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起步作文课题

2022-08-25

第一篇:三年级起步作文课题

三年级起步作文研讨

从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看习作教学的课程化建设

瞿 风

语文教学中,由于作文与人的气质、审美、志趣、习惯等个性因素关系最为紧密,因此常常是最不可琢摩的。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不同于基础知识积累那样容易,写作能力也就很难像教化学、物理那样,通过公式、原理的技能性训练而得到提高。正因为如此,我们常会感叹,作文教学几乎无规律可言!如何开展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哪些要素能构成习作教学的“基本动作要领”?它们又具有哪些共性?如何让孩子们的作文回到“我手写我心”的真实状态中?如何让孩子们从自己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做到有感而发、有话可说?今天,我们一起来交流。

一、习作教学现状

从教师方面看,有以下表现:

(1)不能从整体上把握各学段作文教学的要求与特点,忽视了小学作文教学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要求普遍偏高,没有遵循作文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基本功——篇——个性作文),因而收效不大。

(2)作文指导程式化,束缚了师生思维。传统作文教学追求共性的教育(接力赛跑,跑出集体荣誉感;秋天,收获),作文指导课总是从审题到立意,从选材到表达,项目一样不落,程式固定不变。留心每一个孩子,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似乎都有自己的妙言趣语。可遗憾的是,孩子作文中的语言却常常是千篇一律,众口一词,缺少创意和个性,从中感受不到儿童对生活独特的感悟和活泼烂漫的天性。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与当前作文教学对孩子束缚太多有密切的关系。

(3)作文指导过于细致。教师一上作文指导课,就读范文,或不厌其烦的进行指导,包括如何开头,中间怎样写更加具体生动,又应怎样结尾,都一一详细讲解,反复强调。其结果却是:教师指导越细,学生的思维就限制得越死,在写作过程中越不敢越雷池半步,写出的文章就难免千篇一律。

二、课标中的相关要求:

课标核心: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只有当学生能够真正“自由表达”时,才可能出现“有创意的表达”。因此,我们首先要营造自由表达的氛围。其次要激发学生有创意表达的勇气。让学生在习作中“真实、真诚、自然地表达自己”是初步要求,更高层次的要求则是让学生表达得好,表达得有创造性。 自由表达:其一,命题选材的自由。其二,表达思想情感的自由。其三,语言个性表达的自由。

全册11次习作可根据教学情况做选择,不适宜本班情况的,或学生不感兴趣、无话可说的可以不做,也可以换内容,还可以安排成大小作文形式。习作不要成为学生的负担,选做的题目应尊重学生,不要强求一律。

三、策略

从培养兴趣入手,分清三个阶段、开辟两种渠道、落实三项训练,使小学作文教学构成一个科学的训练系统。

1、重视激发习作兴趣

新课程标准对写作初始阶段的目标设定,特别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把重点放在培

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上,让孩子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第一学段的相关表述是“对写话有兴趣”,第二学段的相关表述是“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到第三学段,才过渡到要求具有初步写作意识即“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喜欢写比写什么、写得怎样更重要。因为“喜欢写”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良好的情绪、成功的体验会促进学生向积极的方向前进;其次,他喜欢写,在写中自然而然促进写,提高写作能力;第三,写得好,又提升兴趣,从而走上良性循环。反之,学生不愿写,你逼他写,他就写不好,写不好就更不愿写、更没信心,恶性循环。

2、分清三个阶段

传统的作文训练三阶段是:写句子——写片段——写成篇的作文,由易而难、循序渐进。我以为,应该是从“基本功——篇——个性作文”。 (三年级解决叙述 ,四年级解决描写,五六年级解决说明、议论)

作文基本功:著名教育家丁有宽老师归纳出读写结合“五十”项基本功。简单罗列如下:

(1)句子;

(2)句群:连续结构、递进结构、概括与具体结构、总分结构、并列结构;

(3)构段:主从结构、点面结构、因果结构、承折结构、先概括后具体或相反、先总述后具体或相反、并列、先点后面或相反、主从、先因后果或相反;

(4)文章开头:交代四要素开头、开门见山开头、提问开头、描写引入开头、抒发情感开头。

(5)文章结尾:事情结果结尾、点明主题结尾、展示未来结尾、抒发情感结尾、描写结尾 。

(6)谋篇:审题 、立意、选材、组材、修改。

(7)记事:事情发展顺序、时间顺序、地点顺序、事序为主、时序为辅的顺序。

(8)写景状物:景色描写、建筑物描写、植物描写、动物描写、场面描写。

(9)写人:外貌、语言、行动、心理、人物综合描写、一事表人、几事表人、几方面品质表人。

这九大类别五十个基本功,属于能够训练的作文范畴。

3、开辟两种渠道

(1)让作文技术渗透于阅读教学,有意识地在阅读教学中穿插作文辅导。

三年级学生处于作文的起步阶段,我们应首先教他们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习作方法从

哪里来?叶圣陶说:教阅读教得好,更不必有什么专门的写作指导。这充分说明,作文所需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以及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意阅读教学对习作教学的积蓄作用和榜样作用。

北师大版教材每个单元都以专题的形式出现,每个单元的习作也是紧扣专题设计的。所

以学习课文时尽可能抓住课文最大的写作特色做文章,注意把学课文与教习作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在习作中恰当地运用本单元所学到的写作方法。从而让学生获得规律性的写作知识、获得语言和语感的积淀,为学生写作找到拐杖和依靠。

比如:学习《回自己的祖国去》,首先初步认识冒号、引号并学习其用法;进而了解对话的四种形式,第三,引导学生发现以人物对话进行分段的写作方式;到《说声对不起》《惊弓之鸟》等课的反复渗透,就能基本上解决学生写作时标点混乱、对话不分段的状况。

《说声“对不起”》一课重点教心理活动描写,结合学生自己的体验,再创设一些情境,如被父母或老师冤枉时、公开课上的紧张等,结合《一只小鸟》的续写,学生就能初步领会并掌握心理活动描写的妙处了。《小镇的早晨》可讲并列结构;《丑小鸭》一课初步渗透“对比” 及景物描写的作用(用“瑟瑟的秋风”和“飘落的树叶”烘托丑小鸭极度的伤心,让学生较深的感受到景物描写与人物有如此紧密的联系);《七色花》则渗透重复中的变化。《海底世界》重在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的渗透,在介绍海底生物或写一段说明文字时,学生才可能做到清晰、有条理。

学习三(上)第5组《说声“对不起”》第一段时,学生对“为什么向别人承认错误比埃二十大板还难受呢?”充满了疑问,继续探究的兴趣很浓。这时可趁机告诉学生:像这种先写出结果再来探究溯源的叙述方法叫做“倒叙”。你体会到运用倒叙方法有什么好处吗?学生纷纷发言,在学生对倒叙有了充分的了解后,鼓励学生:如果你也想吸引别人阅读自己的作文,不妨在习作中尝试一下倒叙的方法。

三年级下册的许多课文中也有很好的训练点。《装满昆虫的口袋》:先概括后具体的构

段方式;《山沟里的孩子》并列式的构段方式;《松鼠》练习有条理地叙述比较复杂的事件过程;《田忌赛马》中的心理活动描写;《炮手》以人物的动作、神态、表情、语气来代替“说”的词;《美丽的小兴安岭》总-分-总的构段方式等;

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忌讳讲解语言、文学及写作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避“超标”的嫌疑。但实践证明,在合适的时机,很多东西只要我们引导得当,不术语化,

学生是完全接受得了的。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看,这些知识也是学生必须逐渐掌握的。我们有责任引导学生获得规律性的写作知识、获得语言和语感的积淀,并用来帮助自己写好作文。

“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习作方法就是作文的“规”和“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习

作方法,写起作文来才会游刃有余。

其次,要引导学生广泛涉猎课外读物,领悟、借鉴不同的写作技巧;(提倡师生共读,以《木偶奇遇记》为例)

第三,在积累写作知识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写作风格,积累语言。(《飞鸟集》,冬天的雨,飞落在我的雨伞间,唱着忧伤的歌,久久不愿离去;秋天的雨,洒落在我的窗前,悄悄地提醒我:天凉了,多穿衣呀!)

