg/L的消毒液浸泡30分钟以上)。

9、 病人使用的一次性的盆、便器等保持清洁,个人专用。

10、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应进行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

11、每季度对感染性疾病科的空气、物表、工作人员的手、消毒液进行监测。报告单存档(保管三年)。

12、严格陪客、探视管理制度,一般不设陪客、探视。病情需要时,应由床位医师签“同意”意见。对陪护、探视者先做好卫生宣教同时发放最基本防护用品等。(如鞋套、口罩等)

13、病区产生的生活垃圾均视为感染性医疗垃圾,置双层黄色塑料袋中,进行有效封口后专人密闭运送。严格做好医疗废物交接、登记等。

第二篇:感染性疾病科管理与工作制度

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确保其真正得以落实。

2、定时对科室工作人员进行有关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及专业知识、流行动态、诊断、预防、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等。

3、对科室工作人员定期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4、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甄别、并采取及时、正确的救治措施。

5、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科室布局、分区合理、人流、物流合理,所有物品、区域的标示与标志明确、清楚。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清洁、污染物品分开放置。

6、严格按照《医院感染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对感染疾病科的设施、设备、医用物品等进行消毒,工作人员在感染疾病科工作区域内采取标准预防措施。医务人员每诊疗、护理一个病人和接触污染物品后,应严格按照手卫生规范及时进行手的清洗和/或消毒,必要时戴手套。感染疾病科工作人员应为就诊的呼吸道发热病人提供口罩。

7、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认真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登记、转运、处理等工作。

8、认真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指定专人负责传染病报告工作,感染疾病科工作人员必须了解、掌握传染病病种及分类,不同传染病的报告时限和要求、及时、准确将传染病报告卡和传染病信息报告预防保健科或医院总值班室、并与医院感染管理科沟通。必要时可直接向所在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对排除传染病的,要及时修订报告。

9、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密切合作,开展有关传染病的宣传教育工作。

10、医院要为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配备必要的防护物品,尽量防止和避免职业暴露,一旦发生职业暴露能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传染病预诊分诊制度

为规范我院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卫生部《医疗机构传染病预诊分诊管理办法》制定本制度。

1、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科室布局、分布合理,人流、物流合理,所有物品、区域的标识与标志明确、清楚。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洁、污物品分开放置。

2、预诊分诊点采取标准防护措施,按照规范严格消毒,并按照《医疗废物条例》规定处理医疗废物。

3、预诊分诊点的医师在诊疗过程中,应当注意询问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就诊病人进行传染病预诊。

4、经预诊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5、预诊分诊点应根据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周期和流行趋势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6、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的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分诊点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和其他必要措施。

7、预检分诊点对不具备救治能力的传染病,应当及时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将病人转诊到具备救治的医疗机构诊疗。

8、预检分诊点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法知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以及传染病流行动态,诊断、治疗、预防、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等。从事传染病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做好个人防护。

9、医院相关科室要加强对预检分诊工作的监察管理,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制度的,按医院相关规定处罚。

腹泻病门诊工作制度

为落实关于霍乱、O157:H7肠道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加大腹泻病人监测与筛查,控制肠道传染病的传播,特制定腹泻门诊工作制度。

1、严格执行腹泻病的诊疗技术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

2、按规定对每位腹泻病人做好就诊专册登记,做到项目齐全,字迹清晰,做到每例必登,逢泻必检,逢疫必报。

3、医务人员进出腹泻诊室时,必须严格按照腹泻个人防护措施做好个人防护,每接触一位病人后要立即进行手的清洗与消毒。

4、对病人的排泄物、呕吐物必须进行严格消毒后再进行倾倒,便器用后必须消毒。

5、发现肠道传染病后,按照《传染病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填写传染病报告,及时报告预防保健科。

6、每月定时收集、统计腹泻病人登记数和检索数,做好统计报表并及时上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发热门诊工作制度

1、门诊部建立相对独立的“发热门诊”,配有专用留观室,专用放射线摄片机,采血室,培训合格的专业医生和护士

2、严格执行卫生部《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及消毒隔离制度,科室布局合理,人流,物流合理,所有物品,区域的标识明确,清楚。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洁、污物品分开放置。

3、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24小时工作制度,不得擅自离岗,医师在接诊过程中注意询问病人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主诉,病史,症状及体征。并认真,详细填写门诊医疗手册及门诊登记。

4、医务人员在岗时必须穿隔离服、戴12层棉纱或其他有效防护口罩、帽子、必要时戴防护眼镜、手套等防护用具。

5、诊室必须保证通风良好,保持清洁,要有专人负责。

6、医务人员接触病人(含疑似病人)后,要及时更换全套防护物品。

7、医务人员防护、设备消毒、污染物品处理等,按卫生厅195号文件《非典型肺炎应急处理预案(试行)》执行。注:如有调整另行通知

8、经预检为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的,转至传染病医院,同时做好传染病病人转运,交接记录。转运工具用后进行严格消毒。

9、确诊或疑似病例,必须立即按程序上报,6小时内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同时按甲类传染病报卡,不得延误或漏报。

