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微课题研究

2024-04-11

三年级语文微课题研究(精选6篇)

篇1:三年级语文微课题研究

怎样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注意能力研究方案

一、背景及意义

在小学教学阶段,我们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总能发现有些学生在上课时总是听一会儿,就不自觉地东瞧瞧、西看看,桌面上有什么东西都想玩,一枝铅笔、一块橡皮都能让他玩上半堂课,等到被教师提醒而转过神来听课时,由于没听到前面的而跟不上,所以又去玩手边的东西。考试成绩自然不好,教师和家长都着急。他自己也知道上课应认真听讲,想改掉这个坏毛病,可一上课就不自觉地又神游了。

因此看来,怎样集中小学生上课注意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对我们教师授课有重大作用,可以把我们辛苦的劳动种子播种,也让孩子们学到了自己应该掌握的知识,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课堂教学,抓住并抓好这四十分钟,这样才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二、原因分析

1.小学生虽已发展了有意注意,但还是容易受其他事物的影响而分心。这个年龄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还较差。上课不专心听讲,有其自身的年龄特点。

2.对上课所讲的内容不感兴趣。如果教师讲得有趣,他肯定会全神贯注。3.个别学生还未养成上课听讲的良好习惯。

4.不适应教师的讲课形式或不喜欢任课教师,而“迁怒”于听课。

5.平时他很少受到教师的关注,而教师的批评正是一种关注,潜意识想得到教师的关注,所以不认真听讲。

三、研究方案

1.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上课时多采用新鲜、有趣、生动、形象的事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小动物、童话、实物等会使课堂生动活泼。另外也可适当增加活动性的内容,让学生参加,会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

2.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评价、外部奖赏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并给予及时、积极的反馈;鼓励小学生提各种问题等来激发学习动机。

3.上课前调整好情绪。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听好课的基础。

4.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课前预习,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听课,寻找答案。为了不分散注意力,将与上课无关的东西放在书包里。在听讲时,思考哪些是重点,认为重点的就记下来,准备课后复习。同时,对一些没听懂的也要记下来,以便下课问教师或同学。

5.建立友好的师生感情。教师是一份崇高的职业,可从古至今,我们都知道学生有畏惧老师的心理阴影,有的老师也认为这是自己的权威,可是,在21世纪教育事业发展的今天,教师要实现多元化,要和学生建立起并培养好感情,这对教学很有帮助。

6.对于不认真听讲的小学生,平时应给予较多的关注。小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比如,平时交往中,摸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膀,都会让他们感到自己在教师心目中是有位置的。在上课的时候,可以经常提问,让他们回答问题可以有三个好处:一是可以使他们集中注意力听课;二是可以促使他们思考问题;三是经常受到教师提问的学生,不会以不注意听讲或搞小动作而吸引教师的注意。

四、研究目的

上课时学生的注意力是课堂效率的重要保证,它直接影响到一堂

课的教学质量,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连他们也不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去,那老师再出色也无济于事。因此,教师必需在具体教学课堂中,研究提高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和培养学生注意能力的方法技巧。

五、研究对象

彭州市三界小学三年级的学生

六、研究方法

在科学理论指导下,从调查学生注意能力现状入手,总结以往课堂教学中的经验,找出课堂教学中学生注意能力培养的薄弱环节,分析学生注意能力形成的基本要素,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探索培养提高学生注意能力的有效方式方法。

采用行动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结合运用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和文献研究法。将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紧密结合进行,边调查,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归纳,逐步深化、提高、完善。

七、研究步骤:

小学语文微型课题研究--小学低中年级学生注意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微型课题研究三年级语文微型课题研究案例。【研究课题】 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能力的培养 【研究目的】

在具体教学课堂中究竟才能怎样掌握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和培养学生养成高度集中的注意的技巧。

【研究对象】彭州市三界镇小学校三年级的学生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借鉴法或者叫移植法,基本程序是:“优选成果——实施研究措施——分析研究结果——形成成果” 【研究步骤】

第一步:选。根据此课题进行教育教学成果收集(教育教学论文、教学经验、教学设计、个案、相关书籍、叙事性教育文章等),对成果进行优选,能否在本校、本学科、本班使用?还有哪些不足?根据实际应该如何改进和提高。

第二步:学。对优选的教学成果进行深入的学习、研讨,把优选的教学成果从思想、观念、方法上吃透。

第三步、用。将教学成果应用到自己的课堂上。

第四步:创。课题组在应用后评论,对照优选成果反思得失,再进行设计。第五步:思。对教学成果应用进行总结反思,探索出教学经验,形成成果。【研究时间】一学期

(一)前期准备阶段

搜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并认识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研究课题,形成课题研究方案。