(2) 激活生活空间,引导孩子对生活的观察力——习作教学回归生活

一个人真正的写作,第一要紧的能力是发现、积累写作素材,对写作素材进行筛选、组

织。写文章,第一要解决的不是审题,不是构思,不是行文,不是语言,而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米”。即写作必须帮助学生解决内容,之后才谈得上“技术”。

众多作文研讨课,展示课上,演一个小品、讲一个故事,开展一次活动、做一个试验,

学生用当场“生成”的内容写作文。这是否解决了素材问题?表面看来,是解决了,实际并非如此。传统作文教学下的每一次远足、每一个游戏、每一回实验、每一篇作文,背后都存在一个若有若无、若隐若现的教学圈套。只要我们稍微思考一下便不难发现,学生“收集素材”“选择素材”的能力,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这是老师将准备好的素材端到了学生面前,而不是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摘取的。

如何解决素材问题?创设情境、开展活动,都是可行的,但这不是全部,应更多地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学会发现,积累丰富鲜活的习作素材,培养一颗细腻、善感的心。

学生生活看起来风平浪静、千篇一律,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学生缺少的不是素材,而

是发现。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去发现。可以教给学生两个方法。

a、推想法——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细节

闭上眼睛,从早晨开始往后回忆,一节课一节课地想,一个课间一个课间地想,一个游

戏一个游戏地想,一个争吵一个争吵地想:

今天我哭过吗?笑过吗?后悔吗?尴尬吗?

今天我做错作业了吗?被批评过吗?和别人发生过矛盾吗?学到新东西了吗?

今天我见到陌生人了吗?和同桌有什么事?

今天我和同学闹过意见嘛?看到谁笑了吗?看见谁哭了吗?

今天有谁忘了关电风扇吗?有谁过生日吗?有谁忘擦黑板了吗?

今天我听到什么新闻吗?老爸有什么反常举动吗?

今天妈妈笑过吗?爸爸笑过吗?

今天老师笑过吗?发脾气了吗?街上有什么引起我注意的事吗?

今天我看什么书了吗?有人生病了吗?

今天我的心怦然一动了吗?想起了什么往事吗?„„

凡是能捕捉到的那一个问号,就是值得记录下来的事情。慢慢地,学生就会学会用一双慧眼去捕捉生活中可利用的素材,为我所用。

b、静默法。闭上眼睛,安静地坐着,一天的事情就会蜂拥而至。那些能“跳出来”的事情,往往就是心灵深处牵挂的事,有想法的事,值得写的事。

观察时,依傍的不只是眼睛,更是心灵。事情有没有意思、值不值得去回味与记录,说到底,起决定作用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心灵感受。时间久了,学生就会发现,生活粗浅看来,上课、作业、活动、吃饭,总在重复昨天。但细细品来,却那么多的新鲜、那么多的变化。

每天有那么多的事,记录哪一件有意义、有价值,写出来后别人感兴趣,想读,这就要选择。坚持这样的训练,将使学生筛选、积累材料的能力越来越强,关注生活的意识也越来越强,最终养成发现和思考的习惯。

4、落实三项训练:观察、思维和表达

(1)观察——关注丰富的内心世界

观察训练历来是作文教学的一项基本训练。观察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的习惯也是重要的。但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严重纠缠于机械的“训练型”观察。观察一个橘子,远看,近看,闻一闻、摸一摸、剥一剥、数一数、尝一尝;观察一双手,就是盯着手写,手打开,看指头的功能和形状。作为一种训练,未尝不可。但这不是作文,是做数学题。橘子本身没有思想、没有思维、没有情感。那橘子的背后是什么?是妈妈的爱!是环保!是卖橘人的诚信!

在现实的写作世界里,不大会有人在作文前拿着个橘子神经质般地进行观察,不可能有哪件事等你反复观察够了以后再行消失。世事稍纵即逝,当你觉察到这个事情有意思的时候,事情本身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所以 ,这种机械式的观察并不能真正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观察的本质应该是自然的、不自觉地敏锐捕捉事物本质的能力,这才是最有价值的。 因此,写作教学中的观察,更为重要的内涵是帮助学生修炼一双“发现”的眼、内视的眼。写一个橘子,要让橘子的图像显现在头脑里,在脑中反复地去看它,从各个角度去“观察”它。观察不到的地方,用想象去弥补,用自身的生活经验加以想象性修复。看到橘子背后的东西时,人的情感和思想已自然渗了进去,从而在文章中弥漫着挥之不去的作者的气味和情绪。这样,学生就会发现生活真的为写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就会去关

注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把心灵的世界捕捉下来、呈现出来。就会觉得写作是与自己的精神想呼应的,作文是可以抵达心灵的。

(2)思维——培养学生个性的思想观点,从无序思维走向有序思维

在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儿童的想象能力。引导儿童把常见的事物进行形象化描述、个性化的表达( 【案例一】);在阅读后,或推测事物的发展续写故事,或依据部分段落进行扩写、改写训练等。

【案例一】个性化的思维——秋天在公园里能听到什么声音?

我听见了落叶的叹息声。

对了,趴在地上,我也许会听到田鼠挖洞的声音,它们准备藏粮食过冬呢。

大清早,田野里农民忙着耕耘,有镰刀割麦子的“刷刷”声和人们的说笑声、脚步声。 花谢了,花瓣落下来,“呜──呜”哭着,她们很伤心,她们舍不得离开这美好的世界。

【案例二】无序思维——有序思维(例:说给 的话) 生活空间:亲人、同学、社会

选材的个性知识空间:体育、音乐、历史、文学、新闻人物

想象空间:童话、科幻、神话、虚拟世界

(3)表达——让训练服务于自由写作

作文训练本质上是无法序列化、训练化的。不是所有的作文能力都能训练出来。作文不仅仅是文字的排列,背后还与“人的禀性、情感、阅历”等相关。“凝心以养气,炼识而成其才”,这是一个漫长缓慢的滋养修炼的过程。因此,任何训练都应服务于自由写作。

a、落实细节训练

细节是写作上的一个核心能力,也是一个难点。训练内容有:怎样捕捉说话、怎样捕捉神态、捕捉瞬间、捕捉心理、捕捉静物、捕捉外貌、声音、捕捉环境、捕捉场面等。可以参考吴立岗教授的“素描作文”训练,它主要包括“静物素描”、“自然景物素描”、“人物对话素描”、“房间陈设素描、”“周围环境素描”等。每个素描训练,都需要我们设计多次训练,以求在多次训练中获得作文的基本能力。同样的,每一项细节训练不是一练了事,需要不断反复。以“捕捉说话”为例,可以分为以下几次来教学:

(1)认识冒号、引号,会正确书写;

(2)认识说话句的四种形式;

(3)认识表示“说”的词,写好提示语;

(4)提示语在前、在后的写法;提示语在中间,内容在两头的写法;

(5)以人物的动作、神态、表情、语气来代替“说”的词;

(6)认识没有提示语的说话句的表现力;

(7)说话内容要符合人物身份;