10、对待患者要热情、耐心、细致,一视同仁,不得轻视、蔑视传染患者。

11、对所有病例要按卫生厅195号文件认真做好流行病学调查,详细记录。

12、X线机严格执行一照一消毒。

13、凡发热病人(体温38℃以上者)一律拍胸片、查血项。

感染疾病科检验室工作制度

1、工作人员必须穿工作服、带工作帽,必要时穿隔离衣、胶鞋,戴口罩、手套。

2、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检验用品,用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片,给病人操作前洗手或手 消毒。

4、无菌物品如棉签、棉球、纱布等及其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使用不超过24小时。使用后的废弃物品,应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5、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各种废弃标本应分类处理。(焚烧、入无水池、消毒和灭菌)

6、报告单要消毒后发放。

7、检验人员结束操作后应及时洗手及手消毒。

8、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在进行操作时,应避免污染: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进行消毒。

9、菌种、毒种按《传染病防治法》进行管理。

10、检验室设置专用冰箱储存实验操作的专用O139群霍乱试剂等。

11、被传染性病菌污染过的一切物品,用1%过氧乙酸溶液浸泡1-2小时灭菌消毒。

12、废弃标本放入消毒液浸泡12小时,有清洁间工人清洗。

13、实验污物放入专用包装袋内(黄色),每天送污物处理中心处理。

第三篇:感染科相关工作制度汇编

1、感染性疾病科工作制度

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确保其真正得以落实。

2、定期对科室工作人员进行有关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及专业知识,如流行动态、诊断、治疗、预防、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等。

3、对科室工作人员定期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4、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甄别,并采取及时、正确的救治措施。

5、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科室布局、分区合理、人流、物流合理,所有物品、区域的标识与标志明确、清楚,保持室内的清洁卫生,洁、污物品分开放置。

6、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对感染性疾病的设施、设备、医用物品等进行消毒。工作人员在感染性疾病科工作区采取标准预防措施;医护人员每治疗、护理一个病人和接触污染物品后,应严格按照手卫生规范及时进行手的清洗和消毒;必要时戴手套。感染性疾病科工作人员应为就诊的呼吸道发热病人提供口罩。

7、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认真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登记、转运、处理等工作。

8、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感染性疾病科医务人员必须了解、掌握传染病病种分类,不同传染病的报告时限和内容要求,及时、准确报告传染病。及时将传染病的报告卡和传染病信息报院感科或医院总值班室,必要时,可直接向所在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对排除传染病的,要及时修正报告。

9、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密切配合,开展有关传染病的宣传教育工作。

10、医院要为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配备必要防护物品,尽量防止和避免职业暴露。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2、感染性疾病科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防护措施。

2、严格遵守《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3、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

4、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5、科室配备数量足够的防护用品,所有的防护用品符合国家相关部门有关规定,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6、严格落实医务人员的培训与管理,医务人员熟练掌握相应的安全防护知识与技能,在工作中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落实预防控制措施,避免和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7、严格按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和流程处理医疗废物。

8、执行相应传染性疾病防护措施。

9、定期体检,必要时给予预防接种。

3、传染病报告责任奖惩制度

1、按照医院、科室、责任人三级管理制度落实奖惩制度。

2、全年度传染病疫情报告先进个人给予200元年终奖励,科主任50元奖励。

3、根据传染病疫情上报情况对工作突出的先进个人给予年终200元奖励。

4、对发现传染病未能及时填卡上报或漏报者根据情节追究其责任并予以相应处罚。

①凡漏报、迟报,未造成传染病病情播散、暴发、流行者给予50元处罚,情节严重者,造成疫情播散,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处理,科主任负连带责任。

②对工作督导不力,检查不及时造成漏报不能及时发现者,对科主任及责任人给予100元的罚款处理。

③对累计漏报、迟报超过3例者,扣除责任人当月奖金,并通报全科,科主任负责连带责任。

④全年发现传染病漏报超过5例者,给予科主任警告处分。

5、凡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未能及时上报传染病疫情,造成传染病暴发,流行且后果严重者,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处理。

4、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1、严格执行医院消毒隔离制度,肠道门诊的清洁消毒有专人负责,并做好记录。

2、肠道门诊医务人员工作必须穿工作服,戴帽子,检查和护理病人必须戴口罩。

3、肠道门诊医务人员接诊处理完病人后应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诊室内安装非手触式洗手装置,检查每一患者后用速干手消毒剂擦试双手或者洗手。

4、诊疗器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听诊器、血压计等用品专室专用,用后消毒(用75%酒精擦拭等方法消毒)。体温表固定一人一支,用后清洗,消毒(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冲洗后备用。诊疗桌等物体表面,每日清洁消毒(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抹布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清洗后晾干备用)。

5、地面每日清洁消毒(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拖地一次,其余无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扫;有可见血液体液污染物时,先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作用30分钟,擦拭后,再湿式清扫。拖把用后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清洗晾干后备用)。