(二)实施研究阶段

根据实施执行计划进行研究,收集第一手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等。

(三)总结阶段 全面总结一年来课题研究的经验与成果,撰写论文。

小学语文微型课题研究

——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能力的培养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同年龄段同班级里常常出现学习成绩差别很大的两个极端。探寻差别的原因,除了智力、学习动机、态度及学习方法等因素外,他们在注意力水平上的差异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低中阶段学生由于其心理性格特征和注意力的缺陷往往使得老师的教学过程任务艰巨,面对这样一个阶段的学生,如果老师只是照本宣科,天天让学生处于讲台,黑板这个固定的环境中,学生的思维必然会卷怠,注意力必然会涣散,思想的火花最终会被老师给扑灭。而一个优秀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总会循序诱导学生集中注意力,让学生在乐而不疲中碰擦出思维的火花。那么在具体教学课堂中究竟怎样才能怎样掌握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和培养学生养成高度集中的注意的技巧呢?本期在教学中,我对教学各个过程进行了研究,并总结如下,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注学生的注意力,我觉得是教学过程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个“微细”环节,在不知不觉中考验着你的教育基本功底,你的知识广度,你应变思维能力等等,在这个过程中要想使得学生全神贯注于你的引导与讲授,你得使出你的全身的招数,让她们在短时间里最大限度掌握基本知识。对于我们老师来说,无疑是一种考验,但是也是一种挑战。怎样较好的处理好学生注意力这个问题,优秀老师的细节处理,调控手段,值得我们借鉴,但我想最主要的还是要通过自己的反思,实践总结还有不断的自我学习来提升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上课之前

这个候学生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他们大多都是沉醉于一本有趣的童话书,或是专注于刚刚与同学们的游戏、娱乐中,而这时候学生的心理也往往是波动的比较厉害的。在正式上课前和静息这段时间里,如果老师能够积极安定学生的情绪,要求学生做好上课的准备,对新授这节课的知识掌握准确牢固起重大作用。有经验的老师这时候往往会提醒学生,作好上课的准备工作,也会将自己的教具,粉笔和书本放好。当上课铃声响起以后,会从容不迫走上讲台,用温和可亲的目光,扫视全班同学,当感觉到有个别同学行礼不规范时,会以关切的态度来提出批评。温和的话语举止还有我们生活中安静舒适的环

境等等对人都会起到一定的抚慰作用。而老师温和的语言提示,对于情绪波动比较大的学生,起了稳定的作用,对个别违反课堂纪律的同学做了适时的指正,这都为这堂课的顺利讲解起了先决条件。二.讲授新知

这个环节是整个教学任务中最重要的环节,这个环节花费时间最多,必须使得学生保持高度的注意力,要不然就会使得知识脱离了连接,掌握不牢,影响后面的学习,这个阶段,应该特别关注学生注意的维持并进行调节。我一般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维持学生的注意力。

一是引起学生注意的导入,捷克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师在教学开始,或是引起学生的兴趣,或是给他们说明所要讲的材料,或是对过去已经讲的东西用提问的方法鼓励学生,以便有系统地讲到当前的材料,或是使学生感到在新教材方面的无知,就以极大的兴趣去听老师对科目的解释。这句话说明了一点:好的导入有意于加强学生的注意力。很多优秀的老师都遵循了这个规则。他们很自然的很生活中的问题或复习过度到新课,有时候会根据同学们周围发生的事情来激发学生的情感。特别是老师指出知识与生活联系,使得学生懂得这样的知识,以后能自助也能帮助于他人。

二是讲述内容的方式必须是生动形象的,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教材组织上联系紧密,逻辑性强。当老师的组织材料零乱,缺乏联系,学生的注意力会困顿,因此课堂没有生气,教学效果明显不高。而有的老师有时候并不满足于教材上的内容,会从课外书本上搜索相关生动形象的材料运用到教学中去,学生这时候都回全神贯注的听讲。

三是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单调的刺激往往会使人疲惫,而有趣灵活的教学手段无疑给课堂添了一支清醒剂和活力剂。而在实行这些教学方式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利用心理学有关的基本原理,比如操作性条件反射,当孩子出现适合课堂的表现,如动身子做小动作的次数减少或保持一段时间安静时,就给予一定的奖励。如大喊大叫,具有一些攻击行为出现时,我们就加以消退(不注意,不理睬等)或给予一定的惩罚,是以不伤害身心健康的前提为基础。但是无论是哪种方式都必须注意一定的方法,使学生最大程度在这种教学方式中掌握新知。

四是教具的充分使用,教具的直观性往往适得学生易唤起学生的非随意性注意。老师根据教材目标,学生实际情况恰当的准备一些教具,如卡片,挂画,模型等等,能加强学生的印象。当然教具使用要恰当,符合教材内容,不让学生产生误导。如有位老师在上认识钟表的数学课拿了一个小闹钟,并且闹钟的分针还长于秒针,让学生在具体认识分针,秒针,时针后对照另外的题目中的钟表而产生了疑惑。所以教具的准备一定要充分认真,并且一定要依据课本的实际内容。

五是老师的姿态,表情,语言,声音等都会对组织学生的注意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如声音,说话声音比较响亮,给人的感觉是这个。

篇2:三年级语文微课题研究

一、导入,并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同学们,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多媒体展示插图)这是什么地方?(鸟岛)对,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鸟岛》这篇课文,齐读课题。还记得这些词吗?谁来读一读,做小老师领着我们读一读。(点击课件)指名读,齐读。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小朋友们知道鸟岛在我国的哪个地方呢?谁来完成填空:

(点击课件)

3、根据学生回答,(点击:青海湖西部、闻名中外),齐读句子。

(点击:)闻名中外是什么意思?(不仅中国人知道,连外国人也知道)说得真好!

