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保险产品设计论文

2022-04-20

摘要2007年政策性农业保险在我国多个省份试点实施,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着参保、承保双方积极性均不高的现象。该研究深入分析政策性农业保险中参保户与承保公司双方因素,借鉴彩民购彩心理,建议设立农业保险彩票,探索出“彩票保单”产品模型以改变政策性农业保险销售模式,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推进提供一些新思路。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农业保险产品设计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业保险产品设计论文 篇1:

农户农业保险需求因素分析

【摘要】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农业的发展面临的风险因素较多,农业保险是分散和降低农业风险的主要工具。但是农业保险的开展主要由农户的接受意愿决定。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山西省运城市地区323户农户的农业保险需求意愿进行调研,分析农户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建议措施来促进当地农业保险的发展。

【关键词】农业保险 农户 需求因素

一、引言

在200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党和国家明确提出,加快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选择部分产品和部分地区率先试点,有条件的地方可对参加种养业保险的农户给予一定的保费补贴。从此以后,加快发展我国农业保险成为新时期“三农”政策措施的重心之一,其中主要包含了对参加种养业保险的农户给予一定的保费优惠补贴、不断扩大农业保险优惠补贴的险种、扩大农业保险的区域覆盖范围以及加大保费优惠补贴力度等。伴随着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的展开,我国农业保险得到了迅速恢复和高速发展,2004年全国农业保险保费为4亿元,而2007年以来,我国农业保险五年累计保费收入超过600亿元,年均增速达到85%。2011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达到173.8亿元,同比增长28.1%,为农业提供风险保障6523亿元。新时期农业保险的突破性发展,是在遵循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的原则下实现的。虽然实行自愿原则,也有政策投入,但是农户本身的需求状况对农业保险的健康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为此,笔者于2012年7月至9月,在山西省运城市孙吉镇进行了一次实地调研,采用入户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资料,实发问卷350份,获得有效问卷323份,通过使用计量经济模型和SPSS统计软件等工具,借以分析和研究当地农户对农业保险的需求意愿及影响因素。

二、农户对农业保险需求因素描述性分析

(一)农户对农业保险了解较少,需求意愿脆弱

山西省农业保险开办的由来已久,自1984年中国人民保险山西分公司以五台县为试点开办了养殖业农业保险以来,运城市农业保险的覆盖面积也在持续扩大。2012年8月28日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山西省保险行业协会运城办事处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保险发展意见的通知(《山西省保险行业协会运城办事处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保险发展意见》)更有力的推动了运城市农业保险的发展。

从表1可以看出,在被调查的323个农户中,有76个农户对农业保险一无所知,占比为23.5%,有145个农户通过电视等其他渠道听说过农业保险,占比为44.9%,有100个农户了解或接受过关于农业保险的宣传资料,占比为31%,仅有2个农户对农业保险非常熟悉。据了解,这两个农户是保险营销员,曾在保险公司接受专业培训,占比为1.6%。可见农户对农业保险的了解甚少,迫切需要加大宣传力度。

对农业保险了解不足,就会导致农户对农业保险的购买意愿不足,当被问及是否会因为当地村干部的上门宣传以及参加保险公司的产品介绍会而改变原来的购买决策时,有20个农户改变购买决策,共有55个农户愿意购买农艺保险,占比为17%,对于暂时不需要购买的农户从未接受宣传的68户降为59户,占比为18.3%,而便宜可以购买变化不大,从220户变为209户,占比为64.7%。可见,政府和保险公司的宣传,可以提高农户购买意愿,但价格依然是农户做出决策的第一考虑因素。

(二)农户对虫灾害、旱涝灾害等部分险种需求较大

运城市是山西省重要的粮、棉、油、苹果、蔬菜生产基地,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造成了巨大损失。以种植业险种为例,目前运城地区有小麦收获期火灾险,以及2010年试点的小麦、玉米种植业保险,保险责任范围为:在保险期内由于暴雨、洪水、内涝、风灾、雹灾、冻灾直接造成保险作物损失的,按约定进行赔偿。从调查情况来看,农户对旱涝险种、虫害险种的需求偏好较大,在被调查的323个户中,虫害险、干旱险、和洪涝险分别有132户、156户和102户,比例为40.9%、48.3%和31.6%。而对于已经开办的火灾险仅有3个农户选择,占比为0.9%,调查还发现,现有的农业保险(例如雹灾、火灾)由于发生概率和发生面积较小,农户反应冷淡。表3表明,旱涝灾害和虫灾害险种是农户真正的需要保障。