6、便器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作用30分钟,冲洗后备用。

7、病历、化验单熏蒸消毒后发出

8、诊室每日用空气消毒机或紫外线灯对空气进行消毒。

9、对病人的污水、污物经二次消毒后排放。若污染周围环境或物品,必须严格消毒。

10、检查疑似霍乱患者后,更换隔离衣和床单。用15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诊室的桌椅、门把手、门窗、诊查床及诊疗器械,并浸泡被污染物品1小时。患者呕吐物、排泄物,可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放置2小时倒入下水道。便器、痰盂可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作用30分钟,冲洗后备用。

11 、医疗废物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处理。

5、发热门诊工作制度

1、对前来就诊的发热病人详细询问有无流感及其他传染病接触史,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体格检查,以作出初步诊断,并认真等登记。

2、坚持门诊首诊负责制,对禽流感、甲型H1N1等传染病一旦确诊,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立即转诊或就地进行隔离治疗。在转诊过程中严格执行防护措施。对病人有可能污染的物品,按要求进行消毒处理。

3、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一旦出现可疑病人,在第一时间内进行隔离观察、治疗,并立即向医院院感科报告。在该诊室工作的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传染病防治法”和防控期间政府发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做到“不漏报一个病人,不错报一个病人,不感染一个医务人员”。凡发热病人(体温38℃以上者)须留观治疗。

4、遇有疑难病症,及时会诊,以免延误病情。

5、值班医生要认真做好门诊工作日志、传染病登记本的登记工作,并每日对诊室进行两次紫外线消毒、两次过氧乙酸消毒地面、物品表面。保持发热门诊室内空气流通,清洁整齐。

6、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标准预防制度,按防护要求着装,在发热门诊工作的医务人员应按要求穿戴隔离服、工作帽、12层口罩、防护眼镜、鞋套。离开发热门诊时应按相关隔离要求办理。避免感染。认真执行手卫生规范,下班时,用“84”消毒液浸泡双手,再按六步洗手法洗手。

7、对每个发热病人必须首先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资料收集及认真 检查,根据流行病学资料、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和肺部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进行临床诊断,避免漏诊。

8、科室建立相对独立的“发热门诊”,配有专用留观室,配备合格的专业医生和护士。

9、治疗过程中,全面系统的检查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如符合卫生部发布的“发热类传染病”病人诊断标准和疑似病人诊断标准的要立即报告院感科专职人员并规范诊疗。

10、做好传染病病人转运交接记录,转运工具用后按规范进行消毒处置。

6、发热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1、医护人员工作时要衣帽整齐,戴口罩,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坚持首诊负责制,一旦发现疑似病人,应立即收治到专门的 留观室进行隔离观察。

3、发热门诊保持良好的通风,同时注意环境卫生。

4、出入口应配备手消毒剂,有专人检查出入人员是否符合有关消毒要求,并做好记录。

5、接触疑似病人或确诊病人时,应戴口罩、眼罩、防护帽子、 长筒靴、胶皮手套、穿隔离衣、连身服等,做好一切防护措施。

6、疑似病人或确诊病人均需戴口罩,严格隔离、管理,不得离 开病区。

7、严格探视制度,不设陪护。

8、室内每2小时用1000mg—2000mg/L,有效氯消毒剂溶液进行喷雾,每天紫外线照射2-3次,每次不少于1小时,病人离开后,应进行终未消毒,即用1.5%过氧乙酸加热薰蒸2小时,并做好记录。

9、地面、门窗等,用1000mg—2000mg/L有效氯消毒剂溶液进 行喷雾。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雾一次,喷药量为200ml/m3—300ml/m3,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雾一次,以上消毒处理,作用时间应不少于60分钟。

10、诊室内耐热、耐湿的纺织品应煮沸消毒30分钟或用250mg/L—500mg/L有效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

11、病人排泄物和呕吐物的处理:稀薄的排泄物或呕吐物,每 1000ml 加2000mg/L有效氯消毒剂2000ml, 搅匀放置2小时,无粪的尿液每1000ml加入1000mg/L有效氯100ml混匀放置2小时。成形便用5000mg/L有效氯2份加于1份粪便中,混匀后,作用2小时,再倒入厕所下水道进行二次消毒,并做好记录。

12、病人用过的餐具,用含250mg/L—500mg/L有效氯溶液浸泡30 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

13、垃圾的处理:可燃物尽量焚烧。也可用1000—2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作用60分钟以上。

7、手足口病发现、会诊、转诊制度

1、院内门诊医师及住院临床医生发现6岁以下儿童不明原因发热或(伴)手、足、臀部、口腔皮疹患儿,应立即转至感染科就诊(或会诊)。

2、感染科医师接诊到患者后应对患者全面体查,详细询问病史,明确诊断及时处置,并做好登记、上报疫情。

3、住院患者,要求24小时内由科主任或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医师查房,对有重症手足口病倾向患者6小时内由科主任查房,并申请专家组成员会诊。

4、有以下重症早期表现患儿(尤其年龄小于3岁)。 ①持续高热不退;②末梢循环不良;③呼吸、心率明显增快;④精神差、呕吐、抽搐、肢体抖动或无力;⑤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⑥高血糖(8-10mmol/L);⑦高血压或低血压。应立即申请专家组进行会诊。

5、对于院内难以确诊的发热并伴有皮疹及丘疱疹的患者,由专家小组提出,经院领导同意,并与上级指定的定点医院救治小组联系。申请相关医院救治小组携设备来我院联合会诊,共同提出结论。对确诊患者立即转至上级医院治疗。