过渡:“海西皮”这个小岛为什么会成为闻名中外的鸟岛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是怎么介绍的吧。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轻声读第二段,思考:这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出示句子:每年春天,天气变暖,湖水解冻,一群一群的鸟儿就陆续从远方飞来。(齐读)

3、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4、(点击,)看,湖水解冻了,一群群鸟儿飞来了。你从哪个词儿看出它们不是一起飞来的?

(画出:陆续)“陆续”是什么意思呢?(有先有后,一个连着一个)

5、

鸟儿们一群接着一群飞来了,这么多的鸟儿来干什么呢?(点击句子:它们在这里筑巢安家,养育后代。)指名读,齐读。

6、(点击)什么是筑巢安家、养育后代呢?

鸟儿们忙忙碌碌,有的正在(搭窝),有的正在(生鸟蛋),有的已经在(孵小鸟了)。(点击图片)

7、指导朗读:春天,鸟儿飞到小岛上安家了,多高兴啊!让我们一起把这高兴的心情融入到朗读中。

出示齐读第二自然段。

8、过渡:春天,鸟儿们从四面八方飞来,在这儿筑巢安家,养育后代。到了六月,小岛上更是热闹非凡。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六月的鸟岛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轻轻读第三段,边读边想:读了这一段,你感受到了什么?出示第三段内容

2、课堂交流:读了这一段,你感受到了什么?(点击:六月

最热闹)你从哪几个方面感受到了鸟岛的热闹的?(点击鸟多窝多

蛋多)(板书:鸟多)(板书:窝多)(板书:蛋多)

①(点击)各种各样的鸟儿聚在一起,小岛成了鸟的世界。

哪些词语可以看出鸟多?(点击:各种各样鸟的世界)

各种各样:说明鸟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也多。

有哪些种类的鸟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点击图片)

_指导朗读:这么多的鸟都飞来了,多热闹呀!谁能把这种热闹快乐的感觉读出来!

②因为鸟多,所以这里的鸟窝也多。引读: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鸟窝一个挨着一个。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鸟窝的多呢?(点击:密密麻麻一个挨一个)

_理解“密密麻麻,一个挨着一个”。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这些鸟窝吧!(点击:视频)

_指导朗读:谁能把鸟窝的多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③因为鸟窝多,自然这里的鸟蛋也多。瞧:(多媒体录象:鸟蛋)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鸟蛋多?(点击:窝里窝外到处)鸟蛋是什么颜色的的呢?(点击)

_交流:你读了这句话知道了什么?从哪些词语中读出来的?

_指导朗读:多么迷人的世界呀!谁能读书鸟蛋的多来?指名读,齐读。

4、六月鸟岛这热闹的景象你们能记住吗?让我们一起拿起语文书来读一读这一节。

5、(点击填空)尔后试背第三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第四段。

1、多可爱的小鸟,多漂亮的鸟蛋,这么富有美丽而且闻名中外的鸟岛不想去看一看?(点击:第四节内容)

引读“他们伸手——随处——可是——因为”

2、点击:比较句子这两句话哪一句好?为什么?谁来用“……因为”来说一句话。

3、鸟是人类的朋友,鸟岛上的鸟之所以不怕人,会那么多,是因为大家(板书:爱鸟、护鸟)!让我们一起加入到这爱鸟的行列中去吧!(齐读最后一段)

五、巩固练习

(点击课文插图)看,蓝天碧水间,鸟儿飞得自由自在,多么快乐!让我们拿好书,来读读这篇课文,再仔细领略一下鸟岛美丽的风景吧。(配乐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鸟多

鸟岛窝多爱鸟、护鸟

篇3:三年级语文微课题研究

一、调查对象及背景情况

2001年,有幸成为一所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的管理者,在工作和教学中,我根据孩子们在发言交流中表现出来的胆怯、语言不畅、谈吐笨拙等问题,创造性地开展课前10分钟说话活动,即在每天上课前有10分钟说话时间,语文教师组织学生上台说上一段话,每个学生轮流说,每天都有5~6名学生上台演说。