(三)对专业化、规范化和综合化的保险需求较大

调查结果表明,被调查的323个农户中,有276个农户愿意接受专业化的农业保险业务员进行产品介绍。调查发现,从事农业保险的业务员一般一个人服务好几个村镇,由于平时业务量少,自身素质和农业知识不全面,在推广农业保险时积极性不够,产品介绍时缺少信服力;有193个农户希望由村干部牵头,组织保险公司一起来举行农业保险宣讲会;有302个农户希望丰富保险险种、开办干旱保险,同时愿意将农业保险、车辆险、人身意外保险、家庭财产责任险等结合起来一并投保并优惠的保险方式。有316个农户愿意接受以农业合作组织或农业科研机构+农户+保险公司组合的模式提供保险服务。

(四)政府财政优惠和相关法律支持

从农业保险的性质来看,它具有高风险、高成本、高赔付等特征,而商业保险公司的逐利性质决定了其对农业保险的保费设定必然较高。一般看来,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很有限,因此在面对高额保费时,广大农户对农业保险只能望而生畏,心有余而力不足。以玉米保险为例,运城市的农户承担保费费率为15%,而河北省费率为7%,吉林省和内蒙古为10%,黑龙江省为10.35%,宁夏为5%,山东则为2%,虽然各省费率不一的原因有保险责任和实际风险状况的地区差异,但更多是与当地财政优惠补贴息息相关。

到目前为止,运城市关于农业保险的地方性法律法规建设依然处于空白状态,没有出台过关于农业保险市场和运作规范的法律法规,这样就无法保证农业保险的正常运作,也不能解决经常发生在投保人和保险公司之间的问题,更无法保障投保人的权益。

三、农户对农业保险需求因素计量分析

(一)理论分析框架

假设每个农户都是经济人,那么实现效用最大化是其消费的最大目的。根据等边际效用原则:一个理性的人在有限的收入约束下,只有当他使用自己花费在各种物品上的最后一元钱的支出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时,他就实现了效用最大化。用公式表示为MU1/P1=MU2/P2=MU3/P3=…MUn/Pn。因此,只有在农户对农业保险产品每元支出的边际效用与用于其他消费品的每元支出的边际效用相等,农户才能实现消费总效用最大化,即:MUa/Pa= MUb/Pb(MUa和MUb分别表示农户对农业保险产品和其他消费产品的边际效用;Pa和Pb分别表示农户购买农业保险产品和其他消费产品的支付价格)。短时期内看来,其他消费品的价格和边际效用对于农户而言基本保持不变,即MUa/Pa不变,而同时农业保险产品的价格(费率)Pa较高的情况下,农户要实现以上效用最大化,只能提高农业保险产品的边际效用。

此外,从经验认识角度分析,农户的户主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口数量、等都与其购买农业保险意愿呈负相关,户主年纪越轻,受教育程度越高,越能够接受农业保险这种新事物来规避风险;家人人口数量越多,越容易分散农业风险,对农业保险意愿相对较小;而农户2011年总收入和农业收入、往年农作物遭受灾害的情况、银行贷款情况、承保土地的多寡等都与农业保险需求意愿呈正相关,农户在2011年纯收入和纯农业收入越多,特别是农业收入占比越大,对农业保险的需求意愿和支付能力越强烈;农户往年农作物遭受的灾害较少,对灾害风险的意识就会减弱,存在侥幸心理,对农业保险需求效用较低;存在银行贷款的农户家庭,一方面面临向银行或农村信用社还款的压力,另一方面面临扩大农业生产带来的更大风险。因此,理性选择规避风险途径就成为农户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而农业保险是重要的分担风险工具之一,那么对农业保险的需求意愿较大;农户承保的土地越多,遭受灾害的风险就越大,越需要购买农业保险。

以上理论分析和经验认识是分析问题的基础。

(二)变量和模型

需求因素的模型设定上通常可选择逻辑生长曲线函数和正态分布函数两种形式,对应模型分别是Logit模型和Probit模型,而Logit模型不需要严格的假设条件,能够克服线性方程受统计假设约束的局限性,具有更为广泛的适用范围。因此,本文选用Logit模型进行计量分析。