(8)将一段叙述的话,以对话为主要手法,展开描述。

b、听读作文课

教师读一组文章,一般2—3篇。每组文章都有一个较为显著的、共性的写作技能。。一组文章听下来,加上教师的适当点拨,学生的碰撞,学生大多能对这些技能有较为具体、清晰的认识。

主题有(1)妙用景物描写(2)比喻与写景;(3)拟人与动物;(4)把人写“活”;

(5)奇妙的构篇;(6)诱人的悬念;(7)童话的真实;(8)开头与结尾;(9)过渡;(10)外貌与心理;(11)幽默与夸张;(12)构段方式等。

5、重视修改作文

修改习作,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手段,其权利是学生的,教师不应越俎代庖,常见一些教师把学生的作文改的面目全非,这样的结果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反而会使学生失去写作的信心,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所以,每次的习作修改,都应该以学生为主,先教给学生一定的修改方法,使用一些激励的手段,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文反复修改。每次批改学生的作文,采用面批的形式,以朋友的心态,对学生习作中的主要毛病提出修改意见,让他们自己去改。

关于修改,要开几堂课,讲列夫托尔斯泰、欧阳修、韩愈、贾岛等名人的修改轶事;讲修改符号,让学生运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在一次次修改中,使学生逐渐养成这样的修改习惯:

1、通过轻读,查看和修改错别字、错标点,不通顺和不恰当的词;通过默读,查看和修改内容和结构;通过朗读,查看和修改语言,特别是语气的流畅、节奏是否响亮。

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示例修改”。“示范修改”的指导方法,也就是选择学生作文中一篇具有共性问题的作文,作为修改例文,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对照作文训练要求找出毛病,提出修改的意见,然后由教师当堂示范,在作文上运用符号调、删、增、改,让学生弄懂怎样改作文。

还有一点,也应注意,指导学生修改作文,要循序渐进。每次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不可能把所有毛病都找出来,都改正,应结合每次作文训练的重点要求来考虑,确定每次学习修改的重点。一次训练一点,譬如,改正错别字,病句,用错的特点,文章层次不清,写的不具体,文章没有中心。

虽然早有人批评过将习作教学分解训练是机械化、教条式的行为。但是,如前所述,用此方法对培养高层次写作人才当然不可取。但在小学阶段,选择一些习作教学的基本点,探讨一些习作教学训练的基本定式,即有意识地进行习作教学的课程化建设,以此对学生进行习作教学过程的起步指导,使习作教学有章可循,提高效率,从而实现习作由入格、合格上升到破格、创新,其效果还是值得期待的。

第二篇:三年级起步作文初探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开始写作文,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乐于去写,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主要有以下三条途径: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无疑是很难的。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为了拓宽学生的见闻,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的能力。我要求学生每天必须留心一件所见所闻,上第一节语文课前几分钟说说、讲讲最有趣、最令人高兴等的一件事或所闻,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观察能力提高得非常快,为以后的作文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例如学习描写雨时,提前布置让学生观察雨前、雨中、雨后的景色,在下雨之后再进行作文。在进行作文指导时,可以用《雷雨》这篇课文做范文,让学生学习文中是怎样描写雨前、雨中、雨后的景色的。学生经过实际观察及学习了《雷雨》的作者怎么描写雨的,

已经知道了从哪些方面入手写,再经过教师课上对写法的指导,学生写起来就得心应手了。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就不会觉得难了。

二、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源泉。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例如习作写一种玩具,可以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带到课堂上,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玩具并且描述玩具的样子。教师再利用课件展示很多可爱的玩具和动画,激起学生的兴趣,请学生小组合作为其中的一些玩具确立关系,编故事,编对话„„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想象更加充实,更加生动。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得到了自主学习,充分表现的机会,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想象思维得到引发和锻炼,写作兴趣也提高了,写出的作文也比较充实生动。

三、鼓励学生自主积累语言

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在班队课及阅读课上,

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之外,还应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比如从互联网上查阅资料,咨询别人,在旅游或外出时留心观察并做记录等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又帮助他们获取了真实生动、记忆深刻的素材。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也能生动起来。

学生产生了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之后,如何引导他们写作文,学会写作文就成了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四、方法恰当写作轻松

有了第一手资料,并不等于有了一篇出色的文章。要将积累的素材变成文章,需要运用知识,将从书上、别人文章中获取的营养,变成自己表达的方式和方法,写作就不太难了,当然方法就更重要了。我把小学阶段的习作归为三大类:写事、写人、写景,下面就从这三方面谈谈写作的方法。

1、写事。

写事是小学阶段写得最多的文章,这种文章看似简单,实际难,因为学生往往不能写具体,比如写一次春游活动,许多学生把春游从开始到结束一一记录了下来,完完全全就是记流水账,学生根本不知道具体写什么。我在教学中,首先教学生掌握写事的六要素及事情的

起因、经过、结果,重点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就好了。再如写一次游戏,把握游戏的经过是文章的重点,所以我在教学“记一次有趣的游戏”时,首先组织学生做游戏,做游戏的过程中,我让每一个学生观察同学的动作、表情,胜利了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观察到每个人又有不同的动作、表情、语言,然后,我又让学生谈谈自己游戏时的感觉,心情,心里的想法。就这样,我让学生亲自体验游戏的整个过程,不少学生写出了好文章。从那以后,我深切体会到,写作文一定要让学生多体验,才能写出好文章。

2、写人。

写人物,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难,但我首先从片段开始训练。比如:三年级上期有一次自我介绍的习作,我让学生先介绍自己的外貌,具体方法是每人准备一块小镜子,第一节课的课堂上,让他们尽情欣赏自己的美貌,尽量用上好词,把自己描述得最美,同时在小组里说一说,最后把自己的外貌描写写下来。第二节课上,我让学生找出自己的特点,如懒惰,勤劳,勤奋好学,贪玩、调皮、好问等,都是特点,特点确定了,就举一个事例来说明它,具体的说就是通过写一件事来突出你的特点,外貌加特点,这篇文章就完成了。在讲评作文时我又告诉学生:写人的文章非常简单,就跟我们写自己一样,只要抓住特点,再通过一两件事来证明这个特点,那就完成了。

3、写景。

写景的文章同样要突出景的特点。如写家乡的一处景点,先领学生去实地观察,注意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如从远到近、从上

到下„„抓住顺序,突出特点就成功了。

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批改作文,学生看评语”的现象。这样,学生不仅得不到修改、推敲方面的锻炼,还会错误地认为修改作文是教师的事,养成写完了事的不良习惯。这对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极为不利。我在作文教学中转变观念,变“替学生改作文”为“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把作文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上。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它是我们培养学生作文修改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教材中的文章,都是作者潜心构思、字斟句酌过的。一句话,一个词,无不凝聚着作者的心血。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了解作者谋篇布局、谴字造句等多种方法,我运用学习迁移的规律,让学生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修改作文中来,提高修改作文能力。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一部分,作文教学应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实际,寻找适合学生的作文途径,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文章。这是一项重要而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实践、创新。

第三篇: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

低年级作文教学是整个小学作文教学的基础,自升上中年级,涉足到学生作文教学,老师普遍感到:新教材的作文难教!根据这一问题,沉下心来细细进行了分析,发现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

一、探求原因,反思不足 原因一:教材把握失衡

纵观三年级的习作,我们不难发现,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的写作内容和写作要求都有了更大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可是这也给老师们出了一道难题。教材存在的开放的空间越大,老师们就越难把握。很多老师都已习惯于老教材中明确的写作要求和写作内容,面对现在的习作,却一下子变得不知所措。

