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立意章法刍议——以历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为例

2023-01-05

立意是作者对所评述的事物或问题, 提出自己的看法, 表示自己的见解, 讲究有的放矢、就事论理、有感而发。由此可见, 这个“意”, 指的是文章中统摄材料的中心思想, 虽然它并不是具体论点, 却是诸论点的总和并且统率诸论点, 既是全文的基调, 也是评论写作过程中的一个具有决定意义的中心环节。

一、政治导向, 切记背离主流价值观

评论员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扎实的理论功底,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时刻关注局势发展, 研判政治形势, 内知国情、外通世界, 在面对党的指示文件和重大事件时, 能够发表议论、提出见解、做出正确的舆论导向。《“台独”即意味着战争》就是一篇宏观大气的抗鼎之作, 我们都知道“台独”问题由来已久, 时至今日, 台独分子依旧试图分裂祖国, 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我们渴望和平统一, 不愿兵戎相见, 如若谁无端挑战祖国统一的底线, 我们也决不放弃中华民族的尊严。作者的立意准确并深刻, 彰显了党中央实行“一国两制”的大国风范, 又强调了对妄图分裂祖国的不法分子严惩不贷的坚定决心。

新闻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 必须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高度的一致, 迅速吃透文件精神, 找准评论方向。就所发表的评论, 及时宣传党的最新精神和政策的落实情况, 力求紧跟时代步伐, 把握时代脉搏, 关注时代风云, 讴歌时代先进, 弘扬时代精神。

二、凝炼高度, 切记停留在事件表面

新闻评论立意的深刻性, 取决于分析的透彻性, 即透过现象看本质, 着力分析它的内部联系, 克服表面性, 尽可能对事物的变化与运动有规律性的认识, 找出原因及其意义所在。文章《漠视生命是最可怕的沉沦》探讨了一个成绩优异的少年杀害了自己的老师, 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世人很难将乖巧少年与暴力行径相匹配, 道德沉沦和人性丧失令人不寒而栗, 如果青少年群体缺乏对生命的敬畏, 那么国强大志, 谁将维存?作者依托少年杀人事件, 凝练主题, 上升到缺位的思想健康教育, 呼吁家庭、学校、社会高度关爱青少年心理。作者在立意之初考量了事件本身的内在起因, 在偶然性中寻其必然, 分析背后不寻常和值得深究的东西。只有立意与“事件意图”达到高度重合, 才可以印证良好的传播效果。

文章《公共辩论, 求真比求胜更重要》借“骂战”反观社会问题, 引发大家关注背后的科学真相, 作者分析转基因食品的科学性比公堂胜负更关键, 人们往往因激烈的唇枪舌战而忽视了闹剧的背后因素。分析问题若是停留在谁的论点更合理、论据更充分、论证更有说服力, 只能沦落为舆论骂战的无聊看官。可见, 新闻评论要想一针见血, 不能单纯就事论事, 必须对素材进行系统剖析, 看到问题存在的社会背景、矛盾根源, 站在全局的高度, 找到最佳的角度切入, 通过具体的人和事引申出发人深思的道理来。

三、针对受众, 切记一盘散沙毫无重点

针对性是新闻评论的重要特性之一, 避免写作的行文布局中一盘散沙, 没有重点和群众的声音。一篇评论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某一类问题, 发挥一定的社会影响, 这就要求评论必须有的放矢, 言之有理。而有些作者由于开篇立意没有针对性, 问题没有抓准, 洋洋洒洒地旁征博引, 却只是隔靴抓痒, 毫无意义。

新闻评论的立意, 应针人们生活、思想、观念上的难点和疑点进行答疑解惑、析透辟理、廓清正误, 文章《防范和克制我们的“灾难情绪”》背景是在某些断章取义的新闻报道中, 片面信息成为民情舆论场中的着火点。当事实背景交代不清楚时, 很容易产生不切实际的联想, 把某些群体当作假想敌发泄不满, 大肆挞伐。作者称之为“灾难情绪”, 并分析其产生的来源、表现和危害, 最后呼吁大家切实关注“灾难情绪”, 加强重视的同时也要理性克制情绪爆发。若是毫无针对性地泛泛而谈, 着眼于似是而非、可有可无的问题, 这样的新闻评论就失去了它应有的导向意义。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不能片面地看待事物, 把某一时期或某一地区的现象, 归结为全局的趋势, 造成错误的引导。在对待社会生活中看似平凡的事件或动态时, 则要能以敏锐的眼光捕捉它, 以全方位的视角去认识它, 即便是个看似微妙的变化, 也不是孤立存在, 势必与整个社会息息相关。因爱国抵制日货、砸汽车等新闻一度成为社会的焦点和热点, 我们既可以谴责日本右翼分子的不良居心, 也可以抱持同理心感慨日货消费者自认倒霉, 反而过于平庸。文章《爱国和害国、只有一步之遥》针对前段社会上盲目爱国而燥热的社会戾气, 同时把握现实感和历史感, 站在全局的高度, 以敏锐的眼光来审视事物, 入木三分地揭示事物的本质:义愤填膺、同仇敌忾固然重要, 但是失去理性的爱国只能是害国, 爱国不能图一时之快, 更应该捍卫民族尊严, 提升综合国力。

四、结语

新闻评论是指对社会各界近期发生的事件进行实事求是的阐述并且产生的看法和见解, 是对新闻事件所发表的言论的总称, 可对人民群众现实生活中的新闻事实和重要问题做出分析, 宣传积极正面的思想精神, 起到引导监督的作用, 通过对事实的分析提出有思想、符合政策、有理论高度的问题, 深入事实情况, 揭示矛盾本质, 进而对新闻事实的宣传性和舆论监督作用进行因势利导, 引导群众通过科学理智的分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向广大群众传播积极健康的价值观。

摘要:如何从新闻材料中插入评论的立论点至为关键, 是一篇新闻评论成功与否的根本, 也是每一名新闻评论员应当具备的专业职责。本文意从具体案例入手, 结合历届中国新闻奖部分获奖作品, 探讨如何在一系列新闻材料中抓取立意切入点, 总结新闻立意的几个章法。

关键词:评论,立意,中国新闻奖

参考文献

[1] 丁法章.新闻评论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133.

[2] 张骏德.新闻评论的“立意”[J].新闻战线, 2003 (4) .

[3] 阳海洪, 阳海燕.新闻评论写作中的立意思维方法[J].新闻采编, 2007.

上一篇:基于商务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英语语音问题分析的英语语音学习策略研究下一篇:论调解机构在农村医疗纠纷解决中的“角色扮演”——以东部沿海新农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