以2011年农户对购买农业保险意愿的自然对数为被解释变量(Yi),以户主年龄(X1)、家庭人数(X2)、2011年纯收入(X3)、2011年农业纯农业收入(X4)、2011年家庭贷款情况(X5)、承保土地数量(X6)和近三年遭受灾害情况(X7)等为解释变量。

根据Logit计量经济模型的定义,有:

(四)实证分析

实证分析,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采用Backward:LR向前筛选变量方法。结果显示,只有2011年纯农业收入和2011年家庭贷款两个变量进入回归(结果见表5)。此外,表6显示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不高,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但方程的拟合优度不是很理想,-2对数的似然值过大,而Cox和SnellR2及Nagelkerke R2值偏小,但方程通过H-L拟合优度检验。

(五)结论

回归分析得出结论:对因变量有显著影响的自变量是2011年纯农业收入和2011年家庭贷款情况。这说明:一是2011年纯农业收入越高的农户,对分散农业风险的需求意愿越大,越愿意接受农业保险这种分散风险工具;二是2011年的家庭贷款越多,其农业生产压力越大,对规避风险的意愿越强烈,对农业保险需求也越强,但如果在购买农业保险时政府的补贴不足,那么其需求很难转化成有效需求。

四、建议和措施

(一)提高农户保险意识

基层政府相关部门应广泛宣传农业保险的重要意义、保险方式和政策措施,增强广大农民的保险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采取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保险知识,讲解保险合同、赔偿标准、责任范围,特别是以往发生的农业保险的典型赔案,让广大农民真正感受到保险是花小钱、保大安的最科学、最有效的风险规避方式,使保险深入人心。

(二)提高农户收入,提高参保能力

从农民的收入结构入手,稳定生产性收入;增加劳动服务性收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从而增加农民外出务工的收入;政府提高各项补贴的水平和覆盖范围。农户收入水平的提高可以增强农民投保支付能力。以此推动农业保险业的发展。

(三)合理设计农业保险品种,确定合理保费水平

农业风险存在很大的地域特征,因此在农业保险的产品设计上,要根据当地农林牧副渔各自的具体特征,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保单,让农户有所选择,以此吸引农户积极参与农业保险。同时,针对不同的保障需求设计分层级的保险产品,并设定相应的保费水平。以满足不同收入家庭的需要。

(四)加大补贴力度,完善法律保护

从政策支持角度,提高农户农业保险需求水平。一是加大政府对农业保险的财政支持力度。当前,国家在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过程中给予了一定的财政补贴,业务发展非常迅猛,效果非常明显。目前可以采取政府扶持与农民投保相结合的方式,由低保费、适度保障起步,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分散风险,减轻受灾损失,调动和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因此,要鼓励商业性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就需要对农业保险进行补贴,其中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就是对投保人提供保费补贴。二是政府制定相关法律政策,2012年11月12日《农业保险条例》的颁布,填补我国有关农业保险方面的专门法的空白,为我国农业保险的健康告诉发展提供有力保证。同时希望各级政府部门能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参考《农业保险条例》出台本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切实保障农业保险各个主体的权利,特别是加强对投保农户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庹国柱.中国农业保险制度与农村保障制度研究[M].北京: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

[2]张贵全.山西省农业保险发展的策略与途径[J].山西财经大学报,2009,(2):34-35.

[3]金麟根,杨云聪,张聪.我国农业保险问题及对策探讨[J]广西农业科学,2010,(1):12-14.

[4]山西省保监局.山西省农业保险调研报告[R].黄河新闻网,2009.

[5]张前程,张庆亮.农业保险中政府支持的经济学分析[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23-25.