就拿三年级的第一次习作来说吧,习作要求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可以写课余参加的活动,可以写课余发生的有趣的事,高兴的事,或者你愿意写的其他事。面对这样的要求,老师会理解为写学生的课余活动,比如下棋、游泳、打乒乓等,把原本非常宽泛的写作范围一下就限得极为狭窄,如果再加上必须在这些活动中发生的事情可能就更少了。结果很多学生写出来的作文要么是乒乓比赛,要么是下棋比赛,丰富的课余生活一下子让比赛给充斥了。再如三年级上册的最后一次习作,根本不提任何范围,学生可以写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可以写自己喜欢的景和物,可以写自己的快乐和烦恼,学生最想告诉别人什么,就可以写什么。面对这样的习作,我们的老师更是犯愁,这可怎么办,什么都可以写,那不就没有写作规定了吗?这怎么指导呢?一直习惯于限制与规定的他们这样一来一下子变得无所适从。为了便于指导,把没有任何范围的习作统一为:写一写自己的快乐和烦恼。原来没有什么烦恼的孩子为了能达到这次习作要求,一个个都成了“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了。当然除此之外,作文教学超纲、拔高的现象仍普遍存在。

原因二:教学方法不当

在作文教学中,面对开放的习作内容仍沿袭以往的教学方法,可谓是穿新鞋走老路。作文指导时,重形式,轻内容,习惯于教师说,学生写,结果导致学生“举一”有余, “反三”不足。学生的作文都如出一辙。在这种心理驱使下,学生围着《优秀作文选》和教师的指挥棒转,作文成为无源之水,毫无个性和儿童情趣,如此教学下的作文何有精彩?如第六单元习作的内容是“介绍自己去过的地方”,本人费了近一节课的时间进行了习作前的辅导,等学生拿起笔写的时候我便在教室里巡视起来。A正拿着笔在思索,见他一副认真的样子就没有打搅他。可是等一周巡视回来的时候发现他还愣在那里,一副双眉紧锁的样子。于是上前关切地问道:“怎么了?”“老师,我没有去过什么好玩的地方,我觉得那些地方都不有趣。我不知道该写什么!”他一见我问他,就把憋了好久的话说了出来。看着他一脸的纯真,我一时语塞。

二、探求策略,彰显个性

众所周知,作文是学生将自己已有生活经验进行组合、加工后通过文本的形式对外界的倾诉,是学生内心情感的一种释放。可是诸多的原因束缚了我们的学生,使得他们面对真善美的世界却不敢流露,不敢表达,更谈不上尽情地释放。

策略

一、蹲下来看孩子

学生的习作因智力水平、生活经验、认识程度、表达能力等方面的限制,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正因为有了这些不足和缺陷,才有教育的生命和意义所在。“生活、社会永远是有缺憾的,生命进取的力量就是在有缺憾的人生中追求完美。”(叶澜语)教育艺术的本质就在于发现、唤醒、激励和鼓舞,我们当然要看到学生习作中的缺点,可我们不能一味地批评和指责。毕竟学生不是作家,而我们成人也不是评论家,我们应该明白即使再差的一篇习作,都会有它耀眼的亮点。哪怕是一个优美的句子或一个生动的词语;再不然就是一个用对的标点符号,一个写得比以前更好的字。尤其是在作文的起步阶段,我们不能以高年段的要求来评价我们的学生。习作的过程中出现了词不达意、错别字多等问题也不能操之过急,不能因为这些,而把学生的习作批得一无是处,只要学生有习作的愿望,能努力地把它写出来,就应该给予肯定。

策略

二、善于梳理、合理统筹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习作教材的安排特点及意图是什么,这是作为教师必须要把握的。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那其他的一切都将徒劳。三年级的习作教材放在语文园地里,每一个语文园地里安排了一次习作,每学期共八次习作。纵观这十六次习作,我们不难发现,三年级习作教材的安排有四方面的特点。

1、兼顾了写实和想象。既让学生练习写实,又让学生练习写想象,这是课标给我们提出来的要求。我们发现在每一册教材里面都安排了两次想象作文。

2、注意激发兴趣,让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这是习作教材的一个很突出的特点,也是课标对中年级习作所提出的重要思想。

3、重视习作以后的交流和展示。这个是作为中年级习作的目标要求提出来的。我们也在习作教材里面得到了印证。

4、注意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从上述习作教材的特点看,第二点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了第二点,其他都无从谈起。课标也说得很明确:

三、四年级“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在具体指导时,可以指导学生“我手写我心,我手写我口”。也就是“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如果说

一、二年级是写话,那么

三、四年级就可写“放胆文”了。

策略

三、勤于动笔,我手写我心

关于习作,如果我们仅仅注意一学期的八次习作练习恐怕是不够的。要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应该要让学生勤于动笔,要为学生提供比较多的练笔机会。三年级上册安排了四次小练笔,而下册也只安排了三次小练笔。老师们在教学中用好教材安排的这些小练笔还远远不够,同时,我们还应该在教学中发挥创造性,能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笔。而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练习不失为提高写作能力的好渠道。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练习,从而使语言运用练习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正如丁有宽老师所说的:“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作文训练要在阅读教学中相机生成。

心得体会: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作文水平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具备较强的文字运用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能力的重要方面。本学期,我班的孩子进入三年级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不少学生害怕写作文,一提起笔就抓耳挠腮,思考半天,孩子们不仅觉得无内容可写、即使是乱编也找不出两句话出来,语言积累太少,很难写成一篇较完整的作文来。

怎样把学生领进作文这样一个广阔的天地,使他们在这块未经耕耘的土地里,播种自己想象的种子,长出参天大树;写下自己最想说的话语,真正发挥作文的功能;让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他们的灵魂;让经典优美的文章,在他们的心灵里生根呢?经过摸索、思考,结合我近段时间来在三年级的作文教学工作实践,谈几点浅见。

一.循序渐进,在课文学习中融入作文教学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第一步,学生写出格式正确、语句通顺、生动、内容具体的作文不是短时间就能培养出来的,对于三年级的起步作文,我采取“夯实基础、小步走”的策略、让学生的作文水平逐步提高。对于刚学习作的农村孩子,平时课外拓展阅读很少,词汇量积累很有限,要把句子写通顺,生动是很难的。

二、模仿写作

从模仿课文的连词造句、积句成段、构段成篇的表达形式入手,符合小学生认识由简单到复杂的心理特征。学生通过多次模仿写作训练,加深了对状物的写作方法的掌握,不再感到无从下笔,写得不精,但是条理都比较清晰。

三、利用教材资源,进行“小练笔”训练 1.抓典型——仿写。

2、找拓展——续写。

四、努力创造实践机会,为学生习作提供素材

五、鼓励学生自主积累语言,做摘抄的习惯

俗话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地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丰富语言的储备量

总之,作文教学有章法,却无定法,经过近段时间的研究、摸索,以及孩子们作文习作的进步,我相信我们只要在作文教学中勤于研究、摸索,一定会找到适合自己也适应学生的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找到一条快速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新路,还有待于我们所有的语文教学同仁们进一步努力探索,互相探讨。

第四篇: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体会

仁怀市长岗小学

杨伶燕

习作,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后的高度综合。所以大多数语文老师都有“作文难教,作为难写,作文难改”的感受。而小学三年级的起步作文,更是棘手。从未写过作文的小学生对作文有一种高深摸责的神秘感,总觉的写作文很难,不知怎么写,写些什么。针对这种情况,如果一上课就布置作文题,就可能使学生紧张胆怯,无从下手,进而由怯生厌。所以,在三年级作文起步阶段,淡化作文的程式,从“字词、兴趣、阅读、范文以及讲评”这五方面做好具体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

