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控中心实验室管理

2022-09-04

第一篇:疫控中心实验室管理

动物疫控中心物资管理办法

动物防疫物资管理制度

一、 为了进一步加强动物防疫物资的管理,保证免疫质量和物资正常供给,特制定如下管理制度。

二、疫苗、器械、药片和耳标是开展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物资,必须由专人负责防疫物资的领取、发放、保管、登记和编报计划。

三、动物防疫物资的采购严格实行计划管理

(一)各乡镇所需的动物防疫物资,应根据当年畜禽饲养量,科学地编制下的防疫物资计划,并于当年内及时上报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避免防疫物资的浪费或缺差,保障各乡镇动物防疫工做的需要。

(二)若当年的防疫物资计划有变动,必须在春秋两季动物防疫前上报调整计划。

(三)不上报防疫物资计划的,不能保证正常供给。一旦计划上报,不能随

- 1度;

(三)按照疫苗说明书的要求,及时存放在冰柜(箱)内;

(四)防疫员领取疫苗时,可按85%左右的利用率进行发放;

(五)发放疫苗时,应仔细清点,不能发放失效苗或发错疫苗等;

(六)疫苗在运输途中,必须放在有冰块的保温设施内,并及时运回目的地;

(七)及时报损失疫苗,并做好有关报损记录;

(八)在使用疫苗时,必须严格展昭技术规程进行;

八、冷藏设施管理

(一)保管员要经常检查冷藏设施运转情况,并做好温度记录。若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维修,确保疫苗质量;

(二)冷藏设施在贮藏疫苗时,要存放适量的冰块;

(三)疫苗冷藏设施只能保存疫苗,坚决不能存放与疫苗无关的其他东西;

- 34 -

第二篇:动物疫控中心工作总结

金安区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2010年业务工作总结和2011年工作打算

2010年我中心克服办公室拆迁不利因素,在主管局和上级业务部门的领导下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积极开展动物疫病防控,畜牧技术推广,全区畜禽生产标准化、规模化进一步提升,全区全年未发生大的动物疫情,畜禽发病率、死亡率较上年明显下降,实现了农民增收、畜牧业增效。现就2010年工作总结和2011年工作打算汇报如下:

一、二O一O年工作总结 1. 强化动物防疫工作:

重大动物疫病继续实行春秋两季集中普疫和常年补针相结合,全年共注射禽流感疫苗390万毫升,猪口蹄疫疫苗90万毫升,牛、羊口蹄疫疫苗10毫升,猪瘟疫苗45万头份,猪蓝耳疫苗45万头份,免疫密度、耳标打挂率、免疫证发放率、免疫建卡和减档率均达到100%。全面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同时组织兽医防疫员对新城疫、羊痘、猪链球菌病等重大疫病加强免疫,有力地保障了我区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2. 认真做好疫病监测工作:

疫病监测是及时了解和掌握疫情,以便为上级更好的制定防控方案的基础性工作。通过抗体水平检测及时掌握免疫质量,有效预防和控制畜禽疫病。全年两次完成了农业部指定的皖西白鹅原种场禽流感定点监测,采集鹅血清和咽喉、泄殖腔双份拭子各60份;春秋两季在抽样的部分养殖场开展了猪流感、牛羊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羊蓝舌病、狂犬病采样送检,共计采集牛血清60份,羊血清60份,猪血清60份,犬血清10份,禽血清并双份拭子各120份送上及检测。年底对全区存栏奶牛开展了结核病和布鲁氏杆菌病的检测。

3. 积极开展疫病防治工作:

一是做好猪病的防控工作,近年来由于猪的高热病时有发生,并在有些地方造成局部流行,给养猪业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针对这种情况去年省畜牧局组织开展了夏季猪高热病防治试验,并取得一定成效,我中心也参与了这项试验。今年我们将实验使用的中小规模猪场的免疫程序和消毒防范措施并在养殖户中进行宣传推荐,经推荐使用的养殖场全年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生猪发病率、死亡率较上年明显下降。二是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我中心在完成上级布置的口蹄疫等重大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外,还对我区其他疫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将发病的规律、流行情况、防治措施通过会议、培训等方式及时提供给养殖户。三是利用我中心的技术优势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实验室诊断、出诊、服务咨询等方式,全年接诊200余次,为养殖户挽回经济损失1800余万元。四是对养殖户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时到现场进行指导,并通过化验室开展实验室诊断,进而对发生疫病的畜禽及时果断处置。