作者简介:李杰(1988-),男,山西运城人,内蒙古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村开发与农业经济领域的研究。

作者:李杰

农业保险产品设计论文 篇2:

设立“彩票保单”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探索

摘要2007年政策性农业保险在我国多个省份试点实施,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着参保、承保双方积极性均不高的现象。该研究深入分析政策性农业保险中参保户与承保公司双方因素,借鉴彩民购彩心理,建议设立农业保险彩票,探索出“彩票保单”产品模型以改变政策性农业保险销售模式,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推进提供一些新思路。

关键词政策性农业保险;彩票保单;购彩销售

Key wordsPolicyoriented agricultural insurance;Lottery Policy; Lottery sales

农业保险发挥着分散农业生产风险、保障灾后再生产能力、促进农产品市场稳定的重要作用。2004~2016年,连续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关注“三农”,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专门提出:“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把农业保险作为支持农业的重要手段,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增加保险品种、提高风险保障水平。积极开发适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的保险品种”[1]。

农业保险尤其是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推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农业产业庞杂,农民参保意识薄弱,保险公司承保成本较高、风险较大,骗保等道德风险频发,逆选择问题突出,勘察定损理赔工作强度大,政府补贴资金到位不及时,等等[2]。以上种种因素使得以政策性保险为主的农业保险在推进中举步维艰。

彩票是国家为筹集社会公益资金而特许发行、依法销售、自愿购买,并按特定规则获得中奖机会的凭证,是一种是利用人的侥幸心理获得募款的博彩行为[3]。目前为止,我国有1987年正式发行的福利彩票和1996年正式发行的体育彩票2种。20多年来,这2种彩票的发行量逐年提高,筹集了大量的资金,为福利事业和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笔者尝试把农业保险与彩票有机结合,探索一种新的农业保险推进模式。

1设立农业保险彩票背景分析

1.1农业生产风险巨大,急需农业保险支持我国地域广阔,自然灾害频发,农产品生产周期较长,市场波动较大,期货、期权等可分散风险的资本市场只在个别大宗农产品进行且不完善。设立农业保险彩票有助于加大农户购买保险的意愿,为农业保险公司节约成本,从而能够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推广。

1.2政府财政资金有限,难以满足农业保险补贴需求保险公司承保农业险成本高、风险大,承保积极性不高。只有靠政府财政补贴保费及管理费才愿承保,这就需要大量的财政资金支持,对政府财政造成巨大压力。设立农业保险彩票便于迅速积累资金,减轻财政压力。

1.3农民保险意识薄弱,需用特殊渠道引导改变农民普遍文化素质不高,对农业保险的重大意义理解不深刻,保险意识薄弱,不主动参保,导致参保率低。设立农业保险彩票,以“购彩”形式吸引农民参保,并通过实践受益后,逐渐提高农民参保意识。

1.4建立巨灾农业保险准备金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设立农业保险彩票所募集的资金在时间与运作的双重要求上都符合巨灾保险准备金的客观要求。

1.5农业保险既要政府引导,又需市场化运作我国农业产业化尚未形成,农业保险起步晚,目前还在政府补贴引导阶段中探索。但放眼国际尤其是发达国家,农业保险已步入市场化。设立农业保险彩票,募集农业保险资金,以资本运作的方式扶持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成为一种较好方法[4]。设立农业保险彩票,有助于农业保险市场化运作。

1.6彩票业在农村市场潜力巨大从福彩和体彩的发行经验来看,农村市场的“售彩”资金逐年稳步提高,说明彩票业在农村有巨大的市场潜力。设立农业保险彩票,可起到扩展彩票市场、助推农业保险的双重作用。

2农业保险彩票资金运用

农业保险彩票资金主要用于政府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专项补贴和农业巨灾保险准备金,借鉴福彩、体彩的资金分配模式,农业保险彩票资金可以按“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资金占40%,农业巨灾保险准备金占35%,农业部门、民政部门、财政部门各占5%”的比例分配。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资金作为专项资金用于对承保公司的保费补贴。计提的农业巨灾保险准备金用于对巨灾过后承保公司的理赔款补偿以及对受灾农户的适当合理补贴。农业、民政、财政部门各占5%的资金用于对农业保险彩票运营、管理、监督的日常费用。每一单位销售“彩票保单”的销售费用包含:单位标准保险标的的保费、部分政府补贴、单位巨灾保险准备金及综合管理费用。

3“彩票保单”产品设计及组织发行

3.1“彩票保单”产品设计农业保险彩票和福利彩票、体育彩票的原理、运营模式类似,只是在彩票中附加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内容。反过来讲,就是为每一张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单附加了博彩功能。每一张彩票,无论是否中奖,都相当于一张保险单;同样,每一张保单都是一张彩票。“彩票保单”实际上就是彩票与保单的有机结合体。