一、打好拼音、字词的基础关,让学生下起笔来无阻碍

俗话讲:“万丈高楼平地起“,我发现很多学生在习作课上说的很好,但不愿写,其中有一个原因上老有不会写的字,下起笔来障碍太多,自己构思好了,也说好了。但一写老有不会写的字,问别人还好一些,如果查字典速度慢,影响思路。尤其到三年级,字词虽不是重点,但万万不可忽视字词。老师一忽视字词,学生很自然就会轻视,学生对字词往往会出现见了认识但不能正确书写。所以我认为,从一年级起一定打好字词的基础关。然而,习作起步的学生难免有不会写的字。针对这一情况,我要求学生完整的写,不会写的用拼音代替,写完在请教别人或查字典解决。把习作补充完整。

二、保护学生的习作兴趣要从低年级做起

提起作文,似乎与低年级没什么关系,因为从课程上看,低年级是没有作文课的,但是,新大纲在对低年级的要求中,明确提出“对于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首先让学生喜欢写,乐于写,让学生说完整话,写完整句,从一句话到几句话再到一段话,为三年级的习作奠定基础。新课程第一学段对写话没有统一的要求,但强调了对写话有兴趣。“从兴趣入手,首先让学生喜欢写,乐于写,为第二阶段的自由表达奠定基础。”写话要特别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把重点放在培养写话的兴趣和自信上,联系生活,引导并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让学生愿意写、热爱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习作最重要的内驱力。教师应该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发展规律,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采取种种方法,创设各种情景,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在学习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勇敢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真诚地表露自己的感情。教师要善于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设计符合他们的口语表达的情景,让学生有话可写。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素材中找内容写,可以激发学生表达自己的动机和兴趣,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实践证明,只有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才能获得习作的比竭动力,提高习作教学质量,并在习作过程中发展语言,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丰富学生的语言素养和人文素养。因此,要从低年级开始注重习作的启蒙和兴趣的发展。

三、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新课标强调了积累语言的重要性,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是第一位的,也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有效手段。“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阅读是学生学习和积累祖国语言的重要手段,厚积才能博发。三年级的学生积累的素材有限,要想提高三年级学生的习作水平,就必须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在阅读教学中,把握教材中的因素,通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背诵,在朗读中积累语言素材,增强语感。如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篇主题课文《五彩池》,这篇课文内容丰富,语句优美,描写的色彩艳丽,让人充满神奇感。作者抓住五彩池“神奇”的特点,从奶奶讲的神话故事引入,引出了人间的五彩池。课文讲述了五彩池的数量、大小、颜色,深浅、形状以及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课文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局生动的描写了五彩池美丽的景色,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想象读、比赛读、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地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句子,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通过朗读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祖国语言文字的深刻内涵,从而积累优美的词句,为今后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选好引路文

抓住课本上的范文,给学生引好路。让教材充分发挥范文的的作用。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语言积累,其中对语言表达方法的积累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学生通过阅读实践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渗透表达方法的积累训练,充分发挥语言表达方法的示范作用,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如《小镇的早晨》,这篇课文描写了我国江南水乡小镇——桃源,早晨安静、热闹、忙碌的景象,反映了改革开放给小镇带来的生机,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小镇新貌的赞美。

第五篇:三年级作文起步该怎么做?

三年级正是写作文起步的阶段,任教三年级二班语文以来,我也在不断思考这个问题,记得在哪里看过一篇文章,文章里写的是“曾有很多的家长和小读者给郑渊洁写信,询问他是否有什么写作的秘籍,郑渊洁总结自己的写作经验,独创了著名的、以训练孩子身体的六个部位为基础的“郑氏作文六法”:

*训练眼睛-观察世界 *训练鼻子-寻找灵感

*训练嘴-语言的表达 *训练耳朵-捕捉信息

*训练手-驾驭文字 *训练脚-先做人后作文

我觉得他总结的很精确。我的体会是;

第一、多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人人都明白的写作经典。读书是从根本上改变胸中无话可写的尴尬处境,是让自己写好作文的唯一途径。小学课本里的文章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多是文质兼美,不少是名人的佳作。因此,认真学好每篇课文,对提高写作水平是十分重要的。

广泛地阅读一些课外书籍:童话故事、寓言故事、民间故事、成语典故等。这类文章语言活泼流畅,情节曲折动人。或歌颂美好,鞭挞丑恶:或预测未来科技美好前景;或表达一个做人的道理,很多同学们是很喜欢读的。优秀的书籍既可以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又可以通过阅读借鉴文章的语言技巧。对好的美文要背熟,一篇篇美文烂熟于心,大都能下笔顺畅,在写作文时才会语言优美、生动,妙语连珠。

二、多看。

生活即作文,作文来源于生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投入现实生活,开源活流,就得做生活的有心,观察生活是获取写作素材的主渠道。离开了生活作文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在我们周围那美丽的景色常常引人注目,生活中总会发生很多事情,用心发现世界上美好的事物,用自己的眼睛去细心洞察周边的事物,做个有心人,留心观察生活,便会有源源不断的作文内容。由于有了观察,有了体验,同学们在作文中就会很自然地流露出自己当时的各种不同感受。这样在写作的时候,就会有内容可写。

三、多说。

把一天当中看到的、听到的事经常说给周围的同学听,要把话说明白,意思表达清楚,这样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更是有话可说才会有话可写,达到“言之有文”的训练。

四、多思。

有了观察得来的资料,还不等于能写出好文章,还必须通过巧妙的构思,精心的裁剪,才能写出好文章。作文之前要多想一想,理清写作的思路再动笔。想好文章要选好哪些材料,这些材料怎样安排,怎样谴词造句,这些在动笔之前都要想好

五、多练。

每天写五十至一百字的日记,可以写自己看到、听到的,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可以写出日常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喜怒哀乐,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情感。我手写我心,放开思想去写,大胆写,敢于写。这些事可以是发生在学校的,也可以是发生在家庭的、社会上的。此外,还可以写一写看完一部电影、电视剧、一本书的感受„„生活中一切有一定意义的东西,都可以写在日记上。

三年级作文起步的几点做法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课标给习作的定义决定了教师该采取何种有效手段进行作文起步教学。小学三年级是作文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很多学生因为对作文陌生而产生畏惧心理,不知作文为何,更不知作文何为,因此,引导领学生走出作文的神秘圈,打好书面表达基本功,实现段、篇之间的顺利过渡,应成为三年级作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结合平时教学,本人认为作文起步教学要考虑到二年级写话的过渡。在实际操作中,可以考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进行起步训练。

一、注重观察与积累的紧密结合。

写作离不开生活,生活是写作的大舞台。学生作文也是如此,如果脱离了生活实际,这样的作文将会变得空洞乏味。作文成功的关键是对生活美要有所发现,必须依赖学生双眼背后的心灵。因此我教导学生要从生活中汲取原始素材,提醒他们多留意身边的事情,并学会评价、鉴赏美丑善恶、人生世态。在对课文的教学中,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课外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努力去发现那五彩缤纷的生活,去写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感。这样,学生的作文将不脱离实际,不再是一堆废话。

二、重视实践与写作指导相结合。

学生每时每刻都经历着许多看似微小却有意义的事情,通过老师的指导,学生们也掌握了一些写作的技巧。可为什么大部分学生一上作文课就头疼,一写作文就词穷?我想这是学生的实践活动随意性强,没有目的性,教师活动之前没有进行周密的安排,活动之后,教师又没有进行具体的指导直到写作时才煞费苦心,因此收效甚微。我平时尤其注意学生实践与写作指导的结合。比如在指导学生《石榴》课后练笔“写自己喜欢的水果”时,我从家中拿来了西瓜,引导学生观察、讲解实物,使学生从感性上了解观察事物的方法。当学生知道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观察、描写后,再让学生观察从家中带来的水果,通过指名叙述,品尝后进行同桌互说,最后写作。这样,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就自然内容具体,层次分明。