6、转诊患者必须有我院手足口病诊疗专家小组或上级指定的定点医院救治小组陪同下转入定点医院救治,同时配备急救药品,转诊途中病情发展危及生命时,应严格按各项操作规程进行救治。

8、不明原因肺炎发现、会诊、转诊制度

1、临床医生发现疑似“不明原因肺炎”患者,积极完善相关检查的同时,立即报告科主任。

2、科室主任对疑似“不明原因肺炎”患者,应立即报告医务部。

3、医务部对疑似“不明原因肺炎”患者,应在24小时内组织全院会诊。

4、对诊断为“不明原因肺炎”住院患者,按照全院会诊意见,积极救治,同时应进行网络直报,应及时与上级医院联系,寻求指导。对有转诊必要的患者,按照相关规定转院。

9、感染性疾病科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1、感染性疾病科病人的所有废物均为医疗废物,按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管理。

2、分类收集,盛装医疗废物的容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容器外有明显的警示标识。

3、损伤性医疗废物(如病人的穿刺针、注射器针头、使用后的刀片等)直接放入耐穿刺、防渗漏的容器中,外运时必须严格密封,并在其外部套装医疗废物专用的黄色塑料袋。其它医疗废物,包括患者的生活垃圾直接放入双层黄色塑料袋,分层封 扎袋口。不得使用影响密封性能的器具或方法进行封口。

4、所有废物盛装量不应超过容器或包装袋的 3/4满,满后及时封口,严禁使用有破损或已经污染的收集容器。

5、收集运送医疗废物的卫生员应相对固定,并经过医疗废物处 理流程、医院感染控制、自身防护、意外事故处理等知识的培训。卫 生员工作时应严格按照病区防护要求做好防护工作。

6、患者的排泄物、呕吐物、分泌物、穿刺、引流液、血液、痰液等污物,用1000mg-2000mg/L含氯消毒剂消毒后倾倒入厕。

第四篇:感染性疾病科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修订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开始实行日期( )。 A、2004年12月1日 B、1989年9月1日 C、1989年3月2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传染病分为( ) A、甲类、乙类 B、甲类、乙类、丙类 C、乙类、丙类

3.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属于哪类法定传染病,发生流行时按哪类传染病管理?( ) A.属于乙类传染病,流行是按甲类传染病管理 B.属于乙类传染病,流行是按乙类传染病管理 C.属于甲类传染病,流行是按甲类传染病管理 D.属于丙类传染病,流行是按乙类传染病管理

4.对于甲类、乙类、丙类传染病的报告时限是:( )

A、

2、

6、24小时 B、

6、

12、24小时 C、

12、

24、48小时

5.以下哪项不是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患者应用抗病毒药物的目的?( ) A.预防再次感染 B.抑制病毒复制 C.减轻病情 D.缩短病程

6.对疑似甲类传染病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应( )

A、置之不理 B、在家中隔离 C、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7.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伤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是( )

A、食物中毒 B、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C、传染病事件

8.下列不属于法定丙类传染病的是 ( )

A.流行性腮腺炎 B.流行性感冒 C.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D.病毒性肝炎 E.新生儿破伤风

9.执行职务的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发现下列哪类疾病时,必须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时限向当地卫生防机构报告疫情 ( )

A.甲类传染病丙人和病原携带者 B.乙类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

C.丙类传染病病人

D.甲类、乙类和监测区域内的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的病人

E.疑似甲类、乙类、丙类病人

10.不须予以隔离治疗的疾病病人是 ( )

A.痢疾病人 B.艾滋病病人

C.炭疽中的肺炭疽病人

D.鼠疫病人和病原携带者

E.霍乱病人和病原携带者 11.下列不属于法定乙类传染病的是( )

A.流行性出血热 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C.急性出血性结膜炎D.流行性乙型脑炎

E.腥红热.

12.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必要时当地政府可以采取以下紧急措施,除了( )

A. 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

B. 限制或者停止集市、集会、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 C.停工、停止、停课 D.封闭被传染病病原污染的公共饮用水E.停止一切活动

13.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多发生在哪个季节?( ) A.春夏 B.夏秋 C.冬春 D.秋冬

14.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原体是:( ) A.细菌 B.立克次体 C.汉坦病毒 D.螺旋体 E.原虫

15.我国流行性出血热最主要的传染源是:( ) A.家鼠 B.黑线姬鼠 C.红背鼠 D.棕背鼠 E.豚鼠

16.流行性出血热最易侵犯的器官是:( ) A.脑 B.肝 C.肺 D.肾 E.脾

17.执行职务的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发现下列哪类疾病时,必须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时限向当地卫生防机构报告疫情( )

A.甲类传染病丙人和病原携带者

B.乙类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

C. 丙类传染病病人

D. 甲类、乙类和监测区域内的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的病人

E.疑似甲类、乙类、丙类病人

18.医生赵某,在门诊值班时发现一患有霍乱病人,但未予以隔离治疗,经诊治后让患者回家,结果使患者家人都患上该病,有关卫生行政部门对其进行行政处分。医生对处分不满,他应该在多长期限内向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复议( )