(1)“彩票保单”是指购买农业保险彩票就相当于缴纳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无论中奖与否,购买的农业保险彩票都是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单,出险后都可以理赔。

(2)“购彩销售”形式是指以销售彩票的形式销售政策性农业保险,参保户以购买彩票的形式购买政策性农业保险。

(3)承保公司根据参保农业产品品种,设计不同的“彩票保单”,规定承保标的的“单位”,以及每一单位保单的承保量。

(4)农业保险彩票只向特定人员销售,即只向具有政策性农业保险参保标的的参保者销售,而不是向社会公众销售。

(5)农业保险彩票提前一年销售,提前销售可以保障承保公司利益,有效降低道德风险。

(6)设立农业保险彩票销售中心,作为承保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险公司与参保户之间的中介,专门负责保险彩票运营、销售、兑奖。

3.2“保单彩票”的组织发行

“保单彩票”的组织机构体系见表1。

需要注意的是,“彩票保单”销售的同时,由操作部门公布中奖办法。中奖办法必须包括中奖说明、奖级划分、中奖名额、奖励形式、开彩时间与地点、公告媒介、兑奖办法、兑奖地点与期限等内容[5]。

4“彩票保单”的“购彩销售”优势

彩票与保单结合的这种“彩票保单”形式,可以解决农业保险推进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对于化解农民对缴纳保费的抵触心理非常有效。因其会使农民在枯燥的劳动中体会博彩的兴奋,并且获得了坚实的购买保障。

4.1利用“彩民购彩”的心理,吸引农民缴纳保费购买政策性农业保险农民购买了一份农业保险彩票,同时就缴纳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费。如果中奖,当然幸运;没有中奖,也就相当于缴纳了保费。既消除了保险公司向农户收取保费的高额成本,也相应削弱了农民不愿缴纳保费的抵触心理,毕竟购买了彩票就获得了一次中奖机会,因此会提高农民参保积极性。

4.2以售彩形式销售,可以迅速募集资金募集的大量资金既可以减轻政府财政补贴形成的财政负担,及时补贴承保公司,又可以积累巨灾保险准备金,分散和转移承保公司的巨灾风险,从而提高保险公司承保积极性,为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增添内生动力。

4.3售彩资金可以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和保险公司运营资金压力由于参保者积极购买,积累的资金可以部分用于对承保公司的保费补贴,并可以及时补贴给承保公司,使承保公司资金相对充裕,减轻财务压力。计提的巨灾保险准备金和奖池中累积的资金,都可通过合理稳健的资金运作产生一定收益,为农业保险增加保障。

4.4可以解决就业,转移农业劳动生产力专门面向具有参保标的的农民发行的农业保险彩票,要依托农业保险彩票销售中心销售,因此农业保险彩票销售中心就要建立在乡镇级别的基层农村,并且设立于各个乡镇甚至村级单位,便于农民集中购买,也能吸纳一定的当地农民就业,从而对促进就业有所帮助。与此同时,利用销售中心就业者的宣传也会成为扩大农业保险宣传的重要方式和路径。

4.5“彩票保单”的引导示范作用具有巨大的杠杆效应第一重杠杆是在整个农业保险市场中,无论对保险公司还是对参保农户,都有“正效应”,保险公司愿意承保,农户也愿意主动参保,对农业保险市场具有整体推动力。第二重杠杆是政策性农业保险对其他商业性农业保险的撬动力。保险公司的效益提高后也会对商业性农业保险加大开发力度,对其他商业性农业保险“破冰”有益。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 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A/OL].[2016-01-27].http://www.gov.cn/zhengce/2016-01/27/content_5036698.htm.

[2] 郭春生,刘自强.四川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J].中国保险,2011(6):62-64.

[3] 张雅桦.社会工作介入彩民购彩行为对中国彩票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J].社会福利(理论版),2012(1):35-39.

[4] 黄薇.发行教育彩票,设立中华教育基金刍议[J].法制与经济,2010(2):125,128.

[5] 王志民,杨红,孙志明.环保彩票发行与环保设施运营产业基金运作模式的探讨[C]//第二届环境保护市场化暨资本运营与环保产业发展高级研讨会.深圳: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1.