三、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写小事。

高林生老师说过:写作教学要走出“代人立言”的误区,坚持以人为本,从人的需要出发,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大力提倡自主写作,自由表达,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三年级学生有很强烈的口头表达欲望,他们心里有话藏不住,总想说出来。要趁热打铁似的鼓励学生无拘无束、毫无保留地说出来,不要以成人世界的条条框框限制他们,即使学生真的在表达中流露出不积极的思想,也比压抑在心里而口是心非好,因为老师可以及早发现而便于引导。如果此时能够较好地激发起学生自主写作的动机,对于作文起步来说就极为有利。我相信,只有内在的需要才能真正启动学生习作的欲望。当然,外在的诱因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内在需要的形成。

四、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语文课本中的多数内容是学生阅读、写作的典范,但是,教学中教师既要发挥教材的典范作用,也要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加以运用。作文教学中,我对教材中某些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会毫不吝啬地舍弃,同事依据农村实际,有机地增加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事情,事物为写作的素材,进行有效的写作训练使学生慢慢地养成了注意观察,勤于动笔的好习惯。

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初探

三年级作文是整个小学阶段作文教学的启蒙阶段,这个时期学生作文起步为后面几年的小学阶段作文奠定了基础,地位相当重要。由于三年级作文要求学生完成从说到写,从“具象”到“抽象”的过渡,这就决定了三年级作文起步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因此三年级学生作文起步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后面的学习。好的作文习惯可以让学生一生收益,可以让学生在各方面都有长足的发展。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观察积累生活素材,培养良好的作文习惯,走好作文的第一步,为写好作文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同时也可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降低难度,树立自信

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部分中明确提出:“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这一指导思想,对于小学作文教学改革,具有重大意义。同样,这一指导思想对于三年级学生作文起步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高年级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但是刚从高年级下来教三年级时,往往会不习惯学生的作文,怎么那么短,那么简单。不要忘了,那还是八九周岁的孩子,他才开始学写作文。从说到写,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需要一个过程,对他们过高的要求势必会让他们幼小的心灵产生惧怕作文的心理。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习作例文只有几句话,我也要求学生写几句话,写几句完整、通顺的话。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认识到:作文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一件很有趣的事。学生大胆地写,自由地写,写出之后,再给予肯定、鼓励,使学生逐步树立起作文的自信心,喜欢作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到写作成功的快乐,在全班同学面前得到老师的表扬或得到老师的肯定和鼓励,会使学生的内心充满快乐,这种“快乐”会使学生热爱作文,对写作充满自信,把写作文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有了这种心理基础,学生的思维会变得非常活跃,大脑处于一种开放的状态,其写出来的习作也会内容丰富。例如学生写《我喜欢的文具》,有一个学生写铅笔盒,只写了几句话,很简短,但他把盒形、盒面、盒里都表达清楚了,就应该给与表扬。这对他以后学习作文是有帮助的。

二、亲身实践,激发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作文感兴趣,无疑对提高他们的作文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实践出真知”,亲身实践符合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亲身感受更能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秋天的大街小巷到处都能看到金黄的桔子,我就布置学生回去写一篇日记《桔子》,结果不令人满意。我就布置学生明天每人带一个桔子来上课。那一节作文课上我就带着学生一起观察桔子外形,捏一捏桔子,闻一闻香味,尝一尝酸甜,再一起评一评,议一议,学生表现出了很高的情绪,说和写的愿望都很强烈,从后来写的效果看,预期目的达到了。一个练习里面有一项口语交际:当你一个人在家时,有人来敲门,你怎么处理?你认为合理吗?我先让学生分一下有几种情况,每一种情况请几个人上台来表演。学生表演的积极性很高,课堂上不时爆发出一阵笑声,表演在欢乐的气氛中进行着。我就在想能不能给他们练练笔呢?一问,他们还挺乐意,从写的情况来看还真有那么点意思。在学生未掌握相应的观察方法或缺少相应的生活积累时,在起始阶段这种临场指导是有益的,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的。对高年级学生,再来如此这般的临场观察指导则是不可取的。课堂教学时间是个常数,观察指导的时间多了,表达指导与表达练习的时间自然就少了。此外,经常性的临场观察指导,会使学生形成错觉,以为作文内容是老师给的,长期以往会形成依赖心理,而忽视了生活积累。这时就需要教师把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桔子》写过了,你是不是可以写一写《柚子》《梨子》等水果,用日记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实践。学生在前面练习写《桔子》时亲身实践学来的一些观察方法会帮助他们去深入认识这些水果,写起来自然也就得心应手了。经常进行类似的课内外结合训练,定能激发了学生写作文的兴趣,从而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渗透观察,积累素材

对一个人来说,观察能力非常重要, 它能帮助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事物和现象。对于刚刚作文起步的三年级学生来说也至关重要。观察能力的培养,不能拘泥于课堂,写什么才观察什么,要在平时的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当中渗透观察方法的指导,要教育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热爱生活,体验生活,积累作文素材。作文时的选材是从长期记忆中提取信息,而不是从观察开始,这就要求学生平时要留心身边的事物,仔细观察这个多彩的世界,写作文时,再从大脑中提取相应的信息,用所学过的语言准确地将之描绘出来。这样的观察,才是学生主动得来的,才能不断得到发展,终生受用。

对三年级学生来说,观察事物的能力比较弱,还属于一种浅层次的无序观察,虽说他们的思维属于“形象思维”,但事物在他们头脑中的影像还比较模糊、混乱。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当中渗透观察方法的指导,要让学生能运用从课堂上学来的观察方法观察身边的事物,这就是“得法于课堂,运用于课外”。到深秋时节,百花凋零,而这时校园里的菊花争奇斗艳。我搬了红、紫、黄三种菊花到班上让学生进行观察,学生跃跃欲试。我先带着学生从整体入手,由远及近地去观察;再观察菊花的主体茎、叶、花三个部分,茎什么颜色,叶子什么颜色、形状,摸上去什么感觉,花的颜色、形状、味道等等;最后再体味秋菊的精神。在观察菊花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视觉、触觉、味觉等)、多个角度(远近、上下等)对菊花进行有序地观察,让菊花在他们的头脑中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写起来自然要容易多了。《菊花》过后,再让学生用日记的形式写一些其它的植物,比如《梧桐树》、《金桔》、《一串红》等。《桔子》等植物的一系列习作,不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宣扬个性,发展思维

语言有个性表达的自由。由于心理个性不同,知识背景、经历不同,小学生的作文在语言表达上也体现不同的个性,有的同学表现出客观叙述的倾向,有的则更多地带有情绪化的色彩,有的则喜欢用词的华丽„„“万紫千红才是春”,各具个性的语言才是自由表达之果,因此,老师不要以自己好恶来影响学生,更不能限制学生个性语言的表达。在三年级作文起始阶段对学生的这种“创意”进行打击,更不利于学生的语言发展,也不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创意表达”也是《语文课程标准》作文教学的基本精神之一,在教学中更应该得到保护和表扬。写《菊花》时有同学把花朵比喻成“空中正绽放的烟火”;写《一串红》时有同学把花比喻成“灿烂的红霞”、“一团团火”、“正在燃烧的火苗”(观察时有风)„„不仅仅是这些应得到赞扬和鼓励,更应得到赞扬和鼓励的是学生对一些问题的独特见解。学生“智慧的火花”的火花应在老师的鼓舞下越烧越旺,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发展,哪怕是一个优美的句子或一个准确生动的词语,也不要忘了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的个性和语言在一种良好的氛围中稳步发展,同时也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开拓了一个开放、活跃的空间。