4. 积极努力完善常规工作:

一是全年主要动物疫病防疫疫苗的组织调运、冷藏以及免疫证、免疫台账、免疫标识领取,发放,登记工作。二是定期完成疫情报告、疫病监测、畜产品信息网络的周报和月报工作。三是及时对乡镇防疫员进行识读仪的使用培训,不断完善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对全区的动物耳标、溯源物资、生产防疫、能繁育母猪进行监测和上报。四是对养殖场、养殖户开展技术服务,对达到要求的办理《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二、二O一一年工作打算:

1.工作思路:深入贯彻省、市、区农业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畜牧业生产为核心,努力学习专业技术,完善畜牧业方针政策,为全区畜牧事业继续奋斗。

2.工作要点:积极开展畜牧科技宣传和科技进万家活动,大力开展畜牧业三大集成八项技术提高养殖水平、增加养殖效益;积极努力创造条件,是化验室在我去疫病防控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尤其是抗体效价监测、开展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进一步完善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及时上报全区监测信息。

第三篇:疫控中心201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市2012年上半年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工作总结

2012年上半年我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省局和省疫控中心的总体部署,以全面做好“免疫提升年活动”和为我市“现代畜牧业四年提升计划”保驾护航为目标,完成了上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基本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确保了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根据年初省政府和省局的工作要求,我市及时下发了《****市2012年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工作安排意见》、《****市2012年春季动物防疫工作实施方案》、《****市2012年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实施方案》、《****市2012—2015年动物疫病防治技术培训实施方案》等文件,对全市动物防疫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召开了政府主管领导、各县(市、区)牧业局长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全市牧业工作暨会议,进一步贯彻落实了省会议精神,对全市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工作进行了整体部署,提出了具体要求。会上市、县两级政府主管领导、牧业局长、疫控中心主任分别签订了《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进一步强化了政府行为和责任逐级追究制度,哪个地方、哪个部门出现问题,就追究那里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各县(市、区)也都根据会议精神,结合本地实际,通过召开会议、下发文件等形式对本辖区全年防疫及春防工作做了安排部署,开展了目标管理责任制与防疫措施的落实。目前,全市已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

1 责,上下联动的防控责任体系,保证了全市各县(市、区)的防控工作科学、有序地开展。

(二)筹备物质,强化培训,确保了工作的顺利运转

1、春防资金落实情况:我市动物防疫经费已全部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到位春防资金48万元。其中****8万元,****16万元,****10万元,****3万元,****4万元,****7万元。

2、物资及疫苗的储备、调拨、管理情况:为保证遇到紧急情况能及时应对,我市储备了防护用品、消毒器械、消毒药品、无害化处理设备等应急物资。设专人负责各种物资的常态检查工作,做好储备物资的更新、维护和保养,确保各种器材、用品均处在可正常使用状态。进一步完善了疫苗的储存、运输、发放和使用管理工作。上半年共调拨下发了猪O型206佐剂口蹄疫疫苗38万毫升,猪O型合成肽疫苗16万毫升,牛羊O-I双价口蹄疫疫苗 45万毫升,奶牛 A型口蹄疫疫苗0.9万毫升,猪瘟疫苗48万头份,蓝耳病48万毫升,禽流感疫苗66万毫升,禽流感二价灭活疫苗21万毫升,禽流感—鸡新城疫二联活苗367万羽份。各县(市、区)都按照要求完善了疫苗储藏和运输的冷链体系。每种疫苗都根据保存条件入库储藏,保证了疫苗储藏条件和质量安全。对大型养殖场(户)实行疫苗直供。按动物实际存栏量将疫苗发放到各乡镇,领取人在出库单上签字存档。在实际操作中严格按照说明书和免疫规程规定的剂量标准和注意事项进行操作,认真做到“真苗、真打、真有效”。 为有效控制布病、结核等人畜共患病的发生,我市于5月下旬将省疫控中心发放的两病防控物

2 资全部拨付到位,为两病的监测和控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培训工作开展情况:根据工作需要,全市各县(市、区)对防疫工作人员进行了相关知识的培训,培训人数达1150多人(次)。培训内容主要有:一是疫苗的运输保管与使用、器械的消毒。二是免疫注射方法、免疫副反应如何解救及耳标佩戴、免疫档案的规范填写等。三是移动智能识读器等溯源设备的使用方法,四是场地消毒的措施与方法。