作者:付晓亮

农业保险产品设计论文 篇3:

精准扶贫视角下政策性农业保险福利效应研究

摘要:文章基于四川省9县市入户调查微观数据,从精准扶贫视角实证研究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反贫困福利效应,研究表明30%低收入农户由于陷入“贫困陷阱”,福利效应不显著,而70%高收入农户能够利用农业保险平滑消费,极大提高社会的福利效应。最后,从政府精准补贴、实现自主造血,开发特色农险、提高精准覆盖,普及农保政策、提高农户意识三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有效促进农保扶贫。

关键词:精准扶贫;政策性农业保险;福利效应

一、引言

精准扶贫战略思想是我国农村扶贫开发的重要指导方针,也为农村保险扶贫运行开辟了道路。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已经连续十五年聚焦“三农”问题,从2004年提出要以“扩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品种和区域覆盖范围”作为改革目标,到2017年再次重申脱贫目标并提出要“要进一步推进精准扶贫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每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农业保险的发展方向做出了重要的部署。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进一步提出“支持贫困地区开展特色农产品价格保险,通过中央财政以奖代补等措施有效拓展农业保险覆盖面和保费补贴”的战略目标。

四川位于我国的西部地区,虽然近几年农业保险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其贫困人口规模仍然很大,扶贫开发工作已经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 的冲刺阶段,剩下的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較深,脱贫的难度也就更大。受四川省的地理位置影响,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及流感病毒、农作物病虫害等疾病频发。作为传统的以农作物多样性扬名的农业大省,传统的农业经营性收入依然是贫困地区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其生活生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经营性收入的增长。2007年4月,财政部率先提出在四川、湖南、内蒙古、新疆、江苏、吉林6省开展全国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试点工作。紧随其后,四川省财政厅以及省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纲领性文件以保障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顺利开展。自开展以来,保险试点品种从最开始的小麦、水稻、玉米等少数几个品种,到宜宾的能繁母猪保险,再到养殖业中的奶牛、育肥猪等各大品种的全面覆盖,特别是近年来针对贫困地区量身定制的特色农产品保险,一是为支持藏区农牧业发展,积极开展“牦牛保”;二是“惠农保”造福彝区;三是“特农保”扶持彝区产业发展。四川保监会提出积极推动“扶贫保”产品在深度贫困县落地扩面增量,针对深度贫困县特点创新保险产品,开展特色农险,引导保险资源向深度贫困县倾斜,加大保险保障广度与深度。这从农业保险的供给和需求两方面促进了农业保险精准扶贫的可能性。

虽然政策性农业保险在扶贫方面具有特有的机制优势,但是从精准扶贫视角来看,四川乃至我国农业保险扶贫依旧还存在扶贫对象识别不精准、项目安排不精准、保险补贴不精准与扶贫到户措施不精准等问题。

二、文献综述

针对农业保险参与精准扶贫,当前的研究大都是定性研究农业保险扶贫存在的问题以及保险扶贫模式的优缺点。付正等(2017)以保定市为例,从农户、保险公司和政府多角度提出农业保险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农户对农业保险的认识不足,农业保险产品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李鸿敏等(2016)和陈新等(2017)基于河北省“阜平”模式提出农业保险参与精准扶贫的几条路径:政府精准扶持、保险公司精准开发、农户精准教育,指出农业保险是精准扶贫的有效工具;黄延信与李伟毅(2013)认为农业保险扶贫问题的根源在于农业保险产品设计不合理,产品单一,大多都是实行统一费率和统一保额,农民的可自主选择余地很小;谭正航(2016)研究提出,从精准扶贫视角来看,我国农业保险扶贫还存在扶贫对象识别不精准、项目安排不精准、保险补贴不精准与扶贫到户措施不精准等问题,法律制度不完善是主要的原因。