A.一个月内

B.十五日内

C.十日内

D.六十日内E.随时都可以

19.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传染病防治工作履行监督检查职责,下列哪项不是( )

A对下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履行本法规定的传染病防治职责进行监督检查;

B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C 实施传染病预防控制规划、计划和方案;

D对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及其生产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并对饮用水供水单位从事生产或者供应活动以及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进行监督检查;

20.传染病预防、控制预案应当不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 A传染病预防控制指挥部的组成和相关部门的职责;

B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在发生传染病疫情时的任务与职责; C传染病预防、疫点疫区现场控制,应急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以及其他物资和技术的储备与调用。

D收集、分析和报告传染病监测信息,预测传染病的发生、流行趋势;

21.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传染病预防控制履行职责,下列哪项不是( ) A收集、分析和报告传染病监测信息,预测传染病的发生、流行趋势; B开展对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理及其效果评价;

C实施免疫规划,负责预防性生物制品的使用管理;

D发布疫情信息

22.下类哪个不是乙类传染病( )

A病毒性肝炎 B伤寒和副伤寒 C钩端螺旋体病 D黑热病

23.下类哪个不是丙类传染病( )

A疟疾 B麻风病 C流行性腮腺炎 D风疹

24.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传染病疫情或者接到传染病疫情报告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不当的( )

A对传染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根据调查情况提出划定疫点、疫区的建议,对被污染的场所进行卫生处理,对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并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疫情控制方案;

B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对疫点、疫区进行卫生处理,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疫情控制方案,并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采取措施;

C指导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施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组织、指导有关单位对传染病疫情的处理。

D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

25.关于鼠疫下列概念正确的是:( ) A.曾是甲类传染病,现已绝迹

B.仍是甲类传染病,但可在24h之后报告 C.甲类传染病之首,应立即报告 D.是乙类传染病,但应按甲类处理

26.人间鼠疫与鼠间鼠疫的关系是:( ) A.人间鼠疫与鼠间鼠疫无关

B.人间鼠疫流行总是发生在鼠间鼠疫之后 C.鼠间鼠疫流行总是发生在人间鼠疫之后 D.人间鼠疫与鼠间鼠疫的流行几乎同时发生 27.关于鼠疫的流行病学特征下列概念正确的是:( ) A.是外来性传染病,我国不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 B.由于家鼠也能传染,故没有季节性 C.人群大多易感,所以无性别年龄之分 D.夏秋季多发,男性、野外作业者多见

28.鼠疫杆菌的特点是:( ) A.革兰阴性杆菌,具有鞭毛和芽抱,能运动 B.革兰阴性杆菌,只产生内毒素 C.抵抗力较强,既耐寒又耐热

D.革兰阴性杆菌,既产生内毒素又产生外毒素

29.关于腺鼠疫下列概念错误的是:( ) A.腺鼠疫淋巴结可以挤压尽早排脓 B.最常见的临床类型 C.以急性淋巴结炎为特征 D.腹股沟淋巴结炎最多见

30.霍乱的潜伏期是:( ) A.1~7天 B.l~3天 C.3—5天 D.7—9大

31.有极少数的霍乱病人尚未出现泻吐症状即发生循环衰竭而死亡,称为:( ) A.轻型霍乱 B.中型霍乱 C.重症霍乱 D.“暴发型”或“干性”霍乱

32.霍乱在我国流行高峰时期多在:( ) A.5~11月 B.8~12月 C.7~10月 D. 3~8月

33.治疗霍乱患者在无细菌培养条件的情况下,多久可以解除隔离?( ) A.隔离患者至症状消失6天。 B.隔离患者至症状消失3天。 C.隔离患者至症状消失10天。 D.隔离患者至症状消失15天。

34.治疗霍乱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 ) A.补液 B.补盐 C.抗病毒治疗 D.使用抗菌药物

35.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人体的哪个系统?( ) A.神经系统 B.肌肉系统 C.骨骼系统 D.免疫系统

36.在我国最常见的艾滋病传播途经是:( ) A.性传播 B.静脉吸毒 C.输血 D.母婴传播

37.感染HIV后到体内出现HIV抗体的这段时间称为:( ) A.窗口期 B.持续淋巴结肿大期 C.艾滋病期 D.急性期

38.流行性出血热早期休克主要原因是:( ) A.小血管通透性增强、血浆外渗、血容量锐减 B.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C.心肌损伤 D.肾功能不全,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E.继发感染

39.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SARS冠状病毒(SARS-COV)是冠状病毒科的新成员 B.冠状病毒科的病毒与人和动物的疾病有关

C.病毒排泄物在空气中存活6小时,在血液中可存活15天,粪便中可存活10天

D.56℃加热90分钟,75℃加热30分钟可灭活SARS病毒; 75%乙醇5分钟病毒失去活力

40.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 ) A.大部分患者无潜伏期

B.发热、头痛和全身酸痛、乏力 C.咳嗽、多痰,呼吸窘迫综合征

D.早期白细胞数升高,肺部影像学显示肺炎改变 4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潜伏期通常是:( ) A.15~20天 B. 2~10天 C. 2O~30 R D. 30~60天