(三)加大力度,强化免疫,确保了免疫密度

我市春防工作于2月20日开始 ,4月15日结束。为做好“免疫提升年”活动,全力推进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和鸡新城疫五种动物重大疫病强制免疫进程。我市继续实施“462”免疫包保责任制和贯彻落实“12345”免疫工作要求,组织免疫专业队伍,逐村逐屯推进集中免疫注射工作,并将村防疫员补贴和免疫工作质量挂钩,若出现抗体水平低或漏免畜禽将扣除部分补贴。重点强化了边境线上乡镇、村屯的免疫注射,绝不漏一畜一禽一针,全市四个边境县(市、区)加强了边境线上乡镇、村屯的免疫注射,建立了免疫隔离带,形成了有效的防疫屏障。全力确保了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疫情不传入、不发生。目前,5个强制免疫项目免疫率全部达到100%,18个计划免疫项目免疫率达到90%以上。为“现代畜牧业四年提升计划”顺利推进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注重流调,加强报告,提高了预警预报能力

为了解和切实掌握疫情现状,正确分析疫情形势,我们着重加强

3 了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一是制定下发了《****市2012年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和《****市2012年动物疫病监测计划实施方案》,对全市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调工作做了详细具体的规定和安排。二是组建流行病学调查工作队,实行了包保责任制,责任到人,全面加强了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三是完善村级疫情监测制度,实行疫情报告网络化管理。四是及时对流调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形成报告,每月上报省疫控中心。全市各乡镇、村屯都设立了监测点,有专职监测人员巡回疫情普查,临床监测,发现问题,及时上报。为加强边境沿线、交通要道乡镇、村屯的疫情监测,****、****分别给疫情监测员配备摩托车进行巡视,全面掌握疫情动态,做到早发现、早隔断、早报告。全市共设有563个疫情监测点开展临床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春防期间共调查了108个乡(镇),216个村,规模场121户,散养户10423户,流调畜禽687939头(只、羽),未发现可疑病例。

(五)加强人畜共患病防制,保证了畜禽产品的公共卫生安全 对布病、结核病等采取监测、消毒、检疫、扑杀等综合性防控措施,确保了疫情的稳定。一是按照《吉林省2009-2015年牲畜布鲁氏菌病结核病防治规划》及省局《牲畜布病、结核病扑杀净化实施方案》要求,开展了布病、结核病的综合防控。二是定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监测,各县(市、区)每月进行一次流行病学调查,每次调查3个乡镇6个村120户及1个规模饲养场,并按照年初监测计划进行实验室监测。上半年全市流调布病、结核2.2万头(只);实验室监测布病789头(只),结核病272头。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

4 监测,未发现疑似病例。三是积极开展奶牛健康证的发放工作,目前全市共有奶牛397头,已发放奶牛健康证157份,预计年底可以对所有适龄奶牛发放健康证。

(六)加强溯源体系建设,提高了牲畜标识挂标率和信息上传率 市、县两级均建立了动物标识相关信息录入、上传等信息网络,积极开展了网上申购、审核、签收二维码耳标和年出栏千头规模猪场的信息报送工作。在集中免疫过程中,村防疫员对辖区牲畜进行集中佩戴动物标识,补针过程中对未佩戴标识的牲畜再进行补戴,在普遍开展牲畜耳标佩戴工作的基础上,为加强耳标信息上传工作,适时登入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门户网站查看数据上传情况,针对信息数据上传量小和不及时的问题,我们及时予以通报,督促各地要加大工作力度,保证耳标信息的采集与传输。今年上半年全市申购耳标45万套,其中猪耳标28万套,牛耳标12万套,羊耳标5万套,已佩戴猪耳标13.22万套、牛耳标8.18万套、羊耳标3.91万套,耳标佩戴率均达到100%。截至7月中旬共向中央数据库上传溯源信息21.5239万条。

(七)严格消毒,有效消除了疫情隐患

为有效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我市于5月份集中开展了对规模场户、交易市场、屠宰场点、侯鸟及水禽栖息地、边贸通道等重点区域的消毒灭源工作,做到了突出重点、兼顾全面、彻底清除的效果。本次消毒月活动消毒总面积达266.9129万平方米。其中消毒饲养场(户)5.141万户、畜禽运载车辆836台、牲畜交易市场及屠宰场点97个。使用各类消毒药(剂)23.17吨。