在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福利意义的研究中,邓维杰(2014)根据其对四川省79位各市(州)县扶贫移民局负责人调查得出,四川省精准识别存在规模排斥、区域排斥和识别排斥,精准帮扶存在需求排斥和市场排斥等各种排斥现象,这极大地减弱了政策性农业保险参与精准扶贫福利效应。姚寿福(2016)利用我国1982~2014年的数据对农业保险的福利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从短期来看,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具有稳定作用,能够促进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和产量的增加,并对农业资源合理配置有显著作用,具有很强的社会效益,而从长期来看,保障农业的顺利运行,扩大再生产,最终实现社会效用的增加以及带来社会福利的净增加。这一结论在李军(1996)、俞雅乖(2008)、钟甫宁(2008)等学者的文中也能找到相同点。聂荣等(2013)利用其对辽宁省8个县实地调研数据实证分析,提出微观上农业保险有助于实现农户自身福利效用最大化,而在宏观上能够促进农村社会福利保障体系进入良性循环。

国外学术界没有“精准扶贫”这一理念,但是贫困是全世界都面临的问题,他们主要从国家整体福利水平方面和政府补贴效应对政策性农业保险运行的福利效应进行研究。Richard(1982)利用福利经济学理论模型研究得出,政府对农业保险进行补贴能够有效的促进农民收入的提高,因为这极大降低了农民因灾受损的程度,近似形成了稳定的补贴效应。随后Yamauchi(1986)利用日本农业保险的案例对农业保险的稳定补贴效应进行了验证,得出了相同的结论。Ozaki(2007)利用1993~2004年的数据对美国农业保险研究得出,农业保险能够有效转移风险,而政府较高的补贴可以促进农民对保险的需求以及提高对农作物的保障水平,进而增加农民的福利效应,这与Babcoke (2002)得出的研究结果相似。但在另一方面,Chambers(1989)运用帕累托最优约束得出政府过度的补贴会导致多风险作物保险失败,农民会用农业保险代替传统的金融工具进行盈利而不是为了规避风险,从而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这就违背了政策性农业保险设立的初衷。国外大多数学者认为合理的农业保险补贴制度不仅能够稳定农户收入、减小贫困程度,而且农业保险的正外部性可以保障农户的基本收入,极大提高社会的总福利水平,许多的案例都表明政策性农业保险有很大的存在必要性。

综上所述,农业保险具有消费的正外部性、合理配置资源、稳定农民收入、分散风险和促进农业发展的特点,目前学者主要针对农业保险扶贫模式、财政补贴、政府调节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但大部分相关成果缺乏精准扶贫理论指导,研究思维有些单向,对农业保险扶贫福利效应更是鲜有研究。国外学者对农业保险运行福利意义的研究主要从国家整体福利水平方面进行的,很少有从微观数据对农业保险的福利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的,本项目的研究主要从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反贫困福利效应进行。

三、数据来源、变量选取与描述

(一)数据来源

本文使用的数据来源于本课题组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1月对农户户主的入户调查微观数据。综合考虑四川省各贫困地区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情况与经济发展状况,选取调研地点,采用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相结合的方式,向选中的农户发放问卷,收集了包括样本农户的基本信息、政策性农业保险相关信息及消费需求等,收回问卷482份,最后进行数据处理,提出不真实的问卷及删除离群值,最终得到有效问卷443份,问卷有效收回率为92%。

(二)实证模型设定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农业保险反贫困的福利效应,考虑到被解释变量是连续型变量,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建立如下回归模型。

Consume=β0+β1subsidy+β2insurance+β3evaluate+β4Controls+μ(1)

本文利用消费作为反贫困的替代变量,为了探究影响消费的因素,从农业保险、家庭特征、户主特征、家庭农业投入四个维度来研究。

(三)描述性统计

在443份有效问卷中,农户投保率为40.2%,说明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覆盖率偏低,结果还发现有75个农户不知道政策性农业保险,占总数的17%,其表示从来没有听说过,说明农业保险的宣传力度还不够。表1呈现了本文模型中主要变量的说明及描述。

四、实证结果分析

对于贫困地区来说,农业收入是其主要的收入来源,收入越高,家庭消费占总收入的比重就会上升,所以家庭的贫困程度可以通过家庭消费行为直接反映。本文利用家庭消费支出作为家庭贫困程度的替代变量,假设越贫困的家庭,家庭消费越低,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反贫困的福利效应就越显著。