4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是:( ) A.呼吸道飞沫传播 B.垂直传播 C.血液传播 D.蚊虫叮咬

4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属于哪类法定传染病,发生流行时按哪类传染病管理?( ) A.属于乙类传染病,流行是按甲类传染病管理 B.属于乙类传染病,流行是按乙类传染病管理 C.属于甲类传染病,流行是按甲类传染病管理 D.属于丙类传染病,流行是按乙类传染病管理

44.肺结核病:( ) A.是遗传性疾病 B.是通过呼吸道传染的慢性传染病

C.是通过接触传播的传染病 D.不是传染病

45.肺结核可疑症状:( ) A.头痛、高热、嗓子痛 B.胸腹部痛、腹胀、吃不下饭

C.咳嗽、咳痰三周以上或有咯血 D.肥胖 46.发现传染性肺结核的简便有效方法:( ) A.查痰 B.查血 C.查尿 D.心电图

47.肺结核主要通过:( ) A.握手接触传染 B.经血液传染

C.传染性病人咳嗽、咳痰、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的飞沫传染 D.吃饭传播

48.流行性出血热低血压休克期多发生于病程的:( ) A.4—6天 B.6—8天 C.一星期内 D.2—3病日 E.多尿期以前

49.全世界第一例人禽流感病例在何年何地确诊?( ) A.1999年在香港 B.1997年在香港C.1999年在中国 D.2003年在越南

50.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主要传播途径?( ) A.消化道 B.呼吸道 C.皮肤 D.血液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是( )

A、鼠疫、霍乱 B、艾滋病、流行性感冒 C、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D、淋病 2.有关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应对传染病做到( )、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散。

A. 早发现 B.早治疗 C.早隔离 D.早报告 3.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防护方法有:( ) A.防止污染过的针头刺伤 B.避免接触病人的体液

C.一旦刺伤立即清洗,碘酒消毒

D.不接触病人

4.肺结核人管理不善可导致:( ) A.容易产生大量的复治病例 B.大量的耐药病例 C.使该地区的结核病患病率居高不下 D.以上都不是 5.流行性出血热早期休克主要原因是:( ) A.小血管通透性增强 B.血浆外渗、血容量锐减 C.心肌损伤 D.肾功能不全,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E.继发感染 6. 下列哪项是人禽流感的早期临床表现:( ) A.发热、流涕、鼻塞 B结膜炎 C 咳嗽、腹痛、腹泻 D 咽痛、头痛 7.哪项不是人禽流感患者胸部x线表现:( ) A.单侧或双侧肺炎 B 肺空洞形成 C 肺部钙化灶 D支气管扩张 8.下列哪项属于业务学习 ( ) A早读会 B 病例讨论 C 读片会 D实习生小讲课 E、专题讲座 F、手术演示

9.下列哪项不是禽流感抗病毒治疗首选药物:( ) A利巴韦林 B 泛昔洛韦 C 金刚烷胺 D 达非

10.目前,禽流感病毒是指由禽、鸟传给人的( )多种亚型流感病毒的总称。 A.H5 B. H7 C.H9 D.H11 11. 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有( )三种亚型毒株,均为甲型流感病毒的成员。

A H5N1 B.H9N2 C.H7N7 DH5N7 12. 关于对禽流感的易感性,不正确的说法应该是( )

A 老人与鸡易感 B小孩与鸭易感 C禽群和人群普遍易感 D妇女和养禽人员易感 E兽医易感

13.我国现行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甲类传染病是指:( ) A.甲流 B.鼠疫 C.狂犬病 D.霍乱

14. 乙类传染病中( )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B.炭疽中的肺炭疽 C.甲型流感 D.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15.患( )死亡的,应当将尸体立即进行卫生处理,就近火化。 A.甲类传染病 B.艾滋病 C.炭疽 D.甲流 16.对( ),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A.传染病病人 B .儿童 C. 年老体弱 D疑似传染病病人

17.. 责任报告单位对甲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乙类传染病中( ),城镇应于2小时内、农村应于6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A.艾滋病 B.肺炭疽C.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 D.痢疾 18.严格基础医疗和护理质量管理,强化 “三基”和“三严”( )训练。 A严格要求 B.严密组织C.严格考核D.严谨作风 19. 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 )。 A.传染源B.传播途径C.人群易感性

20.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所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 )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A.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B.危害公共安全的疾病C.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 21. 鼠疫临床表现主要为明显的毒血症状,同时伴有局部症状,以急性淋巴结炎最常见,其次为( )。 A.脑膜炎 B皮肤型鼠疫 C. 败血症 D. 肺炎

22.. 鼠疫有明显的季节性:( )多发,与疫源地自然条件、鼠类活动、繁殖及鼠蚤的生态特征有关。 A.春 B.夏 C.秋 D.冬

23.. 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病季节: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 )多发。 A. 春 B.夏 C.秋 D.冬

24. 医院感染病例由报告人于( )报告医院感染科,报告人必须是( ) A.24小时内 B.主治以上医师 C.首诊医生 D. 经治医生

25.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中带“*”部分为必填项目。它包括( ):