五、读写结合,发展语言。

一学期下来,学生学了近三十篇优美的范文,背诵了其中的十来篇,而这些生动的词语、典范的语句却没有转化为他们的语言,学生在写作文遣词造句时依然捉襟见肘。这似乎有点“急功近利”,其实不然,主要原因还是平时教学读写结合得不够紧密或还没注意到,学生难以吸收,更难以运用。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说过,“阅读文章可以得到启发,受到教育,获得间接经验,而在真正理解的同时,对文章的写作技巧必然有所领会,可以作为写作的借鉴”。 要将从阅读当中受到的启发、教育转化为写作的技巧,成为写作的借鉴,就必须注意读写结合,将从阅读当中“吸收”到的东西转化为自己写作时“营养”。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科书中的几十篇范文,是进行读写结合训练的好材料。这些范文可是学生习作的好例子,要抓住这些“例子”的一些契合点进行读写结合训练,将范文中生动的词语、典范的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这与三年级的习作要求是吻合的,其中有些《习作》要求中就有能模仿习作例文写一篇短文。比如《庐山的云雾》一课中二三两个自然段采用了总分的写法分别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为了让学生能学会这种自然段的总分写法,我就让学生以“花坛里的鲜花千姿百态”为开头写一段话,巩固内化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这也是符合三年级以段为主的训练要求的。再如《我应该感到骄傲才对》这篇课文,我就设计了一个“续写”的环节,要求学生能运用中的词语,并鼓励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学来的词语,学生本来就对童话感兴趣,所以他们也乐于去写。很多同学的续写非常生动精彩,有书中的词语,有他们儿童化的语言,运用恰当,更为可贵的是有些同学的续写中还让小红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不能以貌取人。学生不仅内化了语言,发展了语言,还受到了一次思想上的自我教育。这类似的读写结合训练很多,运用得好不仅能帮助学生内化课堂的知识,发展语言,还能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这对写作是有很大帮助的。从三年级学生作文起步就注意读写结合训练是开启学生习作大门的一把金钥匙。

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是学生学习作文的启蒙阶段,要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降低习作的难度,减缓坡度,帮助学生树立习作的信心,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并与阅读课的教学紧密结合,开展读写结合训练,三年级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能力定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的探索

一、 课题的提出

1、作文教学对塑造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的内涵就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或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是人类世世代代追求的共同理想。作文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西安市,表达思想感情,培养写作能力的综合训练。通过作文的综合训练,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掌握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用词造句的表达技能;另一方面有助于他们发展观察、想象、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智力技能。通过自我情绪体验,作文还可以陶冶儿童审美感情,激发求知欲,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思想意识。正如朱自清所说,写作“是基本的训练,是生活技术的训练——说是做人的训练也未尝不可。”因此,加强语文学科中的作文教学是对学生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2、解决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存在的几个问题

(1)坡度陡。一二年级忽视口语表达训练和写一句话或几句话的训练,忽视与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的衔接,三年级一开始就正式启动作文教学,坡度太陡。 (2)无计划。作文教学是整体系统工程,由于它被分散在各个单元当中,教师对教材往往理解不够,固有的作文序列没有认识,各个年段衔接处理不好。

(3)不得法。教师如果不注意读写结合,不注意交给学生观察方法,批改时不得要领等,学生对作文就无所适从。

(4)轻情感。作文教学中忽视情感作用,造成学生记忆型障碍,趋同化心理障碍,挫折感心理障碍,有待解决。

二、 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目标

根据现行的《小学语文指导纲要》确定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的训练目标:

1、初步学会课文中用词造句以及常见的顺承、总分、并列等连句成段的方法。

2、初步培养观察事物的兴趣,初步学会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能写出语句比较通顺连贯的一段话。

3、初步学会修改句子中用错的字和明显不恰当的词语、标点,调整语序混乱的句子。

三、 作文起步教学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学生主体论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通过激发学生积极性的手段,以达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目的。作文教学中应指导学生主动地观察事物,构思成文,修改作文,使学生成为作文教学的主体。

2、愉悦性原则

心理学家贝额和科温的研究证明:“愉快的情绪比痛苦的情绪对学生有着明显的优越性,它能引起和保持学生的兴趣,给大脑带来明晰的状态,适合于认知加工。”在作文起步阶段,教师就要运用各种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兴趣,使他们向往作文,把作文视为乐事。

3、差异性原则

坚持因材施教即共性教育与个别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特点。为此我按作文能力把全班学生分成ABC三组,C组同学在字、词、句的基本训练上多加帮助,对他们采取重点批改的办法逐步提出要求,ɑ组同学在次基础上不封顶,逐步在文章立意结构协作方法上提高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主动、生动、和谐、全面的发展。

4、激励性原则

教师可以以开展竞赛、作文展览、编订成册、投寄报社等方式激发学生写好作文。

四、作文起步训练方法

1、激发兴趣训练 作文心理研究指出,兴趣是直接推动儿童的作文的一种强大的动力,而人的兴趣总是建立在一定需要的基础上的。教师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达见闻感受的兴趣,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使作文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达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

激发兴趣训练途径有:

(1)写下水文。有人说“学生不会写作文的原因,是教师自己不爱写作文。”教师下水对消除学生写作心理障碍很有帮助。如教师指导学生以“镇还是美丽的海滨小城”为总起句写一段话,自己先试着写,摸清了选准观察点安排内容进行有条理的继续的习作中的“拦路虎”然后针对性指导,在学生口欲说笔难表达时再读自己的范文,使学生情动而相随,达到“心为之牵,情为之动”的好效果。

(2)多打高分,创设愉悦的写作氛围。小学写作不等于作家的文艺创作,不可以任意拔高写作要求,只要学生的作文达到了本年段习作的要求,就要打高分。当然在打分时,要区别对待。对一贯以来写作成绩优异的学生,为了避免他们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教师在指出他们习作中的优点之外,也要冷静而客观的指出其不足,使他们明确努力的方向。对那些形象思维不够发达,害怕写作的学生要以鼓励为主,只有他的习作中有闪光点,哪怕只有一点,也要热情鼓励,使他增强写作的兴趣。

(3)编印班级优秀作文集,设立班级作文园地,向各电台报刊推荐学生的优秀习作,开展作文竞赛活动。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习作被编成书籍或在电台报刊上发表时,其喜悦心情总是溢于言表。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交流平台。

2、说写结合训练

据统计,学生在入学前,已经在头脑中储备了2000多个常用的词汇了,他们已经能熟练地用母语和他人进行交流。但是要他们把较熟练的交流语,转化为文字,又需要一系列的输出的工程。三年级是学生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年级。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文时,要为学生创设说话,说写结合,锻炼学生把内部语言、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三者结合同一发展语言的能力。三年级始的习作训练《知错必改》、《我要找妈妈》、《搬煤饼》等均是看图作文,教师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想”和“说”,为了加大训练密度,说时可采取同桌互说,四人小组相互评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巡回个别指导,拿出共同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知道,要求学生说得连贯、有条理,然后留下20—2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写下来,学生就有把握写好作文了。

3、写结合训练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教师可以结合阅读教学渗透“怎样写”作文的问题。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丁有宽曾提出七条读写规则:(1)在阅读中学习解题,在作文中联系审题和拟题;(2)在阅读中学习归纳中心,在作文中联系表现中心;(3)在阅读中联系分段,概括段意,在作文中练习怎样拟写提纲;(4)在阅读中学习区分文章主次,在作文中联系怎样安排详略;(5)在阅读中学习捕捉中心段,在作文中联系怎样突出中心;(6)在阅读中学习评词酌句,在作文中指导练习谴词造句;(7)在阅读中学习如何观察,在作文中指导观察方法。以上