(八)加强督促检查,确保了各项措施到位

为进一步扎实有效地推进全市动物防疫工作,我市按照省局和市局制定的动物防疫工作考核实施方案,对六个县(市、区)的春防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从检查情况看,各地都按要求逐项落实了防疫措施,各项工作运行正常,为实现全年无重大动物疫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为我市现代畜牧业四年提升计划顺利推进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二、下半年工作重点

1、及时做好秋季动物防疫各项工作

按省里统一部署做好秋防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适时开展秋防,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保证免疫密度与质量。

2、进一步抓好牲畜耳标信息的采集、录入和上传工作 在上半年工作基础上,切实做好牲畜免疫信息的采集、录入和上传,力争耳标佩戴数与上传信息数统一。

3、加大动物流行病学调查和免疫效果监测工作

进一步做好动物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免疫效果跟踪监测工作,严密监视疫情发生发展态势,确保及时准确报告疫情。

4、强化人畜共患病的检疫监测工作

按照《吉林省2009-2015年牲畜布鲁氏菌病结核病防治规划》、省局《牲畜布病、结核病扑杀净化实施方案》及《****市2010年动物疫病监测计划实施方案》要求,加强布病、结核病的检疫监测力度,及时掌握畜间布病、结核病等人畜共患病的发展态势,做到及时发现,

6 及时扑杀,净化畜群。同时,全面完成奶牛健康证的发放工作。

5、力争通过实验室考核验收

要按照《吉林省兽医系统实验室考核工作实施方案》及农业部《兽医系统实验室考核管理办法》要求,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规范实验活动,争取顺利通过实验室考核验收。

6、认真完成责任书的各项工作指标

下半年要加大工作力度,全面完成年初与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签订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的各项工作指标,确保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

7、加强队伍培训,积极应对突发疫情

加强对动物疫情应急处理预备队的建设和管理,计划秋季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并按照国家、省、市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要求,做好疫苗、消毒药品、防护用具等防疫物资储备工作,使储备物资始终处于良好状态,做到一旦发生疫情,能及时控制扑灭。

二〇一二年七月十三日

第四篇:动物疫控中心201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近年来随着动物及其产品的频繁调运、规模养殖场户的迅猛发展、养殖企业主的技术力量和不完善的基础设施、周边地区动物疫病时有发生、饲料成本的上扬和畜禽产品市场价格的低迷等主客观因素的存在,对我市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构成较大的压力。市动物疫控中心在市农委党组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确保了全市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保障了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

为全市牧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现将我中心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工作实绩

(一)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情况

1、积极投入春防工作:在市防指办的统一部署和安排下,积极投入全市重大动物疫病春季强制免疫工作,制定集中免疫、督导和监测方案,配合县区畜牧兽医局做好了应急预案和应急反应的技术处理工作,并多次参与春防督察和验收工作。

2、科学制定疫病监测方案:根据省动物疫控中心下达的监测方案,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全市动物重大疫病监测方案,把监测任务量化、细化到各县区。要求县区每月及时准确的报送监测结果,并按时向省疫控中心报送《日常监测月报表》、《半年报表》等各类监测报表。截至5月底,牲畜口蹄疫监测了33个场(户、屠宰场),抽检血清样品476份,410份抗体水平合格;高致病性禽流感监测了25个场(户、交易中心),抽检血清722份,568份抗体水平合格;猪瘟监测了26个场(户),抽检血清403份,363份抗体水平合格;鸡新城疫监测了49个场(户、交易中心),抽检血清759份,655份抗体水平合格;猪甲型h1n1流感观察了27个场,750头,未发现临床疑似症状;家畜布病监测了46个场(户),抽检了459份血清,未发现阳性病例;牛结核病监测了19个场(户),抽检210头,未发现阳性病例。

3、积极开展春防免疫抗体监测工作:按照省防指办的要求,4月份完成强制免疫工作,5月份组织开展免疫抗体监测工作。我中心组织技术骨干奔赴县区,深入养殖场户一线,全市共采集28个畜禽养殖场、8个散养户、3个交易市场血清849份,分别检测了禽流感(h5)、新城疫、口蹄疫(o型)、猪瘟四种疫病的免疫抗体水平。经检测,达到规定效价水平的血清802份,总体合格率为94.46%,较去年同期提高4个百分点,其中禽流感抗体合格率为98.11%,鸡新城疫抗体合格率为98.83%,口蹄疫抗体合格率为91.67%,猪瘟合格率为90.59%,并将监测结果内部通报全市。