A.姓名、性别、出生日期 B.现住址、患者职业、病例分类 C.发病日期、诊断日期 D.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丙类传染病 26. 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 )的处分,并可以依法吊销采供血机构的执业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A.降级 B.记大过 C.撤职 D.开除

27. 供血机构未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或者( )传染病疫情,或者未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导致因输入血液引起经血液传播疾病发生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 A隐瞒B. 瞒报. C谎报 D缓报

28. 国家将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 )计划 A.国家建设 B. 社会发展 C.社会进步 D. 国民经济 29. 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 ) 制度 A. 预检 B.分流 C.分诊 D.会诊

30. 对传染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根据调查情况提出划定( )的建议。

A.疫点 B. 疫源地 C. 保护区 D.疫区

三、是非题

1、患甲类传染病、炭疽死亡的,应当将尸体立即进行卫生处理,就近火化。()

2、对甲类传染病的疑似病例,可以进行居家隔离治疗。( )

3、传染病疫情信息不能对外公布。()

4、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建筑设计和服务流程,在资金短缺时可以适当降低对预防传染病医院感染的要求。()

5、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获得感染属于医院感染。()

6、乡镇卫生院可以不报告传染病疑似病例。()

7、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专业技术机构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进行调查、采样。()

8、乙类传染病中的某种传染病可以按甲类传染病管理。()

9、医务人员可以公开传染病患者的全部资料。()

10、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

11、初筛检测结果为HIV阳性并伴有临床症状,可以诊断为HIV感染者,( )

12、于HIV感染者及AIDS病人日常生活和工作不会感染艾滋病。( )

13、一般用于乙型肝炎的消毒药物,完全可以用于艾滋病病毒的消毒。( )

14、性交时只要使用安全套就可以预防艾滋病。( )

15、保护HIV/AIDS患者的合法权益,是做好预防控制艾滋病的重要内容之--。( )

16、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以机会性感染和机会性肿瘤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又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

17、我国HIV-l主要流行株是HIV-l的B,E亚型。( )

18、HIV感染的确诊需病原学检查,如两次初筛试验抗体阳性即可确诊HIV感染。( )

19、如母亲为艾滋病人,其新生儿血中HIV抗体阳性,即可确诊是感染了HIV。( )

20、抗病毒治疗主要是抑制病毒在体内复制,目前主张联合用药。(

)

四、名词解释

1、医院感染:

2、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

3、病原携带状态:

4、、传染病:

5、第一类疫苗和第二类疫苗

6、急性弛缓性麻痹(AFP)

7、医源性传播

8、医院感染暴发

9、灭菌

10、中度危险性物品

五、问答题

1、简述结核病治疗管理的内容

2、简述肺结核病临床表现

3、鼠疫的有哪些表现应高度怀疑鼠疫?

4、 传染病三级预防原则是什么。

5、简述霍乱的出院标准。

招远市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考试试题答案

一、单选

1.、A

2、B

3、A

4、A

5、A

6、 C

7、B

8、 D

9、D

10、A

11、C

12、 E

13、C

14、C

15、B

16、D

17、D

18、 B

19、C 20、D

21、D

22、D

23、A

24、D

25、C

26、B

27、D

28、D

29、 A 30、B

31、D

32、 D

33、D

34、A

35、D

36、B

37、A

38、A

39、 C 40、B

41、B

42、A

43、 A

44、B

45、C

46、A

47、 C

48、 A

49、B 50、B

二、多选

1、 CD

2、 ABCD

3、 ABC

4、 ABC

5、AB

6、ACD

7、BCD

8、ABCEF

9、 ABC

10、ABC

11、ABC

12、 ABD

13、BD

14、ABD

15、AC

16、 AD

17、 ABC

18、ABD

19、ABC 20、AC

21、 CD

22、 BC

23、AD

24、 AD

25、 ABCD

26、 ACD

27、ACD

28、CD

29、 AC 30、AD

三、是非题

1、 是

2、非

3、非

4、非

5、是

6、非

7、是

8、是

9、非

10、是

11、错

12、对

13、对

14、错

15、对

16、对

17、错

18、错

19、错 20、对

四、名词解释

1、医院感染

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 指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符合传染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指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符合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诊断标准的人。

3、病原携带状态:

病原携带状态包括带菌、带病毒及带虫状态。这些病原体侵入机体后,存在于机体的一定部位,虽可有轻度的病理损害,但不出现疾病的临床症状。病原携带有两种状态,一是无症状携带,即客观上不易察觉的有或无轻微临床表现的携带状态;

二是恢复期携带,亦称病后携带,一般临休症状已消失,病理损伤得到修复,而病原体仍暂时或持续寄生于体内。由于携带者向外排出病原体,成为具有传染性的重要传染源。

4、、传染病:

是由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虫引起的,可由人传人、或由动物传人以及相继传播的感染性疾病称为传染病。

5、第一类疫苗和第二类疫苗

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级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 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

6、急性弛缓性麻痹(AFP)

是指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以肢体运动障碍为主并伴有肌肉弛缓性麻痹(软瘫)的一组疾病。