开展10分钟口语微课是打破固有的教学时间安排,将学生在校时间进行有效整合,在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基础上,给学生一定时间进行表达交流的微课程。通过开展10分钟口语微课,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胆识胆量、逻辑思维能力及思想交流都取得一定效果。为取得这一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以求以理论指导实践,破解说话课中的难题,丰富说话课理论内涵,使之在基础教育学校中得以普及推广。为此,我选择三年级256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6个班语文老师作为辅助教师,对少数民族学生单独实施研究的对象占研究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为调查三年级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养成的制约因素,我对三年级的部分学生、三年级的语文教师、部分学生家长进行访谈,对全体学生、家长印发了调查问卷,对学生的读书兴趣、读书种类、读书方式、读书时间、读书方法、策略、态度进行调查,对家长的读书认识,以及读书爱好、共读情况、读书投入、读书需求等情况进行调查。从调查情况看,学生以科普、童话、卡通、历史为主要读物,对图文并茂式的书比较感兴趣。每天读课外书时间只有33%的学生超过一小时,70%的学生阅读时间不能保证;79%的学生每月大约读2~3本课外书;70%的学生有时会跟同学交流读书情况,只有6%的学生经常和同学交流读书情况,有24%的同学从来没有与同学交流过读书体会。大多学生对科学阅读方法的掌握不够,好的阅读习惯没有养成。

二、实施方案及案例

1.拟定计划开展10分钟说话微课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1)语言交流表达的胆量能力训练。小学生站在大庭广众之下进行发言有些胆怯是正常现象。在第一阶段,我们侧重培养学生的说话胆量、不怯场,语言表达流畅,说话的思维始终畅通就可以了。重点培养学生的瞬间完成材料的组织排序和加工能力;从组织上讲,要把语言交流的全部材料排列组合好,通过嘴巴有序地说出来。从即兴上讲,要在脱离讲稿或提前准备的腹稿的基础上,即兴展开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因此,其难度不言而喻。所以在这第一个过程中,除了胆量的培养外,大量的知识储备———阅读,也是我们学校一直采取的手段和措施。

(2)条理清晰、中心明确的语言交流表达。说话交流要让对方能听明白,且有一定的条理性,能表达出一定思想核心。所以在第二阶段,我们侧重培养学生语言交流要有条理、有中心。相对第一阶段的要求,有了一定的梯度,学生有话说了,但语言组织排序上都颠三倒四,嘴巴在不停地说,但不知表达的中心。所以在这个训练环节上,我们对学生放慢训练的速度,允许他们在语言交流中略微慢三拍,但不允许结巴和来回重复说话。经过一学期的训练,65%的学生可以达到语速平稳不结巴无重复,条理清晰中心明确。

(3)培养学生有感情地进行语言交流表达,即升华阶段。学生经过两个学期的训练,为有感情地进行语言交流表达,打下了扎实的功底。在这个阶段,我们加大了综合训练力度,除开展了专门的语言交流比赛以外,还把学生带出校园到社区、养老院、军营为他们开展语言交流的表达活动,使三个阶段的训练融为一个整体,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在社会在基层得到了锻炼和认可,为学生融入社会尽兴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实践案例。

(1)利用创设教学情境不断激励学生说的兴趣。教师在10分钟微课堂上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想说”的意识,激发了“乐说”的兴趣,培养了“善说”的能力。10分钟微课堂上,三年级2班梁建英教师尽量采取正面激励的方法。学生回答问题时,抓住其优点给予赞赏,夸他们“有想法”、“想象力丰富”、“说得很完整”等,尽量少纠错,多指正;少批评,多表扬。这样,学生的自信心会逐渐增强,胆怯的心理会慢慢消除。

(2)围绕教材训练学生10分钟微课说话。低年级课本内容丰富、插图多,其目的就是让教师利用插图引导学生识拼音,认汉字,训练说话。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围绕教材,让学生多观察,多想象,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亲切可感的说话材料,令学生在10分钟微课上有话可说,使内容富于趣味性、故事性、形象性、知识性、思维性、实践性,并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例如,三年级1班王艳丽老师在教学《上课》这幅图的10分钟微课说话训练,先以谈话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上有谁?他们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做什么?”从而让学生感知观察要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要有重点、要有层次性。然后指导学生用几句连贯的话完整地叙述出来。在此基础上,又启发学生根据画面展开联想和想象,并指导学生把画面上老师同学上课时的表情动作等内容用几句连贯的话表达出来。这种说话训练方式,既激发了学生说话兴趣,又渗透了观察方法,从而使说话训练有层次有顺序、活泼有效。

(3)在阅读教学中训练10分钟微课说话。只在10分钟微课说话课中训练学生说话,时间有限,学生的机会有限,所得肯定有限,所以要将说话训练辐射到阅读教学中。低年级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情趣性强,是学生模仿的对象,用来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三年级3班刘炜老师在语文课上,采取有效训练读说的意识和策略,从读学说,读说结合。注重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随着课文内容情感变化读出抑扬顿挫,读出丰富的语感,从而培养学生良好朗读的习惯。学生通过朗读会对读的语句印象深刻,能够记忆更加牢固,从而为说打下坚实基础。