4、按时完成送样工作:按照省动物疫控中心的要求,上半年共送检血样423份,其中用于检测禽流感的血清50份、检测新城疫的血清50份、检测口蹄疫的血清168份、检测猪蓝耳病的血清70份、检测猪瘟的血清85份,按质按量的完成了送样任务。

5、动物疫情网络传送工作进入常态化:我中心安排专人负责此项工作,使该项工作制度化,每月初督促县区及时准确的填报《无疫情月报》和《疫情月报》,保障疫情网络的畅通,为疫病的监测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认真做好了《全国兽医实验室管理系统》和《全国牲畜二维耳标追溯系统》的维护和填报工作。

(二)狠抓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项目实施工作:按照市农委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我中心于5月中旬组织有关专家,对全市-中央扩大内需投资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实地专项检查。目前除了蒙城县仍有4个乡镇畜牧兽医站未建成外,全市共建成78个乡镇畜牧兽医站(中心站),总面积9968平方米,到位仪器设备3129台(套),累计完成中央投资650万元,地方配套283.3万元。三县一区的县级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新(改)建土建工程已完工,仪器设备正待省里统一招标采购。

(三)考评及调研等工作:一是3月份组织开展了市、县(区)两级动物疫控中心工作考核和上报工作,蒙城县动物疫控中心被推荐评为省级先进动物疫控中心。二是3月份组织开展了我市肉羊产业发展现状的调研工作,4月份开展了奶牛规模化养殖情况的调查工作,并形成调研报告,将有关情况汇报给省级畜牧技术推广部门,为下一步工作提供参考。三是按照省农委《关于加强上海世界博览会期间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管的通知》精神,积极开展了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专项活动,加强了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四是积极配合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了《畜牧法》贯彻落实情况的专项执法检查。

(四)畜牧技术推广工作

1、大力推广 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我中心下发了《关于推广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的指导意见》(亳疫控20107号),要求在 全市范围内推广发酵床生态养猪,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是用锯末、秸秆、稻壳、米糠等农林业生产下脚料配以专门的微生物制剂来垫圈养猪,又称为“自然养猪法”、“零排放养猪法”。猪在垫料上生活,垫料里有益微生物能够迅速降解猪粪尿;同时,有益微生物的发酵产生热量,能有效的杀死有害病菌,不需要冲洗猪舍,少用消毒药,从而减少了废

弃物的排出,饲养几批猪出栏后,垫料清出圈舍就是有机肥,做到了无污染、零排放,较好地解决了规模养猪场以及农村养猪户的环境污染问题。要求每县、区选择条件较好的3-5家养猪场、规模养猪大户进行示范推广,全市新增10家发酵床生态养猪场,推广生物发酵猪舍㎡。截至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有6家利用了生物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推广生物发酵床面积达1200多

㎡,效果比较明显。

2、积极组织开展畜牧科技进万家活动:按照省活动办的实施方案,我中心负责起草下发了全市的畜牧科技进万家活动的实施方案,并动员组织了全市124名畜牧专业技术人员,帮扶633个养殖场(户),重点推广“三大集成八项技术”即:生猪标准化生态养殖集成技术、奶牛快繁双增集成技术和种草养畜集成技术。生猪标准化生态养殖集成技术主要包括种猪生产性能测定技术、生猪人工授精技术、生猪发酵床养殖技术和母猪繁殖障碍防治技术。奶牛快繁双增集成技术主要包括奶牛细管冻精冷配技术和奶牛日粮科学配制技术。种草养畜集成技术主要包括农作物秸秆青贮技术和种草养畜技术。《实施方案》要求每名技术人员全年累计入户帮扶时间不少于60天。采取面对面、手把手地传授、指导及现场观摩等方式,其根本目的是培育一批具有思想观念新、生产技能好、带动能力强的科技示范场和技术能人,并带动广大养殖场户发展畜牧规模生产。近期,我们将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督导。

3、积极开展奶(肉)牛良种补贴项目实施工作:元月份,我中心在利辛县、蒙城县、谯城区三个项目县共选择71个改良设施齐全、人员素质较高、技术水平较高的品种改良站点,开展了国家奶(肉)牛良种补贴项目实施工作。截至6月中旬,全市共发放肉乳兼用西门塔尔牛冻精细管28000支,已使用18040支,配种母牛10010头,妊娠9648头,受惠农户7602户;发放荷斯坦奶牛冻精细管6400支,已使用4435支,配种母牛3142头,妊娠2732头,受惠农户307户。该项工作我们近期也开展了专项自查,形成了专项督查材料。