7、医源性传播 指在医疗和预防工作中,由于未能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而人为地造成某些传染病的传播。其传播有两种类型:①实施治疗、检查或预防措施时由于器械或仪器等被污染或消毒不严;②使用药物或生物制品和血液受到污染等。

8、医院感染暴发

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9、灭菌

灭菌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所有微生物(包括芽胞),使之达到无菌程度。

10、中度危险性物品

是指与粘膜或破损皮肤相接触的物品。

五、简答题:

1、 简述结核病治疗管理的内容

(1)督导病人全疗程规律服药;

(2)督促病人定期痰菌复查;

(3)掌握病人用药后的副反应,并及时处理; (4)做好病人治疗管理记录,及时评价治疗效果;

(5)对病人及其家属做好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教。

2、简述肺结核病临床表现 ( 1.)呼吸系统的主要症状:咳嗽、咳痰、咯血或血痰是肺结核病 在呼吸系统的主要表现;如果病变累及胸膜可引起胸痛,若病变广 泛、肺功能受损以及大量胸腔积液时,可引起呼吸困难。

( 2.)全身症状:主要有发热、盗汗、疲乏无力、体重减轻、内分 泌功能紊乱(如月经不调)等。

3、鼠疫的有哪些表现应高度怀疑鼠疫?

(1)起病急骤,畏寒发热,有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迅速衰竭。

(2)咳嗽、胸痛、血性痰、呼吸急促、紫绀,症状严重而体征相对较轻。

(3)急性淋巴结炎,发展迅速,因局部剧痛而采取强迫体位。

4、传染病三级预防原则是什么。

(1)一级预防:病因预防或初级预防,防患于未然。

(2)二级预防:即三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还强调早报告、早隔离。

(3)三级预防:积极治疗,预防伤残;做好康复,随访。

5、简述霍乱的出院标准。

(1)临床症状消失6天,隔日粪便培养连续3次阴性,可解除隔离,出院。无细菌培养条件,隔离患者至症状消失15天。

(2)陪护者与病人同时采便,二次阴性时与治愈病人同时出院。

第五篇:2013年感染性疾病科工作总结

感染性疾病科2013年工作总结

2013年本院顺利通过二甲中医院验收工作,使本院的工作更上一层楼,在创建的同时也使本院迈上正规运行的良性轨道,现就我科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人员及病区设置:

主任中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4名,医师3名,其中有江苏省名中医、宿迁市名老中医1名,开设感染性疾病科专科门诊、肠道门诊、发热门诊各1个,病床30张,病区环境经过装修,现已经得到很大改善。

二、主要设备:

病区常规配备普通针具、火罐、艾灸仪、耳穴压豆、中药外治等设备,可开展针灸、拔罐、熏洗、穴位注射等多种中医特色服务;同时医院配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各1台,可开展肝功十项、乙肝系列(定量测定)、甲胎球蛋白、Ca19-9癌胚抗原、前S1抗原、乙肝病毒DNA定量定性测定、血脂六项、甲肝、丙肝、戊肝病原学检测。

三、业务范围:

指导民众及高危人群的结核病、肝病预防;开展结核病、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乙肝病毒携带者、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诊治及长期随访观察,中西医结合诊治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早期肝硬化、肝硬化腹水、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肝昏迷、脂肪肝、肝癌、结核病等。开展工作以来,我科制定了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及实

施情况汇报,对专科服务质量、效率、病种质量管理进行统计,对危重救治应用中医中药提出严格要求,定期培训,举行科内业务讲座,大大提高了专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及业务素质。全年共接诊患者8630人次,治疗肝病10余种,住院700人次,床位使用率达95.8%,业务收入达到300万元。住院能够病历甲率95%,消灭丙级病历,门诊病历合格率97%,处方合格率95%,中医参与率82%,成份输血率100%,医疗差错事故发生率0,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0%,传染率漏报率为0,中、西医疾病诊断准确率96%,临床护理诊断符合率96%,完成实习进修生带教工作,院内业务活动参与率97%,医德医风职业道德建设达到要求,门诊及住院病人的综合满意度达95%以上,选派一名高年资主治医师至江苏省人民医院进修,一名住院医师顺利考取执业证书。

四、专科特色建设情况:

今年我科顺利通过县级重点专科验收,已形成门诊、病房、现代设备检查一体化服务,辨病辩证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我们的优势,针灸理疗、穴位注射等特色显著。社会认知度不断提高。

五、存在不足:

在劳动纪律方面,尚有迟到早退现象;在医疗核心制度执行上还有不足,如医疗文件书写不及时、会诊转诊不及时、沟通谈话不到位等;在业务技术水平方面,还有差距,体现在业务学习和学术活动氛围不够浓厚;专科特色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和充实,新技术、新疗法、开展不够。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增加员工的集体荣誉感;

2、加强业务学习,提升医务人

员应用新技术、新疗法的能力;

3、不断加强各项管理制度建设,指派专人负责劳动纪律;

4、加强中医药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并与科室的二级分配挂钩,作为最基本的考核指标。

5、继续狠抓医疗质量,加大督促监管力度。

感染性疾病科2013-12-16

上一篇:个人数字证书申请流程下一篇: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