3、

6、7点,我在作文起步教学中比较重视。

三年级作文起步训练中不必对学生提出中心、立意之类的太高的要求,而要与二年级过渡,学范句用恰当的词表达自己的意思,使句子连贯通顺。如第五册第28课《看冰灯》,“随着人流,冬冬钻过冰迷宫,又玩了冰制的大滑梯,还在冰灯前猜了好几个谜语。”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找出表示连贯的词“又、还”,让学生理解用连贯词可以把几件事连在一起写,平时写作可以中运用。

还要在范段中学习构段的方式,训练学生习作时的条理性。如在三年级课中出现的顺承式(按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方位顺序写)、总分式、并列式、因果式等。教师可以以本为本,让学生仿照课文中的段落段式改写其他段落。如第6册《黄山奇石》中可以让学生仿照第3段把第2段“猴子观海”和第四段“金鸡叫天都”这两个内容连接起来,训练用并列式构段的能力。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段式,进行一题多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如第6册第6单元第7题写电的用处,短文是用并列式来写的,可让学生用总分、分总、总分总来写。

4、创设情境训练

叶圣陶先生的作文教学“从内容入手”,其基本思路之一是“强调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获得并积累生活经验的能力”,使学生在写作中“正如说话一样,心中所积累,不吐不快。”教师采用组织活动方法,展现情境,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有一次,要求学生按事情的先后顺序用上“先、再、然后、接着、最后”等表示先后顺序的词来详细写折纸飞机的过程。我先让学生动手折,学生一个个兴致勃勃,不一会儿教室里就飞机满天飞了。我是这样来启发学生写作的:

师:同学们一个个都折了飞机,只轻轻一挥手,纸飞机就飞上了天,多棒啊!陈老师心里痒痒的,恨不得马上折个纸飞机出来。谁能告诉我怎样折纸飞机吗?看我能不能在他舌头的指挥下折出纸飞机来。

生:(说略)

师:按照你的指示,我果然折出了纸飞机。你的舌头将军真棒!可惜我记性差,就这么一遍,我又忘记了,谁再教我一遍?

生:(争先恐后、跃跃欲试)

为了学生们“有米下锅”,结合班级活动课,我们举行了碰蛋、捏鸡蛋、钉扭扣、做手影游戏、“猜猜他是谁”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5、 从放到收训练

从二年级下学期开始,我就要求学生写日记,鼓励学生写“放胆文”,让他们把思路打开,把文章写活,把笔头写顺,产生强烈的作文兴趣(二年级第二学期),让学生亲自尝试写作的难易,产生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的愿望,此时加以指导(三年级始),分别以词、句训练和句群、段落训练为重点,指导学生写词语丰富、句子完整、通顺和上下文一致、前后连贯、条理清楚的文章。

6、 课内外结合训练

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念,抓住生活中作文教学的契机,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1)让每一次有意义的活动都成为写作的源泉:如升旗活动、捐款活动、运动会、值日等。

(2)加强科际联系,在思品、美术、音乐、体育中开发写作因素。如结合美术课让学生写做布贴画的过程,结合常识课让学生写观察日记,写“春天”让学生搜集有关春天的歌。

四、 初步训练效果

经过一年多的写作起步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1、写作兴趣提高了,从害怕写作文到喜欢写作。学生孙巧在日记中写到:“以前我总是不想写日记,因为有时候写什么不知道。现在每天一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写日记。我知道写日记有时候可以用上我们学过的并列段式、总分段式来写,如果写得具体生动就可以得好分数,如果有内容有条理比喻恰当等,那可以得高分。”

2、缩短了学生间写作水平的差距。期初根据作文能力分的ABC组学生分别随着作文指导的加强向高一层次流动,B组升为A组,C组升为B组。现在写作能力强的学生作文基本上能做到有中心、有条理、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有儿童情趣。C组同学也基本能做到用词准确、句意连贯了。

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四注意”

安徽歙县富堨中心小学 朱健华

当前,作文教学仍然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不少学生一听写作文就头疼。有的小学毕业班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背习作;有的为了完成任务,胡编乱造,假话套话一大堆;有的甚至到作文书上一抄了事……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作文质量更无从谈起。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教师忽视了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那么如何搞好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呢?我认为教师要做到“四注意”:

㈠、要注意由低年级的口头作文向三年级书面起步作文的过渡。现实中,不少教师口口声声叮嘱学生:“三年级要写作文了,一定要认真学!”可这样无形中夸大了作文的难度。另外有些老师“心比天高”,开始就对学生要求过高,多挑剔,一味训斥,使学生对老师产生畏惧心理,更丧失了对作文的兴趣。因此说这个过度很重要,我们要积极创造保持作文兴趣的条件,它能为学生今后的作文学习打下基础。

㈡、注意作文教学中趣味因素的渗透,减缓坡度,调动学生作文的学习积极性。导入方式要多样,例如:

⑴、故事式导入。针对三年级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一上作文课,我就告诉学生作文就是把听到的大概内容写下来,接着由老师讲个小故事,学生听得专心,笑得开心,然后让几个同学复述,最后再分头写作,这样大家都感到较顺手。批改时,只要故事较完整,错别字不多就判“优”等,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⑵、活动式导入。根据三年级学生精力旺盛、好奇心强的特点,老师先选大家都能做的小制作、小实验、游戏或 课外活动,让大家参与,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讨论,最后有重点的写下来,这样学生不仅有兴趣而且也有话可写,效果较好。

⑶、情境式导入。就是为学校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发挥想象,从而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在作文前运用录音、录象、投影等手段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形、声、色的感官和新颖的直观形象,如:播放一些动画片,成语故事或活动开展的录象等,引导学生听、看、说、议、写、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讲评时,可以把一些好词好句好段好文录音下来,这样不仅对学生作文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充分调动了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

㈢、注意命题,选材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及认知能力,只有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才会“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才能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我们在命题和选材上都要尽量贴近小学生熟悉的生活,要写他们熟识的、易于理解的和他们感兴趣的真人真事,写他们观察到的实景实物,才能写得真实、具体、生动,才能达到“不说假话空话”的要求。另外也不能“老调重弹”,今天写“一件有意义的事”,明天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时间一长,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无形中削弱了学生的作文兴趣。

㈣、注意讲评要以激励为主。小学生对获得成功并能带来愉快的事情感兴趣,还在内心起到激励作用,于是对这件事就会更加关心,想再试一试,更希望提高自己。因此我们的作文讲评要尽可能利用一切机会激励学生的闪光点,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从而给予他们更多的成功体验。比如:优秀作文展、推荐发表、向校园广播站投稿、范文宣读、学习园地好词好句好段选登等。另外,我还借鉴了一种新的记分法——“二次记分法”,做法是:每生准备两本作文本,一本为习作练习用,老师批改提出修改意见后让学生修改,达到合格作文要求后,老师在原基础分上加分,然后誊清在另一本作文本上(即个人优秀作文本)上,大多数同学都能得高分,不少还得超满分,这样持之以恒,修改作文已成学生的一种自觉行动,成为学生愿做的事。这样既有效地改变了学生对作文的畏难、厌烦心理,调动了学生修改的积极性,又改变了过去学生只看分数不看文的面貌,有效地减少了老师批改作文的无效劳动。

上一篇:市林业工作情况汇报下一篇:苏联支持中国的工业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