4、做好畜牧业公共信息的录入和更新工作。目前完成了畜牧技术支撑机构信息、职业技能鉴定机构信息、养殖合作社信息、大型规模养殖场信息、大型养殖小区信息、专家库信息的采集并录入上报工作。为我市畜牧行业的发展提供了电子信息服务。

二、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以化验室为主抓手的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一是仪器设备配备不完善,仅局限在常规化验和检测工作;二是检测工作经费较紧张;三是防疫物资储备少。

2、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一是人手少,知识更新的慢,全方位的服务理念没有形成;二是没有技术推广经费,仍靠行政手段来推动工作,不能采取“技物结合”的方式,去引导示范和推广。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1、继续开展畜禽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强力推进我市动物疫病防控与监测工作的全面展开,尤其夏季猪高热病的防控,为畜牧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2、继续做好秋季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和抗体监测工作。

3、开展疯牛病、家畜布病和奶牛结核病的集中检测工作。

4、全面深入推进畜牧科技进万家活动的开展,以此活动为主抓手,重点开展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同时,做好活动的督查和的总结考评工作。

5、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创建学习、务实、精干的技术服务团队。

6、积极完成省畜牧主管部门和市农委交办的任务。

第五篇:2011年邱北县动物疫控中心副主任述职报告

弹指一挥间,2011年在繁忙的工作中不知不觉随逝而去。一年以来,在丘北县农科局的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总结一年来的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和副主任岗位的任职情况,对自己所做的工作加以梳理、盘点和反思。在梳理中发现不足,在盘点中找出差距,在反思中谋求新的增长点。这既是一种自我激励和加压,也是一种理性的思考,更是接受领导指点,同行相助的好机会。下面将我一年来所做的工作向诸位陈述,恭请领导和同行指正。

丘北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基本情况: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共有职工13人,其中高级兽医师3人,中级兽医师7人,助理兽医师3人。人才预备,技术力量雄厚,为搞好我县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加强政治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技术水平;一年来,本人能够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项学习活动,比较系统的学习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做到思想,政治上同时与农科局党委保持一致,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动物防疫法》、《畜牧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坚持学以致用,用有所成的原则。特别是通过农科局党委组织的党支部评比活动,对照先进找差距,查问题,找不足,自己在思想、作风、纪律以及工作标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认真负责的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预防,实施“集中免疫、整村推进”

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省、州、县重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工作会议精神,认清动物疫病防控形势,提高对动物疫情复杂性的认识,增强动物防疫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快推进动物防疫方式转变,强化强制免疫等综合防控措施,并以“集中免疫,整村推进”为举措,转变动物防疫工作方式,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质量,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协助中心主任制定免疫实施方案,多次深入基层,监督、督促、指导动物防疫工作。2011年全县注射猪瘟76.1万头,猪W75.7万头,猪蓝耳68.2 万头,牛羊W39.6万头,鸡新城疫239.2万羽,禽流感15.1万羽。全面完成动物疫病防控任务,有效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发生流行。

三、狠抓技术培训,确保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质量 ;

抓好基层兽医管理和技术培训,提高基层兽医思想素质和技术水平,夯实基层兽医技术基础,才能保证动物疫病防控质量,才能有效实施“集中免疫,整村推进”工作。2011年对乡(镇)轮流举办培训班10期,共培训人数400余人次。培训人员有村民委领导、乡兽医全体职工及村室兽医人员,至使我县全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质量得到很大的提升。

四、率先垂范、爱岗敬业、积极为畜牧业的发展建言出力;

我作为动物疫控中心一员,“牧兴我荣,牧衰我耻”,知情出力,建言献策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工作中集思广益,提出合理化建议,充分发挥一名老党员老同志的作用,同时,工作上严格要求自己,不摆

老资格,不骄傲自满,对自己年长的同志充分尊重,对年轻的同志真诚相待,坚持以工作为重,顾全大局,遵守各项纪律,爱岗敬业,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任劳任怨,树立了自身好形象。

一年来,在领导的帮助和同事们的支持下,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组织的要求还相差甚远,与其他同志相比还有差距,在今后工作中,还要继续努力,克服不足,创造更优异的工作成绩,为我县畜牧业健康发展做出更大新的贡献。

普跃进

二0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上一篇:研究生寒假社会调研下一篇:研究生找导师自荐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