(4)课外阅读加强10分钟微课口语表达训练。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不仅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开阔视野,增知启智,更重要的是还能提高他们的说话能力。三年级4班王淑琴老师先帮助学生选好读物,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选取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多彩、体裁多样、学生喜闻乐见的拼音读物,如儿歌、童话、寓言等。在学生读完之后,她要求学生在10分钟微课时间进行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学到的知识,懂得的道理介绍给同学,看到的精彩故事讲给同学听。然后她还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词句摘抄本,把自己在阅读中学到的好词佳句摘录下来,利用10分钟微课的时间读给同学听,并鼓励他们在说话、写话中加以运用。这样,学生不但说得出,而且写得美,说写兴趣浓厚,能力也不断提高。

三、经验总结及反思

一年的“10分钟说话微课”教学实践,学生阅读交流习惯的养成,口语表达能力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实施的过程中,我认为还有以下几点值得反思。

1.计划制定与实施的反思。制度保证,稳步推进。在推行“10分钟说话微课”工作时,采取“引导与强行入轨”相结合,要求每个班级的活动时间必须得到保证,学校规定的时间不得随意缩水,每个班级的阅读交流内容在学校大方向下可以自行补充,体现主导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学校还把各位老师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对老师的考绩,并根据质量进行奖惩,作为评模评优的依据之一。

研究方法与实施效果的反思。做好说话微课堂研究工作,每学期,学校都有计划开展“10分钟说话微课”研讨活动,指定实验班的老师上,上完以后全体老师进行研讨,指出优点及需要改进之处,再让非实验班的老师进行模仿。要拓宽课堂说话交流渠道,除每天清晨10分钟说话微课,还要求各实验班加强阅读说话能力的提升。

3.说话活动与习惯、方法的反思。开展说话活动形式多样,我校经常开展富有特色的“我是小小主持人”活动,活动以实验班级为主其他班级为辅开展,以即兴抽签发言的形式进行,要求参与活动的学生抽到规定题目的标签后,自主准备3分钟,然后进行5~10分钟的即兴式演讲。活动不仅从胆量上、语言组织上考验了学生说话能力,还提升了学生对说话现场的把控能力。

说话指导活动更加深入,每天的晨读10分钟说话已成为我校的一个惯例。特别是三(3)班的说话课,成为学生最喜爱的一节课,学生们在课上可以就《弟子规》谈自己的看法,也可以交流《狼王梦》这样的课外小说,还可以就抄来的片段进行交流,也可以就自己的读书笔记进行交流。各班都为同学们建立10分钟说话档案,提升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

4.教学观念的转变反思。行动研究中重视教师配角,发挥教师有效激励的作用。教师的教学语言具有规范性、情感性、示范性的特点。在口语交流中,教师演绎好引路人的角色,重视教师的示范作用。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引导学生做规范的语言表达。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师的欣赏是学生发展的原动力,教师的鼓舞激励往往能挖掘学生的巨大潜力。在口语交流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机制,对口语表达精彩的学生,教师应给予他热烈的祝贺。教师要在激励中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走向成功。

本研究认为:长期坚持“10分钟说话微课”活动,必然会由量变到质变,说话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必将同时带来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方法的改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开展行动研究,有助于真实地了解学生的说话心理和说话需要,通过具体的研究对象,寻找更加合理的推进方法。

摘要:语文课应当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交流、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过去,教师们虽然也重视口语交际课的学习,但训练时间有限,指导方法不灵活,不够系统化。因而,有必要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进行专题培养。

关键词:10分钟说话,语文微课,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罗丹.微型课程的设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

[2]马红芝.教育实习微型课程的设计与开发[D].上海师范大学,2012.

[3]胡洁婷.MOOC环境下微课程设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4]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篇4:三年级语文微课题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   三年级   起步作文 指导方法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9.167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实施与推进,作文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部分,是小学生书面语言与语文综合能力的整体体现。特别是对于小学语文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来说,是学生练习作文的启蒙阶段,教师应该帮助他们认识到到写作的重要性,作文的常见体裁与结构模式,培养小学生初步掌握写作技巧,为将来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一、小学语文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小学生没有认识到写作的重要性,没有树立正确的写作态度,在心中对作文存在着一定的惧怕心理。对于三年级小学生来说,之前没有接触到写长篇作文,仅仅是组词、造句和段落描写等,写作长度陡然上升到整篇作文,往往难以适应,在写作学习中态度不够积极。

2.教师的教学模式需要改善,在小学语文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为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提升其写作能力,会产生一定的急功利近心理,对小学生的期望过高,而他们的写作水平又难以提升,对教学方式不适应,容易产生双方均不满意的局面。

二、小学语文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

1.在小学语文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引导学生在语文写作方面进行起步,重点教学目标是他们的写作潜力与发展,为将来的作文教学做好铺垫工作。起步作文教学的目标是激发小学生的写作欲望,引导他们愿意运用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并不拘形式地描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感、所见所闻,且篇幅长短不限。

