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生物防治技术对夏玉米害虫的防治效果

2022-09-10

夏玉米是我国各个粮食生产大县当中的主要中职粮食种类, 在种植的过程当中常会受到以玉米螟为主的害虫侵害, 尤其是在夏玉米生长的中后期, 二、三代玉米螟以及三、四代棉铃虫的灾害状况将会逐渐显著[1]。这时的玉米植株较大, 田间密集, 采用常规的防治措施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民间传统的剪花丝抹药泥的方式不仅费时费力, 而且需要大量劳动力才能够达成并不显著的防治效果, 因此, 将很容易导致夏玉米的虫害逐渐严重, 夏玉米产量逐步降低。本次研究中, 将采用白僵菌、赤眼蜂以及中红侧沟茧蜂的生物防治技术, 针对玉米螟以及棉铃虫等虫害防治效果予以试验, 旨在对夏玉米田的生物防治技术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选取的夏玉米种类为郑单958, 选用的白僵菌由中国农科院生产, 选用的赤眼蜂为河北省农科院旱作农业研究所生产, 选用的中红侧沟茧蜂为河北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昆虫天敌实验室生产[2]。

1.2 方法

试验田选取河北省故城县青罕镇千户庄的夏玉米田, 田间面积为7.0 hm2, 种植小麦及玉米, 属两熟丰产田。本次研究将针对玉米螟释放赤眼蜂、针对棉铃虫释放中红侧沟茧蜂、针对两种害虫撒施白僵菌3项试验内容, 各个试验内容之间存在互不影响的安全隔离距离。

1.2.1 撒施白僵菌试验方法

在夏玉米生长至中后期, 在玉米心叶当中采用900g/hm2白僵菌合并30~45 kg/hm2细土予以混合;同时, 撒入玉米心叶从当中, 将未撒施的空白玉米心叶予以对照。在整个白僵菌撒施试验田当中, 随机抽取5个试验点, 每个试验点当中包含20株玉米, 点与点之间至少相隔2行。预先针对玉米吐丝散粉前的植株虫害率进行统计, 在收获前对被害玉米株率、虫孔数以及害幼虫存活情况进行统计, 进而由计算得出防治效果。计算公式为:

防治效果 (%) = (对照区幼虫数-处理区幼虫数) /对照区幼虫数×100

1.2.2 释放赤眼蜂试验方法

在释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试验田当中设4个试验区, 分别释放赤眼蜂数量为0 (作为对照) 、15万只/hm2、30万只/hm2、45万只/hm2, 所有赤眼蜂分两次释放, 第一次释放5 d后进行第二次释放。在夏玉米收获之前, 在每个试验区当中随机抽取5个试验点予以调查, 每个试验点选取20株玉米, 各点之间相隔2行, 对虫害株率、虫孔数以及幼虫存活数进行统计。

1.2.3 释放中红侧沟茧蜂试验方法

在释放中红侧沟茧蜂防治棉铃虫的试验田当中分设2个试验区, 释放数量分别为0 (作为对照) 、7 500只/hm2。在释放5~7 d后, 针对蜂茧在田间的自然羽化现象予以统计;释放8 d后, 在每个试验区当中选取5个试验点, 每个试验点选取250头棉铃虫幼虫, 对幼虫计生率予以统计;释放10 d后, 在每个试验区内选取5个试验点, 每个试验点选取20株夏玉米, 针对虫害株率以及幼虫数进行统计。

2 结果

在所有夏玉米收获后, 对撒施白僵菌、释放赤眼蜂及中红侧沟茧蜂的各试验田虫害结果予以统计分析, 其中发现释放赤眼蜂45万只/hm2试验区的效果较为显著, 释放中红侧沟茧蜂在8 d左右时的羽化率及寄生率效果均较为显著, 分别达到了76.3%、46.5%, 具体数据见表1。

3 结论

在夏玉米田间采用赤眼蜂释放针对玉米螟、中红侧沟茧蜂释放针对棉铃虫, 白僵菌撒施针对两种虫害予以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玉米心叶期采用900 g/hm2撒施白僵菌的防治方法对于玉米螟及棉铃虫的虫害防治效果达不到理想状态, 而赤眼蜂及中红侧沟茧蜂的释放均能够达到理想的虫害防治效果。其中, 赤眼蜂释放的试验田虫害效果防治最为显著, 针对三代玉米螟的防治效果与放蜂量呈正比, 最佳释放期为3代玉米螟初次见卵期, 可将45万只/hm2分为2次释放, 其中间隔5 d左右。而释放中红侧沟茧蜂针对棉铃虫的虫害防治效果尚可, 最佳释放期为三代棉铃虫蛾态高峰期;同时, 视虫害程度可进行二次释放[3]。而本次研究当中的白僵菌防治效果不佳, 可通过进一步试验, 例如增加撒施量或变更撒施期进行试验。

研究结果表明, 在夏玉米虫害的生物防治技术中, 赤眼蜂能够有效针对玉米螟的虫害并取得较为理想的防治效果, 中红侧沟茧蜂能够有效应对棉铃虫造成的虫害。在实施防治的过程当中较为简便、快捷、效果显著, 无任何农药残留迹象, 同时具有持续性控制虫害的效果, 在夏玉米虫害防治当中为最佳的两种生物防治技术, 具有在夏玉米田中进行广泛推广及应用的价值。

摘要:采用白僵菌田间撒施、赤眼蜂及中红侧沟茧蜂的田间释放这3种生物技术防治夏玉米害虫, 结果表明, 赤眼蜂对玉米螟的杀伤力较强, 中红侧沟茧蜂对棉铃虫的防治效果较好, 白僵菌在玉米心叶对两种害虫均无明显的防治效果。由此可见, 在夏玉米播种田中赤眼蜂及中红侧沟茧蜂具有简便快捷、无农药残留且具有持续性的虫害防治效果, 能够进行广泛的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白僵菌,赤眼蜂,中红侧沟茧蜂,玉米,生物防治

参考文献

[1] 王欣.冀中南夏玉米主要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 2014, 9 (11) :27-28.

[2] 孟庆德.浅谈夏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J].生物技术世界, 2014, 6 (13) :28-30.

[3] 刘洪泉, 范宏杰, 赵瑞峰.夏玉米苗期病虫害防治历[J].河北农业, 2014, 1 (15) :26-27.

上一篇:英语课堂教学的26个字母下一篇: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创业教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