表2回归结果显示,第(1)是全样本下的回归结果,第(2)、(3)列分别是参保农户样本和非参保农户样本的回归结果。政府补贴与消费支出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在全样本中,把未参保农户的政府补贴设定为0,表明农业保险补贴效应能够缓解贫困,增加农户的社会福利。教育水平在5%的水平下显著,表明消费会随着教育水平的上升而增加,与未参保农户对比,参保农户的系数值较大,可以认为教育水平对参保农户的边际影响更大,可能是由于教育水平会提高认知能力,使农业保险的保障效应得到验证。农业收入占比与消费显著的正相关,且参保农户的边际效应更明显,说明收入能够极大促进参保农户消费,减弱其贫困程度,从而也验证了农业保险的反贫困效应。

为了进一步更准确研究,本文将全样本分为低收入和高收入,以30%为界,再分别对参保和未参保农户进行分样本回归, 表2中第(4)和(5)列分别是低收入农户参保和不参保的结果,可以看出其系数基本都是不显著的,也就是说收入、储蓄、教育水平等因素的变化不会明显影响消费,可能是由于低收入者正处于脱贫的初级阶段,没有财富的积累,说明其可能正处于“贫困陷阱”中,这时需要进一步实现脱贫目标。第(6)和(7)列分别是高收入的参保和未参保农户的回归结果,其系数的正负和显著程度与表2大致一致,说明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反贫困福利效应在高收入农户得到了验证,其有能力实现消费平滑,这正和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作用一致。

五、结论与政策启示

本文通过对四川省9县市微观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政策性农业保险在精准扶贫视角具有显著的福利效应,其能够促进农户家庭消费,具有显著的反贫困的福利效应。故本文提出如下三点建议。

第一、政府精准补贴,实现自主造血。政府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补贴品种和范围,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和特色养殖农业基地,要充分发挥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的带动和组织作用,实现“先脱贫”积极带动“后脱贫”的转变、从“政府输血”到“自主造血”的脱贫目标。

第二、开发特色农险,提高精准覆盖。保险公司应根据贫困地区不同的农业发展情况以及物质生活水平的的差异来制定因地制宜的特色农业保险,如四川贫困地区的“牦牛保”、“惠农保”、“特农保”等,让每个农户都能选择自己需要的农业保险,有效提高投保率。

第三、普及農保政策,提高农户意识。农户是农业保险的主动方,而每个决策者都是最大化自己的福利效应来制定生产决策的,所有只有农户自己对理赔程序和保费补贴等有了很好的了解之后,他们才会积极参与投保,享受农保扶贫带来的好处。目前贫困地区的农户农保意识不强,需要政府予以引导,加大宣传。

参考文献:

[1]付正,宋蔓蔓,徐佳怡. 农业保险实现精准扶贫的路径分析——以保定市为例[J].河北企业,2017(03).

[2]李鸿敏,杨雪美,冯文丽,等.农业保险精准扶贫路径探索——基于河北省的“阜平模式”[J].时代金融,2016(30).

[3]黄延信,李伟毅.加快制度创新 推进农业保险可持续发展[J].农业经济问题, 2013(02).

[4]谭正航.精准扶贫视角下的我国农业保险扶贫困境与法律保障机制完善[J]. 兰州学刊,2016(09).

[5]邓维杰.精准扶贫的难点、对策与路径选择[J].农村经济,2014(06).

[6]姚寿福,马理瑶,粱晓凤.关于加快农业保险发展的思考——基于我国农业保险经济效应的实证研究[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6(01).

[7]李军.农业保险的性质、立法原则及发展思路[J].中国农村经济,1996(01).

[8]俞雅乖.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补贴政策及绩效——浙江省“共保体”的实践[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5).

[9]孙香玉,钟甫宁.对农业保险补贴的福利经济学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8(02).

[10]Just R E, Rausser G C, Zilberman D. Equity and efficiency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s[J].Cudare Working Paper,1982.

[11]Yamauchi T. Evolution of the crop insurance program in Japan[J].1986.

[12]Ozaki V A, Shirota R. The Experience with Crop Insurance in the USA: Evolution and Performance[J].Funenseg.org.br,1970.

[13]Chambers R G. Insurability and Moral Hazard in Agricultural Insurance Markets[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89(03).

*基金项目: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精准扶贫视角下农业保险运行模式及福利绩效研究——基于四川省入户调查微观数据证据”(项目号:201710626080)。本研究为四川农业大学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资助。

(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作者:任石

上一篇:冬季建筑工程施工论文下一篇:地理兴趣地理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