2.重点引导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的使用顺序,掌握基础的写作方法,避免出现逻辑颠倒、啰嗦重复等现象,掌握写作的基本表达方式。同时,在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积累写作素材,并做好读书笔记,让他们在写作中合理运用自己所积累的素材,逐渐提升小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小学语文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的具体指导方法

1.有话可说,轻松起步。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在入学之前,已经掌握基本的听、说能力,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是帮助他们系统性地学习和掌握语言知识。在新课程标准中对小学语文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明确要求,主要是让小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物,写自己对周边事物的感想与认识”,不过受字数数量的影响,很多三年级学生在刚刚接触作文时,往往存在能够说出来,却无法用言语进行表达的现象。针对这一教学困境,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师可以化难为易,充分发挥口语交际的特点与优势,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年龄特点,帮助他们把口述内容转化为书面表达。在这一起步写作指导过程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利用“汉语拼音”工具,在语言文字储量不大的情况下,使用部分汉语拼音代替文字,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

2.放低要求,循序渐进。在小学语文三年起步作文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小学生都觉得是无内容可写,对作文还存在着畏惧心理,这不仅不利于他们写作能力与表达能力的提升,还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影响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对于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童趣和童心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写作中,教师不应该对数字有明显的要求,只要语句通顺,表达是真情实感,都应该鼓励和表扬他们。在具体的作文起步教学实践中,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师应该将写作意念淡化,放低要求,循序渐进,由一句话日记到段落,逐渐过渡到小短文与命题日记。

例如,以描写《荷花》为例,教师首先给学生展示荷花的图片,依次要求他们描写荷花的花瓣、荷叶和花茎等,并发挥想象,虽然每部分的文字不多,但是组合到一起就能够把荷花完美地描述出来。

3.引导学生善于观察。观察是小学生认识和了解事物的有效方式之一,特别是对于小学语文三年起步作文教学来说,如果学生缺乏对事物的观察与认识,那么他们在具体的写作中肯定无内容可写,感觉异常困难。对于小学生来说,观察是认识和了解的世界的主要方式,也是获得知识的有效途径,只有进行细致而认真的观察,他们对事物的了解才会更加深刻、更加真实和更加清晰。而只有以深刻认识为基础进行写作,才能够产生写作欲望,并使写作内容生动精彩。所以,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师在起步作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善于观察事物十分重要。比如,在写景作文起步教学实践中,就需要小学生对景物进行仔细的观察。

例如,以描写《春天的花》为例,教师让小学生去野外或公园观察春天花朵的姹紫嫣红、五彩缤纷,为写作提供素材。

4.激发学生积极想象。对于作文来说,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力,是高质量作文的基础,因此,在小学语文三年起步作文教学实践中,教师除需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之外,还应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充分发挥小学生的联想能力。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些特殊的想象情境,为他们进行联想创造一定的条件,从而利于想象能力进行写作;同时,可以运用一些有效的手段发散小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进行积极想象,以想象为基础进行写作。

例如,在进行看图写话的作文训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具体的画面内容展开丰富的联想,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准备一幅森林图,里面有树木、蘑菇、小鸟、兔子和小鹿等,然后让他们仔细观察图中的内容,鼓励积极想象,以动物对话或童话故事的方式写作文。

5.鼓励学生积累语言。在小学语文三年起步作文教学中,小学生的写作水平与写作技巧需要逐步培养和提升,是一个长期过程,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多积累语言,从基础的字、词、句积累着手。要想写出一篇优秀的作文,离不开大量的语言积累,但是对于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知识储备与语言储备有限,这就要求教师在起步作文教学实践中,鼓励学生不断积累语言知识,为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积累语言的方式有多种,而且也是一个长期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小学生需要持之以恒,例如,语文教师可以让小学生每天都摘抄一些优美的语句,并能够找出其优美的地方,可以用于哪些语境,在写作中能够灵活运用;也可以让学生多阅读一些名言警句和课外古诗词,并可以熟读背诵,同时掌握具体的运用方法。

四、总结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语文知识水平出发,要有耐心地指导他们写作,需要循序渐进、由易及难,逐步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掌握书面表达技巧。

参考文献:

[1]王时彬. 小学语文三年级起步作文指导方法初探[D].苏州大学,2014.

[2]王晨. 把握时机,应对小学作文起步教学[J]. 家教世界,2013(16).

[3]孙静. 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有效性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4]刘艳. 探究行知思想 教好起步作文[J]. 写作:上旬刊,2015(1).

篇5:三年级语文课题研究

具备的专业素养研究

沙沟中心学校王得莲

现代小学语文教师的个人素质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成效。作为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树立牢固的职业思想;具备健康的职业心理;奠定坚实的职业基础;拥有娴熟的职业能力。培养新时代人才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现代教育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全面素质,然而小学语文教师在知识结构上还更加强调多层复合性;小学语文教师应更加注重提高文学素养;小学语文教师应努力提升学习能力、现代化教学技能和教育研究能力。20世纪已悄然逝去,迎接我们的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21世纪。我们有责任和义务面对新的社会变动来寻思新的世纪的教育。《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这是一个新时代对于教育提出的呼唤,同时也对教育活动的具体实施者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一个教师都面临着一个新的“角色学习”、“ 角色规范”、“ 角色适应” 和“角色创造”的问题。而作为一名从事基础学科建设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在大力倡导新课程的今天,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具备什么样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师才是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主要从三个方面加以探讨。

一、新时代小学语文教师素养的灵魂所在--人格

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使学生成为完整意义上的人,是未来教育非常强调的最终目的之

一。未来社会评价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程度的尺度已不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增长的指标与数字”,“民族精神振奋、国民人格完善、精神文明的高扬、民主的健全”也被作为评价其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这就使个体人格的塑造显得犹为重要。然而,我认为人格的塑造不是“自发形成”的,也不是在一般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过程中所能完成的,因此,我认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到人格的发展和规定”。这才是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关节所在。故作为育人主体的教师首先应该具备完善的人格,这是整个教师素养的灵魂所在。

小学语文教师由于语文学科本身具有的人文性、思想性、移情性等特点,使他们在塑造学生完善人格的过程中承担着更重要的职责。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都应该尽量使自己成为“真的种子、善的使者、美的旗帜,诱发、引导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使每个学生都能认识自身人格发展中的能力、智慧,使他们的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发挥理智的最大潜能”。因此在这之上就需要一个平台。

总之,一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人格素养是必不可少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前提是教师首先就应具备相应的素质。

二、新时代小学语文教师素养的基础所在--知识

德、识、才、学、体才是一个未来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具备的素质。其中德是第一位的,特别是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师德是核心,是灵魂。第二个是识,主要指知识。教师应掌握渊博、丰富的知识,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用最便捷、最有效的方法把这些知识教给学生。所以教师既要知道知识是怎么回事,更要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还有一个“识”就是教师一定要有见识,教师站得有多高才能看得有多远,教师看得远近对学生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知识的构建者和创造者。

总而言之,从我个人而言我最终认为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都要归结为一种语文素养,而小学语文素质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全面提高师范学生的人文素养;小学小学语文素质教育要重视师范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小学语文素质教育要适应开放社会的需要,培养师范学生尊重多元文化的态度,增进国防理解;小学语文素质教育要增强民族共同的规范意识。同时,随着国际间交流与合作的日益加强,文化领域也表现出多元代趋向。为了顺应这种时代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师一方面应及时了解、掌握有关新科技、新领域的基本知识,以此来满足对新事物充满好奇感的学生们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爱科学、学科学了的兴趣。另一方面又要意识到,在文化多元化的趋势中,多种文化的交织与碰撞(如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外来文化与本士文化)也许会使学生们不知所措,无从选择。小学语文教师要利用自身丰富的人文知识和较高的人文素养,以一种透辟的辩证观,对各种文化进行选择、整合,有效地引导、教育学生,在充当文化传承者角色的同时也充当文化构建者的角色。因此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既是一个教育者,又是一个研究者。掌握一定的教育学科类知识可以帮助小学语文教师展开科学的教学活动来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掌握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的心理规律和特点,并按照这些规律和特点设计语文教学,选择语文教学方法,有效组织语文教学活动。掌握了基本的教育学科类知识时避免盲目性,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而且可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和科研水平。总之,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不再仅仅是语文学科方面的专家,更是一个具有广博学识和开阔眼界的学者。

三.新时代小学语文教师素养的关键所在--能力

未来社会对小学语文教师能力素养的要求变得更多、更高,它不仅仅包括一般能力,如敏锐的观察能力、熟练的语言表达能力、正面处理教材和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合理的板书设计能力等,而且包括反映新世纪要求的特殊能力。以及各种全面能力则成为了课堂和教学成果的引领者、奠基者。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如下能力:

l、独立理解教材与处理教材的能力

独立理解教材与处理教材的能力是小学小学语文教师最重要的一项教学能力。理解教材的能力要求,首先是“正确”,就是要讲求科学性,字词句章,听说读写,知人论世,均不发生差错。其次是“深入”,就是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不只浅层次地弄清文章写了什么,还要深层次地进而清楚文章是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应该引导学生学什么等问题。在正确深入地理解单篇课文的基础上,还要正确深入地理解单元课文的量、序、度。即单元教材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思想教育结构,全册教材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思想教育结构。处理教材的能力要求首先是“合理”,教学目标的科学合理,课时切割的合理,一 节课的密度容量的合理。其次是“巧妙”,教学突破口选择得巧妙,小高潮设计得巧妙,启发引导得巧妙。再次是有新意,课堂教学结构的新意,听说读写能力组合训练方式的新意等。理解教材与处理教材,是备课的两项基本任务,作为一个有追求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培养和提高理解教材与处理教材的能力上下功夫,真正把语文课上得有序、有理、有趣、有味、有奇,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教学风格。

2、选择和运用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是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长期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和优选出来的,并经过一定理论的概括,加工而形成的具有独特的结构,阶段和程序的施教形式或样式。小学语文教师应具有选择和运用“听话和说话”、“写字”、“直接教学”、“合作学习与激发动机”、“阅读教学”等模式的能力,以提高教学效率。小学教育过程中还需要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操作能力。

3、设计教学与管理教学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型的系统工程,它牵涉到教师、学生、教材等多种因素。组织与管理教学是保证课堂教学正常进行的手段。要优化语文教学过程,必须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师自身的素质条件,精心设计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强化设计意识,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千方百计带着学生走向教材,使学生越学越聪明。组织与管理教学就是把安排课堂教学的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使教师得心应手,挥洒自如地驾驭调节课堂和驾驭调节学生的能力。一个好的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课堂教学常规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认真学习、遵守纪律的自觉性。

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全面运用创新的能力。

一名新世纪的小学语文教师还应具备开拓创造能力,记得一位学者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创造没有固定的模式,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充

篇6:三年级语文组小课题研究阶段汇报

研究课题:“在阅读与多渠道识字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实验阶段:2007年9月至2009年6月

实验班级:三年级(1)—(4)班全体学生

课题组长:石荣青

课题组成员;胡金兰、石荣青、索金梅、李友华、周万群 执笔:李友华

本课题研究实验时间为两年,从2007年9月至2009年6月止,本学期为实验过程中的成果汇报及结题与反思阶段。

本学期我们在学校教研组提出的“怎样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的大课题背景下,以优化教师的课堂教学为主。进行的“创设有效的语文教学情境”的子课题研究第二阶段,并写出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在实践中我们注重了教学理论的学习,选学了《识字教学的途径、方法与策略》、《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阅读教学中情境有效创设的思考与实践》……等优秀文章,用先进的课程理念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寻求一种可行并且有效的教学模式。我们集体备课四次,制订出最“优化”的教学方案,经常在课后进行教学交流探讨,不断反思,不断实践,从而形成了良好的“教学生态环境”。课题的确立

07年9月,结合学校新课改下的教研理论实施,我们接受了跨年级段的知识衔接与过渡的尝试,(即:低年级“多渠道识字的培养与策略”;中年级的“在阅读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其中“多渠道识字”的子课题我们在08年的6月已经做了专题的汇报,所以这份结题汇报着重介绍我们是怎样“在阅读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的课堂实践。

我们的结论

一、从教师教学中看: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觉得教学情境的创设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从学生角度来看: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不发达,而对音像、图画等具体性形象的东西特别感兴趣,形象思维占优势,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达到乐学、好学、能学、会学。

三、从教材的编排来看,三年级选编的课文篇幅较短,情境语言优美,比较适合用这种方法。觉得在教学情境创设上有潜力可挖,我们从理论到操作层面上觉得是可行的,并可持续性发展。我们的子课题研究还有待继续下去。

探究的过程

一、学生的学习:三年级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短,往往只有20分钟左右,后半节课的纪律和学习态度总是让老师感到头疼,在课堂中恰当地创设好情境,学生的注意力时间明显延长。有的时候甚至能让学生整节课跟着老师在学习、思考,并且学习的方式、方法、能力都有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作文上,更是有优秀的表现。一年来,四个班的学生作文在各级各类的比赛中频频获奖,受到家长,社会的好评。这些都归于有效的“情境创设”教学成果。

二、教师的教学:通过对“情境教学”的小课题研究,教师由模糊的经验性模仿,变为了清晰的理性的认识。尤其是在课堂上。

1、我们认识到情境创设最根本最重要的方式是语言情境的创设。语文的学习目的最终是让学生熟练地掌握汉语言文字,并能正确地运用在学习与生活上。语言对学生的感染和教育,比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强烈。因此,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平时要注重语言的积累,努力使自己的语言丰富些;为创设语言情境打下扎实的基础,提供了可能性。比如,我们的班级建设、黑板报设计、学生的作文集设计、手抄报等等都可以作为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

2、时刻牢记情境创设是为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这一目标而创设。在语文教学中,要防止为了片面追求“情境”而过分强调视图效果,从而忽视了对学生主体的存在,削弱了基础知识的的训练。所以我们认为,创设情境,要根据教材内容来决定。

经过学习、实践与反思,我们在实施“创设情境”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以上几个方面还是比较成功的。

我们的思考

阅读教学中情境的创设一定要“有效”。

1、要根据教学内容、依据教学目标、考虑教学实际,尽量剔除情境创设的虚假成分。避免淡化对学生的语言训练,让有效的情境创设扎扎实实地为学生理解语言、品味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服务,让语文课堂走出热闹的“表演”误区,真正走向“有效”,走向一条扎实的语文之路。

2、通过两年来的课题实施,我们认为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捷径,不管你是否真正喜欢这三尺讲台,只要你思考了,实践了,反思了,就能使你拥有一种完整的、并且快乐的教育人生。

上一篇:《穹顶之下》观后感800字精选篇下一篇:飞剑?作文